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生产目标责任书

2024-06-05

按生产目标责任书(精选8篇)

按生产目标责任书 篇1

安全生产责任制

中铁十二局集团

南宁轨道交通3号线01标土建2工区项目部

二○一五年八月

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项目部经理对本项目安全生产负总责,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安全总监(分管安全副经理)负直接领导责任,总工程师负技术责任,各责任区副经理对本管区安全生产负直接责任,各级人员都必须规定相应的安全职责。做到每一工序,每一部位,每一设备,都有明确安全负责人,责权分明,奖罚到人。

1、项目经理安全生产职责

(1)项目经理是工程项目的第一管理者,对本工程安全生产负全面领导责任。

(2)遵守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贯彻落实上级安全生产文件,合理配置人力、物力、财力等安全生产要素。

(3)认真履行工程合同安全条款,负责建立项目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督促落实安全生产技术措施经费。

(4)听取安全管理情况汇报,及时掌握项目安全动态,对存在重大问题和隐患提出整改要求,并督促落实。

(5)主持重要安全工作会议、重大隐患整治,组织伤亡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决定安全生产奖惩事宜。

2、安全总监(分管安全副经理)安全生产职责

(1)在项目经理领导下,分管安全管理工作,贯彻落实上级安全生产文件,对本项目安全生产负直接领导责任。

(2)组织建立项目安全保证体系,主持制定安全管理和安全标准化工地建设实施细则,召开日常安全生产工作会议,掌握 1 本项目安全生产动态。

(3)领导和支持安全管理人员的监督检查工作,组织安全培训教育和安全检查工作。

(4)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对施工中存在问题和事故隐患提出整改措施,并督促有关部门检查落实。

(5)组织编制安全施工组织设计和临时用电方案,保障人员、机械设备、用电、操作机具、易燃易爆物品安全,做好临时设施防洪、防火、防雷等安全工作。

(6)组织做好伤亡事故调查处理的具体工作,督促做好防范措施制定和落实,预防事故再次发生。

3、总工程师安全生产职责

(1)在项目经理领导下,贯彻落实上级安全生产文件,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技术标准,组织制定和审核安全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技术措施,对安全生产负技术责任。

(2)参与编制安全技术规程、操作规程和安全防护措施,指导安全技术教育,处理施工生产中安全技术问题,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改提出技术措施和方案。

(3)审查施工方案中安全技术措施,保证其可行性,并随时检查、监督和落实,及时解决执行中出现的问题。

(4)组织并参加安全生产检查,对查出的问题,提出安全技术建议,及时督促纠正。

(5)参与职工伤亡事故的调查处理,组织技术人员分析事故原因,提出整改防范措施,对因技术原因造成的职工伤亡事故,负技术领导责任。

4、安全科安全生产职责

(1)在分管安全的项目副经理直接领导下工作,负责施工安全日常管理工作,制定安全管理办法、制度并组织实施,对工程安全负监督责任。

(2)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和集团公司三标一体化管理体系文件。

(3)建立、实施和保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调查、识别、评价危险源,确定重大危险源,制定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运行控制程序、应急预案,并组织实施和控制;

(4)负责编制项目《安全施工组织设计》,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对违章作业和违章指挥有权制止、纠正和处罚。及时掌握施工安全状况,会同相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各类事故、事件的发生。

(5)收集、识别国家、地方、行业有关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编制适用的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清单和条款摘要,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价。

(6)负责组织对施工人员进行职业健康安全有关法律、法规、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应急预案、运行控制程序的教育培训,监督检查岗前培训和持证上岗情况,保证新上场工人和特种作业人员全部持证上岗。

(7)制定安全标准工地建设标准,组织开展安全标准工地 建设和劳动安全竞赛活动,实施安全奖罚事宜。

(8)负责与业主、监理及其他相关方、员工进行沟通,收集、分析相关安全信息,及时上报安全报表。

(9)参与组织或协助重大安全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和报告,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开展事故隐患消除工作,收集、整理有关安全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对发现或潜在的不符合,及时会同相关部门分析原因,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经项目经理确认后组织实施,并对措施执行情况进行跟踪验证。

5、施工技术部安全生产职责

(1)组织编制爆破工程、脚手架工程、施工用电、衬砌台车拼装、模板作业等安全技术措施,并监督实施。

(2)对施工生产中试验、地质预报、物资设备、危爆物品、临电管理等有关安全技术问题负技术责任。

(3)严格按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等技术文件,处理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安全技术问题。

(4)督促各工区技术主管编制隧道内设施装拆方案、隧道施工中安全技术措施、分部分项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内容。

(5)参加伤亡事故和重大未遂事故的调查,针对事故原因提出技术措施,并检查执行情况。

6、质量管理部安全生产职责

(1)贯彻集团三标一体化管理体系文件,参与对安全质量 事故的调查,对工程质量事故或由质量问题引起安全事故负监督责任。

(2)督促检查所有进场物资检验工作,确保其质量不影响施工安全。

(3)做好日常工程质量检查,及时组织克服质量缺陷,不留安全隐患。

(4)对应用新工艺、新材料做好安全技术培训和指导工作。

7、物资设备部安全生产职责

(1)对施工现场所有机械设备配齐安全防护保险装置,确保机械设备安全。

(2)建立机械设备维修保养制度,对施工现场机电设备安全进行经常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组织维修,确保施工现场机电设备安全运转。

(3)监督检查机械设备操作人员持证上岗作业情况,有责任制止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安全纪律的行为。

(4)做好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考核、发证工作,做到全部持证上岗,按安全操作规程操作。

(5)严格审查购置的各种机具、材料、设备的生产许可证、准用证、合格证等证明材料,并按有关规定进行抽样试验,不合格、不安全产品严禁投入使用。

(6)负责采购劳动保护用品,接受有关部门对其安全质量的监督检查。所使用防护用品如安全帽、安全网、安全带及漏电 5 保护器采购必须有产品生产许可证、准用证、质量合格证、安监证,或是建设主管部门推荐的产品。

(7)严格按文明施工要求做好材料堆放和物品储存,加强对防火防爆物品保管、发放及回收管理工作,做好运输安全管理。

8、办公室安全生产职责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有关安全生产法规、文件,做好安全宣传工作。

(2)负责项目部驻地治安管理工作。

9、生产中心安全生产职责

(1)依照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施工组织设计(包括专项安全施工组织设计),合理组织安全生产、文明施工。

(2)做好施工现场安全标准工地建设,确保安全标准工地达标。

(3)深入开展安全文明施工宣传活动,定期组织施工安全检查,对查出问题和隐患定人定时定措施进行整改。

(4)认真召开安全会议,对安全达标、文明施工、遵章守纪突出的班组(个人)实行表扬及奖励;对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的人员进行批评教育及处罚。

(5)督促检查职工安全宣传教育计划执行情况,督促对进场新工人进行安全培训教育和考核。

(6)配合有关部门进行工伤事故调查分析处理,做好工伤事故统计上报工作。

10、生产中心主任安全生产职责

(1)生产指挥中心主任是该中心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本工程项目劳动保护、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负全面领导责任。认真执行国家和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标准、文件,落实本中心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实现安全生产目标。

(2)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按规定落实安全技术措施,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和遵章守纪教育,督促落实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3)组织每月开一次安全教育会议,每周开展一次安全日活动。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并研究解决安全中存在的问题,向项目部报告安全生产情况。

(4)组织审查和贯彻实施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中安全技术措施,组织编制专业性较强的专项安全施工方案。

(5)督促施工员、专职安全员实施制定的安全技术措施,监督做好各项安全管理、安全技术资料的整理、存档工作。

(6)负责对伤亡事故进行调查,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并按有关规定对事故责任者进行处理。如发生重大伤亡事故、重大未遂事故,及时上报项目部,不得隐瞒不报、虚报或有意拖延报告,更不能擅自处理。做好现场保护与抢救工作,协助和配合事故调查,认真落实整改措施。

11、生产中心技术负责人安全生产职责

(1)贯彻落实项目部安全生产文件,严格执行安全技术规程、规范、标准,主持安全技术交底。(2)参加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审查安全技术措施,保证其可行性,并随时检查、监督和落实,及时解决执行中出现的问题。

(3)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时,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和教育。

(4)主持安全防护设施和设备的验收,发现设备、设施不正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严格控制不符合安全要求的防护设备、设施投入使用。

(5)参加安全检查,对施工中存在安全隐患和问题,从技术上分析原因,提出防范措施和意见予以消除。对专业性很强安全技术问题,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有关管理人员、作业人员共同研究制定专项方案,并督促进行整改。

(6)参加、配合职工因工伤亡事故的调查,从技术上分析事故原因,提出防范措施和意见。

12、专职安全员安全生产职责

(1)认真执行项目部安全管理制度、办法,做好日常安全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对所负责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负直接监督责任。

(2)负责对工人进行经常性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组织学习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项目部制定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指导工人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品。

(3)严格按项目部《安全标准工地建设标准》做好安全标准工地建设和检查工作,实现安全标准工地达标和文明施工井然有序。(4)参加施工组织设计、各项安全施工方案、安全技术交底审查,并督促、检查实施情况,坚决制止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行为,对多次教育不改者,有权给予处罚。当发现有重大事故隐患、违反劳动纪律、危及人身安全情况时,及时处理,同时向生产中心领导汇报。如遇紧急险情时,有权命令撤出作业人员,并及时报告生产中心处理。

(5)对分部分项工程负责签发安全技术交底卡,履行交接手续,并监督班组认真执行。

(6)对采购的各种安全防护用品及安全防护设施的质量、性能负有监督检查的责任,并提出保证质量和安全建议。

(7)检查、验收现场安全防护设施、安全装置、机械设备,并督促落实各项安全措施;组织定期安全检查,对存在安全隐患,签发《隐患整改通知书》,并监督定人、定时间、定措施进行整改。

(8)做好日常安全检查记录和工伤事故的统计上报,参加伤亡事故调查处理和分析研究,对安全生产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措施。

13、兼职安全员安全生产职责

(1)兼职安全员是班组的安全生产责任人,对班组的安全生产负直接管理责任。

(2)熟练掌握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及有关安全管理规定,教育和督促班组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执行安全生产技术措施,确保安全生产。(3)认真落实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中的安全措施,对生产中违规操作行为及时制止并给予严肃批评,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消除事故隐患,防止事故发生。

(4)负责施工设备、安全设施检查和验收工作;当现场施工作业与安全防护设施发生冲突时,要做到先安全防护后施工作业。

(5)施工中督促班组做好本施工场所安全工作,施工人员下班后,认真检查现场,确保安全后方可离开现场。

(6)发生工伤事故要主动保护好现场,立即上报,协助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14、工班长安全生产职责

(1)认真执行上级有关安全生产文件,合理安排班组工作,对本班组人员在生产中的安全负责。模范遵守安全操作规程、规章制度,带领全班组人员安全作业。

(2)认真执行安全技术交底,并履行签字手续;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制止违章作业行为。

(3)负责对新工人进行安全教育,未经安全教育的工人不允许其上岗作业。

(4)组织班组工人学习安全规范、安全制度,进行每日班前班后安全检查,班中安全监督。

(5)接受上级的安全检查和指导,听取改进意见,教育全班人员坚守岗位,做好上下班交接和安全自检工作。

(6)发动全班工人,为促进安全生产和改善劳动条件提出 合理化建议,并做好记录和汇报工作。

(7)发生工伤事故(或未遂事故)要保护好现场,并立即向施工管理人员报告,协助有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认真落实隐患整改措施,教育全班组人员吸取教训,提高安全自我保护和防范意识。

15、各岗位操作人员安全生产职责

(1)树立“安全第一”的自我保护思想,牢记“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积极参加安全活动并接受安全教育。

(2)认真学习和掌握本工种安全操作规程及有关安全知识,自觉遵守各项安全生产制度,听从安全人员指导,做到不违章冒险作业。

(3)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和安全设施、工具,爱护安全标志,服从分配,坚守岗位,不随便开动他人使用操作的机械和电气设备,不无证进行特种作业,严格遵守岗位责任制和安全操作规程。

(4)发生事故或未遂事故立即向班组长报告,参加事故分析,吸取事故教训,积极提出促进安全生产改善劳动条件的合理化建议。

(5)有权越级报告有关安全生产的一切情况,遇到有严重人身危险而无安全保证措施的作业,有权拒绝施工,同时立即报告或越级报告有关部门。

按生产目标责任书 篇2

会上,安委会十个检查小组首先通报检查情况,随后,安全部部长闫龙河通报12月检查扣分情况,保卫部部长张辉对消防、防爆工作进行了安排。主持会议的副总经理刘开贵与各二级单位责任人签订了《2015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并传达上级有关文件精神。

刘开贵在会上对安全工作提出要求,他说,要加强对70多个停车场点,各发车点、人员密集公交场站的安全检查工作,油气库、停车场等重点单位,需做好防范措施的布置;各单位要重点加强消防器材、电源闸刀失效、发电机隐患等消防安全工作的检查,并按照“今冬明春”的工作要求做好应急工作;对安全责任系统进行强化调整,落实安全生产的“一岗双责”、“党政同责”,始终将安全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坚持将安全管理抓到位,安全投入抓到位,安全教育抓到位,实现岗位达标,安全达标,技能达标;隐患排查体系强化升级,改进排查检查方式,扩大检查范围、检查内容,对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坚决挂牌督办;要狠抓教育培训,特别是对违法驾驶员的培训,同时,加强对行车途中车厢内发生乘客发病等突发事件的处置方法培训,保障我司行车安全、服务质量的稳步提高;落实集团公司、二级单位、车队的安全工作三级检查制度;组织相关单位对车辆违法信息进行处理,制定降低违法行为的整治方案。3G调度系统目前正按计划逐步实施,各相关部门要认真配合做好此项工作并做好信息的保管、保密工作。

按生产目标责任书 篇3

一、安全为天的责任铭刻在领导的心上,放在部门的肩上,落实在责任主体的身上

重点是加快构建安全生产三级责任体系。一是落实地方政府和各级领导的责任。新一届省安全生产委员会成立以后,每季度召开会议,部署工作,研究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狠抓责任制的落实,各级政府都将安全生产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并纳入干部政绩考核内容。二是落实各有关部门的责任。调整充实了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由原来的31个增加到41个。进一步落实了监管职责,避免安全监管出现真空。三是落实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将责任链接延伸到生产一线,落实到生产的每一个环节,落实到区队、每个班组、每个人,不留死角。

二、把安全生产的政策措施筑牢在落实上,筑牢在建立长效监管机制上

主要是强化三个方面:

一是着力夯实安全生产的基础。根据国务院《决定》和有关文件精神,省级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等7个政策性文件,初步完成了省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加强机构和队伍建设,将省安全监管局设为省政府直属机构,重点抓了市县乡三级安全监管机构建设,全省17个市和80%的县区设立了安监局,一些重点乡设立了安全监管机构或配备了专职安监员。

二是严把市场准入关,坚决从源头上遏制安全事故发生。对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运、使用单位及其他重大危险设备、场所,进行逐项审核,严格执行安全审批、年检和市场准入制度。严厉打击取缔无证、证照不全等非法生产经营行为。对新建、改建、扩建矿井的各项安全设施坚持“三同时”原则。全年共关闭非法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各类生产企业和经营场所723家,停产整顿1636家。

三是千方百计加大资金投入,努力提高防范安全事故的能力和水平。省政府决定每年拿出1000万元,专项用于安全事故隐患整治,2004年落实隐患整治技改贴息项目39个,省财政贴息1500万元,带动银行贷款3.83亿元,地方配套资金5058万元。规定省属国有及国有控股煤矿企业按照销售额4%的标准,其他煤矿按核定生产能力每吨原煤3万元的标准,提取安全技术措施专项资金,专项用于安全隐患整改等方面。

三、把工作重点前移到“预防为主”上,把隐患的发现与整治作为监管的重中之重,防患于未然

一是加快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制定全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19个专项预案,并开展实战演练。二是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着重抓高危行业、重点企业、关键部位和重要时段,持续不断地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对查出的隐患逐一登记造册,分类处理,落实隐患整改责任单位、责任人和措施。建立省、市、县重大危险源监管台账与档案,限期整改,跟踪督办。三是突出对小煤矿非法开采、越层越界开采、死灰复燃、D类矿井的重点整治,全年整改销案重大隐患32条,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7对小煤矿依法进行关闭。

四、把“四不放过”落实在真抓实干上,强化安全责任追究力度

省政府领导带队督办查处。对严重忽视安全生产的企业及其负责人和业主,依法加大行政执法和经济处罚力度,违犯法律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对一次发生3人以上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的矿长就地免职;对工作不力或由于失职渎职行为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单位和个人,严格依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追究责任,凡发现县(市)有2处、乡镇有1处非法矿山或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生产场所,对县、乡政府主要负责人追究行政责任,给予行政处分。对事故隐瞒不报、谎报的行为,予以严厉查处;对危险源监控和安全隐患整治不力的行为,责令立即整改,并予以处罚;对事故处理结果进行跟踪督查,确保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理和整改措施落实到位。2004年,全省安全监管机构共查处责任事故222起,处理处级干部20人,科级干部154人,其他人员398人。

五、把安全知识普及到全体劳动者心上,提高全民安全素质

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 篇4

为在万州长江公路三桥(项目名称)第 B 合同段工程施工合同的实施过程中创造安全、高效的施工环境,切实做好本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本项目发包人万州长江公路三桥B合同段项目经理部(以下简称“甲方”)与承包人(以下简称“乙方”)为此签订安全生产合同:

一、安全生产管理目标

第一条双方应共同遵守《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等一系列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建设部标准《建筑安全施工检查标准》(JGJ59—99)、《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等一系列标准规程。

第二条为进一步做好万州长江公路三桥B合同段施工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安全生产职责,在工程安全管理中做到职责、权利分明,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特签定本目标责任书:

1.在施工中安全等级必须达到国家标准,无特、重大责任安全事故发生; 2.一般事故死亡率、重伤率为零; 3.轻伤事故月频率小于1.5‰; 4.隐患整改率100%;

5.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100%; 6.现场监控面得到100%;

7.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履约率100%; 8.各种废弃物的排放达到地方排放标准; 9.不发生因生产等原因造成对环境的破坏; 10.无社会治安事件和刑事案件发生。

二、甲方职责

1.严格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认真执行承包合同中的有关安全要求。2.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和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进行安全生产管理,做到生产与安全工作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和评比。

3.重要的安全设施必须坚持与主体工程“三同时”原则,即:同时设计、审批,同时施工,同时验收,投入使用。

4.定期召开安全生产调度会,及时传达有关安全生产的精神,并协助对乙方进场人员进行安全生产培训并考核,对不合格者予以清退。

5.组织对乙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生产检查,监督乙方及时处理发现的各种违章作业和安全隐患。乙方若不进行改正或以各种借口拖延的,甲方有权酌情进行经济处罚或下达停工令,直至单方面解除施工合同。

6.甲方有权对安全素质差、不服从安全生产指挥的乙方施工人员进行清退,对安全管理不到位、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或发生安全事故的劳务分包方限期退场,中止分包合同。

7.建设项目发生安全事故后,应及时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组织营救,根据国家和铁路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有关规定上报事故情况,并参加事故调查处理。

8.乙方员工的意外伤害保险由其所在协作队出资,项目经理部统一代为购买。

三、乙方职责

1.乙方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建设部颁发的《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等有关安全生产的规定,认真执行承包合同中的有关安全要求。

2.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和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增强全员安全生产意识,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的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配备专职及兼职安全检查人员,有组织、有领导地开展安全生产活动。各级领导、工程技术人员、生产管理人员和具体操作人员,必须熟悉和遵守本款的各项规定,做到生产与安全工作计划、布置、检查、总结和评比。

3.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从项目经理到生产工人(包括临时雇佣的民工)的安全管理系统必须做到纵向到底,一环不漏;各职能部门和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横向到边,人人有责。项目经理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在施工现场配备与其生产规模相适应、具有工程系列技术职称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负责对安全生产进行现场监督检查,督促作业人员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技术标准,及时制止并纠正违反施工安全技术规范、规程的行为,发现安全事故隐患,应及时向项目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报告。

4.甲方有权要求乙方必须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熟练掌握事故防范措施和事故应急处理预案;乙方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和服从现场安全规定及安全管理。

5.乙方在任何时候都应采取各种合理的预防措施,防止员工发生任何违法、违禁、暴力或妨碍治安的行为。

6.乙方应及时向甲方上报新来人员名单,并定期组织所有参与施工的人员(包含管理人员)进行相关安全培训并考核,合格者方能继续上岗。对未及时向甲方上报新来人员名单的乙方劳务协作队伍,如新来人员发生事故,将由乙方承担全部责任。

7.乙方应根据工程特点,合理地安排身体素质、技术水平、安全意识都符合要求的人员上岗,严禁使用未成年人和55岁以上或国家明文规定不易从事本工程带病的人员。如癫痫病和高血压等其他不适应高空施工作业的人员等。

8.必须具有劳动安全管理部门颁发的安全生产许可证,参加施工的人员,必须接受安全技术教育,熟知和遵守本工种的各项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定期自行组织进行安全技术培训和考核,合格者方能上岗操作。对于垂直运输机械作业人员、安装拆卸工、电气焊(割)作业人员、爆破作业人员、起重信号工、登高架设及水上(下)作业等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在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施工现场如果出现特种作业无证操作现象,乙方现场负责人应承担全部责任。

9.对于易燃易爆的材料除应专门妥善保管外,还应配备足够的消防设施,所有施工人员都应熟悉消防设备的性能和使用方法;不得将任何种类的爆炸物给予、易货或以其他方式转让给任何其他人,或允许、容忍上述行为。

10.所有施工机具设备和高空作业设备均应建立相应的资料档案,定期检查、维修和保养,并有安全员的签字记录,保证其经常处于完好状态;不得使用不合格、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

11.乙方必须对所在的施工区域、作业环境、操作设施设备、工具等进行认真检查,发现事故隐患,应立即停止施工,并由有关单位确认施工场所、作业环境、设施设备、工具有具等符合安全要求和处于安全状态。乙方如因施工过程中由于上述因素导致事故的自行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在施工中,应注意地下管线及高压架空线路的保护,对地下管线和障碍物等应向甲方和有关部门联系,采取保护措施。

12.劳务协作队伍进场施工前需向项目经理部交纳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50000元,在施工作业期间发生安全事故的,风险抵押金转作事故抢险救灾和善后处理所需资金;未发生事故,工程结束时如数退还风险抵押金。施工中如因违反规定或乙方自身原因而发生安全事故,将由乙方承担由此产生的全部费用,并对违章人员或协作队伍处以至少5000元的罚款。

13.工程施工前,负责本项目的技术人员应就有关安全施工的技术要求向施工作业班组、作业人员作详细说明。作业人员必须遵守安全施工的强制性标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正确穿戴和使用安全防护用具、机械设备等,做好自身防护工作。

14.乙方提供为确保安全生产施工所必要的、经监理工程师指出和认可的安全设施。在施工现场入口处和施工起重机械、临时用电设施、脚手架、桥梁口、基坑边沿等危险部位,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安全警示标志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在施工现场搭建临时建筑物的选址和结构等应符合安全使用要求,施工现场使用的装配式活动房屋应具有产品合格证。对施工场地内甲方的标示标牌和临时建筑物等,乙方必须爱护,如有损坏,照价赔偿。

15.乙方必须为施工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施工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作业人员上岗,必须按规定穿戴好防护用品。由甲方购买的安全防护用品,乙方必须用在正当的安全防护上并妥善保管,禁止挪作他用。乙方严禁将原搭设好的安全防护设施损坏或损坏后未对其进行维修,此种行为一经发现,甲方有权对乙方进行处罚,如因此发生的安全事故,由乙方承担全部责任和费用。

16.乙方不得违章指挥,强令工人冒险作业,严禁疲劳超时间连续作业,在特殊条件下,应按照规定做好职工的劳动保护,做好季节性的安全防护等工作。

17.必须按照本项目工程特点,组织指定本工程实施中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如果应乙方原因发生安全事故,应按照《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以及其他有关规定,及时上报有关部门,并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由此产生的全部责任和费用由乙方承担。

18.乙方施工人员发生工伤事故,严格按照合同规定执行。

三、违约责任

如因甲方或乙方违约造成安全事故,将依法追究责任,并由相关责任方承担相应费用。

四、事故处理

1.发生重大责任安全事故,由甲方主管部门牵头,乙方为主,组成事故调查组,查清事故原因,分清事故责任,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意见。

2.由于没有尽到自身安全责任,造成重大伤亡事故,情节严重的主要直接责任者,应提请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

3.如发生责任安全事故依照甲乙双方签定的合同执行。

五、考核检查和奖惩 项目经理部安排现场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每天对全施工区域进行生产安全检查督促,每月由安保处牵头,项目领导、工程、质检、机料等部门参加,对各协作单位进行安全大检查,如发现有违规、违章行为,项目经理部根据相关管理规定进行处罚,标准为50-500元(每人次),500-2000元(每班组)(人民币),从相应队伍的结算款中扣除。

六、其他

1.本合同正本一式肆份,甲方执叄份,乙方执壹份。

2.本合同自甲乙双方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代理人签署并加盖公章后生效,全部工程验收合格后终止。

甲方:(公章)乙方:(公章)

法定代表人或授 法定代表人或授 权代理人:(签字)权代理人:(签字)

地址: 地址:

电话: 电话:

日期: 日期:

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 篇5

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

为切实搞好本项目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在建设过程中创造和谐、安全、文明的施工环境,确保我部承担的工程任务优质、高效的顺利完成,春秋至龙河公路万佛湖段改线工程(以下简称“甲方”),与各作业队(以下简称“乙方”)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如下:

甲方:春秋至龙河公路万佛湖段改线工程 乙方:

一、甲方责任

1、严格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认真执行工程承包合同中的有关安全管理要求。

2、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进行安全生产管理,做到生产与安全工作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和评比。

3、定期组织乙方进行安全生产知识学习,及时传达中央及地方有关安全生产的精神。

4、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增强全员安全生产意识。负责对进场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及考核,按时对乙方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5、对乙方施工现场和生活营地按规定进行日巡查,周、月安全督查与检查,监督乙方及时整改、处理发现或潜在的各种安全隐患。

二、乙方责任

1、严格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认真执行当年国家、行业和甲方有关安全生产的规定,严格按照合同中的有关安全管理要求进行施工。

2、必须按施工人员的1%-3%配备拆迁办主任和部分兼职安全员,负责施工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和治安保卫工作。

3、生产管理、技术和作业人员,必须熟悉和遵守各项安全生产规定和甲方的各种规章制度,接受甲方安全技术教育。

4、做好安全文明施工,保护施工环境,保护国家地下各种管线。

5、严格管理自己的队伍,防止发生任何违法、违禁、暴力或妨碍治安的行为。

6、提供所有参与施工作业人员名单及特种作业人员上岗证;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7、作业人员必须正确佩带安全帽、工作服和规定要求穿戴的防护用品上岗;施工负责人和安全员、管理人员应随时检查劳动防护用品的穿戴情况,不按规定穿戴防护用品的人员不得上岗。

8、所有施工机具设备和高空作业的设备均应定期检查,并有拆迁办主任的签字记录,保证其经常处于安全完好状态;不合格的机具、设备和劳动保护用品严禁使用。

9、必须按照本工程项目特点,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如果发生安全事故,按规定程序上报甲方。

10、乙方负责工程的看护、守卫工作。

11、负责自己营地的安全用电、饮水、消防管理、环境保护等;搞好自己营地与周围人民群众的关系,防止与群众发生争执和纠纷。

三、违约责任

如因甲方或乙方违约造成安全事故,将按照《安全管理制度》和有关规定进行处置,或依法追究当事方责任。

本责任书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由双方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的代理人签署或加盖公章后生效,施工合同项目完成撤离工地责任书失效。

甲 方: 乙 方:

甲方代表: 乙方代表:

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 篇6

员工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

甲方:重庆市中工新材料有限公司

乙方:

为了认真落实公司“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管理方针,树立“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观念,保障大家人身安全和企业财产安全,特订立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

1、控制指标

(1)事故起数、受伤人员、直接经济损失各低于上年%。

(2)职工事故死亡人数等于零。

2、工作目标

(1)遵守劳动纪律,自觉执行公司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听从指挥,杜绝违章行为。

(2)认真做好交接班工作,保证本岗位工作地点和设备工具的安全、整洁,不随便拆除安全防护装置,不使用自己不该使用的机械和设备。

(3)自觉并正确佩戴劳动防护用品,妥善保管和正确使用各种防护器具和灭火器材。

(4)积极参加安全生产知识教育和安全生产技能培训,提高安全操作技术水平。

(5)不得擅自私乱接电线,不得擅自动用明火。

(6)及时报告、妥善处理事故隐患,积极参加事故抢救工作。

(7)上班时间严禁穿拖鞋、赤脚、敞衣、赤膊、穿高跟鞋、穿裙裤、戴围巾、留长发及酒后上班。

(8)坚守本职岗位,不准擅自离岗串岗。配电房不准非本岗位职工进入。

(9)批评、检举、拒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行为。

3、奖惩规定

(1)本年内发生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甲方按规定给予乙方处罚。

(2)本年内未发生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甲方按规定给予乙方奖励。甲方代表:(签字)乙方代表:(签字)

试论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 篇7

长期以来,对于分配制度原则的选择,我国经历了从单纯的按劳分配,到按劳分配为主、其他分配形式为辅,再到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相结合这样一个较长的过程。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那么,就会有资本参与分配,是否与资本主义社会的按资分配一样;技术参与分配,是否承认知识也创造价值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到肯定的回答,那么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否已经过时?由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剩余价值论的基础,否定了它无疑于否定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劳动价值论并没有过时,但现实的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设想的社会主义有着很大的差别。现实的社会主义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是现实社会主义经济的最大特点。这一结合使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都表现出以往理论设想中所没有的特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且,在劳动价值论中,也没有否定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只不过不承认它们“切实”地创造了价值。劳动价值论的提出是因为以前的劳动不受重视,没有价值,处于被蔑视的地位。劳动价值论在诞生之初就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一种对弱者的关注。在资本主义得到充分发展之后,马克思重新阐释劳动价值论,就更具有了这种色彩。

马克思从一个宏大的哲学体系和深厚的人文关怀出发,来论述他的经济思想,他的本意是一种改造社会的设想。因此,我们要深刻理解的决不单是他的结论,而是他思考的角度、他思想的独立性和他的智慧中不变的批判精神,这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就不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真正继承和发展。马克思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对社会和历史现象敏锐的观察理解力、坚定不移的独立的批判精神。

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

按劳分配是指劳动者根据其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获取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收入分配的主要方式,它一方面反映了劳动者在生产资料占有上的平等关系,另一方面反映了劳动力个人所有和与此联系的劳动者之间的等量劳动相交换的关系。什么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生产要素是指进行社会生产经营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因素和条件,如劳动、土地、资本、技术等。按生产要素分配就是按照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经营时所投入的生产要素的多少进行收益分配。按要素分配实质上是按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分配,是要素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

(一)按劳分配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依据的,坚持按劳

分配为主体,是实现现阶段我国居民家庭收入公平合理分配的最重要的途径

按劳分配是马克思分配理论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分配原则。按劳分配是马克思社会主义社会产品分配理论的一部分,是马克思为未来社会主义社会设计的分配制度。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消灭了私有制,生产资料由全社会共同占有,任何个人除了消费资料没有任何财产,个人拥有的只是劳动力。社会主义脱胎于资本主义,必然带有追逐利益、好逸恶劳等旧社会的痕迹,因此,社会只能按劳分配。这既是社会的进步,也是对社会的约束,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特征。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原则,将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区别开来,一方面是为了体现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说明按劳分配在我国当前收入分配中仍居重要地位。虽然近些年来我国私营企业和股份制改革发展较快,但总的来说,私营企业主和股民还是少数。目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劳动者报酬所占的比重已超过50%,且居民的绝大部分收入来源主要来自劳动收入,非劳动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重还比较低,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是实现现阶段我国居民家庭收入公平合理分配的最重要途径。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我们必须把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两种不同的分配方式结合起来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而生产条件的分配,则表现为生产方式本身的性质。”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不平衡、多层次的要求,我国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定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所体现的所有制结构客观上要求有与之相联系的分配方式。这是因为分配方式是由所有制性质决定的,同时分配方式又是所有制的实现。

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相联系的分配方式是按劳分配,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在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的条件下,又存在着多种所有制形式,这就必然决定了多种分配方式的并存。所以,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形成了与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三)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两种分配方式的结合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要求各个方面都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在个人收入分配领域中也不例外。收入分配要体现市场经济的规律,就是要按照市场原则来对个人收入进行分配。

市场经济的通行原则是等价交换。各种生产要素一旦进入市场,等价交换原则就要起作用;它们一旦被使用,其所有者就应获得报酬。如果没有收入和回报,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是不会把其生产要素投入到经济活动中去的。为此,必须对投入的生产要素在利益上给予一定的回报。拥有生产资源的所有者,也只有将其投入生产中,成为社会生产成本,才能给他们带来收入。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不仅是市场经济原则的体现,而且也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这样,按生产要素分配这一分配方式的存在也就是必然的了。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非公有制经济推动的,而近年来非公有制经济对国民经济增长拉动明显乏力,在这种情况下,发挥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事实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资本、技术、管理、信息等要素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越来越重要了。

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快我国经济建设的步伐。生产要素作为资本参与分配过程,这有利于调动投资者的积极性,从而有利于将社会分散的、有限的生产要素最大限度地利用起来进行生产,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总之,按生产要素分配体现的是效率优先的观念。按要素分配有利于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经济效率的提高,有利于整个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国民财富的增长。

参考文献

[1]赵龙成.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按生产要素分配[J].知识经济,2010,(1).

[2]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N].中国青年报,2002-11-17.

按生产目标责任书 篇8

一、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理论的提出与发展

分配理论主要是解决为谁生产的问题,即生产出来的产品如何在社会各阶层人员中进行分配的问题,在社会经济进行的过程中,分配是社会再生产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如何分配直接影响到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分配理论与分配制度一直都处于不断的完善之中,并不断地适应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1987年的十三大面对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个人收入多元化分配方式问题的出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方式不可能是单一的。我们必须坚持的原则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其他的分配方式在那时主要体现为资金利息、个体劳动所得、股份分红等。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允许属于个人的资本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新观念。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了“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按生产要素分配”这一概念首次被出来并代替了以往的“多种分配方式”、“其他分配方式”等术语。党的十六大在十五大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的收入分配现状及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在理论上进一步创新,提出了“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这一原则的确立标志着我国分配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从“其他分配方式”到“按生产要素分配”再到“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理论的提出与发展是一个逐步深化、初步完善的过程。这一过程伴随着的是我国市场经济的确立与完善,所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以及收入分配制度的变迁。

二、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理论意义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我们对社会主义分配理论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党的十五大提出了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思想。党的十六大又进一步明确要确立劳动、资本、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因此,深入研究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论,对深化我国分配制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第一,正确认识我国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客观必然性。社会主义经济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运行的微观基础是否健全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生产要素成为商品能够进行交换、参与分配,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过去我们只承认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对非劳动要素取得的收入看成是不合理或不合法的,最终导致非劳动要素供给极为匮乏,资金紧缺,设备陈旧等问题相当突出。既然按生产要素分配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产出而出现的社会收入分配方式,我们就要着重消除体制、认识、实践中的障碍,加速培育要素市场,实现收入分配方式的多元化,从而增加生产要素的有效供给。

第二,完善与社会主义各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分配机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制度既体现一般劳动的价值,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应该体现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等复杂劳动的价值,激发广大科技人员、管理工作者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活力,还应体现包括土地、资本、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价值,从而集中更多生产要素投入经济建设。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动交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以造福于人民,造福于社会。

第三,强化收入分配,逐步实现社会公平分配的总体目标。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搞市场经济,收入初次分配必须逐步拉开差距,这样,社会经济才会有效率。但为了避免差距过大而产生的负面影响,必须通过政府再分配来达到社会收入的相对均衡。既坚持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主体调节作用,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实现机会均等,鼓励一部分素质高、能力强的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再次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通过多方面的收入分配政策,调节收入差距,防止过分悬殊和两极分化,在不影响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积极性的前提下,兼顾各阶层群众的利益,实现合理的公平分配。目前政府再分配的主要手段:一是完善所得稅制,调整低收入者和高收入者的税负比重;二是完善城镇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三是建立失业保障制度;四是全面落实城市最低保障;五是积极推进完善医疗保障体制改革;六是探索建立完善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总之,要以不断提高经济效率为基础,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理顺分配关系,扩大中等收入的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水平,逐步形成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为少数,中等收入者为多数,形成“两头小,中间大”的分配格局。

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理论分析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理论依据简而言之即生产要素是创造价值的客观条件,在使用价值的生产过程中发挥了生产性的作用,要素所有者凭借要素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分配的多少由生产要素在财富创造中所做出的贡献来决定。

1.生产要素的含义及分类。生产要素是指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所必须具备的因素,主要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信息,以及管理才能等。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即“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生产要素是物质资料与劳务的生产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各种因素的总和,其中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是构成一般人类劳动过程的最基本的生产要素。马克思把生产要素归结为“人的因素”和“物的生产要素”。“人的因素”即人的劳动,又称劳动性生产要素。“物的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又称非劳动性生产要素,如资本、土地、技术和管理等。二者的区别在于它们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不同。

2.生产要素与价值创造和财富创造。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可知,活劳动是价值的惟一源泉,劳动创造价值。“人的因素”即劳动性生产要素在劳动产品形成的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是价值创造的决定性因素。当劳动力发挥作用生产商品时,“每时每刻都形成追加的价值,形成新价值”。“物的因素”即非劳动性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不会形成追加的新价值。换言之即价值的源泉是一元的,这个源泉就是劳动,而其它除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不创造价值。虽然非劳动性生产要素不创造价值,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非劳动性生产要素却是价值创造的客观条件,参与了价值形成。道理很简单,如果没有非劳动性生产要素,纵使人类劳动再熟练、再复杂,也只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会创造出价值。除此之外,劳动资料的质量、规模、配置方式等也极大地影响着劳动创造价值。由此可见非劳动性生产要素虽然不创造价值,但是它却是价值形成的客观条件。

非劳动性生产要素不创造价值,但是却能创造使用价值。使用价值的总和便是物质财富。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载体,其源泉是多元化的,既可以是劳动也可以是非劳动性生产要素。关于这一点,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曾做了明确的论述。他指出“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同劳动一样也是使用价值(而物质财富本来就是由使用价值构成的)的源泉”。各种生产要素都可以是使用价值的源泉,都可以在财富创造的过程中发挥生产性的作用。随着科技进步,知识、管理、技术等生产要素在财富创造中作用日趋重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就是对科学技术这种生产要素在创造财富中的巨大作用的深刻反映。

在分析生产要素贡献时,应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分清价值创造和财富创造,价值源泉和使用价值源泉。如果认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是因为各种生产要素创造了价值的话,那就必然陷入马克思早就批评过的萨伊的“三位一体”的庸俗的价值分配论。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只有劳动才创造价值,各种非劳动性生产要素只是价值创造的客观条件,各种生产要素都可以是使用价值的源泉。

3.要素所有权是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根本原因。在任何社会制度中分配都存在着两种形式即形式的分配与分配的形式。前者指生产资料和社会成员再生产过程中的分配,简言之即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在这里,分配决定着生产。后者指产品的分配,在这里,生产决定着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了产品的分配形式。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其中的“生产条件本身”就是要素的所有制关系。随着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这种所有制关系就转化为特定的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和收益权。其中所有权是起决定作用的,是收益权的前提和基础。收益权则是所有权的目的和经济上的实现形式。不参与收益分配的所有权是没有意义的。任何社会财富的创造都是人们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各种生产要素分属于不同主体时,要想让生产正常运转,就必须刺激这些要素的所有者积极自愿的将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投入到生产中来,为此就必须承认其所有权并给予适当的报酬。由此可见,要素所有权是决定收益分配的直接原因。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生产要素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

4.要素贡献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衡量标准。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决定了要素所有者参与收益分配,但是分配的多少却是由生产要素在财富创造和价值形成中的贡献决定的。乔治·拉姆塞将分配分为初次分配和二次分配,并提出了初次分配中的两个问题,“初次分配是指不同财富源泉的所有者所进行的分配。那么第一个问题是谁是这些财富的所有者?第二个问题,也是较为复杂的一个问题是,这些阶级成员中的个人所分得的份额在整个产品中所占的比例是由什么原因决定的呢?”由此可见,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所有权只能决定其取得的收入,至于收入多少,则要由受生产力状况制约的“要素贡献”来决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深化,使得不同的生产要素在社会财富创造中的贡献比重发生了变化。对于非劳动性生产要素而言,劳动者才能、禀赋、知识、技术水平越高,劳动者在创造财富中的贡献就越大,得到的报酬就越高。对于非劳动性生产要素而言,由于生产过程中资源结合体系的变化,其配置效率也大不相同,生产要素就应依据其稀缺程度,以及其在财富创造和价值形成中的贡献参与分配。总之,生产要素贡献越大,该要素所有者所获取的报酬就越高。

四、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现实分析

1.实行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我国市场经济的内在客观要求。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和价值规律,以市场调节为基础,以市场价格为导向来配置资源,实现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一种经济体制。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首先,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市场机制作用的实现形式。市场经济通过市场调节对资源起配置作用。对社会所需要的生产要素而言,就要求他们进入市场,成为商品,并按照价值规律上下波动。当某种生产要素供不应求时,该要素的价格就会上涨,其所有者获得的报酬就高,就会吸引其他地方的同种生产要素流入该领域,最终导致该地该种生产要素供过于求,价格下跌,直至达到各地同种生产要素价格大致相同。要素的流动才会减少或停止。反之则反。正是在这种不断的流通当中,生产要素才能按市场需求实现有效配置。由于生产要素的价格就是根据该生产要素的稀缺程度、競争状况而给予其所有者的报酬,因此,要素价格的实现过程也就是按生产要素的分配过程。“市场经济本身就包含着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内在必然性。”其次,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体现着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各种生产要素进入市场后,都有相应的价格,尽管有的生产要素是自然馈赠的,本身没有价值,但是只要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被采用,其所有者必然按其价格获取报酬,而且报酬的高低与要素在生产中的贡献成正比,否则,要素所有者就不愿提供生产要素。因此,按生产要素分配遵循的等价交换原则实际上体现了市场经济的公平原则即市场竞争、集会、效率面前的平等权利和等价交换。最后,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能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由于进入市场后,各种生产要素都有价格,对其使用就必须支付报酬。对于要素使用者而言,就会不断的改进技术、经营管理方式等以达到充分利用生产要素,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这样人们就会自觉地节约和合理地利用稀缺的生产要素。对于生产要素的供给者而言,为了获取更高的报酬,就必然会通过各种途径来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这样在市场调节下,各种生产要素的整体质量就会提高,整个社会的生产力水平、经济效益也会随之而不断提高。

2.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由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状况决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决定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状况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就包括了外商独资经济、私营经济、外资或私有资本控股的股份制经济等。所有制形式的多样化就意味着产权的多元化。各种生产要素属于不同的所有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必须使各种生产要素都积极地投入到生产领域中,为此就必须承认要素所有者的所有权,必须对使用其生产要素给付报酬,只有这样,才能使创造财富的各种生产要素充分流通。就我国目前而言,只有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才能吸引更多的外商来我国投资,才能刺激消费基金转化为积累基金,从而使我国的经济充满活力。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分配关系属于生产关系领域。我国实行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最终是由我国生产力水平决定的。我国的生产力是低水平、低层次和发展不平衡的。这样的生产力状况决定了我国还不可能完全实行各种生产要素的全社会共同占有,因此就出现了多种形式的所有制,伴随而来的也就是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同时,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又能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发展。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实质上是我国生产关系的不断调整与完善,也是资源优化配置,观念及制度不断创新的过程。这些毫无疑问地将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可以说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是我国生产力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

五、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明晰要素产权。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首要问题就是要解决谁是要素的所有者。如果所有者不明确,势必导致分配上的混乱,从而形成各种非法收入。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应遵循“谁投入、谁所有、谁受益”和“等量投入获取等量收益”的原则。对于要素的合法收入,包括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加以保护;而对于非法收入,应当坚决予以取缔,这样才能保证收入分配的公正合理。

2.建立健全要素市场。生产要素只有在市场上才能实现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如果没有市场,按生产要素分配就不可能实现。我国的要素市场总体上不完善,有的甚至还未建立,因此建立和完善要素市场就是当务之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要“大力发展资本和其他要素市场”,这为我国的要素市场的建立和完善指明了方向。具体来说,我国应当大力发展金融、劳动力、信息、技术、产权等市场。只有建立起一系列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要素市场,生产要素才能通过市场实现有效配置。

3.确立受益与贡献相一致的原则。要素贡献是要素参与分配的惟一衡量标准。那些稀缺性越强,有用性越高,人们需求越大的要素所获取的收益就越大,反之则相反。参与分配的要素必须具有稀缺性、有用性等特点。例如优秀的企业管理人才能为企业创造非凡的经济效益,其收益自然应当是高出一般员工数倍甚至几十倍、几百倍。在收入分配中如果不体现收益与贡献相一致的原则,就会挫伤生产要素所有者的积极性,从而影响收入的公正与合理。

上一篇:贷后管理总结下一篇:山村清晨作文3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