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共8篇)
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 篇1
正确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成为世界强国,实现祖国,伟大复兴是当代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作为当代的高中生,我们责无旁贷,而要求实行这一目标,我们必须用无产阶级思想武装头脑,建立符合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
党的十八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括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个字,字字珠玑,掷地有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灯塔,它照亮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彼岸、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高度概括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总的共同目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路标、指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即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属性和应有主义,也是人民对于社会发展的共同诉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标尺,它规范着每个公民的一言一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中国公民应该树立的基本价值追求和应该遵守的根本道德准则。
党的十八大不仅指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而且,提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这要求我们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人
们的思想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坚持重在建设着力铸就人们的精神支柱;尊重差异性、包括多样性,在持之以恒中不断壮大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影响力。
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十八大必将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进行全面规划,从而进一步激发起人民群众的创造热情,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任何一个政党、任何一个阶级、任何一个社会力量,能否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中占据应有的地位,发挥应有的作用。归根结底要看他能否遵循历史的规律,解决中华民族所面临的最紧迫、最根本的问题。在20世纪,中国的发展过程中,许多政治力量都提出过自己的主张,都曾在政治舞台上表演过,但最终都成为勿勿过客。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
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了全面部署。党的十七大报告重点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的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即反映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继承和吸收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也体现了时代精神,是14亿国民认同的‘‘最大公约数’’。自觉地践行、激扬这一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必须遵循的价值取向。为了创造精彩的人生,当代青年理应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际内涵,否则,就难以明白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怎样才能扣好。
我们身为中学生,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与希望。国家正在发展,祖国需要人才,有志青年必须有所作为!同学们在我们的肩上,肩负着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宏伟事业需要我们去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在我们手中实现。因此,我们一定要不辱使命.不负众望.自觉担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八个字铭刻在心,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英雄模范为榜样,努力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我们一定要旗帜鲜明地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树立正确导向、澄清模糊认识、匡正失范行为、形成激浊扬清抑恶扬善的高尚道德品行,凝聚中华正能量、高昂的唱响正气歌,使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心灵的罗盘,成为人生航程的航标。确实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奋斗。用自己青春的激情、汗水和辛勤劳动,把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 篇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 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三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四是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高校教师在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引领大学生思潮的发展时必须从这四个方面着手, 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一、坚守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应始终居于我国思想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但我们也不得不看到,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型、全球化的推进等形势的发展, 西方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 国际上一直有存在着一种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思潮, 使我国意识形态中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面临着巨大挑战。
社会思潮是在一定时期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实践中产生的, 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大众思想、理论和观点, 它反映特定环境下的民族、阶级、阶层或社会群体利益要求, 具有一定的理论色彩和社会影响力的思想趋势和行为意识倾向, 属于社会意识形态和理论意识范畴, 对社会存在能进行调控、改造和导向。由于不同人群的利益诉求, 社会思潮在传播过程中具有相对独立性, 其实质就是意识形态的独立性。我国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 在极大的丰裕了社会物质产品的同时, 经济结构的转变也给也给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比如: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以及市场经济主体的多元化, 使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市场经济的趋利性容易使人们滋长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 严重地危害着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另外, 经济利益主体的多元化, 使各种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 使当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面临分散主义和自由主义的冲击。同时, 各种社会思潮的传播, 使社会价值取向存在多元化, 在如何处理好多种价值取向之间的取舍、平衡和协调之间, 容易使社会本位价值的冲突明朗化。因此, 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各项工作的核心、灵魂指导思想的定位正在经受着严峻的考验。
大学生是新时期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他们的思想状况、道德素质、理想信念等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我们中国梦的实现。而马克思主义所遇到的诸多挑战也必然会影响到高校以及大学生, 使部分大学生对共产主义信仰产生困惑迷茫, 同时由于部分授课教师在教学素养、教学方式、理论功底等方面的不足以及对联系现实的拿捏不够等也造成了部分学生对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不感兴趣、倦怠甚至逆反的心理。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师来说, 首先积极深入学习研究社会各种思潮变化, 找出其表现形式、主要内容、精神实质、可能影响和受众对象及发展趋势, 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 从而提高课堂上对学生的引导能力。其次, 高校思想政治教师要加强自身道德素质修养, 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 以自身良好素质形象向学生阐释和演绎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所应有的意义, 增强论证的可信度和理论的感染力和亲和力。最后, 要以合理方式引导其他思潮的发展。学生身处社会之中免不了会受到家庭、社会、朋友、书籍、影视等多方面影响, 加之自身的经济条件、能力素质、心理需要等又为特定思潮的接触创造了具体的语境。这些思潮作为现实特定关系的反映必然有其自身的基础, 因而对于出现的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切不可一棍子打死, 合理支持积极进步思想, 改造消极落后, 坚决抵制和反对腐朽有害思想。做到以理服人, 以情感人, 用事实说话。总之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权主动权话语权的前提下, 尊重差异, 包容多样, 促进学生在差异中增进理解, 在交流中扩大共识。
二、引导学生在为实现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
理想信念是人的心灵世界的核心。有没有明确的个人理想目标决定了其人生是否充实有意义。共产主义代表了人类最高理想, 最高理想的实现具有历史阶段性。在当下, 我国全体民众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引领下, 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 作为青年学生必须找准自己的人生定位, 自觉的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洪流中。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帮助学生正确认清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屈辱历史, 正确理解我党各种方针政策对国家民族前途的引领作用, 把党当前的任务、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和个人的具体奋斗目标紧密联系起来。每个个人在实现自身个人理想的同时, 积极为社会创造财富, 维护社会秩序, 推动社会的良性发展, 通过民众的合力,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实现我们的中国梦。目前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成绩有目共睹, 文化体制改革健康有序, 政治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社会呈现安定繁荣的景象, 这一切都是因为党秉持的是建设共产主义的最高理念, 想要实现的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共产主义是私有制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 因而是通过人并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 因此, 它是人作为社会的人即合乎人性的人向自身的复归。”是每个人向往的精神乐园。
三、联系历史和现实,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生活在中国的这片土地, 流淌的是中华传统的血脉,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无数的英雄人物为了捍卫祖国的尊严、领土的完整, 不惜牺牲生命。文天祥著名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展现了我们民族优秀儿女铮铮铁骨。而今天一些学生在消极悲观思想的影响下, 对祖国的未来对个人的前途漠不关心。加上独生子女在家庭里的优越地位, 使一些大学生的个人主义思想非常严重, 从小娇生惯养不愿吃苦, 总强调个人价值至高无上, 这些都是与我国传统民族精神相背离的。作为高校政治课教师,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应当自觉宣讲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结合身边的典型案以及历史上的英雄人物, 培养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爱好, 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树立学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同时以身作则树立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形象, 培养学生仁者爱人的思想, 增强学生对祖国的主人翁责任感。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 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经验和反复证明的客观真理。我国的客观现状决定了, 我们必须不断的改革创新, 提高科技水平, 才能摆脱今天发展中的困境。作为高校政治课教师, 要正确引导学生看待今天我们在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不能用非此即彼的眼光对待改革中的不足, 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此外, 放眼世界, 让学生们看到我国与世界先行发达国家的差距, 增强学生的危机意识, 让学生深刻认识到, 惟有技术的创新, 我们的民族才能摆脱世界民工的命运。
四、言传身教, 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 网络信息技术的高度普及, 我国各项改革对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 使得社会大众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化和多样化。我们的青年大学生知识结构层次高、具有对社会变化的敏锐觉察力和思想意识的先行性, 他们自身所具有的价值观决定着他们对社会和未来的看法, 也决定着他们的前途和命运。面对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发展态势, 部分大学生中出现了价值观偏离现象, 甚至在少部分大学生中存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价值观。因此, 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当敏锐地了解社会发生的各种变化, 深刻地体察学生的思想动向, 对学生中存在的过分关注自我的现象要正确的批评和引导, 正视社会存在的功利主义思想, 直面学生的困惑和疑难, 引导他们逐渐调整好心态, 辨证分析当今的各种社会问题, 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来约束、评价自身。社会主义荣辱观抓住了道德价值产生和形成的内在规律, 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良好的社会风尚要求, 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结合。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师, 要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对“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涵、实施要求等的理解, 让学生树立系统、简单、正确的价值标准。同时, 高校思想政治教师, 要以自身良好的形象示范、感召学生, 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让学生们在集体生活中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 自觉抛弃狭隘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不健康的思想。
参考文献
[1]洪晓楠.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及其影响[M].北京:人民出版社.
[2]王建光.当代社会思潮及其对中国的挑战[J].探索与争鸣, 2004 (10) .
[3]王永贵.影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西方主要意识形态透视[J].社会科学研究, 2007 (1) .
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 篇3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教育与拓展 践行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8-09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精华,又体现时代发展的精神和要求。学校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在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的小学教育,对学生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字眼显得极为深奥,但并非遥不可及。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工程,对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显得尤为重要。
我校在指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下了很大的工夫,如每周的班队主题活动、校园广播中爱国文明板块等活动中都渗透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和学习,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精神文化氛围,让学生能在潜移默化中有所收获和发展。但不得不承认,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目前社会上多种思想观念交锋、碰撞,各种思潮在学校持续涌入、更新,已经对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产生了各种不良影响,这种影响对处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来说更明显。
一、社会生活大环境带来的影响
就拿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小学来说,社会生活环境带来的影响是深重的。近几年,随着家乡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都有了极大的转变。另外,随着外来移民的迁入、流动人口的增多,不同生活观念的摩擦,导致民风下降。不良的社会风气、生活环境、文化氛围等腐蚀、毒害着学生,如一些读书无用论等思想,导致很多农村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动力,甚至出现一些学生一毕业就辍学回家,过早开始社会生涯。
二、家庭的影响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对学生的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家庭文化氛围的创造与培养深刻影响着学生。家庭成员的不良行为,如赌博和酗酒后的言行、长辈教育方法方式不当、父母对学生管教得过分严格等,及家庭结构缺损、成员关系不和、子女得不到父母的细心调教和关怀……这些都可以使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如我曾接触过一个学生,因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父母束缚了其自由,如不能出去和小朋友一起玩、不让他到邻居家去等行为,导致这个学生不会与他人交流,性格孤僻,更别提关心、礼貌待对别人了。
三、学校的影响
学校受应试教育的深度影响,很多时候均“以考试成绩论英雄、定成败”,其教学以迎合考试试题结构和考试主要内容为主,这样学校就容易忽视经常性的思想教育,放松或忽视德育。一些教师认为对学生越单纯越好,对德育的认识上出现严重的“错位”,是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比较明显的表现就是教师眼中的“优生”“差生”,在教学过程中容易戴有色眼镜看人,只看到“优生”,看不到“差生”。
指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认为应该侧重于文明、和谐、平等、法治、爱国、诚信和友善等方面。
1.重视文明教育
文明包括文明礼仪、文明素养等方面。小学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要教会学生讲文明懂礼貌,让学生从小养成对他人讲文明礼貌,这样有助于他们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和谐平等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平等的个体,所以教师要正视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对他们一视同仁,创建平等和谐的班级、校园文化。家庭要创造平等和谐的关系,社会也要共建和谐的社会文化,大家共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诚信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石,是一个人对自己言行负责的伦理规范。基本内涵包括“诚”和“信”两个方面:“诚”主要讲究忠诚老实,诚恳待人;“信”主要讲取信于人,信任他人。教师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应从日常的小事做起,如对同学、老师、父母长辈、朋友的诚实与信任。当前,我国正大力倡导“以德治国”,作为“德”的内容之一的诚信显得尤为重要。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不仅是学校的责任,也是家庭、社会的责任。
指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不再是遥不可及、深奥的字眼。教师要让学生在锻炼中增长见识、磨砺品质、提升素质,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人生观教育、社会公德教育等,还要全面提高教师指导工作的亲和力、说服力和感染力,教育学生砥砺品格、磨炼意志、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着力锻造和培养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_演讲稿 篇4
苍溪县石门乡小学校罗桂萍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很高兴今天能和大家谈谈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话题。我认为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方向。那么如何培养青少年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价值观念,是我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学校必须不断研究探索的长期课题。
我们这一代青少年的起点太高、梦想太多,是习惯富足的新一代人,自然地对父辈那种平淡的工作生活抱有怀疑态度,期待更多变革。我们热爱变革期待改变,却没有确定的方向。所以在很多人身上,我们看到玩世不恭。
这种现象并不是偶见,在社会加速转型的当下,疾速奔跑时,我们忘了为什么而出发;不能接受漫长的等待,因为我们习惯了快速,我们希望在人生最美好的时候拥有一切,但真的拥有了我们又能干什么?物质膨胀的今天,灵魂被挤兑的无处栖息。
“向雷锋同志学习”。一句向善的呼唤,已过半个世纪,但即便放在今日之社会大环境,仍然掷地有声。雷锋,一个如灿烂朝阳般的名字,始终照耀着公众的心灵。他不再只是一个名字,更是一种精神。“当代雷锋传人”郭明义、“最美洗脚妹”刘丽、“最美妈妈”吴菊萍……他们看似平凡的义举,足以表达出人性的最动人之处。到底是什么样的价值观,让这些“感动中国”的人们有如此壮举,又是什么样的价值观,是新一代的青少年需要学习和培养的?
价值观的形成是在实践的过程中慢慢沉淀,最后变成社会人自觉的行动,变成一种性格坚持下来。而我们所要做的,我想主要有以下几点:
1、树立理想,坚定信念。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成功,而是价值,要有树立实现人生价值的理想。有人说:人的一生百分之五是精彩的,百分之五是痛苦的,而另外百分之九十是平淡的。人们往往不能忍受着百分之五的痛苦,而错过百分之五的精彩,在百分九十的平淡中度过。
2、承担责任,努力奋斗。人活在世上,不是为所欲为,对社会的责任应当成为我们人生理想的归宿。无数有杰出贡献的人无不以对社会的责任来鞭策自己寻找到人生的真谛。大多数人都出生在平凡的家庭却又被物欲横流的社会所诱惑,想要过上更好的生活,更希望能表现自己,得到社会的认可,因此,努力奋斗将是我们唯一能做的事情。只有努力奋斗,才能练就一身硬功夫,才能在以后的道路上披荆斩棘。
3、以强大心理对待奋斗结果。人只有建立内心的价值系统,才能伸展出生命的张力。
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 篇5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理论教育全过程。要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应将此融入大学生思想理论教育全过程。这个“全过程”可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序列把握。从时间序列看,大学生思想理论教育的完整过程由一系列时间上前后相继的实际环节构成,如信息收集、分析决策、具体实施、评估反馈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和培育融入大学生思想理论教育全过程,就是要贯穿于上述具体环节中,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大学生深入学习领会、准确把握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与要求。从空间序列看,大学生思想理论教育的过程包括诸多部门性、领域性、主体性的思想理论教育实践过程,呈广泛的空间分布,比如,在学校内既有作为主渠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教育,也有作为主阵地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学校外亦有大量的教育影响因素。即是说,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和培育融入大学生思想理论教育全过程,就要贯穿到每个方面、各个领域的大学生思想理论教育活动中,形成全覆盖、多渗透、宽领域的融入格局。
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道德营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又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还体现了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基本价值原则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统一。“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既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又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源泉和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宝贵资源。
具体而言,要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讲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寄托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上下求索、历经千辛万苦确立的理想和信念,也承载着我们每个人的美好愿景”,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价值自信;要汲取中华文化的思想精华和丰富营养,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以仁爱、民本、诚信、正义、和合、大同为内涵的中华传统美德;广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活动,开展弘扬传统文化的教育实践活动,创作反映中华文化、中国历史和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文化精品;增加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内容,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自觉承续中华传统文化精髓,聚集开拓创新、昂扬向上的精神力量。
注重结合时代要求和大学生实际做工作。引导大学生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世界范围内价值观较量出现新态势、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变化呈现新特点的国际国内背景下的现实选择,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集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正能量的时代要求。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有信仰,民族才有力量。无论是从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上讲,还是就勇挑时代重担的责任担当而言,青年一代都扮演着无可争议的主角。为此,要结合时代要求开展教育,也就是要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目标,紧紧围绕“三个倡导”这一基本内容,转换思维,坚持以学生为本、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以全面发展为目标,抓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尊重大学生主体地位,着力在大学生中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马克思主义科学信念,筑牢精神支柱。
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 篇6
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升青年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敬爱的党组织:
今年,我有幸得到校党支部的信任和推荐,怀着激动、喜悦的心情参加了“江南大学党校第二十期发展对象培训班”的学习。本次党课邀请到原无锡轻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张乃成教授担任主讲人,主题是: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升青年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这次的党课学习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张教授这次的讲座培训旨在全面提升我们青少年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首先,张教授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与我们思想道德素质之间的关系切入,循循善诱,令人深思。讲座回来后我阅读相关书籍,对其又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今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体系只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基本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方面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内涵丰富、层次清晰、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以其强大的整合力和引领力指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
接着张教授给我们讲解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的时代背景及其重要意义,我通过张教授的讲解和资料阅读了解到:改革开放以来,社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主义理念也随着党的指导思想的不断发展而变化。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稳定、发展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必须提出有针对性的口号,凝聚人心,增强向心力与活力,加速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因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运而生。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这无论对于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还是对于大力推进和谐文化、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7年底党的“十七大”,首次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提出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自觉追求,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张教授紧接着教导我们要“确立社会主义价值观,提升思想道德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它决定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制度体制和目标任务,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就会迷失方向。因此作为一名青年大学生,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深刻理会,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并将其作为指导自己人生的标杆与动力源泉。
张教授通过讲座让我们了解毛泽东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即邓小平理论体系及其发展。教会我们用马克思最新成果武装自己,做马克思中国化坚定的信仰者;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来引导自己,努力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的执着追求者;用民主精神、时代精神来激励自己,努力做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传承者;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来规范自己,努力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带头实践着。
虽然这次张教授党校讲座的学习时间短暂,但是这短暂的学习时间却给予了我思想上很大的提高,也真正认识到只有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崇高理想作为入党的唯一动机,才能在入党的道路上越走越近,越走越快,才能真正领悟和实践“组织上入党一生一次,思想上入党一生一世”。我将不断学习,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使自己能够首先在思想上入党,接受党组织的考验,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争取早日正式加如入党。
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 篇7
心态即心理状态, 是指人对事物发展的反映和理解, 表现出不同的思想状态和观点, 它既有暂时性, 又有稳定性, 是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特征的统一表现。心态对人的行为有直接的影响, 决定着一个人的方向和行为。
每年毕业季都有数以百万计的大学毕业生走出校园, 走向社会, 走向职场, 准备接受人生新的挑战。 但不是所有的大学毕业生都做好了迎接挑战的准备。如果在离开校园, 进入社会的时候没有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 就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 会碰壁, 会迷惘, 会痛苦。 因此, 要让毕业的路走得顺利, 大学生必须明白大学毕业意味着什么, 才能拥有迎接挑战的健康心态。
一、恪守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 是大学毕业生塑造健康心态的基础
大学毕业是真正人生的开始, 是承担责任的开始。 一个人的孩童时代和学生时代是长身体, 学知识的时代。 这个时代的特点是既不懂又不能承担社会责任。 大学毕业就意味着承担社会责任的开始, 年轻人在大学里学习了许多知识, 观察了许多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 但他只能从实际意义、实践意义、 社会意义和认知意义表面上去理解自己的所见所闻。 此时的青年很容易说些错话, 办些错事, 却还认为自己是正确的。 毛泽东同志说过:“他们最多算半有知识。而这些知识能否干成一番事业, 还要打一个问号。 这要取决于他们以后的努力和实践”。 这些人在家里和校园里有了错误, 往往得到的是谅解, 帮助和鼓励。 但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 面对严格的纪律制度与法律约束, 就要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价值准则, 是塑造大学毕业生心态的基本尺度。 大学毕业就意味着人生真正的开始。 参加工作前的人只是作为单纯的人存在着, 成长着。 参加工作后, 人则开始作为社会人的存在和成长。不管大学毕业生主观上是否意识到这一点, 也不管大学毕业生是否成熟到符合社会的要求, 社会和社会的人们都是这样要求大学毕业生的。 如果大学毕业生不能及时塑造自己的健康心态, 仍然以一个孩子的身份自居, 不能严格要求自己承担责任, 就达不到社会、工作对人的要求。 达不到要求不仅仅让自己在经济上蒙受损失、 找不到匹配的工作、影响自己的职业发展, 同事和领导的评价自然会下降, 致使自己长期处于被压抑、不得志的状态。
不愿承担责任作为一种行为表现, 其心理上就是不追求完美。因为不想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 严格要求, 对于“责任”二字的理解不够深刻, 自然也不愿意承担责任。有的毕业生疑惑:“责任是什么?”、“为什么要我承担? ”、“承担得不好后果也不会很严重吧?”, 正是这种对责任的不正确理解, 成为大学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前的一大思想障碍。其实大学生不如尝试追求完美。 如果有了追求完美的心态, 就会强迫自己承担应该承担的责任, 将自己的责任完全履行并试图在周边的领域做得更好。俗话说“井无压力不出油, 人无压力轻飘飘”。对于大学生也是一样, 如果你始终不愿意追求完美, 那么你做的事情永远不及格;相反, 如果你不断激励和驱动自己做得更好, 你就能够一次比一次做得更好, 不断地承担更大的责任。
大学生并非不能承担责任, 而是不愿承担责任。这是因为大学生没有规范和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并及时纠正心态养成出现不切实际的想法。在独生子女居多的年代, 大家都是家里的掌中宝, 说也说不得、碰也碰不得。 更何况大学生在大学里学习了先进的知识、理论, 接受了思想的冲击和洗礼, 更加觉得自己了不起。 于是形成了一种盲目自大又娇气的 “少爷”心态, 这种心态直接的表现就是不愿承担责任、不愿追求完美、同时又觉得自己不可一世。 显然, 这种心态在工作中是要不得的。大学生必须明白, 自己学习的理论、知识、思想还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 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一切理论、知识、思想都是不具有竞争力的。 而你的管理者、你的家长等前辈则更具有经验。年轻人不妨放平不可一世的心态, 虚心接受前辈的指导。 这样就可以了解自己的劣势、自己的漏洞和缺陷, 产生追求完美的动力。 年轻人有冲劲、年轻人学习能力强, 如果年轻人不能将自己的冲劲和学习能力充分调动, 不去追求完美、承担责任, 那么年轻人还有什么优势呢?年轻人对自己的期望值总是很高, 如果不能建立并发挥自己的优势, 怎么能够证明自己水平高、怎么能实现自己的高期望值呢? 试想, 一个不愿严明纪律, 规范自己道德行为, 不爱国家的人, 一个对待工作只问报酬缺乏责任心的人, 一个在生活工作和交往中时时弄虚作假的人, 一个内心冷漠、对同学同事喜怒哀乐无动于衷的人, 怎么能承担起社会责任, 实现自己的高期望呢?
大学毕业生的特性告诉我们, 他们首先必须要塑造好面对复杂社会现实的健康心态, 顺利完成从大学生到社会身份的转换, 对自己的要求更高, 对复杂的社会做足心理准备。 要把能融入社会、学习做人放在第一位, 要深入社会、认识社会。同时要更好地理解人生, 认识自己, 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 增强团结自律意识, 为塑造健康心态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坚持社会层面的导向是大学毕业生塑造健康心态的动力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社会的价值引导, 追求自由和法制, 维护实现公平和正义, 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个人的理想、目标、前途只有与社会的总目标、总趋势一致才能获得社会的最大支持并最终实现。大学是高等教育, 即使在当代发展的社会条件下, 高等教育仍然是很多人心中向往实现的愿望。中国高等教育目前招生规模已达到了同龄人的一半左右, 这说明数以百万计的中国青年在亿万人民劳动积累的阳光下充分享受着人类文明。周恩来总理在给大学毕业生作报告祝福时说:“大学生不要忘记, 是很多不能上大学的同龄人用辛勤的汗水供养着我们的大学生。 ”我们要把握好来之不易的教育资源, 珍惜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将教育的输入转化为对社会的输出。这不仅仅要求大学生在书本知识上追求完美, 更重要的, 是在立功、立德、立言上比一般人要做得更多更好。 在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时代背景下, 作为劳动能力强, 竞争力更强的大学生, 解决衣食住行不成问题。 但今天的大学生不能把解决衣食住行当做第一目标, 更不能当做唯一目标。 孝敬父母, 回馈社会, 才是一个人的社会义务和政治责任。一个人的回馈和奉献应该大于对他的抚养和教育, 只有这样, 社会和人类才能不断前进, 人类文明才能不断积累扩大和提升。 这个道理看似简单, 实际上却非常重要。 它是人类和人类社会的铁律。 我们不能不承认, 在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和令人欢欣鼓舞的时候, 我们也曾付出了重大的道德缺乏和责任迷失的代价, 所以大学毕业生应该自觉抵制西方价值影响, 克服个人主义和极端利已主义, 在关心自我发展的同时, 还要为关心社会进步, 为促进社会进步而努力。
社会现实告诉我们, 不是所有我们想得到的都能得到, 不是所有想实现的都能实现。往往要从事一些自己并不是非常有兴趣的职业, 在这种情形下, 个人需求尚且得不到完全的满足, 我们就要将二者结合起来, 以社会需求作为理想, 保持自己最初的梦想和回报社会的决心。其实是否回报社会, 主要在于要有一颗感恩的心、以及感恩的方式。 曾经帮助过你的人、你要记得回报, 你的家乡需要你, 你需要伸出援手, 社会道义需要你, 你不能退缩, 不能做破坏社会安定团结的事。毕业生要始终怀有感恩之心, 优秀的品德和社会人格, 也是一个大学生能够顺利就业和在未来职业生涯道路上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大学毕业, 首先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做一个能够回报社会的人, 而不是一个钻社会空子, 投机取巧的人。 习总书记说:青年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承担着民族复兴的光荣使命, 肩负着党和人民的希望与重托。 对大学毕业生来讲, 有什么样的人生志向, 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方式;有什么样的奋斗目标, 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轨迹。 大学毕业生要自觉把人生价值的实现同祖国的命运、民族的复兴、人民的福祉紧密联系在一起, 以强烈的责任感和实实在在的行动服务人民、奉献祖国, 让自已的人生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为中国人民生活的幸福梦, 为全人类的进步努力奋斗。真的坚定的选择感恩和回馈, 你就是实现了鲤鱼跳龙门的蜕变, 你就会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一个生活有意义的人。 一个为塑造健康心态获取强大动力的人。
三、弘扬国家层面的价值理想是大学毕业生塑造健康心态的源泉
“ 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 是对建设一个什么样国家的价值引导, 它强调“ 用共同理想引导和激励全体社会成员向一个目标前进, ” 从而不断增强人民的凝聚力、创造力和国际竞争力, 促进社会发展, 在当今人们的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 多样化的时代背景下, 倡导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的价值引领和主导, 增强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政治认同感, 坚定青年大学生的理想信念,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贡献。
大学生走向社会, 必须清楚地理解价值的含义,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这样才能塑造健康的心态面对来自复杂社会的种种挑战。 我们不能庸俗化, 把价值简单理解为值多少金钱, 我们也不能书斋气, 只从文字定义上去理解和把握。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人的需求分为几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其最高层次就是自我实现的需求, 也就是说人的最高追求应该是实现自己的价值。自己的价值只有融入国家的发展中才能得以实现。
价值, 有物质方面的, 也有精神方面的。 有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区别。 人要为自己活着, 又不能只为自己活着。 你的存在要以社会价值为前提, 毛泽东同志说:“我们所做的一切, 都是为人民服务”。这是一种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高度结合的价值观。邓小平同志则从党性与为人民服务相结合的角度阐述了高尚的价值观:“中国共产党员的含义或任务, 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 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一切为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 马克思从青年时期就确定了一种立项原则, 就是“人类的幸福和自身的完美”。 联系现实中的各种矛盾和负面现象, 再谈理想是不是脱离实际了呢? 实际上一个人的理想, 生活并不限制他向前发展的努力。人类史在肯定和发展社会正面现象的过程中是不断前进的, 每个人也是在选择和坚守正能量的过程中不断得到进步和成长的。
追求价值的最大化是一种成功, 也是一种乐趣。国学大师王国维说:“人生第三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 暮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毛泽东同志倡导: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 它在丛中笑。 年轻的、现代的大学生应该看得更远、看得更深、干得更实、走得更潇洒。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关系四个角度回答了“建设什么样国家”的重大问题, 是自古以来国家理想的时代概括, 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指明了方向, 是大学毕业生塑造健康心态的无限源泉。
四、塑造健康心态,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广大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要在勤学、修德、明辩、笃实四个方面下功夫。勤学是前提。只有勤奋刻苦、用心于学, 才能掌握服务国家和社会的真本领。修德是基础。“国无德不兴, 人无德不立”, 只有修好公德, 又修好私德, 才能担起历史赋予的重任。明辩是保障。只有在正确与错误决择时能明辨是非, 在做人做事原则问题上能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在大是大非面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 人生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笃实是关键。只有踏踏实实干事, 堂堂正正做人, 一步一个脚印前行, 才能为国奉献、成就宝贵人生。然而, 在人生和事业的节点上, 选择非常重要, 它会成为是非成败的分水岭, 必须慎之又慎。 原清华大学校长蒋南翔同志曾对毕业生说:“当我们到了一个新的工作岗位, 换了一个新的环境, 都会发生一个适应问题。 ”“一个人适应工作能力的强弱, 反映它在政治上的强弱和独立工作能力的大小。”“这是政治上提高和发展的过程。”“马克思主义者永远认为客观决定主观, 从根本上说, 不是人选择工作, 而是工作选择人, 如果人们不能适应工作的选择, 就会落后于形式。 ”。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工作与大学毕业生之间的选择是双向的, 对等的。但是, 从对工作的适应上看, 当然工作要选择能胜任的人, 个人的选择只能是掂量自己的能力, 尽量争取符合自身期望的选择。 不能眼高手低, 也不能自暴自弃。
“年轻的大学生身上最常见的问题就是眼高手低”。总认为自己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 往往轻率地拒绝了一些符合自身实际的工作, 结果还是找了一份 “低于自己期望”的工作。 其实用人单位是市场上掌握信息完全的一方, 做出的决策和选择是反映市场供求的, 它们有着天然的信息优势。 大学毕业生是信息较少的一方。另一种是在择业过程中有心理落差。大学毕业生经常觉得自己掌握了很多技能、很多知识、自认为很多事情会做, 其实根本没有做过, 根本不能胜任。 容易产生自暴自弃、自卑、焦虑、急躁的心情, 找工作就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为了避免眼高手低心态对于求职的影响, 大学生应该在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中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放平心态, 用谦虚、开放的心态不断学习, 第二要树立正确的实践观, 将所学知识用实践的方式转化为自己的成果;第三要不断收集外部信息, 不能闭门造车, 只有具备了相对完全的信息, 才能够洞悉自己在人才池中的分位值, 了解真正与自己匹配的工作。 为了做到知己知彼而不是眼高手低, 同学们可以通过社交网络获取信息, 同时多参加宣讲会、求职社团了解工作与单位情况。 与此同时, 同学们还要注意与他人的交流, 不论是同学、朋友, 还是老师、前辈, 与他们交流, 多少都会有所收获。 更重要的一点, 是我们必须保持良好的, 开放的、谦逊的心态, 这样的心态在求职过程中是致关重要的。
树立择业观, 我们还必须了解用人单位看中什么, 用人单位对员工最看重的就是完成任务的能力。首先看是否有过硬的专业技能。 第二看是否有清晰的思维能力, 包括分析能力、预测能力、变通能力。第三看实际操作能力, 我们一定不能只有专业技术的思维, 那只会是纸上谈兵。 最后是勤恳认真的工作态度, 没有单位希望自己花钱雇来的人每天都 “混” 或者是“爷”。
什么特质能够帮助我们完成任务, 有的看起来和完成任务没有直接联系, 实际上也发挥着作用, 譬如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至少应该做到融入这个单位, 不要让别人讨厌自己。 从另一个角度看, 我们要完成的任务经常需要别人的协助, 如果人际关系差, 怎么能期待别人尽心尽力帮助自己呢? 如果我们还想得到提升, 用人单位看重的则是素质, 那就是管理能力, 往往需要一些特别的能力才能完成, 获得提升还要有一定的威信, 不然就算你提升了, 也没有人愿意听你的, 那又怎么能做好管理呢? 而威信的形成取决于三方面:良好的人际关系、以身作则, 敢于担当的勇气。
大学毕业生们要始终铭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在实践中落细落小落实, 使之内化为精神追求, 外化为责任担当, 从自己做起, 从小事做起, 从身边做起, 从现在做起, 使自己的思想状况和观点始终稳定, 方向始终正确, 塑造健康心态, 树立正确择业观。 期待大学毕业生们在不同的人生道路上, 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 共同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摘要:心态决定一个人的方向, 对人的行为产生直接影响, 大学毕业生的心态, 直接或间接地对个人和社会发展产生基础性和长期性的影响, 高校教育工作者应高度重视, 并积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大学毕业生健康心态的塑造中。恪守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 规范大学生的道德行为, 是塑造健康心态的基础;坚持社会层面的价值导向, 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是塑造健康心态的动力;弘扬国家层面的价值理想, 增强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政治认同感, 是塑造健康心态的源泉。大学毕业生, 塑造健康心态, 树立正确择业观, 才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贡献, 才能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毕业生,健康心态
参考文献
[1]袁贵仁.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N].中国教育报, 2014-05-24.
[2]姚裕群.论经济发展和高教发展中的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R].中国劳动保障出版社, 2007.
[3]周文霞.当代大学生择业新趋势解读[N].光明日报, 2007.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M].人民出版社, 2013.
[5]宋泰年.略论党的思想建设[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
[6]蒋南翔.蒋南翔文集[M].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8.
[7]周石.大学生就业“七忌”[J].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 2008 (04) .
[8]丁大建.毕业了你将去哪里——2003年北京地区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意愿调查分析[M].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04 (03) .
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 篇8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生命观;正确树立
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到提高,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意识形态也多样化,人们对待生命的态度也因人而异。当代大学生作为祖国建设强有力的主力军,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对于当代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和报效祖国具有重大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生命观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与大学生生命观内涵有一个清晰准确的认识,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构建正确生命观的基本前提。因此,此部分主要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命观及大学生生命观的具体含义。
(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本质规定性的体现,贯穿于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党的十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即“三个倡导”: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凝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同时也为当代大学生提出了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二) 生命观内涵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笔者认为生命观即是对生命的看法,生命观是一个哲学范畴,是指人们对生命最一般、最根本的看法,是基于对生命各种描述的概括总结。
(三) 大学生生命观内涵
大学生生命观即大学生对于生命的根本看法和基本观点。生命观的差异,会使人们在实践中对待生命的态度不同,也会使人们在对待生命问题时采取的解决办法不同。
何谓正确的大学生生命观?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笔者认为正确的大学生生命观应该包括以下内容:一、关于生命意识方面。要意识到生命的可贵性,要尊重和珍惜自己以及他人甚至动植物的生命,并且要懂得如何保护生命,在这方面应努力做到自然、社会和人的和谐相处。二、关于精神生命方面。要勇于实现自己人生生命的价值及意义,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三、面对死亡方面。需要正确认识死亡,认识到死亡的必然性,认识到人都要经过生老病死这一过程,不畏惧死亡。同时也不能因为人终有一死而产生消极人生观。我们需要明白,正因为生命的有限性,所以我们要在有限的生命里积极努力的为自己人生目标而奋斗。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四、面对人生挫折方面。正确认识挫折对于人生来讲是不可避免的,面对挫折,我们需要有一颗强大的内心,敢于拼搏的内心,勇于战胜挫折与困难。五、人际交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告诉我们,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人要乐于交往,要学会与人交往,人只有融入社会里,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在与人交往时,我们需要用一颗真诚、热情的心去与人积极交往。六、面对独特个性方面。随着世界政治经济的不断变化,世界也变的更加丰富多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面对自己或是他人的特性时,我们需要考虑到顺应时代发展的大众文化,积极思考个性如何更好的与共性相融。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为大学生正确生命观的构建指明了方向
(一) 爱国与大学生生命观
爱国作为公民最基本的道德,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爱国就是要爱祖国、要爱社会主义、要爱中国共产党,要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是祖国着重培养的对象。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健壮的身体、强健的体格与正确的思想观念是爱国的基础条件。作为大学生,其一应做到尽量珍爱生命,以健康的生命服务于祖国。要珍惜生命、尊重生命、不拿任何生命开玩笑;同时,正视死亡,不因畏惧死亡而持消极生命态度。其二正确看待个体生命在国家和民族发展中的价值,必要时个体可以而且也应该为国家、民族和社会献出生命。人是构成国家的细胞,为了祖国的发展与强大,我们必须不断健全自己,树立报效祖国的奋斗目标,让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努力打造使自身成为身强体壮、思想健康、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最终实现个人生命的价值。
(二) 敬业与大学生生命观
敬业是对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要求公民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充分体现社会主义职业精神。
敬业精神作为大学生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的职业要求,它需要大学生对自身工作以及他人职业树立一个正确的态度观,对自身职业做到坚守岗位,团结集体,努力为社会为人民服务。职业活动是个体实现生命价值的主要途径,反映在大学生生命观上即表现为不歧视职业,不因为职业高低而评价个人生命价值;在个人岗位上,通过工作的成效与工作目標的达成来实现个人生命的价值;工作中的困难要勇于面对,并积极寻找解决方案;工作中不良情绪的发泄应寻找适当的方式,不能以自己或是他人生命为发泄代价。努力将爱工作与爱生命融合在一起。
(三) 诚信与大学生生命观
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中华文化优秀道德传统,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
随着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趨势势不可挡,信息时代为我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交流工具。一方面使个人的交际范围不断扩大,另一方面也在无形中拉远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似乎更愿意网络交流而不愿面对面交流,但应意识到的是网络掺杂了太多虚拟的东西。针对这一方面,反映在大学生生命观要求上既表现为,不要利用网络的虚拟性去欺骗他人,不管是网络的交流亦或是面对面实在的交流,大学生都应该诚信对待。与此同时,我们不能确定每个人都会做到诚信待人,因此大学生也应该提高自己的网络警惕。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大学生作为社会人的一个特殊群体,在当今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需要大学生做到诚信对待生命,无论是工作中还是个人生活中,无论是是对人还是对事物,都要诚信待之。
(四) 友善与大学生生命观
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
人际交往作为大学生生命观内容之一。面对人际交往,大学生要积极友善的与人打交道,不应该将自己封闭,人只有在不断的融入社会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发展。在交往过程中,要互相尊重体谅和关心。伴随着社会多样化的发展,人的个性也逐渐丰富多样。在面对每个人独特个性时,大学生应该持理解态度,应该意识到人的差异性的绝对性,不能因为自己的看不惯而采取冲动行为。大学生在对待生命的时候应该在关心、爱护自己生命的同时,尊重和爱护他人的生命。
三、当代大学生生命观凸显的问题及原因
生命观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指导着个人的生命行为。经过问卷调查分析,笔者发现当代大学生生命观存在以下问题,并就其问题探究了其背后深刻的原因。
(一) 当代大学生生命观凸显的问题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笔者发现在大学生生命观中存在着思想和行为脱节的现象。调查数据显示,很多大学生都认为对于生命应该珍惜和爱护,但从他们的行为和习惯反映出的却是他们并没有真正做到爱惜生命。就“您是否有过自残(包括心理自虐)的行为?”这一问题,有185人选择了是,占总体的11.9%,有1369人选择了否,占总体的87.9%。这说明大学生总体上还是能做到珍爱生命,但对于“当您发现自己生病,您的处理方法是”这个问题的回答分析中,有8.2%的学生选了毫不在意,有44.9%的学生选了“先不管它,等到情况恶化,才会去医院”,有25.1%的学生选择了一开始就很重视,就会去看医生,剩下的学生选了其他的处理办法。从这里可以看出,有很多学生实际上并没有从生活细节中去做到珍爱生命。
(二) 当代大学生生命观凸显问题的原因
第一,家庭教育的缺失。都说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家庭教育对孩子有着重大影响,但由于各种原因,现实生活中父母对孩子的生命观教育是比较缺失的。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一、父母因自身受教育程度低而对生命的认识存在一些偏差,因此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方法不当、内容不完善(甚至有些不当的教育内容,如以暴力对待他人生命等等)等;二、一些父母责任意识淡薄,他们认为孩子会在学校接受教育,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推给学校,自己并没有想过要对孩子进行基本的教育;三、父母离异,父母离异这种事情本身就会给孩子带来一定的影响,在离异之后出于对对方的憎恨等原因不愿意对孩子进行教育,这也成为孩子接受不到该有的家庭教育的又一原因。
第二,学校教育不够。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学校都有对大学生进行生命观教育,但在教育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教育内容不完善,教育方式比较传统等等。就教育内容方面而言,死亡教育、挫折教育等在生命教育中涉及得比较少。导致教育内容不全,因此大学生接受的生命教育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这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极其不利。学校对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大多是采取开设相关课程,举办一些讲座,由于这种传统的形式使许多学生都不太愿意接受这样的教育,这也使得学校教育没有将其作用发挥得很好。
第三,社会环境的影响。人是构成社会的细胞,是社会构成的一部分。整个社会环境的变化会对个人生命观的形成起着极大的影响作用。在大的社会环境下,大学生对生命的认识也就会受到各种观点的影响,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也就比较难。
第四,自我教育意识不强。笔者在调查中发现能够主动参加生命教育的学生比较少,这就说明现在的大学生主动接受生命教育、自我教育的意识还不够。不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需要接受教育的个体主动学习才能起到作用,所以,大学生生命观存在问题也是有自己很多原因的。除此之外,很多学生也没有自己自学一些和生命观相关的内容,这样也使得自己接受的教育有限。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构建当代大学生正确生命观的几点建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社会、个人总的价值取向要求。人的活动都是在意识的指导下进行的。正确的意识正确的价值观指引着人类进行正确的行动。正确的大学生生命观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以下则是笔者对于如何构建大学生正确生命观的几点建议。
(一) 社会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舆论宣传
社会环境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有很大的影响,现如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所极力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我们的价值观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对大学生生命观的形成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大学生生命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生命价值观方面的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营造一种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有利于大学生正确生命观的形成。
(二) 学校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生命观教育中
学校教育是我们所接受的较多,而且是比较系统的一种教育,对于大学生来说,已经接受过了很多的学校教育,学校对学生的生命教育对学生生命观的树立有很大的影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生命教育中可以丰富学校教育中生命教育的内容。例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平等”“爱国”等等思想,有利于学生树立起生命平等的观念,学会尊重和爱护一切生命。
(三) 家庭努力为大学生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家庭作为塑造个人品行与性格的第一所学校,其父母的性格与生命观教育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孩子的许多观念都会一定程度的与其父母相似。因此,在家庭中,父母应该从小就为孩子进行正确的生命观教育。家庭环境的和谐与否对于孩子人格与个性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大学生总的来说还处于价值观形成阶段,具有不稳定性。和谐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而争吵破碎的家庭环境则会为大学生施加心理压力,不利于健康生命观的形成。
(四) 提高自我教育意识
当代大学生往往都是心怀抱负,有雄心壮志的一个积极群体。但是在实现个人目标,为目标而奋斗的过程中,不免会遇到挫折。面对挫折时,有的大学生因承受不住压力而选择放弃生命,有的因为心理扭曲而选择一些无法理解的发泄方式,这些都是不正确生命观的表现。当代大学生,作为一个最有活力的特殊群体。应该提升自我意识,积极思考生命的价值意义何在,在面对问题与困难时,积极寻找解决方案而不是一味的逃避,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面对任何事情,始终要理性的思考,做完事后要积极反思,做到理性战胜感性。此外,大学生要积极规划自己的人生,有一份清析的职业生涯规划,这样有目标有方向的向前航行,才能为自己的人生旅途增添无限风采。
五、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生活的世界越亦变得纷繁复杂,大学生各方面的压力也逐渐增加。因此,树立正确的大学生生命观对于大学生的生活与工作有着特殊的指导意义。正确大学生生命观的树立需要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希望社会给予大学生更多的关注,同时,家庭和学校应为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努力创造并提供条件。
参考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遍.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北京.商务印书馆
[2] 袁峰.传统文化视阈下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2013.
[3] 周古月.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14.
【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推荐阅读:
思想汇报: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05-31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05-30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感想10-18
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有感10-29
树立促进社会和谐的教育理念10-19
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重在建设07-02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08-08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践行执法为民思想09-29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开创检察工作新局面07-06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读后感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