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工作建议

2024-09-22

税务工作建议(精选8篇)

税务工作建议 篇1

税务稽查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及建议

税务稽查审理是稽查四分离的关键和核心工作,是根据税收法律法规和查处事实对稽查实施结果进行认定和修正的过程。应该说稽查审理工作的好坏,不仅能体现税务行政执法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税务稽查质量的优劣。因此加强税务稽查审理工作,对于保证税收执法的合法性,正确处理税务违法案件、健全税务稽查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还可以有助于促进稽查人员认真履行职责,形成自我约束机制,提高执法办案效率,从而规范税务稽查具体行政行为,避免、减少行政复议、诉讼等情况发生。针对税务稽查审理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探讨如下:

一、税务稽查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税务稽查审理是查处税务违法案件的必经程序,是一项对稽查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和对案件进行定性处理的工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还有一些问题不利于审理工作顺利开展,主要表现在:

(一)审理内容及标准的不确定性,造成审理方式多局限于书面审理,影响审理工作的准确性。

从广义上看,税务稽查审理可理解为是对税务稽查整个执法过程合法性的审查,并对其进行内部司法审查的一系列活动。目前除在《税务稽查工作规程》第四十七条所概括的审理七个方面内容外,对审理环节的具体内容及审理标准尚未制定详细明确的制度及规范要求。税务稽查审理案件只能依据审理人员个人的经验、业务素质对案件进行书面审理,范围也局限于对稽查人员提交的稽查报告中所列举的违法事实及所附的案卷资料。虽然这种审理方式针对性强、工作量轻、审理效率较高,但是由于审理人员并未直接接触纳税人相关财务资料,难以掌握稽查案件的全面情况,加之检查实施人员对案件的理解以及工作水平存在个体差异,因而对案情的描述、资料的取证等方面也会有所不同,难免存在对案件的审查不全面、不彻底的问题,这就会造成审理时案头材料的局限性,从而影响审理定性工作的准确性。

(二)税收政策变动频繁,业务理解差异缺乏协调解决机制,制约税务稽查审理工作。

在具体的审理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法律边缘性的问题,由于立法的原则性与执法的复杂性之间存在差异及审理人员与稽查实施人员个体理解存在差异,对于检查中所遇到的实际情况,特别是随着纳税人偷、逃、骗税手段日趋多样化,新问题不断出现,面对各种错综复杂经济现象时,往往对同一问题的定性难以达成共识,使得审理过程中的争议时有发生,制约了税务稽查审理工作。同时,税收政策的频繁变动也增加了审理的难度。为了保证案件审理的准确性,就要求审理人员必须熟悉新的税收政策,并且在审理过程中要区分不同时段所适用不同的税收政策,这就增加了审理的难度和工作量,同时不可避免地增大了案件审理过程中的差错率。

(三)人情因素干扰,审查、监督、评价功能弱化。

自新的税收征管模式实施以来,税务稽查重要地位进一步提高。但由于稽查四个环节的人员在工作中需要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面对熟悉面孔,有些审理人员受人情因素的干扰,认为把关太严容易得罪人,因此往往草草审理了结,这样内部之间很难起到监督作用,难以完全做到公正、客观,不可避免地影响了案件审理质量,从而大大削弱了审理功能,降低了审理质量。

(四)审理报告固定格式化,对同类案件缺乏归纳、总结,规范指导作用不够。

当前工作中,税务稽查审理对于税务稽查案件的把关意识较重,审理人员将过多的精力集中在个案审理上,只是将税务稽查底稿、稽查报告与纳税人的书证、言证等材料进行对照后,以固定的格式化用语在审理报告中体现审理结果,而对于审理往返过程中涉及到的某类案件稽查建议及初审中发现的征管漏洞,缺乏归纳、总结、分析,未形成相应的指导意见,审理的规范指导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五)审理力量相对薄弱,审理人员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从我局的稽查岗位设臵情况看,主要力量在检查岗位,审理人员一般要面对四个上检查组,从工作量上看,审理人员不但要对稽查违法案件进行审理,制作《税务处理决定》、《税务处罚决定》等法律文书,而且还要完成其他岗位的工作量,加之稽查人员和审理人员对于同一案件在理解上往往存有差异,致使一些案件难于一次通过审理,审理周期的延长形成了不必要的滞纳金,增加纳税人的负担,加大了审理工作的难度;从审理内容上看,具体包括审查整个稽查案件执法程序的合法性,审查取证的合法性、证据的充分性、相关性,审查案件定性处理的准确性和引用法律依据的正确性,审查稽查执法文书的规范性等。特别是目前税收政策变动频繁,这就要求审理人员必须具备法律、税收、财务等综合知识,并做到随时更新,干部的素质和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提高税务稽查审理工作质量的几点建议

(一)应建立健全税务稽查审理工作规范制度,实施“审计审理”、“延伸审理”。

一是应建立健全税务案件审理相关制度,优化审理流程,合理设臵岗位职责、审理权限和工作程序,全面落实审理责任,实施规范化审理,可以通过制订分税种与分行业相结合的审理标准,细化审理内容和要求。如对与行业关系密切的流转类税种、所得类税种,可以按建筑、房地产、金融保险等行业进行细化制订审理标准。

二是应创新稽查审理模式,开展“审计审理”。稽查案件的审理不仅要针对检查人员提交的违法事实进行审理,还可以采取审计式审理。即审理人员在对案件查处内容审查时,要以“审计”的理念对被查单位稽查内的各经营项目、应纳的各税种及应履行的代扣代缴义务要逐一进行审核,判断其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及履行纳税义务遵从度,以发现未查清的其他税收违法问题,将税务稽查案件查深查透。

三是应拓展“延伸审理”,实现案头审理与实地审理相结合。应建立首审责任制,审理人员在对稽查办案资料进行书面审理时,要善于利用财务分析方法,根据会计表报有关数据间存在的一定关系,运用各种方法进行客观分析,寻找异常差异,并通过因素分析寻找差异的原因,量化、细化重点审理项目。对发现的有异议及有疑问之处,可以延伸至企业进行调查或与纳税人直接沟通,必要时可进行实地审查,对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案件及时纠正和调整,这样既可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又可保证案件处理的准确性。

(二)应建立健全业务探讨、岗位轮换机制,提升稽查审理质效。

一是应建立内部业务探讨机制。一方面对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一些特殊问题,应及时邀请主管领导、业务科室负责人以及稽查实施人员参加讨论,明确案件查处工作重点,找出疑点、解决工作难点,提高稽查效能。另一方面对于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可以组织相关人员召开案情分析会,通过实施人员介绍情况,共同进行讨论,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使问题得以解决。

二是应建立稽查局内部岗位轮换培训制度。为了使审理人员能够熟悉实际稽查工作程序,掌握稽查工作技能,提高审理工作水平,一方面,可将审理人员定期派到检查实施单位进行实践。另一方面,可抽调检查实施单位的业务骨干到审理部门,学习案件审理的方法、技巧、工作重点,进一步掌握取证、执法工作中的注意事项,从而提高审理与稽查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提升稽查工作质量。

三是应进一步规范稽查证据资料。建议建立一整套稽查工作具体案件证据规格、文书种类操作方法,如明确有问题的案件需要哪些证据材料;无问题的又需要哪些证据材料;专项检查、发票协查等需要哪些证据材料等等,让稽查、审理均有“法”可依。

(三)应强化监督制约机制,全面落实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

一是应建立健全重大案件集体审理制度,实施三级审理制度。即每一个案件必须经过审理人员初审、部门复审和集体审理后,方能进入下一环节。同时应严格重大案件审理制度,对符合标准的重大案件,应及时提交重大案件审理委员会集体审理,集体审理过关后方能进入下一程序。

二是应全面落实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强化审理责任制,杜绝人情因素的干扰。对稽查自审案件,年内可以按一定的比例进户进行复查,在复查过程中对案件政策依据、提交的检查报告、证据、数据计算等内容一一进行复查,对复查出现的问题严格按照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落实,以不断强化稽查案件审理责任。

(四)应建立健全审理信息采集、反馈机制,实现征管查一体化。

首先应建立审理信息采集机制。即要以工作机制的形式,要求审理人员通过调查、初审等各种渠道,取得与税务稽查相关的各种信息,并做好汇总、归纳工作。如可以规定审理人员在审理税务稽查案件时,对发现检查组报送的案卷资料存在的各类问题,应定期做好整理、汇总,形成稽查工作建议及征管建议等审理信息。

其次是应建立健全审理信息反馈机制。即审理人员应将采集到的稽查工作建议及征管建议等审理信息,按一定的程序,可以采用纸质或通过“Notes”网以电子文档的形式,及时反馈给稽查其他环节及征管部门,实现以查促查,以查促管,提高税务机关整体协作能力。

(五)强化专业培训,提高审理队伍整体素质。

一是应建立健全税务稽查审理人员专业培训制度。开展分类别、分层次稽查审理专业培训。既要重视上岗前的基础培训,使审理人员了解掌握审理工作程序、掌握审案的方法、技巧及审理文书的制作,以尽快适应审理工作;更要加强上岗后的专业培训,特别是税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诉讼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及财务会计制度的定期培训,不断更新税务稽查审理人员的知识,增强审理人员敏锐的税收洞察力及科学分析问题的能力,以适应难度日益加大,日益繁重的税务稽查审理工作的需要。

二是应增强审理人员法制观念,做到严格执法、规范执法。税务稽查审理人员必须增强法制意识,对提交审理的案件从程序上与实体上严格把关,保证证据的准确性与完整性。争取做到通过稽查审理的案件,提请行政复议时不被撤销,提起行政诉讼时不败诉,把稽查案件办成“铁案”。

税务工作建议 篇2

1、稽查职能定位

如何在税收风险管理导向下的税收征管模式的构建中定位税务稽查,处理好税务稽查与狭义的税收征管之间的关系,是稽查定位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本人认为,目前税务稽查与征收管理职责划分不明确,不仅使税务稽查执法的独立性受到影响,更重要的是在与征管部门的协调中降低了税务稽查的效能,一方面,征管和稽查部门自成一体、各自为战,没有建立起系统规范的工作衔接和联系制度,尚未将双方的工作融合到全方位全流程的税收风险管理体系中,影响了税务稽查效能的发挥;另一方面,征管和稽查部门都没有摆脱本位主义的桎梏,特别是征管部门总认为稽查部门查出的问题就是征管工作不到位,对稽查工作有看法,也不积极配合,甚至出现征管部门和稽查部门争抢税源的情况。

2、稽查管理体制

从稽查管理体制上看,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没有处理好稽查“四分离”与提高稽查工作整体效能之间的关系。“四分离”强调的是稽查内部各环节各司其职、相互制约,这种体制无疑使税务稽查工作向规范化、法制化轨道迈进了一大步,但在实际工作中,选案的不检查、检查的不审理、审理的不执行,都从自己的考核指标出发对待工作,或多或少地存在着选案质量不高、审理效率低、执行入库难等情况,影响了稽查工作的整体效能。二是区县稽查局身处既要查处区县所属纳税人,又要听命于区县局的尴尬境地。从全国大部分地区看,仍有大量区县稽查局存在,这些区县稽查局的机构设置是置于区县税务机关设置的总框架之下的,无论是人员调配还是资金使用,稽查局都无权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度的调整,这种尴尬境地导致区县稽查局往往更多的受制于区县局,存在利益冲突的时候,很难全面落实上级稽查部门的工作意图。

3、稽查工作实施

从稽查工作的具体来看,主要的问题是:一是选案的指向性还需增强。在一级稽查管理模式下,选案工作主要由省市局负责,除举报案源外,案件选取更多依托的是税收风险分析的结果。税收风险分析的准确性,对税务稽查乃至税收征管的质效都有着重要影响,但目前税收风险分析仍存在指向性不强的问题。二是检查的尖刀作用尚未得到完全的发挥。专业化、信息化的稽查团队仍处在建设阶段,一些案件检查出的问题流于表面,深度上比较欠缺,存在“靠天吃饭”的现象,特别是面对一些经营业务比较特殊、业务流程比较复杂的被检查企业,有时表现出检查方法单一、手段匮乏、梳理不出检查思路等的问题。三是审理的效率有待提高。审理作为对外出具法律文书的环节,对稽查执法风险的控制负有重要责任。受限于目前的诸多法律规定不够明确,审理部门既要面临纳税人维权意识日益增强的挑战,又要经得起内外监督部门的种种复查,工作开展必然谨慎。加之,重大案件的审理权在重大案件审理委员会,常常出现结案效率低下的问题。四是执行中仍存在一定的困难。执行环节要落实稽查成果,往往也是稽查过程中的问题暴露得最充分的环节。纳税人对检查结果认同度不高、无力缴纳补缴税款和罚款等问题都给执行造成了困难,现在绩效考核中入库率的年度考核与入库率的季度考核不能充抵,更使稽查局在税收执行工作中畏首畏尾。

4、稽查队伍建设

稽查队伍建设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稽查人员结构不合理,既存在年龄结构的不合理,也存在能力结构的不合理。稽查在税务机关内部是不太受青睐的岗位,目前稽查在岗人员普遍年龄偏大,甚至出现“百岁组合”的检查组,这些同志虽然有较为丰富的稽查工作经验,但无论是精力上还是体力上,都无法与年富力强的青年相提并论,加上这些年,多数企业都适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并采用了信息化的账务处理系统,没有经过知识结构更新的老同志表现出对稽查工作新形势新要求的不适应,同时,年轻的稽查人员却经常流动到征管部门,这严重影响了稽查队伍的发展后劲。二是目前缺乏对稽查人员分岗位的科学考核机制。考核指标重结果而轻过程,产生“多做多错、多错多扣、不做不错”的负面激励,更进一步造成奖惩错位,致使稽查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对工作落实流于表面等问题。

二、对改进稽查工作的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采用“融入、分立、协同、提升”的思路,使税务稽查工作再上新台阶。

1、融入

从稽查职能定位上说,要融入,就是要把税务稽查工作更好地融入到税收风险管理的大征管模式下。既然税收工作是以提高税收遵从度为目标,实行税收风险管理也成为税收工作的必由之路,在这样的税收工作整体定位下,税务稽查工作必须要找到自身在税收风险管理中的一席之地。2015 年全国税务工作会议上明确要“大力加强风险管理导向下的税务稽查工作”,这也说明融入的必要性。关键问题是如何落实这个“融入”,我们不能寄希望于征管部门主动示好,更多的只能依靠我们稽查部门自己。一是要加强与目前主导税收风险管理工作的征管部门的联系,在风险应对管理中与征管部门进行相对明确的职责划分,将风险评估出的高风险纳税户直接纳入稽查范围,避免职责交叉,摆脱那种征管吃不下的才轮到稽查的尴尬局面。二是要发挥稽查工作程序严密、反应迅速的优点,更多地参与到税收征管工作中。将稽查站位提升至对税收不遵从行为的规范上,不仅仅停留在出具无关痛痒的征管建议书这个层次,而应该是抓住合适的时机,敢于亮剑、勇于承担,解决一些税收征管部门处理起来比较棘手、比较被动的事项,更好地发挥税务稽查的“乘数效应”,真正做到“以查促管”,让征管部门充分认识到稽查不可替代的威慑作用。

2、分立

从稽查管理体制上说,要分立,就是要设立相对独立的税务稽查机构体系。通过设置独立的税务稽查机构,减少稽查管理的层次,实行集约化、扁平化的税务稽查管理,不仅有助于增强税务稽查工作的自主权,提高税务稽查工作的效能,也使税收征收权、管理权、稽查权的三权分离更加彻底,使稽查权成为权力制衡机制的重要环节。从全国范围看,深圳等多地均成立了独立于区县局的省属市属稽查局,这些稽查局制定统一的稽查工作计划,进行专业化的分工,更加适应实现稽查职能的需要。这些有益的探索,也给了大家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参考。以北京国税为例,自2014 年以来,已有包括市局稽查局在内的3 个直属稽查局,但稽查力量与要承担的全市重点税源企业稽查任务之间的矛盾仍比较突出。建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市局直属稽查局机构,扩充这些机构的稽查力量,将目前北京国税稽查队伍的一半布局到直属稽查局中,通过机构和人员的整合,提高对基层税务管理指导的成效,以便更好地贯彻落实稽查工作,实现稽查职能。此外,建议对区县稽查局内设各科党支部进行合并,在区县局管理层面中稽查局作为一个基本单位,适度减少非业务性工作,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稽查工作中。

3、协同

从稽查工作实施上说,要协同,关键是要解决好四环节的协调配合问题。首先要树立一个观念,四环节不是完全分离的四环节,专业化的分工决不能以牺牲稽查工作效率为代价,四环节的相互配合才是核心要求。在选案环节,应与负责税收风险分析的征科处进行无缝对接,直接把风险级别高的纳税人纳入到稽查选案范围,并注重所选案源最终检查情况的总结分析,增强后续案源的指向性,形成案源选择的闭环管理;在检查环节,保证有相对稳定的检查队伍,组建专业化的检查团队,在团队内部实行“以老带新”,在全市稽查系统内构建档案库,记录检查人员参与案件的情况,以便在案件生成时快速整合检查资源,同时加大检查办案的技术含量和信息化水平,通过加强稽查人员交流、建立行业稽查模板等手段,使更多的检查人员能在短时间内提高检查工作能力;在审理环节,坚持审理培训制度,在全市范围内进一步统一审理要求,建议在前版指导意见的基础上,对案件审理中出现的常见问题进行梳理,在与税政、法规部门会商的情况下给出相对统一的处理意见,这不仅有助于增强执法的刚性和统一性,而且对提高审理效率至关重要;在执行环节,建议将入库率指标考核调整为年度计分项目,可以考虑适时将执行任务转交给检查组承担,但要注意避免出现检查组为保证执行降低检查要求的情况,同时加强对移送环节的管理。

4、提升

从稽查队伍建设上说,要提升,就是要提升稽查人员的业务素养和能力。就目前的情况看,想要稽查成为受青睐的岗位,短时间内流入大量能力强、素养高的干部是不可能的,稽查人员业务素养和能力的提升还得建立在现有稽查干部的基础上,可依托两种途径:一是通过专门的业务培训,二是通过实际工作的开展。这两种途径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建议进行分层次、分项目的业务培训,从稽查干部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以会计核算为基础、行业税收稽查为主要内容、信息化稽查为重点的专门业务培训,采用递进式的培训,使稽查人员的素质得以稳步提高。同时,要结合稽查实际工作,通过稽查模板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在工作中锻炼和培养一批稽查工作的行家里手。另外,要通过稽查管理模式和考核体系的优化,利用稽查组织绩效和个人绩效的闭环管理的长处,创新激励机制,建设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能打、善打、打得赢硬仗的稽查铁军。

参考文献

税务行政处罚工作中的问题及建议 篇3

摘 要 税务行政处罚是保障税务机关实施税务征收管理,维持税收管理秩序的一种行为方式;是税务机关依照税收法律法规,依法对违反规定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以及其他与税务行政处罚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当事人进行处罚的具体行政行为。在实际工作中,对于常出现的诸如程序违法、资格不明、文书制作欠规范等问题,可以通过加强立法体系建设、进行执法人员业务技能培训以及建立健全约束机制、提高工作透明度等方式进行解决。

关键词 税务行政处罚 自由裁量权 依法行政

税务行政处罚是税务机关行政执法的重要内容,并且与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等税务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利益紧密联系,是引发税收行政执法争议的重要因素。它包括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停止办理出口退税以及吊销税务行政许可证件四类;各类罚款以及税收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都属于税务行政处罚的范畴。做出税务行政处罚决定的基本要求是:主体合法、事实清楚、证据充分、适用法律规章准确、处罚适当、程序合法。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税务人员进行税务行政处罚时在程序及实体处理上仍存在不少瑕疵,一定程度影响了税务机关依法治税进程的推进。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税务行政处罚立法进程相对较晚,对行政处罚权力相对人的保护还不够完善。随着改革发展,税务执法过程中行政处罚的各种问题亟待解决。

一、税务行政处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违反法定程序实施税务行政处罚

1. 从运用法律依据方面来看

税务行政处罚程序没有单独的立法,有关制度在《税收征管法》、《税收征管法细则》、《税收处罚法》等诸多法律、文件中均有涉及,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不利于工作人员掌握税务行政处罚法定程序从而依法开展工作。在实践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一是错误适用法律法规;二是应适用高位阶的法律法规而适用低位阶的法规条例,甚至规范性文件;三是笼统地适用有关法律法规,而不注明具体的条款项;四是不注明适用的法律依据。

2. 从形式步骤方面来看

税务机关进行一般程序的行政处罚时,在做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享有陈述、申辩的权利;当事人要求陈述、申辩的,应在收到税务行政处罚告知事项之日起3日内向税务机关采取口头形式或书面形式进行陈述申辩。采取口头形式进行陈述申辩的,税务机关进行记录,当事人对《听取陈述申辩笔录》审核无误后签字或者盖章;税务机关应当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进行复核,成立者予以采纳。在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并复核后,或当事人表示放弃陈述申辩权后,税务机关应当做出税务行政处罚决定,并送达当事人签收。在实际工作中,时常存在以下问题:行政处罚前未告知当事人所享有的各项权利和应知事实理由;应告知却未告知当事人应对违法行为进行申报;应审理却未审理,以及应听证未听证;应责令限改未限改;应移送的以罚代刑;适用一般程序的适用简易程序;处罚告知书与处罚决定书同时送达情况等问题。

(二)税务行政处罚主体资格不明确

行政主体,是指能以自己名义行使国家行政职权,做出影响行政相对人的行政行为,并能由其本身对外承担行政法律责任,在行政诉讼中能作为被告应诉的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由此可见,税务行政主体是税务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税务行政管理权的组织;而税务行政处罚主体属于行政主体的范畴,加之其受到《行政处罚法》的一般规制和《征管法》的特殊规制,所以,税务行政处罚主体就是按规定享有行政处罚权的税务行政主体。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税务行政处罚主体不明确的情况。

对需要进行行政处罚的单位或个人,应由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决定;对个体工商户及未取得营业执照从事经营的单位、个人罚款额在一千元以下的,由税务所(稽查分局)决定;对纳税人采取保全措施和强制措施,如扣押、查封、拍卖商品、货物;查核纳税人的存款账户;书面通知纳税人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暂停支付纳税人的金额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存款及从其存款中扣缴税款等,应经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并由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做出处理决定。实际操作中,存在以下几种问题:一是税务机关内设机构无执法资格,但是在实施税务行政处罚时,直接以自己的名义做出处罚决定;二是税务所对超过处罚额度的未呈报上级机关而直接做出处罚决定;三是一些税务机构对于某些无处罚权项目进行处罚。

(三)违法事实认定不清,证据不足

“以事实为根据”是行政机关对行政管理相对人违法事实认定的基本原则。《行政处罚法》第四条规定:“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确认行政违法事实是指行政机关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是否存在、何时何地发生以及情节等的查明、认定的活动。每个案件在主要证据的表现形式方面都有所不同,但对下述三方面的事实均应能够进行合法有效地证明:一是当事人是否构成违法的事实,二是如何判定违法情节轻重以及应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的事实,三是其他有关被处理人权利义务的基本事实。如果收集的证据不能证实以上事实,就属于违法事实认定不清、主要证据不足。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一是违法事实认定过于简单,甚至一句话进行表述,缺少必要的详细询问;二是讯问后缺少笔录证据,或笔录未现场制作,从而易造成对违法事实取证不充分,导致遗忘或记忆不准确;三是,现场笔录应有执行职务人、当事人、见证人等有关人员的签名或盖章,导致证据不充分、不能相互印证,证据缺乏有效证明力。

(四)执行税务行政罚的随意性较大

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法律、法规规定的原则和范围内有选择余地的处置权利。在行政执法中,自由裁量权的使用确实有效增强了执法办案的准确性和灵活性。常涉及的处罚概念中,免予处罚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违法行为轻微;二是行为人有及时纠正违法行为的事实;三是没有造成危害后果;不予处罚是指行为人的行为不构成违法或者行为人虽实施了违法行为,但由于法定原因而免除处罚。执行中的问题体现在:一是执法人员对理解法律概念上的“不予”和“免予”的界限存在混淆不清的现象;二是存在畸重或畸轻的处罚情节;三是罚款执行率不高,没有充分运用行政处罚法和征管法规定的清缴税款和罚款的强制手段,罚款没有清缴入库,就草草结案。

(五)税务行政处罚文书制作不完整、不规范

税务执法文书,是指税务行政机关依法制作的处理各类税务行政管理事务,具有法律效力或法律意义的一系列文书总称。其主要包含了以下四层含义:一是执法文书制作主体是拥有法定执行权的执法部门,二是执法文书适用范围是具体行政执法活动,它和执法活动是同步进行的;三是执法文书制作必须遵守法律法规规定,不能脱离法律法规的规定自己创设文书种类、形式和内容;四是执法文书必须具有法律效力和法律意义。执法文书一旦制作完成行政机关必须遵守。但在实际使用中,常常出现以下几种情形:

1.税务文书使用错误

易出现误用《限期缴纳税款通知书》与《催缴税款通知书》,集体讨论结果无记录以及记录无实质内容等。实践中,还存在未制作报告审批文书和文书未经审查的情况。

2.不符合规定实施证据登记保存

《行政处罚法》明确规定,必须是在特殊、紧急的情况下,如证据有可能灭失、时过境迁后难以取得等,税务行政执法机关才能实施证据先行登记保存。实践中存在不需要现行保存证据的却采取这项措施。

3.载明事项不准、违法事实描述不清、文书用语表述不规范

执法文书应载明事项,表述规范。但实践中存在文书事项描述过于简单、使用过于结论化言论、对违法事实记载不周、描述事项词不达意、出现错字别字以及送达回证签名不符合条件等问题。

4.《处罚决定书》处罚内容不明确、证据反应不充分

做出处罚决定应内容明确、证件充分。但存在收集证据过程反应不清、无具体的处罚金额、无行政处罚履行方式和期限、无当事人具体身份的基本情况等。

(六)税务行政执法案件管理不规范

税务行政处罚资料属于行政执法案卷。是指行政执法主体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按照法律规定所形成的与案件有关的法律文书和证据材料的总和。目前,税务执法案卷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案卷归档不够及时,延期拖期;二是案卷装订不规范,使用金属钉、抽杆夹以及无格式化的封皮;三是归档顺序颠倒,部分按照正副卷装订,部分按时间顺序装订,部分按效力等级装订;四是内容材料缺失,如无封面、封底、目录、备考表等;五是案卷保管期限不统一、无案卷目录、资料排列无序、缺少页码、字迹不清和未按照规定的日期进行归档等。

二、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

(一)法律法规规定不明晰

现行税收征管法确立了各种专业化的局、分局,还有诸如纳税大厅、稽查所等名目繁多的机构,到底哪些机构拥有行政执法权和行政处罚权,法律上不是太明确的,易引起执法人员理解上的不一致,给行政处罚带来争议。

(二)执法人员履职不尽责

有些执法人员规范执法意识不强,未充分认识到规范执法的重要性,对违规执法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有些执法人员的执法能力有待提高,不适应现代规范执法的需要;有些执法人员工作欠细致,办事欠严谨,易产生行政处罚上的瑕疵。

(三)审核人员把关不到位

少数审理人员和政策法规员未认真履行审核把关职责,对涉税行政处罚案件分析研究不深不透;有些行政处罚文书签发人未仔细审阅相关文书,就随手签发,未能把好最后关口。

(四)执法过程监督不及时

目前税收征管软件行政执法模块功能相对简单,仅通过软件处理基本文书制作,相关的证据资料还保持手工流转方式,导致执法管理软件在线监控范围较窄,行政处罚中一些问题只有靠实地检查才能发现,不能及时纠正,使常发多发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三、完善税务行政处罚的相关建议

(一)完善税收法律法规

1.将政策的执行情况及时反馈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要建立健全决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制度,行政机关应当确定机构和人员,定期对决策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与反馈,并适时调整和完善有关决策。该机制是促进税收政策和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提高税收决策民主化的制度保障;有利于把握税制运行和税收政策执行状况,及时反映税收执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突出问题,准确把握宏观经济对税收提出的客观要求;为国家改革税制、完善政策提供合理建议,从而促进税制改革与时俱进,增强税收政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2.构建税收自由裁量权体系

实践证明,税务行政执法过程中自由裁量权的合理适度运用,将有利于提高税务行政效率,保护国家、社会和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同时,税收自由裁量权也是一柄双刃剑,如果对它不加以控制,就会侵蚀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给国家、社会带来损害,为此我们需要构建和完善相关的制度控制体系。按照相关规定,应以规范税务行政处罚裁量权为突破口,在法定的裁量权限内,针对不同的违法情形分解为相应的处罚档次,细化、量化税务行政处罚标准,做到同类问题在同一区域内的处罚标准统一,进一步规范税务机关的处罚裁量空间,推动行政权力规范、透明、廉洁、高效运行。

(二)强化执法人员的业务培训

通过举办培训班、以会代训等形式,组织相关执法人员尤其是一线执法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性规定等培训,熟悉执法标准和相关制度要求。把握实效性原则,以熟知执法标准为重点,采取务实、高效的方法,提高培训效率、增强培训效果、提高执法水平。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文件的要求,搭建税务案例评议教育平台,着力提高税务执法人员对法律法规理解运用能力、调查取证和分析判断能力、文书制作能力以及对执法依据准确适用的能力。帮助相关岗位工作人员从具体的个案入手,理清办案思路,掌握办案技巧,增强税务行政执法实际操作能力,并提高工作的效率。具体方面如下:提高业务技能,突出培训内容的实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着重讲解调查取证技巧、法律法规适用和案卷文书制作等业务技能,并在交流探讨中提高升华,促进执法效率的提高。.

(三)提高执法工作的透明度,建立制约机制和责任制

通过报纸、电视、宣传栏、网站等媒体将处罚标准、处罚依据、处罚对象、处罚过程对外公开,提高全民遵守税收法律规范的意识,减少因纳税人不懂税法而导致的行政处罚。建议如下:一是建立办案时限监管、催办机制,依法快速审理案件。在遵循法定程序和期限、确保办案质量的前提下,简化工作流程、缩短办案期限。对符合简易、简化的税务处理案件,应积极建议适用简易程序;二是强化质量管理机制。适时开展实行案件复查制度,着力加强税务执法责任体系、考评体系和监督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执法责任制、错案追究制。坚持行政处罚的法律效果、社会效果、政治效果的辩证统一;三是建立事中监督与事后监督相结合的制约制度。在事中应坚持实行调查、审理和执行的分离,事后可以采取内部执法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机制;四是深入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加大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对于在执法监督过程中发现的税务人员过错行为,要依法追究相关经济和行政责任;对屡犯、多发的过错,要从严加大惩戒力度;对特别重大处罚过错,要依规采取责令待岗、取消执法资格追究责任,促进依法办事、依法行政。

(四)建立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严格规范裁量权行使

各级税务部门应继续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要合理界定执法权限,明确执法责任,推进综合执法,减少执法层级,提高基层执法能力,切实解决多头执法、多层执法和不执法、乱执法问题。要平等对待行政相对人,公平处理、措施适度,在执法过程中,应尽力避免或者减少对当事人权益的损害。应建立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科学合理细化、量化行政裁量权,完善适用规则,避免执法的随意性。健全行政执法调查规则,规范取证活动,坚持文明执法,不得粗暴对待当事人,不得侵害执法对象的人格尊严。具体建议有以下几点:一是建立税务行政处罚责任制。税务行政处罚责任制要有可操作性,要明确区分滥用自由裁量权的情况,使责任与个人职务、待遇相挂钩,把行政处罚责任制落到实处;二是建立税务行政处罚司法审查制。税务行政执法人员应当告知行政管理相对人具有申辩权、听证权、复议权、诉讼权、请求国家赔偿权等;三是建立税务行政执法监督体系。

对法定监督方式应根据形势需要补充完善;对非法定监督方式,应通过立法或制定规章,以保证卓有成效的监督。同时,要有对税务行政执法中滥用职权的人采取惩罚措施,并对监督有功人员实行奖励保护。

(五)提高行政处罚案卷制作质量的建议

1.卷整理、归档存封

首先要查看办案资料是否齐全,执法文书填写制作是否符合规范,案件办理程序是否正确。其次,对案卷进行排列,整理成册,检查资料是否有遗漏;订成册的案卷要移送档案室,交档案保管人员归档存封,能由执法人员自行保存。已归档的案卷,任何人不得从由抽取、涂改、增删卷内材料。确需增添文书材料的,应当经负责人批准后方可增添。

2. 加大办案质量跟踪与监督和相关人员学习

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责任意识,普法学法是基础,制度机制是保障,监督保管是关键。各部门应当对归档的卷宗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考核,通过专项监督、个案监督、过程监督、群众监督、社会监督等多种监督途径,加强对税务行政执法工作的监督考核,把执法办案质量考核工作纳入本部门的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加大考核的分值,认真实施考核。对税务执法人员违法行政、不当行政、损害当事人合法权益、造成重大失误或者严重社会影响的,对于承办的案件被撤销、变更、确认违法、限期履行、支付赔偿金等不利后果的,都应当严肃追究案件承办人员、案件主管人员的责任。

为了进一步规范税务行政处罚权,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切实推进依法行政,行使税务行政处罚权应当遵循处罚法定、公开公平公正、过罚相当、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等原则。执法依据、程序和行政处罚的具体规定应当对外公开,接受社会监督。行使税务行政处罚裁量权应当全面考虑相关因素,与涉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主观过错、消除违法行为后果或影响相当。宽严相济,保障纳税人和其他税务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利,提高纳税遵从度,实现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经济效果和法律效果相统一。

参考文献:

[1]湖北省地方税收研究会课题组.细化量化地方税务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探讨.理论月刊.2011(2).

[2]张春林.税务征管中行政处罚种类的探讨.学术论坛.2009(6).

[3]李海峰.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时效与受理机关的确定.安徽林业.2009(3).

[4]曹福来.论税务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的衔接.江西社会科学.2006(8).

[5]杨红梅.论税务行政处罚法定原则.商场现代化.2006(20).

[6]王志卉.谈规范日常税务行政处罚工作.北京财会,2002(8).

[7]鲍卫平.税务行政处罚适用减轻处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涉外税务.2005(5).

[8]税务行政处罚种类有哪些:

http://www.chinaacc.com/new/403/404/414/2008/8/lu4643275425178800215504-0.htm

[9]税务行政处罚有几种:

对于税务稽查的一些意见和建议 篇4

紧张而又繁忙的2011年即将过去了,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感慨颇多,我稽查局的同志们在“三个代表”思想的指引下,在分局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在兄弟科室的大力支持下,胜利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现就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1、稽查和征管部门之间信息不畅、协调不够。征管、稽查信息的共享仅限于依托于信息管理平台的基础信息,缺乏互动性。

2、稽查信息化应用水平有限,不能在日常管理活动中及时发现违法苗头,不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集涉税信息。

3、税法知识普及宣传力度不够。纳税人对税收知识缺乏了解,纳税遵从度不高。

4、稽查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我们的检查表及文书的制作还需下大力气。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1、加强与有关部门、单位的联系和配合,多交流多沟通,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实现征、管、查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

2、不断提高稽查信息化应用水平,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集涉税信息,强化稽查管理和执法监督。

3、作为稽查人员,在稽查的同时也需不忘税法的宣传,随时随地解答纳税人的咨询,同时也要加强业务学习,使稽查业务更加精通,税收政策、法规的掌握更加准确,执法程序更加规范。

4、对一些在稽查工作中易忽略的小事,要认真、细致,严格按照税务稽查规程办理,一定要注意,规规矩矩的办事办案。比如说:对取证方面要严格规范,对检查对象所提供的资料要逐一签字并加盖公章。

总之,税务稽查是打击逃漏税的最直接的手段之一,其基本职能有稽审、监控、惩处、督导、促收等,我们一定要在稽查时有效的将这些职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确保税收收入的同时,要优化文明服务和征管手段,做到科技兴税。

李国兵

税务局征求纳税人意见建议表 篇5

为学习贯彻中央召开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职能转变各项要求,6月21日下午,税务总局召开部分纳税人代表座谈会,听取纳税人的意见和建议。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10家企业代表参加座谈,税务总局王军局长、范坚总审计师和有关司局负责同志参加了座谈会。

座谈会上,代表们结合各自企业在履行纳税义务过程中的感受,对近年来税务部门优化纳税服务、规范税收执法、落实税收政策、服务经济发展等方面所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税务部门进一步推进税收信息化建设、加强营改增政策宣传辅导、完善大企业管理机制,以及加强日常财会人员的培训等提出了意见建议。

座谈中,王军局长对企业代表提出的.问题作了回应。听完发言后,对纳税人代表提出的中肯建议表示感谢,并要求税务总局有关部门逐条梳理,认真研究,提出措施,及时回溃王军局长说:“纳税人所盼、税务人所向。”他要求各级税务机关:

一是当好改革员,让纳税人满意缴税。转变职能,简政放权,减少和下放税务行政审批,对国务院决定取消的税务行政审批项目坚决取消,对核准、备案等事项细化标准并对外公开,方便广大纳税人自主办理,实现阳光审批,杜绝暗箱操作。改进作风,尊重纳税人的合理意愿,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出台为纳税人服务的具体措施。解决难题,优化办税流程,简化办税程序,精简涉税资料,切实解决办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严禁指定、强制税务代理,严禁吃拿卡要报,严禁利用推广信息系统收取纳税人费用,坚决查处损害纳税人利益的行为。

二是当好宣传员,让纳税人明白缴税。扩大宣传覆盖面,既做好税收宣传月重点宣传,又坚持不懈开展日常宣传,做到长流水不断线,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提高宣传精准度,既回答好普遍性的问题,也回答好针对性的问题,把税收宣传咨询与企业具体情况结合起来,努力为纳税人提供个性化服务。拓宽宣传主渠道,巩固税务网站、12366纳税服务热线、新闻媒体等传统宣传阵地,探索微博、QQ群等新兴宣传载体,提高税收宣传咨询效果。

三是当好执法员,让纳税人公正缴税。规范执法,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执行好各项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范行使裁量权,防范执法随意性。整合各类税务检查事项,限定每年的检查次数,避免多头重复检查。公正执法,严厉打击逃骗税行为,为诚实守信纳税人营造公平、公正的税收法治环境,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的扭曲效应。诚信执法,依法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及时向纳税人公告税收优惠政策的具体内容、资格条件、程序步骤,使纳税人充分享受到税收优惠,更好地扶持企业发展,促进经济转型。

四是当好服务员,让纳税人便捷缴税。创新办税服务方式手段,积极推行以网上申报缴税为主体的多种办税和缴税方式,提高办税效率。努力减轻纳税人办税负担,清理规范收费项目,逐步取消所有税务行政性收费,推行办税事项的即时、限时办结,最大限度缩短办税时间。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依法严格保守纳税人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及时受理、妥善处理纳税人投诉,按照法定程序向纳税人提供税务行政救济,重大事项要充分征求纳税人意见和建议,充分尊重纳税人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最后,王军局长希望纳税人自觉遵从税法、依法诚信纳税,为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环境、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一如既往地关心、理解、支持税收工作,帮助深化改革、改进管理、优化服务、提升绩效;特别是对税收工作进行监督,提出更多更有建设性的宝贵意见,帮助建设优良的税务行业风气,树立税务部门的良好社会形象。

税务局2021税务工作总结 篇6

xxxx年,我们牢牢把握“聚力攻坚,强基优管”工作取向,深入贯彻“单项争第一,全面争先进”工作理念,组织收入再上台阶、征管服务亮点频出,依法行政推进有力,基础管理规范有序,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攻坚克难保收入。全年完成全口径税收收入xx.xx亿元,增收xx.xx亿元,同比增长xx.xx%;完成地方公共财政收入xx.xx亿元,增收x.xx亿元,增长xx.x%,收入增幅位列五城区第一。初步形成实地调查、预测分析、风险应对为一体的组织收入工作机制,收入预测准确率逐年提高,依法征收能力不断提升。二是关注质效防风险。依托评估分析,完成风险应对收入x.x亿元;成功清缴大额增值税呆账税金x.xx亿元,清收全省单笔最高非居民税收x.xx亿元;开展走逃(失联)企业专项治理查补税额x.xx亿元。三是深化改革重落实。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依托“转方式 提效能”深化放管服和营改增改革工作,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全年办理三证、多证合一登记超过xx万户次。建立起x大类xx项风险管理指标应对体系,事中事后管理进一步强化。四是标本兼顾促法治。坚持税收法定和组织收入原则,不断强化依法治国、依宪治国理念,落实各类税收优惠政策超过xx亿元,受理出口退税x.xx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并成功创建五城区首家“全省国税系统依法行政示范单位”。五是持续发力优服务。实行简化行政审批、整合办税流程等多项优化服务措施,普通业务办理时间提速xx%,发票办理业务省时xx%,实现“一窗一人”国地税联合办税;全面推行“非接触式”办税,传统领票窗口由xx个减至x个,窗口领票量降低近xx%,自助办税率超过xx%,位列国税系统全省第三、全市第一;全省首家研发使用国地税自助终端一体机,并入驻全区“市民驿站”,不断探索智能办税新途径。六是党队共治保廉洁。全面从严治党,抓好党组、党委龙头和支部堡垒建设,压实“两个责任”,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将素质、技能、知识运用作为队伍建设的基础,不断提升干部队伍能力。xxxx年,在全市“业务大比武”中获得集体第二名,全局“三师”资格增至xx人,初、中级会计资格xx人,获评x区“红色先锋”示范单位,完成内部控制监督平台试点上线。

这一年,我们继续保持全市国税系统绩效管理先进单位的荣誉,新获得x市“五一劳动奖状”,成功创建全省国税系统依法行政示范单位,通过“全国文明单位”复查验收。

税务工作建议 篇7

(一) 思想层面的原因

职务犯罪的根本原因往往是源自于理想信念的动摇、法纪观念的淡薄。这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第一, 部分税务人员脑袋里依然存在着一定的封建特权思想。特权往往会带来特定的利益, 使得一部分人妄想借助手中的权利来获得自身利益的现象, 导致部分掌权者在迷恋权力以及对害怕失去权力的不健康心状下, 逐渐歪曲了本属于国家职权的根本含义, 将之用于搜集个人利益的主要砝码, 进而一步一步沦陷, 最终导致犯罪;第二, 外界的诱惑因素导致公职人员把持不住。国家的发展在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 也会让部分免疫力差的公职人员沉沦在物欲当中。随着我国经济政治的不断发展, 信息交流的不断加快, 很多职权部门官员已经不满足丰衣足食的“原始社会”, 外界花花世界使得部分税务相关工作者蠢蠢欲动, 然而依靠自身的工资很难达到“享受”的状态, 进而邪恶思想, 开始走邪路、捞外快, 以满足自己的物欲的思想逐渐萌芽;第三, 在很多税务工作人员中, 金钱的诱惑逐渐驱使着他们犯罪, 很多税务工作者都因为把持不住金钱的诱惑进而铤而走险, 触碰国家法律的底线。第四, 在税务工作者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攀比心理”和“侥幸心理”, 很多税务工作人员因为其他人贪污受贿, 过上了物欲横飞的“上等”生活, 自己却“缩衣少食”, 穷困潦倒, 进而铤而走险, 触犯法律。

(二) 机制体制缺陷的原因

目前, 我国经济发展已经基本走向市场经济, 但是在管理体制当中的个别制度还不够完善, 导致很难全面控制税务工作者不触犯法律, 逐渐导致那些纪律意识淡化、发生率观念淡薄的同时自控能力差, 进而使得徇私舞弊现象普遍存在于税务工作者中。这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第一, 公共权力配置体制的不科学。由于我国的权力体制是逐层分配的, 国家权力分配到一定程度上, 就会逐渐演变为个人权利, 然而个人权利很难较好的收到国家相关法律的制约, 因此国家对个人权利控制不足, 就会导致那些拥有某些权力的人员产生侥幸心理;第二, 相关监督制度不足。比如缺乏有震慑力的问责机制, 这些也使得个别人员忽视相关规定, 逐渐走向了违法犯罪的道路;第三, 监督过程不完善, 使得管理流于形式的不良局面;第四, 财政制度存在较大缺点。“以支定收”往往为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二、犯罪特点分析

(一) 基层机关较为普遍

国家税收制度的执行者就是基层税务机关, 相关人员直接进行税务的收取及上报, 掌握着大量的税务信息, 逐渐导致基层税务机关的工作人员大多都受到区域内重大企业的“重点照顾”, 再加上历来都有“县官不如现管”的观念, 导致基层税务人员逐渐把持不住自己, 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 犯罪金额往往较大, 对社会危害性较强

基于目前已经办理的税务机关或相关工作人员犯罪事实表明, 大部分犯罪金额较大。

(三) 往往不是一次性作案, 多次作案较为普遍

因为相关工作人员本身熟悉自身的业务, 知晓相关法律法规的漏洞, 同时大多都为高素质人才, 作案时往往懂得“细水长流”。这些高素质人才往往不是一次性作案, 为了不被发现, 大多都是多次作案。

三、预防犯罪对策

(一) 全面加强教育, 提高税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首先, 我们要加强政治教育, 提高人民群众的政治意识和纪律意识;第二, 加强税务行业提供教育, 提高服务水平和能力;第三、加强对教育的积极性负材料, 让警钟敲响。在税务机关加强对税务人员的政治、思想和专业知识教育和培训的同时, 结合先进的或优秀的人物, 事件的工作, 经常组织税务干部学习的人, 诚实, 严格执行的行为和作用, 与周围的人和事情的感染和驱动人。同时, 也可以用这种消极的情况, 提醒税务干部要时刻注意自己的问题, 并及时、有效地纠正和改革。

(二) 借助法律的力量, 重点加强对于相关税法机关工作环节的监督力度

首先必须强调法律的权威性, 明确自身所在岗位的职责, 强化法律知识的学习;二是强化对基层工作人员的职责的监督, 以控制违法行为的滋生。在各个层次税务机关中设立监督小组, 不定期对其工作状况进行监督, 以确保的全过程进行全流程、无盲点地立体监督, 通过这种全面覆盖的监督方式, 做到预防问题的产生和扩大, 防患于未然;除此以外, 还要有针对性地对税收执法工作中易发、频发的违法谋私的行为和事件进行讲解, 扩大其影响范围, 使每个岗位的税收工作人员都明确自身岗位职责, 加强对自己和他人的监督, 发现问题, 及时给予严肃查办, 让税务工作人员基于对法纪的敬畏而不敢滥用税收执法权。

(三) 不同措施相互运用, 综合监督和治理

在税收部门内部和外部设置监督与检举制度, 加强税务机关与纪检监察部门、检察院、审计局、司法机关等有关职能部门和机关的联系与协作, 建立健全职务犯罪预防工作联系会议制度。建立网络信息平台, 及时对税收机关工作状况进行监督, 采纳群众意见, 保证各级税收机关合法税收。

摘要:《刑法》中规定税务职务犯罪其主要参与的犯罪者是税务工作人员, 它包括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罪和徇私舞弊发售发票、抵扣税款、出口退税罪等。本文立足于税务相关工作人员日常工作方式, 进而分析税务职务犯罪的原因, 探寻这种犯罪形式所具有的特点, 同时提出了预防税务职务犯罪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犯罪成因,犯罪特点,预防对策

参考文献

税务工作建议 篇8

关键词:税务稽查问题对策;选案质量;实施程序;审理流于形式;税收执行力度

一、当前税务稽查工作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税务稽查选案质量不高,影响稽查效果。从目前计算机选案的运行情况看,由于软件选案模块的设计缺陷,没有一套科学、严密的选案分析指标,导致软件程序缺乏综合分析和模糊处理的能力,仅限于在纳税人报送资料之间进行逻辑关系上的判断;或给定一个范围,由电脑随机抽取产生选案名单,往往选中的纳税大户查出来的问题不一定多。人工选案则多是举报案件和上级指派的案件,在对待群众举报案件的查处上,税务稽查干部重视程度有所不同,对具名举报的案件查处率要高于匿名举报的,而从近年来查处举报案件的实际结果看,匿名举报后经税务稽查干部查实的偷税大案也不在少数。有些基层局在当地税收形势比较好的情况下,有压案、压税现象。以上影响选案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的因素都会导致稽查执法风险进一步加大。

其次是稽查实施程序不规范,实施缺乏深度和广度。一是自新的稽查软件使用后,对于取证文书没有统一规范的样本,新软件受技术限制,录入打印出的文书与实际要求不相符,需要修改又没有统一的样本,往往使制作出的文书五花八门,容易导致案件诉讼、复议隐患;税务稽查人员在实施税务稽查过程中只注重查补税款,忽视了执法程序,如未按规定的时间出具税务文书、送达对象不准确等程序不合法现象。部分稽查人员在实施检查时往往只限于“就账查账”,不注重延伸检查,导致稽查工作无法查深查透。审查案件定性处理的准确性、引用法律依据的正确性和處罚标准的一致性也存在不少问题。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发现很多对同类的违纪问题,稽查部门有的对其实施处罚,有的则不罚;将查补收入擅自转化成自查收入,使稽查质量大打折扣。

第三是稽查审理流于形式,延压期长。审理部门是对稽查合法性进行审查,对税务稽查实施环节中的弄虚作假、查而不实、查多报少,避重就轻、徇私舞弊等深层次问题揭露得不够。《税务稽查工作规程》第四十四条规定“审理人员接到稽查人员提交的《税务稽查报告》及有关资料后,应当在十日内审理完毕”,实际上很多项目不能按规定期限结束审理,不能按期出具《税务处理决定》并执行。

第四是稽查结果的执行难,采取税收执行措施不到位。税务稽查执行是税务稽查成果的实现保证。审计发现,现有的税务稽查计算机系统并不完善,导致稽查执行有漏洞可钻,稽查部门执行部分企业查补的税款在填写税单时“税款所属期限”填写不准确,“税款限缴日期”也带有随意性,如2008年审计一笔税款所属日期应为2006年12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税款限缴日期为2007年1月10日,而稽查局填写的限缴日期是按出具稽查决定当月的税款征期填写的,造成少收企业滞纳金108775元;对自查入库税款不征收滞纳金等;查补的税款长时间不能入库,执行部门不进行催缴或不采取强制措施等不作为行为,直接影响稽查的总体工作成效。

二、改进税务稽查工作的建议

1.提高选案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确保稽查工作成效。

选案前要对稽查对象的财务、经营、纳税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对所选的行业进行纳税评估,根据现有的信息资料筛选和归纳出主要选案疑点供稽查人员参考。实行稽查选案考核评议制度,通过考核稽查的户中有问题户的比率,以及公民举报案件查处率,促使提高选案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2.提高稽查质量,规范执法程序,严格执法

要做好查前的准备工作,详尽地掌握纳税人可能采取的各种手段,有的放矢地开展检查工作;加强对税务稽查人员的稽查技巧培训、税收及相关法律的培训等等,不断改进稽查工作方法,加强取证工作,把握税务稽查调查取证材料的真实性和科学性。

3.把好案件审核定性关,确保税务稽查案件的质量,

在对案件审核定性时应严格根据违法事实和已获取的证据资料定性,而不是根据稽查人员的结论定性。对证据不足难于定性的案件应退回稽查环节进行补证。同时审理部门应耐心听取纳税人的陈述申辩意见,并认真进行核实,要公正执法,准确定性。

4.加大稽查执行力度,增强稽查震慑力。

上一篇:url是什么意思?URL详细介绍下一篇: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美丽的花裙子》及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