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已过半,遇事不纠结诗歌

2024-09-28

生命已过半,遇事不纠结诗歌(精选3篇)

纠结诗歌 篇1

声声薄凉忽而入心

丝缕发白

染得未央记忆如霜

谁愁荷花已残

独自零落泥土沉寂

谁叹年华向晚

临摹三世神伤

顾影自怜

谁知那年我还笑颜如花

愁眉不展

痛在难寻我初心

看那荒原一匹野马

喘着粗犷的气息

最后奔向无声的死亡

一场盛大的繁华落幕

留下惨淡的月光如水

太匆忙

全然弹指一挥间产生又消散

我的生命好廉价

被碾子狠狠地碾碎

任凭被蹂躏

我没有反抗的心情

固然 也是我能力浅薄

沉醉更不愿苏醒

拼命地奔跑

最后安静地拥抱死亡

如一湾碧水

我双眸闪烁着透亮不乏平静

斟满一杯酒

放清梦入怀染醉堕落与可耻

我的眉目忽然低入尘里

黑夜在嘲笑我愣是吹灭不了一盏灯

在期待什么吗

始终没有陨落的那颗星

像我的眼睛

盯着无边的空洞

亲情,教人如何不纠结散文 篇2

那天上午八点多,闹闹嚷嚷的内科门诊处来了一群人,一个佝偻着身子,满头白发的老太太,一个扶着她的三十多岁的女人,还有老人边上站着的四五个男女不等的中年人,其中的三个男人如一个模版刻着似的面相使我确信,这三个都是老人的儿子。看到这群星烘月般的场景,我的心里漾满了由衷的高兴,为老人,更为她的儿女们。我笑着和洋洋说,看看,多么温馨的场面,真是幸福的老人,孝顺的儿子。

由于忙乱,很快,我便把这看到的感人一幕丢在了脑后。大概一个小时以后,二号诊室里的江医生隔着距离喊我,我站起身以为有什么要紧的事情需要处理。不料江医生手指着诊疗床上的老者对我说,这位老太太躺在这张床上有一段时间了,问她也说不清,也不见个家人,你快想办法问问,处理一下。

萎萎顿顿的老人见我走近挣扎着要坐起,我用手示意老人暂且先躺着,然后问她,“你怎么一个人躺在这里呀?”老人回答我,“我累,我难受,我心跳得慌。”老人边回答,边哼哼着。“那你有人陪着来了吗?”“有,有的。”老人的回答使得我的心里好一阵轻松,还好,不是遗弃。“他们人呢?”我又问。“不知道,他们把我扶到这里后没说就不见了。”等到老人哆哆嗦嗦说完,我让其继续躺着,便出了门开始对着候诊大厅喊话。

此时的大厅并不嘈杂,面面相觑的人群里却没有一个人回应我。大概喊了近十分钟,重复了三五次之后,就在我感到失望的时候,座位上齐刷刷站起四五人。看到那模版样的三张面孔时,我突然恍悟,原来,这就是早晨看到的护卫着母亲来看病的那群人啊。

感动与愕然相撞的时候我已经顾不上说其他的。我问,里边的是你们的母亲吗?在得到肯定后我又问,“你们的挂号单呢,让我看看是挂那一科的,特殊情况,我们可以让你们先进去看病的。”我的话音未落,一个女人从包包里拿出那张挂号单,往我的眼前扬起。“哦,是心内科啊,你们扶着老人进去看吧,就在七号室。”释然中,我一边指着,一边要老人的儿女们陪老人进去看病。

却不料,变化就在这一刻发生了,这时候三个儿子中的两个一边一个扶起老人,走出了二号诊室,再走上大厅,然后,这一干人便要一路向外走去,见此,我着急的大喊着不要走啊,你们错啦,看病是在这里边。“不错的,我们先要去别的地方。”一个看上去五十岁上下,又显然是这群人中的老大似的男人走在老人的后面回头看我一眼笑嘻嘻回答道。这时候的我有点摸不着七寸的感觉,心想遇到听不懂话的人了,于是三步并作两步再一次赶到他们的近前又指手画脚说,你们往哪里走呀?老人不是心慌吗?看病是在走道里边,往这边走,是七号室。

这一次,没有人再回答我,而是不约而同带着奇怪的表情看了我一眼,那眼光里发射出的信息很明显:莫名其妙!随后脚步没有做丝毫的停顿。这时候,我的眼前是佝偻的老太被两位儿子像劫持了人质般劫着,老人的脚半悬着,嘴里还在哼哼着,间杂了断断续续的几个不甚清晰的字眼。除了左右边的两个儿子外,其余的人又在老人的身后形成了移动着的人墙,就这样,与来时的一窝蜂一样挨挨挤挤就往楼下而去了。直到这时,我仿佛才如梦方醒,难道这群儿女不是带老人来看病的?

带着疑虑和无奈我摇头再一次坐到了凳子上,这时,边上一对老年夫妻笑眯眯走近,对着我问“想不通了吧?让我们来告诉你怎么回事。刚才的老太太和我们家距离不远,还正是无巧不成书。”我问,怎么回事?那男的说,“老太婆都病了两三个月了,这三个忤逆子不管不问的,每天轮流着就像斋供似的每顿送上一碗吃的,往老太婆的小屋台上一放就走,也不管老人吃得下吃不下,今天大清早的却和我们坐上了一辆车,在车上还生怕别人不知道似的喊着要带老太婆去县医院看病,我就纳了闷,现在看来是到这里走一个过场啊。有这个必要吗?”

“有,有这个必要的。”这时只听男的老婆插嘴道。接着又说,我听说前天老太婆的弟弟来看老姐姐时出话了,说是我姐姐养了你们三个儿子还不如养三只狗!可怜我姐姐四十岁不到守寡带大了你们,你们就不能暖暖我老姐姐的心带着她去一次医院?要是医院回头了,我做舅舅的也没话说啊。这不,现在这心暖得多好!这样一来,不是那个舅舅就无话说了?你看看,他们挂了号还不看病,目的就是拿着那张挂号纸做凭证的!要我说呀,就连老太太也被蒙住了,她不是被送到那张看病的床上躺了这么长时间吗?龙钟老太,三蒙两骗的,说看好了又能够说什么?

我愕然,不禁想起了从朋友处听到的一个真实故事。

二继子继父

故事得从一个三十多岁的大小伙子讲起,为了一些不便为人知的原因,我且称他为坤。

坤是我朋友的外甥,家住海门的通东地方。这是一个放到人群里绝不会流光溢彩的人:中等身材的坤除了肤色白净外,简短的眉毛下是一对单眼皮的不算大的眼睛,沿着两眼的中间一路往下走是一根基厚实的状如倒挂蒜头样的大鼻子,两腮就如倒扣着的两只白面窝窝头,连带着一双唇瓣都是厚嘟嘟的,第一次看到坤,我的感觉是憨厚,敦实,柮朴。朋友介绍说,我外甥性如貌相,话不多,人内向,却是一个心地善良有主张的人。

将时光追溯到二十年前,那时他十四岁。那一年,他的父亲因为尿毒症不幸亡故,之后第二年,他有了继父。这位单身的继父走进他和姐姐,母亲的这个家之后的翠年,他的妈妈又给他生下了一对双胞胎弟妹。那时候,坤恰逢初中毕业,原指望有了继父,成绩很好的他就可以上高中,然后再走进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

希望破灭在了弟妹的降生里,懂事的坤权衡再三填报了徐州的一个中专,填报这个学校最大的好处是听说吃饭不要钱,这样,母亲和继父肩膀上的负担就会轻好多。三年后,中专毕业了,工作却不好找,转了一个大圈,无奈之下他去了南通边自谋生路,边自考大专。将近十年,坤去过工地,做过饭店服务员,做过专职司酒的侍应生,做过推销员,做过商店里的营业员。而在这同期,因为他的继父糖尿病而成了半劳力,一对同母异父的弟妹也要靠着他和姐姐的相助才能得以完成一个个阶段的学业。

坤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他不但自修考完了大专,本科,还一举考进了南通公安系统,成了一名在编的公安。

考取公安的那一年,他恰好三十岁,穿上制服的那一天,他高兴地对我的朋友说,三十而立,舅母,看来希望总是垂青于执着之人的。

去年暑期,一对弟妹相继考取了大学,这时候姐姐因为买房欠下的贷款已经无力再为大家庭出大力,于是,山样的重荷基本成了坤一个人的背负。

自己的小家,母亲的大家,尤其是一对双胞胎弟妹的开销,单单是两个人的学费合计起来就接近三万,这还不包括生活开销。所有的这些,别说坤身在其间有着怎样的不堪重负,即使是我朋友每每与我说起也总是眉头深锁,长吁短叹。朋友劝外甥说,你家里的这只船太大,太沉,实在为难的话就让弟妹申请助学贷款吧,靠你只手单肩太难。内向的坤谢绝了我朋友的好言相劝,他笑着说,不要让他们小小的年纪就背负了太大的压力,再说,这样做的话,我妈和继父会怎么看我?我是哥哥,长兄如父,一切还是让我扛着,这样难是难了一点,总是一步步在向前走。

谁知道,坤的难还是出乎了他和所有人的意料,就在去年年底,他的继父突然病了,先是吃不下饭,之后开始胃胀胃痛,而所有的这些继父一开始都瞒着家人,直到有一次在看门的工场里大口大口的吐血,才被坤强行接回。

住院,检查,报告,如雷轰顶的重病似乎是一夜间摧毁了这个家对希望的憧憬,原有糖尿病的继父竟然患上了胃癌。

母亲第一次对坤说了很多话。她说,坤哪,这么多年来,我知道我愧对了你们上边的一对儿女,二十年前,原指望为你们找一个新爸爸可以让你们以后的日子好过一点,让我的肩头稍稍松乏一点的,谁知道又生了一对弟妹,那时候我也想过送人,可是手心手背都是肉,送掉哪一个都是心痛。那样做的话,我还怕冷了你继父的心。眼看着跌跌碰碰走过了二十年,你的弟妹也上了大学了,再熬上四五年你和你姐姐就真的解放了,我和他也可以松口气了。可是谁会想到节骨眼下他却病了,而且还是这样的大病,重病,不好的病。

母亲哭着说不下去了,坤的心里却排山倒海汹涌起了波涛,让继父在病痛中慢慢熬磨,不管不问任其自然,他的心不忍,更放不下。放不下就得治,治就得有钱,而这钱,一时间从何而来?一段时间以来,为了弟妹的学习费用,弟弟眼睛的激光治疗费用,老婆的生产,已经弄得囊空如洗的坤真的是山穷水尽已无路。慢慢沉吟了半晌,他拉着母亲的手安慰,不要着急,我知道你的心里有话没有说,所有的意思我都懂,放心,我不会看着继父不管。我们二十年的父子,在我的心里,他已经是我的父亲。明天,我就去南通联系住院,只要有希望,再难我都会想办法。

安抚了母亲之后,当夜,他就返回了南通的家。想了一夜,踌躇了一夜,坤最后决定举债为继父治病。这时候,有人劝他三思,不是心狠,又不是你的亲生父亲,大场面上走得过就行。再说,你才刚刚结婚两年,自己的小家尚且百废待举,确实也无能为力。作为继子,你做了别人做不到的,一次次带着他看病,一次次买吃买喝的,真心诚意的待他,真的够了。面对好心人的劝说,坤说,人不能没有良心,二十年来,继父毕竟为了这个家在含辛茹苦的苦着,累着,我怎么能够看到他病了就不管呢?

在有人摇头,有人叹息声中坤坚持了自己的主张,为继父开刀,除去癌肿,还继父一片生命的春天。

那以后,漫长的近一个月的住院,接下去又是连着的三次化疗,坤白天上班,晚上和母亲轮流着在继父的病床边守候。那一段时间,还恰逢妻子生下女儿不久,对此,他愧疚地对岳父岳母说,实在是分身无法,我只好把她们娘儿俩交托给爸妈了,希望你们给予谅解,包容。

又过半年之后,坤的继父终于成功跨越了那道通往死亡的深坎。当邻居亲戚们纷纷祝贺至今尚不知自己真实病况的他之康复的时候,他由衷的说,多亏我有个好儿子坤,没有他,哪来我的今天?

三只是传说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有十个太阳,随着岁月的递增,其中的九个太阳慢慢的老去了。据说,老去的太阳为了传递真善美都会在日落西山的前夜要和他们的儿女们讲述许多作为太阳儿女的规则。晃着花白头的太阳老人说,你们作为我太阳的儿女,要把真的,美的,善的世世代代传承下去,要让人世间充满幸福祥和的阳光和温暖。我老了,我要走了,孩子们,你们要记住,在我日落西山以后,我会把象征吉祥如意、幸福美满、恩爱甜蜜的彩云赠予真正有爱心的人,我希望你们每一个孩子都能够携得彩云归。

学雷锋,不纠结于指标才能常态化 篇3

49年前的那个3月,毛泽东欣然命笔,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近半个世纪来,这一项群众性的活动,在历史进程中延续不断,影响了一个时代的社会风尚。

又一个春天,学雷锋活动如同春风,吹暖神州大地。从街头宣传栏中雷锋淳朴的笑容,到媒体学界阐释发扬雷锋精神;从网络上捐款捐物的爱心善行,到大街上学雷锋志愿者岗亭„„无论是助人者,还是受助者,都切实地感到:雷锋在身边;无论是坚守者,还是奉献者,也都热忱地期盼:雷锋不要走。的确,如果一项活动有热潮、高潮,那么也就容易退潮、低潮。正像有人所揶揄:“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来了四月走。”虽然只是个别现象,但也确实反映出学雷锋活动在某些方面的问题。有些地方和单位,把学雷锋活动变成了一种运动,用命令方式要求、行政手段推进,甚至是“不去扫大街学雷锋就算旷工”;还有些地方和单位,把学雷锋活动变成了任务,关注点在“多少人学了雷锋”、“有多少雷锋小组”等数据,甚至靠发文件、定任务来拔高指标。这样的做法,有违学雷锋活动的本意,难以让这一活动“常态化”。

应该说,当精神之歌淹没于齿轮咬合的喧嚣,当心灵之光染上了光怪陆离的杂色,在整个社会重新寻找道德坐标之时,以宣传、组织等方式推动学雷锋活动,让更多人参与进来,有其现实意义。而更重要的,应该是以雷锋精神“焕发人们道德建设热情”,让雷锋精神渗透于整个社会的意识中去,成为一种内化于人心的“道德血液”。

雷锋精神之所以能在半个世纪以来,激发亿万中国人最广泛的共鸣,也正是因为他是深藏于每个人内心之中的一种精神因子。从舍身拦住飞奔惊马的欧阳海,到伸手接住坠楼孩子的吴菊萍,在千钧一发之际的选择,并没有“要不要”的纠结,而是出于一种最质朴的信念。从廉洁奉公默默奉献的朱伯儒,到献血量超过自身血量10倍的郭明义,在日常生活之中的坚守,也没有“值不值”的考量,而是源于一种最真实的本心。

雷锋终其一生并未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然而,正是因为他用平凡、普通的人生绘就的道德天际线,才给人更多启示。真和善并不需要惊天动地的伟绩,也不需惊涛骇浪的洗礼,没有大是大非的考验,也无关生存毁灭的抉择,而只是简单到雷锋这样。无论你是司机还是教师,无论你是在办公室还是走在街头,公共汽车上、演出大厅里,举手投足之间、起居饮食之中,你就可以靠近这个伟大的灵魂。

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也在此显现。这是每一次日常的选择,每一份平凡的坚守,正如青岛募捐册上成千上万的“微尘”,正如一个个不知名网友支撑的“免费午餐”;这是你我都可以的道德实践,是你我都拥有的道德力量,正如“最美洗脚妹”刘丽助学几十个孩子,正如起艰难中自强带着妹妹上大学的洪战辉。学雷锋活动常态化,需要的正是把雷锋精神灌注到这些日常生活中,而不是仅以指标任务推动落实。而这,需要让更多人发现“身边的雷锋”、寻求“身边的感动”,在整个社会形成向上、向善的风尚。

学雷锋,上街义务劳动也好、搀扶老人过街也好,都是重要的形式,但更重要的是,不要让心灵在物质面前凋敝,不要让行动在计算中延宕,让每个人都去追寻那些从未离开的真善美,追寻更有意义、“更值得过”的生活。只有这样,我们的生命才能更丰盈;也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和谐。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

你肯定忘不了你的父亲,你想必能记住自己的祖父,但你的曾祖父是谁,你曾祖父的父亲叫什么名字?能答上来的人会有多少?时间是无情的筛子,它可以滤去世间最浓烈的情感、最生动的故事,甚至是那些不应遗忘的人物。

但总有一些人一些事,会穿过岁月的罅隙,留存在集体记忆的深处。

到今天,雷锋生前所在的“雷锋班”,班长已经传到第二十四任。近50年来,班里为雷锋留下一张床铺,每天晚上把被子铺开,第二天早晨再叠起来。这个铁打的营盘中,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接过雷锋的枪,像雷锋那样做人”,是大家永远铭记的誓言。

在离开雷锋的日子里,昔日的战友乔安山曾经好几次累倒在宣讲雷锋精神的讲台上,他不仅自己讲,还把孙女送到雷锋纪念馆当讲解员;雷锋生前战友志愿者服务团、雷锋事迹报告团、编外雷锋团,学雷锋基金、雷锋图片全国巡展、雷锋文化万里行„„那些从雷锋身上汲取到巨大力量的人,立志用自己的行动,将精神的种子播撒到足迹可及的每个角落。而每到一处,他们所受到的欢迎、所赢得的掌声,常常超乎想象。“我知道这不是冲我,是冲雷锋。只有雷锋才会有这种掌声。”

在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国家,向一个普通人学习、以他为榜样的行动能够持续近半个世纪,没有哪种“时髦”,可以如此坚挺,它的背后,一定有触动灵魂、点亮激情的能量在恒久释放;没有哪种“怀旧”,可以这样深沉,它所蕴藏的内涵,很难用几句简单的话语概括,更无法用“号召”和“推动”加以解释。

我们追忆雷锋,因为他浓缩了一个新型社会制度少年时期的纯洁气质。无论他是开推土机还是骑摩托车,无论他是穿军装还是穿皮夹克,无论他是朴素节俭还是戴手表、爱照相,他的心灵是善良的,他的灵魂是干净的,他的信仰是高尚的,他的行动是真诚的。他像一缕透明的阳光,照进一个有着5000年历史的民族,他所散发的气息,盖过陈陈相因的世故和暮气。

我们纪念雷锋,越是复杂多元的环境,越凸显精神追求的价值。精神修养固然无法取代物质创造,但愈是衣食丰盈、仓廪充实,愈是引发人们对终极追求的思考。人为什么而活?人生的价值究竟是什么?我们到这个世界匆匆走一遭,应该收获什么、创造什么、留下什么?理想的删繁就简,信仰的返璞归真,雷锋,这个只活了22年的年轻人,为我们树起一个参照的标杆。

我们学习雷锋,因为他启示我们,崇高并不遥远,幸福在行动中。在北京,双寺胡同有一所雷锋小学,每周固定宣读续写《雷锋日记》,坚持了整整39年。在云南保山,老书记杨善洲将一生所得倾囊捐出,留给老伴的唯一遗产仅有4万元奖金。在辽宁鞍山,郭明义和他的“爱心团队”在微博与现实之间忙碌奔走,以“当代雷锋”的正气汇聚起粉丝们温暖向善的洪流。他们把雷锋的“户口”落在自己家,也就已把精神的标尺与高尚取齐。

斗转星移,世事沧桑,但在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里,总有一些东西“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它是家园的基石,是大厦的梁柱,就如雷锋精神之于新中国的价值世界,历久弥新,永垂不朽。

雷锋精神过时了吗

“雷锋精神多少钱一斤?”“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的商品社会里,雷锋精神到哪里落地生根?始于上世纪80年代的这些疑问,将市场经济与雷锋精神置于对峙中,直到今天仍能得到不少人的认同。

雷锋精神过时了吗?市场经济还需要学雷锋吗?

之所以有这样的疑问和困惑,源自人们对市场经济的片面理解。市场经济走进中国人的生活,只是近二三十年的事。正因如此,很多人对市场经济的印象,还停留在圈地运动“羊吃人”的阶段,认为“利益挂帅”的市场经济毫无道德可言,与“道德为先”的雷锋精神更是格格不入。而伴随着市场化进程所出现的诸多极端自私、唯利是图、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现象,更加深了人们的忧虑。

事实上,市场经济作为一种利益驱动型和竞争型的经济体制,有其基于人道主义的伦理道德基础。它不仅肯定人在人格、个性、尊严和机会等方面的平等,充分彰显个体价值,同时并非简单地认同人们追求个人的物质利益,而是鼓励以促进经济发展的方式去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假如没有这些,我们就无法解释为什么市场经济国家同样有文明、合理、有序的社会规范,也无法理解为什么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公民拥有较高的文明素养。的确,市场经济可能产生过度趋利、极端拜物、恶意竞争等弊端。正因如此,市场经济理论的重要奠基人亚当·斯密在撰写《国富论》的同时,还倾注更大心力写过一部《道德情操论》。在他的心目中,后者比前者“更基本”也更重要,因为“没有诚信、同情心这些最基本的道德观念,市场经济就会引发灾难”。

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强调以社会主义价值观去克服市场经济可能带来的消极因素,倡导艰苦创业、积极进取、自强不息、奋力拼搏的奉献精神,呼唤顾全大局、忠于职守、克己奉公、以国家和集体利益为重的主人翁态度,努力建设相互尊重、助人为乐、诚实守信、和谐融洽的良好社会风尚。

也正因如此,雷锋精神非但没有过时,“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的价值追求,恰恰是填补监管空白、提高市场经济运行效率和品质的精神力量。它令市场在追求利润最大化、效用最大化的同时,倾听道德良知的深沉呼唤;它引领人们在物质浪潮的冲刷中坚守价值理念、彰显道德追求,是市场经济时代最有营养的“心灵鸡汤”。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进,我们今天学雷锋,不只是对50年前那些“好人好事”的简单模仿,也不是用“不计报酬、忘我奉献”的道德标准要求所有人。今天的中国社会,有着远比半个世纪前更为丰富、复杂的内涵,它并不构成雷锋精神“过时”的现实论据,而是雷锋精神必须与时俱进的时代背景。这是中央一再强调学雷锋活动“时代内涵”的重要原因。

存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没有错,但它只讲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任何时代、任何社会、任何经济关系,都无法与公平的规范制度、合理的伦理观念、向上的价值追求割裂开来,后者同样是前者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我们学习雷锋,因为我们坚信,市场经济不应是强取豪夺、物竞天择的“霍布斯丛林”。我们呼唤雷锋精神,因为在我们的内心深处,那份令人类成其为人类的高尚情怀,始终不曾睡去。

践行雷锋精神,将无形的日记刻在心里

雷锋,从未离我们远去。在北京市西城区双寺胡同,有一所雷锋小学,师生们用39年风雨无阻的坚持,成就了一段续写雷锋日记的佳话。近日,在雷锋的故乡湖南长沙,又有千所学校、百万学生开启了重温《雷锋日记》、续写《雷锋日记》的青春篇章,丰富时代内涵,践行雷锋精神。

有形的日记写在纸上,记下的是一段奉献的经验;无形的日记刻在心里,记住的是一份崇高的责任。“续写雷锋日志,争当雷锋传人”的本义,在于针砭时弊、激浊扬清,发挥道德标杆的示范功能和先锋模范的激励作用,帮助人们进行心灵重塑和人格“救赎”,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的人生观。

雷锋曾说,“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精神,归根结底,是一种基于公民意识之上的奉献精神,在爱岗敬业、做好自身本职工作的同时,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为他人无偿服务,为社会无私奉献;在为社会创造有形物质财富的同时,也留下了不可估量的精神财富。

在社会信任感缺失的当下,人们有着强烈的“道德饥渴感”。奋不顾身、勇接坠楼小孩的“最美妈妈”吴菊萍也好,在艰苦边远长期支教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胡忠、谢晓君夫妇也罢,每一个道德样本的新鲜出炉,都会引发老百姓的极大关注。而穿越时空的雷锋精神,历久弥新、永葆生机,是国人永不变质的精神食粮,具有厚重的现实意义。

学雷锋不能停留在冠冕堂皇的口号上,也不需要虚无缥缈的概念,而需要脚踏实地的行动。因此,践行雷锋精神一是需要更多的载体,二是需要更多的行动者。

中国人历来讲究“知行合一”。续写雷锋日记,记录下身边感动的人和事、参与道德实践的体会和感悟、对不良现象的批评与反思,以及对人生价值的思考与追求。通过日志这一载体,广大青少年可以将零星的记忆、琐碎的细节串联起来,形成一种长期的牢固记忆。周而复始,文明符号不断累积,价值观念不断强化,雷锋精神便在人们的脑海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学雷锋也是一项浩大的社会工程,需要多方力量的共同参与;唯有众人拾柴,才能燃起炙热的火焰。要加强制度建设,实现学雷锋活动的常态化。长沙市设置专门机构,将学雷锋活动纳入文明单位的创建考评体系,就是一种积极尝试和有益探索。更要扩大社会参与度,提升老百姓学雷锋的意愿,畅通老百姓学雷锋的渠道,优化学雷锋的社会氛围,让老百姓在快乐参与中感知雷锋精神的魅力。

“飞驰的流星虽然只有一瞬间,却绽放出生命中最美的一幕;生可能是一种开始,离去却不一定意味着结束”。这一点,在雷锋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文明之花,需要你我他的共同浇灌;践行雷锋精神,也需要你我他的亲力而为。

让雷锋精神在我们的时代发扬光大

学雷锋,树新风。这是多年来人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话。每年的三月,社会都会举办各种纪念活动,宣传雷锋精神。但是,年轻一代对于雷锋精神所蕴含的价值还是缺乏深刻的认识和体会。许多人的理解停留于“学雷锋做好事”这一层次。的确,雷锋生前做好事无数,无私奉献做好事也其精神的内核之一,但这并非雷锋精神的全部。雷锋精神是什么?其精神内涵是什么?如何让雷锋精神在诞生将近五十年后仍能很好地继承和发扬光大?这是每一个雷锋的粉丝和雷锋精神继承者都必然要搞清楚的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追随这位先行者的脚步,与他的崇高精神无限地接近。

雷锋的精神内涵非常丰富,包括无私奉献精神、“钉子精神”、“螺丝钉精神”、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等。无私奉献,就是愿意尽可能地服务他人,方便他人。常说的“学雷锋做好事”,正是其无私奉献精神的生动诠释;“钉子精神”,就是要像钉子一样刻苦学习和钻研业务,尽量挤出时间学习,补己之不足;“螺丝钉”精神就是愿意在平凡岗位上踏实工作,刻苦钻研,像一颗螺丝钉一样,干一行爱一行。

事实上,雷锋身上所体现的,正是千百年来人们一直追求的一种精神:为他人无私奉献,像钉子一样勤奋钻研,像螺丝钉一样敬业爱岗,这在人类历史的任何年代都不会过时,崇高而又平凡,只要每一个人愿意做,愿意努力,都可以做到。

完善的市场经济,一方面要求人们通过市场为自身的聪明才智寻找出路,获取财富,实现自我,另一方面,还要通过道德情操,克服市场制度本身的天然性不足,让财富和才智运用到更加高尚的目的,这样的市场制度才更加完善,更加有益于人的生存,更利于社会的发展。在当下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雷锋精神仍然具有非常深刻的内涵,对于社会仍然具有很大的启发性意义,完全应当成为人们道德情操的组成部分。

雷锋精神并没有走远,他和时代所需要的精神有着很大的贴近性和接近性,雷锋式的人物在当下的时代仍然需要,而且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在我们的身边都并不少见,如郭明义、陈贤妹、吴菊萍,还有千千万万能在日常生活中对他人献出爱心的人。雷锋身上体现的无私奉献精神,在这些人身上都得到了生动的体现,只是需要更加努力地发扬光大。今天学习雷锋精神,就是结合时代的特点,让他身上的一些美好品质争相为大众所效仿。

无私奉献,就是要求每一个在发展自己的同时,内心要有他人,要能够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这正是现代慈善的真义所在,那些举办希望小学的人,帮助贫困学生的人,那些看到他人受难就伸出援助之手的人,都是在为人民服务,都是在无私奉献,因此,雷锋精神在当下的时代,完全就是热心公益、乐于助人、扶贫济困、见义勇为、善待他人的代名词。

还有干一行爱一行的螺丝钉精神,勤奋好学的钉子精神,对每个人来讲也同样适用,各行各业的每一个人,如果都能敬业爱岗,立足本职,恪尽职守,钻研业务,都能像雷锋一样将工作做到尽善尽美,这本身就是一种了不起的精神境界,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

干一行,爱一行,就不会做对不起他人的事,就不会做问题食品、三聚氰胺牛奶,就会用良知来做事,诚实守信,就会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来爱护行业的发展,让自己所从事的行业得到良性发展。干一行爱一行,就会恪尽职责,执法者公正执法,监督者勇于监督,守法者尊法守法,让社会上的邪恶之事没有容身之所。

上一篇:我的偶像作文初一下一篇:保养车间活动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