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赔偿合同范本

2024-12-02

施工赔偿合同范本(精选8篇)

施工赔偿合同范本 篇1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总承包人的连带赔偿责任

(本文为原创作品,未经作者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本案要旨:建设工程合同签订后,合同履约过程中,总承包人将其承建的部分建设工程非法转包给第三人,第三人又将其承建的部分建设工程违法分包给实际施工人的,承包合同和分包合同均因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而归于无效,总承包人和第三人对于其欠付实际施工人的工程款项全部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只有发包人在其欠付的工程款项范围内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本案争议焦点:华东公司主张其应在欠付房德银工程款范围内承担连带责任是否有事实及法律依据。一审法院审理认为,建设工程因转包、违法分包导致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无效的,实际施工人要求转包人、违法分包人和发包人对工程欠款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发包人只在欠付的工程款范围内承担连带责任。被告华东公司应对被告房德银承担的支付原告瓦工清包工工程款责任负连带责任。二审法院认为,由于华东公司是城北花苑项目的总承包人,而非工程发包人。在实际施工人要求其对工程欠款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因此,原审法院判决华东公司承担连带责任并无不当。

编者注:本文摘自北京建设工程与房地产专业律师唐湘凌编著的《中国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例百案评析》。唐湘凌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硕士,从事法律职业十余年。其北京建设工程与房地产专业

律师团队处理过大量涉及工程建设、房地产的法律事务,在该领域有丰富经验,欢迎委托处理该领域的法律事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北路38号北京国际中心;电话:186-0190-0636,邮箱:lawyernew@163.com)。

一、案件来源

新沂市人民法院(2011)新民初字第0660号;江苏省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11)徐民终字第2125号。

本案例分析撰写过程中,作者为了凸显拟讨论的问题,对案例文字做了必要的删减。如需了解该案例全貌,请阅读该案例判决书原文。

二、基本案情

2009年4月16日,华东公司城北花苑项目经理部代表华东公司与房德银签订《建筑工程施工合同》一份,约定将华东公司承建的城北花苑11、12号楼土建、水电安装工程以包工包料方式承包给房德银,工程款由房德银与华东公司进行结算,双方之间工程款目前尚未结算完毕。房德银系江苏宇光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注册二级建造师,三级项目经理。该11、12号楼瓦工清包工先是由孙守专承包施工,房德银与孙守专签订了《城北花苑11、12号楼土建施工承包协议书》,在施工过程中,孙守专因该工程需要垫资等问题退出并结算领取了15000元工程款。后来,该11、12号楼泥瓦工(包括油漆)清包工由杜建友接着施工一直到工程结束。杜建友所雇佣的工人工资除了孙

井山施工的外墙粉刷人工费81000元由原告向房德龙借款予以支付外,其它人工费未予支付,房德银也一直未与杜建友结算。2011年2月24日,杜建友因工程款问题诉至原审法院,请求法院判令房德银、华东公司支付其清包工人工费701627.29元,并承担本案诉讼费。一审期间,新沂市城北花苑11、12号楼泥瓦工(包括油漆)清包工人工费经徐州中瑞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评估为:11号楼造价388169.10元、12号楼造价262511.23元,合计650680.33元。

三、法院审理

原审法院认为,被告房德银与华东公司签订了《建筑工程施工合同》,工程款由被告房德银与被告华东公司进行结算,被告房德银也进驻工地进行工程实际管理,对外具有工程承包人的公示效力。因此,被告房德银应当是城北花苑11、12号楼建设工程的承包人。原告杜建友应系该工程泥瓦工(包括油漆)清包工分包人。该11、12号楼泥瓦工(包括油漆)清包工人工费经徐州中瑞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评估:11号楼造价388169.10元、12号楼造价262511.23元,合计650680.33元。其中已支付孙守专的15000元工程款应予扣除。本案原告应得的清包工工程款为635680.33元,该款被告房德银应予支付。原告申请对该工程进行评估费用44500元也应由被告房德银负担。根据《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二十三条第二款规定“建设工程因转包、违法分包导致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无效的,实际施工人要求转包人、违法分包人

和发包人对工程欠款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发包人只在欠付的工程款范围内承担连带责任”。被告华东公司将工程转包给不具备建筑资质的房德银个人承建以及房德银将瓦工清包工工程分包给不具备建筑资质的杜建友个人,该转包及分包合同均系无效合同,因此,被告华东公司应对被告房德银承担的支付原告瓦工清包工工程款责任负连带责任。据此判决:

(一)、被告房德银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10日内向原告杜建友支付新沂市城北花苑11、12号楼瓦工清包工工程款及该工程的评估费用合计680180.33元,被告华东公司负连带责任。

(二)、驳回原告其它诉讼请求。

经双方当事人确认,本案的争议焦点为:

1、华东公司主张其应在欠付房德银工程款范围内承担连带责任是否有事实及法律依据。

2、房德银在本案中是否应承担给付被上诉人工程款的责任。

第一、华东公司主张其应在欠付房德银工程款范围内承担连带责任是否有事实及法律依据。

法院认为,《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二十三条第二款明确规定,“建设工程因转包、违法分包导致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无效的,实际施工人要求转包人、违法分包人和发包人对工程欠款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发包人只在欠付的工程款范围内承担连带责任”。本案中,华东公司将工程分包给房德银个人,房德银只是江苏宇光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的注册二级建造师,三级项目经理,其个人并不具备承包建筑工程的资质。华东公司将工程分包给房德银违反了法律规定,该合同系

无效合同。由于华东公司是城北花苑项目的总承包人,而非工程发包人。根据上述规定,在实际施工人要求其对工程欠款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因此,原审法院判决华东公司承担连带责任并无不当。

第二、房德银在本案中是否应承担给付被上诉人工程款的责任。法院认为,房德银主张,被上诉人与案外人张成建、刘彬系合伙关系,并实际进行施工,其本人只是名义上的项目经理,在本案中不应承担任何责任。但根据已查明的事实,房德银系以个人名义与华东公司签订承包合同,其主张的被上诉人与张成建、刘彬之间的合伙关系存在与否,均不能对房德银与华东公司之间的分包关系产生影响。由于房德银个人不具备建设施工资质,其与华东公司之间签订的施工合同无效。根据有关司法解释,被上诉人作为实际施工人有权起诉房德银与华东公司支付工程款。

关于房德银主张的工程款已付清的问题,其对此负有举证责任。但在本案审理期间,房德银只提供了张成建与刘彬向房德龙借款的借据以及(2011)新民调初字第253号民事调解书,而没有其向被上诉人支付工程款的任何证据。房德银主张,被上诉人与刘彬、张成建是合伙关系,其向该两人支付工程款后就不应再向被上诉人进行支付。对于房德银主张的合伙关系,其只提交了施工期间的会议记录作为证据。但仅凭会议记录,在没有其他任何证据予以佐证的情况下,无法认定被上诉人与刘彬、张成建系合伙关系。因此,房德银关于被上诉人与刘彬、张成建是合伙关系的主张不能成立。由于房德银未能证明

其与被上诉人之间已结算完毕,原审法院判决其向被上诉人支付工程款并无不当。

综上,上诉人的上诉理由均不能成立,法院不予支持。依法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五、与本案及类似案例相关的法规索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

第四条 承包人非法转包、违法分包建设工程或者没有资质的实际施工人借用有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名义与他人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行为无效。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四条规定,收缴当事人已经取得的非法所得。

第二十六条 实际施工人以转包人、违法分包人为被告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实际施工人以发包人为被告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可以追加转包人或者违法分包人为本案当事人。发包人只在欠付工程价款范围内对实际施工人承担责任。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

第二十三条 实际施工人以发包人为被告要求支付工程款的,人民法院一般应当追加转包人或者违法分包人为被告参加诉讼。

建设工程因转包、违法分包导致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无效的,实际

施工人要求转包人、违法分包人和发包人对工程欠款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发包人只在欠付的工程款范围内承担连带责任。

实际施工人要求发包人给付工程款,发包人以实际施工人要求给付的工程款高于其欠付的工程款进行抗辩的,应当由发包人承担举证责任。

北京建设工程与房地产专业律师团

我们努力做中国最专业的建设工程与房地产专业律师

联系人:唐湘凌 律师

电话:186-0190-0636(北京)

邮箱:lawyernew@163.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北路38号北京国际中心

施工赔偿合同范本 篇2

一、旅游合同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理论分析

(一) 旅游合同的特殊性

所谓旅游合同的特殊性, 指的是因其本身的特殊与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联系较为紧密。我们知道, 随着我国国民收入的不断增加, 旅游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旅游途中, 既然签订了旅游合同, 旅行社就有必要满足旅行者精神上的愉悦与其旅游需要的各项需求。

(二) 公平正义性的体现

所谓公平, 在某种程度上也等于正义, 在我国民事纠纷中, 法律应将原告人与被告人进行平等对待, 不应在法律角度上对任意一方进行偏袒, 使得所有权利由单一方享有。在这种视角下, 既然旅行者缴纳了旅游款项且签订了旅游合同, 旅行社就应该为游客提供既定的旅游服务, 并使其得到精神上的满足。而如果旅行者在旅行途中遭受了因旅行社违约造成的精神损害, 使旅游者花费了大量资金却没有享受到旅游带来的享受, 旅游者就有权力向旅行社要求进行谨慎损害赔偿, 而这正是法律中公平正义的相关体现[1]。

(三) 法律的延续性

虽然我国与一些发达国家政治体制不尽相同, 但在一些发展中遇到的法律问题上, 有时却会面临同样的问题。在世界的很多国家, 旅游合同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相关法律已经制定多年, 且已经进行了较长时间的实践, 这种情况下, 我国尚且没有相关法律的出台使得我国在法律全球化的今天显得较为落后。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可以通过借鉴发达国家旅游业的相关法律, 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模仿与移植, 以此解决我国面临的旅游合同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相关问题[2]。

二、我国建立旅游合同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思考

(一) 立法模式的选择

1. 在合同法中增设旅游合同相关条例

为了解决我国现阶段旅游行业中存在的违约问题, 我国有必要参考国际中相关立法惯例与发当国家的相关旅游条例, 对旅游行业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关精神损害赔偿问题进行立法。但从我国法律的相关研究到制定再到具体法律的出台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 而在这段时间内旅游业的相关情况很有可能发生巨大的转变, 针对这种情况, 在合同法中增设相关旅游合同的条例就成为了解决我国旅游乱象的最好办法[3]。

2. 在民法中增设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在我国现行的《民法通则》中, 其中的第120条规定了民众受到损失应得到的赔偿, 为了解决我国旅游合同违约精神损害赔偿这一问题, 相关政府部门应对该条法律进行内涵上的扩张, 将因旅游造成的精神损失纳入其赔偿的范围内。

(二) 赔偿责任的认定

1. 构成要件

在旅游合同中, 想要履行利益侵害所致的旅游合同违约精神损害赔偿, 其需要的构成要件为: (1) 旅行者与旅行社的旅游合同生效。 (2) 旅行社通过具体行为侵害了旅行者的相关利益。 (3) 旅行社所侵害的旅行者利益必须违反旅游合同中的相关义务, 这种侵害可以是旅行社员工的作为或不作为所致, 但必须确认旅行者的精神享受受到了严重损害。只有这些构建因素的成立, 相关法律机构才能受理旅行者相关的精神损害赔偿诉讼请求。这些构成要件的要求, 能够有效的防治旅行者对于精神损害赔偿诉讼的滥用, 防止旅游中精神损害赔偿范围的任意扩大[4]。

2. 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

因为在精神损害赔偿数额判定领域的相关指标确立的艰难, 这就使得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必将存在很大的主观性, 针对这种情况相关法律机构应通过以下两点进行旅游中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确立: (1) 如果旅行社造成的精神损害严重且是故意为之, 相关赔偿数额确立人员应加大旅行社的赔偿数额。 (2) 如果旅行者自身受到的损害交情且是旅行社过失为之, 相关赔偿数额确立人员应减轻旅行社的赔偿数额。

三、结论

综上所述, 我国现阶段的旅游赔偿相关条例确实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步伐, 没有办法对旅游合同违约精神损害赔偿进行相关管理, 针对这种情况, 我国应尽快出台相关法律, 以此推动我国旅游业的有序发展, 终结我国旅游业存在的种种乱象。

摘要:在现阶段的旅行社旅游合同违约中, 我国尚不能提供相关法律法规对旅游者受到的精神损害予以保护, 这就使得一些黑心旅行社的违约行为愈加猖獗。针对我国旅游行业的现状, 本文就旅游合同违约精神损害赔偿进行相关研究, 希望能对我国旅游事业的有序发展尽一份力。

关键词:旅游合同,违约,精神损害赔偿

参考文献

[1]尹志强.论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正当性及适用范围[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14, 06:109-121+159.

[2]谢登科.论旅游合同纠纷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基于实证主义的阐释[J].旅游学刊, 2015, 07:119-126.

[3]王海, 侯德斌.论旅游服务合同违约的精神损害赔偿[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5, 05:32-35.

如何确定货代合同违约赔偿? 篇3

近年来,贸易往来中由海上货运代理环节引发的纠纷数量不断上升。海上货运代理过程中的各类违约赔偿纠纷涵盖货运代理的全过程,包括装箱、拖箱、订舱、交单、报关等的各个环节。合同违约赔偿如何确定?合同双方订立合同之时无法预见的损失能否得到保护?

案情介绍

本案原告是宁波市润泽进出口有限公司,被告是宁波航母国际物流有限公司。

2007年3月28日,润泽公司、航母公司签订“出口4000吨罗纹钢运输代理协议”,约定航母公司为润泽公司代办“租船订舱、海关报关、港口货运结算、支付船舶运费”等事项。具体约定:航母公司所租船舶经润泽公司确认后,方可来港装货;船舶受载期为2007年4月10日至14日,如因不可抗力或不可预见因素影响装船,则装船时间顺延,不可抗力或不可预见因素除外,确属由航母公司造成的船期延误而致使买方拒付货款,要由航母公司承担一切损失;自船舶抵锚地之日起,航母公司需每天以书面形式向原告通报船舶动态和装货进度;货物装船后,由被告负责尽快办理出口退税相关手续。航母公司接受委托后,代租“金成洲18”号轮,并向润泽公司传真租船合同,润泽公司遂向航母公司及镇海港埠公司确认由“金成洲18”号轮装货出运。“金成洲18”号轮实际于2007年4月19日到宁波,4月24日装货完毕。而2007年4月9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文财税[2007]64号文件,规定自2007年4月15日起调整出口钢材退税率,涉案罗纹钢原8%的退税率取消。

润泽公司认为:航母公司迟延安排货物出运,造成本可退税的货物因延期出运而无法退税;所租船舶身份不明,造成润泽公司向承运人索赔受阻。为此,要求航母公司赔偿润泽公司退税损失936390元。

航姆公司认为:航母公司所租船舶经润泽公司确认,并及时告知润泽公司船舶动态,已尽到货运代理人的义务;国家税务总局于2007年4月9日发布了退税相关规定,这是在2007年3月28日双方签订代理合同时都无法预见的。综上,请求驳回润泽公司的诉讼请求。

法院裁决的要点包括:《合同法》第四百零六条规定了委托合同的归责原则为过错责任原则:“有偿的委托合同,因受托人的过错给委托人造成损失的,委托人可以要求赔偿损失。无偿的委托合同,因受托人的故意或重大过失给委托人造成损失的,委托人可以要求赔偿损失。受托人超越权限给委托人造成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

法院审理

宁波海事法院认为:润泽公司、航母公司签订“出口4000吨罗纹钢运输代理协议”,约定由航母公司代为租船订舱、海关报关、出口退税等事项,双方海上货运代理合同法律关系依法成立,航母公司应按约为润泽公司租船订舱,审查船舶资质,及时安排货物出运。航母公司所租船舶经润泽公司确认,船舶受载期符合货运代理协议约定,航母公司及时向润泽公司报告了船舶动态,船舶晚到港时间非航母公司所能掌控,且润泽公司预知船舶晚到港仍未作出不同指示,故润泽公司认为航母公司履行货代义务不当造成其退税损失的主张不能成立。且原告退税损失系因国家税率政策调整引起,双方签订合同之时税率调整文件尚未出台,该损失并非签订合同之时能预见到的损失。据此,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六十条、第一百一十三条、第三百九十六条、第三百九十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判决对润泽公司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

润泽公司不服提起上诉,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润泽公司与航母公司签订货运代理协议后,航母公司按照协议约定办理了租船装货事宜,并事先将租船协议、提单格式交由润泽公司审查,租船协议的约定符合货运代理协议约定,润泽公司事后也发函确认由“金成洲18”号轮装货出运,对该租船协议应视为确认。后“金成洲18”号轮因出租人的原因迟延到港,航母公司已及时向润泽公司通报船舶动态,履行了货运代理人义务,故船舶迟延到达不能归责于航母公司。至于航母公司与之签署租船协议的出租人安徽省安达船务有限公司是否存在,是否导致润泽公司向出租人索赔不能以及航母公司是否对此存在过错。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认为,润泽公司与航母公司之间的货运代理协议并未要求航母公司披露船东身份,且航母公司与船舶出租人系通过传真签订租船协议,只能要求其尽到通常的审查义务。现航母公司提供了“金成洲18”号轮的船籍证书、DOG证书复印件等,表明航母公司已尽到了通常的谨慎审查船舶资质及船东身份的义务。且货物运输已正常完成,虽有受载迟延,但润泽公司未行使解约权,应视为接受船舶的迟延到达。润泽公司诉请的损失是因退税率的变动而减少的退税款,双方当事人事先均无法预见,不属于保护的范围。

案例焦点

宁波海事法院认为,本案是一起海上货运代理合同违约赔偿纠纷,争议的焦点有两点。

争议一:航母公司履行货代义务是否适当?

货运代理合同在一些大陆法系国家的商法典或民法典中属有名合同。我国《合同法》第406条对委托合同的归责原则,不同于合同法的严格责任原则,而是规定“有偿的委托合同,因受托人的过错给委托人造成损失的,委托人可以要求赔偿损失”。润泽公司的赔偿请求正是基于航母公司违反货运代理协议约定、不适当履行货代义务提起的,对润泽公司而言,应承担证明航母公司具有过错的初步举证责任。本案中,具体表现为航母公司代租船舶的审查义务和委托事项的及时报告义务。

(一)代租船舶的审查义务

润泽公司认为租船合同上出租方安徽省安达船务有限公司实际并未在安徽省工商注册,航母公司未能提供船舶相关主体证明,致使原告向承运人索赔受阻。航母公司为此提供了船籍证书、DOC证书,证明“金成洲18号”轮系在巴拿马共和国登记的方便旗船,DOC证书记载船舶经营人系安达船务有限公司,即为租船合同上出租方安徽省安达船务有限公司,在伯利兹注册,经营地址在安徽省安庆市沿江路7号,只不过中文翻译不同,故中文印章使用安徽省安达船务有限公司字样,并非必然要在安徽省境内注册。对此,合议庭在评议中持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所租船舶的船籍证书、DOC证书均为复印件,出租方安徽省安达船务有限公司使用中文印章而未在中国境内注册,故航母公司订立租船合同存在重大过失;另一种意见认为,本案系海上货物运输整船航次租船,航母公司即使代租方便旗船,也符合国际海运惯常做法,且货运代理协议中约定的租船行为指向船舶,而非要求被告在租船同时向原告披露船东身份。对船舶证书、DOC证书,因系复印件,一审未予认定,二审认为,货运代理协议并未要求航母公司披露船东身

份,且航母公司与船舶出租人通过传真签订租船协议,只能要求其尽到通常的审查义务,现航母公司提供了“金成洲18”号轮的船籍证书、DOG证书复印件等,表明航母公司已尽到了通常的谨慎审查船舶资质及船东身份的义务。

(二)履行合同的报告义务

润泽公司认为航母公司接受委托后,未能按时租船,导致货物延期出运,未能退税。航母公司认为,租船经润泽公司确认后,航母公司及时向润泽公司报告船舶动态,已适当履行了货代义务。对此,合议庭持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货运代理人知晓船舶将晚到港后,应及时与出租人交涉,本案未见货运代理人对此采取了补救措施;另一种意见认为租船合同受载期符合货运代理协议的约定,航母公司及时将相关租船信息传真润泽公司,船舶晚到港非航母公司货代行为所致,且润泽公司收到船舶晚到港的传真信息后,未做出不同指示。二审认为,货物运输虽有受载迟延,但润泽公司未行使解约权,应视为接受船舶的迟延到达。一、二审判决均建立在航母公司及时报告船舶动态、润泽公司未作出不同指示的事实基础上。如前所述,委托合同是一种高度属人性的合同,委托人的指示对受托人履行合同义务至为关键。《合同法》第三百九十九条规定“受托人应当按照委托人的指示处理委托事务。需要变更委托人指示的,应当经委托人同意;因情况紧急,难以和委托人取得联系的,受托人应当妥善处理委托事务,但事后应当将该情况及时报告委托人。”本案中,委托人明知船舶将晚到港,未行使解约权,一、二审均将其视为委托人接受船舶晚到港的意思表示。

争议二:双方订立合同之时无法预见的损失能否得到保护?

按相当因果关系理论,债务人承担赔偿责任只要具备损失与违约行为之间有相当因果关系这一条件即可;而依合理预见规则,要判决债务人承担赔偿责任,债务人需对损害的种类、原因甚至于损害之大致程度有所预见或应当预见。我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根据该规定,预见可分为两类,一是实际预见,二是应当预见。本案中,原、被告于2007年3月28日签订“出口4000吨罗纹钢运输代理协议”,2007年4月9日,财税[2007]64号文件出台调整出口钢材退税率,这在双方订立合同之时都未能预见。合议庭在讨论中认为,货物如能正常出运,可享受退税,被告履行货代义务是否适当与退税损失存在因果关系;但签订合同之时国家税率调整文件尚未出台,无法预见货物晚出运有可能造成退税损失。二审法院认为,润泽公司诉请的损失是因退税率的变动而减少的退税款,双方当事人事先均无法预见,不属于保护的范围。预见应以合同订立之时的情形为准,不受合同订立之后事态发展的影响,本案中双方订立合同与税率文件出台前后相差半月有余,如果让航母公司对订立合同之时不能预见的损失负责,就等于修改了合同成立的基础,并且破坏了意思自治原则。当然,如果在合同订立后出现了双方了解到的新情况,当事人可以通过变更合同的方式加以解决。在合同未变更的情形下,让当事人对其订立合同时无法预见的损失负责,必然使其依合同而承担的风险与取得的利益不相等称。

违约损害赔偿的可预见规则

本案法院裁决要点中包含了违约损害赔偿的可预见规则。上海瀛泰律师事务所律师罗本建称,世界各国的合同法普遍确立了可预见规则。他认为,可预见规则的理论依据在于诚实信用原则。诚实信用原则要求人们在市场经济活动中讲究信用,恪守诺言,诚实不欺,在不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可预见规则不允许守约方获得违约方在订立合同时没有预见的损失赔偿,正是诚实信用原则的基本要求。“因为,如果守约方在订立合同时预见到了违约方不可能预见到的损失,但只要其未将此一信息传递给违约方,违约方便无需对此承担责任。如果此时违约方仍须承担责任,则会诱导守约方保守此信息,使对方在无知的情况下与其谈判,从而获取不当利益,此时守约方的行为就属于违反诚信原则的行为。另一方面,可预见规则许可违约方对其在订立合同时不可能预见到的损失不负赔偿责任。如果要求违约方对超过其预见范围内的损失仍承担责任,从实质上讲,就破坏了双方当事人于订约时基于可预见的风险达成的合意,这本身就是违背诺言、不讲信用的行为,是对违约方的违约,这与诚实信用原则的要求是不一致的。”罗本建律师说。

如何确定违约赔偿责任

“合同法在违约责任中确定了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是无过错责任原则。”罗本建律师说。所谓无过错责任原则,就是守约方只要证明违约方有违约事实,无须证明违约方需主观上有过错,违约方也不能通过证明自己主观上无过错,就可以摆脱责任。而我国民法通则及原经济合同法采用的是过错责任原则,事实上给合同守约方造成了许多举证上的困难,不利于经济纠纷的解决。

合同法107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依据本条,只要违约方不履约或部分履约不符合约定,那么,违约方必须承担违约责任,只要守约方能证明违约方的违约事实。这就是对违约的确定原则,合同当事人应注意适用。

关于损失赔偿额的计算,依合同法第113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阅合同时预见到或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从本条而言,损失赔偿的限度,不得超过违约方签约时预见到或应当预见到的因违约可能造成的损失。如,某人因飞机误点耽误了签约,致合同无法成立,损失一笔可观利润,要求航空公司予以赔偿。而航空公司售票时并无法预见到该人将要去签约,对此利润损失没有责任赔偿。另外,当一方违约后,守约方应采取措施防止损失扩大,如果守约方未采取上述措施,不应将扩大的损失计人损失赔偿额内。”

劳动合同赔偿解除及赔偿金标准 篇4

解除劳动合同必读

解除劳动合同,有两种形式,一是单位向解除和某位员工的劳动合同,二是员工主动要求解除劳动合同。

1、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2、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

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4、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5、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6、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7、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

8、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确需裁减人员的,应当提前30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后,可以裁减人员。用人单位依据本条规定裁减人员,在6个月内录用人员的,应当优先录用被裁减的人员。

(5、6、7必须提前三十天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工会认为不适当的,有权提出意见;如果用人单位违反法律、法规或者劳动合同,工会有权要求重新处理;劳动者申请仲裁或者提起诉讼的,工会应当依法给予支持和帮助。)

劳动法劳动合同赔偿金标准

依据为《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八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

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支付赔偿金。

劳动者违法解除合同的劳动合同赔偿

根据《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第4条对此规定,劳动者违反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解除劳动合同,对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劳动者应赔偿用人单位

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

赔偿金、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标准、文件资料、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赔偿金。

新劳动合同法解释: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的计算】

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解释」本条是关于如何计算经济补偿的规定。

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用人单位依法支付经济补偿时,就涉及如何计算经济补偿的问题。计算经济补偿的普遍模式是:工作年限X每工作一年应得的经济补偿。劳动合同法及有关国家规定对工作年限及经济补偿标准做了明确的规定。

一、计算经济补偿中的工作年限

劳动者在单位工作的年限,应从劳动者向该用人单位提供劳动之日起计算。如果由于各种原因,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未及时签订劳动合同的,不影响工作年限的计算。如果劳动者连续为同一用人单位提供劳动,但先后签订了几份劳动合同的,工作年限应从劳动者提供劳动之日起连续计算。例如,劳动者甲自2008年在某企业工作,期间劳动合同一年一签,一直工作到2012年。最后一份劳动合同期满后终止,用人单位依法支付经济补偿时,计算的工作年限应从2008年算起,共四年。如果劳动者为同一用人单位提供劳动多年,但间隔了一段时间,也先后签订了几份劳动合同,工作年限原则上应从劳动者提供劳动之日起连续计算,已经支付经济补偿的除外。总之,本条“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的规定,不能理解为连续几个合同的最后一个合同期限,原则上应连续计算。当然,随着劳动合同法的实施,用人单位利用短期劳动合同长期用工的现象将会减少,这主要是劳动合同法规定了两个措施:一是连续签订两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可以要求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二是劳动合同期满终止的,用人单位也要依法支付经济补偿。

根据劳动部1996年《关于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计发经济补偿金有关问题的请示的复函》的规定,对于因用人单位的合并、兼并、合资、单位改变性质、法人改变名称等原因而改变工作单位的,其改制前的工作时间可以计算为“在本单位的工作时间”。

另外,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九十六条第三款的规定,在劳动合同法施行前签订,施行前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依照劳动法和原有关国家规定计算经济补偿。在劳动合同法施行前签订,施行后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应当支付经济补偿的,经济补偿年限自本法施行之日起计算;本法施行前按照当时有关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按照当时有关规定执行。

二、计算标准

经济补偿的计算标准为: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本法关于经济补偿的计算标准较我国以往的做法,更为细化了。1994年,劳动部颁布了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规定了计算经济补偿时,不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工作时间不满一年的,按一年的标准发给经济补偿金。劳动合同法草案也曾规定工作不满一年的,按一年的标准发给经济补偿金。在修改过程中,有的意见提出,为适应生产需求,有些企业每年招用许多季节工和临时工,这些人员一般工作期限较短,只工作几个月,却按一年支付经济补偿,加大了用人单位的负担,建议细化标准。因此,本条将计算标准进一步细化,以六个月为界限,分别支付一个月和半个月工资为经济补偿。如果劳动者工作一年又六个月,经济补偿为二个月的工资;如果劳动者工作一年又五个月的,经济补偿为一个半月的工资;如果劳动者工作五个月的,经济补偿为半个月的工资。

三、计算基数

计算经济补偿时,工作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关于一个月工资是劳动者本人月工资、本企业的职工月平均工资还是当地月平均工资,在劳动合同法制定过程中进行了讨论和研究,最后规定月工资是指劳动者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之所以如此规定,主要有以下考虑:第一,保持制度的延续性,原有规定有不足的,适当进行修改。《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第十一条规定,本办法中经济补偿金的工资计算标准是指企业正常生产情况下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前十二个月的月平均工资。用人单位依据本办法第六条、第八条、第九条解除劳动合同时,劳动者的月平均工资低于企业月平均工资的,按企业月平均工资的标准支付。按照该规定,月平均工资在不同的情形下有不同的内容,这样的规定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保护低收入劳动者的权益,但失之于设计过于复杂,不利于劳动者掌握。同时也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做法不同。因此,劳动合同法统一了月平均工资的内容,这样便于操作,一目了然。第二,讲究公平性,平衡劳动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劳动合同法规定月平均工资为劳动者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这样的规定一方面保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有的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年限比较长,最初的工资可能比最后的工资要低得多,考虑到物价等因素,劳动合同法规定了以最近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为标准。另一方面也考虑到用人单位的实际情况。劳动者的经济补偿应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收人相适应。一般来说,受市场规律的调节,有的工作岗位的工资水平很高,有的工作岗位的工资水平较低。某一个地区,不同企业之间有着很大差别。如果规定以企业职工平均工资或者当地平均工资为标准,将对部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不公。

四、计算封顶

在劳动合同法制定过程中,有的意见认为有些高端劳动者,工资收人较高,谈判能力较强,在劳动关系中并不总处于弱势地位,如果完全适用经济补偿的规定,用人单位负担太重,也体现不出经济补偿的性质和特点,建议劳动合同法做出调整。这种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目前最迫切的问题是如何更好地保护处于弱势地位的低端劳动者的基本劳动权利,对于高端劳动者,可以通过法律强制性规定和市场调节并举的方式,保护其合法劳动权益。但考虑到我国还没有将劳动者区分不同群体,并适用不同法律的先例,在立法技术上也较难处理,因此劳动合同法并没有将高端劳动者排除在保护范围之外,但在经济补偿部分对高端劳动者做了一定限制。即从工作年限和月工资基数两个方面做了限制,规定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上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三倍的,用人单位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赔偿协议合同 篇5

乙方:

事情概况:年月,乙方一直有神经性疾病,甲方玩笑用手碰了乙方肩膀导致乙方旧病复发,经过拍片、彩超诊断,乙方组织器官完好,疾病,乙方并未住院。双方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1、甲方应支付元给乙方,乙方放弃追究甲方责任。

2、上述费用支付给乙方后,由乙方自行分配处理,其分配处理的方式、后果与甲方无任何关系。

3、甲方支付约定的所有金额后,乙方就此事保证不再以任何形式和任何理由,就乙方受伤一事向甲方要求其他任何费用。

4、甲方履行支付义务后,就此事处理即告终结。甲乙双方之间不再有任何权利和义务。有此事衍生的结果亦由甲乙双方自行承担。甲乙双方对此不再承担任何责任。

5、本协议为双方平等自愿协商的结果,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且公平合理。

6、本协议内容甲乙双方已经全文阅读,并理解无误,甲乙双方明此协议所涉及的内容,甲乙双方对此处理结果完全满意,现一次性了断。

7、本协议为一次性终结处理协议。因本协议产生的一切纠纷,双方一致选择由北京仲裁委员会仲裁。

8、本协议自甲乙双方签字生效。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每人各执一份,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

甲方:

乙方:

赔偿协议书范本 篇6

甲方: 代表人: 身份证号: 电话:

乙方: 代表人: 身份证号: 电话:

2014年07月07日中午10时,乙方为甲方运货,在重庆到成都高速路途中不慎翻车,将甲方货物损坏,给甲方造成 人民币的损失,现甲乙双方根据各自的过

失程度经双方充分协商后自愿达成如下协议:

一、乙方自愿赔偿甲方货物损失费 人民币。

二、乙方以给甲方运货的方式抵扣甲方货物损失费,甲方将扣除每次运输费用的40%,直至扣完为止;若到五月底还未扣完,乙方将以现金的方式支付剩余的费

用给甲方。

三、乙方履行赔偿义务后,甲方保证就此事不再以任何形式、任何理由向乙方提

出任何赔偿费用要求。

四、本协议为双方平等自愿协商的结果,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且公平合理。

五、本协议内容甲乙双方已经全文阅读且理解无误,甲乙双方明白违反本协议所

涉及后果,甲乙双方对此协议处理结果表示完全满意。

六、本协议书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经双方签字或按手印后生效,双方代表

人应以此为据,全面切实履行本协议,不得再以任何理由纠缠。

甲方代表人签字:

乙方代表人签字:

违反旅游合同的精神损害赔偿初探 篇7

一、违反旅游合同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必要性分析

(一) 违反旅游合同给旅游者造成的精神损害是客观存在

精神损害包括精神痛苦和精神利益的损失。即使旅游营业人提供的所有旅游服务和硬件条件完全符合旅游合同的规定也有可能给旅游者造成精神损害。如:旅游团中有一位身患传染性黄疸性肝炎的旅游者, 同团旅游者陷于恐慌, 人人自危。上旅游车, 吃饭时争相远离, 甚至为抢座位发生口角、打架。本来高高兴兴的游山玩水看风景, 现在却变成了花钱买罪受。一次本该愉快的出境游竟成了“死神陪伴的旅行”, 旅游者的精神损害可见一斑。

(二) 旅游者精神损害以财产形式弥补的可能性

精神损害赔偿的本质就是对受害人精神利益的损失进行补偿和对加害人的惩罚。而旅游的本质就是实现旅游者精神上的满足和享受。只要确有精神损害发生, 不论是由侵仅造成的, 还是由违约造成的, 都应得到补偿, 这样能更全面地保护受害者利益。否认违约产生精神损失, 拒绝赔偿将导致对受害者痛苦明显的法律冷漠与社会冷漠;在一个经济社会里, 金钱具有很高的价值判断标准, 被广泛用来衡量和确定有形和无形财产的价值。如果一个社会承诺保护人的身心健康, 则必须对精神损害给予赔偿。虽然金钱不能完全弥补受害人的精神利益, 但可以使受害人在其他方面得到精神享受, 还可以恢复受害人自身的价值感。在此情况下, 金钱是可以采用的使受害人得到满足的最好的方法之一。

(三) 惩罚旅游营业人的违约行为, 规范旅游市场

违约责任的功能在于补偿非违约方的损失、惩罚违约人的违约行为和鼓励交易, 旅游合同也不例外。而根据现有的法律法规的规定, 因旅行社的故意或过失发生旅游质量问题的, 仅仅赔偿旅游者的经济损失。而由于损失赔偿仅仅局限于经济损失, 在现实生活中出现旅行社所谓的“效率违约”就不足为奇了。这样的损害赔偿显然不能真正惩罚违约的旅行社, 也不能实现鼓励交易的目的。

二、违反旅游合同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

尽管对违反旅游合同的行为必须进行精神损害赔偿, 但并非所有所有的精神损害都必须进行赔偿, 法律必须对其进行限制, 否则容易造成精神损害赔偿的滥用而走向其初衷的反面。笔者以为, 旅游营业人违约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是:旅游营业人有违约行为, 该违约行为造成了旅游者严重的精神损害, 违约行为和精神损害之间有因果关系, 旅游营业人主观上故意或者重大过失。

(一) 旅游营业人客观上有违约行为

违约行为是指合同当事人违反合同义务的行为, 我国《合同法》规定的违约形态有:不履行合同、不适当履行合同和拒绝履行。笔者以为, 旅游合同中旅游营业人的违约行为表现方式多种多样, 包括:旅游期限到来前, 旅游营业人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使旅游活动无法成行的违约行为;在旅游途中旅游营业人不按照旅游行程的安排随意更改行程, 降低旅游服务的档次的行为等等。当然, 旅游服务项目提供者不按照旅游合同规定提供服务的行为也视为旅游营业人的违约行为。总之, 只要旅游营业人未按照旅游合同的约定履行旅游合同, 就认为旅游营业人有违约行为, 主要包括:旅游合同根本未履行和旅游服务提供有缺陷或瑕疵两种情况。

(二) 旅游营业人的违约行为造成了旅游者的严重的精神损害

旅游营业人的违约造成旅游者的精神痛苦并不必然导致旅游营业人承担精神损害的赔偿责任。曾世雄先生在《非财产上之损害赔偿》一书中指出:“非财产上之损害, 以生理上或心理上之反映所涵盖范围之广狭, 可酌分为最广义、广义及狭义三种。最广义之非财产上损害, 泛指一切损害, 但不带动财产之减少或应增加而不增加者。因此, 最广义之非财产上损害, 除包括生理或心理上之痛苦外, 尚包括比较低层次之不快或不适。……广义之非财产上之损害, 则泛指生理上或心理上的痛苦, 但不包括比较低层次之不快或不适。以广义时, 所着重者乃逻辑上之归类, 诸凡不涉及财产之减少或应增加而不增加, 所感受之痛苦, 均应是认之。然以损害赔偿法对于非财产上之损害另有规定, 广义之非财产上之损害中仅其中符合损害赔偿法规定要件部分, 方能获得赔偿, 该可获得赔偿之部分, 即狭义之非财产上之损害。”

根据法律不问小事的原则, 并非每一宗由违约造成的精神损害案件中的旅游者都能获得赔偿;也就是说, 如果违约造成的精神损害程度很小, 旅游者将不能获得赔偿。在英国, 只有当精神伤害达到一定的程度, 即合同的目的不能实现的违约不仅会导致精神伤害, 而且会导致比在普通案件里更深一层的精神伤害, 即超过最低限制水平的伤害时, 才能获得赔偿。学者宁红丽认为, 在旅游合同中旅游者可以主张精神损害赔偿的情况主要是:第一, 因旅行社不完全给付造成旅客人格权受损的, 旅客可以请求得到精神损害赔偿。如旅行社办理出国证照不合格或者根本怠于办理出国证照, 导致旅客在旅游地人身权受损害的;因旅行社的原因导致旅客遭受人身伤害;运输、住宿、餐饮给付有瑕疵导致旅客身体健康权受损害的, 旅客可以向旅行社主张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第二, 旅行社不完全履行义务没有造成旅客的法定人格权受损, 但导致合同目的严重不达的, 旅客也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合同目的的严重不达就是旅游营业人存在根本违约的情况, 本身这一判断标准就有很强的主观因素, 必须授予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法官完全可以从一个理性人的角度, 按照常识来进行有效地判断。

(三) 旅游营业人的违约行为和旅游者的精神损害之间有因果关系

首先, 旅游营业人完全可以预见其违约行为必然会给旅游者造成精神损害。精神烦恼和痛苦是由被告契约不履行的行为所导致, 这是判决赔偿的先决条件。在英美法系国家中, 对因违约造成的精神损害赔偿救济的例外主要有三种类型: (1) 合同的目的就是提供安宁和快乐的享受; (2) 合同的目的就是为了摆脱痛苦和烦恼; (3) 由于身体上的不便所造成的精神损害。显然, 在旅游合同中, 旅游者是为了快乐的享受才订立旅游合同的, 旅游营业人完全可以预见其不履行或者不恰当履行行为给旅游者带来的精神损害。其次, 旅游营业人的违约行为和旅游者的精神损害之间要有因果关系。违约与精神损害具有因果关系是认定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先决条件, 也是衡量赔偿范时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换句话说, 因果关系的前一个作用是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构成要件问题, 而第二个作用是因果关系的衍生功能, 在认定构成违约精神损害之后帮助确定赔偿范围。如果旅游营业人的违约行为不是造成旅游者精神损害的主要原因, 可不予赔偿。

(四) 旅游营业人主观上要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

旅游营业人主观上有过错是旅游营业人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条件之一。由于精神损害具有主观性, 审判实践中对这种损害不易把握, 为了防止侵害方负担过重或受害方滥用诉权, 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应以违约人主观上具有故意或重大过失为要件。旅游合同的履行要受到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影响, 让旅游营业人承担所有的精神损害赔偿责任显然不妥。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 旅游营业人并不承担违约责任, 当然也无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承担问题。旅游营业人主观上故意不履行合同, 其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自不待言。而在旅游营业人有过失的情况下, 笔者以为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要件之一是旅游营业人有重大过失。如:因为旅游营业人疏于挑选合格的旅游饭店, 饭店硬件和软件设备奇差无比, 旅游者精神严重受损, 显然可以要求旅游营业人赔偿精神损失。但假如旅游者挑选了合格的旅游饭店, 但由于具体的旅游服务人员素质差, 旅游服务的瑕疵显然不是旅游营业人能够预见的, 对旅游者由此造成的精神损害, 如果规定旅游营业人承担精神损害的赔偿似乎很不合理, 一方面加大了旅游营业人的负担, 另一方面也起不到违约责任的制裁作用。

三、违反旅游合同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具体标准

(一) 利益衡量的原则

在旅游合同中要保护旅游者的旅游乐趣, 同时也要保障旅游营业人的经济利益, 二者不可偏废。所以, 学者刘劲柳认为, 在考虑旅游合同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时要兼顾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在旅游合同的旅游者旅游乐趣受到干扰时, 能够在一定的情况下得到赔偿;二是, 正确分配交易风险, 合理维护旅游营业人的利益, 促进旅游业的健康良性发展。笔者以为, 我国的旅游市场正在逐步成熟和完善, 旅游者的人数激增, 旅游乐趣应该得到保障。但也应该考虑到我国的旅游行业尽管市场繁荣, 但却是一个微利行业, 旅游营业人承受风险能力较差, 旅游营业人往往缺乏对旅游服务项目提供者必要的影响力等等事实, 衡量双方的利益, 对精神损害赔偿的数额进行限制, 促进旅游业的长远发展。

(二) 违反旅游合同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具体标准

对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 国外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表格定额赔偿法、按日赔偿法、限定最高额赔偿法、分类计算赔偿法和自由心证法。对精神损害赔偿的数额标准, 既要有统一的参考标准, 又要兼顾违约人和受损害当事人的个体差异, 赋予法官一定限度的自由裁量权。

关于违反旅游合同的损害赔偿问题, 笔者认为可以借鉴侵权的精神损害赔偿责任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条规定:精神损害的赔偿数额根据以下因素确定: (1) 侵权人的过错程度, 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 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 (3) 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 (4) 侵权人的获利情况; (5) 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 (6) 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在旅游营业人的不完全给付造成旅客人格权受损的, 旅游者可以选择让旅游营业人承担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或者违约的精神损害赔偿责任。在旅游者提起侵权之诉时, 旅游营业人必须按照该司法解释的规定承担责任。而在旅游营业人违约未造成旅游者人格权损害的情形下, 旅游营业人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可以比照该规定, 考虑精神损害的赔偿数额。

摘要:因旅游营业人违反旅游合同引起的精神损害, 旅游者有权获得赔偿。其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旅游营业人客观上有违约行为, 违约行为造成了旅游者严重的精神损害, 违约行为和旅游者的精神损害之间有因果关系和旅游营业人主观上要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具体标准的确定要遵循利益衡量的原则。

关键词:旅游合同,精神损害赔偿,利益衡量原则

参考文献

[1].李永军.合同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4.

[2].宁红丽.旅游合同研究[A].载梁慧星.民商法论丛 (第22卷) [C].香港:金桥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2002.

[3].[英]纳尔森.厄农常.违约与精神损害赔偿[A].肖厚国译.梁慧星.民商法论丛 (第16卷) [C].香港:金桥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2000.

[4].刘劲柳.旅游合同[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3.

[5].关今华.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与评算[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2.

[6].曾世雄.非财产上之损害赔偿[M].1989.

[7].王利明.民法 (第4版)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施工赔偿合同范本 篇8

一、损害赔偿的界定

以《德国民法典》代表的大陆法系中,将合同中存在的损害赔偿分为两类:实际损失与可得利益的损失。其中,实际损失是指受损害一方信赖合同能够适当履行,并能够得到履行利益的情况下,因提前支出的用于基础性投入的费用或财产因违约而遭受的损失,又称为信赖利益的损失;而可得利益是指如果合同若按照约定履行后,受损害的一方当事人按照合同约定本应当得到的经济利益,所以又称为履行利益或期待利益。信赖利益的赔偿是使受害方恢复到未缔约前的状态,而可得利益的赔偿是为了使当事人达到合同如约适当履行后本应达到的经济利益。

我国合同法在损失范围的界定上,实际上是采用大陆法系的“实际损失”和“可得利益”的概念。笔者认为,虽然我国《合同法》第 410 条对于损害赔偿的范围未有规定。但在委托合同任意解除一方应承担损害赔偿时,法院判决只赔偿“直接损失”值得推敲。因为按照《合同法》第 97 条之原意,解除合同要求赔偿损失是解除权人享有的权利,而对于《合同法》第 410 条的规定,解除合同是双方都享有的权利,但因解除而给对方造成损失的,需要解除人对被解除人赔偿损失。两者的损失赔偿应属不同。

合同在本质上是双方利益的交换。当事人双方之所以接受合同并都期望对方如约履行,如果一方发现自己违约所获得的收益大于按照法律规定应当承担赔偿的数额,那么这样的“合法规定”应该有促使滥用权利之嫌。

二、比较法考察

在德国,只有无偿的委托合同。自委托人而言,解除委托合同难说可以对受托人造成损害,自然无须赔偿。而自受托人而言,因为不能从合同中获得利益,若要求其解除合同后还要赔偿委托人的损失也没有什么道理。只有在其因为解除时机不当而造成损害的时候才需要赔偿。与我国有偿委托相对的合同类型,在德国被认定为承揽、雇佣等有偿事务处理合同。按德国民法典第 675 条的规定,要解除有偿事务处理合同,就需要依据雇佣或承揽的规定。在雇佣的场合,根据德国民法典第616条,须存在重大原因才可即时通知终止。而在承揽的场合,根据德国民法典第649 条,定作人虽然可以随时通知终止合同,但是承揽人有权请求约定的赔偿,实际上就是定作人赔偿合同的履行利益。

三、分析与借鉴

各国多对于委托合同任意解除权的损害赔偿问题都进行了类型化。而我国采用了民商合一体制,委托合同作为一个“兜底性的”合同,委托合同的内容包含实在太广,除法律特殊规定以外,其他受托行为都可统一于传统民法典的委任契约之下。这时如果仍然只是统一的规定其损害赔偿范围,难免顾此失彼,挂一漏万。因此,也应对我国委托合同任意解除权损害赔偿范围的确定进行类型化的区分。

笔者同意将委托合同进行区分的思路,应按照委托合同的有偿、无偿的不同,对损害赔偿进行不同的类型化。

(一)无偿委托与损害赔偿

大陆法系国家多数,如德国、瑞士、法国等,均将“不利时期解除合同而造成的损害”作为任意解除委托合同的损害赔偿范围,只有德国仅规定了受托人对委托人的损害赔偿义务,却没有规定委托人解除合同时对受托人的赔偿义务。原因在于除了德国是无偿的委托,其他国家的委托虽然原则上是无偿的,但也存在有偿委托。在有偿委托的情形,不可能只存在委托人受损害的情形。

德国法这种将赔偿限于受托人的“因不利时期解除而造成的损害”应该说是合理的,因为在委托的无偿情形,委托合同的履行完全是为了委托人的利益,受托人却无合同利益,所以无论委托人在何时解除,对受托人都难生损害。“受托人赔偿委托人损失与不利之时期,乃是基于保护无偿合同拘束力的合理信赖。”对德国法的规定,我国未来立法可以予以借鉴。

(二)有偿委托与损害赔偿

在有偿委托的场合,情况较为复杂,需要类型化,兹具体分析如下:

1、任意解除应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解除权基于正当事由而发生的解除,另一种是没有正当事由的解除。前一种解除是真正的解除,解除权的行使是合法行为;后一种解除只有解除之名。如果没有正当事由,而于相对人不利时期为解除基于双方信任为基础的委任,没有理由宽容,应当参照其他类型的恶意违约,令其承担违约责任的损害赔偿责任,也就是履行利益的损失。

应注意的,此种情况下如被解除人按照《合同法》第 110 条之规定要求接触人承担继续履行的违约责任,从而维持合同效力,是否应当准许?笔者认为,参照违约赔偿不等于就是违约,行使任意解除权从性质上来说,具有违约的特征,但又与违约有所不同。这种不同主要体现在是否可以要求“继续履行”上,委托合同以信赖为基础,强行另一方承担继续履行的义务对于委托合同实际上已无意义,而通过对受损害方履行利益的赔偿,一方的损失也已经能够得到弥补,另一方也得到了惩罚。在此,当事人不能选择强制履行的救济,只能被动接受“履行利益”的损害赔偿结果。

2、在委托合同为双务有偿合同、当事人的合同利益不取决于其他法律行为是否成立、生效履行的情况下,损害赔偿的范围一般可按照履行利益的损失确定,较为适宜。

3、在委托合同为双务有偿合同、当事人的合同利益取决于其他法律行为是否成立、生效履行的情况下,损害赔偿范围一般限于信赖利益,较为适当。

上一篇:救援濒危动物英语作文下一篇:科室药品不良反应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