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剂学7章

2024-07-26

中药药剂学7章(共6篇)

中药药剂学7章 篇1

☆ ☆☆考点181:其他类中药-青黛

[来 源] 为爵床科植物马蓝、蓼科植物蓼蓝或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叶或茎叶经加工制得的干燥粉末或团块。

[性状鉴别] 药材:呈极细的深蓝色粉末,质轻,易飞扬,撒于水中能浮于水面;或呈不规则多孔性团粒,用手搓捻即成粉末。微有草腥气,味淡。

以蓝色均匀、体轻能浮于水面、火烧时产生紫红色烟雾时间长者为佳。[成 分] 含靛玉红、靛蓝、色氨酮、靛棕、靛黄等。靛玉红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有一定疗效。色氨酮是抗皮肤真菌的有效成分。

[理化鉴别] ①取本品少量,用微火灼烧,有紫红色烟雾发生。②取粉末少量,滴加硝酸,立即产生气泡,并显棕红色或黄棕色。[检 查] 水溶性色素。

☆ ☆考点182:其他类中药-儿茶

[来 源] 为豆科植物儿茶的去皮枝、干的干燥煎膏,习称“儿茶膏”。[性状鉴别] 药材:呈方块状或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表面黑褐色或棕黑色,平滑而稍具光泽。质硬,易碎,断面不整齐,具光泽,有细孔,遇潮有黏性。无臭,味涩、苦,略回甜。

[含量测定]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本品含儿茶素和表儿茶素的总量不得少于21.0%。

☆ ☆☆☆考点183:其他类中药-五倍子

[来 源] 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青麸杨或红麸杨叶上的虫瘿,主要由五倍子蚜寄生而形成。按外形不同,分为“肚倍”和“角倍”。[性状鉴别] ①药材:肚倍,呈长圆形或纺锤形囊状。表面灰褐色或淡棕色,并被有灰黄色滑软的柔毛。质硬而脆,易破碎,断面角质状,有光泽,内壁平滑,内有黑褐色死蚜虫及灰色粉末状排泄物。气特异,味涩。角倍:呈菱角形,具不规则的角状分枝,柔毛较肚倍明显,壁较薄。②饮片:五倍子,为不规则形的小片,多向内卷曲或稍具凹凸。外表面灰褐色至棕褐色,外表面偶有残留柔毛,内表面较平滑。质坚脆,易碎。断面角质样,有光泽。气微,味涩。[显微鉴别] 横切面:①表皮细胞l层,往往分化成1~3~6细胞的非腺毛。②薄壁组织中有外韧型维管束散生;维管束外侧有大型的树脂腔。③薄壁细胞含有淀粉粒,多已糊化,并可见少数草酸钙小棱晶。

[成 分] 主含五倍子鞣质,角倍含量低,肚倍含量高,另含没食子酸、脂肪、树脂、蜡质等。

[理化鉴别] 取五倍子粉末0.5g,加水4ml,微热,滤过。①取滤液1ml,加三氯化铁试液l滴,即产生蓝黑色沉淀。(鞣质一般反应)。②另取滤液lml,加10%酒石酸锑钾试液2滴,即产生白色沉淀(五倍子鞣质反应)。[含量测定] 用鞣质含量测定方法测定,本品按干燥品计,含鞣质不得少于50.0%。

☆ ☆考点184:动物类中药-地龙

[来 源] 为环节动物门钜蚓科动物参环毛蚓、通俗环毛蚓、威廉环毛蚓或栉盲环毛蚓的干燥体。前一种习称“广地龙”,后三种习称“沪地龙”。[性状鉴别] 广地龙:呈长条状薄片,弯曲,边缘略卷,长15~20cm,宽1~2cm。全体具环节,背部棕褐色至紫灰色,腹部浅黄棕色,第14~16环节为生殖带,习称“白颈”,较光亮。体前端稍尖,尾端钝圆,刚毛圈粗糙而硬,色稍浅。雄生殖孔在第18环节腹侧刚毛圈一小孔突上,雄交配腔不翻出,外缘有数个环绕的浅皮褶,内侧刚毛圈隆起,前面两边有横排(一排或二排)小乳突,每边10~20个不等。受精囊孔2对,位于7/8~8/9环节标间一椭圆形突起上,约占节周5/11。体轻,略呈革质,不易折断。气腥,味微咸。[检 查] 本品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三十。

☆ ☆考点185:动物类中药-石决明

[来 源] 为软体动物门鲍科动物杂色鲍、皱纹盘鲍、羊鲍、澳洲鲍、耳鲍或白鲍的干燥贝壳。

[性状鉴别] 药材:杂色鲍,呈长卵圆形,内面观略呈耳形。表面暗红色,有多数螺肋和细密生长线,螺旋部小,体螺部大,从螺旋部顶处开始向右排列有20余个疣状突起,末端6~9个开孔,孔口与壳面平。内面光滑,具珍珠样彩色光泽。壳较厚。质坚硬,不易破碎。无臭,味微咸。

☆☆考点186:动物类中药-珍珠

[来 源] 为软体动物门珍珠贝科动物马氏珍珠贝或蚌科动物三角帆蚌、褶纹冠蚌等双壳类动物受刺激而形成的珍珠。[产 地] 马氏珍珠贝所产的珍珠称海珠,天然和人工培养均有;海珠主产于广东、广西、海南及台湾等省区。三角帆蚌和褶纹冠蚌所产的珍珠称淡水珍珠,多为人工培养,主产于浙江、江苏、江西、湖南等省。

[性状鉴别] 药材:呈类球形、卵圆形、长圆形或棒形。表面类白色、浅粉红色、浅黄绿色或浅蓝色,半透明,平滑或微有凹凸,具特有的彩色光泽。质地坚硬,破碎面显层纹。无臭,味淡。[显微鉴别] 磨片:①可见粗细相间排列的同心环状层纹,称为“珍珠结构环”。粗层纹大多清晰可见,其间有不明显的细层纹。中心部有的为实心,无特异结构,有的有类圆形腔,内有黄色物或细小砂粒。②多数磨片在暗视野中可见珍珠特有的同心环状的如彩虹般的光环-“珍珠虹光环”。

[理化鉴别] 本品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浅蓝紫色(天然珍珠)或亮黄绿色(养殖珍珠)荧光,通常环周部分较明亮。

☆ 考点187:动物类中药-牡蛎 [来 源] 为软体动物门牡蛎科动物长牡蛎、大连湾牡蛎或近江牡蛎的干燥贝壳。

[性状鉴别] 药材:长牡蛎,呈长片状,背腹缘几平行。右壳较小,鳞片坚厚,层状或层纹状排列。壳外面平坦或具数个凹陷,淡紫色、灰白色或黄褐色;内面瓷白色,壳顶两侧无小齿。左壳凹陷深,鳞片较右壳粗大,壳顶附着面小。质硬,断面层状,洁白。无臭,味微咸。

☆☆考点188:动物类中药-全蝎

[来 源] 为节肢动物门钳蝎科动物东亚钳蝎的干燥体。

[性状鉴别] 头胸部与前腹部呈扁平长椭圆形,后腹部呈尾状,皱缩弯曲。头胸部成绿褐色,前面有1对短小的螯肢及1对较长大的钳状脚须,形似蟹螯,背面覆有梯形背甲,腹面有足4对,均为7节,末端各具2爪钩;前腹部由7节组成,第7节色深,背甲上有5条隆脊线。背面绿褐色,后腹部棕黄色,6节,节上均有纵沟,末节有锐钩状毒刺,毒刺下方无距。气微腥,味咸。[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稀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20.0%。

☆ 考点189:动物类中药-桑螵蛸

[来 源] 为节肢动物门螳螂科昆虫大刀螂、小刀螂或巨斧螳螂的干燥卵鞘。

[性状鉴别] 团螵蛸:略呈圆柱形或半圆形。由多数膜状薄层叠成。表面浅黄褐色,上面隆起带不很明显,底面平坦或有凹沟。体轻,质松而韧,横断面可见外层为海绵状物,内层为许多放射状排列的小室,室内各有1细小椭圆形的卵,卵呈深棕色,有光泽。气微腥,味淡或微咸。

☆ ☆☆考点190:动物类中药-斑蝥

[来 源] 为节肢动物门芫青科昆虫南方大斑蝥或黄黑小斑蝥的干燥体。[产 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主产于河南、广西、安徽、云南等省区。[采收加工] 夏、秋二季捕捉,闷死或烫死,晒干。

[性状鉴别] 药材:南方大斑蝥,呈长圆形。头及口器向下垂,有较大的复眼及触角各1对,触角多已脱落。背部具革质鞘翅1对,黑色,有3条黄色或棕黄色的横纹;鞘翅下面有棕褐色薄膜状透明的内翅2片。胸腹部乌黑色,胸部有足3对。气特异而臭,刺激性强,不宜口尝。[理化鉴别] 取粉末约0.15g,用微量升华法,所得白色升华物,放置片刻,在显微镜下观察,为柱形、棱形结晶。(斑蝥素)

[含量测定] 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本品含斑蝥素不得少于0.35%。

☆☆☆☆考点191:动物类中药-蟾酥 [来 源] 为脊索动物门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的干燥分泌物。

[性状鉴别] 呈扁圆形团块状或片状。棕褐色或红棕色。团块状者质坚,不易折断,断面棕褐色,角质状,微有光泽;片状者质脆,易碎,断面红棕色,半透明。气微腥,味初甜而后有持久的麻辣感,粉末嗅之作嚏。断面沾水,即呈乳白色隆起。粉末少许置于锡箔纸上,加热即熔成油状。

[显微鉴别] 粉末:①甘油水装片观察,呈半透明或淡黄色不规则形碎块,并附有砂粒状固体。②浓硫酸装片观察,显橙黄色或橙红色,碎块四周逐渐缩小而呈透明的类圆形小块,表面显龟裂状纹理,放置稍久渐溶解消失。③水装片加碘试液观察,不应含有淀粉粒。

[成 分] ①强心甾类化合物。②吲哚类生物碱。③此外尚含甾醇类、肾上腺素及多种氨基酸。

[含量测定]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华蟾毒基和脂蟾毒配基的总量不得少于6.0%。

☆考点192:动物类中药-蛤蚧

[来 源] 为脊索动物门壁虎科动物蛤蚧除去内脏的干燥体。[产 地] 主产于广西。

[性状鉴别] 药材:全体呈扁片状。头略呈扁三角形,两眼多凹陷成窟窿,无眼睑,口内角质细齿密生于颚的边缘,无异型大齿。吻部半圆形,吻鳞不切鼻孔,与鼻鳞相连,上鼻鳞左右各1片,上唇鳞12~14对,下唇鳞(包括颌鳞)2l片。腹背部呈椭圆形,腹薄。背部灰黑色或银灰色,有黄白色或灰绿色斑点(进口蛤蚧多为砖红色斑点)散在或密集呈不显著的斑纹,脊椎骨及两侧肋骨突起。四足均有五趾,除第一指趾外,均具爪,趾间仅具蹼迹,足趾底面具吸盘。尾细长而结实,几与体长相等,微现骨节,与背部颜色相同,有不甚明显的6~7个银灰色环带。全身密被类圆形微有光泽的细鳞。质坚韧。气腥,味微咸。

☆ 考点193:动物类中药-金钱白花蛇

[来 源] 为脊索动物门眼镜蛇科动物银环蛇的幼蛇除去内脏的干燥体。[性状鉴别] 呈圆盘状。头盘在中间,尾细,常纳口内,口腔内上颌骨前端有毒沟牙1对,鼻间鳞2片,无颊鳞,上下唇鳞通常各为7片。背部黑色或灰黑色,有白色环纹45~58个,黑白相间,白环纹在背部宽1~2行鳞片,向腹面渐增宽,黑环纹宽3~5行鳞片,背正中明显突起一条脊棱,脊鳞扩大呈六角形,背鳞细密,通身15行,尾下鳞单行。气微腥,味微咸。

[显微鉴别] 背鳞外表面:取背鳞1片,用水装置,观察外表面:鳞片无色或呈黄白色,具众多细密纵直条纹,沿鳞片基部至先端方向径向排列。此为本品粉末鉴定的重要依据。

☆☆考点194:动物类中药-蕲蛇 [来 源] 为脊索动物门蝰科动物五步蛇除去内脏的干燥体。[性状鉴别] 药材呈圆盘状。头在中间稍向上,呈三角形而扁平,吻端向上,习称“翘鼻头”。上腭有管状毒牙,中空尖锐。背部两侧各有黑褐色与浅棕色组成的“V”形斑纹17~25个,其“V”形的两上端在背中线上相接,习称“方胜纹”,有的左右不相接,呈交错排列。腹部撑开或不撑开,灰白色,鳞片较大,有黑色类圆形的斑点,习称“连珠斑”;腹内壁黄白色,脊椎骨的棘突较高,呈刀片状上突,前后椎体下突基本同形,多为弯刀状,向后倾斜,尖端明显超过椎体后隆面。尾部骤细,末端有三角形深灰色的角质鳞片1枚,习称“佛指甲”。气腥,味微咸。

[显微鉴别] 背鳞外表面观:取背鳞1片,用水装置,观察外表面,鳞片呈深棕色或黄棕色,密布乳头状突起,乳突呈类三角形、类卵形或不规则形,内含颗粒状色素。此特征为本品粉末鉴定的重要依据。

☆考点195:动物类中药-乌梢蛇

[来 源] 为脊索动物门游蛇科动物乌梢蛇除去内脏的干燥体。

[性状鉴别] 药材:呈圆盘状。表面黑褐色或绿黑色,密被菱形鳞片;背鳞行数成双,背中央2~4行鳞片强烈起棱,形成两条纵贯全体的黑线。头盘在中间,扁圆形,眼大而下凹陷,有光泽。上唇鳞8枚,第4、5枚入眶,颊鳞1枚,眼前下鳞1枚,较小,眼后鳞2枚。脊部高耸成屋脊状,俗称“剑脊”。腹部剖开边缘向内卷曲,脊肌肉厚,黄白色或淡棕色,可见排列整齐的肋骨。尾部渐细而长,尾下鳞双行。剥皮者仅留头尾之皮,中段较光滑。气腥,味淡。

[显微鉴别] 背鳞外表面观:取背鳞1片,用水装置,观察外表面,鳞片呈黄棕色,具纵直条纹,沿鳞片基部至先端方向径向排列,内含色素斑。此特征为本品粉末鉴定的重要依据。

☆ 考点196:动物类中药-鸡内金

[来 源] 为脊索动物门鸟纲雉科动物家鸡的干燥沙囊内壁。[性状鉴别] 药材:呈不规则皱缩的囊状卷片。表面黄色、黄绿色或黄褐色,薄而半透明,具明显的条状波浪形皱纹。质脆,易碎,断面角质样,有光泽。气微腥,味微苦。

[成 分] ①酶类:如胃蛋白酶,淀粉酶。②类角蛋白。③多种氨基酸:如谷氨酸、精氨酸、天门冬氨酸、缬氨酸等18种氨基酸。④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Bl、B2、烟酸(尼克酸)、维生素C(抗坏血酸)。⑤含铝、钙、铁、镁、铜、锌等无机之素。

☆ ☆☆☆考点197:动物类中药-麝香(代)

[来 源] 为脊索动物门哺乳纲鹿科动物林麝、马麝或原麝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

[产 地] 野生品主产于四川、西藏、陕西、甘肃等省区。以四川、西藏产量大、质量优。

[性状鉴别] ①毛壳麝香:呈囊状球形、椭圆形或扁圆形。开口面的革质皮棕褐色,略平,密生灰白色或灰棕色短毛,从两侧围绕中心排列,中央有1小囊孔。另一面为棕褐色略带紫色的皮膜,微皱缩,偶显肌肉纤维,略有弹性;剖开后,可见中层皮膜呈棕褐色或灰褐色,半透明;内层皮膜呈棕色,内含颗粒状及粉末状的麝香仁和少量细毛及脱落的内层皮膜(习称“银皮”或“云皮”)。有特异香气。②饲养品:呈颗粒状、短条形或不规则团块;表面不平,紫黑色或深棕色,显油性,微有光泽,并有少量脱落的内层皮膜和毛。气香浓烈而特异,味微辣、微苦带咸。

[显微鉴别] 麝香仁粉末:棕褐色或黄棕色。为许多不定形颗粒状物集成半透明或透明团块,淡黄色或淡棕色。团块中包埋或散在有方形、柱形、八面体或不规则的晶体;并可见圆形油滴,偶见毛及脱落的内层皮膜组织。

[成 分] ①含大环酮类化合物。②含蛋白质和多肽、多种氨基酸。③含11种雄甾烷衍生物。④生物碱类化合物。⑤胆甾醇、脂肪酸、尿囊素、尿素和无机盐。

[理化鉴别] 取毛壳麝香用特制槽针从囊孔插入,转动槽针,撮取麝香仁,立即检视,槽内的麝香仁应有逐渐膨胀高出槽面的现象,习称“冒槽”。麝香仁油润,颗粒疏松,无锐角,香气浓烈。不应有纤维等异物或异常气味。[检 查] ①杂质。②干燥失重。③总灰分。

[含量测定] 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麝香酮不得少于2.0%。

☆ ☆☆考点198:动物类中药-鹿茸(代)

[来 源] 为脊索动物门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前者习称“花鹿茸(黄毛茸)”,后者习称“马鹿茸(青毛茸)”。[产 地] 花鹿茸:主产于吉林,辽宁、黑龙江、河北、四川等省亦产。[性状鉴别] ①药材:花鹿茸,锯茸:呈圆柱状分枝,具1个分枝者习称“二杠”,主枝习称“大挺”,离锯口约lcm处分出侧枝,习称“门庄”,枝顶钝圆,较大挺略细。外皮红棕色或棕色,多光润,表面密生红黄色或棕黄色细茸毛,上端毛密,下端较疏;分岔间具一条灰黑色筋脉,皮茸紧贴。锯口面黄白色,中部有致密的蜂窝状小孔,外围无骨质。体轻。气微腥,味微咸。具两个分枝者习称“三岔”,直径较二杠细,略呈弓形而微扁,枝端略尖,下部有纵棱筋及突起的小疙瘩;皮红黄色,茸毛较稀而粗;锯口外围多已骨化;体稍重。

二茬茸(再生茸):主枝长而不圆或下粗上细,下部有纵棱筋,皮灰黄色,茸毛较粗糙,锯口外围多已骨化。体较重,无腥气。

马鹿茸:分枝较多,侧枝1个者习称“单门”,2个者习称“莲花”,3个者习称“三岔”,4个者习称“四岔”等。其中以“莲花”、“三岔”为主。

②饮片:花鹿茸片,花鹿茸尖部切片习称“血片”、“蜡片”,为圆形薄片,切面浅棕色或浅黄白色,半透明,微显光泽;外皮无骨质,周边粗糙,红棕色或棕色;质坚韧;气微腥,味微咸。中上部的切片习称“蛋黄片”,切面黄白色或粉白色,中间有极小的蜂窝状细孔。下部习称“老角片”,为圆形或类圆形厚片,表面粉白色或浅白色,中间有蜂窝状细孔,外皮无骨质或略具骨质,周边粗糙,红棕色或棕色,质坚脆。

☆☆☆☆考点199:动物类中药-牛黄

[来 源] 为脊索动物门牛科动物牛干燥的胆结石。习称“天然牛黄”。[性状鉴别] 蛋黄:多呈卵形、类球形、四方形或三角形,大小不一。表面黄红色至棕黄色,有的表面挂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习称“乌金衣”,有的粗糙,具疣状突起,有的具龟裂纹。体轻,质酥脆,易分层剥落,断面金黄色,可见细密的同心层纹,有的夹有白心。气清香,味苦而后微甜,入口有清凉感,嚼之易碎,不粘牙。取本品少量,加清水调和,涂于指甲上,能将指甲染成黄色,习称“挂甲”。

[成 分] ①主含胆汁色素。②胆汁酸类。③胆固醇。④其他,脂肪酸、卵磷脂、粘蛋白、平滑肌收缩物质、酸性肽、多种氨基酸和无机盐类。[含量测定] 用薄层扫描法测定,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胆酸不得少于4.0%。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胆红素不得少于35.0%。

☆ 考点200:动物类中药-羚羊角(代)

[来 源] 为脊索动物门牛科动物赛加羚羊的角。

[性状鉴别] 药材呈长圆锥形,略呈弓形弯曲。类白色或黄白色,基部稍呈青灰色;嫩枝全体光润如玉,无裂纹,对光透视有“血丝”或紫黑色斑纹;老枝有细纵裂纹;除顶端部分外,有10~16个隆起的环脊,用手握之,四指正好嵌入凹处。基部横截面类圆形,内有坚硬质重的角柱,习称“骨塞”,表面有突起的纵棱与其外面角鞘内的凹沟紧密嵌合,从横断面观,其结合部呈锯齿状。除去“骨塞”后,角的下半段成空筒状,全角呈半透明,对光透视,无骨塞部分的中心有一条隐约可辨的细孔道直通角尖,习称“通天眼”。质坚硬。气无,味淡。

☆ ☆考点201:矿物类中药-朱砂

[来 源] 为硫化物类矿物辰砂族辰砂。

[性状鉴别] 药材:为粒状或块状集合体。呈颗粒状、粉末状或块片状。表面鲜红色或暗红色,条痕红色至褐红色,具光泽。质重而脆。无臭,无味。其中呈细小颗粒或粉末状,色红明亮,有闪烁的光泽,触之不染手者,习称“朱宝砂”;呈不规则板片状、斜方形或长条形,大小厚薄不一,边缘不整齐,色红而鲜艳,光亮如镜面而微透明,质较松脆者,习称“镜面砂”;块状较大,方圆形或多角形,颜色发暗或呈灰褐色,质重而坚,不易碎者,习称“豆瓣砂”。[成 分] 主含硫化汞(HgS)。

[理化鉴别] 取粉末,用盐酸湿润后,在光洁的铜片上摩擦,铜片表面显银白色光泽,加热烘烤后,银白色即消失。

[含量测定] 用滴定法测定。本品含硫化汞(HgS)不得少于96.0%。

☆☆☆考点202:矿物类中药-雄黄

[来 源] 为硫化物类矿物雄黄族雄黄。

[性状鉴别] 药材:为块状或粒状集合体。呈不规则的块状或粉末。全体呈深红色或橙红色,条痕浅橘红色。块状者表面常覆有橙黄色粉末,以手触之手易被染成橙黄色。晶面具金刚石样光泽。质脆,易碎。断口呈贝壳状,暗红色,具树脂样光泽。微有特异臭气,味淡。燃烧时易熔融成红紫色液体,火焰为蓝色,并生成黄白色烟,有强烈蒜臭气。其颜色鲜艳、半透明、有光泽、质松脆的习称“明雄”或“雄黄精”。精矿粉为粉末状或粉末集合体,质松脆,手捏即成粉,橙黄色,无光泽。

[成 分] 主含二硫化二砷(As2S2)。

[含量测定] 以滴定法测定,本品含砷量以二硫化二砷(As2S2)计,不得少于90.0%。

☆ 考点203:矿物类中药-滑石

[来 源] 为硅酸盐类矿物滑石族滑石。习称“硬滑石”。

[性状鉴别] ①药材:多为块状集合体。呈不规则块状。表面白色、黄白色或淡蓝灰色,有蜡样光泽,条痕白色。质较软而细腻,用指甲可以刮下白粉,手摸有滑润感,无吸湿性,置水中不崩散。无臭,无味。②饮片:滑石粉,为类白色或黄白色极细无砂性的粉末,手摸之有滑腻感,粘手。气微,味淡。在水、稀盐酸或稀氢氧化钠溶液中均不溶解。

[成 分] 主含含水硅酸镁[Mg3(Si4O10)(0H)2]。

☆☆考点204:矿物类中药-石膏

[来 源] 为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性状鉴别] 药材:为纤维状的结晶集合体。呈长块状、板块状或不规则形。全体白色、灰白色或浅黄色,有的半透明,条痕白色。体重,质软,用指甲能刻划,易纵向断裂,纵断面具纤维状纹理,显绢丝样光泽。无臭,味淡。[成 分] 主含含水硫酸钙(CaSO4•2H2O)。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约0.2g,于140℃烘20分钟,加水1.5ml,搅拌,放置5分钟,呈粘结固体。

[检 查] 重金属、砷盐。

[含量测定] 用滴定法测定,本品含含水硫酸钙(CaSO4•2H2O)不得少于95.0%。

☆考点205:矿物类中药-芒硝

[来 源] 为硫酸盐类矿物芒硝族芒硝,经加工精制而成的结晶体。[性状鉴别] ①药材:呈棱柱状、长方形或不规则块状及粒状。无色透明或类白色半透明,暴露空气中则表面逐渐风化而覆盖一层白色粉末(无水硫酸钠),条痕白色。质脆易碎,断面具玻璃样光泽。断口贝壳状。无臭,味苦、咸。②饮片:玄明粉为白色粉末。无臭,味咸。有引湿性。

[成 分] 主含含水硫酸钠(Na2SO4•10H2O)。

中药药剂学7章 篇2

1.教学中发现的问题

1.1基础薄弱, 学习状态不稳定。

成人学生大多数学、物理、化学基础薄弱, 对于一些复杂的、抽象的物理、化学理论往往不能够理解, 这使中药药剂学成为成人中药学专业课中较难学的课程之一。学生大部分有过实际工作经验, 学习中抱着实用主义的态度, 普遍知道中药药剂学的重要性, 想学好这门课, 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内容多, 记忆困难, 而且长期养成了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 未能适应中药药剂学的教学特点, 常常事倍功半, 使其学习兴趣降低, 一些学生的学习态度表现为忽冷忽热的不稳定状态[1]。

1.2实验动手能力差。

实验教学是中药药剂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然而成人学生没有掌握基本的实验器材和仪器的使用方法, 在实验中的动手能力较差, 而且有些学生放弃了实验的机会, 不重视实验技能, 认为实验对工作没有帮助,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验课的教学工作。

2.教学中的相应对策

2.1加强“三基教学”, 突出重点内容。

针对成人学生的特点, 解决教学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的最好方法是在中药药剂学教学中贯穿“三基教学”法, 制定适合成人学生的“三基训练”纲要, 严格按照纲要进行教学工作, 加强与实际联系紧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 减少复杂抽象难点内容的介绍,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内容, 这样能为他们从事实际工作打下更好的基础。例如:在介绍片剂的制备时, 本科生要求掌握片剂制备的原理, 但是在成人教育中强调制备方法, 原理简单介绍, 不要求学生掌握。

2.2.多采用案例教学法。

教学中采用案例展示的方式组织学生学习、研讨和探究, 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药剂学作为综合性应用学科, 可以从各种案例中选择, 如在讲解剂型对于药效的影响时, 如果只是依照书本上的几条来讲, 不但枯燥, 而且学生对剂型的重要性不会有切身的体会, 但如果举例复方丹参滴丸, 既可使学生发现采用固体分散体技术能迅速提高疗效, 又能让学生体会到中药在应用中也可作为急救药品使用。

2.3提高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质量。

多媒体教学手段, 能将抽象的理论做成直观、生动、形象的课件,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注射剂的生产过程在课堂播放, 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并由此引发学生的兴趣, 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有效的利用多媒体, 借助于多媒体承载的大量信息, 是提高中药药剂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

2.4改进实验内容。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动手能力, 我们精选有典型意义的实验;相关实验尽量合并;增加实验的深度与广度。总的原则是加强中药药剂基础实验, 拓宽、突出综合应用实验, 重视设计与应用技术相结合, 增强创新意识, 增加开放度。

2.5加强实验教学的考核。

为了解决学生对实验课的的不重视心理, 必须加强实验课考核制度, 考核成绩要记入期末成绩中, 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通过考勤、对具体的实验理论掌握情况的考核及实验操作情况的考查, 为每位学生的实验课打分, 根据理论课和实验课课时的比重, 记入期末考试成绩。

总之, 为了更好的体现“学校基础教育-毕业后实践教育-继续药学教育”的连续一体化教育模式, 我们认为只有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 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案, 因材施教, 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提高教学质量, 真正培养出有实际价值的药学人才。作为教师, 应注意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努力挖掘自身的潜力, 不断探索教学方法和经验, 把握中药药剂学教学方法的真谛, 体现该学科的特色。

参考文献

中药药剂学的发展趋向 篇3

【关键词】中药药剂学;发展趋向

【中图分类号】R2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766-02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中药也实现了重大的创新。其中中药药剂学这一科目也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对于药品的设计方法,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应用等方面也较为成熟,这是对中药药剂学理论的不断完善。中药药剂学的发展目标就是朝着“创新药,创好药”的方向发展。同时这也是我国药业普遍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

1中药药剂学学科现状与发展目标

虽然我国的中药研究在某些方面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能够在日常的应用中对人们的生活质量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在目前的中药行业发展上来看,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最重要的就是在中药剂型设计方面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这对我国中药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建立较为完整的中药药剂制剂的理论体系,开拓符合中药药剂特点的制剂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新辅料至关重要。

1.1中药复方多元释药系统

近年来,医药领域对中药复方多元释药系统设计方法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经过检测,这种设计方法比较符合中药的整体特点,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中药复方多元释药系统是在总结中药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合理地遵守古人的施药原则和方法,将中药治疗方法为主要核心,其配伍形式主要为中药有效组分和效应组分,根据药物的药性、特点等相关因素进行有效地组合,同时结合现代的制剂技术手段,制成多种释药单元,最后还要根据一定的治疗需要来将不同的单元组合成一个释药系统中。这样就可以达到中药的整体治疗效果。在这一过程中,对“物质组释放量”、“生物效应计量”、“整合药动学”等评价技术也有一定的运用。中药复方多元释药系统充分体现了中药治病的整体观念,极大地促进了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提升了中药制剂的核心竞争力。

1.1.1中药复方多元释药系统应用情况

在对中药复方多元释药系统的应用中充分应用了一些中药药材,如丹参、大川芎、愈肠宁、芍药甘草汤等来进行深入的实践。通过大量的实践研究,广大的中医药科技工作者对中药复方多元释药系统研究有了更为充分的认识,同时论证了这种释药系统在新型的中药释药系统中的可行性。

1.2中药复方经皮给药系统处方设计方法学研究

众所周知,我国现在的一些中医疗法,比如油水分散、贴膏外用等,相关的制剂处方没有严格按照相关的中医药的设计方法的要求,方法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同时用药较为困难,稳定性和渗透性较差。由于这些中药治疗方法的弊端逐渐的显露,中药制剂的相关工作人员对中药物料溶度、表征显现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形成了一套较为科学的中药外用制剂载体技术和终端制剂共性技术。对这一技术的研究,为中药的经皮给药制剂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撑,同时对中药的外治疗法有了一定的继承和发展。也是我国医药领域的一大突破。

1.3中药超微粉碎技术

中药超微粉碎技术能够使得药物的有效成分快速溶出,极大地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有效地减少药材的用量。针对中药超微粉碎技术的这些特点,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超微粉碎的适宜性和超微粉碎程度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标准,在此基础上,减少了中药材超微粉碎的盲目性。但是中药超微粉碎关键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会出现规律不清、粒度控制不明确等问题,所以这种技术在中药领域中运用的不是很广泛,并有待进一步完善。

1.4新型辅料的研究与应用

1.4.1开展了增溶性辅料的行业标准研究

对于增溶性辅料的研究主要是以吐温-80的增溶适宜性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其理化性质和增溶能力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有效地研究与分析,剖析了可能产生安全问题的一定物质基础。对于这种辅料进行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对质量控制标准有一定的提高,同时也促进了中药的辅料和制剂的发展。

1.4.2开展了中药直接压片辅料技术研究

对于这种技术的研究在通常的情况下采用共处理的方式,因为共处理能有效地改善辅料的不良性质,使得单个辅料和整体的辅料相互协调,进而提升辅料的整体功能。这在粉末直接压片的使用中能够产生较为明显的效果,提升了共处理辅料的性能,使其能够在粉末直接压片工艺中得到更好的运用,对我国中药片剂的压片技术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1.5新型的中药制剂设备的研发

安全、有效、使用方便的现代化中药制剂的生产,有赖于新型的中药制剂设备的开发和使用。如近些年“微波提取与干燥设备”、“膜分离关键技术设备”、“中药防粘冲压片设备”等新型中药设备的研发和使用极大地提高了中药制剂的生产工艺水平,使获得质优、价廉、疗效确切的中药制剂变得更为容易。

2中药药剂学学科发展趋势

2.1 继续深入中药药剂学的方法学研究

中药药剂学随着中医药科学的不断发展得到了一定的完善,新技术和新剂型的引入给中药药剂学注入了一定的活力。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避免中药药剂学完全的向着化学药物制剂转变,尽量保持中药药剂学的独立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提出较为科学的中药药剂学思想理论体系:首先,对中药药剂学的指导原则和理念等进行深入的研究;其次,建立合理的药剂研究思维方式;再次,要充分应用具体的科学技术手段来对中药药剂学进行深入研究。

2.2 建立和完善现代中药复方释药系统研究体系

建立和完善现代中药复方释药系统的研究体系就是对中药制剂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形成现代的制药技术,提高整体的研究水平,渗入一定的创新能力。将中医药理论的核心内容、配伍理论以及药效功能等方面进行有效地融合统一,进而凸显出我国中医药药剂学科的特点和优势。

2.3 系统开展中成药再评价开发研究

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药品自评价制度还有待发展,其规模和体系仍有不规范的地方。因此建立较为规范的再评价体系是非常必要的。要从多方面来对药物进行合理地控制,如在药物疗效、不良反应、制药工艺、方案、费用等方面进行深入评价。同时要对用药的可靠性、安全性、药量的控制上加以重视,这样才能使得中成药的自评价体系更为完善。

2.4 促进中成药大品种的二次开发研究

对中成药大品种的二次开发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使得我国的一些大的药业加大对药品开发的投资力度,建立现代化的药物创新平台,增强药业的创新能力,进而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2.5 加大对中药经典名方开发与制剂研究

随着现代制剂技术、制药设备和药用辅料的飞速发展,传统经典名方更是经过广大患者临床应用被证明是疗效确切而毒副作用较小的。应用现代药物传递系统理念,结合中药复方传统施药特点,从名方中筛选与现代疾病联系紧密并值得进一步开发的处方。

2.6 探索组分中药的制剂研究

近年来“组分中药”的概念开始形成,已然成为中药新药研发的一种新思维、新模式,是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遵循中药方剂的配伍理论与原则。开展组分中药制剂的研究,是中药制剂研究与开发的新途徑。

3总结

随着中药现代化的发展,中药药剂学科领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尤其中药复方新型给药系统设计方法、新技术、新辅料的研究方面成绩斐然。传承中医药特色,完善中药制剂学理论是中药药剂学进一步发展的战略目标与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 黄映.中药复方现代研究[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07)

中药药剂学考点总结 篇4

6.物理灭菌方法:1.干热灭菌法 A火焰灭菌法(适宜不易被火焰损伤的瓷器、玻璃和金属制品)B干热空气灭菌法(适用于耐高温的玻璃、金属制品及不允许湿气穿透的油脂类材料和耐高温的粉末材料,不适宜大部分药品及橡皮、塑料制品)。2 湿热灭菌法A热压灭菌法(凡能耐热压灭菌的药物制剂均可)B流通蒸汽灭菌和煮沸灭菌法(不耐高温的药品和1-2ml的注射剂,不可杀死所有芽孢)C低温间歇法(适用于必须加热灭菌却不耐高温的药品,杀死芽孢不完全,需加抑菌剂)

7.滤过除菌法 1微孔薄膜滤器 0.22um以下 2垂熔玻璃滤器(滤球,漏斗,滤棒)。上海玻璃厂6号:2um以下,长春玻璃的G6:1.5um以下,天津滤器厂IG6:2um以下。3.砂滤棒:硅藻土滤棒(苏州滤棒)、多孔素瓷滤棒(唐山滤棒)

8.防腐剂:

1、苯甲酸和苯甲酸钠:PH4一下防腐作用好

2、对羟基苯甲酸脂类(尼泊金类):在酸性溶液中作用最强。吐温(聚山梨脂类表面活性剂)能增溶抑菌剂。

3、山梨酸(对霉菌的抑制力强 PH4.5)

4、乙醇(20%,中性碱性中要达到25%)

5、酚类及其衍生物

6、季铵盐类

7、脱水醋酸

8、其他 9.粉碎的方法:1干法粉碎A混合粉碎(串料粉碎,串油粉碎:种子类药物桃仁)B单独粉碎(贵重药材,毒性药材,氧化还原性强的药材,质地坚硬的药材)2湿法粉碎 水飞法:朱砂珍珠炉甘石 3低温粉碎 4超细粉碎 10.堆密度bulk density:单位容积微粉的质量

11.一般微粉的粒径小于10um可以产生胶黏性,当把小于10um的微粒除去或把小于10um的粒子吸附在你较大的微粒上时,其流动性可以变好。筛析的目的:为了获得较均匀的粒子粉末。五号筛 80目,六号筛 100目,七号筛 120目。越大越细。

12.混合的目的:使多组分物质含量均一一致。

13.混合的原则:

1、组分药物比例量 使用等量递加法

2、组分药物的密度

3、混合的时间

4、器械的吸附性 14.制粒的目的:

1、改善其流动性

2、多组分药物制粒后可防止各成分的离析

3、防止生产中的粉尘飞扬及在器壁上吸附

4、在片剂生产中可改善其压力的均匀传递。

15.中药的浸提过程:

1、浸提和渗透阶段

2、解析和溶解阶段

3、浸出成分扩散阶段

16.影响浸提的因素:

1、中药粒度

2、中药成分

3、浸提温度

4、浸提时间

5、浓度梯度

6、溶剂PH

7、浸提压力

17.浸提辅助剂:

1、酸(促进生物碱的浸出,提高生物碱的稳定性,使有机酸游离,便于有机溶剂的提取,除去酸不溶性杂质)

2、碱(增加有效成分的溶解度和稳定性)

3、表面活性剂 18.常用的浸提方法:煎煮法(适用于对湿热稳定的中药)、浸渍法(适用于粘性药物,无组织结构的中药、新鲜及易于膨胀的中药、不适用于贵重、毒性。高浓度中药)、渗漉法(适用范围与浸渍法相反)、回流法(不适用于受热易被破坏的中药)、水蒸气蒸馏法(挥发油)、超临界流体提取法(亲脂性)、半仿生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微波提取法。

19.半仿生提取法SBE:是既符合药物经胃肠道转运过程、适合工业化生产、体现中医治病综合成分作用的特点又有利用于单体成分控制制剂质量的一种中药及其复方提取新技。

20.微波提取的特点:1微波对极性分子选择性加热,故对其选择性浸出,能提高提取物浓度 2微波提取时间短,收率高 3可供选择的溶剂多,用量少,减少投资4提取效率高

21.影响滤过速度的因素:V/t=Pπrˇ4/8ηl 22.滤过方法:常压滤过、减压滤过、加压滤过

23.纯化方法:

1、水提醇沉淀法

2、醇提水沉淀法

3、盐析法

4、酸碱法

5、大孔树脂法、澄清剂法、透析法、萃取法等。

24.影响浓缩效率的因素:

1、传热温度差(Δtm)

2、传热系数K U=W/A=(K*Δtm)/r U:蒸发器的生产强度 W:蒸发量 A:蒸发器传热面积 r:二次蒸汽的气化潜能

25.浓缩的方法:常压蒸发、减压蒸发、薄膜蒸发

26.结合水:存在于细小毛细管中的水分和渗透到物料细胞中的水分。难以从物料中除去。

27.非结合水:存在于物料表面的湿润水分,粗大毛细管中水分和物料孔隙中水分易于除去。

28.平衡水分与自由水分:物料中的水分与空气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此时物料中所含的水分为该空气状态下物料的平衡水分。物料的总水分为自由水分合平衡水分之和。在干燥过程中能除去的只有自由水分(包括部分结合水和全部非结合水),平衡水分不能除去。

29.影响干燥的因素:

1、被干燥物料的性质

2、干燥介质的温度、湿度与流速

3、干燥速度与干燥方法

4、压力

30.加快干燥的方法:

1、提高空气温度

2、减小湿度、减小压力

3、加大热空气流速

4、加大蒸发表面积

31.干燥的方法:

1、烘干法

2、减压干燥法

3、喷雾干燥法

4、沸腾干燥法

5、冷冻干燥法

6、红外线干燥法

7、微波干燥法

8、鼓式干燥法,带式干燥法,吸湿干燥法 32.散剂 powders:系指中药或中药提取物经粉碎、均匀混合制成的粉末状制剂。33.散剂特点:

1、易分散,奏效快

2、外用覆盖面积大,可以同时发挥保护和收敛的作用

3、贮存运输携带方便

4、制备工艺简单,剂量易于控制,便于婴幼儿服用

5、臭味、刺激性、吸湿性药物易引起变化。腐蚀性强及易吸潮变质的药物不宜制成散剂。

34.倍散:剂量在0.01-0.1g可配成10倍散,在0.01g一下配成100或1000倍散。

35.丸剂pills:系指中药细粉或中药提取物加适合的黏合剂或者其他辅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剂型,主要供内服。

36.丸剂的特点:

1、传统的丸剂作用迟缓,多用于慢性病的治疗

2、某些新型丸剂可用于急救

3、可缓和某些药物的毒副作用

4、可减缓某些药物成分的挥散 5缺点:服用剂量大,小儿服用困难,尤其是水丸溶散时限难以控制,原料多以原粉入药,微生物易超标。

37.丸剂的制备:泛制法,塑制法,滴制法

38.水丸的特点:以水或水性液体为赋形剂,服用后在体内易溶散。吸收。显效较蜜丸、糊丸、蜡丸快。且不含其它固体赋形剂,实际含药量高。

39.水丸的制备:原料的准备→起膜→成型→盖面→干燥→选丸→质量检查→包装。

40.蜜丸sweetpills:系指中药细粉以蜂蜜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型。

41.炼制蜂蜜的目的:除去杂质、降低水分含量、破坏酶类、杀死微生物、增加黏合性。

42.质地坚硬、黏性大、体积大、富含纤维的中药宜提取制膏,贵重中药、体积小、淀粉质多的中药宜粉碎制成细粉。

43.糊丸与蜡丸释药缓慢,可减少药物对肠道的刺激,适宜含有毒性或刺激性较强的药物。

44.滴丸是指中药提取物与基质用适宜方法混匀后,滴入不相混溶的冷凝液中,收缩冷凝制成的丸剂。

45.滴丸的主要特点:

1、起效迅速,生物利用度高

2、生产车间无粉尘,有利于劳动保护,设备简单,生产工序少,生产周期短,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成本相对较低。

3、滴丸可使液体药物固体化

4、滴丸用药部分多,可口服、腔道用和外用,可起到长效作用

5、滴丸载药量小,相应含药量低,服药剂量大。

46.滴丸的制备:滴制法 将主要溶解、混悬或乳化在适宜的已熔融的基质中,保持恒定的温度80-100,经过一定大小管径的滴头等速滴入冷凝管,凝固形成的丸粒徐徐沉于器底,或浮于冷凝液的表面,取出,拭去冷凝液,干燥,即成滴丸。

47.丸剂包衣的目的:

1、掩盖恶臭、异味,使丸面平滑、美观、便于吞服

2、防止主药氧化、变质或者挥发3防止吸潮及虫蛀

4、根据医疗需要,把处方中一部分药物作为包衣材料包于丸剂表面,在服用后首先发挥药效5包肠溶衣后使丸剂安全通过胃转至肠内再溶散。

48.片剂tablets:系指中药提取物、中药提取物加中药细粉或中药细粉与适宜的辅料混匀压制而成的圆片状或异形片状的剂型,分为提纯片、浸膏片、半浸膏片和全粉片。

49.片剂优点:

1、溶出度及生物利用度比丸剂好

2、剂量准确,片剂内药物含量差异较小

3、质量稳定

4、服用携带运输贮存方便

5、机械化生产,产量大成本低。

50.片剂缺点:

1、需加入赋形剂并压缩成型,溶出度较散剂和胶囊剂差,影响其生物利用度

2、儿童及昏迷患者不易吞服

3、含挥发性成分的片剂贮存较久时含量下降

51.片剂的辅料一般包括稀释剂、吸收剂、润湿剂、黏合剂、崩解剂、润滑剂等。52.稀释剂和吸收剂(填充剂):

1、淀粉:最常用的稀释剂,也可作为吸收剂及崩解剂。淀粉吸湿不潮解,遇水膨胀,遇酸或碱或加热情况下可逐渐水解而失去膨胀作用,对含量测定有干扰。可压性不好,作为稀释剂时不宜用量太多。

2、糊精:常与淀粉配合作为填充剂,兼有黏合剂作用,对含量测定有干扰。

3、糖粉:多用于口含片和咀嚼片。有一定黏度,与糊精,淀粉按比例配合课作为乳糖的代用片。有引湿性。

4、乳糖:无吸湿性

5、硫酸钙

6、磷酸氢钙

7、氧化镁,碳酸镁、碳酸钙、活性炭、甘露醇、山梨醇等。

53.润湿剂和黏合剂:

1、水:润湿剂,凡药物本身具有一定黏性用水润湿即能黏结制粒。少单独使用,常用低浓度的淀粉浆或乙醇代替。

2、乙醇:润湿剂。乙醇浓度越高,粉料被润湿后黏性越小。

3、淀粉浆:黏合剂,一般为8%-15%,10%最常用。

4、糖浆,饴糖,炼蜜,液状葡萄糖

5、阿拉伯胶浆、明胶浆

6、纤维素衍生物

54.崩解剂:

1、干燥淀粉:毛细管吸水作用和本身吸水膨胀,适用于不溶性或微溶性片剂。可压性,流动性不好。

2、羧甲基淀粉钠CMS-Na:膨胀作用,不溶性和可溶性片剂都可,流动性好。

3、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毛细管作用,具有崩解,黏结双重作用。以上崩解剂的使用方法有:内加法(崩解较慢),外加法(崩解较快,崩解后颗粒不呈细粉状),内外加法(内:外=3:1)。

4、泡腾崩解剂

5、表面活性剂:崩解辅助剂

55.崩解原理:毛细管作用、膨胀作用、产气作用、酶解作用

56.润滑剂:

1、疏水性及水不溶性润滑剂:A、硬脂酸、硬脂酸钙、硬脂酸镁 B、滑石粉:不溶于水但有亲水性,与硬脂酸镁联合 C、氢化植物油

2、水溶性润滑剂:A聚乙二醇PEG B十二烷基硫酸镁

3、助流剂:微粉硅胶、滑石粉 57.湿法制颗粒压片法:主药(加辅料)→混合(润湿剂或黏合剂)→制软材→制颗粒→干燥→整粒(润滑剂、崩解剂)→压片→包衣→质量检查→包装 58.制颗粒的目的:

1、增加物料流动性

2、减少细粉吸附和容存得空气以减少药片的松裂

3、避免粉末分层

4、避免细粉飞扬。总的来说就是增加物料的流动性和可压性。

59.片剂包衣的目的:

1、增加药物的稳定性

2、为了掩盖药物不良气味

3、控制药物的释放部位

4、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

5、改善片剂的外观便于识别 60.包衣的种类:糖衣、薄膜衣、半薄膜衣、肠溶衣

61.薄膜衣的物料:

1、成膜材料:纤维素累(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羟丙基纤维素HPC、羟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丙烯酸树脂类

2、溶剂:乙醇、丙醇

3、增塑剂:甘油,聚乙二醇

4、着色剂和掩蔽剂

62.糖衣包衣流程:隔离层→粉衣层→糖衣层→有色糖衣层→打光

63.不宜制成胶囊剂:

1、药物的水溶液或乙醇溶液

2、易溶性药物如氯化钾,溴化物,碘化物及小剂量刺激性药物

3、易风化药物

4、吸湿性药物

64.浸出药剂:系指采用适合的浸出溶剂和方法浸提中药中有效成分,直接制得或再经一定的制备工艺过程而制得的乙类药剂,可供内服外用。

65.浸出药剂特点:

1、多组分的综合疗效适应了中医辨证施治的需要

2、药效缓和持久,副作用小

3、服用剂量小,使用方便

4、某些浸出药物稳定性差 66.浸出药物的种类:水浸出型、含醇浸出型、含糖浸出型、无菌浸出型、其他浸出型

67.汤剂:系指将中药饮片或粗粒加水煎煮,去渣取汁服用的液体剂型。特点:适应中医辨证需要,充分发挥多成分的综合疗效,液体吸收快,奏效迅速,制备方法简单。临用新制,久置易变质,不易携带,直接服用容积大,儿童难以服用,脂溶性和难溶性不易提取完全。

68.合剂系指中药用水或其他溶剂,采用适宜的方法提取制成的内服液体剂型。制备方法:浸提→净化→浓缩→分装→灭菌→成品。69.中药糖浆剂:一般含糖量不低于45%,单糖浆的浓度为85%g/ml或64.71%g/g 70.糖浆剂产生沉淀的可能原因:

1、中药中的细小颗粒或杂质净化处理不够

2、提取液中所含高分子物质,在贮存过程中胶态粒子陈化聚集沉出

3、提取液中有些成分在加热时溶于水,冷却后沉淀析出

4、糖浆剂PH值发生改变,某些物质沉淀析出。

71.煎膏剂:系指中药加水煎煮,去渣浓缩后,加糖或蜂蜜制成的稠厚状半流体剂型。

72.酒剂:系指中药用蒸馏酒浸提成分而制得的澄清液体剂型,多供内服。酊剂系指药品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浸出或溶解而制得的澄清液体剂型,多供内服也可外用。含有毒性药品的酊剂。每1ooml相当于原药物10g,普通酊剂每100ml相当于原药物20g。

73.流浸膏剂每1ml相当于原中药1g,浸膏剂每1g相当于原药材2-5g 74.中药浸出药剂的含量测定:中药比量法:系指浸出药剂若干容量或重量相当于原中药多少重量的表示方法。

75.液体药剂:药物分散在液体分散介质中制成的液态剂型,可供内服和外用。特点:

1、吸收快,作用迅速。

2、给药途径广泛,服用方便,易于分剂量,尤其适用于婴幼儿和老年患者。

3、能减少某些药物的刺激性

4、提高生物利用度 缺点:药物分散度大,受分散介质影响易引起药物的化学降解,使药效降低甚至失效,体积较大,携带运输贮存不方便,易霉变。76.按分散系统分类可分为:溶液型、胶体溶液型、混悬型、乳状液型 77.表面活性剂:凡能显著降低两相间表面张力的物质。特点:分子具有两亲性;有降低表面张力和增溶的能力,低浓度时在表面吸附定向排列,一定浓度时形成“胶团”。

78.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1、肥皂类

2、硫酸化物(A硫酸化油 B高级脂肪醇硫酸脂类:十二烷基硫酸钠:月桂醇硫酸钠)

3、磺酸化物:阿洛索-OT 79.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水溶性大。在酸性和碱性溶液中都较稳定,还有杀菌作用,主要用于杀菌和防腐。常用的有氯苄烷铵、氯化十六烷基吡啶。

80.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1、卵磷脂:天然的,不溶于水,对油脂的乳化作用强,是制备注射用乳剂的主要附加剂。

2、合成的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81.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1、脂肪酸山梨坦类:司盘类,HLB值在4.3-8.6之间,亲油性较强。一般做我w/o型乳剂的乳化剂,或O/W乳剂的辅助乳化剂。

2、聚山梨脂类:吐温类,亲水性较强,用作增溶剂或O/W型乳化剂。

3、聚氧乙烯脂肪酸脂类

4、聚氧乙烯脂肪醇醚类

5、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

82.胶束:表面活性剂分子的疏水部分与水的亲和力较小,当浓度较大时疏水部分相互吸引、缔合在一起,形成的缔合体成为胶束。开始形成胶束时溶液的浓度称为临街胶束浓度CMC 83.亲水亲油平衡值:表示表面活性剂亲水亲油的强弱。增溶剂:15-18;去污剂13-16;O/W乳化剂8-16;润湿剂与铺展剂7-9;W/O乳化剂3-8;消泡剂0.8-3 84.随温度升高至某一温度,其溶解度急剧升高,该温度称为Krafft点,相对应的溶解度即为该离子表面活性剂的CMC。Krafft越高,CMC越小。

85.表面活性剂在药剂中的应用:

1、增溶剂

2、乳化剂

3、润湿剂

4、起泡剂与消泡剂

5、杀菌剂

6、去污剂

86.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

1、增溶

2、助溶

3、使用潜溶剂

4、制成盐类 87.常用的乳化剂:

1、表面活性剂

2、天然或合成乳化剂;阿拉伯胶,明胶,胆固醇,磷脂等

3、固体粉末;氢氧化镁,二氧化硅等

88.乳状液的稳定性:

1、影响乳剂稳定性的因素A乳化剂的性质与用量 B分散相的浓度与乳滴大小 C黏度与温度

2、乳剂不稳定的现象: A分层B絮凝C转相D破裂F酸败

89.混悬液型液体药剂:系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相的液体制剂。毒剧药或剂量小的药物不应制成混悬剂。

90.混悬微粒的沉降:V=2rˇ2(ρ1 –ρ2)g/9η ρ1为微粒密度,ρ2分散介质密度,η介质粘度,r微粒半径 91.注射剂:系指药物经提取、纯化制成的专供注入机体内的一种无菌制剂。特点:

1、药效迅速,作用可靠。

2、适用于不宜口服给药的药物。

3、适用于不能口服给药的病人。

4、可使药物发挥定位定向的局部作用。缺点:

1、使用不便,注射时疼痛

2、安全性低于口服制剂

3、研究和生产过程复杂

92.注射剂的质量要求:1.无菌:不应含有任何活的微生物。2.热源和细菌内毒素 3.澄明度 4.PH值在4-9 5.渗透压 6.安全性 7.稳定性 8.其他

93.热原pyrogens:是指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致热物质。

94.注射剂污染热原的途径:

1、由溶剂带入

2、由原辅料带入

3、由容器或用具带入

4、由制备过程带入

5、由使用过程带入

95.除去注射剂中热原的方法:

1、除去药液或溶剂中热原的方法: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凝胶滤过法、超滤法、反渗透法

2、除去容器或用具上热原的方法:高温法、酸碱法

96.蒸馏法制备注射用水:将净化处理的水先加热至沸腾,使之气化为蒸汽,然后将蒸汽冷凝为液体。气化过程中,水中含有的易挥发性物质挥发逸出。而含有的不挥发杂质及热原仍然留在残液中,因而经冷凝得到的液体为纯净的蒸馏水。经过两次蒸馏的重蒸馏水不含有热原,可作为注射用水。97.注射用水的贮存:在无菌条件下保存,并在12小时内使用。

98.0.9%的氯化钠溶液和0.5%的葡萄糖溶液即为等渗溶液。输液剂的质量要求:

1、应调节适宜的PH

2、应具有适宜的渗透压

3、澄明度应符合有关规定

4、无菌,无热原,无毒性

5、不得添加任何抑菌剂

99.粉针剂的制备方法:无菌粉末直接分装法;无菌水溶液冷冻干燥法

100.影响药物眼部吸收的因素:

1、药物从眼睑缝隙的流失

2、药物经外周血管消除

3、药物的脂溶性和解离度

4、刺激性

5、表面张力

6、黏度:0.5%甲基纤维素溶液对角膜接触时间可延长3倍 1.硬膏剂:系将药物溶解或混合于黏性基质中制成的一类近似固体的外用剂型。2.外用膏剂经皮吸收途径:

1、完整的表皮

2、毛囊

3、汗腺 3.渗透促进剂 penetration enhancers:系指能加速药物穿透皮肤的一类物质。二甲基亚砜 DMSO;月桂氮卓酮

4.软膏剂 ointments:系指药物、中药细粉、中药提取物与适宜基质混合制成的半固体外用剂型。可分为溶液型、混悬型、乳剂型软膏。

5.油脂性基质:

1、油脂类:动物油、植物油、氢化植物油

2、类脂类:羊毛脂(有良好的吸水性。常与凡士林合用)、蜂蜡、鲸蜡、虫白蜡

3、烃类:凡士林(吸水性差,不适用于有多量渗出液的患处,加入表面活性剂可增加其吸水性和释药性;白凡士林不可用于眼用膏剂)、固体石蜡、液状石蜡。

4、硅酮类:硅油对眼有刺激不宜用作眼膏基质。

6.水溶性基质:主要是聚乙二醇(PEG)能吸收组织渗出液,释药较快,无油腻性,对皮肤黏膜无刺激性,可用于糜烂创面及腔道黏膜,缺点是润滑作用差。7.乳剂型基质遇水不稳定的药物不宜制成乳剂型软膏。O/W型乳化剂:(雪花膏)

1、一价皂:用钠、钾、铵的氢氧化物或三乙醇胺(水相)等有机碱与脂肪酸作用生成的新生皂。2脂肪醇硫酸(酯)钠类:十二烷基硫酸(酯)钠,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水相)3聚山梨酯类:吐温类(水相),是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能与某些防腐剂如尼泊金类、苯甲酸类络合而使之部分失活。4聚氧乙烯醚的衍生物类:平平加O、柔软剂SG、乳化剂OP。W/O型乳化剂:1多价皂:由二、三价金属如钙、镁、锌、铝的氧化物与脂肪酸作用形成的多价皂 2脂肪酸山梨坦类:司盘类 3蜂蜡、胆甾醇、硬脂醇等弱W/O乳化剂 8.软膏制备的方法:研和法、熔合法、乳化法 卡波姆 268 9.眼膏剂常用的基质为凡士林8份,液状石蜡1份,羊毛脂1份。10.巴布膏剂:系指中药提取物、中药或者化学药物与适宜的亲水性基质混匀后,涂布于裱背材料上制得的外用膏剂。

11.贴剂:系指中药提取物或和化学药物与适宜的高分子材料制成的一种薄片状贴膏剂。

12.糊剂:系指多量药物细粉与适宜赋形剂制成的糊状制剂。

13.涂膜剂:系指中药或药物经适宜溶剂和方法提取或溶解,与成膜材料制成的供外用涂抹,能形成薄膜的液体制剂。

栓剂suppository:系指中药提取物或药粉与适宜基质制成供腔道给药的固体剂型。

1. 栓剂的特点:减少药物受肝脏首过作用的破坏,同时减少对肝脏的毒副作用;便于不能或不愿吞服药物的患者。不足:不如口服方便。

2. 吸收途径:

1、通过直肠上静脉(经过肝脏代谢,距肛门6cm)

2、通过直肠下静脉和肛门静脉(距肛门2cm,避免首过消除)

3. 栓剂的基质类型:

1、油脂性基质 可可豆脂:有α,β,Υ三种晶型,Υ较稳定,熔点34.当加热超过其熔点型,稳定部分转变为不稳定的异构晶型。因此应缓缓加热升温,待基质融化至2/3时停止加热,使其逐步融化。

2、水溶性基质

4. 栓剂的制备:熔融基质→加入药物(混匀)→注模→冷却→刮削→取出→成品→包装

5. 置换价DV:系指药物的重量与同体积基质的重量之比值 P295 计算

6. 融变时限:油脂性基质的栓剂在30min内全部融化,水溶性基质在60min在全部溶解

气雾剂aerosols:系指中药提取物或药物细粉与适宜的抛射剂装在具有特制装置的耐压容器中,使用时借助抛射剂的压力将内容物呈细雾状、泡沫状或其他形态喷出的制剂。

1.气雾剂优点:

1、可直达吸收或作用部位,奏效迅速。

2、药物严封于密闭容器,不易被微生物污染。

3、提高了药物的稳定性

4、使用方便,用药剂量较明确

5、减少局部涂药的疼痛与感染,避免了胃肠道给药的副作用

2.气雾剂缺点:

1、可能发生抛射剂渗漏而失效

2、遇热或受撞击易爆炸

3、生产成本高

4、中药气雾剂可能影响给药剂量的准确性 3.分类:按相的组成分为二相气雾剂和三相气雾剂 4.吸入型气雾剂速效机理:吸收部位面积巨大、吸收距离短、血流量大 5.抛射剂作用:

1、气雾剂动力

2、药物溶剂或稀释剂

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 篇5

此课程是医学与药学理论与实践药学专业知识与药品市场之间的桥梁课程,有较强的综合性、 应用性,不但具有传统和现代剂型理论的统一性,而且具有与生产和临床紧密联系的实践性,以及运用多学科知识与技能的综合性 在中药现代化的进程中,中药药剂生产作为产业链的下游,其发展水平对全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

实验课教学是中药药剂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能力 ,其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培养目标及课程目标的实现 在进行中药药剂学实践教学时,应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和内容 ,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一、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现状

(一)教学内容、体系

在教学内容上,中药药剂学实验主要分为三大类型: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类。

据目前各大中医类院校了解,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大多以基础性、验证性实验为主,而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较少或着没有设计,单项验证性实验有的院校由于实验条件等因素往往还局限于一些老剂型,如散剂、丸剂、颗粒剂等,这些实验只能是学生刻板的去执行实验步骤,不能培养学生的的创新意识及科研设计能力。

这种缺乏自主性的实验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已不适应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要求。

(二)教学方法、方式

实验教学的方式上趋于单一化,有的院校实验手段落后,相关实验互相分离,甚至只能进行示教性实验,缺少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至于多学科知识的创新性实验便更没有涉及。

实验教学的方式上缺乏师生间的互动,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制约了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另外,很多中药制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煎膏剂、注射剂等)的前处理工艺(提取、分离、精制、浓缩等),其操作都是一样的,重复性太多,浪费课堂的教学时间;再是,院校实验课程上用的仪器多是简易手工为主的,与大生产药厂脱节更多,使学生在离开学校到工作岗位上,还要在花很长时间去学习。

(三)教学管理、模式

受传统教学影响,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管理上刻板、机械,往往是在规定时间里,专门实验室进行,过程中学生没有进一步探究和拓展的时间、空间;在教学模式上僵化、沉闷,多数为:学生预习实验内容→老师按实验讲义讲解操作过程→学生按实验讲义上的实验步骤按部就班地操作→按照实验讲义内容抄写下来完成实验报告,这种本末倒置的教学模式严重妨碍了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协作精神的培养。

二、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方法

我们对传统中药药剂学实验进行改革,探索通过设计新实验改进原有实验方法改进考试方法等措施,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一)教学内容体系

实验教学体系应层次化、合理化,应构建以三大实验类型的实验教学体系。

其中基础性试验应具体在课堂教学中做详细介绍,并加以多媒体形式先给学生以直观讲解,在实验教学中应参差在综合实验中具体体现,它是侧重于单一技术或单一仪器的基本训练;综合性实验应在实验教学中重点突出,体现实验内容的综合性和知识能力培养的连续性;创新性实验是以生产、实践科研相结合的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它能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类实验应在大章节最后安排。

(二)教学方式方法

实验教学方式手段上应多样化,中药药剂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尽管近年来实验教学课时数有所增加,实验教学内容也趋于丰富,但由于中药制药中的许多单元操作过程、制药机械工作原理等比较抽象,我们将采用一下方式给以改革:首先,在教学实验开始时利用多种形式引入实验课教学,多以与实践生产,问题讨论为主,来强化学生对实验课内容的认识。

其次,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录像片及动画演示等可将其生产工艺流程、制剂设备形象地展示出来,并对实验操作的关键步骤进行详细讲解,提高实验的成功率。

(三)教学管理模式

首先,合理分组,科学安排实验时间,提高实验效率。

将学生分成若干实验大组,分组进行,提高实验效率。

对每一小组分别对其仪器设备的结构以及使用方法做一介绍以及操作示范,指导学生在备用设备上练习,并安排实验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试验,在实验过程自行分析解决,加深对本实验仪器的了解。

其次,改进其实验考核方法。

应加强实验考核力度。

由原来的与实验报告为主的考核方式改为实践考察,单独操作,限时完成;随机抽取学生对其实验操作进行提问。

再次,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在基础性试验中应适当添加一些与实际联系紧密、学生感兴趣的剂型,从而增加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

例如,散剂中非常熟悉的“痱子粉”;软膏剂中的“清凉油”;颗粒剂中的“感冒退热颗粒”等等。

在开设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时,要求学生自己查文献,定方案,做准备,出现问题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自己考虑解决,实验结束后要求每人严格按科技论文的要求撰写“实验报告”。

通过这些举措,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兆旺.中药药剂学[M].二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药师资格考试中药药剂学试题 篇6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药物剂型选择要符合“三效、三小、五方便”,其中“三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药剂生产过程中造成药品被微生物污染的主要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环境条件、操作人员、包装材料等。3.粗粉是指全部通过_________筛,但混有能通过_________筛不超过_________的粉末。4.《中国药典》1995版规定:注射用油的皂化值为_________,碘值为_________,酸值为_________。5.栓剂的制备方法一般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1.对用留样观察法测定药剂稳定性的评述中,错误的是()。A.需定期进行外观性状的观察、质量检测 B.分光照组与避光组,对比观察和检测 C.此法易于找出影响稳定性因素,利于及时改进产品质量 D.其结果符合生产和贮存实际,真实可靠 2.下列关于微囊特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可加速药物释放,制成速效制剂 B.可使液态药物制成固态制剂 C.可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 D.可改善药物的可压性和流动性 3.片剂包衣过程中,滑石粉主要用于()。A.包粉衣层B.包隔离层C.打光D.包糖衣层 4.制备片剂时,处方中的淮山药、天花粉的处理方法为()。A.打粉B.煎煮浓缩成膏 C.提取挥发油D.制成醇浸膏 5.用湿颗粒制片,薄荷脑最佳的加入工序为()。A.制粒前加入B.干燥前加入 C.整料前加入D.整粒后加入,闷数小时 6.养血愈风酒冲剂,属下列哪种颗粒剂()。A.混悬殊性颗粒剂B.水溶性颗粒剂 C.酒溶性颗粒剂D.泡腾性颗粒剂 7.用于一般性药物以泛制法制备小蜜丸用()。A.嫩蜜B.中蜜C.老蜜D.蜜水 8.下列哪种融合物可作为蜜丸润滑剂()。A.蜂蜡与芝麻油的融合物B.软肥皂与甘油的融合物 C.液体石蜡与软肥皂的融合物D.石蜡与芝麻油的融合物 9.处方中有乳汁,胆汁药物,怎样选用药汁作水泛丸赋形剂()。A.加水烊化B.加水稀释 C.加乙醇烊化D.加乙醇稀释 10.可用滴制法制备的为()。A.硬胶囊剂B.微囊C.毫微型胶囊D.胶丸剂 11.有关热原检查法的叙述中,正确的为()。A.法定检查法为家兔法和鲎试验法 B.家兔法比鲎试验法更准确可靠 C.鲎试验法对一切内毒素均敏感 D.家兔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制剂 12.用于皮试,剂量0.2ml以下,供()。A.静脉注射B.皮内注射C.皮下注射D.肌肉注射 13.薄荷油与吐温-80分散于液体分散媒中为哪种液体制剂()。A.溶液型B.胶体溶液型C.混悬型D.乳浊型 1 2 下页

上一篇:名人事迹报告下一篇:电仪维修车间百日安全专项行动治理 安全生产大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