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剂学(精选11篇)
中药药剂学 篇1
摘要: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质量为重点、素质教育为基础, 引导创新的教学理念, 借鉴国内外高校同行的教学经验, 综合应用案例式教学、研讨式教学、协作学习等现代教育方法, 对中药药剂学本科教学进行教学方法改革, 通过教学研讨学习, 介绍一些体会、摸索的方法和部分建议。
关键词:中药药剂学,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中药药剂学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一个主干学科, 在中药专业的教育上位于核心地位, 是以研究其剂型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制备工艺与设备、质量控制及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它属于工艺学与药物应用学科的范畴, 具有密切联系医疗和生产实践的特点。与其他学科相比, 它牵涉面广、专业性强、发展迅速、与生产实际联系密切, 而药物制剂工业生产设备与实验室设备相差较大, 一些新剂型和新技术难以讲解清楚。因此, 如何在教学中将这些抽象的理论和制剂生产工艺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形象地表达出来, 是本门课程教学的难点之一, 现将教学方法的改革介绍如下。
1 有机结合中药传统理论知识与现代科学技术
药剂学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相结合, 继承传统药剂与发展现代剂型相结合, 尽量避免与其他学科不必要的内容重复, 深入开展结合实际问题的开放式教学、专题教学。当今药学研究发展迅速, 各种药物制剂及其辅料的研究日新月异、层出不穷[1]。因此, 应建立以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开放实验为主体的实验教学新体系, 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发展能力、开放与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性业务素质。
2 课堂教学突出重点, 综合使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如何改革传统教学的模式与教学方法, 启发学生的思维, 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培养出适应新世纪发展需要的高级中药专业人才, 是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师一直在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2]。在教学中, 我们开展了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研究, 进行了课堂讲授与提问式、互动式等多种方式结合的现代教学方法的尝试与实践。
(1) 课堂讲授与问答式、互动启发式、讨论式、演讲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课堂讲授教学是在限定时间内传授给学生大量基本知识的有效方法, 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3]。但沿袭旧的教学模式, 仅在有限的课时内灌输给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 而不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与学习方法的培养, 已不能适应时代对中药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结构和全面素质的要求。为此, 我们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尝试, 在课堂讲授的基础上, 增加了问答式、互动启发式、讨论式、演讲式等教学方法。经实验表明, 这种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开拓思路, 培养和锻炼学生主动接受新知识、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求新、求异的意识[4]。
(2) 案例式教学针对课堂信息量大、学生学习目的性强的特点, 在教学中增加了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比如该学科的发展前沿、各种剂型的国内外研究概况。每个基本剂型单元我们都会列举两个以上生产中的实例, 通过使用生产工艺实例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及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凡涉及新剂型的章节都介绍目前研究的最新进展, 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 不必拘泥于现状[5,6]。
(3) 在中药专业开设新药研究与开发实验课程, 指导学生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关中药、天然药物注册申报资料要求, 独立完成一项新药的研究方案设计、实验研究和申报资料的撰写[7]。实验过程中, 教师维持秩序, 放手实验,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最终按药品注册申请资料的内容与格式要求撰写申报资料。采用这种实验教学方法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合素质和开拓性思维能力均有明显的提高。实习单位和就业单位普遍认为这届学生科研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学生就业竞争力与往届相比, 均有显著提高[8]。
3 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信息, 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料
制作中药药剂学网络课件, 丰富教学手段。课程组教师制作了中药药剂学理论课和实验课的多媒体课件, 图片齐全, 制作精良, 还在教育部电教中心举办的比赛中获了奖, 且在教学中已经全部得到了应用。
由于本课程讲授内容与生产实践密切联系, 对于企业里使用的大型生产设备, 如果仅靠文字描述, 学生往往难以想像出具体设备的情况 (如冻干技术、滴丸制备、溶出度测定法的设备) , 影响教学效果。因此, 我们在教学课件中加入了大量生产实际中的设备图片, 还到生产企业拍摄了录像, 使授课内容形象化。另外, 在涉及工艺、实验原理或过程等需要加深理解的地方, 我们应用Flash、Photoshop等软件制作了一些动画和图片, 使用计算机技术, 在课件中插入动画、照片、录像等, 可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直观、生动、形象, 可以模拟生产过程, 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4 理论联系实践, 开展研究性学习
(1) 开设开放性、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课。依据有关中药药剂学新技术、新剂型的研究进展和医药企业工作岗位设置的实际需要, 我们开设了板蓝根注射剂、生姜油滴丸、液体石蜡微囊、小檗碱片剂等开放性、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课, 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2) 改善教学环境, 新建现代化的实验室。为满足目前教学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校对药学学科的大力支持, 实验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新添置了压片机和包衣机、闪蒸仪等设备, 极大地改善了实验室和仪器室的条件, 新开出了一大批实验, 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5 注重素质教育, 全面考核, 评价教学效果
在考核方面, 为克服学生为考试而考试的弊端, 促进学生对平时知识的积累和灵活应用, 我们采取了综合考核, 累计评分的方法。中药药剂学实践性、操作性很强, 理论考试与操作考试同等重要, 因此, 综合性考核模式的研究与实施对提高教学质量意义重大。
(1) 采用“全方位、跟踪式”的综合考核方法, 累计评分, 将平时考核与期终考核、理论考核与操作考核、开卷考核与闭卷考核、传统考核与标准化考核、学业考核与职业考核相结合, 最后按照每个教学环节的权重, 计算出学生的总评成绩。课程组建立了期末笔试试题库, 实行教考分离。重点考核学生对各种剂型制备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工艺技术的特点及操作要点、质量控制技术内容等的掌握情况。
(2) 在各专业学习实践操作技能训练过程中, 将实践技能训练与药物制剂制备技能操作考核相结合, 将执业药师药剂学考核内容融入实践教学中, 不断强化学生训练。
综上所述, 提高教学效果是一项永无止境的探索, 只有通过不断学习, 把握药学发展的生产实际和科研动态, 不断补充教材内容, 力求教学内容和方法与时代同步, 才能使学生所学与实践紧密衔接。
参考文献
[1]魏莉.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的几点体会与思考[J].中医药导报, 2008, 14 (6) :145-146.
[2]张春凤, 杨中林.浅谈中药炮制学教学体会[J].时珍国医国药, 2009, 20 (3) :761-763.
[3]周滢, 周萍, 周辉, 等.中药药剂学的教学方法探讨[J].医药教育, 2010, 17 (15) :116-117.
[4]桂双英, 钱金粉, 周亚球, 等.中药药剂学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2009, 28 (2) :55-56.
[5]王丽春, 唐红.PBL教学方法在传染病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 2008, 35 (14) :2691-2692.
[6]丁国锋, 李云华, 刘同刚, 等.案例教学法在传染病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 2011, 19 (2) :306-308.
[7]刘敏, 熊观霞, 张伟红, 等.耳鼻咽喉科TBL教学法中小组讨论问题的设计经验与体会[J].西北医学教育, 2011, 19 (2) :309-310.
[8]宋健, 董正华, 史传道, 等.案例式教学法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 8 (9) :43-44.
中药药剂学 篇2
A.药品管理法 B.药典 C.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D.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E.调剂和制剂知识
10.药材在进行提取或用于直接入药前所进行的挑选、洗涤、蒸、炒、焖、煅、炙、烘干和粉碎等过程,称为
A.中药制剂 B.中药制药 C.中药净化 D.中药纯化 E.中药前处理
11.我国最早的制药技术专著《汤液经》的作者是
A.后汉张仲景 B.晋代葛洪 C.商代伊尹 D.金代李杲 E.明代李时珍
12.我国 B.完善中药药剂学基本理论 C.研制中药新剂型、新制剂 D.寻找中药药剂的新辅料 E.合成新的药品 20.最早实施GMP的国家是
A.法国,1965年 B.美国,1963年 C.英国,1964年 D.加拿大,1961年 E.德国,1960年 【B型题】 [21~24] A.1988年3月 B.659年 C.1820年 D.1498年 E.1985年7月1日
2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正式颁布中国的 A.丸剂、片剂 B.液体制剂、固体制剂 C.溶液、混悬液 D.口服制剂、注射剂 E.浸出制剂、灭菌制剂 33.中药剂型按物态可分为 34.中药剂型按形状可分为 35.中药剂型按给药途径可分为 36.中药剂型按制备方法可分为 [37~40] A.GAP B.GLP C.GCP D.GMP E.GSP 37.《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简称为 38.《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简称为 39.《药品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简称为 40.《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简称为 【X型题】
41.中药药剂工作的依据包括
A.《中国药典》 B.《局颁标准》 C.《地方标准》 D.制剂规范 E.制剂手册 4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药品的质量是生产出来的 B.药品的质量不是检验出来的 C.执行现行GMP时要具有前瞻性 D.实施GMP就是要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 E.GMP是中药现代化的最终目的 43.GMP适用于
A.一般原料药的生产 B.输液剂的生产 C.片剂、丸剂胶、囊剂 D.原料药的关键工艺的质量控制 E.中药材的生产 44.药典是
A.药品生产、检验、供应与使用的依据
B.记载药品规格标准的工具书 C.由政府颁布施行,具有法律的约束力 D.收载国内允许生产的药品质量检查标准 E.由药典委员会编纂的 45.属于新药管理范畴的包括
A.已上市改变包装的药品 B.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C.已上市改变主要制备工艺的药品 D.已上市改变剂型的药品 E.已上市改变用药途径的药品 46.下列属于药品的是
A.板蓝根 B.板蓝根颗粒 C.丹参 D.丹参片 E.人参
4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2001年12月1日开始我国取消了药品地方标准
B.我国组建药品监督管理局后,《部颁药品标准》更名为《局颁药品标准》 C.《中国药典》2005年一部主要收载中药 D.中药药剂工作必须遵照各种药品管理法规
E.中药药剂工作必须遵从《中国药典》和《局颁药品标准》
48.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其研究内容包括
A.配制理论 B.药理作用 C.生产技术 D.质量控制 E.合理应用
49.研制新药时,选择药物剂型必须考虑的因素有
A.生产、服用、携带、运输和贮藏的方便性 B.制剂的稳定性和质量控制 C.制剂的生物利用度 D.药物本身的性质 E.医疗、预防和诊断的需要
50.药物是治疗、预防及诊断疾病的物质,包括
A.中药材 B.农作物用药 C.血液制品 D.动物用药 E.中药饮片
51.药物制成剂型的目的是
A.提高某些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及疗效 B.方便运输、贮藏与应用 C.满足防病治病的需要 D.适应药物的密度 E.适应药物本身性质的特点
52.应当将药品标准作为法定依据,遵照执行的包括
A.药品生产企业 B.药品使用单位 C.药品检验部门 D.药品管理部门 E.药品使用对象 53.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的药典包括
A.1965年版 B.1975年版 C.1985年版 D.1995年版 E年版
54.与中药药剂相关的分支学科包括
A.中药化学 B.中药药理学 C.工业药剂学 D.中药学 E药剂学 55.药品标准是指
A.各省、市、自治区药品标准 B.地方药品标准
C.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D.出口药品标准 E.局颁药品标准
二、名词解释 1.药物 2.药品 3.剂型 4.制剂 5.方剂 6.调剂 7.中成药 8.新药 9.中药前处理
.2005.生物10.中药制剂学 11.GMP 12.成药
三、填空题
1.从中药药剂学角度,复方丹参滴丸应该称为制剂。2.药典是由国家组织编纂,政府颁布施行,具有法律约束力。3.中药制剂与西药制剂的差别在于原料不同。4.世界上
四、是非题
1.已上市5年以上,只是改变剂型、改变用药途径,不属于新药。
2.《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规定2002年12月1日起,在中国境内生产、销售的药品均必须依照本《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的规定申请注册。
3.非处方药是指患者不经过医师诊断开方,直接到药局或药店自行购买的药品。4.《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我国 8.简述中药药剂学的任务。9.简述中药药剂工作主要依据。
10.药品生产及其质量控制必须按GMP进行管理的意义何在?
六、论述题
1.试述实施GMP管理的关键。
2.试述何谓GMP,实施GMP的目的及其总的要求。3.试述近几年来中药药剂学的研究进展。4.试述中药主要的剂型有哪些。5.试述如何正确选择中药剂型。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型题】
1.D 2.C 3.A 4.B 5.E 6.E 7.B 8.C 9.B 10.E 11.C 12.C 13.A 14.C 15.B 16.A 17.D 18.E 19.E 20.B 【B型题】
21.A 22.E 23.C 24.B 25.C 26.E 27.B 28.A 29.B 30.C 31.A 32.D 33.B 34.A 35.D 36.E 37.A 38.B 39.C 40.E 【X型题】
41.AB 42.ABC 43.BCD 44.ACE 45.BDE 46.BD 47.ABCDE 48.ACDE 49.ABCDE 50.ABCDE 51.ABCE 52.ABCD 53.CDE 54.CE 55.CE
二、名词解释
1.药物是指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物质,包括原料药与药品。
2.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3.剂型是指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于临床直接应用的形式,又称药物剂型。剂型是施予机体前的最后形式。
4.制剂是指根据《中国药典》、《卫生部药品标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标准》或其他规定处方,将原料药加工制成的药品。
5.方剂是指根据医师处方,专为某一病人,将饮片或制剂进行调配而成的,标明用法和用量的制品。
6.调剂是指按照医师处方专为某一病人配制,注明用法及用量的药剂调配操作。7.中成药是指以中药材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规定处方和标准制成一定剂型的药品。包括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8.新药是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或已上市改变剂型、改变用药途径,也按新药处理。
9.中药前处理是指药材在进行提取或用于直接入药前所进行的挑选、洗涤、蒸、炒、焖、煅、炙、烘干和粉碎等过程。
10.中药制剂学是研究中药制剂的处方组成、生产工艺、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的学科。11.GMP也就是《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是指在药品生产过程中以科学、合理、规范化的条件保证药品质量的一整套科学管理方法。
12.成药是指根据疗效确切、应用广泛的处方大量生产的药品。
三、填空题 1.制剂 2.法律约束力 3.原料 4.全国性
5.真溶液 混悬液 6.固体 液体 7.优良 8.剂型
9.《中国药典》 《局颁药品标准》 法律 10.WHO 11.一部、二部、三部 12.中药调剂
13.太平惠民药局(太医局卖药所)14.《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15.生产 使用
16.毒副作用小 质量稳定
17.《神农本草经》 18.赋形剂 19.生物效应 20.中成药
21.靶向剂型 药物传递系统
四、是非题
1.³ 2.√ 3.³ 4.√ 5.√ 6.√ 7.√ 8.√ 9.√ 10.√ 11.√ 12.³ 13.√ 14.√
五、简答题
1.①剂型可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和作用速度;②改变剂型能提高药物疗效,降低或消除药物的不良反应;③有些剂型有靶向作用;④改变剂型可改变药效。
2.①“药辅合一”;②将辅料作为处方的药味使用。在选择辅料时,尽量使“辅料与药效相结合”。
3.①满足防治疾病的需要;②适应药物本身的性质及特点;③便于运输、贮藏与应用;④提高某些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及疗效。
4.①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及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②工业药剂学是论述药物制剂工业生产理论与实践的一门学科;③物理药剂学是将物理化学基本原理应用于药剂学的一门学科;④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物理、化学性质与用药(剂型给药)后呈现的生物效应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⑤临床药学是研究在患者身上合理用药以防病治病的一门学科;⑥药物动力学是将动力学大批量应用于“药物与毒物”,研究药物在体内动态行为与量变规律,即研究体内药物存在位置、数量(或浓度)与时间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
5.三者均属药剂,均由原料药加工制成,但“制剂”可以是“方剂”和“成药”的原料;“方剂”和“成药”则直接用于临床,是有明确的医疗用途和用法的药剂。
6.如茶碱有松弛平滑肌的作用,其气雾剂用量少、显效快、不良反应也小;注射剂发挥作用的速度快,适合于哮喘发作时使用;缓释片可维持药效8~12h,能为患者赢得足够的休息时间;栓剂不经消化道给药,避免了茶碱对胃肠道的刺激,不良反应降低。
7.①药典由国家组织编纂,政府颁布施行,具有法律约束力;②药典是药品生产、供应、使用、检验、管理的依据;③药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国药品生产、医疗和科技的水平,也体现出医药卫生工作的特点和服务方向;④药典在保证人民用药安全、有效,促进药
物研究和生产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8.①继承中医药学中有关中药药剂学的理论、技术与经验;②吸收现代药剂学及相关学科中的有关理论、技术、设备、仪器、方法,以推进中药药剂现代化;③完善中药药剂学基本理论;④研制中药新剂型、新制剂;⑤寻找中药药剂的新辅料。
9.①《中国药典》、《局颁药品标准》、制剂规范与处方等;②《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和《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等;③《药品卫生标准》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的管理》等法规性条例;④《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又称GMP)、《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试行)(又称GLP)、《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又称GC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又称GAP);⑤《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又称GSP)。
10.①药品与人的健康及生命直接相关,因此在药品生产中不可有错;②药物本身对机体来说是一种异物,而病人的抵抗力又不如正常人强,故对药品质量要求特别高;③在有些情形下检验不能完全反映药品的质量,因此只有加强生产上的质量控制,按照GMP的要求,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才能确保人们用药安全有效。
六、论述题
1.实施GMP管理的关键为:①做好药厂的总体设计;②重视新技术和新设备的使用;③加强人员的学历教育和岗前培训;④加强制度和标准的建立。
2.(1)GMP也就是《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是指在药品生产过程中以科学、合理规范化的条件保证药品质量的一整套科学管理方法。
(2)实施GMP的目的是让使用者得到优良的药品。
(3)GMP总的要求是:①所有的药品生产企业从原料进厂开始,到制备、包装、出石,整个生产过程必须有明确规定;②所有必要的设备必须经过校验;③所有人员必须经过适当的培训;④要求有合乎规定的厂房建筑及装备;⑤使用合格的原料,采用经过批准的科学的生产方法;⑥必须有合乎条件的仓储及运输设施。
3.近年来中药药剂的研究进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新技术的研究,如超细粉碎技术、浸提技术、分离纯化技术、浓缩干燥技术、中药制粒技术、中药包衣技术、固体分散技术、包合技术等;②新剂型的研究;③新辅料的研究;④制剂的稳定性的研究;⑤制剂的生物药剂学研究和药物动力学研究等。
4.中药的主要剂型有汤剂、丸剂、散剂、颗粒剂、片剂、锭剂、煎膏剂、胶剂、糖浆剂、贴膏剂、合剂、滴丸剂、胶囊剂、酒剂、酊剂、浸膏剂与流浸膏剂、膏药、凝胶剂、软
膏剂、露剂、茶剂、注射剂、搽剂、洗剂、涂膜剂、栓剂、鼻用制剂、眼用制剂、气雾剂、喷雾剂等。
5.选择中药剂型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根据防病治病的需要选择剂型;②根据药物本身及其成分的性质选择剂型;③根据原方不同剂型的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特性选择剂型;④根据生产条件和五方便的要求选择剂型。
(杨桂明)
A.审查处方 B.校对计量器具 C.核对药价 D.调配贵细药品 E.调配毒性药品 8.对处方中未注明“生用”的毒性药品,应该
A.拒绝调配 B.付炮制品 C.付生品 D.责令处方医师修改 E.减量调配 9.《局颁药品标准》所收载的处方属于
A.法定处方 B.协定处方 C.医师处方 D.局方 E.时方 10.秘方主要是指
A.祖传的处方 B.疗效奇特的处方 C.流传年代久远的处方 D.秘不外传的处方 E.《外台秘要》中收载的处方
11.医院医师会同药房药师,根据临床病人的需要,相互协商制定的处方称
A.自拟处方 B.医生处方 C.内部处方 D.生产处方 E.协定处方 12.药品剂量应用
A.市制单位 B.英制单位 C.公制单位 D.国际单位 E.以上均可
13.处方中药品名称不应使用
A.《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名称 B.《中国药品通用名称》收载的名称 C.经国家批准的专利药品名称 D.通用名或商品名 E.俗名
14.下列有关饮食禁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忌食可能影响药物吸收的食物 B.忌食葱、蒜、白萝卜、鳖肉、醋等 C.忌食对某种病证不利的食物
D.忌食与所服药物之间存在类似相恶或相反配伍关系的食物 E.忌食生冷、多脂、粘腻、腥臭及刺激性食物 15.下列有关处方的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调剂人员鉴别药品的依据 B.为指导患者用药提供依据 C.是患者已交药费的凭据
D.是统计医疗药品消耗、预算采购药品的依据 E.是调剂人员配发药品的依据 16.调剂人员发现处方已被涂改,应该
A.向处方医生问明情况后调配 B.要求处方医生在涂改处签字后调配 C.令患者请求处方医生写清后调配 D.仔细辨别,看清后调配 E.请示单位领导批准后调配 17.下列不属于道地药材的是
A.怀山药 B.田三七 C.东阿胶 D.青陈皮 E.杭白芍 18.下列不属于并开药名的是
A.潼白蒺藜 B.冬瓜皮子 C.马蹄决明 D.苍白术 E.猪茯苓
19.处方中未注明炮制要求,应该给付生品的是
A.草乌 B.穿山甲 C.王不留行 D.自然铜 E.黄芩 20.《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规定的药物中未作不宜同用的规定的是
A.水银与砒霜 B.硫磺与朴硝 C.狼毒与密陀僧 D.巴豆与牵牛子 E.丁香与郁金 21.下列有关妊娠禁忌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能影响胎儿生长发育、有致畸作用的药物 B.能造成堕胎的药物 C.具有消食导滞功能的药物 D.具有芳香走窜功能的药物 E.峻下逐水药、毒性药、破血逐瘀药 22.下列有关汤剂用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般汤药多宜温服,但热性病者应冷服,寒性病者应热服 B.冬季服用汤剂比夏季服用临床效果要好
C.一般疾病服药,多采用每日一剂,每剂分两次或三次服用 D.多数药物宜饭前服,有利于药物吸收 E.对胃肠有刺激性的药宜饭后服用 23.下列有关中成药用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般中成药均以温开水送服,但有的中成药须配伍适当的“药引”送服 B.“药引”送服多起着引药归经、增强疗效、解除药物的毒性等作用 C.一般外用药不可内服 D.一般内服药均可外用
E.淡盐水送服六味地黄丸,可增强其滋阴补肾的作用 24.下列有关管理和使用中药罂粟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供乡镇卫生院以上医疗单位配方使用 B.不得单位零售
C.必须单包,不得混入群药 D.每张处方罂粟壳不超过18g E.连续使用不得超过7天 25.医疗单位供应和调配毒性中药须凭
A.医师签名的正式处方 B.主治中医师的处方 C.单位的证明信 D.法定处方 E.医疗单位的处方 26.医疗单位供应和调配毒性中药,每次处方剂量不得超过
A.1次极量 B.1日极量 C.2日极量 D.3日极量 E.1周极量
27.医疗单位供应和调配毒性中药,取药后处方保存
A.半年 B.1年 C.1年半 D.2年 E.3年 28.载有罂粟壳的处方保留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E.5年 29.下列有关麻醉药品管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专柜加锁、B.专用帐册 C.专用处方 D.专册登记 E.专人负责,他人不得介入 30.药品批准文号新的格式为
A.国药准字+1位字母+8位数字
B.国药试字+1位字母+8位数字 C.卫药准字+1位字母+8位数字 D.国药研字+1位字母+8位数字 E.国药健字+1位字母+8位数字 31.罂粟壳连续使用不得超过
A.1天 B.2天 C.3天 D.5天 E.7天 32.下列不属于中成药非处方药遴选原则的是
A.应用安全 B.作用迅速 C.疗效确切 D.质量稳定 E.使用方便
33.下列属于中成药非处方药遴选范围的是
A.处方中虽含有毒性中药,但没有麻醉中药的中成药品种 B.治疗大病的中成药品种 C.治疗重病的中成药品种
D.《中国药典》一部、《局(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各分册及《局(部)颁药品标准》新药转正标准各分册收载的中成药品种 E.上市时间不久,但疗效特好的新药 34.甲类非处方药专有标识为
A.红色 B.橙色 C.黄色 D.绿色 E.蓝色 35.中药计量旧制与米制的换算,不正确的是
A.1两=30g B.1钱=5g C.1钱=3g D.1分=0.3g E.1厘=0.03g 36.中药处方的调配程序为
A.计价收费→审方→调配→复核→发药 B.审方→调配→计价收费→复核→发药 C.审方→计价收费→调配→复核→发药 D.审方→复核→计价收费→调配→发药 E.审方→调配→复核→计价收费→发药 37.下列有关中药处方调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已计价的处方在调配时应再次进行审方 B.分剂量时应“逐剂复戥”,不可主观估量
C.有需要特殊处理的药品应单包并注明用法
D.一般按处方药味所列顺序调配,但对体积松泡而量大的饮片应先称 E.铜冲应洁净,但捣碎无毒饮片时有点儿残留无妨 38.中药斗谱排列的目的是
A.便于审核发药 B.便于特殊药品的存放 C.便于药品质量自查 D.便于调剂操作 E.便于监督部门的检查
39.下列在药斗架中不用特殊存放的中药是
A.属于配伍禁忌的药物 B.有恶劣气味的药物 C.贵重药物 D.毒性中药和麻醉中药 E.需要先煎或后下的药物 40.下列有关气调养护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气调也就是对空气组成的调整管理
B.气调养护就是将中药所处环境的氧浓度进行有效的控制 C.气调养护就是人为地调整空气的压力
D.气调养护法可使需要氧气的生物学反应和化学反应均受到抑制 E.气调养护就是人为地造成低氧状态 41.马钱子的成人一日常用量是
A.0.1~0.3g B.0.3~0.6g C.0.01~0.03g D.0.03~0.06g E.0.06~0.09g 42.生半夏的成人一日常用量是
A.3.0~9.0g B.6.0~10.0g C.1.0~3.0g D.3.0~6.0g E.0.1~0.5g 43.附子的成人一日常用量是
A.3~9g B.60~10g C.10~30g D.3~6g E.3~15g 44.洋金花的成人一日常用量是
A.0.1~0.3g B.0.3~0.6g C.0.3~0.9g D.0.5~1.0g E.0.1~0.5g 45.生甘遂的成人一日常用量是
A.0.1~0.3g B.0.3~0.6g C.0.3~0.9g D.0.5~1.0g E.0.5~1.5g 46.主要报告引起严重、罕见或新的不良反应的药品是
A.上市5年内的药品 B.上市5年后的药品
C.列为国家重点监测的药品 D.麻醉药品 E.毒性药品
47.发现严重、罕见或新的不良反应病例,必须用有效方法快速报告,最迟不超过
A.1个工作日 B.3个工作日 C.5个工作日 D.7个工作日 E.15个工作日
48.上市5年以内的药品,进行不良反应监测的内容是
A.所有可疑的不良反应 B.新的不良反应 C.严重的不良反应 D.罕见的不良反应 E.以上均非 49.乌头碱中毒主要是针对
A.神经系统 B.消化系统 C.泌尿系统 D.循环系统 E.皮肤和黏膜 50.中药不良反应是
A.不合格药品出现的有害反应
B.合格药品用量过大时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和意外的有害反应 C.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时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和意外的有害反应 D.错用药品出现的有害反应
E.有害中药长期大量应用出现的有害反应 【B型题】 [51~54] A.淡红色 B.橙色 C.淡黄色 D.淡绿色 E.白色 51.麻醉药品处方的印刷用纸应为 52.急诊处方的印刷用纸应为 53.儿科处方的印刷用纸应为 54.普通处方的印刷用纸应为 [55~61] A.“H” B.“Z” C.“B” D.“S” E.“T” F.“F” G.“J” 《关于统一换发并规范药品批准文号格式的通知》中,对药品批准文号格式的规定是
55.进口分包装药品使用字母 56.化学药品使用字母 57.药用辅料使用字母 58.生物制品使用字母 59.体外化学诊断试剂使用字母 60.保健药品使用字母 61.中药使用字母 [62~65] A.绿色 B.红色 C.椭圆形背景下的OTC三个英文字母
D.非处方药 E.处方药
62.只有国家批准和公布的“非处方药目录”中发布的药品才是 63.非处方药的专有标识为 64.甲类非处方药专有标识为 65.乙类非处方药为 [66~69] A.古方 B.时方 C.验方(偏方)D.秘方 E.单方 66.在民间流行,有一定疗效的简单处方称 67.古医籍中所记载的处方称 68.有一定疗效,但秘而不传的处方称 69.清代至今出现的处方称 [70~72] A.PD B.OTC C.Rp D.R E.GSP 70.处方药简称 71.非处方药简称 72.用作西药处方起头的是 [73~75] A.正名 B.别名 C.并开药名 D.处方名 E.俗名 73.2~3种疗效基本相似或有协同作用的饮片缩写在一起而构成药名称 74.药品标准收载的药名称 75.正名以外的中药名称
[76~78] A.妊娠禁用药 B.妊娠忌用药 C.妊娠慎用药 D.妇科禁用药 E.产科忌用药
76.一般包括通经祛瘀、行气破滞及药性辛热的,应根据孕妇病情,酌情使用的中药
77.毒性较强或毒性猛烈,孕妇应避免应用的中药为 78.毒性强,孕妇绝对不能使用的中药为 [79~82] A.3天 B.1年 C.2年 D.3年 E.4年 79.处方有效期最长不得超过
80.普通处方、急诊处方、儿科处方保存
81.医疗用毒性药品、精神药品及戒毒药品处方保留 82.麻醉药品处方保留 [83~86] A.80.5% B.18.6% C.沉淀 D.氧化铅 E.醋酸铅 83.狼毒与密陀僧配伍可产生有毒的 84.甘草与含生物碱的黄连、黄柏等共煎产生 85.木防己汤(含石膏)钙的煎出量可达 86.大青龙汤(含石膏)钙的煎出量可达 [87~90] A.新物质 B.鞣质生物碱络合物 C.分子络合物 D.5-羟甲基-2-糠醛 E.毒性物质 87.生脉散经煎煮能生成新成分 88.中药复方在水煎煮过程中会产生
89.附子和甘草配伍经煎煮,甘草次酸与附子生物碱会生成 90.槟榔与常山配伍经煎煮会产生 [91~95] A.56.76mg/g
B.39.89mg/g
C.30.68mg/g
D.E.33.35mg/g 黄芩苷的煎出量
49.91mg/g 为91.黄芩单煎 92.黄芩配黄连合煎
93.黄芩、黄连、半夏、干姜合煎 94.黄芩、黄连、甘草、大枣合煎 95.半夏泻心汤全方合煎 【X型题】
96.汤剂的处方正文包括
A.饮片名称 B.剂量 C.剂数 D.一般用法用量 E.脚注
97.下列药物,处方中写药名给付炮制品,药名前冠以“生”时才给付生品的是 A.穿山甲(砂炒醋制)B.草乌(水制)C.自然铜(煅)D.五味子(酒炙)E.王不留行(清炒)
98.《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规定的药物中未作不宜同用的规定的是
A.甘草与海藻 B.人参与五灵脂 C.芍药与藜芦 D.肉桂与赤石脂 E.半夏与乌头 99.下列属于中药配伍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是
A.溶解度变化 B.产生蒸发现象 C.产生沉淀 D.出现吸湿现象 E.发生氧化、还原、聚合、分解等反应 100.下列属于中药配伍的生理效应变化是
A.吸收作用 B.协同作用 C.排泄作用 D.制约作用 E.有害作用
101.中药处方脚注的内容一般包括
A.炮制法 B.煎法 C.服法 D.调配方法 E.包装方法 102.“三致”作用是指
A.致癌 B.致敏 C.致畸 D.致热 E.致突变 103.古籍中属中药调剂范畴的
A.修合 B.修治 C.和药 D.合药分剂 E.合和 104.所载处方称为经方的经典著作是
A.《黄帝内经》 B.《伤寒论》 C.《金匮要略》 D.《神农本草经》 E.《三海经》
105.气调养护中药具有的优点是
A.可提高药材的质量
B.能保持药材原有的色泽和气味 C.可防止药材成分的水解
D.适用范围广,对不同质地的中药均可使用 E.操作安全,无残毒,无公害
106.下列有关中成药品种使用期限的表示方法,应该废止的
A.失效期 B.使用期限 C.厂方负责期 D.有效期 E.以上均是 107.处方内容一般分为
A.脚注 B.并开 C.前记 D.正文 E.后记 108.脚注的内容一般包括
A.制法 B.炮制法 C.煎法 D.服法 E.贮藏法 109.常见的脚注术语有
A.先煎 B.后下 C.包煎 D.另煎 E.烊化 110.中成药用“药引”送服,是因为药引能
A.调和诸药 B.引药归经 C.引药入肾 D.增强疗效 E.解除药物的毒性 111.下列需要特殊存放的中药是
A.属于配伍禁忌的药物 B.有恶劣气味的药物 C.贵重药物 D中药 E.麻醉中药
112.下列属于中药品质变异现象的是
A.发霉 B.虫蛀 C.变色 D.散气变味 E.泛油 113.中药表面附着的霉菌生长繁殖的适宜条件是
A.温度20~35℃ B.相对湿度75%以上 C.含水量超过15%够的营养 E.充足的光照 114.害虫的主要来源有
A.产地采收污染了害虫及虫卵 B.运输工具上潜伏了害虫及虫卵 C.包装不严,害虫侵入
.毒性.足 DD.库房内潜伏了害虫及虫卵 E.库房不严,害虫侵入 115.害虫对中药带来的危害有
A.害虫将中药蛀蚀成洞孔,使有效成分损失 B.害虫本身的强烈气味导致中药变味 C.害虫虫体所带的微生物,对人体有害 D.害虫分泌酶,溶蚀药材
E.害虫的排泄物、分泌物、残骸,对人体有害 116.下列哪几类药材易出现走油现象
A.含脂肪油的中药 B.含挥发油的中药 C.含生物碱的中药质的中药 E.含糖、黏液质的中药 117.贮藏过程中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有
A.氧气 B.光线 C.水分 D.温度 E.生物 118.下列有利于中药贮藏的条件有
A.25℃以下 B.药物的含水量为9%~13%
C.环境相对湿度60%~70% D.隔绝空气 E.遮光 119.高温养护法能预防中药
A.虫蛀 B.变色 C.发霉 D.潮解 E.气味散失 120.当环境湿度过低时中药易出现
A.风化 B.失水而干裂发脆 C.蜜丸失润发硬 D.泛油 E散失
121.微波干燥养护法的优点有
A.受热均匀 B.节能省电 C.干燥迅速 D.反应灵敏 E.隔绝氧气
122.下列属于埋藏养护法的是
A.石灰埋藏法 B.砂子埋藏法 C.滑石粉埋藏法 D.地下室贮藏法 E.糠壳埋藏法 123.下列属于传统中药养护技术的是
A.高温养护法 B.埋藏养护法 C.密封养护法 D.低温养护法 E.对抗同贮养护法
.含鞣.气味 D124.化学养护法常用杀虫剂有
A.生石灰 B.硫磺 C.氯化苦 D.磷化铝 E.高锰酸钾 125.下列属于现代养护技术的是
A.气调养护法 B.远红外加热干燥养护法 C.微波干燥养护法 D.Co60-γ射线辐射养护法 E.环氧乙烷养护法 126.大蜜丸在贮藏过程易出现
A.发霉 B.虫蛀 C.变色 D.腐烂 E.气味散失 127.注射剂应贮藏于
A.中性硬质玻璃瓶中 B.遮光 C.10~20℃ D.环境相对湿度60%~70% E.气压恒定 128.对中药饮片仓库的要求是
A.密闭性好 B.阴凉干燥通风 C.遮光性好 D.25℃以下对湿度在85%以下
129.常见报告所发现的药品不良反应的单位有
A.药品生产部门 B.药品经营部门 C.药品监督部门 D.医疗部门 E.预防保健部门 130.需要报告所有可疑不良反应的药品是
A.上市5年内的药品 B.上市5年后的药品
C.列为国家重点监测的药品 D.麻醉药品 E.毒性药品 131.国家对药物不良反应实行的报告制度是
A.逐级报告 B.定期报告
C.严重或罕见的药品不良反应必须随时报告 D.必要时可以越级报告 E.快速报告
132.上市5年后的药品主要报告其引起的
A.所有的不良反应 B.严重的不良反应 C.可疑的不良反应 D的不良反应 E.新发现的不良反应 133.药物不良反应报表填写要点有
A.病人的一般情况
.相.罕见 EB.病人用药情况、用药剂量、起止时间、合并用药情况 C.病人原有疾病情况,本人及家族的药物过敏史 D.临床检查结果,处理情况 E.不良反应结果,因果关系分析评价 134.目前,我国把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价分为
A.不可能 B.可疑 C.可能 D.很可能 E.肯定 135.乌头类药物中毒的原因有
A.用药过量 B.煎煮时间短 C.泡酒服用 D.个体差异性中毒
136.中药中毒解救通常采用的方法有
A.清除毒物 B.给氧 C.化学药对症治疗 D.中药治疗:甘草、绿豆煎汤服用 E.中医对症治疗 137.中毒后可使用呼吸中枢兴奋剂解救的中药是
A.半夏及含半夏的中成药 B.天南星及含天南星的中成药 C.雄黄以及砷、砒霜等制剂 D.朱砂、轻粉、红粉等制剂 E.马钱子及含马钱子的中成药
138.中毒后可通过口服牛奶、豆浆、生鸡蛋清解救的中药是
A.半夏及含半夏的中成药 B.天南星及含天南星的中成药 C.雄黄以及砷、砒霜等制剂 D.朱砂、轻粉、红粉等制剂 E.马钱子及含马钱子的中成药 139.合理用药基本原则有
A.使用安全的药品 B.使用有效的药品 C.使用经济实惠的药品 D.使用给药方便的药品 E.使用进口药品
.蓄积 E140.中西药联用时应注意
A.权衡中西药联用的利弊 B.了解中西药的药理作用 C.熟悉中西药的组成 D.清楚中西药的价格 E.了解中西药生产厂家
二、名词解释 1.中药调剂 2.处方 3.医师处方 4.法定处方 5.协定处方 6.经方 7.脚注 8.毒性中药 9.麻醉中药 10.不良反应 11.有效期 12.批准文号 13.非处方药 14.泛油
15.中药药源性疾病 16.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三、填空题
1.中药调剂分为中药饮片调剂和中成药调剂。
2.______中载有“十八反”歌诀,______中载有“十九畏”歌诀。3.一般中成药均以温开水送服,但有的中成药须配伍适当的“药引”送服。4.药品有效期是药品稳定性和使用安全性的标识。5.中药饮片在药斗橱中存放及排列方式叫中药斗谱。
6.在中药表面附着的霉菌在进行生长繁殖时,分泌的酶溶蚀药材组织,破坏药材有效
成分。
7.有的霉菌可产生毒素,一旦人们服用了发霉的药品,就可能引起肝、肾、神经系统、造血组织等方面的损害,严重者可导致癌症。
8.中药变色不仅是药物外观性状的变化,同时也预示着药物内在质量的改变。9.中药的走油并非单纯某些含油中药,某些含糖质或黏液质类的中药表面呈现出油样物质的现象也属泛油范畴。
10.含挥发性成分的中药挥发散失而使其气味改变的现象称“散气变味”。
11.气调养护的原理是将中药置于密闭的容器内,人为地造成低氧状态,或人为地造成高浓度的二氧化碳状态,使中药在此环境中品质稳定。
12.中药药源性疾病包括药物正常使用情况下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及不合理使用药物所引起的疾病。
四、是非题
1.如遇缺药或特殊情况需要调剂人员修改处方时,必须在修改处签字后才能调配。2.麻醉中药是指连续使用易产生身体依赖性,能成瘾癖的药物。它与具有麻醉作用的乙醚、普鲁卡因、利多卡因等麻醉剂基本相同。
3.毒性中药的收购、经营,由各级医药管理部门指定的药品经营单位负责;配方用药由国营药店、医疗单位负责。
4.医疗单位供应和调配毒性中药,需凭医师签名的正式处方。
5.药品说明书上必须标明有效期,但在接近期限并经观察判断质量没有太大问题的情况下,可适当调整有效期。
6.药品的生产文号是判断药品合法性的依据之一。7.不是以医师处方的形式开具的药都是非处方药。
8.昆虫虽能蚕食药材,但不产生毒性产物,所以虫蛀不严重的药材可以药用。9.目前很多中药的有效成分尚未阐明,中药气味是其重要的质量监测指标。10.气调养护是使药物处于氧气的保护之中,以免其他因素对中药侵袭。
11.药品不良反应由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预防保健机构按规定报告,与个人无关。12.当患者病情严重时,不要顾虑太多,应该选用价格昂贵的药品予以治疗。
五、简答题
1.处方前记包括哪些内容? 2.处方正文包括哪些内容?
3.处方后记包括哪些内容? 4.简述处方意义。5.简述饮食禁忌的内容。6.简述中药说明书的内容。7.简述非处方药特点。
8.使用非处方药应该注意些什么? 9.简述审方的内容。
10.简述中药调配过程的复合内容。11.传统中药养护方法有哪些? 12.简述合理用药的主要内容。
六、论述题
1.论述中药配伍的生理效应变化。2.论述汤剂的用法。3.叙述斗谱的编排原则。
4.叙述中药中毒解救通常采用的方法。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型题】
1.C 2.D 3.D 4.A 5.C 6.E 7.A 811.E 12.C 13.E 14.B 15.A 16.B 17.D 1821.C 22.B 23.D 24.C 25.A 26.C 27.D 2831.E 32.B 33.D 34.A 35.B 36.C 37.E 3841.B 42.A 43.E 44.B 45.E 46.B 47.E 48【B型题】
51.A 52.C 53.D 54.E 55.G 56.A 5760.C 61.B 62.D 63.C 64.B 65.A 66.C 6770.A 71.B 72.CD 73.C 74.A 75.B 76.C 7780.B 81.C 82.D 83.D 84.C 85.B 86.A 8790.B 91.A 92.B 93.C 94.D 95.E 【X型题】
.B 9.A 10.C 19.E 20.C 29.E 30.D 39.E 40.A 49.A 50.F 58.D 59.A 68.D 69.B 78.A 79.D 88.A 89.D .B .A .C .C
.E .B .A .C 96.ABCD 97.ABCE 98.AB 99.ACE 100.BDE 101.ABC 102.ACE 103.DE 104.BC 105.BDE 106.ABC 107.CDE 108.BCD 109.ABCDE 110.BDE 111.ABCDE 112.ABCDE 113.ABCD 114.ABCDE 115.ACE 116.ABE 117.ABCDE 118.ABCDE 119.ACD 120.ABCDE 121.ABD 122.ABDE 123.ABCDE 124.BCD 125.ABCD 126.ABE 127.ABC 128.BCD 129.ABDE 130.AC 131.ABCD 132.BDE 133.ABCDE 134.ABCDE 135.ABCDE 136.ABCDE 137.AB 138.CD 139.ABCD 140.ABC
二、名词解释
1.中药调剂系指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根据中医处方调配中药的一项操作技术。
2.处方是由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由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发药凭证的医疗用药的医疗文书。
3.医师处方系指医师为患者防治疾病而用药的书面文件。
4.法定处方是指《中国药典》、《局(部)颁药品标准》等所收载的处方,具有法律约束力。
5.协定处方是指医院医师会同药房药师,根据临床病人的需要,相互协商制定的处方,协定处方药剂的制备须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只限于本单位使用,可大量配制成制剂,减少患者等候调配取药的时间。
6.经方是指《伤寒论》、《金匮要略》中记载的处方。
7.中药处方脚注是指医师开写处方时在某味药的上角或下角处所写的简明要求,指示调剂人员对该饮片采取特定处理。
8.毒性中药系指毒性剧烈,治疗量与中毒量相近,使用不当可致人中毒或死亡的中药。9.麻醉中药是指连续使用易产生身体依赖性,能成瘾癖的药物。
10.不良反应系指药物在常规剂量下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副作用、毒性和过敏反应。11.有效期系指药品被批准的使用期限。其含义是药品在一定贮存条件下,能够保证质量的期限。
12.批准文号系指国家批准的药品生产文号。
13.非处方药是指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不需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消费者按药品说明书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安全有效的药品。
14.中药泛油又称走油,是指含有挥发油、脂肪油或含糖的中药,在一定温度、湿度下,造成油脂外溢,质地返软、发黏、颜色变混,并发出油败气味的现象。
15.中药药源性疾病是指因药物不良反应致使机体某(几)个器官或局部组织产生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或体征。
16.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是对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时出现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进行的监督和考察。
三、填空题 1.饮片 中成药
2.《儒门事亲》 《医经小学》 3.温开水 “药引” 4.稳定性 安全性 5.排列方式 6.酶 有效成分 7.毒素 肾
8.外观性状 内在质量 9.糖质 黏液质类 10.挥发散失 气味改变 11.低氧 高浓度 12.正常使用 不合理使用
四、是非题
1.³ 2.³ 3.√ 4.√ 5.³ 4.√ 5.³ 6.√ 7.³ 8.³ 9.√ 10.³ 11.³ 12.³
五、简答题
1.处方前记包括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名称、处方编号、科别、病历号、患者姓名、年龄(或出生日期)、性别、婚否、住址(或单位名称)、临床诊断、开具日期等;中药汤剂处方一般还有取药号。
2.中成药的处方正文包括药品的名称、剂型、规格、数量和用法用量。汤剂的处方正文包括饮片名称、剂量、剂数、一般用法用量及脚注。
3.处方后记包括医师签名、药师签名、药价及现金收讫印戳。
4.①法律意义:因处方书写或调配错误而造成医疗事故时,医师或药剂人员负有法律责任;②技术意义:处方中写明了医师用药的名称、剂型、规格、数量及用法用量,为药剂人员配发药品和指导患者用药提供依据;③经济意义:处方是患者已交药费的凭据及统计医
疗药品消耗、预算采购药品的依据。
5.饮食禁忌包括:①忌食可能妨碍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影响药物吸收的食物,如生冷、多脂、粘腻、腥臭及刺激性等食物;②忌食对某种病证不利的食物,如寒性病服温热药时要忌食生冷物,热性病服寒凉药时要忌食辛辣食物;服镇静安神药时,忌食辛辣、酒、浓茶等刺激和兴奋中枢神经的食物;③忌食与所服药物之间存在类似相恶或相反配伍关系的食物,如地黄、首乌忌葱、蒜、白萝卜等。
6.中药说明书内容包括:药品名称(品名,汉语拼音)、主要成分、性状、药理作用、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不良反应、禁忌症、注意事项、规格、贮藏、包装、有效期、批准文号、生产企业(企业名称、地址、邮政编码、电话号码、传真号码、网址)等信息。
7.非处方药相对处方药比较而言,有以下特点:①不需医师处方和医师、药师的指导,消费者可自行在药店或商店购买;②缓解轻度不适,治疗轻微病症或慢性疾病,疗效确切;③安全有效,有效成分稳定,无毒,无药物依赖性,不良反应小而少,且应用方便;④说明书、标签简明易懂,可指导合理用药,药品包装规范;⑤质量稳定(即使在一般储存条件下或储存较长时间不会变质);⑥有助于治疗、预防和增进人民身体健康。
8.使用非处方药应注意以下几点内容:①正确自我判断、正确选用药品;②查看外包装,药品包装盒上应有药名、适应症、批准文号、注册商标、生产厂家等;③详细阅读药品说明书;④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用药;⑤防止滥用,既不可“无病用药”,也不可重复用药和在疾病治愈后仍用药;⑥储存中应注意温度、湿度、光线对药品的影响,经常检查药品的有效期。
9.审方的内容包括:①认真逐项检查处方的书写是否清晰、完整,并确认处方的合法性;②对处方用药的适宜性进行审核,包括处方用药与临床诊断的一致性,用量、用法,给药途径,是否有重复给药的现象,是否有潜在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配伍禁忌和妊娠禁忌;③处方存在问题的,应请处方医师,确认或重开处方,不得擅自更改或配发代用药品;④对于发生严重药品滥用或用药失误的处方,药学人员应当按有关规定报告。
10.复核包括:①调配好的药品是否与处方所开药味及剂数相符,是否掺杂异物;②称取的各药重量是否与处方相符,每剂的重量误差应小于5%;③饮片有无生虫、发霉及变质现象,有无生制不分,有无应捣未捣的情况,有无需要单包而未单包的情况,贵重药、毒性药剂量是否准确,处理是否得当;④复查人员检查无误后,必须签字,方可包装药品。
11.传统中药养护方法有:①摊晾法;②高温养护法;③除湿养护法;④密封养护法;⑤埋藏养护法;⑥低温养护法;⑦对抗同贮养护法。
12.合理用药的主要包括:① 正确“辨证”,合理配伍组方;②充分考虑个体差异,合理用药;③合理选择剂型;④严格遵守配伍禁忌、妊娠禁忌、饮食禁忌和证候禁忌;⑤选择质优价廉的药品。
六、论述题
1.中药配伍的生理效应变化
(1)协同作用:利用相须、相使配伍达到取长补短和增效的作用。柴胡、桃仁都能抗炎,但柴胡抗渗出作用弱,抗肉芽作用强,对炎症后期有效,桃仁刚好相反,两药合用作用互补,达到既抗渗出又抗肉芽形成以增强抗炎作用。
(2)制约作用:由性味、作用不同或相反的药物配伍,相互制约而达到纠偏、解毒和防止副作用的目的。石膏辛甘大寒,麻黄辛苦而温,一清一宣,两药合用,相反相成,用于肺有郁热、肺气不宣的咳喘等症最宜。生姜与半夏、天南星同用,能降低半夏、天南星的毒性。
(3)有害作用:人参与莱菔子配伍,莱菔子可使人参的补气作用明显降低。2.汤剂的用法
(1)药液温度:一般汤药多宜温服,但热性病者应冷服,寒性病者应热服。如发散风寒药最好热服,服后避风寒,温覆取汗。
(2)服药次数:一般疾病服药,多采用每日一剂,每剂分两次或三次服用。病情急重者,可每隔4h左右服药一次。应用发汗药、泻下药时,服药应适可而止,不必拘泥于定时服药,一般以得汗或得下为度,以免因汗、下太过,损伤正气。呕吐的患者或小儿宜小量频服。
(3)服药时间:适时服药,是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
需在肠内保持高浓度的药宜在清晨空腹时服药,如驱虫药。峻下逐水药亦宜清晨空腹时服用。
多数药物宜饭前服,有利于药物被人体充分吸收。
对胃肠有刺激性的药宜饭后服用(但某些恶心性祛痰药因其祛痰作用与其刺激胃黏膜,反射性地增加支气管分泌有关,须饭前服用);消食药亦宜饭后服。
除消食药应饭后及时服用外,一般药物,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h左右,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与食物的消化。
安神药宜在睡前0.5~1h服药一次;涩精止遗药也应晚间服一次药;截疟药应在疟疾发作前4h、2h与1h各服药一次等。
3.斗谱的编排原则
(1)按药物的使用频率排列,使用频率高的药物放于易取放的位置。
(2)按药物质地、体积排列,质地较轻且用量较少的药物,多放在斗架的高层;质地较沉重的药物和易于造成污染的药物,多放在斗架的较下层;质地松泡且用量较大的药物,多放在斗架最低层的大药斗内。
(3)按药物的性味排列,性味相似的药物就近存放。(4)按药对和经常伍用的药物就近存放。
(5)属于配伍禁忌的药物,不能放于一斗或上下药斗中。(6)有恶劣气味的药物,不能与其他药物放于一个药斗中。
(7)贵重中药不能存放在一般的药斗内,应设专柜存放,由专人管理,每天清点帐目。(8)毒性中药和麻醉中药应按《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和《麻醉药品管理办法》规定存放,必须由专柜、加锁、专帐、专人管理。
4.中药中毒解救通常采用的方法
(1)清除毒物:如洗胃、导泻、灌肠、大量饮水、口服活性炭、输液等处理,加速毒物的排泄。
(2)增加氧气吸入量。
(3)化学药对症治疗:根据临床表现制定给药方案。(4)中药治疗:服用甘草、绿豆煎汤等。(5)中医对症治疗。
(赵文术)
10.为确保灭菌效果,热压灭菌法要求F0值为
A.F0=8 B.F0=8~12 C.F0=8~15 D.F0=20 E.F0=23 11.用具表面和空气灭菌应采用
A.滤过除菌法 B.紫外线灭菌法 C.热压灭菌法 D.流通蒸汽灭菌法 E.干热空气灭菌法 12.不含药材原粉的固体制剂,每克含细菌数不得超过
A.5000个 B.100个 C.1000个 D.10000个 E.2000个 13.能滤过除菌的是
A.超滤 B.砂滤棒 C.C4垂熔玻璃滤器 D.聚氯乙烯滤器 E.0.65μm微孔滤膜 14.属于湿热灭菌法的是
A.滤过除菌法 B.UV灭菌法 C.煤酚皂溶液灭菌 D.流通蒸汽灭菌法 E.高速热风灭菌法 15.不能作为化学气体灭菌剂的是
A.乙醇 B.过氧醋酸 C.甲醛 D.丙二醇 E.环氧乙烷 16.用物理或化学等方法杀死或除去物体上或介质中的所有微生物及芽胞的方法为
A.无菌操作 B.防腐 C.消毒 D.抑菌 E.灭菌 17.下列叙述滤过除菌不正确的是
A.加压和减压滤过均可采用,但加压滤过较安全
B.滤材孔径在0.2μm以下,才可有效地阻挡微生物及芽胞的通过 C.本法同时除去一些微粒杂质
D.本法属物理灭菌法,可机械滤除活的或死的细菌 E.本法适用于多数药物溶液,但不适于生化制剂
18.在某一温度,杀死被灭菌物中90%的微生物所需的时间用什么表示
A.t0.9 B.F值 C.1gD D.Z值 E.D值 19.下列物品中,没有防腐作用的是
A.20%乙醇 B.1%吐温-80 C.对羟基苯甲酸丁酯 D.30%甘油 E.苯甲酸
20.下列有关药品卫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各国对药品卫生标准都作严格规定
B.药剂被微生物污染,可能使其全部变质、腐败,甚至失效,危害人体 C.我国《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对中药制剂微生物限度标准作了严格规定
D.制药环境空气要进行净化处理
E.药剂的微生物污染主要由原料、辅料造成 21.应采用无菌操作法制备的是
A.粉针 B.糖浆剂 C.片剂 D.口服液 E.颗粒剂 22.对于含有聚山梨酯的药物,其防腐能力不会受到破坏的防腐剂是
A.对羟基苯甲酸 B.甲酚 C.山梨酸 D.苯甲酸钠 E.苯甲酸 23.苯甲酸的一般用量
A.0.5%~1.0% B.1%~3% C.0.2%~0.3% D.0.1%~0.25% E.0.01%~0.25% 24.尼泊金类是
A.聚乙烯类 B.聚山梨酯 C.对羟基苯甲酸酯类 D.山梨酸钾 E.苯甲酸钠
25.不得检出霉菌和酵母菌的是
A.熊胆眼药水 B.云南白药 C.伤湿止痛膏 D.参芍片 E.双黄连口服液 【B型题】 [26~29] A.细菌数≤1万个/g(ml)B.细菌数≤100个/g(ml)C.细菌数≤10个/g(ml)D.细菌数≤500个/g(ml)E.细菌数≤1000个/g(ml)26.合剂卫生标准 27.煎膏剂卫生学要求
28.含中药原粉的颗粒剂 29.一般眼用制剂卫生标准 [30~33] A.霉菌数≤100个/g(ml)B.霉菌数≤1000个/g(ml)C.霉菌数≤500个/g(ml)D.霉菌数0个/g(ml)E.霉菌数≤10个/g(ml)
30.丸剂及全部生药粉末分装的胶囊剂卫生标准 31.糖浆剂卫生标准 32.一般眼用制剂卫生标准
33.不含药材原粉的固体制剂卫生标准 [34~37] A.100000级洁净厂房 B.50000级洁净厂房 C.100级洁净厂房 D.1000级洁净厂房 E.10000级洁净厂房 34.粉针剂的分装操作的场所为
35.不能热压灭菌的口服液配液、滤过、灌封生产操作的场所为 36.生产无菌而又不能在最后容器中灭菌的药品配液的场所应为 37.片剂、胶囊剂的生产操作的场所为 [38~41] A.细菌数≤3万个/g B.细菌数≤1万个/g C.细菌数≤100个/g D.细菌数≤10万个/g 38.含药材原粉的片剂卫生标准 39.中药全浸膏片剂卫生标准 40.散剂卫生标
41.丸剂、全部生药粉末分装的硬胶囊剂卫生标准 [42~45]
A.100000级 B.层流型洁净空调系统 C.10000级 D.100级 E.非层流型洁净空调系统 42.微生物允许数为浮游菌5/m 43.送入的空气属紊流状气流 44.微生物允许数为浮游菌500/m 45.室内空气可达至无菌要求 [46~49] A.干热灭菌 B.防腐剂 C.化学气体灭菌 D.消毒剂消毒 E.湿热灭菌
46.操作人员的手用什么方法消毒 47.利用饱和水蒸气或沸水灭菌 48.甲醛等蒸气熏蒸法是 49.利用火焰或干热空气灭菌 [50~53] A.火焰灭菌 B.紫外线灭菌 C.微孔滤膜过滤 D.热压灭菌 E.辐射灭菌
50.手术刀等手术器械的灭菌方法 51.已密封的整箱的药品可用的灭菌方法 52.天花粉蛋白粉针
53.包装车间空气可用的灭菌方法 [54~57] A.Co-γ射线灭菌法 B.环氧乙烷灭菌法 C.用C6垂熔玻璃滤器 D.低温间歇灭菌法 E.高速热风灭菌法 54.属于化学灭菌法的是 55.属于湿热灭菌法的是 56.属于辐射灭菌法的是 57.属于干热灭菌法的是
33[58~61] A.山梨酸钾 B.尼泊金类 C.30%甘油 D.苯甲酸类 E.75%乙醇
58.对霉菌、细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59.应在pH4以下药液中使用 60.特别适合用于含吐温的液体药剂 61.各种酯合用效果更佳 [62~65] A.超滤 B.流通蒸汽灭菌法 C.微波灭菌法 D.热压灭菌法 E.低温间歇灭菌法
62.可全部杀灭细菌芽胞的方法是 63.利用高压饱和水蒸气灭菌的方法是 64.使分子间产生摩擦而升温,灭菌的方法是 65.适用于不耐热品种的灭菌是 【X型题】
66.影响湿热灭菌效果的因素较多,包括
A.微生物的种类 B.微生物的数量 C.灭菌温度 D.灭菌时间 E.被灭菌物品的性质 67.中药药品卫生标准对外用药品的要求为
A.不得检出绿脓杆
B.不得检出活螨不得检出大肠杆菌 C.创伤溃疡用制剂 D.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E.不得检出破伤风杆菌
68.中药药品卫生标准暂不进行限度要求的药品为
A.不含药材原粉的制剂
B.含豆豉、神曲等发酵类药材原粉的中药制剂 C.不含药材原粉的膏剂 D.含药材原粉的制剂 E.含药材原粉的膏剂
69.含中药原粉的固体制剂的卫生标准为
A.丸剂每克含细菌数<30000个 B.散剂每克含细菌数<50000个 C.散剂、丸剂每克含霉菌数<500个 D.片剂每克含细菌数<10000个 E.颗粒剂、片剂每克含霉菌数<500个 70.中药药品卫生标准对口服药品的要求为
A.不得检出绿脓杆菌 B.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C.不得检出大肠杆菌 D.不得检出活螨
E.含动物药及脏器的药品同时不得检出沙门菌 71.属于物理灭菌法的是
A.湿热灭菌法 B.干热灭菌法 C.微波灭菌法 D.甲醛灭菌法 E.紫外线灭菌法 72.洁净厂房的温度与湿度要求为
A.相对湿度40%~60% B.温度8~25℃ C.温度25℃ D.温度21~24℃ E.相对湿度65%~75% 73.药剂可能被微生物污染的途径
A.操作人员 B.药物原料、辅料 C.包装材料 D.制药工具 E.环境空气
74.能除芽胞的灭菌方法有
A.0.22μm微孔滤膜滤过 B.辐射灭菌法 C.流通蒸汽灭菌法 D.低温间歇灭菌法 E.干热灭菌法 75.一般在100级洁净厂房进行的操作为
A.片剂、丸剂的生产 B.滴眼剂的配液、滤过、灌封 C.一般原料的精制、烘干、分装 D.粉针剂的分装、压塞
E.无菌制剂、粉针剂原料药的精制、烘干、分装
76.眼科用制剂的卫生标准为
A.1g或lml含细菌数不得过1000个
B.1g或1ml不得检出绿脓杆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 C.1g或lml含细菌数不得过100个 D.不得检出霉菌 E.不得检出酵母菌 77.热压灭菌的灭菌条件是
A.在密闭高压灭菌器内进行 B.在干燥、高压条件下进行
C.在表压98.07kPa压力下,温度为121.5℃,灭菌20分钟 D.采用饱和水蒸气 E.采用过热水蒸气 78.可用于滤过细菌的滤器有
A.G6垂熔玻璃滤器 B.超滤器 C.石棉板 D.微孔滤膜滤器 E.板框压滤机 79.属于湿热灭菌法的为
A.75%乙醇灭菌法 B.流通蒸汽灭菌法 C.高速热风灭菌法 D.煮沸灭菌法 E.热压灭菌法 80.属于化学灭菌法的为
A.3%~5%煤酚皂溶液 B.环氧乙烷灭菌法
C.低温间歇灭菌法 D.75%乙醇灭菌法 E.流通蒸汽灭菌法 81.下列关于对羟基苯甲酸酯的叙述,正确的有
A.在含吐温类药液中常使用它作防腐剂 B.碱性药液中的作用最好,酸性药液中作用减弱 C.在酸性、中性、碱性药液中均有效 D.水中溶解较小 E.对霉菌效能较强
82.下列哪一种药物为气体杀菌剂
A.过氧醋酸 B.尼泊金乙酯 C.甲醛 D.75%乙醇 E.环氧乙烷
83.微波灭菌法可用于灭菌的对象有
A.胶囊粉 B.散剂 C.膜剂 D.注射液 E.药材饮片 84.Co-γ射线的灭菌机理是
A.直接作用于微生物的蛋白质、核酸和酶等,促使化学键断裂,杀死微生物 B.空气受辐射后产生微量臭氧起灭菌作用
C.降低细菌表面张力,增加菌体胞浆膜的通透性,使细胞破裂和溶解
D.间接作用于微生物体内的水分子,引起水的电离和激发,生成自由基,再作用于微生物活性分子,使微生物死亡
E.利用高频电场使物质内部分子摩擦迅速升温而灭菌 85.紫外线灭菌法可用于灭菌的对象有
A.铝箔包装的药物颗粒 B.空气 C.膜剂 D.物体表面 E.装于玻璃瓶中的液体制剂
二、名词解释 1.无菌操作法 2.防腐 3.消毒 4.灭菌法 5.物理灭菌法
三、填空题
1.中药制剂的微生物污染主要来源于原辅料、包装材料、生产过程和_贮藏过程。2.山梨酸依靠其未解离分子发挥防腐作用,应用时一般介质的pH值以___4.5___左右为宜。
3.能创造洁净空气环境的各种技术总称为空气洁净技术。
4.设计较好的非层流型空调系统,可使操作室内的洁净度达到10万级或1万级标准。若要求达到更高的空气洁净度,应当采用层流洁净技术。
5.用微孔薄膜滤过除菌,薄膜滤材的孔径一般应选用__0.22____μm以下的。
四、是非题
1.我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实施指南规定,产品灭菌效果的F0值应≥8.0。2.普通玻璃可以吸收紫外线,故玻璃容器中的药物可采用紫外线灭菌法灭菌。3.低温间歇灭菌法适用于必须用加热灭菌法灭菌但又不耐较高温度的药品。
604.垂熔玻璃滤器有多种规格,均可作为滤过除菌器使用。
5.辐射灭菌过程中,被灭菌的物品温度变化小,一般温度升高20~30℃,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或不耐热药品的灭菌。
五、简答题
1.简述影响湿热灭菌效果的主要因素。
2.简述防腐剂的含义,并写出5种中药制剂常用的防腐剂。3.简述理想的化学灭菌剂应具备的条件。
六、论述题
1.试述中药制剂微生物污染的原因及预防措施。2.试述热压灭菌器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3.试述各类物理灭菌法的特点及选用要点。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型题】
1.D 2.E 3.B 4.B 5.E 6.C 7.E 8.A 9.A 1011.B 12.C 13.A 14.D 15.A 16.E 17.E 18.E 19.B 2021.A 22.C 23.D 24.C 25.A 【B型题】
26.C 27.C 28.A 29.B 30.C 31.A 32.D 33.A 3435.E 36.C 37.A 38.B 39.E 40.A 41.A 42.D 43.E 4445.B 46.D 47.E 48.C 49.A 50.D 51.E 52.C 53.B 5455.D 56.A 57.E 58.A 59.D 60.A 61.B 62.E 63.D 6465.A 【X型题】
66.ABCDE 67.BCE 68.BC 69.ACDE 70.CDE 71.ABCE 7273.ABCDE 74.AD 75.DE 76.BCDE 77.ACD 78.AB 79.BDE 8081.CDE 82.ACE 83.ABDE 84.AD 85.BCD
二、名词解释
1.无菌操作法是指整个过程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的一种操作方法。2.防腐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防止和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操作。
.B .E .C .A .B .C .AD .ABD 3.消毒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病原微生物杀死的操作。4.灭菌法是指杀灭或除去所有微生物的繁殖体和芽胞的方法。
5.物理灭菌法是利用物理因素如温度、声波、电磁波、辐射等达到灭菌目的方法。
三、填空题 1.贮藏 2.4.5 3.空气洁净 4.层流洁净 5.0.22
四、是非题
1.√ 2.³ 3.√ 4.³ 5.³
五、简答题
1.影响湿热灭菌效果的因素较多,主要包括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药物的性质与介质的性质、灭菌的温度、蒸汽的性质,以及灭菌时间等。
2.能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化学物品称为防腐剂。中药制剂中常用的防腐剂有苯甲酸、苯甲酸钠、尼泊金乙酯、山梨酸、乙醇等。
3.理想的化学灭菌剂应具备的条件包括:①杀菌谱广;②有效杀菌浓度低;③作用速度快;④性质稳定;⑤易溶于水,能在低温下使用;⑥毒性低,使用安全;⑦无色,无味,无臭,无残留;⑧价格低廉,来源丰富。
六、论述题
1.中药制剂的微生物污染主要来源于原辅料、包装材料、生产过程和贮藏过程。
(1)中药制剂所用的原药材不仅本身带有大量的微生物、虫卵等,而且在采集、贮藏、运输过程中还会受到各种污染,所以应当对原药材进行洁净处理,避免或减少微生物污染。
(2)中药制剂制备过程中使用的各种辅料,也可能含有一定数量的微生物,使用前应严格按标准进行选择并加以适当处理,以防止微生物带入制剂中。
(3)中药制剂的包装材料,特别是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由于各种原因均有污染微生物的可能性,应采用适当的方法清洗、洁净,并作相应的灭菌处理。
(4)制药场所的环境包括空气中含有一定的微生物而污染药物原辅料、制药用具和设备,导致中药制剂的污染。所以,应采用适当的技术和方法,控制环境卫生和达到空气净化的要求,同时对相应的制药用具和设备进行必要的洁净与灭菌处理。
(5)药品生产过程中,操作人员也是主要的微生物污染源,应严格执行卫生管理制度,防止污染。
(6)药品在贮藏过程中,除了注意包装材料的密封性外,还应提供适宜的贮藏条件。2.热压灭菌的一种高压设备,使用时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应注意:(1)使用前认真检查灭菌器的主要部件。(2)灭菌时,首先将灭菌器内的冷空气排出。
(3)灭菌时间必须从全部待灭菌物品达到预定的温度算起,并维持规定的时间。(4)灭菌完毕后停止加热,待压力表逐渐下降至零,才能放出锅内蒸汽,开启灭菌器,待被灭菌物品温度下降至80℃左右时,才能把灭菌器的门完全打开。
3.各类物理灭菌法的特点及选用要点:
(1)火焰灭菌法操作简单,灭菌效果可靠,适宜于不易被火焰损伤的物品的灭菌。(2)干热灭菌法灭菌温度较高,适用于耐高温材料及不允许湿气穿透的油脂类材料的灭菌,但干热空气的穿透力差,温度不均匀,不适宜用于大部分药品及橡胶、塑料制品的灭菌。
(3)湿热灭菌法由于水蒸气的比热较大,穿透力强,容易使蛋白质凝固变性,灭菌效果可靠,操作简单方便,是目前制剂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灭菌方法,但不适宜用于在湿热环境中不稳定药品的灭菌。
(4)紫外线灭菌法灭菌力最强的是波长为254~257nm的紫外线,但紫外线的穿透能力弱,适用于空气灭菌与物体表面灭菌。
(5)微波灭菌法升温迅速、均匀,灭菌效果可靠,灭菌时间短,但其灭菌作用必须在有一定含水量的物品中才能显示。
(6)辐射灭菌法穿透力强,适用于已包装密封的物品的灭菌,其效果可靠,并可有效防止物品的“二次污染”。灭菌过程中,被灭菌物品温度变化小,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或不耐热药品的灭菌。
(许秋霞)
E.电机应加防护罩
9.为什么不同中药材有不同的硬度
A.内聚力不同 B.用药部位不同 C.密度不同 D.黏性不同 E.弹性不同 10.下列宜串料粉碎的药物是
A.鹿茸 B.白芷 C.山药 D.熟地 E.防己 11.非脆性晶形药材(冰片)受力变形不易碎裂,粉碎时如何处理
A.降低温度 B.加入粉性药材 C.加入少量液体 D.干燥 E.加入脆性药材
12.树脂类非晶形药材(乳香)受力引起弹性变形,粉碎时如何处理
A.干燥 B.加入少量液体 C.加入脆性药材 D.低温粉碎 E.加入粉性药材
13.下列药物中,不采用加液研磨湿法粉碎
A.冰片 B.牛黄 C.麝香 D.樟脑 E.薄荷脑 14.下列宜串油粉碎的药物是
A.朱砂 B.冰片 C.白术 D.大枣 E.苏子 15.以下除哪一项外,均为粉碎操作时应注意的问题
A.粉碎过程中及时过筛 B.粉碎毒剧药时应避免中毒 C.药材入药部位必须全部粉碎 D.药物不宜过度粉碎 E.药料必须全部混匀后粉碎 16.不宜采用球磨机粉碎的药物是
A.沉香 B.硫酸铜 C.松香 D.蟾酥 E.五倍子 17.在无菌条件下可进行无菌粉碎的是
A.锤式粉碎机 B.球磨机 C.石磨 D.柴田式粉碎机 E.羚羊角粉碎机 18.利用高速流体粉碎的是
A.柴田式粉碎机 B.锤击式粉碎机 C.流能磨 D.球磨机 E.万能粉碎机
19.100目筛相当于《中国药典》几号标准药筛
A.五号筛 B.七号筛 C.六号筛 D.三号筛 E. 四号筛
20.《中国药典》五号标准药筛相当于工业用筛目数是
A.100目 B.80目 C.140目 D.20目 E.以上都不对 21.最细粉是指
A.全部通过8号筛,并含能通过9号筛不少于60%的粉末 B.全部通过5号筛,并含能通过6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 C.全部通过6号筛,并含能通过7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 D.全部通过7号筛,并含能通过8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 E.全部通过8号筛,并含能通过9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 22.能全部通过4号筛,但混有能通过5号筛不超过60%的粉末称为
A.细粉 B.中粉 C.粗粉 D.极细粉 E.最细粉 23.含油脂的黏性较强药粉,宜选用哪种过筛机
A.电磁式簸动筛粉机 B.手摇筛 C.旋风分离器 D.振动筛粉机 E.悬挂式偏重筛粉机 24.《中国药典》7号标准药筛孔内径为
A.150μm±6.6μm B.125μm±5.8μm C.250μm±9.9μm D.355μm±13μm E.以上都不是 25.下列有关微粉特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微粉轻质、重质之分只与真密度有关 B.堆密度指单位容积微粉的质量 C.微粉是指固体细微粒子的集合体 D.比表面积为单位重量微粉具有的表面积
E.真密度为微粉的真实密度,一般由气体置换法求得表面积 26.微粉流速反映的是
中药药剂学 篇3
[关键词]中药药剂学;理论教学;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 R9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1)24-139-01
《中药药剂学》是中药学类各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其基本理论及操作技能对中药品种的开发、生产、评价等各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培养社会所需的应用型及创新型人才,在中药药剂学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中,应本着以学生为本,应社会所需,适当合理地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1 《中药药剂学》理论教学改革思路
1.1 教材内容的补充与更新
随着中药药剂学基础及相关学科的快速发展,在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条件下,应及时地将中药药剂学领域的新进展乃至新的制药设备引入到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不断补充与更新教学内容。另一方面,科研工作和教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教师将科研成果与学生共享,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有助于教学内容的深入和提高。
1.2 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平台的利用
随着教学多媒体设备的普及,多媒体教学已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但同时,多媒体教学在日常授课中产生的弊端也日益突出。因此在理论教学中,应做到善用、慎用多媒体,既要充分有效地发挥其教学中的不可替代的优势,又应避免过于繁复,结合传统的板书进行理论授课,效果更为理想。
教学过程中,还应充分重视与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建立起有关中药药剂学课程的网络教学平台,制作涵盖中药药剂方面有关理论及实验教学中各种相关的视频、flash动画及软件等内容,使学生从感性上深刻了解各中药剂型的制备过程。在实验课教学上,学生通过视频可以了解剂型的详细制备过程,再通过实验课上教师对于关键问题的讲解,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深化其对理论教学的理解。
1.3 启发为主,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
课堂授课时,教师应重视启发教学,问题的选择应充分发挥中药药剂学课程自身的特点,采用与学生日常生活中联系较为紧密的实例,而将整堂课程内容完整的贯穿起来。此外,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结合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案例、讨论、流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 《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思路
2.1 强化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
中药药剂学属于一门实践性要求很强的学科,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在实验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严格要求,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也可采用多媒体的方式应用视频等先进手段指导实验。对于在实验中操作不规范,甚至错误的方式一定要做到及时地纠正,及时总结,使学生意识到基本实验技能的重要性。
2.2 注重团队意识的塑造
现代药物的研究开发过程中需要药学工作者互相协调、共同配合,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因此,在学生试验操作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相互探讨,协调分工,互相监督,成员可充分发挥个人优势,带动整个团体,集思广益,从而有利于培养既具有较强的独立操作、开发、创新能力,又具有团队合作意识的未来药学工作者。
2.3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展
传统的中药药剂学实验大多是采取验证性实验为主的方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应逐步建立以验证性、研究性、探索性实验并重的实验课教学体系,开设以常规剂型为主,新剂型、新制剂为辅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保证课时需要,可适当地合并、删减部分重复性试验,减少提取环节的次数,选择适合的原料进行剂型试验。如中药在制备过程中,普遍都需要经过提取等过程,耗时较长,为压缩验证性实验的时间,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时,可由实验室人员预先进行提取,学生直接以提取后的膏类作为原料。通过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准备仪器、试药,探讨、融汇以前的理论知识,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及时的分析和总结,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丰富的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 桂双英,钱金粉.《中药药剂学》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9,28(2):55-56.
[2] 王晓颖.在中药药剂学教学中探索专业素质教育[J].药学教育,2007,23(2):37-39.
[3] 陶丽华,董艳辉,马春娟.中药药剂学优秀课程的建设与实践[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0,31(4):85-86.
[4] 周滢,周萍,周辉,等.中药药剂学的教学方法探讨[J].医药教育,2010,17(15):116-117.
[5] 郑增娟.药剂学教学改革初探[J].药学教育.2008,24(2):38-40.
中药药剂学 篇4
1.教学中发现的问题
1.1基础薄弱, 学习状态不稳定。
成人学生大多数学、物理、化学基础薄弱, 对于一些复杂的、抽象的物理、化学理论往往不能够理解, 这使中药药剂学成为成人中药学专业课中较难学的课程之一。学生大部分有过实际工作经验, 学习中抱着实用主义的态度, 普遍知道中药药剂学的重要性, 想学好这门课, 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内容多, 记忆困难, 而且长期养成了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 未能适应中药药剂学的教学特点, 常常事倍功半, 使其学习兴趣降低, 一些学生的学习态度表现为忽冷忽热的不稳定状态[1]。
1.2实验动手能力差。
实验教学是中药药剂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然而成人学生没有掌握基本的实验器材和仪器的使用方法, 在实验中的动手能力较差, 而且有些学生放弃了实验的机会, 不重视实验技能, 认为实验对工作没有帮助,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验课的教学工作。
2.教学中的相应对策
2.1加强“三基教学”, 突出重点内容。
针对成人学生的特点, 解决教学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的最好方法是在中药药剂学教学中贯穿“三基教学”法, 制定适合成人学生的“三基训练”纲要, 严格按照纲要进行教学工作, 加强与实际联系紧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 减少复杂抽象难点内容的介绍,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内容, 这样能为他们从事实际工作打下更好的基础。例如:在介绍片剂的制备时, 本科生要求掌握片剂制备的原理, 但是在成人教育中强调制备方法, 原理简单介绍, 不要求学生掌握。
2.2.多采用案例教学法。
教学中采用案例展示的方式组织学生学习、研讨和探究, 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药剂学作为综合性应用学科, 可以从各种案例中选择, 如在讲解剂型对于药效的影响时, 如果只是依照书本上的几条来讲, 不但枯燥, 而且学生对剂型的重要性不会有切身的体会, 但如果举例复方丹参滴丸, 既可使学生发现采用固体分散体技术能迅速提高疗效, 又能让学生体会到中药在应用中也可作为急救药品使用。
2.3提高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质量。
多媒体教学手段, 能将抽象的理论做成直观、生动、形象的课件,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注射剂的生产过程在课堂播放, 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并由此引发学生的兴趣, 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有效的利用多媒体, 借助于多媒体承载的大量信息, 是提高中药药剂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
2.4改进实验内容。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动手能力, 我们精选有典型意义的实验;相关实验尽量合并;增加实验的深度与广度。总的原则是加强中药药剂基础实验, 拓宽、突出综合应用实验, 重视设计与应用技术相结合, 增强创新意识, 增加开放度。
2.5加强实验教学的考核。
为了解决学生对实验课的的不重视心理, 必须加强实验课考核制度, 考核成绩要记入期末成绩中, 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通过考勤、对具体的实验理论掌握情况的考核及实验操作情况的考查, 为每位学生的实验课打分, 根据理论课和实验课课时的比重, 记入期末考试成绩。
总之, 为了更好的体现“学校基础教育-毕业后实践教育-继续药学教育”的连续一体化教育模式, 我们认为只有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 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案, 因材施教, 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提高教学质量, 真正培养出有实际价值的药学人才。作为教师, 应注意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努力挖掘自身的潜力, 不断探索教学方法和经验, 把握中药药剂学教学方法的真谛, 体现该学科的特色。
参考文献
中药药剂学考点总结 篇5
6.物理灭菌方法:1.干热灭菌法 A火焰灭菌法(适宜不易被火焰损伤的瓷器、玻璃和金属制品)B干热空气灭菌法(适用于耐高温的玻璃、金属制品及不允许湿气穿透的油脂类材料和耐高温的粉末材料,不适宜大部分药品及橡皮、塑料制品)。2 湿热灭菌法A热压灭菌法(凡能耐热压灭菌的药物制剂均可)B流通蒸汽灭菌和煮沸灭菌法(不耐高温的药品和1-2ml的注射剂,不可杀死所有芽孢)C低温间歇法(适用于必须加热灭菌却不耐高温的药品,杀死芽孢不完全,需加抑菌剂)
7.滤过除菌法 1微孔薄膜滤器 0.22um以下 2垂熔玻璃滤器(滤球,漏斗,滤棒)。上海玻璃厂6号:2um以下,长春玻璃的G6:1.5um以下,天津滤器厂IG6:2um以下。3.砂滤棒:硅藻土滤棒(苏州滤棒)、多孔素瓷滤棒(唐山滤棒)
8.防腐剂:
1、苯甲酸和苯甲酸钠:PH4一下防腐作用好
2、对羟基苯甲酸脂类(尼泊金类):在酸性溶液中作用最强。吐温(聚山梨脂类表面活性剂)能增溶抑菌剂。
3、山梨酸(对霉菌的抑制力强 PH4.5)
4、乙醇(20%,中性碱性中要达到25%)
5、酚类及其衍生物
6、季铵盐类
7、脱水醋酸
8、其他 9.粉碎的方法:1干法粉碎A混合粉碎(串料粉碎,串油粉碎:种子类药物桃仁)B单独粉碎(贵重药材,毒性药材,氧化还原性强的药材,质地坚硬的药材)2湿法粉碎 水飞法:朱砂珍珠炉甘石 3低温粉碎 4超细粉碎 10.堆密度bulk density:单位容积微粉的质量
11.一般微粉的粒径小于10um可以产生胶黏性,当把小于10um的微粒除去或把小于10um的粒子吸附在你较大的微粒上时,其流动性可以变好。筛析的目的:为了获得较均匀的粒子粉末。五号筛 80目,六号筛 100目,七号筛 120目。越大越细。
12.混合的目的:使多组分物质含量均一一致。
13.混合的原则:
1、组分药物比例量 使用等量递加法
2、组分药物的密度
3、混合的时间
4、器械的吸附性 14.制粒的目的:
1、改善其流动性
2、多组分药物制粒后可防止各成分的离析
3、防止生产中的粉尘飞扬及在器壁上吸附
4、在片剂生产中可改善其压力的均匀传递。
15.中药的浸提过程:
1、浸提和渗透阶段
2、解析和溶解阶段
3、浸出成分扩散阶段
16.影响浸提的因素:
1、中药粒度
2、中药成分
3、浸提温度
4、浸提时间
5、浓度梯度
6、溶剂PH
7、浸提压力
17.浸提辅助剂:
1、酸(促进生物碱的浸出,提高生物碱的稳定性,使有机酸游离,便于有机溶剂的提取,除去酸不溶性杂质)
2、碱(增加有效成分的溶解度和稳定性)
3、表面活性剂 18.常用的浸提方法:煎煮法(适用于对湿热稳定的中药)、浸渍法(适用于粘性药物,无组织结构的中药、新鲜及易于膨胀的中药、不适用于贵重、毒性。高浓度中药)、渗漉法(适用范围与浸渍法相反)、回流法(不适用于受热易被破坏的中药)、水蒸气蒸馏法(挥发油)、超临界流体提取法(亲脂性)、半仿生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微波提取法。
19.半仿生提取法SBE:是既符合药物经胃肠道转运过程、适合工业化生产、体现中医治病综合成分作用的特点又有利用于单体成分控制制剂质量的一种中药及其复方提取新技。
20.微波提取的特点:1微波对极性分子选择性加热,故对其选择性浸出,能提高提取物浓度 2微波提取时间短,收率高 3可供选择的溶剂多,用量少,减少投资4提取效率高
21.影响滤过速度的因素:V/t=Pπrˇ4/8ηl 22.滤过方法:常压滤过、减压滤过、加压滤过
23.纯化方法:
1、水提醇沉淀法
2、醇提水沉淀法
3、盐析法
4、酸碱法
5、大孔树脂法、澄清剂法、透析法、萃取法等。
24.影响浓缩效率的因素:
1、传热温度差(Δtm)
2、传热系数K U=W/A=(K*Δtm)/r U:蒸发器的生产强度 W:蒸发量 A:蒸发器传热面积 r:二次蒸汽的气化潜能
25.浓缩的方法:常压蒸发、减压蒸发、薄膜蒸发
26.结合水:存在于细小毛细管中的水分和渗透到物料细胞中的水分。难以从物料中除去。
27.非结合水:存在于物料表面的湿润水分,粗大毛细管中水分和物料孔隙中水分易于除去。
28.平衡水分与自由水分:物料中的水分与空气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此时物料中所含的水分为该空气状态下物料的平衡水分。物料的总水分为自由水分合平衡水分之和。在干燥过程中能除去的只有自由水分(包括部分结合水和全部非结合水),平衡水分不能除去。
29.影响干燥的因素:
1、被干燥物料的性质
2、干燥介质的温度、湿度与流速
3、干燥速度与干燥方法
4、压力
30.加快干燥的方法:
1、提高空气温度
2、减小湿度、减小压力
3、加大热空气流速
4、加大蒸发表面积
31.干燥的方法:
1、烘干法
2、减压干燥法
3、喷雾干燥法
4、沸腾干燥法
5、冷冻干燥法
6、红外线干燥法
7、微波干燥法
8、鼓式干燥法,带式干燥法,吸湿干燥法 32.散剂 powders:系指中药或中药提取物经粉碎、均匀混合制成的粉末状制剂。33.散剂特点:
1、易分散,奏效快
2、外用覆盖面积大,可以同时发挥保护和收敛的作用
3、贮存运输携带方便
4、制备工艺简单,剂量易于控制,便于婴幼儿服用
5、臭味、刺激性、吸湿性药物易引起变化。腐蚀性强及易吸潮变质的药物不宜制成散剂。
34.倍散:剂量在0.01-0.1g可配成10倍散,在0.01g一下配成100或1000倍散。
35.丸剂pills:系指中药细粉或中药提取物加适合的黏合剂或者其他辅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剂型,主要供内服。
36.丸剂的特点:
1、传统的丸剂作用迟缓,多用于慢性病的治疗
2、某些新型丸剂可用于急救
3、可缓和某些药物的毒副作用
4、可减缓某些药物成分的挥散 5缺点:服用剂量大,小儿服用困难,尤其是水丸溶散时限难以控制,原料多以原粉入药,微生物易超标。
37.丸剂的制备:泛制法,塑制法,滴制法
38.水丸的特点:以水或水性液体为赋形剂,服用后在体内易溶散。吸收。显效较蜜丸、糊丸、蜡丸快。且不含其它固体赋形剂,实际含药量高。
39.水丸的制备:原料的准备→起膜→成型→盖面→干燥→选丸→质量检查→包装。
40.蜜丸sweetpills:系指中药细粉以蜂蜜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型。
41.炼制蜂蜜的目的:除去杂质、降低水分含量、破坏酶类、杀死微生物、增加黏合性。
42.质地坚硬、黏性大、体积大、富含纤维的中药宜提取制膏,贵重中药、体积小、淀粉质多的中药宜粉碎制成细粉。
43.糊丸与蜡丸释药缓慢,可减少药物对肠道的刺激,适宜含有毒性或刺激性较强的药物。
44.滴丸是指中药提取物与基质用适宜方法混匀后,滴入不相混溶的冷凝液中,收缩冷凝制成的丸剂。
45.滴丸的主要特点:
1、起效迅速,生物利用度高
2、生产车间无粉尘,有利于劳动保护,设备简单,生产工序少,生产周期短,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成本相对较低。
3、滴丸可使液体药物固体化
4、滴丸用药部分多,可口服、腔道用和外用,可起到长效作用
5、滴丸载药量小,相应含药量低,服药剂量大。
46.滴丸的制备:滴制法 将主要溶解、混悬或乳化在适宜的已熔融的基质中,保持恒定的温度80-100,经过一定大小管径的滴头等速滴入冷凝管,凝固形成的丸粒徐徐沉于器底,或浮于冷凝液的表面,取出,拭去冷凝液,干燥,即成滴丸。
47.丸剂包衣的目的:
1、掩盖恶臭、异味,使丸面平滑、美观、便于吞服
2、防止主药氧化、变质或者挥发3防止吸潮及虫蛀
4、根据医疗需要,把处方中一部分药物作为包衣材料包于丸剂表面,在服用后首先发挥药效5包肠溶衣后使丸剂安全通过胃转至肠内再溶散。
48.片剂tablets:系指中药提取物、中药提取物加中药细粉或中药细粉与适宜的辅料混匀压制而成的圆片状或异形片状的剂型,分为提纯片、浸膏片、半浸膏片和全粉片。
49.片剂优点:
1、溶出度及生物利用度比丸剂好
2、剂量准确,片剂内药物含量差异较小
3、质量稳定
4、服用携带运输贮存方便
5、机械化生产,产量大成本低。
50.片剂缺点:
1、需加入赋形剂并压缩成型,溶出度较散剂和胶囊剂差,影响其生物利用度
2、儿童及昏迷患者不易吞服
3、含挥发性成分的片剂贮存较久时含量下降
51.片剂的辅料一般包括稀释剂、吸收剂、润湿剂、黏合剂、崩解剂、润滑剂等。52.稀释剂和吸收剂(填充剂):
1、淀粉:最常用的稀释剂,也可作为吸收剂及崩解剂。淀粉吸湿不潮解,遇水膨胀,遇酸或碱或加热情况下可逐渐水解而失去膨胀作用,对含量测定有干扰。可压性不好,作为稀释剂时不宜用量太多。
2、糊精:常与淀粉配合作为填充剂,兼有黏合剂作用,对含量测定有干扰。
3、糖粉:多用于口含片和咀嚼片。有一定黏度,与糊精,淀粉按比例配合课作为乳糖的代用片。有引湿性。
4、乳糖:无吸湿性
5、硫酸钙
6、磷酸氢钙
7、氧化镁,碳酸镁、碳酸钙、活性炭、甘露醇、山梨醇等。
53.润湿剂和黏合剂:
1、水:润湿剂,凡药物本身具有一定黏性用水润湿即能黏结制粒。少单独使用,常用低浓度的淀粉浆或乙醇代替。
2、乙醇:润湿剂。乙醇浓度越高,粉料被润湿后黏性越小。
3、淀粉浆:黏合剂,一般为8%-15%,10%最常用。
4、糖浆,饴糖,炼蜜,液状葡萄糖
5、阿拉伯胶浆、明胶浆
6、纤维素衍生物
54.崩解剂:
1、干燥淀粉:毛细管吸水作用和本身吸水膨胀,适用于不溶性或微溶性片剂。可压性,流动性不好。
2、羧甲基淀粉钠CMS-Na:膨胀作用,不溶性和可溶性片剂都可,流动性好。
3、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毛细管作用,具有崩解,黏结双重作用。以上崩解剂的使用方法有:内加法(崩解较慢),外加法(崩解较快,崩解后颗粒不呈细粉状),内外加法(内:外=3:1)。
4、泡腾崩解剂
5、表面活性剂:崩解辅助剂
55.崩解原理:毛细管作用、膨胀作用、产气作用、酶解作用
56.润滑剂:
1、疏水性及水不溶性润滑剂:A、硬脂酸、硬脂酸钙、硬脂酸镁 B、滑石粉:不溶于水但有亲水性,与硬脂酸镁联合 C、氢化植物油
2、水溶性润滑剂:A聚乙二醇PEG B十二烷基硫酸镁
3、助流剂:微粉硅胶、滑石粉 57.湿法制颗粒压片法:主药(加辅料)→混合(润湿剂或黏合剂)→制软材→制颗粒→干燥→整粒(润滑剂、崩解剂)→压片→包衣→质量检查→包装 58.制颗粒的目的:
1、增加物料流动性
2、减少细粉吸附和容存得空气以减少药片的松裂
3、避免粉末分层
4、避免细粉飞扬。总的来说就是增加物料的流动性和可压性。
59.片剂包衣的目的:
1、增加药物的稳定性
2、为了掩盖药物不良气味
3、控制药物的释放部位
4、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
5、改善片剂的外观便于识别 60.包衣的种类:糖衣、薄膜衣、半薄膜衣、肠溶衣
61.薄膜衣的物料:
1、成膜材料:纤维素累(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羟丙基纤维素HPC、羟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丙烯酸树脂类
2、溶剂:乙醇、丙醇
3、增塑剂:甘油,聚乙二醇
4、着色剂和掩蔽剂
62.糖衣包衣流程:隔离层→粉衣层→糖衣层→有色糖衣层→打光
63.不宜制成胶囊剂:
1、药物的水溶液或乙醇溶液
2、易溶性药物如氯化钾,溴化物,碘化物及小剂量刺激性药物
3、易风化药物
4、吸湿性药物
64.浸出药剂:系指采用适合的浸出溶剂和方法浸提中药中有效成分,直接制得或再经一定的制备工艺过程而制得的乙类药剂,可供内服外用。
65.浸出药剂特点:
1、多组分的综合疗效适应了中医辨证施治的需要
2、药效缓和持久,副作用小
3、服用剂量小,使用方便
4、某些浸出药物稳定性差 66.浸出药物的种类:水浸出型、含醇浸出型、含糖浸出型、无菌浸出型、其他浸出型
67.汤剂:系指将中药饮片或粗粒加水煎煮,去渣取汁服用的液体剂型。特点:适应中医辨证需要,充分发挥多成分的综合疗效,液体吸收快,奏效迅速,制备方法简单。临用新制,久置易变质,不易携带,直接服用容积大,儿童难以服用,脂溶性和难溶性不易提取完全。
68.合剂系指中药用水或其他溶剂,采用适宜的方法提取制成的内服液体剂型。制备方法:浸提→净化→浓缩→分装→灭菌→成品。69.中药糖浆剂:一般含糖量不低于45%,单糖浆的浓度为85%g/ml或64.71%g/g 70.糖浆剂产生沉淀的可能原因:
1、中药中的细小颗粒或杂质净化处理不够
2、提取液中所含高分子物质,在贮存过程中胶态粒子陈化聚集沉出
3、提取液中有些成分在加热时溶于水,冷却后沉淀析出
4、糖浆剂PH值发生改变,某些物质沉淀析出。
71.煎膏剂:系指中药加水煎煮,去渣浓缩后,加糖或蜂蜜制成的稠厚状半流体剂型。
72.酒剂:系指中药用蒸馏酒浸提成分而制得的澄清液体剂型,多供内服。酊剂系指药品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浸出或溶解而制得的澄清液体剂型,多供内服也可外用。含有毒性药品的酊剂。每1ooml相当于原药物10g,普通酊剂每100ml相当于原药物20g。
73.流浸膏剂每1ml相当于原中药1g,浸膏剂每1g相当于原药材2-5g 74.中药浸出药剂的含量测定:中药比量法:系指浸出药剂若干容量或重量相当于原中药多少重量的表示方法。
75.液体药剂:药物分散在液体分散介质中制成的液态剂型,可供内服和外用。特点:
1、吸收快,作用迅速。
2、给药途径广泛,服用方便,易于分剂量,尤其适用于婴幼儿和老年患者。
3、能减少某些药物的刺激性
4、提高生物利用度 缺点:药物分散度大,受分散介质影响易引起药物的化学降解,使药效降低甚至失效,体积较大,携带运输贮存不方便,易霉变。76.按分散系统分类可分为:溶液型、胶体溶液型、混悬型、乳状液型 77.表面活性剂:凡能显著降低两相间表面张力的物质。特点:分子具有两亲性;有降低表面张力和增溶的能力,低浓度时在表面吸附定向排列,一定浓度时形成“胶团”。
78.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1、肥皂类
2、硫酸化物(A硫酸化油 B高级脂肪醇硫酸脂类:十二烷基硫酸钠:月桂醇硫酸钠)
3、磺酸化物:阿洛索-OT 79.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水溶性大。在酸性和碱性溶液中都较稳定,还有杀菌作用,主要用于杀菌和防腐。常用的有氯苄烷铵、氯化十六烷基吡啶。
80.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1、卵磷脂:天然的,不溶于水,对油脂的乳化作用强,是制备注射用乳剂的主要附加剂。
2、合成的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81.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1、脂肪酸山梨坦类:司盘类,HLB值在4.3-8.6之间,亲油性较强。一般做我w/o型乳剂的乳化剂,或O/W乳剂的辅助乳化剂。
2、聚山梨脂类:吐温类,亲水性较强,用作增溶剂或O/W型乳化剂。
3、聚氧乙烯脂肪酸脂类
4、聚氧乙烯脂肪醇醚类
5、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
82.胶束:表面活性剂分子的疏水部分与水的亲和力较小,当浓度较大时疏水部分相互吸引、缔合在一起,形成的缔合体成为胶束。开始形成胶束时溶液的浓度称为临街胶束浓度CMC 83.亲水亲油平衡值:表示表面活性剂亲水亲油的强弱。增溶剂:15-18;去污剂13-16;O/W乳化剂8-16;润湿剂与铺展剂7-9;W/O乳化剂3-8;消泡剂0.8-3 84.随温度升高至某一温度,其溶解度急剧升高,该温度称为Krafft点,相对应的溶解度即为该离子表面活性剂的CMC。Krafft越高,CMC越小。
85.表面活性剂在药剂中的应用:
1、增溶剂
2、乳化剂
3、润湿剂
4、起泡剂与消泡剂
5、杀菌剂
6、去污剂
86.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
1、增溶
2、助溶
3、使用潜溶剂
4、制成盐类 87.常用的乳化剂:
1、表面活性剂
2、天然或合成乳化剂;阿拉伯胶,明胶,胆固醇,磷脂等
3、固体粉末;氢氧化镁,二氧化硅等
88.乳状液的稳定性:
1、影响乳剂稳定性的因素A乳化剂的性质与用量 B分散相的浓度与乳滴大小 C黏度与温度
2、乳剂不稳定的现象: A分层B絮凝C转相D破裂F酸败
89.混悬液型液体药剂:系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相的液体制剂。毒剧药或剂量小的药物不应制成混悬剂。
90.混悬微粒的沉降:V=2rˇ2(ρ1 –ρ2)g/9η ρ1为微粒密度,ρ2分散介质密度,η介质粘度,r微粒半径 91.注射剂:系指药物经提取、纯化制成的专供注入机体内的一种无菌制剂。特点:
1、药效迅速,作用可靠。
2、适用于不宜口服给药的药物。
3、适用于不能口服给药的病人。
4、可使药物发挥定位定向的局部作用。缺点:
1、使用不便,注射时疼痛
2、安全性低于口服制剂
3、研究和生产过程复杂
92.注射剂的质量要求:1.无菌:不应含有任何活的微生物。2.热源和细菌内毒素 3.澄明度 4.PH值在4-9 5.渗透压 6.安全性 7.稳定性 8.其他
93.热原pyrogens:是指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致热物质。
94.注射剂污染热原的途径:
1、由溶剂带入
2、由原辅料带入
3、由容器或用具带入
4、由制备过程带入
5、由使用过程带入
95.除去注射剂中热原的方法:
1、除去药液或溶剂中热原的方法: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凝胶滤过法、超滤法、反渗透法
2、除去容器或用具上热原的方法:高温法、酸碱法
96.蒸馏法制备注射用水:将净化处理的水先加热至沸腾,使之气化为蒸汽,然后将蒸汽冷凝为液体。气化过程中,水中含有的易挥发性物质挥发逸出。而含有的不挥发杂质及热原仍然留在残液中,因而经冷凝得到的液体为纯净的蒸馏水。经过两次蒸馏的重蒸馏水不含有热原,可作为注射用水。97.注射用水的贮存:在无菌条件下保存,并在12小时内使用。
98.0.9%的氯化钠溶液和0.5%的葡萄糖溶液即为等渗溶液。输液剂的质量要求:
1、应调节适宜的PH
2、应具有适宜的渗透压
3、澄明度应符合有关规定
4、无菌,无热原,无毒性
5、不得添加任何抑菌剂
99.粉针剂的制备方法:无菌粉末直接分装法;无菌水溶液冷冻干燥法
100.影响药物眼部吸收的因素:
1、药物从眼睑缝隙的流失
2、药物经外周血管消除
3、药物的脂溶性和解离度
4、刺激性
5、表面张力
6、黏度:0.5%甲基纤维素溶液对角膜接触时间可延长3倍 1.硬膏剂:系将药物溶解或混合于黏性基质中制成的一类近似固体的外用剂型。2.外用膏剂经皮吸收途径:
1、完整的表皮
2、毛囊
3、汗腺 3.渗透促进剂 penetration enhancers:系指能加速药物穿透皮肤的一类物质。二甲基亚砜 DMSO;月桂氮卓酮
4.软膏剂 ointments:系指药物、中药细粉、中药提取物与适宜基质混合制成的半固体外用剂型。可分为溶液型、混悬型、乳剂型软膏。
5.油脂性基质:
1、油脂类:动物油、植物油、氢化植物油
2、类脂类:羊毛脂(有良好的吸水性。常与凡士林合用)、蜂蜡、鲸蜡、虫白蜡
3、烃类:凡士林(吸水性差,不适用于有多量渗出液的患处,加入表面活性剂可增加其吸水性和释药性;白凡士林不可用于眼用膏剂)、固体石蜡、液状石蜡。
4、硅酮类:硅油对眼有刺激不宜用作眼膏基质。
6.水溶性基质:主要是聚乙二醇(PEG)能吸收组织渗出液,释药较快,无油腻性,对皮肤黏膜无刺激性,可用于糜烂创面及腔道黏膜,缺点是润滑作用差。7.乳剂型基质遇水不稳定的药物不宜制成乳剂型软膏。O/W型乳化剂:(雪花膏)
1、一价皂:用钠、钾、铵的氢氧化物或三乙醇胺(水相)等有机碱与脂肪酸作用生成的新生皂。2脂肪醇硫酸(酯)钠类:十二烷基硫酸(酯)钠,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水相)3聚山梨酯类:吐温类(水相),是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能与某些防腐剂如尼泊金类、苯甲酸类络合而使之部分失活。4聚氧乙烯醚的衍生物类:平平加O、柔软剂SG、乳化剂OP。W/O型乳化剂:1多价皂:由二、三价金属如钙、镁、锌、铝的氧化物与脂肪酸作用形成的多价皂 2脂肪酸山梨坦类:司盘类 3蜂蜡、胆甾醇、硬脂醇等弱W/O乳化剂 8.软膏制备的方法:研和法、熔合法、乳化法 卡波姆 268 9.眼膏剂常用的基质为凡士林8份,液状石蜡1份,羊毛脂1份。10.巴布膏剂:系指中药提取物、中药或者化学药物与适宜的亲水性基质混匀后,涂布于裱背材料上制得的外用膏剂。
11.贴剂:系指中药提取物或和化学药物与适宜的高分子材料制成的一种薄片状贴膏剂。
12.糊剂:系指多量药物细粉与适宜赋形剂制成的糊状制剂。
13.涂膜剂:系指中药或药物经适宜溶剂和方法提取或溶解,与成膜材料制成的供外用涂抹,能形成薄膜的液体制剂。
栓剂suppository:系指中药提取物或药粉与适宜基质制成供腔道给药的固体剂型。
1. 栓剂的特点:减少药物受肝脏首过作用的破坏,同时减少对肝脏的毒副作用;便于不能或不愿吞服药物的患者。不足:不如口服方便。
2. 吸收途径:
1、通过直肠上静脉(经过肝脏代谢,距肛门6cm)
2、通过直肠下静脉和肛门静脉(距肛门2cm,避免首过消除)
3. 栓剂的基质类型:
1、油脂性基质 可可豆脂:有α,β,Υ三种晶型,Υ较稳定,熔点34.当加热超过其熔点型,稳定部分转变为不稳定的异构晶型。因此应缓缓加热升温,待基质融化至2/3时停止加热,使其逐步融化。
2、水溶性基质
4. 栓剂的制备:熔融基质→加入药物(混匀)→注模→冷却→刮削→取出→成品→包装
5. 置换价DV:系指药物的重量与同体积基质的重量之比值 P295 计算
6. 融变时限:油脂性基质的栓剂在30min内全部融化,水溶性基质在60min在全部溶解
气雾剂aerosols:系指中药提取物或药物细粉与适宜的抛射剂装在具有特制装置的耐压容器中,使用时借助抛射剂的压力将内容物呈细雾状、泡沫状或其他形态喷出的制剂。
1.气雾剂优点:
1、可直达吸收或作用部位,奏效迅速。
2、药物严封于密闭容器,不易被微生物污染。
3、提高了药物的稳定性
4、使用方便,用药剂量较明确
5、减少局部涂药的疼痛与感染,避免了胃肠道给药的副作用
2.气雾剂缺点:
1、可能发生抛射剂渗漏而失效
2、遇热或受撞击易爆炸
3、生产成本高
4、中药气雾剂可能影响给药剂量的准确性 3.分类:按相的组成分为二相气雾剂和三相气雾剂 4.吸入型气雾剂速效机理:吸收部位面积巨大、吸收距离短、血流量大 5.抛射剂作用:
1、气雾剂动力
2、药物溶剂或稀释剂
中药药剂学 篇6
摘要:中药药剂学作为药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其专业性较高、造成学习难度偏大,教学质量不理想。有必要创新传统教学模式,引入新的教学方法,改善教学质量。本文中笔者以PBL教学法为切入点,深度分析其在中药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重点剖析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PBL教学法;中药药剂学;应用要点
【中图分类号】R-4 ;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028-01
中药药剂学作为实践性、综合性及应用型与一体的专业学科,学生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后期就业能力。随着医药产业发展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创新教学方式。在中药药剂学中引入PBL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
一、中药药剂学教学现状分析
中药药剂学学教学现状不是很理想,存在诸多问题:教学改革针对这种情况作出要求,改变以往教学中教师为主的模式,要以学生为主,通过相关讲解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授课结束后教师需要进行相关引导;制药的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探究性,但以前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有意无意的忽略了这点,为提高学生成绩,教师会选择给学生灌输相关知识。药剂学的教学内容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知识,例如物理化学、药理学、生理学、药物化学、药用高分子材料学等。同时,该门课程又存在既有大量的抽象理论知识,又与实际生产密切联系的特点。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授课,学生普遍反映知识点多、难以记忆,遇到问题不知如何解决,在学习中容易出现疲劳的现象,导致教学效果不甚理想。教学目标的改变意味着教学方式的变化,中药药剂学学教学培养学生其他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坚持的基础。
二、PBL教学法应用的必要性
PBL教学法的优势在于能够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并且还将知识学习融入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之中,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入PBL教学法后,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这样学习目的明确,改变传统的被动式接受知识的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学生根据问题查询相关书籍与资料,慢慢培养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分组讨论过程中,组员间分组合作,相互配合,无形中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讨论阶段则可以锻炼学生言语表达能力。中药药剂学学习过程中,学生个体之间都存在着差異,这也是成绩差别的原因所在。而PBL教学法则可以有效考察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学习效率,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中药药剂学是一门具有极强实践性的学科,主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PBL教学法可以强化学生中药药剂学思维的培养。教师设计中药药剂学情境,完成分组后要求每一个小组拿出解决方案,共同分析问题,提高学习效率。PBL教法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后期就业奠定基础。
三、PBL教学法在中药药剂学教学中的实践
中药药剂学实验课中应用PBL教学法,通常需要采用校内工学结合方法,实现开放性实验。
1.提出问题
教师选择几个合适实验题目,设立几个子课题,教师将试验方法与实验设计介绍给学生,由学生自己展开实验。比如,常见的项目名称:筛选常见中药抗菌活性。学生自己调查可以具有抗菌活性的中药,自主选择实验中药-进行菌种培养-制备重要粗提物-分析抑菌效果-总结实验。学生通过教师介绍选择合适的实验方式,结合实际设计实验方案,学生自己完成实验药品的煎煮、正式实验及数据统计分析自行完成。
2.分组讨论
教师分配学习小组时,需要结合班级实际情况,确保学习小组的合理性,通常每个小组人数为4-5人,确保合作学习过程中每个组员都可以得到发言机会。如果班级人数较多,小组较多,教师可以将相邻的小组合并成大足,确保合作学习的效果。每个组员都需要安排合适的工作,学生们利用业余时间查阅、收集资料,作为小组讨论的素材。小组成员课下互相学习与讨论,分析归纳收集整理的资料,初步形成答案。
学生掌握绝大多是理论知识,现在欠缺的基础就是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提高临床应用能力。可以分析经典复方药效物质基础与可能的作用机制,全面分析药物联合应用之间的利弊,及用药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接着组织学生在课堂上交流,提高学习积极性。学生复方分析过程中,需要翻阅大量医学书籍,查阅互联网资料与民间调研等方式,真切感受到临床实际用药,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3.课堂汇报
每个学习小组形成自己答案,课堂讨论时推选一个代表汇报小组结果。当然每个小组可以有不同的答案,学生间会加强讨论,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与知识掌握。
4.归纳总结
经过小组汇报与讨论后,教师总结点评各小组结果,并拾遗补缺。教师主导整个教学活动,学生自身学识与知识水平有限,学习过程中存在各类困难,无法独立完成整个学习活动,教师要在学生疑惑与理解不全时适当引导,帮助学生寻找有效解决问题的切入点;除此之外,还需要教师创新评价机制,有机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深化知识的情感体验;正确处理集体与个体的关系,当组长完成结果汇报后,教师综合点评各组员对小组的贡献,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药药剂学教学中引入PBL教学法,可以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显提高教学质量,有进一步推广价值。本文中笔者从中药药剂学教学现状入手,分析PBL教学法的优势,探讨PBL教学法在中药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希望为从业者提供一定借鉴。
参考文献:
[1]李艳慧,李绵莎,林佳玫.针灸临床带教PBL教学法的应用[J].继续医学教育.2012(05):11.
[2]冯玉,王集会.PBL教学法在药学院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5(23):34.
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篇7
1 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现状
中药药剂学实验主要分为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3类。验证性实验是指学生结束相关章节理论学习后, 根据实验教材内容和方法, 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操作, 得出实验结果, 进而验证所学理论内容;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知识的实验;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 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
1.1 内容
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大多以基础性、验证性实验为主, 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较少或无。虽然验证性和综合性实验能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理论教学内容, 却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由于学生实验时依赖性较强, 往往较少进行独立思考或对实验提出质疑。这种缺乏自主性的实验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 已不适应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要求。设计性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科研设计能力的有效手段, 在实验过程中, 充分发挥了学生作为活动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和独创性,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方法
目前, 多采用传统教学方法, 即教师运用板书进行相应讲解, 之后由学生按指定内容进行操作。传统教学方法留给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时间较多, 可培养学生较好的操作能力, 但学生往往只知操作, 很少思考操作原理, 反复“照方抓药”, 无法体现剂型设计和质量标准研究的重要性。
2 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改革中药药剂学教学模式就是要完善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内容, 建立以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为主, 验证性实验为辅的实验教学体系, 充分体现实验教学特点, 强化素质培养。围绕培养创新型人才目标, 对原有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优化, 删除陈旧重复的验证性实验, 改进部分综合性实验, 开设设计性实验。
2.1 改革目标
(1) 通过典型药剂制备, 使学生掌握各剂型概念、特点、性质、制备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要点与技巧, 正确评价药剂质量等, 以验证、巩固和深化课堂基本理论知识, 为从事中药药剂工作和创新中药制剂、剂型与工艺奠定基础。
(2) 通过药剂实验与教学见习, 了解生产药剂常用设备的基本构造、性能、使用及保养方法。
(3) 学习中药药剂学实验基本知识, 强化技能训练, 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养成严谨、认真和实事求是、准确记录习惯, 形成正确判断实验结果、独立总结实验和收集资料的能力。
(4) 结合课堂理论教学内容, 让学生查阅并分析相关文献资料, 培养学生查阅和使用文献资料的能力。
2.2 改革内容
针对上述目标, 我们设计了10个实验, 既有验证性实验, 又有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既有常规剂型制备, 如散剂、颗粒剂、片剂、栓剂、软膏制备, 又有新剂型制备, 如成熟的制剂新技术中的包合技术、微囊化技术等;既有制剂剂型研究实验, 又有基础性知识内容实验, 如中药药剂学实验基础和《中国药典》查阅, 制剂稳定性实验等。通过上述实验, 使学生在提高实践能力的同时, 巩固理论知识, 培养创新性思维, 体现该课程的科学性、时代性和适用性。
2.3 教学方法
2.3.1 验证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学生结束相关章节理论学习
后, 根据实验内容和方法, 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操作, 得出实验结果, 进而验证所学理论知识, 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在实验中, 结合以往教学经验给学生讲解中药药剂学实验规则, 实验报告内容与要求;结合课本理论知识讲解《中国药典》相关内容, 使学生学会使用药典, 并要求他们完成一定的检索任务。
2.3.2 设计性实验 (1) 提出设计要求。
教师在实验前公布制剂处方, 要求实验小组提出该实验设计思路、方法及具体操作路线。
(2) 开展课堂讨论。学生通过课前查阅, 在初步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拟定实验操作路线, 教师引导展开课堂讨论, 最终达成共识, 确定可行操作路线, 同时阐明操作关键, 以保证实验顺利进行。
(3) 自行准备操作。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自行准备实验所需仪器、设备及原料, 按上述讨论得出的操作路线, 制成实验产品。若运用两种工艺进行实验, 可将实验产品对比, 比较差异。
(4) 完成实验报告。强调规范书写实验报告, 要求学生本着科学的态度, 运用所学知识实事求是地分析实验结果, 融入自己的观点, 得出科学结论。教师同时安排课堂交流、总结, 力求使学生的认识在实践基础上产生质的飞跃。
2.4 考核方式
结合本专业课的重要作用及其特点, 采用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考查的多元化标准进行考核。平时成绩包括以下两方面。
(1) 学生出勤率 (占平时成绩的40%) 。出勤率少于70%, 取消本课程当年考试资格;出勤率少于80%, 按50分计;其他按100分计。
(2) 平时实验成绩 (占平时成绩的60%) 。包括实验预习10%, 实验操作40%, 实验结果10%, 实验报告30%, 卫生纪律10%。
期末考试采用笔试方式, 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各占1/2。
3 实验教学改革成果
(1) 新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从而使学生乐学。
(2) 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学生通过课前查阅及对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与设计, 消化已学知识, 才能有效参与课堂讨论。通过综合、分析、设计及课堂讨论, 加深理解, 拓宽知识面。
(3) 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综合设计时, 学生在查阅文献基础上, 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验内容进行综合分析, 方能形成较为合理的工艺。实验教学时, 教师启发性导入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
(4) 有利于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的实质是科研设计在实验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因此, 该类实验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研设计水平。
4 展望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药物制剂技术发生巨大变化, 新技术、新剂型、新设备不断涌现, 推动剂型不断更新。面对日益激烈的药品市场竞争, 培养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技术队伍, 是中药剂型研发工作的当务之急。
中药药剂学 篇8
1 用实例改变乏味[1,2]
中药药剂学也好, 中药炮制学等相关学科也好, 有很多章节都是泛泛介绍, 显得非常乏味, 尤其是第一章绪论尤为严重。然而第一章又非常关键, 它是全课程的开头, 是引领学生学习本课程, 认识本课程的入门之课, 学生对这门课的认识和好恶都从这堂课开始。因此如何讲好绪论, 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要讲好绪论就得避开泛泛, 而充实实例, 用实例改变令人乏味的情况。
在讲解中药药剂学绪论中的中药药剂学的含义及其发展概况时, 必须抓住现代科学技术和剂型这个核心问题, 从而既阐述了其意义, 也展示了未来的发展和研究方向。剂型问题为什么是药剂学的核心问题?为了生动的描述而引发学生的兴趣, 就用安体舒通的例子说明剂型的好坏影响疗效;用苯妥英钠的例子说明剂型不当会引起中毒或无效;用硫酸镁和仙鹤草的例子说明剂型不同其临床作用也可不同, 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讲授最后将其归结到生物药剂学的发展上, 并同中医药理论联系起来, 不但说明了药剂学科的核心问题, 也为日后生物药剂学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通过这样的讲法不但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了这门学科的性质和意义, 而且使学生的学习思想也更扎实、更牢靠了。其他类似章节也同样, 比如讲到提取罐和灭菌柜的使用时, 若单纯地讲原理和讲操作则学生的记忆并不扎实, 因此讲到这两个设备时通过讲原理强调安全, 举实际发生的高压伤人事件, 并将其联系到GMP管理中, 不仅使学生记忆深刻, 还将相关知识融会贯通[3]。所以要想吸引学生, 改变乏味, 就要多从实践中搜集积累实例, 有科学实例, 也有生活实例, 日积月累就能做到随手拈来, 融会贯通, 从而使单调的课堂生动活泼起来, 加强了教学效果。
2 用条理疏通繁琐
在中药药剂学和中药炮制学中有很多地方的叙述就像“流水帐”, 杂乱无章且繁琐, 如发展史的介绍, 工艺操作的叙述, 概念的讲解及章节中的小“绪论”部分等。对于这样的章节如果只是照本宣科的话, 就会让学生失去兴趣, 必须加以条理化, 显得清晰易懂又好记忆。如讲发展史时, 就以历史朝代为线索, 不时地加进重要的历史事件[4]。例如第一本药典“唐修本草”的产生及其意义, 第二本药典“太平惠民和济局方”对当时世界的影响, 如此就使“死”的发展史“活”起来了;讲到中国药典, 就必须自然地将新旧中国加以对比。如何对比就是将其加以条理化, 按其内涵分成内容、教育、生产和医疗实践四个部分加以对比讲解, 并突出中医药的内容, 突出解放后新中国对中医药事业的重视和巨大的发展;对于各章节中的小“绪言”和操作工艺等的泛泛叙述, 都要按内容特点给予逐条分段, 使其条理化, 使内容更清晰, 易于接受。
通过这样的条理化, 足可以使繁琐变得清晰明了, 使学生易于接受, 便于复习。分段是必要的, 决不是“八股文”, 而是符合教育学的“死活”原理的, 即“活学活用”是建立在“死记硬背”的基础上的。从几年的反馈来看, 这样的讲法, 条理清晰, 容易记笔记, 学生愿意听, 利于指导全章的学习。
3 用互动调动学生
在课堂上师生互动是一种启发式教学的良好方法, 尤其像中药药剂学这类学科属于应用技术科学, 涉及众多的基础学科及相关学科。像物理化学奠定了工艺学的理论基础;分析化学奠定了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中药化学的理论与实践奠定了中药炮制学和中药制剂学工艺学的设计基础;中药药理学则为中药炮制学的原理提供了科学依据等这些都可以成为互动的话题。
互动的方式可以有两种, 即是需要学生回答和不需要学生回答。当讲到工艺学的原理时会涉及物理化学知识, 这是学生已学过的知识, 则为了加强学生记忆和帮助学生回忆且要求学生回答。例如讲到乳剂制备原理时就会涉及表面能和界面张力, 因此可将表面能和界面张力的概念及其意义作为问题提问学生, 以达到复习和应用的目的, 从而起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这就是第一种互动方式, 即需要学生回答的互动方式。
第二种互动方式是不需要学生回答, 是在学生集中精力思考却一片茫然的时候, 教师再讲出答案而达到学生深刻的理解和记忆, 学生则一般很难忘记。这一类不需要学生回答的问题大多是涉及前沿而学生尚且不知的或需要综合学过的知识加以概括的问题[5]。比如讲到表面活性剂时就要从肥皂泡的形成一直问到热力学的三大定律, 问到“第一类永动机”和“第二类永动机”。这一系列的问题学生是很难回答出来的, 因此就在学生求知的热切期望中讲解答案, 则会使学生受益非浅, 记忆一定是相当地深刻。这第二种互动方式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
4 用理论讲透实践
应用技术科学就是实践的科学, 但如何讲好实践课程, 如何让实践内容更深地留在学生的记忆中, 这是一个教师讲课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要想讲透实践的内容必须要把理论融会贯通, 在理论指导下把实践内容讲透, 让学生能听进去, 能掌握它。
例如当讲到片剂制备工艺时, 其中湿颗粒法制备的过程是中药提取与纯化———加辅料制软材———过筛制粒———干燥———整粒———压片。如果只是按步骤一步一步地叙述则十分枯燥无味, 因此要在讲每一步时都要把理论渗透进去。讲制粒则要谈制粒的目的, 且把比重差异的克服及滚动特性等渗透进去;讲到压片过程时就从能量的变化谈压片的两个力学过程;以及一些其他相关理论的渗透。这样一来, 枯燥无味的工艺过程就显得生动活泼了。
再如在中药炮制学中讲到甘草炙附子而解其毒时, 就从炙后附子在薄层色谱中出现了一个既非附子的又非甘草的新斑点谈起, 讲述其生成复盐而延缓吸收的过程, 这样就把解毒原理渗透到甘草炙附子的工艺中。这样一讲不但讲透了这个工艺的实践内容, 而且大大增强了学生的记忆[6]。
用理论指导实践, 从而发展实践, 将其用在自然科学实践和教学过程中, 是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在讲述实践过程中, 应用理论的渗透, 不但可使实践内容透彻明晰, 而且也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这也是笔者教学中的由衷体会。
5 用实践加深理论
人们常说:“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 而脱离实践的理论则是空洞的理论。”这个观点用在中药药剂学及其相关学科的教学上也是普遍真理。这就是说对于中药药剂学及其相关学科这种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在阐述相关理论时不能就理论而讲理论, 必须采用以实践加深理论的教学方法, 从而不会使相关理论脱离实践而成为空洞的理论。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加深理论, 才能使“理论有血有肉”, 丰富多彩。
在讲到乳剂形成原理时, 必定涉及到乳化剂及水、油两相问题, 可以列举生活实践和工作实践的实际例子来加深理论。比如生活中的大豆油经过激烈地震荡可成为半透明状, 这就是乳剂的形成, 而且是油包水型的。但是放置后很快会恢复澄明状态, 原因就是它在形成时只存在机械能而没有乳化剂[7], 因而不能形成稳定的乳剂, 二者缺一不可。还可回忆很早以前奶粉的制法是采用浓缩后干燥再粉碎的工艺, 这样的奶粉很难分散于水中, 其原因就是乳化剂在长期的加热中遭到严重破坏而丧失了乳化能力。同时又与现在的速溶奶粉做对比, 这不仅在理论上说明了乳剂形成的原理, 而且又进一步描述了喷雾干燥的优越性。通过实际例子更有效地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使学生易于接受, 便于记忆。
总而言之, 通过教学工作中总结出这样一些体会, 感觉到通过这样一些教学方式或教学方法, 可以将本来感觉枯燥乏味的课程内容讲好、讲活、将生动了, 对于中药药剂学及其相关学科教学水平的提高, 对学生能力的增强, 行之有效。
参考文献
[1]边军昌, 杨静, 魏彩霞.中药学高专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 2009, 17 (5) :986-988.
[2]刘波, 王王禹, 景玉霞.中药药剂学课堂教学管理新观念[J].新疆中医药, 2006, 24 (6) :49-50.
[3]王小平, 詹晓如, 徐宜兵.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药药剂学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5, 3 (7) :40-41.
[4]刘春艳, 陈金铭, 耿增岩, 韩刚.中药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探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 11 (2) :70-72.
[5]沈力, 余甘霖.中等中药专业课程体系现状及改革构想[J].中医教育, 2000, 19 (3) :45-46.
[6]李小翚, 吴清和, 王利胜.中药学专业方向与课程体系的改革研究[J].中医药导报, 2006, 12 (7) :108-110.
中药药剂学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篇9
一构建合理高效的中药药剂学教学团队
教学团队是具有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任务导向和共同目标, 通过团队机制,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 加速教师的教育专业发展而组织起来的正式群体。一个高效的教学团队应具备明确的教学建设目标、优势互补的团队成员、鲜明的团队精神和清晰的教学改革方向和预期成果。中药药剂学教学团队在组建之初就建立了较为明确的目标——建设优质示范性的精品课程, 团队负责人由药学院院长担任, 药学院院长是我省药剂学领域的著名专家, 近年来发表制剂方面文章百余篇, 培养研究生数十人, 主持多项国家、省部级重大课题;除药学院院长外, 整个教学团队中57%具有高级职称, 43%具有博士学历, 42%具有硕士学历, 平均年龄37.6岁。在教学团队建设中注重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 近六年共有2名博士毕业, 5名硕士毕业, 引进博士1名。建立逐步形成了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高学历青年教师优势互补、分工明确的教学团队, 通过发扬团结协作和尊重个性相结合的团队精神, 建立切实可行的团队内部制度, 如青年教师“导师制”, 为每一名青年教师指定专任导师, 从教学、科研等多方面进行指导;建立青年教师定期听课制度, 规定青年教师每年安排公开课3~4次, 并通过组织授课比赛、教案评比等活动, 提高他们的教学热情和积极性;建立青年教师学习交流制度, 定期安排他们到省内外培训, 规定青年教师每年至少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一次;在教学、科研课题申报上向中青年教师倾斜。近六年中青年教师承担市级以上教改课题4项, 科研课题7项。使中药药剂学的教学团队日趋成熟, 形成了以“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高学历青年教师”为特点的实力雄厚的教师团队, 不断促进中药药剂学精品课程的发展和创新。
二构建以中药药剂学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中药药剂学是中药学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 是连接中医临床与中药用药的桥梁, 在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本课程的教学, 能够使学生全面了解中药常用剂型的特点、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等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术, 培养合格的中药学专门人才。中药药剂学是以天然药物化学、中药制剂分析、中药药理等多门学科为理论基础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中药药剂学与各学科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和补充发展。为促进中药药剂学精品课程的建设我们建立了以中药药剂学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包括三个基础和两条延伸共10门课程, 具体结构见下图:
中医药基础理论和现代科学理论课程 (天然药物化学、中药制剂分析) , 是中药药剂学研究的基础。中医药基础理论中辨证施治、复方用药、性味归经等指导中药药剂学的剂型的选择和质量标准的建立, 中药学、天然药物化学、中药制剂分析等课程的教学指导了中药的提取、结构分析和质控研究;两条延伸一条体现了中药药剂学在临床应用中的发展, 一条体现了中药药剂学与工业生产实践相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表明, 以中药药剂学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培养模式, 适合我院中药学学生的发展和国内人才市场的需求, 使我院学生的考研率和一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全校领先水平 (2010年分别为31.5%和96.2%) 。
三改革教学方法,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授课
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开放式教学
中药药剂学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课程, 除了传统的理论教学外,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非常重要, 包括针对具体药物和用药要求设计、优化提取工艺、处方, 制备工艺以及对各种制剂设备的操作。因此, 在理论教学上引入PBL教学法, 采取“提出问题→搜集资料→小组讨论→课堂讨论→老师总结”的方式, 同时将理论课、实验课和药厂见习三者结合起来, 安排学生带着实际问题到工厂参观学习, 观察生产过程, 请技术人员作专题报告, 学习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 解决教学中难以阐述清楚的设备构造和操作难点问题等。实践表明, 实地观察有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制备工艺流程等知识, 也培养了学生的专业兴趣,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促使学生主动为毕业后的就业积极作准备。我们在近六年对中药药剂学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进行了两次较大的修改, 减少了理论课学时, 增加了实验课学时, 设立了开放实验室, 减少了验证性实验的内容, 实践教学中采用了“单项实验技能训练加综合实训”的模式, 在单项试验技能训练的基础上, 选定几个中药品种进行制剂处方的设计和制备研究, 安排学生利用开放实验室中的滴丸机、喷雾干燥剂、包衣锅、HPLC等设备完成制剂的处方筛选和质量评价, 提高了学生参与制剂研发的整体水平。
2.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集文字、图形、动画、声音等多种媒体于一体, 改变了传统的知识储存、传播方式, 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强化效果。我们开发了《中药药剂学》多媒体课件, 使各种中药剂型的概念更加形象具体, 制剂设备的构造和运行更加直观, 为学生提供了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通过进入药厂的生产车间拍摄录像, 动态演示制剂生产车间、制剂设备操作、剂型的制备、包装等过程, 丰富了教学内容,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理论课中重点、难点, 语言难以表达清楚的工艺操作单元, 如中药厂GMP标准的厂区、生产车间布局及各类中药制剂的生产流程, 边播放视频边讲解, 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同时为日后学生的生产实习奠定了基础。
3. 基于网络平台的互动式教学
高水平的教学, 离不开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网络化教学平台的构建可使教学资源数字化、多元化、信息化、共享化。因此, 我们在已有精品课程平台的基础上, 又构建了BB网络在线平台, 教师通过将课堂授课内容上传至该平台, 可实现面对面的音视频教学, 学生可根据学习知识点掌握的情况自助安排预习和复习, 通过平台的讨论区教师可以及时回复学生的问题, 还可以组织多名学生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如针对难溶性药物姜黄素增溶方法的专题讨论:由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按照预先分组通过阅读论著、查阅文献、结合实验结果, 最终以小论文的形式发布于BB平台上, 教师选择其中的2~3篇由学生在课堂上作报告, 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 也对教师的科研工作有一定的帮助和启发。
四坚持教学和科研双管齐下, 以科研提升教学、以教学推动科研
教学和科研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中药临床使用会对中药药剂学不断地提出更高的新要求和新课题, 这是促进中药药剂学发展的动力之一。科研工作的开展能够丰富和深化本科教学的内容, 提高教学水平。如在“固体分散体”的讲授过程中, 以我们在研发姜黄素固体分散体时的经验, 讲授固体分散技术的优点和难点, 如何针对具体药物选择合适的载体以及优化药物与载体的比例, 结合我们制备的溶解度曲线、差热扫描图谱讲解固体分散体的验证方法等, 使学生对这一技术有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一名考上某大学硕士研究生的学生向我们反馈说, 正是由于这种将科研融入教学的授课方式, 使她基本了解了课题的研究过程和思路, 不像其他刚进实验室的同学那么茫然。每年约有1/4的同学在毕业实习结束后撰写并发表了专业论文。科研工作不仅对教学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还有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近年来, 药剂学科共承担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17项, 其中有多项取得了省级科研成果奖项。同时, 教师得益于教学中的启发, 主持和参与了多项教改课题, 撰写了多篇高质量的教改论文, 并且将教改成果应用到教学中。
总之, 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的质量工程, 我们的课程建设始终以提高学生药学综合能力为宗旨, 在教学内容上注重知识的更新, 在课程体系设计上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使中药药剂学精品课程不断发展和完善。从高等院校自身来讲, 精品课程应服务于教学, 体现现代教育教学的思想。因此, 我们还应从内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修订教材教案和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等多方面, 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 使精品课程真正成为“高水平、有特色”的示范课程。
摘要:中药药剂学是中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本文从教学团队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教法改革和创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等几个方面, 阐述了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在于丰富课程内涵和改革教学手段。同时, 多媒体、网络平台等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和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
关键词:中药药剂学,课程建设,精品课程,现代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陈学红、林文雄.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及其构建与运作——生态学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 2011 (3) :45~49
[2]贺福元、罗杰英、郭建生等.中药药剂学与相关学科内在关系的探讨[J].中医教育, 2000 (6) :18~19
[3]崔福德、侯雪莲、杨丽等.基于能力提高的药剂学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J].药学教育, 2008 (3) :20~22
[4]李小娜、李唐棣、吕立勋.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学改革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 (教学版) , 2010 (3) :25~26
中药药剂学 篇10
1 中药药剂学教学的特点
在以往的中药药剂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教学的主导地位,课程讲授基本按照概述、原辅料、制备工艺、质量检查的顺序进行灌输式讲解,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总体感觉理论内容多、与临床联系少,学习兴趣不高,影响了教学效果。近几年,我校中药药剂学教学过程采用了多种教学法,大力推行问题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联合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的方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学效果显著提高。但教学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1)遇到具体问题时,常出现知识点的遗忘或混淆;(2)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全面分析、解决中药制剂生产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反映出学生知识零散,不够系统,对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等内容的思路不清晰,直接影响学生毕业后从事药学工作的能力。
2 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英国著名心理学家东尼·博赞(Tony Buzan)在20世纪60年代发明的一种笔记方法,是学习者对特定主题建构知识结构的一种视觉化表征,其构成主要包括节点、连线、连接词[1]。节点代表概念、主题或想法,用几何图形、图案等符号来表示。连接各节点的连线表示两个概念之间存在某种关系,连线可以是单向的、双向的或非方向的。连接词即连线上的文字,是节点之间关系的文字描述。思维导图的建立要运用系统性思维、层次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左右脑同时开动才能完成,因此必须对应用者进行思维技能训练。在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要求学生学习教材抓住核心概念,筛选信息,思考概念间的关系,理清知识脉络,提炼关键词,同时极力展开联想和想像,并对自己的思想进行梳理使之逐渐清晰,形成知识网络,用大脑易于接受的图画方式表达出来,形成个性化的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可以手绘,也可以用电脑制作。国内外研究表明[2,3,4,5],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图片、颜色、词语和线条绘制思维导图,可减少无用信息对思维的干扰,让思维更集中,头脑更敏捷;使学生养成统筹思维的习惯,对思维进行梳理并使之条理清晰,使学习轻松高效;绘制夸张、个性化、有趣的思维导图,可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想像力,有效开发非智力因素,让学习变得快乐,维持经久不衰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学和学习的效率得以提高,特别是对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3 思维导图在中药药剂学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
中药药剂学每一种剂型的学习基本都离不开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合理使用5个方面,以这5个方面为基础建立思维导图,可将概念内涵、外延及想法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表达出来。教师作为先行组织者,抓住中药药剂学“整体观”的思维特征,在课程开始时将知识整体结构设计成思维导图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有一个完整的心理预期[6]。下面以片剂为例说明思维导图的具体应用,见图1。该思维导图可用于片剂章节的导入部分。同时,为强化学生的整体性思维,每章结尾时也可运用此类型思维导图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使学生系统构建中药药剂学知识结构和体系,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由一主题发散思维。在学生熟悉思维导图的授课形式之后,可在课前布置好部分章节的导论内容,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思维导图,按时完成并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由授课教师审阅。
在理论课授课过程中,为充分发挥PBL联合CBL教学法的优势,在学生剂型的“整体观”思维模式形成后,可以给出具体的药物制剂案例并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进一步利用思维导图强化学生的制剂相关概念。如注射剂章节,课堂上教师完成理论讲授,课后将学生分组,每组分一个注射剂案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查阅文献、分析思考等制作思维导图,强化“整体观”思维模式,巩固相关知识。在下一次课上,请学生在课堂上结合案例和问题进行思维导图的讲解,检验学生的应用能力,教师在旁及时予以补充或纠正,还可以鼓励其余学生参与讨论,使教学在良好的师生、生生互动中完成。在注射剂章节中,由于授课时间有限,讲解的重点应放在普通注射剂的制备上,对于其他注射剂可以不进行深入讲解,通过学生自己制作思维导图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例如,以“鸦胆子油静脉注射乳剂的设计”为题,学生制作的思维导图见图2。与普通注射剂相比,乳状液型注射剂是较新的剂型,需要学生将液体制剂中的乳剂与注射剂知识点有机结合,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但可以促进学生进行二次学习,使学生意识到相关剂型的内在联系,针对性地开展课后补充学习,从而巩固了课堂学习效果。
思维导图不但能够清晰显示中药药剂学的整体知识结构,还能够将学生学习时产生的独特想法记录下来,理清这些想法产生的背景及在知识体系中的相互关联,有价值的想法便成了创新研究的对象,形成了一幅带有个性特征的思维导图。例如,为比较各种剂型的异同,弄清概念间的联系,对中药药剂学各种剂型进一步细化并梳理相似点和不同点,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制作思维导图,见图3。将中药原料放在核心位置,用关键词和箭头把相关的分支内容联系起来,建立知识的横向、纵向联系,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将固体制剂(散剂、丸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半固体制剂(煎膏剂、膏剂),液体制剂(汤剂、合剂、糖浆剂、酒剂、酊剂、注射剂)以及气体制剂(气雾剂、喷雾剂)整合于同一思维导图上,体现个性化。
4 思维导图在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动手能力、科学素养、创新精神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中药制剂生产技术、逐步完善基本理论知识结构,同时通过实验的尝试和推理,借助逻辑思维,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实验课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前预习、实际操作及结果分析等,但传统的教学模式很少注重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仅以实验结果对学生的实验课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忽视过程评价,特别是学生的预习,导致学生的实验学习没有清晰的思路,很难把握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和整体框架,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对今后的研究学习和工作产生了不良影响。
在实验课中引入思维导图学习模式,课前要求学生在实验记录本上手绘思维导图进行预习,内容包括实验安全注意事项、实验原理、仪器设备、药品规格、实验流程及关键步骤等。思维导图能方便学生查看实验流程,理清思路,还可以锻炼思维能力,提高工作效率,非常方便灵活。教师在实验课讲解中,也可以思维导图形式进行板书,给学生展示实验框架,阐述实验关键点、安全注意事项等,对于实验原理、步骤等可让学生进行补充,发散学生思维,理清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建构知识框架,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引导,使学生宏观把握脉络,而不仅仅是跟着教师的思路开展实验。在实验完成后,除撰写实验报告外,学生还可以对预习时绘制的思维导图进行补充,将实验结果与讨论内容加进去,增强学生对实验学习内容的深度理解。同时这也是学生的一种自我评价过程,通过思维导图回顾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重点,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学习中的不足,判断自己的知识储备是否足够,这样会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例如学生完成“丸剂的制备”实验后绘制的思维导图(见图4),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仪器与药品、实验内容、实验结果以及分析与讨论,思维导图的绘制为学生课前预习、课中学习以及课后复习、总结提供了便利。
5 展望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应用于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思维工具,长久以来,被众多领域广泛采用。基于思维导图的教学能提高记忆和学习效率,启发创新。将思维导图针对性地应用于中药药剂学理论课、实验课等各个教学环节,能增强学生对复杂的知识体系的整体把握能力,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提升专业能力。在中药药剂学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不仅能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思维工具,还能为中药药剂学课程改革注入新鲜血液,有效促进教学改革。
摘要:中药药剂学教学改革对于高素质的中药学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将思维导图这一多功能工具运用于中药药剂学理论与实验教学,引导学生构建“整体观”的思维模式,同时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中药药剂学的教学质量,积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关键词:中药药剂学,思维导图,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Tony Buzan,Barry Buzan.The Mind Map Book:How to Use Radiant Thinking to Maximize Your Brain's Untapped Potential[M].New York:Plume,1996.
[2]刘艳芳.思维导图在解剖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23):44-45.
[3]江永南,张健泓,王林.思维导图在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2007(1):87-89.
[4]宁建花,苗莉珺.思维导图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12):75-78.
[5]岑怿,周宜君,王文蜀,等.浅析思维导图在高校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153-157.
多媒体在中药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11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制药技术
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 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是中药制药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中药制药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中药制药企业输送技术过硬、适应力强的制剂技术“蓝领”。为了达到这一培养目标, 我们强调“理论够用, 操作技能一流, ‘零距离’就业”。中药药剂学课程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该课程具有实践性、应用性、综合性强, 涉及面广的特点, 特别是与中药生产企业的生产实际联系紧密。由于中药制剂工业化生产设备更新速度快, 学校实验实训中心设备更新速度滞后, 学生又没有太多机会到工厂实地参观, 因此, 学生缺乏感性认识, 一些重要的制药设备及不同剂型的生产工艺流程在教学中难以讲解清楚。学生对该课程普遍感到抽象、枯燥、乏味, 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也与药厂的要求严重脱节。为了扭转这种局面, 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让学生具备与药厂同步发展的操作技能, 从而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在中药药剂学课程中应用多媒体教学的意义
形象地展现生产过程, 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中药药剂学中许多药剂剂型的制备工艺过程, 以及设备的工作原理较为复杂。除用文字讲解外, 利用多媒体技术配以图片、动画、视频等不同的表现形式加以说明、演示, 直观、生动、形象地模拟生产和设备工作过程, 能给学生以强烈的感官效果, 使学生更直观地掌握技术原理, 进而为实践操作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例如, 在介绍制作片剂的旋转压片机时, 传统教学法用数张原理图来说明旋转压片机的运行过程, 学生不易理解。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 我们先给学生展示旋转压片机的实物照片, 让学生对压片机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然后给学生展示旋转压片机压片过程原理的Flash动画, 最后给学生看一段旋转压片机压片的视频录像, 这样就把抽象、死板的旋转压片机工作原理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 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掌握。在掌握了基本原理后, 再为学生播放中药压片的标准操作流程, 让学生对中药压片的标准操作规程有更深的认识。另外, 针对中药压片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应该如何解决也是必须具备的技能。我们采用Flash动画对裂片、松片、粘冲等现象加以展现, 让学生想出解决的方法。这样学习后, 学生在仿真GMP车间的中药片剂生产操作能较快较好地完成, 并能解决一些生产中的常见问题。学生掌握生产技能的效率大大提高了。
有效扩展课堂教学容量,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大量教学内容以文字、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形式, 预先贮存在多媒体课件内, 供随时调用, 教师无需再用粉笔写大量板书。节约的时间可用于重点难点的透彻讲解, 也可介绍中药药剂学的最新进展以及和中药药剂有关的生活小常识, 从而开拓学生视野,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增加课堂知识容量。例如, 水丸的制备关键步骤是起模, 用视频录像可以很好地阐述起模的方法, 并强调为何它是制备水丸的关键, 便于学生理解。在讲解片剂和注射剂时, 可以通过图片和视频为学生介绍可以拍照的药片和无需针头的注射剂, 大大拓展学生的视野。在讲解蜜丸中的蜂蜜时, 针对市场上假蜂蜜较多的情况, 可以通过视频, 为学生介绍识别真假蜂蜜的简易方法, 增加学生的生活常识。这些知识的讲授, 虽然不能直接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但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同样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多媒体教学可以拓展教学时空, 便于更新教学内容中药药剂学的发展较为迅速, 一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辅料不断出现, 而教学使用的教材更新速度明显偏慢, 学校实验室和实训中心也不太可能每年更新设备。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 把最新的内容教给学生, 让学生能够紧紧跟上中药药剂发展的最前沿。例如, 中药的提取精制技术教学已经不能停留在水提醇沉法和醇提水沉法等, 半仿生提取法、超临界萃取法、爆破法等新技术应在多媒体教学中加以介绍, 让学生在日后工作中碰到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时能够迅速上手, 体现出高技能人才的价值。
多媒体教学可以强化知识掌握, 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由于中药药剂学内容包括几十种剂型, 相互之间逻辑联系不强, 同时由于教学周期较长 (一年) , 前期讲授的内容学生容易忘记。采用多媒体技术便能将多种剂型进行比较, 使学生更清楚地理解各种剂型的差异, 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多媒体的使用可调动学生多种感官, 使问题化难为易,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例如。对乳剂和乳剂型软膏剂学生很容易混淆, 在讲解乳剂型软膏剂时可以和学生上半学期学习的乳剂进行比较, 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可以将糖浆剂和煎膏剂进行比较, 找出它们的联系点和不同点便于学生掌握。
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多媒体教学包含的信息量大, 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 应注意突出重点难点, 注意多媒体素材的取舍。重点应放在与实际生产联系紧密的环节上, 使学生在掌握重难点的同时了解一些扩展内容。同时, 应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我们针对的是高职学生, 多媒体素材应该浅显易懂, 容易接受。目前, 多媒体素材还不够丰富, 最好能开发出各种设备和工艺流程的模拟软件, 让学生能模拟操控设备, 并能模拟药品生产。
虽然多媒体教学是今后的发展趋势, 但我们也不能过于夸大其作用。要实现高职中药制药技术专业学生的“零距离”就业, 主要应该在实训和实习教学上花大力气。只有不断地实际操作才能让学生具有过硬的生产技术能力, 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在这一过程中, 多媒体教学只是辅助手段, 对它的作用不能夸大。
参考文献
[1]袁子民, 程岚, 等.多媒体结合视频辅助教学模式在中药药剂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8, 2 (5) :119-120.
[2]聂继红, 姜林.中药药剂学教学体会[J].新疆中医药, 2009, 27 (4) :86-87.
[3]沈雪梅, 何伟, 周毅生.中药药剂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广东药学院学报, 2006, 22 (4) :383.
[4]丁振铎.谈高职高专中药药剂学课程改革[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09, 22 (3) :106.
【中药药剂学】推荐阅读:
中药药剂学08-22
中药药剂学总结05-11
中药药剂学学习心得10-19
中药药剂学7章07-26
中药药剂学百度文库08-13
中药药剂学b08-21
中药药剂学试题(附答案)08-27
中药药剂学教案(分享版)05-11
中药药剂学习题集05-21
中药药剂学问答题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