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演化

2024-06-28

社区演化(共3篇)

社区演化 篇1

小社区、大社会。随着政府职能重心的下移,社区的地位和作用愈加突出,成为直接影响群众利益和社会和谐的一个基层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服务标准化工作的开展是规范基层组织行为、提高社会交往效率、加快和谐社区建设进程的有力保障,而综合标准化的原理与方法恰恰是破解社区服务标准化对象复杂、涉及面广、关联性强等一系列难题的关键所在,对于延伸基本公共服务职能、健全基层管理和服务体系具有深远意义。

1 社区服务标准化

1.1 社区服务的内涵和外延

社区是指固定地理区域范围内的社会成员以居住环境为主体,行使社会功能、创造社会规范的一级行政区域。近年来,社区服务的范围和内容不断拓展,社区服务的项目和内容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已基本涵盖广大居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服务项目从10余项发展到200多余项,涵盖社区卫生、社区文化、家政服务、社区环境、社区治安、社区保障等众多方面(如图1所示),服务内容更加考虑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青壮年人和优抚对象、驻社区单位等各类群体的需求,多种便民生活服务圈不断涌现,社区居民需求得到不同程度的满足。

1.2 社区服务标准化的特征

1.2.1 标准化对象复杂

如上所述,社区服务包含的内容非常多,未来还将不断丰富和完善。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期间,社区服务将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整合人口、就业、社保、民政、卫生、文化以及综治、维稳、信访等管理职能和服务资源,加快构建社区综合管理和服务平台。因此,社区服务中包括众多的标准化领域,标准化对象具有复杂性。

1.2.2 标准化技术复杂

社区服务标准化工作不仅对象复杂,而且涉及领域复杂、覆盖专业门类较广。因此,开展标准化工作依托的方法和技术也不尽相同,既有术语、符号等基础要素的要求,也有对工作程序、设施配置与维护等管理要素的要求,对养老、文化等服务要素的要求,这就要求社区服务标准系统的建立必须跨行业、跨部门、跨企业才能实现,应该用综合系统方式展开。

1.2.3 标准化领域相关性强

由于社区服务标准化的对象是位于同一地理区位内、有着共同的利益诉求和密切的社会交往关系的群体。因此,标准化对象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例如:文体设施配置、消防设施维护标准与社区环境标准之间密切相关,人口管理标准与就业标准、社保标准、综治标准之间相互关联。因此,在开展标准化工作时需要统筹考虑相关要素的影响、系统设计。

2 社区服务标准化的发展历程

2.1“社区服务指南”发布——搭建社区服务标准化工作基础框架

2006年,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现代服务发展研究中心主导研制了GB/T 20647-2006《社区服务指南》。该系列标准从社区环境管理、文化、教育、体育服务、卫生服务、法律服务、青少年服务、社区扶助、家政和物业服务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服务要求和规范。《社区服务指南》国家标准具有很强的开创性和奠基意义,为后续社区服务标准化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框架。鉴于该标准的积极意义和发挥的实际成效,该标准获得了2008年度“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三等奖。

2.2 各级标准纷纷呈现——社区服务标准体系不断建立完善

自2006年后,我国社区服务标准化工作逐步加速,一批重要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纷纷发布实施。

例如:2008年汶川5·12特大地震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现代服务标准化研究中心立刻申请启动标准绿色通道,制定了《灾后过渡性安置区基本公共服务指南》国家标准,分别从环境、安全、商业、文化体育、帮扶救助等角度,提出了灾后重建等非常态情形下的社区管理和服务基本要求,不仅为地震灾区的恢复重建工作发挥了一定的引领作用,更为其他更多受灾后地区的过渡性安置工作提供了技术指导。

除此之外,《社区商业设施设置与功能要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标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标准》等一批行业标准纷纷发布实施。一些省、市也根据自身实际在社区建设方面出台了一些地方标准,如:江苏省、云南省、山东省的和谐社区建设、管理与服务相关标准,在各省社区建设中取得了良好的实际应用效果。

2.3 追求生态可持续——社区服务标准化国际新趋势

在当前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国际标准化组织也将社区服务标准化的目录锁定在社区生态建设上,于2012年2月23日最新成立了社区服务可持续发展委员会(ISO/TC 268)。ISO/TC 268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的技术委员会,其目的是为推动各类社区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各类社区提供支撑技术和工具,包括管理体系要求、指南和相关标准。

2.4 我国社区标准化存在问题

虽然我国社区服务标准化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由于未采用完整的、系统的战略发展思路进行统筹规划,所以标准覆盖面不全,标准与标准之间的协调性不强,部分标准也落后于社会的发展,亟待修订,同时还缺少农村社区的相关标准等。此外,部分省市虽然制定标准的热情也很高,并结合本地实际出台了一些社区建设、社区服务方面的标准,作为国家标准的补充。但是标准比较零散,且标准制定的水平也参差不齐,缺乏全国综合性标准化的设计作为社区标准化建设与管理的共同依据。

3 社区服务标准化的未来战略

3.1 引入综合标准化的必要性

综合标准化是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以整体效果为目标,对具体标准化对象和要素形成的系统进行整体标准化。标准化理论奠基人李春田老师指出“标准化不仅要有一定的顺序步骤,而且在解决问题上要有一定的成套性。标准化成就的大小不是看某一生产部门中现行标准的数目,甚至也不是看有多少产品制定了标准的相对指标,而是看综合性问题的解决结果如何。”这种判断非常适用于社区服务标准化工作,因为它本身的复杂性和跨多领域等特性,需要运用综合标准化的思维来解决该领域的问题,找到发展的新路径。

3.2 社区服务综合标准化工作路径

3.2.1 建立社区服务综合标准化工作体系

综合标准化工作需要各行业之间的密切配合。因此,在综合标准化推进之初,就必须建立综合标准化工作体系,明确相关工作程序和协调机制,吸纳产学研用、产业链各方共同参与、形成合力,为综合标准化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坚实的组织和制度保障。

3.2.2 明确和分解社区服务标准化目标

综合标准化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标准化活动。所谓目标,就是问题解决后希望达到的理想状态。因此,开展社区服务综合标准化工作的一项重要前提就是要明确标准化工作总目标,研究分析与总目标相关的各类因素,并将总目标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可量化的分目标,然后才能基于总目标和分目标,开展一系列整体性强、协调性好,适应发展需要的标准。

3.2.3 研究建立社区服务标准综合体

与传统标准化相比,综合标准化工作的一大不同是针对的目标,成套地推进标准研制工作,最终形成一个标准综合体。在开展社区服务综合标准化过程中,应在社区服务综合标准体规划的指引下,在协调解决社区服务标准化中跨行业、跨领域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需制修订标准的主要内容、适用范围、与其他标准之间的关系、标准起草单位、起止时间等。社区服务综合标准化的各工作机构应按职责和分工,开展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完成标准综合体的建设任务。

3.2.4 开展标准实施的动态监管与评估

制定标准的最终目标是应用,所以标准实施与评估是标准化工作的重要环节。对此,应做好以下两大重点工作,一是成套开展标准的宣传培训,做好标准实施示范和应用推广,二是开展标准实施效果评价,通过对标准实施的持续跟踪,进一步发现标准中存在的问题,不断修订和完善标准综合体,充分发挥成套标准的整体作用,从而有效解决社区服务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基于独立演化系统的演化硬件实验 篇2

关键词:演化硬件,外部演化,DSP

1 概述

演化硬件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可重构硬件和演化机制。其工作原理是采用遗传算法对演化硬件的结构进行编码作为遗传个体,实现对电路性能(适应度)的评估和电路拓扑的进化。个体电路适应度评估一般把电路的功能:传递函数或传输特性曲线、功耗、占用芯片面积、时延、串扰等,作为进化算法的主要目标函数,评估方式分内部进化和外部进化两种。

外部进化是离线式评估,不受器件具体型号的结构(如虚拟FPGA/FPTA)和进化实验平台资源的限制。其缺点是软件仿真的计算量大、仿真时间长,电路仿真性能与实际情况之间可能有较大误差(尤其对模拟电路或存在多约束条件时)。外部进化方式适于研究阶段,探索进化方法,可进化硬件的新型结构与模型。内部进化为在线评估,评估速度快,利用了器件的真实特性(如温度、功耗、局部故障等),能实现系统在线自适应和自修复,是仿生硬件工程应用的基础。个体测试评估方法需要兼顾硬件进化速度和功能评价精确性两个方面,所以需要设计合适的外部演化系统实现外部演化。本文设计的独立演化系统属于一种外部演化系统。

本文包括三个部分:第2部分介绍了独立演化系统的构成,第3部分介绍了系统的软件设计,第4部分进行了下载测试实验。第5部分总结了结果。

2 组成

从对演化硬件的研究中我们知道:除了需要具有重构能力的硬件,也需要能实现进化的机制。即:不仅要实现对硬件的重新编码,而且要能够运行遗传算法。所以围绕遗传算法的实现,可以将该系统分解为几个部分:1)遗传运算;2)编码下载;3)功能测试;4)结果保存。由DSP实验系统来实现则需要使用到:A/D、D/A、SCI、数字输出、等模块。

其中D/A模块用来产生测试个体电路的波形。本文用到的实验系统安装有TLC7226数模转换芯片,能提供8位精度,0~5V的测试波形。波形的产生可以由运行在DSP中的程序轻松管理,只需改变定时器模块的设置,即可改变产生波形的频率。而改变输出寄存器的值即可改变输出波形的幅度及相位。

A/D模块用来采集电路输出,作为计算个体电路适应度的依据。实验系统采用的TMS320LF2407A处理器带有内置采样/保持的10位模数转换模块。能提供16个模拟输入通道,可由软件立即启动转换,每次转换仅需500nS。经过适当配置,可以在测试波输入电路的同时,对电路响应进行采样。保证了个体电路适应度测试的精确度。

SCI模块用来与PC通信。PC机在这个系统中并不参与进化,其作用是直观显示进化结果,为分析电路功能提供依据。由于该过程只在演化结束之后进行,所以不会影响到演化的速度。

数字输出模块用来为FPTA下载配置信息。这些端口按功能可分为3组:配置数据、时钟信号、地址选择。TMS320LF2407A处理器有多达44个可由用户自定义的数字输入/输出管脚,本文设计的方案使用了其中的10个。

3 软件设计

演化算法用C语言在CCS中编译实现,嵌入到main函数中。整个流程由main函数控制,如图1。程序原理如下:

N最大演化代数

FIT目标适应度

n当前演化代数

在下载染色体(配置位串)时,DSP综合实验系统的激励(D/A)输出被禁止,只有当配置完成之后激励信号才会重新发出。既保证了器件的安全,也保证了测试的精确度。

某染色体下载功能函数按如下结构:

/*循环下载染色体,每个染色体有n个基因(对应n个细胞),每个基因包含有8组8位数据(共53位)*/

4 下载测试实验

该演化体统实现了由DSP控制的内部演化,不仅有速度快,精度高的优点,而且演化算法可更新升级,测试波形也可任意选择。接口规范、统一,可为新开发的FPTA芯片提供实验支持。演化系统结构如图2。

放大器是模拟电路中的基础电路之一,同时在模拟演化电路中也是研究得较多的电路,所以本次实验针对一次放大器的外部演化结果进行了下载测试。针对放大器已经有很多不同的演化方法。本文是基于Hereboy算法的演化。以正弦输入的放大器演化为例,采用的输入的测试信号Ui幅值为10mv,频率为1KHz,而目标增益设为G0,则输入信号与电路目标响应U0(t)的表达式分别如公式(1)和公式(2)所示。

经多次实验最优解对应的染色体为00111010010010010001111111111001001111011000,将此染色体下载到细胞中后用形同参数的正弦波测试,发现无法得到与外部演化相同的输出。经分析后认为,原因是晶体管参数与仿真试验PSPICE中所设参数有别。并且外部演化得到的电路配置结果与常规设计也有一定区别,在外部演化中出现的最优解有可能只是瞬时最优解,在实际的试验中无法复制。

5 总结与展望

由于平台性能所限,进一步提高演化速度仍有空间,同时选用更高精度的D/A和A/D芯片能更好的实现功能评价,从而更好的解释外部演化与内部演化的差异。在与PC机通信方面可以选择更及时的信息反馈,则可以在PC屏幕直观显示电路配置,当然此功能需要编写PC显示程序相配合。

参考文献

[1]陈俊,王友仁.基于FPTA的动态可重构模拟电路研究[J].测控技术,2006,25(4):77-80.

[2]朱开阳,王友仁.基于可重构模拟细胞阵列的进化电路研究[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5,(10):1102-1104.

[3]王友仁,姚睿,朱开阳,黄三傲.仿生硬件理论与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科学基金,2008,18(5):273-237.

[4]王友仁,崔坚,朱开阳,姚睿.仿生物态模拟型硬件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4,36(5):595-599.

[5]徐阳,王友仁.硬件演化原理及实现方法研究[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3,11(5):385-388.

[6]Stoica A,Zebulum R S,Ferguson M I.Evolving Circuits in Seconds:Experiments with a Stand-Alone Board-Level Evolvable System[C]//Proceedings of the 2002 NASA/DOD Conference on Evolvable Hardware.

社区演化 篇3

关键词:食品安全,供应链,演化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人们食品安全意识的逐步提高和食品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食品供应链的组织形式呈现出日益紧密化或一体化的趋势。其中的纵向协作作为能够降低交易成本、保障食品质量安全以及提高竞争力的重要产业组织形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并成为食品供应链管理理论的焦点问题。所谓纵向协作(Vertical Coordination)指的是,能够更加紧密地连接食品生产或加工各连续阶段的任何类型的正式或非正式安排的一个连续体(Davis,1957),包括市场交易、契约、战略联盟和纵向一体化等多种形式。近期国内外的研究主要运用交易成本理论、契约理论、产权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等对食品供应链中多种纵向协作模式(如:市场机制、契约、战略联盟、准完全一体化和完全一体化等)对食品安全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得出了很多颇有价值的结论。Hobbs等(2000)以交易成本经济学为基础,综合能力理论、战略管理理论的观点,提出了一个解释农产品供应链中的纵向协作紧密化的概念框架。Vetter等(2002)的研究指出,纵向一体化可以作为一个解决消费者事前和事后都无法识别产品质量特征的信任品市场上存在的道德风险问题的有效途径;而政府多部门的监管则不利于供应链的一体化。Raynaud等(2002)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讨论了农产品供应链的治理结构与质量信号之间的关系。

从食品供应链的组织形式或治理结构的角度对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进行的研究在国内并不多见。夏英等(2001)从质量标准体系和供应链综合管理的角度讨论了食品安全保障问题。卫龙宝等(2004)在对农业专业合作组织这种新型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集中研究了这种合作组织对农产品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进而得出我国现存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对农产品质量控制具有重要作用。张云华等(2004)运用交易成本经济学等理论从交易成本、风险和不确定性以及消费者需求与企业质量声誉角度分析了安全食品供给中纵向契约协作必要性。并认为食品质量安全涉及从农产品生产、加工到销售整个过程各个阶段的质量控制,为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就必须实行食品供给链的纵向契约协作或所有权一体化。胡定寰等(2006)认为通过“超市+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模式对整个农产品供应链上进行食品安全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食品安全的管理水平。周德翼等(2008)探讨了食品安全政府部门的一体化监管与供应链一体化的关系。

然而,极少有从动态演化的角度对食品安全管理与供应链组织形式(治理结构)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进行研究。本文将运用演化博弈论等相关理论,构建一个复制动态过程的演化模型,分析食品供应链中组织的各主体之间的互动及共生演化过程,探讨如何诱导我国食品安全水平从现阶段的低质量均衡演化到高质量均衡的途径。

二、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食品供应链的组织形式有多种形态,它涉及食品原材料的生产、加工和销售等诸多环节,且每一个环节都影响着最终产品的质量安全。为了分析的具体和方便,本文以我国蔬菜产业为背景,取蔬菜供应链中的生产环节为主要分析对象。在生产环节中主要是生鲜蔬菜生产者与其下游经销商之间进行博弈,这里的生产者指的是农户,而经销商指的是收购蔬菜的贩销大户、加工企业或批发商等(1)。蔬菜供应链中的其他环节的情况类似,都存在参与方之间的相互博弈。针对蔬菜供应链中的生产环节,假设存在一个大规模的个体群,其中有两类数量相等的交易者———生产者和经销商,他们之间进行互动和交易,且分别有两种策略———“诚信”和“背叛”。其中,生产者的“诚信”策略指的是农户按生产操作规范生产安全和高质量的蔬菜;“背叛”策略指的是农户采取使用违禁农药和不遵守操作规范等机会主义行为生产农药残留超标的不安全蔬菜。相应的经销商的“诚信”策略指相信农户生产的蔬菜是安全和高质量的,并按高价格收购;“背叛”策略指不相信农户,无论农户生产的蔬菜的质量高低,一律按低价格收购。其单次博弈的支付矩阵如表1所示:

其中,a>b>c>d,a+b<2b,a-b>c-d,该博弈是一个囚徒困境,其占优策略均衡为(背叛,背叛),这是一个低效率的非合作的纳什均衡。为了研究动态演化过程,令生产者中采取“诚信”策略的比例为p,经销商中采取“诚信”策略的比例为q,并且他们不调整自己的策略(2)。接下来,引入生产者与经销商之间契约关系紧密程度或一体化程度的测度s(s∈[0,1])(3),其定义如下:如果在引入s之前,个体群中的一个采取“诚信”的生产者与一个采取同样策略的经销商进行交易的概率为q,那么引入s后的概率为s+(1-s)q;相应地,引入s后,一个采取“诚信”策略的生产者与一个采取“背叛”策略的经销商博弈的概率为(1-s)(1-q),一个采取“背叛”的生产者与采取同样策略的经销商博弈的概率为s+(1-s)(1-q)。生产者与经销商之间的关系越密切,他们之间的熟悉程度越高,同类型的生产者与经销商之间交易的概率就越大。对于经销商与生产者交易的概率的情况同上面的类似。其具体含义如下:当s=0时,生产者与经销商之间的交易就是自由匿名的市场交易,即他们之间随机进行配对博弈。例如当某种蔬菜到了收获的季节,经销商就到蔬菜生产相对集中的地方随机地收购,或到产地批发市场进行现货自由交易。当s在0与1之间时,联系生产者和经销商之间关系的形态有多种。当s较小而接近0时,对应于“经销商+基地+农户”,例如我国目前很多专门的蔬菜生产基地(山东寿光蔬菜生产基地和武汉双柳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等),当蔬菜成熟时,经销商就直接到生产基地采购,随着交易频率的提高,他们相互逐渐熟悉,形成某种惠顾关系和达成某种隐形契约。此后,经销商就直接与他所熟悉的农户进行交易。当s较大而接近1时,对应于较严格的显性契约,如“公司+农户”形式,经销商与农户签订正式的合同,使其成为合同农户。但由于双方都存在违约的可能,因此他们之间的关系并非固定不变,只是相对稳定而已。当s=1时,对应于完全一体化和公司形式,使农户与经销商成为一体,农户成为公司的内部员工。简而言之,随着s的增大,契约关系越紧密,交易频率增加,同类型博弈方进行交易的概率也随之增加。

令πc(q,s)和πd(q,s)分别为个体群中采取“诚信”和“背叛”策略的生产者的预期支付,具体形式如下:

同样地,令Vc(q,s)和Vd(q,s)分别为个体群中采取“诚信”和“背叛”策略的经销商的预期支付,具体形式如下:

接下来将要研究的动态系统涉及博弈双方行为策略的所有组合,即p∈[0,1]和q∈[0,1]定义的状态空间,并且将研究p和q随时间变化的运动。在这一过程的模型中,用支付衡量采取不同策略的两类参与者繁殖成功的程度,即适应度(4)。根据演化博弈论的相关理论,建立复制动态(Replicator Dynamics)方程如下:

令上面两个预期支付相等,等到均衡水平

这两个均衡是否稳定,取决于支付矩阵及s的值。由于p和q的情况相同,故仅分析q的情况。对于q来说,因前面假设a>b>c>d,a+b<2b,a-b>c-d,所以满足复制动态的稳定性条件,图1说明了当q*是一个稳定的内部均衡时的情况。实线显示出的支付保证了一个稳定的均衡,在存在契约关系的情况下,生产者中采取“诚信”的比例可以达到q*;但是,当不存在契约关系时,生产者将普遍采取“背叛”策略。

根据p*或q*=1,可以得到s=(a-b)/(a-c);根据p*或q*=0,可以得到s=(c-d)/(b-d)。然后,根据上述的分析和下面的复制动态方程的相位图(图2),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们之间的互动及运动方向。当时,任意给定的一个初始值,其最终演化的均衡为(1,1),即点C,且是稳定的;当(c-d)/(b-d)<s<(a-b)/(a-c)时,稳定的均衡为(p*,q*),即点A,这里的p*,q*∈(0,1),即某一水平的诚信交易得以维持,成为一个均衡;当s<(c-d)/(b-d)时,稳定的均衡为(0,0),即点B,意味着以普遍的背叛为结果。由此可见:s的值对均衡状况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决定了最终的演化的方向及路径。

三、结论及建议

通过上述的分析与讨论,并结合对我国蔬菜产业的调查(5),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和建议:

(一)食品供应链的组织结构(治理结构)与食品安全水平是相互影响作用而共生演化的。

一方面,供应链中各环节的参与主体之间的契约关系越紧密,一体化程度越高,他们之间的诚信合作水平越高,最终食品安全的水平就越高。另一方面,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越高,反过来也促进了食品供应链的一体化。此外,食品供应链的一体化有利于提高政府的监管效率和效果;有利于社会声誉机制作用的发挥。从笔者对浙江、山东、湖北和广东等地的调研来看,越是对质量要求严,一体化的程度就越高。反之,完全的市场化随机采购,则完全没有安全的保障。不同的生产组织形式在蔬菜质量安全保障水平上呈现出如下的梯度:完全一体化(公司返租、合伙制)优于“公司+农户”,优于“公司+小农户”,优于蔬菜生产基地,优于散户生产。目前我国食品安全供应链中各环节的参与主体的数量众多,规模小,相互连接非常松散,严重制约着食品安全水平的提高。因此,应该利用各种契约关系,将各相关主体紧密地联系起来,推进食品行业的产业化和一体化。

(二)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核心是一个演化的问题:

如何从低质量低效率的均衡演化到高质量高效率的均衡。如上述分析:当s较小,即供应链中各环节的参与主体之间的契约关系比较松散时,无论如何也无法演化到较高水平的均衡;当s超过一个临界值,而初始状态并不理想时,也就是即使供应链中诚信参与主体较少时,只要他们之间有比较紧密的契约关系将他们联系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演化,最终会达到一个较高水平的诚信合作,从而达到一个高质量高效率的均衡。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特点为:规模小而分散,且行业协会等生产经营者的组织不发达。一个超强的政府监管部门要面对大量分散的小规模农户,监管成本极高;而分散农户的用药行为又正好是蔬菜农药残留控制的难点和重点。一个社会越是组织化和结构化,越是利用社会的组织和网络来管理,交易成本越低;而组织化的社会,将会形成重复博弈和信誉机制,增强整个社会的信用,一个以信誉为基础的社会的管理成本更低。

因此,突破我国食品安全水平现阶段的低质量均衡的初始步骤在于积极引导分散的小农户自愿形成组织,建立健全各类合作组织或协会,培育建立社会关系网络,使社会组织化和结构化,利用组织的信用和社会关系网络来约束个体的行为,控制机会主义行为。此外,我国政府往往出台一些法规政策后,当短期的效果不明显时,就匆忙重新出台另外一些新的法规政策,没有注重制度的持续性、连续性以及长期效果,没有把微观主体的适应性反应纳入考虑。政府应该从长远和演化的角度来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

(三)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需要多元治理机制的共同作用。

从上述的分析可以知道,博弈支付、博弈的初始条件和博弈规则等诸多因素都会影响到最终的诚信水平,即食品安全的水平。因此,合理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应该是利益相关者自我激励、自我组织、多层次、多组织以信誉为基础的公私结合的治理机制。具体而言就是:建立竞争性的认证市场,认证企业对食品供应链进行认证监督;政府系统的监管职能集中到一个部门,内部实行行政监督,并对认证企业、食品供应链、媒体进行监管;新闻媒体对政府和企业进行监管,新闻媒体内部实行竞争;农户相互组织起来,通过加工企业和供应商等形成供应链,供应链内部构成质量管理体系;媒体、供应商、零售商和农户等组成行业或社区协会,进行内部声誉管理。消费者根据认证信息、政府监管信息、媒体信息选择购买。

参考文献

[1]Davis,J.H.Policy Implications of Vertical Integration in United States Agriculture[J].Farm Economics,1957,39:300–312.

[2]Hobbs,J.E.and L.M.Young Closer Vertical Co-ordi-nation in Agrifood Supply Chains:A Conceptual Frame-work and Some Preliminary Evidence[J].Supply Chain Management,2000,5,(3):131-142.

[3]Vetter,Henrik and Kostas Karantininis.Moral Hazard,Vertical Integration,and Public Monitoring in Credence Goods[J].European Review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2,29,(2):271-279.

[4]Raynaud,Emmanuel,Loic Sauvee and Egizio Valceschi-ni.Governance of the Agri-food Chains as a Vector of Credibility for Quality Signalization in Europe[R].10th EAAE Congress:“Exploring diversity in the European Agri-food System”,Zaragoza,Spain.August 28-31.

[5]夏英.食品安全保障:从质量标准体系到供应链综合管理[J].农业经济问题,2001,(11):59-62.

[6]卫龙宝,卢光明.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对农产品质量控制的作用分析——以浙江省部分农业专业合作组织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04,(2):36-41.

[7]张云华,孔祥智,罗丹.安全食品供给的契约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4,(8):25-28.

[8]胡定寰,Gale,Fred and Thomas Reardon.试论“超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户”新模式[J].农业经济问题,2006,(1):36-39.

上一篇:实训教学基地下一篇:中药药剂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