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评估(2017年最新期末考试资料)

2024-07-04

资产评估(2017年最新期末考试资料)(精选4篇)

资产评估(2017年最新期末考试资料) 篇1

资产评估

一、单项选择题

B 1.不能用于机器设备评估的方法是(B)。A.成本法 B.收益法C.市场法 D.现时法

C 1.采用收益法评估资产时,各指标之间存在的关系是(A)。A.本金化率越高,收益现值越低

2.城镇土地的标定地价是(D)。

A.某时点城镇宗地价格 B.某时期城镇宗地价格

C.某时点城镇标准宗地价格 D.某时期城镇标准宗地价格

D 1.待评估企业预计未来五年的预期收益为100万元、120万元、150万元、160万元、200万元,从未来第六年起,企业的年预期收益将维持在200万元的水平上,假定本金化率为10%,采用分段法估测企业的价值最有可能是(C)。C.1778万元

2.对被评估的机器设备进行模拟重置,按现行技术条件下的设计、工艺、材料、标准、价格和费用水平进行核算,这样求得的成本称为(A)。

A.更新重置成本 B.复原重置成本C.完全重置成本 D.实际重置成本

3.对于建筑物的过剩功能,在评估时可考虑的处理方法是(A)。A.功能性贬值 B.建筑物增值 C.经济性贬值 D.经济性溢价

H 1.货币资金的评估依据是(D)。D.账面价值

J 1.机器设备按其工程技术特点分类,包括(C)。

C.生产性设备

2.建筑物的梁柱、房面板、楼板均以钢筋混凝土制作,墙体用砖或其他材料制作,这种建筑物属于(C)。C.钢筋混凝土结构

3.建筑物残余估价法属于下列哪种方法的一种具体方法(A)。A.收益法 4.建筑物单位造价调整法在方法上属于(C)。C.比较法

5.建筑物单位造价调整法在方法上属于(C)。A.核算法 B.统计法C.比较法 D.指数法

P 1.评估对象的特点是选择资产评估方法的(B)。

A.唯一依据 B.重要依据C.不相关因素 D.相关因素 2.评估企业价值最直接的方法是(B)。

A.价格指数法 B.收益法 C.成本法 D.清算价格法

Q 1.清算价格的评估适用的假设是(A)。

A.清算 B.继续使用C.公开市场 D.企业主体

2.企业整体资产评估中不能使用的评估方法有(B)。A.收益法 B.成本法

C.市盈率乘数法 D.成本加和法

3.企业采用先进先出法核算材料,对评估结果的影响是(D)。

A.评估结果相对较低 B.评估结果相对较高 C.评估结果不稳定 D.不应影响评估结果

X 1.选择重置成本时,在同时可获得复原重置成本和更新重置成本的情况下,应选用(B)。B.更新重置成本

2.下列属于功能性贬值的是(B)。B.由于设备生产厂家采用新技术,使某厂使用的车床相对物耗上升了20% 13.下列各项中,按应收账款拖欠的时间的长短,分析判断可收回的金额和坏账损失的是(B)B.账龄分析法

Y 1.应收账款评估以后,账面上的“坏账准备”科目的评估值应为(A)。A.零

2.运用价格指数法评估机器设备的重置成本仅仅考虑了(D)。A.技术因素 B.功能因素 C.地域因素 D.时间因素

3.与设备的技术寿命有关的因素是(B)。

A.使用强度 B.技术更新速度C.使用时间 D.维修保养水平

Z 1.资产评估的价值类型决定于(A)。

A.评估特定目的

2.资产评估是通过对某项资产在某一(B)价值的估算,从而确定其价值的经济活动。

B.时点

3.资产评估的主体指的是(A)。A.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

4.政府实施新的经济政策或发布新的法规限制了某些资产的使用,造成资产价值降低,这是一种(B)。

B.经济性贬值

5.作为评估对象的递延资产的确认标准是(C)。

A.是否已摊销 B.摊销方式C.能否带来预期收益 D.能否变现

6.在机器设备作为评估对象时,必须考虑的因素是(A)。A.工程技术性强

7.在股市发育不全、交易不规范的情况下,作为长期投资中的股票投资的评估值应以(C)为基本依据。

A.市场价格 B.发行价格C.理论价格 D.票面价格

二、多项选择题

D 1.对设备进行鉴定,具体包括(A C D E)。

A.磨损鉴定 B.账面价值鉴定 C.技术鉴定 D.使用情况鉴定 E.质量鉴定 2.对设备质量进行鉴定主要了解(ADE)。

A.设备的完整性 B.设备所在企业的生产系统 C.设备生产产品的市场要求 D.设备所处的工作环境 E.设备的制造水平

J 1.进口设备的重置成本包括(A B C D E)。

A.设备购置价格 B.设备运杂费 C.关税 D.银行手续费 E.安装调试费

2.机器设备的经济寿命受下列因素影响(A B C)。

A.物理性能 B.技术进步速度 C.设备生产产品的技术水平D.设备使用人员的技术水平E.设备配套情况

3.建筑物评估的原则有(A B C D)。

A.替代原则 B.最有效使用原则 C.供需原则 D.房地合一原则 E.房地分估原则

l 1.流动资产的实体性贬值可能会体现在(CD)。

A.在产品 B.应收账款C.在用低值易耗品 D.呆滞、积压物资 E.货币资金

Q 1.企业整体资产评估时,资产剥离的主要对象有(B D)。

A.非生产性资产 B.局部功能与企业功能不协调的资产 C.能耗、料耗大的资产 D.闲置资产 E.融资租赁资产

T 1.递延资产评估值的高低主要取决于(CD)。A.账面金额 B.折余金额 C.未来效益 D.未来效益持续的时间E.变现金额

Z 1.直接投资的收益分配形式主要有(BCD)。

A.以股息的形式参与分配 B.按投资比例参与净收益分配 C.按一定比例从销售收入中提成 D.按出资额的一定比例收取使用费E.以利息的形式参与分配

三、判断题

1.评估货币资金时,按清算价格进行评估。(×)2.用物价指数法评估机器设备的重置成本仅仅考虑了时间因素。(√)3.专营权是不可确指的无形资产。(×)4.从本质上来讲,企业评估的真正对象是企业的全部资产。(×)5.资产评估的客观性体现在同一项资产的评估结果是唯一的。(×)6.商誉是不可确指资产。(√)7.专营权是不可确指的无形资产。(X)8.从本质上来讲,企业评估的真正对象是企业的全部资产。(X)9.资产评估的客观性体现在同一项资产的评估结果是唯一的。(X)10.采用收益法评估资产时,各指标之间的关系是本金化率越高,收益现值越低。(V)11.-项科学技术进步较快的资产,采用物价指数法往往会比采用重置核算法估算的重置成本高。V)12.用物价指数法评估机器设备的重置成本仅仅考虑了时间因素。(V)

四、名词解释 1.商誉

1.商誉是指企业在一定条件下,能获取高于正常投资报酬率所形成的价值。2.功能性贬值

2.功能性贬值指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致被评估的机器设备与新机器相比,功能的相对落后引起的贬值;或者是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运用导致被评估机器设备的贬值。设备的功能性贬值主要体现在超额投资成本和超额运营成本两方面。

五、简答题

流动资产有哪些特点?流动资产评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特点:1.周转速度快;2.变现能力强; 3.形态多样化。(4分)评估的特点表现在这些方面:

1.流动资产评估是单项评估,以单项资产为对象进行的资产评估。(2分)2.必须选准流动资产评估的基准时间。(2分)

3.既要认真进行资产清查,同时又要分清主次、掌握重点。(2分)

4.流动资产周转速度快,变现能力强,在价格变化不大的情况下,资产的账面价值基本上可以反映出流动资产的现值。(2分)

六、计算题

1.待估建筑物账面原值100万元,竣工于2000年底,假定2000年的价格指数为ioo%,从2001年到2005年的价格指数每年比上年增长的幅度分别是11.7%、17%、30.5%、6.9% 和4.8%。

要求:试求2005年底待估建筑物的重置成本。

解:

根据题意:

价格变动指数=(1+11.7%)*(1+17%)*(1+30.5%)*(1+6.9%)*(1+4.8%)*100%=191% 待估建筑物重置成本=1000 000*191%=1910 000(元)

2.在对某企业进行整体资产评估时,已知其资产总额为13300万元,长期负债3000万元。已知社会收益率为20%,国库券利率15%,该企业适用的p系数为1.4,长期负债利率17%,已知所得税税率为30%。要求:试计算总投资适用的折现率。解:先求该企业的资本结构:

长期负债占总资产的比重=3 000/133 000*100%=22.56 则所有者权益占总资产的比重=1-22.56%=77.44% 权益资本成本=15%+(20%-15%)*1.4=22% 则总投资适用的折现率=22%*77.44%+17%*(1-30%)*22.56%=19.72%

3.某企业从美国进口了一台设备,离岸价为50万美元,国外运杂费为1万美元,途中保险费为2.5万美元。关税税率为30%。该企业进口该设备已使用了3年,还可以继续使用7年,外汇汇率美元:人民币为1:8.5,进口过程中的银行及外贸手续费3万元人民币,国内运杂费为5万元,安装调试费为7万元。要求评估该设备的价值。(小数点后保留3位)

解:CIF价格(FOB+国外运杂费十保险费)×8.5=(50+1+2.5)×8.5=454.75(万元)进口关税=CIFX30%=454.75×30% =136.425(万元)

增值税=(进口关税完税价格十关税)×1726=(454.75+136.425)×17%一ioo.soo(万 元)银行及外贸手续费-3万元国内运杂费-5万元 安装调试费-7万元

所以,该设备的重置完全价格=454.75+136.425+100.500+3+5+7=706.675(万元)成新率一7/(3+7)一70% 该设备的评估值-706.675×70%=494.673(万元)

4.某企业评估化工类库存材料,经核实材料库存量为100吨,原始购人成本为200万元,根据进货情况,材料的平均库存期为3个月,经技术鉴定,其中的一种材料已全部报废,数量为2.5吨,购进单价为2万元,无回收价值,此外,根据该企业生产用该类材料的实际月耗量计算,库存的该材料25%为超额储存,这部分超储的原料比其他原料多支付利息费用、占地租金费用及保管费用等平均每吨400元。根据有关权威部门公布的信息,该类材料每月价格上涨系数为2%。

要求:试确定该类化工原料的评估值。解: 报废的材料价值一2.5×2-5(万元)

应剔除超出材料的超额成本-(100-2.5)×25%×0.04-0.975(万元)(6分)该材料的评估值一(200-5)×(1+2%×3)-0.975=205.725(万元)

资产评估(2017年最新期末考试资料) 篇2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意味着不是为了反驳而辩论,而是为了话题的核心内涵而辩论。

1.0 分

 A、论证充分

  B、论证匮乏

  C、目标明确

  D、目标模糊

我的答案:C 2

“顺序而为”技巧的应用应该遵循()的原则。

1.0 分  A、团队配合,避免单一辩手承担过多压力。

  B、论据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联系

  C、坚持同维竞争

  D、在一句话上争长短

我的答案:A 3

在辩论中,将高考移民视为异地高考,是()。

1.0 分

 A、偷换概念

  B、模糊概念

  C、模糊内容   D、偷换内容

我的答案:A 4

在“人性本善”与“人性本恶”的辩论中,“人性本恶”重在以()取胜。

1.0 分

 A、对“恶”的模糊界定

  B、对“恶”的明确界定

  C、对“本”的模糊界定

  D、对“本”的明确界定

我的答案:D 5

()属于自己的势,是辩论的内涵。1.0 分

 A、认知、引领、把握、创造

  B、认知、创造、引领、把握

  C、把握、认知、引领、创造

  D、认知、把握、引领、创造

我的答案:D 6

“援”的使用方式包括:双方各自引用和()两种。

1.0 分

 A、完全排斥对方援引

  B、完全接受对方援引

  C、将对方援引化为己用

  D、完全忽视对方援引

我的答案:C 7

淳于髡对孟子关于“男女授受不亲”的反驳,采用了以下哪种手段。()

1.0 分

或 A、 

假 B、 

援 C、 

效 D、

我的答案:B 8

面对对方的论点、论据,我方可采用两种技术处理:抢过来,化为己用和()。

1.0 分

忽视 A、 

逃避 B、 

使有效 C、 

使无效 D、

我的答案:D 9

哪些问题是对方辩手必须回答的问题。()

1.0 分

 A、我方视角中,价值主体与概念的映射关系。

  B、我方视角中,价值主体与概念的非映射关系。

  C、对方视角中,价值主体与概念的映射关系。

  D、对方视角中,价值主体与概念的非映射关系。

我的答案:C 10

关于“假”的攻防转换,论述正确的是()。

1.0 分

 A、对方假设必须当真

  B、全部默认

  C、完全忽略

  D、以假设对假设

 我的答案:D 11

有效提问,有利于辩论的“目标明确”和()。

1.0 分

 A、价值升华

  B、价值对抗

  C、运动变化不合理

  D、运动变化的合理

我的答案:D 12

()不是指在辩论中求奇求险,而是指立论和内容的完备。

1.0 分

运动 A、 

正合 B、 

势 C、 

奇胜 D、

我的答案:B 13

新的认知和新的运用是()阶段的产物。

1.0 分

把握 A、 

认知 B、 

引领 C、 

创新 D、

我的答案:D 14

“因噎废食”体现了()逻辑,这种逻辑有利于直接、鲜明地表明复杂的观点。

1.0 分

推 A、 

辟 B、 

假 C、 

援 D、

我的答案:B 15

完全以事实为武器进行攻击,容易导致的结果是()。

1.0 分

 A、内容丰富,结论清晰   B、内容空洞,结论清晰

  C、内容丰富,结论混乱

  D、内容丰富,结论清晰

我的答案:C 16

总结陈词有两个目的,即本场总结和()。

1.0 分

 A、攻击对方

  B、渲染气氛

  C、超越升华

  D、拉拢听众

我的答案:C 17

辩论中,可以通过开拓眼界、突破定势和()让自己保持勇敢。

1.0 分

 A、保持定势

  B、强调求和

  C、追求平等

  D、价值提升

我的答案:C 18

“顺势而为,逆势而动”是古代先贤关于()的思考。

1.0 分

 A、时

 

事 B、 

势 C、 

士 D、

我的答案:C 19

在辩论中,保持平衡的前提是()。

1.0 分

 A、控制辩论的边界

  B、破与立关系的平衡

  C、心态的平衡

  D、抛开己方立论的束缚

我的答案:A 20

逻辑运用的角度不包括()。

1.0 分

概念 A、  B、价值主体

 

价值观 C、  D、个人认知

我的答案:D 21

弱化对方认为对自己最有利的概念,有利于()。

1.0 分  A、压迫对方概念空间

  B、压迫我方概念空间

  C、扩充对方概念空间

  D、平衡我方概念空间

我的答案:A 22

杀人游戏与社会生活均要求个体要主动()活动。

1.0 分

顺从 A、 

抵抗 B、 

参与 C、 

操纵 D、

我的答案:C 23

()相结合,利于在自由辩论中调换自己的战场。

1.0 分

 A、保持完整和追求极致

  B、保持完整和处理问题

  C、控制边界和追求极致

  D、控制边界和保持完整

我的答案:D 24

“时势造英雄”的辩题中,辩者应该特别明确()的概念。1.0 分

造 A、 

英雄 B、 

时势 C、  D、造、时势

我的答案:D 25

“把握”之上的辩论思维层次是()。

1.0 分

引领 A、 

超越 B、 

控制 C、 

创造 D、

我的答案:A 26

平民、警察、杀手形成博弈的基础是()。

1.0 分

 A、相同的价值目标

  B、相同的主体

  C、不同的价值目标

  D、不同的陈词

我的答案:C 27

以下关于《势篇》理解不正确的是()。

1.0 分

 A、正合奇胜

  B、变化运动的把握

  C、求之于势,而不责于人

  D、趋炎附势

我的答案:D 28

辩论对抗在一定程度上讲是()层面的对抗。

1.0 分

人生观 A、  B、认识论

 

道德观 C、 

价值观 D、

我的答案:D 29

为防止价值主体的转换要注意价值主体的优先级和()。

1.0 分

 A、价值主体全称、特称的转换

  B、价值主体的全称

  C、价值主体的特称

  D、价值主体全称、特称的一致

 我的答案:A 30

以下哪一点不是杀人游戏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

1.0 分

 A、精力集中

  B、角色融入感

  C、整体局势分析

  D、个体价值

我的答案:D 31

一组概念的类型包括嵌套关系和()。

1.0 分

 A、上位关系

  B、下位关系

  C、关联关系

  D、衍生关系

我的答案:C 32

辩论的最终价值体现是:()。

1.0 分

口才 A、 

争胜 B、 

求和 C、 

谋利 D、

我的答案:C 33

假若将辩题中心比喻为跷跷板中心,将正反两方视为与中心等距的跷跷板,那么从客观上讲,辩题正反方应该是()。

1.0 分

等距的 A、 

均等的 B、 

均势的 C、 

对等的 D、

我的答案:C 34

“援”在使用时有三种技巧,哪一项除外()。

1.0 分

 A、援根节点

  B、选择最有利于表达本方观点的“援”

  C、时时刻刻采用“援“的思维

  D、援对方的话

我的答案:C 35

“网络反腐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属于以下哪类辩题。()

1.0 分

 A、事实性辩题

  B、判断性辩题

  C、比较性辩题

  D、猜测性辩题

我的答案:C 36

辩论中的“破”是指对于对方()的“破”。

1.0 分

前提 A、 

价值 B、 

理论 C、 

意义 D、

我的答案:A 37

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势”的前提合理性的是()。

1.0 分  A、概念上己方占优

  B、价值主体上己方占优

  C、价值观念上己方占优

  D、是否可以完胜对方

我的答案:D 38

对抗的第三个层次是()。

1.0 分

 A、价值观的同一

  B、价值观的相悖

  C、价值体系与逻辑的融合   D、价值观的融合

我的答案:C 39

逻辑是指事物之间的普遍()。

1.0 分

联系 A、 

存在 B、 

意义 C、 

价值 D、

我的答案:A 40

战场体系往往构成()、主从战场、全局-局部战场。1.0 分

 A、攻方战场

  B、守方战场

  C、平衡战场

  D、攻守战场

我的答案:D 41

定势的两大特点是:不易发现和()。

1.0 分

 A、不易认知

  B、不易察觉

  C、不易突破

  D、不易内化

我的答案:C 42

()是指我方所陈述的概念与立论中概念不一致的情况。

1.0 分

 A、概念同化

  B、概念混淆

  C、概念歪曲

  D、概念泛化

我的答案:C 43

辩论中,双方的辩论主体应该是一致的,否则就不能保持()。

1.0 分

 A、对等价值

  B、绝对价值

  C、对等高度

  D、绝对高度

我的答案:C 44

在辩论教育公平时,以下哪个因素可以暂且不给予考虑。()

1.0 分

 A、机会均等

  B、资源分配合理

  C、结果公平

  D、性别平等

我的答案:D 45

关于“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1.0 分

 A、假使辩论内容充实

  B、假反映出人的知识积累和社会阅历

  C、假使辩论不着边界,失去意义

  D、假是辩论中一种重要的逻辑

 我的答案:C 46

()又称智力激励法,是现代创造学家奠基人奥斯本提出的一种创造能力的集体训练。

1.0 分

 A、头脑风暴

  B、小组讨论

  C、案例教学

  D、自主学习

我的答案:A 47

战场是由若干核心概念、价值主体以及涉及的()构成的论辩空间。

1.0 分

 A、认知领域

  B、创新意识

  C、价值命题

  D、理论倾向

我的答案:C 48

在学习中,最重要的是:()。

1.0 分

发现 A、 

求合 B、 

效率 C、 

知识 D、

我的答案:A 49

辩论时,需要考虑问题的必要性以及()。

1.0 分

 A、前提的合理性

  B、前提的完备性

  C、前提的限定性

  D、前提的局限性

我的答案:A 50

辩论中,面对1号的指责,2号立即认定1号是杀手,这反映出2号陷入()。

1.0 分

 A、群体价值对抗误区   B、个体价值对抗误区

  C、群体行为对抗误区

  D、个体行为对抗误区

我的答案:B

二、判断题(题数:50,共 50.0 分)

自由辩论对抗中,最好的不是一味反驳对方,强调对方是错的,而是将对方论据化为己用,做到势在我手。

1.0 分

我的答案: √

辩论中,应该尽量保持不等强度、不等高度以及不等价值主体。()

1.0 分

我的答案: ×

任何一种假设在进攻的时候都不可能颠覆对方的命题。()1.0 分

我的答案: ×

不同的价值主体对同样的概念可以有不同的价值判断。()

1.0 分

我的答案: √

信息的碎片化会容易让我们对世界的认知产生严重偏差。()

1.0 分

我的答案: √

攻防转变的核心在于“求和”。()

1.0 分

我的答案: √

用对方概念作为本方概念的基石,是最高包容性的对抗。()

1.0 分

我的答案: √

在辩论中,应该调整心态,保持求胜心,摒弃求和。()

1.0 分 我的答案: ×

在进行价值主体的尖锐对抗时,可以不坚持价值主体的优先级。()

1.0 分

我的答案: ×

论辩中,辩论者的“引领”应该是具有更高层次价值观的正向的引领。()

1.0 分

我的答案: √

即使本方定义不够清晰明确,也可以轻而易举地攻击对方概念。()

1.0 分

我的答案: ×

学习过程强调的是创造而不是模仿,特别是思维创造。()

1.0 分

我的答案: √

辩论中,论辩的主要内容应该是辩题所涵盖的各类价值观。()

1.0 分

我的答案: × 14

定势的消极意义是能够让人缩短思维到行动的距离。()

1.0 分

我的答案: ×

逻辑论证不能构成主要论证战场体系。()

1.0 分

我的答案: ×

要对论辩的范围、过程进行精准的控制,不能盲目泛化概念。()

1.0 分

我的答案: √

辩论者要牢牢把握的是自己的主战场,而不是相似的,但实际上有偏差的战场。()

1.0 分

我的答案: √

外延过大是指概念可以囊括的社会现象、同类事物等更多。()

1.0 分

我的答案: √ 19

任何问题都在语境中存在,在话题空间中存在,当跳出话题空间去评判时,就可能产生偏颇。()

1.0 分

我的答案: √

对抗的结果是价值观的趋同、价值体系和逻辑的融合。()

1.0 分

我的答案: √

“名不副实”告诉我们认知时要凭借名称来判断价值内涵。()

1.0 分

我的答案: ×

“用复杂的比简单的,不能用简单的比复杂的”是辩论中运用类比的不二法则。()

1.0 分

我的答案: ×

对抗的内涵是“求和”。

1.0 分

我的答案: √ 24

对抗性的辩论活动要求辩论时要注意把握边界,战胜自己在情绪、认知、性格上的缺陷。

1.0 分

我的答案: √

战场可以形成体系,因为概念是可以一层一层形成体系的。()

1.0 分

我的答案: √

任何一种现象的背后,都仅涵盖一种价值主体和价值判断。()

1.0 分

我的答案: ×

立论的边界是全方位的,它要求在意义概念内讨论相关主体的价值观念。

1.0 分

我的答案: √

对方能轻易更改概念、更换价值主体的战场是辩者的主战场。()

1.0 分

我的答案: × 29

辩论中,不应该使用泛化概念或者狭隘概念。()

1.0 分

我的答案: √

“援”是为了让自己在表达过程中获得价值观的共鸣。()

1.0 分

我的答案: √

辩论者若想获得对事物的准确认知,需要其将听、看、想三者相结合。

1.0 分

我的答案: √

语言是逻辑的常用表现形式。()

1.0 分

我的答案: √

交流的终极目的是价值观念的输出。()

1.0 分

我的答案: √ 34

在杀人游戏中,思考和判断要保持行为、逻辑上的一致。()

1.0 分

我的答案: √

逻辑对于突破思维定势,深刻认识事物有着积极作用。()

1.0 分

我的答案: √

辩论中关于“势”的理论之一是一定不能按对方思维回答问题。()

1.0 分

我的答案: √

辩论不仅有利于比赛,同时能帮助人在现实生活中持中守正、懂得包容。()

1.0 分

我的答案: √

对于对方不予理会的立论依据,我方应该主动放弃。

1.0 分

我的答案: × 39

辩论需要知行合一,这就要求价值观、逻辑、知识及事例表里合一。

1.0 分

我的答案: √

在辩论中,为了走出认知的禁锢,认识正反方的本质,常常需要追求“极致”。

1.0 分

我的答案: √

立论的深度、广度取决于看到的概念的层数。()

1.0 分

我的答案: √

“势”反应的不是变化的趋势,变化的方向,而是静止的状态。()

1.0 分

我的答案: ×

预设前提是指问题在回答之前就已经陷入了预定的概念空间或价值空间。()

1.0 分

我的答案: √ 44

多读书、多积累是辩论的基本要求之一。()

1.0 分

我的答案: √

辩论的目的不是单纯获得某种胜利,而是让更多人认知辩题背后的深刻内涵。()

1.0 分

我的答案: √

辩手需要寻求问题的前提或后果,以明晰势的运动变化。()

1.0 分

我的答案: √

概念持平是指概念偏向于一方,且其内涵和外延均不可跨界。()

1.0 分

我的答案: ×

一个强大的辩论思维是排斥对方,而不是吸收对方。()

1.0 分

我的答案: × 49

辩论中,价值主体过于集中容易造成被接受性差。()

1.0 分

我的答案: √

“假”的逻辑不是表达中含有“假如”、“假设”,而是陈述尚未发生的,但可能存在的情况。()

1.0 分

资产评估(2017年最新期末考试资料) 篇3

A、内心守仁,做事讲义 

B、仁,从心也,义,人路也 

C、仁是处理社会关系的,义是处理血缘关系 

D、仁是处理血缘关系的,义是处理社会关系的

1.0 分

我的答案:C 2 “疏通知远”指的是通透而()。(1.0分)

A、广博 

B、想得远 

C、周全 

D、看得远

1.0 分

我的答案:C 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1.0分)0.0 分

A、季札观乐中季札出使的是鲁国

B、季札观乐是鲁国人为季札表演周王室的乐舞

C、孔子修改了诗经的篇章

D、孔子对诗经进行了分类

我的答案:C 4 现在说的春秋三传不包括()。(1.0分)

1.0 分

A、《左传》 

B、《公羊传》 

C、《夹氏传》 

D、《谷梁传》

我的答案:C 5 汉初伏生将《尚书》传给三家,不属于这三家的是()。(

A、欧阳高 

B、夏侯胜 

C、东方朔 

D、夏侯建

我的答案:C 6 不属于《中庸》的要求的是:()(1.0分)

1.0 分

A、博学 

B、不问 

C、明辨

1.0分)

1.0 分 

D、笃行

我的答案:B 7 齐物论的理论推导是()。(1.0分)

1.0 分

A、道法自然 

B、人法地 

C、万物有灵 

D、道生万物

我的答案:D 8 三省六部制是跟哪本书借鉴的?(1.0分)

1.0 分

A、《大学》 

B、《中庸》 

C、《周礼》 

D、《论语》

我的答案:C 9 南宋的()把《孟子》、《论语》、《大学》、《中庸》称为四书。(

A、岳飞 

B、沈括 

C、朱熹 

D、王守仁

1.0分)

1.0 分 我的答案:C 10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1.0分)1.0 分

A、鲁国曾是周公伯禽的封地 

B、现在的《春秋》是记录西周和东周的历史 

C、孔子编订了《春秋》 

D、《春秋》在春秋时期各国都有的一本书

我的答案:B 11 “亲士”就是亲近能够成就()的人。(1.0分)

A、功名 

B、事业 

C、大事 

D、伟业

1.0 分

我的答案:B 1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1.0分)

A、秦朝之前,记录《尚书》用的文字是隶书 

B、《诗经》是从西周早期开始的 

C、《周易》是从伏羲开始的 

D、《尚书》是五经中问题最复杂的书

1.0 分

我的答案:A 13 老子所说的“道”是指()。(1.0分)

A、道路 

B、道德 

C、手段 

D、宇宙的根本规律

1.0 分

我的答案:D 14 早期官员的管制也是()的一种秩序。(1.0分)

A、礼乐 

B、仪礼 

C、礼度 

D、礼

1.0 分

我的答案:D 15 “涵容”就是要()别人。(1.0分)

A、包容 

B、宽容 

C、尊敬 

D、恭敬

1.0 分

我的答案:A 16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1.0分)

A、孟子谨言 

B、孟子善养“浩然之气” 

C、孟子把孔子的学说具体化 

D、1.0 分

孟子把孔子的学说更加系统化、学理化

我的答案:A 17 墨家的思想中与“天志”对应的是什么?(1.0分)

A、兼爱 

B、非攻 

C、非乐 

D、明鬼

1.0 分

我的答案:D 18 恭俭庄敬这四个字是对一个人的基本的一个素养。(1.0分)

A、正确 

B、错误

1.0 分

我的答案:A 19 “道法自然”的“自然”指的是()。(1.0分)

A、自然界 

B、生物界

1.0 分 

C、世界 

D、自然而然的状态

我的答案:D 2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1.0分)

A、先秦各国都有诗 

B、先秦时歌词是可以传下来的 

C、先秦时歌词与乐谱都不能传播下来 

D、诗经是汉朝以后才有的叫法

1.0 分

我的答案:C 21 国学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所积累的有关政治 经济 文化,行之有效的管理经验。(1.0分)1.0 分

A、正确 

B、错误

我的答案:A 22 《庄子》不是在说理,而是用大量的物象、形象、故事、()等作为说理的凭据。(1.0分)

0.0 分

A、神话 

B、寓言 

C、比拟 

D、排比

我的答案:D 23 读《周易》我们要有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1.0分)

A、战天斗地 

B、勇往直前 

C、进德修业 

D、不思进取

1.0 分

我的答案:C 24 关于“道”的说法正确的是()。(1.0分)

A、儒家的道指的是邪道 

B、道家的道是邪道 

C、道家的道是正道 

D、正道和邪道都是道家的道

1.0 分

我的答案:D 25 读《周易》要有阴阳平衡,()的视角。(1.0分)

A、对立统一 

B、矛盾对立 

C、物我平衡 

D、和谐相处

1.0 分

我的答案:A 26 “治国”就是管理一个(),把他治理好。(1.0分)

A、四海 

B、大家族 

C、国家 

D、小诸侯

1.0 分

我的答案:D 27 庄子把人分为神人、智人和()。(1.0分)

A、圣人 

B、贤人 

C、真人 

D、小人

0.0 分

我的答案:B 28 退守并不是一味地退让,而是一种()。(1.0分)

A、手段 

B、目的 

C、策略 

D、战术

1.0 分

我的答案:C 29 “天志”、“明鬼”理念的作用是对帝王、达官贵人的()。(1.0分)

1.0 分

A、约束 

B、制约 

C、命定论 

D、监督权

我的答案:D 30 中国文化中的两个用人策略:一是用人之长;二是用人()。(

A、之能 

B、之技 

C、之短 

D、之功

我的答案:B 31 《礼》在唐代之前指的是()。(1.0分)

1.0 分

A、《仪礼》 

B、《礼记》 

C、《礼仪》 

D、《周礼》

我的答案:A 32 “德莫若让”指的是()。(1.0分)

1.0 分

1.0分)

0.0 分 

A、人要有道德 

B、要懂得谦让 

C、谦让是最好的德行 

D、谦让就是有道德

我的答案:C 33 论语中有句“父母唯其疾之忧”是对()的解释。(1.0分)

A、忠 

B、仁 

C、孝 

D、义

1.0 分

我的答案:C 34 《国语》、《左传》中引用的史官的话不是史官脱口而出的,而是什么?(1.0分)

A、《诗经》里的话 

B、国家的政策 

C、是代代相传总结出来名言 

D、是自己学识的升华

1.0 分

我的答案:C 35 法律的三个基本问题是:立法、(),普法。(1.0分)

A、宪法

1.0 分 

B、守法 

C、执法 

D、违法

我的答案:C 36 商鞅在立法时提出的原则是什么?(1.0分)

1.0 分

A、弃古法新 

B、师法自然 

C、道法天成 

D、法正

我的答案:A 37 不属于范宁在《谷梁传集解序》对三传的评说的是()。(

A、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 

B、谷梁辩而裁 

C、公羊辩而裁,其失也俗 

D、谷梁其失也短

我的答案:B 38 不属于韩非的变法主张的是()。(1.0分)0.0 分

A、弃古法新

1.0分)

1.0 分 

B、重变革而反法古

C、舍道德而论行赏

D、论道德而舍刑赏

我的答案:C 39 兵家对将领的基本要求是:仁、智、信、()、严。(1.0分)

A、义 

B、礼 

C、德 

D、勇

1.0 分

我的答案:D 40 中国最早的县叫做什么?(1.0分)

A、甘谷县 

B、蓝田县 

C、嘉裕县 

D、雁门县

1.0 分

我的答案:A

二、判断题(题数:40,共 40.0 分)在周朝,卜官和巫官地位上升,而主管作用下降。()(1.0分)

1.0 分 我的答案: × 民本就是把百姓当做根本。()(1.0分)我的答案: √

1.0 分 《诗经》只有个别篇章有序言。()(1.0分)我的答案: ×

1.0 分 墨子对人们的分工是:能谈辨者谈辨,能说书者说书,能从事者从事。()(1.0分)我的答案: √

1.0 分 退守大智慧不能让人心情逍遥,心性快乐。()(1.0分)我的答案: ×

1.0 分 汉代初传播的汉书称为今文尚书。()(1.0分)我的答案: √

1.0 分 孟子从不以财产和地位区分君子与小人。()(1.0分)我的答案: √

0.0 分 周诗有大雅和小雅两种,后来的周诗指的是《诗经》。()(1.0分)我的答案: √

1.0 分 儒家处理人际关系的法则有:仁、义、礼、法。()(1.0分)我的答案: √

1.0 分 化境就是一种在变化中达到的最完美的状态。(1.0分)我的答案: √

1.0 分 春秋时期墨家和儒家是广收弟子的。()(1.0分)我的答案: √

1.0 分 《春秋》记录了春秋时期12个国君,242年的历史大事纲要。()(1.0分)我的答案: √

1.0 分 韩非认为“申子未尽于术;商鞅未尽于法”。()(1.0分)我的答案: √

1.0 分 乾卦和坤卦是讲人和神。(1.0分)1.0 分

我的答案: × “五德始终”指的是万物分为金木水火土,每种物都有自身的德。()(1.0分)我的答案: √

1.0 分 商鞅变法重视的是商业。()(1.0分)

1.0 分 我的答案: × 孔子打破了“学在官府”传统,导致只有贵族可以读书。()(1.0分)我的答案: ×

1.0 分 “诚明”讲的是修养过程,“明诚”说的是讲教过程。()(1.0分)我的答案: √

1.0 分 孔子认为所有人认为是好人的人就是好人。()(1.0分)我的答案: ×

1.0 分 “尚同”指的并不是上下同心同德。()(1.0分)我的答案: ×

1.0 分 孔子的“礼”与孟子的“礼”都是要恢复周天子的乐礼。()(1.0分)我的答案: ×

1.0 分 《中庸》提倡的道是儒家之道。()(1.0分)我的答案: √

1.0 分 《诗经》是周朝所有诗的合集。()(1.0分)我的答案: ×

1.0 分 “礼别异”不是指人与人能够产生一定的距离感。()(1.0分)我的答案: ×

1.0 分 “颂”分为早期积累和后期加工以及改编的。()(1.0分)我的答案: √

1.0 分 孔子的“仁”是理想的品德与感情,孟子的“义”是现实的标准与准则。()(1.0分)我的答案: √

1.0 分 礼与法不同之处在于礼是一种社会规则,是约定俗成的。()(1.0分)我的答案: √

1.0 分 格局决定思路。()(1.0分)我的答案: √

1.0 分 百官在古代是由特定的家族担任的。()(1.0分)1.0 分

我的答案: √ 孙中山革命提出的口号“大同社会”是由儒家思想提升出来的。()(1.0分)我的答案: √

1.0 分

法律假定人性是善的。()(1.0分)

1.0 分 我的答案: ×

商朝重视民本,周朝重视祭天。()(1.0分)我的答案: ×

1.0 分

鲁襄公29年,《诗经》基本编订,但没有进行分类。()(1.0分)我的答案: ×

1.0 分

“心斋”不是心性逍遥的前提。(1.0分)我的答案: ×

1.0 分

我国在先秦的时候,音乐就以“乐谱”的形式传下来的。()(1.0分)我的答案: ×

1.0 分

五十而知天命,所以正确对待天命的态度是听天由命。()(1.0分)我的答案: ×

1.0 分

《周易》就是一本占卜之书。(1.0分)我的答案: √

1.0 分

汉学以训诂为特征,宋学对经蕴含的哲理进行讨论阐发。()(1.0分)我的答案: ×

0.0 分

朱熹的《诗集传》兼顾诗与经的做法。()(1.0分)我的答案: √

1.0 分

慎独是指做事的时候要单独做。()(1.0分)我的答案: ×

1.0 分

三、简答题(题数:3,共 20.0 分)《墨子·七患》篇讲的国家灭亡的七个方面是什么?(6.8分)我的答案

一患城郭沟地不可守而治宫室

二患边国治境,四邻莫救

三患先尽民力无用之功,赏赐无能之人,民力尽于无用,财宝虚于待客 四患仕者持禄,游者爱佼,君修法讨臣,臣慑而不敢弗

五患君自以为圣智而不问事,自以为安强而无守备,四邻谋之不知戒 六患所信者不换

5.0 分 简单说说孟子的境界。(6.6分)我的答案

答:孟子是我国学说代表人物,建立了以性善论为基础,以“内求外修”为特征的道德修养理论体系。人性善养气在孟子时代百家争鸣,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奉为“亚圣”。孟子主张实行仁政以民为本,“民事不可缓”。

4.0 分 简单描述怎么做才能成为君子。(6.6分)我的答案

答: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资产评估(2017年最新期末考试资料) 篇4

一、填空题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3.语文课程总目标第五条是“能主动进行(探究)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4.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课程资源的种类:一种是将课程资源直截了当的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一种是将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一种是将课程资源划分为(校内资源)、(校外资源)与(网络化资源)三大类。5.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6.(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至二年级的教学重点。7.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8.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9.1—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语文课程标准将原来的中高年级“以写记叙文为主”改成了“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10.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11.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识字和写字)(阅读)(写作)(小学1至2年级为写话,3至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12.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13.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14.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15.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学会汉语拼音。读准(生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16.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识字),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帮助(学生阅读)。

17.口语交际课的教学教学设计,首先要(选择好话题)话题要贴近(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使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18.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

19.(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口语交际的技能),(养成与口语交往相关的良好习惯及待人处事的交往能力),是落实口语交际的主要任务。

20.现代阅读观认为,学习者(原有的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和过程而(建构)成的,外部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主体已有的经验)作为基础,这种信息对于学生来讲,是毫无意义的。

2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22.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个学段习作教学的目标是:(低年级侧重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中年级侧重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由表达;高年级侧重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地表达)。

23.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的语文实践机会,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4.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积极提倡。

25.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设计思路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26.教学目标有两种叙写方式:(分解式目标)和(交融式目标).27.分解式目标按照(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教学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小目标)这种叙写方式,思路清晰,具体明确,便于操作。

28.交融式目标在叙写时 不会 出现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几个明显的提示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却极好地把 二维 乃至 三维 的目标都 交融 在一起最大的优点就是叙写方便。

29.(清晰明确)乃是教学目标叙写的灵魂。

30.教学目标叙写时,首先,要注意选用合适的 刻画动词,然后要明确表述教学后学生应该达到 何种效果,最后要注意 用词用语 准确而有分寸这样既可体目标达成的 层次性 和 区分度,也可加强教学的(可操作性)与教学效果的(可测度性)。

31.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包括(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

32.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这种现象在教育心理学上称为(迁移)。

33.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满足于“授人以鱼”,更要做到“授人以渔”。这说明教学中应 该重视(发展学生能力)。

34.小学生在识字的初级阶段,容易把一些笔画相近或相似的字读错,如把“入口”读成“八口”,这说明小学生(感知能力不成熟)。

35.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的德育工作有相应的侧重点,其中,小学阶段的德育重点主要是(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实践)。

36.进城务工的张某夫妇超计划生育一女孩,今年已满六岁,由于没有准生证,他们临时住所附近的一所小学及当地教育局拒绝接受该孩子入学。学校和教育局的行为违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37.袁老师中途接手小学三年级3班的班主任,有几个学生经常缺交数学作业,经过了解,发现只要题目难一点或计算量大一点,这几个同学就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不仅如此,在各项活动中也有一些同学叫苦叫累。如果你是班主任的话,可在全班进行(意志品质的培养)。38.教师提问学生,要求学生列举砖头的各种用途。学生给出的可能的答案是:建房子用的39.健康是现代社会人们追求的重要目标,拥有健康并不意味着拥有一切,但失去健康则意味着失去一切。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40.《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

41.《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学段习作目标要求中的“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是在(第二学段)提出的。

42.在第一学段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教学目标要求是(掌握)

43.《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要求六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145万字以上)

44.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45.课程目标按(九年一贯)整体设计,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46.课程目标的总目标部分一共10条,第3条要求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材料、打人的武器、用于垫高、用于固定某东西。这种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是(发散思维)

二、基本概念题

1.语文素养:语文素养以语文知识为基础,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文积累(文化底蕴)、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的融合。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也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2.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与接受学习相对而言的,是指学生自己有目的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意识和自我冬至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的关键在于引导,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在学生独立读书、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自己的见解以后再去“合作”。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不断丰富自己,加深理解,提高认识,获取深刻的体验,同时培养一种与他人相处、共同生活、共同学习的处世态度和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4.探究学习:即“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探究”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探究过程本身。要培养小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要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取探究的乐趣。

5.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必要而直接的条件。(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就是课程的要素来源。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与水平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就属于课程的实施条件。

6.语文课程资源:是教学的基础,是语文实践的必要。它可以理解为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校内、校外的一切课程资源。

7.人本语文课程资源:以人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包括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相关人士等。

8.动态语文课程资源:是指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那些以活动过程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

9.体验学习:指个人在人际活动中充分参与并获得个人经验,在对话交流中获得新的知识,并将之整合运用于未来的解决方案或策略上,达成目标或愿望。简而言之,凡是以活动为开始,先知后行的学习方式,都可以称之为体验学习。

三、选择题(从每个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1、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B)A.充分地传授知识 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D.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

2、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A)A.以综合课程为主 B.以分科课程为主 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

3、“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C)A.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B.将学生分按优中差分班教学 C.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 D.大力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生

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A)

A.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B.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 C.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需求 D.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5、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B)A、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 B、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 C、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 D.将知识转化为巨大的经济利益

6、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新课标”正确恰当的表述是:(D)

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②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③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④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②③④① D、①④②③

7、关于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新课标提出:(A)

①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②1~2年级要多认少写。③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④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8、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B)

①朗读 ②分角色读 ③表演读 ④默读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于学生的:(C)

①合作精神 ②创新意识 ③参与程度 ④探究精神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10、学生作文修改的评价要:(D)

①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 ②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态度 ③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过程 ④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方法

A、①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四、判断题

1、新课程改革实际上就是新一轮的教材改革。(X)

2、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V)

3、新课程在小学阶段是以分科课程为主,在初中阶段是以综合课程为主。(X)

4、新课程把中小学教材由“国定制”改为“国审制”,形成了教材编写、出版、选用混乱的局面,不利于教师把握教学和考试的标准。(V)

5、《标准》提出的要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的培养目标,只能在语文、美术、音乐课中才能实现,其他课程没有办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X)

6、《标准》提出要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一培养目标很有必要,不但应该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培养,其他课程也都应该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V)

7、《标准》提出的要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目标,只能在思想品德课中才能实现,其他课程无法实现这一培养目标。(X)

8、强调教师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表明传授知识已经不再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了。(X)

9、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把实验新课程的过程作为自己专业成长的过程。(V)

10、新课程提倡的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就是要求老师讲课时多提问,学生积极地举手回 答。(X)

五、简答题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是什么?

答:《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源于语文的交际功能,而其人文性是因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定位可以概括为:“两个基础、一个重要。”《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基石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3.为什么语文教育要重实践、重体验?

答:“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为什么语文教育要重实践、重体验呢?首先是由于语言运用往往因为“约定俗成”而无理可讲,人们的母语是在生活中自然习得的。从课本上和教师那儿获得的,只有比自然习得的更为集中和规范,并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自然习得中的实践经验和积累等本性。再者,语文课程是应用型课程,“应用”要求实践,要求在实践中的体验和感悟。4.新课程要求老师角色怎么转变?

答:新课程要求教师转换到位、得体,放弃师道尊严,成为学生有效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激励者。师生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关系。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和谐,是轻松自如地开展教学的保证。教学互动往往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中实现,教师不能高高在上,要降低自己的年龄、身份,保持年轻的心态。如上课前或上课之初与学生朋友一样轻松、愉快地对话,消除学生的距离感,课堂上始终面带微笑,语言亲切用商量的语气,带着亲和力,形成沟通,尊重学生、宽容学生,对学生的答案要肯定为主,不去挑剔,也不冷漠对话。师生互相交流对话,互助性强。当然课堂教学贯彻多元评价、人文关怀,教师文化积淀丰富,能深刻全面地把握新课程,具有较高的教学艺术修养。5.《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教学有哪些要求?

答: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的要求是:“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的难度降低了,时间减少了,但是汉语拼音的能力并没有削弱。6.汉语拼音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什么地位?

答:(1)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识字。(2)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3)汉语拼音帮助学生阅读。总之,汉语拼音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了基础,它也必将陪伴学生不断地学习、生活。

7.你是怎样看待识字教学中的“复现”的?

答:(1)低年级学生无意注意占优势,逐步过渡到有意注意占优势,“复现”符合其心理特点;(2)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反复多次与生字见面,将音、形、义有机结合在一起整体识记,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3)从儿童记忆力的特点出发,“复现”能促进学生识记生字。8.口语交际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

(1)激趣导入,创设民主和谐的交际氛围;(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互动交际的动机;(3)双向互动,发展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4)互动评价,促进学生良好口语交际习惯的形成。9.什么是阅读教学?阅读与阅读教学有什么区别?

答:《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学会读书,学会理解;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能力,提高学生感受、理解、欣赏的能力,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10.与以往的教学大纲比,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习作教学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答:①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②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写想像中的事物。③应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④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实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11.低段的写话教学与中高段的习作教学侧重点有哪些不同?

答:(1)低年级重在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

(2)中年级重在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由表达。

(3)高年级重在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地表达。12.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有什么意义?

答:《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受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13.三维目标的整合有哪些策略?

答:(1)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明确“导向”的重点是“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要重视熏陶感染、潜移默化,避免“贴标签”式的教育。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2)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多给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机会。善于将课内学习引向课外,将课外学习引入课内,有计划,有意识地做出安排,做好引导。课内的“拓展活动”和课外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都要注意“量”的问题。14.什么是课程资源?

答: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必要而直接的条件。15.课程资源有哪些种类?

答:一种是将课程资源直截了当的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一种是将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一种是将课程资源划分为校内资源、校外资源与网络化资源三大类。

16.新课程倡导怎样的学习方式?

答:本次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对传统学习的挑战,也是依次革命。“自主”学习是与接受学习相对而言的,是指学生自己有目的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意识和自我控制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的关键在于引导,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合作”学习是在学生独立读书的、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自己的见解以后再去“合作”。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不断丰富自己,加深理解,提高认识,获取深刻的体验。同时培养一种与他人相处、共同生活、共同学习的处世态度和合作意识、团队精神。“探究”学习,即“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探究”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探究过程的本身。要培养小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要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探究的乐趣。17.什么是探究学习?请举例说明。

答:“探究”学习,即“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如:教学《捞铁牛》一文第二段,这一段包括四、五、六自然段,讲的是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捞起一只只铁牛。可以这样处理这一部分的:(1)课前用小木板、木条制作了类似教材插图中的“大船”,还准备了绳子、石块、“铁牛”(用大石快代替)、玻璃缸。(2)然后让学生分组操作,演示怀丙捞铁牛的过程,同时让学生说说他们在捞铁牛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3)最后再读第四自然段,去验证观察的结果。又如:教学《白杨》学生可以抓住重点词语探究,可以抓住爸爸的三次“沉思”:想一想,爸爸在什么情况下沉思,沉思什么?具体是怎么想的?你是通过哪些句子读懂的?(“一思”眼前的白杨,体会白杨高大挺拔的特点;“二思”胸中的白杨,体会爸爸扎根边疆的心意;“三思”未来的白杨,体会孩子们在边疆成长。18.你认为,当前课堂上的合作学习存在哪些问题?

答:当前新课程起始阶段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不同程度存在“花架子”和“假繁荣”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活动安排不充分,学生能做的事没让学生做。第二,视小组学习为小组交流,只讲不写.第三,小组内学习时间太少,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被大 量剥夺。第四,不该分工的分了工。第五,团团围坐成摆设,小组学习有名无实。第六,角色轮换周期长,“优生”“独舞”唱主角。第七,离开课文讲迁移,舍本逐末,漫无边际,学生预习失去依托,有的甚至上成了政治课。第八,座位设臵老一套,不运用小组学习的学习方式,我行我素,雷打不动。

19.你是怎样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

答: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用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20.你在教学中是怎样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

答: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思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21.为什么语文教育要重实践、重体验?

答:“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为什么语文教育要重实践、重体验呢?首先是由于语言运用往往因为“约定俗成”而无理可讲,人们的母语是在生活中自然习得的。从课本上和教师那儿获得的,只有比自然习得的更为集中和规范,并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自然习得中的实践经验和积累等本性。再者,语文课程是应用型课程,“应用”要求实践,要求在实践中的体验和感悟。22..语文教育应重视哪些特点?

答:(1)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学生对语文材料反映的多元性。

(2)语文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律。

六、观点论述题

1.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语文素养”的?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把“语文素养”的内容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分为6个层次:

第一,必要的语文知识。轻易否认语文知识对语文学习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容易使语文教学走向非理性主义的误区。第二,丰富的语言积累。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一篇篇具体的范文,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占有一定量的感性语言材料,在量的积累的基础上产生质的飞跃。第三,熟练的语言技能。熟练的技能到了一定程度就成为一种能力。第四,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教学必须牢记叶圣陶先生的名言“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第五,深厚的文化素养。第六,高雅的言谈举止。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儒雅气质和文明举止。可见,《课程标准》中语文素养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它绝不是一种纯粹的语言技能,而是一种综合的文明素养,是个体融入社会、自我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修养。2.试述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答:首先,语文是工具,而掌握任何工具的基本途径是实践。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以及一切技能都是一种习惯。凡是习惯都是通过多次反复的实践养成的。” 其次,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基本的语言能力表现为语感。语感的主要特征是直觉性和自动化。所谓自动化,就是能在不知不觉中进行活动,而长时工作记忆形成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对有关材料非常熟练。熟练语言材料和基本途径是朗读、背诵等语文实践活动。第三,语言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社会现象。要掌握这些东西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在反复多次的语文实践中把它记住,记得的语言材料越多,语言经验越丰富,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就越强。

3.有人说“探究学习解放了学生的思维,接受学习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答:这种说法是片面的。探究学习是有利于学生主动构建的,但不能拒此否定接受学习,因为接受学习包括主动接受和被动接受,如果是主动接受还是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比如某些生字的读写,某些词的意思就需要接受性学习。4.你认为在拼音教学中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方面?

答:(1)优化教学环境,教师要注意随教材内容的变化不断更换教室内的拼音乐园(如板报、墙报、拼音角等)内容。(2)借助游戏活动,汉语拼音教学中要注意把游戏引入教学实践,寓教于乐,这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借助图画等媒体,汉语拼音教材中的插图直观形象富有童趣,应注意引导学生利用图弄明白字母的音和形。(4)在动手实践中巩固,教师应注意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设计动手摆一摆,捏一捏等实践活动。(5)开放教学时空,汉语拼音教学应拓展教学时空,针对本地方言的特点,明确教学内容的重点,在儿童言语交际的实践过程中,有计划的进行正面教育。

5.《课标》提倡习作教学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是否意味着教师要少指导?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少指导是必然的,不指导是不可能的。《课标》提倡学生自由表达,是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的束缚,但并不是不指导。作为教师,既要上顾课标,下思学情,利用教材,开发资源,沟通生活,激发想象,鼓励创新,给学生的习作创设广阔的自由发展空间,把习作引向其他学科的学习,引向大自然,引向社会生活,引向广袤的想象空间,鼓励“童话化”、个性化习作,让学生满怀信心地自由习作,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

6.在当前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中,有许多老师认为新课程特别强调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那就是意味着“知识与能力”不重要了。请问你是怎么看待的?

答:在教学目标中强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并非简 单的并列关系,而是彼此渗透、相互融合,统一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中。在这三个维度中,知识和能力是基础,是核心,是实现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关两个目标维度的载体。过程与方法是链接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维度的桥梁,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教学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升华。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文能力。假如把语文素养比做一座大厦,由三维目标构成,知识与能力就是大厦的基座。7.你认为“生命课堂”有哪些具体表现?

答:课程是动态生成的生态系统,因“教师、教材和学生”之间不断地相互作用而生长。在这个系统中,学生是最活跃的因素。每个学生都是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们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影响着对学习对象的认识,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全迸发出一些充满生命灵动的想法。在教师的预设和学生的生成之间产生冲突时,教师应及时判断生成信息对学生成长和发展具有的价值,适时调整预设,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因此,我认为“生命课堂”有下列具体表现:学生个体和群体是充满生命力的,教师个体及教学技能是充满生命力的,教学内容是充满生命力的,流程也是充满生命力的。

8.语文教学“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事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答:《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为了在课堂上体现学生的多元感悟,许多课中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教师想方设法引出学生的各种不同的答案,不管学生的答案与文本追求的价值观是否一致,只要与众不同,教师就给予表扬,甚至称之为“有创意”,结果引起了学生的误解。于是学生绞尽脑汁说出一些“标新立异”的答案,以博得老师的赞赏。新课程追求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对改变唯一答案的弊端无疑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我们应该明确,这里追求的并不是违背文本和社会价值观的个性阅读。当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与文本和社会价值观发生矛盾冲突时,作为教师应及时发挥引导作用,使学生获得“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如教学《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时,学生有“我敬佩白骨精” 的个性化解读,这其实已经背离了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应及时引导:白骨精费尽心机想达到什么目的?她的出发点是什么?稍一点拨,学生就会发现白骨精的出发点是残害别人,越会动脑筋想办法,害人就越深,所以不值得我们敬佩、学习。有了这样的提醒,学生们就不会造成价值观的混乱了。对于学生独特体验的尊重、理解应该以不违背文本和社会的主导价值为前提,应该合情合理。我们要尊重学生,但绝对不能丢弃正确的价值引导而是非不分。

9.有人说语文课程建设和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是课程专家的事,我们只要按教科书教完该教的书就是了,何况我们基层(农村)也没什么语文课程资源。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答:这种观点是不对的。因为,我们一线的许多老师对于“课程资源”的认识比较模糊,总认为语文课程资源建设和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是课程专家的事,我们只要按教科书教完该教的书就行了。其实这也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误区。语文课程资源是教学的基础,是语文实践的必要。语文课程资源是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校内、校外一切课程资源。对于小学语文课程,其可以开发与利用的资源很多,可以开发的素材丰富多彩。如:语文教材、学校图书室、实践基地、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相关人士,语文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师生的生活经验,校园课间文化等。因此,作为一线的语文老师,进行语文课程建设和语文资源的开发是必要的,也是有条件的。€€

10.城市学校中能开发的语文课程资源一定比农村学校多。这样说法对吗?为什么? 答:这种说法不对。课程资源是指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校内、校外一切课程资源。它可分为三大板块:一是物本语文课程资源,二是人本语文课程资源,三是动态语文课程资源。从中可以知道:对于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它并没有城市与农村之分。并不是说农村没有先进的教学设备、网络设备,能开发的语文课程资源就一定比城市学校少。我们语文是无处不在的,语文课程资源也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广大小学语文老师具备一定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技能,树立正确的小学语文课程资源观,具有细致的观察能力,深入的挖掘能力和教学方案的实施能力,并投入到这充满热情与创新的工作中,一定能收获与城市老师同样多的语文课程资源。

11.有人认为“学生只要学好语文书上的内容就能把语文学好,教师不必花时间与精力进行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你认同这一观点吗?为什么?

答:(1)不认同这种观点。(2)《课标》提出“建设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意味着课程由专家走向教师,由封闭走向开放,由执行者走向开发者。(3)语文课程要满足不同地域、不同学生的需求,就需要教师积极开发课程资源。(4)“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教师应树立课程资源开发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12.结合你的教学实践,重点围绕新课程的三维目标谈谈怎样上好一堂课。

答:课堂是学生求知、进取、成长的主要阵地,学生的很多时间都是在课堂里度过的。以我的教学实践,怎样上好一堂课,我认为:(1)一堂课首先是能够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也就是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中有所收获。(2)一堂课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智发展的特点,二要符合学情、班情、校情。(3)一堂课的教学内容要正确,把重点内容突出出来,抓住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使学生准确理解所学的内容。(4)一堂课要看教学方法的灵活选择和运用.当学生对这堂课认识不足,学习态度不积极时,教师就要善于提出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要求,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互相讨论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5)一堂课要看课堂组织严密紧凑.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的关系,教师上课时间、教学环境、教学设备等等因素都要充分的考虑,利用这些条件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效率.应当知道,教师不是单纯的讲授知识,重要一环要把课堂活动组织好。

七、问题分析及对策题

1.时下,在一些课堂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景:老师说:“同学们喜欢哪段就学哪段,大家自由组合,选择同一学习内容的同学坐在一起。”于是,课堂成了“自由市场”,学生们交换位臵,你争我抢,自由民主的气氛洋溢着这个空间。作为教师你对这一教学现象怎么看?怎么办?

答:这种现象确实非常的普遍。表面上看,是注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尊重学生,培养孩子的人性化阅读。实际上,教学流于形式,没有深入实际。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部分老师没有很好地把握新课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着。上面的 案例,忽视了老师引导的功能。学生作为学习者,他们的认知要在老师的牵引下思路逐渐清晰,而上面的案例中的学习会处于一种杂乱,无效的状态。

引导学生的读,一要有目的,二要有方法,三才是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读之前,交给学生问题,要读出什么,读懂什么,还要明确地说明怎样读懂,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些基础上,学生可以有自己的学习习惯。

对于课堂上的换座位朗读,我个人认为值得商榷。课堂教学要注意课堂秩序,如果以牺牲课堂效率为代价,那是得不偿失。2.一位老师在批改学生的造句时,发现如下句子。想——我想听到花开的声音。

活泼——河里的水很活泼。

悄悄——我们听不懂小鱼的悄悄话。

丢——上街时,毛毛把爸爸丢了。

爬——牵牛花像个小弟弟,爬在树上。

老师不假思索就把这些句子打“×”,理由是句式不符合人的语言表达习惯。你怎样看待这位老师的教学行为,如果是你该处理?

答:我不禁要为这位学生叫绝。可以看得出这个孩子非常富有童真,句子充满了童趣。小学低段的教学要注意培养孩子表达的兴趣,乐于表达的习惯。特别是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应该得到保护,案例中的老师的做法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思维。我想,我会给这个孩子一个优,并且在班级上给予表扬,表扬他造句的生动,想象力的丰富。

八、案例分析题(请围绕新课标精神分析下面的案例)

一位教师执教《太阳》时,当教师引导学生学完了太阳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内容后,安排了表演的环节。教师假扮后羿射日,当正要射下第十个太阳的时候,学生纷纷阻拦,说出“慢着!”“等一等!”“别射!”而当教师问“为什么不能射?”时,学生却哑口无言,连忙翻书,但一时难以组织好语言。

如此安排表演,你认为合适吗?如果你是这位老师,你会怎么处理呢?

上一篇:习作_教学设计下一篇:十种最丑的老师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