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企业的税务筹划

2024-08-02

核电企业的税务筹划(共10篇)

核电企业的税务筹划 篇1

工程结算是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核电工程造价管理的关键环节, 也是施工单位实现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施工单位要掌握结算方法和技巧, 以主动控制、全程动态管理、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原则为指导, 做好工程结算工作。

一、工程结算对施工单位的意义

工程结算是工程竣工后, 由施工单位按照合同约定和规定程序, 向建设单位办理已完工程价款清算的经济文件。及时、准确的工程结算, 对施工单位项目管理有着重要意义, 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反映工程进度

工程结算是按照已完成的工程量进行结算, 能够反映累计已结算的工程价款占合同总价款中的比例, 使施工单位掌握工程进度情况, 并以此为依据作出适当的调整。

2. 加速资金周转

工程结算能够使施工单位尽快获得结算价款, 加速施工单位资金回笼, 避免施工单位陷入债务危机。同时, 工程结算还有利于降低施工单位运营成本, 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3. 实现效益目标

工程结算是施工单位经济效益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 只有结清工程价款, 才能使施工单位获取应得利润, 规避经营风险, 实现经济效益目标。

二、施工单位工程结算管理的特点

在施工单位工程结算管理中, 要准确把握工程结算的特点, 以主动控制、全程动态管理、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原则为指导, 切实维护施工单位合法权益。具体特点如下:

1. 涉及阶段多

与常规的电站工程相比, 核电工程的专业性更强、施工工艺也更加复杂, 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施工清单计价模式下的结算难度。工程结算贯穿于施工单位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 从工程投标到竣工阶段, 工程结算均涉及其中。

2. 持续时间长

核电工程建设规模大、周期性长, 施工单位的工程结算从收集结算材料, 到编制竣工结算, 再到竣工结算审批, 需要经历较长时间, 少则几个月, 多则需要几年, 对施工单位经营管理带来一定影响。

3. 参与者多

施工单位在工程结算中, 需要调动各部门参与结算的积极性, 如工程部、材料部、技术部、合同部等, 均要协调配合, 共同完成结算工作, 从而保障施工单位通过合理、合法的途径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

三、核电企业施工清单计价的结算技巧

1. 健全工程结算管理制度

施工单位应当对竣工结算予以高度的重视, 除了要配备经验丰富、素质较高的结算人才之外, 还应当对工程结算管理制度加以健全, 同时, 要让结算人员参与到工程投标决策分析、合同谈判、施工预算控制等工作当中, 发挥出自身应有的作用。此外, 还应制定相应的约束及奖惩制度, 调动结算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当结算书编制完成后, 项目部于经营管理部门应当对送审的结算书进行严格核查, 从而确定出最低结算额、目标结算额以及理想结算额, 并确定结算责任人, 最后将结算书递送给发包人。对于结算工作有杰出贡献的结算人员, 施工单位应当给予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奖励, 而对于结算工作中出现重大问题的责任人则应对其进行适当的处罚, 做到奖惩分明。

2. 加强合同管理

工程合同是结算工作的重要依据, 为了避免因合同条款留下漏洞而给施工单位履行合同带来困扰, 使施工单位蒙受经济损失, 施工单位必须加强合同管理, 签订高质量的工程施工合同。在合同订立之前, 施工单位应结合核电工程特点和单位自身情况, 反复研读合同条款, 预测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并事前提出解决方案。同时, 施工单位还要注意以下事项:了解并掌握与核电工程施工合同有关的法律、法规及规范标准;对发包人的资质等级及履约信用进行严格审查;对确定工期、质量和工程造价的约定进行重点关注;看合同条款中的用词是否准确, 发包人与承包人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是否清楚;对工程进度拨款及竣工结算程序和方法是否做出详细规定;总包合同中应当对发包、总包、分包各方的责任和相互关系进行具体规定;对监理工程师及双方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进行规定;应对工程中存在的不可抗力进行量化处理;对担保条件进行合理运用, 借此来降低风险系数;应对违约处罚条款予以重视。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 施工单位应当按照实际情况及时签订补充协议和变更协议, 对各方的权利、义务进行调整, 由此能够使工程竣工结算有理有据。

3. 收集整理结算资料

结算资料是工程竣工结算的主要依据, 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非常重要, 为此, 必须做好结算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核电工程中, 完整的结算资料包括如下内容:招标文件、投标文件、答疑文件、中标通知书、施工合同及补充协议;施工图、竣工图以及图纸会审记录;有效的隐蔽工程验收记录、设计变更、工期现场技术经济签证;竣工验收合格证明、工程款项支付证明。对于送审的结算资料承包人应当设置专人进行审查报送, 审查的重点应当放在资料的完整性上, 并对符合报送条件的资料进行统一编号、登记台账, 报送发包人时应当办理签字收存,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送审的结算资料应当符合结算管理规定。

4. 工程签证规范化

施工单位签证管理能够客观地反映出其现场经济管理水平的高低。施工签证具体包括如下内容:设计变更联系单、施工确认单、隐蔽工程签证、返工费签证等等。上述内容中, 隐蔽工程签证较为重要, 如核电工程的桩基础施工在工程竣工后, 只能以签证为依据对工程量进行核实。故此, 需要在施工期间, 请相关的人员到现场进行检查测量, 做好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并由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的代表进行现场验收签字。为避免事后纠纷的情况发生, 签证应当在施工期间及时进行实际金额计算, 并交相关单位签证。在办理签证过程中, 还应当注意以下事项:签证理由表述清晰, 签证用语规范, 尽量使用定额语言和清单名称;签证不仅要表述事件, 更要量化各项费用, 尽量避开与合同条款的冲突;签证资料保证连贯性和追溯性, 要求签证内容与事实相符;加强签证时效管理, 对未办理完成的签证进行定期清理。

5. 加大索赔力度

在清单计价模式下, 索赔是施工单位结算时较为常用的一种技巧, 也是施工单位获取更多利润的有效途径之一。索赔涵盖了诸多方面的知识, 如工程技术、施工经验、合同、法律等等。通常情况下, 由施工单位向业主提出补偿损失的要求被称为施工索赔, 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1) 施工条件变化引起的索赔。在核电工程项目施工建设中,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施工条件常常会发生变化, 特别是设计变更。施工单位给出的报价一般都是以原始招标文件及工程量清单和设计图纸作为基础进行计算的, 按合同条款的规定, 施工图纸中任何工作的数量和性质发生改变或是因为数量、性质的变化导致工序、施工方案发生改变时, 施工企业均可向业主提出索赔。

(2) 工期引起的索赔。在核电施工中, 由于业主没有按照合同规定为施工单位及时提供场地、施工图纸、相关设备及支付工程款项, 致使延误工期, 施工单位可提出索赔。

(3) 加速施工引起的索赔。当业主出于经济效益的目的, 向施工单位发布加速施工指令, 要求施工单位采取赶工期、加大各类资源投入完成工程项目时, 会造成施工单位的工程成本增加, 此时施工单位可向业主提出索赔。

(4) 风险因素引起的索赔。这里所指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合同风险和经济风险, 如物价大幅度上涨、自然环境发生改变、法律法规变化等等, 当这些风险出现后, 施工单位可向业主提出相应的索赔。施工单位可以向业主提出多个索赔, 虽然并不是每个索赔都能获得成功, 但通过加大索赔力度, 能够提高索赔的成功率。在索赔过程中, 施工单位应当重点注意索赔的程序, 并做好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以此作为索赔的有力证据。

四、结论

总而言之, 工程结算是反映核电工程建设成本, 衡量核电工程造价管理水平的重要环节。核电工程项目具备建设周期长、投资大、技术复杂、质量要求高的特点, 施工单位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 必须做好工程结算工作, 掌握结算技巧和方法, 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 从而促进施工单位稳步发展。

核电企业的税务筹划 篇2

继南北车合并之后,核电技术和品牌统一规划的趋势亦渐明晰。3月27日,商务部反垄断局公示的《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收购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股权案》(下称《收购案》)公示期结束。《收购案》显示,现国家核电控股股东国务院,拟将其持有的66%股份无偿划转给中电投持有。

在业内看来,中电投与国家核电合并是技术与运营资质的强强联合,被认为将形成中国核电建设的“三分天下”局面。在核电建设重启的大背景下,这一合并势必改写中国核电建设版图。

两公司渊源深:国家核电董事长王炳华曾是中电投首任总经理

早在2014年初,中电投与国家核电两家能源型央企合并重组的消息传出后,就引发高度关注,这一消息一直持续发酵。

2015年3月18日,国家核电董事长王炳华在参加2015年南非核能大会时公开表示,国家核电正在与中电投进行合并重组,组建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大家看到了未来潜在的可能。国家核电与中电投联手之后的核电资产总量比中核、广核之和还要多,新公司发展的空间和业务板块有很多空间。”在《收购案》公示首日,王炳华如是表示。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查阅国家核电官方资料得知,国家核电成立于2007年5月22日,是受让第三代先进核电技术,实施相关工程设计和项目管理,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中国核电技术品牌的主体;目前已形成拥有13 家全资控股子公司、3 家参股子公司和6家分支机构的核电技术集团。

而中电投是国家五大发电集团之一,也是五大集团中唯一同时具有控股开发、建设、运营核电资质的集团。其官方资料显示,公司组建于2002年12月29日,是集电力、煤炭、铝业、铁路、港口各产业于一体的综合性能源集团。中电投连续三年进入世界500强,2013年位居第408位。

事实上,中电投和国家核电两家公司堪称“颇有渊源”。中电投在国家核电的股份中占比10%。现任国家核电董事长王炳华曾在中电投工作5年,是中电投的首任总经理。2007年,国家核电成立之时,他调至新成立的国家核电,成为该公司首任董事长。

“我们正在按照国家的规定稳步推进合并事项。”4月22日,在中国国际核电工业展览会上,一位国家核电的内部人士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但他拒绝透露进一步的详细信息。

核电业“三分天下”格局初现

根据世界核能协会(WNA)的最新数据,截至2015年1月,中国共有13个核电基地。其中,已投入运营的核电站共22个,中核为控股方的有6个,中广核为控股方的有4个,中核与华电共同控股一个,中广核分别与大唐、中电投控股各一个。

因此,业内普遍认为,若中电投的核电运营资质与国家核电的CAP1400核电技术强强联手,将对我国核电市场格局带来巨大影响。

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宋智晨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两者的合并重组是强强联合,将与中核和中广核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事实上,从技术路线上看,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的三代核电建设主要技术分别有国家核电的CAP1400与中核、中广核两家力推的“华龙一号”,谁能在国内核电新项目以及担当“走出去”重任中获得优势值得关注。

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总经济师舒卫国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中电投和国家核电的合作是国家总的战略布局。“任何产业,有竞争不是坏事。但是体制也不是一种模式,在国际上也有各种模式,俄罗斯是大统一的,中国是三分天下,也许将来还会群雄角逐。主要还是看是否有利于产业的发展,有没有利于中国技术走向世界。”

核电业“蛋糕”将快速膨胀

在市场看来,国家核电与中电投的“联姻”无疑释放着更多信号。

今年2月17日,辽宁红沿河核电二期工程获批开工,曾受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影响而暂停的中国核电建设获得实质性重启;内陆核电是否应该上马的争议也再度进入公众视野。而当时停工内陆核电站之一的江西彭泽核电项目,即由中电投控股开发,工程总投资约1050亿元。

4月14日,环保部核电安全监管司副司长汤搏向媒体表示,目前我国在建核电机组27台,约占全球在建核电机组的1/3。他表示,我国现役的23台核电机组一直保持安全运行,核电机组的各项性能指标均处于全球中上水平。他的此番表态,被市场解读为国内核电开工有望加速。

4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落实2015年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以深化改革增添发展动力;决定核准建设“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技术示范机组,在调整能源结构中促进稳增长。

渤海证券在研报中预估,随着雾霾问题的日益严重,调节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发电成为大势所趋。预计中国未来 5 年新增装机将达到 4000 万千瓦,5年内核电设备需求将超3000亿元。

除市场空间有望释放外,我国核电公司上市的步伐也在加速。

此前,中核集团董事长孙勤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表示,中核集团有望今年年内上市。“国内上市一直在排队,现在也靠近前端了,我们还是遵守规则按照规律走,现在通过证监会这方面都不存在什么问题,就是排上队。”孙勤称,“相信今年应该不能再让大家希望落空了。”

核电企业的税务筹划 篇3

一、核电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模式

核电项目建设周期长且技术含量高, 项目投资大及环节管理复杂, 是当前管理最复杂的工业企业之一。而SAP系统功能覆盖核电企业的采购、库存、生产、销售、财务和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 同时能够实现核电项目立项、设计、建设、竣工、生产、销售流程有效整合及全过程管理, 体现出现代核电项目管理理念即“财务与核电工程一体化”, 能充分满足企业的管理需求。

目前, 核电企业的项目管理以系统模块项目为主线, 同时集成了物料管理、财务管理、设备维护等模块。在数据集成的平台下, 采购、转资业务能够围绕层层分解的项目展开, 实现自动化的材料线上预留及项目工程采购触发, 实现成本收集及资产转固的自动化, 系统自动生成设备清单, 并可提供项目全过程的分析报表。

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核电企业的应用

宁德核电项目规划总容量为6台机组 (百万千瓦级) , 一期工程建设4台机组, 采用成熟的二代改进型压水堆核电技术。据统计, 单个二代加核电压水堆 (百万级) , 建设期约为4年, 造价约为150亿人民币。鉴于项目周期长、投资大、技术要求高、环节冗杂, 公司需充分考虑如何将人员集成、信息集成、流程集成, 优化业务流程设计并将管理贯穿项目的全过程。在这方面, 公司借鉴同行业的经验, 即建立一个完整的核电工程项目信息管理平台 (SAP) , 通过实施ERP系统的后勤管理、工厂维护、财务控制、人力资源等模块, 通过数据集成实现财务数据共享管理。

(一) 建立物料管理模块, 实施全过程管理

将预算、立项、采购计划、采购合同、采购订单、采购发票预制及校验、采购支付审批、合同支付等业务流程在系统中进行优化、固化, 各流程相互牵制、环环相扣, 使合同业务数据在透明、可控的环境下逐级审批, 通过系统管理手段, 避免了合同运作中的暗箱操作;将采购订单及物资购入、发出、领用全过程通过系统操作完成, 统一物资管理编码, 实现采购管理部门、供应商、施工和调试部门及承包商共享物资信息, 及时、准确地反映了物资价值管理的全过程。

(二) 建立工厂维护模块, 加强项目动态管控

将核电工程项目管理部门的1级进度与承包商的2-4级进度计划及实施进展信息、设计完成情况追踪信息等集成到ER系统, 形成设计、采购、施工、调试等一系列完整的指标板块进度信息, 便得管理者非现场管控的职能得到有效发挥。

(三) 建立财务控制模块, 优化财务供应链

核电企业环节管理错综复杂, 控制并集成公司完整的财务信息对于制定公司战略决策至关重要。实施财务共享后, 实现从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维度将管理深度延伸, 将财务核算、结账流程、报表分析固化到系统中, 与前端项目、采购、物料业务系统进行集成, 实现实时查询及系统自动生成凭证, 减少手工操作的过程, 使财务人员从记账型向管理型的角色转化。

(1) 财务核算管理应用。财务会计视角下, 主要着重于总账、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及资产会计的处理, 记录货币和价值流, 以及评估库存。

第一, 应付账会计 (A/P) 记录所有与供应商有关的业务交易, 并从“采购”中获取大量数据。

第二, 应收账 (A/R) 记录所有与客户有关的业务交易, 并从“销售订单管理”中获取大量数据;银行会计支持现金流登记。

第三, 一般资产核算。资产会计 (AA) 记录所有与资产管理有关的业务交易, 针对一般资产 (购置、报废、折旧等) 而执行的所有过账记录在分配的公司代码中, 按不同的资产途径 (如购置、自行建造、捐赠等) , 需要以不同的方式对资产清单和资产移动进行评估, 可通过固定资产主数据直接记账、WBS结转、资产价值转移三种不同的方式入账。

第四, 特殊资产核算。核燃料作为核电企业的一项特殊存货, 具有一般生产性原材料特性, 但因价值大、使用周期较长, 又具有长期资产价值转移特性, 因此对于核燃料的寿期管理采用了双重核算方法。核燃料在购置加工及收到货时, 仍采用了准则中规定的“委托加工物资”、“原材料”科目予以核算。燃料在消耗期, 采用了固定资产折旧产量法摊销价值转移方式, 使燃料等同于企业一项产量法资产, 逐期分摊费用, 这样既满足了核算的需求, 又体现了配比原则。

(2) 管理会计视角下, 主要着重于一般费用成本核算、生产成本核算和获利能力分析组成, 提供了处理经营管理业务、投资管理、业务计划与控制 (含管理合并和利润中心会计核算) 的基本功能, 并且满足了基于决策的报表需求。建立项目成本核算控制体系, 以概算监管项目成本, 将项目板块核算精确到一级厂房并与分步分项工程相关联, 为今后报价提供历史经验数据, 降低项目成本风险。

第一, 形成了以实际型项目结构为归集对象的项目管理体系。对于同类型基建投资项目设置了类型编号, 如其中一个总项目再下设多个子项目, 子项目又下设多个具体业务活动, 可按结构层级关系进行逐级拆分, 如基建项目→1期项目→建筑工程→核岛→反应堆厂房等等, 对项目进行层级管理。可按纵、横向维度在SAP系统提取到不同层级、不同期间的数据。同时, 各项目预算可通过SAP系统下达, 将项目预算与实际的不利差异进行分析, 对项目层级进行实时监控。

第二, 形成了以统计型项目结构与直接成本对象相结合的管理体系。生产性费用项目作为企业当期成本, 可按不同经营活动进行区分。目前公司按不同核电机组, 不同成本中心进行二、三级拆分, 甚至更多, 如生产项目→1号机组→日常维修→运行*处1号机组, 对项目进行层级管理。不同类型的项目, 它所发挥的功能不尽相同, 如基建投资项目控制字段采用了实际结转型WBS, 是为了预算管控与费用结算的双向考虑;生产项目为了预算管控, 控制字段采用了统计非结转型WBS, 通过成本中心直接加以归集的则是费用结算。

(四) 建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将传统的人力资源 (HR) 功能转化为人力资本管理 (HCM) 综合计划。借助系统资源, 用来管理、衡量和奖励个人和团队贡献, 最大限度发挥员工价值, 并根据业务目标和战略对员工技能、活动及激励措施进行调整。

三、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应用价值

宁德核电通过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优化了管理制度、流程设计, 优化并提升了内部控制环境;通过有效的资源配置, 提高了员工工作效率;通过规范和统一作业标准, 提升了执行力和工作质量;通过数据高效集成, 实现了协同商务及集中管理, 进一步强化了风险管理, 对提高公司的市场竞争能力具有现实意义。

(1) 流程系统化。取代了立项管理流程、预算变更流程等纸质审批流程, 公司流程得以在系统中体现, 实现了人机交互操作系统模式。

(2) 程序制度规范化。按照董事会批准授权的不同层级、不同业务授权进行系统配置, 使立项、支付、验收审批在SAP中得以落实, 管理更加规范、有效。

(3) 操作标准化。SAP提供了标准的操作事务代码, 将公司制度嵌入到ERP系统, 设定标准操作功能, 通过标准化共享环节稽核要点, 实现风险稽核的标准化管理。

(4) 信息全面化。通过财务数据高效集成, 实现项目数据全程不落地处理及系统间数据的交叉验证, 实现了对项目的事前控制、事中监督、事后分析的动态管理, 强化了过程风险管控。

(5) 强化财务决策管理。通过实施财务共享服务, 各业务单元将基础会计业务剥离出来, 共性的、重复的、标准化的业务则集中在财务共享中心统一处理, 促进财务从记账向管理职能转化, 为各部门、各业务事项提供财务支持, 从而强化了经济事项的风险控制。

参考文献

[1]郑秀英.浅谈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保险业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 2011 (10) .

[2]乐立骏.SAP后勤模块实施功略[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3-7.

核电企业文化当突出情感管理 篇4

核电建设与运营实践表明,人在恐惧、愤怒、压抑、紧张、焦虑、嫉妒等情绪下,发生误操作而导致人因事件的概率可呈几何倍数增加。如何有效地预防核电站人因事件,关注员工情绪,加强员工情感管理,值得核电企业各级管理者高度关注。

当前,注重强化文化引领,高度关注员工情绪,切实加强员工情感管理,使员工充满责任感并激情地工作,持续提升企业软实力,已经成为核电企业管理者的广泛共识,也是培育核电企业文化的重要任务之一。

情感管理是核电企业文化管理的重要因素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情感在人的心理生活中起着组织作用,在支配个体思想和行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员工的情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执行力,决定着企业的凝聚力,关系着企业的生命力。所谓情感管理,就是管理者以真挚的情感,通过与员工的情感联系和思想沟通,对员工心理需求给予人性化的呵护和关心,形成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的一种软性管理方式。

情感管理最能体现文化管理的亲和力,其核心是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消除员工的消极情感,通过情感的双向交流和沟通实现有效的管理;其实质是分析员工的需求,掌握员工的心理特征,规范员工的行为方式;其目的在于激发员工的潜力、主动性和创新精神,使员工心情舒畅地为企业持续创造出新的价值。

情感管理是核电企业文化管理的重要因素。如果说制度管理是为企业日常运行提供“游戏规则”,那么情感管理则是为企业绽放活力提供了“催化剂”和“发动机”。

情感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已逐步被人们所认识。一般而言,具有积极情感的员工,表现为热爱工作、认真负责、善于创造、甘于奉献,工作有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工作效率高;反之,具有消极情感的员工,表现为对企业和同事冷漠、厌烦、抱怨,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差,工作效率低下。为人热情、诚恳、谦逊、宽容、开朗,情感积极的员工,在企业中容易与其他员工融洽相处;反之,情感消极的员工,则与群体相融程度较低。

总结国内一些成功、成长型企业的情绪管理经验,一般都有“十大积极情感”,即执著:对企业和团队目标、价值观有坚定不移的信念;挑战:勇敢地挺身而出,积极地迎接变化和新任务;热情:对公司的产品、服务、品牌和形象具有强烈的感情和浓厚的兴趣;奉献:全心全意地完成工作或处理事务;激情:始终对未来充满憧憬和希望,对现在全力以赴地投入;愉快:乐于接受微笑、乐趣,并分享成功;爱心:助人为乐,常怀感恩之心;自豪:因为自身价值或团队成绩而深感荣耀;渴望:强烈的成功欲望;信赖:相信他人和集体的素质、价值和可靠性。在企业中,如果有积极情感的员工占大多数,那么企业的凝聚力往往就比较强,基业也自然会持久。

影响核电企业员工情感的主要因素

人的情感属于精神层面,看不见摸不着,是一个复杂的变量。根据冰山法则,人是最不容易管理的因素。若能掌握人因的变化,就能降低事件发生概率。影响核电企业员工情感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企业文化、企业风气、企业管理制度和程序、企业激励机制、员工心理承受能力、人际关系等方面。任何一种因素的变化都可能成为员工情感波动的诱因。

企业文化差异对员工情感的影响

核电企业是高科技密集型企业。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国内核电企业与国外核电企业及相关企业交流频繁,有不少员工尤其是青年员工曾经到国外学习和工作过一段时间,比较容易受到国外的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的影响。由于对我国国情和国内核电企业文化了解不多,比较容易对本企业产生不满情绪。此外,国内核电企业发展尚不均衡,企业文化存在一定的差异,员工对此也存在攀比心理,经常相互用自身的“缺点”与别人的“优点”进行比较,也容易造成心态不平衡,从而产生消极情感。

企业风气对员工情感的影响

引领企业方向、凝聚企业人气、带好员工队伍是企业管理者的重要职责。企业风气会对员工情感产生重要影响。一个精诚团结、广开言路、善于听取各种意见的领导团队,会对员工起到示范作用;一个心齐气顺、风正劲足、团结和谐的企业风气,将有助于激发员工积极向上的情感。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人际关系是否融洽非常重要。相互之间以微笑的表情共事,以健康的思维方式考虑问题,就会使员工之间和谐相处、快乐工作。反之,消极的企业风气,就会使员工情绪低落,人际关系紧张,工作效率低下,工作质量不高。

企业管理制度程序对员工情感的影响

企业管理制度程序是统一员工行为、观念的标准,是维系企业行为的无形力量,是评价企业员工行为的尺度。情感管理属于软性管理,是管理者通过对下属员工情感变化的细微体察,从而对员工在工作中给予人性化的呵护和关心,营造一个齐心协力、共创佳绩的和谐工作环境。

制度管理与情感管理的关系恰如企业管理的两翼,相辅相成、并行不悖。情感管理必须建立在维护制度尊严、有助于企业绩效提高的基础上。在企业内部,员工要牢固树立“严格按制度程序办事”的意识,不断提升制度程序的执行力,形成“按制度程序办事光荣,违反制度程序可耻”的风气。对严格执行制度程序的,要进行表扬和鼓励;反之,则应受到相应的批评和惩罚。由此可见,企业管理制度程序与情感管理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企业激励机制对员工情感的影响

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的战略性资源,而企业激励机制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良好的激励机制,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员工努力去完成组织的任务,实现组织的目标。目前,对于核电企业员工来说,单一的以物质激励的效力已十分有限。如果不及时调整激励措施,就必然会产生负效应,从而影响员工情感。因此,企业激励机制最根本的目的是正确地引导员工的工作动机,使员工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需要,增加其满意度和成就感,从而使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持续保持和发扬下去。

培育核电企业文化应注重情感管理的主要举措

员工情感,是一种亟待开发的企业人力资源。当前,在培育核电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应注重加强情感管理,注重员工价值观的引导和共同愿景的建立,营造“企业关爱员工、员工忠诚企业、人企和谐共赢”的氛围,让企业处处充满着爱的情感,使员工时时体会到企业的温暖。

注重培育和谐文化,激励员工超越个人情感

在培育企业和谐文化的过程中,要注重营造“心理和谐”。要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引导员工树立自尊自信、乐观豁达、心态包容、理性平和、健康向上的和谐观;要更加重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关注员工的成长与发展,引导好、维护好、发展好员工的根本利益;要强化员工对企业文化理念的共识和深入理解,正确对待工作和生活中的荣辱得失,激励员工超越个人情感,从而使员工更好地为企业创造价值。

在培育企业和谐文化的过程中,要注重营造“关系和谐”。要引导员工正确处理好与领导、同事和家人之间的关系,做到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和谐共进;要处理好企业与社会的关系,搭建与上级、政府和监管等部门有效沟通的平台,从而逐步构建起企业与人、企业与社会、企业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在培育企业和谐文化的过程中,要注重营造“氛围和谐”。要倡导人性化管理,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应用于情感管理,要像母亲那样——对员工高度的关心和爱护;像姐妹那样——与员工亲密地接触与坦诚交流;像朋友那样——与员工友好地相处并珍惜友情。从而形成和谐融洽、充满友爱、精诚团结、蓬勃向上的人文环境。

不断创新激励机制,培养员工的归属感和成就感

企业激励机制是激发员工情感、决定企业兴衰的重要因素。针对核电企业的特点,要坚持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建立起具有核电企业特色和员工需求的薪酬、奖惩、福利、休假等激励体系,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要结合不同专业、不同岗位和不同人员的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设立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目标,同时在企业内部建立起结构合理的多通道职业发展体系,使员工明确自己所处的位置、近期的工作目标和远期的发展方向;要关注员工进一步学习、提高学历的需求,有计划、分专业对优秀员工给予提高学历的机会,引导和促进员工个人目标向着预期的方向发展,不断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成就感。另外,企业在制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工作时间以外的情感影响因素,8小时之外的情感问题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员工的工作情绪与工作状态。因此,我们要关注工作以外的情感因素,提倡家庭生活与工作生活的平衡,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家人对员工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进而赢得员工的敬业和奉献精神。

建立企业交流平台,消除和转化员工的负面情感

人经常要受到负面情感的影响。因此,消除和转化员工负面情感十分重要。企业管理者要全面了解和确认员工负面情感产生的根源,如:员工关系是否和谐、工作安排是否合理、利益分配是否公平等。只有找到真正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企业管理者应通过畅通信息与情感沟通渠道,建立相互尊重、互相理解的交流平台,营造自由开放、分享信息、人人平等的氛围,促使上情及时下达,下情及时上传,减少员工之间、部门之间的误解和隔阂,从而使企业变成一个温馨和睦的大家庭;企业应鼓励具有相同或相近专业背景、技术专长、兴趣爱好的员工成立社团组织,鼓励员工积极参加社团活动,使员工拥有健康快乐的情感和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实现人与人之间情感上的共鸣。

尊重和认同员工,使员工以自我实现为目标努力工作

马斯洛理论把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人的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属于高层次的需求,对于核电企业员工而言也是如此。管理者要把员工放在平等的地位,充分地尊重和认同员工,充分地凝聚员工的智慧和力量,使员工以自我实现为目标来工作,成为企业责任感和荣誉感的承担者;企业要尊重员工参与企业决策的愿望,积极探索建立员工咨询与参与企业决策的机制,推行上下级定期双向沟通交流,提倡相关部门进行互访,开通员工投诉热线,开辟相关专栏与论坛等形式,为员工参与管理、贡献智慧创造条件。同时,企业可以设立专项的管理参与奖、最佳建议奖等,激励员工参与管理和创新的行为。只有尊重和认同员工,才能激发员工的潜能,使员工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来回报企业。

提升企业管理者的亲和力,营造团结文明和谐的氛围

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哈佛商学院教授利文斯顿的一项研究表明,在人员管理方面没有什么秘诀,上级对下属的热情和兴趣是管理成功的主要因素。因此,情感管理的有效与否,与各级管理者的亲和力有着直接乃至决定性的关系。作为企业管理者,应扮演好教练这一角色,善于给群体中每个人机会,委以重任并做好协调工作,使员工在自我实现、团队信任、完成任务的成就感方面得到满足和情绪的升华;应加强对企业管理者情感管理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提高管理者的情商、文商、智商和情感管理的技能,充分激发工作团队乃至整个企业的活力;企业管理者应深入生产现场,面对面地进行情感疏导,认真倾听员工的意见,以缩小与员工的心理距离,培养亲密、信任的人际关系。对员工提的意见或建议,企业管理者要认真落实处理,不能推诿、扯皮,最大限度地减轻员工思想负担,使员工心情舒畅地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引导员工树立感恩意识,提升自身修养和境界

从“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到“衔环结草,以谢恩泽”,再到“乌鸦反哺,羔羊跪乳”,这些都体现出中华民族深厚的感恩文化传统。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处世哲学、一种智慧品德。在加强情感管理的过程中,企业管理者要引导员工树立感恩意识,常怀感恩之心,以实际行动来感恩社会、感恩企业、感恩组织、感恩父母、感恩他人,在感恩中不断提升自身修养和境界;要引导员工养成良好的心态,提倡多一些融洽、少一些隔阂,多一些团结、少一些摩擦,多一些理解、少一些埋怨,多一些奉献、少一些索取,谦虚低调,虚怀若谷,努力做一个让他人尊敬、令亲人自豪、受社会称道的人;在培育感恩文化的同时,要不断强化责任意识,加强责任文化建设,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奉献精神来服务企业、回报社会。

总之,核电企业要改变过去传统的管理思想和模式,从重视物的管理转移到重视员工的管理,从对员工行为管理转移到对员工情绪情感管理,从而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共同愿景。在培育核电企业文化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员工情感管理,积极营造企业“人气”和员工正面情感生长的软环境,不断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忠诚度,持续提升企业生产业绩、管理绩效和内外和谐度,促进核电事业又好又快又安全地发展。

核电企业的税务筹划 篇5

近年来,信息安全风险日益加大,国家和企业都对防范网络安全风险非常重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颁发的27号文件《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对我国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做出原则性、战略性的规定,要求坚持“积极防御、综合防范”的方针,同时把信息安全提升为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风险评估作为一项国家重点工作来抓。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已基本形成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核安全文化中倡导“纵深防御”,作为核电企业,在信息安全体系建设时也要结合“纵深防御”的安全保护理念,结合4个“凡事”的工作思想,通过“三道防线”与“体系文件与安全组织”的建立,有效地实现“纵深防御”和“程序管理”的安全管理思想在信息安全保障方面的应用,而风险评估则是实现信息安全“纵深防御”理念的基础。

1 风险评估的定义

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就是从风险管理角度,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系统地分析信息系统所面临的威胁、存在的脆弱性以及形成风险的可能性。

风险管理就是为防范和化解信息安全风险,从而把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上。

2 风险评估的有效实施

风险评估的最终目的是帮助企业了解和识别风险,在价值与成本间找到平衡点,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某种意义上说,风险评估的过程就是识别风险的过程。

2.1 安全模型参考

在国际标准ISO13335中,安全模型如图1所示。该模型的特点是以风险为核心。

在国家标准GBT 20984中,风险评估中各要素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

风险评估是以信息资产为主线,重点分析企业信息资产面临的威胁、存在的脆弱性以及企业由此面临的风险,为降低、减小、转嫁、规避这些风险,在充分考虑业务战略与成本投入的前提下,提出适合于本企业的安全需求,再根据安全需求制定相应安全措施的过程。风险评估中各要素之间存在着以下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1)资产价值的高低与企业战略对资产依赖程度成正比,依赖度越高,资产的价值越大;依赖度越低,资产的价值就越小。

2)风险与资产面临的威胁成正比,一定程度上说,企业资产面临的威胁越多,则企业潜在的风险就越大。

3)安全需求的产生是由风险的客观存在和对风险的识别双重作用决定的。

4)脆弱性是未被实施的安全需求,威胁利用脆弱性危害资产。

5)通过制定安全措施满足安全需求,安全措施需要考虑成本投入。

6)残余风险控制不得当或未得到及时控制,可能诱发安全事件。

2.2 风险评估的依据

风险评估参照以下标准和指南实施: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3]27号);2006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调小组《关于开展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意见》;GBT 20984《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GBZ 20985《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事件管理指南》;GBZ 20986《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事件分类分级指南》。

2.3 确定风险评估范围

确定风险评估的范围,主要是对被评估信息系统及所涉及的物理资产、软件资产、数据资产进行识别,然后对被评估信息系统的关键资产进行识别与分类,特别是核心资产的安全属性,需进行详细识别后再进行分类。如在电力二次系统分析中,应重点识别出资产在遭受泄密、中断、损害等破坏时所遭受的影响,并根据资产在遭受泄密、中断、损害等破坏时所遭受的影响,对资产的价值进行赋值。

信息系统资产可以分为硬件、软件、数据、人员和服务5类,资产识别过程中,对各资产的使用人或者部门应进行协同调查和统计。可采用实地检查和问询的方式调查统计信息系统所涉及资产,并借鉴等级保护相关文件填写相关资产调研表。

2.4 借助外部力量开展信息安全风险评估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对一些专业知识和防护经验要求较高,所以核电企业可以选择技术力量和信誉较好的信息安全服务公司进行风险评估。

2.4.1 威胁识别

威胁是指企业或资产存在的潜在危害或事件,分析这些危害或事件将对企业带来危害的可能性及造成的损失。威胁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物,不存在没有威胁的信息系统。

在识别威胁之前,需对信息资产进行识别,根据业务类型、等保级别进行分类,对关键资产的威胁进行着重识别、分析。分析结果可能为一个资产实体面临多个威胁或一个威胁对多个信息系统或资产产生影响,因此需要识别并追溯威胁的诱因及影响客体。

威胁评估涉及管理、技术等多个方面,所采用的方法有问卷调查、问询、数据取样、日志分析等。

2.4.2 脆弱性识别

脆弱性识别具有隐蔽性、欺骗性、复杂性等特点,比威胁识别有更高的难度,是以资产为对象,对威胁识别进行验证。脆弱性不仅体现在信息资产的软件、硬件或通信设施及物理环境等方面,还深入到人员管理、业务流程、组织机构等各个方面。这些客观存在的脆弱性自身不会造成危害,只有当它们被威胁利用后才会发挥作用,造成相应的危害。

在脆弱性识别的过程中,需要对识别出的脆弱性进行分类。脆弱性一般分为管理脆弱性、结构脆弱性(如安全域划分不当)、操作脆弱性(如安全审计员业务生疏)以及技术脆弱性等。找出脆弱性被威胁利用的可能性以及利用后造成的危害,并对其进行评估,最终进行定级。

此阶段采用安全扫描、手动检查、问卷调查、人工问询等方式对评估工作范围内的物理环境、网络设备、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和应用中间件系统进行系统脆弱性评估,同时为后续脆弱性分析及综合风险分析提供参考数据。

2.4.3 风险分析

1)威胁分析。威胁识别工作完成之后,将对资产所对应的威胁进行评估,即对威胁发生的可能性进行评估。将威胁的权值分为1~5之间的5个级别(见表1),等级越高威胁发生的可能性越大。

2)脆弱分析。在脆弱性识别的基础上,从基础环境脆弱性、安全管理脆弱性、技术脆弱性等方面展开进一步分析,并依据其脆弱性被利用的难易程度和被成功利用后所产生的影响进行赋值量化,从而为最终综合风险分析提供参考数据。脆弱性严重程度的赋值方法如表2所示。

3)综合分析。在完成以上各项分析工作后,还需进一步分析被评估信息系统及其关键资产将面临哪一方面的威胁及其所采用的威胁方法,利用了系统的何种脆弱性,对哪一类资产,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并描述采取何种对策来防范威胁,减少脆弱性,同时将风险量化,并列出综合分析表(见表3)。

2.4.4 风险处置

在分析阶段完成之后,风险评估项目组将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结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总结出当前的安全需求。根据安全需求的轻重缓急以及相关标准

和电子政务保障框架,制定出适合的风险处置方案。

在考虑风险处置前,相关组织应确定一个风险是否能被接受的准则。例如评估显示,风险较低或处理成本对于相关组织来说不划算,则风险可被接受,这些决定应加以记录。对于风险评估所识别的每一个风险,必须做出风险处置决定。

在选择风险处置方式时应该考虑企业的目标和使命。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风险,应对那些可能给企业生产带来严重危害的威胁/脆弱性进行优先级排序。同时,在保护企业生产正常进行及其信息系统时,由于各部门有其特定的环境和目标,因此用来处理风险的方式和实现安全措施的方法也各有不同。

3 核电企业内部自我风险评估

信息安全的风险评估不是只有选择依靠外部力量就万事大吉,需要核电企业内部根据安全风险评估情况,不断地展开自我评估,把风险逐步降至最低。

在自我风险评估过程中,结合各系统的实际应用不断地加强风险的控制,同时加强核电企业内部人员的信息安全意识方面的培训,逐渐消除人员方面的安全隐患,通过周期性的风险评估,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安全措施。

4 结语

随着核电企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推进,核电企业对网络信息的依赖程度不断增强,网络威胁的增加,信息安全管理已变得尤为重要。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与分析正是顺应了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为了保证核电企业信息系统的相对稳定,周期性地开展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把各类风险消除在萌芽期对核电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摘要:文章结合国家政策、行业规范以及核电企业对信息安全的特殊要求,论述了核电企业开展风险评估的必要性及迫切性;以特定的安全模型为参考基础,通过一定的防护手段,协调平衡威胁、脆弱性及风险三者之间的关系;重点分析了核电企业开展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具体实施方法与流程。通过论述得出风险评估是提高企业信息安全保障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

关键词:风险评估,脆弱性,威胁,资产

参考文献

[1]吴世忠,姜常青,彭勇.信息安全保障基础[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9.

[2]公安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评估中心.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政策培训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核电企业的税务筹划 篇6

1 核电企业物资采购监管的作用

核电企业物资采购是通过对采购过程的全程监督和管理,包括制订采购计划、选择供应商、确定价格、签订合同、验收付款及售后等过程。对核电企业进行物资采购监管,探索适合企业的监管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1.1 预防腐败,提升管理水平

物资采购监管是物资采购的一道有力防线。一方面,通过监管,可以有效地约束各项采购行为符合规范,防止滋生腐败。核电企业不同于一般的企业,物资采购涉及的金额比较大,动辄上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因此,对直接掌握采购权的采购人员加强监管。另一方面,通过采购前、采购中、采购后的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管,可以充分检测整个内部控制过程是否有效、完整,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系统的分析,从而不断提升采购管理水平和效率。

1.2 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利润是企业的重要追求目标,而降低成本是提高利润的重要途径。与行政、开发等管理环节相比,通过加强物资采购监管对提高企业利润,降低生产成本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

1.3 确保安全,提高工程质量

安全是核电企业第一关注的重点,核泄漏等安全事故造成的影响不同于一般的安全事故,而采购物资的产品直接用于核电的建设,一旦质量不达标的材料或设备用于核电生产和建设,带来的后果是不可估计的。对物资采购进行监管,可以防止不合格产品、以次充好产品的购入,排除安全隐患,确保工程质量。

2 核电企业物资采购监管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当前我国核电企业的物资采购监管还存在一系列问题,监管体系不健全、价格管理不完善、采购流程不合理等,这些问题不利于物资采购的监管作用。

2.1 物资采购管理体系不健全

当前的核电企业虽然具备相应的物资采购管理体系,但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在进行物资采购前,一是要建一个整体的规划,根据实际需求做出采购评估报告,并对采购的物资种类、供应商的选择、合同的签订、采购进度等各个流程进行统一的规划。整体规划得前瞻性不足并不断变化,容易导致采购的盲目性,工作效率低下,同时造成物资库存积压。二是计划管理不到位。制订计划是物资采购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计划管理不到位将对整个采购工作起直接影响。物资采购计划应与核电项目工程进度相符合,从而达到效益的最佳化。但在实际操作中,库存难以保持平衡,计划管理失控。三是供应商管理不健全。核电企业一般有稳定的供应商体系,但对大部分的供应商没有做到精细化分类管理,导致采购效率不高,供应不及时。

2.2 物资采购价格管理不完善

核电企业项目规模很大,涉及的物资采购金额和数量也就偏大,物资价格一般也比较高。目前核电企业的物资采购过程中,价格管理还不完善。一些核电企业没有对价格进行严格的监管,容易出现资金的浪费或采购腐败。此外,缺乏严格的价格管理,审计制度不完善,不能从内部和外部同时进行有效的审计,对一些价格虚高的现象不能及时发现,这不利于物资采购的顺利进行。

2.3 物资采购管理流程不合理

物资采购管理流程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一是采购成本高,效率不高。由于核电企业采购的物资多样且分散,供应商数量也不少。对核电企业物资采购时会出现供应商不同、同一物品价格也不同的情况。容易导致采购人员不同,采购的价格也不同,从而增加了采购成本。二是库存结构不合理。一些核电企业为了保证核电安全,降低维风险,安全库存量较一般企业高,而库存量过高,备用物资过多,使库存物资占用大量资金成本。此外库存周转较慢,呆滞库存也不利于核电企业库存结构的优化。

3 新形势下提高核电企业物资采购监管水平的对策

在国家大力发展核电能源的新形势下,核电企业必须通过提高物资监管水平,探索适合企业发展的采购监管模式,完善监管体系,充分发挥物资采购监管作用,确保核电企业的健康发展。

3.1 健全物资采购监管体系

健全完善的物资采购监管体系是提高核电企业物资采购监管水平的关键。首先,要完善监管流程。加强核电企业的物资采购监管,要从提升和完善监管流程来着手。要制订物资采购计划,根据核电企业的实际需求,项目的运营情况,资金的配套情况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制订采购计划使采购过程有目标、更优化。同时,完善的监管流程可以让采购更阳光、透明、公开。其次,要选择合适的监管模式。物资采购监管是企业自身实现和加强管理的重要手段,要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来选择合适的监管模式。可采用日常监管与专项监管相结合的手段,日常监管主要是通过对采购人员在日常的采购价格、供应商选择、采购合同的履行等方面进行监管和稽核,专项监管作为日常监管的补充和完善,主要是对物资采购进行风险控制,进行事前或事后的监督和检查。此外,可采用在线监管和现场监管相结合的监管模式。在线监管是通过信息平台对采购环节进行线上稽核。现场监管主要是对采购的发票、合同、库存记录等进行现场的查阅。无论哪种监管模式,都是为了通过监管及时发现企业在采购管理等发面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采购管理水平。

3.2 加强物资采购供应商管理

供应商是物资采购的直接“当事人”,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有利于提高物资采购的规范化和合理化。要加强供应商的管理,首先,应该对同样的采购物品制定统一的采购标准,采购标准主要包括价格、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方面,对供应商的选择要从企业诚信、服务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估和考量,选择有能力、诚信度高的供应商作为合作伙伴。其次,与供应商的合作要建立在长期共赢的基础上,核电企业与供应商应在充分、全面的沟通和了解的前提下,对采购事宜进行合理的约定。最后,要对供应商实行动态管理,通过合作和了解,对供应商的诚信度、供应能力等进行评价,考察是否适合作为合作对象,对不适合的供应商应及时替换,确保选择的供应商能为核电企业提供价格合理、质量高、售后到位的物资。

3.3 完善物资采购价格管理

价格管理是充分发挥价格稽核对物资采购的稽核作用。可采用不同的价格管理模式。历史价格评估法。核电企业的特色行业性质决定了不能根据市场调研的形式来查询价格,核电企业可以通过企业管理解决方案(SAP系统)中的历史数据,对产品的型号、编码、价格、供应商等基本信息进行价格查询比较,对价格进行稽核监管。互联网询价法。核电企业的一些简单仪器、电缆产品、化工劳保用品等物资可以通过互联网查询价格,通过比较不同网店商家的产品价格,来确定供应商报价是否虚高,是否合理。对不同的采购物资要采用不同的价格管理模式。对一般耗材类,价格比较低,采购频率高的常用物资,可采用对比报价的方法来判断价格的合理性。对价格相对稳定的物资,可采用历史报价、网络或电话查询的方式进行价格稽核。对价格变动加大的物资一般要采用竞价的方式进行采购,这种物资的价格监管科通过历史采购价格的对比,参考市场价格,综合进行价格监管。

对核电企业进行物资采购监管,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管理水平。虽然目前我国的核电企业物资采购监管还存在一些漏洞,但相信通过完善体系建设,加强价格稽核等方式,能有效提高核电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于海涛.核电企业物资采购稽核[J].现代企业文化,2014(12):69-71.

[2]顾永哲.核电企业物资采购管理优化探究[J].企业技术开发月刊,2016(11):34-36.

[3]刘威,葛文宏.高校政府采购内部监督机制的构建与完善[J].中国市场,2014(49).

[4]蔡雷,刘锐,朱彩丽.关于海外工程采购与储运工作相结合的若干思考[J].中国市场,2015(41).

核电企业的税务筹划 篇7

根据国家“积极发展核电”的政策和国家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1],到2020年,我国的核电装机容量达4000万千瓦,新增1000MW级核电机组约28套,我国核电建设总投资将达到约3000亿元,其中设备投资约1500亿元。核电装备制造业已进入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国际能源机构预计,2030年世界对电力的需求将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全世界用于新建核电站的总投资将超过2000亿美元。全球将迎来核电站建设的新的高峰期。在此背景下,核电装备制造企业的竞争日益激烈,谁拥有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系统平台,谁就将在竞争中占得先机。

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D/CAM)技术是信息技术与现代设计、制造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设计人员和工艺人员在计算机系统的辅助之下,进行产品设计和制造的一项新兴技术。技术人员通过人与计算机交互的方式完成产品设计和制造,在计算机系统中论证设计和制造思想,并提供相关的设计和制造信息,这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设计生产制造模式,已经成为当前企业发展的重要技术特征[2]。

相比于常规工业,核电装备制造业有其特殊性。核电产品设计理念充分体现安全、可靠、高效的原则,其设计结构复杂,基本上都是超重、超大产品,单个零件即重达几十吨,制造工艺复杂,质量要求高,属极限制造。

核电产品许多关键工序要进行数控加工,对于简单数控程序,通过手工编程即可完成,而对于复杂曲面的加工程序,由于模型复杂、数据量庞大,手工编程无法完成,需要借助自动编程系统进行编程,引进CAD/CAM系统对于核电装备制造业来说不可或缺。

从技术发展的趋势来看,三维模型设计和仿真分析已经成为工程设计必备的手段,而国内众多企业的技术仍停留在二维的水平,这对于今后的自主设计、优化设计极为不利。核电装备制造企业要实现核电“国产化”目标,提高核心竞争力,设计和工艺手段必须上一个新的台阶,基于三维模型设计和仿真分析的CAD/CAM系统的建立成为优先选择。

2 构建CAD/CAM系统的主要步骤

2.1 整体规划

CAD/CAM的构建应当纳入到企业整体的信息化建设进行统筹考虑,既要首先解决好企业当前亟待解决的技术升级问题,也要为日后整体信息化建设打好基础。在构建CAD/CAM系统时,应充分利用企业现有的计算机和网络资源,根据要达到的目标,认真考虑好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确定系统的应用范围;

2)确定软硬件的类型及数量;

3)测算系统费用;

4)网络系统的建立;

5)系统的应用、升级和发展。

以笔者所在的东方电气(广州)重型机器有限公司为例(以下简称东方重机),该企业为国内大型核电装备制造企业,目标是建立世界一流的核电装备制造企业。为了实现此战略目标,东方重机制定了信息化发展的整体规划,采用以点带面、逐步推进的建设模式,先建立CAD/CAM系统,然后逐步过渡到CAD、CAPP、CAM、CAE、MIS/ERP层面,最终实现企业级信息集成系统的整体功能和各子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

2.2 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信息化项目建设的出发点,只有深入地进行需求分析,兼顾企业员工素质、企业装备水平,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目前,东方重机主要的设计工具是AutoCAD,从功能上来说,该设计软件基本能满足当前需要。但是,应用AutoCAD软件,设计人员只能进行平面图形设计以及平面图形的转化设计。对于优化设计以及装配干涉检验等,则限于软件自身的功能和定位,没有有效的手段。当然,如果仅仅从技术手段来讲,AutoCAD软件作为成熟的二维绘图工具,仍将是长期存在、不可或缺。但是必须看到,符合工程师思维特点和工程习惯的基于约束的三维参数化造型软件,才是发展方向、是未来首选标准。

东方重机作为我国核电领域重型装备制造企业,拥有数量众多、技术一流的大型、重型数控加工设备,需要建立三维CAD/CAM系统来实现NC编程及加工,以充分发挥数控设备的优势。另外,东方重机作为新兴的现代企业,拥有一支技术力量雄厚的专业人才队伍,具有较高的素质和计算机应用水平,有利于新技术、新方法的推广和应用。

在经过详细分析和方案论证后,公司决策层一致认为CAD/CAM系统对于提升公司设计、工艺水平,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意义重大,最终决定将技术部作为CAD/CAM系统推广应用的重点部门,将三维数控加工作为应用的重点。

2.3 CAD/CAM系统选型

东方重机成立了专门的项目实施小组,进行了大量的前期调研工作,项目实施小组重点考察了行业内应用较为广泛的知名软件如UG、Pro/Engineer和CATIA等,并积极联系软件服务商,结合公司产品和设备特点,通过软件实际操作和演示,从而对产品解决方案的优劣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估。

经过分析、比较,UG、Pro/Engineer和CATIA软件在设计、造型功能上均能满足技术需求。因此,调研重点考察的是三者在加工方面的能力以及软件商的服务能力。公司目前的产品中,需要数控编程系统编程的加工主要包括:二次曲面、不规则曲面的加工等,主要在数控镗铣床、车床或者两者相结合进行加工。其中,难度较大,又较复杂的是镗铣加工,是调研工作的重点。

在典型的CAD/CAM平台中,按综合能力大致可以分两类:UG、CATIA、Pro/E综合功能最强,而且都对应有PDM的全套解决方案,占据了绝对大的市场份额;Mastercam、Cimatron、Surfcam、Powermill则属于在某一项功能比较专的软件。

除了软件的功能和编程能力外,软件服务商的服务能力也是项目实施小组重点考察的项目。选择合适的服务商应当遵循下面几个必要条件:

1)软件商必须有相当规模、信誉度,有持续的发展能力;

2)有很强的综合技术能力,服务好,有在相关行业内实施项目的丰富经验,能快速而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

3)能提供适合本企业特点的解决方案。

UG作为目前应用最为广泛、最为流行的软件之一,深得广大用户的喜爱,不仅在三维设计、建模和加工方面具有强大的优势,而且用户界面友好、操作性强,便于推广应用。其软件商拥有深厚的硬件和软件资源,具有专业的技术开发队伍,能够提供完整的服务和解决方案,是值得依赖的长期合作伙伴。基于此,东方重机最终选择了UG作为CAD/CAM软件平台。

2.4 项目实施

项目的实施规划一定要周详、可控制,规划应当包括项目的进度计划、人员安排、培训等等方面。

在实施进度计划和策划方面,东方重机CAD/CAM系统紧密结合公司生产实际进行,边实施边应用。具体做法是,由熟悉公司业务的人员全程参与项目的立项、调研、选型和实施。小组成员以业务人员为主、信息服务人员为辅,挑选熟悉业务和信息技术的复合人才为骨干,从人员上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培训方面,紧密结合企业当前的实际生产情况,初期以全脱产的方式进行系统地学习和培训,然后是有针对性的高级培训。为此,公司制定了详尽的培训大纲,确定不同培训阶段所需要达到的目标和考核方式。由于准备充分、计划合理,加上员工态度积极,培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最终使得东方重机CAD/CAM系统成功建立。

3 CAD/CAM系统应用情况

CAD/CAM系统建立后,在企业生产活动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首先,解决了数控加工问题,东方重机产品中的所有大型数控加工件均可以自行完成。通过CAD/CAM系统,复杂曲面的加工可以实现仿真加工,实时生成刀路,并可以对夹具、刀体进行干涉检查,如图1所示。

2)其次,通过CAD/CAM系统的实施,设计手段具备了从二维设计向三维设计的升级,主要产品的三维模型已经开始建立,如图2所示。通过三维造型,产品的设计思路更为直观和便于验证,再加上软件具有的装配干涉检查等功能,使得设计工作如虎添翼。

3)再次,设计部门和工艺部门具备了信息融合的条件,设计部门的三维模型可为工艺部门数控编程提供支持。

4)最后,CAD/CAM系统为今后企业级的信息整合(PDM)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和铺垫。

通过一年多的应用,基于UG技术的CAD/CAM系统在实际使用中充分证明了自身的价值,公司的信息化水平整体向前迈进了一大步,CAD/CAM系统的应用更在公司技术人员中得到了良好的反响与支持,设计、制造模式已经在不知不觉中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4 结束语

回顾东方重机构建CAD/CAM系统的过程,从项目调研、立项、实施都比较顺利,成功的因素可总结为以下几点:一是规划合理;二是项目组织到位;三是领导重视;四是项目团队工作得力;五是软件系统选择正确。以上缺了任何一条,都会对项目的实施带来障碍。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R].2007.

核电企业的税务筹划 篇8

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权依法强制性从纳税人处无偿取得收入以确保国家正常运转的主要方式, 因此, 税务筹划只能在国家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进行, 正是有了法律及相关政策法规的保障, 税务筹划才能与偷税、漏税、抗税、骗税等行为有明确的边界划分, 这个边界划分从行为主体、行为条件、行为过程以及行为后果都有性质截然不同而内容十分明确的界定。同时, 税务筹划的动态性和操作性极强, 它一方面要受到行为主体自身条件及所处经济环境 (比如业态特征) 的限制, 另一方面还要受到法律及政策法规的时效性和地域性限制。由于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 每年的经济形势都会从量变走向质变, 随之而来的税收调节和税法制定都有重大的方针改变或内容调整, 再加上地方性法规或中央部委相关政策的不断变化, 使得税务筹划的复杂性更为突出, 在现实中, 往往“此时”合理的避税在“彼时”就会违法。鉴于此, 税务筹划也是一种风险行为, 特别在我国, 其操作的专业性和实践性要求极高, 理论上的方案失败的可能性很大。因此, 它要求行为主体至少在四个方面有风险规避的意识和措施:一是关注财税政策的变化, 有意识建立税收法规库, 进行涉税风险的评估和检测。这要求纳税人不间断地更新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和政策法规知识, 要求信息收集、准确理解、精细掌握、事前筹谋;二是综合筹划, 全面衡量, 适时修订。在实际操作中, 一个税务筹划的方案可能存在利弊两面, 它不是一个被动局部的财会问题, 而是一个主动全局的系统问题, 它涉及到整体税负、管理成本、机会成本、货币价值、时间价值以及风险收益等各项。一个好的税务筹划方案应与企业整体战略规划相一致, 同时能够准确把握企业微观经济行为的性质和预期;三是专业性和针对性。几乎每一个税务筹划的案例都有其独特之处, 它的专业性综合了法律、财会、企业管理、经营管理等各学科, 它的针对性要求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四是加强与税务主管机关的交流和沟通。目前, 我国税务主管机关拥有较大的自主裁量权和调适权, 与直接主管部门的沟通和信息交流, 有利于缓解征纳矛盾, 充分降低税务筹划的风险。

二、新法实施前的企业税务筹划

2008年之前, 内资企业缴纳企业所得税的主要依据是1993年12月由国务院发布, 从1994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 而外资企业缴纳企业所得税的主要依据是1991年4月由第七届全国人大通过, 从1991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法》。

根据旧法, 内资企业所得税是对各类内资企业和组织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其纳税人主体为中国境内实行独立经济核算的各类内资企业或组织, 具体包括国有、集体、私营、股份制、联营企业和其他组织。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为来源于中国境内从事物质生产、交通运输、商品流通、劳务服务和其他营利事业取得的所得以及取得的股息、利息、租金、转让资产收益、特许权使用费和营业外收益等所得, 其计税依据为应纳税所得额, 即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内的收入总额减除准予扣除的成本、费用、税金和损失等项目后的余额。税率方面, 企业所得税实行33%的比例税率, 同时, 对小型企业实行二档优惠税率。计税方法, 企业所得税以纳税人的应纳税所得额和规定的适用税率计算应纳税额, 公式为“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如果纳税人来源于中国境外的所得已纳的所得税税款, 允许扣除不超过其境外所得按照中国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额, 其扣除限额为“境外所得税税款扣除限额=境内、外所得按中国税法计算的应纳税额×来源于境外的所得额÷境内、外所得总额”。

上述最基本内容明确了纳税人、征税对象、基本税率和一般的计税征收办法, 它的计税公式也提示了一般的企业税务筹划的思路, 即从应纳税所得额和适用税率两大要素上寻找避税、节税的可能。自从我国正式颁布税法开始,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每年都会在特定的经济发展形势下针对特定内容出台一系列的办法、通知和规定, 将企业缴纳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和企业的主体性质、经营范围、经济行为等因素结合起来, 或者通过调整税率、或者通过调整应纳税所得额扣减项来对企业实行税收政策方面的调控。因此, 企业进行税务筹划有这样一些主要路径:

一是企业所处的产业/行业。国家对新办的高新技术企业、软件企业、咨询服务企业等给予了充分的税收优惠, 包括减免、降低税率等具体措施和规定。

二是工业企业的技改项目。我国作为世界制造业工厂, 为了加快工业进步、促进产业升级, 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通过技改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的具体办法来大力鼓励并扶持工业企业利用国产的技术设备进行自主引进、自主吸收和自主创新的技改项目。

三是企业涉及股权转让或境内外融资。如果投资者或股权转让的受让方在境内, 那么根据一定的持股比例, 企业可以通过先分配后转让或者先减股息性所得等方式减少应纳税所得额来节税。如果投资者或股权转让的受让方在境外, 那么企业的税务筹划将对境内外政策、持股比例、债务债权、资产等因素进行通盘考虑。

四是企业的损失项。这是企业税务筹划在具体实践中最为常见的套路, 一般是依据规定, 加大企业损失项或者通过收购有财产损失的企业或将亏损企业注入盈利项目来实现抵税。

五是集团公司的合并纳税。从08年开始, 新税法规定如果集团企业的子公司可以改制为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分支机构, 那么集团企业可以合并纳税, 进而可以通过子公司之间的盈亏相抵来减少应纳税所得。

上面是内资企业进行税务筹划的简单情况, 在我国的改革开放浪潮中, 有外资背景的企业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一支重要力量在缴纳企业所得税方面也要依法进行恰当的税务筹划。外资企业的纳税人主体分为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 前者包括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和外资独资企业, 后者包括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 从事生产、经营和虽未设立机构、场所, 而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外国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 另外, 港澳台同胞和华侨投资兴办的企业, 视同为外资企业缴纳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计税方面, 外商投资企业总机构设立在境内, 就来源于境内、外的全部所得纳税;外国企业仅就来源于境内的所得纳税, 其纳税依据仍然是应纳税所得额, 即纳税人在境内设立的从事生产、经营的机构、场所, 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 减除成本、费用和损失的余额。在税率方面, 对从事生产经营的应税所得, 实行30%的比例税率, 另外按应纳税所得额征收3%的地方所得税, 合计税率为33%;对在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而来源于境内的利润、利息、股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和其他所得, 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 但上述所得与其机构场所没有关联的, 按20%的比例税率征税。计税方法, 生产经营所得的“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外国企业所得的“应纳税额=每次支付的款项×适用税率”;外商投资企业来源于境外的所得已纳税款的扣除限额为“境外所得税税款扣除限额=境内、外所得按中国税法计算的应纳税额×来源于某外国的所得额÷境内、外所得总额”。

可见, 外资企业进行税务筹划的主要特点就是它的外资特性, 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主要表现为投入不足, 因此国家一度大力提倡引进外资, 从中央到地方也出台了一系列的税收优惠政策, 利用好这些政策是外资企业税务筹划的主要路径, 即外资企业通过投资与再投资, 成立生产型或高新技术企业, 可以享受再投资退税和新办企业所得税优惠的多重倾斜政策。当然, 上述内资企业在其他几个路径上的税务筹划外资企业也同样可以借鉴。

三、新法环境下的企业税务筹划

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是2007年3月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 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新法最大的特点是统一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 同时内容更加细致、政策导向性更强、税基更加稳固, 这就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公平、更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新法规定,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 纳税人不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及合伙企业, 可分为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 居民企业应当就其来源于境内外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 应当就其所设机构、场所取得的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以及发生在中国境外但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所得, 缴纳企业所得税。企业“应纳所得税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 税率为25% (非居民企业适用税率为20%) , “应纳税额=应纳所得税额×适用税率-减免和抵免的税额”。

由新法不难看出, 企业进行税务筹划有了更多的策略选择, 并与企业具体经济行为的联系也更加密切了, 也更能体现出国家政策调控的导向作用。依据新法, 企业进行所得税的税务筹划可以遵循更多的路径, 大致上有:企业选择设立非法人资格的分支机构, 从而将经济行为更加细分有利于通过合并纳税进行筹划;企业可以利用专项设备抵免税;投资于高新技术企业、创投企业、农林等减免征企业;企业小型化;企业转移到香港特区;其他优惠办法。当然, 在实际操作中, 每个企业都应该有税务筹划的意识和规避风险的措施, 一定要依照法律法规的准绳和企业自身的特点条件, 事先就将税务筹划纳入到企业的战略规划中, 真正使其为企业创造应有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唐鹏翔, 唐向.税收筹划〔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4.

〔2〕田霞.税收筹划与财务管理的相关性分析〔J〕.财会研究, 1999 (9) .

〔3〕阚振芳.阳光节税〔M〕.北京:东方出版社, 2007.

企业税务筹划的依据 篇9

关键词:企业税务;税务筹划;现实依据

税务筹划,在西方发达国家纳税人非常熟悉,而在我国,则处于初始阶段,人们对此有极大的兴趣但似乎又心有所忌,目前对税务筹划尚无统一定义。笔者认为,税务筹划是纳税人在国家税收政策、法规规定范围内,以适应国家税收法律为前提,存在多种纳税方案可供选择时,通过筹资、投资、经营等环节事先安排和策划,以达到减轻税负,税后利润最大化的一种经营管理活动。

一、企业税务筹划的合理法律依据。

依法纳税是一个企业的义务,同时,纳税人又享有与纳税有关的权利。权利与义务对称是任何一个国家法律的指导原则之一,与纳税人有关的权利与义务是辨证统一的。尽管我国的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税务筹划是纳税人应该享有的权利,但并不是说企业就没有权力在遵守国家法律的前提下对企业的税务事宜进行有效的安排。强调纳税义务而忽视纳税权利其实是一种误解。在我国颁布实施的许多法律、法规中都明确规定了我国纳税人应该享有一系列权利,比如《税收征管法》、《经济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赔偿法》等法律,都详细指出了纳税人应该享有哪些基本权利,并告知纳税人如何使用这些权利。企业在履行纳税义务时可以享有的权利有:

1.了解税法。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有权向税务机关了解国家税收法律、法规以及与纳税程序有关的情况。纳税机关应当广泛宣传税收法律、政策法规,普及纳税知识,无偿为纳税人提供纳税咨询服务。

2.延期申报权。根据《税收征管法》第27条规定,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因不可抗力或财务会计处理上的特殊情况等原因,不能按照税法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或报送代扣代缴税款报表时,经税务机关核准,可以延期申报,但是最长不得超过3个月。

4.依法申请减税、免税权。纳税人可以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向税务机关书面申请减税、免税,税务机关应该按照规定予以办理。减税、免税的申请需经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减税、免税审查机关审批。

5.享受税收优惠权。尽管相关法律、法规中没有这一条规定,实际上享受税收优惠是企业的权利之一。因为,企业只要符合国家规定的享受税收优惠的条件,企业就可以获得国家税收优惠给予的好处。

归根到底,企业进行税务筹划的过程就是企业学习和了解税收相关法律、法规,利用国家赋予的延期纳税、减免税与税收优惠权利的过程,它既合理又合法。充分利用国家法律赋予纳税人的权利,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在不违背国家法律规定、不违背国家立法精神的前提下,对企业自身的涉税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应该是国家法律鼓励、提倡和保护的。

二、企业税务筹划的会计制度

会计制度是企业进行税务筹划的重要依据之一。会计制度是企业開展会计工作所应遵循的原则、方法和程序等的总称。企业以一般会计原则、会计假设作为指导思想,以具体会计准则为依据,对发生的所有经济业务,借助会计凭证及账簿进行归类、确认与计量,并于其期末编制反映企业当期总括信息的财务报表。严格遵循《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以及各种具体会计准则的规定,提供能够正确揭示经济活动的会计信息,是企业进行税务筹划的一项基本要求。所以,会计制度是税务筹划的重要依据。企业从发生一笔经济业务开始,到填制会计凭证、编制账簿、登记会计账簿、出具会计报表,无论哪一环节的账务处理都涉及税收。企业的投资、筹资、股利分配活动,企业的供应、生产、销售过程,都会发生纳税义务?从而要确认税款、计算税款、缴纳税款。可以说企业的任何一项具体业务、任何一种决策活动无不涉及到会计处理,即税收的会计处理贯穿于企业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

1、会计信息是计算确定应纳税额的基础。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是严格遵循会计标准、将企业发生的生产经营活动转化为会计语言,使其具有客观性、可理解性的保证。同时,企业会计资料通常由独立第三方审计,这就更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信性,从而可以成为税务部门对企业征税的直接依据。税基的计算和税率的确定,一般都是从会计资料获得认定信息。例如,税法没有直接规定应纳税额的计算直接以会计核算资料为准;税法规定与会计规定相一致,应纳税额的计算也直接以会计资料为计税依据;税法规定与会计规定是有差异的,应纳税额的计算在会计核算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调整。总之,会计信息是计算应纳税额的基础。

2、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是企业良好纳税的保证。各国税法都规定,纳税人必须依法设置账簿,进行会计核算,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资料,否则税务机关有权核定企业的应纳税额。企业会计资料不能满足真实可靠要求,那么,由税务机关核定应纳税额对纳税人的负面影响非常大。它意味着企业的行为不值得信赖,企业将因此失去很多国家税收政策的优惠。从提高企业自身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纳税人加强会计核算不仅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而且有利于加强企业与税务部门的沟通,可谓一举两得。

3、纳税人不仅要熟悉本国会计制度,而且要了解其他国家的会计制度。会计制度是企业纳税的主要依据之一,但是各国由于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的差异,会计制度也存在一定差异。当今世界各国的经济交往越来越密切,跨国投融资越来越普遍,纳税人在从事跨国经济活动时还必须了解其他国家的会计制度。

核电环通: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 篇10

专业化起家, 产业改革先行

2006年, 在环通公司的发展历史中意义非常。这一年的年初, 核服集团为满足中国广东核电建设迅速发展的需要, 挂牌成立深圳核电环通汽车服务有限公司。

成立后不久的环通公司即进入了核电服务专业化、产业化之路, 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运输企业。作为一个专业服务核电事业的运输企业, 这是一场前无古人的工程, “没有人知道前方是康庄大道, 还是万丈悬崖, 这个烫山芋到底是接还是不接, 我们都在彷徨。”董事长叶小舟回忆起当初的情景, 至今仍然感慨不已。做与不做, 叶小舟再三权衡, 还是勇敢地挑起了这一重担。抱着使命必达的信念, 叶小舟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那段时间, 叶小舟最忙碌的事情就是马不停蹄进行调研取经, 这几乎是他当时最主要的工作。他先后走访了深圳市10多家经营性和公益性交通运输企业, 认真听取他们的做法和经验教训, 他还多次与企业负责人会面, 谈论产业化改革的发展之计。

同时, 环通开始涉足运输业以外的产业, 进行多元化经营。在集中力量搞好主业交通服务的同时, 环通还把视野扩大到汽车维修保养、燃油供应以及外部运输市场上。目前, 已在这方面作了有益研究和探索, 为核电交通运输的产业化发展探明了方向。

品质安全立世, 健全技术制度

“品质安全是企业的生命”, 在采访过程中, 一提到品质安全, 叶小舟就有很多话语想表达。“环通在品质安全方面的确下了苦功夫, 可以说, 品质安全就是环通的生命。”

环通公司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要求, 不断完善安全机构和各项制度。环通目前拥有完善的安全、技术管理机构, 设安全质量技术部, 下设培训组, 各服务部、车班配置安全技术员;已建立安全管理制度55个。2003年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2007年底通过了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ISO14000、OHSAS18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

严格执行日检, 月中、月底检查等车辆安全技术检查制度, 早已成为环通人的习惯, 就像吃饭、睡觉一样融入了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日检由驾驶员每天执行, 严格落实“出车前、行车中、收车后”三检制度;月中、月底检查由技术部门负责, 对车辆外观、卫生、性能、应急设施等进行全面的检查。环通公司拥有自己的汽车修理厂, 从车辆故障申报、诊断、检修、出厂检验全过程都有着严格的控制程序, 保证车辆处于完好状态, 保障安全行车。

除做好日常安检, 环通在智能交通设备的应用上也紧跟科技步伐。现在, 环通所有的车辆都安装了GPS管理系统, 驾驶员可实时掌控和了解车辆运行状态, 提高了车辆安全管理能力、车辆使用效率及应急响应能力。各项目部、服务部配备酒精测试仪和移动测速仪, 可随时对驾驶员进行酒精测试及车辆速度检测, 有效地预防了酒后驾驶、超速行驶的违章行为。同时, 引进驾驶适宜性检测系统, 综合运用现代人机工程学、交通工程学、人体生理学、工程心理学等学科, 从驾驶员的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两方面对其驾驶适宜性进行定量检测和科学评价, 多管齐下, 有效预防交通事故、消除事故隐患。

上一篇:田间教学模式下一篇:干式电抗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