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的存在与演化

2024-06-07

自然界的存在与演化(精选11篇)

自然界的存在与演化 篇1

一、政府规制的内涵界定

“政府规制”源于英文“Government Regulation”, 早期观点认为规制是政府矫正市场失灵的努力和对公共利益的追求。规制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卡恩在研究对公用事业的规制时, 认为规制是“对该种产业的结构及其经济绩效主要方面直接的政府规定, 如进入控制、价格决定、服务条件及质量规定以及在合理条件下服务所有客户时应尽义务规定等”。斯蒂芬认为, “规制指的是政府为控制企业的价格、销售和生产决策而采取的各种行动, 政府公开宣布这些行动是要努力制止不充分重视社会利益的决策。”

根据丹尼尔·史普博的定义, 经济学中的“规制”是指由行政机构制定并执行的直接干预市场配置机制或间接改变企业和消费者供需关系决策的一般规则或特殊行为。他认为, “规制代表了国家的一种企图, 即改变原先控制市场交易的行政及法律制度框架”。“由于规制通过政策、通过消费者和企业同盟之间的互动过程来决定, 使规制一方面具有再分配的性质, 另一方面以市场失灵为其规制理由。”日本著名经济学家植草益曾从一般意义角度对规制下过定义:“规制是指依据一定的规则对构成特定社会经济活动主体进行限制的行为”。金泽良雄认为, 规制还可定义为国家干预, 其中包括政府对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进行的单纯性限制行为, 还包括多种形式的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参与和干预。

普遍认可的规制定义是施蒂格勒在1971年提出的:“作为一种法规, 规制是产业所需要的并为其利益所设计和主要操作的。”规制是国家强制权力的应用, 他列举了四项为产业所需而由国家提供的规制手段:直接的货币补贴、新进入的控制、对产业辅助品生产的鼓励及替代品生产的压抑、价格的控制。到1981年, 他又将规制的范围扩展到所有公共与私人关系中, 不仅仅包括垄断行业的反托拉斯政策, 还包括对要素市场的公共干预、举债和投资以及对商品和服务的生产、销售或交易的公共干预。

二、西方国家垄断性行业政府规制的实践变迁

可以说有了市场经济就有了政府规制, 随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由古典类型向现代类型的转变, 西方国家政府规制的方式与内容也在不断发生变迁。

1. 英国政府的早期规制实践

英国的产业革命带来的不仅是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极大解放, 同时带来了企业与政府关系的改变。以英国的铁路运输业为例, 蒸汽机车的发明需要大量固定资本投资才能使之成为现实的生产力, 而在当时的自由竞争市场下很难迅速地融资, 这引起了对亚当·斯密倡导的自由放任经济的质疑, 其中最重要的环节是科技成果在向生产力转化的过程中, 如何筹集到巨额资金。就在这一时期, 英、美政府成立了规制部门, 就铁路运输中的资金问题、固定成本与沉淀成本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在1839—1850年间, 关于垄断行业规制的市场效果、生产者福利、消费者福利等问题被纷纷提出。正是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奠定了规制理论规范分析的基础, 同时也出现了规制实证分析的萌芽。

2.“新古典经济学”的规制实践

英国经济学家穆勒在1848年分析了伦敦煤气和自来水等自然垄断产业因竞争而导致崩溃的结果, 认为在自然垄断的情况下, 最好的政策是将该产业当做一项公用事业由政府经营或交给条件最好的企业经营。在穆勒之后, 1890年左右, 马歇尔把当时经济学的各种不同理论, 如供求论、生产费用论、边际效用价值论等搜集在一起, 形成了一个以边际效用为主导的“折衷的理论体系”, 这一体系在西方世界的影响巨大。马歇尔的“外部效应”思想及其弟子庇古对这一思想的深化为规制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外部效应”思想说明了除自然垄断原因之外, 还存在着基于成本与收益分配不当形成的市场失灵, 庇古在此基础上提出以税收或补贴形式进行政府干预的思想。尽管资本主义已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进入垄断阶段, 但直到20世纪30年代初, 传统的经济学仍把垄断当做“例外现象”, 这种理论与现实背离的做法极大地损害了新古典经济学的说服力。为改变这种状态, 张伯伦和鲁宾逊于1933年发表了一些理论, 试图填补“垄断例外论”的漏洞。

3.“凯恩斯主义”和“罗斯福新政”

20世纪30年代, 资本主义世界的大萧条给西方国家带来很大冲击, 经济急剧衰退, 市场机制对此无能为力, 资产阶级国家加强了以解决失业问题为目的的政府政策来干预经济生活。美国从1933年开始实施以凯恩斯主义与制度学派观点为基础的罗斯福新政, 对具有自然垄断特征的公用事业部门加强规制是其主要内容。新政对交通运输和公用事业实行联邦规制, 并成立了各种委员会规制相应的自然垄断部门, 特别对运费、电价等实行联邦规制价格, 这些措施限制了垄断部门赚取高额垄断利润, 促进了经济发展。以罗斯福新政为起点, 由于政府对垄断行业规制而带来的经济发展与政治稳定, 使经济学家对具有自然垄断特征的产业进行规制普遍持支持态度, 这一阶段是规制规范分析大发展的时期。

4. 放松规制的实践趋势

放松规制是在原有规制政策导致腐败横行、规制成本增加、企业内部人浮于事、技术创新缓慢等严重问题基础上的自然选择。施蒂格勒一贯反对把政府所宣布的规制目标等同于规制的实际效果, 他在20世纪40年代的研究主要揭示了规制的副作用很可能会与所期望的正作用形成共生, 甚至成为主要作用。1962年施蒂格勒发表了著名的论文《管制者能管制什么》, 通过对比受管制和不受管制的供电企业, 指出管制可能根本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其在《证券市场的公共管制》一文中, 讨论了一项证券交易委员会的规定, 其分析结果支持了规制无用论。20世纪70年代以来, 以英国撒切尔政府为代表, 欧洲国家兴起了大规模的放松规制活动, 主要是通过激励性的规制手段, 提高规制的效率, 降低规制的成本。

梳理思考这一时期的学术观点有以下结论:由于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引起一些经济学家对规制有效性的思考和对政府规制效率问题的质疑, 并通过实证研究将经济理论与政治理论结合起来, 通过研究规制对垄断产业产权配置的影响, 得出政府应该放松规制的主张, 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亚当·斯密观点的一种回归。

三、西方学者关于垄断行业政府规制理论的演变

政府规制理论随着垄断规制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 体现为由规制强化到放松规制的演化过程, 围绕着政府规制的利益博弈问题, 我们可以对西方规制理论的主要流派和研究成果进行如下系统的梳理。

1. 规制公共利益理论

市场经济一般会在自然垄断、人为垄断、外部效应、信息不对称等领域出现失灵情况, 在此情况下, 政府规制便具有潜在合理性, 规制公共利益理论产生的直接基础是市场失灵和外部性的存在。理查德·波斯纳将规制公共利益理论的前提条件陈述为:“一方面, 自由放任的市场运行特别脆弱且运作无效率。另一方面, 政府规制根本不花费成本。”在自然垄断情况下, 进入规制只允许一个厂商进行生产, 这符合生产效率的要求, 而价格规制能约束厂商制定出社会最优价格, 这符合资源配置效率, 所以对自然垄断的价格和进入规制有可能获得资源配置和生产双重效率。在外部性存在的情况下, 增加对负外部性的税收征收, 补贴正外部性, 这都可能导致倾向社会偏好的资源配置状态。总之, 当市场失灵出现时, 从理论上讲, 规制有可能带来社会福利的提高。如果自由市场在有效配置资源和满足消费者需求方面不能产生良好绩效, 则政府应该规制市场以纠正这种情形。

但规制公共利益理论并非不存在缺陷, 这些问题主要有:规制公共利益理论规范分析的假设前提是对潜在社会净福利的追求, 然而却没有说明对社会净福利的潜在追求是怎样进行的, 对规制发生的论断并没有进行实证检验, 只是一种假定。施蒂格勒的研究表明, 规制仅有微小的导致价格下降的效应, 并不像规制公共利益理论所宣称的规制对价格具有较大的抑制作用。即使对自然垄断进行规制, 实际上并不总能有效约束企业的定价行为。这个与公共利益理论规范分析相冲突的事实, 对公共利益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阿顿认为, 公共利益理论仅以市场失灵和福利经济为基础是不够的。除了纠正市场失灵之外, 政府还有许多别的微观经济目标, 在许多市场中政府期望规制介入, 可能与市场失灵关系不大。

2. 规制俘虏理论

与规制公共利益理论完全相反, 规制俘虏理论认为, 规制的提供正适应了产业对规制的需求 (即立法者被规制中的产业所控制和俘获) , 而且规制机构也逐渐被产业所控制 (即规制者被产业所俘虏) 。规制俘虏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不管规制方案如何设计, 规制机构对某个产业的规制实际是被这个产业所“俘虏”, 其提高了产业利润而不是社会福利。从规制的历史经验来看, 规制是朝着有利于生产者的趋势发展的, 规制提高了产业内厂商的利润, 经验证据导致规制俘虏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格雷通过研究得出, 原本为公共利益服务设计的程序被私人利益集团破坏了, 规制当局被利益集团收买和控制。

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 规制降低了竞争者数量, 提高了价格, 尽管有许多证据支持规制俘虏理论, 使之显得比规制公共利益理论更具说服力, 但仍有一些经验规则与之相矛盾。规制俘虏理论更像是一个“规制有利于生产者”的假设, 原因在于, 它没有揭示规制机构和被规制企业的相互影响, 没有将规制程序看做是政府机构与企业之间讨价还价的结果, 没有回答为何受规制的产业是唯一能影响规制机构的产业, 规制也无法控制规制的结果等问题。

3. 规制经济理论

理论分析与规制实践表明:规制与市场失灵的存在不完全相关, 而且规制也不完全是支持生产者。无论规制公共利益理论还是规制俘虏理论, 它们仅是一种假设和一种陈述。1971年, 施蒂格勒发表《经济规制论》, 首次尝试运用经济学的基本范畴和标准分析方法来分析规制的产生, 开创了规制经济理论。它从一套假设前提出发来论述假设符合逻辑推理, 解释了规制活动的实践过程, 它的重要之处在于将政治行为纳入到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内。佩尔兹曼 (1976) 和贝克尔 (1983) 在施蒂格勒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规制经济理论。

4. 激励性规制理论

激励性规制理论, 又称新规制经济学。由于规制产生的企业内部低效率, 规制机构和被规制机构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等规制失灵引起经济学家对政府规制的重新思考。在许多情况下, 平均成本下降的自然垄断产业中仍有规制的必要性, 为对继续保留的规制进行改革, 洛伯和马盖特于1979年提出激励性规制方案, 包括能给被规制企业提供经营刺激、诱导垄断者去实施某种行动、以达到某个规制目的的规制政策, 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有区域间竞争、特许投标制、价格上限规制、社会契约制等。

传统规制经济学中规制者与被规制者信息完全 (包括信息对称) 的假设被修正, 规制问题被置于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委托—代理分析的框架内, 从而形成激励性规制理论。与公共利益规制理论不同, 它不是着眼于“为什么会产生规制”, 而是着眼于“应该如何规制”, 是一种将激励机制引入规制之中的理论方法, 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规制中的效率。激励性规制理论使西方规制经济学向前迈出关键性的一步, 并逐渐融入主流经济学, 成为当代经济学中最具活力的领域之一。激励性规制理论认为有必要制定一套减少或阻止规制机构被俘获的激励机制, 因为利益集团企图影响政治决策的动机源于在规制中涉及他们的切身利益, 当利益集团切身利益大于或等于用作俘获规制机构的成本时, 利益集团影响政治决策的行为就会发生。这一理论为提高规制效率、降低规制成本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和改革路径, 从而有力地促进了政府规制改革。

激励性规制理论的缺陷也是明显存在的:一是从理论上看, 由于保证和提高质量的成本由企业负责承担, 企业就有降低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激励, 但国外的研究表明, 在实践上激励性规制对服务质量的影响是复杂的, 某些方面质量提高, 某些方面质量降低, 所以这一结论不确定。二是由于环境的变化, 价格上限的确定往往较困难, 企业降低成本带来的利益改变, 使政府往往在规制周期的中途修改规则, 这使政府执行规制合约的承诺可信性降低, 并会产生棘轮效应, 因此它要求政府规制机构具有较强的规制承诺, 但是由于高能激励信息租的存在, 它更可能产生规制俘获和规制剥夺问题。三是激励性规制对接入定价和互联互通业务影响方面, 虽然基于价格上限的激励性定价降低了在位者通过接入价格排除进入的可能性, 但是在位者会抵制进入者对规模经济的分享。

四、西方规制理论的述评与规制理论演变的趋势

检视20世纪以来的西方政府规制研究历程, 在经历了“市场失灵与政府矫正措施、规制政策效果、规制政策的政治原因、政府规制的放松”等四次主题转换, 先后形成了公共利益规制理论、政府俘虏理论、规制经济理论和激励性规制理论等流派。伴随着世界各国先后进行的垄断产业规制改革, 以及自然垄断理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放松规制的思想渐渐深入人心, 因此也成为垄断行业政府规制改革的中心话题。

目前西方国家自然垄断政府规制方式趋向于激励性, 次要的趋势是放松规制。然而, 政府对自然垄断行业规制的目标是永恒不变的, 即如何通过有效的政府规制, 摆脱规模经济与竞争活力不可兼得的马歇尔困境, 在规制与竞争的互动平衡中寻求一个均衡点, 将是一个不变的硬道理。

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 对垄断行业激励性规制与放松规制的融合已初见端倪, 放松规制并不是要放弃规制或不规制, 而是要求规制的手段更加去行政化, 更多地采用经济性制度的规制手段以达到最大化激励的目的, 最终实现垄断行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公共福利最大化的目标。总之, 放松规制理念与激励性规制手段的结合将是未来自然垄断行业政府规制理论演进的必然方向。

参考文献

[1]施蒂格勒.产业组织与政府管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6.

[2]丹尼尔.F.史普博.管制与市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

[3]植草益.微观规制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1992.

平原地区人口自然结构的演化特征 篇2

关键词:平原地区;人口自然结构;性別结构;年龄结构

1、引言

平原地区的海拔一般在0到500米,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主要分布在大河两岸和濒临海洋的地区。鄱阳湖平原位于江西省北部,围绕着鄱阳湖,由鄱阳湖水系,包括赣江、修水、鄱江、抚河和信江等河流冲积而形成的平原,属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组成部分。面积约两万多平方千米,包括南昌、九江、景德镇、鹰潭、新余和抚州等地区。鄱阳湖平原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人口较为的密集的平原地区,其人口的自然结构特征的演化在我国多个平原地区中具有典型特征。

人口结构是按照人口的不同标志研究一定地区、一定时点的人口内部结构及其数量的比例关系。按照人口的性别特征,人口结构可分为人口自然结构、人口社会结构、人口地域结构三类。人口的自然结构根据人口的生物学特征即人口的自然属性,主要分为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自然结构作为最基本的人口结构,对于人口的其他特征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人口的自然结构既是人口再生产的必然结果,又是人口再生产的基础和起点,影响着人口的社会属性,从而对一定地区的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基础性的影响。而社会经济也从各个方面制约人口自然结构的演化。平原地区的自然环境对平原地区的人口自然结构烙上了平原的特征,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则在加速平原地区人口自然结构的演化。

2、人口自然结构的总体特征

对鄱阳湖平原地区的人口自然结构总体特征选取年平均人口、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五个指标进行分析。我们选取了从2001年至2010年十年间的数据进行分析。如表1所示。

从年平均人口来看,鄱阳湖平原地区的人口保持着稳定的增长趋势。而人口的出生率却在不断下降,人口死亡率呈现出小幅的波动,尤其是近年来出现高低交替的现象。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总体上呈现下降的趋势,人口密度却保持着稳定的上升,这与平原面积不变而人口稳定增长直接相关。

表1 鄱阳湖平原地区人口自然结构的总体特征

年份年平均人口(人)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

(人/平方公里)

20014167156215.446.069.38251

20024204097514.746.028.72253

20034238326414.075.988.09255

20044268896113.615.997.62257

20054297405313.795.967.83258

20064325186313.806.017.79260

20074353770613.865.997.87262

20084384258213.926.017.91264

20094416131013.875.987.89266

20104447203513.726.067.66267

数据来源:江西统计年鉴2011

3、性别结构演化特征

对于鄱阳湖平原地区的人口性别结构演化呈现出以下的特征。首先,男性的比例始终高于女性,差距不大。其次,男女性别比总体上呈现出先降后升的形态。从2000年较高的108.29%升至2001年的最高109.12%后,快速下降,至2003年创下103.58%的最低,然后又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

4、年龄结构演化特征

对于鄱阳湖平原地区的人口年龄结构,我们将年龄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0-14岁为少年,15-64岁为青壮年,65岁及以上为老年。

从历年的数据来看,少年人群的占比不断下降,这也意味着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这与表1中数据是一致的。青壮年人群的占比不断下降,这意味着该地区的劳动力的增量较高;老年人群的占比不断上升,人口的老龄化将成为该地区的一个显著特征,甚至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不得不面临的严肃问题。

5、结语

本文分析了鄱阳湖平原的人口自然结构演化,其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一是该地区的人口呈现缓慢但稳定的增长;二是男女性别比例经历了从高到低再到高的变化;三是少年人群占比在不断下降,而青壮年占比在不断上升,人口老龄化问题不断临近。

鄱阳湖平原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农业长期在该地区的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该地区的人口自然结构特征是建立在农业文明的基础上的,与农业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然而,从2009年12月国务院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开始,该地区的经济加速发展,此外,2014年建设长江经济带的国家规划正是提上议程,江西省在不断推进昌九一体化,经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随着经济结构的改变,人口的自然结构演化也将呈现出新的趋势,而这一点从2010年的数据中似乎有所呈现。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刘铮.人口理论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2] 焦华富.试论煤炭城市人口自然结构的演化特征——以淮南、淮北市为例.经济地理,2011年7月.

[3] 盛广耀.我国三大城市密集区人口结构演化.城市问题,2006年5月.

[4] 江西省统计年鉴2011年

作者简介:赵西桐,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地理科学专业。

自然界的存在与演化 篇3

2“世界遗产概论”课程结课论文

我国世界自然遗产景区旅游开发存在的问

题与对策、内容摘要:2013年10月2日,九寨沟景区由于人太多,发生滞留事件。部分游客可能因没有赶上公交车,导致交通线路瘫痪,拥堵数公里长,事件造成整个运营车辆无法循环运转、大量游客无法正常乘车。由于候车或步行时间较长,部分游客心生怨气,不听劝阻,翻越栈道,走在公路上,导致整个客运系统几乎瘫痪。本篇论文将联系九寨沟拥堵至旅客滞留事件,分析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及前景,并对旅游业发展提出一些个人看法。九寨沟旅客滞留事件概述

10月2号有游客在网上发帖反映九寨沟景区有数千游客滞留,现场情况混乱,游客情绪激

动。据目击者称,当时九寨沟景区上下山通道已经陷入瘫痪,许多游客滞留于景区内公交车站点,其中有老人,最小的孩子仅9个月。驰名中外的四川九寨沟景区发生大规模游客滞留事件,上下山通道陷入瘫痪,甚至出现游客“攻陷”售票处的传闻。长假期间,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和国家5A旅游景区的九寨沟,为何变成“上不去、下不来”的“死胡同”?游客、景区应如何“理性”对待长假旅游高峰?

为维护旅游秩序、保障游客权益的旅游法10月1日刚实施,次日就发生了此类典型事件。虽然游客已经得到安全疏散,九寨沟管理局也就滞留事件公开道歉,但事件折射出长期困扰我国旅游业的深层问题。

2我国旅游业特点

中国大部分旅游景点的淡旺季十分明显,旺季往往集中在十几天甚至几天里,淡季长达几个月。国庆长假成为游客最为集中的选择,瞬时几乎所有景区都超出其饱和量,造成人多车多,景区拥堵的局面。一些游客以自我为中心,不守秩序,违反规定,因堵生急,因急生事,成为造成景点拥堵、游客滞留的重要原因之一,建议游客应更加“理性”地选择出游的时间和地点,在游览过程中更加“理性”地对待交通不便、人多拥挤等实际困难,别一有不顺就让自己成为拦车、堵路、打人的不讲理“游霸”。

近年来许多拥有丰富出行经验的旅游达人,普遍选择了错峰低价出游,利用节后出游的高性价比优势,可以享受到更优质的旅游服务,尤其是一些预算有限的年轻人,更倾向于以此降低出游成本。3九寨沟用毒事件引发的思考

从景区的混乱程度来看,相信很多人很直观地就能得出“游客数量严重超出景区负荷”的结论来,而耐人寻味的是,有媒体记者致电九寨沟景区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该负责人称当日景区游客量并未超过四川省旅游局公布的景区最大承载量4.1万人次,随后,九寨沟官网就游客滞留事件发布致歉信,称“由于少数游客在正常候车时间内,急于赶车,不听从管理人员指挥,强行拦车”,最终引发连锁反应,“导致整个客运系统几乎瘫痪”。

游客和媒体质疑九寨沟景区管理不当,九寨沟官方却认为是“少数乘客”素质不高、不听从管理,才导致了问题发生。那么,到底谁该为九寨沟旅客滞留事件负责?我觉得两方面原因都有,但主要问题还是出在景区管理上。既然游客数量并未超过景区最大承载量4.1万人次,景区秩序应该完全在“可控范围之内”,为何还会出现混乱?如果游客数量超过了景区负荷,又会出现什么样的混乱局面?同时,事实摆在眼前,让我们不得不产生疑问:所谓的4.1万人次的景区最大承载量是如何测算出来的,真的科学合理吗?景区真的具备接待4.1万人的能力吗?

至于“有少数游客强行拦车”,我相信是真实存在的。可是,这些游客为何强行拦车?肯定是观光车数量不足,不能满足所有游客的需要。相关负责人也承认,“景区内的游览车候车时间相对较长”。如果景区管理得当,观光车的数量和运送效率跟游客需求成正比,谁还

强行拦车?在黄金周等旅游高峰期出现游客扎堆的现象,并非今年才有,几乎每年都会见诸报端;也不止一个景区出现过人满为患、难以负荷的问题。为何时至今日,某些景区仍然在犯同样的错误?我估计,这里边除了责任心不足、管理不到位之外,还有一个“利”字作祟。限制了游客数量,等于是拒绝了送上门来的收入;而增加人手、完善服务设施,则是需要投入的。于是乎,用尽量少的成本和投入来获取尽量多的收入,就成了一些景区心照不宣的惯例。当两者之间的平衡点被打破时,各种问题就发生了。

所以,归根结底,还是管理上出了问题。

4我国世界遗产景区出现问题的原因

4.1管理是景区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当前我国自然遗产类景区游客管理重视不足的原因有很多方面,若只将眼光放在游客文明水平身上是片面的。相关专家的研究表明,我国游客不文明行为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有缺乏社会公德和文明修养、中西方文化和习俗的差异、管理不到位、我国旅游市场尚不成熟等原因。我认为经济利益至上是诸多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提高游客管理水平更有赖于高素质的从业人员讲科学的管理措施真正落实到位,有赖于“环境保护”的理念贯彻在实际的规划和建设中。

4.2景区游客管理在时空上缺乏连续性

在旅游旺季,游客大量涌入,对目的地的资源与环境形成潜在威胁,旅游目的地被迫实施游客管理。在黄金周期间,大部分旅游景区与旅游城市都会暂时实施游客管理。控制手段主要是提高门票价格。在空间上,由于游客的活动范围集中在少数的主要线路上,造成主流上客流强度偏大,甚至容量超载,游客活动空间狭小且过于集中,例如黄山旅游目前绝大部分集中于“温泉 天都峰 玉屏楼 西海 北海”这条游览线上,而这条游览线只占黄山总游览线长度的32%,68%的游览线尚“藏在深闺人未知”,处于冷温状态,客流分布未得到有效的引导和均匀分布,而且景区对冷线上的游客几乎不采取人任何游客管理措施。

4.3景区游客不文明行为未得到有效引导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出国旅游呈迅猛增长的态势,我国公民在旅游活动中表现出的不文明行为受到了包括国际社会公众舆论的批评,损害了中国礼仪之邦的形象。对此,政府给予高度重视,颁布了《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其目的是要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引导我国公民全面提升自身的旅游文明素质。在国内自然遗产类景区,由于旅游者不文明行为造成地质地貌环境破坏的现象屡见不鲜,旅游者随意践踏植被,随地扔垃圾或者大小便,随地吐痰。

4.4景区基层管理人员游客管理水平不高

在自然遗产景区,专业性的游客管理人才缺乏,加之景区和企业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不到位,缺乏对从业人员的管理能力和管理责任意识的培养。媒体经常有这样的报道,在国内的许多景区,游客随意在文物古迹上拍照嬉戏,或者在景区乱扔垃圾,景区工作人员却对这类不文明行为习以为常或视而不见,很少上前劝导制止。此外大部分景区服务工作人员学历水平普遍偏低,自身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对游客的监督能力有限,加上培训方面的不足,自

身都难以做好的管理者和约束游客行为。

4.5景区服务设施不完善

在我国许多自然遗产景区,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景区缺乏科学的规划、服务设施不完善所造成的。停车场的位置、休憩方式的选择、牌示系统的引导都与游客的拥挤和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密切相关,不合理的功能分区会提高游客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垃圾桶的数量、分布、开口不合理,卫生间数量不足,缺少让人休息的设施等,这些客观原因都会导致不文明行为的增加。

5我国世界自然遗产景区旅游开发问题的具体对策

5.1加强景区环境保护力度

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因其良好的自然保护手段和严格的游客管理方法成为世界遗产景区成功的典范。在我国有很多景区积极申请世界遗产的头衔,但这样做的真正目的不是为了更好地跋扈稀有的文化或自然价值,而是想借助于这个耀眼的光环吸引游客,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尽管许多大方争锋以法规或行政命令的方式要求将宾馆等破坏景区环境和谐的建筑拆除或迁出遗产区,禁止在景区内大兴土木,期中采取大规模行动的就有九寨沟。但是仍然有一些自然遗产景区背道而驰。

6结尾

自然界的存在与演化 篇4

人与自然互为存在--人与自然关系新解

在生态伦理学研究中,无论是人类中心主义还是非人类中心主义,都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做了片面化的理解.自然不仅为人而存在,人也应该为自然而存在,人与自然是互为存在的.割裂二者辩证统一的关系,要么导致自然被人所奴役,要么导致人被自然所奴役.

作 者:曹孟勤 CAO Meng-qin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江苏南京,210097刊 名:道德与文明 PKU CSSCI英文刊名:MORALITY AND CIVILIZATION年,卷(期):“”(2)分类号:B82-058关键词:生态伦理 人性 自然

自然界的存在与演化 篇5

一、主要问题

(一)范围划定欠科学,规划调整审批难。初始划定设立自然保护区时,考量人口、产业、经济发展等必要论证工作不够细致,将一些村庄、公路、景点等划入核心区、缓冲区或实验区范围内。按照自然保护区管理相关规定,自批准建立或调整自然保护区之日起,原则上5年内不得进行调整,如确有符合要求的可申请调规,但申报材料较多、程序复杂、历时较长。如奉节县小寨天坑、天井峡地缝、迷宫河、旱夔门等核心旅游资源区域被划入自然保护核心区,区域内长期生活的群众多达6833户2.1万余人,加之省级旅游主干道s201(奉节至恩施)被划入缓冲区,导致部分符合条件的自然保护区调规受到影响,区域开发利用严重受限。武隆区为实施车盘水库等民生项目,特申请开展白马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规划修编,从《白马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规划修编》编制完成后提交申请,经原市环保局、市林业局组织专家评审等程序已历时近2年,目前仍未获得批复。该区域内修建的约20公里乡村路、8处通讯塔等民生和扶贫项目,被市环保督察纳入违规整改范围,掣肘地方发展。

(二)多重区划重叠,属地监管难度大。自然保护区与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总体规划重叠现象突出,存在同一区域重叠面积大、界限不明,且部分区域一跨多界,出现重复规划、多头管理、跨区域管理难等问题。梁平区百里竹海被确认为“市级风景名胜区”,大部分区域被划入“四山管制区”和“生态保护红线”内,“市级风景名胜区”规划由市林业局负责、“四山管制区”规划管制由市规划自然资源局负责、“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由市生态环境局负责,同一区域出现多头管理。武隆区芙蓉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被同时纳入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岩溶国家地质公园、黑叶猴自然保护区,各保护区之间重叠面积超过2160公顷,且该名胜区跨武隆区4个乡镇和彭水县2个乡镇,由于在跨区域管理上协同不足,导致区内的珠子溪景点一直未能开发。

(三)生态补偿机制缺失,生态保护较被动。国务院办公厅于2016年发布《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国办发〔2016〕31号),对生态补偿机制进一步提出要求,鼓励各地先行试点。但地方政府因财力问题投入力度参差不齐,生态补偿渠道主要依靠国家财政转移支付,导致生态保护补偿的范围小、标准低,保护者和受益者良性互动机制尚不完善,社会资本参与不足,影响生态保护成果。目前,我市的生态补偿机制尚处于探索阶段,自然保护区、自然遗产地等多种类型的保护地未建立专门、系统的生态补偿机制,生态补偿缺乏资金来源。梁平、武隆、奉节等区县现拥有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岩溶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自然遗产地等多种类型保护地,保护地内居住着大量原住民,根据保护地的相关规定,保护地内的建设活动受限,村民生产生活环境很难得到改善,但要实施搬迁又无明确的生态补偿资金来源,陷入村民环境改善难和搬迁实施难的“两难”窘境。

二、工作建议

(一)合理调整生态红线。建议市生态环境局根据国家“生态保护红线”和自然保护地政策规划,在确保必要的生态保护空间的前提下,充分满足区县发展实际需要,消除“重叠区”,留足必备的建设空间,允许按规定程序调整保护范围、保护性开发。

(二)因地制宜调规修编。建议市林业局、市生态环境局在保持相对集中连片且总体面积不减、不破坏生态系统、不损害生物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对“四山管制区”“生态保护红线”“市级风景名胜区”禁止建设开发等有关范围进行适当调规修编,将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较低的重点城镇、交通干线、重要发展区域调出保护地范围,将跨区县的保护地范围作适当调整。同时,精简调规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间,支持和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要。

自然界的存在与演化 篇6

利用综合柱状图提取属性数据,弥补了煤田勘探资料的不足.通过尝试将盆地沉降史模拟技术应用于含煤盆地分析之中,反演了河北蔚县含煤盆地演化历程.根据沉降史、埋藏史、沉降量和沉降速率分析,将该盆地构造演化划分为三个阶段:早中生代(J)为盆地形成期,以快速沉降为特征;晚中生代(K)为稳定发展期,以抬升剥蚀为主;新生代(E-Q)为盆地反转期,蔚县煤田伸展断块格局定型.

作 者:占文锋 曹代勇 王强 张路锁 Zhan Wenfeng Cao Daiyong Wang Qiang Zhang Lusuo  作者单位:占文锋,王强,Zhan Wenfeng,Wang Qiang(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北京,100042)

曹代勇,Cao Daiyong(中国矿业大学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张路锁,Zhang Lusuo(河北省煤田地质局,河北,石家庄,050051)

刊 名:中国煤炭地质 英文刊名:COAL GEOLOGY OF CHINA 年,卷(期):2009 21(9) 分类号:P618.110.2 关键词:蔚县煤田   沉降史   构造演化  

★ 窗花剪纸的作文

★ 福窗花剪纸教程

★ 春节窗花鲜花怒放剪纸教程

★ 剪纸模板

★ 《窗花》阅读答案

★ 剪窗花作文

★ 工具造句

★ 剪纸教学计划

★ 剪纸作文

自然界的存在与演化 篇7

渤海湾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演化与构造样式

通过火成岩岩石地球化学分析,渤海湾地区中新生代岩浆活动大致可分为5期,由此将渤海湾盆地中新代构造演化划分为5个阶段:①印支期岩性组合为正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以伸展构造环境为主;②燕山早期岩性组合为埃达克岩和高锶花岗岩,以挤压造山构造环境为主;③燕山晚期岩性组合为酸性-偏碱性岩,如A型花岗岩、辉长岩、正长岩以及拉斑质钙碱性玄武岩等,以伸展和岩石圈减薄构造环境为主;④沙三-东营期岩性组合以碱性玄武岩为主,此时岩石圈减薄作用减弱,渤海湾拉分盆地正式形成;⑤馆陶期之后,火成岩为碱性玄武岩,构造活动处于相对平静期,渤海湾地区处于整体坳陷阶段.结合地震资料解释认为:印支期以伸展构造样式为主;燕山早期以收缩构造样式为主;燕山晚期-喜山早期以负反转构造样式为主;沙三-东营期以扭动构造样式为主;馆陶-明化镇期后由于盆地处于整体坳陷阶段,主要以伸展构造样式为主.

作 者:夏斌 刘朝露 陈根文 Xia Bin Liu Zhaolu Chen Genwen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刊 名:天然气工业 ISTIC PKU英文刊名:NATURAL GAS INDUSTRY年,卷(期):26(12)分类号:P61关键词:渤海湾盆地 中新生代 构造演化 构造样式

自然界的存在与演化 篇8

车尔臣断裂系地质结构东西分3段,塘古地区以西发育南倾叠瓦状逆冲席;古城地区为典型和复杂的前陆盆地构造样式;塔东地区以东发育简单的背斜.形成不同构造样式的主要原因是相同的挤压应力遇到不同的.地块导致应力释放时影响的范围不同所致.构造演化表明车尔臣断裂系主要受阿尔金山两期活动影响:一期于晚加里东-早海西期活动,挤压应力源来自北部,盆山边界位于于田北-塘古1井北-古城2井北-塔东2井南一线;二期于印支晚期-燕山早期活动,挤压应力源自东向西逐渐南移,盆山边界位于现今阿尔金山前.两期构造运动叠加造成了车尔臣断裂系现今的构造样式.

作 者:丁长辉 单玄龙 李强 蓝平曾祥洲 王清斌 DING Chang-hui SHAN Xuan-long LI Qiang LAN Ping ZENG Xiang-zhou WANG Qing-bin  作者单位:丁长辉,DING Chang-hui(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 130026;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库尔勒分院,新疆 库尔勒 841001)

单玄龙,王清斌,SHAN Xuan-long,WANG Qing-bin(吉林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长春,130026)

自然界的存在与演化 篇9

动物中的一大类群,称之为动物界。不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只能以有机物(植物、动物或微生物)为食物,会吃东西,并以此生存,有神经,有感觉,有细胞核,会动,无细胞壁,基质,光合作用元素。因此具有与植物不同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以进行摄食、消化、吸收、呼吸、循环、排泄、感觉、运动和繁殖生命活动,动物学根据动物的形态、身体结构或生存环境将动物分为脊索动物和无脊索动物或者分为水生动物和陆生动物或者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在这个美丽而又奇特的大自然,最先出现的是植物,其次的是动物,而人类应该是最后在这个大自然出现的一个所谓的高级的智慧型物种,但是可以说没有人类,自然界仍然存在,但没有动物就不能称之为自然界。因为动物在自然界起到了至关重要、无法替代的作用。

动物在自然界中有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播花粉和种子等作用,首先说说在生态平衡中的作用。生态平衡简单来说就是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而自然界的动物便将这个角色演绎的惟妙惟肖。你想如果地球上没有动物,那么植物呼吸作用所需要的额外的二氧化碳又从何而来?那么那些坚硬的岩石又是怎样神奇般变成了植物的根基所在呢?那么那些贫瘠土地有事怎样变成肥沃大地,使得植物可以生长得更好更美更高呢?

其次动物也起到了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作用。美丽的动物通过食物链从植物中获得所需的能量,并排除废物,然而这些对于动物来说的废物却大部分成为了植物们的美餐。同时那些细菌和真菌(分解者)也发挥了他们的作用。把一些废物分解成了无机盐供植物们生长所需同时供自己生存。这就构成了物质循环了极大得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当然动物还可以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为植物的繁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比如说我们每个人都喜爱的花朵,它的繁衍就需要蜜蜂、鸟儿等动物的传粉帮助它们繁衍,同时这些辛勤的动物也能得到回报——花蜜。正是这种有来有往的相处方式才使得两者在地球上衍衍不息,这就是大自然的美妙。

当然万事总是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动物与植物的关系也是如此的。在自然界中当某一种生物突然增多时,必然会引起某一生物的大量减少,从而影响该区域的生态平衡。比如说当大草原上的牛羊突然增多,就会导致大草原上的草源大量减少,这样下来便破坏了大草原的生态平衡性了,严重的话就会导致草原的荒漠化,现代许多荒漠便是由于人类大量的饲养牛羊而造成的结果。

大约距今300—350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了一个新的物种——人类。这么一个神奇的物种的出现,可是人类的出现又是否会破坏原有的平衡的,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又应该如何发展呢?

从进化的历史看,各类动物都比人类出现得早,人类是动物进化的最高级阶段,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动物就不可能有人类。同时,由古代类人猿进化成人类以后,人类生活所需要的一切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动物有关,离开了动物,人类就无法很好地生存。

动物为人类生活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资源。丰富的动物资源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物质宝库。时至今日,仍有靠猎取动物为生的民族,如巴西东南部游牧的高楚人。有许多国家,动物资源是维持国计民生的支柱。澳大利亚一向以“骑在羊背上的国家”而著称。号称“沙漠之舟”的骆驼,多少世纪来一直是阿拉伯人赖以取得衣食的重要来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类对食物的选择性越来越强。从祖先的茹毛饮血、饥不择食,到后来变成以植物性食物为主,今天又转向以动物性食物为主,并从含脂肪较多的肉食转向含蛋白质较多的肉食。我国的动物蛋白质来源,多数地区以猪肉为主,部分地区以牛、羊肉为主。另外,家禽的肉也是

动物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在动物蛋白质中,鱼肉的比例仅次于上述肉类。鱼肉是最好的动物蛋白质食物。目前,全世界每年的捕鱼量为7000万~7500万吨,占人类食用蛋白质的1/5。

人类健康与动物的关系。保持身体健康、防病治病、延缓衰老是人们的愿望。在长期的实践中,人们发现很多疾病可用各种各样的动物来治疗,例如古人早就知道用医蛭吸瘀血,治疗肿毒疖疮等顽症。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的动物药有461种。我国的中医药历史源远流长,广泛使用的动物药材很多,例如牛黄、鹿茸、麝香、龟板等等。外形丑陋的蟾蜍的耳后腺可制成蟾酥,哈士蟆、海马、水蛭、蜈蚣、土鳖虫等,也都是有药用价值的宝贵资源。比如说牛黄(牛的胆结石)、鹿茸(梅花鹿或马鹿等动物头上的角)、熊胆(熊的胆)等等一系列名贵而珍贵的药材都来自于动物。癌症是使人不寒而栗的恶疾,人们谈癌色变。为了减弱和终止癌症对人类的威胁,成千上万的科学家在各个领域中日以继夜地探索着,海洋药物资源是他们研究的热点。科学家们已用海洋生物制取了很多药物。杂色蛤的提取物对肺癌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从海绵动物体内提取的一种物质可治疗口腔癌和宫颈癌,对白血病也有疗效;从加勒比海的柳珊瑚和软珊瑚中也提取到了抗癌物质。科学家发现鲨鱼很少得癌症,似乎对癌有天然的免疫力,将一些病菌和癌细胞接种于鲨鱼体内,也不能使其患病和致癌。这些发现,导致了人们对鲨鱼研究的兴趣。近年来,已从双髻鲨体表分泌物中分离出一种超强抗癌药物,从深海鲨鱼的肝脏中得到有抗癌作用的角鲨烯,还发现鲨鱼的软骨中有抗肿瘤的活性成分。科学家还从牡蛎、蛤、鲍鱼、海蜗牛、乌贼等动物体中找到了许多抗病毒的物质,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可以看出,长期以来,许多动物为人类的健康作出了无私的奉献,成了人类健康的忠诚卫士。

动物为人类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衣着原料。当人类对动物的了解越来越多以后,人们发现有些动物的“产品”,动物的毛皮、羽毛等物大有用途,可以成为美化生活的原料。产丝昆虫的奉献 丝绸早已成为人们衣着的原料,人们穿上丝绸衣衫,会感到格外的舒适、凉爽,姑娘们穿上五彩缤纷的丝绸衣裙,更显得靓丽、飘逸。传说早在4000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知道栽桑养蚕。在殷商时代,已能织出精美的丝绸。从此,养蚕、缫丝、织绸就成为我国一项传统的副业生产和出口行业。西汉时,张骞出使西域,就带去了不少丝绸。柞蚕主要生长在辽宁、山东、河南一带,以栎树、槲树、柞树叶为主要食物。柞蚕椭圆形黄褐色的茧除可缫丝织绸外,它的丝还可制渔网、轮胎内芯、电线包皮等等,用途很广。不论是家蚕,还是蓖麻蚕、柞蚕、天蚕、樗蚕,它们原来都是危害某些林木的害虫。但当人们了解了它们的习性、特点以后,就变害为益,利用它们的蚕茧缫丝织绸,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服务。这就告诉我们,人类必须首先保护好野生动物,才能进一步研究它们,了解它们,以便更好地发挥它们的作用。华丽毛皮再创辉煌 华贵的毛皮大衣使人雍容尔雅,合体的皮茄克使人英姿飒爽,色彩斑斓的羊毛衫裤使人充满活力,穿上毛料大衣、西服,更让人风度翩翩。我国毛皮动物资源丰富,约有150种,分布在全国各地,其中貂、水獭、狐、黄鼬等都是世界闻名的毛皮动物。据估计,我国每年能产毛皮2000万~3000万张。毛皮动物由于它特有的经济价值,多年来一直是人们猎取的对象,甚至成为一小部分人谋生的手段,野生毛皮动物数量锐减,有的已濒临绝灭。痛定思痛,人们理智地选择了人工驯养野生毛皮动物这条道路,人工饲养毛皮动物这一新兴的饲养业已在世界范围内掀起,而成为毛皮的主要来源。同时,人类还制定了法律来保护无处藏身的野生动物,猎杀野生保护动物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自然界的存在与演化 篇10

在国家发布的关于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的相关规定中,对自然资源统一确权进行了概念标识,如果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部门,会对自然资源统一确权工作进行管理,其他的相关机构只负责自然资源的登记与管理。所有自然资源统一确权与自然资源登记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自然资源需要进行哪些规划和确权行为,具体的确权责任由谁负责统计,两者之间如何联系在一起,又有什么样的联系。将会在本文中进行讲解与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

一、自然资源确权与自然资源登记的概念分析

县级以上的人民政府,对自然资源确权中所产生的争执进行管理,从而获取自然资源的所有管理资格,并根据相关规定,将其纳为集体组织活动中。而自然资源登记属于不动产登记机构的管理范围之内,对我国的自然资源所有权进行登记,并记录在册。自然资源确权属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管理范围,而自然资源登记则属于不动产登记机构的权责范围,两种所属管理截然不同。其中的工作也属于确权工作中的一种,而确权的结果主要由县级以上的政府负责。自然资源登记也可以作为人民政府职能机构的职责范围,但是这两种关系不能混为一谈。自然资源确权的最终结果需要以自然资源登记作为根据,以展示自然资源确权的最终结果,从而为自然资源权籍的管理奠定基础。找出两者之间存在的区别,并将自然资源登记作为自然资源确权的结果。在自然资源确权登记中,要准确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做好自己份内的工作,同时还要对自然确权中的一些工作负责,做好份内工作的同时,还要让对权属的资料进行分析,找到权属所负责的自然资源,并根据证明材料进行登记。另外,对于有所争议的一些自然资源,需要有相关的权属证明资料,才可以证明其合法性。

二、自然资源类型划分

(一)土地现状

对土地目前的情况进行自然资源的设计,并找到与之对应的自然资源,同时各个资源要与土地利用中的关系形成对应,以帮助其他类型的资源获取相应的效果。

(二)森林资源

按照土地利用的情况,对现状图上的土地进行整合,并对对应的森林类资源进行整合,必要的时候可以通过一些专业的技术进行核查,并对林地进行分割。

(三)滩涂资源

对河流、湖泊、水库等进行分析时,要对相应的土地资源进行现状图分析,并利用先进的DOM技术对其进行解释,并设定各个类型的定义。

(四)采矿资源

对地表中的采矿情况进行设计,得到占用土地的情况。因为矿产的资源与其他的土地存在一定的主权,需要对不同的主体进行设定,尤其是具有集体意义的矿产类型。对土地进行调查时,要分清矿产的类型、资源的情况,并对质量情况进行重点分析。

(五)土地经营权

农村会对土地的经营权进行确权登记,主要针对耕地进行设定,将土地作为自己的私有财产,因为现有的农业结构有所调整,因此在现状图中,无法显示农业的结构,因此需要对土地進行确权,将土地作为水产养殖或者果园,使其可以得到更多的利用,但是不能对林地进行其他的操作,土地经营权要排除用材林的情况,以得到实际的耕地情况。

(六)土地划分

对耕地进行土地划分,可以实际反映出自然资源的情况,根据土地的实际情况对自然资源展开相关调查。实地普查是在这些年来才开始实行的一些项目,主要对地表覆盖的耕地进行工作检查,同时还可以将其作为检验其他自然资源的辅助。

三、调查自然资源权属工作的重要内容

对农村的集体土地进行调查,并登记农村集体土地的相关情况,对各类自然资源进行有效划分,分清国有与集体之间的区别。对确权进行资料调查,对水利进行资料调查,并检查土地的利用情况,对各类的水流边界进行调查。国土资源部所发布的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中,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资源进行登记,利用现有的资源,对现有的资源进行登记后,得到更好的结果。同时,考虑到我国正在全面推行自然资源管理的相关政策,对现有的自然资源使用权进行改革,我国一些地区都对现有的政策进行了改革,对所有制以及所有权进行边界划分,等到相关的流程完成之后再对内容进行补充。

四、自然资源调查登记工作的重点

根据生态保护规划的相关规定,对登记的所有内容,尤其是各类自然资源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并按照自然资源用途的规定,对相关区域进行管制。利用各种现有的自然资源对自然保护区、旅游区域等进行界限划分,并登记自然资源中的调查结果。对国家的土地、农业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管制,并对这些自然资源进行严格审查,生态保护以及公共管理的区域文件要严格审查,政策性的相关文件要收齐之后上交,在审查过程中对用途进行管制,对生态环境公共区域进行界限管制,并将其落实到实处,同时还要对自然资源中的各个单元进行重点保护,以明确用途管制的相关要求。

对生命与自然的礼拜 篇11

柴艳平

春节是我国很多民族共同的节日,也是最隆重和最具传统魅力的节日。在历史的长河中,她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始终承载和繁衍着祖国几千年的文化精神和风俗人情。

由春节派生出来的节日和习俗可谓是丰富多彩,但最奇特最令人感动的莫过于壮族人民的敬蛙节了。敬蛙节又称为蚂拐节、青蛙节、蛙婆节。节日起源于一则民间故事,传说远古民间有食老人的风气,有个青年名叫东林,率先废除了这种野蛮的陋习。他养母终老并以棺葬母,守灵时,被青蛙叫得心烦意乱,便烧水淋之,青蛙或死或躲藏不再鸣叫。后遭遇大旱,他请示神灵,方知青蛙乃雷婆之女,它鸣叫,雷婆便知人间需要雨水而降雨,不叫便不下雨而造成干旱。于是东林设坛向青蛙请罪,后来竟然相沿成习,演绎成节。即每年春节大年初一的清晨,人们便四出寻找蛰冬青蛙,首先找到的人称为“蚂怪郎”,被认为是雷婆的女婿,并推举为节日活动的首领。人们将青蛙装入竹筒做的宝棺,放进彩纸扎的花楼,安置在村里的凉亭。于是村人男女老幼夜夜聚集于此,唱蚂拐歌、跳蚂拐舞,历时半月之久,然后举行盛大仪式埋葬青蛙,祈求青蛙上天关注人间,保佑一年风调雨顺。

敬蛙节营造的神秘氛围和流露的质朴感情,使我们看到远古的历史奇妙地投印在节日的年轮中,铸成人类文明的集体记忆,折射出历代壮族人民敬重生命、敬重自然的精神意识。

故事中东林对陋习的破除,体现了远古先民生命意识觉醒,由蒙昧走向文明开化的生动情景。古朴的叙述唤起的是对他人生命的责任感,人类勇敢地承担起人生义务,这是我们进化途中迈出的关键一步。正是这种强烈的厚生精神影响着几千年的传统和习俗,增强了人类社会的亲和力和凝聚力。

透视蛙鸣启示,人神感应,体察节日所蕴藏的那种歉疚和感谢的文化心理,我们看到古人以极其浪漫的幻想手法,诠释了人与自然的本源关系。他们在与自然的对话中,早就萌生了浓厚的生态意识,认识到动物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一环,万物与人类和谐共生、休戚相关,并且早就开始反省以人类为主宰的观念,检讨人类狭隘地对待动物的态度了。他们把人与环境共同发展的愿望,尊重本体和异类生命的意识注入传统节日,融进生活细节,代代相传。不断提醒我们与地球上的其他生灵同为自然之子,善待它们就是善待自己,以文学和节日的方式回答了人与自然这样一个原始而深邃的哲学命题。

上一篇:骆集乡计划生育便民服务卡下一篇:相鼠散文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