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英语诗歌(精选9篇)
生命英语诗歌 篇1
Life isn’t about keeping score. It’s not about how many friends you have or how accepted you are.
人生不在于记仇怀恨,不在于有多少朋友,或者在多大程度上被人接受。
Not about if you have plans this weekend or you’re alone. It isn’t about who you are dating, who you used to date, how many people you’ve dated or if you haven’t been with anybody at all.
不在于这个周末有活动呢,还是独自一人,不在于你正和谁约会,曾经约过谁,约过多少人,或者干脆,你一路走来都是单身。
It’s not about who you have kissed. It’s not about sex.
人生不在于你亲吻过谁,更与性无涉
It’s not about who your family is or how much money they have, or what kind of car you drive, or where you are sent to school.
不在于你的出身和家境的贫富,不在于你开水面车,或者上什么学校。
It’s not about how beautiful or ugly you are.
不在于你是美丽或者丑陋。
Or what clothes you wear, what shoes you have on, or what kind of music you listen to.
不在于你穿什么衣服,什么鞋,或者你听什么样的音乐
It’s not about if your hair is blonde, red, black or brown or your skin is too light or too dark.
不在于你的头发是金色,、红色、黑色,或者你的肤色是浅还是深。
Not about what grades you get, how smart you are, how smart everybody else thinks you are, or how smart standardized tests say you are.
不在于你成绩单上的.等级,有多聪明,周围的人认为你有多聪明,或者某个标准化考试测出你有多聪明。
It’s nit about representing your whole being on a piece of paper and seeing who will “accept the written you.”
不在于把你个人的一切特征描述在一页纸上---------看谁愿意接受那“纸上的你”
LIFE JUST ISN’T
人生绝不在于这些
But life is about who you love and who you hurt.
但是人生在于你爱着或者伤害了谁
It’s about who you make happy or unhappy purposefully.
在于你存心让谁快乐,让谁痛苦
It’s about keeping or betraying trust.
在于守信或背义之间的抉择
It’s about friendship, used as a sanctity or a weapon.
在于友谊------它是圣洁的,抑或出于获利的目的
It’s about what you say and what you mean, maybe hurtful, maybe heartening.
在于你的言谈和它本身的含义-----或与给人以伤害,或许赐予人安慰
About starting rumors and contributing to petty gossip.
在于散布谣言和参与各种闲言碎语
It’s about what judgments you pass and why. And who your judgments are spread to.
在于你作出什么样的评判-------它的理由和影响之波及
It’s about who you’ve ignored with full control and intention.
在于你一直以来成功地故意漠视谁的存在
It’s about carrying inner hate and love, letting it grow, and spreading it
在于内心根植着爱或恨的种子,让它生长,将它传播
But most of all, it’s about using your life to touch or poison other people’s hearts in such a way that could have never occurred alone.
但最重要的,人生在于用你的生活去感动或者荼毒他人的心灵------以一种没有你就不会发生的独特方式
Only you choose the way those hearts are affected, and those choices are what life’s all about.
唯有你才能决定对别人的心灵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而这些选择就构成了人生的全部意义
生命英语诗歌 篇2
我还有一只脚
作者:周大观
贝多芬双耳失聪,
郑龙水双眼失明,
我还有一只脚,
我要站在地球上。
海伦·凯勒双眼失明,
郑丰喜双脚畸形,
我还有一只脚,
我要走遍美丽的世界。
活下去
作者:周大观
医师是法官,
宣判了无期徒刑,
但是我是病人不是犯人,
我要勇敢地走出去。
医师是法官,
宣判了死刑,
但是我是病人不是犯人,
我要勇敢地活下去。
我和你
作者:涵清
我
健健康康地活着
你
安详宁静地死去
就算是世界上最厉害的数学天才
也没有办法算出我和你的差别有多大
备课构想
教学目标:
1.理解“还有”“站”“要”“遍”“美丽”等词语背后的意思, 体会其蕴含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懂得生命是我们的最爱, 善良、博爱、尊重他人、自强、乐观等都是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教学准备:
文字投影片 大致了解文中贝多芬等人物的故事。
教学步骤:
板块一:学习第一首诗歌
1.出示课题, 谈话:你的最爱是什么?
2.出示课文《我还有一只脚》。初读, 扫清文字障碍。要求字字响亮、句句通顺。
3.指名读, 检查读书情况。
4.师生交流对文中人物的了解。 (贝多芬、郑丰喜、郑龙水、海伦·凯勒)
5.练习读, 读出这些人的特殊经历。
6.了解作者周大观。提问:听完他的经历, 你有些什么样的感受?
7.默读课文, 思考:哪些文字一下子就映入你的眼帘, 震撼了你的心灵?
8.交流对诗文的理解、体会。重点体会:还有、要、站、走、遍、美丽等。
9.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板块二:学习第二首诗歌
1.出示诗歌《活下去》, 自由读一读, 结合刚才对周大观的了解, 想一想最后一句可以怎样写?
2. 指导读出 不同的感受———发自心底的呐喊、对人生冷静的思考……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板块三:学习第三首诗歌
1.出示诗歌:《我和你》
2.教师范读。我们从涵清的小诗当中, 可以清晰地感觉到她在思考, 此时此刻, 你又想到了一些什么呢?
3. 假如你的生命只剩下6个月的时光, 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你最想见的人是谁?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你认为你的一生是否还有遗憾?如果有, 你的遗憾是什么?……请你静静地思考两分钟, 设计自己6个月的生命计划, 然后交流想法。
板块四:我笔写我心
教师小结并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这三首诗歌, 认识了台湾的小朋友周大观。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交流) 在这里我要告诉大家的是, 1997年, 周大观就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是他带有灵魂的文字却永远地陪伴着我们。这样的文字究竟带给了我们怎样的启迪呢?
1.每个人在纸上写三句话, 然后交流。第一句, 写出自己的特点;第二句, 写出自己的骄傲;第三句, 写出自己的目标。
投影:我是_________
我有__________
我要___________
2.学生反馈, 教师随机板书并作总结。
课例呈现
执教年级:五年级
师:今天的语文课上, 我想先和大家交流一个话题。谁能告诉我, 你最爱什么?为什么? (板书:最爱)
生:我最爱看书, 因为读书可以使我获得知识。
师:读一本好书, 就好比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所以, 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我们还可以使自己的做人境界高尚起来。
生:我喜欢踢足球, 因为踢足球可以锻炼身体。
师:踢足球不仅可以使我们的身体强健起来, 还可以在这项充满竞争与挑战的运动中学会坚强, 学会合作。
生:我最爱听音乐, 因为我学习累的时候, 听一听音乐就可以消除一身的疲劳。
师:是啊, 音乐可以带给我们美的享受, 陶冶我们的性情。
生:我最爱玩电脑, 因为可以上网发邮件, 还可以在网上阅读新闻。
师:科技的发展使得我们的视野更为开阔, 为我们打开了又一扇窗子, 充满了新奇和乐趣。
师:关于“最爱”这个话题我们暂且聊到这里。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三首诗歌, 你们在读过之后对于什么是我们的“最爱”或许会有更真切、更深刻的认识。请同学们先来看第一首诗。 (投影打出诗歌内容)
师:请你自己先来轻声地读一读, 注意把字音读准确, 如果有不认识的生字, 可以问老师, 也可以查字典解决。 (生自由读诗, 然后指名读, 一学生将“畸形”读错)
师:这个字大家没有学过, 读错了很正常, 很多成年人也往往将它读错。“畸形”是指生物的某一部分发育得不正常, 如果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发生在人的身上, 会是很痛苦、很不幸的事情。
师:如果没有不认识的字了, 这一回请你放开声音来读, 注意要读得字字响亮、句句通顺。
(生练习读, 然后指名两人读, 两人都做到了字字响亮、句句通顺。)
师:通过读课文, 我们认识了这样四个人物, 他们分别是———
生:贝多芬、郑龙水、海伦·凯勒、郑丰喜。
师:你对谁有了解?有着怎样的了解?可以和大家交流一下。
生:贝多芬是音乐家, 他创作了很多著名的钢琴曲。
生:他30多岁的时候不幸耳聋。
师: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 失去了听力就等于失去了一切呀!可是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 他也没有放弃对音乐的追求。你们都熟悉的《欢乐颂》就是在这个时候诞生的。
生:我知道海伦·凯勒的事迹。她小的时候有一次发高烧, 烧坏了眼睛, 同时也听不到了。后来有一个叫沙利文的老师用尽各种方法教她发音, 比如让她用手感觉老师发音的部位等等。后来她成为了一个非常杰出的人才。
师:老师的帮助固然是重要的, 我们对沙利文老师有着由衷的敬意。但是更值得尊敬的是海伦·凯勒锲而不舍的精神。她通过努力成为了著名的作家, 《假如只有三天光明》这篇堪称经典的文章就出自她的笔下。
生:我想来说说郑丰喜。我看过一部电视剧叫《汪洋中的一条船》, 里面的那个男的就叫郑丰喜。
师:郑丰喜是台湾人。他先天双脚畸形, 不能走路。但是他特别热爱学习。到了上学的年龄的时候, 学校不收他, 他就每天到教室外面去听讲。有一次老师提了一个问题, 班上没有一个同学能回答上来。倒是教室外面的郑丰喜说出了正确答案, 这让老师惊讶不已。老师破例收了他。他自己也非常勤奋, 后来还考取了大学。刚才那位同学说的电视剧《汪洋中的一条船》就是根据郑丰喜的自传体小说改编的。
师:有人知道郑龙水吗? (生摇头)
师:郑龙水也是台湾人, 他三岁的时候得青光眼致使眼睛失明。但是他一直没有放弃对生活的追求, 不光凭借顽强的毅力自学考取大学, 还热心做公益事业, 是一位有视障的立法委员。
师:有人了解这首诗的作者周大观吗? (学生摇头) 透过文字你可以猜测一下周大观可能是个怎样的人?
生:我感觉他是个残疾人。
生:他是个只有一条腿的残疾人。
师:我要告诉你们的是, 周大观是一个比你们还要小的孩子, 他在写这首诗的时候只有八岁半。因为患了骨癌, 被迫锯掉了一条腿。他在病床上写下了40首诗歌, 每一首诗歌都让我们的心灵为之震撼。请你静静地再来默读这首诗, 你会发现有些字、有些词语、有些句子一下子就跳进了你的心海, 深深地打动了你。 (生默读, 批注。)
生:我感觉最打动我的是“还有”这个词。因为失去了一条腿应该是很难过的事情, 但是周大观却说“我还有一条腿”让我感受到他的乐观。
师:说到这里, 我有一个问题:如果说“我只有一条腿”, 是不是表达的意思和你说的那一句相同, 都是说我有一条腿呢?
生:我认为是不一样的。“我还有一条腿”是表明一种乐观的态度, 而“我只有一条腿”让人感觉到很悲观。
师:能把你的理解读出来吗? (生读, 突出了“还有”)
生:我认为“站”这个字最能表现周大观的精神, 让人感觉特别坚定。
生:“要”字也能表现出坚定, 就是排除任何困难也要站立起来。
师:是呀, 他站立的不仅仅是他的身体, 还有他的信念。请你读一读。 (生读, 突出了“要”“站”)
生:我觉得最后一句的“遍”字最能打动我。它表明了周大观对于生活的一种渴望, 就是还剩下一条腿, 也要走遍美丽的世界。
师:我非常欣赏你对文字的理解。一个“遍”字就包括了世界的全部, 包括了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 这也足以表明他对于生活的热爱。
生:最打动我的是“美丽”这个词。周大观得了骨癌, 别人都感觉是很不幸的事情, 但是他自己都没有觉得老天爷对他不公平, 他仍认为这是一个美丽的世界, 我觉得这需要一种境界。 (听课老师给予热烈的掌声)
师:他对生活是如此的热爱, 这种爱又是如此的执着。请你们都来读一读这两句诗。 (生有感情地朗读)
生:让我震撼的是数字的对比。贝多芬是双耳失聪, 郑龙水、海伦·凯勒是双眼失明, 郑丰喜是双脚畸形, 他们都做出了惊人的成绩。周大观想:跟他们比起来我要幸运得多, 我毕竟还有一条腿, 锯掉一条腿又算得了什么呢?
师:所有的苦难在一个充满了乐观与坚强的人面前真的算不了什么!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 融进我们的心、我们的情、我们的尊重和热爱。 (生齐读, 教师相机指导。)
师:现在, 你能把这样的一段文字深深地刻在你的心里吗?
生: (坚定地) 能!
(集体有感情地背诵)
师:谁能告诉我, 刚才并没有给大家练习背诵的时间, 为什么你们都可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背诵了下来?
生:因为这首诗深深地打动了我们。
生:因为这首诗的每一个字都像锤子一样敲打着我们的心。
生:因为我们被周大观的精神感动了。
师:所以说, 真正有生命力的文字是可以让我们过目不忘的。我们再来看一下周大观的另一首诗———《活下去》, 请你们小声地读一读。原诗的最后一句我没有打出来, 请结合前面对周大观的了解和认识想一想:最后一句应该写些什么?
(指名读课文, 读到最后一句时直接读出自己的“创作”)
生:……我要坚强地走出去。
生:……我要同病魔做斗争。
生:……我要乐观地活下去。
生:……我要勇敢地活下去。
(学生读诗感情投入, 每一位同学读后, 台下听课教师都给予热烈的掌声)
师:孩子们, 我真的为你们感到骄傲。你们每个人都已经走进了周大观的心里。你们创作的诗句和周大观的原诗是那样的相似, 甚至有的同学的创作和周大观的完全一致。但是我要告诉你们的是病魔还是无情地夺走了周大观的生命, 在周大观10岁的时候, 他就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周大观临死的时候微笑着对妈妈说:“妈妈, 你别难过, 你应该感到高兴才对。你知道吗?每一万个孩子当中, 才会有一个孩子得这种病。我得了, 就意味着那9999个孩子不会得……”听到这里, 你又是什么样的感受呢?
生:我觉得周大观太了不起了!他临死的时候心里还装着别人。
生:我觉得周大观不仅乐观、坚强, 还特别善良。
生:我觉得老天爷太不公平了!这么好的一个孩子为什么一定要让他死呢? (哽咽着说不下去)
生:和他相比, 我太惭愧了。面对死亡, 我一定没有这么大的勇气, 更不会想到别人。 (用手拭泪)
师:我们的感动, 我们的愧疚都可以化作文字到天国里陪伴大观。今天我还带来了台湾一个叫涵清的小朋友写给周大观的一首诗,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读)
师:从你们清澈的眼眸中我看到了闪烁着的光, 我想此时此刻, 我们每个人都在不由得思考。孩子们, 我们不妨来做这样一个假设———假如你的生命中只剩下为数不多的几个月的时光, 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最想见的人是谁?最想说的话是什么?你是否还有遗憾?如果有, 你的遗憾是什么?请你静静地思考两分钟, 然后作答。
生:我最想见的人是我的奶奶。因为不管是现在, 还是从前, 她都起早贪黑地照顾我, 所以我感谢她。我最遗憾的就是我即将离开人世, 没有机会为她尽孝心了。
师:你是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
生:我也有遗憾的事情, 就是我不能看我最想看的漫画书了。如果我还有时间, 我一定要把经典的漫画书都看上一遍, 然后再闭上眼睛。 (听课教师哗然, 开始议论)
师:你平时就很喜欢看漫画书是吗? (生点头) 对自己的爱好如此地执着, 让人佩服!
生:我如果还有几个月的时间, 我最想做的事情就是结婚! (听课教师大笑, 学生也有笑的。)
(老师用眼神鼓励他说下去) 因为我听人们说, 人生有四大喜事, 其中就有一条是“洞房花烛夜”, 我想结婚一定是很幸福的一件事, 要不然不会有那么多的人向往!
师:我非常欣赏你的真实。谁对美好的事情不带有一份向往呢?况且没有经历过的事情总是让我们感到新鲜、好奇。
生:我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像以前一样平平静静地活着, 如果要说一句话就是在心里为自己加油———要坚强地活下去。我最想见的人是我的爸爸妈妈, 我想和他们多在一起待一会儿, 告诉他们我非常非常爱他们, 感谢他们把我带到这个世界上, 让我享受到11年的幸福。
师:老师们的掌声告诉你, 我们都想拥有一个你这样懂事的女儿。
生:我最想做的事情就是把我全部的零花钱都捐献给慈善机构, 用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残疾人, 然后我会去打工。因为人生充满了坎坷和挑战, 过去都是父母照顾我, 现在我要去体验挫折, 挑战自我。 (掌声)
师:我想, 我能够明白你的心。你的那些零花钱虽然是微不足道的, 但是你的爱是博大的。相信你不光会挑战自我, 你还一定会超越自我。
生:如果我很快就要死了, 我想对我的妈妈说一句“对不起”。 (流泪) 我妈妈给我报了很多班, 让我学钢琴、画画、英语、作文, 我曾经那么恨她, 觉得她不是我的亲妈妈, 我和她顶嘴, 不理她……其实我知道她都是为我好。所以我想和她说一声“对不起”, 请她原谅。 (掌声)
师:母亲的付出是不求回报的, 然而儿女的理解会让母亲倍感欣慰。你的母亲一定为有你这样的女儿感到欣慰。
生:我如果要离开人世, 我想把自己的全部器官都捐助出来。因为我死了就化作一缕轻烟消失了, 而那些器官还可以救助很多人。
师: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想法!竭尽所能去帮助别人是一种美德。
生:我想在弥留的时刻告诉世人———困难和缺陷并不是理想与事业的绊脚石, 而是对毅力的极好的考验。让我们坚强地活下去, 勇敢地向前迈进, 因为你已经创造了自己的历史! (师生报以热烈的掌声) 我没有什么遗憾了, 我有爱我的父母、爱我的老师, 还有爱我的同学, 我已经非常满足了。
师:同学们, 刚才我们进行了一个假设, 在关于这个假设的交流中, 我们时而哭、时而笑, 时而叹息, 时而掌声响起, 因为我们都听到了发自内心的声音。事实上我们还拥有很多美好的时光, 还拥有远大的理想和美好的未来。如果我们能够把握住今天, 把握住自己, 相信你就会拥有灿烂如花的生命。请同学们在纸上写这样三句话。
我是_____________; (写出自己的特点) 我有_____________ (写出自己的骄傲) 我要_____________。 (写出自己的志向)
(生动笔写大约4分钟, 然后指名交流, 教师结合学生汇报抓关键词板书。)
生: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孩子, 我有健康的身体, 我要用现有的时间努力学习, 开创未来。
师:努力请从今日始, 所以把握住今天是最重要的。
生:我是一个倔强的男孩, 常常会因为一些小事和同学吵架, 我有爱我的老师、同学和爸爸、妈妈, 我要滴水之恩, 当以涌泉相报。 (掌声)
师:我注意到你说你因为倔强经常和同学吵架, 现在你怎样看待自己的倔强?
生:我觉得倔强有的时候是正直的表现, 有的时候却会对别人造成伤害, 所以我应该学会宽容和谦让。 (掌声)
生:我是一个幸福的孩子, 我有着人世间最富裕的爱, 有着人世间最珍贵的友谊, 有着美好的童年。我要用爱的眼睛去看这个世界, 用爱的心去感受这个世界, 用爱的双手去温暖这个世界, 用坚强的生命融入这个世界。 (长时间掌声)
师:我被你折服!我觉得我再说任何语言在你的面前都显得苍白。折服我的不光是你精彩的文字, 还有你对于生活深刻的感悟和由衷的热爱。我在读周大观诗作的时候满脸泪水, 那是因为震撼!我再听你们倾诉心声的时候满面微笑, 那还是因为震撼!
生:我是一个喜欢旅游的孩子, 我有健康的身体, 有积极的人生态度, 我要走遍祖国的山山水水, 留给自己最美的风景。 (掌声)
生:我是一个喜欢读书的孩子, 我有一颗善良的心, 我要把人世间一切美好的东西都继承, 让它们在我的身上发扬光大。 (掌声)
生:我是一个胆小、内向的孩子, 我有和睦的家庭, 我要早点长大, 承担起家庭的责任。
师:相信随着你年龄的增大, 你的心理也会更成熟, 你会变得更勇敢。 (此时, 板书已满) 同学们, 黑板的空间是有限的, 然而我们心灵的空间是无限的。如果此时此刻, 我再问你, 你的最爱是什么?你是否有新的思考呢?
生:我最爱生命。因为生命是宝贵的, 它属于我们, 只有一次。
生:我最爱我的父母, 因为他们赋予了我生命。
师:在感谢父母赋予你生命的同时你更要好好地珍惜它。
生:我最爱这个大千世界, 我愿意让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留下我的影子, 我的热情。
生:我现在的最爱是生活的七彩阳光, 在这样的阳光照耀下, 才会感觉到真正的温暖。
师:同学们, 今天的这节课我们一同走近了周大观, 走进了我们自己的生活, 走进了我们的心灵。相信你们和我一样都有很多收获。就让这些收获沉淀在我们的心里, 成为我们未来生活的动力和源泉。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下课!
教学评析
各种版本的语文书里, 都没有这篇课文, 这是王文丽老师自己选编的。薄薄的一本语文书, 就那么二三十篇课文, 有些老师还嫌教着累, 王文丽老师却偏要把课外的东西拿到课内当作课文来教, 岂不是自找苦吃?就说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吧, 好歹找一篇也就行了, 怎么一下子就选了三首小诗?
这, 恰恰表现了王老师的教学理念, 也恰恰表明了她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知识功底。多读, 读的面广, 涉猎得多, 这是学好语文的经验之谈, 所以王老师不满足于学生只学课本上那点东西, 而是按课标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扩大阅读面, 增加阅读量”。我知道王文丽老师手不释卷爱读书, 但我惊讶于她的阅读面之广。说来惭愧, 周大观和涵清的诗我从未读过。诗文的作者、年龄和上课的学生相仿, 诗的内容、诗的情感易于被学生们接受, 也更能让学生们在文字的浸润下踏上心灵的旅程。我想, 这是苦心精选这三首诗的原因之一。“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 关注人类”, “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 课标的这些提法也反映在王老师精选的着眼点上。不然, 何以选这三首小诗?教学这三首小诗, 无疑是要学生在文学中走一遭, 在心灵上感悟该对人的生命做出怎样的承诺与实践。
就教学流程而言, 我极赞成张光璎老师所言:“这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都是在给学生搭设一个走进教材、走近周大观、走进自我心灵的台阶。”
在导语设计中, 王老师问学生:“你最爱什么?为什么?”学生们讲他们最爱看书、最爱唱歌、最爱听音乐、最爱玩电脑。这些回答是真实的, 而且是对生活的感性认识, 但显然还停留在“最爱”的浅表层上, 并没有了解最爱的真谛。这时, 《我还有一只脚》适时出现, 心灵的旅程就从和文本的对话、和文本的碰撞开始了。王老师深知, 阅读教学是要指导学生学会从文字中提取信息的方法, 她要把语言文字这个载体当成认识的对象。正因为有这种高度, 教学步骤就显得合理, 内在的联系就显得紧密。初读时, 一个学生把“畸”读错, 老师不放过, 做了纠正, 体现了对朗读的严要求, 顺势解“畸形”的意思, 再让学生正确、流利读全诗。从整体入手先感知文字, 初步了解诗的内容, 然后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 加上王老师的点拨、讲解, 学生们不只知道了这四个人物的事迹, 更重要的是领悟到了他们对命运的不屈, 对生命的执着。如果说这部分的内容还停留在诗句内容的理解上, 还只泛起情感的涟漪的话, 那还算不上语文教学, 还不是王文丽老师的教学风格。透过诗的文字, 她让学生们去想周大观是个怎样的人, 多好的提问启发呀!她要力透纸背, 让学生在语言文字的品味咀嚼中掀起情感的波澜。王老师用舒缓的语调凝重的表情介绍完周大观, 学生在朗读中通过“还有”“只有”的比较, 抓住了“站”“要”“遍”“美丽”这些词语, 在理解文字的基础上, 挖掘了文字蕴含的激荡心灵对生命的爱的力量。学生发言中谈到怎么做人, 怎样活着的感受, 都是从诗句的字里行间感受到的, 都是从自己的内心里流淌出来的。这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什么叫“语言文字是载体”, 不抓词句, 不去认识载体, 能叫语文课吗?我很欣赏一个学生敏锐的语感, 他抓住“双耳”“双眼”“双脚”和“一条腿”的比较, 把贝多芬、郑龙水、郑丰喜、海伦·凯勒和周大观联系起来, 串起了全诗的内容, 升华了自己的认识。再回到整体, 当学生有感情地背诵全诗时, 课堂上充满了情, 让我们沉浸在回味之中。
如果说《我还有一只脚》彰显的是生命的信念, 权且视为姊妹篇的《活下去》表现的就是生命的坚强。我叹服王文丽老师的匠心, 《活下去》的呈现, 是在学生跌宕的情感浪潮中又掀起的一个高潮, 再一次让学生的心灵贴近周大观。也就是王文丽老师吧, 怎么就会想到留下一句, 让学生去“创作”呢?看似信手拈来, 却“数米之炊, 以小治大”, 学生们补充的语句和原诗那么相近甚而一致, 这不正说明学生的心灵已经完全进入了周大观的内心世界了吗?这样的设计令我折服!
周大观只是“这一个”, 终归不是“我”。涵清的《我和你》是面对周大观, 那么, 课堂上这么多的“我”又如何面对周大观呢?王老师设计了假设, 再一次延伸了心灵的旅程。让学生发现自己的心灵, 荡涤自己的心灵。说真的, 我没想到学生们的发言竟那么深刻, 有感恩, 有挑战自我, 有接受磨砺的满足……这些发言充满了人性中的真善美, 难怪听课的老师们掌声不断。王老师深知听说读写是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她在这个环节安排说, 既反映学生对三首小诗的理解, 又体现理解后的表达。三首小诗是说的材料;情动了, 是契机;辞发, 在运用语言。什么是阅读教学?这个教学片段或许能留给老师们一些思考。王老师驾驭课堂很机巧———一个学生谈到了最想做的事情是结婚, 王老师微笑轻语:“我非常欣赏你的真实。”而且还肯定学生这么说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好奇。短短的言语中包含了理解, 给人格的尊重点抹了一丝温馨。
我是______________。 (写出自己的特点)
我有______________。 (写出自己的骄傲)
我要______________。 (写出自己的目标)
生命关怀是教育的本质。当学生们感到生命的可贵, 文思活跃欲喷欲涌时, 王老师安排了从说到写, 让每一个“我”去表达对人生对生命的感悟, 表达“掌握自己命运而需要的思想、判断、感情” (《学会生存》) 。张光璎老师对此做了精当的点评:“他们是课堂绝对的主人, 思绪在课堂里自由驰骋, 潜能在课堂里充分展示。自然, 听说读写能力得到了有效的训练, 在穿透字面的同时又获得了深邃、丰富思想感情的陶冶, 为今天, 为未来成长都汲取了丰富的营养。他们内心深处不再把玩玩乐乐当作‘最爱’, 而是最珍爱生命, 让生活有价值。”谈到人文, 它的一个重要内核, 是对生命的关爱, 是对生命正确价值取向的认可。王文丽老师选了这三首小诗, 把一个严肃而又沉重的话题,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做了很好的诠释。
多少次听王老师的课, 她的课总是充溢着浓郁的情。她自己说是“沉到了课文里”。多好的“沉”啊, 所以她能依据课文, 用自己的心去撞击学生的心灵的火花, 用情的火种去点燃学生内心的火焰。她也能恰到好处而不露痕迹地“兜住”学生理解文本的话语。你看, 她介绍周大观, 她评价学生的发言, 哪里是叙述, 哪里是点评, 分明是在沉静中用动情的话语给情感的升腾做铺垫。在她的课上看不到“煽情”, 看不到慷慨的“作秀”, 她是“沉”在语言文字里和作者对话, 她是引导学生去和文本对话, 所以她在课堂上和学生的沟通才行云流水般那样自然。“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王老师上的这节课, 印证了这句话。
杜甫诗歌生命意识解读 篇3
“生命意识是对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新课程的推行使之在久被遮蔽中得以澄明。教师应当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开掘生命和体验生命,养成一种恒久的生命情怀。”[1]反思我们现在的诗歌教育,多“术语”化解读,缺少深入细致生命体验,忽略对作家深入的体察,也就发掘不出作家个性化所在。诗人袁宏道在诗中戏言:“自从老杜得诗名,忧国忧民成儿戏”《显灵宫集诸公以城市山林为韵》,可谓一语命中。
杜甫诗歌的动人之处,主要体现在强烈的生命意识方面。具体而言,一是对个人价值与理想的坚持;而是对生活、生命的关注、细致敏锐的体验。这种生命意识也造就了杜甫诗歌中景物描写的独特个性。
二、对人的价值与理想的坚持
我们可以从杜甫的“葵藿倾太阳”的诗句中感受到杜甫的一片赤子之心。“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这种儒家积极的政治理想,在经历过国与家的动荡漂泊后,依旧流淌在杜甫的诗歌里。杜甫《登高》中的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就是其中之一。这个“来”字是指向作者和读者的,它不是过客冷眼旁观,也不是超然物外的淡漠,而是感受到的了长江奔涌冲击力,体现了杜甫晚年在老病孤穷的处境中强烈的生命意识。时年杜甫原有肺病,又添风痹,左耳偏枯,右耳已聋,正所谓“乾坤一腐儒”,然而,天地之间,又能有几个这样执着的“腐儒”?漂泊西南时的杜甫,分明感受到了来自大自然的力量,生命穷且益坚的执着。
《登岳阳楼》也是如此。与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对比,就可以看出不同的生命境界。
杜甫《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杜甫的诗歌摆脱了顾影自怜的个体关注,也没有“百无一用是书生”的消极,相形之下,孟浩然对个人仕途的忧虑就显得非常狭隘。杜甫这样终老不易其志的胸怀,也影响了后代华夏儿女。闻一多评价:“杜甫确实是我们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2]这种光彩,是生无所息的韧性,是对生命珍视的源泉,是超越了个体的美丽。
正是因为诗人热爱生命、坚持理想,才能细致地观察、抒写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
三、对生活细致敏锐的体验
从早期的《丽人行》到后期《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的诗歌抒亲人朋友、邻里百姓以及整个民族的忧思难忘。
颠沛流离中见到衣衫褴褛的小儿女,他悲从中来,“天吴及紫凤,颠倒在短褐”(《北征》),儿女衣服上的补丁图案,叠着的是他心头的疼痛。梦中与李白相见,为李白担忧,他写:“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天末怀李白》)怜悯孤苦无依的邻居,他嘱咐后来来居者要关照她:“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又呈吴郎》),官军收复失地,他欢欣“漫卷诗书喜欲狂”。
也许在一些人心中,现实主义的作家背负着太多的精神包袱,很难产生美好的情致。然而杜甫的诗歌,并非如此。“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麹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饮中八仙歌》);“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水槛遣心二首》);“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绝句漫兴九首》)即使是在战乱频仍的生活中,他仍然能写出“移时施朱铅,狼藉画眉阔”(《北征》)的淘气小儿女模样。究其根源,杜甫对生命的珍视与关注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与杜甫这种对生命的细致体察密切相关,“咫尺应须论万里”(《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的细节性意象也就应运而生,杜甫的诗也就具有了穿越千年历史的真实感。
四、杜甫心中的独特风景
霍松林先生评价杜甫的《春夜喜雨》是好雨的人格化。实际上,当杜甫把写诗当作自己心灵的回声,当他热切地
牵挂、珍视生命和承载生命的生活时,诗歌的语言也就变得分外多情。“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这是对故乡和亲人最美好的感受;“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咏怀古迹》),气势磅礴的景物是对昭君的命运最动人心魄的感悟;“石鳞金甲动秋风”(《秋兴八首》),这是内心冷暖自知的领会;“江鸣夜雨悬”(《船下夔州》),这是诗人情感的延伸。这些远远超越了概念化的借景抒情和情景交融。瑞典思想家阿米尔说:“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种心情。”杜甫的诗歌,尤其如此。
在倡导写作个性化的今天,人们经常会感叹千篇一律的情景交融,矫揉造作的抒情方式,回首杜甫的诗篇,我们能从中感受到经典的魅力—生命意识充盈着文学创作。
注释:
[1]金树培:《生命意识:教育的基本命题》,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2]闻一多:《唐诗杂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33页。
生命游戏诗歌 篇4
但没有一个人会陪你一辈子
所以你迟早必须学会一个人生活
有时你一个人的时候太孤单太寂寞
你千方百计想度过那讨厌的难熬的时光
你就自然想到了游戏
可一个人怎么玩呢
你想到了绝好的办法
一个人扮演两个角色
一个内在的你
一个外在的我游戏开始了
你来我往
相互纠缠
你死我活
不分上下
到头来
你不是你
我不是我等梦醒了
你才发现这是一场你自编自导的游戏
这场游戏你太投入了
以至于忘了你我就是一个人
虽然在这场游戏中
你消遣了孤单迷惑了寂寞
但你的代价是把自己活生生的撕裂了
让自己体验到了
输与赢 苦与乐 善与恶 光明与黑暗 主体与客体
你感到越发痛苦与凄凉
所以你又想到了解脱
如何解脱
解脱就是把自己从游戏中唤醒
从你我的二元对立中解放
把自己还原成本来的自己
回到生命游戏的源头
没有内在的你
没有外在的我没有角色的场景
没有编剧的故事
有的只有
孤寂的自己
真实的自己
生命英语诗歌 篇5
读了来自重庆酉阳大山里的诗人崔荣德的诗, 我感受到了诗人灵魂的疼痛和痛后的快乐, 并感受到了他诗歌在我胸口的震动。一口气读了崔荣德30多首诗, 被他诗歌思想的厚重, 对人生对生活体悟的深刻, 语言的灵动, 意境完美的感染力, 所征服。我仿佛看见了诗人昂着高傲的头颅, 像一棵树, 把根深深扎在家乡的泥土里, 而那树的躯干和树梢, 正像自己飘逸的头发和勤劳的双手, 拥抱阳光和风雨, 唱着美好的生活。在崔荣德的诗歌里, 我们感受到的是生活的美好, 人生的向上, 还有一个诗人对艰辛生活的乐观和洒脱。《把爱和文字一路抛撒》开篇这样写道:要是哪家的屋顶冒着炊烟/要是哪家的书橱爬满文字/要是哪家的阳台花枝招展/我都要去/不管自己的脸皮有多厚/不管自己的肌肤有多黑/也不管自己的衣服/是否遮得住羞耻/在主人明明暗暗的天空/喝足了水填平了肚皮/望着人家念书的孩子赏一个笑脸/望着人家书橱上跳动的文字/搓揉红肿的眼晴然后/趁人不注意回过头来/望着人家阳台上水淋淋的花朵/作一个意味深长的哑谜……
从这些诗句里, 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诗人在炊烟里的尴尬, 在泥土里的戏谑和无奈。一句“作一个意味深长的哑谜”, 我们似乎同样有一种无语的辛酸。
再看:赶场的日子我从不上街/街上琳琅满目的商品/见到我像避瘟神一样躲开/一旦被钉鞋匠逮住/我仅有的生活/就眼睁睁地钉进了鞋底/理发师最不喜欢我/他硬要砍掉我的长发/还得剃掉我多年的积蓄/书店和邮局是我的避风港/在这里为了一本好书/或寄走一叠书稿/微笑中我慷慨地/付出三十年青春年华
现在我们不得不交代一下诗人的生活背景。诗人原来在城市里生活, 后来回到家乡支教, 因此家庭生活和物质生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 诗人并没有绝望, 而是乐观地在贫瘠的土地上寻找诗歌和粮食。诗人在家乡贫瘠的土地上, 获取的是诗句, 抛洒的是对家乡对孩子的真实挚爱。
雷抒雁在一次讲课的时候说, 现在的诗有浮躁感, 轻轻飘飘, 没有生活的沉淀、凝重感, 诗要像清澈的水中石头, 冲不走, 却能够让人们看到耀眼的景致。走下去, 感受生活, 和在自己的小屋里摸着小小的伤口发出的感叹是不一样的。看不明白, 太实话, 都不是诗。感受生活中的呐喊、浪漫、温柔等, 那是一种冲击力。要热情拥抱生活, 冷静思考, 创作出群众能记住的诗篇, 它才能永恒。
读崔荣德的诗歌, 他诗句里的生活气息, 迎面扑来, 生活中的细枝末节, 都在他的手里, 变成了灵动的诗句, 感染我们, 滋润我们, 让我们都为生活的美好和艰辛而感动。更为重要的是, 他的诗歌, 看似写生活, 而最后落笔关键处, 写的是对生活思考后的思想结晶。看他的《烤烟地里我看见烟农在打顶抹芽》:嫩绿的烤烟地里/我看见朴素如烟叶的农民/在烈日的炙烤下/正一株一株地为烟苗/打顶抹芽/他们认真不苟意在言外的动作/令我这种与孩子打交道的人/沉默不语/烟农打顶抹芽/培养了优质烟叶/这个过程就好比园艺师/只要精心地修正果枝/就能结出丰硕的果实/现在我终于明白/围在我们身边的孩子/我们该怎样修正他们
我们生活在自然界和社会中, 在某一时刻, 在一定的空间里, 某一事物只要富有诗意, 我们都可以用诗歌来表达感情, 成为诗歌的主题。万事万物, 茫茫宇宙, 何处不是诗歌的源泉呢?在崔荣德的诗歌里, 我们就会找到他那些信手拈来的佳句。在《致母亲》中有这样的诗句:摊开农业的手掌/芭茅花把伛偻的母亲/摇曳成岁月的河床/母亲啊请给我一块土壤/沿着乡亲们犁铧的歌唱/我要播种我要收获勤劳和善良……
崔荣德善于借景寓意, 借物抒情, 睹物拟人, 用技巧手法, 达到诗歌要表达的最佳意境, 如此充分自如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怀。故此, 从天到地、从蚂蚁到鸟、从山到水、从月亮到太阳、从乡村到城市……等等, 崔荣德都选材后精雕细刻成了诗歌。《蚂蚁我乡下的亲戚》:/太阳还没落山/一只小蚂蚁/好不容易来到我的身上/我不厌烦它/它不像嗡嗡乱飞的蚊子/总是要我为它做点什么/这只蚂蚁憨厚纯朴/它只不过想念我了/才从大老远的乡下/跑来看我/有时还为我带来/家乡的泥土气息/蚂蚁我乡下的穷亲戚/它虽然渺小不善言辞/甚至衣衫褴褛土里土气/但我非常爱它/我希望它常来常往/因为我明白/哪一天我倒了/肯定又要回到它们中间
然而, 任何事物的表象是靠人去接触的, 必须有人的参与。一个优秀的诗人无论在何时都能准确地把握自己的情感主线这是必要的, 诗人的灵感在写作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但仅靠灵感写作也不行, 当灵感枯竭了的时候, 又靠什么来写作?就像聂鲁达说:“一个诗人如果他不是现实主义者就会毁灭。如果他仅仅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也会毁灭。”所以说, 靠灵感写诗不行, 没有灵感写诗也不行。崔荣德在这方面表现得就很清醒也很冷静, 他能准确地把握自己的情绪, 做到拿得起放得下, 就像风筝在手里放出去再收回来。例如:
《四季轮回的家园》:沿着春天的小径走过庭院/花儿缤纷眨眨惺忪的睡眼/蝴蝶飞走鸟又飞来/风雨中父亲是一棵沧桑的古树/我们是一群小小蜜蜂/朝朝暮暮绕古树嘤嘤而鸣/男人外出打工夏天说来就来/放逐思念锁好门窗/村庄倒在女人的怀里/宁静而安详满怀嫉妒的百合/在向阳的山坡用白嫩嫩的身体/套住路人的目光/撵走麻雀草们也躲进山野/风后的稻子低垂沉重的头颅/它们在回忆青青岁月/祥和的家园该怎样/用自己金黄的语言/填补日渐凹陷的时光/山路是一条长长的线/一头系着故乡/一头系着蓝天/倦于漂泊的羽毛像我/雪花般泊过山重水复/亲亲山路就抵达了/宁静的家园
崔荣德写了很多让人看后难以忘怀的好诗, 这是非常可贵的, 如果别人看了记不住他的诗歌, 那是可怕的。用布罗斯基的话说:“写诗的人写诗, 并不是因为他指望死后的荣光, 虽然他也时常希冀一首诗能比他活得更长, 哪怕稍长一些。”我希望今后崔荣德能继续坚持写下去, 写出更多更脍炙人口的好诗, 以飧读者。
感受诗歌里的生命气息 篇6
一、探讨语词,注重文化内涵
很多语词被赋予特定的文化内涵。如落叶、明月、长亭分别有伤时、思亲、惜别的思想感情在里面。因此,落叶悲秋,望月怀远,长亭送别,也就成了古代诗人们常常吟咏的主题。今天,我们学习古诗就要从探讨语词的文化内涵入手,这是读懂诗歌真意的前提,由此才能知道诗人心之所系,情之所钟,意在何处,从中还可获得我们民族文化的精神密码。
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写的是诗人拜访朋友,朋友不在家,没有人给他开门这件事。那为什么要说“应怜屐齿印苍苔”呢?这其中“苍苔”一词有着很深的文化内涵。
“应怜屐齿印苍苔”,从字面上讲是猜测主人不开门的原因,真正让诗人属意、上心的恐怕是园子里的自然景色——满园青苔多绿,园子环境多静啊。青苔是附地而生的绿色苔藓植物,远离从骑杂沓和人世喧嚣。李白有“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韩愈也有“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苔落绛英”一句。在车水马龙、熙来攘往的地方,青苔是长不起来的。爱清净的文人雅士往往喜爱青苔。刘禹锡的《陋室铭》描绘陋室环境,“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成了幽居环境的美好点缀。诗人此次访问的园子,正是一个清净的所在。“应怜屐齿印苍苔”,隐含这样的信息:朋友的小园,苍苔青青一色,如同绿色的地毯,上面没有木屐的齿痕。因为没有屐痕,非常的完美,所以怕木屐在上面留下痕迹。主人就居住在这样一个人迹罕至、长满青苔的园子里。“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乐于生活在这样一个清静的园子里,主人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从中不难想见一二。
进一步想,怕踩坏青苔,竟然成为主人不来迎客开门的一个理由。不论是真是假,有此一说,值得一说,足见苍苔多美,多么招人爱怜。说的是主人爱惜青苔,实际上是诗人自己爱惜青苔。正是诗人自己喜爱了,由自己爱青苔,想到主人也爱苍苔,以己度人才有那种猜测:“小扣柴扉久不开”,不是别的原因,大概是爱惜苍苔,害怕“屐齿印苍苔”吧。不是自己心生爱慕,哪能产生这样一种奇异的想法呢?
试着把原诗句变化一下,改成直白的表达“应是朋友今不在,小扣柴扉久不开”。诗意和诗情不存在了,只有具体的“游园不值”的交代,没有环境色彩和人文情调。两相对比,可以体会出“苍苔”带来的浓郁的诗情。
二、以诗解诗,善用对比勾连
南宋诗人翁卷的诗《乡村四月》描绘了江南农村春夏之交的独特风光。 前两句“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表面上看,这两句诗很朴素很平常,但是闭眼一想,就像一幅画一样:
江南四月,子规声声,烟雨蒙蒙。这是万物生长的时节。漫山遍野,草木皆已返青,满目葱茏,生机蓬勃。稻田、水塘、沟渠全都是满满的雨水。要是天气晴朗,视线清晰,很多杂色的东西也会看到,诸如房屋村舍、小桥幽径等等。现在雨雾蒙蒙,迷蒙之中,映入眼底的只有那些大块大块的主体色调。色调是清新的,视野是开阔的,乡村四月雨量充沛、草木吐翠、万物生长的特点得到很好再现。
如何引导学生体会这样的诗意美感?不妨找出同样写乡村题材的雷震的《村晚》,进行对比学习。在对比中,领略诗歌的表达艺术、美感特点。《村晚》开头两句是:“水满池塘草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虽然都是“水满草满”,但是,“陂”比不上“山原”的体量,“池塘”比不上“川”的浩荡。因此,池塘里的水没有川里的水盛大,陂上的草没有山原上的草无边无涯,也就是当然的了。还有,写草说的是绿,写水说的是白,更能够突出草木的茂盛和水势的浩渺。由此以鲜明的色调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很大的想象空间。“水满池塘草满陂”,完全是写实,实写,缺乏这样的艺术张力,不能引发读者丰富的想象。再看第二句,“子规声里雨如烟”,是写动态,有布谷啼叫,有细雨飘洒。布谷有催耕鸟之说。在烟雨蒙蒙中,它边飞边鸣,发出的音节有如在说“割麦插禾、割麦插禾”。《村晚》第二句“山衔落日浸寒漪”,仍然是静态的景物,静止的画面。翁卷的诗上下句相连,有静有动,有声有色,把乡村景象写得充满生机活力,扑面而来的是浓厚的乡村气息。这些都是雷震的那首诗不能比及的。在对比中,学生对诗歌的表达艺术有了更深的了解,进而就能走进诗歌,热爱诗歌。
三、拓展想象,感受生命气息
张继的《枫桥夜泊》,从字面上理解很容易,要体味诗人愁思难遣、彻夜无眠的心境很难。而不入境,难出味。教学时,可以这样的方法引导学生进入意境,展开想象:
(播放钟声)听……在这幽冷清透、万籁俱寂的时刻,在诗人夜深未眠,愁肠百结的时候,寒山寺的钟声突然悠悠响起,一记记撞击着诗人的心坎。
千百年来,在夜半钟声的回响中,有多少繁华似落花流水,有多少荣辱得失随风而逝。千百年来,夜半钟声应和多少旅人的愁思,敲打多少世人的无眠。苍老缅邈的钟声,如老友的絮语,诉说岁月的沧桑。在茫茫宇宙中,在这静静的午夜,这是心灵的邀约,无言的对语。诗人在萧瑟凄清的寒夜,在忧郁落寞的旅途,应该有许多心里话想倾诉,少不了一番“我身何在,我身何往”的心灵叩问。在这静谧的午夜,没有人打扰他们的交流。同学们能设想诗人都想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学生先动笔写,然后在班上交流。待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听静夜之钟声,唤醒梦中之梦。”(语出《菜根谭》)钟声那恒久的韵律,具有一种净化心灵的力量。钟声一下一下响着,在天宇间回响,也在诗人心中回响。这是苍天对人生烦忧的解答,对人世失意的问候,对人生落寞的抚慰……意念在钟声中消散、升腾,思虑在钟声中澄澈、通透。孤独的旅人,和悠远神秘的万有世界有了心灵的应和。有人说,“张继的枫桥一愁,愁出深深的情怀,愁出无穷的力量,愁出无限的人格”。其实,赐予枫桥一愁如此魅力的,正是夜半的钟声啊。
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对古诗名篇《枫桥夜泊》会有更深的理解,寒山寺的钟声不再是冰冷的美丽,而是一种充满灵气、饱含生命的放歌。
俗话说,“好诗不厌百回读”。那是因为我们进入了诗境,读出了诗味,在诵读中感受字里行间的生命气息。诗歌教学的不尽之味当在此。
感恩生命的诗歌 篇7
最大的不幸
不是得不到别人的恩赐
而是得到了漠然置之
把它变作索取的工具
视为理所当然的事情
这些话随处都能看到
读后总是酸酸的
社会越来越发达
有些人越走越远
离开了人类最原始的美德
淹没在物欲横流的汪洋
谁能挽救他们呢
多么怀念那个时代的人们
用萝卜 苞谷 南瓜…
挽救了生命
用生命感激给予
用信仰定格生命
用颜色让道德崇高
让这个冲突的群体更高尚
让我们不得不从头学习
那些点点滴滴的集结
从介子推的故事
到西方人的宗教信仰
那些波澜壮阔的故事
怎么就消失呢
秋风中飒飒落下的树叶声
它在感谢树梢一个季节
让他绿满枝头
春风里蜜蜂离开花朵的嗡嗡声
它在感谢鲜花一个季节
让他育出千万个新生命
雏鸟呼唤着母亲喂食
小牛跪地吃奶叫几声
大地万物从土中发出丝丝声
伸出幼小的头
他们都在以不同的方式
感谢哺育自己的母体
有谁能挽救这个失衡的群体
有谁能拯救堕落的灵魂
多少人多少年的呼唤
多少事多少次的轮回
美好在心中升腾
灵魂在风雨中洗理
回来吧
呼唤最原始的初心
回归吧
人类共同的守望
感恩大自然的生命给予
感恩亲人的长长相伴
有你有我有他
让幸福的花儿永远
绽放在我们生活的大道
生命礼赞诗歌 篇8
我庆幸,
浩茫的宇宙中有一个渺小而实在的我。
当银河系的旋臂舒缓、曼妙地回转,
我庆幸,
时光的长河中我是这样的任性、舒徐。
当春夏秋冬四季轮回,
我庆幸,
生命的长廊中有如此美幻的画屏。
当雄狮盘踞、老牛耕耘、蜘蛛结网,
我庆幸,
我们的社会文治武功、一呼百应。
当佳人往还、美目顾盼,
我感叹,
躯体和性情之美是如此不可思议。
当书籍堆砌、书声琅琅,
我感叹,
智慧之树的生命力是如此茁壮、茂盛。
当歌舞沉迷、书画流连,
我感叹,
美的赐予是如此滋润与无穷。
当亲人甜蜜、好友融洽,
我感叹,
社会系带的连结是如此巧妙、坚韧。
当生老病死、时代嬗递不可回避,
我感叹,
人的情感和意志是如此的顽强与理智。
当从蒙昧走到文明、从古代走到现代,
我感叹,
人类的创造精神与牺牲勇气。
当人体与心智的演化登峰造极、尽善尽美,
我感叹,
造物主的赐予是如此的慷慨、周全。
当风雨凄迷、雷电震怒、霜雪清冷、虹霓隐现,
我感叹,
大自然的表演与语言是如此的丰富、激烈。
当现实与幻想形影相随、相辅相成,
我感叹,
诗歌教学的生命在于创造力的培养 篇9
下面以诗歌教学为例,谈一谈创造力的培养。
一.激发求知兴趣,培养想象力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实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图。”因此,把喜爱语文的火花移植到学生心田,把酷爱思考的习惯传递到学生身上,激发学生求知欲,拓宽想象空间,十分必要。
郑愁予的《雨说》一文,不借助于联想想象,学生是不能把握诗歌中的意象的。第一节,诗人描绘了春雨到来之前,“田圃跟牧场”、“鱼塘和小溪”都“等待久了”;大地失去生机,种子、牛羊、游鱼和小溪都没有了活力。一幅阴暗、寒冷、毫无生气的冬景图展现在读者的面前。第五节,雨请孩子们跟着它去迎接春天。田圃里的泥土“将润如油膏”,池塘里鱼儿跳跃,溪水丁冬像在“练习新编的洗衣谣”,一幅温暖明媚、充满希望、生机盎然的春景图被描绘出来。与第一节截然不同,大地因春雨降临而焕发勃勃生机。在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结构上相互呼应。仅仅借助于字面上的理解,学生们是无法获得完整的意象的。只有对诗歌的创作背景初略地介绍,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此文创作于1979年,“文革”浩劫结束,改革开放刚刚开始,人们对前景一片茫然,失去了方向。诗人关注着大陆,看到了变化中展现的希望,而儿童是中国的未来,因此,《雨说》其实是爱之歌,是诗人对“生活在中国大陆的儿童”的祝福,也是对中国美好未来的祝愿。如若没有对那个时代背景的想象,就不会领悟此诗的深邃意境,学习此诗哪里还会有什么兴趣!
张开想象的翅膀,容易打破传统文学的框框,突破习惯思维的羁绊。思维天马行空,任意驰骋,随时都可擦出创造的火花。
二.实行民主教学,鼓励创造精神
陶行知说:“民主宽容是创造的前提。”只有民主宽容的课堂环境,才会有广阔的创造自由空间。
济慈的《蝈蝈和蛐蛐》一诗,勾勒了夏、冬两幅小景,构思巧妙又不失大气。如果拘泥于两幅小小的画面,带给我们的就只有夏和冬的残景了,但自由体诗歌,带给人们的是自由的空气,读者们可以自由的徜徉其间,在关键点上,不要对学生有任何的约束,尽可能任其发挥想象,拓展空间。“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从这首优美的诗歌里,你还能想象到哪些画面?请用优美的诗句,诗意表达。鼓励学生积极想象,然后续写,“读这首诗,我还能看到……”有学生写道,“读这首诗,我还能看到春天树林间的百鸟千啭”;还有的学生写道,“读这首诗,我还能看到秋天南飞时叫声连连的大雁”……孩子们稚嫩的仿写,不正是诗人所要表达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么。这样做,学生们既放飞了想象的思绪,又体会了诗歌的情境美。
实行民主教学,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无拘无束,热情高涨,创造力就会油然而生。对课文中涉及到的人、事、景、物评头品足,不经意间就会闪现“神来之笔”。天长日久,创造精神一定能得到有效的培育。
三.处理好创造力培养和语文基础建立的关系
创造力培养必须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语文技能的练习。没有了基础知识,创造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诗,没有对“朦胧诗”的文学常识的认识,离开反复的诵读感悟,则无法体味该诗的情感和意境;没有诵读后的交流与探究,学生是很难领悟“我”的内涵的。“我”作为抒情主人公,却是打开文章思想感情的一把钥匙。通过“我”来发掘诗歌的意象如“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等,这些意象象征了祖国落后的经济、落后的文化和多年蒙受的苦难,同时也展现了在灾难中艰难挣扎、缓慢前行的祖国的形象。又如诗中的承接句,“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而诗中没有的承接句,可以请同学们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发挥想像,自由续诗。“我是干瘪的稻穗,……”“我是失修的路基,……”这样做,学生自我探究知识、发现知识的过程,就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只有学生自主学习到的知识,才是教学内化的知识、有效的知识,高效课堂的精髓,也许正在于此。
总之,诗歌教学中的创造力是学生探究新知识的过程中闪现的灵感火花,也是学习语文的一种能力,而创造力的培养正是语文课堂所要追求的终极目标之一。
【生命英语诗歌】推荐阅读:
英语生命化课堂06-16
构建生命化英语课堂05-11
生命不息,追求不止英语作文06-15
英语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湘教版英语)09-07
诗歌生命07-20
生命世界诗歌09-03
于生命的诗歌09-21
歌颂生命美丽的诗歌07-26
生命之花诗歌欣赏05-12
生命从哪里来的诗歌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