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工作方案

2024-08-17

税务工作方案(共9篇)

税务工作方案 篇1

**有限责任公司 税务自查方案

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厅关于开展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有关事宜的函》(税总办函[2013]427号)、中国**集团《中国**集团公司关于开展税收风险管理的通知》要求,为配合税务机关正常开展税务检查工作、进一步加强公司纳税管理,降低公司纳税管理风险,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自查方案。

一、成立专项工作组

此次是集团公司自2009年开展税收自查后的又一次系统性、全面性税收风险管理检查,也是公司自成立以来经历的第二次全面的、系统的税务检查。关系到集团公司整体形象,更是对迁安热电公司依法经营、诚信纳税的再检验。现经公司专项工作会议决定,成立由总经理亲自牵头的专项工作组负责此次自查工作,工作组设常务办公室,由财务部负责此次自查工作的组织、联系、分工、汇总上报及整改工作,工作组成员如下:

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工作小组: 组 长:*** 成 员:**(常务联系人,电话)

**、**、**、**、8*、*8

二、工作要求

公司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此次自查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确保此项工作取得实效。

三、自查依据及自查范围

公司各部门责任人员应严格按照自查提纲要求全面开展各项税收自查工作。自查范围为2008-2012五个纳税内公司涉及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印花税、城建税、土地使用税、教育费附加、营业税等全部税种。

四、自查工作流程及时间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7月18日至7月20日,工作计划制订阶段 按照自查文件要求,制定详尽可行的自查工作计划,将制定好的工作计划上报**集团公司同时呈送给当地税务主管机关,邀请并接受当地税务主管机构对此次自查工作提出指导意见。

第二阶段,7月21日至7月24日,内部分工及学习阶段 组织相关部门人员学习自查文件要求和**集团公司对此次自查工作要求,明晰公司内部各部门自查工作责任分工,学习自查软件的使用方法,为此次自查工作能够达到预期目标奠定基础。

第三阶段,7月24日至8月5日,纳税事项自查

按照税务自查工作分工,开展第一轮税务自查工作,要求自查工作中做到实事求是,以发现问题为目标,做到多翻多查,严格按照国家税务总局要求,提供必需的所有图片、数据等相关资料,完成税务软件的填写。

第四阶段,8月5日至8月10日,纳税事项复查 在工作组内抽选专人对第一轮自查工作的结果进行复查,防止有遗漏或对相关法律的误读影响自查质量,同时将存在疑问的纳税事项汇总提交给专项工作组。

第五阶段,8月10日至8月13日,疑难问题讨论阶段 召开研讨会,邀请税务专家对有疑问的问题进行商讨,确定最终自查结果。

第六阶段,8月13日至8月15日,结果上报阶段

在上述五项工作结束后,将自查结果汇总,按要求生成upce文件及相关EXCLL逐级上报,并将自查结果汇总生成自查报告,逐级上报给集团公司。

五、税收自查的内容和重点(一)增值税 1.销项税额

(1)应税销售收入的计算是否真实、完整,是否按规定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2)将电力产品、热力产品用于非应税项目、集体福利等是否按税法规定视同销售收入处理,并准确计算销售收入。

2.进项税额

(1)燃料、材料、固定资产等购进业务进项税,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认证、入账和申报抵扣时限是否符合规定;

(2)专用发票项目填写是否完整齐全;

(3)各项业务是否按照规定进行会计核算,是否存在多抵扣进项税的现象;(4)在建工程领用原材料及用于非应税项目、非正常损失的货物是否按规定做进项税额转出,是否存在多抵扣税额的情况;

(5)其它应转出的进项税是否按照规定转出。

(二)企业所得税 1.应税收入

(1)电热销售收入、租赁收入、固定资产清理收入、投资收益、企业股权投资转让收益等是否按规定正确进行会计核算,如实计入应税收入;

(2)与关联企业之间的关联交易,是否按照规定收取或支付价款、费用等;

(3)执行国家优惠政策的项目是否存在不按政策规定执行的情况等。

2.成本费用

(1)成本核算是否真实完整,是否存在多转生产成本、多提成本费用等现象;

(2)工资等有关成本项目是否按照集团公司下达的数额进行提取、列支;

(3)是否存在未按集团公司规定、未经集团公司审批超标准列支的成本费用。

3.汇算清缴

汇算清缴工作中,是否存在未按规定进行资产损失专项申报而擅自税前扣除的情况。

(三)营业税

1.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资产租赁等经济业务是否存在少计、漏计收入情况;

2.符合相关规定免征营业税的项目是否按照规定在税务机关办理了备案等相关手续。

(四)房产税

1.计入房产税征收范围内的房屋、建筑物等是否按照规定计算缴纳房产税;

2.改变土地使用权用途,用于收取租金或资本增值的,是否按照投资性房地产规定缴纳房产税;

3.房地产企业开发的商品房在出售前已使用或出租、出借的商品房是否按规定申报缴纳房产税等。

(五)个人所得税

1.企业和职工个人超过规定比例和标准缴付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是否将超过部分并入职工个人当期的工资、薪金收入,计算扣缴个人所得税;

2.企业与职工个人因解除劳动关系而支付给职工个人的一次性补偿费(包括用人单位发放的经济补偿金、生活补助费和其他补助费用),除符合免征个所得税的项目外,是否按税法规定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准确计算扣缴个人所得税;

3.以实物、现金等形式发放给职工的补贴、补助等,是否按税法规定并入工资、薪金所得扣缴个人所得税。

(六)特殊涉税业务 1.债务重组

关联企业的债务重组、非关联企业的债务重组,债权人、债务人确认债务重组收益或损失是否符合税法规定,是否按照规定申报纳税。

2.投资业务

(1)投资成本和投资收益的确认是否符合税法规定;(2)免税投资收益与应税投资收益是否已按税法正确划 分。

3.股权转让

投资转让所得与处置成本的确认、股权投资转让损失的扣除是否符合规定。

(七)其他税种

土地增值税、车船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印花税、契税、资源税、土地使用税等其他各项税费,是否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进行正确计算及纳税申报。

***有限责任公司

二〇一三年七月十九日

税务工作方案 篇2

基于税务工作的特殊性及实际难度, 在税务工作中, 积极应用互联网手段不但可以提高税务工作效率, 同时还能推动税务工作发展, 为税务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保证税务工作效果。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 如何利用互联网+概念推动税务工作全面发展, 成为了税务工作面临的重要机遇。为此, 只有制定具体的互联网+税务工作思路, 并完善实施方案, 提高实施方案的针对性, 才能保证互联网+税务工作取得积极效果, 满足税务工作的实际需要。

1 互联网+税务的工作思路分析

在互联网+时代, 税务工作要想提高整体工作质量, 除了要对互联网+概念有足够的重视, 还应根据税务工作的实际需要, 明确下一步工作思路, 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1 互联网+众包互助

基于互联网的技术特点, 应在互联网的基础上, 实现纳税人之间的相互帮助, 鼓励纳税人之间建立合作关系, 共同研究纳税工作, 降低纳税工作难度。

1.2 互联网+创意空间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在税务工作中应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方式, 为税务管理机构和纳税人提供有力的支持, 保证纳税工作得到有效开展。

1.3 互联网+应用广场

根据税务工作的实际需要, 应基于互联网技术建立多种税务应用软件, 提高税务工作的自动化水平, 实现税务工作的软件管理, 提高税务工作效果。

1.4 互联网+在线受理

基于互联网的支持, 税务机构应建立在线服务程序, 实现纳税工作的在线受理, 降低税务工作难度, 提高税务工作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1.5 互联网+申报缴税

根据税务工作的实际需要, 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申报缴税的时机已经比较成熟。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优势, 构建网络申报缴税服务系统成为了重要内容。

1.6 互联网+便捷退税

为了减轻税务管理部门退税工作难度, 提高退税工作的透明度, 应建立网络化的便捷退税通道, 保证退税工作可以在网络上进行, 提高退税效果。

1.7 互联网+自助申领

同样, 为了减轻税务工作难度, 便于纳税人申领, 利用网络技术建立网络化的自主申请程序, 能够有效满足税务工作需要, 提高申领效果。

1.8 互联网+移动开票

为了减轻税务窗口部门的工作量, 降低劳动强度, 实现网络化服务, 应根据网络技术建立移动开票系统, 便于纳税人在网络上利用移动终端开票。

1.9 互联网+电子发票

与移动开票一样, 为了减少人力成本和发票成本, 应在纳税过程中积极构建电子发票管理系统, 用电子发票取代纸质发票, 降低发票管理难度。

1.10 互联网+发票查验

为了更好的满足发票查验需要, 减轻发票窗口人员的工作压力, 应利用网络技术建立发票查验网站, 便于对发票的有效查验, 提高发票查验效率。

1.11 互联网+监督维权

为了提高税务工作的监督水平, 实现对税务工作的全面监督, 有效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网络监督平台, 是解决税务工作监督的重要手段。

1.12 互联网+信息公开

为了实现税务工作信息数据的全面公开, 基于网络技术的税务信息平台在构建过程中得到了有力的支持, 保证了税务信息平台构建取得了实效。

1.13 互联网+数据共享

为了提高税务工作的透明度, 实现税务数据的联网管理, 应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完善的数据库, 实现税务数据的全面共享, 提高数据利用率。

1.14 互联网+信息定制

随着纳税人个性化需求的增加, 在税务工作中应基于互联网技术构建信息定制系统, 旨在为纳税人提供个性化的信息定制服务, 满足纳税人的实际需要。

2 互联网+税务工作的实施方案分析

为了保证税务工作得到有效开展, 在互联网+时代,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2.1 行政办公类

行政办公类业务中主要包括了工作邮件、手机硬盘、日程管理、单位通信录、即时通知、绩效管理等内容。

在行政办公过程中, 应用互联网技术构建完善的办公管理系统, 是实现工作邮件、手机硬盘、日程管理、单位通信录、即时通知、绩效管理等管理内容的关键。因此, 正确分析税务行政办公的需求并合理构建网络工作系统是十分重要的。

2.2 地税业务类

2.2.1 建立一户一档的电子档案。在地税业务中, 根据工作需要, 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建立纳税人的电子档案, 做到每一个纳税人都有单独的对应的电子档案, 便于税务管理过程中对纳税人的信息进行查询, 同时也提高办税业务的工作质量, 满足办税工作需要。

2.2.2 政策法规查询, 建立政策法规查询库。为了有效贯彻落实上级精神, 使每一个纳税人都能及时了解税务政策和法规, 及时建立相应的政策法规查询库, 对提高政策法规查询效果和提高税务工作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在此过程中, 离不开互联网技术的支持。

2.2.3 可以实现执法任务的安排、上传、处理。基于地税工作实际, 利用网络技术建立相应的工作管理系统, 可以将执法任务快速安排到基层, 并且将执法结果及时的上传和处理, 为提高执法任务的执行效果和提高税务稽查工作质量提供有力的支持。因此, 应正确利用网络技术。

2.2.4 建立地税内部微信平台。基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 以及微信等网络工作的应用, 应在地税内部建立完善的微信平台, 便于地税内部对工作情况进行交流, 提高地税系统工作质量, 满足地税系统工作需要。因此, 积极应用网络技术构建微信平台是十分重要的。

3 结束语

通过文章的分析可知, 在税务工作中, 积极应用互联网手段不但可以提高税务工作效率, 同时还能推动税务工作发展, 为税务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保证税务工作效果。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 如何利用互联网+概念推动税务工作全面发展, 成为了税务工作面临的重要机遇。为此, 只有制定具体的互联网+税务工作思路, 并完善实施方案, 提高实施方案的针对性, 才能保证互联网+税务工作取得积极效果。

摘要:在税务工作中, 互联网手段的运用, 对提高税务工作效果和满足税务核算准确性要求具有重要作用。结合当前互联网技术的升级, 如何运用互联网+技术开展税务工作, 对税务工作而言具有重要的促进。为此, 我们应立足税务工作实际, 制定互联网+税务工作的具体工作思路, 并制定完善的实施方案, 保证互联网+条件下税务工作能够得到全面有效的开展, 对提高税务工作质量和促进税务工作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为税务工作提供良好支撑。

关键词:互联网+,税务工作,工作思路,实施方案

参考文献

[1]王春玲.我国税收制度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 2014.

[2]贾丹丹.中部崛起战略实施中的税收政策选择[D].西南财经大学, 2014.

[3]黄娜.税收优惠政策与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 2014.

[4]袁波.区域经济发展与我国税收政策的协调[D].河北大学, 2014.

[5]李骏.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广西大学, 2014.

税务工作方案 篇3

【关键词】“营改增”;企业;影响;税务筹划

一、前言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企业生存压力逐日加大,实施“营改增”有利于改变企业税负普遍过重的现状,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转型发展。但是,企业应对不力的话,税负可能反而增加,结果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如何顺应时代发展形势,牢牢抓住“营改增”的有利契机,实施税务筹划方案,在变革中谋求发展,是企业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二、“营改增”税制改革的背景

“营改增”是指将从前缴纳营业税的应税项目改成缴纳增值税。2012年开始,我国在部分城市针对部分行业开始了“营改增”试点,2013年试点扩展到全国,之后试点行业逐渐增加,2016年5月1日起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据统计,2012年到2016年4月,我国试点“营改增”已累计减税5000多亿元。与营业税相比,增值税只是对产品或服务的增值部分进行征税,避免了重复纳税。实施“营改增”可促进我国财税体制改革,降低企业赋税,从供给侧促进产业升级,并为产业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三、“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的影响

“营改增”能够避免企业重复缴税,对上游供应商统一征收增值税后,企业所需缴纳的增值税金为销项税扣去进项税,所以对应的税费均能够得到抵扣。实施“营改增”意味着企业必须从正规供应商处采购原材料,才能得到抵扣,这有利于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另外,“营改增”的全面实施可促进企业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不断更新技术和设备,这对于企业发展显然是有利的。当然,实施“营改增”对企业也有着不利影响。营业税适用税率一般为3%、5%,而增值税是3%、6%、11%、13%、17%几档税率,无疑增加了纳税成本,因此企业必须从供应商处取得足够的增值税发票,这为采购和财务管理增加了难度。从实际情况来看,税制调整期间,税务部门加强了对营业税的清理与追缴,结果2016年前7个月我国营业税执行数为1219亿元,同比暴增30倍,其中5-7月的营业税合计高达1160亿元,极大地加重了企业的税负。

四、“营改增”后企业的税务筹划方案

1.全面提升会计核算水平

全面推行“营改增”是我国政府实现减税降负的大手笔,减税规模高达1.1万亿元。企业应积极做好“营改增”的应对工作,对财税人员加强业务技能培养,并构建健全的纳税规章体系,让财税人员能够迅速适应新税改环境及相关业务流程,为企业开展纳税业务提供保障。企业必须改革计价模式,完善会计核算内容,设置相应的会计核算科目,使各税收款项能够清晰明确。在账务处理方面,要完善整个处理流程,注意与之前收入及成本费用记账核算的区别,全面提升会计核算水平,要及时对进项税进行认证和抵扣,严格按照会计核算程序开展税务筹划,以保证纳税活动的合法性,尽可能降低会计核算系统不健全、进项税无法抵扣所带来的不必要损失。

2.加强供应商及发票管理

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必须认识到采集和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重要性,只有取得真实、合法的进项税发票,才具备抵扣销项税金的条件。企业应对原材料供应商进行认真、全面、系统的筛查,与实力强、信誉好的企业加强合作,以扩大进项税可抵扣范围,增加增值税进项税的抵扣额,最终减少税负压力。向外开具发票的时候,企业应当制定严格的规章和流程,保障整个过程和形式的规范性。企业要改变传统发票管理模式,大力推行电子发票,在发票申请、认购环节只要进行网上认证,便可完成相关流程,极大程度上节约了管理成本,大幅度提高了办事效率。在日常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企业要确保所购进物资的合同流、发票流、现金流相符,实现“三流合一”。

3.积极做好纳税筹划工作

企业可制定完善的固定资产购进计划,充分发挥所购入固定资产在增值税抵扣环节的作用,适当购入自动化机械设备,从而增加进项税抵扣,控制人工劳务支出,提高生产效率,从总体上降低税负。在采购管理工作中,企业可采取集中采购或批量采购的方法,以增大对供应商的话语权,确保高质低价,还能保证获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企业在签订合同与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时应当注重时效性,尽快取得进项税发票,尽量延迟开出销售发票,从而增加资金流量,最大限度地减少核算期间内税负不均衡的现象。随着我国““营改增””的推进,企业应将优势资源集中投入到主营业务当中,并把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从而优化成本费用结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最大限度地发展优势项目。这样既能节省人工费用的开支,又能获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切实减轻经营负担。

五、结语

税收体制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而“营改增”是我国财政改革的关键举措。经济新常态下,企业面临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因此应密切关注政策及行业动态,抓住改革带来的机遇,充分落实基础财务工作,加强供应商及发票管理。同时,增强纳税筹划的意识,有效运用税收筹划政策优化成本结构,以应对“营改增”所带来的挑战,为企业的生存及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张岩.“营改增”中的纳税筹划[J].商场现代化,2013(27).

[2]吕振华.营改增下企业纳税筹划的策略[J].中国外资,2013 (16):39-40.

税务工作方案 篇4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整治虚假发票“买方市场”工作方案》相关问题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2008年11月以来,在国务院统一部署下,各地区、各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积极行动,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实现了阶段性预期工作目标。但由于购买、使用虚假发票的“买方市场”巨大,引起发票违法犯罪活动的根源性问题仍然存在,发票违法犯罪活动的高发势头尚未根本遏制。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既有工作成果,近日《全国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工作协调小组关于印发〈整治虚假发票“买方市场”工作方案〉的通知》(协发〔2010〕1号,以下简称《工作方案》),对2010年下半年整治虚假发票“买方市场”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现将该《工作方案》转发给你们,并就贯彻落实相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整治虚假发票“买方市场”的重要意义

目前,受虚假发票“买方市场”需求与“卖方市场”利益的相互刺激,发票违法犯罪活动在某些行业、领域相当猖獗。这不仅严重扰乱税收征管和财经秩序,威胁国家经济和税收安全,而且也为其他经济违法犯罪提供便利,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诱因之一。从前期工作情况看,一些地区把工作重心主要放在打击制售虚假发票和非法代开发票工作方面,并取得了重大成效,但对整治虚假发票“买方市场”工作重视不够,对购买、使用虚假发票的纳税人查处力度不大,对已发现的线索查证不及时,没有深挖细查、刨根溯源,从而影响了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工作的总体效果。因此,各地税务机关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全面开展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工作重要性、艰巨性、迫切性的认识,切实采取强有力措施,在积极会同公安等部门继续开展虚假发票“卖方市场”整治工作的同时,必须进一步加大对虚假发票“买方市场”的整治力度。要按照“打防结合、突出重点、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部门协作,注重区域联动,着力阻截、切断虚假发票流通渠道,以更加有力的措施和更加积极的行动,扎实深入地推进打击整治工作,争取更大成效。

二、工作职责和主要措施

在整治工作中,税务机关承担的工作职责主要包括:开展对纳税人购买、使用虚假发票的税收检查,并依法严肃处理;积极协助、配合公安、财政、审计、监察、银行、军队等相关部门做好对购买、使用虚假发票单位和个人的查处工作;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工作协调

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

主要措施:

(一)进一步加大发票检查力度。各地税务机关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深入开展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工作的通知》(国税发〔2010〕46号)精神,进一步加大对纳税人发票使用情况的检查力度,依法严厉查处利用虚假发票偷骗税款等违法行为。一是在检查过程中要特别关注重点、疑点发票。对开具金额较大的发票、涉嫌虚假的发票以及其他重点、疑点发票,要进行逐笔查验比对,通过对资金、货物等流向和发票信息的分析,重点检查业务的真实性。二是要加强税务系统内部相关部门的分工合作,做好发票违法案件的查处及后续相关工作。对纳税人购买、取得的虚假发票,不允许用以税前扣除、抵扣税款、办理出口退(免)税和财务核算;对检查发现的问题,稽查部门要及时反馈征管部门;对使用虚假发票问题严重的纳税人,征管部门要相应调降其纳税信用等级;对检查中发现发票违法行为涉嫌犯罪的,要及时依法移送公安机关。三是要提高社会防假、拒假的意识和能力。要落实对举报发票违法行为的奖励工作,对举报纳税人购买、使用虚假发票的,一经查实,按照规定给予奖励。要集中曝光一批典型的发票案例,公开一批购买、使用虚假发票的纳税

人名单,震慑分化不法分子,教育鼓舞广大群众,以扩大整治的社会效果。

(二)进一步拓宽部门协作途径。各地税务机关要加强与公安、财政、审计、监察、银行、军队等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强化部门协作,增进整治合力,进一步推动整治工作的深入开展。一是要积极配合相关部门打击整治发票违法行为。对需要查询涉案纳税人(或单位、个人)信息以及请求发票真伪鉴定的,应当依法提供支持和帮助;对查证、甄别为虚假的发票,应当积极查清发票来源,并依法对提供虚假发票的纳税人存在的涉税问题进行严肃查处。二是要积极协同公安等部门对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进行清查。要重点查处一批利用虚假发票和非法代开发票偷骗税款或牟取其他非法利益的大要案件,严厉打击不法分子的嚣张气焰。三是要积极增进与金融部门的交流和合作。要积极配合人民银行查处利用虚假增值税专用发票办理商业汇票贴现、套取银行资金的违法行为;研究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共同加强对购买、使用虚假发票行为的监控和防范。

(三)进一步强化组织协调工作。各地承担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职能的税务机关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认真做好情报沟通、信息反馈、报告反映、督办指导等工作。一是要积极履行联系协调职能。对涉及非纳税单位的发票违法线索、问题,要及时移送相关部门处理;对涉及面广、影响恶劣的重大案件,要协调相关部门认真查处。二是要切实做好沟通反馈工作。要定期向当地党政领导汇报和向相关部门通报整治工作情况及存在问题,争取党政领导的充分重视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三是要充分发挥上情下达作用。要及时向全国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报送工作简报、统计报表和大要案查处情况,如实反映本地区整治虚假发票“买方市场”工作的开展情况;要加大对工作滞后、行动迟缓、成效较差单位的督导、检查力度,确保整治工作全面开展并取得实效。

三、工作重点

各地税务机关要认真按照国税发〔2010〕46号文件要求,从税收专项检查、重点税源检查、税收违法案件查处等三方面着手,加大整治力度,提高工作效率,切实抓紧抓好以下几项重

点工作:

(一)整治一批重点对象。要结合税收专项检查工作和本地实际,在房地产、医药经销行业等必查行业之外确定若干个重点行业,在辖区内发票违法行为比较集中的地区和领域中确定若干个重点区域,进行发票使用情况的重点检查。对重点行业、区域的整治,要摸清该行业、区域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制定不同的检查工作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检查处理工作。

(二)查办一批重点案件。对查处制售假发票案件中发现的虚假发票线索和信息,要认真梳理和整理,深入追查购买、使用虚假发票的纳税人;对新类型发票违法案件,要密切关注其新特征、新动向,并对准问题进行解剖式检查,争取查办一批典型案件;对跨地区的重大案件,应当迅速发函委托相关地区税务机关予以协查,受托地税务机关应当及时将协查结果反馈委托地税务机关,不得敷衍应付。在查办案件过程中,要切实做到“查账必查票”、“查

案必查票”。

(三)检查一批重点税源。要采用自查、抽查和重点检查相结合的检查方法。自查工作要与宣传辅导相结合,积极引导纳税人查找问题、纠正过错、主动规范用票行为。抽查要结合实际情况,准确选择检查对象和项目,有针对性地进行发票使用情况检查。重点检查要查清企

业存在的发票违法问题并依法妥善处理,从而全面规范企业的用票行为。

四、工作步骤和要求

(一)组织部署阶段(2010年9月10日以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应按照《工作方案》和本通知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并依照国税发〔2010〕46号文件精神确定重点检查的行业和重点整治的区域(有条件的地区可适当扩大范围)、阶段工作目标(应包括查处违法受票纳税人户数、查处购买、使用虚假发票份数、查补税款收入总额等)、实施步骤和完成时限等,于2010年9月10日前向国家税务总局(稽

查局)上报贯彻落实《工作方案》的具体意见。

(二)集中整治阶段(2010年9月10日至11月)。各地税务机关应采取统一行动和专案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开展整治工作,集中查处一批购买、使用虚假发票的典型案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应督促、指导所属系统按照工作目标要求完成任务,检查重点地区工作进展情况,并于每月10日前向国家税务总局(稽查局)报告上月整治工作进展情况及破获大要案件情况。国家税务总局将重点督导、检查部

分地区税务机关的整治工作,定期通报相关情况。

税务局税收宣传月活动方案 篇5

20xx年4月,是第xx个全国税收宣传月。为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税收法律意识,努力构建和谐税收征纳关系,根据市局的要求,结合实际,现将我局税收宣传月活动方案安排如下:

一、宣传主题

今年全国税收宣传月活动的主题是:“税收·发展·民生”。我局在坚持这一主题的前提下,坚持“扎扎实实、突出重点、节省成本、取得实效”的原则,从“新”、从“实”策划今年的税收宣传月活动,做好宣传工作。

二、宣传内容

在今年的税收宣传月中,要紧紧围绕宣传主题,大力开展纳税宣传,广泛宣传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并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纳税咨询服务,促使纳税人进一步增强依法纳税的意识,既要使纳税人进一步明确依法纳税是应尽的义务,又要使纳税人充分了解和掌握如何正确履行纳税义务。要在广泛宣传各种税法和税收政策的同时,有侧重地开展与纳税人有关的税收宣传,加大对纳税服务的宣传。要加强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宣传,让纳税人充分了解税收在为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提供财力保障和调节分配、调节经济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而进一步增强依法纳税的荣誉感和积极性。

三、宣传形式

根据我局辖区的实际情况,紧紧围绕20xx年税收宣传月活动的主题“税收·发展·民生”,针对纳税人的需求,结合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活动,今年的税收宣传月活动以求真务实,讲求实效为主要特点,采取多种形式,创新宣传手段,努力增强宣传效果,使税收宣传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百姓、贴近实际。

(一)认真完成市局对税收宣传月活动的统一部署,积极配合开展好各项税收宣传活动。

(二)开展税收宣传问卷调查活动。

对辖区内一般纳税人进行问卷调查,从“今天的纳税服务纳税人关注什么?”、“在当前的依法行政中税务人员执行的如何?”、“我为税收宣传献一策”等多方面了解纳税人的需求,听取他们的意见。

(三)召开“和谐税务 美在xx”税企恳谈会。

邀请企业代表参加会议,现场为其答疑解惑,并征求我们在依法行政及纳税服务等方面存在哪些问题等意见及建议;为到会企业赠送税收知识“大礼包”;最后通过税企恳谈,表达出“我们共同为南平经济发展做贡献,让xx美起来”的主题思想。

四、宣传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对税法宣传重要性的认识,统筹安排,精心组织。成立税收宣传月活动领导小组,确保税收宣传月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

组 长:xx

成 员:xx xx xx

(二)争取支持配合。积极主动与市局、区政府等部门联系,汇报税收宣传月活动的方案、部署,争取他们的大力支持。

(三)注重宣传实效。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新颖活泼、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把税收宣传与促进发展、关注民生结合起来。

税务工作方案 篇6

一、效能政府四项制度建设组织机构

组长:党组副书记、副局长

副组长:党组成员、副局长

副组长:党组成员、副局长

成员:各股(室)、分局、稽查局负责人

办公室下设监察室,监察室主任为主任,监察室干部为联络员具体负责效能政府四项制度日常事务。

二、目标和总体要求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推行行政行为监督制度,是省委、省政府,省、市地税局和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要求、坚持从源头预防腐败、加强对行政权力运行监督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我局在新形势下深刻认识和把握权力运行特点与规律、进一步加强系统自身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保证和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积极探索,对构建为民、务实、高效、透明、清廉的地税机关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我局将认真执行和不断完善各项监督制度,通过加强行政管理,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制度建设,审核税收执法责任制考核,积极探索加强监督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方法,加大监督制度创新力度,逐步完善监督体制,明确监督责任,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从重点领域、关键岗位、重点环节入手,排查廉政风险,健全内控机制,构筑制度防线,形成以积极防范为核心、以强化管理为手段的科学防控机制。加大监督力度,突出监督重点,前移监督关口,加强对领导干部行使权力和执行制度的监督,实现对重点人员、关键岗位、重点环节、重要职能、重要事项的全方位全过程监督,切实增强监督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实施范围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方针,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行政行为的监督,自觉规范行政行为,确保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规范、清正廉洁,促进腾冲地税干部自觉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促进腾冲地税机关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确保地税工作科学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是依法行政的原则,防止行政行为失控,促使行政权力依法合理行使,规范有序运行。二是突出重点的原则,以人、财、物的审批、管理和使用等行政行为为重点,建立健全有效的行政行为监督机制。三是实事求是的原则,紧密结合实际,针对容易发生问题的关键岗位与重点环节,认真查找问题,完善监督机制。四是公开透明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网上审批、信息公开等功能,拓展网络监督等方式,强化监督,切实增强行政行为运行的透明度。

(三)实施范围

云南省行政机关行政行为监督制度适用于全县地税系统。

四、实施方法、主要内容和时间安排

按照省、市、县政府和省、市局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全县地税系统推行行政行为监督制度要有计划、分步骤进行。具体方法和步骤如下:

(一)抓好学习教育

创新工作方法严格税务稽查 篇7

沈阳市地税局第五稽查局创新稽查工作方法, 严格税务稽查。一是严格稽查执法。稽查执法是一项工作步骤和程序要求很严的工作, 在执法过程中从选案到执行, 每一个环节都要严格按照《税收征管法》和《稽查工作规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确保稽查处罚公平、公正。二是加大对涉税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大查办大要案力度。查办大要案是稽查部门的重要职责, 我们要有办大要案的勇气和决心, 而且要办就要办成铁案。三是创新工作方法。在稽查进户检查之前, 进行查前分析和案情分析。对不同的稽查对象, 量体裁衣, 制定出有针对性的稽查方案, 集中优势力量打击违法行为, 既要注重检查的深度, 力求查深查透, 也要注重检查的广度, 扩大检查成果。

税务行政处罚工作中的问题及建议 篇8

摘 要 税务行政处罚是保障税务机关实施税务征收管理,维持税收管理秩序的一种行为方式;是税务机关依照税收法律法规,依法对违反规定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以及其他与税务行政处罚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当事人进行处罚的具体行政行为。在实际工作中,对于常出现的诸如程序违法、资格不明、文书制作欠规范等问题,可以通过加强立法体系建设、进行执法人员业务技能培训以及建立健全约束机制、提高工作透明度等方式进行解决。

关键词 税务行政处罚 自由裁量权 依法行政

税务行政处罚是税务机关行政执法的重要内容,并且与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等税务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利益紧密联系,是引发税收行政执法争议的重要因素。它包括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停止办理出口退税以及吊销税务行政许可证件四类;各类罚款以及税收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都属于税务行政处罚的范畴。做出税务行政处罚决定的基本要求是:主体合法、事实清楚、证据充分、适用法律规章准确、处罚适当、程序合法。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税务人员进行税务行政处罚时在程序及实体处理上仍存在不少瑕疵,一定程度影响了税务机关依法治税进程的推进。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税务行政处罚立法进程相对较晚,对行政处罚权力相对人的保护还不够完善。随着改革发展,税务执法过程中行政处罚的各种问题亟待解决。

一、税务行政处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违反法定程序实施税务行政处罚

1. 从运用法律依据方面来看

税务行政处罚程序没有单独的立法,有关制度在《税收征管法》、《税收征管法细则》、《税收处罚法》等诸多法律、文件中均有涉及,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不利于工作人员掌握税务行政处罚法定程序从而依法开展工作。在实践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一是错误适用法律法规;二是应适用高位阶的法律法规而适用低位阶的法规条例,甚至规范性文件;三是笼统地适用有关法律法规,而不注明具体的条款项;四是不注明适用的法律依据。

2. 从形式步骤方面来看

税务机关进行一般程序的行政处罚时,在做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享有陈述、申辩的权利;当事人要求陈述、申辩的,应在收到税务行政处罚告知事项之日起3日内向税务机关采取口头形式或书面形式进行陈述申辩。采取口头形式进行陈述申辩的,税务机关进行记录,当事人对《听取陈述申辩笔录》审核无误后签字或者盖章;税务机关应当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进行复核,成立者予以采纳。在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并复核后,或当事人表示放弃陈述申辩权后,税务机关应当做出税务行政处罚决定,并送达当事人签收。在实际工作中,时常存在以下问题:行政处罚前未告知当事人所享有的各项权利和应知事实理由;应告知却未告知当事人应对违法行为进行申报;应审理却未审理,以及应听证未听证;应责令限改未限改;应移送的以罚代刑;适用一般程序的适用简易程序;处罚告知书与处罚决定书同时送达情况等问题。

(二)税务行政处罚主体资格不明确

行政主体,是指能以自己名义行使国家行政职权,做出影响行政相对人的行政行为,并能由其本身对外承担行政法律责任,在行政诉讼中能作为被告应诉的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由此可见,税务行政主体是税务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税务行政管理权的组织;而税务行政处罚主体属于行政主体的范畴,加之其受到《行政处罚法》的一般规制和《征管法》的特殊规制,所以,税务行政处罚主体就是按规定享有行政处罚权的税务行政主体。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税务行政处罚主体不明确的情况。

对需要进行行政处罚的单位或个人,应由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决定;对个体工商户及未取得营业执照从事经营的单位、个人罚款额在一千元以下的,由税务所(稽查分局)决定;对纳税人采取保全措施和强制措施,如扣押、查封、拍卖商品、货物;查核纳税人的存款账户;书面通知纳税人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暂停支付纳税人的金额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存款及从其存款中扣缴税款等,应经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并由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做出处理决定。实际操作中,存在以下几种问题:一是税务机关内设机构无执法资格,但是在实施税务行政处罚时,直接以自己的名义做出处罚决定;二是税务所对超过处罚额度的未呈报上级机关而直接做出处罚决定;三是一些税务机构对于某些无处罚权项目进行处罚。

(三)违法事实认定不清,证据不足

“以事实为根据”是行政机关对行政管理相对人违法事实认定的基本原则。《行政处罚法》第四条规定:“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确认行政违法事实是指行政机关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是否存在、何时何地发生以及情节等的查明、认定的活动。每个案件在主要证据的表现形式方面都有所不同,但对下述三方面的事实均应能够进行合法有效地证明:一是当事人是否构成违法的事实,二是如何判定违法情节轻重以及应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的事实,三是其他有关被处理人权利义务的基本事实。如果收集的证据不能证实以上事实,就属于违法事实认定不清、主要证据不足。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一是违法事实认定过于简单,甚至一句话进行表述,缺少必要的详细询问;二是讯问后缺少笔录证据,或笔录未现场制作,从而易造成对违法事实取证不充分,导致遗忘或记忆不准确;三是,现场笔录应有执行职务人、当事人、见证人等有关人员的签名或盖章,导致证据不充分、不能相互印证,证据缺乏有效证明力。

(四)执行税务行政罚的随意性较大

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法律、法规规定的原则和范围内有选择余地的处置权利。在行政执法中,自由裁量权的使用确实有效增强了执法办案的准确性和灵活性。常涉及的处罚概念中,免予处罚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违法行为轻微;二是行为人有及时纠正违法行为的事实;三是没有造成危害后果;不予处罚是指行为人的行为不构成违法或者行为人虽实施了违法行为,但由于法定原因而免除处罚。执行中的问题体现在:一是执法人员对理解法律概念上的“不予”和“免予”的界限存在混淆不清的现象;二是存在畸重或畸轻的处罚情节;三是罚款执行率不高,没有充分运用行政处罚法和征管法规定的清缴税款和罚款的强制手段,罚款没有清缴入库,就草草结案。

(五)税务行政处罚文书制作不完整、不规范

税务执法文书,是指税务行政机关依法制作的处理各类税务行政管理事务,具有法律效力或法律意义的一系列文书总称。其主要包含了以下四层含义:一是执法文书制作主体是拥有法定执行权的执法部门,二是执法文书适用范围是具体行政执法活动,它和执法活动是同步进行的;三是执法文书制作必须遵守法律法规规定,不能脱离法律法规的规定自己创设文书种类、形式和内容;四是执法文书必须具有法律效力和法律意义。执法文书一旦制作完成行政机关必须遵守。但在实际使用中,常常出现以下几种情形:

1.税务文书使用错误

易出现误用《限期缴纳税款通知书》与《催缴税款通知书》,集体讨论结果无记录以及记录无实质内容等。实践中,还存在未制作报告审批文书和文书未经审查的情况。

2.不符合规定实施证据登记保存

《行政处罚法》明确规定,必须是在特殊、紧急的情况下,如证据有可能灭失、时过境迁后难以取得等,税务行政执法机关才能实施证据先行登记保存。实践中存在不需要现行保存证据的却采取这项措施。

3.载明事项不准、违法事实描述不清、文书用语表述不规范

执法文书应载明事项,表述规范。但实践中存在文书事项描述过于简单、使用过于结论化言论、对违法事实记载不周、描述事项词不达意、出现错字别字以及送达回证签名不符合条件等问题。

4.《处罚决定书》处罚内容不明确、证据反应不充分

做出处罚决定应内容明确、证件充分。但存在收集证据过程反应不清、无具体的处罚金额、无行政处罚履行方式和期限、无当事人具体身份的基本情况等。

(六)税务行政执法案件管理不规范

税务行政处罚资料属于行政执法案卷。是指行政执法主体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按照法律规定所形成的与案件有关的法律文书和证据材料的总和。目前,税务执法案卷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案卷归档不够及时,延期拖期;二是案卷装订不规范,使用金属钉、抽杆夹以及无格式化的封皮;三是归档顺序颠倒,部分按照正副卷装订,部分按时间顺序装订,部分按效力等级装订;四是内容材料缺失,如无封面、封底、目录、备考表等;五是案卷保管期限不统一、无案卷目录、资料排列无序、缺少页码、字迹不清和未按照规定的日期进行归档等。

二、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

(一)法律法规规定不明晰

现行税收征管法确立了各种专业化的局、分局,还有诸如纳税大厅、稽查所等名目繁多的机构,到底哪些机构拥有行政执法权和行政处罚权,法律上不是太明确的,易引起执法人员理解上的不一致,给行政处罚带来争议。

(二)执法人员履职不尽责

有些执法人员规范执法意识不强,未充分认识到规范执法的重要性,对违规执法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有些执法人员的执法能力有待提高,不适应现代规范执法的需要;有些执法人员工作欠细致,办事欠严谨,易产生行政处罚上的瑕疵。

(三)审核人员把关不到位

少数审理人员和政策法规员未认真履行审核把关职责,对涉税行政处罚案件分析研究不深不透;有些行政处罚文书签发人未仔细审阅相关文书,就随手签发,未能把好最后关口。

(四)执法过程监督不及时

目前税收征管软件行政执法模块功能相对简单,仅通过软件处理基本文书制作,相关的证据资料还保持手工流转方式,导致执法管理软件在线监控范围较窄,行政处罚中一些问题只有靠实地检查才能发现,不能及时纠正,使常发多发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三、完善税务行政处罚的相关建议

(一)完善税收法律法规

1.将政策的执行情况及时反馈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要建立健全决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制度,行政机关应当确定机构和人员,定期对决策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与反馈,并适时调整和完善有关决策。该机制是促进税收政策和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提高税收决策民主化的制度保障;有利于把握税制运行和税收政策执行状况,及时反映税收执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突出问题,准确把握宏观经济对税收提出的客观要求;为国家改革税制、完善政策提供合理建议,从而促进税制改革与时俱进,增强税收政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2.构建税收自由裁量权体系

实践证明,税务行政执法过程中自由裁量权的合理适度运用,将有利于提高税务行政效率,保护国家、社会和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同时,税收自由裁量权也是一柄双刃剑,如果对它不加以控制,就会侵蚀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给国家、社会带来损害,为此我们需要构建和完善相关的制度控制体系。按照相关规定,应以规范税务行政处罚裁量权为突破口,在法定的裁量权限内,针对不同的违法情形分解为相应的处罚档次,细化、量化税务行政处罚标准,做到同类问题在同一区域内的处罚标准统一,进一步规范税务机关的处罚裁量空间,推动行政权力规范、透明、廉洁、高效运行。

(二)强化执法人员的业务培训

通过举办培训班、以会代训等形式,组织相关执法人员尤其是一线执法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性规定等培训,熟悉执法标准和相关制度要求。把握实效性原则,以熟知执法标准为重点,采取务实、高效的方法,提高培训效率、增强培训效果、提高执法水平。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文件的要求,搭建税务案例评议教育平台,着力提高税务执法人员对法律法规理解运用能力、调查取证和分析判断能力、文书制作能力以及对执法依据准确适用的能力。帮助相关岗位工作人员从具体的个案入手,理清办案思路,掌握办案技巧,增强税务行政执法实际操作能力,并提高工作的效率。具体方面如下:提高业务技能,突出培训内容的实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着重讲解调查取证技巧、法律法规适用和案卷文书制作等业务技能,并在交流探讨中提高升华,促进执法效率的提高。.

(三)提高执法工作的透明度,建立制约机制和责任制

通过报纸、电视、宣传栏、网站等媒体将处罚标准、处罚依据、处罚对象、处罚过程对外公开,提高全民遵守税收法律规范的意识,减少因纳税人不懂税法而导致的行政处罚。建议如下:一是建立办案时限监管、催办机制,依法快速审理案件。在遵循法定程序和期限、确保办案质量的前提下,简化工作流程、缩短办案期限。对符合简易、简化的税务处理案件,应积极建议适用简易程序;二是强化质量管理机制。适时开展实行案件复查制度,着力加强税务执法责任体系、考评体系和监督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执法责任制、错案追究制。坚持行政处罚的法律效果、社会效果、政治效果的辩证统一;三是建立事中监督与事后监督相结合的制约制度。在事中应坚持实行调查、审理和执行的分离,事后可以采取内部执法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机制;四是深入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加大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对于在执法监督过程中发现的税务人员过错行为,要依法追究相关经济和行政责任;对屡犯、多发的过错,要从严加大惩戒力度;对特别重大处罚过错,要依规采取责令待岗、取消执法资格追究责任,促进依法办事、依法行政。

(四)建立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严格规范裁量权行使

各级税务部门应继续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要合理界定执法权限,明确执法责任,推进综合执法,减少执法层级,提高基层执法能力,切实解决多头执法、多层执法和不执法、乱执法问题。要平等对待行政相对人,公平处理、措施适度,在执法过程中,应尽力避免或者减少对当事人权益的损害。应建立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科学合理细化、量化行政裁量权,完善适用规则,避免执法的随意性。健全行政执法调查规则,规范取证活动,坚持文明执法,不得粗暴对待当事人,不得侵害执法对象的人格尊严。具体建议有以下几点:一是建立税务行政处罚责任制。税务行政处罚责任制要有可操作性,要明确区分滥用自由裁量权的情况,使责任与个人职务、待遇相挂钩,把行政处罚责任制落到实处;二是建立税务行政处罚司法审查制。税务行政执法人员应当告知行政管理相对人具有申辩权、听证权、复议权、诉讼权、请求国家赔偿权等;三是建立税务行政执法监督体系。

对法定监督方式应根据形势需要补充完善;对非法定监督方式,应通过立法或制定规章,以保证卓有成效的监督。同时,要有对税务行政执法中滥用职权的人采取惩罚措施,并对监督有功人员实行奖励保护。

(五)提高行政处罚案卷制作质量的建议

1.卷整理、归档存封

首先要查看办案资料是否齐全,执法文书填写制作是否符合规范,案件办理程序是否正确。其次,对案卷进行排列,整理成册,检查资料是否有遗漏;订成册的案卷要移送档案室,交档案保管人员归档存封,能由执法人员自行保存。已归档的案卷,任何人不得从由抽取、涂改、增删卷内材料。确需增添文书材料的,应当经负责人批准后方可增添。

2. 加大办案质量跟踪与监督和相关人员学习

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责任意识,普法学法是基础,制度机制是保障,监督保管是关键。各部门应当对归档的卷宗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考核,通过专项监督、个案监督、过程监督、群众监督、社会监督等多种监督途径,加强对税务行政执法工作的监督考核,把执法办案质量考核工作纳入本部门的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加大考核的分值,认真实施考核。对税务执法人员违法行政、不当行政、损害当事人合法权益、造成重大失误或者严重社会影响的,对于承办的案件被撤销、变更、确认违法、限期履行、支付赔偿金等不利后果的,都应当严肃追究案件承办人员、案件主管人员的责任。

为了进一步规范税务行政处罚权,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切实推进依法行政,行使税务行政处罚权应当遵循处罚法定、公开公平公正、过罚相当、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等原则。执法依据、程序和行政处罚的具体规定应当对外公开,接受社会监督。行使税务行政处罚裁量权应当全面考虑相关因素,与涉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主观过错、消除违法行为后果或影响相当。宽严相济,保障纳税人和其他税务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利,提高纳税遵从度,实现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经济效果和法律效果相统一。

参考文献:

[1]湖北省地方税收研究会课题组.细化量化地方税务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探讨.理论月刊.2011(2).

[2]张春林.税务征管中行政处罚种类的探讨.学术论坛.2009(6).

[3]李海峰.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时效与受理机关的确定.安徽林业.2009(3).

[4]曹福来.论税务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的衔接.江西社会科学.2006(8).

[5]杨红梅.论税务行政处罚法定原则.商场现代化.2006(20).

[6]王志卉.谈规范日常税务行政处罚工作.北京财会,2002(8).

[7]鲍卫平.税务行政处罚适用减轻处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涉外税务.2005(5).

[8]税务行政处罚种类有哪些:

http://www.chinaacc.com/new/403/404/414/2008/8/lu4643275425178800215504-0.htm

[9]税务行政处罚有几种:

税务工作方案 篇9

一、企业基本情况

主营化工产品销售的A公司是某省B研究院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500万元,A公司自1995年成立以来,因经营管理不善等原因,多年亏损,净资产为负数,日常运转现金主要依靠母公司B研究院的往来借款,近5年亏损额为500万元。B研究院净资产5000万元,历年盈利,未来预期保持年所得额300万元。

A公司2012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如下:

资产类:银行存款1万元、应收账款100万元、存货50万元(为过期未报废农药产品)。

负债类:其他应付款1300万元(为母公司B研究院历年来垫付A公司日常运转费用及非经营性借款)、应付工资1万元。

所有者权益类:实收资本500万元、未分配利润-1650万元。

母公司B研究院决定注销A公司,实现业务整合。怎样选择注销税务筹划方案,才能最大限度地弥补投资A公司的亏损,减少母公司未来的税收支出。

二、税务筹划方案设计

A方案:一般性合并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号)第四条规定,企业合并,当事各方应按下列规定处理:

1.合并企业应按公允价值确定接受被合并企业各项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

2.被合并企业及其股东都应按清算进行所得税处理。

3.被合并企业的亏损不得在合并企业结转弥补。

B研究院若实施一般性合并,A公司资产、负债账面价值几乎等同于公允价值,无评估增值可能,A公司资产近5年未弥补亏损500万元不能在B研究院未来所得中得到弥补。合并后A公司其他应付款下B研究院的往来借款,与B研究院其他应收款下A公司的借款对冲,B研究院滚存未分配利润合并后减少1650万元。该方案下,B研究院因一般性合并,投资A公司的亏损未获得税收弥补。

B方案:特殊性合并

财税〔2009〕59号文件第六条第四项规定,企业合并企业股东在该企业合并发生时取得的股权支付金额不低于其交易支付总额的85%,以及同一控制下且不需要支付对价的企业合并,可以选择按以下规定处理:

1.合并企业接受被合并企业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以被合并企业的原有计税基础确定。

2.被合并企业合并前的相关所得税事项由合并企业承继。

3.可由合并企业弥补的被合并企业亏损的限额=被合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截至合并业务发生当年年末国家发行的最长期限的国债利率。

4.被合并企业股东取得合并企业股权的计税基础,以其原持有的被合并企业股权的计税基础确定。

A公司是B研究院全资子公司,符合特殊性税务处理条件。B研究院若实施特殊性吸收合并,A公司资产、负债账面价值以原有的计税基础并入B研究院。因A 公司净资产为负,可由合并企业弥补的被合并企业亏损的限额=被合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截至合并业务发生当年年末国家发行的最长期限的国债利率,B研究院可弥补的A公司亏损额为0。A公司近5年亏损额500万元无法得到弥补。同样,B研究院投资A公司的亏损未获得任何税收弥补。

C方案:直接注销

A公司通过程序实施资产、债权、债务清算后,直接注销,B研究院投资A公司,产生投资损失。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清算业务企业所得税若干问题通知》(财税〔2009〕60号)规定,企业的全部资产可变现价值或交易价格,减除资产的计税基础、清算费用、相关税费,加上债务清偿损益等后的余额,为清算所得。

A公司资不抵债,按照国家税务总局清算所得申报表计算思路,A公司欠母公司B研究院往来款1300万元,因A公司无力偿还,转作债务清偿收益。经初步计算,清算所得为1150万元,弥补前5年亏损500万元后,还有清算所得650万元,需缴纳税款 160万元左右。而A公司账面存款只有1万元,根本无力缴纳税款。长年亏损,资不抵债,无力清偿到期债务而关门的企业,竟然需要缴纳清算企业所得税,显然有悖常理。在实践中,资不抵债情况下清偿收益如何计算,给执行清算的税务人员带来很大困扰,需要国家税局总局作出进一步明确。对此,天津市地税局、国税局《企业清算环节所得税管理暂行办法公告》明确了清偿收益计算限额,帮助企业走出了因无力偿债而关门却需缴纳清算所得税的死胡同。该办法第十一条规定,企业清算期间确定的不需支付的应付款项,需并入清算所得征税。企业清算期间应支付但由于清算资产不足以偿还的未付款项,无需并入清算所得征税。根据该办法规定计算,A公司清算所得为-150万元。

《企业会计准则第 2号——长期股权投资》第十一条规定,投资企业确认被投资单位发生的净亏损,应当以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以及其他实质上构成对被投资单位净投资的长期权益减记至零为限,投资企业负有承担额外损失义务的除外。B研究院对A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为500万元,虽然A公司净资产为负,未分配利润为-1650万元,远大于实收资本,但可确认长期股权投资损失只有500万元。报经税务机关审核后,在B研究院收益中税前扣除。

B研究院借给A公司的往来款1300万元,因A公司注销时无力偿还,B研究院确认为坏账。《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25号)第四十六条第五项规定,企业发生非经营活动的债权,不得作为损失在税前扣除。B研究院借给A公司的往来款 1300万元,属于非经活动的借款,税前无法扣除。

因A公司与B研究院为母子公司,历年来,B研究院为A公司付出500万元投资成本和1300万元往来款现金流,会计上共形成1800万元损失。C方案相比前两个方案,税收上也只能就500万元投资损失进行弥补。

D方案:先增资后注销

母公司B研究院通过正常程序,对A公司增资1300万元,这时,A公司实收资本从500万元变成1800万元,净资产从负到正,同时B研究院对A公司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也从500万元增加到1800万元。A公司因1300万元增资,偿还欠母公司B研究院的1300万元往来款,这时母子公司无往来借款。然后,关闭注销A公司。清算债权债务后,亏损150万元,加上原有公司的经营亏损1650万元,这时A公司资产负债表未分配利润数为-1800万元,实收资本1800万元,净资产为0。母公司B研究院可确认长期股权投资损失1800万元,无与A公司坏账损失,报经税务机关审核后,可以税前扣除。

三、结论

上一篇:医学教育体系下一篇:快乐高效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