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工程线路设计规范(精选9篇)
通信工程线路设计规范 篇1
1.0.1 《长途通信干线光缆传输系统线路工程设计规范》(简称本规范)适用于新建长途通信干线陆地光缆传输系统的线路工程设计。改建、扩建及其他类似光缆线路工程可参照执行。
1.0.2 工程设计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贯彻国家基本建设方针政策,合理利用资源,节约建设用地,重视文物和环境保护。
1.0.3 工程设计必须保证通信网整体通信质量,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设计中应当进行多方案比较,努力提高经济效益,降低工程造价。
1.0.4 工程设计应合理利用已有网络设施和装备器材。
1.0.5 工程设计必须选用符合国家或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有关技术标准要求的材料和设备,未取得入网许可证的产品不应在工程中使用。
1.0.6 工程设计应与通信发展规划相结合。建设方案、技术方案、设备选型应以网络发展规划为依据,充分考虑远期发展的可能性。
1.0.7 当本规范与国家相关网络技术体制、进网要求、技术标准有矛盾时,应以后者为准;与本规范引用的标准及规范有矛盾时,应以本规范为准。
1.0.8 在特殊情况下执行本规范的条款确有困难时,应充分阐述理由,提出解决方案,并呈有关主管部门审批。
1.0.9 本规范未尽事宜,可参照现行相关设计规范或暂行规定执行。
5.6 架空光缆敷设安装要求
5.6.1 长途架空光缆线路,应根据不同的负荷区,采取不同的建筑强度等级。线路负荷区的划分,应根据气象条件按表 5.6.1 确定。
表 5.6.1 划分线路负荷区的气象条件
轻负
负荷区别
荷区
气象条件 冰凌等效厚度(mm)
结冰时温度
结冰时最大风速(m/s)无冰时最大风速(m/s)
中负 荷区
≤10-5℃ 10 /
重负 荷区
≤15-5℃ 10 /
超重负 荷
区
≤20-5℃ 10 /
≤5-5℃ 10 25
注1:冰凌的密度为0.9g/3立方厘米,如果是冰霜混合体,可按其厚度的二分之一折算为冰厚。
注2:最大风速应以气象台自动记录10分钟的平均最大风速为计算依据。
5.6.2 长途架空线路的负荷区,应根据建设地段的气象资料,按照平均每十年为一周期出现的最大冰凌厚度和最大风速选定。
5.6.3 个别冰凌严重或风速超过 25m /s 的地段,应根据实际气象条件,单独提高该段线路的建筑标准,不应全线提高。
5.6.4 架空光缆可用于轻、中负荷区和地形起伏不很大的地区。超重负荷区、冬季气温低于-30 ℃、大跨距数量较多、沙暴和大风危害严重地区不宜采用。
5.6.5 架空光缆杆线强度应符合《长途通信明线线路工程设计规范》和本地网架空线路工程设计的相关标准。利用现有杆路架挂光缆,应对杆路强度进行核算,保证建筑安全。
5.6.6 光缆在原有长途明线杆路上架挂位置的确定,应考虑对原有明线有色金属回路传输质量的影响。
5.6.7 架空光缆宜采用附加吊线架挂方式,每条吊线一般只宜架挂一条光缆。根据工程要求也可采用自承式。光缆在吊线上可采用电缆挂钩安装,也可采用螺旋线绑扎。5.6.8 吊线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吊线程式的选择
(1)吊线程式可按架设地区的负荷区别、光缆荷重、标准杆距等因素经计算确定,一般宜选用 7/2.2 和 7/3.0 规格的镀锌钢绞线。
(2)不同钢绞线在各种负荷区适宜的杆距见表 5.6.8。当杆距超过下表的范围时,应采用正副吊线跨越装置,其中正吊线宜采用 7/2.2 规格,副吊线宜采用 7/3.0 规格。
表 5.6.8 吊线规格选用表
吊线规格 7/2.2 7/2.2 7/2.2 7/2.2 7/3.0 7/3.0 7/3.0
负荷区别 轻负荷区 中负荷区 重负荷区 超重负荷区 中负荷区 重负荷区 超重负荷区
杆距(m)≤150 ≤100 ≤65 ≤45 101-150 66-100 45-80
备注、吊线的安装和加固
(1)吊线用穿钉(木杆)或吊线抱箍(水泥杆)和三眼单槽夹板安装,也可用吊线担和压板安装。
(2)吊线在杆上的安装位置,应兼顾杆上其他缆线的要求,并保证架挂光缆后,在最高温度和最大负载时光缆与其他设施的净距符合相关隔距要求。
(3)吊线的终结、假终结、泄力结、仰俯角装置以及外角杆吊线保护装置等按长途明线和本地网架空线路的相关规范处理。
5.6.9 拉线的安装 1、拉线程式的选择
(1)终端杆拉线应选择比吊线大一级的程式。
(2)角杆拉线:角深不大于 13m,拉线同吊线程式。角深大于 13m 时,应选择比吊线大一级的程式。
(3)中间杆当两侧线路负荷不同时,应设置顶头拉线。拉线程式应与拉力较大一侧的吊线程式相同。
(4)抗风杆和防凌杆的侧面拉线可选用与吊线程式相同的镀锌钢绞线,防凌杆的顺线拉线应与吊线程式相同。
(5)假终结、泄力结、长杆档和角深大于 3m 的高拉桩杆,拉线程式同吊线程式。、抗风杆和防凌杆拉线的隔装数应符合表 5.6.9-1 要求。
表 5.6.9-1 抗风杆和防凌杆拉线的隔装数 轻、中负荷区(杆距50m)
架空光缆及
重、超重负荷区(杆距25m)
吊线条数
抗风杆
≤2 >2
重、超重负荷区(杆距50m)
防凌杆 16 ≤658
抗风杆
4防凌杆 8 4
83、拉线程式与拉线盘、地锚铁柄的配套应符合表 5.6.9-2 要求。
表 5.6.9-2 拉线程式与拉线盘、地锚铁柄的配套
拉线程式 7/2.2 7/2.6 7/3.0
拉线盘程式(mm)500×300×150 500×300×150 600×400×150
地锚铁柄程式(mm)
Φ16×2100 Φ20×2100 Φ20×2100
5.6.10 光缆距地面和其他建筑物的间距应符合表 5.6.10 的规定。表 5.6.10 架空光缆线路与其他建筑物间距表
最小净距序 号
间距说明
(m)
光缆距地面:
一般地区 特殊地点(在不妨碍交通和线路安全的前提下)
交越角度
3.0 2.5 7 8 市区(人行道上)高杆农林作物地段 光缆距路面:
跨越公路及市区街道
跨越通车的野外大路及市区巷弄 光缆距铁路: 跨越铁路(距轨面)
跨越电气化铁路平行间距
光缆距树枝: 在市区:平行间距
垂直间距
在郊区:平行及垂直间距 光缆距房屋:
跨越平顶房顶 跨越人字屋脊
光缆距建筑物的平行间距 与其他架空通信缆线交越时 与架空电力线交越时 跨越河流:
不通航的河流,光缆距最高洪水位的垂直间距 通航的河流,光缆距最高通航水位时的船桅最高点消火栓
4.5 4.5
5.5 5.0
7.5
一般不允许30.0
1.25
1.0 2.0
1.5 0.6 2.0 0.6 1.0
2.0 1.0 1.0
45°
30° 30°
≥
≥≥11
光缆沿街道架设时,电杆距人行道边石 0.5 不宜小于 与其他架空线路平行时
4/3标高
注:上述间距应为光缆在正常运行其间应保持的最小间距。沿铁路架设时间距必须大于4/3杆高
5.6.11 光缆接头盒可以安装在吊线或者电杆上,但应固定牢靠。
5.6.12 光缆吊线应每隔 300-500m 利用电杆避雷线或拉线接地,每隔 1km 左右加装绝缘子进行电气断开。
5.6.13 光缆应尽量绕避可能遭到撞击的地段,确实无法绕避时应在可能撞击点采用纵剖硬质塑料管保护。引上光缆应采用钢管保护。光缆与架空电力线路交越时,应将交越处作绝缘处理。
5.6.14 光缆在不可避免跨越或临近有火险隐患的建筑设施时,应采取防火保护措施。
5.6.15 架空光缆在市区内敷设时,其建筑安装应符合市话架空电缆线路的有关规定。
5.6.16 采用 OPGW 和 ADSS 等电力专用光缆时,应符合相关的电力专业设计规范。
通信工程线路设计规范 篇2
1 扩频技术
在Shannon和Hartley信道容量定理中可以看出频谱扩展的作用:
式(1)中:C是信道容量,单位bit/s,它是在理论上可接受的误码率下所允许的最大数据速率;W是要求的信道带宽,单位是Hz;S/N是信噪比。C表示通信信道所允许的信息量,也表示了所希望得到的性能;W则是付出的代价,因为频率是一种有限的资源;S/N表示周围的环境或者物理特性。
用于恶劣环境时,从式(1)可以看出:需要提高信号带宽W来维持或提高通信的性能,甚至于信号的功率可以低于噪声基底。
修改上述公式的对数底数可得:
应用级数展开:
其中x∈(-1,1]。
在扩频技术应用中,信噪比较低(正如以上所提到的,信号功率甚至可以低于噪声基底)。假定较大的噪声使信噪比远远小于1(即S/N<<1),则Shannon表示式近似为:C/W≈1.433×S/N,可进一步简化为:
在信道中对于给定的信噪比要无差错发射信息,仅仅需要提高发射的带宽(即提高W的值)。这个原理似乎简单明了,但是由于对基带扩频(扩展到一个非常大的量级)的同时还需要相应的解扩处理,具体实现起来将非常复杂。
目前应用在电力线载波通信中的扩频方式主要有两种[1]:直接序列扩频和线性调频,其中直接序列扩频在多数电力载波芯片中都有采用。
直接序列扩展频谱系统又称“平均”系统或伪噪声系统。所谓直接序列扩频,就是直接利用具有高码率的扩频码序列在发端去扩展信号的频谱。而在接收端用相同的扩频码序列去进行解扩,把展宽的扩频信号还原为原始的信号。一般情况下,直接序列均采用PSK调制,而较少使用FSK或OOK。由通信原理可知,在PSK,FSK,OOK三种调制中,PSK信号是最佳调制信号,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PSK误码率最小。为节省发射功率和提高发射机工作效率,通常使用抑制载波的双向平衡调制。直接序列扩频系统的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
2 硬件电路设计
系统硬件原理框图如图2所示,通信部分用串口通信[2](RS232)实现。
目前现在用的电力载波通信芯片有:XR2210/X R2206套片或L M1893、S T7536、S S C P300、PLT-22、SC1128。建议使用SC1128[3]芯片,它有较强的抗干扰及抗衰减性能,并且芯片内部集成了扩频/解扩、调制/解调、D/A和A/D转换、内置电子表、输出驱动、输入信号放大、看门狗、工作电压检测以及与单片机(MCU)串口通信等功能。
2.1 耦合电路设计
耦合电路是载波信号的输出和输入通路,并起隔离220 V 50 Hz的工频作用。该电路在设计时需考虑220 V线路侧的阻抗特性,信号耦合变压器,经过主变压器分压之后的又一变压器,220 V线路侧一般几匝就可以了。输入通道接一个压敏电阻,经热敏电阻隔离后接二极管箝位电路输出给前级滤波电路。
2.2 滤波电路设计
滤波电路的设计比较复杂,要根据芯片初始化设置的要求进行设计,还要考虑阻抗匹配的问题。建议滤波器设计时使用三级滤波,这样效果更好。具体设计的参数有载波频率fc、带宽Bw,带通滤波器中心频率及频率范围等参数可参考北京智源利和的使用说明书。
设计的时候可以用Matlab或者Pspice仿真来确定各个电感和电容的参数。
2.3 功率放大电路设计
功率放大的设计可以根据信号的输出来确定,此设计以芯片的方波输出为依据,功率放大是工作在开关状态,因此用若干个三极管就可实现。
2.4 放大电路设计
本级放大的目的是将滤波后的信号不失真地放大75倍以上,以达到本级增益30 d B以上的要求。特别注意的是小信号不失真。因为此级主要是完成小信号的放大,并注意电路的噪声干扰不能过大。
2.5 微处理芯片接口设计
微处理芯片接口的设计如图3所示,所用的为AT89C2051单片机[4,5]。
1)该方案需设计电源报警的功能,当电源低于一定值(3 V左右)会产生中断。
2)该方案用5045芯片作为系统看门狗,当单片机运行出错时看门狗芯片会发出信号强制程序重启。
3 结语
由北京智源利和公司设计开发的SC1128芯片,是中国芯片市场的一个突破。对于电力载波芯片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研究的电力载波通信线路,对该芯片的应用作了一定的探讨,为今后的继续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邱建斌,王劭伯.电力载波通信的电源监视系统设计[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5(2):312-314.
[2]仵浩,齐燕杰,宋文超,等.Visual Basic串口通信工程开发实例导航[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3]北京智源利和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SC1128扩频通信芯片应用设计手册[G],2003.
[4]王奎甫.复信号处理及其在电力线载波通信中的应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6(14).
浅析电力载波通信线路的设计 篇3
【关键词】电力载波 线路设计 方案
近些年来,我国电网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通信技术也在稳步提高,通信线路、通信设备的管理问题日益突出,在通信线路管理中的出现的问题,多数是由线路设计不合理导致的。电力载波通信技术能够有效保证通信质量,是解决电力信号传输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利用SC1128电力载波芯片设计的通信线路,具有连接便捷,布线时间短等优势,能够有效保障信号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一、电力载波通信技术概述
电力载波通信技术是利用特定型号的调制解调器处理传输信号,使之形成特定的载波信号,再把设置好的信号发送到电力线上,以实现信号的传输与数据交换的通信传输方式。电力载波通信技术是建立在配电网基础上的,它能够实现通信网内部以及各通信网络之间的通信,它利用电力线作为传输信号的介质,有效避免了新通信网的投资与建设。当前,随着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光纤等宽带通信方式有取代电力载波通信技术的趋势,但电力载波通信技术仍具有成本低廉、可靠性强、覆盖范围广、速度快、移动性强等优势,在电网的自动抄表系统、智能电网控制、家居智能化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提高电力线载波通信设计技术已经是电力载波通信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电力线载波芯片SC1128是一种专门为工业领域电力网络通信传输与家庭通信而设计的调制解调器,具有安全性能高、处理速度快、稳定性强的优势,能够保障信号传输的可靠性。
二、电力载波通信的硬件设计
电路的硬件设计原理比较复杂,一般通信部分采用串口通信,大体的设计流程如下图所示:
当前,比较常用的电力载波通信芯片有:XR2210套片、ST7538、PLT-21、SC1128等,SC1128芯片有比较强的抗干扰性能,并且SC1128芯片里集中了扩频与解扩、D/A与A/D双向转换、电子计算器、输入驱动、输出信号转码、芯片电压检测以及串口通信等功能。
(一)电路耦合设计。电路的耦合设计是指电力载波信号的输入与输出通路的设计,在电路设计过程中,要考虑220V电路的传输损耗,信号接收后的耦合转化装置。在变压器分压后,220V线路在变压器中绕3-8匝就能满足信号传输要求,在输入通道要连接一个电阻,以控制电力输送过程中的不稳定电压。
(二)滤波电路设计。在电力载波通信设计方案中,滤波电路设计是相当复杂的,设计人员要根据SC1128芯片的初始化设置要求设计,同时要考虑阻抗是否匹配的问题。笔者建议在滤波器的设计过程中使用四级滤波,四级滤波的性能稳定,安全系数高,具体的设计参数有载波频率、带通滤波器的中心频率、频率波动范围等参数可以根据芯片设计公司的使用说明书进行设置,设计完成后可以才用专业软件进行模拟仿真来评估芯片内电容的具体参数。
(三)放大电路设计。通信线路的放大设计要根据电路信号的输出功率确定,方案设计要以SC1128芯片的输出方波为基础,实现电子芯片功率放大用1-6个三极管即可实现,电路设计放大的目的在于将滤波后的传输信号放大80倍以上,以达到增大信号传输的目的,信号放大要特别注意信号失真的问题,方案设计人员可以采用增加三极管、提高输出功率的措施,保证信号放大后,其通话质量、抗干扰性都要维持在合理的水平内。
三、电力载波通信技术
(一)中继技术。电力线通常处于复杂的通信环境中,设计人员要提高通信的可靠性、信号传输的安全性,通过加大信号传输频率、控制输出阻抗等来是实现传输的稳定性,其作用是有限的,比较有成效的措施是采用中继技术、扩频技术。
自适应中继协同技术是一种优秀的传输技术,它可以较大幅度的提高电力载波通信系统的通信质量,而且在技术上也是可靠的,设计人员一般采用静态中继的方法,其主要设计思路是:主集中器与各分站的采集器通过较为发达的电力线相连,在电路进行安装设计时,各分站采集器要对全网进行定期监测,从而得到与子站相联系的地址,同时将信号传输给主基站,主站根据子站的信号生成能与各分站地址相同的通信地址。在程序运行过程中,如果主集中器和各分站的通信地质匹配失败时,主站要通过控制中心存储的通信地址,逐个使用能与其通信的分站进行调配,直到主站与各分站通信畅通为止。
中继技术可以充分利用主站与分站的有效调节发送有效信息,还可以在信号通道空闲时维持低水平的的数据速率,能够有效提高电力线载波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线路的抗噪声的能力。
(二)扩频技术。电力线载波通信主要扩频方式是直接序列扩频,直接序列扩频是指设计人员利用高频度的扩频码序列去扩展信号的频谱,在通信的终端利用相同的扩频码序列进行解码,将扩宽的信号转化为初始的传输信号。为保证通信线路的质量,一般采用PSK调制。扩频技术具有隐蔽性强、通话质量高、抗干扰性能好、兼容性强的优势。在一般电力载波通信线路的设计过程中,扩频技术是必不可少的。
四、结语
随着我国电力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力载波通信技术越来越受电力工作者的重視,电力载波通信线路的设计关系着线路的安全性与传输信号的稳定性,在其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要采用质量高的传输芯片,采用先进的电力载波通信技术,争取实现信号传输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邱建斌,王劭伯.电力载波通信的电源监视系统设计[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2)
[2]王奎甫.复信号处理及其在电力线载波通信中的应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6(14)
[3]刘梅华,李文江,汪东.一种基于扩频通信的煤矿通信系统及其应用[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5(S1)
用电工程线路设计个人工作总结 篇4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三个月又过去了,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我进一步了解了线路设计工作的程序和知识。但要独自去做一个项目,还存在好多不足,由于自己对线路设计方面的知识还掌握不到位,也比较缺乏经验,工作起来还是会出现遮肩见肘的现象。
一、工作方面:
我在这三个月参加的工作有**农网施工复测核实工作;**县烤烟用电工程设计; 35kV 顺大线技改; 2011 年第一批技改项目标书编写;**县 35kV 清前线线路改道现场勘测工程等。
在这三个月的各项工作中,我通过学习、实践,进一步了解到了设计工作的程序及相关实践方面的知识,但还是感觉设计工作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在**县烤烟用电工程设计中,我进一步了解了 10kV 及以下架空线路常用杆型及部分杆型的使用条件,同时在测量资料处理中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在 35kV 清前线测量工作中,我进一步了解了 GPS 的使用及线路交叉跨越比较复杂的地方的测量,也初步接触对测量数据的处理及用 SLCAD 排线路断面图。虽然现在感觉很深、很复杂,但我相信只要用心去学,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在以后的工作中边学边问,不断完善自己的工作思路。
二、学习方面:
通信工程设计规范 篇5
1.了解将要设计项目的名称,做到心中有数,要和立项文件名称对应起来;
2.做好出发前的准备。既然已经清楚知道将要设计的项目,那就要做好设计前准备,其中包括最常用的计量车、文件夹、笔(最好铅笔)、望远镜等,必要时按情况而定再拿上特别项目需要的制定工具;
3.领导批准以后省时省力的完成设计任务,做到万无一失
4.设计方面。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2)
3)
4)
5)施工地点附近街道名称,要求东西南北都要标注,找好参照物; 施工地点整个轮廓表现出来,方便施工; 小区(村内、街道)小路、岔道尽可能的表示出来,方便施工; 在图纸上体现杆路、管道出自哪个单位,是否需要新建杆路、管线; 要求做到量出楼(户)间距、楼宽、单元间距、杆距(井距)、路宽、引上(引下)距离,标注余留;
6)很多小细节做到不要遗漏:如何过路、光交箱选址、布设光缆(电缆)方式(架空、管道、墙壁钉固、铁丝吊挂等)、光缆接入方式等;
7)用料统计。根据已画好的图纸进行用料统计,光缆要在图纸的基础上适量增加,避免施工过程中不够再出现设计变更。
5.图纸部分。尽量把图画的大些,方便干活;图纸尽量规范,完美,特殊符号进行标注,工程量进行统计,工程名称要求与立项文件上一样
6.画完图纸交给上级领导过目,无误以后交由立项。
燃气工程设计及施工 验收规范 篇6
一、总则
1、为了统一城镇燃气室内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提高城镇燃气室内工程的施工质量,确保安全供气,制定本规范。
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城镇居民住宅、商业建筑、燃气锅炉房(不含锅炉本体)、实验室、使用城镇燃气的工业企业(不含燃气设备)等用户室内燃气管道和燃气设备的施工及验收。
3、室内燃气管道所用的管材、管件、设备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并应有出厂合格证;燃具应采用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并经国家主管部门认可的检测机构检测合格的产品。
4、术语:城镇燃气包括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人工煤气。天然气主要成分CH4,成分较单一,是较好的燃料。液化石油气是提炼汽油、煤油、柴油、重油过程中剩下的尾气,加压使其变成液体,其主要成分是乙烯、乙烷。人工煤气是指用煤,石油,天然气为原料经转化制的的可燃气体其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调压装置:将较高压力降至所需较低压力调压单元总称,调压箱(柜)指将调压装置放入专用箱体和柜。
二、施工工艺
1、用户室内燃气管道的最高压力和用气设备的燃气燃烧器采用的额定压力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 50028 的规定。
2、燃气计量表具应有出厂合格证书,质量保证书,标牌上应有CMC 标志,并有计量检定结构出具的合格书,燃气计量表的安装位置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家用燃具应采用低压燃气设备。
3、燃气管道、管件、阀门等材料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并应按国家现行标准在安装前进行检验。室外埋地燃气管道采用SDR11聚乙烯管。SDR为公称外径与壁厚之比,分为SDR11和SDR17.6两个系列。燃气管道上的阀门应符合现行国家及行业有关规定,埋地阀门采用PE球阀,地上阀门采用钢制阀门,并选用燃气专用阀门。室内阀门采用快速式切断阀球阀。钢制阀门应在关闭状态下进行安装。采用的PE阀门安装应在开启状态下进行。
4、连接方式:聚乙烯(SDR11)管道管径大于等于De90的可采用热熔对接连接或电熔连接,小于De90的宜采用电熔连接。聚乙烯管道和金属管道连接需采用钢塑接头连接。镀锌钢管采用螺纹连接。室内燃气管道当设计文件无明确规定时,管径小于或等于50,宜采用镀锌钢管或铜管;燃气管道管径小于或等于DN 50 的燃气管道宜采用螺纹连接;管径大于DN 50 或使用压力超过10kPa的燃气管道宜采用焊接连接;铜管应采用硬钎焊连接。
5、燃气立管每层设置一个管卡,每根高层建筑立管中部设置承重支架。埋地燃气管道要做好防腐除锈工作,与其他管道的净距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管道穿越墙壁、楼板等处应设置套管。室内燃气灶具与直嘴阀采用软管连接。
6、室内燃气管道安装完毕后,必须按本规范要求进行强度和严密性试验。试验介质宜采用空气,严禁用水。试验范围应符合下列规定:
强度试验压力为引入管阀门至燃气计量表进口阀门(含阀门)之间的管道;严密性试验范围应为引入管阀门至燃具前阀门之间的管道。严密性试验应在强度试验之后进行。试验压力与方法应符合规范要求。
7、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燃气供气管道立管采取沿建筑物外墙敷设至屋顶,各层用户从立管处引出到厨房。
8、燃气管道在进出建筑物处,引入管、立管,屋面管及设备调压箱等处应做好防雷接地工作。
三、流量计算及管径选择
1、城市燃气输配系统的管径及设备通过能力应按燃气计算月的小时最大流量进行计算。小时计算流量的确定,关系着燃气输配的经济性和可靠性。确定燃气小时计算流量得方法有两种,不均匀系数法和同时工作系数法。
2、居民住宅室内和庭院燃气管道的计算流量一般按燃气用具的额定耗气量和同时工作系数K0来确定。
用同时工作系数法求管道计算流量的公式如下:
QhKtK0QnN
; Qh—— 庭院及室内燃气管道的计算流量(Nm3/h)
Kt—— 不同类型用户的同时工作系数,当缺乏资料时,可取1;
K0—— 相同燃具或相同组合燃具的同时工作系数;
Qn—— 相同燃具或相同组合燃具的额定流量(Nm3/h);
N ——相同燃具或相同组合燃具数。
居民生活用燃具的同时工作系数K0。仅使用燃气双眼灶的K0
值用K1表示,同时使用燃气双眼灶和快速热水器的K0值用K2表示,根据计算流量预选管径并计算阻力损失
·预选管径
预选管径可通过平均压降法或经济流速法来确定。本设计按照
3m/s的经济流速预选管径。公式如下:
d4QhvQhv0.7853600
; Qh——管段的计算流量(Nm3/h)
d—— 管道内径(mm);
v—— 经济流速(m/s);
根据计算流量以及预选管道的内径,确定实际流速。公式如下:
d2vQh/()4
v —— 实际流速(m/s);
; Qh —— 庭院及室内燃气管道的计算流量(Nm3/h)
d —— 管道内径(mm)。
3天然气替换的可行性分析
在此,仅对现有设计好的管道用天然气来置换人工煤气,在管道直径不变的情况下是否能满足输送天然气的压力及压损的要求。在燃气的互换性问题中,华白指数式衡量热流量(热负荷)大小的特性指数,可用下式计算:
WQH
s
W——华白指数;s ——燃气的相对比重,即为燃气密度与空气重力密度的比值。为了保证燃烧器具的燃烧稳定,华白指数的波动范围,一般不超过5%。
浙江省住宅小区燃气管道配套设施费相关规定
一、根据《浙江省燃气管理条例》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计委关于加强天然气利用工作意见的通知》(浙政办发[2002]41号)精神,管道燃气作为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对在管道燃气规划供应范围内的新建、改建住宅或需用燃气的非住宅,都必须根据规划设计要求同步配套建设安装燃气管网,并作为工程验收的必备条件。管道燃气配套设施建设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应及时向城建档案管理机构移交完整的工程项目技术档案。
二、根据《浙江省定价目录》规定,全市住宅小区管道燃气配套设施建设,可收取管道燃气配套设施建设费,主要用于燃气工程的建设、安装和维护。具体价格管理形式区分不同情况分别实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具体如下:
1、新建普通住宅小区内各类住宅管道燃气配套设施建设费实行政府定价。建设费分为小区管道设施建设费和户内设施安装费两项,小区管道设施建设费按每套住宅2000元计收,户内设施安装费按每套住宅1000元计收(含户内管线、阀门、计量表、中压进户的户内调压器等),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的管道燃气配套设施建设费按每套住宅2500元计收。
2、其他普通住宅(建成出售时无管道燃气配套的普通住宅)管道燃气配套设施建设费实行政府指导价,用户要求安装管道燃气的,管道燃气配套设施建设费按户计收,其收费标准为新建普通住宅小区管道燃气配套设施建设费的20%内下浮。管道燃气经营单位可根据建设成本和市场需求与开发经营企业协商确定。
3、新建别墅和排屋等高档住宅区的管道燃气配套设施建设费收费标准为:排屋3500元/户,别墅5000元/户。
4、管道燃气建设经营单位在收取管道燃气配套设施建设费后,根据开发商提供的设计图纸进行小区管道设施和户内设施的安装,包括一个计量表、两个用气阀门、中压进户的户内调压器和户内10米以内的管线,均免费提供安装;用户需增加或改装的,在规范允许的前提下,增加的材料及安装费按实结算。
三、管道燃气配套设施建设由管道燃气配套设施建设经营单位向住宅开发单位收取,并签订相关合同,计入住宅开发成本;住宅开发单位不得在房价外向购房户另行收取。
规范及技术标准
一、设计依据:
影响电力工程输电线路设计的因素 篇7
1 线路施工问题
在电力工程输电线路的施工中, 存在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比如施工质量、输电线路构造和电力功能等。这些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其中, 最主要的问题有以下2点。
1.1 线路设计
线路设计关系着整个电力工程输电路线的实施, 只有合理设计电力工程输电线路, 才可以进行下一步工作。目前, 有很多电力工程输电线路的设计都不合格。经检测, 不是杆塔选型不合理, 就是线路路径重复或者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杆塔地基强度达不到要求等。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力工程输电线路的建设, 制约了电力工程输电线路功能的实现。
1.2 线路技术
线路技术是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的首要条件。在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过程中, 并没有从技术上加强图纸的设计, 导致电力工程输电线路在技术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进而严重影响了工程进度。由于没有提高对技术方面的要求, 导致工程出现偏差, 降低了施工标准, 对电力工程输电线路的特性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另外, 在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中, 因为缺少对地基和防雷等重要技术的支持, 所以, 直接影响了日后电力工程输电线路的运行安全, 使电力工程输电线路的系统性和功能性受到了影响。
2 对环境与路径的选择
输电线路对周围环境有很大的影响, 环保问题急待解决。输电线路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分为2部分, 即电磁的辐射影响和对周围水土的环境影响。
2.1 电磁的辐射影响
众所周知, 有电的地方就有电磁辐射, 而且电磁辐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电磁辐射的覆盖面积比较广, 时间比较长, 已经成为了危害人类健康的致病源之一。目前, 高压输电线路的电磁辐射会影响人体生态, 干扰通信线路、无线电和电视信号。
2.2 对水土的环境影响
因为输电线路的建设跨度比较大, 所以, 它途经的房屋可能会被拆迁, 甚至有的输电线路会跨越田地、河流和公路等。这些高压输电线路都是互相连接的。在架设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时, 有可能会砍伐周围的树木, 或是开挖周围的田地。这样就会导致水土流失。
3 环境保护与路径选择
3.1 采取避让的方式
在施工过程中, 要优化选择路径, 采取直线塔和直线转角塔等方法避让敏感的环境, 尽可能避开城镇规划区、居民区、机场、火车站和开发区等重要的地区, 尽可能避开陡坡和不良地质段。
3.2 准确评估对环境的影响
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外部世界, 它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对输电线路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一旦涉及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就需要得到相关部门的允许才能实施。
3.3 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以前, 当输电线路跨越树木时, 一般会采取砍伐的方式, 也就是砍掉线路经过区域周围的植物。这严重破坏了森林植被, 破坏了自然环境, 不仅使得水土流失, 还增加了工程的综合费用。
3.4 控制电磁辐射
在设计输电路径时, 为了保证输电线路下方的工作人员能够正常活动, 线路下综合场强设计不能大于10 k V/m。
4 线路设计的注意事项
在设计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时, 要了解输电线路的常用参数, 包括常用差数 (比如电压级别、线路总长度、导线型号、输送电压、输送功率等) 、维护参数 (比如线路名称、导线防震装置、杆塔种类等) 。这项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4.1 线路杆塔的设计
因为电力工程输电线路覆盖面积广、关键节点多、各路径之间的距离比较长, 所以, 要选择合理的杆塔型号和设计类型, 为保证电力工程输电线路的传输安全和电力的有效分配奠定基础。通过相关计算可知, 杆塔工作的平均成本占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总费用的40%, 不论是从技术上、成本上, 还是从质量上, 都要做好杆塔的选型和设计工作。对于普通地段, 要运用架空型杆塔。这样不仅可以节约工程总成本, 还能保证输电线路的安全。对于电力工程输电线路转角处和跨越部分, 要使用角钢铁塔。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杆塔的稳定性, 还能保证线路的安全性和强度。
4.2 线路路径的设计
在加强电力工程输电线路特塔设计的基础上, 还要加强对电力工程输电路径的设计, 主要体现在以下3方面。
4.2.1 经济性
经济性是指投入少量的人力或物力得到较大的经济效益。在本文它主要是指, 在电力工程输电线路设计中, 要缩短工期, 减少所需费用, 不断优化线路路径, 提高线路路径设计的质量和经济效益。
4.2.2 最优性
最优性是指多个决定中最优的策略。本文的最优性是指, 缩短电力工程输电线路的长度。这样才能解决因迂回供电和供电线路过长引发的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故障。
4.2.3 安全性
安全性是指为了防止将秘密泄露给无关的人群, 必须要采取安全保护措施。本文中的安全性是指, 在设计电力工程输电线路路径的过程中, 要注意安全, 避免发生意外, 从整体上提高电力工程输电线路的安全性。
4.3 杆塔地基设计
因为杆塔是用来架空输电线路过程中支撑输电线路的支撑物品, 所以, 杆塔地基的设计十分重要。在设计杆塔地基时, 要结合电力工程输电线路和整个电力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 合理、科学地选择杆塔地基。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电力工程输电线路和杆塔的稳定性。
5 提高施工技术
5.1 审核线路图纸
电力工程输电线路图纸的存在是为了展现整个线路的模式和结构, 因此, 要加强对电力工程输电线路设计图纸的审核, 检查图纸设计的内容是否符合工程建设的要求, 然后核查图纸设计的方案与结构类型能否满足电力工程的施工要求。路线图纸的设计和构建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它会在一定程度上缩短工期, 减少资源的损耗量, 提高工程的整体经济效益。
5.2 强化技术管理
如果电力工程输电线路的设计是第一阶段, 那么, 第二阶段就是对技术的管理。只有合理管理相关技术, 才能不断提高工人的施工水平, 取得更好的施工效果。由此可见, 对技术的管理应贯穿于整个电力输电线路工程建设中。
在输电线路的施工管理中, 施工管理人员要依据相关程序和规定做好管理工作, 从而提高整个输电线路的工程质量。因此, 施工管理人员要认真学习相关的技术管理制度, 严把施工质量。
5.3 防雷措施
防雷工作是为了防止电力工程输电线路遭受雷击的破坏。在输电线路引发的安全事故中, 雷击跳闸占有较大的比例, 特别是山区的输电线路, 常常因为雷击导致线路短路。所以, 为了有效避免雷击对电力工程输电线路造成的损害, 电力工程输电线路要提前采取必要的防雷措施。
6 结束语
在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过程中, 线路周围的环境不能影响它的正常运行。在加强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的同时, 要认真审核设计图纸, 防止实际情况与设计图纸不符。只有这样, 才能不断提升电力工程输电线路的整体质量, 促进电力工程建设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明时.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探析[J].黑龙江科学, 2014 (12) :258.
[2]单子慧, 解培松.浅析输电线路在电力工程施工中质量控制的要点[J].黑龙江科学, 2013 (12) :112.
通信工程线路设计规范 篇8
【关键词】悬高测量;全站仪;投影点
【Abstract】When the design need across or through the overhead line in the overhead line engineering design, the measurement of overhead line hanging high is needed.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ethod of REM using the total-station instruments.
【Key words】REM;Total-station instruments;Subpoint
1.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对基础设施投入的增加,高速公路、铁路、高压线路等线路工程越来越多,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架空线路与设计线路之间的距离,此时需要精确的测定设计线路与所跨越或穿越的线路的空间交点投影至地面的高度即悬高。
2. 悬高测量的原理
悬高测量就是测定空中某点沿铅垂线至地面的高度。全站仪进行悬高测量的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仪器先照准B'点棱镜测出测站点A到B'的斜距和垂直角,再旋转望远镜照准B点,由全站仪内存中的程序计算出B点到B'点的距离。
3. 悬高测量流程
3.1 投影点坐标计算。
投影点即设计线路与架空线路空间交点至大地水准面的铅垂线与实际地面的交点。在实际工作中投影点的测设是悬高测量的重要环节,投影点测设的精度直接影响悬高测量的精度。
以高速公路设计详测为例,道路中线经过实际测设从高压线下穿过,则高速公路中线与高压线两端点连线的交点即为悬高测量的投影点。
利用全站仪极坐标法测量得出高压线两端点平面坐标(坐标系需要与高速公路设计一致),并已知高速公路中桩里程坐标,则可利用公式2计算得出投影点坐标。
3.2 投影点测设。
投影点的测设可根据实际测量的精度需要利用全站仪极坐标法实际放样投影点P,也可根据P点在道路中线上的里程来放样投影点P。
3.3 悬高测量。
安置全站仪并照准投影点反射棱镜,输入棱镜高后测量仪器安置点与投影点之间的
斜距,旋转望远镜照准架空线路,悬高会经过全站仪程序自动计算并显示在屏幕上。为提高设计线路与架空线路空间交点的照准精度,仪器安置点与投影点连线应与架空线路正交。
4. 结束语
在线路工程设计阶段架空线路悬高测量关键在于投影点的计算与测设,投影点测设的精度直接影响悬高测量的精度。
实际工作中应准确测设投影点,并在悬高测量时全站仪应可能安置在与架空线路正交的方位上以提高照准及测量精度。
参考文献
[1]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测量学》编写组 测量学 北京 测绘出版社 2000.
[2] 张正禄等 工程测量学 武昌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2.
公路工程建设设计所需规范 篇9
序号 统一编号 名称主 编 单 位JTG A03—2007 国家高速公路网命名和编号规则 交通部公路司JTG B01-2003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交通部公路司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公路工程委员会JTJ002-1987 公路工程名词术语 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JTJ003-1986 公路自然区划标准 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JTJ004-1989 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JTG/T B02—01—2008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 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JTG B03-2006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JTG/T B05-2004 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 华杰工程咨询有限公司JTG B04-2010 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10 JTG/T B07—01—2006 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 长沙理工大学与清华大学11 JTG D20-2006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JTG D30-2004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JTG D40-2002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JTG D50-2006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JTJ018-1997—JTG/TD33-2012公路排水设计规范 同济大学JTJ/T 019-1998 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交通部重庆公路科学研究所17 JTG D60-2004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JTG D61-2005 公路污工桥涵设计规范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JTG D62-2004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20 JTG D63-2007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JTJ025-1986 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及条文说明 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22 JTG/T D65—04—2007 公路涵洞设计细则 河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JTG D70-2004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JTG/T D70-2010 公路隧道设计细则 ★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5 JTJ026.1-1999 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 交通部重庆公路科学研究所JTG/T D65—1—2007 公路斜拉桥设计细则 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JTG F10-2006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JTG F30-2003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交通部公路所JTG F40-2004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JTG F41-2008 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JTJ034-2000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JTJ/T 037.1-2000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滑模施工技术规程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33 JTJ041-2000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交通部第一公路工程总公司
JTG F60-2009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JTG/T F60-2009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36 JTJ052-2000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37 JTG E30-2005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38 JTG E40—2007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JTG E41-2005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
JTJ056-1984 公路工程水质分析操作规程 交通部第一公路勘察设计院
JTG E51—2009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42 JTG E42-2005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JTG E50—2006 公路工程土工合成材料试验规程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JTG E60—2008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JTG C10-2007 公路勘测规范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
JTG/T C10-2007 公路勘测细则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
JTG C30-2002 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 河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
JTJ064-1998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交通部第一公路勘察设计院
JTG/T C21-01-2005 公路工程地质遥感勘察规范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50 JTG/T C22—2009 公路工程物探规程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JTG F80/1-2004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土建工程)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52 JTG F80/2-2004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机电工程)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53 JTG/T F81-01-2004 公路工程基桩动测技术规程 浙江省交通厅工程质量监督站54 JTG/T F83-01-2004 高速公路护栏安全性能评价标准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55 JTG H10—2009 公路养护技术规范 ★ 浙江省公路管理局
JTJ073.1-2001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 江苏省交通厅公路局
JTJ073.2-2001 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 上海市公路管理处
JTG H11-2004 公路桥涵养护技术规范 陕西省公路局
JTG H12-2003 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 重庆市交通委员会
JTG H20-2007 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公路管理处61JTG H30-2004 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 上海市公路管理处
JTG D80-2006 高速公路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通用规范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
JTG D81-2006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JTG/T D81—2006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JTG D82-2009 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JTG F71-2006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规范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JTJ076-1995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黑龙江省公路桥梁建设总公司
JTG G10-2006 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 交通部基本建设质量监督总站
JTG/T D60-01-2004 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
JTG/T D71-2004 公路隧道交通工程设计规范 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
JTG/T J22-2008 公路桥梁加固设计规范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72 JTG/T J23-2008 公路桥梁加固施工技术规范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73 JT 391-1999 公路桥梁盆式橡胶支座 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
JT/T 4-2004 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等
JT/T327-2004 公路桥梁伸缩装置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等
JT/T502-2004 公路桥梁波形伸缩装置 交通部科学研究院等
JT/T 663-2006 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规格系列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等
2010版 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 交通运输部
1996 版公路工程估算指标 交通部公路工程定额站
1996 版公路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 交通部公路工程定额站
1996 版公路工程概算、预算定额基价表交通部公路工程定额站
2009版公路工程施工定额交通公路工程定额站
1998 版公路工程设计文件编制办法-”高速公路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部分 西安公路研究所
841998 版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交通工程初步设计文件图表示例西安公路研究所852002版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建设部
2002版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交通部
2007 版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007 版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图表示例(初步设计)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JTG B06-2007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办法 交通部公路工程定额站90 JTG/T B06-01-2007 公路工程概算定额 交通部公路工程定额站
JTG/T B06-02-2007 公路工程预算定额 交通部公路工程定额站
JTG/T B06-03-2007 公路工程机械台班费用定额交通部公路工程定额站
1997 版特种路面施工及验收技术规程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CJJ37-1990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所
95CJJ66-1995 路面稀浆封层施工规程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
CJJ69-1995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
97CJJ75-1997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所
GB 5768.1~3-2009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部分代替GB5768-1999)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GB/T 20065-2006 预应力混凝土用螺纹钢筋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
GB 50011-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版)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GB 50013-2006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
GB 50014-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
GB50015—2003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2010年版 局部修订)上海市建设和管理委员会
GB 50016-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公安部
GB 50017-2003 钢结构设计规范 建设部
GB 50021-200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 局部修订)建设部
GB 50025-2004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 陕西省计划委员会
GB 50092-1996 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GB/T 50106-2001 给水排水制图标准 建设部
GB 50157—2003 地铁设计规范 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
111GB 50162-1992道路工程制图标准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
112GB 50223-2008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GB/T 50265-1997 泵站设计规范 水利部
GB 50268-2008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GB 50282-1998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 建设部
GB/T50283-1999公路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117 GB 50289-1998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建设部
GB 50318-2000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 建设部
GB50325-2001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2006年版)-河南省建设厅120 GB 50381-2006 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
GB 50382-2006 城市轨道交通通信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122 GB 50500-2008 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GBJ 22-1987厂矿道路设计规范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
GBJ 97-1987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浙江省交通厅
GBJ 124-1988道路工程术语标准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
126公路基本建设工程交通工程概(预)算编制的规定 交通部公路司、公设技字〔2000〕285号
GB/T701-2008低碳钢热轧圆盘条12JGJ/T27-2012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13JGJ107-2010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14JT/T523-2004公路工程混凝土外加剂
15JT/T664-2006公路工程土工合成材料防水材料16JT/T665-2006公路工程土工合成材料排水材料17JT/T667-2006公路工程土工合成材料无纺土工织物
18JT/T669-2006公路工程土工合成材料复合材料的分类、性能要求试验19JTG E50-2006公路工程土工合成材料试验规程
110JTG F80/1-200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211JTG F10-2006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312JTJ034-200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313JTG D63-2007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214JTG/T F50-201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315JT/T203-95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材料116JTG F30-200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317JTG F60-2009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318JTG/T F60-2009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319JTJ/T019-98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120JGJ/T23-2011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GB/T50107-2010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122GB50119-2003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123JGJ106-2003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程124GB/T14685-2011建筑用卵石、碎石125
GB/T14684-2011
建筑用砂
JGJ 94-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127GB/T228.1-2010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128GB/T232-2010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129GB 50086-2001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130JC477-2005喷射混凝土用速凝剂
131GB/T50082-2009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132JGJ55-201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133JGJ/T 98-2010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
134GB/T1346-2011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135GB/T2419-2005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136TB/0223-2004铁路隧道衬砌质量无损检测规程137TB 10121-2007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238GB/T1596-2005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139GB/T5224-2003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140GB/T14370-2007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
141JGJ85-2010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142CECS 03:2007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143JTG D70-2004公路隧道设计规范344JTG/T D70-2010公路隧道设计细则345TB10018-2003
铁路工程地质原位测试规程146/冬季施工手册147/公路路线设计规范148/公路勘测规范149/公路桥位勘测规范150
/
【通信工程线路设计规范】推荐阅读:
电力通信光缆线路设计06-10
通信线路设计工作总结08-24
通信工程规范与标准11-12
线路工程设计06-18
传输线路的工程设计09-28
工程中的电力线路设计08-16
通信工程设计创新06-29
通信工程设计评价指标10-10
通信线路11-13
通信线路安全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