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开题报告(精选9篇)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开题报告 篇1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 目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浅析
专 业学习中心姓 名学号
指导教师
年月日
一、文献综述
纵观企业管理的全部历史,大致经历了经验管理、科学管理、文化管理三个阶段。与经验管理、科学管理、文化管理相对应的人力资源管理,大体上可以概括为雇佣管理、劳动人事管理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人事管理理论的研究基础是把组织的员工作为一个“经济人”而不是作为一个“社会人”来看待。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相当知识基础和技能的员工大量出现,经济需求不再成为人们的唯一需求,员工在组织中的人性地位发生了变化。曾经作为组织生产资料的劳动力——员工开始成为组织的一种资源,因而,人事管理也就开始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变。
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起源于美国,至今已有六十余年的历史。1954年,当代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Peter·F.Drucker)在其《管理的实践》一书中首先提出“人力资源”概念,认为:人力资源拥有当前其他资源所没有的素质(即协调能力、融合能力、判断力和想象力),要求管理人员在设计工作时要考虑到人的精神和社会需求,要采取积极的行动来增进员工激励,为员工创造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以及对员工进行开发。随后,怀特•巴克(E.Wight Bakke)提出人力资源职能理论,雷蒙德•迈尔斯(Raymond E.Miles)提出人力资源模式理论。在7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早期,由于组织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主要集中在讨论如何实施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以及通过对员工行为和心理的分析来确定其对生产力和工作满意度的影响,从而使人力资源更加关注员工的安全与健康。80年代初期,许多学者试图提出一种人力资源管理的一般理论,来解释、预测和指导实际工作者与研究人员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并以此来解决以前在员工关系方面所忽视的一些问题。在他们的论著中都提出了较为完整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要求人力资源管理活动计划的制定必须和组织的总体战略计划相联系。同一时期,企业文化理论开始兴起。1992年,哈佛大学教授约翰·科特的《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用实证的方法证明了企业文化与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重要的关系,未来的企业竞争主要体现在文化的竞争上。
所谓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是指高校组织人力资源部门在人事管理方面按照组织的目标与要求,采取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方法,断获取高素质人力资源, 将其整合到学校各项活动中去,并激励广大教职员工对学校教育事业的积极性,开发他们的潜能,以实现高校发展目标的全部活动、职能和过程。(梁均平,2007年)。蒂莫西·巴特勒的《留住人才的艺术》中论述了与传统的人事管理相比,人力资源管理更适应高校和谐发展的需要。因为它是建立在完整丰富的人性假设基础之上的,把人作为高校管理的核心,把管理的视角从事转向人;规章制度的出台、岗位编制的制定、组织结构的调整、管理方式的变革等,都是从人的角度来考虑的;它把人作为一种资源来加以开发、配置和保护,力求使其得到充分利用并不断增值;它强调人的自主性、个性化、多样性以及创新精神,注重管理方式是多元化、人性化和柔性化;它追求的目标不仅仅是成本的节约、绩效的增进、效益的提高,还有教职工工作条件的改善、生活质量的提高、满意度的增加,以及教职工的成长与发展等,追求的最终目标是校园的和谐发展。
同国外的研究相比,我国高校在强化人力资源管理,对合理配置高校人力资源、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更充分地挖掘人的潜能、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等方面论述不是很充分。尤其研究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组建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仅是高校本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姬广清,2005年)
杨东龙在《人力资源工具库》中针对不少高校内部专任教师,尤其是高层次人才比较紧张,工作负担过重,而从事管理和服务的人员相对较多、效率比较低下这一现象进行了如下论述:首先,应根据学校的发展规划和目标定位,通过各种有效措施,加大教师培养和引进力度,并通过师资力量整合与学科专业调整的统一协调,切实改善高校教师队伍数量紧缺、质量不高的现状;其次,要结合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以全员聘任制为切人点,改革用人制度,逐步实行教学、科研、管理和后勤岗位的优胜劣汰,畅通转岗分流渠道,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最后,加强校内人才队伍的稳定工作,通过事业、待遇、感情留住人才,培养、引进、稳定人才,最终目的是为了使用人才。人力资源的开发者和使用者应任人唯贤,要进一步拓宽选拔任用渠道,扩大选人用人视野,不拘一格使用人才,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把培养、引进、稳定等环节结合起来,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率的使用。
梁均平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论述了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的应用,将极大地调动了人力资源的能动性与积极性。高校可通过每年年终的一次考核,对高校员工进行绩效评估,为其提升、降职、奖惩等提供依据,从而使高校人员的配备更加合理有效,有利于高校的馆长远发展。而且通过考核反馈,高校教师管理人员等可以客观准确地评价自己,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个人短期和长期的发展方向,规划自己的前途。同时年终奖金若按评估成绩发放,形成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或者其他形式的差别形式,这样既有利于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打破了我国一直以来的“大锅饭”局面。通过公平竞争多劳多得,又有效地激发了员工的竞争意识,提高了工作质量。因此研究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有着十分重要胡现实意义。
二、论文提纲
一、目前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改革取得的成绩
(一)人力资源观念初步建立
(二)激励竞争机制逐步加强
(三)师资队伍结构日趋完善
二、高校人力资源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缺乏科学性
(二)高校人力资源配置不够平衡
(三)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不健全
(四)缺少客观公正的教师评价体制
三、加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与措施
(一)根据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特点强化人力资源措施
(二)逐步完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规章制度的建设
(三)制定高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长远规划
(四)完善公开、公平、公正的选拔聘用机制
(五)引进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
四、结语
三、参考文献
[1]李佑颐,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作用[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1(1)
[2]江卫东著,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方法[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3]姬广清等,浅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几点认识[J],山东煤炭科技,2005(4)
[4]梁均平著,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7(1)
[5]严冬,以人力资源开发为中心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J],理论学习与探索,2005(4)
[6]苏东水著,管理心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1)
[7]牟远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人事制度改革[J],学术交流,2005(8)
[8]赵常林编著,现代管理技术新探[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
[9]杨东龙主编,人力资源工具库——如何评估和考核员工绩效[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10]蒂莫西·巴特勒.工作雕塑,留住人才的艺术.哈佛商业评论,2003,(5)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开题报告 篇2
在各领域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力资源管理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样本,欢迎大家分享。
一、学位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本选题研讨范畴历史、现状、开展趋向剖析;
2.后人在本选题研讨范畴中的任务效果简述。
二、研讨方案
1.本选题研讨的次要内容和重点;
2.研讨方案的剖析、选择;
3.施行研讨方案所需的条件(调研条件、实验条件);
4.存在的次要成绩和技术关键;
5.预期可以到达的研讨目的(明白新见地及其创新点)。
三、研讨方案进度表
四、经费预算
五、参考文献
开题报告要求
一、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应依照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内容逐项撰写。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撰写字数不得少于5000汉字。
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选题必需严密结合运营实践,联络我国市场经济变革、开展,具有明白的针对性。不宜选取纯实际或微观政策研讨。
三、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经指点教员任务小组详细评阅经过后,由硕士研讨生在本学科指定的评审组会上承受质疑、评议。
四、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经评议组评审合格后,转本学科担任人审查经过,装订归档。
五、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参考文献量不得少于20篇,外文文献不得少于5篇。
六、参考文献及开题报告打印格式见MBA标准。
1.本选题研讨范畴历史、现状、开展趋向剖析
1.1树立管理零碎的重要意义
古代人力资源管理是一团体力资源的获取、整合、坚持鼓励、控制调整及开发的进程,它表现了组织对员工的无效管理和运用的思想和行爲,是一种新型的、具有自动性的人员管理形式。随着经济体制变革的深化,企业人事部门的任务内容都在不时地调整,不时变化,传统的人事管理任务逐步被古代人力资源管理取代,公道、公正、合理的企业管理准绳已爲不少企业所采用。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看法到,开发和使用古代人力资源管理软件零碎,特别是树立一个静态的开放的人力资源信息零碎已成爲古代人力资源必需的管理手腕。只要经过树立通明、相容、分歧、易查和片面的人力资源信息零碎,将与人相关的信息一致地管理起来,才有能够爲公道、公正、合理准绳的完成,以及企业在运作和劳资纠纷诸方面的风险躲避等树立一套迷信的保证体系。如何树立一个能久远规划,分步完成,支持企业生长的HR管理零碎已成爲企业大幅提升和改善以后人力资源管理任务的重要课题。
1.2人力资源管理零碎的历史和现状
人力资源管理零碎的开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末期。由于事先的技术条件和需求的限制,用户十分少,充其量也只不过是一种自动计算薪资的工具,既不包括非财务的信息,也不包括薪资的历史信息,简直没有报表生成功用和薪资数据剖析功用。第二代的人力资源管理零碎呈现于20世纪70年代末,根本上处理了第一代零碎的次要缺陷,对非财务的人力资源信息和薪资的历史信息都给予了思索,其报表生成和薪资数据剖析功用也都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未能零碎地思索人力资源的需求和理念,而且其非财务的人力资源信息也不够零碎和片面。
人力资源管理零碎的`反动性革新呈现在20世纪90年代末。由于市场竞争的需求,如何吸引和留住人才,激起员工的发明性、任务责任感和任务热情已成爲关系企业兴衰的重要要素,人才曾经成爲企业最重要的资产之一。公正、公道、合理的企业管理理念和企业管理程度的进步,使社会对人力资源管理零碎有了更高的需求;同时由于团体电脑的普及,数据库技术、客户/效劳器技术的开展,使得第三代人力资源管理零碎的呈现成爲必定。第三代人力资源管理零碎的特点是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动身,用集中的数据库将简直一切与人力资源相关的数据(如薪资福利、招聘、团体职业生涯的设计、培训、职位管理、绩效管理、岗位描绘、团体信息和历史材料)一致管理起来,构成了集成的信息源。敌对的用户界面,强无力的报表生成工具、剖析工具和信息的共享使得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得以解脱繁重的日常任务,集中精神从战略的角度来思索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和政策。第四代人力资源管理零碎eHR,是一种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人力资源管理零碎。一方面,eHR可以延长管理周期,增加HR任务流程的反复操作,使任务流程自动化,增加不用要的人爲搅扰要素。另一方面,eHR可以使HR部门从提供复杂的HR信息转变爲提供HR知识和处理方案,可以随时随地向管理层提供决策支持,可以向HR专家提供剖析工具和建议,可以树立支持HR部门积聚知识和管理经历的体系。
1.3目前青岛卷烟厂人力资源零碎存在的成绩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开题报告 篇3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工商管理0903(09131583)陈文忠
1研究背景
进入信息时代以来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正迅速发生着巨大变化。人力资本的经营已经成为企业获得生存与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但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识到,要将人力资源转变为企业的竞争优势,不仅需要企业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还需要充分借助技术性的手段来保障人力资源战略的有效落实。这样,专门针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解决方案—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就应运而生了。
人力资源信息化的研究有助于改变中小企业落后的面貌,塑造中小企业具有现代化技术的新形象;有助于提升中小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实现管理的标准化;有助于降低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提高企业效益;有助于增强中小企业员工的忠诚度,提高员工满意度,留住人才;有助于提升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研究中小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具有重要的研究与现实意义。
2文献综述
1.2.1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比发达国家落后,随着人力资源管理的逐步升温,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也开始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建设研究。彭剑锋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分析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在企业实际使用中会遇到的各种问题及解决的对策。他指出,由于开发软件的人员大多来自技术领域,造成一些e-HR软件在运用中与人力资源管理实际业务衔接不好,不能起到优化管理流程的作用。他建议咨询公司与软件公司合作,先理顺管理流程再进行技术开发。张瑞明先生(台湾人力资源管理协会理事长)通过分析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能够给企业带来的实际效益(见表1.1),以及e-HR与HRIS、ERP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提出“e-HR”不等于“c-HR”,即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不是简单的人力资源管理业务电脑化。国内学者吴冰通过对美国1998年到1999年网络创造的就业岗位分析指出,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战的世纪,人是世界的主宰,企业若无充分的人才信息,没有信息化的技术作为依托,企业就失去了成功的先机,必将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学者储征认为现代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而人力资源
管理则成为组织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职能活动。人力资源管理的职业化和信息化,必须通过信息技术和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的结合构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互动的管理空间。李永斌通过对传统人力资源管理与网络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对比分析指出,人力资源信息化是21世纪企业人力资源发展的必然趋势。鲍戈在对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认为选择合适的软件平台是企业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基础。但由于我国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处于空白或者不完善,国际上的先进方法在国内大多数企业未能得到成功的运用。基于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的研究还不成熟,大多都处于事务型管理阶段,难以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持。在对中小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的研究上,国内学者项英辉教授提出我国中小企业在实施人力资源信息化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现实问题,如普及程度不高,投资驱动因素不足,HR经理的IT应用能力有待提高,功能覆盖面较窄等,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对企业是否适合导入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进行认真分析并要正确处理好标准化与客制化的关系。刘砺利,郝强通过分析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价值,提出推进中小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的一些建议: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体系,建设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并对现代中小企业实行人力资源信息化的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喻红莲指出中小企业通过人力资源信息化,能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上的飞跃。她认为中小企业通过实施人力资源信息化,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她还指出,中小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决策者的观念误区和从业人员的素质低下,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要转变企业高层的观念,多种方式引进和培养信息化的管理人才。
1.2.2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开展得较早,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对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研究很重视,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很紧密,很多研究已经进入人力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和专家系统的领域。美国学者查尔斯·惠兹曼(Charles Wiesmna)开创了战略信息系统的研究领域,于1988年出版了《战略信息系统》专著,他认为,一个成功的企业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支持或体现企业竞争优势、或削弱对手的竞争优势。美国的经济战略学者迈克尔·波特(Mcihael Poert)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开始研究信息技术与竞争战略的关系,并在产业结构和竞争战略分析基础上阐述了信息技术战略应用的重要意义。Steve Moritz教授(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及其同事分析了企业在引入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职能本身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三个阶段:信息发布、流程自动、战略角色转化(如下图示),并研究了如何借助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全球化的人力资源管理。
雷蒙德.A诺伊在其著作《人力资源管理:赢得竞争优势》一书中所说: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和战略信息管理职能之间应该是一种一体化联系。一体化联系是一种动态的、多方面的、持续的联系,而不是一种按照一种先后顺序发生的相互作用。
Bryan Hopkins和James Markham(英国Reed商业信息研究中心研究员)分析了英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探讨了人力资源管理和信息技术的关系,指出人力资源管理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将给组织带来极大的益处,并列举了大量事实来支持这个结论。他们的研究成果为后续的研究人员提供了从经济学角度以及从人力资源管理和信息技术两个领域的互动关系角度来分析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经验。
Bradford S.Bell和Sae-Won Lee教授(美国康奈尔大学)在他们的著作《Theimpact of e-HR on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in HRM》中写到“信息技术是重要推动力,它促使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人员从关注事务到关注如何成为企业战略业务伙伴。这种战略性角色要求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人员具备新的胜任力。”
Bradford S.Bell和Sae-Won Lee教授的研究成果启发后续的研究者更多地关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人员,他们能否具备驾驭新工具、适应新模式将直接影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效果。美国人力资源管理学者BroderiC和Boudrean曾深入调查《财富》杂志500强企业实施HRMS的情况,发现其中多数企业都己运用信息技术在雇员的资料记录、工资支付、薪酬福利等方面进行管理,而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也具有使企业人力资源更加有竞争力的极大潜力。
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理论研究方面,诺伊等人提出了通过结构重组、业务外包、流程再造及新技术的运用改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有效性的问题,并且还分析了常见的几种人力资源理应用软件,他们在这方面的理论对于研究人力资源管理的流程再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国外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研究方向,主要是提供整体解决现代企业人
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方案,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决策支持,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效率,降低人力资源管理成本。近期资料表明,国外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建设研究,对员工在企业中的职业发展路径、职业发展规划的研究越来越重视,与职业生涯管理相关的内容很多,包括职务分析、绩效管理、人员素质测评、员工培训、人力资源管理诊断和激励机制等内容。国外对以上内容研究比较成熟,使得职业生涯管理能起到预期的作用。研究路径
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对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研究,提出人力资源信息化的内涵、作用以及我国中小企业实施人力资源信息化的现状。针对我国中小企业实施人力资源信息化的劣势,提出相应的对策。现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领导的忽视,资金的不足,技术的落后,人才的缺失,制度的不健全以及供应商的欺骗等。通过分析存在的问题,作者提出中小企业的发展必须走信息化的道路,但在运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我国中小企业必须从转变管理理念开始,加强领导对信息化的重视,选择合适的供应商,投入一定的资金进行建设,并且需要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者的IT能力及员工素质,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储备,以优秀的企业文化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实施创造有利的文化环境,进而利用e-HR系统对企业的全部人力资源进行整合,使企业达到跨越式的发展,增强其竞争实力。
4进度安排1、2011年1月21日—2011年2月25日开题报告2、2011年3月12日—2011年3月22日论文初稿3、2011年3月30日—2011年4月7日论文定稿4、2011年4月21日—2011年4月29日论文终稿
5参考文献
[1]周游.学校经营——理论·模式与机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2]葛玉辉.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3]彭剑锋,饶征.基于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4]Mondy.R.W,Noe.R.M.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5]Gary Dessler.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6]李艳萍.人力资源管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7]张一弛.人力资源管理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8]穆罕·梭尼杰夫·萨宾.企业e化七步[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5
[9]张基温.信息系统开发案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10]胡宏峻.人力资源e化[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11]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12]朱勇国.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
[13]郑大奇.e-HR应用指南[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4
[14]常晋义,邹永林,周蓓.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15]程刚.企业管理信息化模式及实施保障体系[M].安徽:中国科技大学出版
社.2005
[16]斯蒂芬·哈格梅芙·卡明斯唐纳德·J·麦卡布雷.信息时代的管理信息系统(原书
第4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17]James A·O’brien:Introduction to Information System.[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18](美)斯蒂芬.哈格(Stephen Haag),梅芙.卡明斯(Maeve Cummings)等著,严建援等译[M].信息时代的管理信息系统.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19]姜军.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开发与操作实验[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1
[20]陈关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全攻略[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1
[21]张磊.人力资源信息系统[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3
[22]洪玫.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8
[23]孙艳.我国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7.4
[24]叶利东.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应用[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7.2
人力资源论文开题报告 篇4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科技使得生产过程日益复杂,单靠设备条件并不能增加企业的效益,再也不能认为现代技术就是自动化。
成千上万家公司都发现,运用人力资源管理把员工团结在一起为本公司的事业成功最有效地运用知识和技术是非常必要的。
而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要将合适的人员匹配到合适的岗位中,并设法使他们发挥最大的潜能和作用激励是现代管理学的重要内容,体现了“人本主义”的管理理念。
随着时代的发展,它已被现代企业广泛采用。
在传统的人事管理向新型的人力资源管理转变的过程中,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应用,为人力资源管理注入了“以人为本”的基调,从人文的视角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升另辟了一处蹊径。
所以,积极又成为员工工作表现的决定性因素。
有鉴于此,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为主旨的激励,就成为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基本途径和重要手段。
二、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通过写作此论文,对当前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中激励机制、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激励机制造成了社会资源的大规模损失,失业问题等有所认识。
意义:了解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需要正确运用激励机制,从而从整体上扭转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不断恶化的态势,从根本上解决激励机制运用问题。
三、研究方案:
本文在查阅文献并实际考察的基础上进行的。
重点对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中的激励制度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自己的构思和建议。
四、进度计划:
20xx年11月25日资料调查
20xx年12月5日论文起稿
20xx年1月10日论文初稿转写完毕
20xx年1月15日至1月26日论文经指导老师修改并提出审查意见后进行完善
20xx年2月2日论文撰写完毕
五、参考文献
六、指导老师意见及建议:
高校艺术设计开题报告 篇5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实用型的艺术设计人才,主要是培养具有扎实的艺术设计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能够运用现代设计技术手段从事艺术设计和教学研究工作,具备较强的设计创新精神能力实践能力,能够与时俱进的应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艺术设计专业改革的背景
教育部于20xx年7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强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课程教材等基本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注重教学的创新性、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和选择性,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育体制改革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提高人才培养针对性;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合作培养、实践育人的资源平台,推进各级各类学校之间、高校与企业合作、学校与科研机构和用人单位之间联合培养人才的试验”。此纲要的颁布为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改革及新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思路及意义
(一)从学生角度而言
校内实训基地成为有效锻炼学生实践能力、更好地与行业标准对接、与市场对接的教学场所,促进专业学生的实训效果,提高了其职业能力和就业预期,提高艺术专业学生的社会竞争力,为将来从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实题实做”与全真等业环境的教学模式,在为企业提供了创意方案的同时,也搭建了学生进入设计领域的直接通道,学生在参与设计实践中能获得真实的工作体验,激发了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顺利实现向设计师的身份转换。
(二)从高校角度而言
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成功建立起学术互动平台,高校借助企业先进的经营理念、前瞻、创新的社会视角与探索精神,对高校艺术设计学科教学产生借鉴作用,将丰富高校的教学内容,推动专业建设和设计教学课程及教学内容的改革。切实解决和补充学院专业教师资源,改进、丰富教师知识结构,教师队伍结构朝多元化方向发展。
(三)从企业角度而言
通过与高校的合作,可以提高企业竞争力。包括:提高企业在业内及社会上的知名度;可根据本企业对员工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适需对路的人才;可以优先获得毕业生的.挑选权,从而获得提高自身竞争力所需要的人才;可以利用学校资源对职工进行继续教育,为企业今后储备人才;让学校成为企业培养员工的第一站,无形之中增强了企业员工的稳定性,对企业的长足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保障作用;从长远观点,通过刺激、激励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转化为学习型企业;同时依法享有国家规定的相关优惠政策,如财政补贴或税费减免等。校内实训基地还可以整合企业和高校资源,为中小型设计企业发展提供服务。
四、现阶段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训硬件设备及师资力量不足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起点低,投入少,硬件设备提供不完整,没能起主导作用。多数设计院校尚未能提供完整实训室、模型制作与加工实验室、材料实验室等硬件设备,学生基本处于空想设计状态,无法动手操作。实训基地配备的实训指导师数量与受训学生人数不匹配,也造成实训课程实施范围不广,不够普及,受益学生数量少;部分教师知识结构、项目实践操作与执行能力不足,导致实训效果受到影响。
(二)实训课程训练内容不全面“重效果,轻工艺”的问题
由于教师往往强调方案创意的新颖性,导致学生过多地重视设计方案的形式感及图面效果。如环艺专业实训课程,则追求效果图绘制或版面形式的精美,忽略了对设计材料、装饰结构构造、施工工艺、工程造价认知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这些被忽略的内容又恰恰决定了其设计最终的可实施性。
(三)校企合作不稳定
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执行中,在合作形式与合作途径上还比较单一,合作层次不够深入、跨度不大。校方在寻求合作企业的过程中,信息资源、途径、渠道单一、不够广。目前我国校企合作过程中,普遍存在企业利益偏轻,学校利益偏重,企业行为短期形象。由于企业的应有利益不能得到保证,企业合作动力不大,合作积极性不高,从而不能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
五、探索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新方式与新途径
(一)实施“项目导入教学”
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搭建“校企合作设计工作室制、设计研究所”教学平台,实施“设计项目+真实工作环境+教学主题”工学结合的特色教学模式。学院通过将企业委托设计项目引入专业教学,作为课程教学主题与实训内容,进行教学与设计活动。学生通过直接参与实际项目的设计操作中学习专业知识,包括设计投标、前期考察调研、方案设计、造价预算、材料采购、项目施工的跟进等各个工程实践环节的参与,培养学生创造性地、真实地完成一个设计项目的能力。锻炼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主动性与兴趣;帮助学生顺利实现从学习到思考,从设计到实践的过渡,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生自信心;提高其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使学生的能力与行业发展对接,提升就业竞争力,成为“拿来就可以用”的人才。
(二)造就“双师”型教学队伍
建立专业教师参与专业实践的机制,造就“专业教师+企业设计师”的“双师”型教学队伍。艺术设计是应用性很强的专业,且时效性明显,信息变化快,为了适应行业发展的特性,学院应鼓励教师多参加行业专业研讨会,支持专业教师在教学的同时参与社会实践锻炼,造就“双师”型教学队伍以满足学院发展与教学需要。
(三)实现导师结构多元化及教学团队的主导性作用
通过“自培”和“引进”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丰富师资队伍结构,为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更好条件。可以通过引入企业优秀管理者和设计师兼职做实训指导师,或派送本院专业教师到设计企业培训以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水平。加强实训导师力量,逐步实现实训导师结构多元化,导师队伍建设逐步合理的目标。通过组织多元化的教学团队实施课程教学的模式,发挥团队教师主导性的作用。教学团队成员可由设计公司的首席设计师或专家、校外的专业教师以及学院内专业教师共同组成。充分运用教学团队成员的各自特点与优势,如运用专家了解企业用人要求的优势,不断完善艺术设计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积极推进艺术设计教育的教学改革。
(四)加大实训课程实施范围
实训课程教学中,实施范围广,力求公平公正,惠及每位同学。在实践项目的设计操作中,实训指导师根据年级、班级、每位学生的具体能力及特点,通过强弱结合、分组分工、团队合作、协作的方式进行,既能兼顾到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又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与精神。同时也可以实行竞争机制,通过竞赛的方式,对于被企业采用的优秀方案,给予一定的奖励与报酬,培养学生竞争意识的同时提高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动力。
(五)寻求校企长期稳定合作的机制与途径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开题报告 篇6
开 题 报 告
课题名称:高中XX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和实验 学科类别:XX学科课题成员: XXXXXXXXXXXXXXX
XXXXXX中学
XXXX年XX月
“高中XX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和实验”
开题报告
XXXXXX中学XXX
随着时代的推进和经济的发展,现在的学生直接从实际生产生活经验得到的XX知识越来越少,课程教学与现实生活知识的脱节使得教师的教学难度持续增大;而另一方面,随着新课改和新课标的实施,XX学科更加注重从探究的方式传授知识,大量的活生生的XX学知识的引用已成为构建整体XX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解决这一新矛盾,我们经调研分析认为:各地、各校结合教学实际和当地生产、生活实际开展课程资源的开发,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与课标内容的衔接,达到较好的构建知识体系的目标。为此,我们申报了省级课题“高中XX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和实验,于XXXX年X月被省教科所批准立项。
一、问题的提出背景
由于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以及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我国青少年(特别是城镇)已很少有机会接触生产实际实践。同时由于经济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独生子女接触生产生活实际的机会就更少。很多从事XX学教育和XX教师发现现在的青少年学生,越来越脱离生产生活实际,对于基本社会常识和生活常识知之甚少。丰富多彩的世界对于他们越来越陌生。XX学学习兴趣越来越下降。新的课改和课标注重从自然出发,从发现出发,充分运用探究式思维引导学生了解知识、掌握知识、构建知识体系,较好的体现了STS的教育思想。这很好的代表了XX学科教学改革的方向。但面临的学生对自然知识缺乏的现实,就成为一个XX教育工作者不可回避的现实的问题。
我们经研究发现,在新的形势下合理的开发课程资源是解决这一棘手问题的必由之路。因此,我们提出这个课题构想,并经调研发现同类的研究甚少,而我们在此之前进行的一些尝试已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在于:在新课标条件下的提高XX教学效果。主要表现为:
1、增强学生对课程资源的体验,有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XX教学成绩。
2、通过收集整理和利用课程资源,有利拓宽学生们知识视野,注重掌握科学方法,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3、贯彻STS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善于认识自然尊重科学,关注社会的科学精神。
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日常生活生产中以及媒体上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整理。
2、现实的课程资源与课程标准及课堂教学的整合。
3、XX学科的相关理论及其实践运用。
四、本课题国内研究现状、预计突破
通过网上查询及相关文献查阅,省内外相关内容只有零星枝节性研究见于报刊,对于本课题大规模系统性研究目前省内还是空白。预计通过对课程资源开发与研究,可在学生XX学素质及环境、生态等意识形成方面有很大提高,提高学生学习XX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贯彻STS教育思想。最可能的突破是使学生生物成绩有大面积提高。
五、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具备
1、本课题组成成员均是XX学本科以上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其中三位同志在XX学教学教研岗位上有多年的实践(其中有省级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而且他们乐于探索,勤于实践,年富力强。
2、本课题组中有关人员多年从事教学资源整合和开发(其中有一篇论文获省级一等奖),有一定的经验。课题所在学校从领导到XX组都大力支持。
3、本校已具备规模,教科研设备条件具备。
六、实施方案
(一)课题组分工
XXX:全面负责,统筹策划,动态调研论证,并在所授班级进行相关试验和研究。
XXX:负责日常生活课程资源收集整合,并做好高三年级试点班工作。
XXX:负责本地生产中的课程资源收集整合,并做好高二年级试点班工作。
XXX:负责媒体课程资源收集整合,并做好高一兴趣小组工作。
(二)主要研究阶段及成果
主要研究阶段:
XXXX.X~XXXX.X资料收集,全面起动,制定方案,落
实任务,成立学生XX小组。
成果:阶段性资料分类及其研究报告
XXXX.X~XXXX.X自然分班,选择四个班作为实验班,四个班做对照班,资料整合、研究、实验同步进行。
成果: 资源整合及主题性总结论文
XXXX.X~XXXX.X收集整合数据,总结成果,推广经验。成果: 资源利用模式构建总结
七、预计最终完成时间和成果
1、总结性研究报告。
2、撰写《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构建》论文。
3、结集《高中XX课程资源集》。
4、师生参与有关比赛、会议的成果、作品获奖证书等。
5、上级、有关专家、同行、家长、学生的评价。
由于多方面的支持,本课题组认为,开题研究条件已具备,在此向各位领导、专家报告。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开题报告 篇7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现实背景
教学过程本是学生认识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由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人格尚不完善到逐渐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说错话、做错事是正常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发生错误。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属于不成熟的个体,从发展的角度讲,出错是孩子的权利,是学习的正常现象。现实的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往往是害怕学生有错,像扶着孩子走路一样,不敢撒手。导致教学方法传统,讲授多。深入课堂,还有很多教师对“错误”唯恐避之不及,课堂教学追求的效果是“对答如流”、“滴水不漏”、“天衣无缝”,稍有闪失,便自责不已。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回答的问题或板演,有些教师总是想方设法使之不出一点差错,特别是在一些公开课的教学中,即使是一些容易产生典型错误的稍难问题,教者也有高招使学生按教师设计的正确方法去解决,这样就掩盖了错误的暴露以及纠错过程。殊不知,这样的结果是学生还是会有错误。所以教师不要害怕学生出错,更不要藏着、轻描淡写的带过。学生的错误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我们要切切实实面对并且重视和利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错误。
2、理论依据
(1)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而学生犯错的过程就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出错是学生的权力。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成效的学习时刻。
(2)叶澜教授在《重建课堂教学过程》一文中提到:“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注意力、合作能力、发表的意见和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学生的学习错误具有不可预见性,而这样的错误又往往是学生思维的真实反映,蕴含着宝贵的“亮点”,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过程,探求其产生错误的内在因素,则能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建构。
3、国内的研究现状及问题点评:
针对课堂错误资源的探讨和研究,许多一线教师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有的针对错误成因、有的从学生层面进行分析,并已经取得一些成果。我们认为还有待进一步研究错误资源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深入研究四大领域中错误资源的原因,以及错误资源利用的策略。
4、课题研究的意义:
教师要针对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不同错误,研究各种错误的成因,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更要提高教师捕捉并利用学生错误资源的能力,提高教师对教材和课堂的驾驭能力,使学生在错误中成长,进而培养学生批判性的数学思维品质,突破思维性干扰。让教师在研究学生的错误资源中成长,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二、概念的界定
错误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映在各方面的必然产物,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背景、思维方式、情感体验、表达形式各不相同,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是十分正常的。
课堂错误资源的合理利用是教师用资源的眼光看待错误,让学生在纠错、改错中感悟道理,领悟方法,发展思维和数学学习能力。
三、研究目标
1、培养学生自觉分析错误原因的意识和能力,完善其认知。
2、培养教师在课堂上利用错误资源的意识和策略。
四、研究内容
1、研究四大领域学习中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
2、教师利用错误资源的能力和策略。
五、研究方法
1、观察法: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的现错误,并且记录下来。
2、行动研究法:通过听课或在自己的课堂中寻找学生出现的各种错误资源,并加以充分的利用。
3、文献法:通过上网搜集、阅读理论书籍等途径收集教育学、心理学方面对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错误资源的利用研究”有帮助的知识,加深对本课题的理论认识。
4、个案法:通过对班级学生的个案研究,掌握不同学生学习错误原因和内容差异性,并根据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做到有效运用教学中的错误资源。
六、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4年5月至12月)
(1)搜集资料,拟定课题研究的提纲,并组织力量进行论证;
(2)撰写课题研究的总体方案(开题报告),拟定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和目标,健全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组内分工,明确各自职责。
2、实施阶段(2014年12月——2015年1月)
(1)理论学习。课题组教师全面收集、查阅有关理论和相关资料。
(2)分析归类。在全面深入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收集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错误资源,进行原因分析,加以利用。
(3)实验研究。结合课堂教学,记录、归纳学生容易出错资源,记录学生对待错误题型的态度和错误的原因;反思学生错的原因,探索运用错误的资源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提出错误资源化的教学策略,撰写专题论文。
3、总结阶段(2015年1----6月)
(1)完成研究资料的整理,写出研究报告;
(2)研究成果的及时推广,巩固成果,并做好后续工作。
七、预测课题研究的成果及形式
1、根据典型案例总结出学生错误资源合理利用的途径、策略,并撰写成论文。
2、提高课题组成员捕捉并利用学生错误资源的能力、自我的思辩的能力。
3、撰写本课题研究报告,力争有多篇论文获奖和发表。
八、课题研究的保障
本校属于山西省示范小学,领导高度重视教育教学工作,曾多层受到上级部门的表彰,教学设备在同等学校中比较完善,教师教研气氛浓厚,利于开展课题研究。
本课题负责人李兆峰担任学校的教学校长,既有教学一线的教学经验,又有足够的管理经验,更利于组织老师们进行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他十分重视学校的教学工作,有足够的课题研究经验,时间充足,能胜任课题负责人的工作。
参加课题研究的成员,工作热情高,教学态度端正,都是学校的骨干教师,又分别来自教学一线低、中、高段,都承担过省级以上课题研究的研究,有课题研究的经验和时间保证,研究热情高,有研究的主动性。其中康慧和刘改荣老师是山西省教学能手,山西省学科带头人,同时承担学校教研工作,能带动和引领教室们进行研究。其他几位教师中有两位是教研组长,都是学校教学的中坚力量。
九、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李兆峰:为本课题负责人,全面负责课题研究工作
康 慧:课题组长,负责课题实验方案制定、工作总结,组织日常活动,并且和其他成员一起进行行动研究。
刘改荣:课题研究主要指导成员,负责观察分析课堂教学中的错误,和老师们一起分析、反思,寻求解决策略,指导教师们的教学研究工作。
张玉凤、赵宝娥、王爱荣、郝瑞芳、张瑞仙、王俊玲 课题研究成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针对四大领域的数学内容进行行动研究并且反思积累资源。
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篇8
一、新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不足面对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与电子商务等对国内企业旧的财务管理观念和方式的冲击,当代财务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已经明显不完全适应21世纪财务管理的环境变迁,在指导企业财务管理实务方面捉襟见肘。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当代财务管理的理论基础是建立在工业经济、以有形资产管理为主的基础上,而目前全球正大步跨向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无形资产比重逐步上升,有的高科技企业无形资产的价值已经大大超过有形资产的价值。
(2)当代财务管理的手段落后,随着通讯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财务势在必行。
(3)当代财务管理中的风险管理范围狭窄,仅限于财务风险,而对于风险投资的管理极少论及。
(4)现行财务制度呆板,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对等、不相容等等。
二、企业财务管理的环境分析任何企业的财务活动都不可能是完全封闭的,这些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受环境影响和制约的。
企业的财务管理环境即理财环境是指对财务活动及其管理产生影响的内、外部各种条件或因素。在这些条件或因素中,一部分是属于企业内部的、可控制的,主要包括内部的组织形式、治理结构、管理制度及人员素质、会计信息系统等;一部分是属于外部的、不可控制的,更多的只能是适应它们的要求和变化。这部分主要包括经济环境、金融市场环境、税收环境、宏观政策环境和法律环境。
1、经济全球化浪潮近来,在技术进步与各国开放政策的推动下,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随着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规模扩大,以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在21世纪可预见的时期内,经济全球化将呈现出新特征:一是网络经济将带动电信、银行、保险和运输等全球服务业市场继续扩张,己经形成的时间上相互连续、价格上联动的国际金融交易网络,随着交易手段和方式的不断创新,交易量迅猛增长。二是跨国公司己突破反垄断法约束,全球购并将涉及更多领域,规模不断扩大,跨国公司规模和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又将使生产、营销、消费日益具有全球性。
2、知识经济的兴起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报告中首次正式使用了“知识经济”这一概念,并对“知识经济”下了明确的定义,即“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经验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这标志着一个崭新时代的到来。知识经济的发展方向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知识对传统产业的高度渗透,全面提高传统产业的技术含量,促进产业不断升级;二是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对高新技术产业,美国又称为“新经济”,认为美国近十多年的经济持续稳步的发展,主要归功于“新经济”,而“新经济”的发展又带动了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从而建立了一种良性循环的经济发展格局。对企业财务管理来说,知识经济改变了企业资源配置结构,使传统的以厂房、机器、资本为主要内容的资源配置结构改变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知识资本为主的资源配置结构。那么,对于知识资本如何进行确认、计量和管理又成为一个重要课题。71JINGJI经济SHI JIAO视角
3、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电子商务是由美国IBM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率先提出的,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两者结合的成果。与传统商业模式相比,电子商务是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传统的财务管理也演化到网络财务时代。网络财务的最显著特点是实时报告,可以进行在线管理。网络财务的前景是诱人的,但它引起的安全问题同样让人担心。
4、企业重构企业重构自20世纪80年代从美国兴起以来,愈演愈烈,现已成为席卷全球的浪潮。从它的外在形式和历史演进看,它分为3种形式,同时也是3个阶段:(1)80年代的公司内部重构,即压缩管理层次,使管理更灵活机动,剥离公司非核心业务,增强公司核心能力,从而大大提高公司的全球竞争能力。(2)90年代公司之间的购并与重组,这次公司购并浪潮与20世纪前几次购并浪潮有着明显不同的特点。一是跨国购并呈上升趋势;二是购并集中在第三产业和新兴产业。(3)9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的虚拟企业。有人认为虚拟企业就是网络公司,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网络公司仅仅是虚拟企业的一种。所谓虚拟企业,按照德国斯图加特大学Bulllger教授的解释:“虚拟企业是这样一种网络组织:由于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高度发达,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已突破传统的长期固定的合作关系,如合资企业、跨国公司等等,而通过网络,应用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进行分散的互利的合作,一旦合作的目的达到,这种合作关系便宣告解除。因此,这是一种暂时的、空间跨度很大的合作形式。
三、新环境下应对企业财务管理挑战应采取的对策
1、加强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研究未来是为了更好地把握现在。对21世纪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研究,也同样是为了进一步改进与创新当前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体系,从而更好地指导财务管理实务。我国理论界对于21世纪财务管理的发展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财务管理理论的研究相对滞后,严重制约了财务管理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①财务管理理论研究附属于会计理论研究,财务管理实务仍处于一种无序状态;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缺乏;③我们目前企业组织结构正处于大变革阶段,缺少比较成熟规范的企业改制、公司改组、兼并与收购、跨国经营等财务管理理论与案例研究。但随着市场经济进一步从无序走向有序,财务管理也越来越受重视,企业管理也将由原来的“生产导向型”或“市场导向型”为中心,转移到以“财务管理导向型”为中心。因此,对于如何发展我国财务管理理论,笔者建议采取如下对策:①建立一支稳定、高水平的财务管理研究队伍,倡导财务管理理论研究;②切实加强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育,加快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③理论界与实务界合作,开展企业财务管理调查研究工作,进行案例研究,共同促进财务管理发展;④进行科研攻关,加强对企业改制、公司改组、兼并与收购、跨国经营等财务管理专题研究。
绩效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篇9
1.选题来源
5月2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司长郑昕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小企业是中国数量最大、最具创新活力的企业群体,在促进经济增长、推动创新、增加税收、吸纳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小企业提供了50%以上的税收,创造了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完成了70%以上的发明专利,提供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占企业总数的99%以上。
209月5日,APEC中小企业部长及代表们,相聚中国南京召开了第21次APEC中小企业部长会议,围绕“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主题,针对增强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改善中小企业创新的政策环境、推进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发表了《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南京宣言》和《第21次APEC中小企业部长会议部长联合声明》。
绩效管理作为中小企业完善自身管理体系、促进企业和个人绩效提升、促进企业业务流程规范化、保证企业战略目标最终实现的重要组成部分,正越来越多的被中小企业重视和应用。同时,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下,企业间的竞争已不仅仅局限于产品与服务上的竞争,在对人才方面的竞争也十分激烈。绩效管理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人才晋升都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在此背景下,推动中小企业绩效管理的规范化、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绩效管理体系,有利于推动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有利于增加国民收入,有利于解决我国城镇就业问题,为我国实现全面的小康社会提供保证。
2.理论意义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现代化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促使企业战略目标更好的实现。绩效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传达企业核心价值观、提升员工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实力的重要责任。随着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加剧,中小企业未来的经营管理面临着愈加巨大的挑战。要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发挥自身优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中小企业就应建立起科学有效的、符合我国国情且满足中小企业自身发展的绩效管理体系。本文从实践出发,在绩效管理理论基础上,根据江苏XX科技公司绩效管理现状,分析总结出其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改进建议。
3.实际意义
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绩效管理相关学术研究的查阅,结合吉瑞祥绩效管理现状,重点分析其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希望可以通过企业整改增强企业竞争力,使江苏XX科技公司更进一步的发展。因此,研究江苏XX科技公司的绩效管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
1.国外研究现状
绩效管理理论源于西方国家商业实践,到了20世纪80年代,新管理主义思潮兴起,绩效管理体系经历了由企业绩效为主到以员工绩效为主再到综合权衡企业与员工绩效。目前,世界范围内被广泛谈论和应用的绩效管理的理论方法体系主要有四个,一是发展较早的关键绩效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KPI),二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被广泛应用的平衡积分卡(Balance Score Card,BSC),三是最早被英特尔公司提出并加以实施运用的360度考评(360 Rating Method),四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提出标杆管理(Bench marking)。关键绩效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KPI),是通过对组织内部某一流程的输入端、输出端的关键参数进行设置、取样、计算、分析,衡量流程绩效的一种目标式量化管理指标。平衡积分卡(Balance Score Card,BSC),是把组织的战略和使命转化为一套全方位的运作目标和绩效指标,作为执行战略和监控的工具,同时也是一种管理方法和有效地沟通工具。BSC的框架体系包括四个维度,即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和成长。标杆管理(Bench marking),是通一个通过衡量比较来提升企业竞争地位的过程,它强调的就是以卓越的公司作为学习对象,通过持续改善来强化本身的竞争优势。
20 世纪 80 年代初,标杆管理法(Bench marking)运用于绩效评估体系,被视为和企业再造、战略联盟并称为 90 年代三大管理方法之一。
1992 年哈佛商学院的 Robert S. Kaplan 教授和复兴国际战略集团公司总裁 David P. Norton共同提出了平衡积分卡(BSC),这种方法将传统的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相结合起来评价组织绩效(C.K.Prahalad 1990)。目前,平衡记分卡已被普遍运用。
理查德.威廉姆斯在其《组织绩效管理》一书中指出绩效管理是组织的远景、使命和战略与组织的目标计划、责任、评估、结果等相联系的一种系统地综合的方法
Rogers)认为绩效管理要实施成功必须获得高层的支持,要把员工个人的绩效目标与企业指标相联系,选取合适的绩效评估方法,保持沟通。否则绩效管理就有可能失败。
综上所述,国外学者对绩效管理理论方法有了明确深刻的研究,提出关键指标法、平衡积分卡法、360度考评和标杆法,并对绩效管理作出明确分析,对我国绩效管理研究和发展有积极的意义。 2.国内研究现状
对于我国的中小企业,绩效管理的理论方法引入我国的时间比较短,绩效管理还是一种刚刚起步的管理思想,加之我国的中小企业具有自身明显的特点,管理相对粗放,并没有真正走上科学管理的路子。因此,我国对中小企业绩效管理的研究已经成为一个热门领域,受到研究者和实践者的重视。
关于我国中小企业绩效管理现状的研究,王萌认为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了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的今天,中小企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了社会的发展。纵观中小企业的发展,我国中小企业的绩效管理水平偏低。
关于我国中小企业绩效管理问题的研究,薄玲梅认为我国中小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中小企业对绩效管理的认识存在误区,二是中小企业在绩效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三是中小企业绩效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关于我国中小企业绩效管理对策的研究,孙航认为改善中小企业绩效管理的对策有:一是做好基础性工作,二是订立绩效计划,三是落实绩效计划,四是施行绩效考核,五是做好绩效反馈。李艳认为改进中小企业绩效管理的对策有:一是加强绩效管理的培训,二是健全绩效管理体系,三是完善绩效沟通机制。
综上所述,我国学者对绩效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及绩效考核常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对分析江苏XX科技公司的绩效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本题的研究目标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小型企业已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在经济全球化的信息时代下,日益激烈的竞争已越来越考验着现代管理者的管理能力。为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了人才概念的转换,把人才作为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员工的绩效管理已逐渐纳入到人力资源的核心内容。本文通过对绩效管理理论的研究,及绩效考核方法的分析,对吉瑞祥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应措施。
(四)内容创新
目前,国内关于企业绩效管理的研究较多,本人拟从企业实际执行的角度对江苏XX科技公司在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提出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便于企业执行的对策和创新思路。
1.论文开题报告格式及如何写论文开题报告
2.日语论文开题报告
3.mba论文开题报告
4.本科论文开题报告
5.论文的开题报告
6.论文 开题报告题目
7.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会_开题报告
8.法学论文开题报告
9.英语论文的开题报告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开题报告】推荐阅读: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论文08-28
高校和谐人力资源管理10-20
高校人力资源审计管理05-24
高校人力资源柔性管理06-20
高校人力资源绩效管理09-18
高校创新人力资源管理11-13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研究12-12
民办高校人力绩效管理11-07
高校人力资源07-09
人力资源流失开题报告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