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课程总结(通用8篇)
财务管理课程总结 篇1
财务管理课程总结
一、总论
1、财务活动
筹资——投资——经营——分配
2、财务关系
3、财务管理目标
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 本章自测
二、财务管理的基础概念
1、时间价值
判断(1)现值
终值(对于现在以后)
(2)复利(一次)
年金(多次)解题思想:
求什么乘什么系数
先付=后付*(1+i)
Note:时间轴、系数的书写、现金流与期数的 对应
2、风险报酬
期望报酬率
标准离差(期望报酬率相同)单项资产
标准离差率(期望报酬率不同)
风险报酬率
投资总报酬率
系统风险
证券组合风险
证券组合 非系统风险
证券组合报酬
资产定价模型K=Rf +β(Rm Rf)
普通股(股利稳定不变)——永续年金
P=D/K
普通股(固定增长股利政策)
P=D0(1+g)/K-g
三、财务报表分析
1、判断标准(比较)
历史数据
同行业数据
2、企业偿债能力分析(资产和负债关系)
企业短期偿债能力
流动比率
速动比率
企业长期偿债能力
资产负债率
股东权益比率
3、企业营运能力分析
资产周转情况分析
应收账款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
流动资产周转率
固定资产周转率
总资产报酬率
产生现金能力分析
4、企业获利能力分析
与销售有关
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
与资金有关
净资产收益率
总资产报酬率
与股票价格有关
市盈率
5、综合财务分析
公式分析法
杜邦分析法——净资产收益率
销售净利率
总资产周转率
平均权益
计分综合分析法 四-五
投资管理
1、现金流量估算——项目计算期
初始现金流量
资产变价净收入=出售价格-(出售价格-账面净值)×税率
垫支营运资金
营业现金流量
折旧=(原值-残值)/使用年限
NCF=税后收入-税后成本+税负减少
NCF=净利润+折旧
终结点现金流量
营运现金流量+回收(残值+垫支营运资金)
2、投资决策指标
静态指标
静态投资回收期
平均报酬率
动态指标
净现值(重点计算)
净现值率
获利指数=净现值率+1
内含报酬率(坐标图)
3、净现值计算
第一步:先计算现金流量——项目计算期
第二步:计算净现值——每个点的累计现金流量现值之和(项目计算期)
4、投资决策的应用
(1)方案比较,项目期相同
方法一:分别计算两方案的净现值,取较大的方法二:差量净现值(2)方案比较,项目期不同
年均净现值(已知P,求A?)
即=净现值/年金现值系数
六—七
筹资管理
1、资金需求量预测
(1)敏感项目非敏感项目(2)差额法进行计算
2、个别资金成本计算
债权资金成本(银行借款、长期债券)资金成本=利息*(1-税率)/P(1-f)Note:利息抵税
债券利息是按票面金额计算
其筹资总额是按发行价格计算
2、个别资金成本计算
权益资金成本(优先股、普通股、留存收益)优先股=股利/P(1-f)
普通股=[ D0(1+g)/P(1-f)]
+g 留存收益与普通股
3、综合资金成本计算
K=个别资金成本×权数(即个别资金占总资金的比重)一样,只是不考虑筹资费用
4、杠杆分析
经营杠杆(理论公式+推导公式)
财务杠杆(理论公式+推导公式)
综合杠杆=经营杠杆×财务杠杆
5、资本结构
每股收益无差别点 EPS=[(EBIT-I)×(1-T)-D]/N 分别计算两方案当EPS相等时,对应的EBIT? 利用融资决策:
当EBIT小于无差别点时,选择普通股筹资方案,避免财务杠杆风险; 当EBIT大于无差别点时,选择优先股或债券筹资方案,享受财务杠杆利益
企业价值最大化 V=B+S 测算综合资金成本 八
营运资金管理
1、营运资金特点
2、营运资金持有、融资策略
3、现金管理
持有动机、现金成本
4、存货管理
存货成本、存货控制
5、应收账款管理
信用标准、信用条件、收账政策 九
企业分配管理
1、利润分配的程序
2、股利分配理论
股利无关论
一鸟在手理论
税收差别理论
3、股利分配政策
剩余股利政策
固定股利或稳定增长的股利政策
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
固定股利支付率股利政策
4、股票股利
现金股利
5、股利宣告日、登记日、除权除息日、支付日
财务管理课程总结 篇2
一、行政管理专业特性及管理学基础双语课程教学目标
改革开放后, 我国为培养行政管理人才、提高政府管理水平设立了行政管理本科专业。其培养目标是, 为各级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和公共组织培养拥有政治学、行政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理论和知识背景, 了解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掌握行政学前沿理论和实践发展趋势, 能够运用定性分析及调查研究、统计分析等定量分析方法, 从事组织规划与决策、人事开发与管理、公共政策分析与制定等活动, 具备组织协调、公文写作、电子政务处理等多方面应用技能的专业人才。为使学生了解国外政治和行政管理体制, 掌握国外先进政府管理理论和方法, 实现专业素养和能力与国际接轨, 双语教学课程设置是必要的教学手段。
双语教学与单纯的母语教学不同, 同时, 它又不同于普通的外语教学, 双语教学的关键是通过制造更多更恰当的外语氛围, 给学生更多接触和使用外语的机会, 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外语、学习专业知识。双语课程本质上属专业课, 并非外语课, 教学目标应以专业知识为核心, 兼顾文化思维能力与语言能力培养。专业目标是首要目标, 能力目标是终极目标, 语言目标则是基础目标[1]。管理学基础双语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第一, 以外语为应用语言传授管理学知识, 使学生掌握管理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程序、方法, 熟练掌握组织结构设计、管理职能运行、组织目标及战略计划的制定、组织问题决策、组织人员配备、组织资源控制等方面的技巧;第二, 以外语为媒介介绍国外管理学前沿理论与方法, 培养学生跟踪国外研究热点、掌握先进管理技能和方法;第三, 以外语为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研究、分析实践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管理问题意识和管理思维;第四, 提高学生管理学专业外语综合运用能力, 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全方位综合外语使用水平。
双语教学必须体现出学科的专业性[2]。由于行政管理与其他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差别, 其管理学基础课程也应体现行政管理专业特性, 在一般管理学基础双语课程的教学目的之外, 还应使学生适当了解管理学理论与方法在行政管理中的应用, 了解国外管理学前沿理论和方法对国外行政管理实践产生了哪些影响, 以及对我国行政管理实践有哪些借鉴, 引导学生关注行政管理体制内的管理问题和一定的公共政策问题, 在学生专业外语能力的培养上也应注重与国家宏观发展、行政管理实践等有关的专业词汇及语言的使用和交流。
二、行政管理专业管理学基础双语教学课程设计
从近年来管理学基础双语教学实践发展的经验来看, 高校教师在双语授课中一般遇到三类问题:一是课程的专业特色不明显, 课程内容仅局限于管理学词汇及知识, 无法体现专业性质差异;二是在教材选用上, 一般采用外文原版教材, 但质量优劣不一, 且相对于中国实践缺乏针对性;三是学生的外语水平多数尚达不到完全用外语授课的要求, 且水平参差不齐, 使得教师的双语授课模式进退两难, 学生对双语课的喜爱和接受程度也大相径庭, 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为避免以上问题, 课程组在行政管理专业管理学基础双语课程设计中, 采取了相应的改进对策。
课程组所讲授的管理学基础双语课程的授课语言为英语。课程设置上, 一般中文专业课课时为54学时, 由于双语课中学生英语水平的局限, 课程进度较中文专业课慢些, 因此其总课时设置为72学时, 保证了合理的教学进度, 又保证了授课内容的完整性。同时为了保证授课效果, 保证学生听课的新鲜感, 并尽量降低学生听课的疲劳感, 每周课时仅为两次, 每次80分钟, 即两小节。
在课程环节设计上, 课程组认为, 无论专业课还是外语课,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 而双语课程既是专业课, 又是外语课, 兴趣激发则尤为重要, 关键在于课程设计及内容的趣味性、实用性和互动性。为此, 课程组一方面从兴趣入手, 改进了课程环节的设计和授课方式, 以趣味性带动专业性;另一方面, 加强管理学基础双语课程的行政管理专业性, 在专业性中包含趣味性、实用性和互动性。
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 具体课程设计方案如下。
Part 1:Enlightening Moment, 唤醒时刻, 5分钟。在每次上课开始, 教师会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一个英文趣味性内容, 如一幅漫画、一幅图片、一个小幽默、一则名言供大家欣赏, 并由此引发一些专业话题、社会热点问题或人生经验的讨论。如一幅名为“健康食品”的漫画, 其中的人物说:“Potato chips aren’t rubbery and blubbery like fat.They’re crispy and crunchy like lettuce.That proves they’re diet food!”这就引发了学生关于食品安全、慢性病防治及我国和世界范围内卫生保健制度的讨论。再如, 一则苏格拉底的名言:“Other men live to eat, while I eat to live.”此句翻译成“别人为食而生, 而我为生而食”。这就需要学生结合西方政治思想史中有关古希腊哲学中理性主义的内容, 以及苏格拉底“知识即理性”的思想, 来理解西方哲学有关人对物质生活的节制和对客观理性的崇尚的主张, 并以此扩展至柏拉图理想国的“善”及“正义”等思想内容。此环节特针对英语水平较弱的学生, 以趣味性为主, 吸引学生对英文的注意力, 并强化学生对一些英文词汇和用法的记忆和应用。
Part 2:News Watching and Discussion, 新闻视听与讨论, 10分钟。每次授课, 教师会准备一到两则新闻视听片段, 一般来自BBC、VOA、CNN、CRI、CCTV等国际知名广播电台及电视台, 采用音频或视频采集技术进行节选, 内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纲要、两会热点、国际组织发展、环境治理、灾荒救助、经济危机、就业形势、政治选举、医疗保健体制等多个领域中的公共政策问题及实践现状。比如通过CRI新闻“China's Top Legislature Considers Draft Amendment to Electoral Law”, 教师为学生介绍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框架和基本民主选举原则, 组织学生讨论了我国选举法修订对于提高我国农村代表比例, 提高民主选举质量以及人代会制度完善的意义。这一环节既可以拓展专业知识, 又能增强学生实践问题的分析能力, 还能增加学生的专业词汇量, 提高学生听力水平。
Part 3:Text Expertise Learning, 教材知识学习, 50分钟。这是课程设计的主体部分。由于管理学课程具有较强的通用性, 且国外教材比较成熟, 采用外文原版教材既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 使学生更快达到学科前沿, 又可以引进新教学思想,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能动性[3]。课程组采用了Stephen P.Robbins英文原版教材《Fundamentals of Management》 (第三版) 。在此教材内容的讲授中, 课程组强化了三个方面。
第一, 以问题为导向, 注重逻辑性和英语教材思维方式的培养。教材中每一章开篇的Learning Outcomes都可以作为本章内容的教学大纲, 教师会引导学生将大纲内容归纳为几个问题, 在讲课过程依照逻辑顺序依次层层递进, 环环相扣。
第二, 注重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如第二章在讲授“What effect does globalization have on managers”问题中, 教材只分析了美国管理者的褊狭主义和种族主义对跨文化管理的影响, 而教师则结合外国企业在中国的管理实践案例, 分析了国外管理者应如何理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以及应采用何种管理方式和方法。再如, 在TQM (全面质量管理) 的讲授中, 教材提到了精确的测量方法, 但教师还根据中国文化中玄学的整体思维特征, 帮助学生理解这种测量方法在思维方式上与中国文化的冲突及其在中国的适用性。
第三, 注重专业知识的拓展和深化。管理学教材的内容相当广泛, 涉及到的背景知识则需要由教师来拓展和深化。如教材在讲述企业社会责任的争论中提到了“utilitarian view” (功利主义) 、“rights view” (权利观) 和“justice view” (正义理论观) 三种主要的伦理观点, 这就需要教师进一步拓展政治思想理论内容, 如边沁·密尔的“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的思想, 霍布斯、洛克等启蒙思想家关于自然权利和自由的思想, 以及罗尔斯正义论中有关最少受益者获利最大的思想。再如, 教材在管理者技能中提到“political skills” (政治技巧) 、“political arenas” (政治竞技场) 和“power base” (权力基础) , 授课中学生往往不理解为什么一般组织管理中还涉及到“政治”问题, 这里就需要拓展有关权力政治学理论来加以解释, 如什么是权力 (power) , 权力分为几种类型, 权力如何影响人的行为等。
Part 4:Personal Presentation, 5分钟。每次课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选择一个与专业相关的主题作全英文个人演讲, 鼓励学生使用多媒体进行内容展示, 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专业情趣, 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积累了专业知识和英语词汇, 在演讲中也锻炼了心理素质和英语演讲能力。实践证明, 该环节对于学生展示自我、提高专业素质效果良好。如有学生就绿色经济理念和中国的能源使用及节能减排能力进行了演讲, 其多媒体展示视频和文字相结合, 图文并茂, 形象生动。
Part 5:Entertainment or Extensive Reading, 10分钟。为保证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新鲜感, 每次课教师还会为学生提供一小段拓展阅读或英文原声视频, 目的在于使专业知识更加形象化, 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如就医疗保障模式问题, 教师分多次连续组织学生观看了名为《SIKO》的有关美国医改的纪录影片, 探讨了为何同是发达国家, 美国采取了个人负责的医疗保险模式, 而英国、法国则采取了全民免费医疗, 而古巴虽是发展中国家但也实行全民免费医疗, 并加入了西方经济、政治自由主义思想及其对社会保障模式影响的分析。
三、行政管理专业管理学基础双语教学方法总结
(一) 专业词汇总结与应用
针对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 在教材每一章内容结束时, 教师会集中总结管理学专业词汇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在各个课程环节的进行中, 教师也会随时总结相关专有名词及用法, 增强课程的实用性, 如两会新闻中出现的我国各国家机构的名称、各国家政策和法规的名称以及各专题中出现的专业词汇等。
(二) 热点问题讨论
结合唤醒时刻、新闻视听两个环节的授课内容, 提出相应的实践热点问题, 激发学生进行讨论, 一方面拓展与实践相关的专业知识, 锻炼实践分析能力, 另一方面增加专业词汇量, 锻炼专业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三) 案例分析
在教材学习环节, 为使教材内容形象生动、贴近实践, 案例分析方法的应用必不可少。如在每章开头教材中都展示了一个案例, 教师会引导学生对案例中的实践问题进行分析, 并引出本章内容要点;在教材内容的讲授中, 也会结合实践案例展开阐释, 如第一章有关管理者薪酬问题的讲授中, 教师就引用了美国2008年经济危机中AIG (American International Group) 公司高管工资和奖金过高而受到众议院惩罚性裁决的案例, 分析了组织内高层管理者薪酬水平的设定问题。
(四) 观点辩论
在每章的Ethical Dilemma (道德困境) 中, 教材都会提出一个两难的管理困境, 教师会组织学生对核心问题进行辨析, 并将学生分组就该问题进行辩论, 辩论语言可以使全英、半英或全中, 关键问题是参与, 保证学生不会因语言障碍而拒绝参与。这种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学术争论热情, 加强学生对专业问题的思考强度, 强化专业知识的记忆, 提高学生驾驭英语的能力, 更能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 缓解我国高校学生普遍的哑巴英语现象。
(五) 主题发言
该方法主要应用于personal presentation环节, 目的在于训练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专业研究与思辨能力, 引导学生查阅专业研究前沿课题资料, 并鼓励他们做成研究展示课件。这是学生自我展示的平台, 特别对于英语水平较好的学生效果突出, 同时也助于学生之间专业知识和英语学习的相互促进。
(六) 多媒体教学的使用
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可以节约课堂板书和擦拭的时间, 能在短时间内展示给学生较多的内容和课外资料, 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提高, 使授课更富有生动性, 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便于学生掌握所学内容,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强化教学效果。在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做到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 并选择一些最新的与专业有关的英语新闻试听片段, 或著名专家、学者的演讲、报告片段, 甚至一些音乐、电影来增强课堂学习的趣味性, 给学生应接不暇的感觉, 以避免学习的枯燥。
(七) 注重应用的考试方式
为照顾到各层次学生的考试需求, 课题组经常采用笔试、口试、讨论、主题发言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灵活考试方式。笔试是考核的基础, 针对多数学生并照顾到英语水平较差的学生而设, 能考查学生的听课效果和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口试既可以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学习程度, 又可以考查其专业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 并可以促进学生的听课效果和英语提高动机;讨论、发言等环节的计分则可以为英语水平较好的学生提高成绩。
参考文献
[1]韩秋.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 2009, (19) .
[2]陆净岚, 吴俊.强化双语教学专业性的探讨[J].中国高等教育, 2007, (23) .
财务管理课程总结 篇3
关键词: 园林规划 应用型人才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
《园林规划》课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在专业课程计划安排中置于第七学期,54学时。在开设本课程前,学生学习了《测量学》、《生态学》、《工程制图学》、《城市规划原理》,为学习《园林规划》课程打下了一定基础。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属于基础理论与应用实践紧密结合型的专业[1],2012年教育部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一分为二,即“070502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和“070503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两个专业,可授予理学或管理学学士学位。2013年开始,各高校以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专业为基础,调整新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新调整的专业名称可以解读为“基于人文地理学科背景的城乡规划管理”,重点是城乡规划管理。我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以职业为导向,确定城市规划设计与景观规划设计作为新专业的职业方向,并制订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笔者将就该课程的内容与教学要点,结合自身两年来的教学实践及今后对于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中相关类似的课程的教学改革谈几点看法。
一、课程内容与教学要点
1.课程性质
园林规划主要根据实用和审美的需要,应用性很强,讲述园林绿地系统规划设计理论和各类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方法,目标是培养学生理解并掌握园林景观规划的理论与方法,并能够从事常见绿地方案的规划设计[2]。本课程目前按54节课时安排,其中44课时用于课程理论的讲授,10课时用于课内实践。
2.教学内容
《园林规划》课的具体教学内容主要有:园林的基础知识,不同类型绿地的方案设计及表达。其中基础部分包括园林的基本组成要素及艺术特征、世界三大造园系统。不同类型的绿地包括:公园绿地设计、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街道与广场绿地设计、医院、工厂、学校绿地设计、屋顶花园设计,风景名胜区的规划设计等[3]。
3.教学要点
园林的组成要素及艺术分析是《园林规划》的前部分内容,分别介绍园林景观中软质景观及硬质景观,其中软质景观主要包括植物、地形和山水,硬质景观包括园路与铺装、园林小品、园林建筑。同时在结合世界三大造园系统的园林史的基础上,介绍不同风格的古典园林方案和现代园林方案。此外,不同类型绿地的读图与识图是设计的基础,在基础之上,教授不同类型绿地的设计要点,并着重公园、居住区及道路绿地讲解,辅以任务书形式给同学们布置方案任务。最后园林植物的配置在不同的绿地设计中应有不同体现,合理布置不同的园林植物及种类。
4.课内实践
对于“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学生,以讲解与案例相结合。通过多媒体讲解:园林造景的基本艺术手法,其中包括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地形地貌、水体、园路与园桥、园林建筑及小品等造园要素的规划应用,城市公园设居计,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街道与广场绿地设计,屋顶花园设计,医院、工厂、学校绿地设计。前期的园林基础知识主要通过图片案例的形式进行讲授,在专题规划设计中,以老师教授与同学们设计相结合的模式完成一些方案的制作。主要针对小型公园绿地、居住区绿地,以任务书的形式让同学们完成方案的制订,可以通过手绘或者计算机软件形式进行表达。
二、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
1.非园林专业的《园林规划》教材的选择及教学内容
《园林规划》教材不少,但是适合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的教材较少。对于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同学,其对园林的基本组成要素、园林植物的认知没有相关基础知识,所以在选择教材时,选择了相对较为完整的李铮生主编的《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作为教材。基于课时的限制,教学内容相对较为笼统,特别在针对各项绿地规划设计时不够全面,教学深度不足,讲课时间有限,只能作为城乡规划设计知识的补充,学生很难与园林专业方向学生或风景园林方向的学生相比较,不能独立完成完整的方案。
2.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不高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四年的学习中,学习内容相对宽泛,包括地理类课程、环境类课程及规划类课程,《园林规划》开设学期为第7学期,作为选修课程,学生对该课程的目的性认识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仅仅为了学分完成课程的学习,教学效果不理想。
3.教学模式传统和单一
《园林规划》课程具有实践性强、有一定的创新能力等要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于整体的配套课程衔接不够,学生动手能力不够强,主要通过多媒体口述的形式教授理论知识及案例分析,相对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无法体现课程优势,达不到教学目的。此外,方案的设计需要学生的团队合作、讨论与协作,目前的教学模式无法锻炼学生的团队意识及动手和思考能力。
三、对于教学优化的建议
《园林规划》课程是面向“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学生的选修课,开课时间主要在第7学期,课程之初对园林方面的知识相对薄弱,课程内容主要为城乡规划设计做补充,鉴于2012年教育部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一分为二,其中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在承接部分资源环境与城乡管理课程的基础上,景观规划为我院该专业的一个方向,所以《园林规划》为其重要课程,在总结该课程的特点与问题的基础上,发挥该课程及相关课程的优势,为该专业同学就业提供一个方向。
针对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特点,笔者认为景观规划方向学生的《园林规划》课的改革,必须从以下几点入手:
(1)强化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包括前期课程的配套学习,如:园林艺术及设计原理、园林植物学、园林植物配置。
(2)结合相关软件,如CAD、Photoshop,Sketchup软件,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团队合作、讨论形式完成独立方案的设计。
(3)搜集国内外的优秀“园林景观设计方案”,为同学们开阔眼界,为其创新思维提供基础。
(4)与池州市规划设计院合作,理论联系实际,让同学们看到身边的方案。
(5)方案讨论与讲解。不同小组的同学在能独立完成方案任务的同时,还能表达,并对不同方案提出不同见解,增加探讨、交流,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提高对课程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基础教学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动手能力、主动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发挥该课程的优势及教学目的,学生的技能培养是我校应用型本科教学的基本目的。
参考文献:
[1]杨梅焕,陈秋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法探讨[J].陕西教育.高教,2012(7-8):80-81.
[2]赵清祝.非园林专业《园林景观规划》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5(26):71-72.
[3]李铮生.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管理沟通课程总结报告 篇4
工商122班
蒙玉玺 201200701042 管理沟通的课程已经结束,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我对管理和沟通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和认识,管理和沟通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十分重要,学习好这门课对当代的大学生也十分关键。
管理沟通这门课程不局限于书本上的教学,而是让学生参与其中,通过上课提问,学生上黑板作答,分小组进行诗朗诵,进行演讲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课程参与程度,同时在活动中提高同学与同学之间,同学与老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在小组中我担任组长的职位。我们小组中的成员来自工商,信管两个专业,四个班级。虽然大家彼此之前都不太熟悉,但是经过这门课程的共同学习,共同协作,课程结束的时候大家都成了好朋友,相信将来大家也会珍藏着份友谊。在小组合作中我们进行了PPT的分工合作以及演讲稿的撰写,诗歌的练习等等,尽管大家的课程不同,但是大家都尽量安排课余时间去完成任务。在这些活动中,我们不仅锻炼了和不同的人交际合作的能力,还锻炼了胆量,在几次上台表演以及演讲中,都让我们对上台演讲这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升。相信这也是老师布置这些作业的目的和意义。
在一次课程中,老师叫了两位同学上台去描述一个图片,让我们在下面画,可是由于那位没有说清楚尺寸大小,方位等等,说了半天,大家都画不出来,台下哄闹一片。结果老师一来就明确了每个图案的尺寸大小,大家不一会就画了出来。这节课让我深刻的理解到了沟通中准确表达的重要性。在工作中要是表达不清楚,就会影响工作的完成,在人际交往中要是词不达意就有可能造成人际交往和矛盾的产生。在一次课程中老师强调了平时发送邮件的格式和注意事项,让我受益匪浅,不仅是收发邮件,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应该有其该注意的事项,只有注意到了这些事项,在工作中才能够尽善尽美。管理沟通在管理工作中至关重要,学习工商管理的我们更应该在平时注重学习与运用。
物业管理课程总结 篇5
土管113班20211323鲍彦然
我们组针对“宿舍空间舒适度”开展深入访谈,我们首先开展的是深入访谈,然后进行的是焦点小组讨论。接下来我将分别从提纲设计阶段、采访过程以及课程结束后的感想进行课程总结:
一提纲设计:访谈提纲设计部分,之前我们的题目定的有点太大,“关于宿舍6人间空间大小满意度调查”,后来老师建议把题目改变为“宿舍空间舒适度调查”,老师这么一说确实感觉我们之前的题目过于宽泛而且太过通俗、口语化。问卷设计中,我们设计的问题过于局限,由于受到之前题目“关于宿舍6人间空间大小满意度调查”的影响,所以我们的题目总是围绕“空间”大小的问题,对于空间内其他安排的问题调查设计几乎没有,后来听取老师的意见后又做修改,才得以形成最后的访谈提纲。而焦点小组讨论的提纲设计我们似乎就稍经验了,但依然出现了问题范围过大的问题,后来做了调整。
二采访过程:深入访谈中我是一个采访者,刚开始采访时,感觉受访者似乎不太配合,因为总是我问了一个问题,对方一句话就说完了,后来我发现可能是我的提问方式不合理,我应当适当将问题的做一些发散和引导,试图让受访者多说一些。也许是因为刚开始,受访者有些拘谨,她的话不多,但后来话匣子打开后,我发现我还是能从中得到很多信息。对我们的深入访谈,我明显感觉我们事先准备的问题有些不足,老师要求达到的时间我算是勉强到了,但也正是因为时间的要求,我也临时问了一些与我们话题相关的问题,丰富了深入访谈的内容,了解到了更多的信息。
接下来我们进行的是焦点小组讨论,这个相比深入访谈来说似乎容易的多了,因为毕竟很多人一起讨论、说话,你一句我一句,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而且一个人提出一个观点往往会引起其他人产生的共鸣或产生分歧,这样就可以产生话题,可以从中得到很多信息。焦点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我注意到,主持人在开场的时候至关重要,因为讨论者彼此或许只是面熟,但是相互之间并不是特别熟,所以开场的“暖场”似乎非常关键,我们组的主持人也做的很好,他是从“大家中学时代是否住过集体宿舍”入手,无论住过还是没住过的讨论者都有些话说,有人表达了中学住宿舍的不方便,有人表达了中学住宿舍的和同学相处的愉快,有点人表达了没有能住到集体宿舍的遗憾等等,就这样让大家很快就放松起来,很快融入到讨论中,接下来主持人很自然的过度到大学宿舍空间问题。
对于深入访谈和焦点小组讨论,我的感受是前者作为采访者,你全程都要具备很好的发散性和引导性,目的是让受访者多说一些,多获取一些信息,尽量把话题范围扩大;而焦点小组讨论,主持人的作用似乎在开场时较为重要,在讨论中就已经融入到我们之中,弱化了主持人的作用,但依然很关键,因为他要引领话题进行,也要防止我们偏离我们的主主题,但这有时候是需要支持人有很好的把持度,以及对我们研究主题的理解和界定。
湖北分中心财务管理课程讨论总结 篇6
2009年10月16日,来自湖北省各所高校的财务管理的教师们汇聚在江城湖北大学培训学院参加全国高校财务管理网络培训。在聆听了杨淑娥教授和张强老师的讲座之后,大家深感受益匪浅。17日下午,针对财务管理课程讨论议题,同学们在培训中心的教室里展开了热烈的、自由的讨论。通过讨论,大家对湖北省目前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现状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并且相互之间交流了教学经验。现将讨论内容整理如下:
问题
一、如何看待财务管理与会计学、金融学之间的关系?
这三门课程在内容上有一定的交叉,但他们各自的侧重点不同 1.宏观程度方面
在三门课程中,金融学是最宏观的,需要我们站在宏观的、高层的角度去看问题。就像是一只鸟儿在空中俯视整个森林。它主要关注社会经济的总体的运行和发展趋势。学习这门课程需要有相关的宏观经济学,货币学,金融法规、统计学的基础。相对于金融学,财务管理和会计属于微观层面的。它是对社会经济中的具体单元的分析。就像是对森林中的某一棵树木进行观察,其中,财务管理相对宏观一些,属于事前管理层面上的问题,而会计学涉及的工作和内容更加具体,是属于操作层面的问题。2.课程内容方面
在这三门课程中,它们各自的偏重点不同。金融学侧重于对社会经济的总体形势和发展趋势的判断;财务管理侧重于对社会经济中的单个企业内部资金的管理,主要是资金的筹措、使用和管理,属于企业事前的管理控制活动。
会计学侧重于对单个企业的与经济业务活动有关的事后反映,是对企业内部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的记载,是它种事务性的记录,类似 于一种具体的工作,其操作性更强。
问题二:如何根据你自己的理解,在教学设计中如何安排财务管理内容的顺序,以便使学生更易掌握?
针对财务管理这门课程,在教学设计方面授课内容的顺序可以这样安排:
第一部分(第一章): 财务管理基础知识,包括财务管理总论与资金的价值观念 第二部分(共六章): 按资金的运行规律,分开讲述以下六章: 第二章 资金筹集方式
第三章 资金成本和资金结构 第四章 项目投资管理 第五章 证券投资管理 第六章 营运资金管理 第七章 收益分配管理
第三部分(第八章):财务预算 第四部分(第九章):财务控制
第五部分(第十章):财务分析
当然,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安排各位老师可以根据授课的对象(学生的层次)、财务管理所属的专业、本专业的各门课程的安排,合理的安排本课程的内容,以便让学生顺利掌握。
问题三:你是如何看待教材在教学中的作用?贵校在教材选择上有何规定和要求?你对教材选择有何建议?
1.关于教材在教学中的作用
第一,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消化教材,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学生消化与巩固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必得有一个过程,认真地阅读与钻研教材,是消化教材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的重要措施之一。例如,教师在课堂上讲过的一些法则、定义、定理及某些结论的叙述和概括,学生总不是一听课就掌握了的,但通过课后的认真阅读和仔细钻研教材,结合回忆教师的课堂讲解,一般能够加深理解,逐步学会用正确的数学语言去叙述它们,也能为灵活运用打下基础。加上课外作业及不断的复习,学生就能牢固地掌握这些知识了,即使有些学生接受能力较强,似乎听了课后就能掌握,但如果不肯在钻研教材上花些工夫,掌握也会是暂时现象。
第二,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学生解答习题是基础知识的初步应用。众所周知,只有在通过教师的教学和自己的钻研教材,牢固地掌握定义、定理、公式、法则等基础知识以后,演算习题才会得心应手、迎刃而解;同时,教材上所列例题,一般都有一定的代表性,如能指导学生课后认真钻研例题,反复推敲,也能收到广开思路之效;特别是在学了一种新的方法以后,解题要点、书写格式等往往都需要以例题为样板,这样,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就更为重要了。
第三,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独立钻研精神。使学生不断提高阅读能力、养成独立钻研的精神也是教师的重要任务。数学教材虽然也和其他教材一样,是根据教学大纲用科学的连贯的叙述来说明教学内容,但也有它独特的词汇、不同的叙述格式和语言特点,因此,必须经常地指导学生阅读和钻研教材,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养成了独立钻研的习惯,这不仅能大大减少接受新教材的困难,语言表达能力也会因而得到提高,同时,还为学生阅读数学课外书创造了条件,这样,学生就能不断地扩大视野,弥补课堂知识的不足。2.贵校在教材选择上有何规定和要求
以教育部提出的“以综合素质培养为基础”作为指导思想,内容完整、重点突出,在满足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理论联系实际,充分体现以财务管理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思想,教材选择上突出“新”和“实”的特点,具体表现为:
第一,求新。在参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生动的小故事、精心设计的案例、趣味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财务思维,强化学生对财务管理观念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之中掌握财务管理技能。
第二,实用。本书各章后均配有本章小结、课后讨论题、复习思考题、计算题及案例分析,内容由浅入深,便于学习。3.对教材选择有何建议?
由于财务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正在不断丰富和完善,建议在财务管理教材的选择上,突出“宽”、“新”和“实”的特点,即:
求宽:即知识面宽,教材兼收并蓄中外管理科学的优秀理论与方法,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求新:教材每章开头通过生动的小故事、精心设计的案例、趣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财务思维,每章结束有案例的实训,强化所学知识内容。除此之外,教材应根据2007年1 月1日新会计准则体系进行更新。
求实:教材各章后有大量的练习,内容由浅入深,突出了应用性和实践性原则。
问题四:如何引导学生认识本教材与其他教材中的观点冲突?
财务管理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管理类的专业课程,在新的经济大环境下,财务管理研究的重要性和实际优势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在高校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下,财务管理的教学工作,也面临了一些问题,其中一个方面就是选用教材和其他教材的观点冲突方面。
在上课过程中,这样的情形可能会引起学生的困惑,因此在课程中需要处理好各种观点之间的关系。有同学认为由于学生是在打基础阶段,因此主要讲解学术界和行业内通行的主流观点,让学生学会利用这些主流观点来解决问题,充分发挥教材的纲领作用。但是同时也简约介绍非主流的观点,而且让学生接受“观点并不一定唯一”的思想。实际上,让学生机械地学习某一种观点而不懂得变通实际上也不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多接触思想的碰撞甚至让学生互相进行辩论是有利于学生更深入地掌握知识的。因此,应该适量组织学生就不同的观点进行讨论甚至争论,虽然短期内可能会让学生感到困惑,但是随着知识的逐渐积累和知识体系的逐渐完成,学生会在处理问题的能力上得到更大的提升。实际上,有意识地引导适当的课堂冲突反而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化理解。
杜威曾经借用赫胥黎的话说:“教育的目的之一应该是教导人们忽视由他们的社会环境所强加在他们身上的那些无意识的偏见。”学校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对各种思想的批判吸收能力,如果学校不能将学生创造成有批判性鉴别能力的个体,那么将会让学生无限制地产生偏见,使得其学得越多就越呆。我们主要的保障就是让学生对各种思想和观点给予一种明智的理解。因此让学生认识不同的观点并相应的认识各种观点的合理和不合理的地方变得尤其重要。
总而言之,我认为应该在深入讲述主流思想的同时,也要讲述其它观点和主流观点之间的不同点以及各自的合理之处,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问题五:你是如何认识财务管理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关系(包括时间占比、理论与现实的不一致,如何引导学生认识这种矛盾)
财务管理理论来源于企业的理财实践,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财务管理理论总是伴随着企业理财实践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因此,财务管理教学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坚持理论服务于实践的原则。案例教学是增强财务管理教学实践性的重要途径。在课堂上引入实践理财案例,能将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进入真实的、复杂多变的理财现场,运用所学的财务管理知识进行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财务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最佳地控制资金运动和处理财务关系的学科,由于理财目标的多样化、理财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企业必须不断调整理财方式和理财策略以适应环境的变化,以便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和获利。而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仅限于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实践经验,对教学内容并不一定能真正理解和消化,很难理解理财方式和理财策略的不确定性,导致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束手无策。案例教学则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在其中可以扮演更为积极主动的角色,从而缩短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克服了传统教学脱离实际的局限性。
案例教学要依据讲授内容的不同来安排占用时间的比例,例如在讲解财务报表分析的章节,通过案例讲解教学内容,学生更易于接受。因此,案例教学时间可以占据较大的比例。又如在介绍企业各种筹资方式特点章节的时候,案例教学的比例可以少一些。
财务管理理论是基于各种假设,排除各种干扰因素下做出的结论,因此必然存在财务管理理论与现实实践不一致的情况,比如财务分析中将流动资产分为现金及其等价物、应收款项和存货三个部分,但是任何一家公司的财务报表中都不止这三项,因此必须要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资产合并,以更有效地反映真实情况。又如,虽然MM理论说明无税的情况下企业的筹资决策对企业价值没有影响,而有税时债务筹资可以增加企业价值,但是现实中很多企业都采取很低的债务比例,这与基本理论不相符。这是由于企业理财实践由多种因素影响,不同影响因素可能会从不同角度影响企业投资、筹资、营运和分配活动,因此现实中的企业决策往往都不是仅仅依靠某个财务理论就能完全解释的,需要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现实情况和不同影响因素,利用不同的财务管理理论解释,综合分析企业决策。
问题六:你认为在课堂上教师讲授及其与学生互动时间各占多少为好,课堂学习与课后第二课堂时间各占多少为好?
课堂教学应该说是个集体的思维活动,集体中的每个成员都应该积极参与到其中。作为主导的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思考如何把知识更好的表达出来,同时也应该思考学生对自己问题如何在把握。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学中除了接受老师的传授知识外,也必须有时间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因此,课堂一定是有一个教学互动的环节,必须留这样一个时间进行相互交流。我个人认为,一个好的互动的课堂对老师的教学激情的激发无疑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必须要有,形式可以是多样,如常见的老师提问,学生思考回答,然后老师对答案进行点评;或者学生在黑板上演示,然后学生相互点评,等等,总之要把发言权交给学生。课堂讲授和教学互动时间的分配并无定论,互动占多少时间当然要与讲授的内容有关,如果涉及到是规定性的知识相对来说互动会少一些。如果涉及课程理论和公式的推导,老师提出问题一定要求学生呼应,甚至是整节都应当有。对于根据企业环境做财务决策这样的问题甚至可以完全由学生进行分析之后让学生相互寻找漏洞。从我个人的教学来看,课堂我讲授时间基本维持在35分钟之内,5-10分钟时间给学生,这其中包括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每堂课还要留5分钟的时间让大家把本节课的内容梳理一下,学生在此可自由提问。比例分配大致是7:3。
第二课堂应该来说是必要的,课堂学的知识需要在课后进行消化。但就目前学生学习情况来看,尤其是对专业课的学习,第二课堂不应该只是课后作业,这种课堂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除了大的课程设计和大作业外,很重要一点是实践环节和兴趣活动的参与。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如创业大赛、理财课堂、财务管理知识竞赛等,鼓励学生以兴趣为导向加深对财务课程的理解。第二课堂除了起到掌握理论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如果学生第二课堂定为课后作业,这个比例可能比较小,一般我们都按照10:1安排课后作业,如果定位到知识的应用,比例应有大幅度的提高,个人认为这个比例至少应该是1:2的关系。比如我们40学时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做大作业的时间应该不少于80学时。这个时间是在老师的引导之下由学生灵活安排。
问题七:结合本课程的教学,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你是如何认识这“三大能力”的 1.调整教学内容
对教材内容与实际脱节的情况,考虑教学对象的层次和专业结构,联系实际调整教学内容。对财务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应予保留,比如财务管理目标、资金时间价值、投资风险价值、资本成本等,而对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知识,如投资决策、融资决策、财务预算的编制等,应结合实际通过大量的实例,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这些内容在整个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作用。财务离不开会计,与此同时,要充分注意会计学科发展的成果和动态,更新和充实财务管理的教学内容,力求从学科前沿的角度,让学生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教学内容的充实与调整还要处理好前沿与基础的关系,注意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为此,应根据企业实际工作的需要将一些操作性强、实用性强的方法引入教学中。这样一方面通过引进知识来剔除教材中陈旧的内容;另一方面可增加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力求满足社会对财务管理人才的要求。
2.开展案例教学,提高实践能力
创设宽松的教学实践情景,把真实的典型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从管理学的角度出发,应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企业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让他们设身处地地思考、分析和讨论,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的特征,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还有利于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3.丰富第二课堂,提升学习兴趣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如创业大赛、理财课堂、财务管理知识竞赛等,鼓励学生以兴趣为导向加深对财务课程的理解。设立学生创新奖,对取得创新成果或在创新实践方面成绩突出的学生进行表彰与奖励,使创新在大学校园中成为时尚,在大学生中形成人人以创新为荣,人人追求创新的浓厚氛围。4.改革财务管理课程的考核方法
学习效果的好坏,不仅体现在记住多少理论和公式,还体现在知识的综合运用上。财务管理课程应采用多种考核方式,可采用闭卷考试与素质能力相结合的方法,期末成绩由试卷成绩、平时课堂表现、案例分析报告、社会实践报告几部分构成,并确定合理的分值比例,加大实践内容在总成绩中的比重,改变一考定成绩的状况,突出财务管理实践性强的特点。5.打造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
学生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强弱,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水平和素质,因此要培养高素质的财务管理创新人才,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至关重要。教师要积极转变以知识继承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教育理念,将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放在重要的地位。而且,教师要积极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创新实践能力。教师应该定期下企业参加理财业务实践,还要轮换带学生下企业进行理财实习。另外,学校还要从企业引进一批具有深厚理财背景的优秀理财专业人才,充实教学队伍。6.加强提高教师责任心。
教师责任心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优秀教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学科专业的指导方面,更在于由他们带给学生的追求科学、献身科学、严谨做学问的精神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因为教学创新远比照本宣科要付出更多的精力。要培养出有素质的人才,教师要增强责任感,因为只有具有责任感的教师才能兢兢业业地从事教学工作。
问题八:教学方法与体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方法的总结 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采用案例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锻炼能力的方法。20世纪初,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管理课程的教学中最先采用了案例教学法,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和教学方法与教学理论研究的深入,目前案例教学法已在多学科和多层次的教学活动中得到了应用。
财务管理课程案例教学作为一种互动式教学、一种研究性的学习方式,其过程包括案例讨论前的准备、案例的分析与讨论、案例讨论结果的总结、案例分析报告的撰写等教学环节,要成功地开展案例教学,就必须对整个教学环节进行合理地组织。财务管理课程案例总是带着筹资操作、财务分析以及财务决策等某个具体问题,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去探索问题的解决思路,通过案例把财务管理课程中抽象的理论具体化,把其置于一定的实际情景之中,使学生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这些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用处、表现,在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的同时,使学生恰当地掌握这些理论所具有的特定内涵。案例教学能创设一个良好的宽松的教学实践情景,把真实的典型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设身处地地思考、分析和讨论,有益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的特征,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还有利于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2.课堂讨论教学法
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不是仅仅解释财务管理理论及现行做法,也不是仅仅通过简单的例子示范现行做法,而是应该通过讨论的方式,加强学生对学习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的理解。通过课堂讨论,依靠学生自己的能力去解决简单的问题,同时拓展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如在讨论资本成本的计算时,不要将问题局限于长期债权资本成本、股权资本成本、留存收益资本成本的计算等各种资本成本的计算方法,而应该包括所得税因素对资本成本影响程度的讨论、筹资费与资金使用费对资本成本影响的讨论以及不同资本成本对收益的影响的讨论。这样的讨论将会鼓励学生把名义利率与真实资本成本联系起来进行对比,把所得税因素与收益联系起来,把筹资费与使用费联系起来,使学生对资本成本问题有一个透彻的理解。课堂讨论的方法应该以教师为主导,即教师必须控制与把握讨论的内容、方向、主题,对于讨论的场面进行必要的控制与引导,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在讨论、分析过程中,要让学生成为主体,通过交流与沟通,培养学生多方位思考的能力,并总结出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师的总结要适时适度,教师教给学生的是一种思路和方法,而不是具体的做法。所谓“适时”,是不到火候不能说出教师的见解;所谓“适度”,是点评既不宜过细,也不宜太简单,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根据学生的水平,既能够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又不挫伤处于茫然状态的学生为好。3.模拟教学方法
利用模拟实验室进行校内实习是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所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模拟实验操作,可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对企业理财工作的认识,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财务管理活动中有关预算、筹资、投资、运营、分配及财务分析的基本操作技能,并能够较好地利用所学知识为企业理财服务。主要方法是让学生分组建立虚拟的公司,在上课过程中模拟真实企业的运行环境,实验内容包括财务分析模拟实验、预算编制模拟实验、筹资管理模拟实验、项目投资模拟实验、流动资产管理模拟实验及财务成果分配模拟实验等。通过完成必要的财务管理课程技能实验,提高学生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科学方法探索新知识的能力,解决学生只懂理论知识而缺乏实际操作能力的问题,达到巩固理论知识、训练基本实验技能、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4.体验教学方法
校外实习是学生亲自参加社会实践和身临其境的“体验式教学”方式。通过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等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让学生能多接触到真正的财务工作环境。学生在实习基地实习方式灵活多样,可以让学生分期分批地到实习基地参观财务工作较规范的上市公司、工业企业和超市,听取公司的情况介绍,参观企业的工艺流程、财务处理程序,安排学生在实习基地顶岗实习,也可以请企业的财务人员进行一些具体操作技术的示范和讲授,如企业筹资方式、信贷条件、风险控制及流程等。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复杂、疑难问题,从而迫使学生查阅资料、请教工作人员、请教老师、与同学探讨等,容易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与求知欲。另外,这种方法学生身临其境,对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业务处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也非常有益。
湖北分中心班长
周娟
财务管理课程总结 篇7
关键词:化工CAD,课程,项目化教学
化工行业涉及到施工计划、项目管理等多个环节, 并且这些都变得愈发信息化, 从而完善管理模式, 加快生产速率。这一明显的特征就是CAD技术的大量推广和应用。作为化工专业学生, 化工CAD是一门重要的必修课。
因此笔者在化工CAD课程的实践过程中用到了项目教学法。这样学生在学习期间可以掌握课程中的理论知识, 并根据学生不同的爱好培养各种高技能人才。在此, 我院努力尝试对CAD课程进行改革和完善, 适应学生的需要, 进而改善教学成果。
1项目化教学法及其特点
在实际执行项目的过程中灌输教学内容, 在实践中引入新知识, 这就称为项目教学法。对于独立项目的执行, 学生所需完成的工作涵盖了资料的采集过程, 计划的确定和问题的咨询等, 还有项目的评估和检查。教室应当指导和帮助学生, 解答其疑问。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更多地运用理论知识, 使学生充分掌握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 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通过项目教学法的实施, 能够加强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般而言, 项目的执行包括:回顾、设计、执行过程、总结、评估、后续任务安排等步骤。项目化教学表现出了如下特征:
(1) 实践性:
项目来自工程实例针对性和实际运用能力较强。
(2) 自主性:
创造更多机会, 使得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认真积极地投入学习。
(3) 发展性:
将长期和分期项目联系起来, 组合成教育目标的执行过程。
(4) 综合性:
综合性较强, 可以夸学科运用。
(5) 开放性:
根据不同主题内容, 学生可以开展多种探索方式和多样化评价。
因此, 采用项目化教学法,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也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实施。
2项目化教学法在化工CAD教学中的实践
第一, 教师要了解专业的发展前景, 按照教学计划上不同的知识点, 安排对应的项目。根据学生的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来制定项目的难度等级, 提高学生的兴趣的同时让他们多进行分析讨论, 增强效果。第二, 根据岗位需要, 安排专业和实用性项目, 来发挥学生不同知识和技能特长,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使之成为专业型的高层次人才。
采用项目教学法的《化工CAD》课程将化工制图和AutoCAD实训课程结合了起来, 在实训室中实行了所有的教学内容, 将教、学、做三者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在执行教学任务时, 要以学生为主, 以项目任务为辅, 同时教师辅助学生学习化工设备图与化工工艺流程图。整个课程的知识面很广, 综合性较强, 该项目又可分为很多子项目, 每一个都可当作是独立完整的。在整个教学内容执行期间, 每个子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都应该体现出知识、能力和素质三者的综合培养要求。
2.1 确定课程总体培养目标
(1) 能力目标:《化工CAD》课程的实用性比较强, 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制图能力, 还能让学生通过AutoCAD软件熟练进行工程图绘制的能力。通过项目化教学,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
(2)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了解国家制图规范, 掌握相关知识, 掌握AutoCAD软件。
(3) 素质拓展目标:项目任务执行完毕后, 也要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意识、职业水平和创造力。
2.2 确定训练项目
教学任务执行时, 老师应该安装学生不同的认知能力, 确定学习的整体目标, 把任务划分为多个简单易执行的部分。项目的执行过程中要贯穿能力训练, 把知识和素质的培养掺和进来。作者在教学计划中考虑了如下几个设计。
项目1绘制机械零件图:项目的选择要具有代表性和工程性。该计划包括了很多知识点, 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具体执行过程中, 不仅学生自己相互间能够讨论, 而且老师也应该指导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项目2绘制化工设备图:化工设备图在以往零件图纸的模版上进行改进, 学生应该遵照相关规范, 自己学习新的绘图命令, 发挥创造力。
项目3绘制工艺流程图:该设计可以让学生遵照有关规范进行绘图而且学会调用各种化工工艺标准图例及参量, 对AutoCAD中不提供的附加图例, 可以借助第三方文件倒入。
2.3 总结、评价
安排整个班级以前讨论研究绘图方案, 着重探讨各自的项目安排。学生动手所得成果, 教师应该给予鼓励和评价。而教师进行评价时既应该对结果进行静态点评, 也要对过程进行动态点评。教师的评价能够指导学生明确任务的执行目标, 总结学习成果,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吸收习得的技能。
通过化工CAD项目化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达到了预期目标,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研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强化了其实际操作技能, 使学生加深了对以往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 (2) 培养了学生科学的工作态度和勤勉务实的工作作风。 (3) 化工CAD项目化教学对学生相关知识的工程综合应用起到了全面的实训作用。
3结语
在化工CAD课程进行期间, 作者认真学习和借鉴了项目化教学模式的经验, 加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水平。再对学生进行于四个不同的项目训练后, 他们认识到了机械制图课程的重要性, 并学会了使用AutoCAD软件。这样, 学生经过实践提升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并把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结合了起来, 教学改革后的看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朱明乔, 黄灵仙, 叶向群, 吴嘉;化工设计课程中进行CAD教学的初步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00年02期
高中地理新课程实验的总结与反思 篇8
一、目前高中地理新课程实验的基本现状
目前,高中新课程改革正在进行,新教材在高一年级使用已近一年,通过听课和教师座谈,以及对部分学生问卷调查,我们认为高中地理新课程课堂教学实施主要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
1、高一年级教师的整体素质好,能胜任学科教学改革的实验任务
这些教师总体上看比较年轻,可以说,年轻有活力,思想新,有干劲,他们都是教完高三回到高一的。从学科知识来说,学科知识丰富,成系统,对传统的地理学科知识体系非常熟悉。具有学科教学的经验和能力,又经过暑期的通识培训,对新课程从理论到实践都有一定地认识,完全能胜任学科教学改革的基本任务。
2、教师对新教材有一定的认识,并在教材的解读和处理上做出努力
地理新教材的使用,给教师们耳目一新的感觉。绝大多数教师对此有一定地认识,大家充分肯定新教材的优点,也提出了一些问题。大家认为,新教材同旧教材相比有自己的独特的特点,具体体现在理念新、版面的呈现方式新。
3、能确定三维的教学目标,并能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和落实
能否确立准确的三维学习目标,是目前评价一节课的首要标准,他们都能按照新课程的理念和新课程标准来确定教学目标,并在教学中有所体现。教师确定的教学目标比较全面、科学、具体,既注重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又关注学生情感、意志、道德品质的发展和养成。
4、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并在教学行为的改变上进行探索
通过暑期的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学习和研究,教师在观念上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认识到新课程理念下改变教与学的方式的重要性,并积极探索适于新教材和新高一学生的有效的教学方式。注意了在教学中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都不同程度地在教学中有所体现。
5、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地理教学资源,让学生去体验身边的地理,并从体验中去探索、领悟、学习。
二、实施新课程取得的成绩
1、新的教学理念已深入人心
通过开展培训活动和教师积极主动的学习,在绝大多数教师内心中树立起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关注的重点由课本转向了学生,教师不再单纯地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学生的体验,学生在学习中的感受,而且关注对象也由少数学习好的学生转向全体学生。
2、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很大变化
无论是在各种教研活动中,还是日常的听评课过程中,我们都可以看到教师的角色有了很大转变,课堂的结构发生了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随处可见。
3、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师的角色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了,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超越教师。有的老师感叹:“学生的潜力太大了,学生知道的太多了。”
4、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课程改革,不断关注,教师们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新课程也为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很多教师积极地从网上、书上、生活中搜集一些有用的素材,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变得生动而富有色彩。
5、新课程促进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新课程丰富了教学内容,提供了更多的教师学习的空间,也带给了他们更多的思考,教师变得更加理性。在教学中他们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总结经验,在不断的探讨中提升了自己。
三、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
1、理念与行为还存在脱节现象
比如,有的教师在谈新课程理念的时候,我们感觉他掌握得很好,而在实际上课中却没有很好的运用。还有的教师在优秀课评选活动中能以新的理念去指导,而在日常的上课中做的却不够好。
2、创设的宽松氛围与学生自律有机结合程度不好
教师应该给学生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教学情境,但这里的“宽松”是心理上的、精神上的,不是无组织无纪律,不是学生没有自律。正是因为担心处理不好二者的关系,一些教师放不开手脚。
3、一些现象反映出新课程的实施有时还停留在表面上
比如,目前教师的鼓励性评价做得很好,但科学性的评价、思想性的评价做得不够。再比如在探究性学习方面,一些教师没有从本质上去研究本节课哪些问题应是探究活动的重点,哪些问题没有探究的必要。如果把问题的探究停留在表面问题上,势必会影响学生的探究兴趣。
4、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还受到一些阻力
(1)应试教育思想的阻力。很多教师因为担心教学成绩低,因而仍然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对知识的掌握上,从而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教育。
(2)客观条件的阻力。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倡导学生积极地参与社会调查活动,然而由于受到经费、时间等客观条件的限制,这些活动往往不能很好地开展。
(3)评价机制的阻力。目前,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对教师的评价,重点仍放在教师的教学成绩上,而教师对学生全方面的发展所做的努力却很难在短时间内体现出来,因而也不能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从这一点上来说也会刺伤教师实施新课程的积极性。
四、解决新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对策
1、进一步更新观念,树立新课程的理念
理念问题,是目前评价一节课的重要标准。许多教师已经注意到了理念的更新和改变,如注意课堂教学中的师生、生生的互动,注意自主、合作、探究三个学习方法的运用,注意联系现实和学生实际等,但是,都做的不是很到位,有些教师的教学甚至与过去没有太大的差别,究其原因,还是观念更新的不到位。所以,进一步更新观念,树立新课程的理念,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要解决教材量大与课时少的矛盾、解决高考不明确的矛盾、解决教与学的方式问题等等,都必须先更新观念,这是关键。更新观念首先要放开思想,首先关于教材使用的观念必须更新。完不成教学任务,还是观念问题。在教材的使用和处理上必须大胆,敢于取舍,正确取舍,正确整合。其次,在对待学生上,解放手脚,放手发动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相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再次,高考越来越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能力立意更加明确,考查能力越来越多。
2、真正转变教与学的学方式
要解决课堂容量大和课时少的矛盾,还有一个重要的对策就是,应该紧紧围绕地理课程目标,并根据地理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和要求,有针对性地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积极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方法。主要做到两点:加强探教学,强化学法指导。
3、科学地解读教材,加强高中地理新教材内容的整合
新的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突出特征之一,就是教材内容的变化,如跨度大、跳跃大、难度高,内容多、课时少等。科学解读和处理教材,加强高中地理新教材内容的整合,使在有效时间内完成课堂教学内容,这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关键方法。
4、在问题设计上下功夫,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是教学的关键,如果没有问题,教师就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平铺直叙出来,教师讲得很累,学生还记不住什么东西,教学效果非常不好,或者教师在一节课上问些简单的问题,书上有的问题,不需要思考就能回答上,就不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更不能从内容中提炼出一些有所感触、有什么影响、有什么意义和借鉴的问题。因此,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有价值的、关键性问题是一节课教学的关键。课堂以问题为中心,围绕问题来进行教学设计。
5、注重集体备课,加强教学研究
【财务管理课程总结】推荐阅读:
财务管理课程体系06-03
财务管理课程教学08-23
财务管理英语课程11-09
财务成本管理课程05-31
杭电财务管理课程设计05-11
财务会计课程改革总结10-18
村级财务管理总结06-05
小学财务管理总结07-18
财务部财务管理工作总结09-07
注会财务管理公式总结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