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税务筹划工作

2024-10-14

企业税务筹划工作(精选12篇)

企业税务筹划工作 篇1

企业在提高自身竞争力、扩大经营规模的过程中会采取合并、 重组等发展方式, 结合自身以及对方的优势, 更加合理地优化配置企业的资源。税务筹划是服务于企业并购的, 通过事先筹划在并购中的税收成本, 降低并购风险, 以使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

一、企业并购税务筹划的概念

企业并购, 包括兼并和收购两层含义、两种方式。 企业之间的兼并与收购行为, 是企业在平等自愿、等价有偿基础上, 以一定的经济方式取得其他企业产权的行为, 是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实力和扩大经营规模的一种主要形式。

企业并购涉及营业税、增值税、土地增值税、契税、印花税、企业所得税等六种税种。 例如, 阿里巴巴战略投资新浪微博。 阿里巴巴集团以约35.6 亿人民币战略投资新浪微博公司发行的优先股和普通股, 占稀释摊薄后总股份的约18%, 成为新浪微博第二大股东。 在这项股权收购活动中, 企业需要按照企业并购重组的不同方式和性质, 采用不同的税种和应征的方式。

税务筹划是指在税法规定的范围内, 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等活动的事先筹划和安排, 尽可能的获得“节税”的税收利益。

企业并购与税务筹划的关系。企业并购的主要目标是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 节约税收成本是其一重要的原因, 但不是最重要的原因。税收筹划的主要目标是通过预先筹划降低企业在并购的过程中的税收成本, 甚至是达到节税增收的境界, 但是这种情况并不多, 甚至有时会适得其反, 不能为企业谋得长足发展。所以, 税务筹划就不再是企业的主要目标, 而因服务于企业并购。下面将从三个方面来建议在企业并购中的税务筹划。

二、并购企业选择的税务筹划

1. 选择并购有直接业务关系的目标企业。 根据我国税法规定, 两个企业在进行了并购活动之后, 在主企业和并购企业之间就不再需要缴纳增值税, 因为两个企业法人合并为了一个法人, 货物流转则视为企业内部的流转。虽然税负总额仍然是不变的, 但在这其中, 目标企业能够通过延缓缴纳税金获得更多的可利用流动资金。此外, 依据我国的消费税, 如果企业与并购的目标企业的业务关系是销售与购买的情况, 在两方企业进行了并购之后, 两者之间的销售业务所产生的消费税就会认定为是企业内部的物资流动, 就会节约了目标企业应缴纳的消费税, 降低了企业的购买成本。 而且, 企业在此过程中还将纳税延后, 采购环节应该缴纳的税金延迟到销售环节之后, 因此, 企业就能在运转项目期间拥有更多的流动资金。同样的在营业税方面, 两个企业在并购之前进行劳务、销售不动产等活动时需要缴纳营业税, 但是在并购之后则不再需要。

2. 选择并购国家税收政策重点扶持地区的企业。我国的税收政策在不同的地区会有所不同, 选择不同地区的企业会有不同的收益。国家在重点扶持经济发展的地区也会对企业开发商和合作商予以政策上的支持, 国家开发这些地区需要大量的技术、高新产业的支持, 企业入驻这些地区会得到国家的支持。 所以, 企业在选择并购企业的时候应该尽可能选择这些具有优惠政策的地区。这些地区分别是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 在这些地区多则可享受到15%的减税率, 经营达到一定的年限还会有一定的免征期。

3. 选择并购亏损的企业。 根据我国税法规定, 出现亏损的企业可以用下一年度的所得进行补偿, 企业在并购后, 并购企业可以用没有弥补完的亏损抵消当年的纳税额, 并且还可以继续结转。但是, 得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 目标企业的非股权部分不能超过股权部分的20%, 不然, 目标企业在并购之前的亏损在并购之后就不能再使用。 此外, 并购企业还应当对目标企业的亏损情况进行深入全面地分析, 探究该企业在并购之后快速发展起来的成本大小以及该企业是不是还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再者, 是否可以经过深造改变之后为企业发展带来新鲜血液或者是发展成为新的业务。如果进行了综合考虑之后, 目标企业达不到要求, 企业应当放弃, 否则得不偿失。

三、融资支付方式的税务筹划

1. 融资方式的税务筹划。 企业在并购的过程中如果采取现金或者是以证券的形式就会涉及资金, 这样就会给企业的资金使用带来阻碍。税务筹划的主要目的是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因此, 在融资过程中, 企业应该选择正确的融资方式, 寻求最佳的资产负债率, 使企业在能够控制财务风险的同时也还能降低税收成本。 例如, 企业可以采用并购贷款的方式进行融资。

2. 支付方式的税务筹划。 企业并购的支付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具体包括:现金购买、综合证券式以及股权交换式。 三种方式的选择应根据企业并购的具体实际情况而决定。就利用股权交换的方式而言, 我国的税法规定, 当支付方式中目标企业非股权额度超过了股权价值的20%时, 企业则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进行转让, 并且按照总额缴纳企业所得税。这样的情况下目标企业之前的亏损是不能转到并购企业进行弥补的。 只有在支付方式中, 非股权的支付额度低于股权支付额度的20%时, 目标企业之前的亏损才能结转到并购企业。 所以, 选择支付方式是需要认真深入分析具体盈利情况而言的。

四、企业在并购之后的税务筹划

1. 组织形式重组后的税务筹划。 根据我国的税法规定, 就应缴纳税额而言, 合伙企业和独资企业应缴纳的税额要低于公司制的企业, 因此企业在组织形式的税务筹划上应该予以重视, 以达到降低税负的目的。 但是这并不是绝对的, 不同的公司应采取不同的方法, 规模较小的公司应采取合伙企业的方式, 规模较大的企业可以采取股份有限公司的形式。 此外, 母公司没有优惠政策的企业可以采用分公司的方式来尽量争取到优惠政策, 若是母公司有优惠政策的情况, 就以母公司纳税为主。 简而言之, 就是尽量以组织形式的税务筹划来为企业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2. 业务重组后的税务筹划。 企业在合并之后, 很有可能出现兼营或者混合销售的这两种情况。第一, 兼营。企业在进行合并之后既从事要缴纳营业税的应税劳务又从事需要缴纳消费税的应税劳务, 在此情况中, 两个业务之间并没有存在联系, 但可以分开营业税劳务营业额和核算增值税货物销售额, 企业可以根据这两者纳税的轻重来选择税种。第二, 混合销售。根据我的税法规定, 增值税业务和营业税业务这两者是从属的关系, 企业在进行了并购重组的活动之后, 业务会出现一些混合交错的现象, 比如企业需要进行缴纳营业税业务的应税劳务的同时也在进行需要缴纳增值税业务的应税业务, 在两者出现混合销售的情况下, 企业可以改变应税营业额和增值税总额占纳税总额的比例来缴纳税金, 寻求应缴纳税最低点。

五、企业并购的税务筹划的意义

企业并购的税务筹划的意义有两点, 第一, 降低企业的投入成本。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 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应对的挑战好与日俱增, 企业采取并购就是在适应市场竞争的规律, 在企业的并购中进行税务筹划就是企业降低投入成本的积极表现。税务筹划的最直接的目标就是要降低企业的税负, 节约成本。第二, 有利于企业做出科学的而经济决策。企业在加快自身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会需要不断做出各种各样的决策, 决策或大或小, 但是都是会与企业有着紧密的联系, 对企业的长足发展也是影响很大。税务筹划在企业并购的过程中, 能够降低企业的投入成本, 且能够利于经营者采取措施控制成本, 做出科学的发展战略, 提高并购成功的机率。

六、结论

在国际国内市场竞争都相当激烈的今天, 愈来愈多的企业在竞争挑战中, 因为不能适应竞争规律, 没有及时采取符合发展的方法而被市场淘汰。企业选择并购是顺应发展方向、拓宽自身市场的有效方法。 做好企业并购的税务筹划, 在选择目标企业环节选择营业出现亏损的企业、选择国家重点扶持地区的企业以及选择与企业有业务关系的企业;对企业并购活动的融资支付方式进行税务筹划;对并购重组后的企业进行税务筹划, 使得企业在合法的范围内压低税款, 节约投入成本。 税务筹划能让纳税人享受纳税人应该享受的各种权利, 还能节约企业并购的成本, 使企业获得更大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罗艳福.现行政策下我国企业并购重组的纳税筹划分析[J].中国外资, 2011 (04) .

[2]雷霆.企业并购重组税法实务:原理、案例及疑难问题剖析[M].法律出版社, 2015.

[3]李春玲, 丁新娅.并购的效应——中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案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企业税务筹划工作 篇2

现将本年的工作做如下简要回顾和总结:

在日常会计业务中,顾全大局、服从安排、团结协作。平时审核原始凭证、整理原始凭i正,安排有关人员出记账凭证,并对所出凭证进行检査、复核,对不正确的记账凭证,指明原因,要求改正,对苏他同車不懂的地方耐心讲解。负责三级成本独立核算成本,出凭证、会计记账凭址的录入,成本、费用的结转到编制財务会计报表,登记各账本。

今年由于场所整体搬迁和工作量的大幅度增加,财务工作的力度和难度都有所加大。除了完成公司的账务,还同吋兼顾银行往来工作及其他业务。为了能按质按量完成各项任务,本人不计较个人利益,不讲报酬,经常加班加点进行工作。在独立核算成本时,月末提前提醒有关人员做准备,在计算产品成本的时候,每次都杷所以资料带回寝室去做,常常做到深夜,并且这些在考勤上是没有体现的。在9月劳动局进行生育保险的检査,配合人車部更改凭证、账本等,一直加班到凌晨3点半。

以后才离开公司。—其他部门需要有关资料,及时提供。在工作中发扬乐于吃苦、甘于奉献的精神,对待备项工作始终能够做到任劳任怨、尽职尽责。

在发票管理方面,随时査看发票剩余量,提前准备购买发票所需资料,掌握购买发票的银行卡余额。根据市场部的需要,及时购买和进行增量,及吋进行发票填开。对已经填开了的发票进行淸理和检査,并保管好所有的票据。

在一些税务系统方面,独立做税务的纳税评估预警系统,负责增殖税专用发票的验票,开票系统的抄税,纳税系统里丽的发票存根明细和抵扣明细的输入,到税务大厅抄税报税。独立做企业纳税评估检査的资料。在与银行往釆业务中,有较强的安全意识,维护个人安全和公司的利益不受到损失。对二级成本账的账务随时了解和掌握,每个月都到车间亲自査看账务情况。

在公司的全面发展下,以积极热情的心态去完成安__的备项工作。

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做好备项工作。认真学^财经方面的各项规定,自觉按照国家的財经政策和程序办事。努力钻研业务知识,始终把工作放在严谨、细致、扎实、求实上,脚踏实地工作;不断改进学為方法,讲求学习效果,“在工作中学月,在学刃中工作、坚持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用新的知识、新的思维和新的启示,巩固和丰富综合知识、让知识伴随年龄增校,使自身综合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本人能够根据业务学习安排并充分利用业余吋间,加强对财务业务知识的学和培训。及时了解最新会计实鞠的变化,通过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学4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要求。参加了工商大学的本科段教程学习,并通过了全国统一的本科考试。通过各方面的学刃,更进一步的提高了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使自身的会计业务知识和水平得到了更新和提高,适应了现在的工作耍求,并为将来的工作做好准备。

浅谈建筑企业的税收筹划工作 篇3

摘 要 近些年来,由于经济的不景气,加之建筑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建筑企业的利润有所下滑。与此同时,现代企业管理的最小成本理念,使许多建筑企业越来越重视经济主体税负最小化的问题。本文针对性的对建筑企业的税收筹划策略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税收筹划 建筑企业 策略

税收是一个企业的外部成本,其数额的大小直接影响了企业的成本,直接影响了企业最大化利益的效果,所以加强对国家税收政策的分析研究,利用正当合理的税收筹划管理方法,使企业的效益保持最佳状态,是一个非常有实践意义的课题。

一、税收筹划的注意事项

1、合法、守法原则。税收筹划本身就是以法律为基础前提的,这是与偷税漏税最重要的区别。所以企业任何的税收筹划手段,都必须是合法的,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才能使企业的远大目标和理想得以实现。

2、利益最大化原则。一方面企业的最终目的就是追求获取最大化的利益,税收筹划也是出于此目的;另一方面,税款的缴纳固然重要,但应以企业的正常发展为前提,盲目的设定税收目标可能会对企业的经营状况产生影响,所以筹划也是出于此目的。

3、权衡利益和风险的原则。企业的税收筹划方案,也是风险与利益并存的。所以,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应该同时重视节税收益和节税风险,科学地权衡两者的利弊轻重,在税收安全的基础上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4、保持税收筹划方案适度的灵活性。由于纳税人所处的市场环境随着经济的变化,瞬息万变,国家的税收政策和和地方的一些税收规定都在为经济走向而时刻变化着,这就要求在税收筹划时,要根据纳税人具体的实际情况,制定税收筹划方案。税收筹划方案要保持相当的灵活性,以便随着国家税制、税法、相关政策的改变随时对税收筹划方案进行重新审查和评估,适时修正筹划方案,使得方案达到最佳,并保证税收筹划目标的实现。

二、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特点

建筑施工企业包括桥梁、公路、房屋等土木工程施工企业,此类企业一般投资数额较大,纳税金额较多,进行科学的税收筹划很必要;此类企业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项目建设投资周期较长,不确定因素较多,科学的税收筹划很关键;此类企业异地施工现象普遍,为税收筹划提供了活动空间;此类企业投标承包方式以合同形式为主,产品具有唯一性,计价方法特殊等为筹划提供了空间。建筑企业的以上特点决定了其直接涉及的税费主要有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印花税、企业所得税、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

三、建筑施工企业的税收筹划策略

1、规范财务会计核算。目前,国内施工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会计科目混乱,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会计自动化水平差。这样以来,企业内很容易出现费用叠加、混淆、与实际应税额不符的情况,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税负。例如:建筑施工企业把研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发生的折旧费用都列入工程施工;发生的会议费等都列入业务招待费。对这些费用的所得税税前扣除的限额是有规定的,一旦混淆了这些规定,就会对企业的所得税造成影响。解决此类问题,除了节约开支之外,还可以通过对所归属的会计科目进行调整来加以避免。例如,对于会议费,税法规定,只要提供真实可靠的原始凭证,会议费可以在所得税前全部扣除;新产品的设计费、设备的调整费、半成品的试制费等都可以纳入技术开发费项目。

2、企业组织形式的筹划方案。建筑施工企业组织形式也是税收筹划的一个重要方面。首先,可建立集团公司,适当地选择子公司或者分公司的组织形式、集团公司的汇算清缴方式以及注册地址等来进行税收筹划,这样更利于协调和平衡企业内各纳税主体利益。其次,建筑施工企业应积极响应政策的号召,多建设税收上优惠的项目,如高新技术产业来得到政策的优惠与扶持。第三,建筑施工企业可多收购一些业外亏损企业或业内的亏损企业,从而得到税法规定的五年内亏损抵补盈利的优惠政策。

3、合同的筹划方案。建筑企业投标承包方式以合同形式为主,而经济合同中许多条款对企业的税负影响十分大,因此对合同条款的应税分析也成为筹划的重要一部分。在经济合同的签订中,应重视影响税负的各个因素,如建筑施工费与建筑材料费的异同、包工包料与包工不包料形式的区别、土地转让合同中关于转让办法等,应将这类合同中的细节理顺清楚,避免拟定合同失误造成税收支出的不合理。

4、承包方式和设备安装的筹划。包工包料和包工不包料是目前施工企业主要的承包方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其一,无论何种承包方式,营业额均按包工包料工程以料工费全额征收营业税。这样看来,施工企业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必须交纳全额的税款。然而企业的包料明显有一定的利润空间。因此在承包工程时,企业应尽量承包包工包料的工程,然后通过管理,控制材料开支等办法达到减税和增加利润的目的。其二,安装工程作业中,如以安装设备衡量作业产值的,营业额包括设备价值。因此,建筑安装企业在从事安装工程作业时,应尽量只负责安装,取得的只是购买原材料和安装费收入,使其产值中不包含所安装设备的价款,从而达到合理避税的目的。

此外,合理的税收筹划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在销售不动产的过程中,各个流转环节都需要缴纳一道营业税。所以,应最大限度的地减少中间环节,尽量合理合法地避免缴纳营业税。其他的在此不一一列举了。

总之,建筑企业的纳税筹划一项系统工程,研究国家税收政策和相关法规,综合考虑企业自身的特点,将纳税筹划贯穿于整个生产经营过程,才能抓住机遇,为企业赢得最大效益。同时要加强与当地税务机关的沟通,充分了解当地税务征管的特点和具体要求。事实上,如果不能适应主管税务机关的管理特点,或者税收筹划方案不能得到当地主管税务部门的认可,就难以体现它应有的收益。最后,依法納税是每个纳税人的义务,企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要注重企业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王新建.浅谈企业税收筹划的方法.山东商业会计.2010(02).

浅析国有企业的税务筹划工作 篇4

一、税务筹划的特点

1、合法性

税务筹划的合法性是指筹划工作只能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也就是说税务筹划工作只能遵守税法的各项条例, 不能违犯税法。合法性是税务筹划的前提, 如果有多种税收方案可供选择, 纳税人便可以根据税法条例和实践经验, 选择最佳的纳税方案, 以此来降低税负。所以, 税务筹划必须建立在合法的基础之上, 对于在违反税收法律的前提下, 逃避纳税责任或者减少税收负担的行为, 应该坚决反对和制止。

2、筹划性

筹划性是税务筹划的重点, 它是指在纳税人在纳税之前, 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 对各类经济事项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和安排, 进而达到合法减负的目的。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 纳税通常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也就是纳税通常在企业交易行为发生后, 产生收益或者分配之后进行。这就给税务筹划提供了时间条件。另外, 企业各种经济活动是多方面的, 税收的规定也是具有针对性的, 纳税的对象或者纳税的性质不同, 其税收待遇也就有所不同, 这也为纳税人进行税务筹划, 选择有利的纳税方案提供可能。但是如果经济活动已经完成, 且应纳税额已经确定, 再去进行逃税或者欠税, 则不属于税务筹划。

3、目的性

税务筹划的目的就是为了降低税负, 它包括选择低税负和滞延纳税时间。选择低税负也是代表着税收成本的降低, 因此资本回报率也就会随之提高;而滞延纳税时间, 不是指不在税法规定期限内缴税的欠税行为, 而是指通过一定的技巧, 在资金的运用过程中做到提前收款、延期支付。这就相当于纳税人得到了一笔无息贷款, 避免了高税率或者降低了利息的支出。

二、国有企业税务筹划的必要性

1、税务筹划是国有企业重要手段

国有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 为了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对税收进行筹划是一种重要手段。为了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经济发展需要, 我国在税制方面进行了全面、整体性的改革, 也构建了全新的税制体系, 对企业的税收负担产生一定的影响, 国有企业在这一时期, 只有注重国家的税收, 对税务进行科学筹划, 认真研究税法规定的各种优惠政策、计税依据以及税率等, 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纳税质量。纳税虽然是一项基本义务, 但对纳税人来说都是一种经济负担。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 税后利润和应纳税额此消彼长, 缴纳的税款越多, 其税后利润就越少;反之, 如果缴纳的税款越少, 其税后利润就会增加。这就会导致纳税人不自觉的去寻求一种即不违法, 又能够缩小税基或者减少应税的办法, 进而减少自己的负税。所以说税务筹划是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经营自主化和利益独立化后, 企业追求自身利益的必然途径。

2、税务筹划是国有企业的利益需要

国有企业进行税务筹划, 不但是实现企业利益的需要, 也是保证国家利益的需要。国有企业进行税收筹划后, 可以按照较低的税率来纳税, 虽然近期的纳税额减少了, 但是从长远来看, 随着企业收入和利润的增加, 国家的税收收入总量不但不会减少, 反而会增加。所以, 国有企业进行税收筹划应当受到积极的肯定和鼓励。

3、税务筹划是国有企业结构优化的需要

国有企业在生产和经营中进行税收筹划, 也是企业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和投资方向优化的重要需求。税务筹划是利用税基与税率的差别来达到企业减轻税负的目的。而税基和税率的差别也正是国家引导企业投资行为, 调整国民经济结构和生产力结构的政策依据。因此可以说, 国有企业税务筹划不但为企业自身减轻了税负, 还间接的促进了国家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

4、税务筹划是国有企业管理的需要

国有企业进行税务筹划也是提升企业自身经营管理水平和财务管理水平的需要。企业进行经营管理和账务管理最基本的要素就是资金、成本和利润。国有企业的税务筹划也正是为了资金、成本和利润能够实现最佳状态。因此可以说, 税务筹划是企业经营管理和账务管理的重要内容。

5、税务筹划是国有企业强化法律意识的需要

国有企业进行税务筹划也是强化企业内部的法律意识, 促进国家税法建设的内在要求。所有企业进行税务筹划的基础就是遵守税法和支持税法, 这就需要企业能够深刻的去认识和理解税法, 这对强化企业的法律意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另外, 国有企业税务筹划理论的不断实践, 也有利于国家税法的不断完善, 并间接的预防和抑制了偷税、漏税行为的发生。

三、国有企业税务筹划思路

1、合理运用税务筹划空间大的税种

税务筹划工作从原则上来说, 可以针对一切税种, 但是由于不同税种的性质有所不同, 税务筹划采取的方法和途径也有所不同。国有企业在实际的税务筹划工作中, 应该选择对决策有着重要影响的或者税负弹性较大的税种, 来作为税务筹划的切入点。通常情况下, 税源越大的税种, 其税负的弹性也就越大, 也就具有更好的税务筹划潜力。另外, 税负的弹性是由税基、扣除项目、税率和税收优惠等要素构成的。税基越宽、税率越高税负就会越重;反之税收扣除越大、税收优惠越多, 税负就会越轻。以国有电力企业为例:要减轻税务的负担可以通过缩小税基的方式。税基越小电力企业的税负就越轻, 因此, 电力企业可以在所得税前扣除掉允许范围内的列足工资成本, 也可以对税基实现的时间进行安排, 在递延纳税和适用税率减免税等方面, 减少税负。要实现以上的税务筹划, 企业的财务人员不但需对相关的税法熟识, 更需要熟练掌握企业的会计准则和相关制度, 这就对企业的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合理运用税收的优惠政策

税收优惠政策是国家税制设计的一项重要措施, 它也是国家或者地区的税收政策能够全面贯彻的重要手段。国家为了使税收功能更加完善, 通常在进行税种设计时, 都会设计相应的优惠条款, 国有企业可以充分利用此类优惠条款合法的享受节税政策。合理的运用税收优惠政策是国有企业进行税务筹划的重要途径。但在运用税收优惠政策时, 应该注意不能乱用税收优惠政策, 以欺骗的手段来骗取税收优惠, 另外, 纳税人还应该充分的了解税收优惠的相关条款, 并严格按照规定进行申请。以电力企业为例:电力企业可以通过利用“三废”产品来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电力企业在经过税务部门批准后, 利用粉煤灰生产产品、利用电厂热水发展养殖等, 都可以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另外电力企业的资金流量较大, 导致每个当期的税额都较大, 财务人员可以合理的利用税法缴税期限, 适当的延后缴税时间, 尽量提高企业的利润空间。

3、合理运用资产管理政策

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很多, 主要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和直线法等。不同的折旧方法对应纳税额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企业可以尽量的创造条件, 来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折旧计算方法。所得税法中对企业的固定资产由于技术进步原因产生的加速折旧, 具有较大的优惠力度, 由于电力企业设备的改进技术较快, 电力企业可以采用直接缩短折旧年限的方式, 来获取税务优惠。

四、结论

企业的税务筹划工作想要得到预期效果, 就必须做好内部控制, 以便对各种税务风险进行有效防洪。企业税务筹划工作的基础是设计出符合相关法规和政策的财务会计账册、会计凭证和报表, 同时也必须做好会计核算及处理工作。企业的会计凭证和记录是进行纳税检查的依据, 也是保证税务筹划合法的根据。

参考文献

[1]王翠兰.企业税务筹划与会计政策选择[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11月.117~118

[2]李建新.企业税务筹划的风险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1年7月.210

涉外企业联合税务审计工作规程 篇5

文章来源:中顾网 作者:佚名 点击数: 717 评论:0条 更新时间:2009-5-14 9:25:2

2

推荐阅读: 公司法律法规 涉外企业

涉外企业联合税务审计工作规程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涉外企业联合税务审计工作规程》的通知

国税发[2007]35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审计对象的选择与确定

第三章 案头准备

第四章 现场实施

第五章 审计终结

第六章 后续管理

第七章 附则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为规范和加强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以下简称涉外企业)联合税务审计工作,总局制定了《涉外企业联合税务审计工作规程》,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并将执行中的问题及时反馈总局(国际税务司)。

附件:联合税务审计汇总表(略)

国家税务总局

二00七年三月二十七日

涉外企业联合税务审计工作规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以下简称涉外企业)联合税务审计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涉外税务审计规程》(以下简称《规程》)和《涉外企业联合税务审计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 涉外企业联合税务审计工作由各级税务机关国际(涉外)税务管理部门负责实施或组织实施。

第三条 对于跨区域联合税务审计,总机构或负责合并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的营业机构(以下简称汇缴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负责前期的纳税评估初评和疑点的提供,与所属分支机构或营业机构(以下简称营业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的联络和承办协调会以及资料和数据的汇总工作。营业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应按照汇缴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的统一步骤和时间安排开展工作。

第四条 对于国地税联合税务审计,国税局、地税局应成立联合税务审计领导小组,制定联席会议制度,组织、指导和监督联合税务审计工作的开展。国税局、地税局在开展联合税务审计时,应在履行好各自职责的基础上,加强配合,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

第二章 审计对象的选择与确定

第五条 跨区域联合税务审计的对象,按照以下程序确定:

(一)跨省(含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下同)联合税务审计的对象,由国家税务总局国际税务司从各地上报的跨省经营的涉外企业中确定。

(二)跨市(含州、盟,下同)和县(含县级市、区和旗,下同)联合税务审计的对象,分别由省级和市级税务局根据所辖涉外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确定。

第六条 国地税联合税务审计的对象,按照以下程序确定:

(一)对涉外企业所得税和其主体业务适用的流转税均由同一税务局主管的涉外企业,由该主管税务局提出备选纳税人名单,与其他适用税种的主管税务机关共同研究确定审计对象。

(二)对涉外企业所得税和其主体业务适用的流转税由国税局、地税局分别主管的涉外企业,由主管国税局和地税局分别提出备选纳税人名单,双方共同研究确定审计对象。

(三)国地税联合税务审计对象的确定,应报经联合税务审计领导小组批准。

第三章 案头准备

第七条 跨省联合税务审计对象确定后,按照以下程序进行案头准备:

(一)汇缴机构所在地省级税务局应在一个月内组织完成以下工作:对汇缴机构的纳税评估初评;《规程》所规定的纳税人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审计项目分析与评价、会计制度及内部控制的分析与评价;起草被审计纳税人基本情况的报告并上报总局,报告应包括纳税人投资和生产经营情况、纳税和享受税收优惠情况、案头准备情况、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联合税务审计要点提示等内容。

(二)总局在接到报告后10个工作日内,向汇缴机构和营业机构所在地省级税务局下文部署联合税务审计的具体工作和进度安排。

(三)各营业机构所在地省级税务局在收到总局文件后,应在规定时限内组织完成对营业机构的案头准备和相关报告工

作。

在案头准备阶段,应注意结合联合税务审计要点提示,按照《规程》要求采用分析性复核、会计制度和内部控制评价等方法,提高案头分析的质量。

案头准备阶段结束后,应分别向总局和汇缴机构所在地省级税务局报送案头分析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纳税人基本情况(注册资本、核算方式、经营范围等)、财务管理及内控水平分析(包括收支内控、发票管理、资金运转和流向等)、税务登记和纳税情况、审计所属期经营状况、案头分析情况(主要为财务报表重要指标分析)、案头分析发现的可能存在问题的领域以及联系人姓名、联系电话等。

(四)汇缴机构所在地省级税务局应在收到各地案头分析报告后15个工作日内汇总完毕案头分析情况,拟定重点审计项目,并向总局报告。

(五)总局通过下文或召开工作协调会等形式,确定重点审计项目,部署现场实施阶段的工作。

(六)汇缴机构和营业机构所在地省级税务局接到总局现场实施阶段的部署后,应根据确定的重点审计项目,组织编制审计计划。

(七)汇缴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向汇缴机构发出《税务审计通知书》,并抄送各营业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在《税务审计通知书》中,应注明委托营业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

机关同期进行税务审计事项。各营业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按照授权分别向营业机构下发《税务审计通知书》。

第八条 国地税联合税务审计对象确定后,按照以下程序进行案头准备:

(一)国税局、地税局应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做到信息共享,并充分使用现有的税收征管信息资料。需要纳税人额外提供资料的,国税局、地税局应共同商定后以书面形式告知纳税人,不得重复收集资料。

(二)国税局、地税局应根据职责范围合理分工,按照《规程》要求采用分析性复核、会计制度和内部控制评价等方法,寻找可能存在问题的领域。

(三)国税局、地税局根据各自情况编制会计制度和内部控制调查问卷,经双方汇总整理后,共同向纳税人发放和回收。根据回收的调查问卷,由国、地税双方共同对纳税人会计制度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完整性和准确性进行初步分析评价。

(四)国税局、地税局应共同研究确定重点审计项目,并按照《规程》的要求制定统一的审计计划,保证现场实施阶段的进度协调一致。

(五)国税局、地税局应分别填制《税务审计通知书》,同时送达纳税人。

第四章 现场实施

第九条 对于跨省联合税务审计,按照以下程序组织现场实施:

(一)汇缴机构和营业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应按照《规程》的要求,分别完成对所属汇缴机构和营业机构会计制度及内部控制的遵行性测试、确定性审计等程序。

(二)各营业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应根据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形成《税务审计报告》,在规定时限内层报总局,并抄送汇缴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

(三)汇缴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对各营业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的《税务审计报告》进行汇总,确定需进一步审计的问题,形成总的《税务审计报告》,并结合审计终结的需要编制《联合税务审计汇总表》(见附件),一并层报总局。

(四)总局根据现场审计结果,通过下文或召开工作协调会等形式,确定税务审计结论,部署审计终结阶段的工作。

第十条 对于国地税联合税务审计,按照以下程序组织现场实施:

(一)国、地税双方应共同派员调取或现场查阅纳税人账簿资料。

(二)在确定性审计中,国、地税双方应在规定的时间内优先完成共同需要的审计项目工作底稿。所形成的工作底稿应一式两份,一份留存,一份传递给另一方。

(三)现场实施阶段结束后,国、地税双方应及时汇总情况、交换意见、核实结果,确保相关数据口径一致,问题定性公正、准确。双方按分工对所辖税种进行汇总整理,按照《规程》要求编制《审计汇总表》,并形成《税务审计报告》。

第五章 审计终结

第十一条 对于跨省联合税务审计,按照以下程序进行审计终结:

(一)对于现场实施阶段遗漏或需进一步确认的问题,汇缴机构和营业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应向纳税人进一步核实。

(二)根据总局部署,各营业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应就发现的问题形成《初审意见通知书》,送交各营业机构确认。

(三)各营业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应及时将《税务审计报告》、纳税人确认的《初审意见通知书》和已填制好的《联合税务审计汇总表》及相关工作底稿报汇缴机

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汇总。

(四)汇缴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应在汇总各地《初审意见通知书》和整理相应工作底稿的基础上,编制总体的《初审意见通知书》,送交汇缴机构确认。

(五)汇缴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应根据总体的《初审意见通知书》和汇缴机构回复意见,研究下发《税务处理决定书》,同时抄送各营业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并按入库级次办理税款退补、滞纳金和罚款入库事宜。

(六)审计终结阶段结束后,汇缴机构所在地省级税务局应在15个工作日内向总局上报联合税务审计工作情况报告。该报告应包括纳税人基本情况、汇缴机构和各营业机构案头准备情况、现场实施情况、审计结论和处理结果以及对此次联合税务审计的体会、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等。

第十二条 对于国地税联合税务审计,按照以下程序进行审计终结:

(一)国税局、地税局应分别制作《初审意见通知书》,并共同派员送达纳税人确认。

(二)根据《初审意见通知书》和纳税人回复意见,国税局、地税局应共同研究,分别制作《税务处理决定书》,同时送达纳税人,并按入库级次办理税款退补、滞纳金和罚款入库事宜。

(三)审计终结阶段结束后,国税局、地税局应在终了后15个工作日内联合向总局上报联合税务审计工作情况报告。该报告应包括纳税人基本情况、案头准备情况、现场实施情况、审计结论和处理结果以及对此次联合税务审计的体会、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等。

第六章 后续管理

第十三条 联合税务审计中发现纳税人有避税嫌疑的,应在联合税务审计结束后,将相关案头分析疑点、税务审计相关案卷副本移交国际税务管理部门实施反避税调查。必要时,联合税务审计和反避税调查可结合进行。

第十四条 联合税务审计中发现纳税人有重大偷、逃、骗税嫌疑的,应在联合税务审计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将相关案头分析疑点、税务审计相关案卷副本移交税务稽查部门处理。

第十五条 联合税务审计结束后,汇缴机构和营业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或国、地税双方应按照《规程》要求按户归档,并加强跟踪管理。

第七章 附则

第十六条 跨市、县的联合税务审计,由省级局或市级局主办,比照跨省联合税务审计的有关程序办理。

第十七条 根据需要,跨区域联合税务审计和国地税联合税务审计可合并进行。

第十八条 本规程由国家税务总局负责解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税务机关可根据本规程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报总局备案。

企业税务筹划探讨 篇6

【关键词】企业税务;税务筹划

企业税务筹划的主要内容是企业要遵守相关法律规定,并在立法的基础上,以企业整体最小化税务为目标。相关人员应做好企业经营和投资,事先统筹安排,遵循节税收益,让企业更加合理和优化,本文主要对企业税务筹划进行研究,并阐述其内容。

一、企业税务筹划的必要性和依据

1.企业税务筹划的必要性

从宏观上来讲,企业的税务筹划满足国家的宏观需要,能够促进税收的更好发展,并保证国民经济得到稳定的增长。

从微观上来讲,税务筹划能够体现纳税人的纳税意识,并促使企业不断发展,不断研究新的法律和政策,确保税收工作能够有效开展。税务筹划能够健全企业的法制体系,降低企业的发展成本,加快企业的发展速度。

2.税务筹划的依据

法律是税务筹划要参考的重要依据,法律规定,纳税主体必须严格遵守相关义务和相关规范,充分体现权力和义务的统一性。

财务理论是税务筹划另一项需要参考的依据。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的主要目标是将企业的利润和股东财务最大化,所以应充分发挥企业经济行为的作用,确保企业能够长远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还有参考企业的收益和成本,分析其对税务的影响。

二、企业税务筹划的主要方法

以某企业的税务筹划管理情况为例,该企业围绕企业的税务活动开展例如企业的营业税、增值税和消费税等,相关人员要保证这些税种条理清晰,并有明确的目标。

1.企业税务筹划的一般方法

税务筹划是围绕企业的经营活动展开的,例如企业的经营决策、会计核算以及投资中的税务筹划,相关人员应仔细分析这些经营活动,通过这种方式完善税务筹划。在实际应用中,统称要融合实际情况使用,制定有针对性统筹方案,提升税务筹划的实施效果。

2.企业税务筹划的具体方法

(1)投资筹备的税务筹划

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阶段,应考虑多方面的问题,并了解企业投资的地点、内容和项目进行规划。国家针对政策中的特殊行业,一个采用不同的政策,这些内容应体现在税法中。

例如为更好的对西部进行开发,国家税务总局制定了支持西部大开发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企业在可以选择西部作为投资地区,从而获取一定优惠。我国非常重视科技发展,成立了很多高新技术开发区,并给予了一定优惠,所以相关企业在进行经济投资时,也可以考虑这个内容。

(2)筹资阶段的税务筹划

企业一般采用债券型和股权型的筹资方式,根据相关规定可知,债券筹资利息能够作为财务费用使用,并记录在当期的损益之中,并扣除税前利润。根据企业在资金筹划期间的具体情况,应将这段过程中的利息计入到开办费中,然后根据规定,缩短资本化和筹建期的时间,及时抵税。

(3)企业生存经营和会计和核算中的税收筹划

在这个阶段,企业应充分结合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并详细记录企业的经营和会计核算情况,所以税务筹划应发生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之前,并配合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制定合理的活动安排和会计核算方法。

例如该企业在核算费用支出时,主要是利用权责发生制的重要原则,将其列为企业的当期列支,然后相关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方法,最大限度的减轻企业的税务负担。在企业收入的税务筹划方面,企业可以根据有效的计划,安排企业实现收入的具体方式,并通过调整税务和应税货物的比例,减轻需要承担的税务负担。

三、税务筹划的局限性与风险

1.法律法规的限制

依法筹划是税务筹划的基本前提,这种情况超越了法律的制约,主要表现为偷税、逃税,所以相关单位对税务筹划的空间进行划定。企业的经营模式会因为税法的变化而有所改变,而法律的制衡和约束限制了税务筹划的各方面内容,所以相关人员应仔细考虑这部分内容。

2.人员素质的限制

税务筹划需要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能力,从而使内容更加合理,并确保各部门人员有效配合,充分发挥筹划的作用。

首先针对企业领导层,应有一个正确的筹划意识,对于大多数企业的业绩考核和激励工作来讲,领导者考虑的是如何最大化利润,而不是税后最大化利润,所以企业的领导者应及时改变这种观念,认真开展税务筹划工作。其次,税务筹划工作人员的素质,也是影响税务筹划结果的重要因素,所以税务筹划人员应时刻保有对会计、财务管理及企业管理的认识,并熟练掌握这些方面的内容。

3.税务筹划风险的限制

税务筹划一般发生在经济业务之前,且历时较长,所以这项工作具有一定前瞻性和长期性。在企业经营中,人为进行企业发展估算存在一定误差,而且有一定风险。

一种风险来自外部,其主要内容有政策的变化和经济政治法律环境的变更。还有一种来自于内部的风险,税务筹划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发展决策,所以相关人员应科学制定税务筹划。

四、结束语

通过对企业税务筹划进行分析,在经济的不断发展中,这些因素很难控制,所以要保证税务筹划能够适应这种变化。筹划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和税务部门优秀的沟通能力,熟练与税务机关开展工作,确保组织和筹划更加合理、规范。所以应特别注意选择合理的筹划方案,避免企业的经营情况受到影响。

参考文献:

[1]常向东,李永海.企业税务筹划风险探讨[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9(2):154-155.

企业税务筹划工作 篇7

关键词:新的增值税条例,税务筹划

2008年11月10日, 温家宝总理签署538号国务院令公布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 (以下简称“新条例”) , 决定自2009年1月1日起, 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新条例及其引发的增值税转型改革给笼罩在经济危机阴影下的中国经济注入了强劲的活力, 亮点频现, 举世瞩目。

新的增值税条例及细则, 是在消费型增值税的框架下, 对包括条例和细则在内的很多规定都作了重新修订, 并且围绕增值税转型的改革陆续出台了相关的配套文件。政策发生了哪些变化及对企业会产生什么影响是增值税纳税人普遍关心的问题, 因此对新旧政策进行对比, 了解增值税转型后需要注意的政策变化及对企业的影响, 才能帮助增值税纳税人准确把握政策演变, 及时调整业务模式, 安全平稳地步入消费型增值税时代。

一、新增值税暂行条例的主要变化及对企业增值税纳税筹划的影响

1.允许企业抵扣其购进设备所含的增值税, 降低企业设备投资的税收负担

新增值税暂行条例允许企业抵扣其购进设备所含的增值税, 将消除我国原生产型增值税制产生的重复征税因素, 降低企业设备投资的税收负担, 在维持税率不变的前提下, 是一项重大的减税政策。据测算, 此项改革财政预计减收将超过1 200亿元, 是我国历史上单项税改减税力度最大的一次。政策的出台必将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平稳较快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也必然有利于鼓励投资和扩大内需, 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2.由生产型增值税转型为消费型增值税, 一次脱胎换骨式的增值税革命

新条例第十条中彻底删除了旧条例中购进固定资产进项税额不得抵扣的条款, 将消费型增值税由局部试点地区推广到全国, 可以说是掀起了一场增值税制度革命。

增值税制的一大优点是能够避免生产专业化过程中的重复征税问题。根据对外购固定资产所含税金扣除方式的不同, 增值税制分为生产型、收入型和消费型三种类型。生产型不允许扣除外购固定资产所含的已征增值税, 税基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 税基最大, 但重复征税也最严重。收入型允许扣除固定资产当期折旧所含的增值税, 税基相当于国民收入, 税基其次。消费型允许一次性扣除外购固定资产所含的增值税, 税基相当于最终消费, 税基最小, 但消除重复征税也最彻底。在目前世界上140多个实行增值税的国家中, 绝大多数国家实行的是消费型增值税。1994年, 我国选择采用生产型增值税, 一方面是出于财政收入的考虑, 另一方面则为了抑制投资膨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 推进增值税转型改革的必要性日益突出。在这种情况下, 国务院决定推出新条例, 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 规范和完善我国增值税制度, 使税收制度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并为最终完善增值税制、完成全国人大常委会要求5年内制定增值税法的任务创造条件。

与试点办法相比, 新条例对全国增值税转型改革方案在三个方面作了调整:一是企业新购进设备所含进项税额不再采用退税办法, 而是采取规范的抵扣办法, 企业购进设备和原材料一样, 按正常办法直接抵扣其进项税额;二是转型改革在全国所有地区推开, 取消了地区和行业限制;三是为了保证增值税转型改革对扩大内需的积极效用, 转型改革后企业抵扣设备进项税额时不再受其是否有应交增值税增量的限制。

3.税率有降有升, 惠及中小企业发展

新条例第三条没有将矿产品纳入13%的低税率范围。新条例将矿山企业外购设备纳入进项税额的抵扣范围, 整体税负将有所下降, 为公平税负, 规范税制, 促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 同时将金属矿、非金属矿采选产品的增值税税率恢复到17%。提高矿产品增值税税率以后, 因下个环节可抵扣的进项税额相应增加, 最终产品所含的增值税在总量上并不会增加或减少, 只是税负在上下环节之间会发生一定转移, 在总量上财政并不因此增加或减少收入。

按照新条例适用转型改革的对象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改革后这些纳税人的增值税负担会普遍下降, 而规模小、财务核算不健全的小规模纳税人 (包括个体工商户) , 由于是按照销售额和征收率计算缴纳增值税且不抵扣进项税额, 其增值税负担不会因转型改革而降低。转型前的政策规定, 小规模纳税人按工业和商业两类分别适用6%和4%的征收率。因此为了平衡小规模纳税人与一般纳税人之间的税负水平, 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和扩大就业, 需要相应降低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考虑到现实经济活动中小规模纳税人混业经营十分普遍, 实际征管中难以明确划分工业和商业小规模纳税人, 对小规模纳税人不再区分工业和商业设置两档征收率, 将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统一降低至3%。

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水平的大幅下调, 将减轻中小企业税收负担, 为中小企业提供一个更加有利的发展环境。此外, 新条例配套的实施细则还将通过调高增值税 (配合营业税) 起征点等政策在税收上进一步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

4.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更加科学合理

新条例还规定, 小规模纳税人会计核算健全、能够提供准确税务资料的, 可以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资格认定, 不作为小规模纳税人, 依照本条例有关规定计算应纳税额。这意味着税务机关不能再按照诸如“销售额”之类的硬性条款一刀切地将一部分纳税人硬性规定为小规模纳税人, 新条例为部分小规模企业通过提高会计核算水平争取一般纳税人资格悄悄打开了一扇大门。

二、新增值税条例实施后, 纳税筹划应注意的问题

1.固定资产和不动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我国原来实行的生产型增值税, 固定资产进项税额不能抵扣, 现在要实行消费型增值税, 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可以抵扣了, 这是一般纳税人企业的重大利好消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会计准则中的固定资产与《增值税暂行条例》中固定资产的范围有所不同, 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并不是说企业的所有固定资产进项税额都能抵扣。

会计准则中的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 (一) 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 (二) 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因此, 它的范围包括机器设备和房屋、建筑物等不动产。

而在增值税暂行条例中, 固定资产和不动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新《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一条规定:“所称固定资产, 是指使用期限超过12个月的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工具、器具等。”第二十三条规定:“所称不动产是指不能移动或者移动后会引起性质、形状改变的财产, 包括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土地附着物。纳税人新建、改建、扩建、修缮、装饰不动产, 均属于不动产在建工程。”因此, 增值税条例中的固定资产不包括不动产, 只包括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工具、器具等。

也就是说, 增值税暂行条例中固定资产范围要小于会计准则的固定资产范围, 新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购进固定资产可抵扣进项税额, 不等于用于建造不动产的货物可抵扣进项税额。

新《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条规定:“下列项目的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一) 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三条规定:“条例第十条第 (一) 项和本细则所称非增值税应税项目, 是指提供非增值税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和不动产在建工程。”因此, 新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后购进货物用于不动产等非增值税应税项目不得抵扣进项税额。

2.并非所有固定资产进项税额都能抵扣

虽然实行了消费型增值税的转型, 但并不意味着所有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都能抵扣。如汽车的进项税额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新《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五条规定:“纳税人自用的应征消费税的摩托车、汽车、游艇, 其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即:征消费税的汽车不能抵扣进项税额, 其他汽车能抵扣进项税额。而征收消费税的汽车是指小汽车, 所以, 企业购买的汽车一定要分清汽车的类型, 轿车和中轻型商务客车不能抵扣进项税额, 而货车和大型客车可抵扣进项税额。

另外, 同货物一样, 固定资产若用于食堂等集体福利部门或发生非正常损失也不能抵扣进项税额, 已抵扣进项税额的要作进项转出处理。

3.废旧物资扣税凭证退出四小票行列

在新条例中明确了海关完税凭证、运费发票、农产品发票的抵扣问题, 唯独没有说废旧物资抵扣, 这是否意味着从物资回收公司采购废旧物资可按10%抵扣进项税额的规定停止使用了呢?果然, 新条例的配套文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再生资源增值税政策的通知》 (财税[2008]第157号) 规定:“取消‘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单位销售其收购的废旧物资免征增值税’和‘生产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入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单位销售的废旧物资, 可按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单位开具的由税务机关监制的普通发票上注明的金额, 按10%计算抵扣进项税额’的政策。”

从2009年开始, 废旧物资经营单位销售再生资源不再是免征增值税, 取而代之的是先征后退的政策, 所以, 企业购进再生资源务必要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方可抵扣, 从此, 废旧物资抵扣纳入防伪税控, “四小票”由于废旧物资扣税凭证的退出而成为历史名词。

4.混合销售按照主业征税的例外范围有所扩大

混合销售是指一项销售行为既涉及增值税货物又涉及非增值税应税劳务。混合销售征税的一般原则是按照主业征税, 即: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者零售的企业的混合销售行为, 视为销售货物, 应当缴纳增值税;从事营业税劳务为主的单位的混合销售行为, 不缴纳增值税, 要交营业税。

一般原则中有例外, 新条例和原条例都例外的规定, 即:生产企业销售自产货物并提供建筑业劳务, 可分别交增值税和营业税, 由于营业税的税率较低, 所以, 这种例外对企业是有利的。

原《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销售自产货物提供增值税劳务并同时提供建筑业劳务征收流转税问题的通知》 (国税发[2002]第117号) 文件规定, 混合销售行为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分别缴纳增值税和营业税:第一必须具备建设行政部门批准的建筑业施工 (安装) 资质;第二签订建筑工程施工总包或分包合同中单独注明建筑业劳务价款;第三安装使用的产品必须是自己生产的, 并且产品必须符合政策列举的自产货物目录。要求的自产货物范围仅限于: (1) 金属结构件:包括活动板房、钢结构房、钢结构产品、金属网架等产品; (2) 铝合金门窗; (3) 玻璃幕墙; (4) 机器设备、电子通讯设备; (5) 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它自产货物。

而新《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六条规定:“纳税人的下列混合销售行为, 应当分别核算货物的销售额和非增值税应税劳务的营业额, 并根据其销售货物的销售额计算缴纳增值税, 非增值税应税劳务的营业额不缴纳增值税;未分别核算的, 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其货物的销售额: (一) 销售自产货物并同时提供建筑业劳务的行为; (二)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情形。”

可以看出, 与原政策相比, 新条例取消了自产货物范围的限制, 避免了例如销售铝合金门窗并提供安装可分别计税, 而销售塑钢门窗并提供安装要全额征增值税的不合理现象。因此, 企业要分别核算, 充分享受该政策变化带来的好处。

5.纳税申报时间延长到15日

原来, 一般企业纳税申报截止时间是申报期间之次月10日, 向海关申报的时间更短, 是填发税款缴纳证的次日起7日内。新条例将纳税申报时间延长到次月或填发税款缴纳证的次日起15日内, 给纳税人以更多的时间, 减少因工作繁忙而出现的申报错误。

6.进口设备免税政策停止使用

原条例第十六条规定, 来料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所需进口的设备免征增值税。新条例将该款删掉, 说明该项税收优惠已不再执行。另外, 《关于全国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 (财税[2008]170号) 规定:“自2009年1月1日起, 进口设备增值税免税政策和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增值税退税政策停止执行。”

进口设备免税政策停止执行的原因很简单, 自2009年1月1日起,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入的生产用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可以抵扣销项税额, 因此, 没有必要再免征进口设备增值税, 退还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支付的增值税进项税款。

浅议企业纳税筹划工作 篇8

1. 充分利用国家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做好纳税筹划

纳税筹划, 关键是利用好税法和国家为宏观经济调控所制定的一些税收优惠政策, 在企业生产经营的“事前、事中及事后”进行合理节税。就目前我国的情况, 进行纳税筹划的空间主要有两方面。

(1) 税法自身的空间。

不论在国内还是国外, 国家为了宏观经济调控的需要, 并做到合理调节现实中各种自然及人为的发展不均衡性, 保证税法的科学合理, 在制定各项税收政策时, 总会留下一些“空间”, 比如:增值税中两种不同纳税人的认定, 所得税中不同税前利润规模的税率差异, 消费税中一些消费品不同销售价格的税率差异, 以及只对11种产品征消费税等, 这些都不可避免地给税收管理工作带来难度, 同时也给企业的纳税筹划留下了空间。

(2) 我国现行税收优惠政策。

为了整体宏观经济发展的需要, 政府除了在金融政策等方面作宏观调控外, 在税收政策上也采取一系列优惠政策。我国现行征收的各种税种中, 或多或少都有相关政策优惠, 其分类也有许多不同方法, 有的按税种, 有的按行业, 有的按方式分类等。本文只从税种及总体属性分类上作简单说明。

税收的优惠政策按税种分有: (1) 所得税类, 包括企业所得税和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 (2) 流转税类, 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 (3) 资源税类, 包括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4) 财产和行为税类, 包括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印花税、车船使用税、屠宰税、契税、车船使用牌照税。 (5) 特定目的税类, 包括筵席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耕地占用税。此外还有农业税优惠、关税优惠。

从税收优惠的综合属性分有: (1) 因企业所属行业不同的税收优惠。比如:对软件产业的增值税优惠、对农业相关产品的增值税优惠、对从事科技行业的营业税及所得税优惠、对从事利用“三废”作原料行业的优惠、对大专院校及科研行业的所得税优惠。 (2) 因地域不同的相关税收优惠。比如:设在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开放城市、西部大开发划定的西部地区的所得税优惠;对“老、少、边、穷”地区的所得税优惠。 (3) 对特定产品的税收优惠。比如;对古旧图书的增值税优惠;对农机、农药、农膜的增值税优惠;对煤及煤碳制品的增值税优惠。 (4) 企业经营规模不同的税收优惠。比如:对一些外商投资企业注册资金规模不同的所得税优惠。 (5) 以上几种不同税收的综合优惠。

我国的税收优惠政策都不是孤立的, 而是有许多特定的限定条件, 如行业、规模、地域、时间、对象等综合限制。

2. 各种节税平台与企业合理合法的纳税筹划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 税金的核算及缴纳是日常工作, 但是合理的进行纳税筹划, 却是一件从企业的组建到生产经营甚至伴随企业破产清算的至关重要的工作。企业要做到合理节税, 掌握和运用好各种节税平台是关键。就目前而言, 笔者认为, 企业节税平台主要是“价格”平台、“差异性”平台、税收优惠平台等。

(1) 合理节税的“价格”平台。

所谓“价格”平台, 其产生的根源在于税法的“从价计征”政策, 在具体运用中, 主要是企业在产品销售中的价格取向及一些材料成本的计价方法。 (1) 产品订价策略。我国大多数税种都是“从价计征”, 产品的订价与企业的税负息息相关。在实际纳税筹划中, 应结合企业实际及相关行业规定和税法的利用空间, 考虑生产企业与定点经销商以及一些批发企业间的产品定价策略, 如“转让订价”“价费转移”, 不同价格条件下消费税率差异等。产品订价策略运用得好, 可以在所得税和流转税方面有节税空间。 (2) 成本计算策略。成本计算方法有时对一个企业的利润影响很大, 如果企业不分析自身成本状况, 采用不经济的算法, 往往会导致提前纳税, 而资金是有时间价值的。成本计算策略包括企业存货的计价, 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计划价格法等, 在选用何种计价方法时就得结合企业实际, 如产品销售成本的结转方法、折旧方法、几大费用摊销方法的选用等。当然, 这要在坚持财务一贯性原则基础上运用。

(2) “差异性”平台。

我国许多税收优惠政策都是针对特定的行业和特定的产品以及特定的时空而设定, 有时差异性很大, 能合理利用好这些政策, 是进行合理节税的关键。 (1) 地域的差异。如对西部大开发地区、“老、少、边、穷”地区的所得税优惠, 规定在以上地区新办的企业, 经税务机关批准, 可以减征和免征所得税3年。此外, 对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而言, 设在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企业都有不同程度的所得税优惠政策。 (2) 行业的差异。不同行业税负也会不同。例如, 同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从事软件开发的增值税率就有大的优惠 (超过3%的部分即征即退等) ;同是营业税课税对象, 但文化体育业与服务业的税率, 一个是3%, 一个是5%。因此, 在选取经营项目时就应合理策划。 (3) 规模的差异。不同的经营规模税负也有差别。比如所得税, 分别对税前利润在3万元以下、3万~10万元、10万元以上, 规定了18%、27%、33%三档税率。此外, 差异性还体现在的企业属性、收入来源、征收方式、征收环节等方面, 企业纳税筹划应科学合理地运用好税法在这些方面的政策。

(3) 新会计准则对各种资产减值准备的灵活性。

新企业会计准则在对各种资产的减值准备的计提方面给了企业以很大的灵活性, 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时, 就应充分考虑各种资产减值准备的运用。比如, 对于因市场原因导致的原材料亏损, 库存产成品等的减值。

总之, 纳税筹划最大的空间在于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国家为宏观调控的需要制定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在优惠的方式上有免税优惠、减税优惠、缓税优惠、退税优惠以及抵免优惠等, 企业都应科学地加以运用。比如企业所得税, 就有税收抵免节税法、亏损结转节税法、存货计价节税法、汇总纳税节税法、加速折旧节税法等。但在具体运用中应合理、合法, 结合企业实际及相关会计法规, 在采用会计处理方法的初期, 就关注和做好企业的纳税筹划工作。

当然, 要做好企业的纳税筹划, 值得研究的问题还很多, 必须有企业领导及生产经营各环节的通力协作, 更需要有各方面的支持与配合。企业以效益最大化为目的, 应从企业经营活动的“事前、事中、事后”统筹考虑纳税筹划, 综合利用好各种节税平台。

摘要:企业作为一个以盈利为最终目的的经济组织, 要达到利润的最大化, 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目标, 做好纳税筹划工作至关重要。文章分析了国家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提出企业应合理、合法关注和做好企业的纳税筹划。

企业税务筹划工作 篇9

一、加强大企业税务工作专业化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对于大企业而言,税负是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且也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风险隐患之一,企业规模越大企业越应该加强税务工作。总结分析,加强大企业税务工作专业化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 一) 提高税务工作专业化水平有助于规范大企业的经营管理。大企业的税务工作专业化水平越高,税务筹划工作的合法合规就越有保障,因而也就越有助于控制企业的税务风险,提高税务筹划的科学化水平,因而能够确保企业经营管理的平稳有序。

( 二) 提高税务工作专业化水平有利于优化企业的经营结构。在大企业内部实施税务筹划工作,是以企业自身的经营活动作为税务工作基础,尽可能的顺应国家有关的经济政策导向,对企业的经营方式、投资结构、资源配置等内容进行优化,进而合理合法规避税负,这也是对企业经营结构调整的一种手段。

( 三) 提高税务工作专业化水平有助于提高企业自身经营管理能力。税务工作专业化水平需要较高的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水平作为基础,因此加强税务工作专业化的过程,也是改进提高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过程,有助于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的财务会计管理体系。

二、影响大企业税务管理工作专业化的主要问题分析

当前,一些大企业在税务工作专业化方面还存在着较多的制约,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大企业的税务成本管理水平不高。现阶段有的企业在税务管理方面对税务成本控制工作重视不足,有的仅仅是侧重于税务申报工作,而缺少较为全面的事前规划、事中执行以及事后考核管理制度,尤其是成本管理制度缺失,因而造成企业的税务成本控制管理不力。另一方面,大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有待加强,特别是有的大企业没有健全完善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尤其是在大企业内部缺少相关的税务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税务风险的识别和评估水平不高, 具体的税务风险控制管理流程也存在一些缺陷,造成了大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仍存在一些漏洞和薄弱环节。

三、加强大企业税务工作专业化水平的措施

( 一) 提高大企业的税务成本管理水平。在大企业的纳税成本控制管理方面, 首先应该注重健全完善有关的税务成本管理制度,重点是在大企业的纳税成本管理保障、日常税务申报、税务核算、税务筹划、税务审计等方面,健全完善有关的成本管理制度。其次,应该注重加强大企业的税务筹划有关工作,特别是坚持遵循依法管理的原则,对大企业的有关涉税行为进行事先筹划,选择最优的纳税方案。需要注意的是,依靠税务筹划控制纳税成本方面,应该重点坚持全员参与和全过程管理的原则,综合利用各种手段来降低企业的税负。

( 二) 加强大企业的税务风险控制管理。大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完善制定企业内部的风险监控体系,重点是严格按照有关的税务工作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等,加强对税款会计账目的管理,增强税务风险的事前识别和防范控制能力。同时,还应该加强有关业务流程方面的税务风险控制,特别是在收入申报流程、税款抵扣流程、费用列支流程等方面加强管理,确保有关会计核算账目的准确性,并尽可能的通过信息化的手段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以有力控制税风险问题。

( 三) 提高重点税种的应对管理策略。 对于大企业而言,提高税务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应该加强重点税种的控制管理。现阶段,大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的重点主要是企业的增值税和所得税管理方面。在增值税的控制管理上,首先应该重点加强增值税进项税发票管理,选择能够提供可抵扣专用发票的供应商,确保增值税进项抵扣。同时还应该在非应税劳务、不同税率货物、发票先抵扣后转出等环节采取相应措施,提高税务筹划处理的水平。对于大企业的所得税,应该根据项目的不同选择好地区、行业等,重点在所得税的对外捐赠、机构管理费用、国家政策支持的技改项目、资产损失等有关方面加强税务工作专业化管理,进而不断提高大企业的税务工作整体水平。

四、结语

针对当前大企业在税务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企业的经营管理层应该高度重视税务工作在企业整体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并重点在控制企业的税负,加强税务风险防范,提高纳税筹划工作水平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提升企业的税务工作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张亚峰.企业纳税成本研究—以重庆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3(4):108-109.

[2]李娜.国外税务代理对我国的启示[J].商业会计,2012(10):42-43.

企业税务筹划工作 篇10

一、施工企业经营特点与其税收筹划的联系

对施工企业而言, 其在经营上的诸多特点使企业的税收筹划工作具备一定的复杂性与特殊性, 同时也正是企业经营的特点为其税收筹划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空间。可以说, 企业经营特点及其税收筹划之间有着相对微妙的联系。

第一, 从经营上看, 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的投资数额通常比较大, 税收的金额因此而相对较高, 因此, 企业税收筹划工作的科学性影响着企业的整体经营。

第二, 相比于一般的生产企业而言, 施工企业“产品”的生产周期相对较长, 整个施工过程中所涉及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 在施工阶段, 税收政策的调整与变化很可能对企业税收筹划的有效性形成影响。

第三, 施工企业开展的不同工程项目通常是分离与企业所在的注册地, 异地工程项目在施工企业的项目结构中占据绝大部分, 这为施工企业利用“组织形式”进行税收筹划提供了更多的空间, 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第四, 施工企业的业务形式可谓多种多样, 总承包、分包及转包, 这些不同的业务形式下, 企业所需承担的纳税义务也存在差异, 这也使施工企业税收筹划具备多样性的特点。

不难看出, 施工企业在经营上的特点对其税收筹划工作有着不同的影响, 因而, 施工企业税收筹划工作必须结合企业经营的特点及经营现状进行有效开展。

二、施工企业税收筹划的开展现状

按照我国相关法律及制度规范的规定来看, 施工企业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所应缴纳的税种相对较多, 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土地使用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土地增值税及车辆购置税等这些不同的税种均包含在企业应缴纳的税种当中。因此, 施工企业的税收筹划工作必须对各税种进行全面且充分的考虑、计算与筹划, 以便于保证税收筹划效益的最大化。

但在实际的操作中, 企业对于税收筹划效益的“效益”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 片面地将税收筹划效益与企业经济效益之间画上对等号, 这种理解实际上并不准确, 影响了企业税收筹划的最终效果。另外, 基于目前异地工程项目在施工企业的项目结构中占据绝大部分的影响, 施工企业对异地项目的远程税收筹划工作在开展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企业本部驻地的税务部门不愿开具外出施工的证明, 部分工程所在地区为了地方利益, 即使施工企业已经开具施工证明却依然要在当地缴纳企业所得税。以下主要从企业所得税与营业税这两个方面对施工企业税务筹划的开展与落实问题进行探讨。

三、施工企业税收筹划的开展与落实

(一) 施工企业所得税筹划

一般情况下, 施工企业的异地工程需要开具外出经营证明, 若在未办理外出经营证明的前提下进行施工, 将会被项目所在地的税务部门依照营业额的2%收取所得税。与此同时, 受我国现行税收征管制度的影响, 征管系统还没有突破跨省及跨市的联网限制, 企业在项目所在地所缴纳的所得税并不能在主管税务部门的系统当中体现。需要注意的, 部分税务部门要求企业必须在工程开工之前携带外出经营证明及其他的相关材料进行备案, 所以企业在签订合同之后, 应当即刻去相关部门开具证明, 否则项目所在地的税务部门依然要向施工企业征税税额为营业额2%的所得税。

另外, 在施工过程中, 企业的各种物资采购所获取的发票当中, 客户名称必须与施工企业公章上的名称保持一致;办公用品采购必须列明采购的项目并加盖发票的专用章;项目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收款的收据也必须加盖企业财务的专用章, 以避免各种成本及收入被重复列入, 影响企业所得税的筹划效果。

(二) 施工企业营业税筹划

从营业税筹划的角度来看, 施工企业必须对甲供材料、分包工程营业额以及合同中税款约定等方面的涉税问题进行有效筹划。

1. 甲供材料, 主要指施工环节施工企业直接采购的各种材料与动力, 对于甲供材料的处理, 施工企业在与材料供应方签订合同的过程中, 合同条款中一定要签订“包工包料”的相应条款, 若企业要自行采购相应的原材料的话, 需在合同中注明, 并将该部分费用计入到企业安装营业额当中, 作为税金的组成部分。

2. 分包工程营业额, 按照我国营业税的暂行条理来看, 若纳税人把工程项目分包给其他的单位, 所取得的所有价款及价外费用在扣除支付给其他企业的分包款之后的余额则是企业的营业额。如果工程承包企业与相应的建设单位签订了建筑安装的工程承包合同不管是否真正参与到施工活动中, 都需要按照建筑行业的税目进行营业税的征收, 如果不签订该合同, 则只是劳务施工, 不能进行营业税金的抵扣, 这点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的时候需要注意。

3. 合同中的税款约定, 项目承包施工的过程中, 为节约成本, 很多企业往往会与施工方签订不含税的肩宽合同, 施工企业一旦签署该合同, 则会陷入相对被动的局面, 所以在签署合同的时候, 施工企业必须要求项目投资方在合同中提供代扣或者是代缴税款的相关凭证, 以避免陷入被动, 影响自身的营业税筹划。

四、结论

对施工企业来讲, 随着市场竞争环境及其行业属性的影响, 使其税务筹划工作带有一定的特殊性, 尤其是在异地项目不断增多的条件下, 要通过远程管理的方式对其税收工作进行有效筹划则更为困难, 所以企业必须结合自身税务管理的现状, 在结合现行政策与法规的基础上, 对不同税种筹划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分析, 并制定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以便于提升企业税收筹划的整体水平, 实现企业税收筹划效益的全面提升。

摘要:作为集工业与民用建筑、矿井建设施工、矿井井筒装备、机电设备安装于一体的国有企业, 枣庄矿业集团中兴建安工程有限公司的年产值可达22亿元, 各种规模相对较小、施工工期相对较短且流动性较强的单项工程遍及全国十几个省区。因此, 企业各方面管理工作的开展相对困难, 尤其是在现代经济环境下, 随着市场环境对企业管理水平、成本水平等要求的逐步提高, 如何提升企业税收筹划水平以实现企业税收成本的有效降低成为企业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此, 文章主要针对施工企业税收筹划工作的问题进行简单探讨。

关键词:施工企业,税收筹划,远程

参考文献

[1].岳卉媛.论施工企业税收筹划[J].现代商贸工业, 2011 (5) .

[2].黄柳英.浅谈如何做好施工企业的税收筹划工作[J].现代经济信息, 2011 (11) .

[3].张锦蓉.浅议新企业会计准则下施工企业的税收筹划[J].中国集体经济, 2010 (7) .

软件企业税务筹划探讨 篇11

【关键词】软件企业;税务筹划;税收政策;即征即退;“两免三减半”

近年来,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扶持以及各行业信息化要求的逐步提高,软件行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尤其在北京、深圳等经济高度发达的城市产生了大批优秀的软件企业。根据工信部网站公布的数据,我国软件行业2009年实现业务收入仅为9970亿元,2014年实现业务收入37235亿元,与2009年相比,增幅达273.47%,年复合增长率为30.15%。受益于国家政策对软件行业的大力支持和云计算、“互联网+”模式的兴起,预计我国软件行业仍将保持快速增长。国家出台了不少软件行业的税收优惠政策,降低软件企业的纳税负担,提高软件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税务筹划与避税的区别

1.避税

避税,是指纳税人在熟练掌握税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在不直接触犯税法的前提下,利用税收法律法规的差异、疏忽、模糊之处,通过对企业治理结构、经济活动等涉税事项进行精心安排,达到规避或减轻税负的行为。

避税是钻法律的空子,导致国家税收收入的减少,是政府所不提倡的。

2.税务筹划

税务筹划,是指纳税主体在纳税行为发生之前,通过对纳税业务进行有针对性的规划,设计一套完整的纳税操作方案,以达到降低税收负担的目的。

税务筹划是合理合法的,这是它区别于偷税、漏税和避税最显著的特征。由于税务筹划是对税法的深入理解并顺应立法意图,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降低纳税成本的同时,国家也实现了税收的杠杆调控作用。在法律上国家努力将避税纳入到打击范围,而对于税务筹划国家是支持与鼓励的。

二、软件企业税务筹划的具体应用

1.充分利用软件企业增值税即征即退的税收优惠政策

从1999年开始,国家为了扶持和鼓励软件产业的发展,软件产品销售便开始适用增值税即征即退税收优惠政策。

依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软件产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1〕100号)规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的属于自行开发的软件产品按17%的税率缴纳了增值税后,对其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实行即征即退政策。因此,软件企业在销售软件产品前可提前布局并达到“增值税即征即退”税收优惠政策所需的条件,从而降低企业的纳税负担。

例如某软件企业如果某月销售符合增值税即征即退优惠条件的软件产品1000万元(不含税),开具17%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当月软件产品销项税额为170万元,假设当月取得软件产品可抵扣进项税额20万元,则当月软件产品增值税应纳税额=170-20=150万元,当月即征即退税额=150-1000X3%=120万元,实际税负为3%。

2.创造条件使企业享受“两免三减半”的所得税优惠政策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企业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2]27号)规定,在我国境内注册成立的符合条件的软件企业,经国家相关部门认定后,自第一个获利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简称为“两免三减半”。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厅在对《关于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16]49号)的解答中明确指出软件企业可自行判断是否符合“两免三减半”的税收优惠政策的条件。凡符合“财税[2012]27号”文件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条件的,企业每年汇算清缴时应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事项办理办法〉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76号)的规定向主管税务机关备案,同时提交《通知》(财税[2016]49号)规定的备案资料。

因此,软件企业在对企业所得税进行年终汇算清缴前可先创造享受“两免三减半”优惠政策所需的条件,并及时按照《通知》(财税[2016]49号)的规定做好备案工作,享受优惠政策从而降低企业的纳税负担。

3.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相关规定,在我国境内注册成立且属于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在缴纳企业所得税时适用15%的所得税税率。

软件企业是近年来国家大力扶持和鼓励的行业,而且属于技术密集型企业,大多数软件企业的技术含量都很高。因此,如果软件企业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条件,则可向国家相关部门申请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这样一来可增强企业的知名度和核心竞争力。

根据相关税收法律规定,对于即符合软件企业“两免三减半”优惠政策又符合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在同一个纳税年度可以选择按软件企业“两免三减半”优惠政策缴纳企业所得税,也可以选择按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缴纳企业所得税,但不能同时享受软件企业“两免三减半”的所得税优惠政策和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比如,某符合软件企业“两免三减半”优惠政策的高新技术企业,假设2011年为第一个盈利年度,若选择按软件企业“两免三减半”的适用税率,则2011-2012年免税,2013-2015年减半征收;若选择按高新技术企业适用的优惠税率,则2011-2015年所得税税率均为15%。因此,该企业2011-2015年应选择按软件企业“两免三减半”的税收优惠政策纳税,2016年起按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纳税,从而降低企业的整体税负,提高企业经济利益。

4.利用研发费用的加计扣除政策降低企业税负

根据税法相关规定,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已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再按照本年度实际发生额的50%,从本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中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因此,软件企业在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可单独核算,在所得税汇算清缴时按照税法相关规定进行加计扣除。

5.利用其他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税负

比如,针对技术转让方面的优惠,企业所得税法规定,技术所有权的转让所得在一个纳税年度内累计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部分减半征收。纳税人受托开发软件产品,著作权属于双方共同拥有或属于委托方的不征收增值税;对在销售软件产品时一并转让所有权、著作权的,不征收增值税。软件企业在税务筹划的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各项因素,做到业务与财务的有效融合,从而达到降低税负的目的。

又如,软件企业申请即征即退所退回的增值税税款,如果是由企业设立专项资金账户管理并且用于扩大再生产与软件产品研究开发的可以作为不征税收入,在进行所得税汇算清缴时从应纳税所得额中减除。因此,企业可以对增值税即征即退所退回的税款进行单独核算并规定用途专项用于软件产品研发,从而享受所得税的优惠。软件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的过程中应尽量创造条件靠近那些有利于降低企业税负的法律法规。

再如,可利用各地区的不同税收政策进行税务筹划。从国际经济环境来看,不同国家的税收政策差异较大,主要有征税对象差异、税收征管差异、税基差异、税率差异、纳税人差异和税收优惠差异等。跨国公司可以巧妙地利用各国的税收差异进行国际间的税务筹划。从国内经济环境来看,不同地区的税收优惠政策不尽相同,目前我国的税收优惠政策适当向西部地区倾斜。软件企业可以根据战略布局的需要选择在西部享受优惠政策的地区成立子公司,以便达到降低企业税收负担的目的,为企业的持续发展节约资金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6.在合同签订环节控制税负

在现代商业模式中,经济合同的相应条款决定经济业务流程,经济业务流程决定税收负担,有鉴于此,经济合同是企业控制税收风险和降低税收成本最有效的重要工具之一。因为合同中一些重要的涉税条款,如发票条款、价格条款、质量和数量条款、违约条款和交货时间条款等,都对企业的税负成本有重要影响。因此,企业在签订合同时,应认真分析涉及税收的相应条款,合理巧妙地运用各种节税技巧,有效发挥合同控税的作用。

比如,软件企业为客户提供定制化开发服务的项目合同中含有标准化的自产软件产品,则可将整个项目按两份合同来签订,定制化开发服务部分签订技术开发合同,自产软件产品销售部分签订产品销售合同。定制化开发服务部分,按照技术开发合同相应条款开具6%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软件产品销售部分,按照产品销售合同相应条款开具17%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同时申请增值税即征即退,这样可以降低企业的整体税负。同时,客户取得的税率为6%和17%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均可以进行抵扣,企业与客户可实现双赢。

综上所述,税务筹划做得好与不好,对企业而言至关重要。做得好,则可以为企业节省大量资金;做得不好,则可能造成资金链的紧张,甚至可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营风险。软件企业既要加强研发团队与销售团队的建设,研发出高品质的软件产品的同时扩大营业收入,也要提升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在全面掌握税收法律知识并熟悉企业业务模式的基础上,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充分利用国家对软件行业的税收优惠政策,科学开展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的税务筹划。软件企业即是资金密集型企业也是技术密集型企业,在企业的发展初期经营风险比较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要做好税务筹划,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韩秀双.新办软件企业筹划享受国家税收优惠政策模式探析[J]经济师,2009.10.

[2]江素营.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问题探讨[J].现代商业,2013.24.

[3]湛亚娟.软件企业纳税筹划探讨[J].中国外资,2012.2.

[4]荣恬.软件企业纳税筹划探讨[J].现代商业,2014.18.

企业税务筹划工作 篇12

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企业的经营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是一个具有科学属性的管理体系。而纳税是一个企业所必须要履行的义务, 只有按时履行税收义务, 企业才能得到更好地发展。

企业纳税筹划是根据企业在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 在充分的遵守税法的各项规定的前提下, 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合理的规划, 从而使得企业缴纳较少的赋税的一种活动。企业进行税收筹划不仅能帮企业完成节约纳税金额的目的, 还能够帮助企业完成一定的财务管理。现代企业的纳税筹划关系到企业的生产管理与财务管理, 所以, 也可以通过企业内部制定的当期财务指标来进行纳税方案筹划。企业纳税方案的选择, 要充分的分析各方面的影响, 平衡各方面的利益关系。遵照合法性原则、合理性原则、节约性原则、前瞻性原则。合法性原则就是必须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不刻意逃避企业应该缴纳的税收。合理性原则就是要根据企业当期的财务目标, 制定合理的纳税筹划。节约性原则是要求企业在制定纳税筹划的时候, 要注意采取合理的措施, 避免一些重复税收的缴纳, 合理避税。前瞻性原则要求企业能够提前进行纳税筹划, 努力为企业的生产做好计划。

二、我国企业纳税筹划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企业的纳税筹划起步相对较晚, 不少企业甚至还没有充分的了解纳税筹划的真正作用。许多企业的经营者都将纳税筹划与偷税漏税混为一谈, 并且没有对纳税筹划进行足够的重视。

(一) 对纳税筹划不了解

许多企业对纳税筹划并不了解, 有些企业都认为纳税筹划就是进行偷税漏税, 或者采取各种非法的手段来减少纳税额度。甚至有些中小型企业都不知道纳税筹划的存在。由于企业负责人对纳税筹划的不了解, 导致了纳税筹划不能很好地开展下去。

(二) 对纳税筹划不重视

许多企业管理者认为纳税筹划过于复杂, 对于纳税筹划不重视。因为纳税筹划要涉及到公司的生产计划于财务规划的调整与变动, 如果企业做好了一个周期内的生产计划后, 再进行改变是需要进行大量的论证的, 所以许多企业对于纳税筹划并不是特别关心。

三、纳税筹划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的时, 必须要跟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一) 充分考虑企业资本运营状况

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之前, 必须要充分考虑企业的资本运营状况。因为每个企业都会有其独特的资本结构, 而不同的纳税筹划会对企业的资本结构造成一定的影响。现代企业融资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负债融资, 另一种则是权益融资。企业采取不同的融资方式, 需要承担的纳税程度相差很大。权益融资的主要成本是需要支出股息, 而负债融资的主要成本是借款利息。企业在税收较高的情况下, 采用负债融资就显得极为重要, 因为可以利用利息来抵减税金。所以说, 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之前, 一定要考虑好相关的成本和风险, 然后结合企业具体的资本运营状况来选择合适的方案。

(二) 全面提升税收筹划意识

许多企业因为缺乏足够的税收筹划意识, 所以不能很好的利用税收筹划为企业创造利益。当前, 企业要加大教育的力度, 从高级管理层开始, 都要展开相应的培训工作, 改变管理人员对税收筹划的错位认识, 向管理人员传授积极的概念, 宣传税收筹划的正确性与合法性。同时财务人员也要加强自身的职业水平, 及时的开阔自己的视野, 将税收筹划与偷税漏税区别开来。然后根据企业经济情况具体分析是否需要进行税收筹划。

(三) 全面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一是要加强对相关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 提高相关的税收知识, 强化对财务人员相关知识的培训工作。并且要让财务人员熟悉国家的税收政策, 可以通过研习国家税收政策达到合理避税的目的。二是要加强财务办公系统的升级。现代许多财务工作都普遍在使用计算机进行工作, 方便快捷, 同时准确性较高, 对于企业的纳税筹划, 需要一定的高科技设备的支持。

(四) 与相关的事务所合作

有些企业内部的财务人员并不是特别专业的, 并且企业内部缺乏相关的纳税筹划人才, 财务人员的工作大都是账目的统计, 对税收方面的了解并不是很多。所以企业可以通过与相关的事务所合作的方式, 通过专业人员的专业分析, 来为企业提供一份可靠地纳税筹划, 达到双方的双赢。

(五) 积极的开展风险管理活动

企业的运营过程中, 风险是普遍存在的。即使是纳税筹划过程当中, 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税收筹划在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前提下, 通过一定的生产计划的安排与调整, 达到合理避税的目的, 但是在生产计划的变动过程中, 可能会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所以一定要加强对纳税筹划过程中的风险控制。要带有前瞻性, 积极的去发现前进道路上的风险, 并且给予相关的管理活动。

四、总结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 企业需要采取纳税筹划来积极的调整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在财务管理工作中, 采取纳税筹划可以进行有效的避税, 同时也可以相应的优化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来综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摘要:纳税筹划在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过程中, 要充分的遵守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本文重点介绍财务管理中, 纳税筹划的主要特征, 以及现代企业纳税筹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重点介绍企业纳税筹划的具体应用, 希望能对企业的纳税筹划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纳税筹划,应用

参考文献

[1]王龙, 曹建安.企业所有者利润与薪酬替代的纳税筹划基本模型.财会月刊, 2010年第20期

[2]黄成光、郑军剑.《企业财务管理与税收筹划》, [J]《现代经济》, 2008 (7) :22~25

[3]李银珠.《税收筹划-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新理念》, [J]《企业经济》, 2004 (7) :137~139

上一篇:任务新语言教学下一篇:仲裁调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