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长的电影

2024-05-12

关于成长的电影(共8篇)

关于成长的电影 篇1

电影《战斗里成长》观后感

说实话,这部电影非常感人,我以前在家看过,但感受没有今天这样的深刻,这部影片几乎让我掉出眼泪。尽管有人说男儿有泪不轻谈,但这部电影着实感人肺腑,那也只能说只应未到伤心处了,军阀阎锡山统治时期,地主杨有德和儿子杨耀祖勾结官府,强把农民赵志忠仅有的三亩水地霸占去了。志忠愤于有理无处诉,全家又无法生活,前途茫茫,因而服毒自杀。志忠的儿子铁柱是个刚强的青年,他放火烧了地主的房子,当熊熊大火燃烧起来时,还真的有点让人大快人心。

铁柱离别了年轻的妻子和幼小的儿子黑蛋,远走他乡,等待将来有机会回来报仇雪恨。赵妻怕杨家报复,把黑蛋改名为石头,离开了故土,到处乞讨求生。在游击队学要帮助炸毁碉堡时,幼小的石头表现出了难以想象的机警,这可以说共产党员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奋斗时,密切联系了群众也手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小孩尚且如此,何况大人乎?

就这样十年过去了,杨耀祖已经当上了日本侵略军的警备队长。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又遇上了赵妻,逼问她丈夫和儿子的下落。赵妻明白杨家是想斩草除根,便含泪送子出走,去参加八路军。石头参军后在某营当通讯员,营长赵钢就是他离别多年的亲生父亲铁柱,可是他们虽在一起,但却互不相识。在解放太原的战役中,一次要攻打石头母亲居住的那个镇子。石头盼着在这次战斗中能参加突击队,解救母亲,为自己家报仇。他没经上级允许,就擅自跑到前面去了,被营长发觉后叫了回来。营长严厉地批评了他的无组织无纪律行为,并告诉他说:“纪律是军队的命根子,过去我自己也光知道报仇,报仇!光知道自己眼皮底下的这点仇!要知道革命

是大家伙的事,有仇应当大家来报才对。”营长的话也是在提醒我们,我们的党也是有纪律的,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吗,我们的队伍只有用纪律来约束,并以期共产党员自觉遵守,才能让我们的党更加具有凝聚力,更好的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石头接受了营长的批评,同时营长也同意了石头去参加突击队。镇子解放了,杨耀祖被打死,他的父亲杨有德也被俘虏了。赵钢与妻子和儿子石头团聚了。战斗还没有结束,赵钢和石头还要去执行新的战斗任务。赵钢临别时对妻子说:“革命就是这个样子,过去由于自己手里没有枪杆子,现在我们有了枪杆子,就不能放下,枪杆子是好东西,我们还要继续战斗下去。”现在是和平年代,但和平年代也有和平年代的责任和使命,我们的共产党也同样如此,共产主义事业需要有人前仆后继,我们入党积极分子也应该有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信心和决心。

《战斗里成长》曾引起较大的反响,赵石头一家悲欢离合的故事,可以说是旧社会千万个贫苦家庭生活的真实写照。从中让我体会到我们的党只有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的党才有监视的群众基础,只有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我们的党,我们的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会越走越辉煌。

关于成长的电影 篇2

——宫崎骏

宫崎骏, Miyazaki Hayao, 是日本著名动画片导演, 1941年1月5日生于东京。宫崎骏在全球动画界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 迪斯尼称其为“动画界的黑泽明”。在宫崎骏的作品中, 成长是一个很重要的主题。成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向着圆满成熟的生长。表现成长主题的称为成长电影, 就是一类主题涉及个体成长经历的电影。成长经常与青春相关, 成长电影关注的就是青少年这一群体。

一、非剧情类作品中的成长主题

(一) 成长主题与自然

“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引起现代社会每一个人的注意, 不管它是否被拍成了电影。”2

——宫崎骏

在宫崎骏创作的非剧情动画电影中, 自然是经常出现的背景环境, 有时自然甚至是他影片中一个重要的角色, 起着帮助乃至呵护青少年成长的作用。

1988年的《龙猫》是宫崎骏一部相当重要的作品。《龙猫》的故事很简单, 没有剧烈的外在冲突, 主要内容是草壁姐妹在乡间居住期间结识神话生物“龙猫”的经历。草壁家移居的村庄山清水碧, 龙猫住在一棵大樟树的树洞里。这体现了作者一贯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影片的矛盾冲突主要来自姐姐的草壁五月成长的烦恼, 五月是个小学四年级的学生, 因为母亲生病住院, 父亲又忙于工作无瑕照顾两姐妹, 还是孩子的五月不得不提前扮演起母亲这一成年人角色。在影片最后的高潮段落后, 突然的变故接踵而来, 母亲病重, 父亲外出, 妹妹走失, 突然增大的压力将看似坚固完美的成人面具瞬间击碎, 五月在房东怀中失声痛哭, 五月面临人生的关口, 这是成长的关键时刻, 如果她不能顺利渡过难关化解危机, 就无法顺利进入成人世界。而此时五月没有去向父亲这一人类社会的权威求助, 而是来到樟树前, 向龙猫这一自然界的神明祈祷, 龙猫叫来了猫公共汽车, 载着龙猫和五月找到了迷路的妹妹, 并送姐妹俩去医院看望母亲, 龙猫为五月化解了危机。五月的烦恼, 是很多人在成长过程中都有可能经历的, 在影片中龙猫所指涉的自然再次扮演了帮助主人公顺利成长人类之母的角色 (在五月的家庭中, 母亲恰好是缺席的) 。

(二) 成长主题与现实社会

日本可能是亚洲乃至全球生活压力最大的国家, 而面对现实、顺利地进入成年人的现实社会是青少年成长的必经阶段。现实社会对青少年的巨大压力同样表现在宫崎骏的作品中。

1989年公映的《小魔女快递》改编自角野荣子的漫画, 片中主人公小魔女琦琦所面临的问题比五月更为直接而尖锐, 不同于五月只是扮演成人的角色, 琦琦面对的是货真价实的成人世界, 她必须融入其中独立生存, 这是一次成人的试炼。琦琦虽然是魔女的女儿, 但她的魔法仅限于差强人意的飞行。影片安排了这样一个细节, 在琦琦离家去寻找定居城市的路上, 她遇到一个即将完成独立生活修炼的魔女, 问琦琦有什么特殊本领, 令只会飞行而不懂其他魔法的琦琦无言以对。《小魔女快递》虽然拥有奇幻的故事外壳, 主人公琦琦虽然拥有魔女的身份, 但影片所表达的仍是少年 (少女) 在成长过程中的困惑与艰辛。

(三) 成长主题与超现实的现实社会

在宫崎骏的作品中, 现实社会有时也以超现实的形式出现, 这颇似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反映明朝社会的方式, 将成长故事放在具有超现实色彩的现实社会背景下, 使成长的沉重与艰难被奇异绚丽的幻想色彩所冲淡, 也更符合青少年观众的欣赏习惯。

《千与千寻的神隐》无疑是宫崎骏作品中, 把动画电影的超现实色彩与少年 (少女) 成长主题结合的最为完美的一部。不同于生于上世纪中叶的草壁五月有着传统日本女性的克己守礼, 沉稳坚韧, 也不同于小魔女琦琦尚有飞行这一技傍身, 千寻实在是个再平凡不过的女孩, 豆芽菜般的体形, 身体瘦弱, 精神萎靡。但就是这样的千寻, 她所面对的挑战却远大于五月和琦琦, 五月只是扮演成人, 琦琦面对的只是一次进入成人世界的考试, 而千寻面对的却是生与死的考验, “不工作就会被吃掉” (准确地说是“找不到工作就会被吃掉”) , 日本作为全球就业压力最大的国家之一, 成人世界你死我活的生存竞争, 何况千寻在拯救自己的同时, 还必须拯救因贪吃而被变成猪的父母。千寻的成功主要源于她敬业的工作态度, 虽然是被汤婆婆硬推出去, 但仍尽心尽力地把工作做好。以对待工作的态度和能力来评价一个人, 这的确是成人世界的标准。

二、宫崎骏对爱情的独特表达

“我想之所以日本动画片出口全世界, 却没有赢得相应荣誉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我们的东西太过变态、暴力、色情。”3

——宫崎骏

在表现少年 (少女) 成长的影片, 经常可见这样两个主题:性躁动与叛逆心理。这被认为是在少年 (少女) 成长的过程必须经历的。但这却从未出现在宫崎骏的影片中, 虽然他作品中少年和少女也总是成对出现, 但男女主人公之间的交往仅限于精神上的交流, 而基本上没有太亲密的接触, 在对话中也听不到“我爱你”, 哪怕是“我喜欢你”这样的表白。在宫崎骏的作品中, 少男少女之间的爱情中更多包含着患难与共的友情成份, 而极少见到以性吸引为基础的一见钟情式的爱情, 因此影片中的恋情总含着友情的成份。宫崎骏在表现少男少女的恋情时, 更多聚集于精神的层面, 基于生物性本能的欲望多少被刻意地忽略了。

摘要:宫崎骏的作品, 并非以技术取胜, 而且依靠内容的丰富、主题的深刻来赢得青少年乃至成年观众。本文试图用文本分析的方法, 从青少年成长与社会和自然的关系和对青春期恋爱心理的表现两个方面去解读宫崎骏作品, 揭示其魅力所在。

关键词:宫崎骏,动画电影,成长

参考文献

[1].《冲突和谐:全球化与亚洲影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

[2].《日本四书》线装书局部地区.2006年.

成长的工业,堕落的电影 篇3

迪士尼的“电影EMBA课”,会看到一整套的营销、焦点小组调研,当然还有所有跟财务有关的比如资金回转周期。这意味着六大电影公司在电影刚开拍,甚至只是立项的时候,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以何种方式上映—这些就已经准备好了。

现在,你不用去伯克班—迪士尼在加州的总部—也能接触到这些现场案例教学。在中国,越来越多的电影从业者会用MBA的方式来为你讲述他们各自的成功……

张昭坐在我们对面侃侃而谈的时候,就是扮演这样一个角色。他是乐视影业的CEO,而乐视影业是即将上映的《小时代》的营销方,在张昭的描述中,这部电影将锁定从郭敬明和演员班组粉丝扩散出去的三个目标人群,然后用从视频营销到网站推广中获得的数据来说服院线排片。对于乐视影业来说,这部电影从2013年3月就开始了。影片分为两部推出,票房在1亿至5亿之间需要不同的推广重点,预告片点击量已经达到4000万,社交媒体活动上有200万人参与,推广城市有60个,所有营销费用大约占制作成本的2/3。

“当你把服务的用户从5000万电影院观众扩大到6亿网民的时候,一切事情都改变了。”张昭对《第一财经周刊》说。乐视在这部电影杀青之后才成为营销方,因为它在搜索《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相关微博数时,偶然发现《小时代》的讨论是前者的8倍。并且,郭敬明的同名小说拥有2400万读者。

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曾跟我们感慨,“分账片从20部增加到34部,对每个公司都是巨大的冲击,而且这些片子无论从内容制作水准还是营销都要更好……但中国电影用了一年的时间就把这股冲击力迅速消化了,太厉害了。”

我们最初就是想做这样的选题:这个让所有人都觉得意外和惊讶的“厉害”的事是如何发生的。就在我们采访的过程当中,一个又一个的“票房奇迹”诞生了。中国电影何止是抵挡住了好莱坞的冲击,简直是大获全胜。

2012年,中国进口分账片票房总额为88亿,国产片票房总额为82亿,几乎平手。看看那些最受欢迎的电影,《人再囧途之泰囧》票房12.6亿元,《北京遇上西雅图》5.2亿元,《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7.1亿元,《中国合伙人》还没有下档,截至目前票房累计5.3亿元。相比之下,《007:大破天幕杀机》票房为3.8亿,《钢铁侠3》为7.5亿。

这些数字一开始出乎大多数人的预料,而后就变得不可预测,以至于大家说起《小时代》未来票房的时候显得都很谨慎,生怕自己说少了。在一些人预估它5亿保底的时候,星美集团董事长覃宏认为它最终可以达到7亿,还有说法是,两部影片总计票房可达20亿。

中国电影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2012年,内地电影票房达到了170.73亿,同比增长30.18%,是10年前的18倍;与此同时,中国已经超过日本,以7.8%的票房贡献,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

那些以“代”来划分导演的方式已经完全结束了。当我们说起“第五代”和“第六代”导演的时候,很大程度上都是从“创作”的角度去看待这些“艺术家”。制片人杜扬回忆自己从业20年,在民营资本刚刚进入这个产业的15年前,绝大多数导演还是抱着自我的心态,如今她更多和陆川、滕华涛、金依萌等年轻导演合作。

“我们所谓的新导演都是没怎么拍过电影的导演,这些人没拍过,又想拍,心里头肯定积累了很多东西,所以这就是他最可爱的地方。他鲜活、特别想表达。”她认为年轻导演应该具备市场化思维,而且更了解年轻观众也是他们的一大优势。

于是,你看到的是这些人被描述为“颠覆者”,甚至是引领中国电影未来的人。

滕华涛,此前以拍电视剧为人熟知,代表作是《蜗居》和《裸婚时代》等直面都市人情感话题的题材,2011年上映的《失恋33天》以1500万的成本获得了3.5亿票房,开启了国产类型片和新媒体营销的话题;

乌尔善,广告导演,此前导演的电影《刀见笑》曾获台湾金马奖,2012年导演的《画皮II》是第一部票房超过7亿的国产影片;

徐峥,知名喜剧演员,在出演公路喜剧《人在囧途》之后自导自演了创下国产片票房纪录的《人再囧途之泰囧》;

薛晓璐,也是电视剧编剧,同时在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任副教授,此前拍过电影《海洋天堂》;

赵薇,知名演员,处女作《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同时是其在北京电影学院艺术硕士的毕业作品。

现在,这个名单上还要加上郭敬明。这个新晋导演在本届上海电影节论坛上这样解释为什么那些著名导演反而拍不出卖座电影:“中国电影市场观影群体从上一代变到下一代。2009年的时候观影的平均年龄是25.7岁,但是到了2013年的时候已经变成21.7岁。如果还用上一代的想法拍电影,那会出现问题的。”他认为自己在电影里表达了这样一个年龄层的共同感受。据《小时代》营销公司麦特文化总裁陈砺志说,郭敬明在80天拍出了两部电影,但他的开机第一周主要用来学习如何拍片。

这些导演创造了后来我们看到的那些“奇迹”。这些电影也与全新的一套语言联系在一起,比如“资源整合型”导演,或者“自我开发型”导演,你能想像出当这种对自身的能力的挖掘─后面可能已经有了更多的SWOT之类的分析。

所以徐峥回头看自己很矛盾,有了票房,所以别人觉得你企划案做得充分,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但如果全是偶然,他也不这么认为。“作为演员,我以前拍片子的时候得到了一些反馈。《人再囧途》是一个传统的喜剧,是现实主义题材,还是当下的主题。不管这个电影拍得好与不好,观众会觉得这个事儿和他有关系,和观众有交流,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东西。”如果你也对MBA的课程略知一二的话,你会发现他实际上更多的是在强调电影或者产品的定位问题。他自称是一个“感觉失败”的演员,因为张艺谋和陈凯歌都不找他演戏。当他试图有突破的时候,只能选择类型片─这是这一轮电影热潮中大家最喜欢为自己贴上的标签。

但真正让他们感激的,或者是让他们自鸣得意的,则是“观众”。在黑暗中摸索了很多年的中国电影仿佛一下子读懂观众了。几乎所有的采访对象都提到了“观众”。考虑受众,或者,“服务于消费者”被认为是现今拍电影最重要的因素─它被放大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你很难想像,陈可辛会把观众请来看样片─根据观众的反映来决定如何剪片子,来决定如何修改内容。

这说的是《中国合伙人》。“陈可辛其实最后是妥协了,有很多他自己喜欢的东西没有放进去。”覃宏对《第一财经周刊》说,星美国际是《中国合伙人》的投资方。他同时表示,《北京遇上西雅图》也采用了类似的操作方式。

滕华涛要相对冷静一些,他谈到的是“需求”,而不是“观众”。“创作一定是从上到下的,不能反向地去了解,这跟做产品不一样。院线告诉你这个东西卖得好,但这东西本来就是创作人员给你的,你再返还回去,市场上就有大量同质产品出现了,做出来的东西一定会被市场淘汰。”

这是一个让所有人羡慕的市场所呈现出来的让人兴奋的变化。如果说这里面有乐观的一面,那就是“尊重观众”和“关注现实”被提到前所未有重要的高度;如果说这里面有什么值得担忧的部分,那就是所有的人都认为他们更了解观众,更懂得现实。

李安不这么看。

2013年6月10日,李安与龙应台探讨台湾文化问题,期间提及内地电影─“这么大的市场只有卖座的电影,还没产生真正的好片子”,以及“观众的品味还需要慢慢培养”。

在全球华人导演里面,李安被认为是最国际化的那一个。他的电影往往被认为能以西方视角传递东方的感觉,即便是早期在台湾拍摄的《喜宴》等“父亲”三部曲,也具备了这种能力。如果用这种标准来评判现在的中国电影,恐怕后者在张艺谋拍摄的《英雄》之后就没有太多可以进入国际视野的作品。2012年,在中国电影大放异彩、王中军认为中国电影在国内已经有了抗衡好莱坞能力的2012年,中国电影海外票房创下9年来新低,为10.6亿元人民币,最高纪录出现在2010年,为35.2亿元。

在李安说出那句话后不久,《富春山居图》就挑战了所有人的底线。这部被称为“中国最卖座烂片”的电影的拍摄过程本身就很戏剧化:在迪拜帆船酒店等豪华地点拍摄,总导演孙健君为投资方派格太合传媒公司总裁,先后拍摄过电视剧和政府宣传片,组织过大型歌舞晚会。这部电影被认为具备了所有“大片元素”,且“富含政治隐喻”。

“富春的剧本最初看起来特别好,你会觉得那是成龙的电影,那是《碟中谍》,那是大明星大制作,总之特别好莱坞。”何毓文,星美集团的一位员工告诉《第一财经周刊》。因为曾给这部电影介绍演员,他看过最初的剧本。但他表示,最后的电影和剧本相似程度“最多只有20%”。不止是如此,它还启用了《阿凡达》视觉效果总监恰克·科米斯奇(Chuck Comisky)来保证质量,成本达1.6亿元人民币……

如果这个电影从来不上映,它的这些元素会勾起人的无限好奇心和期待─可惜它上映了。

这部影片被认为“糟得匪夷所思”,但截至目前,《富春山居图》总票房达2.87亿元人民币。

很多被采访者认为,《富春山居图》的票房是个特例:在它上映期间,影院没有其他有竞争力的影片,人们很容易因为宣传上的“大片元素”走进影厅。在何毓文看来,这就像搭积木一样─一些影片的制作者和投资人认为,只要核心的几块在那里,总能构建起一部卖座的电影。

覃宏即将推出的《黄金时代》被他自己当成下半生的代表作,但因为它是许鞍华执导的“文艺片”,所以也始终没有其他投资人加入。但在5月的一周之内突然进来了4家,理由是“《北京遇上西雅图》证明了演员汤唯,《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证明了编剧李樯”。

这积木已经有了几个重要的元素了。

“如果电影营销进入到工业化的流程,如果一部电影正常市场价值是1个亿的话,我觉得它最少能完成7000万甚至8000万,如果没有这个工业化的流程,可能只有1000万甚至几百万。”陈砺志说。这就是电影的工业化,最重要的还是营销策略和宣传流程。

最终我们看到的就是,不管是什么样的电影,只要定位得当,把所有元素都讲得到位,那么最后的票房总不会差。

《第一财经周刊》曾经报道营销公司影行天下如何为电影《锦衣卫》做企宣,他们发现观众热衷于讨论吴尊和甄子丹的胸围多过影片剧情,紧急把影片调整为娱乐大片,门户网站和豆瓣网上发的新闻稿也换成了娱乐的语调。而乐视影业社会化营销总策划兼宣传部总经理陈肃认为,《小时代》的社会价值在于迎合了一种潮流:大家更愿意去讨论“有关痛痒,无关本质”的东西,无论是补偿、做梦还发泄。

各种可疑的价值观以多元化的名义跑出来,比如《中国合伙人》似乎认为,成功就是财富和名望,而财富和名望会带来更多更好的回报;做了一半的电影,很多影评人都只愿意肯定《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前半部分;最后,胡乱剪辑莫名其妙的《富春山居图》也不意外地出现了,几位“大胆”预测《小时代》票房的业内人士,一致认为可能“没有最差,只有更差”,也许《小时代》才是刷新底线之作:结构根本不重要了,只要帅气的男主角半裸的背影好看,它就一定会出现。

“我们看到今年的中国电影出现了一个很好的现象,更多年轻导演开始走进观众的生活。”美国制片人Andre Morgan对《第一财经周刊》说,“中国电影市场还非常年轻,与好莱坞已经非常成熟、专业的组织完全没有可比性。其实正是因为这种要向好莱坞看齐的自大心理,才会让中国的电影在三四年前几乎一直赔钱。”

如果李安代表悲观的一面,那么Andre Morgan则乐观一些,从年轻人、现实题材还有对观众的尊重当中,可能会引领出一个新时代。

Andre Morgan和艾尔伯特·鲁迪合作经营的美国鲁迪-摩根集团是好莱坞历史最久,成绩最卓越的独立制片公司。他在1971年作为导演Monte Hellman的助理拍摄了电影TwoLane Blacktop(《双车道柏油路》),由此进入好莱坞。这部低成本电影虽然没有在票房上大获成功,但在影评人中间普遍获得了很高的评价,并开启了美国人对66号公路的情结,成为培养忠实的公路电影粉丝的经典之作。

在这之前的1969年,Dennis Hopper拍摄的小型独立电影Easy Rider上映,在当时取得了4100万美元的票房成绩,在当年最卖座的电影中排名第三,仅次于《邦尼与克莱德》和《毕业生》,这部典型的公路片引领着好莱坞进入1970年代,这也被认作是好莱坞电影最有创造力的黄金时 期。

好莱坞,如我们曾经采访过的“好莱坞编剧之父”罗伯特·麦基所言,有一个完整的生态。“每年投入几十亿美元预算制作的大片,只是好莱坞每年出品的电影的1/10。”麦基说,好莱坞导演取悦某一部分观众,而不是“大众”。“如果你去迎合大众,你会看到马上有人指责你陈词滥调。”

我们的不同可能就在麦基所言的对“大众”的态度,在为迎合大众之外的,每年进入院线的231部电影之外的另外512部电影,所谓“土壤”的那一部分,可能是更不堪的创作。这是Andre Morgan所不了解的。

这还是一个脆弱的市场。《英雄》曾经制造一个中国电影的小高峰,冯小刚曾经以一己之力开创了贺岁片档。现在,小成本低制作的电影被认为是中国电影战胜突然增量70%好莱坞大片的主要原因。所有这些的乐观之处,在于可以鼓励更多本土的年轻人和资金进入这个行业,而不好的地方在于,这个市场的竞争水平会变得更低。

6月23日闭幕的上海电影节里,日本导演小津安二郎是一个重要的回顾单元。他曾在自己的回忆录里提及1930年代的日本电影市场“观众品味低级,剧本也不得不跟着低级”。这是一个恶性循环:观众、影评人、编剧、导演和所有从业者共同建立起来一个不堪回首的低级市场。

现在,还要加上网络。大量影评脱离了传统媒介,人人都可以是影评人。由年轻人主导的网络口碑引导制片公司不断追逐热门但未必有价值的话题,甚至仅仅是为了“吐槽”。在中国,这样的状况可能还要再蒙上一层阴影─内地没有建立健康的影评机制,“红包”代替了独立评价。

“在中国目前的环境下,一个影评人没有办法公开批评某一部作品,而中国的观众自己也很清楚这些所谓的影评人都不过是电影公司的代笔,所以他们在选择看电影的时候更愿意相信朋友口碑推荐,即便是豆瓣这样的网站,电影公司雇佣水军这种事情也让它们的可信度大打折扣。”影评人周黎明告诉《第一财经周刊》。

在一个体系并不完整的市场,电影内容的重复和对“大众”的盲目追逐更值得警惕。

25岁之前必看的让你成长的电影 篇4

有次班长点名,我答到,班长说我声音太小。罚我对着围墙大喊100遍。“到,到,到”还没50遍呢,围墙突然尼玛倒了,给哥吓尿了有没有,进来一个货车屁股,紧接着就听到围墙外一个声音在怒吼“擦!谁尼玛在这瞎指挥!”

听我班主任讲的,我们校长有天路过学校后门,突然听到一句:“我要考牛津!”校长顿时感动不己,没想到他们学校也有如此有志青年,决定看看是哪位,忽然又听到一句:“再来两串大腰子!!

小兔子想弄清楚究竟什么是幸福,于是出门去找答案,狮子说:幸福就是家人永远在你身边!豹子说:幸福就是你爱的人也爱着你!灰狼说:幸福就是永远朝着梦想的方向跑!小兔子高兴的跑回家把答案告诉妈妈,妈妈说其实今天的你就很幸福,小兔子问为什么,妈妈说:直到现在你还没被吃掉啊,傻逼!

「亲爱的,咱们苦日子算是到头了,现在咱们是有钱人了!我中奖了!」「中

了多少?」「不多不少整整500万,我们分了吧?」女友开心的连忙点头说

好!结果屌丝拿着500万走了„„

课堂上,老师对我们说:“其实大家智商水平都差不多,谁也不比

谁聪明,一个人是否成功,主要取决于后天的努力。”听到这一番

话,我激动地跳了起来:“放两天假也不早说!”

和一个女同事逛街,女同事特别的瘦小,又长了张娃娃脸,路边有个书摊,我们就凑过去了,女同事翻来翻去,貌似没有找到想要的书,这时候卖书的大爷发话了:“孩子,别在这边翻了,左边那三摞才是带拼音的。”我当时憋

到内伤…

女生失眠有三种可能:1.想念男朋友;2.想念暗恋的男生;3.吃的太饱。你

是哪种?

最近医院来的基本都是小朋友。收小朋友习惯了。今天来了个老大爷。我居然开口就是:把手手给阿姨看看。老大爷一脸茫然看着我。。

大二时。在上电脑课的前晚,我们都会把明天准备用的书和笔记本电脑放

回包里,某天晚上,某人半夜起床尿尿,把舍友的电脑包里的笔记本换成了电磁炉。第二天,在一班人的注目下,从包里拿出一电磁炉!我们几

个笑抽了一节课!

老师抽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抽到一同学。该同学:“老,老师,我背不熟,还是唱吧。”一阵歌声传来:“我像只鱼儿在你的荷塘……”

: 男人,要有一个男人的样子,利利索索痛痛快快,不要扭扭捏捏婆婆妈妈。

男人,要保护女人尊重女人,不要强迫她做不愿意的事;不要打女人,无

论她伤过你还是骗过你。男人,要说话算话,吐出去的东西再咽回来,自

己都觉得恶心。男人,可以不帅,但一定要有风度修养内涵底蕴。男人,可以丑,但决不能丑陋

几个二货合资开公司,为了彰显公司的牛逼,特取名“能力”!“能力公司”一听就知道炫酷叼霸天!兴高采烈地从工商局拿回执照一看,一个个全傻眼了„„只见执照上大大地写着:能力有限公司。

“大人,我们什么时候动手?”包大人:“别急,看我脸色行事。”“是等天黑了再动手吗?”...-_-#...25、话说现在很多人都把“子”说成“纸”,一女同学经常这样卖萌,于是有一天,该女感冒后在图书馆看书,纸巾用完了,发短信给室友,说:“过来的时候带两包纸。”不一会儿室友过来了,手里拿着两个包子。

26、大学一晚自习课,想让我同桌班长出一下洋相。我往他后面贴了一张纸,纸上画了一只猪。他后桌是一个很胖的女生,胖女生看到之后猛笑,并且越笑越大声,班长责问她为什么笑。那胖女生边笑边指着班长说:“你后面有一只猪……”

27、昨天去公司对面的大学看学生运动会的接力比赛,只见一个男生奋力向前飞奔,快交接棒时,我前排的一位老师狂喊:“接稳!接稳!你们接稳!”然后那两个男生顿了顿,对视着考虑了半秒,接着就抱在一起接吻了……

31、大学毕业,在一家医院实习。在医师指导下做完一个小手术,心里边回味手术时的一些注意事项,一边低头走出了手术室。这时家属围上来问情况,当时脑 子不知道怎么抽了,想起电视里的常上演的情节,于是张口就说了句“我们已经尽力了……”顿时家属们各种哭声,然后我就被处分了。

关于成长的电影 篇5

看了《在战“疫”中成长》这一公益节目,让我深受感触。这个病毒其实并不可怕,我们要保持一颗乐观向上的心,相信科学,相信医护人员,要对未来抱有希望。我们要远离所有可能的感染源,不去人群密集场所,不接触任何野生动物或养殖动物。我们要注意个人卫生,坚持每天消毒。我相信,在全国人民的努力下,我们一定可以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疫情无情,在影响着人们生活的同时,它也教会了我很多:要敬畏自然,敬畏生命。很多消息都在说,这次的疫情来源于野生动物。作为人类,我们的确比很多的动物,都有着更多的行动力,但是若我们一味地不尊重自然,不尊重别的生命,难免就会有那么一天,会因为自己的肆意妄为,反噬到自己。

生活处处是意外,面对意外,每个人都是那样脆弱,那样不堪一击。但我相信,当人团结到一起成为“人类”之后,他们便是强大的,是坚不可摧的。面对生命的挑战和威胁,我们将义无反顾。

电影《在战疫中成长》观后心得体会范例五篇【二】

2020年,本该是一个美好的一年,可是却被一种叫‘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入侵了我们的世界。

那为什么这个病毒叫这个名称呢?首先我们来说这个‘冠状’冠状它是指这个病毒像花冠一样,身上长满触角。‘新型’又是指什么呢?科学家表明这个病毒是我们最近研究出来的一种病毒,所以叫‘新型’。

出门一定一定要戴口罩,每天勤洗手,还要定时清洁,通风,每天宅在家,多无聊,可能这是有些人的想法,但我可不是这样,我有宅在家的‘宅’计划。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吗?那是肯定不会有的,还是得合理的安排时间,劳逸结合。像我就是合理的安排时间,学一会我会有一个健康运动的打卡,除了学习,其次就是运动啦!做运动呀!我的计划是1个小时,不多不少,200个跳绳,40个深蹲跳。除了这些,爱劳动的小朋友还可以帮着大人做家务呢!把该做的事做完啦,剩下的时间我可以自由的支配时间,比如看看课外书,累啦可以躺在床上休息一会。

每个家庭都要有必备的些清洁用品:口罩,手套,84消毒液,说到84消毒液他会腐蚀我们的皮肤,84消毒液加上洁厕灵可以更好的杀菌。

电影《在战疫中成长》观后心得体会范例五篇【三】

病毒的来源原本是在蝙蝠身上的,然后传给这个动物,又传给那个动物……最后传到人身上。

人是怎么把病毒传给别人的呢?病毒总是喜欢躲在人身体里,当携带病毒的人打喷嚏或者咳嗽时,附近的人就很容易被喷出的病毒飞到粘膜组织(包括嘴、鼻子和眼睛)里去,就成功被传染了。

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手、鼻子、口是最容易接触病毒的身体部位,所以勤洗手是必须的,另外还有少出门。如果一定要出门,记得戴口罩,这样才能预防新冠病毒侵入身体。

防范新冠病毒需要我们共同努力!现在,当我们宅在家时,全国各地都派医护人员驰援武汉,救死扶伤。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减少出门,养成勤洗手和出门戴口罩的卫生习惯,就能帮助更快打赢这场和新冠病毒的战争!

电影《在战疫中成长》观后心得体会范例五篇【四】

今天,我在家收看湖南省网络大课堂《我是接班人》。看完之后我我发现原来我们是多么的幸福!我们应该好好珍惜今天白衣天使们用生命换来的安康!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我们平静的生活。这一场疫情,源于新型冠状病毒。这种病毒非常微小,但很容易传染我们。节目告诉我们,这种病毒,如果跟笔尖作比较,就如同人和地球作比较。病毒虽然很强,但是我们身体的细胞也不是吃素的.。我们一定要锻炼身体,就可以增强免疫力,打败病毒。

如果人类被这种病毒传染,就会出现全身发热,没有力气、咳嗽、头痛、发烧等症状,更严重的会呼吸不畅,甚至昏倒,或者死亡。所以我们要多加小心,吃东西要吃熟的,要吃煮透的食物。不要吃来历不明的食物,这样很容易会被感染。我们不要去人口密集的地方,不要乘公共交通工具,打喷嚏时要捂住嘴巴,宅在家中就是对社会做贡献!

人类只要破坏环境,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这次是人类不断捕杀野生动物,破坏大自然导致的这场疫情。我看到过人类捕杀的野生动物的画面——许多穿山甲的尸体堆积如山!穿山甲,多么可爱的动物!它们本该在丛林中嬉戏,在散发着青草香味的草地上打滚,小穿山甲依偎在妈妈的怀里。我想,大自然妈妈一定心疼极了!我希望人类保护大自然,爱护野生动物,和地球上的其它生物和谐相处。也许只要我们拒绝野味,不滥捕乱砍,这样的事就不会再发生!

这次网络教育中,我不仅懂了很多关于病毒的知识,也看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无数的医生和志愿者冒着生命危险奋斗在抗疫一线,换来全国人民的安康。有的人,已经连续工作十几天没回家了;有的人,冒着风雪吃着方便面在值勤;有的人,没有任何防护措施也毫不退缩;有的人,直接累倒在工作一线……

我想我们一定很快会迎来胜利的曙光!同学们,大家行动起来吧!好好学习,多多实践,长大成为中华民族的栋梁!

今天,我在家收看湖南省网络大课堂《我是接班人》。看完之后我我发现原来我们是多么的幸福!我们应该好好珍惜今天白衣天使们用生命换来的安康!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我们平静的生活。这一场疫情,源于新型冠状病毒。这种病毒非常微小,但很容易传染我们。节目告诉我们,这种病毒,如果跟笔尖作比较,就如同人和地球作比较。病毒虽然很强,但是我们身体的细胞也不是吃素的.。我们一定要锻炼身体,就可以增强免疫力,打败病毒。

如果人类被这种病毒传染,就会出现全身发热,没有力气、咳嗽、头痛、发烧等症状,更严重的会呼吸不畅,甚至昏倒,或者死亡。所以我们要多加小心,吃东西要吃熟的,要吃煮透的食物。不要吃来历不明的食物,这样很容易会被感染。我们不要去人口密集的地方,不要乘公共交通工具,打喷嚏时要捂住嘴巴,宅在家中就是对社会做贡献!

人类只要破坏环境,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这次是人类不断捕杀野生动物,破坏大自然导致的这场疫情。我看到过人类捕杀的野生动物的画面——许多穿山甲的尸体堆积如山!穿山甲,多么可爱的动物!它们本该在丛林中嬉戏,在散发着青草香味的草地上打滚,小穿山甲依偎在妈妈的怀里。我想,大自然妈妈一定心疼极了!我希望人类保护大自然,爱护野生动物,和地球上的其它生物和谐相处。也许只要我们拒绝野味,不滥捕乱砍,这样的事就不会再发生!

这次网络教育中,我不仅懂了很多关于病毒的知识,也看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无数的医生和志愿者冒着生命危险奋斗在抗疫一线,换来全国人民的安康。有的人,已经连续工作十几天没回家了;有的人,冒着风雪吃着方便面在值勤;有的人,没有任何防护措施也毫不退缩;有的人,直接累倒在工作一线……

我想我们一定很快会迎来胜利的曙光!同学们,大家行动起来吧!好好学习,多多实践,长大成为中华民族的栋梁!

电影《在战疫中成长》观后心得体会范例五篇【五】

战疫情同舟共济,担使命共克时艰。我们每个人都承担着很重要的使命,而这一切都是为了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让我们一起为武汉加油!为祖国加油!

虽然不能到达武汉,但我会一直用心去跟随武汉前行,在这次疫情中有许多人都做出了贡献,但我们要为奋斗在一线的工作人员致敬!你们日夜不息的工作只为救死扶伤,你们把自己的性命与人们紧紧连在一起。还有一些人默默奉献,不求回报只为做出贡献。

有许多医护人员也驰援武汉,即使相隔两地之远。你们在一线工作,整天穿着防护服也不透气,汗水浸透了你们的衣衫,口罩也在你们的脸上留下了深深的勒痕。无论战斗多艰苦都会坚持到最后,这是信仰,是使命!

爱心不论身份、地位,即使年迈的老人也会献一份爱心,出一份力。再比如明星“韩红”她不断为武汉送去物资,甚至自己亲自驰援武汉,还因此生病。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这也正好对应了一句话“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关于成长的电影 篇6

电影《紧急救援》由林超贤执导、梁凤英监制,取材于真实海上救援事件。影片首次将镜头对准中国救捞人,讲述了海上救援人员迎难而上、不辱使命的故事。该片沿用林超贤以往执导《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制作班底,影片中同样充满了“火爆惊险”场面,包括海洋石油平台燃起大火、满载乘客的客机在海面迫降、救援直升机在狭窄的山谷中穿行等。

据了解,《紧急救援》是林超贤与彭于晏的四度合作,两人此前曾合作电影《激战》《破风》《湄公河行动》。彭于晏说,从拳击手、自行车选手、缉毒卧底,到如今《紧急救援》中的海上救援人,每一次拍摄难度都有所升级。他透露,在拍完《破风》后,林超贤就一直想拍一个中国打捞队的故事。“导演是一位初心不变的人,想拍摄的主题都会完成。这次拍摄难度很高,而且有些危险,我现在想起来都后怕。”

被称为“魔鬼导演”的林超贤,本次在拍摄《紧急救援》时,依旧延续了他的“较真”风格。林超贤一向对拍摄真实度有极高要求,本次挑战水下拍摄和海陆空救援实拍,也引来不少演员“吐槽”。王彦霖回忆起自己在水下拍摄时说,“憋气憋到没有办法,完全崩溃了”。王雨甜表示,此前拍摄《红海行动》已经领教导演的拍摄风格,但这次拍摄《紧急救援》时,才发现难度又增加了。徐洋分享说,拍摄前大家进行了专业训练,“我们不是在演戏,是真正地在学习如何做一名救捞队员”。

林超贤说,他的团队成员很拼命,无论是台前还是幕后,每一部电影都用尽全力。他告诉中新网记者,在拍摄《激战》时,演员们练拳击很辛苦,张家辉也常常会骂他。但他认为,自己就像一位“严厉的父亲”,影片上映后,大家会觉得这样的严厉和辛苦是非常值得的。

“其实我每拍一部电影,都希望影片故事或者其中的人物能给观众勇气和鼓励。”林超贤说,无论是讲述一个事件,还是聚焦一个群体,他希望观众能通过感受电影的故事,思考自己的人生。

关于成长的电影 篇7

一、成长:人性叙事的本质与母题

每一个成功诞生并存活下来的个体, 有两件事是无法避免的, 一是死亡, 一是成长。死亡是一个状态, 而成长是一个过程。根据较为前沿的进化心理学研究的成果, 在追求肉体成长的过程中 (动物的共性) , 人类祖先得以生存并为了更好地生存产生了许多“适应器”。据该理论, 除了生理机能上的演进, 人类的心理机制也是“适应器”, 它们在人类肉体成长演化过程中被塑造和完善。复杂的思维、精微的情感出现的那一刻, 人类对于自身内在的、精神的、心理的成长的关注就开始了。

成长的过程多元而复杂, 作为大众文化、娱乐文化的动画电影选择了最经济、最直接的叙事语言———冲突———来对成长母题进行修辞和演绎。发展心理学认为, 儿童的游戏按社会化程度可以分为“无所用心的行为”、“旁观者行为”、“独自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六类, 而观看动画电影可以归入“旁观者行为”, 即“儿童把大部分时间用来观看别人的游戏……将自己的情感或精力投入到别人的游戏活动中, 但总是不加入别人的游戏之中”。儿童在观看动画电影中的暴力情节时, 更多地获得的是一种游戏释放的快感, 而并非全程接受“负面”信息的“教育”。

正是因此, “暴力”情节、元素在动画电影中屡见不鲜, 但是何谓“暴力”?“暴力”其实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与自己、与环境、与他人不和谐时的一系列的外在与内在冲突。冲突的高级形式是暴力, 暴力的高级形式是战争和武力。动画作品没有冲突, 情节无法展开。动画作品表现冲突, 一般以恶作剧、搞怪、戏谑和不以伤害为目的的打斗为主。

就动画电影文本而言, 有较多观影经验的读者不难发现, 世界动画史上众多公认经典的片子都难以完全摆脱冲突或“暴力”元素的组织, 如《白雪公主》《猫和老鼠》《小飞侠》《风之谷》《幽灵公主》《狮子王》《木兰》《怪物史莱克》《功夫熊猫》等等, 没有了“暴力”情节, 这些影片将逊色不少甚至难以支撑故事的骨架, 冲突或“暴力”情节成为连接剧情的血肉。而夸张化的冲突叙事或暴力叙事往往是令成人观众与儿童观众同时感到愉悦的卖点和兴奋点。

“自我需要感受和享乐, 需要感情和支持, 需要思考和追求真理, 需要依赖和超脱, 也需要权力和统治, 这些需要的强度则各不相同, 并且全都是合法的。”儿童对于影视作品中的冲突情节的需求和喜爱同成人一样, 都是正常的:“在追逐的过程中, 由于主人公的行为, 周围的物体被尽情破坏。儿童虽然一直在观看的是无强烈主题、无主观故事的动作行为组合, 但在此过程中却得到了释放的快感。”

动画的首要功能是娱乐, 其次才是教育。动画电影中的冲突叙事仅仅是一种娱乐化的宣泄方式, 满足人们释放郁结情绪的需求。无巧不成书, 无冲突无故事, 孩子通过观看动画学会如何面对冲突、如何解决冲突、如何评价问题, 在冲突中成长, 在观看中学习。而成人“只有从‘身体’的角度进入到‘儿童审美、儿童游戏、儿童心理’……才能掌握对更多动画作品进行正确分析的方法。这是理解动画的前提, 更是创作动画的基础。”

如果把正常的剧情冲突视为表现“暴力”, 在冲突中体现宽容和理解的美好、在冲突中表现同甘共苦的纯真和友谊、在冲突中学习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冲突中分清责任和承担责任, 这些极其重要的成长内涵和教育课题则会被剥离和抽空。“负面元素”是为整个故事框架服务、为个体正常成长提供情景教育。

二、美国动画的成长模式

早期美国动画电影 (迪士尼) 受指导理念和技术的限制, 题材多为童话改编和较为单纯的打闹剧。由于各方面的原因, 美国动画电影一度对人们的吸引力降低。迪士尼错误地以为是受众的需求发生改变, 一改合家欢的定位, 推出了辅导级的《黑神锅传奇》, 造成了票房惨败。所幸迪士尼迅速回归老路, 并在经典改编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增强人文关怀, 在近30年推出了一系列娱乐性强且富有人文内涵的影片。后起之秀皮克斯和梦工厂则善于以后现代式的反讽、戏谑来抓住观众的眼球 (《怪物公司》、《怪物史莱克》等) , 狂欢之余也包含思考。但这三者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即它们的人文思考牢牢把握着一个核心:成长。上世纪90年代以来, 成长也是美国梦的核心主题和关键叙事, 好莱坞动画电影越发关注成长话题的探讨。成长这一人类普遍的关注点能够跨越种族和文化的隔阂, 得到全世界的接受和认可。

成长的故事、内容、方式千奇百怪, 好莱坞并未无的放矢, 而是选取了:爱与家庭、友谊、合作与担当责任, 这三重基本主题加以修饰、组合、演绎和包装。

1. 爱与家庭

爱是凡有人类之处皆关心的主题和话题, 但同时每一个人对爱的理解有相同也有不同之处。这里面有人类共同向往和共同珍视的地方, 也有因文化、宗教、习俗和偏见出现的差异。很大程度上, 人类的情感表现都是由爱及其变体所驱使。在许多经典文本中, 爱是人类高贵之所在。孔子的弟子樊迟曾向他问仁, 其回答仅二字:爱人。可见在中国传统文化根源的孔门儒家那里, 以人“爱”人是一项基本的追求和教诲。而在西方基督教经典新约《圣经》中, “爱人如己”的教导6次出自耶稣之口。“……即使是在标举‘反对一切、反叛一切’的后现代主义, 也仍然活在一个更深结构的大传统之中。因为‘对人的关爱’始终是其不变的源初动力。”爱的范围有不同, 对象也有不同, 有亲情、情爱、友爱、大爱等等。一般而言, 人们的爱由近及远是递减的, 其中最为深厚的自然是亲人之爱和情人之爱。

家庭是一个人最重要的社会成长环境, “这里是孩子形成对自己最初的重要评价的地方”, 即使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也无法否认其在人格、人性潜能塑造上的重要作用:“这一点与那些明确证实生活在家庭和社会之中是实现这些人性潜能的绝对必要条件的资料, 并不是矛盾的……”。当儿童建构起关于自己的评价时, 他关于这个世界的价值体系也随之形成。而家庭亲人之爱中最重要的成分是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现实中, 父母缺失的关爱、过度的溺爱比比皆是, 如何实现父母子女间相互理解、扶持的合理地爱, 成为美国动画电影聚焦的一个命题, 也就是关注亲人、伴侣间的情感成长。

以迪士尼第一次选取中国题材并引起中国市场强烈反应的《木兰》为例, 本来木兰的故事是作为忠君爱国的传统典范而为后世传颂, 有心人细读相关文献就会发现, 故事原本以悲剧贯穿始终:家庭方面“木兰之父耄赢, 弟妹皆稚呆”, 家庭的不幸和重担让她承担起责任;随后木兰替父从军一纪, 解甲归田后又被魏主召还, 欲收入后宫, 木兰宁死不从, 自杀身亡。这则故事在民间流传的过程中隐去了木兰悲剧的结尾, 只保留具有传奇色彩的替父从军部分。但无论多么浓墨重彩的渲染, 木兰的故事都说得上是个人之不幸、家庭之不幸、国家之不幸, 充满难言的悲辛和痛苦。

但这样一个悲剧故事到了迪士尼的工作室里, 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美国式变化。故事的基调一如既往地被迪士尼式的乐观开朗所取代, 其次, 原本故事的主线战争剧情被大幅度缩减和省略, 国家、族群的危亡等宏大叙事让位于隐藏真实性别、周旋于男性中不被发现的日常生活。同时制作方大胆地为木兰加入了好莱坞式的爱情故事, 形成剧中的感情纠葛。最重要的是, 片中人物精神和故事内核被巧妙地替换为美国式的个人奋斗、自我价值实现和心理情感成长。其中, 花家父女间的亲情成长占有重要地位。历经战火的木兰心理成熟, 理解了父母长辈对她的关爱, 只愿回到家乡, 回到父母的身旁。而面对荣归故里的木兰手中奉上御赐的玉佩和宝剑, 父亲却将它们掷于地面, 与女儿紧紧相拥, 并声称木兰是他的骄傲。“花弧作为重点刻画的人物, 已不再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臣民, 语言行动上处处都有美国父亲影子。”

虽然《木兰》从军故事整体框架没有太大变化, 但花家父女两人间的父女情却是现代式的成长轨迹, 是一个由不合理、不对等、缺乏理解的状态向恰当、对等、相互理解的状态转化、成熟的过程。忠君的主题明显被抛弃, 爱国救亡的主题成了故事的历史背景, 而家庭责任和亲情、爱情成了木兰成长的动力, 迪士尼就这样将木兰题材进行了当代转换和美国诠释。

美好亲情 (或爱情) 的叙写是美国动画电影钟爱的, 基本上所有的美国动画电影都会涉及这样的主题, 或作为叙事主线, 如《美女与野兽》《海底总动员》《超人总动员》《瓦力》等, 或作为叙事副线如《狮子王》《怪物史莱克》《功夫熊猫》《UP》等。爱与家庭是成长叙事永不过时的话题和戏核。

2. 友谊:笑料与力量的不竭源泉

中国有句俗话叫“在家靠父母, 出门靠朋友”。人不能一直呆在家庭的圈子里生活 (生活被限制在家中成长起来的儿童常常出现心理病变) , 而终要走出家门, 面向社会。而当孩子们步出家门进入一个个社会圈子时, 他们会发现自己可以与没有血缘关系的外人建立起无比亲密的关系, 而这种感情有时能够纯洁、深厚甚于亲情, 我们称之为友谊。友谊是同亲情、爱情一样的属于人类普遍共有的情感体验。极少有人没有体味过单纯、美好的友情。人要在社会上立足, 除了家人的支持, 永远少不了朋友的鼓励和帮助。友谊是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养料, 好莱坞动画电影也从不缺乏友情的浓墨重彩的表现。结交伙伴、获得友谊、共历艰险一直是这些作品的重要组成要素。

值得注意的是, “朋友”、“伙伴”在美国动画电影中往往承担着制造各种笑料的任务。主角最要好的朋友总是一些个性鲜明、造型独特、妙语连篇甚至有点“饶舌”的人物 (或动物、事物) 。他们是美国式幽默活生生的代言人, 而“美国式的幽默是一种直接的、尽情的、狂欢式的幽默, 就算是具有讽刺挖苦意味的冷幽默也总会表达得淋漓尽致”。这些角色就像为此定制一般, 是全片欢笑的源头, 例如《怪物史莱克》里跟着史莱克的驴子。

这只会说话的驴子的登场就是一次讽刺冷幽默的展开:弗瓜王通缉所有童话中的人物和事物, 仅这一场景就出现了女巫、七个小矮人、匹诺曹、小妖精等欧洲传统童话故事形象。而会说话的驴子加强了这段情节的荒诞感, 点燃具有后现代意味的“笑果”。随着剧情的不断发展, 驴子不停的“聒噪”, 不断地激起史莱克不耐烦的反应, 也就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为观众提供欢笑。而这只胆小又好事、话痨又敏感的驴子也一举成为人气不亚于史莱克的国际动画巨星。

《花木兰》中的木须龙、《怪物公司》中的独眼怪、《阿拉丁》中的神灯、《马达加斯加》中的斑马、《驯龙高手》中的少年们, 等等都是这种形象的显现。他们中的绝大部分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正面形象, 甚至于缺点明显, 但却赢得了全世界观众的追捧, 观众在欢笑中原谅了人性中的不美好、不圆满甚至阴暗面。诚如好莱坞著名剧作家、编剧教练罗伯特·麦基所说:“所有人物都要迎战对抗力量来追求欲望。但是, 正剧人物具有足够的灵活性, 可以在风险面前退缩, 并意识到:‘这可能会要我的命。’而喜剧人物却不能。喜剧人物的显著特征就是盲目执迷。”也许他们的行为方式满足了拘谨的现代人想要冲破种种规则和层层重压的渴望, 他们的“盲目执迷”正是其迷人之处。

只会制造“笑果”的朋友仅是损友, 好莱坞动画业几乎从不制造真正的损友。在丁满和彭彭们嬉皮笑脸和神经质的背后往往隐藏着迷人的人性光辉和友情的日益滋长。他们总是油嘴滑舌、好吃懒做, 但内心却十分单纯、善良。他们虽然生性怕麻烦, 但每当主角面临真正危险时又能站出来, 鼓励主角重新振作。虽然缺点明显、毛病颇多, 但他们也总能坦然承认和面对别人的指责和戏谑 (当然之后依旧我行我素) 。在与主角的交往、促进主角成长的过程中, 朋友们也在不断地自我进步、自我完善。无法否认的是, 这群有点怪的朋友是很好的朋友, 是好莱坞动画电影主角力量的不竭动力。而他们与主角间的友谊也是全世界观众笑中带泪的不老源泉。

3. 合作与承担责任

一个人完成阶段性成长的目的在于走向社会, 与他人建立更好的合作关系, 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并继续为此保持成长。观众常常可以发现, 美国动画电影中的主角始终在成长, 但其成长并不会止步于知识的获取、金钱的获得、力量的提升和情感的满足, 其最终目的是找到自己的身份定位和某个方面的成长, 从而承担起以前并不重视或者逃避的“社会责任”, 实现与家人、爱人、朋友、伙伴、团队甚至对手的良好合作, 携手面对和跨越更大的艰难和挑战。所以, 好莱坞动画电影总是充斥着小人物干大事、成大事的“美国梦”桥段, 因为这就是他们找到的“生活的意义”, 完成对成长的自我定义。

譬如《狮子王》中, 丁满和彭彭让辛巴卸下害死父亲的心理负担, 使他能够无忧无虑地长大, 但娜拉的到来和刺激却让辛巴不得不面对“我是谁”的身份确证。在狒狒先知的开导和父亲的“开示”下, 他正视和接受了自己作为荣耀国正统领导者的“社会身份”, 回到衰败的家园, 承担起先前自己逃避的继承父亲权力、追查父亲死因、维护草原生命秩序的责任。故事中辛巴对亲情的体会不断深入, 从开始单纯取悦、服从和景仰父亲, 到后来理解先王们的事业;辛巴对爱情的感受不断明晰, 从开始与娜拉青梅竹马不分性别的友谊, 到后来勇敢地表达爱意、保护爱人;辛巴也收获了纯真的友谊, 从开始万人仰慕却少知心人, 到结识莫逆之交丁满、彭彭, 从这些方面来看, 影片围绕着辛巴个体生命的多方面成长, 立体地塑造了一个任性、弱小的顽童向强大、自信、有担当的合法统治者成长的过程, 是一个“自然人”如何遭遇打击、挫折和逃避, 又如何接受合理的引导和友人的支持, 最终学会怎么与人合作、承担社会责任、保护家人和社会的过程。

美国动画电影主角的成长最终都以“学会合作”、“承担责任”为旨归, 以成为一个成熟的“社会人”为目的。从个人、家庭、团队、家园到社会、世界, 以小见大地完成其价值观的逐层建构和分级叙事。他们不满足于个体的成熟和完善, 关注成长而不止步成长, 明确指向成长的终极目的:合作与责任。以这种方式将微小个体和人类社会、生态环境联系, 完成从个体关怀向整体、种群关怀的转移和升华, 是一种精巧的链式叙事。

这与儒家的成长模式惊人相似:修身 (个人) 、齐家 (家庭、团队、社区、城市) 、治国 (国家和族群) 、平天下 (人类的共同问题、化解危机和种群灾难) , 但是我们的叙事策略却偏重于宏大, 偏重于国家和天下而忽略修身———个人的成长体验与成功分享。这样的叙事模式在当代遇到了思想对接和价值认同的困难, 观众难以认同灭小我成全大我的叙事策略和舍小家顾大家的叙事模式。

三、美国动画电影给我们的启示

1. 关注人类的成长

现今, 国内动画行业、学术界都在号召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但挖掘传统文化资源的呼吁往往口号喊得响, 却总是无从下手。笔者认为, 这是因为之前我们没有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对接点、转换点。传统文化的当代转换应该放在全球化、市场化和人类共性的背景下来观察和思考, 而成长是全世界不同民族共同关注和关心的重大话题。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 都需要获得关于成长的启发和养料。中国传统文化文本中有着极为丰富的成长故事, 我们要做的不过是用一种现代的“成长”眼光去检视和转化它们而已。

“我国动画电影如果要对表现我国的题材和文化道德进行表现就需要将传统的东西进行加工和处理, 让其中那种引起人们普遍的认同、能够为人类所共识的题材作为当代人们接受的切入点……”文化产品的创作要使巧劲而非蛮力。有些传统文化和文本未必能为其他国家、族群的观众理解和接受, 不妨顺着“成长”这样的人性母题和共同话题去开发、演绎传统文化, 就像美国动画电影一样, 挖掘一批, 解构一批, 建构一批, 传统文化也在此间得到新鲜血液, 得以流传。

2. 合家欢的观众定位:成人、儿童各取所需

合家欢意味着成人孩子都能受看、受用。观众需要好看的动画电影, 想要体验精彩的成长故事和分享人生的经验, 而不是枯燥苍白的说教和没头没脑的幼稚。好故事意味着紧张与刺激:“故事的艺术不在于讲述中间状态, 而在于讲述人类生存状况的钟摆在两极之间摆动的情形, 讲述在最紧张状态下所经历的人生”;好故事需要冲突、风险、挣扎甚至“暴力”:“我们并不仅是将故事作为生活的比喻来进行创作, 而是将其作为有意义的生活的比喻来进行创作的———有意义地生活也就是置身于永恒风险之中”。倘若主人公的成长历程没有内心的剧烈挣扎、情节的跌宕起伏, 故事是不会吸引人的, 因为没有分享人生的丰富和精彩、经验和智慧。

要创造我们自己的好故事, 让千千万万的家庭愿意掏钱买账, 中国动画电影才能崛起。毕竟“在世界文化市场中, 以管制传播渠道来限制国外文化产业的入侵, 以政策鼓励国产文化产品的生产, 只能是一时的应急措施, 从长远的发展来看, 只有研究受众, 制造受众接受的产业符号内容才是应对美、日、韩文化竞争的真正优势力量。”

3. 学习和建构考究的叙事策略

美国好莱坞有一支专业的剧本创作大军, 他们有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最终被市场选中的文本都经过了技术性和艺术性的考验, 是那些掌握了考究、严格的叙事策略的叙事高手的作品。当前中国动画行业存在一个重大缺陷, 即严重缺乏专业的优秀的动画剧本、文学创作者。有人曾经断言:“如果从动漫文学视觉思维主导的理念出发, 可以说动漫创作中, 文学占50%, 电影占20%, 绘画占30%”。可见文学创作在动画制作中的重要性。剧本乃一剧之根本, 没有有趣的有深度的剧本, 是拍不出好看的有意义的动画的。除了建议国内相关高校尽快开设和深化剧本人才培养之外, 笔者也呼吁国内的人文学科从业者关注和助力动画文学的创作和动画文本的深入研究。

4. 正确理解和处理动画中的冲突与“暴力”

没有冲突就没有故事的跌宕起伏和引人入胜, 剧情平淡无味, 也同样达不到寓教于乐的作用。同时, 冲突是个体成长的必然事件和成长代价, 对部分家长和监管者而言, 应该弄清楚的重要问题是:冲突和“暴力”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发生冲突?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冲突?如何从冲突中吸取教训?如何在冲突中正向成长而不是负面犯罪?过于“干净”的环境是否有利于孩子成长?

巧借电影教孩子,收获成长的惊喜 篇8

电影帮儿子打开成长心结

儿子自小聪明伶俐,可5岁时出现了交际障碍。他向往和小朋友一起玩,但玩不到几分钟,他就会生气,和小朋友吵架,气冲冲地离开;他还喜欢要求小朋友这样那样,稍有不顺就大发雷霆。渐渐地,邻家孩子都不愿和他玩了,幼儿园老师也反映他在交际方面有问题。我想尽办法,软硬兼施,想要他改变,但收效甚微,好了不到一天,儿子的老毛病又犯了,甚至出现孤僻倾向。我焦头烂额,思来想去,终于想到:借助他喜欢的影像,效果会不会好一些呢?于是,我上网开始搜索相关的电影,一部部筛选,最后选出《E.T.外星人》《夏洛特的网》《虎兄虎弟》《钢铁巨人》《美丽人生》等九部电影。

周末或晚上,我陪儿子一起认真地看。《E.T.外星人》中,10岁男孩艾里·奥特与迷失的外星造访者E.T.建立了纯真友谊,并帮助他找到回家的方法;《夏洛特的网》《虎兄虎弟》《钢铁巨人》及其他几部电影,表达的主题也是友谊。通过欣赏这些影片,我想让儿子从中感受到友谊的宝贵和美好。《美丽人生》讲述的是身在纳粹集中营的父亲为了保护儿子的心灵不受到污染和伤害,把纳粹的残酷行为解释为游戏,遵守游戏规则的儿子终于收获了“游戏”战果:坐上真正的坦克回家。这是一部描述父爱的电影,但游戏规则是片中的小主人公面对的重要内容。我觉得遵守游戏规则是儿子目前最应该学会的,于是就选了这部影片。

果然,随着电影慢慢地看下来,儿子似乎悟出了什么,再次主动去找小朋友玩,虽然摩擦与冲突仍会出现,但我适时用电影里面的情节提醒他,儿子竟很乐意地接受了。尝到了与他人融洽相处的快乐,儿子的交际圈子渐渐打开,还交上了几个好朋友。我总算松了口气。

儿子进入小学后,可能由于课业突然加重,我们家离学校又比较远,他每天很早就得起床,加上班主任比较严肃,儿子显得有些忧郁,甚至厌学。我一边给儿子做思想工作,一边和班主任沟通,另外就是陪他在周末看电影。我选了《狮子王》《征服者佩尔》《小鬼当家》《小孩不笨》《小猪宝贝》《千与千寻》《别哭,妈妈》,还有纪录片《动物战场》等。这些电影,有的真挚感人,有的幽默搞笑,有的可爱唯美,但都主要涉及坚强、勇敢、理想、战胜自我这一类的主题。儿子看得很投入,跟随着电影里的主人公时而紧张、时而忧虑、时而握紧了拳头、时而感动得热泪盈眶,到最后,当胜利来临之际,儿子的脸上也露出了轻松的笑容。这种克服与征服的过程,仿佛是他自己人生的彩排,他在其中逐渐接纳坚强、无畏、勇敢等优秀品质。一年多下来,儿子适应了新的环境,即便后来遭遇过大年级学生的欺负,他也乐观地走了过来,成绩开始稳步提升。

我还有意识地借助电影来提高儿子的审美观,培养他的艺术气质。音乐、语言、色彩、画面、服装等,都能在好电影里找到优秀的例子。比如宫崎骏的系列电影,画面、思想、主题都堪称完美,再结合久石让的音乐,可谓珠联璧合,美不胜收。在儿子读三年级时,我几乎每个周末都会让他看一到两部宫崎骏的电影。迪士尼的系列动画电影、梦工厂系列,也很不错;还有音乐超美的《音乐之声》《放牛班的春天》《绿野仙踪》以及一些充满地域风情的纪录片,我都选来让儿子看。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思想不断发生变化,我一旦感觉到儿子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就会立刻想办法找对口的电影来帮助他成长。如:《狼图腾》教会他隐忍;《小飞侠彼得·潘》让他感受成长的真正内涵;《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教会他坚持;还有《逃生共同体》这样的纪录片,则教他面对突发状况时如何自救。

给孩子筛选合适的电影

当然,孩子毕竟是孩子,思想单纯,课业重,时间也宝贵。因此,给孩子筛选好电影非常重要。

从报刊和网络上,我们能找到一些给孩子介绍和推荐电影的内容,平时可以多搜集。可是,我们也不能一味地听从这些,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哪一部电影适合自家孩子,应该什么时候给孩子看,都应仔细斟酌,不可过于随便。我个人认为最放心的办法就是爸爸妈妈先看,甚至看完后做一些比较详细的笔记。有的电影可以当时就给孩子看,有的要等孩子大一点再看,有的要视情况而定,有的最好请几个小朋友一起看,有的让孩子独自欣赏就可以。

需要说明的是,有些本是拍给成人看的电影,其实也适合孩子,如获得奥斯卡奖的不少电影都有其特别的魅力之处,大可选些给孩子欣赏。另外,一些特别好的纪录片也可以多给孩子看看,对增长见识很有作用,孩子写作文时也许又是好素材。还有,选应景电影也很棒,春夏秋冬,风霜雨雪,窗外的景与电影画面相互映衬,既能让孩子更好地感受美,又能提高他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兴趣。

引导孩子从电影中吸收营养

孩子是需要引导的,看电影更是如此。为了引导儿子,我想了很多办法。我在看每部电影时,都会列出8~10道问题来,等孩子看完,我们一起探讨,最初任他自由发挥,然后我再鼓励和引导。比如看《狮子王》,我会问他:“你最喜欢哪一只狮子,为什么?”“你欣赏小辛巴吗?欣赏它哪些方面?”“如果你是小辛巴,你会怎么做?”“哪个画面让你最感动?”……

另外,电影要与生活结合起来。当儿子在生活中出现状况时,我会让他回忆电影里面的画面。如果儿子耐心不好、不喜欢等待,我会提醒他想想《狼图腾》里面的那些狼。为了捕到羊,那些狼一直站在远处悄悄地看着羊尽情吃草,直到确定它们吃得饱饱的而跑不快时,才发起进攻。

还有,电影可以和阅读完美结合。很多电影都是由小说或童话改编的,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哈利·波特》。我先是带儿子看《哈利·波特》电影,然后再把这本书找来读,读完书又去看电影。“电影与书有什么不同?”“不同在哪里?”“为何电影会有这样的改动?”我引领儿子钻研这些问题,并让他学会思考,儿子逐渐爱上阅读,也慢慢感受到电影的特点。

儿子上五年级后,我开始要他写电影观后感,然后要他改写剧本。虽然儿子改得很蹩脚,但他敢于改就很好,而且越改越好,何况儿子总有他思想上的亮点。为了调动儿子的积极性,我还利用闲暇时间组织家人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演儿子改写的剧本。他爸在一旁拍下DV,然后放出来看,大家都觉得很有趣很满足。儿子就是这样迷上写剧本和当导演的,他带给我们的惊喜也越来越多。

【编辑:吴万夫】

上一篇:栾城县教育局下一篇:应用文考试试题a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