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剂学问答题

2024-10-18

中药药剂学问答题(通用10篇)

中药药剂学问答题 篇1

1.影响湿热灭菌因素微生物种类与数量;药物与介质性质;蒸汽性质;灭菌时间

2.起昙现象与原因起昙现象是指含聚氧乙烯基的表面活性剂其水溶液加热至一定温度是,溶液突然浑浊,冷后又澄清。原因是其亲水基与水呈氢键结合,开始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而温度到达昙点后,氢键受到破坏,分子水化力降低,溶解度急剧下降,故而出现混浊或沉淀。

3.Stokes方程说明影响混悬液沉淀速度因素 V=2r2(ρ1-ρ2)g/9η,V(粒子沉降速度);r(粒子半径);ρ1与ρ2(分别是粒子与分散媒的密度);g(重力加速度);η(分散介质粘度)因素:沉降速度与粒子半径平方成正比;密度差与沉降速度成正比,加助悬剂;增大介质粘度,则沉降速度下降。

4.外用膏剂透皮吸收途径:透过完整表皮;透过毛囊、皮脂腺;透过汗腺

5.蜂蜜炼制种类?特点?

嫩蜜:加热至105~115℃,含水量17~20%,密度1.35,色不变,稍黏。适用于含油脂、黏液质、胶质糖、淀粉、动物组织等黏性较强的中药制丸。

中蜜:加热至116~118℃,含水量14~16%,密度1.37,色浅黄有光均匀气泡,黏。适用于黏性中等的中药制丸

老蜜:加热至119~122℃,含水量10%以下,密度1.4,色红棕有光大气泡,甚黏,长白丝。适用于黏性差的矿物性和纤维性中药制丸。冬用嫩蜜,夏用老

6.复凝聚发制备微囊原理利用两种具有相反电荷的高分子材料作囊材,将囊心物分散在囊材水溶液中,一定条件下,相反电荷的高分子材料互相交联后,溶解度降低,自溶液中凝聚析出成囊。明胶与阿拉伯胶:当PH调到4时,处于明胶等电点以下,因此明胶电荷正电,而负电胶体阿拉伯胶带有充分负电荷,而这中和形成复合物,以致胶体溶液溶解度下降,从而凝聚成囊

7.常用浸提方法煎煮;浸渍;渗漉;回流;水蒸气蒸馏;超临界液体提取;半仿生提取;微波提取;超声波提取

8.影响透皮吸收的皮肤因素

皮肤部位(不同部位吸收速度不同);皮肤状况(病变皮肤吸收加快,应注意用量);皮肤的温度与湿度(温度上升有利于吸收);皮肤洁净度(吸收通畅)

9.混悬液的稳定剂有哪些润湿剂(表面活性剂或高分子亲水胶体);助悬剂(高分子物质如树胶类、低分子物质如甘油糖浆、硅酸类、触变胶);絮凝剂【降低等电位】与反絮凝剂【增加等电位】(同一电解质用量不同可起絮凝或反絮凝作用,如枸橼酸盐)

10.蜂蜜炼制目的除去杂质,如蜂体、蜡质、淀粉;降低水分含量,增加黏合性;破坏酶类,杀死微生物,防霉变腐败,增强稳定性

11.抗坏血酸注射液防药物氧化措施加入抗氧剂;加入金属离子络合剂;调节最稳定ph值

12.简述热原的含义及其基本性质热原指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致热物质。具有水溶性、耐热性、滤过性、不挥发性、其他性质(被强酸强碱强氧化剂破坏)。

13.片剂制颗粒目的增加物料的流动性;减少细粉吸附和容存的空气以减少药片的松裂;避免粉末分层;避免细粉飞扬

14.增溶原理及中药药剂学中的应用

增溶指药物在水中因加入表面活性剂而溶解度增加的现象。其原理是表面活性水溶液达到临界胶束浓度后,其疏水部分会相互吸引、缔合在一起形成胶束,被增溶的物质以不同方式与胶束相结合。应用:增加难溶性成分的溶解度;用于中药提取的辅助剂

15.注射剂特点优点:药效迅速,作用可靠;适用于不宜口服给药的药物;适用于不能口服给药的病人;可使药物发挥定位定向的局部作用。

缺点:质量要求搞,制备过程需特定条件与设备,生产费用较大,价格高;使用不便,注射时疼痛;一旦注入集体,其对集体的作用难以逆转,若使用不当,易发生危险。

16.混合的目的及混合操作在生产中意义 目的:使多组分物质含量均匀一致

意义:应用广泛,意义重大,结果直接关系到制剂的外观及内在质量,如散剂片剂生产中,会出现色斑,崩解时限不及格,影响药效。特别是毒性药物,给疗效带来影响,甚至带来危险

17.增溶和助溶区别

定义上:增溶是药物在水中因加入表面活性剂而溶解度增加的现象;助溶是一些难溶于水的药物由于加入第二种物质(助溶剂)而增加其在水中溶解度的现象

机理上:增溶:被增溶物质以不同方式与胶束相结合;助溶:助溶剂与难溶性药物形成可溶性络合物、有机分子复合物或通过复分解反应形成可溶性盐类,而起到增加溶解度的作用

18.胶囊剂特点

整洁、美观、容易吞服;可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高;可提高药物稳定性;可定时定位释放药物;可弥补其他剂型不足;可使着色、外壁印字,利于识别

19.表面活性剂要药剂中的应用

增溶剂:可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主要在液体药剂中应用,应用于固体制剂可增加药物的溶出

乳化剂:可根据给药途径及乳剂型选择适合乳化剂

润湿剂:混悬剂的疏水性药物采用表面活性剂可增加药物与分散介质的润湿性,提高制剂稳定性 起泡剂与消泡剂;杀菌剂;去污剂 20.药材的浸出过程及影响浸出因素 一般药材浸出过程:浸润与渗透过程(浸出溶液润湿药材粉粒并通过毛细管和细胞间隙进入细胞组织中);解吸。溶解过程(浸出溶剂溶解有效成分形成溶液);扩散过程(药物依靠浓度差由细胞内向周围主体溶液扩散);置换过程(用新鲜溶剂或系溶剂置换药材周围的浓浸出液,以提高进推动力)影响因素:中药粒度;中药成分;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浓度梯度;溶剂ph;浸提压力 21.缓释制剂,控释制剂主要特点 缓释制剂指用药后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释放药物以达到长效作用的制剂(一级速度过程)。其特点有:减少服药次数,减少用药总剂量;保持平稳的血药浓度,避免峰谷现象。控释制剂指药物能在预定的时间内自动以预定的速度释放,使血药浓度长时间恒定维持在有效浓度范围的制剂(以零级或接近零级速率)。其特点有:恒速释药,减少服药次数;保持稳态血药浓度,避免峰谷现象;可避免某些药物引起中毒。22.注射剂的质量要求 无菌;热源与细菌内毒素;澄明度;ph值;渗透压;安全性;稳定性;其他 23影响药物经皮吸收因素 生理因素:皮肤水合作用,角质层厚度,皮肤的结合作用与代谢作用 剂型与药物性质:药物剂量和药物浓度,分子的大小及脂溶性,ph与pka、TSSD中药浓度,药物的熔点与热力学活度 24.释控原理通过渗透泵片实现,由药物、半透膜材料、渗透压活性物质和推动剂、释药孔组成。渗透泵片中的药物由片芯渗透压活性物质和推动剂的作用下,通过释药孔以零级动力学速度释放药物

中药药剂学问答题 篇2

1.教学中发现的问题

1.1基础薄弱, 学习状态不稳定。

成人学生大多数学、物理、化学基础薄弱, 对于一些复杂的、抽象的物理、化学理论往往不能够理解, 这使中药药剂学成为成人中药学专业课中较难学的课程之一。学生大部分有过实际工作经验, 学习中抱着实用主义的态度, 普遍知道中药药剂学的重要性, 想学好这门课, 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内容多, 记忆困难, 而且长期养成了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 未能适应中药药剂学的教学特点, 常常事倍功半, 使其学习兴趣降低, 一些学生的学习态度表现为忽冷忽热的不稳定状态[1]。

1.2实验动手能力差。

实验教学是中药药剂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然而成人学生没有掌握基本的实验器材和仪器的使用方法, 在实验中的动手能力较差, 而且有些学生放弃了实验的机会, 不重视实验技能, 认为实验对工作没有帮助,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验课的教学工作。

2.教学中的相应对策

2.1加强“三基教学”, 突出重点内容。

针对成人学生的特点, 解决教学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的最好方法是在中药药剂学教学中贯穿“三基教学”法, 制定适合成人学生的“三基训练”纲要, 严格按照纲要进行教学工作, 加强与实际联系紧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 减少复杂抽象难点内容的介绍,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内容, 这样能为他们从事实际工作打下更好的基础。例如:在介绍片剂的制备时, 本科生要求掌握片剂制备的原理, 但是在成人教育中强调制备方法, 原理简单介绍, 不要求学生掌握。

2.2.多采用案例教学法。

教学中采用案例展示的方式组织学生学习、研讨和探究, 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药剂学作为综合性应用学科, 可以从各种案例中选择, 如在讲解剂型对于药效的影响时, 如果只是依照书本上的几条来讲, 不但枯燥, 而且学生对剂型的重要性不会有切身的体会, 但如果举例复方丹参滴丸, 既可使学生发现采用固体分散体技术能迅速提高疗效, 又能让学生体会到中药在应用中也可作为急救药品使用。

2.3提高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质量。

多媒体教学手段, 能将抽象的理论做成直观、生动、形象的课件,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注射剂的生产过程在课堂播放, 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并由此引发学生的兴趣, 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有效的利用多媒体, 借助于多媒体承载的大量信息, 是提高中药药剂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

2.4改进实验内容。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动手能力, 我们精选有典型意义的实验;相关实验尽量合并;增加实验的深度与广度。总的原则是加强中药药剂基础实验, 拓宽、突出综合应用实验, 重视设计与应用技术相结合, 增强创新意识, 增加开放度。

2.5加强实验教学的考核。

为了解决学生对实验课的的不重视心理, 必须加强实验课考核制度, 考核成绩要记入期末成绩中, 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通过考勤、对具体的实验理论掌握情况的考核及实验操作情况的考查, 为每位学生的实验课打分, 根据理论课和实验课课时的比重, 记入期末考试成绩。

总之, 为了更好的体现“学校基础教育-毕业后实践教育-继续药学教育”的连续一体化教育模式, 我们认为只有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 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案, 因材施教, 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提高教学质量, 真正培养出有实际价值的药学人才。作为教师, 应注意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努力挖掘自身的潜力, 不断探索教学方法和经验, 把握中药药剂学教学方法的真谛, 体现该学科的特色。

参考文献

中药药剂学的发展趋向 篇3

【关键词】中药药剂学;发展趋向

【中图分类号】R2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766-02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中药也实现了重大的创新。其中中药药剂学这一科目也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对于药品的设计方法,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应用等方面也较为成熟,这是对中药药剂学理论的不断完善。中药药剂学的发展目标就是朝着“创新药,创好药”的方向发展。同时这也是我国药业普遍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

1中药药剂学学科现状与发展目标

虽然我国的中药研究在某些方面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能够在日常的应用中对人们的生活质量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在目前的中药行业发展上来看,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最重要的就是在中药剂型设计方面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这对我国中药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建立较为完整的中药药剂制剂的理论体系,开拓符合中药药剂特点的制剂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新辅料至关重要。

1.1中药复方多元释药系统

近年来,医药领域对中药复方多元释药系统设计方法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经过检测,这种设计方法比较符合中药的整体特点,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中药复方多元释药系统是在总结中药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合理地遵守古人的施药原则和方法,将中药治疗方法为主要核心,其配伍形式主要为中药有效组分和效应组分,根据药物的药性、特点等相关因素进行有效地组合,同时结合现代的制剂技术手段,制成多种释药单元,最后还要根据一定的治疗需要来将不同的单元组合成一个释药系统中。这样就可以达到中药的整体治疗效果。在这一过程中,对“物质组释放量”、“生物效应计量”、“整合药动学”等评价技术也有一定的运用。中药复方多元释药系统充分体现了中药治病的整体观念,极大地促进了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提升了中药制剂的核心竞争力。

1.1.1中药复方多元释药系统应用情况

在对中药复方多元释药系统的应用中充分应用了一些中药药材,如丹参、大川芎、愈肠宁、芍药甘草汤等来进行深入的实践。通过大量的实践研究,广大的中医药科技工作者对中药复方多元释药系统研究有了更为充分的认识,同时论证了这种释药系统在新型的中药释药系统中的可行性。

1.2中药复方经皮给药系统处方设计方法学研究

众所周知,我国现在的一些中医疗法,比如油水分散、贴膏外用等,相关的制剂处方没有严格按照相关的中医药的设计方法的要求,方法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同时用药较为困难,稳定性和渗透性较差。由于这些中药治疗方法的弊端逐渐的显露,中药制剂的相关工作人员对中药物料溶度、表征显现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形成了一套较为科学的中药外用制剂载体技术和终端制剂共性技术。对这一技术的研究,为中药的经皮给药制剂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撑,同时对中药的外治疗法有了一定的继承和发展。也是我国医药领域的一大突破。

1.3中药超微粉碎技术

中药超微粉碎技术能够使得药物的有效成分快速溶出,极大地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有效地减少药材的用量。针对中药超微粉碎技术的这些特点,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超微粉碎的适宜性和超微粉碎程度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标准,在此基础上,减少了中药材超微粉碎的盲目性。但是中药超微粉碎关键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会出现规律不清、粒度控制不明确等问题,所以这种技术在中药领域中运用的不是很广泛,并有待进一步完善。

1.4新型辅料的研究与应用

1.4.1开展了增溶性辅料的行业标准研究

对于增溶性辅料的研究主要是以吐温-80的增溶适宜性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其理化性质和增溶能力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有效地研究与分析,剖析了可能产生安全问题的一定物质基础。对于这种辅料进行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对质量控制标准有一定的提高,同时也促进了中药的辅料和制剂的发展。

1.4.2开展了中药直接压片辅料技术研究

对于这种技术的研究在通常的情况下采用共处理的方式,因为共处理能有效地改善辅料的不良性质,使得单个辅料和整体的辅料相互协调,进而提升辅料的整体功能。这在粉末直接压片的使用中能够产生较为明显的效果,提升了共处理辅料的性能,使其能够在粉末直接压片工艺中得到更好的运用,对我国中药片剂的压片技术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1.5新型的中药制剂设备的研发

安全、有效、使用方便的现代化中药制剂的生产,有赖于新型的中药制剂设备的开发和使用。如近些年“微波提取与干燥设备”、“膜分离关键技术设备”、“中药防粘冲压片设备”等新型中药设备的研发和使用极大地提高了中药制剂的生产工艺水平,使获得质优、价廉、疗效确切的中药制剂变得更为容易。

2中药药剂学学科发展趋势

2.1 继续深入中药药剂学的方法学研究

中药药剂学随着中医药科学的不断发展得到了一定的完善,新技术和新剂型的引入给中药药剂学注入了一定的活力。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避免中药药剂学完全的向着化学药物制剂转变,尽量保持中药药剂学的独立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提出较为科学的中药药剂学思想理论体系:首先,对中药药剂学的指导原则和理念等进行深入的研究;其次,建立合理的药剂研究思维方式;再次,要充分应用具体的科学技术手段来对中药药剂学进行深入研究。

2.2 建立和完善现代中药复方释药系统研究体系

建立和完善现代中药复方释药系统的研究体系就是对中药制剂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形成现代的制药技术,提高整体的研究水平,渗入一定的创新能力。将中医药理论的核心内容、配伍理论以及药效功能等方面进行有效地融合统一,进而凸显出我国中医药药剂学科的特点和优势。

2.3 系统开展中成药再评价开发研究

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药品自评价制度还有待发展,其规模和体系仍有不规范的地方。因此建立较为规范的再评价体系是非常必要的。要从多方面来对药物进行合理地控制,如在药物疗效、不良反应、制药工艺、方案、费用等方面进行深入评价。同时要对用药的可靠性、安全性、药量的控制上加以重视,这样才能使得中成药的自评价体系更为完善。

2.4 促进中成药大品种的二次开发研究

对中成药大品种的二次开发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使得我国的一些大的药业加大对药品开发的投资力度,建立现代化的药物创新平台,增强药业的创新能力,进而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2.5 加大对中药经典名方开发与制剂研究

随着现代制剂技术、制药设备和药用辅料的飞速发展,传统经典名方更是经过广大患者临床应用被证明是疗效确切而毒副作用较小的。应用现代药物传递系统理念,结合中药复方传统施药特点,从名方中筛选与现代疾病联系紧密并值得进一步开发的处方。

2.6 探索组分中药的制剂研究

近年来“组分中药”的概念开始形成,已然成为中药新药研发的一种新思维、新模式,是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遵循中药方剂的配伍理论与原则。开展组分中药制剂的研究,是中药制剂研究与开发的新途徑。

3总结

随着中药现代化的发展,中药药剂学科领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尤其中药复方新型给药系统设计方法、新技术、新辅料的研究方面成绩斐然。传承中医药特色,完善中药制剂学理论是中药药剂学进一步发展的战略目标与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 黄映.中药复方现代研究[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07)

中药药剂学学习心得 篇4

经过一个学期中药药剂学的辅修学习,我对中药药剂学也有了初步的认识。首先我们必须了解中药药剂学是什么,中药药剂学即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学习中药药剂学的重要任务是能够将中药制成合适的剂型,而所制成的中药剂型必须是有效、安全、稳定、可控的,保证生产出来质量优秀的的药剂符合医疗卫生的工作需要,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我国的中药药剂伴随着古今在不断地发展和演变着,从夏禹的酿酒时代出现的多种药物浸制而成的药酒,到商汤时代伊尹发明了汤剂,再到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再到唐朝的《新修本草》,再到明清时期的《本草纲目》,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药水平的提高,中药药剂学的制备理论与工艺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中药是我国的特色,而中药药剂若滞后必将使我国无法将中药推进国际,影响着我国的国际地位。所以现在我国也致力于中药药剂新技术、新剂型、新辅料、新设备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中药实现现代化,参与国际竞争奠定基础。

中药制药的特色在于其工程系统的传统化。而我们所学习的普通药剂学可以被看作为新的事物,传统本身就说明它是经历千百年的积淀而形成的宝贵财富,而新生事物也同样需要时间和实践的检验。所以在学习中要不断地总结中药药剂学的特色,加以吸收和利用。中药药剂的原料一般均为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动物组织或者其内脏,中药药剂学多以滑石粉为润滑剂的成型工艺等等诸多方面两者均存在着区别,要学会不断地总结传统工艺与现代化设备的异同。在学习中药药剂学的同时也要不断地对比中国传统的制药技术和国外目前较先进的一些技术,积极地寻找可以实践操作生产中药制剂的机会,在实验研究中可以把我国的传统中医带向国际。

学习了中药药剂学,让我学习到了很多普通药剂学中没有的知识,为我们以后的生活也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如中药制剂中的汤剂是我国应用最早、最广泛的一种剂型,汤剂可以发挥方药多种成分的综合疗效的特点,液体吸收快,奏效显著,溶剂价廉易得,制备方法简单易行。同时汤剂的质量也有着诸多影响因素,如中药品质,中药粒径,煎药器具,火候,次数,用水等等方面,同时在汤剂的煎煮中也有很多的中药不能与群方一起煎煮,如矿石类贝壳类应先煎,而藿香、薄荷、青蒿等宜后下,而阿胶、蜂蜜等宜烊化等等不同的煎煮方式,这些煎煮的工艺均影响着汤剂的质量,由此可见在中药药剂有今天的辉煌也是在时间和实践的检验中发展得到的。除了汤剂中药药剂中还有很多的优秀特色剂型,如丸剂。丸剂是中药细粉或中药提取物加适宜的粘稠剂或其他辅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剂型,主要供内服。丸剂的作用迟缓,多用于慢性病的治疗,正所谓“丸者缓也,不能速去病,舒缓而治之也”。而若药物提取的有效成分或化学物质与水溶性基质制成丸剂,可以迅速熔化,发挥疗效,如常见的复方丹参滴丸、麝香保心丸等。此外还有很多中药的传统剂型,如我们经常听到的狗皮膏药便是膏剂的一种,膏药是系指中药、食用植物油与红丹或宫粉炼制成的膏料,摊涂于裱背材料上制成的供皮肤贴服的外用制剂。中药膏剂外用可以消肿、拔毒、生肌,主治肌肤红肿、痈、疮疡等症。内可以活血通络、祛风寒、壮筋骨主治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等,黑膏药的制备中也有很多的特色之处,主要的过程可以简单的分为:提取药料→炼油→下单成膏→去火毒→摊涂。同时还有茶剂也是一种传统剂型,茶剂是指含茶叶或不含茶叶的中药或中药提取物用沸水泡服或煎服的制剂总称。我国古代就有“代茶饮方”后发展为医学的组成部分,如安神代茶饮、请热带茶饮、利咽代茶饮、平胃代茶饮等。传统的茶剂多应用于治疗食积停滞、感冒咳嗽等,近年来茶剂的种类逐渐增多,除了应用于治疗外还有不少作为保健用茶剂,如人参茶、金银花茶等,现在用新研制出来袋泡茶,袋泡茶是以中药煮散为基础发展得来的,具有体积小,便于贮藏,便于携带,使用方便等优点被大家广泛的接受并使用。

在学习了其他课程后发现,中药药剂学是要应用各门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来研究中药剂型,中药制剂和西药制剂最大的差别就是前者是以中药为原料,其剂型优良的评价关键在于中药的提取和分离,思考用何种方法可以将中药或方剂中的药效物质最大限度的提取出来,以保持原中药或方剂特有的疗效是一直值得所有的医药工作者深思的。现在我们作为一名非中药学专业学生在学习普通药剂学的基础上又新增加学习了很多的中药传统剂型,让我们对中药又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药剂学就是在研究药物剂型和制剂的科学,一种药物的剂型影响着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关系到医疗卫生用药的有效性、安全性和治病救人的速度;关系到药品成本的高低和生产者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反映了一个国家医疗用药水平和制药工业的技术水平。现在我国的医药水平在国际上并不是十分理想,我们应该在努力研制更多药效显著,迅速,经济效益良好地西药的同时更加应该着眼于中成药的研制,如在我国很受大家关注的中药汤剂在国际上并没有得到较好的推广,这也和中药汤剂本身具有的一些缺点不可分割,如汤剂的繁琐煎煮,味道不好降低了病人的顺应性等等都影响其走进国际市场。

中药药剂学毕业实习实验报告 篇5

实习学生:

实习时间: 至 实习地点:

实习课目:中药鉴定学 指导教师:

实习主要内容:益元散剂的制备、蕲蛇药酒的制备、益母草膏的制备

实验一

益元散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一般散剂的制备方法。

(2)熟悉散剂等量递增的原则。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

1.仪器:粉碎机、药筛(80目,100目)、瓷研钵、烧杯、天平

2.药材:滑石30g,甘草5g,朱砂1.5g

三、实验内容

制法:(1)水飞朱砂成极细粉。(2)滑石、甘草各粉碎成细粉。(3)将少量滑石粉放于研钵内先行研磨,以饱和研钵的表面能。再称取朱砂极细粉1.5g置研钵中,逐渐加入等容积滑石粉研匀,倒出。取甘草置研钵中再加入上述混合物研匀。按每包3g分包。

四、思考题

1、等量递增法的原则是什么?

当药物比例量相差悬殊时,取量小的组分及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置于混合 器中混合均匀,再加入与混合物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稀释均匀,如此直至加完全 部量大的组分,混匀,过筛。

2、何谓共熔?处方中常见的共熔组分有哪些?

共熔现象是指两种或更多种药物经混合后有时出现润湿或液化现象。

3、散剂中如含有少量挥发性液体及含有酊剂、流浸膏时应如何制备?

散剂中如含有少量挥发性液体及含有酊剂、流浸膏时可视药物的性质、用量及处方中其他固体组分的多少而定。一般可利用其它固体组分吸收后研匀,若液体组分含量较大而处方中固体组分不能完全吸收时,可加入适当的赋形剂吸收。若含挥发性物质,可加热蒸去大部分水分后并进一步在水浴上蒸发,加入固体药物或赋形剂后,低温,干燥即可。

五、讨论

甘草因含有纤维性物质在粉碎过程中较难成细粉,总有残渣,粉碎好多次,最后还是没把甘草的细度粉碎成标准要求。因而,后面的研磨,总有粗颗粒无法研碎,制出的益元散中也可以明显看出甘草残渣。

实验二

蕲蛇药酒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掌握药酒、酊剂的制备方法。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

1.仪器:粉碎机、药筛(20目,65目或60目)、渗漉筒、铁架台、铁夹、烧杯(1000ml,400ml)

2.药材:蕲蛇(去头)12g,防风3g,当归6g,红花9g,羌活6g,秦艽6g,香加皮6g,白酒加至1000ml。

三、实验内容

制法:以上七味,蕲蛇粉碎成粗粉,其余防风等六味共研碎成粗粉,与上述粗粉混合均匀,置烧杯中,加入白酒适量,拌匀,浸润0.5小时,使其充分膨胀,装入底部填有脱脂棉的渗漉桶中,层层轻压,装毕后于药面覆盖滤纸一张,并压小瓷片数块,加白酒使高出药面1~2cm,盖上表面皿,浸渍48小时后,以白酒为溶剂,按渗漉法调节流速每分钟1~3ml渗漉,收集渗漉液900ml,加入蔗糖100g,搅拌溶解后,过滤,制成1000ml,即得。本品含醇量应为44%~50%。

四、思考题

1、比较药酒、酊剂的异同点?

相同点:药酒与酊剂同为浸出药剂。

不同点:(1)药酒溶剂为蒸馏酒,无一定浓度,制备方法有浸渍法和渗漉法,常加入糖或蜂蜜作为矫味剂;(2)酊剂的溶剂为不同浓度的乙醇,有浓度规定,制备方法除上述两种还有溶解法和稀释法,一般不用添加矫味剂。

2、浸出药剂中哪些剂型需要测定含醇量?

酊剂和流浸膏剂需测乙醇含量。

五、讨论

蕲蛇在粉碎过程中,蛇皮和蛇刺难以被粉碎,但是其他部分被粉的过细。在装入渗漉桶中时,由于不小心,导致渗漉桶壁上粘上许多药材,造成实验误差。此外,时间有限,并没有浸渍48个小时,一个多小时后就开始渗漏,因为严格按照要求流速每分钟1~3ml渗漉,结果实验全部做完后也没能收集到要求的900ml,而且药酒颜色有些淡。

实验三 益母草膏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掌握煎膏剂的制备方法。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

1.仪器:电磁炉、锅、纱布若干

2.药材:益母草125g,红糖31.5g

三、实验内容

制法:取益母草洗净切碎,置锅中,加水高于药材3-4cm,煎煮两次,每次0.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1.21-1.25(80-85℃)的清膏。称取红糖,加糖量1/2的水及0.1%酒石酸,直火加热熬炼,不断搅拌,至呈金黄色时,加入上述清膏,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1.4左右,即得。

四、思考题

1、制备煎膏剂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制备煎膏剂的过程中应控制加入糖或蜂蜜的量,防止出现返砂现象。煎煮2-3次为宜,浓缩至浓缩液滴至纸上液滴周围无水迹时为度,收膏时一般加入糖或蜜的量不超过清膏量的3倍,分装时应待煎膏充分放冷后再装入容器。

2、如何防止煎膏出现“返砂”现象?

炼糖时尽量缩短加热时间,降低加热温度,使糖部分转化,控制糖的适宜转化率。

3、按传统法收膏标识有哪些?

除另有规定外,一般加入糖或蜂蜜的量不超过清膏量的3倍,收膏时随着稠度的增加,加热温度可相应降低,收膏稠度视品种而定。

4、煎膏剂与糖浆剂有哪些异同点?

两者都是水提取物加糖或蜂蜜制备而成,糖浆剂是浓蔗糖水溶液,煎膏剂是稠厚状半流体剂型,煎膏剂需要浓缩和收膏,糖浆剂一般不用。

五、讨论

中药师中药药剂学复习自测题 篇6

20中药师中药药剂学复习自测题汇总中药师中药药剂学:栓剂复习自测题中药师中药药剂学:胶剂复习自测题中药师中药药剂学:片剂复习自测题中药师中药药剂学:散剂复习自测题中药师中药药剂学:丸剂复习自测题中药师中药药剂学:颗粒剂复习自测题中药师中药药剂学:气雾剂复习自测题中药师中药药剂学:胶囊剂复习自测题中药师中药药剂学:注射剂复习自测题中药师中药药剂学:浸出药剂复习自测题中药师中药药剂学:外用膏药复习自测题 中药师中药药剂学:中药调剂复习自测题 中药师中药药剂学:药剂卫生复习自测题中药师中药药剂学:粉碎与筛析复习自测题 中药师中药药剂学:分散技术与液体药剂复习自测题中药师中药药剂学:浸提、分离与浓缩、干燥复习自测题

中药药剂学问答题 篇7

1 用实例改变乏味[1,2]

中药药剂学也好, 中药炮制学等相关学科也好, 有很多章节都是泛泛介绍, 显得非常乏味, 尤其是第一章绪论尤为严重。然而第一章又非常关键, 它是全课程的开头, 是引领学生学习本课程, 认识本课程的入门之课, 学生对这门课的认识和好恶都从这堂课开始。因此如何讲好绪论, 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要讲好绪论就得避开泛泛, 而充实实例, 用实例改变令人乏味的情况。

在讲解中药药剂学绪论中的中药药剂学的含义及其发展概况时, 必须抓住现代科学技术和剂型这个核心问题, 从而既阐述了其意义, 也展示了未来的发展和研究方向。剂型问题为什么是药剂学的核心问题?为了生动的描述而引发学生的兴趣, 就用安体舒通的例子说明剂型的好坏影响疗效;用苯妥英钠的例子说明剂型不当会引起中毒或无效;用硫酸镁和仙鹤草的例子说明剂型不同其临床作用也可不同, 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讲授最后将其归结到生物药剂学的发展上, 并同中医药理论联系起来, 不但说明了药剂学科的核心问题, 也为日后生物药剂学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通过这样的讲法不但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了这门学科的性质和意义, 而且使学生的学习思想也更扎实、更牢靠了。其他类似章节也同样, 比如讲到提取罐和灭菌柜的使用时, 若单纯地讲原理和讲操作则学生的记忆并不扎实, 因此讲到这两个设备时通过讲原理强调安全, 举实际发生的高压伤人事件, 并将其联系到GMP管理中, 不仅使学生记忆深刻, 还将相关知识融会贯通[3]。所以要想吸引学生, 改变乏味, 就要多从实践中搜集积累实例, 有科学实例, 也有生活实例, 日积月累就能做到随手拈来, 融会贯通, 从而使单调的课堂生动活泼起来, 加强了教学效果。

2 用条理疏通繁琐

在中药药剂学和中药炮制学中有很多地方的叙述就像“流水帐”, 杂乱无章且繁琐, 如发展史的介绍, 工艺操作的叙述, 概念的讲解及章节中的小“绪论”部分等。对于这样的章节如果只是照本宣科的话, 就会让学生失去兴趣, 必须加以条理化, 显得清晰易懂又好记忆。如讲发展史时, 就以历史朝代为线索, 不时地加进重要的历史事件[4]。例如第一本药典“唐修本草”的产生及其意义, 第二本药典“太平惠民和济局方”对当时世界的影响, 如此就使“死”的发展史“活”起来了;讲到中国药典, 就必须自然地将新旧中国加以对比。如何对比就是将其加以条理化, 按其内涵分成内容、教育、生产和医疗实践四个部分加以对比讲解, 并突出中医药的内容, 突出解放后新中国对中医药事业的重视和巨大的发展;对于各章节中的小“绪言”和操作工艺等的泛泛叙述, 都要按内容特点给予逐条分段, 使其条理化, 使内容更清晰, 易于接受。

通过这样的条理化, 足可以使繁琐变得清晰明了, 使学生易于接受, 便于复习。分段是必要的, 决不是“八股文”, 而是符合教育学的“死活”原理的, 即“活学活用”是建立在“死记硬背”的基础上的。从几年的反馈来看, 这样的讲法, 条理清晰, 容易记笔记, 学生愿意听, 利于指导全章的学习。

3 用互动调动学生

在课堂上师生互动是一种启发式教学的良好方法, 尤其像中药药剂学这类学科属于应用技术科学, 涉及众多的基础学科及相关学科。像物理化学奠定了工艺学的理论基础;分析化学奠定了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中药化学的理论与实践奠定了中药炮制学和中药制剂学工艺学的设计基础;中药药理学则为中药炮制学的原理提供了科学依据等这些都可以成为互动的话题。

互动的方式可以有两种, 即是需要学生回答和不需要学生回答。当讲到工艺学的原理时会涉及物理化学知识, 这是学生已学过的知识, 则为了加强学生记忆和帮助学生回忆且要求学生回答。例如讲到乳剂制备原理时就会涉及表面能和界面张力, 因此可将表面能和界面张力的概念及其意义作为问题提问学生, 以达到复习和应用的目的, 从而起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这就是第一种互动方式, 即需要学生回答的互动方式。

第二种互动方式是不需要学生回答, 是在学生集中精力思考却一片茫然的时候, 教师再讲出答案而达到学生深刻的理解和记忆, 学生则一般很难忘记。这一类不需要学生回答的问题大多是涉及前沿而学生尚且不知的或需要综合学过的知识加以概括的问题[5]。比如讲到表面活性剂时就要从肥皂泡的形成一直问到热力学的三大定律, 问到“第一类永动机”和“第二类永动机”。这一系列的问题学生是很难回答出来的, 因此就在学生求知的热切期望中讲解答案, 则会使学生受益非浅, 记忆一定是相当地深刻。这第二种互动方式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

4 用理论讲透实践

应用技术科学就是实践的科学, 但如何讲好实践课程, 如何让实践内容更深地留在学生的记忆中, 这是一个教师讲课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要想讲透实践的内容必须要把理论融会贯通, 在理论指导下把实践内容讲透, 让学生能听进去, 能掌握它。

例如当讲到片剂制备工艺时, 其中湿颗粒法制备的过程是中药提取与纯化———加辅料制软材———过筛制粒———干燥———整粒———压片。如果只是按步骤一步一步地叙述则十分枯燥无味, 因此要在讲每一步时都要把理论渗透进去。讲制粒则要谈制粒的目的, 且把比重差异的克服及滚动特性等渗透进去;讲到压片过程时就从能量的变化谈压片的两个力学过程;以及一些其他相关理论的渗透。这样一来, 枯燥无味的工艺过程就显得生动活泼了。

再如在中药炮制学中讲到甘草炙附子而解其毒时, 就从炙后附子在薄层色谱中出现了一个既非附子的又非甘草的新斑点谈起, 讲述其生成复盐而延缓吸收的过程, 这样就把解毒原理渗透到甘草炙附子的工艺中。这样一讲不但讲透了这个工艺的实践内容, 而且大大增强了学生的记忆[6]。

用理论指导实践, 从而发展实践, 将其用在自然科学实践和教学过程中, 是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在讲述实践过程中, 应用理论的渗透, 不但可使实践内容透彻明晰, 而且也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这也是笔者教学中的由衷体会。

5 用实践加深理论

人们常说:“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 而脱离实践的理论则是空洞的理论。”这个观点用在中药药剂学及其相关学科的教学上也是普遍真理。这就是说对于中药药剂学及其相关学科这种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在阐述相关理论时不能就理论而讲理论, 必须采用以实践加深理论的教学方法, 从而不会使相关理论脱离实践而成为空洞的理论。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加深理论, 才能使“理论有血有肉”, 丰富多彩。

在讲到乳剂形成原理时, 必定涉及到乳化剂及水、油两相问题, 可以列举生活实践和工作实践的实际例子来加深理论。比如生活中的大豆油经过激烈地震荡可成为半透明状, 这就是乳剂的形成, 而且是油包水型的。但是放置后很快会恢复澄明状态, 原因就是它在形成时只存在机械能而没有乳化剂[7], 因而不能形成稳定的乳剂, 二者缺一不可。还可回忆很早以前奶粉的制法是采用浓缩后干燥再粉碎的工艺, 这样的奶粉很难分散于水中, 其原因就是乳化剂在长期的加热中遭到严重破坏而丧失了乳化能力。同时又与现在的速溶奶粉做对比, 这不仅在理论上说明了乳剂形成的原理, 而且又进一步描述了喷雾干燥的优越性。通过实际例子更有效地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使学生易于接受, 便于记忆。

总而言之, 通过教学工作中总结出这样一些体会, 感觉到通过这样一些教学方式或教学方法, 可以将本来感觉枯燥乏味的课程内容讲好、讲活、将生动了, 对于中药药剂学及其相关学科教学水平的提高, 对学生能力的增强, 行之有效。

参考文献

[1]边军昌, 杨静, 魏彩霞.中药学高专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 2009, 17 (5) :986-988.

[2]刘波, 王王禹, 景玉霞.中药药剂学课堂教学管理新观念[J].新疆中医药, 2006, 24 (6) :49-50.

[3]王小平, 詹晓如, 徐宜兵.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药药剂学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5, 3 (7) :40-41.

[4]刘春艳, 陈金铭, 耿增岩, 韩刚.中药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探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 11 (2) :70-72.

[5]沈力, 余甘霖.中等中药专业课程体系现状及改革构想[J].中医教育, 2000, 19 (3) :45-46.

[6]李小翚, 吴清和, 王利胜.中药学专业方向与课程体系的改革研究[J].中医药导报, 2006, 12 (7) :108-110.

中药药剂学问答题 篇8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中药药剂学 优点 问题 措施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卡本尔教授指出:人们获取信息17%是通过听觉,83%是通过视觉[1]。足见学生知识的获得,与多感官的刺激分不开。多媒体技术把大千世界的景象鲜明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有助于引导学生发现美,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独立学习,自主活动,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学习水平的作业题目,丰富知识,扩大眼界,丰富想象。

一、多媒体技术应用于《中药药剂学》教学的优点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例如,我在讲授软膏剂的基质凡士林的时候,借助多媒体技术,首先向学生展示了一张图片,图片是电影明星张柏芝涂着曼秀雷敦唇膏的广告片。这张美丽的图片让学生眼前一亮,然后我告诉学生,张柏芝的嘴唇之所以这么鲜亮,就是因为她所用唇膏的主要成分是凡士林。这种石油副产品具有强烈的护唇效果,它的油脂成分还可以让女生的双唇有一种水亮亮的感觉。这种多媒体帮助下的教学方式,拉近了我和学生的距离,使他们了解到凡士林这种工业品不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遥不可及的东西,而是一种早已经走入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用品。这种教学方式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以往干巴巴的板书讲授凡士林的性状、熔点、功能等,学生聽得昏昏欲睡比起来,这种教学效果显而易见。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很好地把住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中药药剂学又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综合学科,涉及药品生产的全过程。教师即使有再好的表达能力,也不能绘声绘色地描述出药品生产的各道操作工序。比如说片剂生产的制粒、整粒、压片和注射剂生产的配液、灌封和灭菌,等等。有时教师尝试带着学生到实验室对着仪器讲,但学生只是往往对仪器的外形有一定认识,对仪器的原理仍觉得既抽象又乏味[2]。由于多媒体教学声色兼备,因此可以通过播放视频或者是Flash动画的形式,向学生清楚地简述各种制药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实际操作步骤,通过多感官刺激,让学生对这些操作设备的工作原理有更加直观的了解。

(三)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具有快速、准确、大容量的特点,通过动画、视频和图片使学生在课堂有限的40分钟内,接触到大量知识。比如我在向学生讲述药物制剂新技术这一章里的“纳米技术”的时候,给学生播放了一段白春礼院士的报告,他用很精炼却很形象的语言,三言两语就讲清楚了纳米科技的原理和应用前景,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同时让他们对纳米科技这个目前全世界来讲最尖端的科技不再望而生畏[3]。而这种教学方式既降低了教师的劳动强度,又节省了教学时间,而且加大了教学信息的容量。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多媒体不利于课堂师生情感的交流。

运用多媒体教学,有一些教师基本上只站在控制台后面,不时地调节操控电脑,活动范围比较小,不利于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因为它根本不可能具有一个教师所能做到的通过他的感官,让学生从他的体态、表情、语言和声调等数个途径获得大量信息的功能。如果一个老师在教学中完全依赖于教学课件,按部就班地操作计算机,他的这节课就成了一堂多媒体演示课,会导致学生学而不实,老师授而不深,达不到教学要求。

(二)幻灯片的切换不利于学生做笔记。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大大节省了教师写板书、板图的时间,教师只要简单操作,就会很顺利地“放映”。但对于学生接受信息来说,需要一定的时间跨度,如果过快地更换屏幕内容,教学信息将一晃而过,会导致一些学生来不及记忆、理解和记录,屏幕就被切换掉,这样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起不到应有的辅助作用[4]。

(三)遇到停电或机器故障等情况影响教学效果。

多媒体无论是电脑、投影仪、录像机、显示屏都要用到电。由于一些主观或客观原因,偶尔会出现断电的情况,一旦遇到停电或者是机器发生故障时,一些老师就会因为平时已经习惯了使用多媒体而手足无措,甚至让学生停课[5]。

三、提高多媒体教学水平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投入,建设多媒体资源库。

学校在对多媒体教学的认识上应该“两手都要硬”,既要抓“硬件”建设、维护升级,更要抓软件平台的建设。要以整合知识化内容为核心,按照知识点和能力要求,注重素材的思想性、科学性和先进性。还要对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尽量做到标准化,适合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需要,适用于不同软件的使用。

(二)提高教师应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

要求教师提高课件制作水平,把课件做“精”。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原则是简洁明了。在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和内在逻辑关系的同时,应该具有美学意识,使学生从严谨的设计中感受到思维之美、规范之美。这种科学地利用人类的美学和心理学知识设计多媒体课堂教学,可以大大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三)充分利用互联网,提高教师获取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教师要经常在互联网上查找有用的信息,互联网具有信息量大、即时性好、获取信息准确快捷、交流范围广等特点,这对于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强化教学效果有积极意义。

《中药药剂学》是一门研究药物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的综合应用性学科,通过多媒体可见的引入,教师可以非常直观地讲述以前很难讲解清楚的知识点,从而收到极好的教学效果。但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多媒体教学效果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如果使用不当,则会产生负面效果,教师应该扬长避短,把多媒体教学同传统教学结合起来,扬长避短,争取获得最佳教学成绩。

参考文献:

[1]张海燕.多媒体课堂教学设计探析[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8(6):95-97.

[2]陆善源.浅谈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J].科技信息,2007(17):245.

[3]王玲,王东,白雁.多媒体技术在仪器分析教学中的应用[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7(1):77-78.

[4]刘仿.谈多媒体教学中的利与弊[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07(8):59.

实习报告-中药药剂 篇9

实验时间:

实验地点:

指导老师:

实习课目:

实习主要内容:散剂,煎膏剂,糖浆剂的制备

实验一散剂的制备

养阴生肌散

[处方] 明腰黄0.62g人工牛黄0.15g青黛0.93g龙胆末0.62g黄柏0.62g黄连0.62g煅石膏

3.13g甘草0.62g冰片0.62g薄荷冰0.62g

[制法]

以上各药粉碎过七号筛。

(1)将黄连、黄柏、龙胆末、甘草置乳钵中研匀,倾出。

(2)将雄黄置研钵中,分次加入石膏(按等量递增法),套研均匀倾出。

(3)取青黛少许置研钵研匀,将冰片、薄荷冰放入研钵中轻研,研匀宿将青黛、人工牛黄:石膏和雄黄混合粉顺序加入,每加一种药都要充分研匀。

(4)再将黄连等四味药混合粉加入,研匀,至颜色均匀,装瓶即得。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用于湿热性口腔溃疡,复发性口腔溃疡及疱疹性口腔炎。

[用法]取散少许置口腔溃疡处

散剂的常规质量检查

1.外观检查散剂应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

2.均匀度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检查,取供试品适量,置光滑纸上,平铺约5cm2,将其表面压平,在明亮处观察,应色泽均匀,无花纹与色斑。

3.水分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照水分测定法(附录Ⅸ H)测定。除另有规定外,不得过9.0%。

4.装量差异依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I B检查,单剂量包装的散剂,照下述方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检查法:取供试品10袋(瓶),分别称定每袋(瓶)内容物的重量,每袋(瓶)装量与标示装量相比较,按表中的规定,超出装量差异限度的不得多于2袋(瓶),并不得有1袋(瓶)超出限度1倍。

实验二煎膏剂的制备

益母草膏

[处方]益母草125g红糖32g

[制法]取益母草,切碎,加水煎煮2次,每次0.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拉丝状态”的清膏。

称取红糖,加糖量1/2的水及0.1%酒石酸,加热熬炼,不断搅拌,至沸腾即可,与上述清膏混合,再浓缩至“拉丝状态”,即得。

本品应为棕黑色稠厚的半流体;气微,味苦、甜。取本品10g,加水20ml稀释后,相对密度应为1.10~

1.12。

实验三糖浆剂的制备

鼻渊糖浆

[处方]苍耳子166.4g辛夷31.2g野菊花10.4g金银花10.4g茜草10.4g加水至100ml

[制法]辛夷和野菊花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苍耳子加水煎煮2次,每次0.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静置;金银花加水于70℃~80℃温浸2次,每次l小时,合并浸液,滤过,滤液静置;合并上述两种澄清药液和辛夷、野菊花的水溶液,浓缩至适量;另取茜草粉碎成粗粉,按渗漉法制备,用70%乙醇作溶剂,浸渍48小时后,缓缓渗漉,俟有效成分完全漉出,收集渗漉液,回收乙

醇,浓缩至适量,静置,取上清液与上述浓缩液合并,静置,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加入蔗糖60g和山梨酸0.2g,煮沸溶解,滤过,俟冷,加入上述辛夷和野菊花挥发油,加水至l00ml,搅匀,即得。本品为深棕色的黏稠液体;具芳香气,味甜而苦。相对密度应不低于1.30。

[功能与主治]祛风宣肺,清热解毒,通窍止痛。用于鼻塞鼻渊,通气不畅,流涕黄浊,嗅觉不灵,头痛,眉棱骨痛。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15ml,一日3次;小儿酌减。

(二)含糖量的测定

2.测定操作

(1)当被测制剂含糖量低于50%时,将旋钮转动,使目镜半圆视野中的分划尺拨为0~50,若含糖浓度高于50%时,则应转动旋钮,使目镜半圆视野中的分划尺拨为50~80。

(2)掀开照明棱镜盖板,用绒布或擦镜纸将折光棱镜拭净。注意勿划伤镜面,取俟测含糖制剂1~2滴,置于折光棱镜镜面上,合上盖板,使含糖制剂均匀地分布于棱镜表面,将仪器的进光窗对向光源或光亮处,调节目镜视度圈,使视野内分划线清晰可见。于视野中所见明暗分界线相应之读数,即为该制剂中含糖量百分数。

完成实习大纲情况:掌握了散剂,煎膏剂,糖浆剂制备方法,散剂的常规质量检查,含糖量的测定

中药药剂学问答题 篇10

关键词:方剂学; 教学改革

中医和中药制药技术专业虽然同属中医学的范畴,从培养的目标来看二者是完全不同的。

中医专业培养的是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工作的人才。

而中药制药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从事饮片、中成药和中药制剂生产工艺、技术改造和生产管理等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该专业以后就业方向主要是从事中药和中成药的生产工艺操作、生产技术改造和产品的质量控制。

1 方剂学的教学现状

从教材来看,目前各高职院校使用的方剂学在编写时对证治机理、辨证运用等方面做了详细论述,主要侧重于中医临床的应用。

关于药物的现代研究、配伍后的药物效应、现状方剂学实验等方面的叙述几乎没有。

而从培养目标和从业方向的实用性来看,这些知识恰恰是中药制药技术专业需要学习的。

从教学大纲来看,现有大纲重点是辩证施治。

而中药制药专业的重在药物的配伍、药效、剂量、副作用和现代药理研究。

如果按照现有的大纲教学,会造成学生所学习到的内容和实际工作中所用到的知识会出现相脱节的情况。

从实验来看,中医药为什么走不向国际市场,其中的大部分原因在于中医药属于“黑箱”操作,没有客观的评价依据。

方剂学实验发展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中医药不断提高“含金量”,做到有据可依。

现在高职院校在方剂学实验室建设方面存在普遍落后,有的院校甚至没有方剂实验室。

2 教学改革措施

2.1 按照专业需求,进行教学教材的改革:中医与中药制药技术是两个培养目标不同的专业,在对知识结构的掌握要求上也是不同的。

在学习方剂学课程上,教材的编写和大纲的制定上应注意突出专业和层次,解决目前教学内容单一化、针对性不强的特点。

现行的方剂学教材和大纲都是根据传统中医药专业培养人才的要求设计编写的。

就使得中药制药技术专业在开设方剂学课程时,所学习到的内容和实际工作中所用到的知识相脱节,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中药制药技术专业培养要求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编写出适合新兴专业使用的教学教材和大纲,适当的调整教学的侧重点,让方剂学与现代药理、药物化学、药物制剂及生命科学等多学科的渗透,运用实验研究的`手段,从实证的角度认识方剂效用与方内药物之间的配伍关系,阐明方剂效用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发现方剂的潜在功效和新用途以及改进传统剂型,研发复方新药。

这样才能使中药制药技术专业的学生更好的发挥所学到的知识。

方剂学教材中原有的组成、用法、主治、证治机理、方解、运用和医案不变,可加入一些现代研究和制剂方式。

如辛凉解表剂中的银翘散在服用方法上应在原用法的基础上应加上现代研究。

古代的服用方法是散剂,但现代临床多将其共煮为汤剂,在煎药的时间必须减短。

目前银翘散剂型多种多样,有丸剂、片剂、颗粒剂、袋泡和浓缩袋泡剂。

这几个制剂其中丸剂和片剂,效果发挥较差,颗粒剂、袋泡和浓缩袋泡剂保存了该方的有效成分,相对而言具有方便、价廉。

新研究:银翘散是中国研制的一种有效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新中药“金花清感方”的基础方。

在进行方剂大纲编写的时候,教学的侧重点可以适当加大现代研究的比重上,这样就能把教材、教学大纲从根本上把两个专业区分开来,新的知识点在今后工作中能够发挥良好的实用性,这样才能更好的体现中药制药技术的专业性特点。

2.2 根据实践需要,合理调整教学侧重点:方剂的证治机理一直是传统方剂学的教学重点,是中医临床专业的教学重点。

中药制药技术研究的是制剂,方剂的配伍是教学的核心。

在方剂学的教学过程中,适当减少证治机理的教学比重,重点加强配伍是十分必要的。

2.2.1 药物的配伍:药物的配伍主要分析的是药对配伍、君臣配伍和佐使配伍。

在以往方剂学的教学中,主要重视透彻分析君臣配伍和佐使配伍,较适用于中医专业的教学。

而中药制药技术重在制药,复方在制药过程中广泛运用。

药有七情,药对的配伍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是经典复方疗效的体现。

药对是复方的最小单位,它是历代医家长期医疗实践的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掌握重要的81对药对,如:当归配白芍,苍术配厚朴等。

并注重药对的现代研究,如黄芪配当归能够触发MCF-7细胞雌激素α受体磷酸化,而单味的黄芪或当归却不能。

2.2.2 药物配伍的相互作用:配伍恰当可以改善药剂性能,增强疗效,但并不是所有的药物配伍都是合理的。

在制药过程中如不注意药物的配伍,会使有些药物的治疗作用减弱,导致治疗失败;有些药物副作用或毒性增强,引起严重不良反应;还有些药物配伍使治疗作用过度增强,超出了机体所能耐受的能力,也可引起不良反应,乃至危害病人等。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配伍禁忌的讲解,如“十八反”中的甘草忌芫花,现代药理学研究,两者配对使用后,CYP1A2、CYP2E1、CYP3A1/2的酶活性增强。

药物的配伍应从现代科学技术的多层次、多角度进行研究,这样在临床实践中,有利于新的中成药的研发。

2.3 开展实验,让知识变得更直观:民间有“是药三分毒”之说,如果药物使用不当、或病人敏感性过高都会造成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近年来有关中成药的毒副反应报道日渐增多,如曾经震惊我国的龙胆泻肝丸致尿毒症事假。

方剂学的实验不仅能验证药物的疗效,还能了解药物的毒性反应。

在开设实验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动手能力,在做实验时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归纳总结能力。

如“麻黄汤与桂枝汤发汗作用比较”实验,通过对比的形式来找到两个方剂的不同之处;“大承气汤对小白鼠胃肠蠕动作用观察”能够很直观的观察到小鼠的肠子在大承气汤中加速蠕动,说明大承气汤有泻下作用。

上一篇:打更保安协议下一篇:幼儿园教育教学论文3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