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下中药学

2024-10-29

方剂学下中药学(精选7篇)

方剂学下中药学 篇1

双语教学是高等中医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行业发展来看, 随着制药行业的国际化, 国内外的合作与竞争日益频繁, 越来越多的大型制药企业进入中国市场, 同时随着国内制药企业自身实力的不断增强,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放眼全球, 开拓海外市场, 寻求新的战略发展空间, 这种新的发展趋势对我们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 从学科发展来看, 医药行业作为前沿应用学科, 具有综合性强、内容更新快的特点, 这就要求专业人才具备一定的外语基础, 以便时刻关注科研动态。

中药药剂学是中药专业的主干课程, 是联系中医与中药的纽带, 是现实中药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因此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国际视野的中药药剂学人才, 是提高中药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 》提出了“加快中医药国际化进程, 使之成为中国科技走向世界的突破口之一”的奋斗目标, 这进一步为双语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一、双语教学教材的建设

虽然双语教学在国内已经开展多年, 但目前仍然缺乏统一的教材[1]。药剂学英文原版教材较为昂贵, 会给部分学生带来阅读上的困难, 而且缺乏中药有关的知识要点, 反而会影响教学效率, 违背了培养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的初衷。因此笔者建议结合学生英文水平自主编写双语中药药剂学教材。本教研室已于2012年由留学归国教授组织编写队伍编写校级《中药药剂学双语读本》, 进行了2轮阶段性中药药剂学双语教学, 获得了学生的广泛好评, 期望以此为基础, 进一步探索完善适合于中药药剂学双语教材的建设。

二、双语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核心因素之一。双语教学要求教师能够使用准确的外语将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 这也是当前双语课程建设中的另一个难题。为了解决师资力量的问题, 可以采用以下的方式:定期对中药药剂学骨干教师进行英语培训, 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国际会议进行学术交流, 同时积极吸引具有国外留学经历的教师走进来, 使他们成为双语教学人才, 为担任中药药剂双语课程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2]。同时鼓励成立双语课程教学小组, 由专业课教师和英语教师共同备课, 相互配合, 让学生在地道的英语氛围中接受前沿的专业知识。同时, 在教学评估方面应给予双语教师一定的倾斜, 以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三、双语教学教学方式的研究

由于课时数的限制, 双语教学的引入, 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学难度。这就要求教师能够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率。

1. 多媒体教学

为使教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对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双语讲解, 同时保证授课的信息量, 需要提高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比例。采用图形、影像、动画、声音及视频等多种教学手段使抽象的理论更加生动、形象、直观, 以提高教学效率[3]。同时注重网络资源在教学中的使用, 一方面教师可以积极向学生推荐国内外药剂学网站、论坛、数据库, 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接触到中药药剂学的专业术语的同时, 还能提高学生的外文检索能力, 阅读能力;另一方面, 教师要加快网络素材库和网络课程的建设, 开设双语教学论坛, 与学生在课下形成互动。学生在课上没有听懂的内容, 可在课后登陆网上课程进行学习, 从而提高双语教学的效率。

2. 讨论式教学

只有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才能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讨论式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在教师启发引导下, 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 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 师生进行思考、交流、探讨, 充分发表意见, 深入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4]。具体而言, 即教师精心选择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向学生布置任务, 将班级分成若干小组, 随机确定题目, 引导学生查阅文献, 制作PPT并讲解展示自己的成果, 随后其它小组可以发表意见, 最后由教师总结。通过这种方式, 不仅能够拓展教材内容、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外语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 考核方式的改革

当前主要以试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采用双语试卷能够显示双语教学的效果, 为了减少学生的压力, 不提倡英文使用过高的比例, 但鼓励英文做答。同时, 考试总成绩还需教师综合课堂讨论表现及课后英文作业来决定。一方面实现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同时也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中药药剂学双语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 需要广大教师不断探索和不懈努力。为了提高教学效果, 任课教师们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和外语水平, 还要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学习动力, 才能进一步推进中药药剂学的教学水平, 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中医药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扬, 孙芸, 陈喜华.药剂学双语教学改革的思考[J].药学教育, 2012, 28 (1) :37-39.

[2]李朝霞, 王满元, 龚慕辛.中药学专业双语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 2014, 32 (2) :62-63.

[3]孙考祥, 林东海, 梁容才.多媒体技术在药剂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8, 10 (1) :114-116.

[4]时军, 周毅生, 沈雪梅.朋辈式场景在中药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J].药学教育, 2013, 29 (3) :47-49.

中药排石方剂相关问题探讨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

资料来源于中国医院知识仓库 (CHKD) 期刊全文数据库。

1.2 文献检索方法

检索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2008年含“排石汤”题名的全部文献, 下载其中2008年含“排石汤”题名全文, 剔除治疗胆结石或非泌尿系结石的文献。

1.3 统计分析方法

(1) 方剂命名方法比重分析:对1994-2008年含“排石汤”题名的全部文献, 逐一记录各排石汤的全名, 重名方只计1方列入方剂命名方法比重分析。 (2) 重名方和方剂中中药出现频数分析:阅读2008年含“排石汤”题名的48篇全文, 列表列出文中排石方剂基本方名称和组成, 统计重名方及各组方中药出现的频数。

2 结 果

2.1 排石方剂命名方法比重

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2008年含“排石汤”题名论文共828篇, 其中方剂全称不同者197方, 按近期文献[1,2,3]有关中药方剂命名方法进行归类, 排石汤方剂命名方法比重见表1。

注:*功用命名是依据方剂的功用来命名, 如通淋排石汤等;成分命名是根据组成方剂的药物名称来命名, 如金甲排石汤等;成分功用命名是上述两法混合而成, 如金鸡化瘀排石汤等;数目命名是依据组成方剂的药物数目来命名, 如十味排石汤等;姓氏命名是以方剂创建者的姓氏来命名, 如吴氏排石汤等;代号命名是将同类方剂编号排序来命名, 如排石汤1号、排石汤2号等;民族命名是因方剂以民族药物为主而冠以民族来命名, 如苗药排石汤。

2.2 重名方情况

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2008年含“排石汤”题名的48篇全文中, 48个排石方剂重名方31方占64.6%。见表2。

2.3 中药出现频数

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2008年含“排石汤”题名的48篇全文中, 48个排石方剂基本方中有90味中药参与, 其中频数出现10次以上的中药见表3。

3 讨 论

3.1 关于中药排石方剂的命名

迄今, 中药方剂的命名尚无统一标准, 由于古近代医家乃至现代中医创制的方剂多为个人所撰, 因此中药方剂的名称极具个性而呈多样化。尽管历代中医药大家、名家对古籍方剂也进行整理、考证, 但仍受限于个人文化素养、师承关系、学术派别等方面的影响, 导致中药方剂的命名难规范统一。近年来, 有学者[1,2,3]对中药方剂名称进行了研究, 试图找出历代医家对方剂的命名规律, 虽然发现了部分命名规律, 但由于历代方剂数十万计, 这此规律也难以囊括。又由于无统一规范的中药方剂命名法, 中药方剂的命名乱象自然持继存在。笔者统计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2008年含“排石汤”题名论文共828篇, 归纳中药排石方的命名法就有8种, 而其中2008年48个排石方剂重名方 (同名异方) 占64.6%。数据表明, 排石方剂的命名同样存在随意、无序现象。这种现象持续存在, 一方面暗示或误导中医们简单重复地创制更多类似排石方剂, 使排石方剂越来越混乱复杂, 不利于中药方剂的整理、归类和研究;另一方面大量重名方、同类方出现也让国际医师难以理解和接受, 使排石方剂或中药方剂的可信度、国际地位和学术地位均降低。因此, 中药排石方剂的统一规范命名已经刻不容缓。

3.2 关于中药排石方剂的数量

笔者仅检索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2008年含“排石汤”题名就有828个排石方剂, 即使不计重名方, 也有197方。创制方剂数量增加, 从正面意义上反映中医们创新的热情和积极性并由此而获得的丰硕成果。这些丰硕成果理应大大提高中医中药治疗泌尿系结石的疗效和地位, 然而在泌尿系结石的治疗中, 中药治疗地位似乎越来越低, 与具有确实消炎消肿作用的双氯芬酸钠、吲哚美辛和舒张输尿管的坦索罗辛等相比, 疗效屈居其次[4,5]。很显然, 这涉及到成果也即所创制方剂质量问题, 换言之, 方剂的疗效并未随创制方剂数量增加而增加, 中医们的创新可能多是“换汤不换药”的低水平重复而已。从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2008年含“排石汤”题名的48篇全文的资料看, 主要表现在: (1) 大多为自拟方, 不仅方剂名有重名, 且君药 (主药) 大多相同; (2) 创制方剂的疗效未设置对照组比较, 尤其是未跟古方或文献已有方比较以表明疗效更优; (3) 研究多为简单的临床观察, 未采用现代统计学方法和实验方法, 结果难以令人信服, 更难让世界接受。因此, 创制高效优质的中药排石方剂, 已成为中药方剂现代化的当务之急, 也是逆转中医中药治疗泌尿系结石的弱化地位、提高中医中药的国际认可度的需要。

3.3 关于中药排石方剂的组方

在诊治“石淋” (泌尿系结石) 的实践中, 各医家遵循“君臣佐使”配伍原则, 根据自己的经验, 辨证施治, 创制了各种中药排石方剂。不可否认, 这些排石方剂都符合中医中药的基本理论, 都有一定的疗效, 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也发挥过推动中医药发展的积极作用。然而,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 满足于简单创制方剂是远远不够的, 如果无法在组方上找到突破, 创制出疗效相当甚至超越西药的排石方剂, 中医药治疗结石肯定会被抛于世界之后。笔者分析了2008年发表于各种国内期刊的48个排石方剂, 从组成上看, 90味中药参与构成这48首方剂, 除了1首广西壮族民间方为2味药组成外, 其余47首方剂最少含7味、最多含18味中药, 这些排石方剂主要的组成部分重复颇多。另外, 临床实践中单独使用金钱草单味中药治疗结石也有相似疗效, 而大多数排石方剂动辄10余味中药组成, 这多少让人产生疑问。值得庆幸的是, 有关中药方剂成分简化和标准化的研究和探讨已经进行[6,7], 期望不久的将来, 中医药会以全新的姿态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孙世发.方剂命名规律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0, 6 (1) :8-11.

[2]张养生, 张卫华.方剂命名目的性与原则性的探索[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0, 12 (9) :652-654.

[3]钟舟海.中药方剂命名规律浅探[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4, 16 (2) :16-18.

[4]曹正国, 孙友文, 诸禹平, 等.坦索罗辛联合双氯芬酸钠在输尿管下段结石辅助排石中的作用[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08, 13 (6) :435-437.

[5]熊玮, 王坤杰, 王莉, 等.坦索罗辛用于输尿管结石排石治疗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07, 7 (7) :506-515.

[6]郭世民, 马克坚.中药药性与中药方剂的标准化是中医药标准化发展的基础[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05, 26 (6) :11-12.

方剂学下中药学 篇3

关键词:中药药剂学,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中药药剂学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一个主干学科, 在中药专业的教育上位于核心地位, 是以研究其剂型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制备工艺与设备、质量控制及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它属于工艺学与药物应用学科的范畴, 具有密切联系医疗和生产实践的特点。与其他学科相比, 它牵涉面广、专业性强、发展迅速、与生产实际联系密切, 而药物制剂工业生产设备与实验室设备相差较大, 一些新剂型和新技术难以讲解清楚。因此, 如何在教学中将这些抽象的理论和制剂生产工艺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形象地表达出来, 是本门课程教学的难点之一, 现将教学方法的改革介绍如下。

1 有机结合中药传统理论知识与现代科学技术

药剂学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相结合, 继承传统药剂与发展现代剂型相结合, 尽量避免与其他学科不必要的内容重复, 深入开展结合实际问题的开放式教学、专题教学。当今药学研究发展迅速, 各种药物制剂及其辅料的研究日新月异、层出不穷[1]。因此, 应建立以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开放实验为主体的实验教学新体系, 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发展能力、开放与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性业务素质。

2 课堂教学突出重点, 综合使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如何改革传统教学的模式与教学方法, 启发学生的思维, 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培养出适应新世纪发展需要的高级中药专业人才, 是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师一直在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2]。在教学中, 我们开展了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研究, 进行了课堂讲授与提问式、互动式等多种方式结合的现代教学方法的尝试与实践。

(1) 课堂讲授与问答式、互动启发式、讨论式、演讲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课堂讲授教学是在限定时间内传授给学生大量基本知识的有效方法, 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3]。但沿袭旧的教学模式, 仅在有限的课时内灌输给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 而不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与学习方法的培养, 已不能适应时代对中药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结构和全面素质的要求。为此, 我们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尝试, 在课堂讲授的基础上, 增加了问答式、互动启发式、讨论式、演讲式等教学方法。经实验表明, 这种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开拓思路, 培养和锻炼学生主动接受新知识、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求新、求异的意识[4]。

(2) 案例式教学针对课堂信息量大、学生学习目的性强的特点, 在教学中增加了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比如该学科的发展前沿、各种剂型的国内外研究概况。每个基本剂型单元我们都会列举两个以上生产中的实例, 通过使用生产工艺实例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及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凡涉及新剂型的章节都介绍目前研究的最新进展, 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 不必拘泥于现状[5,6]。

(3) 在中药专业开设新药研究与开发实验课程, 指导学生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关中药、天然药物注册申报资料要求, 独立完成一项新药的研究方案设计、实验研究和申报资料的撰写[7]。实验过程中, 教师维持秩序, 放手实验,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最终按药品注册申请资料的内容与格式要求撰写申报资料。采用这种实验教学方法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合素质和开拓性思维能力均有明显的提高。实习单位和就业单位普遍认为这届学生科研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学生就业竞争力与往届相比, 均有显著提高[8]。

3 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信息, 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料

制作中药药剂学网络课件, 丰富教学手段。课程组教师制作了中药药剂学理论课和实验课的多媒体课件, 图片齐全, 制作精良, 还在教育部电教中心举办的比赛中获了奖, 且在教学中已经全部得到了应用。

由于本课程讲授内容与生产实践密切联系, 对于企业里使用的大型生产设备, 如果仅靠文字描述, 学生往往难以想像出具体设备的情况 (如冻干技术、滴丸制备、溶出度测定法的设备) , 影响教学效果。因此, 我们在教学课件中加入了大量生产实际中的设备图片, 还到生产企业拍摄了录像, 使授课内容形象化。另外, 在涉及工艺、实验原理或过程等需要加深理解的地方, 我们应用Flash、Photoshop等软件制作了一些动画和图片, 使用计算机技术, 在课件中插入动画、照片、录像等, 可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直观、生动、形象, 可以模拟生产过程, 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4 理论联系实践, 开展研究性学习

(1) 开设开放性、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课。依据有关中药药剂学新技术、新剂型的研究进展和医药企业工作岗位设置的实际需要, 我们开设了板蓝根注射剂、生姜油滴丸、液体石蜡微囊、小檗碱片剂等开放性、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课, 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2) 改善教学环境, 新建现代化的实验室。为满足目前教学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校对药学学科的大力支持, 实验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新添置了压片机和包衣机、闪蒸仪等设备, 极大地改善了实验室和仪器室的条件, 新开出了一大批实验, 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5 注重素质教育, 全面考核, 评价教学效果

在考核方面, 为克服学生为考试而考试的弊端, 促进学生对平时知识的积累和灵活应用, 我们采取了综合考核, 累计评分的方法。中药药剂学实践性、操作性很强, 理论考试与操作考试同等重要, 因此, 综合性考核模式的研究与实施对提高教学质量意义重大。

(1) 采用“全方位、跟踪式”的综合考核方法, 累计评分, 将平时考核与期终考核、理论考核与操作考核、开卷考核与闭卷考核、传统考核与标准化考核、学业考核与职业考核相结合, 最后按照每个教学环节的权重, 计算出学生的总评成绩。课程组建立了期末笔试试题库, 实行教考分离。重点考核学生对各种剂型制备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工艺技术的特点及操作要点、质量控制技术内容等的掌握情况。

(2) 在各专业学习实践操作技能训练过程中, 将实践技能训练与药物制剂制备技能操作考核相结合, 将执业药师药剂学考核内容融入实践教学中, 不断强化学生训练。

综上所述, 提高教学效果是一项永无止境的探索, 只有通过不断学习, 把握药学发展的生产实际和科研动态, 不断补充教材内容, 力求教学内容和方法与时代同步, 才能使学生所学与实践紧密衔接。

参考文献

[1]魏莉.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的几点体会与思考[J].中医药导报, 2008, 14 (6) :145-146.

[2]张春凤, 杨中林.浅谈中药炮制学教学体会[J].时珍国医国药, 2009, 20 (3) :761-763.

[3]周滢, 周萍, 周辉, 等.中药药剂学的教学方法探讨[J].医药教育, 2010, 17 (15) :116-117.

[4]桂双英, 钱金粉, 周亚球, 等.中药药剂学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2009, 28 (2) :55-56.

[5]王丽春, 唐红.PBL教学方法在传染病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 2008, 35 (14) :2691-2692.

[6]丁国锋, 李云华, 刘同刚, 等.案例教学法在传染病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 2011, 19 (2) :306-308.

[7]刘敏, 熊观霞, 张伟红, 等.耳鼻咽喉科TBL教学法中小组讨论问题的设计经验与体会[J].西北医学教育, 2011, 19 (2) :309-310.

浅谈中药方剂的正确服用 篇4

无论是治病还是调养, 中药都有独到之处, 其疗效经历了数千年的验证。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逐步提高, 能够认识到中药的益处, 生病后服中药的患者也越来越多, 但很多人对于如何正确煎煮各类中药, 掌握好服药时间和做好服药后的一般调护, 还不甚了解。这会直接影响到病情的发展, 关系到病体的康复。徐灵胎 (清) 指出:“病之愈不愈。不但方必中病, 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其法, 则非特无功, 反而有害……”, 可见正确的的服药方法可以加速病情的好转, 而错误的服用方法会使病情恶化[1,2,3]。下面介绍常用中药方剂煎煮、服用、调护等方面的注意事项, 以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重视。

1 解表药

解表药指以发汗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用于感冒、咳喘, 还可用于水肿、麻疹、风疹、风湿痹痛、疮疡初起等证的治疗。

服药时需注意: (1) 此类药物性质多辛散轻扬, 不可久煎, 以文火煎煮10~15min即可, 以免有效成分挥发而降低疗效。 (2) 汤剂宜温服。服药后盖被或进热粥, 使患者遍身微微汗出。 (3) 患者饮食宜清淡、细软, 易消化, 忌油腻、生冷, 戒烟酒。 (4) 自汗、盗汗、热病伤津以及阴虚发热者慎用。

2 泻下药

凡能引起腹泻或润滑大肠, 促进排便的药物, 称泻下药。用于头痛目赤、咽喉牙银肿痛、便秘等证的治疗。

服药时需注意: (1) 宜空腹服用, 服药后以每日排便3~5次为宜。 (2) 服药时, 饮食宜熟、烂、软, 多食蔬菜、水果、汤类。实热证饮食忌辛热, 里寒证宜温补的食物, 戒烟酒。 (3) 若患者腹泻严重, 要防止脱水。大便呈柏油状或带血, 应立即停药。

3 清热药

凡是药性寒凉, 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清热药。用于头痛、咽喉肿痛、湿热黄疸、热毒下痢、痈肿疗疮、虫蛇咬伤、水火烫伤等证的治疗。

服药时需注意: (1) 应辨证用药, 辨其属气分或血分, 实热或虚热。有表证宜先解毒表后清里热, 或表里同治;若邪入气血分, 宜气血两清。 (2) 本类药物性多寒凉, 阳气不足或脾胃虚弱者慎用, 或适当铺佐健脾胃的药物。 (3) 饭后30min凉服或温服。不易久服, 久服损伤阳气。 (4) 服此类药物时, 患者饮食宜清补, 忌油腻、辛辣。

4 理气药

以疏理气机、治疗气滞或气逆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称为理气药。用于脘腹胀满疼痛, 胸痹疼痛, 胁肋胀痛、乳房胀痛结块、月经不调, 呕吐嗳气、呢逆等证的治疗。

服药时需注意: (1) 本类药物多含有挥发油成份, 不宜久煎, 以免影响药效。 (2) 多食用营养丰富, 易消化的食物, 忌食生冷瓜果。 (3) 本类药物大多辛温香燥, 应中病即止, 年老体虚、孕妇或素有吐衄血、崩漏者慎用。

5 消导药

消导药指能消食导滞、促进消化、治疗饮食积滞的药物。用于食积停滞所致的脘腹胀满, 嗳气泛酸, 恶心呕吐, 不思吃食, 泄泻或便秘等证的治疗。

服药需须注意: (1) 凡属气虚、阴虚而无积滞者禁用, 积滞日久者, 以丸剂缓消, 或配扶正健脾药。 (2) 消导药宜饭后服用。 (3) 根据不同症状和原因, 选择恰当药物。一般米面食积用麦芽, 油腻肉积用山楂, 症情较重者用鸡内金, 兼见气滞用莱菔子。 (4) 宜少食多餐, 营养丰富, 易于消化。忌食生冷、油腻。 (5) 5授乳妇女忌用麦芽, 服人参时忌用莱菔子。

6 活血祛瘀药

活血祛瘀药是能通利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疯血的药物。用于疲血阻滞引起的胸胁疼痛、风湿痹痛、症瘕结块、跌扑伤痛, 及月经不调、痛经、产后痪滞腹痛等证的治疗。

服药时需注意: (1) 瘀血阻滞兼气行不畅者, 常配合理气药, 加强活血祛瘀作用。 (2) 活血祛瘀药有伤血之虞, 故应用时必须注意用量, 并适当佐养血药。 (3) 月经过多、孕妇应忌用或慎用。

7 化痰止咳平喘药

化痰止咳平喘药指能化除痰涎, 制止咳嗽、平定气喘的药物。

服药时应注意: (1) 首先辨清痰的寒热, 再选用不同的药物。 (2) 痰多者, 禁用止咳药, 必要时可将痰吸出。 (3) 咳嗽而咯血时, 不宜用燥烈的化痰药, 以免引起大出血。 (4) 饮食要清淡, 易消化, 富营养, 禁食生冷、过咸、过甜、辛辣的食物。

8 平肝熄风药

具有平降肝阳、止息肝风作用的药物, 称平肝息风药。用于肝阳上亢、头目眩晕, 及肝风内动、惊痫抽搐等证的治疗。

服药时需注意: (1) 此类中药中, 矿石、介贝类质坚沉重, 用量应大, 并打碎先煎。羚羊角为贵重药品, 一般入丸散服用。全蝎、蜈蚣为有毒之品, 用量不宜过大, 以免中毒。 (2) 药物宜饭后服用, 注意保护胃气。 (3) 患者宜静卧调养, 避免情绪波动。 (4) 此类药药性各不相同, 一般来说, 偏于寒凉者, 脾虚慢惊则非所宜;性偏温燥者, 血虚伤阴者当慎用。

9 安神药

安神药具有镇静安神为的功效。用于心悸、失眠、健忘、多梦及惊风、癫狂等证的治疗。

服药时需注意: (1) 介壳类、矿物类药质地较重, 易伤脾胃, 宜打碎先煎。不宜多服, 久服, 同时可配适当养胃健脾之品。 (2) 服药时间多为临睡前30min, 以提高高药效。 (3) 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可口, 晚餐不宜过饱, 忌辛辣、浓茶、咖啡等, 忌烟酒。 (4) 解除患者急躁、紧张等情绪, 保持心平气和, 以利于睡眠。

1 0 补益药

补益药具有补虚扶弱的作用, 能够补益正气, 增强体质, 提高抗病能力。针对患者有气虚、阳虚、血虚、阴虚等不同类型, 补虚药分为补气药、助阳药、养血药和滋阴药。

服药时需注意: (1) 要辨清气血阴阳的不同亏虚, 以便针对具体情况进行配伍治疗。 (2) 补益药多质重厚味, 汤剂宜多浸泡, 久煎。阿胶类药物不入煎剂, 应烊化, 人参等贵重药需另煎。伞饭前空腹服用, 可制成中成药长期服用, 不可峻补。 (4) 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食补。 (5) 补虚药对实邪未尽的患者, 应予慎用, 以免病邪留滞。 (6) 补益药作用较缓, 常需久服, 多做成丸剂或膏剂。

参考文献

[1]宫晓燕, 王健.中医学实践指南[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2004.

[2]吴崇奇.中医方药学[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0.

方剂学下中药学 篇5

关键词:中药方剂,核心药物,配伍规律

中药方剂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蕴含了大量古代中医的智慧结晶。挖掘中药方剂的核心药物、药物配伍规律[1], 有利于了解中药精髓, 并进一步发现中药的药理作用。效用度挖掘方法, 主要以药物效用度核心药物挖掘算法、带药对效用度的点式互信息 (简称PMIED) 的药物组网算法及重叠社团的高效药物配伍规律为基础。利用效用度研究方法挖掘核心药物、药物配伍规律, 可将药物配伍规律的研究范围明显缩减至所挖掘的核心药物, 减少药物配伍规律挖掘所需计算量。现将治疗肺痿212首中药方剂作为研究对象, 挖掘可得肺痿中药方剂的42种核心药物、30种药物配伍方剂, 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肺痿患者100例进行重要方剂核心药物试验, 其中男79例, 女21例, 年龄范围23~59岁, 平均年龄为 (39.4±5.6) 岁。

1.2 方法

1.2.1 实验原理

核心药物是特定疾病 (X) 临床治疗过程发挥关键作用的中药, 通常临床上治疗疾病X的中药方剂以核心药物使用次数较多, 但其它方剂使用次数较少。因此, 可根据词频 (tf) 、逆文档词频 (idf) 的意义, 制定衡量某种草药及中药方剂效用度ED。利用ED (h、x) 可表示中药h对疾病x的治疗有效程度, 公式[2]如下:

其中, h代表中药, x代表疾病, f[i]代表中药方剂i;A={f[1]、f[2]、...、f[n]}代表全部中药方剂的集合;A代表集合A内的元素个数, f_set[x]={f[i]∈A∧f[i]x}代表治疗疾病x的中药方剂集合。

bool (h∈f) [3]公式如下:

其中, ∑f[i]∈f_set[x]bool (h∈f[i]) 代表临床治疗疾病x且含药物h的中药方剂。

1.2.2 计算方法

核心药物的提取原理为指定疾病x的前提下, 挖掘效用度ED值较高的药物。计算方法说明了ED值的算法, 以效用度ED值超过全部药物效用度平均值的药物作为核心药物。

核心药物挖掘的计算方法:

输入:疾病x;

输出:临床治疗疾病x的核心药物几何core_herbs[x]。

首先, 挖掘疾病x的核心药物的中药方剂集合f_set[x];

其次, 挖掘f_set[x]内使用的全部药物, 再投入集合h_set[x];

计算h_set[x]内各种中药的效用度ED, 把结果置入ed_set[x]内;

计算ed_set[x]内全部元素的平均值AVG-ED;

挖掘h_set[x]内效用度超过AVG_ED的中药, 并置入疾病x的核心药物集合core_hers[x]中。

2 结果

中药方剂的互相配伍关系密切, 且中药配伍存在较高的重叠性, 因此通过重叠社团挖掘算法可寻找核心药物配伍规律。在研究中药配伍过程中, 要求相同中药社团药物应用于同一个中药方剂节点, 中药社团定义成在PMIED基础上, 建立的药物网络即为一个完全子图。

PMIED可体现中药之间的关联情况, PMIED值越大, 表述中药关联度越大。根据节点社团PMIED增量可用来评判节点与已有社团之间的关系, 定义公式如下:

其中, node代表节点名称, Total_PMIED (sn) 代表已有社团sn内全部PMIED值的总和。Total_PMIED (sn+node) 代表加入点node产生新社团内全部PMIED的总和。

按PMIED_INCRE (node) 代表意义, 制定一种基于PMIED_INCRE的社团发掘计算方法。

首先, 输入:中药h, 核心药物网络G。

输出:药物h产生的社团sn。

//当前社团sn节点集合node_set, 当前社团sn邻接点集合neighbor_set。

步骤1, 将h放入node_set, h的邻接点再置入neighbor_set;

步骤2, 从neighbor_set中选择可以与node_set中节点形成完全图的节点置入candidate_set;

步骤3, 若candidate_set为空, 把node_set内节点产生的图作为社团sn返回, 否则, 执行下面操作;

步骤4, 对candidate_set中全部节点n, 算出PMIED_INCRE (n) ;

步骤5, 选择PMIED_INCRE最大值对应的节点, 加入node_set中, 然后更新neighbor_set;

步骤6, 跳至步骤2。

将疾病x中药方剂作为研究样本, 挖掘可得42种核心药物、30种药物配伍, 其中42种疾病x核心药物的临床疗效确切, 有26种方剂满足药物配伍关系, 证明研究方法有效, 可挖掘核心药物和药物配伍规律。

3 讨论

根据效用度分析计算方法, 可挖掘核心药物及药物配伍规律。与传统方法比较, 本研究可挖掘使用频次较低、具有显著疗效的更多中药及药物组合。此外, 根据核心药物分析药物配伍规律, 从某种程度可减少药物配伍规律挖掘需要的计算量[4]。同时, 实验研究中并未考虑中药的剂量问题, 且未对中药方剂实施合理分类, 因此应进一步研究药物剂量因素的影响, 并对中药方剂予以合理分类, 以保证实验结果更加可信、可靠、合理。

参考文献

[1]谭勇, 郭洪涛, 郑光, 等.利用文本挖掘技术探索中医药治疗疾病的用药规律[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0, 12 (5) :823-827.

[2]唐仕欢, 陈建新, 杨洪军, 等.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方法的中药新药处方发现研究思路六[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1, 11 (2) :275-276.

[3]吴嘉瑞, 张冰, 杨冰, 等.基于关联规则和复杂系统熵聚类的颜正华诊疗失眠用药规律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2, 18 (24) :417-418.

浅谈中药炮制对方剂的影响 篇6

1 增强方剂的疗效

1.1 增强方剂中药物的作用

种子类药材,炒制后提高有效成分的煎出量以增强疗效,最大程度满足遣方的要求。如三子养亲汤中苏子炒后辛散之性减弱,温肺降气作用提升;白芥子炒后缓和辛散耗气之性,达到温肺化痰的作用;莱菔子炒后由升转降,功效变为降气化痰,消食除胀;方中三药炒后配伍增强降气平喘、化痰消食作用。正如张仲景在《伤寒论·太阳篇》的芍药甘草汤方配伍依据源于《内经》“肝苦急,即食甘以缓之,以酸泻之”。此方有柔肝解痉、缓急止痛的功效[1]。白芍、炙甘草等量。白芍养血敛阴,平抑肝阳;甘草蜜炙后甘温,以补脾和胃见长。两药合用共奏柔肝缓急、解痉镇痛之攻。增强方剂中药物的作用,合理运用炮制品是关键所在。

1.2 保证方中各药比例准确,充分发挥配伍后的综合疗效

金元朱丹溪《丹溪之法》中的二妙散由黄柏、苍术组成。用于湿热下注所致诸症。黄柏苦寒,炒后清热燥湿。苍术温而辛烈,麸炒后燥湿健脾。原方二者用量比例1∶1各15g。本院临床用法:当湿大于热则主药为苍术,用量18~20g;反之如热大于湿主药为黄柏,用量为18~20g。具体辨证以舌苔表现为例:湿热为黄腻苔。如黄腻明显是热重,如腻明显而苔色白中带黄或单独现微黄是湿重。黄柏苦寒配苍术之温则燥湿健脾不致克伐肠胃;清热避免过燥损液,一寒一温,相得益彰。以下介绍调整各药比例的经典方芍药甘草汤,阴虚阳亢多用白芍,养血敛阴,平抑肝阳。瘀热所致用赤芍,清热凉血,祛瘀止痛;气虚体热用蜜炙甘草,偏火热用生甘草;《伤寒论方解》云:此方腹痛及腿脚疼痛都可用。但腹挛痛不拒按者及腿脚挛痛不红肿者,用白芍、炙甘草;腹满时痛拒按者及腿脚胀痛而红肿者,用赤芍、生甘草[1]。方中为白(赤)芍、甘草各四两,用量比为1∶1。在《魏氏家藏方》的六半汤用于热湿脚气,腰腿疼痛之症。白芍六两,炙甘草半两;《传信适用方》的中岳汤用于治湿气腿脚赤肿疼痛,遍身疼痛等症。赤芍六两,炙甘草半两,两方用量比均为12∶1;《朱氏集验方》的去杖汤用于脚弱无力,行步艰难等。赤芍六两,甘草一两,用量比为6∶1;《医门八法》的白芍甘草汤用于胃气痛。白芍一两,甘草三钱,用量比为3∶1;《朱氏集验方》的神攻散用于消渴。白芍一两半,甘草一两,用量比为1.5∶1[1]。以上是各路医家在此方对药物用量比例方面做的诠释,通过临床辨证施治,充分发挥配伍后的综合疗效。

1.3 增强对病变部位的作用

宋代《妇人良方》的缩泉丸温肾缩尿。用于下元虚冷,小便频数及小儿遗尿等症。方中益智仁温补脾肾、涩精缩尿;乌药温肾散寒,缩尿止遗;山药补益脾肺肾,固精。益智仁生品辛温主入脾经,作用在中焦,以温脾为主[2]。盐炙后缓和辛燥之性专行下焦,长于温肾,固精、缩尿。如《修事指南》:“益智仁盐炒,止小便频数”。三药合用,温肾祛寒,健脾运湿,使全方作用侧重于肾,兼能顾脾。此方很好验证了古人“盐炙入肾”的炮制理论[3]。

1.4 突出临床需要的药效,提高全方的临床疗效

古代医学家,运用柴胡时据不同的病症,配伍时调整柴胡的剂量。李东垣的补中益气汤中的柴胡用量不过3g;《和剂局方》之逍遥散中柴胡剂量在5~6g左右;罗元恺前辈善用柴胡,达退热、发汗解表时,用量为15~18g;于疏肝解郁,调经时,用量为6g;用于升举阳气一般不超过3g[4]。在小柴胡汤中生用,用量较大为12g,取其轻清开散,和解退热之力;在柴胡疏肝散中,柴胡以醋炙为宜,用量为6g,取其疏肝止痛之力。不同的炮制品,其药理作用不同。柴胡用醋拌匀炒干,治慢性肝病;用鳖血拌匀闷润,文火炒后晒干,治晚期肝硬化。鳖血柴胡抑制升浮性,增强清肝退热、截疟的功效,用于热入血室,骨蒸劳热,如秦艽鳖甲散;用白酒拌匀闷、炒晾干,治虚热病症[4]。由于中药的成分复杂因而常常需要通过炮制对药物原有的性能予以取舍,充分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如甘草在治疗不同的证型时要选用不同的炮制品,如芍药散、补中益气汤等方剂欲达补中缓急多选用炙甘草,能补能养能缓能走中;但若达清热解毒之目的,则要生用,如导赤散、六一散等[5]。另外大黄,苦寒沉降、直达下焦泻下作用峻烈。用于实热便秘、黄疸,目赤肿痛,淤血经闭等。如大承气汤:酒大黄,引药向上,泻下作用稍缓,但清上焦实热,用于目赤肿痛,齿龈肿痛。大黄汤:熟大黄,泻下作用缓和,减轻腹痛,增强活血化瘀作用。用于火毒疮疡,淤血内停、月经停闭等证。如《金匮要略》之大黄蛰虫丸[6]。大黄炭:攻逐之力减弱,凉血化瘀、止泻止血。用于血热有瘀出血者。如十灰散[6]。可见成分再复杂的中药只要抓住药物的药理作用,最大程度的发挥其炮制前、后的特性,就能提高全方的临床疗效。

2 消减方剂的不良反应

方剂中有的药物某一作用对治疗不利,影响全方疗效的发挥。因此需要通过炮制调整药性,以适应病情的要求。《医方考》的补肺阿胶汤,养阴补肺,清热止血。用于小儿肺虚有热证。方中阿胶滋阴补肺,养血止血;马兜铃,清泄肺热,化痰宁嗽;牛蒡子宣肺清热,化痰利咽。杏仁宣降肺气,止咳平喘,调和诸药;炙甘草、糯米,以补脾益胃。其中阿胶蒲黄炒,矫臭,防滋腻,增强滋阴止血作用。牛子炒后缓其滑泻的副作用。马兜铃蜜炙后增强润肺止咳之效,同时可矫味,减少呕吐副作用。诸药合用调整药性,共达补肺阴,清肺热,降肺气,止咳喘之效。

3 调整方剂部分适应证,扩大方剂的用药范围

方剂的组成不变,通过不同的炮制,其功效、适应症发生变化。如四物合剂(熟地、当归、白芍、川芎)常用的补血基础方,为了适应病情的需要,通过炮制来调整它的功效。血虚有热者:用生地滋阴凉血;血虚无热者:用熟地滋阴补血;如经血色黑,多血块为血虚而兼瘀者:除加大归、芎的用量外,还应选用酒炙品,或将白芍改为赤芍以增强活血祛瘀的作用。血虚腹痛者:白芍用酒炙品,以防酸寒损伤脾阳。再如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常用的补气基础方,主治脾胃气虚证。汤中的人参,可用党参10~20g代替。白术,视病情而用。大便干者用生白术,大便软者用炒白术,大便溏者用焦白术;一般情况用生甘草作为调和药,当大便干者或脾虚者则用蜜炙甘草。又如四逆汤能用制附子回阳救逆;炙甘草固护阴液,缓姜、附的燥烈之性,并制约附子毒性、配伍干姜温健脾阳。以此大大扩宽了方剂的临床适应症及用药范围[5]。

4 适应方剂的剂型要求,保证临床安全有效

方剂用于临床,在对药物的炮制要求也不同。如延胡在延胡索汤剂中要求醋制;延胡索乙素片中要求生用。川乌、附片在汤剂或浸膏片中,用制川乌、制附片;在丸剂中,需将制川乌、制附片砂烫降低毒性。藿香正气散的半夏,若做汤剂,常规炮制;若做丸剂,需用炮制品并严格控制麻味;藿香正气口服液、藿香正气软胶囊,可生用。因半夏的有效成分溶于水,有毒物质不溶于水。炉甘石洗剂中炉甘石经高温煅制后从碳酸锌,分解成有治疗作用氧化锌,有消炎、收敛作用。用于各种皮疹。合理运用炮制品、选择适合的方剂剂型、就能更好的辨证施治从而保证临床的安全有效。

综上所述,炮制对方剂有很大的影响。利用中医药理论辨证施治的原则,更好的发挥药效。药物炮制后,升降沉浮、理化性质发生变化。因此针对药物的药理作用,合理应用炮制品,是对方剂疗效的保证。方剂的发展促进了中药炮制的不断发展,怎样充分发挥炮制品的影响力,选择适应的方剂,是直接关系到方剂能最大化服务于临床的根本。

摘要:药物的炮制影响药方,炮制是药方疗效及主治范围扩大的保证。

关键词:中药炮制,方剂,影响

参考文献

[1]李海燕.芍药甘草汤证的研究及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9):10.

[2]叶定江,张世臣.中药炮制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3]胡昌江.中药炮制品临床应用的点滴体会[J].中药与临床,2011,2(2):6.

[4]马占川.小议柴胡[J].北方药学,2011,8(9):73.

[5]游世晶,刘益臻.方剂和中药炮制的相互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1):172-173.

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篇7

1 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现状

中药药剂学实验主要分为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3类。验证性实验是指学生结束相关章节理论学习后, 根据实验教材内容和方法, 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操作, 得出实验结果, 进而验证所学理论内容;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知识的实验;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 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

1.1 内容

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大多以基础性、验证性实验为主, 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较少或无。虽然验证性和综合性实验能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理论教学内容, 却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由于学生实验时依赖性较强, 往往较少进行独立思考或对实验提出质疑。这种缺乏自主性的实验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 已不适应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要求。设计性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科研设计能力的有效手段, 在实验过程中, 充分发挥了学生作为活动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和独创性,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方法

目前, 多采用传统教学方法, 即教师运用板书进行相应讲解, 之后由学生按指定内容进行操作。传统教学方法留给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时间较多, 可培养学生较好的操作能力, 但学生往往只知操作, 很少思考操作原理, 反复“照方抓药”, 无法体现剂型设计和质量标准研究的重要性。

2 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改革中药药剂学教学模式就是要完善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内容, 建立以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为主, 验证性实验为辅的实验教学体系, 充分体现实验教学特点, 强化素质培养。围绕培养创新型人才目标, 对原有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优化, 删除陈旧重复的验证性实验, 改进部分综合性实验, 开设设计性实验。

2.1 改革目标

(1) 通过典型药剂制备, 使学生掌握各剂型概念、特点、性质、制备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要点与技巧, 正确评价药剂质量等, 以验证、巩固和深化课堂基本理论知识, 为从事中药药剂工作和创新中药制剂、剂型与工艺奠定基础。

(2) 通过药剂实验与教学见习, 了解生产药剂常用设备的基本构造、性能、使用及保养方法。

(3) 学习中药药剂学实验基本知识, 强化技能训练, 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养成严谨、认真和实事求是、准确记录习惯, 形成正确判断实验结果、独立总结实验和收集资料的能力。

(4) 结合课堂理论教学内容, 让学生查阅并分析相关文献资料, 培养学生查阅和使用文献资料的能力。

2.2 改革内容

针对上述目标, 我们设计了10个实验, 既有验证性实验, 又有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既有常规剂型制备, 如散剂、颗粒剂、片剂、栓剂、软膏制备, 又有新剂型制备, 如成熟的制剂新技术中的包合技术、微囊化技术等;既有制剂剂型研究实验, 又有基础性知识内容实验, 如中药药剂学实验基础和《中国药典》查阅, 制剂稳定性实验等。通过上述实验, 使学生在提高实践能力的同时, 巩固理论知识, 培养创新性思维, 体现该课程的科学性、时代性和适用性。

2.3 教学方法

2.3.1 验证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学生结束相关章节理论学习

后, 根据实验内容和方法, 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操作, 得出实验结果, 进而验证所学理论知识, 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在实验中, 结合以往教学经验给学生讲解中药药剂学实验规则, 实验报告内容与要求;结合课本理论知识讲解《中国药典》相关内容, 使学生学会使用药典, 并要求他们完成一定的检索任务。

2.3.2 设计性实验 (1) 提出设计要求。

教师在实验前公布制剂处方, 要求实验小组提出该实验设计思路、方法及具体操作路线。

(2) 开展课堂讨论。学生通过课前查阅, 在初步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拟定实验操作路线, 教师引导展开课堂讨论, 最终达成共识, 确定可行操作路线, 同时阐明操作关键, 以保证实验顺利进行。

(3) 自行准备操作。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自行准备实验所需仪器、设备及原料, 按上述讨论得出的操作路线, 制成实验产品。若运用两种工艺进行实验, 可将实验产品对比, 比较差异。

(4) 完成实验报告。强调规范书写实验报告, 要求学生本着科学的态度, 运用所学知识实事求是地分析实验结果, 融入自己的观点, 得出科学结论。教师同时安排课堂交流、总结, 力求使学生的认识在实践基础上产生质的飞跃。

2.4 考核方式

结合本专业课的重要作用及其特点, 采用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考查的多元化标准进行考核。平时成绩包括以下两方面。

(1) 学生出勤率 (占平时成绩的40%) 。出勤率少于70%, 取消本课程当年考试资格;出勤率少于80%, 按50分计;其他按100分计。

(2) 平时实验成绩 (占平时成绩的60%) 。包括实验预习10%, 实验操作40%, 实验结果10%, 实验报告30%, 卫生纪律10%。

期末考试采用笔试方式, 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各占1/2。

3 实验教学改革成果

(1) 新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从而使学生乐学。

(2) 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学生通过课前查阅及对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与设计, 消化已学知识, 才能有效参与课堂讨论。通过综合、分析、设计及课堂讨论, 加深理解, 拓宽知识面。

(3) 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综合设计时, 学生在查阅文献基础上, 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验内容进行综合分析, 方能形成较为合理的工艺。实验教学时, 教师启发性导入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

(4) 有利于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的实质是科研设计在实验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因此, 该类实验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研设计水平。

4 展望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药物制剂技术发生巨大变化, 新技术、新剂型、新设备不断涌现, 推动剂型不断更新。面对日益激烈的药品市场竞争, 培养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技术队伍, 是中药剂型研发工作的当务之急。

上一篇:国际旅游统计下一篇:中学体育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