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核电劳工

2024-07-05

日本的核电劳工(共4篇)

日本的核电劳工 篇1

核能发电技术的发明无疑是人类科学的一大进步, 它将人类至今能够操控的最可怕的能量用到了和平事业之中, 它让站在即将到来的能源危机面前的人类看到了新的希望, 但希望背后也潜藏着危机。2011年3月11日, 日本近海发生里氏9.0级地震引发海啸, 海啸造成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冷却系统失灵, 电站内部爆炸并发生辐射物质泄露, 日本原子保安院按照“国际核能事件分级表”将该事件确定为五级核电事故, 这是继1986年切尔诺贝利发生七级 (最高级) 核电事故以来又一次严重事故。虽然事故的影响仍在评估中, 准确言明其后果还为时过早, 可无论对日本, 还是对整个人类社会来说, 其灾难性的后果都是确定无疑的。在危机面前, 我们不得不对隐藏在技术背后的社会的安全问题进行反思。

首先, 日本核电危机将掩盖在技术发展带来的社会进步背后的安全问题凸显了出来。在技术设计中所谓的安全是一种概率安全, 这种概率在独立的社会事件中是没有意义的, 一座设计能抵御百年一遇的洪水的桥梁在建成后的第一年就被洪水冲垮, 在技术专家看来这是不正常“安全”事件的正常反映, 但在社会面前, 这里的“安全”只能称为谎言。福岛核电站设计可以抵抗8级地震和5米的海啸, 在技术专家眼中这已经是做了最坏的预期了, 对于由9级地震和10米的海啸而引发的灾难, 应该属于不正常安全事件的正常反应, 因此福岛都已核电站本身是“安全”的, 但这种安全反映在社会面前中, 却是严重的安全事故。不只核电站的安全就是这样的事件, 几乎所有的技术发明都是这样的, 它们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构成对人类安全的挑战。在技术社会中, 人类所有福利都是建立在安全系数基础上的, 不存在完全无社会风险的技术, 安全只是相对的。当然随着技术的发展, 它本身的安全性的会上升, 尽管这种数字的增大是有意义的, 但由于人类无穷的需要和技术没有终结的增长, 技术带给人类的风险始终无法随单一数字的增长而出现终结的趋势。因此技术的进步在给人类创造更多的福利的同时, 终究无法带给人类想要的“安全”。

其次, 日本核电危机将隐藏在社会整体下的人类社会身份分离的问题凸显了出来。在技术社会发展之前, 人类的身份分离主要是由于个体和群体的区分造成的, 但在近现代科学技术兴起之后, 技术塑造了更加丰富的社会形象, 独立个体在不同的技术社会之间穿行, 缺乏统一性的个体在解决问题时表现出矛盾的倾向。如在某些个人或独立社会群体身上既表现出反技术倾向, 又表现出对技术发展的拥护。现在这种倾向开始频繁的出现在作为整体的人类身上, 我们看到促使核电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类对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和原有能源结构给人类生存带来的巨大挑战。在能源需求无限扩大面前人类扮演着“贪得无厌者”的形象, 是作为经济的人的出现的;在面对环境挑战方面人类则扮演着“绿色和平主义者”的形象, 是作为环保的人的出现的。这无疑都是技术社会的“成果”。安全发展作为人类的“原本人格”, 面对两者之间的矛盾时, 它试图以技术手段来解决, 做到既满足需要又实现发展, 但结果却是技术本身的意义颠覆了人类的“原本人格”, 即核电技术本身存在的无法克服的安全危险和“原本人格”的安全发展背道而驰。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在解决技术社会人类身份分离造成的危机时, 企图单纯以技术发展来应对是难以实现的。

再次, 日本核电危机将掩盖在社会矛盾中的人类需求引发的问题凸显了出来。现在人类面对两个无法解决的问题, 一是由于能源危机, 经济发展迟缓将危及人类的进步;还有就是由于环境危机, 环境恶化将危及人类的生存。但如果仔细考虑的话, 我们就会发现这两场危机其实是同一问题发展的两个不同阶段而已, 从人类的基本需求出发, 技术的发展不断刺激着人们更高层次的物质需求, 新的需求又促使技术向一个更高的水平发展, 这种循环的结果使得人的决定性地位由技术、资本和需求构成的惯性系统取代, 人不再是社会的主宰。对此, 罗伯特·吉平尔明确指出:“在全球化的今天, 整个社会不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 而要受制于外部强大的经济和技术力量”。强势技术和资本操控人类的发展, 从而造成资源不足和环境恶化, 能源危机就由此而来。于是人类依靠技术的力量试图最大程度的满足这种需要, 但满足的后果在带给人类福利的同时, 也造成了环境恶化。所以, 人类需求才是整个危机的始作俑者, 技术和资本则将这种危机进一步放大了。

现在中国经济正在快速增长, 能源供应不足和环境恶化问题如影随形, 因此中国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但这种可持续不应该只是单纯的物质的可持续, 还应包含技术使用的可持续。在反思日本核危机时, 有文章指出, 以高耗能产业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造成了中国能源和环境危机, 促使中国加快核电发展, 这将使社会安全风险增大, 对此他们认为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才是远离高能耗的正确途径,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从根本上解决发展核电技术带来的安全挑战。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来维持社会的可持续的观点发展我持相同的乐观态度, 但对于试图依靠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来降低技术给社会带来的风险的结论, 我持怀疑态度。因为在技术、资本和需求强制发展的刚性社会结构中, 技术社会内在的不完备性引发的危机对人类社会的威胁不会因为新技术的使用而弱化, 只要人类的需求没有节制, 技术的危险因子就永远不会降低, 试图单纯依靠技术进步来解决技术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 要解决这一问题, 一方面要通过技术进步, 来降低本身的不完备性, 强化技术社会的安全性;另一方面也需要人类节制自己的需求, 让技术在真正成熟之后再得到使用, 而不是通过降低社会的安全性来预支技术, 从而达到满足人类需求的目的。因此我认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不应该只是单纯的物质的可持续, 还应包含技术使用的可持续。

参考文献

[1]俞可平:《全球化与主权国家》, 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4。

[2]唐黎明:《核电站难填高能耗经济的欲壑》, 《中国经营报》。

日本的核电劳工 篇2

发生在美国三哩岛核电站核事故和1986年发生在前苏联(现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核事故,是核电发展史上最严重的两次事故,事故引发人们对于核电的忧虑,此前已经“狂飙突进”了将近20年的全球核电发展也很快来了个“急刹车”。

数据显示,两次事故后的20多年间,全球新投运的核电机组仅110多台,而同期关闭的核电机组却高达80台以上,实际等于20年间新增核电机组30台左右。作为对比,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全球投入运营的核电机组高达417台,其中大约有350台至今仍在服役。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2010年8月的报告,2008年和2009年是全球核电有着转折意义的两年。自切尔诺贝利核电事故发生以来,全球核事业发展逐渐减速,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新建的核电机组更是降到了冰点。

2008年全球没有任何新反应堆并网,从而成为自1955年以来惟一没有新反应堆投入运行的一年。然而2009年和2010年两年中,虽然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未息,而且核电核电装机容量连续两年下降,但对未来增长的预测却一直在上调。核反应堆开工建设的数量2008年为10座(是1987年以来数量最多的一年),2009年为12座,从而再度延续了2003年开始的连续上升趋势。

自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泄漏至福岛核危机之前的近25年间,全球未发生一起类似福岛核电站这样的大规模放射性物质泄漏事件。这也令公众对核电的信心略有改善。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2010年8月的报告称,“在一些国家开展的民意调查显示,人们提高了对核电的接受度。”

这份报告显示,在当时已拥有核电站的29个国家中,只有2个国家打算在当前的核电厂达到其寿期或达到商定的累积功率输出时逐步取消核电厂;有5个国家正在审查能源需求并将核能列为潜在方案;有4个国家允许提出新电厂申请,但不采取鼓励措施。而支持建造新电厂的国家有5个,正在建造新电厂的国家高达13个。

与此同时,几乎所有新兴国家,尤其是亚洲各国都有能源供应不足的问题。因此,兴建核电站成了许多国家认真考虑的选择。泰国、印度尼西亚、越南、马来西亚等此前并未拥有核电站的国家都计划今后十年内兴建核电站。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报告,有高达31个国家有兴趣引入核电站。

不过,此次福岛核电站危机给刚刚复苏的全球核电业浇了一盆冷水,发达国家已掀起一波又一波的反核浪潮。公众内心对于日本恐怖画面的反应,将掩盖许多细微的差别,例如冗余反应堆技术、现代安全机制或核电站所处地点的地质构造稳定性,将一次新兴的行业复兴扼杀在萌芽状态。“核”再一次成为了禁忌字眼。

德国目前共有17个核反应堆。德国将对8座核电站临时关闭。

同时,默克尔称,暂停去年通过的 “延长核电站运营期限计划3个月”,在此期间,德国将对所有17座核电站的安全性进行毫无保留的彻底检查。法国将对全国58座核电机组的安全性进行检查.美国目前有104个核反应堆在运行,分析人士预计有4到8个新反应堆即将建设。2008年时,美国计划新建超过30个反应堆,后来多数因经济低迷而搁置。

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数据,在2010年,俄罗斯是全球在建核电站第二多的国家,共有11个反应堆,仅次于中国的28个。

印度也是此轮核电复苏的积极推动者。印度的目标是在2020年使核电装机容量超过2000万千瓦,占全国装机总发电容量的10%。

应该客观看到过去的20年全球近500台核电机组为全球提供了大约15%的电力,且无事故发生。

中国现状

至去年为止,中国对石油的进口依赖已达到55%左右,煤炭消费与生产也均是全球第一大国,在一次能源使用中,煤炭更是高达70%。

我国非化石能源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到“十二五”末要达到11.4%。

与此同时,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的排放要下降17%。

要实现这两项目标,就必须减少煤炭、石油的消耗,增加风能、水能、太阳能以及核能的比重。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副司长田锦尘表示,“十二五”期间核电还会发展。中国正计划大幅提高其核电比例。

截至2010年底,中国已核准核电机组32台,装机容量3486万千瓦。其中,已开工25台,装机容量2773万千瓦。已运营和核准的核电机组达4393万千瓦,超过国务院批准的2020年核电4000万千瓦的装机规模。

截至去年9月,国务院已核准34台核电机组、装机容量3692万千瓦,其中已开工在建机组达25台、装机容量2773万千瓦,是全球核电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两次事故也引发核电人员在设计开发核电站时更加注重安全性能,以中国正在建设的第三代AP1000核电技术为例,这种技术采用“非能动”安全系统,仅利用地球引力、物质重力等自然现象就可驱动核电厂的安全系统,从而冷却反应堆堆芯,带走堆芯余热,并对安全壳外部实施喷淋,进而使核电站恢复到安全状态。

这与此次出现故障的日本第二代核电压水堆技术,需要启动交流电源和应急发电机才能冷却停机形成区别。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中国目前上马的核电机组中有不少是二代改进型,而非安全性能更高的第三代核电。为此,中国国务院研究室副司长范必在瞭望新闻周刊中称,应高度重视约束条件和安全性,合理把握核电发展规模和节奏。目前国际上特别是发达国家新建核电厂大多采用第三代技术,已运行的400余座二代或二代改进型核电机组将在未来的20年左右陆续退役。只有中国还在大量批准新上二代机组,容易带来长期风险。

在该文中,范必更是强调,“为了防止一些地方和企业不顾客观条件,过多、过快开工核电项目,国家应当通过规划调整国内外各方面对未来的预期,将2020年的运行装机容量控制在7000万千瓦以下,加上在建机组,总规模控制在1亿千瓦左右。在规划期内,国家根据需要与可能,实事求是地安排建设规模和开工节奏,尤其要控制近期核电建设规模。” 国家发改委:未来5年我国还会有序合理发展核电

田锦尘:我们要编制核安全的规划,要对现在的所有核电站,包括对准备上马的项目进行审查。在“十二五”期间,核电站应该在有序、合理的情况下发展,但是前提是要确保安全。

此次事件问题

1核电站的超期服役是世界普遍存在的情况

德国 去年通过 “延长核电站运营期限计划3个月”。

日本 3月26日,福岛第一核电站一号反应堆将迎来运营40周年。早在今年2月,一号反应堆又得以延寿20年,预计到2031年正式退役。今年2月7日,东京电力公司对福岛第一核电站一号反应堆进行了分析,并上交了报告。根据报告,一号反应堆已出现系列性老化。但报告中同时也称,对于这些系列性的老化,已针对性地制定了长期保守运行方案。日本最大的华文报纸中文导报社长杨文凯认为,福岛第一核电站存在安全隐患,而修复这些缺陷将需要大量投入。在对关东大地震后对核电影响评估时,这个公司都是尽量在不多投入的情况下,修缮核电。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全球投入运营的核电机组高达417台,其中大约有350台至今仍在服役。

核电站退役 这场灾难又迅速将“是否应该延长已经老旧的核反应堆寿命”的激烈辩论提上了日程。德国总理默克尔已经要求一个延长核电站法定寿命的法规暂停生效,希望给相关人员更多时间来重新评估安全性问题。瑞士也已经相应暂停了延长核电站寿命的计划。

这是一个必须从规划之初就要严肃考虑的问题

2核电站的建设对抵御风险的标准太低

抗震不力、低估海啸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2008年曾指出,日本的核电站不足以抵挡大地震的破坏,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然而,这一问题未能得到日本方面的重视。

东京电力2009年和2010年的“福岛第一和第二核电站最新安全措施”相关文件显示,东京电力上一次对第一核电站所作的安全测试,是依据该公司认为可能出现的最强地震强度进行的,但这一强度远低于上周五地震的实际强度。此次地震的断层达到400公里,并且产生了大海啸,但东京电力公司只设想了断层几十公里、海啸数米左右的情况。谁都没想到会这么大的海啸。

据芬兰工业电力公司15年前做出的地震风险评估,其运营的奥尔基洛托核电站可经受芬兰十万年一遇的地震考验。此外,只有在海平面上升3.5米的情况下海水才会灌入核电站,从而导致其运行发生问题。但芬兰所濒临的波罗的海海水较浅,发生大规模海啸的可能性不大。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也表示:“我国核电站‘门槛’比世界平均水平要高,核电站的选址更加保守、安全,均远离地质断裂带,建在稳定的基岩上。抗震标准、防洪标准等都做到了‘高一级’设防,并且受国家核安全局的严格审查。”

3对于我国以及美国,俄罗斯,印度等类似能源需求大国在对抗温室气体与能源短缺方面面临双重压力

中国对石油的进口依赖已达到55%左右,煤炭消费与生产也均是全球第一大国,在一次能源使用中,煤炭更是高达70%。

我国非化石能源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到“十二五”末要达到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的排放要下降17%。

与此同时,几乎所有新兴国家,尤其是亚洲各国都有能源供应不足的问题。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天野之弥15日表示,日本大地震对日本核电设施造成破坏,并不意味着应当放弃包括核电在内的和平利用核能项目。“和平利用核能提供了治疗癌症的可能,提供了廉价能源,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

综上所述

1日本核危机造成不可估量损失,则人类能源运用历史改写,核能源死亡。从目前掌握情况来看此种情况概率很小。

2维持现在损失水平,世界各国也维持现在表示的对于核电的态度,即全面检查,自省。以更高标准来进行核电开发。此种可能最大

日本的核电劳工 篇3

当前, 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在日本福岛, 日本大地震所引起的核辐射危机一天比一天引起全球更多人的关注和担忧。然而, 在事故的背后, 原因到底是什么?我国又应该从中吸取什么教训?核电事故应当怎样防患未然?无不引起我们对于核电安全的思考。

1 谈“核”不应色变

回顾一下震惊世界的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 当时被定为7级, 有人形容像是原地引爆了一枚核弹。那么核辐射通过什么途径传播?如何才能知道是否有辐射?核辐射传播的行径是空气。放射性物质主要通过大气释放, 随距离增加浓度会逐渐稀释。但它不是生物性传播, 而是物理性的传播。它就像一种灰尘, 随风飘落到哪里, 就对哪里的环境有影响, 然后按自然规律衰减。所以, 危害主要于日本福岛当地及附近区域。因此, 城市居民, 没有必要担心管道饮用水受污染, 如果不放心, 刚摘下来的蔬菜多洗两遍就可以了。

2 福岛核电站事故分析

2.1 发生爆炸的具体过程

在地震后, 日本有关方面12日努力恢复电源并派出了自卫队的核生化武器应对部队, 向反应堆内输送了大量的冷却水。特别是当地时间15时20分, 为加快冷却效果, 日本政府下令自卫队再加大投入, 从附近各地水源地取水输送到核电站现场。

但据凤凰嘉宾叶千荣的报告, 正是往反应堆内加注冷却水的时候, 在当地时间16时53分左右, 突然发生了爆炸。很可能就正是输送大量冷却水的行为, 导致了锆水反应的产生。日本在抢救时没有料到核燃料元件棒束已经处于裸露状态, 输送大量冷却水产生了氢气, 引发了爆炸。剧烈的混合可燃气体爆炸, 炸开了核电站反应堆厂房。

日本福岛核电厂的应急供电系统遭到海啸袭击损毁, 成为核事故的源头。

爆炸发生前, 排出热回路中被烁热的堆芯加热得超压的水蒸汽 (其实已经注入超量的冷却水) , 以防耐压壳顶不住爆炸。虽然这么操作会让一些放射性物质进入外界, 但至少能够避免大规模的核泄漏。福岛核电站周边一定时期内骤升的辐射量, 应该就是产生于这些被释放的气体。但没想到氢气与空气的混合可燃气体炸了。

2.2 事故原因分析

1) 抵抗地震能力较弱。核电站的选址是非常关键的, 重要的一点是要尽可能远离地震活动带和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质构造环境;由于日本国土狭窄, 本身就处在环太平洋火山带上, 地震威胁不容忽视, 尽管很多专家和公众曾激烈反对日本建造核电站。但是, 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 日本仍然建设了大量核电站。日本早期核电站设计抗震标准为里氏6.5级, 在2006年日本修改了核电站抗震标准, 将这一标准提高到抗震能力最大为里氏7.0级。但这次9.0级特大地震对抗震能力最大为里氏7.0级安全标准的核电站造成损害也就不足为奇了。

2) 没有考虑到海啸影响, 所以这次事故前就没有准备, 为这次事故埋下了伏笔。在地震发生的时候, 应急第一步福岛核电站1-3号机组对于紧急状态的核分裂停止的原子炉自动停止是成功的。但是随后因高温达到再临界使得原子炉冷却失败, 招致炉心溶融。而冷却失败的原因, 就是巨大的海啸。具体的就是核电站为紧急状态储备的发电机设备的石油罐被海啸冲走, 这样使得紧急冷却机能完全丧失。

3) 超役工作, 设备老化。今年2月7日, 东京电力公司完成了对于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的分析报告, 报告称机组已经服役40年, 出现了一系列老化的迹象, 包括原子炉压力容器的中性子脆化、压力抑制室出现腐蚀等。但当地并没有关闭该核电站, 而是为其制定了长期保守运行也就是再延长使用20年的方案。16日日本专家在分析核电站泄漏事故原因时也认为是设备老化所致。从这次事故发生后出现阀门失灵等现象分析也能证实这一点。

4) 建成时间早, 技术落后, 抗风险程度相对较弱。福岛核电站使用的是老式单层循环沸水堆, 即和我们平时用的蒸汽压力锅类似, 只有一条冷却回路。核燃料对水进行加热, 水沸腾后汽化, 然后蒸汽驱动汽轮机产生电流, 蒸汽冷却后再次回复液态, 再把这些水送回核燃料处进行加热。蒸汽压力锅内的温度通常大约是摄氏200多度, 一旦发生故障, 蒸汽里就带有辐射性物质沸水反应堆。日本这样地震频繁的国家使用这样的结构非常不合理。一旦出现冷却系统故障, 即使停堆, 反应堆的温度也会快速升高, 进而会发展到燃料熔化等事故发生。

3 我国核电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3.1 核安全监督要注重有效性

核安全监督管理必须以“预防为主”, 重点关注过程, 主要针对业主及主要施工承包单位的管理进行监督。核安全监督的前提是核电厂设计、建造和运行等所有相关的执照申请文件、承诺和规范, 必须经过核安全审评认可, 在此基础上实施严格管理。鉴于目前我国在建核电厂基本上大多为工程总承包模式, 而核安全监督不能替代业主及承包单位对作业活动的管理, 所以重点应放在对质保体系有效性的监督上。质保体系是企业内部的自我管理机制, 但在质保体系的正常运转遇到困难时, 核安全监督可提供有力的支持。由于核电工程现场作业活动繁杂, 核安全监督不可能面面俱到, 因此, 监督工作应选取重要环节, 或有代表性的环节, 采取重点审查或抽查。对所发现的问题, 应从质保的角度找出根本原因, 并从管理的高度加以解决。只有这样, 才能使这种局部或阶段性的监督活动对核电工程发挥出总体和全过程的监督作用。

3.2 核安全与常规安全的关系问题

核电厂在建设过程中, 核安全问题始终占在首要位置。因为重大核事故一旦发生, 其影响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可能造成的人财损失之大远非其他工业事故所能比拟。正是由于核事故潜在的风险, 决定了世界各国无一例外把保证核安全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除了核安全之外, 核电厂在建设过程中还有诸如防火、交通、辐射防护、坠落等一系列安全问题。所有这些安全问题都与人员生命、国家财产密切相关。但把核安全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 并不意味着其他安全可有可无, 在两个方面其他安全问题与核安全问题密切相关。一是其他的安全事故可以诱发核事故;二是核危险看不见, 模不着, 很难用显而易见的指标予以衡量, 其他安全, 如工业安全、辐射防护等, 比较直观, 标志了一个电厂组织安全意识所能达到的水平, 因而可被用来反映核电厂的核安全水平。世界各国均已有实践证明, 只有在所有安全方面都具有较高素养的核电厂, 才可能有良好的核安全素养, 才可能有核安全的可靠保证。高水准的核安全不可能建立在其他安全薄弱的基础之上。

6 结语

随着世界核电技术的发展, 安全技术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 核电安全管理也越来越规范, 核电安全性已得到了显著提高。现阶段正是我国核电快速发展时期, 我国已通过引进第三代核电技术, 引进了先进的安全技术, 再结合自身的核电站建设和运营管理经验, 在坚决贯彻安全第一, 生产第一的发展方针的前提下, 保证核电站的安全建设和运营, 进而保证核电的稳定快速发展。

摘要:本文首先对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 然后针对我国目前的核电浪潮, 提出了加强安全监管缩影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福核事故,我国核电发展,核安全

参考文献

[1]李静, 陈军.核电安全分析[J].湖北电力, 2009, 64-68.

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分析看法 篇4

福岛核电站简介及事故发生过程

福岛核电站简介

福岛核电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核电站,由福岛一站、福岛二站组成,共10台机组(一站6台,二站4台),均为沸水堆。福岛一站1号机组于1971年3月投入商业运行,二站1号机组于1982年4月投入商业运行。福岛核电站的核反应堆都是单循环沸水堆,只有一条冷却回路,蒸汽直接从堆芯中产生,推动汽轮机。福岛核电站一号机组已经服役40年,已经出现许多老化的迹象,包括原子炉压力容器的中性子脆化,压力抑制室出现腐蚀,热交换区气体废弃物处理系统出现腐蚀。这一机组原本计划延寿20年,正式退役需要到2031年。

2011年东京电力计划为第一核电站增建两座反应堆受东日本大地震影响,福岛第一核电站损毁极为严重,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到外部,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枝野幸男宣布第一核电站的1至6号机组将全部永久废弃。联合国核监督机构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干事长天野之弥表示日本福岛核电厂的情势发展“非常严重”。法国法核安全局先前已将日本福岛核泄漏列为六级。2011年4月12日,日本原子能安全保安院根据国际核事件分级表将福岛核事故定为最高级7级。

福岛核电站事故发生过程

2011年3月,里氏9.0级地震导致福岛县两座核电站反应堆发生故障,其中第一核电站中一座反应堆震后发生异常导致核蒸汽泄漏。于3月12日发生小规模爆炸,或因氢气爆炸所致。有业内人士表示,福岛核电站是一个技术上现在已经没人用的单层循环沸水堆,冷却水直接引入海水,安全性本来就没有太大指望。沸水产生的蒸性物质。对于日本这一个地震频繁的地区,使用这样的结构非常不合理。

3月14日地震后发生爆炸。在爆炸后,辐射性物质进入风中,通过风传播到中国大陆,台湾,俄罗斯等一些地区。

东京电力公司16日上午说,福岛第一核电站当天上午再次遭遇火灾。公司方面同时证实,两名核电站工作人员下落不明,东京电力公司16日上午召开紧急新闻发布会,称核电站4号反应堆於东京时间16日5点45分(北京时间4点45分)再次发生火灾。东京电力公司发言人说,该公司员工已经证实了火灾的发生,目前已经紧急通知了福岛县政府和消防部门。

日本官方于东京时间16日上午8点15分称,火势已得到控制。然而,4号反应堆的具体情况目前无从得知。有报导称,此次火灾与15日发生的火灾相类似。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天野之弥15日说,该机构尚未接到日本政府有关核电站4号反应堆15日火灾后情况的说明。

东京电力公司同时证实,两名核电站工作人员下落不明。但公司辩解称:这两名工作人员是在11日的大地震后即告失踪,而不是15日核电站爆炸后失踪」。日本常驻维也纳国际机构代表中根猛15日向共同社透露,日本政府已请求IAEA最快数日内派出专家小组帮助应对日本大地震引发的核电站事故。中根表示,由於核电站附近已经非常难接近,最初预计只能派遣小规模的专家小组。

日本首相菅直人15日已就福岛第一核电站的问题向日本民众发表了讲话。他要求核电站方圆20公里以内的所有居民撤离,方圆20至30公里以内的居民在室内躲避。有报导称,菅直人痛斥东京电力公司“欺上瞒下”。目前核电厂附近检测到铯和碘的放射性同位素,专家认为有氮和氩的放射性同位素泄出也是很自然的,钚泄漏也已经出现,情况非常令人担忧。

事故原因

3月11日地震发生时,福岛一站的1~3号机组正在运行,4~6号机组处于停堆检修状态。地震和海啸发生后,1~3号机组立即自动停堆。但电站的外电网全部瘫痪,同时备用柴油发电机由于被海啸摧毁未能正常工作,致使反应堆停堆余热排除系统完全失效,这次福岛核电站出的几次事故,主要是因为反应堆停堆以后,反应堆里面的剩余射热没有被及时排除。实际上,反应堆被排除以后,剩余射热没有排除,应该先让它冷却下来,这是最关键的,包括发电的燃料也需要冷却。所以反应堆停了以后,它还有相当可观的剩余射热。如果是百万千瓦的核电机组,发电是100万千瓦,他们反应堆的热功率需要产生的热将是330万千瓦。停堆以后,开始的一分钟以内有相当的剩余热,大约有5%、6%。330万千瓦的反应堆,假如是1%的热功率,就是3.3万千瓦。或者理解成1%的剩余热就是3万3千个1000万电流在发热。要把剩余热带出来,就需要冷却。如果冷却不充分,使堆内的温度不能带走,温度升高以后,燃料棒里面包着核燃料,它受不了就容易破,需要释放。另外,在堆高温以后产生水汽反应,有一个高水反应,放出大量的氢气,同时还释放热量。这是放热反应。锆和水会起锆水反应,放出蒸汽的时候,能够生成氧化锆、氢气。氢气没有地方跑,就往外释放。到了反应堆厂房以后,由于氢气浓度太高,氢气就和空气当中的氧气发生了氢爆,空气中氢气浓度超过一定浓度,会和氧气发生氢爆。这也就应该是福岛核电站的重要原因。

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引起全球关注,除地震、海啸等客观因素外,日本以及国际上的部分专家和媒体认为,灾前和灾后忽视安全隐患和疏于管理是造成此次事故并导致事故扩大的重要原因,以色列资深核能专家乌齐·埃文近日接受以当地媒体采访时说,福岛第一核电站反应堆持续使用时间最长的已有约40年,反应堆老化情况严重,导致其在紧急状况下失控。震后连续数天、多套方案都未能使“高烧”的反应堆明显降温就说明了这一点。

此外,日本当局在事故最初对事故的严重程度没有足够认识,一名日本官员在事故刚发生时甚至说,核电站泄漏的放射线剂量仅相当于人们在医院利用医学器械进行放射线身体检查时承受的剂量。“这根本就是荒谬。日本当局如果能在事故发生之初公开更翔实的事故信息,他们或许能更迅速地得到各方面的国际援助,整个核电站事故也就不会加剧到如今这个地步。事故结果及对世界核事业的影响

日本福岛核电站不断发生的氢气爆炸与燃料棒露出水面的情况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巨大冲击,其事故等及最终确事实上为7级,与俄的切尔诺贝里事故为同级,也是日本历史上最为严重的核电事故,事故不仅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而且致使人们对清洁能源核电是否安全再次提出了质疑,同时也导致了各国公众大规模的反核游行,这使得人们不行不对核电的安全性进行重新的审视。

许多印度人认为此次事件会影响日印核能合作协议的谈判。新德里的能源资源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达蒂奇认为“印度公众很可能会对日本核电站技术出现严重质疑”。印度总理辛格14日命令重新抽查国内20个核电站的安全対策。

韩国总统府由任太熙总统办公室主任召开了紧急会议,讨论放射性物质对周边国家的影响。韩国联合新闻14日称,关于重新启动大田市2月曾经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事故的用于研究用途的反应堆一事,相关机构认为需要再次确认其安全性。

日本地震引发核电厂爆炸以及輻射外泻,泰国《民族報》、《曼谷郵報》近日都大篇幅报道日本核能危机最新狀況,泰國政府也表示要检讨核能发展计划。《曼谷郵報》援引能源部消息称,泰国总理阿披实反对兴建核能发电厂,但他已決定解散国会,准备重新大选,所以現任政府不会考虑任何核能发电计划。

据《工贸报》网站3月17日报道,越南原子能研究院院长王友晋3月16日称,越南正在制定和实施相关核电开发计划,在核电项目选址问题上应从日本核事故中吸取教训,充分评估安全因素。

德国联邦环境部长吕特根13日宣布,鉴于日本面临的核灾难威胁,决定对德国的核能政策重新进行审议,以期加快完成向可再生能源的过渡。德国总理默克尔将于15日与各州州长就德国核设施的安全问题举行会晤。她表示,加速进入可再生能源时代十分必要,但立即关闭德国所有的核反应堆并不现实。据悉,在野党和环保人士要求德国完全放弃核能。德国原计划到2020年关闭境内全部核电站,但以默克尔为首的执政联盟去年9月通过的新能源法规定,德国现有的17座核电站运营期限平均延长12年。

中国:国务院要求全面审查在建核电站,暂停核电项目审批。务院总理温家宝1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应对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有关情况的汇报,会议要求:

(一)立即组织对我国核设施进行全面安全检查。

(二)切实加强正在运行核设施的安全管理。

(三)全面审查在建核电站。

(四)严格审批新上核电项目。

美国:奥巴马称将按计划建设核电站,但议员呼吁美国核电发展应减速.俄罗斯:普京15日下令,要求对俄核工业的发展进行检查评估.总体来讲,日本福岛核电站的事故放缓了世界各国的核电事业。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应带给我们的经验教训

一、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预测力度,自人类历史以来,人类无时无刻不在向着生活更好更安定的方面努力,但灾害无情,且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仍显得那么的渺小,因些做好自然灾害的预测,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不仅对于核电,对于其它行业一样有重要的意义,二、加强对核电安全的管理。日本福岛核电站的严重事故不仅仅是客观的环境因素造成的,在灾前和灾后对核电站忽视安全隐患和疏于管理也是造成这次重大事故的重要原因。一切核电的有用运行经验都是从第一次事故中总结出来,它是我们的核电工作人员以血的代价换来的,我们应当珍惜它,并让它发挥重要的作用。以防患与未然。

三、努力发展改进核电技术,以提高其安全性。每一项技术的突破都可以用秋造成福人类,在提高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努力开发新的核电技术。从而不断提高核电站的安全性,以减少核电对公众环境的危害。

四、对正在运行的核电站,要定期检查其安全性。每一次事故的发生之前总会有所征兆,在安全栓查的过程中发现这些征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以避免事件的扩大或事故的发生。

五、在核电周围建立核电安全监测站,以检测确定核电对公众的影响在国家标准的允许范围之内,同时监测核电站工作是否正常。

六、对于历史上的高发核电事故,应分析其原因,总结其经验,并把它们化为操作的规程,组织全站工作人员进行学习讨论。以强化认识,形成安全生产的理念。

七、对核是站的状况、地理位置,事故历史进行分析,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故,在员工培训的过程中加强对这些事故的演练,以确保万一事故发生后能尽快的采取有效措施,使事故的损失降到最低。

八、在应对突了事故的过程中就尊重事实,保证事故的透明度,以集所有力量,群策群力,共度难关。

上一篇:新教材教学的几点体会下一篇:记录封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