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以人为本以德立人(共1篇)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以人为本以德立人 篇1
党的十六大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鲜明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其实质就是以人为本。只有以人为本,才能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才能使发展走上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轨道。作为推动科学发展主体的人,应该是具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情操的人,应该是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的人。因此,坚持以人为本必须首先做到以德立人,它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今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新形势下以德立人指明了方向,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一定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和长期性任务,认真抓紧抓好。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八荣八耻”的重要论述内涵非常丰富,其主线就是以人为本、以德立人。“天生万物,为人为贵”。发展的目的在于人,发展的动力在于人,发展的举措也要依靠人,人的因素起着事业成败的决定作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满足人民的精神和物质需求,实现人民群众的良好愿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所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在发展过程中,有的地方和领域出现了重经济指标、轻社会进步,重物质成果、轻人的价值,重眼前利益、轻长远福祉的偏颇现象;极少数人产生了真假不辩、是非不分、善恶不明等人生的坐标歪斜。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缺乏社会主义的荣辱观。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就必须以德立人,在全社会唱响“八荣八耻”主题歌,依靠具有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人去推动和实现科学发展观。一是坚持以德立人必须分清荣辱界限。以德立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道德是立人之本,全社会的每一个公民都必须树立起对国家对人民的责任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之不存,何以家为”。从近代中华民族遭受欺凌和压迫的历史看,国家的兴衰和人民的祸福与每一位国人休戚相关,孙中山先生曾感慨中国人是“一盘散沙”[本文来源于范文大全-,找
范文请到范文大全]八耻”,及时给每个人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敲响了警钟,提出了思想行为的底线和道德准则。全体党员干部一定要深刻领会“八荣八耻”的精神实质,紧密联系自身的工作实际,深刻对比和反思自己与“八荣八耻”要求的差距,更应首先搞清楚什么是荣、什么是耻,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时时、处处、事事都要做群众的表率,当好典型,做好示范,维护和实践好自己的“官德”,在群众中树立良好地形象和标杆。对“八荣八耻”要日日照、时时省,切忌写在纸上、贴在墙上、挂在嘴上,要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影响和带动广大人民群众共同筑起中华民族坚强的道德长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以人为本以德立人】推荐阅读: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05-30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感想10-18
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有感10-29
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重在建设07-02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08-08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读后感05-12
社会主义荣辱观演讲稿:树立现代荣辱观,争做文明企业人11-15
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