关于支持生态绿家园建设的汇报

2024-09-11

关于支持生态绿家园建设的汇报(精选6篇)

关于支持生态绿家园建设的汇报 篇1

县环保局关于支持“生态绿色家园”

建设工作的汇报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中国农谷”——“绿色之谷”的建设工作,县环保局紧紧围绕“生态绿色家园”建设为核心工作,明确目标,坚定信心,发挥部门优势,积极参与“中国农谷”—— “生态绿色家园”的建设工作,并希望以此为契机,履行职责、扎实工作,全面提升沙洋县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一步推动全县环境保护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生态绿色家园”是建设“中国农谷”的物质基础。“生态绿色家园”和建设“绿色农谷”,两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在建设“绿色农谷”中决不能以浪费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建设“绿色农谷”与环境保护是完全可以协调好的,保护环境的实质就是更好的建设“生态绿色家园”。要大力建设“绿色之谷”,又要保护环境,这二者能否兼顾?可以说,在我县资源有限的前提下,环境的保护与建设“绿色农谷”之间至少在短期存在着矛盾。建设“生态绿色家园”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依赖于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和持续生产能力,所以保护和改善环境,为建设“生态绿色家园”提供了稳定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但“生态绿色家园”经济持续的力量又为环保提供物质上、技术上的条件。由此看来,建设“绿色农谷”和环境保护是相辅相成、唇齿相依,是完全可以并行不悖的。我局将从以下几方面工作为 着手点全力推动“生态绿色家园”建设:

一、保护江河湖库水资源,构建人水和谐的水生态系统

1、保护饮用水源,实施饮水安全工程。以开展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工程建设为抓手,确保全县13个乡镇以上集中饮用水源地在水质全部达标。对村级相对集中的饮用水源地加强环境管理,严防工业、农业、畜禽养殖、投肥养鱼等污染,全力确保饮用水源安全。

2、治理重点流域污染,尽快恢复水体应有功能。深入开展长湖、西荆河等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要按流域制定水污染综合治理规划,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支持,到2015年之前长湖、西荆河水质分别恢复到地表水功能区划规定的三类、四类标准。狠抓水库禁投工作,对目前仍在承包养殖的水库,制定计划逐步取消承包合同,到2015年底前全县 63座水库全部禁止投肥养殖。

二、积极创建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建设生态绿色家园 本着“合理规划,有序发展”的原则,强化生态理念,改善农村环境,推动农村环境保护与生态保护建设,促进城乡生态良性循环,努力打造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条件。创建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立足本地实际,着眼未来发展,以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建设为抓手,打造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示范点,按照创建环境优美乡镇与生态示范村建设目标相一致的原则,到2020年底,争取全县有40%以上的乡镇创建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全县20%的行政村创建为省级生 2 态村,并通过以点带面,促进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推动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减轻农村生活污染和面源污染,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三、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 以“两清”、“两减、“两治、“两创”工程为主题,开展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严格控制使用农用化学品,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合理确定化肥施用量,扩大有机肥施用量,养殖粪便还田和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

四、坚持和完善“宽入、善管、严治”六字方针

对“农谷”投资项目的环保管理坚持“宽入、善管、严治”的六字方针,既有利于“农谷”招商引资工作,又能有效地控制环境污染,实现建设“中国农谷”与环境保护双赢的良好局面。积极创造条件,主动为投资商和招商引资部门提供服务,凡符合“农谷”产业政策、选址恰当,又不城镇规划相矛盾的项目,政府同意、群众满意,一律支持,从选址、立项、环评、上报、审批(审查)、验收、发证等环节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不属审批权限的,积极协助投资者办理上报审批手续

五、加强宣传引导,建立健全机制,严格生态环境执法

1、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和知识普及活动。建立以“善待自然、呵护环境,节约能源、珍惜资源,厚生爱物、促进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文明道德规范。充分利用“中国植树节、世界水日、爱鸟周、地球日、生物多样性 3 日、世界环境日、世界动物日”等纪念日,开展主题宣传活动,鼓励广大人民群众自觉投身生态文明建设实践。

2、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创建活动。组织全县各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开展生态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继续开展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小区)创建活动,积极开展绿色医院、绿色商场、绿色酒店和绿色家庭创建活动。

面对新形势,我们环保工作必须适应建设“中国农谷”的要求,正视发展中的新问题,研究新情况,确定新思路,把创新作为工作的动力,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把建设工作作为环保部门的政治任务,竭尽全力、不遗余力,从项目建设、人才服务等各个方面全力支持荆门市建设“中国农谷”。

沙洋县环境保护局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关于支持生态绿家园建设的汇报 篇2

从广义上来说,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应该包括环境建设、法制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科技建设几个方面。 通过调查当地的环境、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了解到居民居住的附近存在噪声污染、空气质量差、生活垃圾污染、植被减少等环境的问题;在经济方面, 虽然当地居民的工资收入与往年相比大幅度的上涨, 但是这类工资上涨是以环境作为代价, 例如:在污水排放方面没有按国家要求经过无害处理, 造成了水体污染的现象;在文化方面, 从某种程度上讲因为当地的政府机构、社区以及居委会方面的宣传力度不够, 所以居民不能全面的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 因此, 希望通过此次的调研报告, 期望政府能够给予花东镇有更多的政策支持, 并且引导当地居民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

1 广州市花都区花东镇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通过实地的问卷调查发现, 花东镇在生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政府支持力度不够、公共环保意识有待提升、企业配合和支持较少、推广和普及力度不够。 从多个选项都可折射出大多数花东镇村民生态文明知识欠缺, 对保护生态环境问题不重视, 对于破坏生态环境的个人或者单位没有一套严而有效的法律措施。

1.1 政府太过侧重发展经济而忽视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①政府过于快速引进企业进驻发展经济, 忽略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应相互协调发展, 造成了当地经济增长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冲突日益凸显。 ②没有形成主流的文化舆论导向, 干部群众没有充分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宣传没有突出重点, 缺乏针对性。 ③没有充分利用好各种纪念日或活动日, 运用讲座、报刊等媒体进行绿色消费、生态城市等科普知识的宣传。

1.2 绿色经济的发展还比较落后

①生态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程度还比较低;②品牌可持续保护和发展的意识亟待增强; ③生态工业关键技术创新不足;④节能工作刚刚起步, 但宣传不够, 未引起企业足够重视;大多数企业规模小, 力量薄弱, 产品档次低, 单位产品能耗高, 节能改造心有余而力不足。

1.3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还须加强

①当地因企业进驻而吸引了大量外来务工人员, 人员管理缺乏完善、有效的制度, 且在环境建设方面更是缺乏公众参与意识, 造成当地环境卫生出现“脏、乱、差”现象。 ②清洁能源还未全面推广使用。 近年来, 虽然建成沼气池, 在这项能源的开发上, 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但在推广使用时, 却受到了资金、技术、服务等条件的限制, 并未在农村全面推广使用。 ③农民作为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意识不强。 许多农民对于生态文明创建工作不理解, 认识不到位, 参与热情不高。

1.4 工业污染治理任务艰巨

从总体上看, 目前花东镇仍以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为主, 资源能源消耗量大, 污染物排放总量较大。 工业污染源中以工业废水污染为主, 而废水中以工业园区污染较突出。 污染物排放总量不断增加, 污染治理进展较慢, 重点污染行业、重点污染源企业虽已经限期治理, 但仍存在结构性污染严重、排污总量大、治污欠帐多的问题。 企业生产力不断增加, 污染物排放总量增加, 污染治理相对滞后。

1.5 生态建设法规与条例不完善, 相关部门执法能力和力度亟待强化

花东镇环保执法力度不足, 环境监察、监测设备相对落后, 专业人员较少, 离环保规范化建设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 未能满足新形势的要求, 环境管理能力跟不上经济发展的要求, 环境管理能力仍然薄弱。

2 广州市花都区花东镇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2.1 强化监管力度, 保障生态建设

①切实抓好污染减排工作, 严厉打击企业违法排污行为。②严把建设项目环保审批和验收关, 切忌盲目追求经济效益。③抓好节能减排, 将减排任务分解到排污单位。 对各种污染物严格管理, 实行综合利用和无害处理规划。 对于重污染工厂或个体, 采取强制性措施, 责令其升级管理或者转移到其它发展项目, 慢慢淘汰现有污染项目。 ④按照国家环保部的部署, 加强对“十五小”、“新五小”企业的整治;积极推进产业升级, 逐步完善产业结构和调整生产力布局, 积极发展技术含量高、环境影响小的优势产业或者新兴产业, 加快形成高效、环保的产业体系。 ⑤重点加快污水处理厂的建设, 抓好饮用水源保护工作, 确保了饮用水源水质量100%达标。

2.2 加强环境监测

①切实抓好县内大中型企业污染源全年的常规监测工作;②认真做好污染投诉的监测调查取证工作;③认真做好环境监督监测工作。

2.3 大力提升生态文明基础设施建管水平

解决生态问题, 从管理上要目标化、具体化, 要以生态文明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 以制定农村各种污染物的收集和无害处理长效机制为核心, 稳步推进农村污染物收集处理体系建设, 打造生态文明的农村宜居环境, 建立“户保洁、镇清运”的农村垃圾收集处理模式:

2.3.1 户保洁。 按照门前 “三包”责任制要求, 各农户、商铺和单位做好各自房前屋后的卫生保洁, 特别是提倡农户对垃圾进行分类, 枯枝稻草、动物粪便等可以利用的有机物尽量返田, 生活垃圾归集到垃圾池 (桶) 。

2.3.2 镇清运。 分配镇环卫工人负责镇区范围内的卫生保洁, 并协助环卫站垃圾运送车司机将村道等所有垃圾及时清理到垃圾填埋场。

2.3.3 加强垃圾收集基础设施建设。 在花东镇范围内科学规划、定点修建十多个垃圾堆放池。 通过这一举措将扎实有效地改变过去垃圾乱堆放的不良现象, 更好地引导村民形成定点堆放、及时清理的良好的垃圾处理习惯。

2.3.4 完善垃圾收集处理队伍建设。 一是建立环卫工人队伍。聘请专职环卫工人, 配置垃圾手推车、垃圾分拣钳、垃圾铲、扫帚等;可另外聘请一位专职环卫车司机, 负责开车绕镇逐家逐户收集垃圾以及运输垃圾到定点垃圾填埋场。 二是成立垃圾收集处理领导机构。 由镇居委会全面负责本村本镇的垃圾收集处理工作, 除了监督和布置落实每天的保洁清运工作外, 还要负责上户收取保洁费, 在镇中做好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的宣传工作, 全面提高村民自我保洁和公共环境保护意识。

2.3.5 以政府拨付、单位集资、群众自筹为原则, 实行垃圾收集清运有偿服务, 多渠道筹集资金, 确保经费的落实。 镇政府每年要定期定数拨款一定的转运费, 加上各机关单位企业的集资和个体户店铺自觉缴纳的保洁费, 保洁清运工作市场化运作, 真正做到上下联动, 全民参与, 有偿服务。

2.4 强化政府调控力度, 落实责任制

2.4.1 要建立强有力的领导机构,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对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个人或者单位给予严厉的法律制裁。

2.4.2 可以利用市场调节和行政力量的相互作用来推动。 市场经济时代背景下, 生态建设能否利用市场机制来运作呢?一则将花东镇各种资源定出价格, 构成自身的产业体系, 而作为资源利用者则按价交纳补偿费;二则是针对工厂不恰当排放工业废弃污染面积计算负责赔偿环境污染费, 将该收费投入到生态保护和建设。 生态建设重点必须依靠政府的行政力量来推动, 由国家和地区按工程项目投资, 受益地区群众适当投入劳力, 共同完成各项规划任务。

2.4.3 强化资金保障, 完善资金监管机制。 设立专项专用资金, 建立健全资金的共管制度, 促进“政府主导、市场推进、公众参与”多元化投入机制的形成。

2.4.4 强化生态文明意识。 ① 加大宣传力度, 广辟宣传阵地和渠道, 培养全民的生态观念, 树立强烈的生态责任感, 让推进生态文明成为社会的主流意识;②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 大力开展以“绿色企业”、“绿色家园”、“绿色学校”等为主线的绿色系列创建活动;③引导群众树立生态化的生活方式, 绿色消费, 适度消费, 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破坏;④保障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知情权、决策权和监督权, 开展奖励环保违法举报人活动;⑤发挥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和动员工作;⑥大力推进环境保护民间组织和环保志愿者队伍的发展, 在“环保日”、“地球日”、“土地日”、“保护母亲河” 等纪念活动中发挥引导者和主力军的作用。

总之,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离不开科学技术手段的支持和法规制度的保障, 更离不开文化意识的支撑和公众的参与。不断强化全民生态文明观念, 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要: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和三大文明建设的一个支撑点。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 很多地方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的高速发展, 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生态环境意识不断增强, 生态环境愈来愈为人们所关注, 通过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实地调研、查阅资料等方法, 加以综合研究, 分析不足之处和提出解决性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探讨

参考文献

[1]方世南.马克思环境思想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 2014.

[2]沈清基.论基于生态文明的新型城镇化[J].城市规划学刊, 2013 (01) :29-36.

关于支持生态绿家园建设的汇报 篇3

关于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新农村生态

家园项目执行情况的汇报

一、世行贷款项目概况

我县于2004年申报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新农村生态家园项目(以下简称世行贷款项目),经过可行性调研和立项,2008年12月世界银行批准我县实施世行贷款生态家园项目,该项目在湖南、湖北、安徽、广西、重庆五个省市区执行,重庆市有12个区县实施该项目,项目于2009年1月正式启动,2014年6月30日结束,总执行期5年。我县项目的总体目标是:世界银行提供183万美元贷款,利用国债资金和地方配套资金,建设6000户“一池三改”、生态农业建设和改水、改路,通过合理开发利用以沼气为纽带的农村能源,实现农村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园)经济高效化和农业生产无害化,通过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生产条件,达到生活能源优质、生产节能高效、资源综合利用、环境文明卫生,从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我县世行贷款项目从申报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各相关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项目领导小组,成立了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项目管理和实

施,项目管理办公室设在县农委,由农能环保土肥站具体负责项目实施。项目批准后,县财政局代表县政府签定了贷款协议,经请示原县长李志雄,同意我县贷款由县财政偿还(市财政偿还1/3,县财政偿还2/3),不需要农户偿还贷款。

二、我县世行贷款项目执行情况。

我县世行贷款项目从2009年1月正式启动,当年在虎城、屏锦、合兴、梁山四个镇完成1060户“一池三改”和生态农业建设,2010年提款报帐159万元;2011年在虎城、袁驿、七星、屏锦、和林五个镇完成1035户“一池三改”和生态农业建设,2011年提款报帐155.25万元;2012年在虎城、袁驿、七星、新盛、蟠龙、铁门、柏家、曲水、回龙、荫平、复平、和林完成“一池三改”2492户,提款报帐373.80万元;2013年在袁驿镇完成“一池三改”603户,提款报帐91.3705万元(其中虎城镇培训报帐0.9205万元)。

截至2013年6月底,我县世行贷款项目在虎城、袁驿、七星、屏锦等15个乡镇共完成“一池三改”5190户,提款报帐778.5万元,培训报帐0.9205万元,车辆和办公设备48.14万元,截至目前,在世行提款报帐827.56万元。

改路:我县的世行贷款项目农村入户便道改造工程,目标任务是总投资239.58万元,其中世行按70%的比例提款报帐,世行报帐金额167.7万元。目前正在袁驿、新盛、复平、龙胜等镇乡实施,预计在8月份进行验收和提款报帐。

培训和考察:我县技术员和农户、示范户培训资金任务41.73万元,截止2013年6月报帐1.27万元。目前已经在各项目在镇乡进行技术员、农户、示范户培训,争取在今年底完成培训提款报帐任务。

目前我们正在加紧实施“一池三改”、入户便道建设和培训等项工作,力争在2013年底完成所有工程,并提款报帐。

三、配套资金到位情况。

项目中期调整后,我县的地方配套资金要求是265.6万元,其中市级配套资金132.8万元,县级配套资金132.8万元。截至2013年6月底,市级配套资金104.5万元,县级配套资金38.29万元。县级配套资金还有较大的缺口。

四、世行贷款项目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工程建设进度较慢。项目实施已经四年半,我们离总体目标还相差很远,项目实施主要依托镇乡农业服务中心,他们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很多,都是兼职搞世行项目工作,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加上目前农村青壮劳力外出务工,“一池三改”工程建设推进缓慢。

(一)、农户和示范户培训缺乏系统性。世行要求,必须高度重视服务体系建设和技术培训,对项目农户和示范户的培训主要是依托镇乡,虽然在平时镇乡项目管理人员和沼气技术员对农户讲解了沼气使用和综合利用方面的知识,但

是缺乏系统性,农户理解和接受的知识有限,主要原因是镇乡项目管理人员时间和精力有限,还有就是经费不足。

(二)、配套资金到位不足。世行项目要求地方资金配套到位,以利项目顺利推进和充分发挥项目效益,根据项目要求,省(市)、县配套资金按1:1的比例配套,我县世行项目中调后县级配套资金132.8万元(市级配套132.8万元)。截至目前,到位配套资金情况是,市级配套资金104.5万元,县级配套资金只到位38.29万元。在世行审计报告以及上级项目办的检查中,多次提到我县配套资金到位差的问题。

五、加快推进项目实施的建议方案。

根据市项目办的要求,结合我县项目执行的实际情况,为了更好更快的推进项目实施,提出以下建议方案。

(一)、落实县级配套资金。

根据世行要求,项目区县必须保证地方配套资金的足额到位,我县世行项目共需配套资金132.8万元。目前,县级配套资金只到位38.29万元,差距很大。项目配套资金主要用于项目管理、改路、培训考察等。世行项目“一池三改”是按226美元/户提款报帐和给农户补助,我县在项目执行中,农户“一池三改”是按每户1500元进行提款报帐和给农户进行补助,由于汇率的下降,我县“一池三改”工程资金缺口大概在50万元左右,这就需要在地方配套资金中解

决(不可预见费),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我们恳请县政府、财政局落实项目配套资金94.5万元,主要解决“一池三改”的资金缺口和县、镇项目办的工作经费,以及镇乡沼气服务站建设和技术员、农户、示范户培训的经费。

(二)增加项目管理人员,落实责任。

目前我县从事项目管理的人员不足,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推进完成,农能环保土肥站增加工作人员到五名,从事项目管理和实施,并进行分工分片落实责任考核。2013年完成余下的项目建设,2014年6月30日前完成项目竣工报告以及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三)加强镇乡项目办管理人员的培训。

目前,我县项目涉及的镇乡较多,加上从事项目管理的人员经常变动,致使他们对项目的了解和熟悉不够,特别是项目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对项目农户的培训存在很大的问题,为此,县项目办决定每年至少两次集中培训镇乡项目管理人员,经常到镇乡指导工程实施和资料整理,确保项目有序推进。

(四)保证质量,扎实推进“一池三改”工程建设。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农户自行施工和村执行小组统一施工两种方式结合,严格按照项目要求,规范建池,管道安装规范,“三改”彻底规范。各级项目管理人员要经常深入一线,掌握工程建设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加快验收和提款报帐。

关于支持生态绿家园建设的汇报 篇4

××区人民政府(2011年11月16日)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大家上午好!

首先非常欢迎各位领导及代表对我区生态保护与建设情况进行视察。

近年来,我区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的监督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加速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生态保护与建设,坚持一手抓建设、一手抓保护,全面加强生态林业建设及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畜禽养殖等的综合治理,全区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开展一项活动:“生态文明建设年”活动

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2011年,我区将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年”活动列为全区“四个年”重大活动之一。区委、区政府成立了以区委副书记、区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38个单位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开展生态文明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在全区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年”活动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提出了总体目标,明确了基本任务,全力实施“三大工程”。以巩固“一大四小”工程成果、大力发展苗木基地建设为核心,以三大工业基地生态修复、矿山植被恢复、库区水源涵养林保护等为重点,实施“青山工程”;以流域综合治理、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为重点,实施“碧水工程”;以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清洁能源推广工程建设等为重点,实施“蓝天工程”。

目前,全区有9个乡镇、11个行政村申报了省级生态乡镇、生态村,××乡、××镇、××镇××村在2010年被省环保厅命名为省级生态乡镇(村)、现正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生态乡镇(村)。

(二)巩固“两大建设”:“一大四小”和城镇园林绿化建设 继续开展“一大四小”造林绿化建设。截止到今年10月份,全区共完成“一大四小”造林绿化面积19.3万亩(山上11.6万亩,山下7.7万亩),总投资超过12亿元,全区森林覆盖率提高至44.8%。重点做好以下5项工作:一是进一步完善主要通道绿化。实现了8.7公里沪昆高速××段、13.5公里武吉高速××段的通道绿化改造提升后,今年继续对赣粤高速××段进行通道绿化。同时对通道绿化中出现的死苗进行补栽,确保绿化苗木成活率达95%以上。对部分断带的村庄以及绿化标准较低的地段,重新规划植树,确保通道绿化整体效果。二是高标准完成县道绿化。按照2排景观树,一排阔叶树的标准完成全区10条县道绿化。三是全面推进林相改造。以××峰、××镇为重点,完成林相改造面积6万亩。四是高标准打造万亩苗木基地。根据城市园林绿化建设需要,在赣粤高速××段附近实施生产绿地建设,打造万亩苗木基地,同时加强苗圃、花圃的自身建设,增加科技含量,努力引进新品种,提高全区苗木自给率。五是继续抓好以高产油茶为特色的林业产业建设,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林业生态建设,目前全区油茶面积27万亩。

扎实开展城镇园林绿化建设。一是按照全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要求,加快城市居民小区和集镇、村庄绿化建设步伐,重点打造30个精品居民小区、8个精品集镇和32个精品村庄。二是结合××抬水工程建设,实施湿地生态恢复工程,全面提高湿地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水平。三是加快××新区公园、景观等公共绿地建设,进一步提高××新区景观绿化水平和档次。四是做好居住区、单位庭院绿化建设,对于新建、改建居住区、单位庭院严格要求留足绿化用地,形成与建筑物同时峻工的绿化配套设施。五是抓好工业基地植被修复工作,每个基地至少补栽500亩阔叶树木,确保实现全年工业园区1500亩以上植被修复任务。

(三)抓细“两个保护”:公益林保护和防火护林

加强公益林保护。严格落实国家公益林相关政策、法规,严格控制对公益林的采伐更新,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一是加强林业法制教育宣传。通过广播、电视、报纸、专题讲座、专栏及印发宣传品等多种形式,开展以打击乱砍滥伐和毁林开荒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活动,使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认识林业建设对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和推动农村脱贫致富的重要意义,形成全社会依法治林的良好社会风气。二是狠抓源头管理。全面落实“十二五”森林采伐限额政策,坚持采伐申请、伐区作业设计及审批、核发林木采伐许可证、采伐公示、凭证采伐、伐区检查验收等各环节的管理制度。三是认真执行凭证运输木材制度。规范木材运输监督检查行为,严格签证制度,发挥木材检查站监管作用,严禁非法木材进入商品市场。四是加强对木材经营加工企业的监督管理。区森林公安和林政稽查队要加强巡查,管住非法森林资源进入木材加工企业;对非法加工经营的单位坚决取缔,杜绝无证加工、无证经营、乱收乱购等现象,对流动锯台见到一个查封一个。五是开展“乱砍乱伐”专项治理工作,严厉打击了乱砍乱伐等各种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

加强护林防火工作。一是抓好水库四周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的保护工作,加大造林补植、低效林改造、阔叶树补植力度。按照“有防火路或生物防火林带、有封山育林标志牌,有专(兼)职的护林员和责任人,有乡规民约和奖惩办法,有人工促进、补植、抚育管理措施,有检查验收制度”的封育措施,严格管理,对库区周围尚未完全绿化的宜林山地,要抓紧造林补植,发挥其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二是落实防火工作措施。贯彻落实森林防火工作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和区 “四套班子”成员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制。进一步加大火灾案件查处力度,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领导带班制度以及火情零报告制度,确保火情信息畅通。结合国家安排的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项目,抓好区、乡两级防火指挥体系建设、林火远程监控系统建设,建立和完善区、乡镇两级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全面提升级森林灾害应急反应能力。

(四)杜绝“二种污染”:水污染和生活垃圾污染

切实改善区域水质。一是改善河道水质。科学划定孔目江、袁河、袁惠渠等饮用水源生态保护区,取缔保护区内的排污口和污染源,实现污染物零排放。同时加强袁河、南安江等河道清淤疏浚、堤防除险加固、河岸防护、水闸维护工作,确保河道的行洪、调蓄、灌溉、通航等基本功能,改善河道水质,恢复河网地区和谐优美的生态环境。二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鼓励使用有机肥和农家肥;推广生物防治技术,鼓励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减少农药施用量;大力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业水、肥、药的利用效率;合理布局畜禽水产禁养区和集中养殖区,推广畜禽排泄物收集与再利用模式,加大畜禽养殖场改造和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加强污水和粪便无害化处理,禁止未处理排放;开展小

(一)、(二)型水库人工养殖专项整治行动,实行人放天养。三是加强污水防治。加快建设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完善管网收集系统,所有中心镇及新余经济开发区、下村工业基地污水处理厂建设争取年底完工,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60%以上。四是大力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今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总投资2855万元,通过水厂供水、另行建设集中供水等方式,计划解决××、××、××、××四个乡镇144个自然村的5.71万人的农村安全饮水问题。

建立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处理体系。一是合理布局农村垃圾集中收集点。按照“一个规划布点、一张图纸施工、一个标准建设、一条线路收集”的要求,以每25户建一个、每个自然村至少建一个的标准,全区已建设农村垃圾收集点5078个。同时,每个村小组配备1名以上环卫人员,督促村民清扫自家房前屋后,并将垃圾统一倒到指定收集点,确保了户户垃圾集中收集、村村垃圾管理到位。二是高标准建设乡镇垃圾中转站。考虑到农村垃圾收集点覆盖面广、线路长,为降低运输成本,我区在各乡镇全面推广建设压缩式中转站。按照5立方或8立方收储搬运能力的标准,全区投入300万元在11个乡镇新建12个压缩式中转站,目前已建4个中转站并投入使用,基本上做到了“三车垃圾变成一车垃圾”,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三是积极帮助乡镇组建环卫所。2006年,我区在各乡镇组建环卫所,并按照人口多少帮助乡镇配臵环卫车34辆(乡镇人口在3万人以下配臵2部、3万人以上的配臵3部),所需经费全部由区财政一次性解决。从2007年开始,区财政将每年列支102万元专项经费,确保乡镇环卫所工作的正常运转。四是切实抓好垃圾统一装运和填埋。村组垃圾集中收集后,由乡镇负责统一装运到中转站进行压缩。垃圾经中转站压缩后,由区环保局负责用垃圾运输车集中运输到新余市板桥垃圾填埋场集中填埋处理,避免了乡镇垃圾就地处理造成二次污染。

(五)抓好“两源利用”:太阳能与沼气清洁能源 大力推进沼气建设。充分利用国债资金投入的契机,推广“猪—沼—果(菜)”等生态农业模式,发挥生物质能资源优势,大力开发高效清洁技术,加强节能和提高能源效率。积极引导农户实施沼气应用,鼓励大中型规模养殖场实施沼气工程。

实施太阳能屋顶计划。继续对农村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的农户实行每台补助500元的政策,提高农户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的积极性。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林业生态管理有待加强。造林绿化成活率偏低,管护措施须进一步提高。征占用林地难以控制,部分存在没有处理好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关系,尤其是重点项目建设占用林地较多,林业部门虽想方设法进行补救,如异地造林、调整公益林等,但质量难以保证。

2、农村生态保护工作尚需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特别是养殖业废物污染、农药污染、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等,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农村生态保护有待进一步提高。

3、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资金缺口大。一大四小造林绿化工程的建设与管护、公益林的保护、所有水库推出承包养殖等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工程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资金缺口较大。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加强组织领导。生态文明区建设工作成立领导小组,统一组织、指挥、协调、督促生态文明区建设工作,以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保障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

2、广泛宣传教育。组织系列宣传活动,普及生态文明理念和知识,宣扬环境保护先进做法和经验,营造全民生态建设氛围。加强生态教育,摒弃陈规陋习,提倡现代、生态、文明生活方式。

3、加大建设投入。将生态保护与建设资金纳入公共财政预算,并通过财政贴息、投资补助、项目前期经费等政策措施,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生态保护与建设的各个领域,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积极向上争取中央、省、市专项资金支持,统筹安排生态农业开发、生态旅游开发、污染防治、水土保持、河道整治、植树造林、自然保护区等项目资金,为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提供资金保障。

绿东村街道文化建设情况汇报 篇5

范区基础设施情况说明

绿东村街道办事处位于郑州市西南部,紧邻中原区委、区政府,行政区划东至桐柏路,西至华山路,北至中原西路,南至汝河路。辖区总面积约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万余人。2011年区划调整后,所辖12个社区、1个行政村。辖区单位64家、非公有制经济组织202个、个体商业网点749家。电缆集团等国有大型企业坐落在辖区,有华北石油局、三磨研究所、第六设计研究院等厂矿企业、科研单位22余家,有武警消防支队、市司法局、市地税稽查局、市执法局等31个驻军、行政事业单位,有郑州市电子信息工程学校、郑州69中学等9所中小学校,是老企业和事业单位聚集区。

1、已建成社区文化活动中心6个:四季园社区、伏牛南社区、电缆一社区、电缆二社区、陇西社区、卧龙社区

2、已建成农村文化大院1个:旮旯王村

3、辖区可以提供文化设施资源共享的单位的基本情况:

1、华北石油局

位于伏牛路197号,与伏牛南社区是共建单位。局党委始终把支持参与社区工作做为提升企业形象、增强社会效益的大事,努力投身绿东村街道党工委倡导 “为社区奉献 为党旗增辉” 的主题实践活动。并于2006年支持社区建成了712 1

平方米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中心设有乒乓球训练室、棋牌室、图书阅览室、多功能活动室、室外篮球场等,每天下午对居民免费开放,曾经承办过郑州日报社组织的全市社区乒乓球赛,河南电视台的乐活大赛等大型活动,中心设施齐全,管理规范,极大的丰富了居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2、郑州市司法局

位于桐柏路224号,与桐柏社区是共建单位。局老年活动中心建筑面积240平方米,兼社区文体活动室使用功能。活动中心设台球室、报刊阅览室、健身室、培训室等,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文艺、体育、摄影等活动,为社区老年人的文化娱乐、学习、摄影和体育健身等活动提供各项服务。

3、第六设计院

第六设计院位于中原西路191号,与绿原社区是共建单位。08年5月起,院党委将320平方米的图书室,80平方米的文体活动室,130平方米的老年活动中心无偿提供给社区作为综合服务用房使用,免费向居民开放。

4、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

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居民区位于中原西路177号院,属三磨社区管辖。07年,为支持社区建设,所党委将位于177号院的车库楼提供给社区,改造建设图书阅览室、综合会议室、居民文体活动室,用于居民群众从事文体健身、自治活动。

该社区成立的老年合唱团每周三在文体活动室进行排练,老年模特队多次参加省市表演比赛,08年参加了在郑东新区举行的奥运火炬传递活动。

2009年文化活动开展情况

辖区文明单位、房地产开发商等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街道、社区组织的文体活动,特别是围绕七

一、国庆节、改革开放30周年、创建文明城市等主题举办文艺演出10余场次,趣味运动会5场、棋牌赛、书画展等20余场次。如凯旋门商务社区与街道联合举办“邻里齐聚党旗下”文艺演出,康桥上城品与街道举办“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型文艺演出等等,不仅有文明单位选送的节目,还有社区居民自编自导的舞蹈,曾吸引上千名群众到场观看。台上,演员们一幕幕精彩的演出,与台下群众热烈的气氛融为一体。

河南电视台民生大参考、郑州电视台《有啥说啥》栏目等经常走进我办社区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与辖区第六设计院、华北石油局等单位联合举办“乐活大赛”,参加人员达600多人,比赛中队员和拉拉队形成了强烈的互动,掌声如潮,笑语不断。

2010年文化活动开展情况:

1月13 日街道党工委举办科学发展观文艺演出

5月 9日河南电视台《百姓调解》栏目走进卧龙社区举

办宣传活动

6月26日街道党工委举办庆七一文艺演出

7月1日举办第二届群众文化艺术周文艺演出

7月7日四季园社区举办社区趣味足球赛

财政投入情况:街道每年都拿出不等的经费支持文化建设工作,用于文体活动室的维修、组织活动的场地租金、音响设备租赁等费用。保守统计每年投入经费10万余元。

居民参与情况:

在开展文化建设过程中,多数社区、辖区单位共同拓展了思路,分享了资源,繁荣了文化,推进了工作,实现了 “双赢”。如三磨社区在了解到所提供的图书室藏书数量不多的情况后,发动社区居民开展义务捐赠活动,并将所筹集科技、医疗、廉政等方面的500余册图书,充实到社区图书室。社区发现退休群众中大多是知识分子,对文化娱乐生活的品位要求较高。为使老年人老有所乐,社区组织成立了街道首支老年模特队。老年模特队的成立,不仅丰富了老年人的业余生活,同时也成为社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绿东村街道办事处

关于支持生态绿家园建设的汇报 篇6

一、林业财政资金概况

2012年, 预计中央安排用于林业方面的资金超过1 400亿元。按照支出内容分, 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林业重点工程专项资金。包括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以下简称天保工程) 专项资金、退耕还林工程资金和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资金等。

2.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中央财政对国家级公益林的保护和管理安排补助资金。2012年补偿面积为13.85亿亩。

3.林业补贴资金。包括森林抚育补贴、造林补贴和林木良种补贴试点补助资金。

4.林业保护与恢复补助资金。包括湿地补助资金、林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补助资金、边境森林防火隔离带补助费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补助费等。

5.林业改革补助资金。主要是指国有林场改革试点补助资金。

6.林业科技与林业贷款贴息补助资金。包括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林业贷款财政贴息资金等。

7.其他用于林业方面的专项资金。包括石油价格改革补贴资金、贫困国有林场扶贫资金、现代农业油茶改造补助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森林保险保费补贴资金、基本建设贷款贴息资金等。

8.与林业生态保护有关的转移支付补助。包括主体功能区转移支付、天保工程转移支付、退耕还林工程转移支付和育林基金减收转移支付等。

二、现有林业财政资金的管理要求

按照现行林业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其共同管理要求主要有:一是要明确制定资金管理办法的目的和依据。制定林业财政资金管理办法的目的是为了加强资金管理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依据是《预算法》和有关法律、法规。二是要按时报送资金申请报告和工作总结。除了天保工程专项资金和退耕还林工程资金外, 其他林业财政专项资金均要求按时报送资金申请报告和上年度资金使用管理情况总结。三是要专款专用或专账管理。四是要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执行。属于政府采购范围的, 应当执行政府采购有关规定。五是对违反办法规定以及截留、挤占、挪用或造成资金损失的行为, 要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 (国务院令第427号) 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处罚。六是要制定实施细则。

(一) 天保工程财政专项资金

根据《财政部 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财农[2011]138号) , 要点如下:

1.天保工程财政专项资金包括森林管护费、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森林抚育补助费、社会保险补助费、政策性社会性支出补助费。天保资金实行专款专用。

2.财政部于每年9月30日前, 将下一年度天保资金中的森林管护费、社会保险补助费和政策性社会性支出补助费等指标提前通知各省财政部门。省、市、县级财政部门要将提前通知的指标, 层层落实到实施单位, 并全额编入下一年度预算。

3.省级财政部门可按照有利于统筹安排的原则, 在森林管护费、社会保险补助费、政策性社会性支出补助费之间进行适当调整。省级财政部门会同省级林业部门将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调整方案, 抄报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

4.省级财政部门会同省级林业主管部门于每年4月30日以前向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报送上年度天保资金总结报告。总结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上年度天保工程进展情况, 天保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 地方财政投入和国有森工企业、国有林场改革情况。

5.国有林管护费标准为每亩每年5元, 集体和个人所有的地方公益林管护费补助标准为每亩每年3元。

6.天保工程区森林抚育补助费标准为每亩120元。

7.社会保险补助费, 以各省2008年社会平均工资的80%作为社会保险年缴费工资总额, 补助比例合计为缴费工资总额的30%。其中:基本养老保险补助比例20%、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比例6%、失业保险补助比例2%、工伤保险补助比例1%、生育保险补助比例1%。

8.政策性社会性支出补助费是指专项用于各级实施单位承担的政策性社会性支出补助, 包括教育经费、医疗卫生经费、公检法司经费、政府经费、社会公益事业经费、改革奖励资金。教育经费的标准为人年均补助3万元;医疗卫生经费的标准为: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人年均补助1.5万元, 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人年均补助1万元;公检法司经费的标准为人年均补助1.2万元, 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人年均补助1.5万元;政府经费的标准为人年均补助3万元。社会公益事业经费是指各级实施单位承担的消防、环卫、街道、广播电视、供水、供热等社会公益事业单位的经费支出, 主要保障人员经费支出;改革奖励资金是指对有关省剥离实施单位办教育、医疗卫生职能给予的延续补助资金, 以及支持国有森工企业管理体制改革措施得力、取得显著成效给予的奖励资金;天保工程实施过程中, 实施单位政策性社会性职能移交地方政府管理、公检法司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管理的相关补助资金, 以及改革奖励资金, 重点用于补充地方政府接受剥离机构和人员的经费等巩固改革成果支出, 具体用途由省级财政部门商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研究确定。

9.省级财政部门商省级林业主管部门依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抄报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

10.随着社会平均工资水平的提高和物价变化, 财政部将会同国家林业局在充分调查、分析、论证的基础上, 适时研究调整天保资金有关标准。

(二) 退耕还林财政资金

退耕还林资金包括退耕还林原政策未到期补助资金、完善退耕还林政策补助资金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三部分。根据《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退耕还林财政资金预算管理办法〉的通知》 (财农【2010】547号) 、《财政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农业部 国家林业局 国家粮食局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关于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禁牧舍饲粮食补助改补现金后有关财政财务处理问题的紧急通知》 (财建明电【2004】2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退耕还林粮食补助办法的通知》 (国办发【2004】34号) 、《财政部关于印发〈退耕还林工程现金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财农【2002】156号) 、《财政部关于印发〈完善退耕还林政策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财农【2007】339号) 、《财政部 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国家发展改革委 农业部 国家林业局 国家粮食局关于印发〈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的通知》 (财农【2007】327号) , 要点如下:

1.退耕还林原政策未到期补助资金。 (1) 退耕还林原政策未到期现金补助是指中央财政安排的用于退耕农户退耕后维持医疗、教育、日常生活等必要开支的专项补助资金。各级财政部门要对现金补助使用情况进行总结。省级财政部门应于每年3月底以前将上年度现金补助使用管理情况总结报送财政部。各省财政部门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并报财政部备案。 (2) 退耕还林原政策未到期粮食补助资金要专户存储, 专款专用。粮食补助资金实行农业发展银行专户拨付和管理。中央财政对省级财政的粮食补助资金通过“国家储备粮油补贴”专户拨付。省级财政部门收到中央财政拨入的粮食补助资金后, 通过“国家储备粮油补贴”专户, 逐级拨付到县级财政部门在农业发展银行开设的专户。2012年5月30日, 《财政部关于清理整顿地方财政专户整改意见的补充通知》 (财库【2012】63号) 就退耕还林粮食补助资金管理问题做了补充通知:凡利用国家储备粮油补贴资金专户核算管理退耕还林粮食补助资金的地区, 开户名称冠有“国家储备粮油补贴专户”字样的, 应变更为“××财政厅 (或财政局) ”。省级财政部门应及时将账户变更情况报财政部 (国库司) 备案。退耕还林粮食补助政策执行到期的地区, 应及时清算核算管理退耕还林粮食补助资金专户中历年结余和滚存利息。

2.完善退耕还林政策补助资金。 (1) 中央财政在原退耕还林政策补助期满后, 继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解决退耕农户生活困难。补助标准:长江流域及南方地区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现金105元, 黄河流域及北方地区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现金70元;原每亩退耕地每年20元现金补助, 继续直接补助给退耕农户, 并与管护任务挂钩。管护任务的认定、检查和验收等具体办法, 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商省级财政部门研究制定。 (2) 省级财政部门会同省级林业主管部门, 结合本地实际, 可在国家规定的补助标准基础上, 再适当提高补助资金的补助标准, 超出国家规定标准需要的资金由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 自行解决。 (3) 为简化手续, 提高效率, 从2008年起, 对原补助政策尚未到期的现金补助, 由原规定财政部根据退耕还林计划任务落实情况、工程进展情况和资金申请报告核拨补助资金, 改由财政部根据国家林业局核查结果核拨补助资金。 (4) 完善退耕还林政策补助资金实行分账核算、专款专用。 (5) 省级财政部门商省级林业主管部门, 依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并报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备案。

3.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 (1) 由各省包干使用, 从2008年起分8年安排, 逐年下达。 (2) 按以下先后次序安排:基本口粮田;农村能源;生态移民;补植补造、发展地方特色优势产业的基地建设, 开展退耕农民就业创业转移技能培训;高寒少数民族地区退耕农户直接补助。 (3)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实行专账核算、专款专用。 (4) 各省财政部门商同级发展改革委、农业、林业等有关部门, 依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并报财政备案。

4.退耕还林三项资金提前下达与清算拨付。 (1) 财政部应当在每年9月30日前, 将中央财政下一年度退耕还林财政资金预计补助数指标通知省级财政部门。省、市级财政部门要参照中央财政的办法, 提前对下通知退耕还林原政策未到期补助资金和完善退耕还林政策补助资金指标, 层层落实到县级, 并编入下一年度年初预算。 (2) 国家林业局分别于每年3月31日和9月20日之前向财政部报送对当年未到期退耕还林面积的正式核查结果和阶段性核查验收结果, 财政部据此分别对上年提前通知的补助资金进行清算, 并对其中不合格面积的补助资金在当年通知下达补助指标中扣除。 (3) 有关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于每年11月30日前将下年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使用计划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等部门, 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等部门汇总审核并于下年度3月31日前下达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任务计划。

(三) 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

根据《财政部 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财农【2009】381号) , 要点如下:

1.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是指各级政府依法设立用于公益林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的资金。中央财政补偿基金重点用于国家级公益林的保护与管理。

2.国家级公益林是指依据国家林业局、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 (林资发【2009】214号) 区划界定的公益林林地。中央财政补偿基金依据国家级公益林权属实行不同的补偿标准。包括管护补助支出 (4.75元或9.75元) 和公共管护支出 (0.25元) 两部分。

3.国有的国家级公益林管护补助支出, 用于国有林场、苗圃、自然保护区、森工企业等国有单位管护国家级公益林的劳务补助等支出;集体和个人所有的国家级公益林管护补助支出, 用于集体和个人管护国家级公益林的经济补偿。

4.公共管护支出由省级财政部门列支, 用于地方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开展国家级公益林监测、管护情况检查验收、森林火灾预防与扑救、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工作。

5.各省财政部门和林业主管部门于每年4月30日之前, 联合向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报送中央财政补偿基金申请, 申请内容包括上年度中央财政补偿基金使用管理情况、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和征占用等资源变化情况等 (国家林业局要求相同) 。《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 (林资发【2009】214号) 第22条则规定:“省级林业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于每年3月31日前向国家林业局和财政部报告上年度国家级公益林资源变化情况”。

6.各省、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存在以下问题的, 财政部在下一年度一次性调减其中央财政补偿基金公共管护支出的20%, 用于对资金使用管理规范、成效显著的省奖励: (1) 违反中央财政补偿基金使用和国家级公益林管护有关规定, 问题严重的; (2) 上报征占用国家级公益林等资源变化情况弄虚作假的; (3) 连续两年逾期1个月以上不报送资金申请, 或报送的资金申请内容不符合规定的; (4) 经财政部认定需调减资金的其他违法违规行为。

7.补偿基金实行专项管理, 分账核算。

8.各省财政部门会同林业主管部门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报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备案。

(四) 造林补贴试点资金

根据《财政部 国家林业局关于开展2012年造林补贴试点工作的意见》 (财农【2012】59号) , 要点如下:

1.试点原则仍为“谁造补谁、自愿、公开、四到省”原则。

2.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各省, 包括兵团, 内蒙古、龙江、大兴安岭森工 (林业) 集团公司。

3.补贴对象为使用先进技术培育的良种苗木在宜林荒山荒地、沙荒地人工造林和迹地人工更新, 面积不小于1亩的农民、林业合作组织以及承包经营国有林的林业职工。

4.造林补贴包括直接补贴和间接补贴。直接补贴是对造林主体造林所需费用的补贴。乔木林和木本油料经济林每亩补200元, 灌木林每亩补助120元, 水果、木本药材等其他经济林和新造竹林以及迹地人工更新每亩补助100元。间接费用补贴为中央财政造林补贴总额的5%, 用于对试点县组织开展有关政策宣传、作业设计、检查验收等工作所需费用的补贴。

5.造林补贴分两次拨付。造林主体完成当年造林任务后向试点县提出造林成活率验收申请, 试点县依据造林作业设计、合同、检查验收技术规定等组织检查, 达到规定要求的, 拨付造林补贴资金的70%, 造林主体完成造林任务3年后, 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会同省级财政部门组织乙级以上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资质的单位开展造林保存状况检查, 验收合格的, 拨付余下的30%资金。间接费用补贴由中央财政一次性拨付。

6.各试点省财政和林业主管部门应于2013年3月31日前联合向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报送2012年造林补贴试点工作总结。

7.造林补贴资金分账核算, 专款专用。

8.试点省财政部门会同林业主管部门按照上述有关要求, 制定本省补贴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五) 森林抚育补贴试点资金

根据《森林抚育补贴试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财农【2010】546号) 、《财政部关于拨付2012年森林抚育补贴试点资金的通知》 (财农【2012】95号) , 要点如下:

1.补贴对象:对承担森林抚育试点任务的国有森工企业、国有林场等国有林业单位以及村集体、林业职工和农民给予的森林抚育补贴。天保工程森林抚育补贴试点对象为天保工程区国有中幼林 (含公益林、商品林) , 其中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公益林抚育仅限在限伐区;其他森林抚育补贴试点对象为集体和个人所有公益林中的人工林, 以及非天保工程区的国有中幼林 (含公益林、商品林) 。试点任务安排要相对集中连片, 具备一定规模, 便于抚育设计、施工和检查验收。国有林抚育任务应由林业职工完成, 重点帮助解决职工就业和生活困难等问题;集体抚育任务原则上由村集体或农民自己完成, 以促进增收。要充分尊重村集体和农民意愿, 在其自愿的前提下安排抚育任务。补贴标准为平均每亩100元。

2.补贴资金主要用于森林抚育有关费用支出, 包括间伐、修枝、除草、割灌、采伐剩余物清理运输、简易作业道路修建等生产作业的劳务用工和机械燃油等直接费用以及作业设计、检查验收、档案管理、成效监测等间接费用。

3.试点省财政部门会同林业主管部门, 每年3月底之前向财政部报送补贴资金申请文件, 并总结上年度森林抚育任务完成和资金使用管理等情况, 同时抄报国家林业局。国家林业局于每年4月底前向财政部提出补贴试点任务建议。

4.间接费用不得超过补贴资金的5%。

5.省级财政部门商林业主管部门, 分两次拨付补贴资金:试点省批复试点单位森林抚育试点方案后, 拨付40%;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核查验收后, 再拨付60%。

6.森林抚育补贴资金分账核算, 专款专用。

7.试点省财政部门应当会同林业主管部门根据本办法的要求, 制定补贴资金具体管理办法, 并报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备案。

(六) 林木良种补贴试点资金

根据《财政部 国家林业局关于开展2012年林木良种补贴试点工作的意见》 (财农【2012】60号) , 要点如下:

1.林木良种补贴试点坚持“强农惠农、突出重点、政策公开”原则。

2.试点资金主要用于对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补贴和林木良种苗木培育补贴。

3.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补贴。试点对象为第一批131处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以及第二批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中位于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内的, 以及核桃、沙生灌木类型的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26处, 共157处。补贴标准:种子园、种质资源库每亩分别补贴600元, 采穗圃每亩补贴300元, 母树林、试验林每亩分别补贴100元。

4.林木良种苗木培育补贴。试点对象为全国各省以及内蒙古、吉林、龙江森工 (林业) 集团公司国有育苗单位使用林木良种, 采用组织培养, 轻型基质、无纺布和穴盘容器育苗, 幼化处理等先进技术培育的良种苗木。每个省育苗单位原则不超过15处, 补贴树种数量不超过10个, 每个育苗单位补贴树种数量不超过3个。补贴标准:油茶、核桃、油橄榄每株良种苗木平均补贴0.5元, 其他树种每株良种苗木平均补贴0.2元。

5.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补贴资金, 主要用于良种培育、采集、处理、检验、贮藏等方面的人工费、材料费、简易设施设备购置和维护费, 以及调查设计、技术支撑、档案管理、人员培训等管理费用和必要的设备购置费用;良种苗木培育补贴资金, 主要对国有育苗单位因使用良种、采用先进技术培育良种苗木所增加成本的补贴。

6.试点省林业主管部门要对享受补贴的良种苗木, 提出销售指导价, 实行限价销售, 并优先用于林农和林业重点工程造林。

7.各省林业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于2013年3月31日前联合向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报送2012年林木良种补贴试点工作总结。

8.林木良种补贴资金实行分账核算, 专款专用。

9.试点省各级财政部门和林业主管部门应按照职责分工, 各负其责, 紧密配合, 认真组织落实试点任务, 制定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

(七) 林业贷款中央财政贴息资金

根据《财政部 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林业贷款中央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财农【2009】291号) , 要点如下:

1.贴息对象。 (1) 林业龙头企业以公司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经营形式, 立足于当地林业资源开发、带动林区与沙区经济发展的种植业、养殖业以及林产品加工贷款项目; (2) 各类经济实体营造的工业原料林、木本油料经济林以及有利于改善沙区、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的种植业贷款项目; (3) 国有林场 (苗圃) 、集体林场 (苗圃) 、国有森工企业为保护森林资源, 缓解经济压力开展的多种经营贷款项目, 以及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开展的森林生态旅游项目; (4) 农户和林业职工个人从事的营造林、林业资源开发和林产品加工贷款项目。

2.贴息率和期限。中央财政对各省年贴息率为3%, 对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和中国林业集团公司年贴息率为5%。贷款期限3年以上的, 贴3年;不足3年的, 按实际贷款期限贴;对农户和林业职工个人营造林小额贷款 (小于30万元) 5年以上的, 贴5年;不足5年的, 按实际贷款期限贴。

3.时间要求。一是省级林业部门于每年12月31日之前, 向国家林业局报送下年度林业贴息贷款计划申请和《林业贴息贷款项目计划备案表》。二是省级财政部门会同林业部门于每年10月31日之前, 向财政部报送本贴息年度贴息资金申请报告和《林业贷款中央财政贴息项目备案表》。三是省级财政和林业部门于每年3月31日之前向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报告上年度林业贷款贴息项目的效益情况和贴息资金的使用管理情况, 填报《林业贴息贷款项目效益情况表》。

4.省级财政和林业部门要根据本办法联合制定本省实施细则, 明确林业贷款贴息项目申报条件、申报程序、检查核实、效益评价和审核标准等, 落实贷款项目监管主体和贴息资金申报材料审核与档案管理部门和管理责任等, 并上报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备案。

5.留存的档案资料包括贷款经办行签章的借款合同、借款凭证复印件以及项目实施总体情况报告等。留存材料一般保留不少于5年。

6.贴息资金必须专款专用。

7.地方财政可比照本办法制定相应的财政贴息政策和管理规定, 所需贴息资金由当地财政预算安排。

(八) 林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补助资金

根据《财政部 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林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财农【2009】290号) , 要点如下:

1.用于林业部门管理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补助, 支出范围: (1) 保护区自然资源本底调查、社会经济情况专项调查, 以及野外专项调查所需的专用材料费、小型设备购置费、人工费、燃料费等支出的补助。 (2) 保护区自然资源及区内生态环境监测所需的专用材料费、小型设备购置费、人工费、燃料费等支出的补助。 (3) 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和救护所需的简易救护设施、药品器械、饲料、燃料费等支出的补助。 (4) 与保护区保护、监测、管理等相关的设施维护, 以及简易设施建设、小型设备购置费等支出的补助。 (5) 保护区管理人员管理培训、业务人员技术培训所需的培训费, 以及科普宣教等公众教育所需的印刷费等支出的补助。

2.各省财政部门会同林业主管部门, 每年3月31日之前联合向财政部报送资金申请, 抄送国家林业局。资金申请包括上年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年度任务计划、预计整合地方资金数额及申请中央财政补助资金数额等。

3.财政部根据各省资金申请和国家林业局提出的全国保护区年度任务计划和资金分配建议方案确定各省补助资金额, 并直接落实到保护区。

4.各省财政部门会同林业主管部门, 结合本省保护区实际情况, 制定实施细则。

(九) 中央财政湿地保护补助资金

根据《财政部 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中央财政湿地保护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财农[2011]423号) , 要点如下:

1.主要用于林业系统管理的国际重要湿地、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及国家湿地公园开展湿地保护与恢复相关支出。支出范围: (1) 监测、监控设施维护和设备购置支出。具体包括监测和保护站点相关设施维护、巡护道路维护、围栏修建、小型监测监控设备购置和运行维护等所需的专用材料费、购置费、人工费、燃料费等。 (2) 退化湿地恢复支出。具体包括植被恢复、栖息地恢复、湿地有害生物防治、生态补水、清淤等所需的设计费、施工费、材料费、评估费等。 (3) 管护支出。湿地所在保护管理机构聘用临时管护人员所需的劳务费等。

2.各省财政部门会同林业主管部门, 每年3月31日之前向财政部报送资金申请, 并抄送国家林业局。资金申请包括上年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年度任务计划、申请中央财政补助资金数额等。

3.国家林业局每年4月30日之前向财政部提出资金分配建议方案。

4.财政部于每年6月30日之前下达预算文件。

5.补助资金实行分账核算。

6.各省财政部门会同林业主管部门, 结合本省湿地保护实际情况, 制定实施细则。

(十) 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

根据《财政部 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财农[2009]289号) 和《财政部 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绩效评价暂行办法〉的通知》 (财农[2011]3号) , 要点如下:

1.科技推广资金支持对象为承担林业科技成果推广与示范任务的林业技术推广站 (中心) 、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林业专业合作社、国有森工企业、国有林场和国有苗圃等单位和组织。

2.科技推广资金使用范围主要包括林木新品种繁育、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示范、与科技推广和示范项目相关的简易基础设施建设、必须的专用材料及小型仪器设备购置、技术培训、技术咨询等方面的支出。

3.国家林业局会同财政部于每年3月31日之前发布立项指南, 确定当年支持重点, 明确各省科技推广资金控制规模。

4.对立项指南中确定的跨区域重点推广示范技术, 由国家林业局负责项目的组织申报、评审和批复立项工作。对立项指南中确定的其他推广示范技术, 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负责项目的组织申报、评审和批复立项工作。

5.项目的申报单位对项目的真实性负责, 评审和批复立项单位对项目的合规性负责。

6.经过评审合格的项目列入科技推广资金项目库。当年未安排科技推广资金的项目滚动至下一年度, 可直接作为下一年度备选项目。

7.省级财政部门会同林业主管部门于每年4月30日之前, 联合向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报送资金申请及评审确定的项目文本。

8.省级财政部门和林业主管部门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9.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绩效评价指标分为省级管理工作绩效评价指标 (包括组织管理、资金管理、监督管理、项目绩效和信息宣传5个方面10项指标) 和项目绩效评价参考指标 (包括项目组织、项目实施、资金使用、档案管理、实施效果5个方面15项指标) 两类。总分100分, 划为A (大于等于85分) 、B (大于等于60分, 小于85分) 、C (小于60分) 三个等级。

(十一)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补助费

根据《财政部 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补助费管理办法〉的通知》 (财农[2005]44号) , 要点如下:

1.林业有害生物是指危害森林、林木和林木种苗正常生长、造成灾害的病、虫、鼠 (兔) 和植物等。

2.补助费主要用于为防治林业有害生物, 购置药剂、药械、工具的开支;除害处理的人工费补助;治理区发生检疫检验的材料费、小型器具费。

3.省级财政部门会同林业主管部门, 联合向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上报补助费申请报告和防治预案。确实需要中央财政给予补助的, 国家林业局审核后向财政部提出补助费分配建议。

4.补助费采取因素法进行分配。当总评系数大于或等于55时, 再通过相关系数计算补助费的安排数额。相关系数包括面积系数、种类系数、寄主系数、技术系数和治理系数等。

5.各省财政部门应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十二) 边境草原森林防火隔离带补助费

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边境草原森林防火隔离带补助费管理规定〉的通知》 (财农[2002]70号) , 要点如下:

1.补助费是中央财政为支持边境草原、森林生态环境建设, 预防外火入境、内火出境而设立的专项资金。

2.补助对象为承担边境草原森林防火隔离带开设、营造任务的防火站、草原站、林业场站、森林消防队等单位。

3.补助费用于在国界线内侧开设、营造草原、森林防火隔离带。

4.省级财政部门会同农牧业、林业主管部门根据本省区的草原、森林防火隔离带营造任务, 于每年3月底之前分别联合向财政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提出资金申请报告。申请报告内容应包括隔离带开设情况, 地方各级资金投入情况, 上年度补助费安排使用情况等。

三、进一步加强林业财政资金管理的基本思路

总体上看, 林业财政资金管理比较规范, 资金使用效益明显,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如制度不够完善, 有的资金管理办法已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 有的以《工作意见》或《暂行规定》替代管理办法, 有的规定条款实际工作中难以操作;预算执行进度偏慢, 有待进一步提高;个别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不够规范, 违法违规使用和截留套取林业财政资金的现象依然存在等等。

加强林业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既是财政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也是林业计财工作的基本要求。财政部《关于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指导意见》 (财办【2009】37号) 对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作了全面部署。《国家财政“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要求提高预算管理水平。赵树丛局长2012年2月在全国林业计财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资金管理, 做到用制度管钱管人管事。

进一步加强林业财政资金管理, 提高认识是前提, 完善政策是基础, 健全制度是核心, 强化管理是关键。

(一) 提高认识

1.要充分认识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应对气候变化, 不仅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 也是我国实现科学发展必须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森林固碳减排, 具有投资少、综合效益大等优点, 是赢得国家排放空间和发展时间、抢占经济竞争优势的巨大潜力所在。大力植树造林, 加强森林保护, 强化森林经营, 已成为我国增加森林碳汇总量、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的必然选择。2009年9月, 胡锦涛总书记在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承诺, 争取到2020年我国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 000万公顷, 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2011年9月, 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林业部长级会议上强调:加强林业建设, 发挥森林多种功能, 深化区域合作。

2.要充分认识林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央林业工作会议明确了林业的“四大地位”和“四大使命”。《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提高森林覆盖率, 增加蓄积量, 增强固碳能力。加强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了林业发展目标, 即“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1.66%, 森林蓄积量增加6亿立方米。推进植树造林, 新增森林面积1 250万公顷。”《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 (2011—2020年) 》提出, 2015年贫困地区森林覆盖率要比2010年底增加1.5个百分点, 力争实现1户1项增收项目;2020年贫困地区林林覆盖率要比2010年底增加3.5个百分点, 初步构建特色支柱产业。

3.要充分认识我国林业生态建设的总体目标和重点工作。

《林业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十二五”林业发展目标:到2015年, 森林覆盖率21.66%, 森林蓄积量达到143亿立方米以上, 森林植被总碳储量力争达到84亿吨, 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3.5万亿元。林地保有量达到3.09亿公顷;国家级公益林保护面积达到1.13亿公顷;新增沙化土地治理面积达到1 000万公顷以上;湿地面积达到4 248万公顷, 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55%以上;林业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稳定在13%左右;90%以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80%以上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种类得到有效保护;森林火灾率稳定控制在1‰以下, 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4.5‰以下, 科技贡献率达到50%。同时提出, 构筑东北森林屏障、北方防风固沙屏障等十大屏障, 发展林产工业、木材及其他原料林培育等十大产业, 建设一批重点生态文明、生态文化教育基地。贾治邦局长在2011年12月29日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上提出了当前9项林业重点工作, 深化林业改革、推进造林绿化、加强资源保护管理、增强林业应急能力、发展林业产业、繁荣生态文化、强化科技创新、夯实发展基础和提升林业行政能力等。

4.要充分认识公共财政支持林业生态建设的重点领域和政策导向。

“十一五”中央对林业的投入比“十五”时期增加1 347亿元, 增长82.5%。《国家财政“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逐步推进建立跨省流域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 进一步健全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推动开展天然林资源保护二期工程”。公共财政支持林业的重点领域包括:主体功能区生态建设、林业重点工程、造林绿化和森林抚育、森林保护与生态修复、林业灾害救助、林业科技等。

(二) 完善政策

完善的政策是资金科学管理的基础。政策设计是否科学、合理, 直接影响资金的运行效率。

1.完善林业税收政策。

完善包括林业资源综合利用产品、进口种用野生动植物种源增值税和天保工程区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税收政策。

2.完善财政扶持政策。

一是完善天保工程政策。包括对一次性安置职工社会保险补助、重点国有林区两级管理费等政策。二是完善林业补贴政策, 逐步扩大造林补贴范围, 提高造林补贴标准, 强化补贴资金监管。三是完善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政策。逐步实行分权属分级补助。逐步提高补偿标准。四是研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补助试点政策。五是研究支持发展木本油料产业和林下经济政策。

3.完善金融信贷政策。

研究妥善化解国有林场债务问题, 加大森林保险保费补贴力度, 完善林业贷款贴息政策。

(三) 健全制度

1.完善现有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将《工作意见》或《暂行规定》修改为正式资金管理办法。做好不同资金管理办法之间的衔接, 如为避免与林业补贴和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重复, 适时修订天保工程资金管理办法, 删除该办法中有关森林抚育和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内容等。

2.制定新增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对新增的专项资金, 包括国有林场改革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天保工程区一次性安置职工社会保险补助资金等, 抓紧制定资金管理办法, 做到每项林业专项资金都有相应的管理办法。

3.推进林业财政专项资金整合。

一是制定林业补贴资金管理办法, 将造林补贴、森林抚育补贴和林木良种补贴合并为林业补贴资金, 制定统一的资金管理办法。二是推进国家林业局部门预算项目支出整合。经初步整合, 2013年国家林业局“一上”项目为57个, 比2012年64个减少7个, 减少10.94%。三是继续推进涉农专项资金整合, 支持油茶等木本油料产业发展。

(四) 强化管理

1.加强预算编制管理。

一是要调整优化林业财政支出结构;二是要细化预算编制, 提高预算年初到位率;三是增强地方预算编制的完整性。上级财政要提前告知对下一般性转移支付预计数, 专项转移支付安排要尽早细化到具体项目, 并提前告知预计数。中央财政于每年9月底向地方提前告知天保工程资金、退耕还林资金和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预算。地方各级财政在科学编报本级预算收入的同时, 要完整编报上级的各项补助收入, 进一步提高本级财政预算编报的完整性。

2.强化预算执行管理。

一是建立预算支出执行责任制度。林业部门是预算支出执行的责任主体。各级财政的部门预算管理机构要把督促部门加强预算执行管理作为日常工作重点, 与林业部门一起强化预算执行工作。及时掌握和分析本级各部门预算执行进度和项目绩效情况, 定期对部门进行考评通报。将预算执行与预算编制有机结合, 把上一年的预算执行情况作为编制下一年预算的重要参考依据, 避免“两张皮”。中央财政对下的专项转移支付拨付后, 地方财政要及时将资金落实到具体项目。二是提高预算支出执行的均衡性。加强用款计划管理, 完善项目支出资金预拨制度。三是加快转移支付执行进度。在中央财政的专项转移支付拨付到位后, 省级财政要尽快下达并落实到具体项目, 同时比照中央财政的下达比例和进度, 结合本地实际和管理需要, 确定省本级对下安排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年初和各季度的预算到位率, 并逐年提高到位比例, 确保基层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能够及时执行预算。四是推进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工作。

3.严格财政监督。

上一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教学设计下一篇:白杨树的围巾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