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后管理总结

2024-06-05

贷后管理总结(共8篇)

贷后管理总结 篇1

财务部贷后岗位职责

岗位职责:工作性质属于财务部门,主要做一些日常数据的统计整理、核算分析以及客户关系协调,催款,维护的工作。

工作流程:工作主要划分为3大部分。

1、客户还款催收

客户还款流程: 划分客户还款日期→群发催收短信→每天电话查询客户银行卡还款情况→统计还款数据→把未还客户数据整理→在应还日期第二天给客户打电话催收月还→如客户持续不还款要每天负责催收

2、还款明细核算和数据录入

还款明细核算流程:

查看客户贷款额、车型、年限及当天提车日期→在表格中调换利率→输入客户信息进行核算→核对验证数据(银行卡号 提车日期 客户贷款额度 车型 姓名)→把数据在各个表格中进行整理和填充→把还款明细及相关资料粘贴整理→把装订信封中还款明细交由客服负责人邮寄

银行放款数据录入流程:

有银行放款单子需要进行数据录入登记→银行还款日期录入→银行月还金额录入→进行粘贴整理保存

日常客户信息表更新流程:

在客服信息表的基础上整理出财务信息表→需录入客户银行卡号信息→客户的准确提车日期→客户还款明细已出未出→查看客户信息资料是否有增添和修改(手机号主要)

3、是客户结清手续部分以及银行还款部分。属于结算和核对。

结清手续流程:

结清客户应付款项以及各种手续费→打印表格让领导核实签字→进行结清客户的数据清理

银行还款流程:

统计客户本月应垫款数据→进行金额卡号姓名日期的校对→交接本部门人员复对→确保正确后打印请各部门领导签字→签字过后交接出纳进行垫款

工作目标:

在公司也有近8个月的时间,也是看着客户量的不断增多,所以也希望公司能够越来越壮大。当然公司有目标,我们自己也需要竖立目标。我的目标就是新的一年,要保持自己是在不断进步的,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前提下,也要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作为一个财务部贷后管理岗,我新一年的目标就是要更严格的把控客户的还款情况,尽可能减免公司的损失,积极和客户领导进行沟通,做好服务。在问题和突发情况下要做好应急准备以及风险评估,一切以公司的利益为重。

贷后管理总结 篇2

2008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国家及时出台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银行信贷规模迅速扩张, 也使银行经营环境面临更大的挑战和不确定性, 商业银行的贷后管理能力则首当其冲。能否及时发现、识别, 并妥善防范、化解、处置风险, 持续提高信贷资产质量, 确保信贷资产安全, 关键看银行的贷后管理能力。因此在目前仍至今后较长时间内, 我国商业银行的贷后管理工作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繁重艰巨, 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

二、银行贷后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贷后管理理念和手段

目前商业银行相当一部分客户经理对贷后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重市场营销和申报审批、轻贷后管理的思想不同程度存在。在思想上, 风险防范意识薄弱, 未能把贷后管理放到与贷款营销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在经营管理过程中, 对贷前营销和授信申报力度很大, 投入精力很大, 对贷后管理工作投入精力相对较少, 没有正确处理好业务拓展和夯实信贷基础管理的关系, 未能真正做到业务发展和风险控制的协调统一, 重拓展, 轻维护, 存在“一手硬, 一手软”现象。部分信贷人员贷后管理责任意识不强, 贷后工作不认真细致, 随意简化贷后流程, 放松操作标准, 导致贷后检查流于形式, 潜在风险隐患不断扩大。

在贷后管理手段上有欠缺, 信息技术平台对贷后管理的支撑严重缺乏。重视合规管理, 对流程管理重视不够;重视事后补救, 对事前预防重视不够;重视定性分析, 对定量分析重视不够;重视处置风险, 对及时暴露和揭示风险重视不够;重视财务数据分析, 对非财务信息重视不够;重视对借款人的检查, 对担保单位的检查重视不够;重视对贷款单位的实地走访, 对相关外部信息采集和分析重视不够。总体来看, 商业银行目前贷后管理的理念和手段与快速发展的信贷业务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匹配。

(二) 贷后管理职责

虽然商业银行不断对信贷管理机构进行了整合和调整, 一般都设立了公司业务部、住房金融和个人信贷部、风险管理部, 分别履行不同的行业管理职能和后台管理职能, 但目前贷后管理仍然存在着“岗位不清、责任不明”的问题, 具体表现为贷后管理岗位职责没有真正落实。一方面贷后管理工作是由支行客户经理负责日常工作, 信贷业务前台部门负责督办, 后台风险部门负责监管, 但在实际操作中, 支行与市分行之间, 市分行前后台管理部门之间经常“扯皮”, 难以有效合作, 相互职责纠缠不清;另一方面, 在体制上, 现行的贷后管理中心挂靠信贷经营部门, 并由部门副经理担任贷后管理中心负责人, 客观上造成贷后监督检查人员不能完全独立行使监督检查职能。此外, 作为后台的风险管理部对于前台部门的贷后管理完成情况应如何监督也未有明确的指标, 要求界定不清楚, 影响了各自职能的发挥。

(三) 贷后管理效果

从近几年商业银行的经营情况来看, 在贷后管理过程中, 往往出现“走过程”的现象, 片面注重贷后流程和检查资料表面上的完备性, 但没有抓住贷后管理的核心和实质, 未有效识别、控制和化解风险, 影响了贷后管理的质量和效果。主要表现在贷款条件落实不及时、贷款资金监管不到位、贷后检查不深入、贷款风险监控不全面、劣质客户退出不主动、前中后台以及上下级之间信息沟通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差等方面。全行贷后管理工作未能有效实现全面、系统、持续地跟踪监测客户动态信息, 对出现的早期风险预警信息不敏感, 化解相对滞后, 信贷结构未能持续优化调整, 资产质量趋于下降的可能性加大, 部分贷款本息按期足额以现金偿还受到影响。特别是在贷后管理的实际操作中, 规定动作做得多, 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管理工作做得少, 对关键风险点的控制力弱, 贷后管理工作的主动权难以有效把握。

三、商业银行贷后管理的优化

近年来, 商业银行在贷后管理方面采取了多种措施, 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 目前总的来说还不够系统, 仍然是信贷管理中最薄弱的环节。针对以上问题,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

(一) 转变贷后管理观念

商业银行各级领导和信贷人员必须切实转变思想观念, 提高对贷后管理的认识, 充分认识到“好贷款是管出来的、好效益也是管出来的”, 克服“重贷轻管、重放轻收”的错误思想倾向, 培养和树立科学的、先进的、健康的信贷文化理念。解决好贷款营销和风险防范、业务拓展和基础管理的关系, 将贷后管理各项职责落到实处, 有效提升贷后管理水平, 以贷后管理推动业务的稳健、持续、快速发展。要认清商业银行正面临不良贷款和预期非应急计贷款快速反弹的严峻形势, 要认清商业银行管贷能力还比较落后的严峻形势, 要切实转变贷后管理是一种被动风险管理的观念, 变被动管理为主动出击, 变事后管理为超前管理, 逐步形成贷后管理与信贷业务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机制。

(二) 实现贷后管理精细化

管理出效益, 精细化管理出高效益, 精细化管理需要商业银行按照“一户一策”原则, 根据客户差异、风险特征、贷后管理要点、授信风险控制措施等, 制定针对性强的贷后跟踪管理方案, 最终实现贷后管理的精细化。

1. 及时把握关键风险点。

首先, 贷后管理不再是一项阶段性工作, 而是一个需要从理念、制度、工具、系统和考核等诸多方面齐抓共管的系统性工程。对公信贷预警客户跟踪管理系统实现了贷后管理由被动风险控制向主动风险管理的转变, 由个体管理向团队管理的转变, 由个人独享信息向信息共享的转变的, 实现了“发现信号——制定方案——例会决策——落实行动——跟踪反馈”的流程要求, 体现了“充分暴露风险”、“尽职免责、失职问责”的先进风险文化理念, 商业银行要充分运用这一先进工具, 相关人员密切配合、共同参与, 以预警跟踪管理系统为平台, 建立问题客户处理机制。

其次, 贷后管理目标是安全回收贷款本息, 而只有抓住了关键点, 做好其中的每一个细节, 才有可能实现这一目标。

商业银行应对照这八个关键风险点, 认真检查贷后管理工作是否做到位、做扎实。比如, 是否定期查看客户的财务报表, 是否了解最新财务状况;是否定期走访客户, 走访记录是否归档, 客户经理有没有到企业看过库存, 有没有查看过进出库的单据记录;是否根据商业银行信贷政策和合规要求对贷款条件落实情况进行持续的重检;是否对抵质押品价值、担保人的偿债能力进行了定期重估;是否对资金用途进行持续监控。如果这些关键环节都得到认真执行, 成为业务管理的内在要求, 那么离有效回收贷款本息、真正建立贷后管理长效机制就不远了。

2. 实施差别化管理。

商业银行要区分不同的管理对象, 抓住主要风险特征, 实行差别化管理手段, 提高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1) 区分客户类别, 关注不同经营风险。对一般公司和机构客户, 要关注信贷资金流向、资金链的运作情况、客户多家银行融资情况、担保落实情况、设备抵押和异地抵押风险状况等。对合资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 加强对企业存货、流动资产及抽逃资金现象的监控, 密切跟踪生产经营活动及企业负责人动向, 尤其是企业法人代表和外方管理人员有无逃逸现象, 通过代理行或我行海外机构, 了解母公司或投资方在当地的信用状况。对集团客户, 尤其是战略不清、主业不明、规模扩张过度、治理结构不健全、缺乏有效内部控制机制、管理不透明的企业集团, 重点监控集团整体与成员个体的资金流向及占用、集团互保、他行借款、规模扩张、资产质量、运营状况、关联交易等情况。对小企业客户, 关注企业法人代表个人素质 (主要包括诚信度和有无不良行为) 、企业纳税情况、水、电用量、银行对账单、抵质押物及保证人情况, 判断企业生产经营正常与否、企业现金流及第二还款来源等情况。对个人客户, 要重点监控资金流向、异常交易、借款人财产和收入变化、担保落实和变化情况、借款人职业和婚姻变化情况, 以及人行征信系统的征信记录等。

(2) 区分信贷业务产品, 关注不同风险控制环节。对流动资金贷款, 贷后管理的重点是对客户现金流的监控, 应重点关注流动资金占用和存货是否合理、正常;有无挤占、挪用一般性流动资金贷款用于固定资产、房地产炒作、购买有价证券等用途;有无改变贷款用途的情况, 及发生不利于履行合同的事件。对固定资产贷款, 应重点检查资本金是否到位、到位后有无抽逃, 贷前、贷中测算的现金流是否合理, 是否按计划落实分期还款。对房地产开发贷款, 应重点关注项目形象进度与企业贷款支付情况是否匹配, 封闭管理执行情况, 核查项目资金是否全部通过封闭管理账户结算, 了解账户结算量与项目资金支付量是否匹配, 掌握项目销售进度与开发贷款的还款进度是否相匹配等。对表外业务, 应重点关注业务创新产品的风险, 对发生垫款较多的银行承兑汇票和信用证, 要重点关注保证金到位情况及相关反担保措施, 对于有贸易背景要求的表外业务要关注其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对信用卡业务, 贷后管理的重点应放在大额信用卡临时额度、专项分期额度的风险跟踪和交易核查, 以及对大额异常交易、非法套现的识别、预警和处置。对个人贷款, 应重点关注大额贷款, “一户多贷”、“假个贷”, 抵押登记办理情况等。

(三) 加强贷后检查

贷后检查是实现贷后管理精细化的关键, 又是目前贷后管理工作这一短板中的短板。因此, 商业银行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不断加强贷后检查工作, 提高检查质量, 确保检查效果, 落实好检查整改, 运用好检查成果。要加强对贷后管理流程和环节中关键风险点的重点检查和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重点对授信申报方案中持续条件落实情况、贷款支用条件落实情况、信贷业务操作合规合法性、贷款用途、抵质押物管理、信贷业务台账和档案管理等情况进行检查, 将贷后管理流程中的工作落到实处。同时, 高度重视近年来内外部审计发现的信贷管理问题。这些问题就是我行信贷资产存在的风险隐患和不安全因素。要加大对检查发现问题的整改力度, 把整改工作落到实处, 在整改过程中做到举一反三, 主动查找信贷管理中存在的类似问题, 切实提高风险防控能力。

(四) 建立专业化贷后管理团队

加快打造高素质的贷后管理队伍, 提高贷后管理专业化水平, 将客户经理绝大部分贷后管理职责分离出来, 在显著提高客户经理市场营销和客户拓展能力的同时, 提高贷后管理专业化操作水平, 是更好地支撑全行信贷业务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商业银行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第一, 调整贷后管理部门职责, 参照中小股份制银行的做法, 将贷后管理职能从前台营销部门独立出来, 成立专门的贷后管理部门负责此项工作。设置专职贷后经理岗位, 构建专业贷后管理团队, 保证贷后管理工作力量与贷后管理专业化、精细化要求相匹配。确保贷后经理配置总量, 保证贷后经理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开展贷后管理工作, 实现贷后管理的专业化操作。

第二, 明确贷后经理岗位责任、工作流程和质量要求。实行客户经理和贷后经理岗位分离工作模式后, 由贷后经理负责信贷发放、贷后检查、抵质押品管理、档案管理等贷后管理工作。规范贷后经理贷后管理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 明确质量控制要求。同时明确客户经理在贷后管理中的岗位职责, 负责信贷条件落实、合同签定、本息回收、客户经营信息与财务报表收集与分析、贷款本息回收等工作, 形成客户经理负责客户的日常维护和本息回收, 贷后经理专职负责贷后管理的工作机制。

第三, 加强贷后管理队伍业务素质与能力培训, 防范信贷人员能力风险。社会经济发展变化日新月异, 加强学习, 不断更新知识, 既是为信贷人员充电, 又是增强风险防范能力的必然要求。通过开展系统性培训, 加强贷后管理经验交流与共享, 提升客户经理贷后管理理论水平与操作技能, 打造一支具有现代经营理念和实践经验丰富, 熟悉宏观环境和市场变化, 能够及时识别客户各种潜在风险, 对风险损失进行准确评估, 制定有效风险控制和化解措施, 确保商业银行存量对公信贷资产安全的高素质专职贷后管理队伍。

第四, 加强和改进贷后管理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廉洁自律教育, 防范信贷人员道德风险。组织贷后管理人员认真学习中央和建总行在廉洁自律上提出的要求, 提高严格执行和遵守规章制度的自觉性和纪律性, 推动各项金融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提高信贷职业道德素养, 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培养信贷人员“专职敬业、尽职尽责”职业规范和操守, 提高贷后管理人员敬业意识和责任意识。

摘要:本文认为当前我国商业银行贷后管理在理念和手段、贷后管理流程、信贷风险的动态监控和贷后管理制度执行上存在较大偏差。主要原因在于贷后管理理念落后, “重贷轻管”思想事实上存在及贷后检查不力, 潜在风险隐患不断扩大等问题。加强商业银行贷后管理的出路核心是建立和完善信贷业务贷后管理长效机制。应始终把贷后管理作为信贷管理的重中之重, 主动创新, 与时俱进, 确保贷后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不断打造和提升银行信贷管理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信贷管理,信贷风险,贷后管理

参考文献

[1]陈左兵在贷后管理中加大对客户现金流量的分析[J]安徽农村金融2007 (2) 46-47

[2]汪传华法人客户贷后管理精细化的设想[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3) 40-41

[3]杨勇, 张晓霞透视“铁本事件”——商业银行贷后管理的操作风险分析[J]现代商业银行2008 (5) 55-56

[4]王建国对贷后管理工作的思考[J]济南金融2007 (9) 53-54

[5]周林海贷后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及其分析[J]上海农村金融2008 (9) 38-40

商业银行贷后管理对策研究 篇3

【关键词】 商业银行贷后管理

商业银行贷款贷后管理作为信贷经营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是指对贷款发放直至挥手的贷款管理,是负责对贷款用途的监督,掌握贷款客户的动态信息,补充完善贷款档案资料,落实还款来源,保全信贷资产,确保贷款本息回收的全过程。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贷后管理水平偏低,管理手段较为落后,不良贷款率偏高,严重影响了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能力。对此,就必须在贷后管理的工作上不断加强分析和探讨,对提高我国商业银行贷后管理水平和管理手段显得十分必要。

1. 贷后管理工作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贷后管理工作长期以来都处在一个薄弱的环节,“重放轻管”、“重贷前营销轻贷后管理”的现象仍然很普遍,尽管这几年来对贷后管理工作进行了一定强化,成果也有一定的显现,但与精细化管理要求还是有很远距离。从项目回访和集中审计反映的问题来看,贷后管理过程中,对客户及项目进行跟踪管理、担保管理、风险提示与预警、档案管理及贷款收回等一系列的管理过程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1.1对贷后管理工作认识不足。贷款发放后,个别领导和少数信贷从业人员对“资产质量是业务经营生命线”的认识不够,没有真正把加强贷后管理,提高资产质量当成是业务经营的“生命工程”来抓,因而在实际工作中存在重存款业务,轻贷款管理;重贷款发放,轻贷款回收;重贷款市场拓展,轻贷款客户维护监管;重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轻贷后管理等问题。导致贷后管理工作流于形式,贷后管理在贷款风险控制中的重要作用发挥欠佳。

1.2贷后管理跟踪监控欠缺。贷款发放后,由于管户经理对客户及项目的跟踪监控仍然欠缺或管理不到位的现象。

1.3资金支付监管力度不够。从集中审计发现,一些项目在资金支付方面仍存在监管不力,没有很好地按照银监会的“三个办法一指引”的要求,对资金受托支付进行监管,表现为:贷款发放后,客户将资金直接划转到他行的账户,无法监管;审核支付的相关证明不齐全;关联交易的支付对象不明确,等等。

2. 贷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目前来看,银行业最主要的盈利资产仍然是贷款,同时贷款也是风险最大的资产之一,为了使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并获取最大盈利,必须要加强贷款发生后的管理。贷后管理是指从客户实际使用商业银行信用到该信贷业务完全终止前,信贷人员对可能影响信贷资产安全的有关因素进行跟踪和分析,及时发现预警信号,并采取相应措施的信贷管理过程,包括贷后检查、风险监管与预警、贷款本息收回、贷款展期、借新还旧、不良贷款管理、信贷业务档案管理等内容,是信贷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和重要一环。为此,我们认为各级行必须充分认识到贷后管理是一项紧迫性、长期性、难巨性的工作,是我行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信贷经营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更严重的是关系到我行生存与发展的大计。贷后管理不到位,就不能正确处理好发展与管理,竞争与安全的关系;贷后管理不到位,就不能在规避风险的前提下追求利益最大化;贷后管理不到位,就不可能实现信贷的可持续发展。由此提倡每个信贷人员必须站在对银行的历史与未来、资产盈利与安全负责的高度来认识贷后管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3. 强化贷后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3.1转变思想观念,树立崭新的贷后管理理念。贷后管理是银行全程监控风险的重要环节,是价值实现的关键阶段,因此必须从思想观念上转变对贷后管理工作认识的偏差。一是树立起贷后管理和贷前决策同等重要的观念,克服“重营销,轻管理”、“重放轻管,重放轻收”的倾向,将贷后管理工作作为防范、化解信贷风险的重要工作,予以高度重视,狠抓落实。对信贷检查,既要对程序、过程检查,更要注重对结果的审查,把贷后管理工作纵向推进。二是树立尽职管理观念。加强信贷人员的职业道德品质和敬业精神的培养,防范出现新的道德风险,真正意识到贷款的监督、检查与管理是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对发放贷款所承担责任和风险的自我保护措施,信贷人员应经常深入借款人了解其经营状况和偿债能力,做出经营预测分析,使贷后尽职管理成为一项日常性的工作。三是树立贷后动态的管理观念。从市场角度看,市场瞬息万变,企业此消彼长,经营风险增大,信贷人员必须及时了解关注借款人经营管理情况,避免造成资金损失。为此,必须提高贷后管理工作的认识,转变思想观念,将贷后管理做到实处,处理好贷款营销和风险防范之间的矛盾,加大贷款质量考核指标的比重,对贷后形成不良的要从严问责,以促进贷后管理工作走上正轨,推动信贷业务的稳健发展。

3.2部门分工、人员落实,严格落实贷后管理责任。

3.2.1明确各支行(部)客户部门的主要职责。客户部门是贷后管理的具体实施部门,按户配置专(兼)职客户经理,主要包括:客户监管及贷后检查——监管客户资金帐户往来,信贷资金使用用途等情况,客户生产经营及财务状况,贷后跟踪检查,落实审批内容,收集客户公开信息并定期联系客户,担保人及担保物的监管;风险分类及日常管理——按照规定评测客户信用等级,并及时进行资产风险预警分类,维护贷后管理台帐,整理、收集信贷客户档案,与有关部门制订不良贷款资产重组方案并组织实施;风险预警——做到发现风险信号及时提出处理建议并报告;定期报告——定期向支行行长和贷审会、审批行信贷部门、重点客户信贷管理部门等部门汇报辖内客户贷后管理情况。

3.2.2明确二级分行信贷部门(风险主管)的职责。二级分行信贷部门(风险主管)对支行客户部门贷后管理工作(包括客户维护)负有指导、监督职责。主要包括:组织各支行客户部门建立定期联系协调机制,定期联系客户,收集客户公开信息,并通报重点管理客户的贷后管理方案并组织落实;通过信贷管理定位实时监测重点管理客户用信情况,并按照规定参加贷后检查,会同有关部门制定重点管理客户不良信贷资产处置方案,并组织实施;定期向贷审会或行长汇报重点管理客户用信情况和风险状况;

3.2.3明确省分行信贷部门的主要职责。信贷管理部门是贷后管理的在线监控部门,通过信贷管理系统监测客户风险,检查客户部门贷后管理行为,并与客户部门紧密合作,共同控制客户信贷风险,主要职责包括:通过信贷管理系统实时监测客户用信及客户部门贷后管理情况;按照规定对客户部门贷后管理情况实施现场检查,经主管行领导或部门负责人同意,还可深入客户进行检查,了解客户风险状况;风险分析和预警——定期对本级客户部门重点管理客户及其所处行业,本级行审批的信贷业务进行风险分析,并定期(每月或每季)向客户部门发出风险分析报告及相关信息,若发现异常情况应随时汇报,及时提示并督促客户部门限期处理,并向主管行领导或部门负责人报告;定期向本行行长、贷审会汇报所监测的经营单位(客户)贷后管理情况及客户风险状况。

总而言之,贷后管理是授信业务的重点,贷款质量的核心保障,同时也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我国的商业银行应当正确认识贷后管理的意义,重视贷后管理工作,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贷后管理方法,以达到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和效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银行信贷管理学》,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版,作者:江其务.

[2] 《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广东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作者:娄祖勤.

[3] 《商业银行信贷》,江西高校出版社,

2000年版,作者:万军,刘清明,徐小平.

贷后管理岗位 篇4

第一部分——对贷后管理岗的认识

一、贷后管理

定义:从贷款发放或其他信贷业务发生后直到本息收回或信用结束的全过程的信贷管理。

二、岗位职责 1.建立贷后管理台账

2.客户还款时间节点前三天做还款提示 3.客户还款逾期处理及建立风险防控议案

三、岗位要求

1.将全部客户按借款金额大小做初步分类。

2.在合同有效期间:对客户进行全方位的了解、掌握,得出客户在每个阶段是否能够按时按额还款,并将所有客户进行风险分类。

3.建立客户信用档案,建立一套相对公平的客户信用指数评价系统

流程:

资料整理(合同起止时间、还款方式、还款时间)——定期回访——还款时间节点提示——还款时间(统计出客户还款情况)——对逾期客户的处理(通过饲料公司进行追债)

只有做好贷后管理工作才能更好的了解客户的经营情况,解决客户的合理需求,在此基础上可以有利于资金回笼,拓展新客户,重要的是,可以及时发现和化解风险。认真分析客户经营状况以及了解行业信息,强化贷后监管,构建贷后管理长效机制,提前做好风险防范措施。

第二部分——初期工作计划

一、建立贷后管理台账

1.对客户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建立纸质、电子档资料包。2.定期对资料包进行更新。

二、贷后回访流程

(一)电话回访客户

1.时间:据客户的运营规律而定(提前与饲料公司和客户做好沟通)。2.目的:及时掌握客户经营状况,确保风险最佳可控化。

3.内容:了解客户的经营状况,并将其反应到系统,进行风险评估。

备注:访问前需对客户说明访问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必要性是访问结果的及时性、真实性与否,关系到客户自身和投资者与平台的切身利益;重要性是指平台只有通过与客户的充分沟通而才能更好的为客户和投资人服务,让相关各方均得到正常发展。

(二)与饲料公司定期沟通 1.时间:回访客户后。

2.目的:核实从客户所提供的信息。

三、风险管控

1.在每期还款日前三天电话提醒客户还款,正常还款的客户将增加其信用额度系数。

贷中贷后管理 篇5

贷后管理是从贷款发放之日起到贷款本息收回之时止的贷款管理。主要内容包括贷后调查、调查方法和风险预警、到期贷款管理。

一、贷后调查

(一)、贷后调查主要是指担保中心与合作银行共同对下岗失业人员申请贷款后的贷款使用及生产经营情况进行的调查。主要目的是:

1、及时了解贷款发放后的资金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使贷款资金专款专用,真正用于经营项目上。

2、对可能影响到贷款不能按期归还的突发事件要做到早知情、早汇报、早防范、早疏导。

3、采取调查与帮扶相结合的方法,对小额贷款所扶持的经营项目加以指导,尽可能帮助他们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遇到的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以促进项目的运作成功和贷款的按期归还。

(二)、调查内容

贷款使用过程中,调查人员要深入到借款人的经营场地,按照规定的检查间隔和检查内容定期进行贷后调查。主要内容有:

(1)贷款用途,是否符合贷款申请的项目,有无挪作它用。对项目调整,要做到心中有数。

(2)生产经营情况。主要产品生产技术、生产能力即原材料的市场变化情况;生产经营是否合法,有无经济纠纷。

(3)财务状况。了解财务的真实情况,产、销、利的变化情况。以及负债情况。

调查人员在完成检查后应填写检查记录,贷后调查记录除了反映借款人生产经营、资产负债以及产、销、利的变化情况外,还要对借款人的项目发展前景、偿还贷款能力及风险因素进行分析、预测,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报主管领导审定和归档保管。

二、风险预警与调查方法

(一)风险预警。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是指通过贷后检查,对所调查的小额贷款扶持项目生产经营状况进行综合分析,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尽早识别和确定项目的风险类别、程度、原因及其发展变化趋势,并按程序对问题贷款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以及时防范、控制和化解贷款风险。扶持项目一般可按生产经营状况分为好、一般和差三个档次,并按项目的不同情况和间隔期开展调查。

项目调查间隔期为:

(1)经营状况较好的一般不超过三个月。

(2)经营状况属于一般性的一个月

(3)经营状况较差的要随时关注

(4)对贷款逾期和拖欠利息的要立即调查,查明原因,采取措施。

(二)调查方法。各地在开展小额贷款调查工作中,应针对小额贷款的特性,一般应采取以下调查方法:

1、属生产加工型的,主要调查销售市场的稳定性,有无销售合同或稳定的销售渠道。加工车间的工人在不停的劳作,询问每月的产量,推算产品的合理库存,一般生产加工型企业的库存在半个月的产量以下,对成品库存较多的应引起警惕,查明原因。了解货款回笼的方式和及时性,货款拖欠情况,有无拖欠在2个月以上的货款及金额,是什么原因造成货款回笼不及时,是成品质量问题还是其他原因。出现产品积压、货款回笼不及时和产品质量问题,担保中心要及时做出反映,采取相应的对策。

2、属商贸服务型的,主要察看借款人经销点或经营场所的客户进出量和周边环境情况;商品存货的充足量、品种的齐全情况;估算商品成本、固定费用支出和效益情况。

3、对于借款人变更经营项目的,要着重了解。借款人获得贷款后会有改变经营项目和变更经营场地现象。对此,应引起高度重视,是什么原因导致变化?分析新项目和经营场所变更的可行性,评估风险程度。

三、到期贷款的管理

1、贷款到期前的一个月,合作银行和担保中心要分别发出提示归还到期贷款通知书和督促履行保证责任通知书,督促借款人和保证人,筹措资金归还贷款本息。

2、对逾期、呆滞贷款,每季度要向借款人和保证人发一次催收通知书,督促其在通知书上签字,作为回执留存。

3、对不能按期归还贷款的借款人及保证人,要注意借款合同和反担保合同的诉讼时效的中断或在诉讼时效期内提出诉讼。

搞好贷后管理,是防范贷款风险的重要环节。如何搞好贷后管理?

一、加强贷后检查。贷款发放后,贷款管理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对借款人执行借款合同情况、资信情况、收入情况、抵(质)押物现状及担保人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和检查,防止贷款风险的发生。信贷人员应根据贷后检查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并以书面形式报经信贷部门负责人和主管行长。

二、加强对不良贷款的催收。如凡拖欠三个月内的贷款应按照催收程序分别通过电话、催收函等进行催收,或要求经销商垫付还款;对连续3期或累计6期未还款的,要及时采取法律手段清收或要求经销商、保险公司履行担保责任;损失类贷款应按照程序及时核销。

三、加强对不良贷款的管理。要制订和落实清收不良贷款责任制,要求辖内机构定期上报连续三期或累计六期未还贷款的余额和明细情况,以便督促辖内行加强不良贷款的催收;为有效控制贷款不良率,对不良率居高不下的行,可视情况调整其业务审批权,暂停其开办资产状况差的业务品种,直至将不良率降到合理的水平为止。

四、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及时发现问题。主要包括:对档案及资料进行检查;对台帐进行检查;对抵押物进行抽查;对帐务进行核对。

贷后管理实施细则 篇6

贷后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贷后管理,防范贷款风险,根据《贷款通则》和有关法律、法规及重庆市丰都县益众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以下称本公司)有关规定,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和特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贷后管理是指从贷款发放之日起到贷款收回之时止的各个环节的贷款管理工作。它是以贷款风险管理为核心,通过对贷款跟踪检查,企业经营状况和贷款形态的变化分析,达到防范和降低贷款风险,清收、化解不良贷款,提高贷款资产质量和效益的目的。

第三条 本实施细则适用于本公司发放的各类贷款管理。

第二章 贷后管理职责

第四条 各业务部门负有对业务范围内贷款的管理责任。第五条 贷后管理实行分工负责与部门合作的管理制度,有关人员承担相应的管理职责。

1、客户部贷款人员负责对借款人进行贷后检查和本息催收;收集借款人各种经营管理信息,分析其生产经营、资产负债及在开户银行存款变化情况;登录贷款台账和“贷款登记咨询系统”;按要求起草借款人贷后检查分析报告,并报送本部门负责人认定;落实对借款的各项监管理体制措施。

2、客户部负责人负责督促、组织本部门的贷后管理工作,对贷后检查结果签字认定;对贷后检查中发现的重要问题向主管贷款副总经理和总经理汇报;对涉及贷款资产保全的问题,要及时与风险管理部门沟通。

3、客户部负责监管贷款资金的使用,监督借款人存款情况,执行有关借款人账户监管要求。

4、主管贷款副总经理负责贷款资产质量的监测、借款企业兼并、破产等转制过程中的债权保全工作;逐户研究制定防范和化解贷款风险以及服务优秀客户的具体措施,并组织实施和对落实情况监督检查。

5、本公司总经理对贷后管理工作的效果情况负责,并重点掌握借款大户的贷后管理工作;对贷款部门报告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对贷后管理中的重大问题向股东会反映;对贷款风险较大,不良贷款和欠息增加、亏损加大以及挤占挪用贷款资金的借款企业,逐户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加强监督的具体措施。

6、公司审贷委员会负责监督检查贷后管理工作,并对公司经营层提出的有关问题及时予以答复。

7、公司风险管理部负责研究处理有关部门提出的法律问题,及时答复并提供法律支持。

客户部、风险管理部、财务部等要密切合作,共同做好贷后管理工作。

第三章 贷后检查

第六条 贷款发放后,客户部要认真监管贷款资金的使用与支付。对需重点监管体制的贷款,客户部在贷款发放的同时,要依据约定,向借款人开户的银行提出具体的监管要求,要及时了解借款人用款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第七条 在贷款使用过程中,客户部要深入借款企业,按照下列检查间隔期和检查内容进行贷后检查。

(一)检查间隔期

贷款检查间隔期为:贷款发放后30个工作日对借款企业进行跟踪检查,并填写《贷款检查表》,以后每60天检查一次,最长不超过90天。

(二)检查内容

1、贷款用途是否符合合同约定;

2、借款企业生产经营及资产负债变化情况;

3、借款企业货币资金归流开户银行情况;

4、借款企业是否有违法经营行为,是否卷入经济纠纷;

5、借款企业法定代表人情况,企业管理层的人员组成、经营策略及其与金融机构合作态度的变化情况;

6、借款企业的改革、改组、改制及贷款债权落实情况;

7、借款企业从其他金融机构融资情况及与债权人的合作关系;

8、借款企业对外担保等或有负债情况;

9、保证人的保证能力及其变化情况;

10、贷款抵(质)押物的保管及其价值变化情况;

11、借款企业对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信用证等的使用及兑付情况。

(三)贷款检查后要及时填写检查记录,登记《借款人检查表》和《担保人检查表》,并在3个工作日内写出检查报告。当发生欠息、贷款逾期时,要立即进行特别检查,查明原因,采取措施。第八条 部门责任人员对上述各项检查中的问题,要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并制定处理措施。责任人员对实施处理后的实际效果要进行回访性检查,检查时间应在处理措施实施后的10个工作日内进行。

第九条 贷款到期前一个月或计划还款期内,客户部要对企业的各项收入状况、还款能力和还贷资金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并通知企业筹款。如借款企业到期无法按时归还贷款,需申请展期的,须在贷款到期日前15天报公司审批。

第十条 贷款到期前,客户部要向借款人、担保人人发出《催收贷款通知书》。借款双方在同一城市的,《催收贷款通知书》在贷款到期前10天发出;借贷双方不在同一城市的,《催收贷款通知书》在贷款到期前15天发出。

第十一条 加强公司贷后管理的内部检查。

(一)风险管理部至少每60天要进行一次贷款检查。检查可采取专题检查或综合检查、抽查或全面检查等方式,对检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要进行通报,并提出整改措施。

(二)风险管理部对贷款检查内容包括:

1、贷款的投向及效果;

2、有无超越权限发放贷款行为;

3、借款合同、抵(质)押合同、保证合同等贷款手续是否合法、完备;

4、贷后检查报告是否翔实,贷款风险分类结果是否准确;

5、对贷款的贷后管理及日常管理情况;

6、贷款台账和贷款登记咨询系统的信息录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7、贷款档案的管理情况;

8、不良贷款的清收措施及计划完成情况。

第四章 不良贷款管理

第十二条 客户部要按照《贷款通则》和人民银行《不良贷款认定暂行办法》及有关规定做好不良贷款的登记工作。按五级分类办法,对贷款及时准确地进行分类。

第十三条 借款人不按期归还贷款的,要依照有关规定,对逾期贷款、呆滞贷款,要每季度向借款人和保证人发送一次催收通知书并留回执。对不按期归还贷款的借款人及其保证人,要注意借款合同和担保合同的诉讼时效,必要时对借款人和保证人提起诉讼。

第十四条 加强对不良贷款、欠息贷款的监管、清收工作,密切监督借款人或担保人存款账户,及时扣收贷款本息,或依法处分抵(质)押物。

第十五条 加大不良贷款的清收力度,做好不良贷款的清收、化解工作,每年年初由公司制定出总体不良贷款清收计计划,相关部门负责实施并将清收责任落实到人,严密监督不良贷款情况,严防借款人以各形式逃废债务,依法维护本公司正当权益。

第五章 贷款利息的管理

第十六条 客户部应在距结息日前10天向借款人发出付息通知书,提示其准备资金并按时付息。结息日前3天当天,由客户部再次向借款人发出催收通知,敦促借款人偿还利息。对贷款已到期的借款人,贷款本息催收同步进行。

第十七条 对欠息贷款,客户部要密切监督借款人存款账户,发现借款人有资金入账或账户有存款时,要及时采取扣收行动。

第十八条 对欠息大户,公司要及时研究借款人发展态势,拟定资产保全措施。

第十九条 对欠息数额较大,且态度恶劣、拒不合作的借款人,相关业务部门要及时汇报,提出处臵方案,汇报公司股东会,决定采取相应措施。

第二十条 对有欠息行为的借款人的新增贷款要从严控制,在未归还欠息前,不再增加新贷款。

第二十一条 严禁对欠息企业以发放贷款形式收取欠息。第二十二条 对借款人的停、减、缓、免利息须严格按照《贷款通则》有关规定执行,未经批准任何人、任何单位都无权擅自决定。

第六章 贷款档案管理

第二十三条 建立统一的贷款档案管理制度。贷款档案由公司派专人负责管理,集中保管贷款原始资料。贷款原始资料包括:

(一)借款人及保证人营业执照、验资报告、特种经营许可证、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公司章程、财务报表复印件;借款人及保证人经营状况、市场变化趋势等信息资料;以及经“贷款登记咨询系统”查询后的信息资料。

(二)借款人提交的借款申请书;担保人担保承诺函;抵(质)押人承诺函;抵押物品评估报告;财产所有权或使用权证书复印件;借款人还款计划或还款承诺。

(三)本公司内部的贷前调查报告;贷款审查(审批)书;借贷双方签订的借款合同、借据、保证合同、抵(质)押合同及其附件等;抵押物的抵押登记手续。

(四)贷后检查记录及分析报告;贷款部门向借款人发送的催收贷款本息通知书及其回执。

第二十四条 贷款发放后,客户部相关人员要在7个工作日内整理好贷款原始资料,并装订成册,移交贷款档案管理人员保管。对贷后管理中的有关原始资料也要及时、规范、完整地移交档案管理人员。

第二十五条 贷款档案移交档案管理人员保管时,由档案管理人员与送交人签字接交。档案以借款人为单位,按贷款发放时间顺序排列归档。

第二十六条 借阅贷款档案时,由档案管理人员和借阅人双人签字,并约定归还时间,档案管理人员届时催收。

第二十七条 档案管理人员对保密工作负责,不得违章借出贷款档案或透露档案内容。

第二十八条 责任贷款员调换岗位时,要对其管理的借款人的贷款档案逐件核实,对散失不全的进行补救;新任贷款员对其要接管的借款人的贷款档案签字认定。

第二十九条 已终止贷款关系的借款人,对其以前的贷款档案资料要按规定继续保管至作废年限。

第七章 罚则

第三十条 公司相关部门要严格遵照本实施细则进行贷后管理,对有以下情形之一的,经查实后,给予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整改,并视情况对责任人采取批评教育、扣发工资奖金、调离岗位等措施;对情节严重的,给本公司造成较大损失的,要给予行政纪律处分,触犯法律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没有落实贷后管理制度;

(二)未按规定进行贷后检查;

(三)对不良贷款监管不严,清收不力,造成贷款资产质量恶化;

(四)不及时催收贷款本息,致使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或贷款超过诉讼时效;

(五)以贷收息或不积极催收贷款利息;

(六)遗失贷款原始资料,对本公司利益造成危害;

(七)在贷后管理中,隐瞒问题或不及时汇报发现的问题,不及时处理有关贷款方面的报告和请示,造成贷款风险增大或形成贷款资金损失的;

(八)没有按照本实施细则的要求进行贷后管理。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一条 本实施细则由公司制定、修改并负责解释。第三十二条 本实施细则自2009年3月6日起执行。

贷后管理总结 篇7

一、当前贷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贷后管理思想认识不到位

一是重贷轻管问题突出。在当前经营中, 各行普遍将完成上级行下达的业务经营目标, 提高经营效益放在首要位置。重业务营销扩大贷款规模, 轻贷后管理;重眼前短期利益提高政绩, 轻长远稳健经营;重在地方有名声、行内有位次, 轻练内功夯实基础。多贷款就能多实现利润, 利润等指标上去后就能完成考核, 拿到挂钩绩效工资, 甚至夺取别人的挂钩工资。二是客户经理存在思想认识误区, 认为只要项目分析论证和贷前调查严格真实, 且落实好第二还款来源, 就不怕贷款出现风险, 甚至认为贷后管理可有可无, 从而导致贷后管理工作流于形式。三是极少数客户经理从业素质偏低, 与企业同流合污, 对发现的问题隐瞒不报。

(二) 贷后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

虽然上级行不断制定和完善贷后管理办法, 但部分行在贷后管理中没有严格执行制度规定和要求, 贷后管理流于形式。一是对新制度的重视程度不够。2010年初, 农发行总行整合下发了新的信贷制度、信贷业务操作手册等, 将以往粗放式的信贷管理整合规范为精细化管理方式。但是少数客户经理对新制度学习不够, 仍按老一套的方法去管理客户。二是贷后检查频率少。贷后日常检查次数不够, 没有定期检查客户商品库存或贷款项目进度, 未按时发送贷款本息催收通知书等现象依然存在。三是对抵押物的贷后检查没有引起高度重视。没有定期核实押品的保管情况、使用情况、质量状况和维修情况, 有的押品价值已经大幅缩水, 远远不能覆盖企业贷款。四是贷后检查方式简单化。往往以借款人自身介绍为主, 缺乏第一手的现场实地检查;检查结论定性化、简单化、内容格式化;检查报告内容简单, 少数客户经理仅凭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和平时了解的表面现象在办公室进行分析和撰写报告, 向上级行交差了事;而对第一还款来源的持续性和可靠性, 第二还款来源的完整性、足值性和安全性却了解分析不足。五是部分行未按要求认真落实贷后审查和贷后评价制度。如分管行长和部门主管没有认真履行贷后再监督职责, 未及时进行贷后监测和评价, 对客户经理的检查情况没有认真审查和提出可行的建议等问题。

(三) 贷后管理手段不到位

长期单一的收购资金封闭管理模式, 使管理行或基层行信贷人员都习惯于简单地把粮油封闭管理经验嫁接到商业性贷款管理中, 管理手段不适应日益丰富的客户群体。

(四) 贷后管理人员不到位

随着业务不断发展, 一是基层行人员数量与业务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信贷人员偏少且青黄不接, 老人员知识老化和新人员知识欠缺, 难以适应业务发展需要。一人多岗, 一人多户, 精力有限, 致使贷后管理工作大多是粗放式。二是客户经理普遍欠缺丰富的财务、税收、贸易、法律等相关知识, 对假信息、假报表缺少防范意识或无法辨别真伪, 使贷后管理难以深入, 停留在表面。三是部分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敷衍应付、搞形式主义, 甚至在贷后管理中隐瞒真相, 以展期、借新还旧等种种方法掩盖风险, 逃避责任, 加大了贷款风险处理的难度。

(五) 贷后管理的服务意识不到位

少数基层行受传统经营理念和思维方式的影响, 对贷后服务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不严格履行贷前对客户所作的承诺, 或者“一贷了之”, 不及时掌握、研究和解决客户对银行提出的金融需求。如大部分基层农发行周末都不营业, 而客户又有业务需求。极少数基层行将贷后管理片面地理解和执行为对借款人的检查监督, 凌驾于客户之上, “官办意识”很强。相反, 由于部分商业银行的准入门槛低于发行, 服务水平、服务设施优于农发行, 让企业更青睐商业银行, 不甘受农发行监管, 部分客户人员认为管严了会导致客户流失, 贷后管理存在为难情绪。

(六) 贷后管理的激励机制不到位

贷后管理的难易程度不一, 管理的风险程度不一, 而奖罚没有具体标准和公正的尺度, 加上考核兑现的时候大多沦为平均主义, 使贷后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观能动性不能得到很好地发挥。而且, 目前贷后管理只有责任, 且时间跨度长, 没有公正公开的较为完善的激励机制, 影响贷后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加强基层行贷后管理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 提高认识, 树立全程风险管控理念

做好贷后管理是防范信贷风险, 确保贷款本息安全收回的重要基础工作, 必须彻底摒弃“重贷轻管”的理念, 从思想观念上转变对贷后管理工作认识上的偏差。一是树立起贷后管理和贷前决策同等重要的理念, 克服“重放轻收, 重放轻管”的倾向影响。对信贷检查, 既要对程序、过程检查, 更要注重对结果的审查, 把贷后管理工作向纵向推进。二是树立尽职管理观念。加强信贷人员的职业道德品质和敬业精神的培养, 防范出现新的道德风险, 真正意识到贷款的监督、检查与管理是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也是对发放贷款所承担责任和风险的自我保护措施。三是树立贷后动态的管理观念。从市场角度看, 市场瞬息万变, 经营风险增大, 信贷人员必须及时了解、关注借款人经营管理情况, 避免造成资金损失。

(二) 加强排查, 确保严格贷后管理制度落到实处

对新制度的学习, 要做到全员学懂弄通。在落实上, 要不断加大力度, 确保执行制度不走样, 并以尽职记录为抓手, 提高新制度要求的精细化贷后管理水平。同时, 要加强风险排查, 确保检查频率、检查方式、抵押物监管、贷后评价等各项制度落到实处。一是风险排查与日常监管服务相结合。基层行定期提示到期贷款。每月固定时间下发本月贷款到期提示表, 及时进行到期贷款的催收, 并做好到期贷款的资金筹集、归还和后续贷款的准备工作。二是风险排查与专项排查相结合。每月对客户进行一次风险排查, 并将风险排查情况纳入每月工作分析例会的主要内容, 深入分析风险因素及其形成原因, 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并形成专题风险排查报告, 内容包括风险排查开展情况、发现的风险因素及发生的原因、已采取和拟采取的措施、对相关人员的责任认定等。三是风险排查与工作分析例会相结合。根据各客户经理风险排查确定的重点内容, 每月召开风险排查分析例会, 按计划有步骤对重点关注行业、关注客户进行详细透彻分析。分析各种因素的变化对农发行贷款安全的影响, 并针对影响和风险程度研究制定拟采取的应对措施, 制定个性化管理方案, 有效化解信贷风险。四是风险排查与检查督导相结合, 强化信贷内部基础管理工作, 严格执行上级行信贷管理制度。对信贷人员在贷款发放、贷款使用、贷后管理等环节中的风险排查与对信贷工作的督导检查相结合, 重点督导检查包括调查环节调查人员是否存在调查不实或不准确、贷款行是否落实贷款审批意见、客户经理是否完整准确的填制合同、客户经理和客户部门负责人是否按要求严格贷后管理、行长是否承担营运与管理主责任人职责等, 并纳入信贷管理质量考核内容进行通报。五是风险排查与风险处置、责任追究相结合。针对风险排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认真分析原因, 总结经验教训, 预先制定出完备的应对处置方案, 增强风险处置的应急应变能力。一旦出现风险, 迅速反应, 果断处置, 决不消极懈怠, 贻误解决问题的时机。对责任心不强、基础管理不到位、基本制度不落实而出现问题的, 要严肃追究责任。

(三) 立足创新, 不断丰富完善贷后管理手段

一是充分利用社会公共信息资源。如通过互联网信息、地方政府信息、工商税务等部门信息了解客户信息的方式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 多方面、多角度对客户经营情况进行了解分析, 准确把握风险动态。二是借助科技手段强化贷后管理。加强CM2006系统和信贷信息核查系统的应用, 加强风险预警信息管理。CM2006系统和信贷信息核查系统上线后, 在保证企业各项财务基础数据录入真实性的前提下, 应用好CM2006系统和信贷信息核查系统信贷风险分析的成果, 对基层行尤为必要。对发现的问题, 组织力量督促企业整改, 防止企业贷款风险等级进一步提高。三是创新贷后评价体系。按季对贷款进行风险评价, 从客户的经营、管理、市场、政策、环保等方面对贷款的安全性进行全面评价, 建立省、市、县三级行监测体系, 对不同客户采取有区别有重点分层次的立体监测。四是通过不断探索, 逐步建立适合银行实情的信贷风险数据模型, 通过量化数据监测风险。

(四) 充实人员, 打造高素质监管队伍

一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上级行要根据各行业务发展速度和信贷管理需要,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按照不同次、不同岗位对人才的需要, 结合现有人才状况, 用多少人招多少人, 争取在一两年内用新进大学毕业生充实到信贷管理第一线, 切实解决基层行信贷人员偏少的问题。二是切实加大培训力度。通过采取编制业务手册、实施网络培训、在岗培训, 开展以老带新、现场观摩、业务比赛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 提高信贷人员业务能力。三是注重和保持客户经理队伍的相对稳定。信贷管理是专业性较强的一个岗位, 不但要熟练掌握政策、精通各个业务品种并能熟练办理各种信贷手续, 还要掌握宏观行业政策信息, 有预见性地预警、化解潜在风险, 并在与客户打交道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因此, 保持队伍稳定十分必要。四是探索推行客户经理等级管理。客户经理是贷前决策调查的第一岗, 也是贷后管理的第一岗, 责任重大。根据客户经理的能力、业绩、以往职业记录评定其等级, 并按等级设立相应的业务权限和管理客户类别, 建立激励机制, 优胜劣汰, 从而不断提高客户经理综合素质, 防范道德风险和能力风险。

(五) 转变观念, 切实提高服务水平

要以客户为中心, 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并站在打造现代银行的战略高度, 承认差距和不足, 向商业性银行学习服务理念和服务经验, 寓服务于监管之中。一是树立监管就是服务的观念, 寓服务于监管之中, 争得理解和支持。二是提供现代化的服务手段, 在网银结算、ATM机等服务上向商业银行看齐, 并以此掌握客户结算频率、现金流量、货款归行率等一手资料, 认真分析, 把握时机, 对发生的变化和存在的风险及时预警。三是研究差异化、人性化的服务和监管方案, 采取一企一策的措施, 区分企业类型、规模大小等具体情况, 成立服务小组, 根据不同类型客户的不同特点实施分类管理, 制定不同的服务监管标准, 提高规范化程度, 除原则性要求不能突破外, 可通过绿色通道、特事特办等弹性方式, 实行差异化的服务和监管, 最大限度地为企业服务。四是建立大额贷款客户定期分析制度。动态了解客户经营情况及相关需求, 并及时提示风险预警信息, 提出服务措施及风险防范意见、建议, 并监督落实, 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同时将风险防控措施关口前移。

(六) 量化考核, 建立贷后管理激励机制

贷后管理总结 篇8

摘要:2007年开始的美国次贷危机,逐渐演变成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也不可避免地遭受了这场“金融海啸”的袭击。本文正是基于此,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贷后管理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次贷危机;商业银行;贷后风险管理

一、次贷危机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

2007年4月,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申请破产,标志着次贷危机正式爆发。两年来这场危机似乎仍没有见底,甚至愈

演愈烈,形成了一种“蝴蝶”效应,引发全球金融风波。而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上每个国家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我国由于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外汇储备部分损失,出口困难,失业增加,经济增长减缓。

首先,雷曼破产对于国内各大银行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损失。截至目前披露的情况,八大行持有的雷曼债券,不完全统计在8亿美元左右。其中,工行1.52亿美元、中行1.29亿美元、招行7000万美元、交行7002万美元、建行1.91亿美元、兴业银行3360万美元、中信集团1.59亿美元,其他银行正在核对所持雷曼债券,相信还会不断增多。这就直接影响了我国商业银行的投资收益。其次,我国大型商业银行海外机构的经营活动会受到影响。当众多著名金融机构受次贷冲击损失严重甚至陷入危机时,消费者对金融机构的信心肯定会受到打击,进而影响整个银行业的经营环境。银行海外机构在当地开展业务时很难避免次贷危机的负面影响。最后,次贷危机导致我国的出口需求下降,出口导向型企业的盈利将下降,部分中小企业甚至会面临生存危机,我国商业银行先前对此类企业发放的贷款的风险上升。

次贷危机虽然重创了全球经济,但在我国政府灵活的宏观调控政策指导下,只要我国商业银行对次贷危机的影响保持清醒的认识,切实加强风险管理,就能将次贷危机的不利影响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

二、商业银行贷后管理存在的问题

金融机构没有正确评估其面临的一系列风险是其在次贷危机中遭受重大损失的重要原因。这给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敲响了警钟。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的银行,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能力还不够完善和成熟。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该本着审慎的基本原则,来看待我国商业银行贷后管理的现存问题:

1.不够重视贷后风险管理。由于短期利益驱使和考核机制不合理,银行信贷人员对贷后风险管理认识不深不透,仍然存在重视贷款营销和贷前审查,忽视贷后管理的现象。目前推行的贷款“五级分类”标准约束力不强,本来可以发现的贷款风险隐患,却由于“轻管”,而使其变成实际上的风险。

2.贷后管理经常流于形式。贷后信贷资产检查作为信贷业务风险控制的重点环节,需要相关人员深入企业监控其经济活动和资金流向、认真分析其贷款风险变化情况。可实际情况是信贷人员对不少贷款企业的后续管理放松,无法随时把握企业生产经营变化情况。贷后管理主要是为了应付日常制度检查的需要,失去了贷后检查的真正意义,这是造成贷款预警机制失灵的主要原因。

3.没有建立起直观科学的风险控制指标体系。目前银行对信贷业务贷后风险控制的内容多是定性分析,这些分析因素很难建立起直观科学的风险控制体系。虽然财务状况分析中涉及定量分析,但是对企业财务指标的风险预警、监控信息体系过于复杂,不易于操作。而且这些指标基本上是零散的而非系统的,而且缺少针对性,不易于实践操作。

三、金融危机下商业银行贷后管理的新对策

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日常运营过程中面对的最大风险之一,每家银行都很关注信贷资产是否安全,然而相对来说贷后管理是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的软肋,在金融危机来临的今天我们更应该重视信贷资产的贷后管理。

1.及时更新国家及地方政府对各个行业(特别是银行发放信贷的主要行业)的相关政策举措。明确宏观经济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为全面完善的进行贷后管理建立一个良好的认知环境。

2.新建或完善客户信息系统,横向和纵向了解行业指标以及上下游企业的财务和运营状况,并及时更新,保持对企业客户的密切关注;并尝试了解企业的销售渠道和管理环境及管理模式,从而进一步了解企业客户的实际经营情况。

3.客户经理应对受危机影响的信贷客户予以高度关注。经常与客户保持联系,每季度及时完成贷后检查,定期了解贷款使用情况,若贷款投入再建项目,可以实地核查;并观察客户的主营业务波动情况以及现金流是否充足;是否有裁员或不完全用工等现象;以及在其他银行的贷款、授信是否有被压缩或解除的情况发生,并及时向分行反应相关情况。

4.调查发放信贷的主要行业在危机发生之后相关指标(行业的市场风险、企业的存活率、收益率等),再与往年比较,若指标大幅下降,应特别关注,可以考虑对该行业限额重新设定以及下调该行业的信用等级;关注客户的融资情况及其流动性风险。调查客户的相关财务指标(短期偿债能力、收益率等),再与往年比较,若指标大幅下降,应特别关注;若在其他银行还有大部分借款,可以考虑调整其授信额度以及下调信用等级。

5.关注信贷客户(特别是外资企业)的资金账户,防止资金抽逃和挪用,必要时实行封闭管理,审查资金用途。对抵(质)押物的价值进行调查确认,若在此次危机中损失减值,应通知客户尽快弥补该差额。担保人的情况也要跟踪了解,若其不再符合担保人条件,应告知客户再选择一位担保人。

在当前的宏观经济背景下,即是挑战也是机遇,对于风险要严格把控,对于优质企业要坚决扶持。在风险管理过程中注意及时对客户跟踪回访以及企业的上门调研,都有助于信贷资产贷后风险管理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方红光:完善贷后管理体系的思考,银行家,2004(11).

上一篇:《精神分析入门》笔记10:梦下一篇:按生产目标责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