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两位数乘两位数(精选11篇)
人教版两位数乘两位数 篇1
人教版《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教学设计及
反思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P65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
二、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习评价卡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在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计算中,学生已经理解了笔算的算理,知道乘的顺序及积的书写位置,因此,本节课主要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进行迁移,让学生自主建构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过程。在认真分析教材,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后,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
⑴结合讲成语故事这一富有趣味性的情境,体会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是伴随着解决问题而产生的;
⑵运用已有经验对问题情境进行探索,得出自己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方法,通过与同伴的交流,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通过比较,完善自己的方法;
⑶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过程,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
⑷在故事情节中渗透德育,让学生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专心致志。由“好的服装=好的布料+好的式样+好的工艺”联想到“好的教学效果=好的教材内容+好的呈现形式+好的教学方法”,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创造自己的“吸引子”,先声夺人。孩子是听故事长大的。本节课我由一个源于围棋的成语故事引入,巧妙地将要解决的数学问题融于其中,引发学生愉快、主动地去探究它。
二、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场,课堂上我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渔场,让他们在交流中不断地反思自我、完善自我。
三、注重过程评价,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通过正确的评价,不断调整自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心中悟出始知深。本节课结束时,我给每个学生发一张评价卡,让学生简单反思自己本节课中所学的知识和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流程设计意图
一、引入
1、(出示卡片)专心致志
师:大家知道成语“专心致志”是什么意思吗?关于“专心致志”这则成语的来历还有一个小故事呢!
2、(电脑呈现下围棋画面)教师讲成语故事——专心致志。
师:大约战国初期,有位名叫弈秋的人特别喜欢下围棋。由于棋术高明,当时有很多家长把自己的孩子送去跟他学棋。其中有两个孩子特别聪明,一个六岁,已经会计算棋盘的总交叉点数,听老师讲棋时注意力非常集中,秋老师给他取名叫弈实;另一个孩子八岁,志向远大,决心要成为象秋老师一样的“大国手”,秋老师给他取名叫弈虚。开始讲课时,实和虚都能够认真地听讲,掌握了围棋的基本知识,学会了下棋的基本着法。一段时间后,弈虚因为水平比弈实高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小尾巴翘了起来,听讲的时候不用心,心里想着会飞来鸿鹄,自己可以拿弓箭把它射下来。不久,弈实的水平大大地超过了弈虚。
师:同学们,听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吗? 生:下围棋时要专心,要不然就学不到真本领。
师:是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干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3、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弈实六岁时就已经会计算棋盘的总交叉点数,那大家会计算吗?
(电脑呈现棋盘图,使学生了解到:围棋的棋盘面由纵横19道线交叉而成。)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交叉点?
请学生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列出算式: 19×19
4、猜一猜:
⑴学生先猜一猜大约有多少个交叉点,并说一说你是怎样猜测的? 生:因为19≈2020×20=400所以大约有400个。
⑵想一想有什么方法能说明你猜测的数较正确?学生说出需要计算19×19=?
二、展开
1、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师:独立思考2分钟,你能想出几种方法计算19×19=?
2、梳理思路,小组合作交流
师:刚才很多同学不止用一种方法计算出了结果,接下来,请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在交流中有两个要求:⑴请你注意听小组内每位同学的意见、方法;⑵小组长每人
发一张活动记录卡,请你边听边记下你们小组的活动情况。下面开始交流。
3、整理成果,全班汇报
⑴各小组长派代表将自己组的研究成果写在黑板上。⑵小组代表说说他们的想法,其他小组可以补充。①我们组的方法是:19×10=190 19×9=171 190﹢171=361 ②19+19+…+19=361(19个19相加)
③我们组是把19×19看成20×19,20×19=380,再从380中减去19,380-19=361
④列竖式: 1 9 ×1 9 1 7 1 1 9 3 6 1 ⑤我们组也是用竖式计算,但结果不同。1 9 ×1 9 9 1 1 9 2 7 1(揭示矛盾,突破“进位”这一教学难点。)
4、反思各种计算方法。
⑴教师提问:还有不同算法吗?那我们先来看这两个竖式计算:大家觉得他们的方法对吗?你对他们的方法有什么疑问吗?
①学生当“小记者”对用竖式计算组的同学进行现场采访,重点讲清“进位8”。②师:同学们,“智慧宝宝”刚才也听到了大家精彩的发言,我了奖励大家,下面他要给大家讲个故事,想听吗?(电脑随录音逐一动态显示画面)
附:录音内容
数字妈妈有一对非常可爱的双包胎姐妹。有一天,数字姐姐19来到草地上,看到美丽的大自然,不由得坐下来欣赏起来,这时,数字妹妹19也来到这里,也被这景色吸引住了,她想坐下来和姐姐一起欣赏,可是究竟坐哪儿呢?姐姐看出了她的心思,就提醒她说:“我的1
是十位,9是个位。”妹妹高兴地说:“噢,我知道了,我们应相同数位对齐。”突然,9和9说话了,“对不起,我们坐不下了。我们相乘满十了,要向前进8。”她们的前一位友好地收下了各自的新朋友。
学生主动学习,肯定来自于内部需求;如果没有这个需求,学生不会无缘无故地进行主体参与。因此,课堂伊始,我先创设讲成语故事这一情境吸引学生,然后从故事中引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使自主探究变成学生的一种需求。这样,在短时间内就将学生的注意引内容,让他全身心地走进数学的“门槛”。
学生间出现了不同的解题策略,在独立思考到达一定的程度时,教师教给学生必需的合作技能,接着,小组内每一个同学讲述了自己的解题方法,并对其他同学的解法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这个过程,培养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体验算法多样化,并在交流中学会倾听,学会换位思
学生当“小记者”采访用竖式计算的小组,向他们提出自己还不清楚的问题,这样就把单向的言说,变成了多向的对话。在交流中,学生不仅理解了算理,也解决“进位”这个教学难点。
“数字姐妹赏春”这一环节的设计,把数字拟人化,更拉近了学生与数学知识的距离,他们在静心聆听故事中小数字对话的同时,使知识进一步得到了巩固,而且不容易忘却。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笔算乘法教学反思、美台中心学校 王小军
本节课是教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课本65页例题2的笔算乘法,重点讲解19乘19的竖式,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方法,进位的乘法计算格式。
从本节课看学生参与积极,学习的兴趣较浓。由于学生在二年级时学习了多位数乘以位数,本学期前一节课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有了这个基础。因此,本节课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算一算,说一说,想通过让学生动脑思考、计算归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在让学生计算“19×19”时,我是有意识的安排三个学生到黑板算(典型算法),让学生观察讨论,找到正确的计算方法,这样就突破了“进位”这一教学难点。
教学完这个例题后,我出了3题填一填,分层练习,学生填完后并说出计算的方法,目的让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去感悟,归纳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学生都能填得出,但从学生的课后作业看,结果了现有部分学生对笔算方法不熟,尤其是在做第二层计算时就乱写了,例如: 5 6 3 × 3 4 × 5 2 ———— ————— 1 8 0 1 2 6 2 7 3 5 —————— ————— 4 5 0 4 7 6 第一题学生当乘到十位上的数时,却是用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加上进位的数2得7,再用5-3得2。第二题是用十位上的数和个位相乘后,再用进位的数和个位相乘。这些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我真不明白。
课后对这堂课进行反思,我想如果在讲完例1后,再叫几名学习没那么好的同学讲述一下笔算顺序,然后出一组改错题组织学生集体讨论,总结出笔算方法,让学生在讨论、口述的过程中对笔算乘法的算理有更清楚的认识,从而掌握笔算方法。学生在巩固训练中失误可能会更少,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
人教版两位数乘两位数 篇2
人教版“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内容呈现:
苏教版“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内容呈现:
2 基本的类似之处
色彩鲜艳、图文并茂的主题图是这两版教材编写的一大特色, 它以儿童的视角为切人点, 以富有童趣的童话情景、喜闻乐见的生活场景等形式来呈现学习素材直观形象的主题图, 以其丰富的现实意义和数学内涵, 为一线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教学资源。从两版教材内容的概观来看, 它们的基本要素和教学策略很相似:课题的内容也基本相似, 均包含乘法的口算、笔算以及估算, 两版教材都是在乘法口算的基础之上来展开教学的, 都非常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 体现了以打好基础的基本思想。
3 基本的不同之处
在看到类似方面的同时, 我们也从教材内容细节方面找到了差别, 甚至可以认为这些差别是十分重要的, 体现了两版教材所持有的不同本质的指导思想, 可以反映出教材改革过程中不少新观念的影响和效果, 说明我们的教材在经历了不同变革之后, 的确在许多方面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具有本质性的变革。限于篇幅, 这里选取几例进行分析: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 创设一些生动活泼且富有思考价值、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 使学生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认知环境中产生对数学学习的需要, 激发探究的热情。
例如, 两版教材在介绍“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时, 人教版是以我们生活中邮递员送报纸和书信的方式呈现的:用解决邮递员10天、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要送多少封信?”等实际问题的活动, 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探讨口算方法。接着, 通过“做一做”, 让学生经历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过程, 掌握口算方法。教材把口算教学和解决实际问题联系在一起, 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和学习兴趣, 同时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苏教版教材直接呈现的是学生熟悉的“送牛奶”的生活场景, 巧妙地将本节课要探索的计算问题蕴涵其中。在深刻领悟编者意图的基础上, 我们可以人为的把情境图用活, 将主题图分步动态呈现在我们的学生面前。从“搬下5箱够不够?”“搬下9箱够不够?”到“搬下10箱够不够?”以及最后的“搬下30箱够分给多少个同学喝?”等, 既有内容上的连续发展, 又有思维上的层层递进。在解决“搬下5箱够不够?一搬下9箱够不够?”的问题时又巧妙地复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从学生认识的“最近发展区”切入, 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新问题的灵感, 也为后面自主学习做好了铺垫。
人教版中, 我们依稀可以看到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模式的影子, 要探究的内容被分成一系列连续的小步子, 从教材的内容编排上我们可以看出, 它要求学生对每一步都作出反应, 并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学习。教材在编排这部分知识时, 充分考虑了学生已有的认识, 有利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 但是却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表面上看, 这种教材内容安排方式注重让学生把握计算的每一个步骤, 在学生自学时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代替教师的角色。但如果仔细分析, 我们可以发现,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 学生只是执行教师命令的操作员, 就好像一台台电脑, 教师编好程序, 点击鼠标, 他们就开始工作。留给学生的思考空间有限, 容易让学生养成死读书的习惯, 这样的教学如果从掌握知识的角度来说, 不失省时, 高效, 但从另一方面进行分析, 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思维活动连一点“旁逸斜出”的机会都没有。
苏教版教材采取的方式显然与人教版不尽相同, 苏教版在编排这部分知识时, 充分考虑了学生已有的认识, 给了他们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 每个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程度不尽相同, 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学习补充认识, 可以避免教师“一锅搅”的情况, 而且学生还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感兴趣的相关内容。这也正是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也是新课标下教师所追求的教学效果。但教材所表现出的逻辑性不强, 教材内容跳跃性较大, 一些学生思维学习能力跟不上, 比如教材没有介绍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教学直接跳跃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 它留给教师、学生的空间过多, 由于教师能力的不同, 所把握的教学标准就不一致, 由此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一, 同时它也不太适用于大班教学。
长期以来, 传授和掌握知识是数学的中心, 能用最短的时间教给学生最多的知识, 这便是认为的好老师, 随着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教育也开始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 重视让学生自己发现, 获取知识, 人教版教材中已初露端倪, 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计算、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 得出结论。但仔细剖析, 我们不难又发现它要求学生做的只是简单的估一估, 没有让学生用竖式把具体的结果算出来, 学生只是被动参与学习, 他们不需要思考, 弄清这样做的原因。这也许就是人教版的教学要求, 它反映的是人教版的教学理念。相形之下, 苏教版比较重视引导, 他让学生凭自己的知识经验进行判断, 然后运用摆竖式的方法得到具体的结果达到验算的目的, 实现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
综观整个过程, 具体差别见表4。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
(1) 人教版教材更关注“学习的材料”, 知识内容的安排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思维发生发展过程。而苏教版教材更注重“教的材料”, 在学习中, 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并重。
(2) 人教版教材更多地体现数学知识的逻辑性、严密性, 有助于提高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而苏教版教材更多地体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 操作性和探究性强,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提高其综合素质。
(3) 人教版教材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较好, 便于学生学习后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知识链。苏教版教材把相关的知识放到一起, 内容由浅入深, 但有的内容重复出现。课堂教学课时分布及分析: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两版教材关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课时安排有一些不同之处, 例如:人教版在编排笔算乘法时用了两个课时而苏教版则用了一个课时, 人教版教材没有专门安排乘数末尾有零的乘法而苏教版却专门用了一个课时来介绍这部分的内容, 足以看出这两版本对于这部分内容所关注的程度和侧重点是有差别的,
在分析了不同之处以后, 我们还发现, 两版教材在教学过程中还是有相似之处的, 那就是“练习”的设计, 人教版在教学过程始终穿插着练习, 通常是一个知识点讲完立刻加以练习, 最后还设计了总结练习环节, 苏教版更是以练习来组织整个课堂。这能说明什么呢?我认为, 它恰好反映了我国数学教学的基本特点:在课堂上我们的教师十分重视通过练习的途径, 加强对“双基“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意在培养高水平的思维能力。
此上所述为两个版本教材结构内容的共同之处, 但更多的是诸多各有特点的不同之处, 可他们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处, 都在为体现课改新理念, 打破旧的、落后的模式而进行创新, 所以我们应在广泛阅读多版本的教材, 给自己和学生更广阔的学习与探索的空间, 取众家之长, 博众家之彩, 真正做到合理的使用教材, 为学生创造更广阔的空间, 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权.中国小学数学教学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6.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通过经历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过程,理解其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小组和全班同学的合作交流,感受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學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交流能力及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或失败的教训,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乘的顺序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师(在黑板上写1、2、3、4这四个数):可别小看这四个数,它们可以有很多的变化!你能用1、2、3、4组成的数写几道乘法算式吗?看谁写得又多又快!
(学生可能写123×4,124×3,234×1,413×2,有的也会写43×12,13×24,23×14……)
师:根据这些算式的特点,你们能给它们分类吗?
(一类是有一个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另一类是乘数都是两位数的乘法。第一类已经学过了,请学生从第二类中任选一题用竖式计算,并说说算的过程。)
师(指着后一类):这些就是今天要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
二、启发思维,自主探索
师:“43×12”是两位数乘法。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用两位数乘法解决的问题,如,王老师每个月交43元物管费,计算一下一年王老师需要交多少元物管费?
(请小朋友先估计一下大约是几元,再说说是怎样想的。)
师:大家估计了很多数,也都说了自己的想法。那么,怎样判断哪个数比较接近正确答案呢?请同学们算一算43×12,看看计算结果与自己的猜想是否相符。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行!
(设计意图:估算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笔算前先估算,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引导学生探究用估算的方法能不能解决问题,激励学生由估算转向“精算”,进一步理解算式的意义。)
师:刚才看同学们做题,发现许多同学已经想出了好算法。同学们可以先和同桌互相说说你的算法,然后相互比较一下。
(教师把学生的算法归纳为以下三种:第一种是连加;第二种是连乘;第三种是拆数。让学生说说这几种算法中自己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学生会认为“连加”的方法比较麻烦,于是把焦点集中在“连乘”和“拆数”上。此时,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进行计算方法的辨析与发现。)
师: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17×13”。
(实际计算后学生感觉到“连加”算起来太麻烦,“连乘”的方法也用不上。这种认知冲突有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探索最佳算法。)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探究笔算方法(教师边引导边板书)。
(1)比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与“拆数法”计算。
拆数法:43×2+43×10=516
找一找:43×2是竖式中的哪部分?
43×10呢?
(2)竖式中的第二个部分积是43吗?为什么?
(求第二个部分积时,因为“1”在十位上,所以是求10个43是多少。因此第二部分积应对齐十位写。这样强调,有助于学生在以后的计算中减少因对位错而整题做错的情况。为计算简便,个位上的“0”可以省略不写。)
(3)老师完整地写一遍竖式。运算步骤边写边提示:先算个位上( )×( ),再算十位上( )×( ),注意数位对齐。最后两个得数加起来。
三、大家来帮忙
下面的竖式计算正确吗?如果错了,错在哪里?
四、巩固运用,解决问题
1.明明家去年花了326元水费,今年注意节约用水,平均每月花23元,今年能节约多少钱?
2.在学校开展的“节水好少年”竞赛中,小刚也制订了节水计划。小刚每天节约13千克水,四月份节水多少千克?五月份呢?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3.三年级的同学在操场上排成了一个长方形的队伍。三(3)班的小天站在队伍里悄悄地数了数:从前面数他是第5个,从后面数他是第9个,从左边数他是第8个,从右边数他是第7个。现在你知道三年级共有多少人了吗?
(设计意图:设计由易到难,层次分明的练习题,让学生应用法则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也是巩固所学知识,进一步熟悉计算技能的过程。围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主题进行形式多样的训练,增加学生解题的趣味性。)
作者单位
昆明市盘龙区拓东二小
人教版两位数乘两位数 篇4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说课稿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一、教材:
1、教学内容及简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它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为后面学习乘数数位是更多位的笔算乘法垫定基础。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会用交换乘数位置的方法验算乘法。能力目标:培养观察力、探究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情感目标: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难点:理解乘的顺序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二、教法、学法:
针对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在教法上,我个人认为,在教学中应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启发、引导、设疑等教学手段及方法进行教学。
第 1 页 在学法指导上,让学生掌握观察、比较、发现、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
三、教学设想:
课本中以订牛奶为情境,我进行了改编,以学生春游活动及游览公园为主线,通过四个环节进行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自主探索,研究算法;巩固强化,灵活运用;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现在正逢春季,因此,以学生去春游为背景素材,配予《找春天》的音乐,让美术、音乐与数学知识融为一体,体现学科的综合性。在情境图中标示出一个班共有48人去春游,每位同学的车费是12元,让学生准确的搜集提取信息,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自主探索,研究算法:
在这个环节中,进行以下五个层次的教学:
1、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当学生在情境中搜集、提取出“48人”“每人12元”后,问“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接着问“你能估一估大约要付多少钱吗?”培养学生初步的估算能力。
2、自主探索,尝试解决:
估算之后,暂且不做评价,采用设疑,“是这样吗?”接着,引导学生“你能试着算一算吗?”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
第 2 页 行同伴间的交流与讨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
3、讨论交流,优化算法:
在教学中应当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你能把自己的算法向大家介绍介绍吗?”学生的算法可能出现以下几种:①48×10=480,48×12就是500多;②48×6=288,288×2=576;③48×10=480,48×2=96,480+96=576;④竖式计算;⑤我想口算熟练的学生也许会想到,48看成50,50×12=600,2×12=24,600-24=576。当然,在提倡算法多样化的同时,也要重视算法的优化,接着再问:“这么多的算法,你最喜欢哪一种算法?为什么?”引导学生在算法的比较中优化,因为学生有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的基础,对竖式计算的好处应当有所了解,所以学生会选择竖式计算。
4、共同学习,解决问题:
当选择了竖式计算后,学生面临三个主要问题,这也是教学中的难点:①竖式的写法;②怎样用竖式算,尤其是第二部分的积应该怎样写;③为什么要这样写。首先引导学生自己尝试,接着由教师引导突破难点:第一,竖式的写法,学生已经学过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将旧知迁移,强调两个乘数数位对齐。第二,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在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从个位乘起。这时,先让学生观察12个位上的“2”,用个位上的“2”去乘
第 3 页 “48”,表示2个48,这是学生已经掌握的旧知。接着,看12十位上的“1”,让学生说说这个“1”表示什么?(1个十)这个“1”和“48”相乘表示什么?(10个48)10个48就是480。这里根据口算的方法,可以引导学生在竖式计算中先用十位上的“1”先乘48个位上的“8”,再乘十位上的“4”。第二部分的积480和第一部分的积56数位对齐了写,最后两部分积相加。第三,指出第二部分的积个位上的0可以省略不写。然后再让学生说一说写一写,最后得到内化。因为学生亲自动手写,动口说的实践活动比一味由教师说或个别学生说要更为深刻。
5、验证结果,提高效率:
在笔算中,验算是最好的验证方法。因此,让学生交换48和12的位置再乘一遍,然后引导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总结出乘法的验算方法。
(三)巩固强化,灵活运用:
这个环节共设计六个层次的练习,将多样性、趣味性、综合性、循序渐进性为一体,把练习题呈现在不同的公园背景中,以闯关游览公园激励学生巩固强化。(1)列好的竖式继续算
(2)根据横式列竖式计算并验算
(3)补充竖式中第二部分的积(补充设计的)
以上三题是基础练习,为了强化第二步积的过程以及加强验
第 4 页 算养成良好的习惯。指导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互相说一说,交流经验。
(4)改错:它是一个逆向思考过程,考察学生灵活应用的能力,综合性强。因此,指导学生先观察,再找错,然后分析错误原因,最后订正,强化难点。
(5)游戏大转盘:分小组进行,小组成员轮流旋转,旋转到哪两个两位数,就开始笔算。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练;缓解学生疲劳紧张的学习情绪。(6)应用题:
①春游途中助养小动物,为它们订牛奶。全月28元,定一份一年要多少钱?不仅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进行爱护动物的品德教育。
②公园买门票:这是一道开放题,先分组交流讨论,再全班汇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谈收获并进行总结。课后的拓展,与课前情境呼应,如果全年级都去春游,要付多少车费?(192×12)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尝试思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人教版两位数乘两位数 篇5
教学内容:练习十三。
教学目标:通过练习,让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运用24时表示法,并能准确的计算出一天内经过的时间。
教学重难点:简单的时间计算。
一、复习。
1、用24时计时法表示出下面的时刻:
下午4时是()时上午8时是()时晚上10时是()时深夜12时是()时
2、13时是下午()时17时是下午()时21时是晚上()时14时是下午()时
3、连线。
18:0623:385:0013:00
下午6:06晚上2:00下午5:00早上5:00
4、和平街新设一个邮筒,需要在邮筒上标出3次信,早上8时30分第一次取信,以后每隔4消失取一次信,请你标出每次取信的时间。
5、春雷画展每天的开放时间是8:00--17:00,这个画展每天展出多长时间?
6、看图填空(图在课本55页)。
春风饭店晚上的营业时间是从下午到晚上,一天共营业多长时间?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7、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洋洋晚上9时睡觉,第二天早上6时起床,她一共睡了()小时。
课外小组14:30开始活动,经过1小时20分结束,结束时间是()。
8、一场球赛,从19时30分开始,进行了155分,比赛什么时候结束?
第五课时制作年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活动课制作年历。
教学目的:通过让学生制作年历,让他们能巩固本单元所学的平润年的知识,并且让学生我国的一些节日,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及动手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平时我们要知道今天是几号,怎么办?
你们见过什么样的年历呢?
今天我们来做一个年历好不好?
二、活动。
要制作一个年历有哪些步骤呢?
师生共同总结:要确定1月1日是星期几。
休息日和一些节日要用其他颜色标出。
如何布局,如何分工。
让学生小组合作。
三、作品交流。
你觉得哪组的作品好,好在什么地方?
1、口算乘法
第一课时整十数乘两位数的口算
教学内容:整十数乘两位数的口算。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使学生学会口算整十数乘两位数的口算。
2.能正确、熟练地用简便方法进行口算。
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幻灯片,苹果形的口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
1.口算下面各题:
70×380×919×565×225×3
57×223×432×619×337×5
自己选两题,说说口算方法。
2.出示准备题(幻灯逐题出示):
(1)10个1是[],怎样列式?(板书)1×10=[10]
(2)10个2是[],怎样列式?(板书)2×10=[10]
(3)10个3是[],怎样列式?(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列式,并写出得数)
(4)学生自学第9页“准备题2”,并填[]。
要求学生说一说“……”表示什么?找出规律,揭示课题。
(二)探索新知
1.提出问题。
(1)运用多媒体课件呈现王大妈制作茶叶的情景。
(2)请学生提出自己想知道的信息。(课件回答)
如:王大妈一天能制作茶叶多少斤?王大妈一天制作茶叶多少小时?
(3)从学生获得的信息中,选择并提出问题。
例如:王大妈一天能制作茶叶14斤,10天共制作茶叶多少斤?
2.探讨口算方法。
(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出算式:14×10
(2)小组讨论:怎样想出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例如:14×10=14×9+14=126+14=140
14×5×2=70×2=140
10×10+4×10=100+40=140
……
(4)评价:
根据学生回答,点评每一种方法,强化学生对口算方法和过程的了解。同时,用点评的方式给学生以表扬、鼓励,增强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信心。
3.单项训练(幻灯出示):
75×1038×1026×1045×1050×10
63×1072×1055×1018×1068×10
(1)指名说说其中几题的口算方法。
(2)讨论:
每一小题的积与被乘数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3)小结:(由学生小结,教师补充)
10乘一个数(零除外),只要在这个数末尾加一个0。
4.深入探究:
运用课件继续呈现茶农们制作茶叶的情景后,提出新问题。
现在有30个人在制作茶叶,如果平均每人制作茶叶14斤,她们一共能制作茶叶多少斤?
(1)出示算术:14×30
请学生思考,讨论怎样算?
(2)组织交流,并由教师评价每种方法。
学生可能会出现多种方法,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口算方法,再次体验成功。
(3)试一试:口算
73×1090×5031×40
(4)引导并总结两位数乘整十数较好的口算方法:
先用整十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再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上一个0。(允许并鼓励多种不同的口算方法。)
(三)课堂练习
1.完成课本“练一练”第1.2题。
(1)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
(2)结合订正过程,有意识地选择两、三题让学生说一说口算过程。
2.填表:第10页第4题。
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对全体都对的小组给予表扬。)
3.解决实际问题。(小黑板出示)
(1)45乘10得多少?
(2)60个15是多少?
(3)写出4个两位数乘整十数,积都是480的算式。
让学生独立完成,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和小伙伴交流讨论。教师巡视,及时参与学生的讨论。
在学生完成后,请几位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4.游戏(“练一练”第3.5题有关题目)。
贴出苹果口算卡片,组织学生做“摘苹果”的游戏,说明游戏规则,谁算对卡片上的题,把苹果摘下来。最后,比一比哪一组摘的苹果多。让学生体验收获的喜悦。
(四)课堂总结
人教版两位数乘两位数 篇6
美丽的街景—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上册《两位数乘两位数进(进位)》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弄清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计算的能力,渗透教学源于生活,要用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3)情感目标: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评价意识。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的算理。(2)难点: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的笔算算法。教学准备:课件、操作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设计,问题导入。
师: 今天逯老师想给大家介绍一位农民伯伯,王爷爷!(课件)现在这个季节王伯伯的果园里正是一片花海,可美了,想看吗? 怎么样漂亮吗?
果园之所以花海一片,是因为有王爷爷的辛勤劳作,他还向我们介绍了他的种植果树的情况,看!
师:瞧!从图中,你看到了那些数学信息!生:桃树每行有19棵,有这样的13行。
xiaoxue.xuekeedu.com
师: 还有要说的吗?
生:苹果树每行有24棵,有这样的18行。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桃树有多少棵? 师:还有想说的吗? 生:苹果树有多少棵?
师:你们真棒!我们先解决桃树问题可以吧!要解决这个问题,该怎么列式?
生:19×13(课件)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1)小组合作,探索方法
1、多元方法解决
师: 那19×13到底等于多少呢?下面请以小组为单位,想一想、议一议,把你们的解决方法写在操作纸上。(小组讨论)(小组汇报)生1:19≈20 20×13=260 师: 你是运用估算的方法,那实际结果等于多少呢? 生2:19×3=57 19×10=190 57+190=247 生3:
xiaoxue.xuekeedu.com
2、笔算竖式方法研究
师:你可真棒!逯老师这里也有一位同学做的,看!和你的一样吗?
到底哪个正确呢?这样,下面请以小组为单位,利用2号操作纸,想一想、议一议,把你认为正确的笔算方法写在操作纸上,并试 着总结出方法。(小组讨论)
(小组汇报)师:有结论了吗?
生1:
师:说说理由!
生:19乘13,我们可以看成19乘3再加上19乘10的结果。19乘3的竖式写法,可以借助加法19+19+19个位上3个9相加是27,写3进2,十位上3个1,再加上进位的2是5。所以笔算竖式时,用个位上的3分别乘19, 3乘9等于27,写7进2,3乘1,再加上进位的2等于5写在十位上。再用十位上的1分别去乘个位的9和十位的1,1乘9等于9,写在十位上......师:谁听明白了?能到黑板上边做边讲嘛?(学生板书)
xiaoxue.xuekeedu.com
对于他的讲解你们还有问题吗?
(主要围绕:这个地方为什么写5,9为什么写在十位上)师:5是哪来的?不是该写3吗?
(学生讲进位的2)9为什么要写在这里呢?(这里的1表示10,10乘9等于90)
哦!现在我明白了!也就是说,个位上3乘19,三九二十七,写7进2,2很重要要在3的下面做个标记2,再加上3,;1乘9表示9个十,写在十位上,也可以说,乘到哪一位积就得写在哪一位,最后把他们的结果加在一起是吗?
3、总结方法
师:同学们可真棒!通过你们的讲解我终于明白了。
那在笔算竖式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谁来说一说?
生:
1、相同数位对齐,先用个位上的数去乘,再用十位上的数去乘。
2、满几十进几十,做好标记。
3、乘到那一位,积极写到哪一位。
4、最后把两个积加起来。
师:同学们可真了不起,其实刚才你们总结的笔算乘法的方法,就是这节课我们学习的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的方法。(板书课题)现在你们都会了吗? 情境延续,提升难度。
xiaoxue.xuekeedu.com
(1)解决第二个问题
师:再回到农民伯伯果树的问题中,刚才我们已解决桃树的问题,那苹果是一共有多少棵?怎样列式?会解决吗?
好!请同学们,在操作纸区域3中完成。
(学生做)
那个同学愿意展示一下你做的?
能给我们讲一讲吗?
师:这道连续进位题目你们都会了,你可真了不起,请回!(2)现在大家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还有问题吗?都会了!考考你行吗?(火眼金睛辩对错)
四、拓展延伸,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真棒!看来对今天我们学习的问题已经完全掌握了。再让我们回到农民伯伯的果园,有付出就有回报,农民伯伯辛勤劳作换回了秋天丰收的场景,瞧!(课件)感觉怎样?(好想吃)为农民伯伯高兴吗?(高兴)
是啊,大丰收是农民伯伯最想看到的,那你想不想知道农民伯伯的收获情况呢?(课件)
如果一颗桃树的平均产量是64千克,苹果树的平均产量是,你还会计算吗?
(有时间就尝试做第一个)
xiaoxue.xuekeedu.com
人教版两位数乘两位数 篇7
一、依托直观模型, 促进对算理的理解
直观模型指的是具有一定结构的操作材料和直观材料, 如小棒、计数器、点子图或方块图。在“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中, 很多教师都认为既然学生已经有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竖式计算的基础,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需要再借助一些直观模型了, 所以在各种版本的教材中已看不到直观模型。我试图让学生借助“点子图”这一直观模型, 在上面画一画, 然后找到解决14×12、12×14的办法, 并让学生把想法和思考过程写在纸上, 通过“点子图”直观模型让学生探索方法并理解算理。
1.提出问题, 导入新课。
师 (根据问题引出算式) :这幅书法作品一共有多少个字?
生:12×14, 有168个字。
2.探究算法, 理解算理。
师:你能算一算吗?如果有困难, 可以借助老师发给你的点子图来研究, 我们把字数用点子图来表示, 你可以在上面画一画, 然后想一想, 找到解决12×14的办法, 并把你的想法和思考过程写在纸上。
(让学生自己逐一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讲解自己的方法, 最后让学生讲解竖式)
师 (针对竖式提问) :48怎么得来的?120怎么得来的?
3.重点理解竖式的算理。
师:在前面的方法中, 有一种方法和竖式特别相似, 你能找出是哪一种方法吗?
(生互动交流)
师:把点子图和竖式结合起来, 48怎么来的?表示4个12相乘;120怎么来的?表示10个12相乘, 最后把48和120加起来就可以了。
4.尝试练习, 巩固提高。
(1) 尝试练习:23×13、21×34。
(2) 反馈:
师 (观察) :这3个竖式有没有相同的呢?能否写得更简洁一些呢?
教学反思:原来的设计全部都借助点子图来计算, 几次试教下来, 我发现由于学生思维层次不同, 全部用点子图来计算反而会让很多学生无从下手, 改成“你能算一算吗?如果有困难, 可以借助老师发给你的点子图来研究”以后, 可谓百花齐放, 学生有的不用点子图直接拆分;有的则借助点子图来理解;还有的做出来以后, 在点子图上再圈一圈, 从而更好地理解了算理。所以, 借助点子图, 促进学生理解算理是一条很好的途径, 从学生的汇报中可以看出, 生3使用的方法, 自然地将12拆分为10和2, 分别用10和2去乘14, 然后再相加;而生4不仅写出了正确的乘法竖式, 而且能将其中各部分与点子图对应, 说明他是真正理解了算理。
二、借助拆数法, 促进对算理的理解
“拆数法”是指把其中一个乘数拆成整十数与一位数的和, 分别与另一个乘数相乘, 再把各部分的积相加。“拆数法”是乘法竖式计算的重要基础, 是乘法分配律的直观体现, 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明了算理。
1.创设情境, 引入知识。
师:最近学校举行了爱心义卖活动, 有一种“福娃”玩具特别好卖, 每个24元。
(出示图片及数据)
师:请问, 买12个福娃玩具要多少元?
生:12×24表示12个24。
2.探究算法, 理解算理。
师:到底需要多少元呢?怎么算出来?把自己想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
生1 (连乘) :24×3×4=288。
生2 (拆数法) :将12分成10和2, 24×2=48、24×10=240、48+240=288。
师:这种方法是将这个两位数拆成两个数来进行计算, 我们叫拆数法, 还有谁也是用拆数法的?
生3:将12分成3和9, 24×3=72, 24×9=216, 72+216=288。
师:比较拆数法和竖式哪种更好?
(学生展开讨论)
师:通过比较, 发现拆数法和竖式的算理是一样的, 只是书写格式不同而已。
教学反思:本堂课设计的重点是让学生对各种拆数法进行比较, 从而得出把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 分别和另一个乘数相乘的拆数法比较简单。在渗透乘法分配律的同时, 让这种拆数法和竖式一一对应, 虽然我设计的侧重点不同, 但同样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都理清了算理, 掌握了算法。
三、联系已有知识, 促进对算理的理解
数学知识都是紧密联系的, 让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去探究新知是数学学习的有效措施。所以, 在教学一种新知之前, 我充分发挥新旧知识间的迁移作用, 找寻旧知中能为新知理解起作用的因素, 并把此作为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的一个重要措施落实于教学中。
1.创设情境, 导入知识。
师 (出示图片及数据) :买5个福娃玩具要多少元?
生:24×5=120 (元) 。
师:解决这个问题, 用到了什么知识?
生: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师:如果买10个这样的玩具, 又该付多少钱呢?
生:24×10=240 (元) 。
师:在这里, 我们又用到了什么知识呢?
生: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师:假如老师想买12个这样的玩具, 该怎样计算需要多少钱呢?
生:24×12。
师:与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数相比, 这是一道怎样的算式?
生:两位数乘两位数。
师:这节课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 借助已学知识解决今天遇到的新问题。
2.探究算法, 理解算理。
师:究竟24×12的准确答案是多少呢?请每位同学自己试着在纸上算一算。
(学生呈现多种算法)
师:真不简单!如此短的时间里面, 我们竟然能发现这么多计算方法。那么, 每种方法分别是借助什么旧知识解决的呢?你可以选一种来说一说。
生1:第1种方法用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数, 主要是用乘法分配律的旧知来计算。
生2:第3种方法用到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旧知。
生3:第2种竖式算法, 是借助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笔算来进行计算的。
3.沟通联系, 内化算理。
师:通过比较, 发现方法1和竖式的算理是一样的, 只是书写格式不同而已。
人教版两位数乘两位数 篇8
[教学目标]
1.体会加法的意义,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经历探索和交流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口算和笔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工整的习惯,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习能力和学习情感,享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掌握笔算的计算方法,能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小棒、直尺
[教学过程]
一、铺垫引入
(一)复习
(1)开火车口算
30+40= 40+50= 83+5= 33+6=
20+60= 10+25= 21+30= 45+30=
(2)指名说说以下几个数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73、63、40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观察情景图,获得信息
师:学校组织二年级的同学去参观博物馆。看,他们来到了博物馆门前,小精灵明明正热烈地欢迎他们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情境图)
出示P11主题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全班汇报发现。(二(1)有35人,二(2)有32人,二(3)37 人,二(4)34人,每班由2名带队老师)
2.看图提问
师:你能根据图来提出数学问题吗?(生自由回答。)
师:有这么多的问题,关于二(一)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有多少人我们如何解答呢?二(一)班和二(二)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呢?(学生独立思考。)
二、探究建模
1.出示:二(1)班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
小组合作,也可以请小棒来帮忙。
学生汇报:(1)用口算35+2=37。(2)用小棒,先摆3捆5根,再摆2根,合起来是3捆零7根,也就是37。(3)我使用竖式计算的,个位5+2=7,在个位写7,十位3+0=3,在十位下面写3,所以等于37。师生共同写竖式,再讨论总结列竖式应注意的问题。(数位要对齐,分开点写,用尺子)。
2.出示例2,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第二个问题。选出比较快的人,说一说是用的什么方法。
3.用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的数写在个位下面,十位相加的数写在十位下面。)
4.出示课题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
三、巩固练习
完成P12和P13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板演笔算过程,同时教师巡视、指导,共同订正。
四、回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梳理。
人教版两位数乘两位数 篇9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29-31页内容.
教学目标:
1、探究和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口算。
2、学会在多种算法的比较中找到最佳的口算方法。
3、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养成认真,细心计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两位数乘一位数,整百数乘整十数口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拟定导学提纲,自主预习
1、创情板题:
同学们,奥运会的帆船,帆板项目在青岛举行。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好不好?(出示信息窗1)。请同学们仔细阅读信息窗中提供的信息。想一想,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学生提出问题,师把本节课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1)3个月挖出多少万吨淤泥?
(2)这艘泥船本周已经运走淤泥多少吨?
这两个问题怎么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18×3400×20
怎么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整百数乘整十数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它。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一位数,整百数乘整十数口算
3.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29-30页“自主练习”前面的内容,并把计算结果和答写完
整。思考:
(1)第1个红点中的两种口算方法的思考过程分别是怎样的?
(2)第2个红点中的两种口算方法的思考过程分别是怎样的?
4.学生自学,小组探究。
二、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班内交流
(1)第一个问题
《1》交流算法。师:第一个问题,弄明白的请举手?(从举手的学生中发现学困生)
生答师随机板书:10x3=308x3=2430+24=54:把18看作2020x3=602x3=660-6=54:并分别让他们说出几种口算方法的思考过程。
《2》优化算法。师:同学们想出了很多种口算方法,比比看,那种方法更简便?
(2)第二个问题
《1》交流算法。师,第二个问题.会的同学请举手?
生答师随机板书:4x2=8,400x20=8000:400x2=800,800x10=8000:……。并分别让他们说上几种口算方法的思考过程
《2》优化算法。师:同学们想出了很多种不同的口算方法,比比看,哪种方法更简便?
三、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通过刚才的研究,说一说,怎样口算两位数乘整一位数或者整百数乘整十数?
同学们,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时,先把两位数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然后分别与那个一位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口算整百数乘整十数时,可以先把两个因数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再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最后就在乘得的数的后面添几个0.
四、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课本自主练习第1题和第2题(第30-31页)
2.当堂检测
新课堂第1题
教学反思:
回味课堂,我感觉亮点之处有:
1、创设情境,引出问题。让学生去探究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紧扣学习目标展开教学,使学生真正掌握了两位数乘整一位数或者整百数乘整十数的方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篇10
本单元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今后也将在第七册时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可见掌握和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算理是这个单元教学的基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二、教学思考:
>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1、关于《整理与复习》
以前,我们的复习课总是由这几个固定的教学环节:复习知识点、基本练习、提高练习、拓展练习等组成的。这样的课堂机械、乏味和单调。现在我们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理念,多从学生出发,从生活出发,从知识的发展出发,让学生多发挥主动性,让课堂变得更新、更活!
《两位数乘两位数整理与复习》案例:
一、单元知识的梳理与复习
师:你打算怎么复习?回忆、梳理、练习、释疑、纠错
师:在生活中哪些地方有用到两位数乘两位数来解决问题?
接着在一篇数学日记中复习口算、估算、笔算。
二、知识的运用与拓展
1、一辆校车能乘坐40人,13辆校车一次能乘坐多少人?
2、一本童话故事书要19元,如果老师要给全班34个同学每人都买一本,需要带多少钱?
3、实验小学的阶梯教室共有19排,每排有26个座位,如果有500名老师来参加听课活动,能坐得下吗?
三、延伸提高
下列题目选择一组进行研究,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1)12×11=45×11=32×11=
(2)21×31=31×41=81×51=
(3)25×19=38×99=18×49=
四、阶段性评价。
1、自我评价。
2、同桌合作,同伴评价。
3、小组反馈,方案优化
从这个案例我们不难看出:在学生学习了一章一节之后,我们不仅仅让学生回忆了前面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如何去梳理自己学过的知识。让学生学会根据情境的需要选择最合适的方法解决实际的问题。重点体现计算时根据不同的情境选择不同的`策略。但是不是什么新了就好呢,我觉得也不是的,我们在进行整理复习时,我觉得要把握两点:
1、重视算理和算法,并且要开放。注重纠错。不要过多的追求情境的东西。
2、练习量的保证,但要避免机械训练。
>教学中的几点小温馨提醒:
1、怎么把握口算的要求。
教材中的口算要求只是局限于能利用乘法口诀进行类推。像69÷3这样的口算教材都没有要求。这样在教学中学生就暴露出许多问题。最明显的就是口算能力低下。当我们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之后,我们也采取了一些补救措施:对学生定期进行口算过关。在平时的课堂中,上课时先利用5分钟时间对全班学生进行口算练习。在学期结束时又对学生进行了口算能力达标测试。但这样下来之后效果也不见得很理想。上学期初,我们在开学时又对学生进行了一次口头过关考试要求5分钟完成50道。但每个班能顺利过关的人数还不到一半。这也是实施新课程的一个事实,大家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有意去关注一下。
2加强估算。注重培养学生估算意识。
估算,是新课程的一个亮点,也是学生学数学和用数学的体现。教材中十分注重估算意识的培养。要求学生达到在解决问题时,自觉地进行估算,逐步培养估算技能和估算习惯,进而形成估算意识。我们在教学中也注意到这一点,平时在课堂中从学生的反应来看,如果有你的提醒,那所有的同学都会估算。但如果要他自己自觉估算,那这种能力就会显得欠缺。我们建议:
1、让估算成为一种习惯性的思维。P69
在教学估算时,我们不会忘记强调估算,在计算时我们也在强调。但教材中还有许多很好的素材我们也不能错过。P69,我们可以不要急着让学生只是简单的让学生去算一算再连一连就完事了。我们可以先让学生估一估,它们相乘可能等于几?为什么?
在学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一课之后,我们也可以增加这样的练习:
下面的计算正确吗?说说你的判断理由。
23×14=9229×28=90227×32=86631×31=931
2、解决好估算与解决问题之间的关系。P59
人教版两位数乘两位数 篇11
【预设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算法的过程, 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会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 (一次进位) 的乘法。
2.通过创设情境, 使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强化独立思考的意识, 在交流算法的过程中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学会优化计算过程, 锻炼思维的灵活性。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自主探究, 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设计思路说明】
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 可以通过“情境引入———知识探究———巩固深入———反思评价”四个环节, 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即培养学生以数学的视角去观察、以数学的思维去思考、以数学的方式去探究、以数学的语言去表达的能力。教师采用了合作交流、独立思考等学习方式, 从事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教学过程设计】
1.自然进入情境, 合理提出问题
在本节课教学的开始阶段, 我基于“数学源于生活, 又用于生活”和“让学生接触生活中的数学才能让他们体会到数学的价值”的理念, 创设了学生喜欢的一个数学情境:动物奥运会。当学生入情入境之后, 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你们从图片中知道了什么?你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这样不仅使学生自然地进入了角色, 还让他们学会从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积极尝试, 主动探究新知
在教学时, 鼓励学生找出解决的办法后, 首先渗透了估算的意识, 然后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 让学生分组研究“18×3=?”的计算方法。教学时, 我采用了以下三个步骤: (1) 小组探究。 (2) 汇报学习成果。 (3) 比较两种竖式的异同。通过组织学生汇报学习成果、分析、类比、交流和讨论等系列过程, 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独创性, 让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并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如, 在组织教学本节课的重点:强化竖式计算时, 我安排了这样的讨论:同学们, 你们觉得在写竖式时, 应该注意些什么?这样,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根据小组成员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了竖式计算时需要注意的方面, 既符合学生的实际, 又准确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算法, 提炼算理。
3.精心设计练习, 巩固、拓展知识
紧扣上面的教学环节, 我设计了小组“加分”的比赛来巩固知识, 这样不仅增加了趣味性, 还提高了教学效果。之后再组织学生进行“啄木鸟治病”的诊断练习, 提高了难度, 让学生仔细观察后找出“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中常出现的几种错误。如, 把进位数直接写在最后的乘积中、横式后面忘记写得数或不加进位数等。为了进一步活跃课堂气氛, 掀起本节课的高潮,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我又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抽奖活动”,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抽奖使得本节课的知识拓展到了计算结果十位进位和计算结果是四位数的情况。最后我创设了一个“租车”情境:“比赛结束了, 大象代表队要做公交车回家每个人需6元钱, 他们共有13个人, 大家帮他们算一算, 100元钱够不够大家做车?”这样使学生回归到生活, 可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鼓励学生梳理知识
在这一个环节中, 我采用让学生“谈这节课的收获”的形式, 鼓励学生在反思中交流, 并整理本节课的重点———两位数乘一位数算法的计算方法和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 并对该内容进行延伸与拓展, 这样有效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课后反思】
1.对教材加工处理, 有效创设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 学生的数学现实就是他们已有的经验和知识, 这节课我紧紧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大胆地把教材中的学生买书的情境处理为“动物奥运会”的情境, 并遵循“引入———过渡———高潮———拓展”的原则, 创设了以下五个情境: (1) 河马送饮料。 (2) 运动会的第一项比赛:计算比赛。 (3) 运动会的第二项比赛:啄木鸟治病。 (4) 运动会的第三项比赛:各显身手。 (5) 大象坐车回家。通过以上五个情境为线索贯穿本课的知识点, 层层递进, 唤起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 使学生入情入境。
2.为学生体验、探究提供了充足的时间
学生在探索“18×3=?”的计算方法时, 我放手让学生去探索不同的算法, 之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讨论:同学们, 你们觉得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最后组织学生交流、类比、优化算法,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 让每个小组成员都有所收获。
3.积极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新课标指出, 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 尽量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于是我在教学“河马送饮料”的情境时这样提问:你们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我预计学生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河马一共运来了多少瓶饮料?可是学生提出了许多超出本课范围的问题, 我对学生的行为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然后让学生把有些问题存入“问题银行”, 鼓励他们在课余时间通过询问、网上查阅资料等方式去研究, 从而获得结果。这样教学, 课堂气氛和谐、融洽, 学生觉得自己得到了教师的认可, 获得了一定的成就感, 从而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4.抓住学生的兴奋点, 动静结合设计练习
【人教版两位数乘两位数】推荐阅读: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教学设计09-01
人教版四年级《三位数乘两位数》评课稿05-30
《两位数乘一位数》06-13
两位数乘一位数乘法10-24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教案09-09
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两位数乘一位数估算 教案教学设计(青岛版三年级上册)11-12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课堂实录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09-07
两位数加一位数教案设计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