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企业税务管理工作

2024-09-25

加强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精选8篇)

加强企业税务管理工作 篇1

《加强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的思考》对工作的启发和思考

【摘自】会计师杂志

我国税收政策处于不断变化和完善中,企业税务管理是企业在遵守国家税法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税收法规所提供优惠政策,达到少缴税或递延缴纳税款的目的,以降低税收成本,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现代企业财务决策主要包括筹资决策、投资决策、生产经营决策和利润分配决策四部分,税务管理贯穿于企业财务决策的各个领域,已成为财务决策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企业之间竞争日趋激烈,加强企业税务管理显现出其重要意义。

一.企业税务管理的必要性

企业税务管理与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密切相关,税收负担的降低会直接影响企业的成本水平,通过事先筹划和安排纳税行为,选择最佳的纳税方案来降低税收负担,才符合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1. 加强企业税务管理有助于降低税收成本,实现纳税人的财务利益最大化。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经营活动的多样化,税收成本的数量和种类逐年增加。企业可以通过加强企业税务管理起到延期纳税的作用,以获得最大限度的税后利润。但如果企业仅一味追求低税负,一旦企业被查出有偷税、避税行为,会承担相当大的财务风险,不仅要支出税收罚款,还可能会降低企业的信用等级.如果企业可以通过加强税务管理对企业的投资、筹资、经营活动和利润分配行为进行有效控制,不但可以减少纳税人的税收成本,还可以防止纳税人因违反税法而缴纳罚款,有助于降低企业的整体税收成本,实现纳税人的财务利益最大化,保证企业在获取最大税收利益的同时兼顾国家利益,赢得企业的长期发展。

2.加强企业税务管理有利于提高纳税人纳税意识。

企业税务管理的前提是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熟知会计法、会计准则,财务通则、会计制度,也要熟知现行税法及相关行业的有关政策,因此对普及税法及财经法规知识有积极意义,有助于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税法观念,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3.加强企业税务管理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企业通过比较分析税法中的税基与税率的差别,从事享有税收优惠的经营活动或对一些纳税“界点”进行控制,才能促使企业为了减轻其税收负担,逐步调整产业结构,有助于促进资本在不同企业间的合理流动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如积极从事税法规定的新产品、新

技术、新工艺的开发,争取使发生的开发费用比上年实际发生数增长达到lO%以上(含10%),以据实列支当年发生的技术开发费,并按实际发生额的50%直接抵扣当年的应纳税所得额。

二,企业税务管理中存在的误区

1、税务管理观念滞后

我国部分企业税务管理观念滞后,不乐于接受新事物,存在怕麻烦的思想,往往仅满足于按时报税纳税,或尽量少缴、晚缴税,并未认识到税收管理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因此往往并未在进行投资或经营活动前进行事先筹划和安排,即无法尽可能在纳税义务发生前减少应税行为的发生。

2、法律意识淡薄

我国企业在进行税务管理时仅将最低、最迟纳税作为目标,并未坚持合法性原则,忽视了因其进行税务管理可能引发的其他费用的增加或收入的减少,使其原本想通过进行税务管理实现的目标不得不通过偷漏税等手段实现,因此无法满足企业财务管理总体目标的要求。

3、忽视纳税风险控制

由于企业财会人员对税法及相关法规的把握不到位,且税务管理的合法性.合理性有明显的时空差异。企业自身纳税活动往往会因经济环境和国家政策的变化而产生很大不确定性,企业往往会由于政策差异或认识偏差受到相关限制或打击,如果企业的税务筹划方法被税务机关认定为偷税或避税,那么纳税人所进行的税务管理反而会被税务机关处罚,从而加大政策选择的风险、付出较大的代价。

三.加强企业税务管理的措施和具体方法

1.坚持纳税原则,通过设置专门管理机构提高税务管理水平。

企业应在财务部下设置专门的税务管理机构,并配备熟悉税收法规的专业人员进行税务管理工作,要求其准确把握国家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并严格按税法规定办事,自觉维护税法的严肃性,对企业的纳税行为进行统一筹划和管理,减少企业不必要的损失。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多样化,其纳税业务日益复杂,因此需要企业做好纳税前的预测和管理工作,以做出最优的纳税方案,尽量减轻企业税负。

2.主要经营活动环节的税务管理

由于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千差万别,这要求企业在进行税务管理、制定税务管理方案时,企业必须与其实际情况相结合,灵活运用到企业的投资、筹资,生产经营活动和利润分配过

程中。

1)企业投资活动中的税务管理

国家对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税收政策,对某些行业存在相关的税收倾斜,使得企业对投资行业的税收筹划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如对以“三废”物品为原料进行生产的内资企业减免征收企业所得税,对进行出口业务的企业,实行“免、抵、退”等税收优惠・企业的投资方式不同,享受到的税收待遇也有很大不同,如由于设备投资折旧费可在税前扣除,无形资产摊销费可列支管理费在税前扣除,有助于缩小税基,因此,选择设备和无形资产投资要优于货币资金投资方式。

(2)企业筹资活动中的税务管理

企业对外筹资一般有股本筹资和负债筹资两种方式,税法规定,企业支付的股息、红利不能计入成本,而支付的利息可以计入成本。因此,虽然两种筹资方式都可以使企业筹集到资金,但由于税收处理的不同,不仅会影响企业的现金流量,且会形成不同的筹资成本,因此,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筹资方法,如果企业的息税前投资收益率高于负债利息率,如果增加企业负债,作为成本的利息可以在税前冲减企业利润,从而减少所得税,将会使企业获得较高的税收利益,从而提高权益资本的收益水平,但也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到期偿债付息的财务风险反之亦然.

(3)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税务管理

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应在遵循现行税法和财务制度的前提下,选择适合自身的会计核算方法。对存货计价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费用分摊的会计处理进行合理配置,并充分利用税前扣除项目,达到延缓纳税的目的,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

① 销售收入中的税务管理

按销售结算方式的不同,税法对纳税人销售货物或应税劳务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做出了不同规定,如对采取直接收款方式销售货物,不论货物是否发出,均为收到销售额或取得索取销售额的依据,并将提货单交给买方的当天,采取赊销和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为按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等。以上规定使得企业可以利用对销售结算方式的不同选择,达到递延税款的目的。

② 存货计价方法选择中的税务管理

由于存货计价方法的不同,材料成本在期末存货与已售产品之间的分配金额就不同,从而影响到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和企业所得税。按税法规定,企业发出存货采用实际成本核算时,可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进行核算,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存货的计价方法进行选择,使发货成本最大化、账面利润最小化,以达到节税或缓缴税款的目的。

③ 折旧方法选择中的税务管理.

我国现行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固定资产提取折旧的方法主要有直线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不同的折旧方法计算出不同的成本,从而影响到企业的利润水平,最终影响企业当期的税负轻重。因此,如果企业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缩短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应在税法允许的情况下选择加速折旧法和适当的折旧年限,通过增加前期折旧额,把税款推迟到后期缴纳,达到延缓纳税的目的。

④ 期间费用支出中的税务管理

我国税法对利息支出、业务招待费支出、公益及救济性捐赠支出、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等都做出了具体规定,如纳税人在生产,经营期间向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按实际发生数扣除,向非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不高于按照金融机构同类、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以内的部分准予扣除,对业务招待费支出、公益及救济性捐赠支出、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也都做出了相应的具体扣除限额的规定。因此,企业在日常支出时尽量避免向金融机构以外的单位和个人借款。尽量压缩业务招待费的支出预算,同时可将业务招待费转为广告费、佣金、办公费等名目支出,使得业务招待费能够在税法规定的限额内扣除;应通过特定中介机构进行,并针对特定对象及限定捐赠额进行捐赠;将广告费转向其他无限额费用项目支出,而将业务宣传费转为广告费支出,以期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达到节税目的。

(4)利润分配活动中的税务管理

利润分配不仅关系到企业未来发展和投资者权益,而且还会对企业和投资者的税负产生影响。我国税法规定,企业股东取得现金股利时,要交纳20%的个人所得税,而取得股票股利不用缴税。一般情况下,股东往往为了避税而要求企业不发或少发现金股利。

3.加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

企业在进行税务管理时应充分考虑风险因素,通过提高管理层的重视和企业税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提高税务管理风险意识,根据风险的产生动因,从源头抑制风险,增强抗风险的能力。同时,企业的税务管理方案应具有相对灵活性,能够根据自身及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和修正,以及时采取措施回避、分散或转嫁风险,使税务管理活动在动态调整中为企业带来收益。税务管理是一个企业纳税意识和财务管理

意识不断增强的表现,随着税务管理活动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价值的体现,税务管理活动应受到更多关注,企业应努力把握国家税务制度变化和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动,具有长远的战略眼光,着眼于总体的管理决策之上。结合企业自身具体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税务管理方案,并保证其得到有效执行和实施,才能真正充分研究利用国家税收政策和法规,通过减轻企业税收负担使企业利润极大化,以促进企业又快又好发展。

【学习】

1、税务管理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少纳税款,一个是递延缴纳税款,从而合理利用资金的时间价值;

2、企业的税务管理贯穿企业的各个环节,从筹资、投资、生产经营到利润分配都有所涉及,要想熟练、正确的运用各类优惠政策,首先就要求税务管理者对各种税收法规读懂、读透,然后结合公司的业务,在纳税行为发生前,合理的做好筹划,而不能等事情已经成为既定事实,再进行筹划,可筹划的空间就非常小了;

3、因此,这里同时也提到了一个大财务的观念,财务工作要从事后向事前向转变,需要管

理层明确税务管理岗位的定位,让财务人员积极的参与到各项合同签订等各类业务中,这样才能为公司赢得更多的利益。

4、在了解国家的税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还要熟悉一些地方性法规;

5、注意各种税收优惠的临界点,例如新产品技术开发费比上年增长达到10%时,可以加计

50%的扣除,如果仅达到9%呢?是否还有筹划的可能呢?这首先就需要对各种临界点建立一定的模型,曾见到某单位,开发费比上年增长9%,就在最后一个月发放工资时,给公司的研发人员提前发放奖金,从而使开发费的增长达到了10%,做到了合理的税收筹划,通过这个筹划,也充分体现了财务人员的价值所在。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需要在工作中充分总结,思考,及时对各类临界点建立模型,从而事前做好筹划。

6、对一些存在歧义的税收法规,要及时的咨询相关人员,询问清楚,从而避免理解偏差而

受到税务处罚;

7、税法对一些费用的发生,要求与生产经营相关的合理的支出,何为相关,何为合理,因

此对一些却与生产经营相关的,要有充足的论据做支撑,这样才能在进行税务检查时,理由充分,避免被调增税款;

8、税务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根据企业的业务情况,列出公司在不同的业务中的税务控

制节点,对不同类型的业务建立关键节点表,从而促进税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9、税务管理进一步细分,可分为基础管理,经营活动筹划管理,税务风险管理,税务知识

学习和提升等环节,将税务管理工作做细致,做到位。

加强企业税务管理工作 篇2

关键词:税务管理,低税务风险,企业

一、加强企业税务管理的意义

1、加强企业税务管理有助于降低税收成本。企业的税收成本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税收实体成本,主要是指企业依法应缴纳的各项税金;二是税收处罚成本,主要是指企业因纳税不当而征收的税收滞纳金和罚款。

2、加强企业税务管理有助于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税法观念,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随着税法的不断完善和征管力度的不断加大,偷、逃税现象越来越少。加强企业税务管理的过程,实际就是税法的学习和运用过程,有助于提高纳税意识。

3.加强企业税务管理有助于企业内部产品结构调整和资源合理配置。如目前国家鼓励使用国产设备,允许在技术项目上采购国产设备价款的40%抵免新增企业所得税;企业在投资、筹资和技术改造上应最大程度享受税收优惠,实现企业内部产品结构调整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企业竞争力。

二、分析企业主要涉税领域

税务管理的核心是税收筹划,所谓税收筹划是指在遵守国家税法、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筹划,实现税负最低。可见,税收筹划是一项系统工作,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阶段和各环节。

税收筹划必须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特别是企业集团,经营范围很广,涉及地域多,如果产品本身属于应税消费品的,不仅属于增值税的应税范围,还属于消费税的应税范围,这就增加了税务管理的复杂性。因此,笔者认为税务管理应从公司主要涉税领域来考虑:

(一)增值税方面

1、销售给关联企业的产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应按照独立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作价,并以此价格计算收入和计提增值税销项税额,如果价格(不合理的低)不公允,账面收入和计提增值税销项税额的基数就低,应补缴增值税。

2、如果存在将已抵扣进项税额的原料(或商品)退还给销货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应冲减退还当期的进项税额,否则造成当期少缴增值税,产生税务风险。

3、将产品作为福利分给本企业职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如果未记收入,未按照规定计提增值税销项税额,也会造成少缴增值税。

4、取得的随同产品销售收取的逾期包装物押金扣款收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应计提增值税销项税额。

5、存在转供其他单位自来水、热气、电力等收入,本公司福利部门耗用电力、煤炭等业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应计提增值税及转出增值税进项税额。

(二)消费税方面

如果产品属于应税消费品,在增值税环节,同时考虑到消费税。存在视同销售的情况,就要考虑消费税的缴纳问题.如产品福利分配给本企业职工,实现收入,应按照规定计提消费税。

(三)企业所得税方面

1、“营业外支出”账户,列支报废包装物等损失,应按照规定报经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在税前申报扣除,否则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2、“营业外支出”账户,列支行政罚款支出,不得在税前申报扣除,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所以要加强管理,减少行政罚款支出的发生。

3、“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账户,应杜绝或减少白条列支费用,为其他单位列支各种费用,否则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5、加强“预提费用”账户管理,年末不留余额,否则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预提费用或准备金在计算所得税时应如何列支问题的通知》([84]财税外字6号)的规定,申报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6、加强以物抵债的业务管理,按准则规定核算纳税,否则按调增调减相抵后调整应纳税所得额。

以上几方面都是企业税务管理应加强的业务领域。

三、降低企业税务风险的几点措施

税务风险是指税务责任的一种不确定性,比如企业被税务机关检查,承担过多的税务责任,或是引发补税、罚款的责任,甚至被追究刑事责任。税务风险控制的目的包括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不承担本不应承担的税收负担,缴纳合理税负;第二层次是在不违反税法的前提下,进行纳税筹划,降低税负。

税务风险不可回避,但可以控制,可以采取有效的税务管理措施,降低税务风险:

1、建立必要的财税政策信息收集和学习制度。企业在加强税务管理中,建立这样的制度,保证相关人员掌握和跟踪财政税收政策的最新变化,特别是本行业及本地区的税收规定,自觉维护税法的严肃性。

2、设置税务管理机构,配备专业管理人员。企业内部应设置专门税务管理机构(可设在财务部),并配备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高的管理人员,国家的各项税收法规,把有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用好、用足,并对企业的纳税行为进行统一筹划、统一管理,减少企业不必要的损失。

3、做好事先预测和协调工作。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多种多样,经营活动不同,纳税人和征税对象不同,适用的税收和税收政策也不同,必须在实际纳税业务发生之前,与涉及到经营活动的各个部门协调好,对主要涉税领域及各项活动进行合理安排,适用税法允许的最优纳税方案。如果企业在经济活动发生后,才考虑减轻税负,就很容易出现偷、逃税行为,这是法律所不允许的。

4、建立公司纳税自查制度。防止忽略地方特殊纳税规定;检查制度执行情况,检查公司是否按照税法要求完善了各项制度,防止影响一般纳税人资格或年度检查等风险;自查纳税申报,通过公司账证报表与纳税申报表的对照,检查是否足额如期申报税款;检查账簿报表勾稽关系,检查公司明细科目、账表勾稽关系检查,了解是否存在税务计算错误和明显不合会计核算原理和常理的异常情况;财务和非财务指标分析,对公司的一些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指标进行指标间比较、与本地区同行业比较,检查有无异常以及异常的原因,并进行相应调整或研究合理解释。

5、利用中介机构,争取税务部门帮助。社会中介机构(如税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企业可以聘请这些机构的专业人员进行税务代理或咨询,提高税务管理水平。同时,要与税务部门协调好关系,争取得到税务部门在税法执行方面的指导和帮助,以充分运用有关税收优惠政策。

浅谈加强企业税务管理 篇3

关键词:企业;税务;管理

一、加强企业税务管理的意义

(一)加强企业税务管理有助于降低税收成本

随着社会的发展,为满足政府公共部门以及国家实现其职能的财政需要,税收不可避免地要逐年增加。企业必须将税收当作其经营的必要成本,并通过加强税务管理,有效地节税,获得最大限度的税后利润。目前,企业的税收成本主要包括二个方面:一是税收实体成本,主要是指企业依法应缴纳的各项税金;二是税收处罚成本,主要是指企业因纳税不当而征收的税收滞纳金和罚款。加强企业税务管理可以降低或节约企业的税收实体成本,也可避免税收处罚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二)加强企业税务管理有助于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税法观念,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随着税法的不断完善和征管力度的不断加大,偷、逃税现象越来越少。企业应着眼于加强税务管理,减轻税收负担。加强企业税务管理的过程,实际就是税法的学习和运用过程,有助于提高纳税意识。同时,国家税收政策在地区之间、行业之间有一定的差异,税法所允许的会计处理方法也不尽相同。因此,企业加强税务管理,要求管理人员不仅要熟知各项税收法规,还要熟知《会计法》、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从而提高了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三)加强企业税务管理有助于企业内部产品结构调整和资源合理配置

通过加强企业税务管理,可以根据国家的各项税收优惠、鼓励政策和各项税种的税率差异,进行合理投资、筹资和技术改造。如目前国家鼓励使用国产设备,允许在技术项目上采购国产设备价款的40%抵免新增企业所得税;国家对高新技术产品、新产品的销售由财政返还一定的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等。企业在投资和技术改造上应最大程度享受税收优惠,实现企业内部产品结构调整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企业竞争力。

二、加强企业税务管理的主要方法

(一)税务管理的核心是税收筹划,企业其他的税务管理活动最终都是为了实现税收筹划

所谓税收筹划是指在遵守国家税法、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筹划,选择合适的经营方式,实现税负最低,税收筹划必须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运用在企业投资、筹资和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企业投资选择中的税收筹划。企业在进行投资选择时,由于地区、方向、行业和产品的不同,其税收负担就存在差异。

(二)企业筹资选择中的税收筹划

筹资融资是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先决条件。企业的资金有借入资金和权益资金两种,权益资金具有安全性、长期性,不需要支付固定利息等优点,但要支付股息,且股息不能从税前扣除,资金成本较高;而借入资金虽需到期还本付息,风险较大,但利息可税前扣除,达到抵税作用,资金成本较低。加强企业筹资选择中的税务管理,就是要合理选用筹资方式达到降低税负的目的。

(三)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税收筹划

主要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通过对存货计价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费用分摊和坏账处理中的会计处理,在不同的会计年度内实现不同的所得税,从而达到延缓纳税目的,提高企业资金使效率。如在遵循现行税法和财务制度的前提下,通过选择适合的存货计价方法,使发货成本最大化,以实现账面利润最少的目标;采用加速折旧法;加大当期折旧,达到延缓纳税目的;选择最有利的坏账损失核算办法减轻税收负担等等。

(四)在履行纳税义务中,要充分利用税法对纳税期限的规定、预缴与结算的时间差,合理处理税款,从而减少企业流动资金利息的支出

(五)在选择不同的纳税方案时,应全面衡量该方案对企业整体税负的影响,避免由于选择某种方案减轻了一种税负而引起另一些税负增加,造成整体税负加重

三、加强企业税务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要坚持自觉维护税法的原则

企业在加强税务管理中,要充分了解税法,严格按税法规定办事,自觉维护税法的严肃性,不能因为企业的故意或疏忽,将加强税务管理引入偷税、逃税和不正当避税的歧途。

(二)设置税务管理机构,配备专业管理人员

企业内部应设置专门税务管理机构(可设在财务部),并配备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高的管理人员,研究国家的各项税收法规,把有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用好、用足,并对企业的纳税行为进行统一筹划、统一管理,减少企业不必要的损失。

(三)做好事先预测和协调工作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多种多样,经营活动内容不同,纳税人和征税对象不同,适用的税收法律和税收政策也不同,必须在实际纳税业务发生之前,与涉及到经营活动的各个部门协调好,对各项活动进行合理安排,适用税法允许的最优纳税方案。如果企业在经济活动发生后,才考虑减轻税负,就很容易出现偷、逃税行为,这是法律所不允许的。

(四)利用社会中介机构,争取税务部门帮助

目前,社会中介机构如税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日趋成熟,企业可以聘请这些机构的专业人员进行税务代理或咨询,提高税务管理水平。同时,要与税务部门协调好关系,争取得到税务部门在税法执行方面的指导和帮助,以充分运用有关税收优惠政策。

参考文献:

[1]袁庆明.新制度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6.

[2]胡云松.税收风险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税务研究,2006.

加强企业税务管理工作 篇4

【发布文号】国税发[1999]213号 【发布日期】1999-11-16 【生效日期】1999-01-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金融保险企业呆账

坏账损失税前扣除管理问题的通知

(国税发〔1999〕213号1999年11月16日)

为了加强和规范金融保险企业呆账损失和坏账损失的税前扣除的管理,经研究,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企业的呆账损失和坏账损失,应按实际发生额据实扣除,报经税务机关批准也可以采取提取准备金的办法。采取提取准备金办法的企业发生的呆账损失和坏账损失,首先应冲减准备金,不足冲减的部分据实扣除。

二、企业呆账准备金和坏账准备金的提取比例按有关税收法规规定执行,税收法规没有规定的,不得高于国家统一的财务制度规定的比例,并实行差额提取。其计算公式如下:

当年应提取的呆账准备金=本年末允许提取呆账准备金的各项贷款余额×1%-上年末呆账准备金余额。

当年应提取的坏账准备金=本年末应收账款余额×提取比例-上年末坏账准备金余额。

三、实行汇总纳税的金额保险企业,需统一计提呆账准备金和坏账准备金的,应经省级税务机关审核确认,年终统一计算扣除,未经审核确认的,严格按规定比例在各监管层次计算据实扣除,超过标准的数额,就地补税。

四、企业的呆账损失和坏账损失的核销和扣除,须经税务部门审核确认。税务部门应加强对金融保险企业呆账损失和坏账损失税前扣除的管理。

(一)坏账损失的申报、审批按《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财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1997〕190号)的有关规定办理。

(二)呆账损失的核销,由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审核。但实行汇总纳税的金融保险企业,由其总机构审核批销呆账损失的,所属企业应将总机构审批情况报省级税务机关审核,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以此为依据核销扣除。总机构批复数与省级税务机关审查核准数不一致和未经省级税务机关审核的,由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审核调整。

五、本通知适用于所有缴纳企业所得税的金融保险企业及分支机构。

六、本通知有关规定从1999年1月1日起执行。

加强企业税务管理工作 篇5

值税管理有关事项的公告

河南省地方税务局关于对加强房地产企业所得税和土地增值税管理有关事项的公告

文号公告[2011]第9号 | 添加日期:2011-11-02 | 发文单位:河南省地方税务局 | 【阅读:652次】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31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6〕187号)文件规定,切实加强和规范我省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企业的所得税、土地增值税管理,使房地产企业的管理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轨道,结合我省实际,现对加强房地产业企业所得税、土地增值税管理的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所得税方面

(一)加大政策宣传和培训力度

各地要采取有效措施,有针对性地进一步加大政策宣传和培训力度,对外,要使房地产企业知晓《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31号)文件精神,辅导企业认真执行文件规定;对内,要使地税管理人员熟练掌握和运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办法》,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规定,结合房地产企业特点,加强房地产企业所得税管理。

(二)加强查帐征收企业所得税管理

对房地产企业实行查帐征收,所得多的多征,所得少的少征,无所得的不征,这是企业所得税立法精神的体现。各地要坚定不移地要求和帮助企业建立健全帐制,正确进行财务核算,严格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31号)进行税务处理。

实行查帐征收的企业按照“按期预缴,年度汇算,完工结算,重点稽查”的征管方式进行管理。1.按期预缴

实行查帐征收的企业销售未完工开发产品取得的收入,应先按预计计税毛利率分季(或月)计算出预计毛利额,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预缴企业所得税。计税毛利率按下列规定进行测算确定:

(1)开发项目位于郑州市城区和郊区的,不得低于15%。(2)开发项目位于省辖市城区及郊区的,不得低于10%。(3)开发项目位于其他地区的,不得低于5%。

(4)属于经济适用房、限价房和危改房的,不得低于3%。对开发项目内配套建设经济适用房、限价房和危改房的,以及经济适用房、限价房和危改房项目中配套建设的商铺、车库、车位等产品的,应按不同项目分别核算预售收入,并按照对应的计税毛利率计算预计毛利额。不能分别核算的,一律从高适用计税毛利率。2.年度汇算

房地产企业实行分季(或月)预缴,年度汇算清缴。纳税人自纳税年度终了之日起5个月内或实际经营终止之日起60日内,依照税收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有关企业所得税的规定,自行计算本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所得税额,根据季度或月份预缴企业所得税的数额,确定该纳税年度应补或者应退税额,并填写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向主管地税机关办理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提供地税机关要求提供的有关资料、结清全年企业所得税税款。

在年度纳税申报时,企业须出具对该项开发产品实际毛利额与预计毛利额之间差异调整情况的报告及地税机关需要的其他相关资料。3.完工结算

开发产品完工后,企业应及时结算其计税成本并计算此前销售收入的实际毛利额,同时将其实际毛利额与其对应的预计毛利额之间的差额,计入当年度企业本项目与其他项目合并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缴纳税款。

对已达到完工条件而未在规定期限内向主管地税机关结算的,主管地税机关有权核定其应纳税款。4.重点稽查

各级地税机关要认真组织开展企业所得税重点稽查工作,对企业所得税实际税负小于预征额的,要严格进行纳税评估或重点稽查。尤其是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结束后,对出现汇算清缴应退税款的房地产企业,县区地税机关必须逐户组织实施税务稽查,形成稽查结论或报告。凡稽查中发现纳税人有偷税、逃税现象的,要依法严肃处理。

(三)加强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管理

企业如果出现《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三十五条规定的情况,地税机关可对其以往应缴的企业所得税按核定征收方式进行征收管理,并逐步规范,同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等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理,但不得事先确定企业的所得税按核定征收方式进行征收、管理。

对实行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的房地产企业应税所得率的确定,主管税务机关应参考企业开发规模、开发地理位置、销售价格、土地成本、建筑成本、对企业评估测算的利润率,以及账务健全企业类似开发项目利润水平等因素确定。原则上按国家税务总局《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办法》规定的应税所得率执行,不得低于同地区同类企业的应税所得率,同时,要积极引导企业向查帐征收过渡。不能出于以降低企业税负为目的而采取核定征收方式。

(四)加强国地税部门协作

目前,我省国税部门对其管辖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已经实行查帐征收。因此,各级地税部门要主动与国税部门联系合理确定应税所得率、计税毛利率等,保证同一区域内同类企业的所得税税负基本相当,防止出现同区域同类企业税负不公现象。

(五)狠抓工作落实

各级地税机关要进一步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健全制度,完善措施,一方面要加强对预征工作的管理监督,原则上企业所得税纳税人年度预缴税款占当年企业所得税入库税款(预缴数﹢汇算清缴数)不得少于70%;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汇缴应退税款企业稽查工作开展情况的监督,并严格责任追究,确保工作落实。

各级地税机关要充分认识加强房地产企业所得税管理的重要意义,切实把加强房地产企业所得税管理工作放到重要议事日程,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在工作中,各地注意搞好政策衔接,有什么问题和建议及时上报省局所得税处。省局对各地房地产企业所得税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适时组织督导,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房地产企业所得税管理。

二、土地增值税方面

(一)继续加强土地增值税清算工作

河南省地方税务局《关于明确土地增值税若干政策的通知》(豫地税发〔2010 〕28号)文件下发后,各地积极行动,全面展开土地增值税清算工作,从目前的进展情况看,清算工作进度差别很大,有的地方仅清算很少的项目,有的地方清算工作进展迅速,因此各地要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按照土地增值税清算的有关规定积极推进土地增值税清算工作。

(二)加强土地增值税政策的宣传和培训工作

土地增值税的政策宣传和培训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尤其是全面开展清算工作后,宣传的重要性就更加突出,各地要利用不同方法,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土地增值税政策宣传和培训。具体要求:一是对外的宣传培训,各级税务机关要加强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和税务中介机构的宣传和培训;二是要加强对土地增值税清算小组和税务管理人员的培训,使其熟悉土地增值税的政策规定,严格执行土地增值税的各项政策,培养一批懂政策能清算土地增值税的管理人员。

(三)提高土地增值税清算质量

土地增值税清算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和税务人员的执行政策水平。因此,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主管机关要帮助和要求其建立健全帐制,正确进行财务核算,严格按照土地增值税的政策规定进行税务管理。

三、积极探索房地产开发企业查账征收企业所得税和土地增值税清算相结合的办法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所得税和土地增值税虽是两个不同的税种,计算方法、核算期和关键点均有差异,但其计算基础都来源于帐制。因此,各级地税机关要积极探索房地产开发企业查账征收企业所得税和土地增值税清算相结合的有效办法,在严格执行税收政策的前提下,要勇于创新,开创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得税汇算和土地增值税清算相结合的新局面。本公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河南省地方税务局关于加强房地产企业所得税和土地增值税管理的通知》(豫地税发〔2011〕51号)同时废止。特此公告。

许承宇(郑州)(454609325)11:37:45 河南省地方税务局关于调整土地增值税核定征收率有关问题的公告

文号公告[2011]第10号 | 添加日期:2011-11-08 | 发文单位:河南省地方税务局 | 【阅读:1579次】

为了加强土地增值税核定征收管理,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土地增值税征管工作的通知》(国税发〔2010〕53号)的相关规定,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现将土地增值税核定征收率有关问题公告如下:

一、土地增值税核定征收率

房地产开发企业以及非房地产开发企业均适用以下土地增值税核定征收率。

(一)住宅

1.普通标准住宅5%;

2.除普通标准住宅以外的其他住宅6%。

(二)除住宅以外的其他房地产项目8%。

(三)有下列行为的,按核定征收率10%征收土地增值税。

1.擅自销毁账簿或账目混乱,造成收入、扣除项目无法准确计算的。

2.拒不提供纳税资料或不按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纳税资料的。

3.申报的计税价格明显偏低,又无正当理由的。

4.符合土地增值税清算条件,未按规定的期限清算,经税务机关责令清算,逾期仍不清算的。

(四)所有纳税人转让“土地”的一律按查账方式征收土地增值税。国有企业改组改制中遇到的土地转让项目,无法计算扣除项目的,报省辖市局批准后可按核定征收方式,按7%的核定征收率征收土地增值税。

转让土地是指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或以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为主(建筑物占总售价的30%以内)的行为。

(五)个人转让二手房的核定征收率

个人转让除住房以外的其他房地产项目无法清算的按6%的核定征收率征收土地增值税。

二、关于经济适用房问题

经济适用房是经政府批准建设的具有保障性质的普通标准住宅,一般来说增值额较低,在预征土地增值税时按0.5%预征率执行,在土地增值税清算时,对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的,应免征土地增值税;对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的,应按照规定征收土地增值税。

三、关于车库、地下室归属问题

房地产开发企业对购房者随房屋一并购买的地下室、车库,在预征收土地增值税时,采用随房确定的原则:即销售房屋为普通标准住宅的,地下室、车库按照普通标准住宅确定;销售房屋为非普通标准住宅或其他房地产项目的,地下室、车库按照非普通标准住宅或其他房地产项目确定。待清算时,应将地下室、车库收入并入除住宅以外的其他房地产项目。

房地产开发企业对购买者未购买房屋但单独购买了地下室、车库、阁楼的,按照其他房地产项目征收土地增值税。

四、执行时间

本公告自2012年1月1日起执行。我省之前确定的土地增值税有关规定凡与本公告不符的,一律按本公告规定执行。

特此公告。

加强税务机关后勤服务工作的思考 篇6

首先,必须坚持保障在先。“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后勤服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税务机关担负着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使命,工作繁重,任务艰巨,要正常、高效运作,就得确保后勤保障有力。后勤服务部门的工作,与机关各科室的工作息息相关。尤其是物资采购、资产设备、车辆管理、基建管理、安全保卫等,如果物资供不上,资产管不好,车辆开不动,基建没着落,环保、安全没保障,那么确保机关工作正常、高效运作便成为空谈。

其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后勤服务工作实质就是通过机关事务实施和管理,优化资源配置,为干部职工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后勤服务工作的好坏,与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特别是行车安全、环保卫生、饭堂膳食、接待服务等工作,稍有不慎或放松,都有可能发生始料不及的事情。如招呼客人不周会使人觉得被冷落,安全防范工作做得不好,使人觉得无安全感,甚至会飞来患祸,饭菜做得不干净不卫生,会造成食物中毒,停水、停电、电话中断会影响干部职工的基本生活。

第三,必须依法办事。后勤服务工作离不开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必须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税务机关是国家贯彻执行税收政策法规,为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经济部门,税务机关的后勤服务工作也要体现贯彻执行国家的税收财经政策。离开它,后勤服务工作就失去“标杆”和原则,日常的工作就无法找到方向,就会犯错误,如日常税务资金的运用要遵守国家的财经纪律,基建的有关工作要符合国家税务总局制定基建方面的有关法规,车辆的配置要符合国家对政府机关的车辆配置原则等等。

第四,坚持勤俭节约。通俗地讲,后勤服务部门的职责重在“管好物”和“办好事”。“管好物”,就是要对物资、设备、车辆、基建等加强管理,防止损失,保持财产、物资、设备的最好性能,发挥其最大效用,为机关正常工作服务。“办好事”,就是要用最少的钱去办好最大的事。建设节约型国税,服务中心责无旁贷。因此,必须反对大手大脚和铺张浪费,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当前,加强国税后勤服务工作,应当着力于“保”、“建”、“强”、“促”、“树”。

一是保安全。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后勤服务工作必须以安全为先,以安全为重。“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风平浪静、江阔流直的时候,最容易使人放松警惕,产生懈怠。在很多安全事故中,大多是因为思想麻痹、疏忽大意,以致一发不可收拾,其教训实在太深刻了。为此,首先是要做到提高警惕,警钟常鸣,建立和落实保安制度,健全保安机制。其次是狠抓安全教育,警醒后勤服务工作人员必须把“安全”二字铭记在心,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想问题、办事情、做服务的第一反应,居安思危,有备无患。同时,经常提醒全体人员强化安全防范意识,做到人人关心、齐抓共管,构建全方位的“大安全”格局。再次是是及时排除安全隐患。确保安全重在预防。要定期对防火防盗设施、机电设备、空调电梯特种设备、供电供水设施、汽车等进行检查和加强维护,及时排除故障,消除隐患,保证这些设施设备时刻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和安全状态。务必保证财产物资、特殊设备、饭堂膳食、办税场所等等万无一失、平平安安。特别是对于汽车管理,必须坚决落实“四个不准”,不准酒后驾车,不准带毛病行车,不准将车外借,不准把车交给外单位人驾驶。再次是明确责任,严明奖惩。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细化目标要求,明确责任,把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建制度。后勤服务工作必须依法、依规、依纪来开展,才能避免和消除盲目性、随意性和片面性,强化工作的针对性、目的性和客观性。唯有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把后勤服务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才能事半功倍。为此,必须着力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从基础抓起,从细节抓起,使依法办事、按规处事的要求贯穿后勤服务工作的始终。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主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认真学习领会党和国家的财经纪律和有关政策法规,特别是在基建管理、大宗物品采购、固定资产等方面,要认真学习总局、省局的规定和要求,把握好原则性问题,并结合国税的实际,明确思路和目标,加以细化,使其具有可操作性。二是查漏补缺,修改完善。再完备的制度都可能有可行性、时效性的问题。要及时根据新形势和新要求,对旧的规章制度、管理措施、工作方法和具体工作实际进行分析比较,斟酌其执行程序,对过时的、无效的、难以执行的、形同虚设的制度、措施要及时修订,增强制度的可操作性和制度本身的执行力。三是善于“拿来”,敢于借鉴。他山之石可攻玉。要善于学习上下左右的好经验、好措施、好办法,并应用到实践中去,提高制度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三是强素质。对后勤服务队伍的要求是“呼之即来,来之能战”。首先,要甘当无名英雄。后勤服务工作平凡而不平淡,平常而不平庸。要甘于平凡,却不安于平淡;要乐于“平常”,却不满足于平庸。要扮好配角,摆好位置,甘做“绿叶”、无名英雄。第二,要带着激情干事。激情源于对事业和生活的热爱和追求,源于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后勤服务工作的时间干长了,由于激情消退,容易使人有疲惫、厌倦、烦燥之感,容易使人精神不振、热情不高、越干越累。因此,必须唤起心中对事业的热爱,对人生价值的追求,以“八荣八耻为标杆,振奋精神,鼓起勇气,忠于职守,干好本职工作。第三,要脑想心细眼明手快。后勤服务工作百密不可有一疏。从事后勤服务工作的人员要学会勤于思考,心要“细”,眼要“明”,手要“快”,要有管中窥豹的分析力、判断力和反应力,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从看得见、感受得到的表象去想问题办事情,要举一反三、一步到位,绝不能推诿拖拉,敷衍塞责。第四,要注重学习提高。后勤服务人员绝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自以为是,更不能放松要求,荒废学习,以致虚度光阴,碌碌无为。要注重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同时注重探索后勤服务工作规律,总结成败得失,完善自我,改进工作。

加强企业税务管理工作 篇7

一、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税务会计管理存在的不足

(一) 缺乏风险控制观念

由于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日趋激烈, 企业所获得的利润空间大幅缩减。基于经济利润的考虑, 很多企业并未形成牢固的纳税观念, 或是积极性明显不足, 缺乏税务风险的控制观念。并且, 建筑施工企业也未专门创设相关的税务管理机制, 即便设立了, 相关税务会计人员的职能也仅限于报税, 并没有按照不同税务风险实施针对性的管理, 税务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

(二) 并未设置预警机制

建筑施工企业中的税务会计管理工作应当以税务风险防范为重点, 故而, 必须要建设健全风险预警机制。但是, 我国绝大数量的建筑施工企业并未建立起完善的税务风险预警机制[1]。换言之, 企业未建立一个动态的税务风险识别、分析、评估的预警体系, 无法及时发觉风险的存在。尤其, 在开展工程施工项目招投标的决策中, 不能有效的利用风险评估来提高决策的合理性;很多企业往往会把税务风险的印象停留在“事后控制”的层面上, 对于一些潜在的税务风险而言, 无可靠对策予以应用。毫无疑问, 这对建筑施工的行业特性来说, 亡羊补牢式的补救根本无法降低实际损失。

(三) 管理监督失位

企业内部审计部门是实施税务风险监督的重要部门, 对避免税务会计管理工作的风险形成有重大作用[2]。然而, 建筑施工企业通常并未设置独立于企业行政部门以外的内部审计部门, 或是审计部门的权力并未正常行使, 职能无法发挥, 导致审计部门在具体的工作中只能够从事财务管理的基本工作。在面对我国税务机关的检查时, 企业内审部门往往只会想如何应付检查, 而从未意识到检查的重要性, 因而对建筑施工企业整体的税务管理无法提供有效建议。

二、加强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税务会计管理的可行性路径

(一) 树立风险控制意识

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要明确的意识到税务风险管理对于企业经营发展, 以及既定目标实现程度的重要性。只有从观念上重视税务会计管理工作, 方可创设与之相关的一系列财务管理机制, 才能对税务风险进行有效管理。企业需不断加强对内部的税务风险管理宣传, 并打造文化圈。在遵纪守法的基础上, 让税务会计管理工作更加有据可循、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需重视的是, 在树立税务风险管理意识工作中, 一定要先在企业的领导层中进行, 以此来发挥企业管理班子的模范带头作用。建筑施工企业将税务文化的建设纳入到整体文化建设工作中来, 提高企业员工的税务风险防范意识。

(二) 成立专门税务管理机构

税务风险防范工作能够得以保障有赖于建立健全的税务管理机制, 同样, 税务管理机制的落实, 就必须要有专门的税务管理部门作为载体才能实现[3]。因而, 企业必须要建立一个专门的税务管理部门, 并确保部门的独立性、严肃性、权威性。并且, 配置专业化程度很强的管理人员来统筹建筑施工企业的税务会计等相关事务, 对实际工作进行必要的指导。需要重视的是, 部门在成立之后, 在设置岗位时, 应当绝对保证岗位分离, 定期地对税务管理人员实施换岗, 加强财务会计人员的培训以提高其工作能力。

(三) 重视预警体系

税务管理部门必须要清楚的意识到, 事前控制对于企业税务风险控制的重要性。尤其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这类涉及范围非常广、资金投入大、人员参与多的企业而言, 建设健全完善的内部风险控制体系, 提高对税务风险的事前控制, 可以最大限度上把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从而进一步降低风险给企业所带来的不良影响。要加强对税务风险环境的动态评估, 并按照建筑施工企业所在的行业特点, 各工程项目的实施特点等, 对企业经营活动施以科学的评估, 并预测风险出现的可能性与因素, 力图在税务风险发生后将危害最小化。

一般来说, 建筑施工企业税务风险的出现基本源于两个方面:其一, 是企业在决策过程中, 匮乏对必要信息展开风险决策, 通常是按照历史数据来判定今后每种后果的可能性, 使决策具有风险;其二, 是企业在财务决策容易受到客观经济环境的影响。比如, 市场宏观政策的调整、市场的繁荣度, 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等, 这种种因素都是影响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重要因素。对此, 应当正确地意识风险存在的客观性, 健全财务决策风险防范机制, 健全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四) 加大监督力度

对企业税务风险控制制度加以监督, 可以保证制度得以顺利执行。与此同时, 观察并督促企业制度的落实情况, 也有助于发现税务风险控制制度中出现的问题, 并及时地予以改正。可以肯定, 对税务风险管理的监督工作必须要受到建筑施工企业从上到下的高度重视, 并且, 企业要懂得结合税务风险管理的现状, 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健全税务风险防范的监督体系, 提高税务风险管理的企业内部监督, 以此来进一步加强内审部门的工作的独立性, 不受内部行政部门的影响, 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素养与专业技能。在税务部门实施税务检查后, 审计部门需要第一时间及时的总结经验, 为税务风险防范提供参考。

(五) 健全税务会计体系

税务会计体系应当从税收法律制度与会计法律制度两方面着手进行, 以构建出完整的税务会计体系。从税收征收与施工企业核算的维度分析, 颁布统一详实的建筑施工税收法律文本是非常必要的, 从而满足建筑施工会计核算的要求。而在税收法规的制定时, 需要最大限度的维持税收会计核算方法的稳定性, 因为建筑施工企业税务会计资料来源主要还是在财务会计, 所运用的还是财务会计的基础方法, 所以相关的会计核算应当还是要遵循会计准则。并且, 对于统一化的建筑施工企业税收会计规范可以汇编成册, 作为企业会计人员进行培训的必备教材, 并予以不断补充与完善。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当前, 税务风险问题是国内外企业均会面临到的主要风险问题。由于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范围广、资金投入大、人员参与多等综合原因, 其纳税的动态环境常常都在发生着改变, 由此建筑施工企业所遭遇的税务风险也数倍于从前。有鉴于此, 不断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每个建筑施工企业在发展成长期, 都几乎遭遇过大量的经营危机, 而其中又以税务风险危机为主。有鉴于此, 企业必须要对内部税务实施科学管理, 合理规避税务风险的存在, 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 本文主要从树立风险控制意识、成立专门税务管理机构、重视预警体系、加大监督力度以及健全税务会计体系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分析。

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充分了解自身在其市场中的发展力与竞争力, 同时要熟悉自身的生产经营能力与业务开展能力, 以便对税务会计管理工作予以合理定位;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充分权衡自身整体利益的基础上, 选择最契合自身发展的路径, 切实地加强税务管理工作, 把税务风险降低到最小, 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 国内建筑施工企业的税收体系也时常发生改变, 并且, 由于市场竞争环境的日益激烈, 相应地税收措施在执行上更为严苛, 更易引发多层的纳税问题。一旦建筑施工企业对其税务风险管理不慎, 必定会导致风险吞噬利润的情况发生, 造成建筑施工企业无法实现既定目标。当前, 税务风险是我国中小企业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建筑施工企业因其经营范围广, 纳税环境也常常发生变化, 建筑施工企业所面临税务风险的几率也更大。本文结合建筑行业现状, 并对当前存在的税务风险问题展开分析, 旨在为企业税务管理提供可行对策。

关键词:建筑施工,税务会计,管理

参考文献

[1]张小红.浅议施工企业加强会计内部控制的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中旬刊) , 2015, 15 (08) :64.

[2]刘瑞明.浅谈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J].当代经济, 2011, 17 (20) :80-81.

加强企业税务管理工作 篇8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提高税收风险管理意识、加强保障、进行内控建设、建立信息系统、外部沟通等方面给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税收风险;内部控制

一、商业银行面临的税务风险问题

(一)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管理背景

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大企业的税收监管和检查力度。国家税务总局在2009 年 5 月下发了《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于2011 年 7月又下发了《国家税务总局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规程(试行)》,明确了对大企业以风险为导向的管理模式。而在2009年,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大企业税收管理司要求,五大行业60家大型企业进行税收自查,其结果是各大企业均有数目不小的税款补缴,各大商业银行亦在其中。商业银行近年来业务不断扩展,但是税务风险也不断发生。加强税务风险管理,有效防范税务风险对商业银行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商业银行税务风险定义及内容

企业税务风险是指因没有遵循税法可能遭受的法律制裁、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害等方面的风险(Elood,Tony,et al,2004)。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处罚带来的财务和声誉损失。企业的纳税行为不符合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应纳税而未纳税、少纳税,从而面临补税、罚款、加收滞纳金、刑罚处罚,带来税收滞纳金、罚款等额外支出。如果被税务检查认定企业存在偷税行为而处以行政处罚,这种公开的信息将给银行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使银行受到公众质疑,进而面临声誉风险,从而影响银行正常的营业活动。另一方面是企业经营行为适用税法不准确,没有用足有关优惠政策,多缴纳了税款,承担了不必要的税收负担。

二、产生税务风险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商业银行面临的税务风险现状

1.税务风险管理意识比较薄弱

长期以来,商业银行各级管理层将精力主要集中于经营业绩状况,风险方面更多重视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对税务风险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从未意识到税务风险的存在。由于税务风险意识淡薄,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对税务风险缺乏整体考虑、未能事先预测税务风险并有效控制和管理,往往在面临税务稽查和处罚时才对此引起重视,税务风险防范管理意识还远远不够。

2.税务风险管理组织不健全,并缺乏专业管理人员

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未设置专门的税务管理部门,一般只在计划财务部门设置非专职岗位,在二级分行以下的机构更只是由业务人员兼职,缺乏税务管理职责权限界定。兼职从业税务管理和操作的人员由于缺乏必要的税法知识和税务风险意识,尤其在我国税法不断调整更新的情况下,对税法的理解、运用往往出现偏差,从而给银行带来税务风险。

3.商业银行经营流程复杂

商业银行与其他企业相比,经营范围广、信息量大、分支机构众多、业务处理复杂、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在业务经营过程中涉及纳税风险点较多,存在涉税风险的业务广泛,范围覆盖企业所得税、营业税、房产税、印花税、个人所得税等多个税种。因此税务风险有些是由于税法规定不明确或税法政策发生变化造成的;有些是管理流程与税法规定不匹配,财务制度和税法规定不一致造成的;也有一部分是由于内部管理制度没有得到严格执行而造成的。

(二)产生税务风险的原因分析

商业银行内部行为规范、人员素质、税收筹划等方面的不足带来税务风险(张帆,2011)。同样,外部的原因也是产生税务风险不可忽略的因素。

1.内部原因

一是缺乏稅务风险防范意识。各级管理层特别是高管层是否具有正确的纳税意识是决定税务风险的根本因素。目前商业银行业务高度扩张,高管层往往注重业务拓展,忽视精细化管理,对税收风险带来的损失估计不足。

二是缺乏税务整体筹划意识。涉税业务活动是税务风险的决定性因素。税务风险管理必须从业务流程上加以规划。商业银行注重事后操作,忽视事前筹划。在涉税业务发生之前,商业银行缺乏足够专业的专门性、系统性研究和筹划,不去预测、分析、处理其中的税收问题,不去筹划业务的运行方式,事后又不愿承担由此导致的高额税收成本,必然带来相应的税务风险。

三是办税人员专业素质不高。银行主观上没有偷税漏税的动机,但由于税务人员自身业务素质的限制,且商业银行特别是基层行税务人员多由财会人员兼任,工作繁忙,仅能处理日常纳税实务管理和税务行政管理,不足以进行全面税务风险管理。加之具体操作人员在纳税行为上没有按照有关税收规定去操作,造成事实上的偷税漏税,同样会带来税务风险。

四是未建立内部管理制度。商业银行缺乏系统的税务风险分析、筹划、预测、报告制度,税务管理构架不健全,不利于防范税务风险。

2.外部原因。

一是我国税法的复杂性和变动性带来了税收风险。首先,中国的税收体系十分复杂,财政部、国税总局,每年出台大量的税务相关法律、法规、条文、解释。其次,各种税收法律法规、部门规章不断变动和修改,处于频繁变动中。最后,各省市也有各自的法规、操作细则和优惠政策。不同层级间的税收要求常出现不一致的情况。这些因素造成了商业银行纳税实务落后于政策要求,造成风险的发生。

二是税收制度和会计制度的不一致带来的风险。我国的会计制度和税务制度有着许多不一致的地方,需要进行复杂的纳税调整。在纳税实务中,由于不同法律、规定之间的冲突,或是对相关条文理解的不一致,会造成理解和适用上的冲突,带来税收风险。

三是原有税务征管体系的影响。我国税收行政执法有着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商业银行往往重视搞好关系带来的税务支出降低,而忽略税收筹划的作用。在对涉税事项的理解和处理上,人为理解的差异和较大的自由裁量权会带来税收风险。而且随着税法的逐渐完善,重视关系的税收管理方式反而会造成操作违规,带来更多的税收风险。

三、加强税务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提高税务风险管理意识

培养和建立全员税务风险管理意识是加强税务风险管理的基础。首先,商业银行的高层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事关企业可持续发展,应将税务筹划纳入到经营战略层面。其次,分支机构各级管理层要认识到税务风险管理的必要性,不能认为仅凭财务部门就可以处理好涉税问题,税务风险来自于银行的各项业务、各个相关岗位,并不仅仅是财务部门,因此需要银行全员每位员工对风险管理提高了解和认识。

(二)进行税务风险管理组织和人才保障

商业银行应结合内部管理特点,设置税务风险管理机构和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和权限,吸纳既懂银行业会计又精通税法的纳税管理人才。同时需要各业务部门的普遍接受和积极配合,在各业务部门设置税务联系人,加强对这些从事人员的培训,提高相关知识水平。税务风险管理部门可与业务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与这些税务联系人就业务经营过程中发现的涉税问题进行沟通和反馈,以促进全行税务风险的主动管理。

(三)建立税务风险内控体系

建立税务风险内控体系,是使管理环节前移,变事后管理为事前管理和事中监控,提前发现和预防风险。商业银行应参照COSO框架加强针对税收风险的内部控制(李硕,2014))。一是打造税收风险控制环境。提高税务风险意识,建立涉税岗位的分工和制衡机制。二是进行有效的税收风险评估,内部税务部门在事前应积极主动,及时识别、评估和应对税务风险。全面梳理商业银行内外部的税务风险,然后有针对性的制定税务风险管理的措施。三是加强控制活动。制定风险控制流程,合理设置内部控制规范及关键控制环节,把握风险控制要点。制定税务风险应对策略,合理设计税务管理流程及控制方法,控制税收风险。四是加强信息与沟通建设,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的有效传递和沟通。

(四)加强与税务机关的合作

商业银行要注重对税务工作程序的了解,加强日常与税务机关的联系和沟通,争取在税法的理解上与税务机关取得一致,特别在某些模糊的和新业务的税务处理上争取得到税务机关的认可,避免因对涉税事项的理解不同而造成税务风险。

参考文献:

[1]中国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课题组.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的内部控制机制研究[J].金融论坛,2010,(3):63-68.2.

[2]李娜.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构建探析[J].金融论坛,2013,(9):8-10.

作者简介:

上一篇:曾经美好的你初中生作文800字下一篇:保险公司内部控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