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成果自我鉴定

2024-10-16

课题成果自我鉴定(共9篇)

课题成果自我鉴定 篇1

成果鉴定书是成果鉴定会形成的一个科学性、权威性、结论性的文件,至关重要。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课题成果鉴定书 课题成果鉴定意见供大家参考选择。

课题成果鉴定书 课题成果鉴定意见

受****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专家组于 2017 年*月*日,对******(学校)***同志承担的****(省市区)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的研究”(编号********)成果进行了鉴定验收,课题结题鉴定意见。专家组通过认真审阅课题研究报告,查看课题研究相关资料,经讨论,形成如下鉴定意见注所有课题均按此方式叙述。

一、课题选题具有较强的实践价值。该课题以阻碍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发展的现实问题的解决为目标,紧紧抓住班集体建设这一途径进行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的研究,对教育改革背景下创建提高学生自主能力的德育新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工作扎实有效。课题组组织结构合理,能认真组织开展各项培训活动,结合本校实际进行统筹规划,协调指导,从课题的提出、研究方案的制定、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到研究成果的总结提升,都尽可能做到了规范、科学,三、课题研究方法选用恰当,科学性、操作性较强。该课题主要采用教育行动研究的方法,遵循引导教师边研究边实践、着力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改善教育者的教育行为、提高教育智慧的思路进行研究。课题研究具有较强的实效性和一定的创新性。

四、课题资料全面、详实、丰富。课题研究过程中注意搜集、整理各种资料,并用文字、照片、录像等多样化的形式进行了记录,真实反映了课题研究的过程和轨迹,有利于研究者进行进一步的反思和提升,并为同类研究提供了操作性较强的做法和经验。

五、该课题研究构建 sop 学生养成目标体系、形成了“成长三部曲”德育课程、建立了班级自主管理的德育机制、开发了“我与**共成长”月主题教育、构建了相对完善的“**之星”多元评价机制、提炼了“提高小学生自主能力的班集体建设”小策略,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生活、自主管理等综合素质的发展,推动了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化成长,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专家组认为,该课题研究完成了预定的研究目标,在市同类研究中居于领先水平。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对该课题的鉴定。注所有课题均按此方式叙述。建议课题组在下一步的研究中,应进一步研究班集体建设和学生自主发展的评价体系,使策略研究、活动实施与自主评价能有效结合,形成更为完整的操作体系。注根据课题实际研究情况,提出课题研究建议。

课题成果鉴定书 课题成果鉴定意见

由马树超主持的“新时期上海职业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作为上海市

教育科研规划项目,经过近两年的研究与实验,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专家组特提出如下鉴定意见

该项课题的选题和立项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抓住了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期,人们在思想和行为上出现多元价值观念碰撞和道德冲突的现实,在国际化和信息化的开放性大背景下,结合职业教育的特色和上海地区的特点,借鉴了国内外职业道德教育先进的思想理念和有效的方法途径,对上海职业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为政府部门和广大职业学校的具体实践提供了很好的咨询建议。

该课题成果思路清晰,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资料丰富,方法科学,分析客观。总报告与各专题报告互为补充,科研人员、行政人员与来自基层的校长、教师紧密配合,发挥了课题组成员的集体力量,进行了多方位、多角度的探索性研究。该课题研究强调学校调研与企业调研、问卷调研与实地调研、文献调研与专家调研、宏观调研与微观调研相结合。由于组织了大量的专题调研,在现状分析和理论思辨基础上提出的对策建议就能够紧贴现实,此外在研究过程中还同步开展了不同模式的教学实验,充分体现了应用性研究的特点。

该课题总报告主要论点视角独特,具有一定的开拓性和创新性。报告中提出的不少鲜活而有特色的观点,例如提出“职业道德风险”的理论概念,对道德教育体系和职业道德教育属性的分析,拓宽职业道德教育的内涵和引入企业文化等方面的思路等具体对策建议,不但在职业教育研究和德育研究领域中具有一定原创的性质,而且对于职业学校和整个社会职业道德建设的实际工作具有相当的可操作性。

从报告中可以看出,该课题在实施过程中不但进行了大量和深入的理论研究,而且进行了一系列与该课题密切联系的实践活动,几种实验模式已在各职业学校的实践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应用,形成了课题研究理论联系实际、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并行的显著特点,从而使得该课题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可信性和应用推广价值。所涉及的职业道德教育新思路,既适合于当前上海的广大职业学校,且对我国其他地区职业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具有相当的普遍意义。因此,本课题不但充实了职教理论,也充实了德育理论,为今后我国职业道德教育的持续深入探索奠定了坚实的基矗

总之,专家鉴定组认为该课题研究成果已完成预期目标要求,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一致同意通过评审。希望课题组在总结课题成果的基础上再作更深入的研究,继续完善各种不同特色的实验模式。建议课题组对总报告作进一步修改完善后报送政府机构,并将课题全部成果整理修改后正式出版;同时建议市级行政部门采纳报告中具有操作意义的对策建议。

20xx 年 x 月 x 日

专家鉴定组名单

xx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xx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研究员

xx 原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级巡视员、高级经济师

课题成果鉴定书 课题成果鉴定意见

一、书写要求

国家科委 1994 年 10 月发布了新的《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办法》,该办法从 1995 年 1 月 1日起施行。

《办法》中有关科技成果鉴定意见有新的规定。规定如下

第二十三条 科技成果鉴定的主要内容是

(一)是否完成合同或计划任务书要求的指标;

(二)技术资料是否齐全完整,并符合规定;

(三)应用技术成果的创造性、先进性和成熟程度;

(四)应用技术成果的应用价值及推广的条件和前景;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意见。

第二十四条 鉴定结论不写明“存在问题”和“改进意见”的,应退回重新鉴定,予以补证。

第二十五条 组织鉴定单位和主持鉴定单位应当对鉴定结论进行审核,并签署具体意见。鉴定结论不符合本办法有关规定的,组织鉴定单位或者主持鉴定单位应当及时指出,并责成鉴定委员会或者检测机构、函审组改正。

二、鉴定意见书写格式

鉴定意见(草稿)

______年__月__日,_组织专家在成的“_________”课题进行了科技成果鉴定,与会专家审阅了资料,听取了项目完成单位汇报,考察了现场(观看了_____ 演示),经质疑和讨论,形成如下鉴定意见

1、提交的技术资料齐全、规范、数据翔实,符合鉴定要求。

2、(成果的技术特点和创新点)

例在研究„„机理基础上,建立„„理论,揭示„„规律。

3、(成果达到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例项目开发了„„,首次提出了„„原理,对于该项技术应用,极大促进(推动)„„产业化进程。

4、(对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潜在效益做出评价。)

例①极大地提高了国家战略储备,由 20 年提高到 100 年。

②环境友好,无污染,节能减排,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

③将会使得我国在该项技术的研究应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5、(对项目总体水平做出评价。)

例项目整体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创新点 1 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创新点 2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6、建议或存在问题(写明该成果目前存在的技术方面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例①建议加快该项技术的应用推广

②建议该项目作进一步研究,争取更大的突破。

注对于计划项目,如果验收会与鉴定会同时召开,在上面的鉴定意见前加入如下内容

1、合同书中要求完成的主要研究内容,提主要几条;

2、写明已完成的预期成果,如样机、样品、技术指标、发表论文等。

课题成果自我鉴定 篇2

一、趋善:课题成果鉴定要秉持两维价值观

《人民教育》总编辑傅国亮先生认为,评价一项研究主要看两点:一是通过研究认识了什么,二是通过研究改变了什么。当然,这是对于普遍性研究而言的。对于基层教科研成效的评价来说,可以着眼于两点:一是做了什么,二是通过做,改变了什么。至少包含以下两维的视角:

1. 既要呈现自变量投入,更要着眼于因变量变化

如,对于差异教学研究来说,以学情调研、课程调试、教学范型、细节关照策略为主要内容的实践体系(“教”的层面的投入)属于“自变量”,如果最终的研究成果仅仅呈现出这些,仅仅强调“我的所作所为”或者“我们的付出”,就未免过于偏颇了,因为开展差异教学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改造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优化课堂结构和教学活动,来探讨更加适应学生学习差异与个性发展的最佳路径、有效策略,也就是说,最终还是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服务,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就是所谓的“因变量”。因此,“我的所作所为”“我们的付出”是否是有效的、是否是有价值的,应通过“学”的效果来检验,最有说服力的就是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状况。因此,我们必须从“学”的角度,做包括学业成绩、学习情态、学习能力、学习习性等因素在内的相关测查,依据测查结果来综合判定差异教学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2. 既要呈现外显性成果,更要着眼于内隐性成效

以学生读书活动为例。从当下的有效学习的角度讲,引导学生开展读书活动,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信息,提高学生的读写水平;从长远的生命发展的角度说,有益于丰富学生的精神内涵,丰厚个人素养,提高生命质量。因此,对于学生读书活动的评价,就不能仅仅限于看哪个学校是否有详细的图书借阅记录,哪个学生摘抄了多少字的读书笔记,哪个班级有多少征文获奖———在此并非否定这些,这些固然重要———从哲学的角度讲,内容要借助于形式来呈现,但内容又是形式之上的存在,但是充其量这些仅仅属于“过程性成果”,“过程性成果”的丰富一定程度地反映实践的力度和投入的程度,但不一定完全反映价值程度。学生积极的思想观念的转变、良好的行为习性的养成、最佳的学习方式的固化,才是最应看重的。

由此想到上海的教育质量评价。据2010年报载,上海市教委将构建新的教育质量评估检测机制,“学校的教学质量高低、学生的学习成绩好坏,今后将不再由一两次‘纸笔测试’一锤定音”,“学业评价不仅要书面测试,还计划增设心理测试,结合学生的学习时间长短、学习负担轻重等综合因素进行评定。”在我们看来,这才是对于教育价值的最到位的理解、最深刻的把握。

再回到研究上来。对于成果的评价,不可单纯看重于一些外显性投入或取得,更应着眼于生产在教师和学生身上的实际成效的显现———通过研究而逐渐内化为了教师素养或学生素质的,往往是最可贵的成果。基于基层教科研的性质,对于教师科研成果的鉴定,不可能拿高度严格的专业标准来考量,但是采取听取成果汇报陈述与实地考察、现场观测、情境体验相结合的方式,对研究成果做深入、全面性的鉴定,还是可行的。这对于教师的专业付出而言,是一种尊重,对于教育科研本身而言,则是一种严谨。

二、倡真:课题成果鉴定应遵循的根本原则

对于课题成果的评审,我们当然要走以量化为主的科学、规范、客观的专业路子,但是在条件没有达成的情况下,有些底线性要求或原则是绝对不能突破的。各级规划类大课题成果的评审如此,教师层面的小课题成果的鉴定亦然。我个人认为,课题成果鉴定应该始终牢牢地把持这样一个基本方向:创设一种对于所有参与者来说都公平、公正的科研氛围,创建一种有利于所有参与者都安于想事、乐于做事的正常的教育科研秩序,让做真研究者、让扎扎实实干工作者得其所应得,不使沽名钓誉者投机钻营。最起码应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课题成果鉴定应把握三个底限

首先强调的是,坚持原则、严肃对待,并不意味着对基层课题研究尤其是教师层面小课题研究要求苛刻、吹毛求疵。以下三类情况值得认真审视:

其一,严重走题者,不能结题。“走题”情况具体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选题本身就存在明显问题的,如,那些非教师类的研究课题。第二类是研究内容与题目(选题)严重不符的,此即“文不对题”者。

其二,过程虚假者,不能结题。“虚假”也具体呈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假”,即所述的研究过程非研究者自己所为,所谓的课题研究工作报告实为“假账”。这样的课题研究,即便是过程材料十分丰富、研究成果非常显著,但也不能予以通过,因为它严重违背了教育科研所内含的“求真”的本旨追求。另另一种情况是“虚”,即研究过程空虚者,也就是无过程者。但必须注意,“有无过程”与“有无提供丰富的过程材料”两者不是对等的。也就是说,研究过程是否扎实应以课题性质而定———可以是显性的,也可以是隐性的,有些课题的研究过程是不能完全以物质化的材料来呈现的,我们绝对不能机械教条地单纯依据过程材料的多与少来做表层的、感性的判定,并且过程材料的验审,最好以负责该课题的专家本人结合课题研究方案来进行,否则,只能是单纯判别“材料有无”“材料多少”,这样会导致科研价值判断的简单化。

其三,成果单薄者,不能结题。“成果单薄”大致涵盖了三类具体情况:第一类是不具有原创性者,即研究成果非研究者劳动所获、研究所得,提供、展示的是假成果。第二类是成果“宽度”不够者。即研究成果与既定的研究目标不一致、与研究内容不对等者,尤其是那些窄于研究目标的,应该评定为严重不达标。第三类是成果不具有“厚度”者。注意两点:一方面,成果必须是对深入、反复实践的必要提炼和适度提升,缺少厚重的实践支撑的,未经过反复实践、不具有实践说服力的浮夸性成果是不能通过鉴定的;另一方面,有些课题的成果应该是复合的,正如上文所言,是显性成果与隐性成效的复合,只有显性的成分是不足以说明问题的。这一点尤其应该注意。

2. 课题成果鉴定过程应突出科学性

教育科研是一门科学。因此,课题成果鉴定也要不得半点的“想当然”。课题成果鉴定的科学性也理所应当体现在评价方法和鉴定程序之中。

其一,采取科学的成果评定方法。成果鉴定应该采取绝对评价,即对照既定标准,对课题研究成果做深入的实质性鉴定,做专业的全面性鉴定,评价课题研究成果是否达标、是否优秀,做到合格一项通过一项。相反,采用相对评价,甚至按照人为划定的比例来确定合格成果的数量、优秀成果的多少,则会有失教育科研本身所具备的科学性。

其二,成果鉴定的程序也应体现科学性。对于采取集体鉴定的课题成果,可以采取专家分工负责制,即以某一位专家为主进行鉴定,但绝对不能为了减少程序、减小工作量而仅仅以某一位专家的意见为唯一定论。可以先由专家组每个成员都参与审阅并给出评价,然后委托某一位专家汇总评价结果、综合评价结论,撰写课题成果鉴定意见,使课题成果鉴定意见更加趋于民主、客观、公允。

3. 课题成果鉴定应区分出水平层次

对课题研究成果的评价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完成了预定的研究任务,成果真实丰富,准予通过鉴定;研究是花架子,所谓的成果是拼凑乃至虚假的,则坚决不予结题或延期结题。成果确实突出的,应恰如其分给予褒扬;成果一般乃至存在问题的应恰切地加以指正。对于准予结题的课题,可以根据研究成果水平的高低进行分级评价。一般可区分为由高到低的领先、先进、合格三个层级。

一是领先。即研究成果在某一特定时期特定范围内处于领先水平。基本标准是:课题前期论证和规划充分翔实,目标和内容具体明确,研究过程有序扎实,按期圆满达成研究目标,研究形成了正确而深刻的认识,创造性地实践乃至发展了已有理论,探索出新的教育教学规律,研究成果在特定时期内能为教育决策提供理论支撑,或者实践提炼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新方法、新策略,能有效地解决特定范围内的难点、焦点问题,在优化教育实践方面起到积极、重要的作用,适合在实践层面大面积推广应用。

二是先进。即研究成果在某一特定时期特定范围内处于先进水平。基本标准是:课题前期论证和规划充分翔实,目标和内容具体明确,研究过程有序扎实,按期达成研究目标,形成了正确而深刻的认识,创造性地实践了先进的教育理论,探索出新的教育教学规律,或者提炼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新方法、新策略,在特定时期内能有效地解决特定范围内的难点问题,能在优化教育实践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三是合格。基本标准是:课题前期规划充分翔实,目标和内容具体明确,做了大量实实在在的研究工作,基本完成了研究任务,成果尽管粗糙、朴素,但也真实、实在,一定程度地增进了认识或解决了问题,优化了实践,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和价值。

课题成果自我鉴定 篇3

一、趋善:课题成果鉴定要秉持两维价值观

《人民教育》总编辑傅国亮先生认为,评价一项研究主要看两点:一是通过研究认识了什么,二是通过研究改变了什么。当然,这是对于普遍性研究而言的。对于基层教科研成效的评价来说,可以着眼于两点:一是做了什么,二是通过做,改变了什么。至少包含以下两维的视角:

1.既要呈现自变量投入,更要着眼于因变量变化

如,对于差异教学研究来说,以学情调研、课程调试、教学范型、细节关照策略为主要内容的实践体系(“教”的层面的投入)属于“自变量”,如果最终的研究成果仅仅呈现出这些,仅仅强调“我的所作所为”或者“我们的付出”,就未免过于偏颇了,因为开展差异教学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改造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优化课堂结构和教学活动,来探讨更加适应学生学习差异与个性发展的最佳路径、有效策略,也就是说,最终还是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服务,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就是所谓的“因变量”。因此,“我的所作所为”“我们的付出”是否是有效的、是否是有价值的,应通过“学”的效果来检验,最有说服力的就是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状况。因此,我们必须从“学”的角度,做包括学业成绩、学习情态、学习能力、学习习性等因素在内的相关测查,依据测查结果来综合判定差异教学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2.既要呈现外显性成果,更要着眼于内隐性成效

以学生读书活动为例。从当下的有效学习的角度讲,引导学生开展读书活动,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信息,提高学生的读写水平;从长远的生命发展的角度说,有益于丰富学生的精神内涵,丰厚个人素养,提高生命质量。因此,对于学生读书活动的评价,就不能仅仅限于看哪个学校是否有详细的图书借阅记录,哪个学生摘抄了多少字的读书笔记,哪个班级有多少征文获奖———在此并非否定这些,这些固然重要———从哲学的角度讲,内容要借助于形式来呈现,但内容又是形式之上的存在,但是充其量这些仅仅属于“过程性成果”,“过程性成果”的丰富一定程度地反映实践的力度和投入的程度,但不一定完全反映价值程度。学生积极的思想观念的转变、良好的行为习性的养成、最佳的学习方式的固化,才是最应看重的。

由此想到上海的教育质量评价。据2010年报载,上海市教委将构建新的教育质量评估检测机制,“学校的教学质量高低、学生的学习成绩好坏,今后将不再由一两次‘纸笔测试’一锤定音”,“学业评价不仅要书面测试,还计划增设心理测试,结合学生的学习时间长短、学习负担轻重等综合因素进行评定。”在我们看来,这才是对于教育价值的最到位的理解、最深刻的把握。

再回到研究上来。对于成果的评价,不可单纯看重于一些外显性投入或取得,更应着眼于生产在教师和学生身上的实际成效的显现———通过研究而逐渐内化为了教师素养或学生素质的,往往是最可贵的成果。基于基层教科研的性质,对于教师科研成果的鉴定,不可能拿高度严格的专业标准来考量,但是采取听取成果汇报陈述与实地考察、现场观测、情境体验相结合的方式,对研究成果做深入、全面性的鉴定,还是可行的。这对于教师的专业付出而言,是一种尊重,对于教育科研本身而言,则是一种严谨。

二、倡真:课题成果鉴定应遵循的根本原则

对于课题成果的评审,我们当然要走以量化为主的科学、规范、客观的专业路子,但是在条件没有达成的情况下,有些底线性要求或原则是绝对不能突破的。各级规划类大课题成果的评审如此,教师层面的小课题成果的鉴定亦然。我个人认为,课题成果鉴定应该始终牢牢地把持这样一个基本方向:创设一种对于所有参与者来说都公平、公正的科研氛围,创建一种有利于所有参与者都安于想事、乐于做事的正常的教育科研秩序,让做真研究者、让扎扎实实干工作者得其所应得,不使沽名钓誉者投机钻营。最起码应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课题成果鉴定应把握三个底限

首先强调的是,坚持原则、严肃对待,并不意味着对基层课题研究尤其是教师层面小课题研究要求苛刻、吹毛求疵。以下三类情况值得认真审视:

其一,严重走题者,不能结题。“走题”情况具体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选题本身就存在明显问题的,如,那些非教师类的研究课题。第二类是研究内容与题目(选题)严重不符的,此即“文不对题”者。

其二,过程虚假者,不能结题。“虚假”也具体呈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假”,即所述的研究过程非研究者自己所为,所谓的课题研究工作报告实为“假账”。这样的课题研究,即便是过程材料十分丰富、研究成果非常显著,但也不能予以通过,因为它严重违背了教育科研所内含的“求真”的本旨追求。另另一种情况是“虚”,即研究过程空虚者,也就是无过程者。但必须注意,“有无过程”与“有无提供丰富的过程材料”两者不是对等的。也就是说,研究过程是否扎实应以课题性质而定———可以是显性的,也可以是隐性的,有些课题的研究过程是不能完全以物质化的材料来呈现的,我们绝对不能机械教条地单纯依据过程材料的多与少来做表层的、感性的判定,并且过程材料的验审,最好以负责该课题的专家本人结合课题研究方案来进行,否则,只能是单纯判别“材料有无”“材料多少”,这样会导致科研价值判断的简单化。

其三,成果单薄者,不能结题。“成果单薄”大致涵盖了三类具体情况:第一类是不具有原创性者,即研究成果非研究者劳动所获、研究所得,提供、展示的是假成果。第二类是成果“宽度”不够者。即研究成果与既定的研究目标不一致、与研究内容不对等者,尤其是那些窄于研究目标的,应该评定为严重不达标。第三类是成果不具有“厚度”者。注意两点:一方面,成果必须是对深入、反复实践的必要提炼和适度提升,缺少厚重的实践支撑的,未经过反复实践、不具有实践说服力的浮夸性成果是不能通过鉴定的;另一方面,有些课题的成果应该是复合的,正如上文所言,是显性成果与隐性成效的复合,只有显性的成分是不足以说明问题的。这一点尤其应该注意。

2.课题成果鉴定过程应突出科学性

教育科研是一门科学。因此,课题成果鉴定也要不得半点的“想当然”。课题成果鉴定的科学性也理所应当体现在评价方法和鉴定程序之中。

其一,采取科学的成果评定方法。成果鉴定应该采取绝对评价,即对照既定标准,对课题研究成果做深入的实质性鉴定,做专业的全面性鉴定,评价课题研究成果是否达标、是否优秀,做到合格一项通过一项。相反,采用相对评价,甚至按照人为划定的比例来确定合格成果的数量、优秀成果的多少,则会有失教育科研本身所具备的科学性。

其二,成果鉴定的程序也应体现科学性。对于采取集体鉴定的课题成果,可以采取专家分工负责制,即以某一位专家为主进行鉴定,但绝对不能为了减少程序、减小工作量而仅仅以某一位专家的意见为唯一定论。可以先由专家组每个成员都参与审阅并给出评价,然后委托某一位专家汇总评价结果、综合评价结论,撰写课题成果鉴定意见,使课题成果鉴定意见更加趋于民主、客观、公允。

3.课题成果鉴定应区分出水平层次

对课题研究成果的评价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完成了预定的研究任务,成果真实丰富,准予通过鉴定;研究是花架子,所谓的成果是拼凑乃至虚假的,则坚决不予结题或延期结题。成果确实突出的,应恰如其分给予褒扬;成果一般乃至存在问题的应恰切地加以指正。对于准予结题的课题,可以根据研究成果水平的高低进行分级评价。一般可区分为由高到低的领先、先进、合格三个层级。

一是领先。即研究成果在某一特定时期特定范围内处于领先水平。基本标准是:课题前期论证和规划充分翔实,目标和内容具体明确,研究过程有序扎实,按期圆满达成研究目标,研究形成了正确而深刻的认识,创造性地实践乃至发展了已有理论,探索出新的教育教学规律,研究成果在特定时期内能为教育决策提供理论支撑,或者实践提炼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新方法、新策略,能有效地解决特定范围内的难点、焦点问题,在优化教育实践方面起到积极、重要的作用,适合在实践层面大面积推广应用。

二是先进。即研究成果在某一特定时期特定范围内处于先进水平。基本标准是:课题前期论证和规划充分翔实,目标和内容具体明确,研究过程有序扎实,按期达成研究目标,形成了正确而深刻的认识,创造性地实践了先进的教育理论,探索出新的教育教学规律,或者提炼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新方法、新策略,在特定时期内能有效地解决特定范围内的难点问题,能在优化教育实践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三是合格。基本标准是:课题前期规划充分翔实,目标和内容具体明确,做了大量实实在在的研究工作,基本完成了研究任务,成果尽管粗糙、朴素,但也真实、实在,一定程度地增进了认识或解决了问题,优化了实践,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和价值。

在课题成果鉴定活动中,我们需要理性地面对、稳妥地处理一些现实问题,但是不管采取何种“权宜之计”,不管如何“相机而动”,“趋善”“倡真”的基本原则是绝对不能轻易丢弃的。教育科研在基层学校和教师中的“人气”是靠其自身的魅力赢得的,课题研究“曲高和寡”的局面是通过基层学校和老师对它的真实认知、真切体验而逐渐改变的,我们切不可以“失善”“弃真”为代价来博取基层学校和老师形式化开展教科研的“人气”,切不可以失去底线、违背原则来换取教育科研的“轰轰烈烈”———虚浮的“人气”不要也罢,浮华的场景必需警惕!这是一个科研态度问题,也是一个责任问题,更是一个原则问题,还是一种导向问题。否则,我们不仅仅将破坏学术的规范、科研的秩序,还将失去我们课题成果鉴定者自己所应具备的职业的良知、做事的正气、专业的水准,更将失去基层学校和老师对于科研活动的纯净认知以及真心参与、真实投入。就当下而言,这样的教育科研是否得不偿失呢?从长远来看,这样的教育科研是否将意味着会逐渐地走向自我毁灭呢?

子课题成果鉴定书2 篇4

立课题的实施方案,收集素材,业务学习,相互交流,相成初步性阶段成果。

2.实验阶段:(2004年8月——2006年6月)每学期期中、期末两次汇总实验数据和实验

资料报交主管部门进行评估。实验教师分析数据,找出问题与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实验小

组及时改进。

课题成果自我鉴定 篇5

成果鉴定申请书

课题批准号

课 题 名 称

课题负责人

所 在 单 位

填 表 日 期 年 月 日

xx县基础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x年x月修订 填 写 说 明

一、本申请书仅适用于列入合阳县基础教育科研课题的结题鉴定申请。

二、请认真如实地填写表内栏目。无内容填写的栏目可空白;所填栏目不够用时可加附页。

三、课题负责人如申请成果免予鉴定,则填写“表四”中的内容,否则无须填写。

四、本申请书报送2份(1份原件,1份复印件)。

五、xx县基础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办公室地址: 合阳县文化街(合阳县教学研究室教育科研组)。

一、基本情况

提交鉴定的

成果主件

成果

成果附件

申请鉴定方式(通讯鉴定或现场鉴定):

原计划成果形式

原计划完成时间 年 月 日

通讯地址

联系电话

课题组主要成员名单

姓 名 工作单位

邮编

电子信箱

职务和职称

承担任

二、申请鉴定成果的简要介绍与自我评价

从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对本课题成果进行概述(限1500字内,本页不够可加页)

三、建议回避鉴定的专家名单

课题组可提出可能影响评价公正性的专家, 建议回避鉴定本成果,并说明理由;建议回避鉴定的专家人数不得超过2人。

姓 名

四、申请免于鉴定的理由

理由:

证明材料(可另附页):

五、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意见

公章

单 位 职 称

建议回避鉴定的理

单位负责人签章 年 月 日

六、县基础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意见

公 章

负责人签章:

课题成果自我鉴定 篇6

营运车辆具有载质(客)量大、运营环境复杂、日运行时间长等特点,容易发生交通事故乃至群死群伤的重特大交通事故,根据数据统计分析表明,营运车辆每年发生交通事故导致的死亡人数在全国道路交通事故中一直接近交通事故死亡总人数的40%,而1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约占全国道路交通该类事故总数的90%以上,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如图1所示,营运车辆在准入、使用过程、性能保持及退出等全运营周期内运行安全保障各环节,分析归纳造成营运车辆交通事故及重特大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驾驶人员安全意识与操作技能差、营运车辆运行技术状况不良、营运车辆主动安全性及被动安全性不完善等,而导致这些原因存在的症结所在是目前我国道路运输行业没有对营运车辆建立有效的主动安全性及被动安全性准入要求、营运车辆运营过程中的技术状况保障水平不高、运输过程监管体系不完善、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没有针对性与系统性。

为了提高营运车辆安全运行保障、营运车辆驾驶人安全技能、运输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以及应急处置能力,以减少营运车辆交通事故发生并降低事故的危害程度,由科技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共同确立的“国家道路交通安全科技行动计划”,其一期项目“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综合预防与处置集成技术开发与示范应用”专门设立了“营运车辆安全保障技术开发及大范围集成应用”课题。

该课题研究形成了营运车辆运行安全性能评价与检测、安全性能技术状况保持、驾驶人执业安全技能培训考核与评估以及运行过程安全监管等成套技术,构建了包括车辆安全技术性能源头保障、驾驶人的安全技能素质持续提升、安全运行全过程有效监控的完整营运车辆运行安全保障技术体系。

课题研究成果在交通部公路交通试验场及安徽、河南、四川、江苏4省汽车运输、维修、检测、培训和道路运输管理等118家单位进行了大范围示范应用,得到了充分有效的验证,应用效果良好。

1 核心成果一:运输车辆安全性能保障技术

图2是课题在提高营运车辆固有安全性方面的技术成果总结。营运车辆特大交通事故的主要形态为坠车、正面碰撞、落水、侧翻、侧面碰撞、坠桥、追尾、与道路设施碰撞、与山体碰撞等,在发生上述形态的事故后车身结构严重变形或毁坏导致乘员生存空间窄小、约束系统性能差导致乘员严重移位、防火性能差导致乘员不能及时逃生等。课题针对营运车辆上述事故及运行特点,从有效防止发生事故和发生事故后能有效降低事故危害程度等方面全面提出了营运车辆安全技术性能准入指标要求。营运客车的基本安全技术指标包含了动力性、制动性、行驶稳定性、舒适性、可靠性、车身结构、逃生空间及设施、座椅和卧铺、防火、安全装置配备等;营运货车的基本安全技术指标包含了动力性、制动性、行驶稳定性、舒适性、可靠性、驾驶室乘员保护及碰撞防护、汽车列车连接装置、安全装置配备等。上述营运车辆安全技术性能指标体系以及研究开发的营运车辆安全性检测评价方法与检测装备,为建立我国营运车辆安全技术性能准入管理机制奠定了技术基础,从车辆安全技术源头上有效提高了营运车辆的运行安全性。

图3是课题在营运车辆安全技术状况保持方面的技术成果总结。课题全面完善了在用营运车辆的综合性能指标、检测评价方法,确定了在用营运车辆合理的维护周期、维护作业项目、重要安全部件维修工艺等,从在用营运车辆的综合性能检测评价、故障诊断、维修及其工艺、车辆技术状况数据库及信息化管理等方面形成了在用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评价及保持体系,为建立在用营运车辆安全性退出管理机制奠定了技术基础,有效提高营运车辆在全运营周期内的运行安全性。研究开发的汽车列车制动性能检测设备适用于汽车列车结构特点和车型特征,首次在现有普通平板式制动检验台的基础上,采用适合多轴车轴距和轮距的组合式测试单元,运用数据采集软、硬件技术,实现对多轴车制动性能的检测,此项技术属国际首创,国外只有1种可用于汽车列车制动性能检测的室内台架式检测设备[1],国内仅见汽车列车制动性能室内台架式检测方法可行性的探讨[2],尚未见相关室内检测设备开发及应用的文献报道。

2 核心成果二:驾驶人技能素质提升技术

图4是课题在营运车辆驾驶人技能素质提升方面的技术成果总结。课题基于营运驾驶人安全驾驶心理、生理因素及其职业特点提出了营运驾驶人技能素质要求,并构建了营运驾驶人适宜性甑别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方法,通过新研发夜间视力、紧急和连续紧急反应、周边风险感知检测设备等原型样机进一步集成了营运驾驶员驾驶适应性检测成套设备,并通过开发检测评价系统软件和设备联网实现驾驶适宜性的多元评价,不但可以甄别出事故多发驾驶人,而且可以通过检查发现每个受检驾驶人心理、生理素质存在的问题,为其指出今后驾驶车辆应注意的事项,为针对性安全管理和教育提供了依据;课题基于驾驶员培训效果影响因素分析、驾驶员群体特征分析及现代教学方法在驾驶员培训中的应用研究,编制了从业资格培训教材、继续教育培训教材、理论考试题库等,开发了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网络远程教学、特殊环境与情景下驾驶技能模拟培训、网络考试管理等软件,形成了全面提升营运驾驶人执业安全技能与素质培训技术,使驾驶人技能素质能够得到持续提升。

3 核心成果三:运营过程监管技术

图5是课题在营运车辆运行过程安全监管方面的技术成果总结。营运车辆安全运行与驾驶员、车辆性能、安全管理措施等密切相关,以往的营运车辆安全运行监管平台仅仅是对营运车辆超速行驶状态进行监控,这种对营运车辆的安全监控既不全面,也未对营运车辆不安全运行的根源进行全过程的监管。课题开发运输企业级安全生产管理和综合监控指挥平台(包含安全生产综合管理系统、车站智能安全门检报班系统、营运车辆安全运行综合监管系统、行车安全决策分析系统及四个系统有机集成与信息共享)软件,将营运车辆安全运行状态监控[3,4,5]从超速行驶监控扩大至车辆行驶异常监控预警(车道偏离、前撞、侧翻、侧滑)、车辆技术状况(发动机转速、机油压力及温度、冷却液温度、油耗、制动气压、灯光、喇叭、制动蹄片磨损、缓速器、发动机仓温度、车门开关状态等)实时监控预警、车辆日常管理监控预警(维护、例检、等级评定等)、驾驶员日常管理监控预警(档案信息、安全教育、继续教育、考评等)等,并对上述监控数据综合统计及分析,为安全管理和运输生产决策提供技术支持,将安全监管有效融合到运输生产的每个环节,使营运车辆安全运营全过程能得到有效监管。

4 研究成果示范应用及其效果

课题以交通部公路交通试验场为依托,实施营运车辆安全性准入检测、营运车辆驾驶人执业安全技能再教育、考核与评估技术示范工程,建成营运车辆安全性准入评价与检测示范基地和营运车辆驾驶人安全驾驶技术研发及技能考培示范基地;依托安徽、河南、四川省道路运输管理局等,在安徽、河南和四川3省开展营运车辆技术状况保持、安全性能保持评价示范;依托安徽、河南、四川、江苏省道路运输管理局等,在安徽、河南、四川和江苏4省进行营运车辆驾驶员执业资格培训、继续教育示范。

课题重点选择典型道路运输企业——安徽省合肥汽车客运有限公司,集中示范应用研究成果,该公司在课题成果示范前的2008~2010年间,平均年万车公里责任事故起数为0.029次/(100万车·km),平均年万车公里责任事故死亡人数为0.031 7人/(100万车·km),平均年万车公里责任事故受伤人数为0.077人/(100万车·km),年平均营运驾驶员交通违法记满12分的比例为0.647%;在课题成果示范的2011年下半年至2012年上半年间,该公司未发生行车安全责任事故,营运驾驶员交通违法记满12分的比例为0.074%,比示范前下降 88.6%。课题成果应用效果明显。

5 结束语

“营运车辆安全保障技术开发及大范围集成应用”课题主要从车、人和管理3个要素深入研究了营运车辆安全保障技术,构建了包括车辆安全技术性能源头保障、驾驶人的安全技能素质持续提升、安全运行全过程有效监控的完整的营运车辆运行安全保障技术体系。研究成果在交通部公路交通试验场及安徽、河南、四川、江苏4省进行大范围示范应用,树立了道路运输行业安全保障技术示范应用典型,推广了研究成果,并对成果进行了有效验证。

摘要:介绍了“营运车辆安全保障技术开发及大范围集成应用”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研究形成的我国营运车辆安全性准入与退出技术体系,使营运车辆安全性能有了源头保障;研究形成的营运驾驶人的技能素质要求标准及其培训方法体系,使营运驾驶人的执业安全技能与素质得到持续提升;研究形成的与现代道路运输企业运营管理相衔接的安全监管手段,使营运车辆运营全过程得到有效监管。

关键词:道路运输,营运车辆,安全性能,监控,驾驶技能,驾驶培训,检测

参考文献

[1]Performance-based Brake Testers:Round robin fi-nal report[R].Shaffer-SJ;Christiaen-A-C//Battel-le Memorial Institute,Columbus.USA:FederalMotor Carrier Safety Administration,USA.2000-02:132.

[2]贾晖.多轴汽车制动性能检测可行方法的探讨[J].汽车维护与修理,2007(11):58-60.

[3]胡湛岚,夏志忠.应用GPS、GSM车辆定位及车载视频监控系统的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7.

[4]陈华斌,邵平凡.基于GPS/CAN/GPRS的车辆监控管理系统终端的设计与实现[D].武汉:武汉科技大学,2010.

功夫下在课题研究与成果转化上 篇7

在课题确定上,坚持遵循宗旨

选准课题,是增强课题研究前瞻性、针对性,提升研究成果实效性的关键环节。多年来,我们研究会在课题研究工作中,十分重视课题的选题,把选好课题作为课题研究的重要基础工作来抓。

在课题确定上,我们坚持遵循“三服务”:即服务党委决策、服务企业党建、服务党委书记。这既是我们企业党委书记工作研究会办会的宗旨,也是我们课题研究所要遵循的宗旨。“服务党委决策”,即围绕落实中央、市委、市国资委党委关于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的重大部署开展调研,积极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与有效依据;“服务企业党建”,即围绕企业党建工作实践中遇到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开展调研,积极为企业党建成功经验的固化、瓶颈问题的破解提供实践佐证和对策建议;“服务党委书记”,即围绕企业党委书记在履行职责过程中的难点问题开展调研,积极为企业党委书记提升思想认识、明确职责使命提供智力服务和理论支撑。

在课题确定中,我们坚持遵循“三服务”的宗旨,坚持把握以下三点:

突出先思先行作用,着力体现一个“新”字。所谓“新”,既包括新形势下企业党建面临的全新课题,又包括企业党建中老课题在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总结实践的新经验、研究遇到的新问题、提出创新的新方法,是服务党委决策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我们既重视加强对新课题的理论研究,发挥好先思考、先研究的研究载体功能;又重视推进企业的创新实践,发挥先行先试的实践平台作用,使课题研究不断解决新形势下企业党建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如,近年来,天津市国资委党委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建设,研究会围绕党委中心工作,组织会员单位中的国有企业,积极选择在新体制下,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如何处理好党委会与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的关系等前瞻性问题开展研究。

突出实践基地特色,体现一个“实”字。即注意把中央、市委、市国资委党委的重大部署和要求具体化,与企业党建的创新实践相结合,切实落到实处、接足“地气”,在服务企业党建中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在选题上不求大、不求全,力求解决实际问题,并在突破点上实现突破。比如,2011年我会围绕贯彻落实《中央宣传部、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精神,确定了关于企业政工队伍人才工程建设有关问题研究的课题,我们从人才工程建设的选拔、使用、培养、激励四个环节中各寻找出一个突破点,即提升入门标准,解决选拔环节中选人标准不清、队伍结构不够合理的问题;历练复合型素质,解决使用环节中优秀人才引不来、流不动的问题;强化新知识培训,解决培养环节中知识能力与所承担的职责不匹配、不适应的问题;完善刚性措施,解决激励环节中措施不到位、积极性调动不起来的问题。由于课题选题实、入手点实,使课题研究的针对性更强,对策建议更具操作性。

突出研究会自身特点,体现一个“专”字。企业党委书记工作研究会作为群众性的研究组织,不同于专业性理论研究组织。开展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课题研究发现,研究和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把研究成果应用于指导企业党建工作的实践中。来自各个行业、具有不同特点的企业党委书记,构成了研究会得天独厚的研究资源优势和力量。在实践中,我们注重遵循“服务党委书记”的宗旨,认真选好企业党委书记亟须解决和与企业党委书记履行职责相关的专项课题。如,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党委有效参与企业重大问题中,党委书记职责作用的研究;在企业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的研究,这些课题的研究有效地促进了党委书记思想认识与理论素养的提升,为切实履行好自身职责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在课题研究中,坚持不断创新

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研究方法,是确保课题研究成果质量与水平不断提升的重要保证。多年来,我们坚持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不断创新课题研究的方式方法,完善相关的制度措施。

创新完善开题会模式。为确保研究课题针对性强,切实解决企业党建中的共性问题,使企业党委书记由被动参加设定好的课题研究,发挥参与作用,变为主动紧密结合企业党建工作实际,提出个人建设性意见形成研究课题,发挥主导作用,近年来,我们创新了课题开题会的模式,并把开题会作为课题研究的重要基础、关键步骤和必要功课。开题会由课题组长与部分企业党委书记,邀请国资委党委领导或相关部门同志一起,根据年会确定的课题,就课题研究的入手点、关键点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将研究课题进一步细化、具体化,为下一步有的放矢地开展课题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开题会模式,得到国资委党委领导和企业党委书记的充分肯定和好评,为课题研究的深入有序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尝试重点课题联合攻关模式。我们积极开展开放式研究,对重点课题搞好联合攻关。先后围绕企业党建的共性问题,与兄弟省市党委书记工作研究会联手开展跨省市课题研究,实现借智借力,信息资源与研究成果共享;围绕市重点课题研究任务,与市国资委党委有关处室联合开展课题研究,有效集成党委相关部门的专业指导优势、综合文字优势与研究会自身的研究资源优势为一体,取得了明显的成果。先后联合开展了关于党组织在企业选人用人中发挥作用实现方式、在落实服务型党组织主要任务中的重点问题等课题的研究。这种模式的试行,使研究会课题研究工作提升了高度、拓展了宽度,强化了深度。

推行课题组长负责制模式。近年来,为推进课题研究工作不断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研究会制定并推行了课题组长负责制,即每年年会部署当年研究课题,明确课题组长,全权负责课题研究的全过程。课题组长负责组织开好课题开题会,进一步细化课题研究内容和方向;制定好课题研究方案,明确研究重点、时间进度、方法步骤;形成研究成果初稿后,广泛征求参与人员的意见建议,修改完善后报国资委党委及有关部门。课题组长负责制试行以来,课题组长的主观能动性、组员的参与积极性得到充分激发,使课题研究有了有力的制度保证。

课题研究方式方法的不断创新,有效调动了党委书记参与研究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对研究成果质量层次的不断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成果形成后,坚持务求实效

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应用。我们十分注重成果的应用,着力促进研究成果应用效能最大化。应用的途径,既可作为最终成果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又可直接用于指导企业党建创新实践,还可作为阶段性成果,形成下一步跟踪研究深化的新课题。

每年研究成果形成后,我们积极向上级党委报送供党委决策参考、向有关刊物推介并刊发采用、编入当年研究会成果集供会员单位学习借鉴,使研究成果应用功效最大化。与此同时,坚持研究与实践并举,注重理论提升与实践深化同步,从而,不断提升了课题研究的层次水平。

多年来,研究会课题研究工作在服务领导决策、服务企业党建、服务党委书记中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形成了一批对领导决策具有一定参谋作用、对系统面上工作具有一定示范作用、对企业党委书记工作具有一定促进作用的研究成果。

研究会成立近20年来,有数十篇研究成果在天津市两年一届的优秀调研成果评选中分获二、三等奖;在天津市党建研究会及国资党委系统优秀调研成果评选中分获一、二等奖。中央企业党建研究会会刊《企业文明》先后刊发我会《关于在党委有效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中党委书记职责作用的研究》《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的研究》,以及《国企政工队伍人才工程建设的研究》等多篇研究成果,中央党校有关刊物及天津市《政工师指南》近期通过《企业文明》发现我会关于企业政工队伍人才工程建设的研究成果后予以转载。

(责任编辑:郝幸田)

课题成果目录 篇8

一.结题鉴定书(三份)二.研究成果(结题报告)(三份)

三、立项通知复印件(一份)

四、立项申报书复印件(一份)五.开题报告(三份)六.中期报告(三份)七.其他材料附后

(一)论文成果

①胡安 2011年9月 论文《刍议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问题》荣获河南省一等奖;

2012年3月 论文《新课程实施的体验》 在“在全国基础教育化学新课程实施成果”研究论文类评选活动中荣获二等奖。

②刘安 2011年7月 论文《在化学教学中让学生爱学和会学》在《学问·现代教学研究》CN期刊发表

2011年9月 论文《浅谈新课改对化学老师的素质要求》荣获省论文二等奖

③郁峰 2011年9月论文《现代教育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荣获省一等奖

2012年2月 论文《多媒体技术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应用》荣获省一等奖 ④梁艳 2012年3月 论文《验证混合气体成分时干扰气体的处理方法》获市二等奖

(二)教学成果

①扶沟高中化学组

2011—2012

荣获“全国优秀教学团队”

2011年3月

在新课程化学实验教学中,成绩显著,被评为县优秀教研组

2012年3月

在新课程化学实验教学中,成绩显著,被评为县优秀教研组 ②胡安 刘安 2012年3月,《探究Na2O2与CO2反应条件》在“河南省首届新课程化学实验创新大赛”获得省级一等奖。

③刘安郁俊峰 2012年3月,在河南省首届化学实验创新大赛录像课中获得两个省二等奖; ④在课题组的帮助下,包屯高中教师晋继业、韭园高中教师陈景超张红选、扶沟二高教师2012年3月获河南省首届新课程化学实验创新大赛获得省级二等奖

⑤胡安 2012年2月

在周口市高中教学质量评估活动中,被评为市优秀教师 ⑥梁艳 2011年10月

在周口市高招工作中教育教学质量成绩突出,评为先进教师 ⑦彭强 2012年2月

在周口市高中教学质量评估活动中,被评为优秀教师 ⑧刘安 2011年10月

在周口市高中教学质量评估活动中,被评为市优秀教师 ⑨郁峰 2011年9月

在优质课评选活动中获周口市一等奖

2011年9月

在教育教学中成绩显著,荣获县学科一等奖

2012年2月

在周口市高中教学质量评估活动中,被评为市优秀教师

2012年2月

在全县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中,成绩突出,被评为优秀学科教师

2012年3月

课题研究成果报告 篇9

----《不同学业成绩学生的品德发展特点研究》课题组

学生是一座资源宝库,激发学生内心潜能,学业成绩才能发挥效益成为道德品质的杠杆。

农村中学留守儿童逐年增多,农村孩子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发展瓶颈和严峻挑战。经济重压下家长形成急功近利思想,教育方式方法简单粗暴,大部分学生缺乏父母的爱,部分学生学业成绩分化严重,导致师生在教育教学的互动关系上产生了疏远、分歧、冷漠、对抗和冲突等不和谐关系,师生心情不爽,教学成绩老师感到郁闷,大大妨碍了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2007年以来,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也给我们带来了困惑,从备课到上课,新的教育思想、理念、模式、行为需要我们重新建构。观课议课,同课异构为行动手段,探究课堂实效、打造课堂教学实效性。构建新型了的师生关系,学生主动构建自信、拼搏,享受成功的快乐形成了健康的精神风貌,良好的心理品质,学生乐学、善学,提高自主意识,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007年3月15日,我校申报的省级课题《不同学业成绩学生的品德发展特点研究》,有幸被批准立项。近年来,我单位在课题组的引领下,以构建主义理论、教学最优化理论、有效教学理论等理论为指导,以观课议课,同课异构为行动手段,探究课堂实效、打造课堂教学实效性。收获了丰硕的成果,让学生在学中乐、学中仿、学中用,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有效性和自信心,提高学业成绩,克服数学学业失败的后遗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自己创造更高层次受教育的机会。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获得良好学业成绩,驱动学生主动构建自信、拼搏,享受成功的快乐形成健康的精神风貌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让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实践,是不断提升学生思想品德素质有力提高学业水平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是本实验研究总结出一条成功的经验,我们会牢牢抓住这一条主线,推动我校教育教学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具体阐述如下:

(一)、从学习的精神与良好的心理品质层面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新课程改革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列为教学的三维目标之一。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观、价值观影响着其学习的情感、态度和意志。学生形成主动性、创造性、刻苦学习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反思批判精

神、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对学习产生深远影响,享受快乐,增强幸福感。

(1)以“我为班级添光彩”活动为平台,交流学习感悟。教育实践活动是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最好载体。学生可以在各类品德教育活动中畅开心扉,实话实说——或总结反思自己在活动过程中的经历感悟,锻炼自己的能力,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感,悦纳自我,感受成功带来的快乐。

(2)以“书香德育”创建为抓手,营造积极健康向上文化氛围。“书香文化”是我校的主体文化,由此而生成的“书香教育”是我校新课改的核心价值。为此,学校提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要以书香德育为抓手,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将不同潜质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以良好的学习成绩推动学生自发矫治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重新建构荣辱观。

(二)、从学习方法策略上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

(1)注意捕捉和利用学生思维的瞬间亮点。民主开放的课堂,课堂中,学生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随时可能突发新颖奇特的念头、独辟蹊径的妙解、可能出现“令人可爱”的错误,学生的积极参与,打破了“预设”,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的重要,学会珍爱生命、保护自己的生命,进而领悟生命的意义,让有限的生命焕发出光彩,并为之不懈努力,不断延伸自己生命的价值。

(2)不断开辟和拓宽学生学习的“自留地”,快乐学习。开辟学生“学习园地”是学生进行学习情感、方法、成果展示交流的理想平台,是延伸课堂、拓展学习时空的一种好方式。学生可以在这块“自留地”上随意“耕作”,尽情发挥,充分展示个性心理品质。

(3)借助优秀生的优势作用,让“小老师”的特长充分发挥,培优扶差。建立学生个人成长档案,用及时评价增强学习热情。

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自

主学习的能力。给他们建立个人成长档案。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探索后,根据学生成长档案的记载和实际表现,作为组织者、指导者的教师,应及时评价,肯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及时捕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不断为他们的学习热情加油,同时对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或一时还没有找到成功的体验的学生,要及时帮助、辅导,恰当的肯定性评价。长期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严格地督促,及时地点拨,耐心地指导和热情地鼓励。

(4)收集和反馈源自学生的各种学习信息。

“从错误中学习” “从错误中学习”触及心灵主动矫治心理偏差。尊重学生发表的意见建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任务生成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气息。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

(三)、从师生关系层面,在课堂教学中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教师自身良好的品行和精深的学识以及学习生活中建立的融洽师生关系,是一种隐性的重要的教学资源。

(1)教学设计时,注重立足学生的基础。

发展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及创新精神。真正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跃起来,有效保证课堂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树立敢说、敢思考、敢想、敢做、敢写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自信心,树立成才意识。

(2)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的生成性。

教师要善于捕捉非预设生成的教学资源,灵活运用,及时调整教学计划,适应变化了的实际情况,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透彻地理解材料,全面地看待问题,让课堂教学焕发活力和生机,让学生得以信服。

(3)教学总结时,抓住学习资源的延续发展。

把学生的困惑、创意进行整理归纳和思考,使之成为新的课程资源,从而在教学中得以再利用。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带着这个问题反思,使学生品德潜能得以再开发利用。

(四)课题组编辑出版了《感恩教育》校本教材。学生敢想、敢说、敢做,而且能想、能说、能干,他们富有个性化的生活经历与经验,奇异多彩的想法,出人意料的行为,往往超出教师的想象。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应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运用,把学生所显现的信息转化为教育的现实资源。

合作,共同研讨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练习题梯度选择,应对知识点进行拓展和变式练习,有助于各层次的学生的需求。让学生在学中乐、学中仿、学中用,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有效性和自信心,提高学业成绩,克服学业失败的后遗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开发学生思想品德资源的价值,优化教学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生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可以拓展和丰富教学资源,可以优化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增强师生间的多向互动性,可以优化教学环境和提高教学效率。走入学生中去、走进学生的心中。

(六)、开发和利用学生自身的资源。学生主动构建自信、拼搏,享受成功的快乐形成健康的精神风貌、良好的心理品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学、善学,提高自主意识,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教无止境、学无止境。虽然该课题已结题,但对有效教学的探索也只是另一个开始。今后我们将继续深化课题的研究和实践,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积累,优化利用学业成绩推动学生的品德发展,大胆开拓,勇于创新,点面结合,认真探讨和建构开发、利用学生资源,不断思考,联系实际,及时校正,在实践中不断作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

闫乐林

上一篇:改进阅读教学:敢问路在何方下一篇:大学生党支部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