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大学校学生会章程

2024-09-16

济南大学校学生会章程(通用8篇)

济南大学校学生会章程 篇1

济南大学学生会章程(修订)

来源:校学生会主席团 作者: 发布时间:2007-10-28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性质

济南大学学生会是以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为宗旨,接受济南大学党委的领导,并在济南大学团委的指导下开展工作的学生群众组织。

第二条

基本任务

(一)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在党 的领导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地开展学生工作,促进同学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团结和引导同学热爱祖国,勤奋学习,勇于实践,培养创新精神,全面提高素质,成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新世纪合格人才。

(二)充分发挥学校联系同学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通过各种正当渠道,反映同学的建议、意见和要求,参与学院有关事务的民主管理,在维护学院和学生整体利益的同时,表达和维护同学的正当权益。

(三)本着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原则,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思想教育、科技文化实践、社会实践、勤工助学及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致力于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努力为同学服务。

(四)加强和发展同本校其他学生组织、其他高校学生组织的联系,互通有无,互相帮助,促进学生会工作的开展。发挥学生会的组织优势,帮助同学接触社会,联系社会,走进社会。

第二章 会 员

第三条

入会条件

凡取得我校学籍,志愿为同学服务,自觉遵守本会章程的同学,均可申请加入学生会。

第四条

会员必须履行以下义务:

(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二)贯彻落实党中央、团中央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认真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

(三)在学习、工作、生活及其他社会活动中起模范带头作用,树立并维护学生会的形象。

(四)及时向学生会反映同学建议、意见、要求,帮助同学解决问题。

(五)遵守校规校纪,遵守学生会纪律。

第五条

会员享有以下权利:

(一)具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二)对学生会的决议有不同意见的,在坚决执行的前提下,可以向团委及其上级组织提出,对学生会的工作提出建议、意见,实行监督。

(三)有权参加学生会对自己处分的讨论,并且可以申辩。

第三章 组织和职权

第六条

济南大学学生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按照国家法律和法规,学校的规章制度,在校团委的指导下自主开展工作。

第七条

济南大学学生会由全体成员组成学生会全体委员会,全委会是济南大学学生会最高权力机关。

第八条

全委会授权常务委员会负责学生会日常工作。常委会由学生会主席、副主席、各部部长组成。常委会的职能:

(一)执行全委会决议,决定学生会重大事务。

(二)召开学生会全体委员会议。

(三)审议和批准学生会各部门工作报告。

(四)考核学生会各部门聘任的工作人员,考核合格者,上报校团委,予以批准。

(五)根据工作实际需要,合理调整学生会各职能部门的机构设置及人员组成。

(六)策划组织学校大型文体活动。

(七)向学校汇报学生会工作开展情况。

第九条

济南大学学生会设主席一人,副主席若干,学生会主席团换届,采取院系推荐,公开竞选,校团委审查,最后由常委会讨论决定,并报学校批准。主席团由主席,副主席组成,负责学生会总体工作。主席团下设办公室、生活部、宣传部、外联部、文艺部、信息部、学习部、女生部、科创部、实践部、体育部等部室。办公室设主任一人,副主任若干;各部设部长一人,副部长若干。第十条

学生会采取主席团负责制,各部采取部长责任制。各部部长应兢兢业业、努力工作、全力支持主席团的各项工作,积极组织并参与各项活动,并在学期初递交本部工作计划,期末递交本部工作总结。

第四章 学生会基层组织

第十一条

各学院学生会是学校的基层学生会组织,是校学生会的分会,在学院团委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各班委会接受所在学院学生会的领导。第十二条

各学院学生会要认真贯彻学校的工作方针,完成校学生会布置的任务,协助校学生会开展各项工作,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为己任。同时根据各学院学生会的具体情况,独立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

第五章 会议及考勤制度

第十三条

为保证学生会各种会议的顺利召开,特制定此制度。第十四条

例会

(一)例会分为主席团部长例会、各部例会和全体成员例会。

(二)主席团例会每周举行一次,主席团部长例会每两周举行一次,各部例会每两周举行一次,全体成员例会每两月举行一次

(三)会议要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安排活动,总结工作。

第十五条

会议的秩序和要求

(一)参加会议人员应做好会前准备,按时到会,不迟到、早退,不擅自离场。请假者须在会前半天向部长请假(部长级例会向主席请假)。过时不到者视为迟到,累计两次迟到计一次无故缺席;迟到20分钟以上视为无故缺席;累计三次及三次以上无故缺席者给予学生会除名处分。

(二)例会实行考勤制度。各部每次例会均要进行会议记录,严格考勤并如实记录出勤情况。会议记录和考勤纪录均要交学生会办公室存档。主席团不定期对各部例会情况进行考核。

(三)各部须按时召开例会。

(四)参加会议期间,自觉维护会场秩序,不交头接耳,认真听取会议发言并进行纪录。不携带与会议内容无关的书籍、报刊、杂志等,自觉将通讯工具设置为震动或关闭。

(五)会议期间,保持会议室的整洁。会议结束后,将椅子等公物放回原位后方可离开。第十六条

会议记录

由办公室负责制作发放统一会议记录表,主席团部长例会由办公室主任负责记录,各部及全体成员例会由办公室安排专人进行记录。各分管副主席每两月审核所部例会记录一次。第十七条

活动考勤

学生会每次举办活动均须严格考勤签到,各部门单独组织活动由本部部长负责考勤;学生会集体组织活动由办公室负责考勤。所有考勤记录交由办公室整理存档。

第六章 奖惩制度

第十八条

为加强学生会自身建设,调动广大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使各成员严格要求自己,特定本制度。

第十九条

学生会有权对认真履行职责并做出突出成绩的成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一)学生会每年根据学生会干部的工作态度、工作成绩和学习成绩,分别按学生会干部总数的20%、15%的比例推荐参加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部的评选,评选条件、程序、奖励办法参照《济南大学学生守则》有关文件执行。

(二)每学年各部门根据干事出勤、工作态度、工作成绩和学习成绩等情况,参照优秀团员的评选推荐条件,按各部门干事总数的20%推荐优秀团员参加济南大学优秀团员的评选。评选条件、程序、奖励办法按照《共青团济南大学委员会关于团内评比表彰的实施意见》执行。

(三)工作成绩突出、受到好评并创造性地完成学生会分派任务者;积极参与组织学生会各项活动者;在各项活动中为学生会争得较大荣誉者,在学期末由各部部长提名,主席团复议,按照人员总数10%的比例由学生会全体成员公开投票评选,授予“校园文化活动积极分子”荣誉称号并给予相应精神及物质奖励。

第二十条 学生会有权对不履行义务的成员给与批评和帮助,情节严重者给予纪律处分。

(一)各成员须准时参加各种会议,无故缺席三次以上者,予以除名。

(二)因工作失职造成严重后果者,予以警告或除名。

(三)个人行为有损学生会形象、利益者,予以警告或除名。

(四)拒不参加学生会活动三次以上者,予以除名。

(五)无礼顶撞老师、学长者,予以警告;情节特别严重者,予以除名。

(六)学期末考试出现两科或两科以上不及格者,暂停其学生会职务。

第二十一条

每学期期末,对于工作突出的部门将评出一个金牌部门、两个个银牌部门和两个铜牌部门,给予相应精神及物质奖励,评估根据为:

(一)部门成员是否遵守学生会章程以及各项规章制度

(二)部门是否有完整的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及例会记录在办公室存档,部门其他档案是否齐备。

(三)部门在重大活动中是否表现突出,且部门成员是否服从主席团及部长的领导。

(四)部门在主席团的例会及活动考核中有无不良纪录。

第七章 经费制度

第二十二条

为强化学生会活动经费管理制度,确保专款专用,特制此制度。

第二十三条

学生会经费用于学生会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生活、活跃校园气氛和日常办公开支,不得用于与之无关的活动。

第二十四条

经费来源:

(一)学校党、团组织关于学生会活动的专项经费;

(二)社会实践、科技服务创收和社会资助、赞助等合理收入。

第二十五条

学生会各部门的活动经费使用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手续,需经团委分管老师审批后才能使用。

第二十六条

学生会组织各项活动之前,相关组织部门应在计划中详细写明预算情况,活动时根据预算花销,原则上不得超出。第二十七条

学生会活动所需物品由活动组织部门安排专人购买,开具正规发票,发票统一交由办公室管理。

第二十八条

经费使用受学生会全体成员监督,由办公室统一记录存档,办公室应保证所有账目清楚明白,有据可查。

第二十九条

每学期经费使用情况,由办公室主任负责在全体大会上向团委老师及全体成员汇报。每次重大活动的经费使用情况,由办公室负责,于活动结束后及时向团委分管老师汇报。

第八章 活动组织制度

第三十条

为保证学生会各项活动顺利进行,特制订此制度。第三十一条

学生会集体组织或参与的大型活动,由学生会主席团提前制定有关计划。学生会各部须无条件执行。如有不同意见,可在形成决议前向主席团提出。一经形成决议,各部不得私自变动,如有违反由当事人承担一切后果。

第三十二条

各部自主举办活动,活动前应先拟好一份《活动方案》,其中应包括以下几项内容:活动开展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形式、活动目的、活动流程、活动预算等方面。《方案》应在活动前三周交由主席团审批,通过后上报校团委,活动方案经学校批准之后交由办公室存档。

第三十三条

如各部自主组织的活动需要其他部门协助,由部长负责协调;如需其他组织协助,由分管副主席负责协调。学生会集体组织的大型活动由主席团负责统一协调调度。

第三十四条

活动组织部门应在活动结束后两周内整理好相关资料(包括活动方案、活动照片、活动总结、人员考勤等),交由办公室存档。

第九章 考核制度

第三十五条

为了对学生会成员进行考核,优胜劣汰,以提高学生会工作效率,特制定本制度。

第三十六条

学生会每年十一月中旬对干事进行中期考核,每年三月初对部长及副部长进行考核。

第三十七条

干事应在考核前一周向主席团上交一千字左右的述职报告,内容应包括在学生会工作两个月时间的心得体会,对于学生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等;部长及副部长应在考核前一周向主席团上交一千字左右的工作心得。

第三十八条

对干事的中期考核主要由部长提名评议、部门内部评议、主席团复议三部分组成,最后综合为量化分数。

第三十九条

对部长及副部长的考核由干事评议、主席团评议、团委老师评议三部分组成。

第四十条 干事考核后按照末位淘汰的方法,每部淘汰量化分数最低的2—4名干事,部长及副部长考核后按照不信任评议的方法,淘汰由干事、主席团及团委老师一致通过评议的部长或副部长。

第十章 附 则

第四十一条

本章程最终解释权归济南大学学生会。第四十二条

本章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济南大学校学生会章程 篇2

鉴于此,我们将问题转向“话语体系”角度重新思考。 “话语体系作为一种思维形式、学术理念、制度设置和实践方法,它不仅是‘说什么话、怎么说话’的技术问题,也是一个民族国家思想状况、价值观念、形象认同的综合反映。 ”[1]同样,在大学章程这一高校制度化建构的话语体系中,“学生权利的话语体系”不单单指向章程文本中用以描述学生权利内容的系列语言表达, 还意指章程所建构的学生权利观念、 态度、信念、实践等思想体系。从该界定中可以看出:在体系庞大的章程文本中,学生权利话语是内在地要求体系性的,不仅联结着话语布局、话语内容等文本性要求,还联结着话语语境、话语取向、话语思维、话语姿态等方面更广泛的价值、功能与意义。 从话语体系角度思考学生权利内容的清晰与否、精确与否、科学与否,将更好地诠释与解答大学章程制度规范、价值选择与技术呈现过程中透射的各种问题。 为此,本文尝试运用文本内容分析法, 对选取的大学章程文本进行统计、观察与比较,进而透析、展望大学章程中关于学生权利的话语体系问题。

一、大学章程中关于学生权利的话语基本情况

为确保文本的广泛性、权威性和公信力,本研究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教育部网站公布的84部大学章程作为样本(如表1所示)。 这些章程都是教育部直属或其他中央部门所属的“985工程”“211工程”全国重点大学,其中综合性高校的大学章程32部,理工类、农林类、师范类、财经类等单科性高校的大学章程52部。 从所属高校的办学层次和学科类型来看,在中国现行的大学章程中具有较高的公共认知度和社会认可度。

根据研究假设,笔者立足大学章程中关于学生权利话语的聚焦性主题, 确定编码统计的变量与指标, 并编制了“大学章程关于学生权利的编码表”。经过甄选、试测及修正,编码表信度系数Kappa值为6.896。 然后将选取的这84部大学章程文本对照编码表变量与指标(如表2所示)开展相关话语的统计、观察与比较 , 可以看到章程中关于学生权利话语内容的异同情况,主要呈现于权利资格、权责内容、权利保障和权利救济等四个方面。

1. 学生权利资格的话语表述同质性程度高 。 对于高校与学生关系的法律性质,我国法律规范一直没有明确规定。 法律规定的“缺位”,使得章程中对学生权利资格予以何种界定具有较高的规范意义。从样本中的话语表述来看,84所大学的章程文本无一例外地采用了同一种方式予以描述,即将“学生权利资格” 内涵于对“学生”这一名词的定性条文中。 因此,章程对“学生权利资格”的界定,可从学生与高校之间的关系、学生的身份定位、学生权利的来源等方面综合考察。 章程文本中,从“学生”的概念表述中可以得到一些关键词, 这些关键词在84个文本中的词频至少在74以上。 若将这些关键词合并在一起分析,以词频排序(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受教育者”“学校学籍” “依法录取”“入学资格”等,呈现了章程在学生身份定位、学生权利来源等方面的趋同性选择。此外,个别高校的章程对学生权利资格进行了一些补充性描述,其中《中国矿业大学章程》《西南大学章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章程》《中国政法大学章程》《南京理工大学章程》规定“学生是学校办学的受益权人”;《武汉理工大学章程》《四川大学章程》《山东大学章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章程》《华中农业大学章程》规定“学生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 或 “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 这些补充描述肯定了学生在高等教育关系中的利益相关者身份,然而在当前章程中属于非常见性表述,与其他话语内容的关联性表现也很少。

2. 学生权责内容的话语内容呈现主流性关注 。 学生权责内容的话语设计体现了权利与义务的对立统一关系,文本分析中需要将学生权利与学生义务两个方面统一起来考量。样本章程在“学生”专章或专节中的“学生权责范围”话语体系布局完整,除《清华大学章程》采用分条列举方式,其余章程文本都在学生权利内容与学生义务内容专门条款中予以并排列举, 其中权利内容条款一般列举6至9项权利,义务内容条款一般列举5至7项义务。这些关于学生权利义务内容的话语表述虽然略有不同,但涉及的范围基本相似,其中权利内容主要包括“平等接受教育”“自由学习”“获得公正评价”“获得奖励和资助”“参与学校管理”“参加学生组织”“陈述和申辩” “申诉和诉讼”等,义务内容主要涉及 “遵纪守法”“缴纳学费”“遵守学术道德”“合理使用公共设备”“维护学校利益”“完成规定学业”等。 从整体上看,章程在进一步明确《高等教育法》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规定的学生权利义务内容基础上,依据各校情况都进行了具体权利与义务内容的话语设计,行文基本相似,呈现了当前高校对学生权利义务内容的主流性关注。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目前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高校治理体制改革趋势,87%的章程在权利条款中,专门建构了“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内容,然而参与范围与层次的厘定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参与层次表述上,《复旦大学章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章程》专门采用“决策”这一高层次参与的语词表述,《中国人民大学章程》等26%的章程除了列举“知悉”“建议”之类语词外,还采用“监督”“批评”等较高层次参与的语词表述; 参与事务范围表述上,《东北大学章程》等15%的章程设计的参与范围较为明确详尽 ,涉及 “学校发展”“教育教学”“治安管理”“学术研究”“校园文化”“后勤服务”等具体语词,其他章程虽然也有表述为 “学校重大事项”, 但话语设计总体上较为笼统抽象;以外,对学生参与限度与责任则没有话语设计。

3. 学生权利保障的话语框架基本形成 。 目前章程对于学生权利保障已形成了基本框架的设计,除了在 “学生” 专章或专节中集中建构权利保障条款外, “组织机构”“管理体制”“社会支持与监督” 等章节中也有少量涉及。笔者将这些内容分为学生权利的组织保障和机制保障两个方面。其一,样本章程一般将“学生权利组织保障”的话语设计聚焦于“学生代表大会” 条款。统计来看,目前各校章程都明确规定了学代会、 学生会的地位作用,对于职责权限和程序规定则差别较大:《东南大学章程》 等31 %的章程明确列举了学代会、 学生会的职责权限;《上海外国语大学章程》和 《西南大学章程》 专门就学代会召开的程序性内容作出了详细规定,而其他高校的章程在这些方面的表述则基本处于空白。 除此之外,《北京大学章程》等40% 的章程在“组织机构”“管理体制”或“社会支持与监督”等章节中,规定了学校特定机构中的学生代表席位,明确学生代表在“学术委员会”“校务委员会”“理事会”“招生委员会”“咨询委员会”“妇女委员会”等学校组织机构具有参与权。 其二,“学生权利机制保障” 内容主要以学校的给付性履行条款予以呈现。统计发现,这些条款中的话语内容主要涉及学校“建立学生奖惩制度”“设立奖助贷补等资助项目”“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就业服务”“提供文化体育设施”等实体性权利保障机制,而对于学生陈述、申辩、听证等程序性权利保障机制,则很少有章程明确规定。

4.学生权利救济的话语设计颇为简单。章程作为高校内部“最高纲领”,应着重设计学生权利救济渠道中的陈述、申辩和申诉等校内救济制度,尤其是校内申诉制度应成为章程重点描述的内容。 虽然74% 的样本章程对“学生权利救济”进行了专门性话语设计,建有“学生权利校内救济”专门性条款,或在“学生权利保障”条款中合并建有“学生权利校内救济”专门性内容,但总体来看,这些内容大多只有短短一两行, 对于“救济机制”或“救济机构”的具体话语设计颇为简单。 统计发现,《上海外国语大学章程》等38%的章程采用了 “学生申诉委员会”“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 之类语词对权利救济机构予以明确表述 ,其中《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章程》等7%的样本章程对权利救济机构的成员组成、职权范围、运行程序等方面建有程度不一的话语解释与延伸。 除此以外,其他章程没有对 “学生权利救济 ”进行专门性话语设计 ,仅仅在 “学生救济权”条款中对引发陈述、申辩、申诉的理由进行了话语描述。

二、大学章程视域下对学生权利话语体系的反思

大学章程中的学生权利话语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立足于我国高校法治实践的系统工程,章程中的每一个话语要素、每一种话语描述、每一项话语环节,所需要传递的是学生权利话语信息背后的法治价值与力量。 基于这种理解,笔者将章程中的话语信息置于权利理论、权利观念和权利实践这一法治逻辑体系中进行反思,以此探寻话语体系在制度规范、价值选择与技术呈现等方面的多元表现力。

1. 权利理论的话语对接逻辑尚显不足 。 学生权利话语的正确理解和妥善运用,首先需要仰赖于章程制定者对学生权利理论的普遍理解和深刻反思。目前章程在学生权利理论的话语运用问题上,均已围绕权利主体、权利的一般规定、权利客体、权利保护等方面的 “元理论”“元知识”, 对学生权利进行了普遍性规定。 然而其中突出的问题是:章程中的学生权利话语与“权利理论”“权利知识谱系”形成完整意义上的逻辑性对接尚显不足,尤其在权利与权力、权利与义务规则处理上,其话语的严谨性、逻辑性问题更为凸显, 这在根源上为高校公共生活中的学生权利关系模糊、 不足甚至失序埋下了伏笔。

第一,权利与权力关系的衡平性考虑不够。 权利与权力的衡平发展是章程中极其重要且难以把握的问题。 章程要处理好学校权力尊重学生权利、学生权利制约学校权力的连锁关系,需要将学生权利融入大学治理权力之中, 对学生权利行使与学校给付性履行、消极性义务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衡平性考虑。 目前,章程对学校给付性履行和消极义务都有不同程度的话语体现,41%的样本中甚至建有5条以上学校给付性履行条款,可以说数量较为可观。 然而章程对于这一衡平规则的话语把握, 还存在两方面的不足:一是绝大多数章程中的学校给付性规范只是泛泛而谈或是予以回避,在体现本校特色的职权给付机制方面比较逊色,对于学校消极义务更是没有任何涉及。 尤其表现在“学生权利救济”问题上,章程一般在学生权利条款中规定“学生对学校给予的处分或者处理有异议时,向学生申诉委员会或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 而相对应的学校给付性履行条款的话语表现则不尽人意,《中国人民大学章程》 等26%的章程对权利救济没有具体的条款设计,《东北师范大学》 等10%的章程虽然建有专门条款,却只表述为“ 学校建立健全学生权利保护和救济机制,维护学生合法权益”之类简单抽象话语,可见章程在学校职权与学生私权之间关系的衡平发展上显然考虑不足。二是个别章程在学生权利内容缺位的情况下设计学校给付履行内容,如 《东华大学章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章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章程》的学生权利内容条款中,在没有明确 “学生参与权利”的情况下,建构了“学校鼓励、支持和保障学生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和监督”之类的学校给付履行条款。 由此产生的问题是,章程依然没有很好地解决学校职权对学生私权的过度张力,学校职权主体在很多情况下随意进入学生权利领域的可能性较大,对学生权利进行制控和限制的空间也较大。

第二,权利与义务关系的统一性考虑不周。 章程是彰显权利法定的权利规范,在对学生主体“赋予权利”的同时,还须对权利主体“科予义务”、对权利不当行为做出限制。需要关注的是,“义务仅仅为权利而存在,其实质是为了满足权利人的利益,使得权利的行使和实现更为真实和完整。 ”[2]因此义务的设计与安排要顺应权利要求、以权利为核心,这是法理上的自洽性要求。目前章程在学生权利与义务对立统一规则的话语把握上, 相对于学生权利的肯认性规范而言, 学生义务的规制性话语显得考虑不周,学生作为受教育者和学校成员的义务规范解释力与广延度受到较大限制。进而言之,从权利之合理代价角度看,章程中的“缴纳学费”“遵守学术道德”“完成规定学业”“合理使用教育设施”等语词,较真实地体现了学生在接受文化教育关系中的各项权利义务规则;而“遵纪守法” “维护学校利益”等语词,尽管一定程度上已体现学生作为学校治理成员的“权利本位”精神,然而恰当性描述治理关系下学生参与之社会责任、法律限度和实现代价方面却实为逊色。可见,当前各校章程对于“以权利为中心”设计学生义务内容仍然存在滞后性,不仅会造成学生权利自我主张与自我抑制之间关系的结构性失衡,更大的问题是,章程规定之外的学生权利行为,也容易被主观草率地纳入“不当行为”之中,学生权利真正和完整享有会受到很大限制。

2. 权利观念的话语呈现轨迹常有偏移 。 章程中的学生权利话语体系反映了高校在学生权利问题上的公共价值与信仰体系,需要充分利用法律、政策与社会现实条件给予的空间,将概念清晰、表意明确、逻辑一致的权利观念,合情、合理、合法地呈现于学生权利话语轨迹。 以当前高校章程的现实情况看,依法治校虽然已经深入人心,要将理想的、既有的权利观念转化或展示为章程中的学生权利话语,还存在着一些困境。这些困境主要反映在权利图景设计和权利规范传递过程中,表现为话语体系常常不能系统、客观、准确地表达权利愿望,形成权利观念与话语呈现之间不同轨的现象。

第一,权利图景的模糊性处理较为明显。 大学章程是高校内部纲领性文件,虽然不能事无巨细、包罗万象地述及学生权利,但重要的、根本性的权利问题不能省略或简化。 从这个意义上说,章程需要建立全面、系统、真实地表达权利观念的话语体系,而不能仅仅满足于零散的、浅表性的、宣示性的学生权利图景, 造成话语轨迹疏离权利理想、权利目标的困境。 尤其是在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学生参与权问题上,目前的问题是,尽管各校章程对于学生参与学校管理都设计了规范内容,但其话语框架还是参差不齐的,在具体涉及学生 “参与权层次”“参与事项范围”“参与权限” 等利益博弈、分配和协调问题时,往往表意不明朗甚至予以回避。从“学生权利内容”条款所涉及的参与权表述来看,《东华大学章程》 等12%的章程直接忽略了 “学生参与学校管理” 这一权利;《兰州大学章程》 《清华大学章程》《中央音乐学院章程》只提到“依法参与学校民主管理”, 话语描述中没有涉及参与范围与参与层次的界定;《东南大学章程》 等56%的章程仅仅涉及“知悉”“建议”之类低层次参与的表述;《同济大学章程》 等71%的章程没有涉及任何参与事务范围的表述,等等,导致章程中虽然建立了基本的学生参与内容但实施性不强的尴尬局面。 当然,我们也看到个别章程针对学生参与权做出了一些更深远的探索性话语设计。如《北京大学章程》对于学生代表在学校“学术委员会”中的参与审议、决策和监督进行权利肯认;《复旦大学章程》对于学生代表在学校“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中参与指导、审议和监督进行权利肯认;《吉林大学章程》 等39%的章程对于学生代表在 “校务委员会”“理事会”“监事委员会”“招生委员会 ” 等组织机构中参与咨询、建议、监督等进行权利肯认等等。 然而整体上看,这些进步性规范在体现权利理想方面仍然存有较多不足,话语安排大多只停留在咨询建议等浅层次的公共参与,对学校重大方针决策性参与的具体描述十分匮乏,对于学生代表的产生方式和人数比例等问题更是没有阐述和叙说,这对于保障学生主体参与权还是远远不够的。

第二,权利规范的技术性把握较为欠缺。“大学章程的上位法体系中应该排除部委规章、地方政府规章及其他教育行政规范,对上述规章,大学章程应采取 “不抵触”原则,而非“依据”原则。 ”[3]《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中均已建有程度不一的学生权利规范,章程作为“下位法”,显然权源依据需来自于法律法规,而具体话语设计和概念界定方面则可以接受、尊重和遵循规章政策的规定。 目前的情况来看,章程对于不同层次权利规范的话语呈现技术并没有予以充分重视,表述学生权利义务内容时对于依据哪些规范解说不一,简单罗列甚至堆砌不同效力层次权利内容的情况均有存在,很多情况下甚至将补充权利与追加权利混为一谈,使得权利观念在章程话语中难以客观、有效地予以呈现,这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学生权利话语的预期价值,降低了章程的权威性与执行力。 样本中,我们甚至发现《东华大学章程》《华中师范大学章程》《西南交通大学章程》《北京体育大学章程》《北京化工大学章程》《南京农业大学章程》的“学生权利内容”条款,采用“学生除享有宪法、法律、法规规定的权利外,还享有以下权利:……” 之类表述,而在具体列举权利时,却又将法律法规明示的学生权利规范予以重述,而非列举法律、法规、规章明示之外的学生权利内容,不仅使得话语在前后逻辑表述上凌乱,还造成了权利归属不清晰。

3. 权利实践的话语观照层面存在隐忧 。 权利理论与权利观念离不开主体实践原则而独立存在,在这个意义上,学生权利实践是体现或表达学生权利问题的最有力范畴。 大学章程视域下,学生权利的话语体系要成为指导权利实践的理念, 须把握两方面的要求: 一是要植根于学生主体权利生活的充分要求,二是要致力于学生主体权利生活的建设发展。目前高校章程在学生权利问题上,基于学校具体情况对话语内容有一些现实性探索,但总体上仍以趋同化、泛示性的表述居多,人本性元素匮乏、程序性要求不彰等,使得学生权利话语的正当性和有效性受到很大挑战。

第一,权利主体的人本性元素表述较少。 章程要植根于学生主体权利生活的充分要求,首先需要强调话语内容以人为本、尊重权利主体。 这不仅仅表现于学生权利内容的精致安排,更重要的是应当体现于对学生个体权利资格、学生组织权利定位问题上。 目前章程在借鉴吸收法律规章和范式结构的基础上,强调遵循既有章程范式的体系性要求,对于学生个体权利资格十分默契地使用了“受教育者”“学校学籍”“依法录取”“入学资格”等高频词语,在体现高校与学生之间的公共教育行政关系的同时,对于学生在高校公共治理生活中的权利成员资格却很少关注。样本中只有 《中国矿业大学章程 》等12%的章程建有 “学生是学校的受益权人”“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之类补充性阐述。 显然,章程在学生权利资格方面缺乏采用新概念、新范畴和新表述的勇气与决心,其话语表述在体现开放融通的人本性方面还是有些欠缺的,对学生权利生活的实用价值的关注令人堪忧。 无独有偶,章程在学生参与公共治理问题上虽然明确了学生组织参与机制,赋予“学生组织”“学校机构中的学生代表”不同维度的参与保障,然而话语设计却忽略了对学生参与意愿、参与能力、参与意志等人本性因素的界分处理,或是模仿沿用既有章程文本的“标准化”话语模式,或是直接采用法律法规、行政规章的抽象性、指令性话语,其权利实践过程中的举步维艰也就可想而知了。由此来看,当下虽然强调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参照章程范本规则来制定有特色、 有系统的章程文本,但若是过于强调章程文本的范式性与自洽性,忽视甚至切割学生权利的人本性元素,便会陷入实际话语脱离权利生活现实的困境。

第二,程序正义的现实性问题回应不多。“程序正义是实体正义的前提和基础,程序性的规定有利于保证权力运行的规范化,防止滥用权力。 ”[4]章程作为主体权利的肯认规则,致力于学生主体权利生活的建设发展,在建构实体性权利规则的同时,还需要建构起权利生活的程序性保障。学生权利的程序性保障是联结着权利运行、归责原则、保障方式、救济渠道等诸多方面程序规则的实践建构性问题。 目前章程在“学生权利组织运行”“学生申诉救济”方面予以了一定程度的程序性考虑,其中31%的章程列举了“学代会的职责权限”,38%的章程明确了具体的“学生申诉救济机构”,这些权利话语在体现实体性规则的同时,其中也蕴含着一些程序性规则和理念。 然而遗憾的是,样本章程对程序性内容的安排并不多,章程在学生权利保障方面大多只是将 “告知”“申诉”“听证”“时效”“公开”“回避” 等程序性内容一笔带过甚至直接予以忽略,对于实践运作中的现实意义十分有限。如在“学生听证”这一具有代表性程序保障机制方面,仅有《东南大学章程》等11%的章程在条款中建有“学校建立学生听证、申诉等权利保护机制,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 这类简单性表述内容,可见即使在这些条款中,即听证机构成员结构比例的科学化、听证渠道的公开性公平性,听证程序的民主性公正性等现实性问题,也都没有予以原则性体现。这显然与现代大学制度所要求的程序正义相去甚远,存在法治层面的诸多缺憾。

三、学生权利话语体系建构的维度思考

在我国依法治国、依法治校背景下,进一步理顺大学章程中关于学生权利的话语体系,高校亟需步入学生权利的“中国法治时代”,建立学生权利话语的理性标准。 具体可以从话语语境、话语取向、话语内容、 话语思维和话语姿态等五个维度去理解和把握。

1. 话语语境维度 : 立足学生权利的本土场景 。 “话语体系的建构一方面要立足于民族自身的现实生活语言,另一方面要植根于现实生活的充分要求。 ”[5]基于这种理解,大学章程视域下,语境不单单指向章程文本为学生权利表达提供的言语场域,更意指学生权利话语所需面临的社会现实环境。当前高等教育快速发展背景下,我国的高校法治环境远比西方高校复杂得多,学生权利与高校行政管理、教育服务、公共参与等治理结构性因素盘根错节地搅缠在一起。章程在考量与学生权利相关的文本风格、知识体系和结构脉络等方面话语技术自洽性的基础上,更需立足于我国社会大环境下的文化传统和时代要求、高校内部小环境下的既有体制和改革模式两方面的实际,重新认识和解读现实生活中学生主体的各种权责利关系。只有放宽视野,契合高校现阶段的法治样态,章程才能在理顺学生权利关系、完善话语既有模式方面迈出关键的一步。

2. 话语取向维度:调适学生权利的理想要义。 我国大学章程中存在的学生权利话语隐忧,可以说是当前社会转型期学生主体权利理想在高校章程建设领域的一种困境投射。这意味着章程在对既有权利理论和知识体系予以理解和言说的基础上,须调适学生权利理想于文本框架中的各种话语关系,既要避免过度强调学生权利话语的合目的性、方向性而回避主体理想的做法, 又要避免过度强调话语逻辑合精确性、可靠性而割裂主体权利理想的情况。 尤其是在“学生权利的资格”“学生参与权的范围、层次与渠道”“学生组织的职责权限”“学生权利救济机构”等体现学生主体身份定位、主体权益保障等系列问题上,章程须以理性的目光审视话语体系建构中的各种法治盲点、阻碍与困境,筛选和肯认学生权利生活中的合理愿望和需求。只有在传达、体现、解决学生权利主体理想基本问题的前提下, 法治实体与程序的正义才能得以平衡、 法治理论与现实的张力才能得以保持。

3. 话语内容维度 : 遵循学生权利的缘法而制 。 “大学章程作为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和大学行为的总规范,实际上是法的法治模式、法的精神和法律条规在一所大学的进一步延伸和具体化、个性化。 ”[6]正因为如此,章程中学生权利问题的种种理性表达,以及内含于理性表达之中的实践正当性, 都必须通过概念、原则、逻辑等法律技术要素的支持才能实现。而构建具有法律理性精神的学生权利话语内容,不仅需要彰显话语内容的法律权威性,还需要体现话语内容的法理规范性:对于上位法规范体现较全面的“文化教育权利”,章程在依照法律法规、参照规章范式的基础上,仍需进一步明确权利表达机制、实现机制和救济机制并予以具体设计, 不得随意进行权利肢解或限缩;对于“政治权利”“人身权利”“社会经济权利”等宪法性公民原权利,章程在遵循合法性原则、合理性原则和比例原则的前提下,须结合当前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实际情况予以特殊性、可行性设计。

4. 话语思维维度:关注学生权利的开放发展。 学生权利话语是历史的范畴, 更是现在与未来的范畴。 当前我国高校正在经历治理体系改革,学生权利话语建构可以说是章程立足改革实际对学生权利关系的再诠释。 除了对法定性、既定性权利进行必要的拓展延伸,对自定性内容的开放性、发展性建构成为章程在话语思维上的新要求。为了保持话语创新发展与理性守持之间的平衡与张力,章程一方面须关注高校转型现实中逐渐放大的学生权利诉求,着力于“学生利益相关者”权利资格、权利范围与权利限度的开放性设计,从学生权利的角度思考如何建构学校给付性和消极性义务,从学校权力角度考虑怎样规制学生权利僭越的边界;另一方面则要顺应当前社会同质化程度逐渐降低的趋势,着力于学生权利发展性和衍生性设计,将学生权利的构成、表达、运行、救济等各种主题放在可发展、可讨论的话语状态中,为学生权利发展预留校内具体规范扩展的话语空间,促成学生权利话语在校内章程和校内规范之间的良好回应。

大学改革 章程护航 篇3

“学术”,无疑是大学章程的核心关键词之一。大学章程的制定,最引人瞩目之处恰是以管理制度的形式,厘清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边界,明确各自的运行机制。“教授治校”和“大学去行政化”再次成为了一时舆论热点,而如何进一步规范学校内外部权利义务关系、优化高校学术环境,努力形成行政权力对于学术的服务与支撑,更是成为了讨论的关键。因此,有专家惊呼大学章程吹响了高校立宪的号角,可为现代大学办学之道正本清源、保驾护航。

事实上,已经出台和正在修订的大学章程,无不致力于进一步明确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等各方面的任务,界定高等学校的举办者、主管教育行政部门与高等学校的关系,从而促进高校完善治理结构、推进科学发展。在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改革迫在眉睫的新时期,制订大学章程,让处在十字路口的高校得以回望校园,重新梳理自身的历史和文化脉络,深入探寻现代大学的立校之本。

古人有云: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大学之道亦应如是。

观“章程”二字,正在于:一是有章可循,二是程序正义。

《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总则开宗明义,指出章程是高等学校依法自主办学、实施管理和履行公共职能的基本准则,其后更以五分之一的篇幅详尽规范了大学章程的制定程序,并专辟一章以九项条款诠释了大学章程的核准与监督规范。现代大学的章程再也不能流于官样文章,而必须做到经费、学科、管理架构、社会合作等各个方面处处有章可循,决策、监督、评价、保障等诸类体系尽皆程序正义,切实指导高等学校科学规范地运作与发展。

自立校之本而下,高校办学之道紧扣学校发展,条条落诸规章制度,丝毫含糊不得。对于每一所高校而言,既定章程,都应当诠释大学定位、突出办学特色、解决实际问题。极强的可操作性和严谨的程序规定,是现代意义上的大学章程区别于传统校规的显著特点。

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要求,高等学校应当公开章程,接受举办者、教育主管部门、其他有关机关以及教师、学生、社会公众依据章程实施的监督、评估;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突出对教师、学生权益、地位的确认与保护。《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在大学章程的制定程序中强调,高等学校应当按照民主、公开的原则,成立专门起草组织开展章程起草工作。

一部合格的大学章程,必然是一部把学校与教师、学校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建立在“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上,充分考虑和尊重学校各主体利益与意见的表达权利的章程。大学的自主办学,自大学章程制定的自主原则而始,即章程要着力完善学校自主管理、自我约束的体制、机制,充分反映学校的办学特色。正因如此,章程制定的过程,同时也将成为“学校凝聚共识、促进管理、增进和谐的过程”。

大学学生社团章程 篇4

动漫协会协会章程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

动漫协会是由在籍学生因为共同兴趣爱好而自愿组成的群众性团体并接受社联的统一管理和指导

第二条 组织原则

1.一切活动严格遵守学校各项制度。

2.遵循学校教育方针,积极配合学校各项工作。

3.代表广大学生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全校同学服务。

4.社团工作在学院组织领导下由学生会具体负责。5.社团的一切活动申报上级组织经批准开展。

第三条

宗旨

社团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为根本宗旨,充分利用学生课余时间,有组织地、有创造性地开展理论学习,学术科技、兴趣爱好,社会公益等活动。按照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要求、突出思想性、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努力建设高雅向上的校园文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广大同学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服务。

第二章 社团组织

第四条

本社团拥有组织、宣传与本社团相关的各项活动的权利,有配合学校和学生会各项工作的义务。

第五条

本社团特请相关专业老师刘海波担任社团指导老师,全面指导本社团工作。

第六条

本社团的组织机构由社长、副社长及各部部长组成。

第七条

会员大会是本社团的最高权力机构。会员大会职责:

1.选举社团社长和组织机构成员;

2.审议社团工作报告;

3.负责组织召开组织机构例会,检查社团工作进度和活动的开展;

4.负责社团所有资料的管理;

第八条

本社团将制定详细、具体的各项规章制度,并在学生会指导监督下执行。

第三章 社团注册与招新

第九条

本社团在每学年第一学期根据团委的同意安排到学生会进行注册,以利于学生会更好地掌握各社团的情况。

第十条

本社团原则上在学期初向学生会提交招新报告,参加社联统一招新工作,招新海报或材料必须清楚明确,必须向招聘会员说明会员的权利和义务,招聘干部干事应说明拟招聘干部干事的具体人数、工作职责,严禁招聘海报或材料含糊不清,内容与实际不符。社团在招新之后向社联报告招新人数。

第十一 条

学期中社团如有特殊情况需要招新,须向学生会提出申请,按照学生会排部署具体事宜,进行自主招新,招新工作必须与统一招新相同,并在招新之后向学生会报告招新人数。

第四章 社团机构设置及职责

第十七条

本社团分别设立的人事部、宣传部、策划部,部门所设相应职务。

第十八条

本社团组织机构由社长,副社长,各部部长及副部长组成,并参加会员大会。

第十九条

各部门的职能。人事部:负责社团成员的考核和管理,以及后期成员的招新;策划部负责每次活动各项策划,准确无误后部长审核通过;宣传部:负责社团各项板报等宣传工作。

第五章 社团干部

第二十条

本社团社长的产生、任职与更换;

1.本社团社长任期为为一年。在任职期间如有违反校规或严重损害社团利益的行为,学生会有权请学校团委暂停或免去其职务。

2.换届时间是每学年第一学期末,社团工作结束前的一个月。

3.在全面总结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现任社长向学生会提交工作总结和换届申请。

4.下届社长候选人可由上届社长推荐、社团成员推荐或自荐,经社团全体会员三分之二成员到会差额选举产生,得票数必须超过总选票半数方能当选。候选人必须是两名或两名以上,候选人必须向学生会递交竞职申请书。

5.社团的新任社长原则上需通过学生会的考察。

6.新任社长有一个月试用期,试用期内社团成员有权视其表现决定是否留任。

7.社团社长不得在其他学生组织中兼职。

8.如有特殊情况,可由学生会在广泛征求社团成员意见基础上指定临时负责人。

第二十一条

社员的权利:享有组织管理所在社团的权利,享有组织所在社团开展活动的权利,享有参加社团联合会组织的各项活动并有自由发表见解的权利,享有向学生会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第二十二条

社长的义务:必须遵守学生会章程,实践学生会宗旨;必须按时参加学生会召开的会议,汇报社团活动的开展情况,向会员说明社团发展现状,并反馈会员意见和建议,安排社团的重要活动,必须积极参加学生会的各种活动,执行学生会的各项决议。

第二十三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担任社团社长;

1.曾因违反有关规定,被撤职的社团负责人;

2.受到警告或警告以上校纪处分者;

3.有其他违反法纪法规行为者。

第二十四条

社团的主要干部就由社团成员根据大多数会员认可的规则和程序进行民主选举或推荐,经社团联合会考核认可产生。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热心社会工作,乐于服务同学;

2.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成绩优良,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本社团有一定威信。

第二十五条

社团干部要经常联系会员,关心会员的工作与学习,并接受会员的监督。

第二十六条

学生社团要对社团干部每学期或学年进行改选或调理,社团联合会经校团委批准有权对不称职的社团干部给予罢免或撤销其职务。

大学生社团联合会

榆林老年大学学生会章程 篇5

(讨论修改稿)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名称:榆林市老年大学学员自管委员会,简称榆林市老年大学学委会。

第二条 组织性质:榆林市老年大学学委会是榆林市老年大学校委会和党总支部领导下的全校性学员自治管理的群众组织。

第三条 基本任务:

1、认真贯彻党和政府有关老年教育的方针政策,积极开展学员工作,团结和引导学员热爱祖国、勤奋学习、勇于实践、提升素质,成为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老年人才。

2、维护国家、学校利益的同时,维护学员的正当权益,发挥学员与学校之间的纽带和桥梁作用,实现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积极互动,步调一致的管理目标。组织第二、第三课堂活动的开展,当好教师和班主任的助手。

3、搞好学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文娱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和组织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促进学员全面发展。

4、遵纪守法,倡导良好的校风和学风,促进学员之间、学员与教师之间的团结,协助学校建设良好的教学秩序和整洁优雅的学习环境。

5、加强和发展同省内外老年大学学委会组织联系,相互交 流经验,推进学委会工作的开展。

第二章 会 员

第四条

本会实行个人会员与团体会员结合制。

1、凡取得榆林市老年大学学籍的学员,承认本会章程,不分年龄、性别、民族、宗教信仰、政治面貌均可入会成为个人会员。

2、本校各系学员分会、各班班委会为本会团体会员。第五条 会员的基本权利

1、依照本会章程规定的民主程序,讨论和决定本会的重大事项。

2、对本会工作提出建议和批评,实行监督。

3、行使表决权、选举权,有被选举权。

4、会员有权参加本会举办的活动,享受章程所规定的权利。

5、学委会会员有退会的权利。

第六条 会员必须履行下列义务,自觉遵纪守法,遵守本会章程,执行本会决议,积极完成本会交给的任务。认真学习,搞好团结,克己奉公,多做贡献,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三章 组织与职权

第七条 本会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学校校委会和党总支部的领导下,依照国家法律及本组织章程,独立开展工作。第八条 榆林市老年大学学员代表大会是本会的最高权力机关。

学员代表大会每两年举行一次。特殊情况下,由校学委会提议,并得到委员三分之二以上人数通过,可以提前或推迟举行。学员代表大会代表由学员所在班级民主选举产生;学员代表大会应有三分之二以上当选代表参加才能召开;学员代表大会进行选举和通过决议,实行表决制。

第九条 学员代表大会的职权

1、审议和批准学委会的工作报告。

2、讨论和决定本会的职责和任务。

3、制定修改本会章程。

4、选举学委会委员。

第十条 榆林市老年大学学委会是学员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最高权力机关。学委会每学期至少举行二次全体会议,由学委会主任召集和主持。

第十一条 校学委会由学员代表大会当选委员组成。其职权是:

1、全校学员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执行代表大会决议,决定校学委会的重大事项。

2、选举校学委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选举校学委会主任、常务副主任、副主任。

3、筹备和召集学员代表大会。

4、讨论、决定和实施本会有关工作。

5、审查和监督校学委会常委会的日常工作和决定。第十二条 校学委会常委会是全体委员会的常设权力机构,其职权是:

1、在学员代表大会和全体委员会闭会期间,执行代表大会和全体委员会决议,主持学委会日常工作,决定重大事项。

2、负责召集全体委员会会议。

3、决定聘任学委会秘书长。

4、任免学委会各职能部门负责人。

5、领导和组织全校开展的某些学员活动。

6、领导、协调、督促各系学委分会和班委会工作。

7、监督、考核和评估各系学委分会主任和班委会班长的工作。

8、向学校校委会和党总支部汇报学委会工作开展情况。第十三条 各系学委分会、班委会工作机构由各系学员代表会议或班级全体学员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推选组成,并接受校学委会领导。系学委分会主要干部必须是学校学委会委员。

第十四条

校学委会和各系学委分会、班委会如有缺额委员和不称职干部,经广大学员酝酿提议,同级学员委员会研究同意后,报学校批准,可进行任免和调整,并由校学委会备案。

第四章 系学委分会、班委会

第十五条 各系学委分会、班委会是校学委会领导下的基层 组织,各教学班委会接受校学委会和所在系学委分会的领导。

第十六条 各系学委分会要认真贯彻校学委会的的工作方针,完成校学委会安排的工作任务。同时根据各系学委会的具体情况,独立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

第十七条

班委会职责

1、协助班主任做好班级日常管理工作;

2、在学员的学习、生活、娱乐、社会实践等方面为同学提供服务;

3、组织学员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各项活动,并独立开展班级工作。

第五章 干部

第十八条 学委会各级干部是本会开展工作的骨干,是学员的公仆,必须经民主选举产生,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并愿为学员服务,积极主动地开展本会工作。

第十九条 校学委会干部必须自觉遵守本会的章程和工作条例。各系学委分会及班委会干部应履行校学委会制定的工作职责。

第二十条 校学委会要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和工作制度,每对本校学委会干部、各系学生分会和班干部定期进行评优考评,实行奖惩。

第二十一条 本会各级干部均有辞职权利,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经校学委会同意,报学校批准,即免除所任职务。

第六章 经费

第二十二条 学委会主要经费来源:学校党政组织按规定下拨给学委会活动的专项经费。也可自行筹集。

第二十三条 经费使用由学委会全体成员监督。

第七章 校学委会的机构组成

第二十四条 校学委会拟下设:办公室、学习部、宣传部、文体部和调研协调部。

第八章 附则

第二十五条 本章程的解释权属于榆林市老年大学学委会。

南京林业大学学生会章程 篇6

校学生会主席团

各学院学生会

校学生会

副主席单位

校学生会

职能中心

学生会委员会

学联组织结构图

南京林业大学学生会章程

(2010年4月26日南京林业大学第二十八次学生代表大会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南京林业大学学生会是南京林业大学全体学生的群众组织,是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团体会员,江苏省学生联合会委员单位。

第二条学生会的性质:学生会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以及学联二十五大会议精神为重要思想为指导,在校党委、省学联的领导下,在校团委的指导下开展工作的群众性学生组织。

第三条学生会的任务:

(一)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以及学联二十五大会议精神为指导,遵循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使同学德、智、体全面发展,团结和带领广大同学成为热爱祖国,热爱林业事业,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

(二)维护校纪,倡导良好的校风、学风,促使同学之间,同学与教职工之间的团结,协助学校建设良好的教学秩序和学习、生活环境;

(三)通过正常渠道,向学校反映同学的建议、意见和要求,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维护同学的正当权益;

(四)倡导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开展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努力为同学服务;

(五)立足本校的学生工作,加强与其它高等学校的相互交流;

(六)做好学生干部的自身建设,完成上传下达的任务。

第二章会员

第 四 条凡取得本校学籍,承认学生会章程的本科籍大学生,均为学生会会员。第 五 条会员的权利:

(一)会员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二)按学生会章程规定的民主程序,讨论和决定学生会的重大事务;

(三)有对学生会提出建议、质询、批评和监督的权利。

第 六 条会员的义务:

(一)遵守高等学校学生守则,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江苏省大学生文明公约》,自觉维护学校荣誉,做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二)遵守学生会章程,维护学生会荣誉,执行学生会决议,完成学生会委托的各项任务。

第三章组织和职权

第 七 条学生会按照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在校团委的指导下,依照国家的法律、法令和学校规章制度及学生会的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

第 八 条学校学生代表大会

(一)全校学生代表大会(简称校学代会)是我校学生群众组织的最高权利机构。校学代会一般每两年召开一次。校学代会应具有五分之四以上(含五分之四)正式代表参加才能召开,一般决议应由与会正式代表的半数以上同意始得通过。

(二)全校学生代表大会行使下列职权:

1、审议和通过上届学生会的工作报告;

2、讨论和决定学生会的工作方针与任务;

3、修改学生会章程;

4、选举新一届学生会委员会;

5、讨论和决定应由全校学生代表大会决定的其它重大事项。

(三)全校学生代表大会正式代表的产生和更换:

1、校学代会正式代表由各学院民主推举,经筹委会资格审查通过产生;

2、校学代会代表因工作不称职,由四分之一以上学委会委员联名提议,经无记名投票三分之二以上学委会委员表决通过,予以罢免;

3、校学代会代表离任时,原则上由所在学院民主选举或民主协商产生新的候选人,报校学生会委员会批准后,予以接纳。

第 九 条校学生会委员会

(一)校学会委员会(简称学委会)是全校学生代表大会的常设机构,对全校学生代表大会负责,在全校学生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履行大会职责。学委会每学期应至少召开两次全体会议,会议由校学生会主席团负责主持。特殊情况下,由校学生会主席团决议,可提前或推迟召开。学委会全体会议应当有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学委会委员参加才能召开,一般决议应由与会委员半数以上同意始得通过。

(二)学委会全体会议行使下列职权:

1、检查、监督学生会系统的各项工作;审议校学生会上一阶段的工作报告,审核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作出相应决定;

2、成立下一届学代会筹委会,筹备下一次全校学生代表大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

3、推选校学生会主席团成员;

4、定期听取学生会委员会委员的述职;

5、讨论和决定应由校学生会委员会决定的其它重大事项。

(三)学委会委员的产生和更换

1、学委会委员候选人的产生,按民主酝酿,协商产生的原则进行,实行基层民主推荐和上届学生会提名相结合的办法,也可以自荐。学委会委员正式候选人确定后,提交全校学生代表大会民主选举并报校党委批准后产生学委会委员;

2、学委会委员因工作不称职,由三分之一以上学委会委员联名提议,经无记名投票四分之三以上学委会委员表决通过并报校党委通过,予以罢免;

3、学委会委员每届任期一般为两年。全校学生代表大会如提前或延期举行,其任期相应改变,已毕业而任期未满的委员为自然离任。学委会委员离任时,原则上由所在学院民主选举或民主协商产生新的委员候选人,报校学生会批准后,予以接纳。

第 十 条校学生会主席团

(一)校学生会主席团是全校学生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对全校学生代表大会和校学生会委员会负责,是校学生会的核心,领导学生会工作。

(二)校学生会主席团行使以下职权:

1、执行全校学生代表大会和校学生会委员会的决议,领导学生会的各项工作,保管和使用学生会公章;

2、讨论和确定学生会组织机构和岗位设置;

3、讨论和决定学生会干部任免;

4、召集并主持学委会全体会议,定期向学委会汇报工作;

5、定期把学生会学生干部的工作情况向所在学院党委汇报;

6、讨论和决定应由校学生会主席团决定的其它重大事项。

(三)校学生会主席团的产生和更换

1、校学生会主席团成员原则上应从学委会委员中产生。主席团产生具体办法为:新一届学委会产生后,由学代会主席团委托一名学代会主席团成员负责主持学委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民主推选新一届主席团人选,并报请校党委、省学联批准产生。

2、学生会主席团成员离任时,学委会应于两周内召开全体会议,协商选举产生新的成员。

第十一条校学生会主席、副主席

(一)校学生会主席职权

1、主持校学生会全面工作,负责召集校学生会主席团会议和各学院学生会主席联席会议;

2、根据学生会实际情况建议学生会组织机构和岗位设置;

3、根据学生会实际情况建议学生会干部人选;

4、负责沟通学生会与党、团组织的联系,负责向校党委汇报工作,接受校团委的工作指导;

5、对外代表校学生会;

6、负责应由校学生会主席负责的其它重大事项。

(二)校学生会副主席职权

1、协助主席负责学生会的日常工作,在主席因故不能正常工作时,主持学生会全面工作;

2、负责应由校学生会副主席负责的其它重大事项。

第四章学院学生会、班委会

第十二条学院学生会是校学生会的下级机构,在该学院党委和校学生会的领导下,在该学院分团委的指导下自主地开展工作,每届原则上不超过一年。

第十三条学院学生会在积极、认真完成校学生会所交给的任务的同时,要立足于本院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

第十四条学院学生会换届改选须事先向学院党委和校学生会申请,批准后方可进行。学院学生会工作情况须定期向校学生会汇报,每学期不少于两次。

第十五条班级学生委员会(简称班委会)是本会的基层组织,班委会由全班同学选举产生,其人员组成须报学院学生会备案。校、院学生会委员会委员可以列席班委会会议,协助班委会开展工作。

第五章学生会的干部

第十六条学生会干部应具备的条件:

(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政治思想觉悟高,热心为同学服务,有牺牲精神,不怕吃苦,不记名利;

(二)有一定的组织能力,能形成领导核心,团结学生开展活动;

(三)德、智、体全面发展,在学生中有威信,能起模范作用;

(四)懂得科学的改造方法,能合理安排工作与学习生活。

第十七条校学生会成员实行聘用制度,并应定期根据相关规定对学生会干部做出工作鉴定并通报其所在院系。

第六章附则

第十八条校学生会具体组织机构和岗位设置另文规定。

第十九条校学生会财务、会议、值班、档案、奖惩等具体工作制度另文规定。

第二十条校学生会各级组织可制定有关工作、组织条列,但不得与本章程发生冲突。第二十一条本章程若有未尽事宜可做补充说明。

济南大学校学生会章程 篇7

大学章程是现代大学制度的载体, 其制定要结合学校的历史、现实和未来, 阐述学校的目标和理念, 确立基本体制和治理结构, 还要反映大学的特色, 是一件极为重大的事情。本文以天津中医药大学为例, 探讨大学章程制定的关键要素和特色。

一、章程要明确学校的目标定位和办学理念

由于特殊的政治制度和集中的教育管理体制, 我国公办高校有共同的法律特征, 章程所呈现的内容共性居多, 个性偏少, 普遍性强, 特殊性弱。大学章程应在载明必要事项的基础上体现学校自身特色, 避免千校一面。各高校由于历史、文化、性质不一, 学校的目标定位和办学理念自然不同, 有关事项的规定可以成为章程的特色之一。另外, 从国际知名大学来看, 目标定位和办学理念也是大学章程的关键要素和特色, 以日本东京大学章程为例, 其章程中有关办学理念和目标定位的内容几乎占了章程三分之一的篇幅, 章程指出:“东京大学, 不断提高自身组织和各种活动的国际化, 深刻去理解世界各个国家、地区, 促进以希求真理、和平的世界性教育与研究的开展。”东京大学办学理念和目标定位的确立是其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因素。

在目标定位上, 天津中医药大学章程体现了中医药院校的特色, 战略定位准确, 目标切实可行, 指出以“做精医学, 做强药学, 做实健康相关专业, 做大社会服务”为发展战略。以中医药学科为主体, 医学、理学、文学、管理学、工学、教育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发展目标为“建设高水平、外向型、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教学研究型中医药大学”。章程关于目标定位的规定统一了全体教职员工的思想和行动。

在办学理念上, 体现了高校的四大职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 重点是坚持育人为本,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我校针对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意志薄弱等情况, 创办勇搏励志班, 现已成为学生比学赶超的风向标和营造校风学风的引擎, 为高校“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提供了有效育人模式。章程明确了要发挥勇搏励志班等特色品牌载体作用, 立德树人,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二、章程要构建内部治理的基本框架

大学章程必须要明确大学的内部治理情况。如美国大学章程基本上都规定了董事会制度的决策权力机构、以校长为首的行政执行机构, 以及以教授会、评议会为特色的学术权力机构, 决策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协调运行, 保证了大学的有序发展。借鉴国外的经验, 结合我国的政治制度和教育体制, 高校的内部治理结构应包括以下几点。

1.明确领导体制。

大学的领导体制是大学的大脑, 是大学章程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西方大学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与国外大学不同, 国内公立大学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要求党委和校长各司其职, 协调配合。在实际工作中, 往往存在党委常委会和校长办公会职责不清、决策不明的现象, 影响了领导班子的团结和学校管理水平, 阻碍了学校的正常发展。

依据有关上位法, 高校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探索和研究, 尽可能清晰界定党委和校长的双方权力和责任, 科学合理地进行责任分工。因此, 理想的大学章程应该明确规定学校党委常委会和校长办公会在学校发展与管理中的职责、权限和义务, 以及行使职权、履行职责的机制。

天津中医药大学章程规定, 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党委是学校的领导核心, 履行规定的各项职责, 把握学校发展方向, 决定学校重大问题, 体现党管组织、干部和人才的思想, 支持校长依法独立负责地行使职权。校长是学校的法定代表人, 在学校党委领导下,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行使规定的各项职权, 全面负责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工作。

2.理顺学术组织体系。

目前, 我国大学中行政权力相对于学术权力往往占据强势地位, 阻碍了学术民主和学术自由。我们可以借鉴美国大学“教授治校”的理念和做法, 同时结合我国的国情, 进行“教授治学”探索和研究, 主要途径是完善以学术委员会为最高机构的学术组织, 确保其充分行驶职权, 发挥其应有职责, 具体来说有三点:第一, 牢固树立“教授治学”理念, 成立不同层次的学术机构, 重视教师对于学校发展所起的核心促进作用, 赋予教师最大的治学权力。借鉴西方大学的做法, 如康奈尔大学、密歇根大学成立学校层面的委员会, 同时根据不同学院、不同学科、不同研究领域成立二级学术委员会, 保证教授在委员会中的绝对地位, 推动各方面工作以学术发展为中心, 更好地为学术发展服务。第二, 强化学术组织地位, 保障学术权力。将校院两级学术委员会定位于学术审议决策机构, 在学术事务上赋予更大的权力。第三, 通过制度设计将学术组织的权力固定下来, 建立发挥学术组织效能的保障机制, 合理规范学术组织与行政组织各自发挥作用的领域、范围和程序, 使二者建立一种分工与合作的关系。

天津中医药大学章程明确了学术委员会是学校最高学术机构, 统筹指导各级各类学术组织按照各自职权开展工作。学术委员会可以就教学指 (督) 导、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学位评定等设立若干专门委员会;根据需要在学院设置学术分委员会。专门委员会和学术分委员会依据学术委员会的授权及各自章程开展工作, 具体承担相关职责和学术事务。通过有关规定理顺了学术组织的关系。

3.深化民主管理机制。

教职工代表大会是我国高校的特色, 是全体教职员工在党委领导下行使民主权利、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的重要形式。美国大学章程一般没有教职工代表大会有关规定, 但德国柏林洪堡大学章程包含了教职工代表大会的内容, 该章程规定, 教职工代表大会有61名成员, 除了25名学术评议会的成员外, 还有18名教授、6名学术人员、6名在校学生、6名其他工作人员。在我国大学章程中, 一般都有教职工代表大会的规定。教职工代表大会作为我国大学的特色, 在大学章程中应该体现。我们可以借鉴柏林洪堡大学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结合国内大学的情况, 在《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的指导下, 进行教职工代表大会的设计和创新。另外, 为了进一步深化学校的民主管理机制, 可以设立学生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是全体在校学生行使民主权利和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

三、章程要明确学院的治理结构

美国大学二级学院的治理主要是通过以教授为主的治理团体来实现, 治理团体的权力包括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国内大学二级学院治理在决策权力方面是通过党政联席会议实现的, 党政联席会议组成人员一般包括院长、党总支书记、副院长、副书记等。在学术权力方面是通过学术委员会实现的, 学院设置学术委员会, 行使其学术权力, 发挥教授在教学、科研和管理中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 往往出现学术委员会职责不清、被行政权力侵占或干预的情况。

为推进学校管理中心下移, 提高学院自治权限, 调动其主动性和积极性, 天津中医药大学章程明确规定学校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学院在学校授权范围内实行自主管理。学院党政联席会是学院的决策机构, 学院决策机构组成人员除了院领导之外, 加入了院级教代会主席和教授代表, 教授代表成为决策机构的成员, 保证教授在学院的地位与话语权, 是天津中医药大学章程特色之一, 充分体现了教授参与, 民主管理的理念。院长是学院行政主要负责人, 负责管理学院行政事务。学院党总支、直属党支部按照有关规定开展工作。学院设立学术分委员会, 在学校学术委员会授权范围内开展工作。总之, 天津中医药大学章程构建了学院党政联席会、院长、学院党总支、学院教职工代表大会、学院学术委员会的多元治理结构的基本框架。

四、章程要体现学生与教师的基本权益

1.体现学生的基本权益。

学生是大学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大学章程必须体现学生的基本权益, 这个理念国内外都是一样的。美国大学往往多种方式保障学生的权益, 如康奈尔大学董事会56 位董事中有2 名学生董事, 其董事会还下设学生生活委员会, 管理学生事务, 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进行制度设计保证学生的基本权益。再如, 密歇根大学专设一章对学生事务进行规定, 其通过设立学生管理服务组织和机构保证学生的权益, 包括设置学生事务政策管理委员会, 鼓励学生对学校决策的参与;设置学生事务副校长和学生事务办公室负责学生的住宿、咨询、就业、社团、健康等事宜。国内大学章程往往专设一章对学生事项进行规定, 包括学生的定义、权利、义务等内容。天津中医药大学章程在第五章对学生事项进行了规定。

2.体现教师的基本权益。

梅贻琦先生说:“大学者, 非谓有大楼之谓也, 有大师之谓也。”可见, 教师是大学发展的关键, 有着极端重要的地位。美国大学往往多种方式保障教师的权益, 康奈尔大学章程规定, 56 位董事会董事有2名教师董事、1 名非学术职员董事, 教师代表作为董事会成员参与决策, 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进行制度设计保证教师的权益。康奈尔大学章程还专列一章对教师有关事项进行了规定。密歇根大学章程也专列一章对教职员工事项进行了规定, 包括有关定义、任职、升职、退休、撤职、降职等信息。鉴于以教师为代表的教职员工的重要地位, 国内大学章程对教职员工专列一章进行规定, 一般规定教职员工的定义、权利、义务等内容。天津中医药大学章程第六章对教职员工事项进行了规定。

五、章程需明确财务、资产、后勤情况

财务、资产是大学的财富。美国大学的财务、资产的管理是董事会的职责权限之一。耶鲁大学董事会的财政委员会、投资委员会、土地与建筑委员会分别承担了预算、财务、投资和固定资产管理的职责。康奈尔大学董事会的执行委员会和投资委员会分别承担了预算、财务和投资的职责。密歇根大学对商业事务管理、财政与财产单列一章, 但实际上是通过规定了执行副校长兼财务总监的职责来进行管理的。密歇根大学规定执行副校长兼财务总监职权和职责包括财务监督、会计、财产、采购等。鉴于财务、资产和后勤情况的重要性, 国内大学章程一般专列一章对其进行规定。天津中医药大学专设一章用五个条目对有关事项进行规定, 规定了学校经费来源、财务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完善后勤服务体系等内容。

六、章程要构建大学与外部的基本关系

大学不是孤立存在的, 大学与外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包括与政府、社会、校友的关系。美国大学章程一般不专门规定大学与外部的关系, 而是通过在董事会中设置一定数量的校外人员, 或通过设置分管外部关系的副校长以及设置校友会等具体方法, 实现了大学与外部的关系。德国柏林洪堡大学章程将“州与大学之间关系”设为第一章, 提出学校的“人事管理、经济管理、财政和金融管理、收取费用以及医疗保障都属于国家行政事务。这些与学术事务一同由学校统一管理”。

中美大学章程的比较研究 篇8

关键词:大学章程;制定;实施

一、中美章程的比较

(一)章程的法律地位比较

在西方大学的发展历史当中,往往是先有了大学章程,被予以通过之后,才有了相应的大学的建立与兴起。美国的大学章程是由国会或者州议会先法律上认可,也正因为此,美国大学章程具有崇高的法律地位。“一些美国大学章程经过不断的修订和完善,甚至成为美国一些州的教育法的条款。”斯坦福大学,最初源于1885年11月颁布的“创始基金”,该文件被加州立法机关通过之后,才正式着手建立大学。因此,“创始基金”是斯坦福大学章程的雏形,拥有加州议会所批准的法律效力。“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规定,大学与政府均不能单方面修改或撤销章程”,著名的“达特茅斯学院案”很好地解释了美国私立大学章程的法律地位。1816年起,新罕布什尔州政府通过三项立法变相修改了达特茅斯学院的章程,成立“达特茅斯大学”,此举引发了学院董事会的强烈反对,认为州的立法对学院章程的改变,实际上是对学院的法人身份进行了改变。最高法院对章程进行了解读,认为“达特茅斯学院章程是受宪法保护的合同,而章程所载明的学院的权利因为州政府的立法而被强行削弱”。因此大学章程界定了政府和高校的关系,具体表现为一种契约性,政府在对高校宏观调控之余,高校也有自身独立的法律地位。

在中国,1995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清晰地指出:“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须要有组织机构和章程”,并且强调“学校及其它教育机构按照章程自主管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开始为大学章程的建设提出要求,到2011年11月28日发布的《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和《2013年至2015年部委所属高校章程建设行动计划》,已经明确了目前国家大学章程建设的时间期限、具体任务和要求。这些都是我国大学章程建设的政策性指导。

然而这些诸多的法律法规条文,均对建设大学章程提出了要求和其在学校管理中的地位,而在整个法律管理体系中具有怎样的法律效力未能详尽说明。此外,在现有的章程里虽然对学校的内部成员之间的法律关系有所涉及,但怎样处理好这些法律关系,大学章程很难作为评判的依据。如清华大学章程十六条规定了学生和教职工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但学校、学生、教职工等发生利益冲突之时,有怎样的规定条文和机制给予保障,未能详细说明。其次,在与政府的关系上,政府对大学内部管理的参与和管理权未能解释。因此,在大学独立的法人地位与行政力量的博弈中,没有明确的章程条文作依据和法律地位的保障,大学往往是妥协的那一方。

(二)章程制定程序比较

美国高校,董事会均是学校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学校的法人,大学章程的设计和制定也由董事会直接决定 。美国大学章程的制定遵循严格的程序,总是学校先列出提案,报批董事会后,经至少三分之二的董事会成员投票同意之后,再由权力机构审核后,最后向社会公布。因此,美国各大高校的大学章程都可以通过它们相应的学校网站查询到。同时,为应对各种条件的变化,大学章程变动的频率也很高。

中国大学章程的编制与修订,也有着自身的特色。北京大学章程第九章附则的五十四条提出“要经学校教代会讨论、校务委员会审议、校长办公会议审议、校党委审定后,由校长签发,报上级核准”。同时在五十五条提出“建立学校章程委员会,享有对章程起草修订,组织实施,解释和监督的权利”。相较美国大学章程制定程序,中国大学章程在内容上并未对程序怎样实施进行详细的说明,只简单说明了制定参与的部门。各个部门参与的人数,决议通过的人数比例,提案提出前的准备工作等都未加以说明。因此,在今后大学章程的实施编写修订过程中,缺少具体的数字依据,是否会带来编写条目科学性的问题,有待商榷。

(三)章程内容比较

大学章程的内容主要包括“学校办学宗旨、内部管理体制、教职工的权利和义务、学生及校友的权利和义务、经费资产和财务制度、社会服务与外部关系”。中美大学章程在内容组织结构上还是有着很大的差别的,各有侧重点。杜克大学的章程,篇幅占总体79.9%,同时将学校的董事会、各委员会、大学官员、校长、教务长、执行副总裁、卫生事务校长等的义务与职责范围都具体指明了。清华、北大章程侧重对校党委、校长、学术委员会和监察委员会的职能阐释。美国大学章程里管理机构各项条目多关注事务性的一些权利,非常具体化。中国大学章程对管理机构体制的叙述侧重于一些纲领性的条文,比较笼统。此外,中国的大学章程相较美国,在大学的职能和办学宗旨目标上花了大量的笔墨,作为章程的开头,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大学的责任所在。而在教职工、学生、校友的权利和义务上,美国的大学章程主要体现于学校的各个组织机构中,在这些组织里,他们应该得到怎样的权利,履行怎样的义务,在教学、财务、管理、卫生等方面作出了说明,条目分散,而中国的大学章程主要侧重总结性的描述与归纳,比较抽象。

二、中国大学章程存在的隐患

(一)制定过程中的缺失性

大学章程在制定过程中存在着形式和内容上的缺失性。在内容上,权力运行中,学生、教职工的地位未能很好地体现,同时未能界定好政府官员在大学权力运行中的角色,因此大学和政府的关系就显得非常微妙,行政力量、党委会在大学章程中的地位还是很高。在章程的表述中,多为一些抽象的说明,具体在学校各项事务中,各个部门机构、教师、学生、管理人员的参与比例和职权范围未能详细说明。另外,章程大都千篇一律,未能形成自身的大学特色。而在形式上,外部立法未能给予内部章程明确的法律效力来源,没有内外的相辅相成,大学章程很有可能就会流于形式。再加上,章程制定者类型小、范围窄,制定过程在章程中也只是草草说明,降低了成文的科学性。

(二)实施过程中的缺失性

认识的不到位是章程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最大挑战。首先,高校领导层和利益相关者,对章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西方,章程先于大学产生,是大学办学的指导,而在中国,高校的章程建设进度缓慢,领导层对其缺乏重视,因此办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都缺乏原则性的指导。其次是政府的认知不足。尽管政校分离,去行政化的议题一直是热点,但是政府对高校自主权的实现向来都是阻力之一。虽然国家、政府将建设大学章程提上日程,并给了时间限制,但是行政命令显然没有法律条文来得更正式和稳固。最后,是民众的认识不足。社会上缺少对大学章程建设的关注,有限公布的大学章程也很难在社会上引起讨论的热潮。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消费者,也未能认清自身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缺乏对学校建设大学章程的热情。

当然,近几年八校建立起大学章程,以及北大、清华为首的各大高校陆续出台的大学章程,可以说进程加速了,前景是美好的。但是,章程是否真正能承接起它所起的功能,仍有待考证。

参考文献:

[1]邹晓红,于川,张鹏莉.大学章程研究[M].吉林大学出版社,2013:81.

[2]侯佳,司晓宏.斯坦福大学章程的特征及其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14,(2):86.

[3]周详.达特茅斯学院案与美国私立大学章程[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4,(2):90.

上一篇:七年级政治下册 唱响自信之歌教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下一篇:乡村旅游的主要模式、问题及开发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