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车安全管理人员培训教学大纲(精选10篇)
厂车安全管理人员培训教学大纲 篇1
哈尔滨市国建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内专用机动车辆场(厂)安全管理人员培训教学大纲
一、培训对象及目标
1、本培训班的培训对象为:符合《特种设备安全法》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安全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考核大纲》(TSG Z6001-)规定范围内的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
2、本培训班的培训目标为:通过讲授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原理、节能操作和应急操作,使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安全管理人员人在安全管理方面能够起到保证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安全、经济运行的作用;培养预防事故及处理事故的能力,提高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安全管理人员法律、法规意识,熟知各项条例和标准,具备安全管理设备和操作人员的能力。
二、基本条件
1、年龄在18周岁以上(含18周岁),60周岁以下(含60周岁),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2、身体健康并满足申请从事的作业项目对身体的特殊要求;
3、具有中专以上(含中专)文化程度,并且具有2年以上(含2年)从事相关工作的经历;
4、具有相关的压力管道安全管理知识和技术知识;
5、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的其他要求。
6、身体健康,无妨碍从事本工作的疾病和生理缺陷;
7、具有2年(含)以上车辆相关工作或者安全管理工作的经历。
三、培训要求
通过学习,使参加培训的人员达到:
1、了解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的结构、原理;
2、基本掌握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运行和故障处理;
3、基本掌握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的事故处理程序;
4、熟知各项法律、法规和安全管理规定;
5、掌握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节能运行的方法。
四、培训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两部分进行,一部分理论课时,另一部分实际操作技能课时,具体如下:
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安全管理人员
培训理论教学大纲
基础知识(8学时)
1、分类。、主要参数和术语。3、作业的特点。
第二章专业知识(8学时)1基本构造及结构特点。2主要系统工作原理及结构特点(1)动力系统;(2)传动系统;(3)行驶系统;(4)转向系统;(5)制动系统;(6)电气系统;(7)液压系统;(8)安全装置;(9)工作装置。
第三章法规知识(8学时)
1、《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2、《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规定》。
3、《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
4、《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核规则》(TSG Z6001)。
5、《特种设备注册登记与使用管理规则》。
6、《机电类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规则(试行)》。
7、《厂内机动车辆监督检验规程》(2002)。
8、GB/T 16178-2011《场(厂)内机动车辆安全检验技术要求》。
9、GB4387-2008《工业企业厂内铁路、道路运输安全规程》。10、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
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安全管理人员
培训实际技能教学大纲
第一章实际技能培训(8学时)
(一)本单位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安全管理人员基本情况与安全管理概况;
(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安全管理人员职责及其法律责任;
(三)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安全管理人员技术档案的管理;
(四)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安全管理人员场地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
(五)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安全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的管理;
(六)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安全管理人员相关记录的管理;
(七)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安全管理人员经济运行的管理;
(八)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安全管理人员维修保养的管理;
(九)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安全管理人员安装、改造、修理的管理;
(十)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应急预案;
(十一)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安全管理人员事故上报及其应急处置;
(十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安全管理人员检验的管理。理 论
实 际
培 训 方 案
哈尔滨市国建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厂车安全管理人员培训教学大纲 篇2
国际上对于胜任特征的定义并没有统一的规定, 不同的学者对于胜任力的阐述都不同。但是具体可以概括为一下内容:胜利力是工作者在某一个领域多表现出来个人潜能、深层次的能力, 它与表现平平者有明显却别, 是属于工作者个人的专有特质。其特征表现为:不同行业企业,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 其岗位胜任力要求都是不同的;与员工绩效之间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胜任力能够作为企业绩效优秀者与一般者之间区分的标准。
1. 创建“科学、轻松、高效”的培养环境
对于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者来说, 其所肩负的管理任务重、压力大, 所以首先构建一个相对轻松的培养分为是非常必要的。依据人员的能力不同, 选择不同的培养模式, 实现人才培养的科学性, 最后, 培养方向从“组织型”转变为“流程型”, 实现人才培养的高效性。所谓的分层培养模式, 就是学校要定期开展不同层次的培训班, 针对管理能力强, 接受能力强的管理人才, 开设深度培养课程, 将最为先进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技术传授给他们, 而对于管理能力一般的人才, 学校主要以传授基础管理理论与科学的管理方法为主。而“组织型”向“流程型”转变的方面, 实际上更加侧重管理人才的实践能力培养, 基于日常工作的角度, 实现人才的全过程培养, 比如一旦教学中出现突发情况, 流程型管理可以保障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切以教学活动为主, 原定计划可以随时变通, 但是组织型管理模式则不具备这样的特点, 因此学校在培养管理人才的时候, 应该多从实际的需求出发, 考虑到新时期教学对于管理的要求, 积极转变人才培养的方向, 使培养效果与当前教学更加契合。
2. 明确培养目标, 深化培训内容
从高职院校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 有一部分的学校在管理人才培训方面忽视了培养内容的科学设定, 基于胜任力的人才培养模式, 对于培养内容的要求更高, 培养的目标与内容必须要与学校总体发展趋势相一致, 如果背离了这个原则, 或者是没有做到位, 那么管理人才培养的最终结果, 往往不尽如人意。首先, 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审定以胜任力模型为核心, 明确管理人员掌握管理岗位胜任力的培养目标。结合管理工作的专业技能胜任力与专业知识两部分内容, 树立管理人员以人为本的工作意识以及良好的职业态度。明确这些培养目标之后, 还要适度对培养管理人才的内容进行深化, 毕竟目前高职院校所面临的教学形势非常严峻, 教学管理任务非常重, 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目前市场对于高职人才的需求, 教学管理者必须要不断提升综合素质, 以及务实能力, 这样才可以真正的提升教学管理人员的职业胜任力, 使其更好地为学校教学服务。
3. 优化培养方式, 制定有效绩效考核机制
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应积极优化实践教学方式。学校可引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塑造职业形象、生涯规划、沟通交流、实务能力、面对压力疏导能力的培养课程, 另外应积极同企业展开交流合作, 将学校教学管理培训教育课程合理的移植直到校企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中, 例如:请进企业专家与学校管理人员一起组织研讨, 相互沟通, 利用特定手法针对学校管理人员工作胜任培养发挥有效的影响作用, 组织科学的训练, 进而对学校内部的管理培养进行有效补充。另外, 制定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 是为了确保培训的效果。通过考核, 学校还可以更加了解人才培养的情况, 并制定下一步的人才培养计划。
本文从两大方面对基于胜任力能力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人员培养进行了分析,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人才的培养, 是为了使学校教学实力有所提高, 为社会培养更多实践性人才, 胜任力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其最终目标就是为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学校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内容以及方法的时候, 以这个终极目标为目的, 学校人才培养才不会出现偏差, 碍于篇幅有限, 本文就讨论于此, 希望可以为高职院校综合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摘要: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以及市场对于高职教育的认可, 高职教育院校的建设与管理问题也越发受到关注。本文针对基于胜任力特征的教学管理人员培训进行几点分析。
关键词:胜任力,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人员,培训
参考文献
[1]谢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胜任力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1 (05) .
[2]刘志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商场现代化, 2015 (05) .
[3]薛琴.论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的人才选拔[J].江苏商论, 2013 (09) .
例谈安保人员安全用电培训教学 篇3
关键词:保安培训 案例教学 分析 思考
一、教学案例
2016年7月26日是三伏天初伏的最后一天,艳阳高照、烈日炎炎,正午时分,气温高达37摄氏度,南宁人纷纷躲在家里享受空调。笔者和几个朋友坐在球场边的树荫下闲聊,享受着偶尔吹过的微风。突然球场另外一边传来噼噼啪啪的声音,循着声音望去,发现那边立着一根电线杆,电线杆上边的电线伴着烟雾冒出半米高的火焰,一边还在往下掉着燃烧物。不到一分钟的时间,燃烧的电线分成了两边,其中一边仍挂在电线杆上,而另一边则掉落在球场内的水泥地面上。电线分开后也停止了燃烧,但是掉下的燃烧物瞬间引燃了电线杆下边的青草,青草旁停放了一排崭新的电动车(为了防盗,电动车用铁链串锁在了一起),如果电动车燃烧起来损失就更大了,必须快速灭火。一位值班的保安看到了这个情况,他快步往电线杆旁边走去,查看火情。作为一名拥有电工技师资格证的专业电工,笔者知道断裂后掉落在地面上的电线会产生跨步电压,走过去的保安有触电危险,于是大声提醒他不能走过去,应该先通知人断开电闸。在笔者的提醒下,他走了回来,一边打电话联系主管,通知断开电闸,一边找来了干粉灭火器,在确认断开电闸的前提下用干粉灭火器扑灭了火焰。从发现电线起火到熄灭地面火焰,一共所用时间在5分钟以内。
二、教学分析
1.起火原因
仔细查看电线结构,我们发现电线杆上有一组主干线经过,在电线杆这里引下两组分支,两组分支分别通过两根电缆走地下引向不同的两个方向,为两个区域供电。起火的是引下两组分支中的一根分支接头。分支线材是19根线芯的架空绝缘铝绞线。线芯连接后由绝缘胶布包裹。众所周知,铝材有个缺点,就是容易被氧化,其被氧化后形成的氧化铝会增大接触电阻。当供电量无限增大时,问题容易出现在线路最薄弱部分,也就是接头位置。空调的大量使用,导致电线上电流增大,加上接头被氧化或老化而引发的接触不良,促使接头部分的发热量增加。当热量达到接头绝缘层的着火点时,绝缘层冒烟、着火。着火的热量反过来作用于接头,材料受热膨胀加速接头两边分开,分开的接头所产生的电弧又加速绝缘层着火。如此循环导致接头起火燃烧,燃烧物也就是绝缘层随之落下,引燃地面的青草。
2.保安灭火
当出现起火事故时,巡逻的保安立即走近查看,在确认电线起火后,及时用对讲器报告部门领导,告知断开电闸;并迅速找来干粉灭火器,将燃烧着的青草扑灭。扑灭火灾后,坚守在现场,等待部门领导和主管电工来查看情况;在查看结束后,与增援的同事一起拉起警戒线,将事故现场隔离。从整个事件的处理过程来看,面对火灾保安的反应迅速,说明他的责任心是比较强的;能利用周围的消防器材,会使用消防器材扑救初起火灾,符合“巡逻保安员发现火警、火灾处理”的要求;在处理事故的过程中,他的报告及时、讲述清楚;发现安全隐患后,积极处理直至最终拉上警戒线,始终坚守在事故现场。他的整个操作,符合保安员消防安全行为规范。唯一没有处理好的是,他没有意识到断落在球场地面上的导线对他及其他有可能参加灭火人员的人身威胁,险些酿成新的触电事故。
三、教学侧重点
安保人员是小区的安全卫士,他们直面危险,需要更多知识和技能的武装,安全用电常识应该作为一个培训的侧重点。
1.安保人员有必要进行安全用电的培训
电是很危险的,我们日常生活生产中常使用的220V、380V电压,只要流经人体,在1分钟内就可以让人死亡。安保人员在处理火灾或其他突发事故的时候,不可避免要和“电”打交道,只有知道用电安全知识和技能,才能有效保护自己,也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小区。培训要有针对性,针对管理的区域,将用电的线路布局、安全隐患、处理方法等培训到位;培训的内容以够用为原则,既能做好触电事故的防范,又区别于专业电工的高要求。
2.供电部门要提供必要的信息
高校基层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探析 篇4
一、高校基层教学管理人员的角色定位
高等教育的发展已进入以质量提升与结构调整为主特征的阶段, 新形势下对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基层的教学管理人员在高校的教学管理中承担着多种角色。
1. 教学管理理念的践行者
基层教学管理的中心任务是服务, 为学生服务, 为教师服务, 为教学服务。基层教学管理人员直接服务于广大师生, 服务于教学一线, 是学校教育教学理念的直接践行者。高校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包括以学生为本和以教师为本两方面, 主要强调教师和学生在学校中的主体地位。在此基础上以学生为本更强调因材施教, 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最适合其个性发展的教育和服务;以教师为本更强调尊重教师的劳动, 为教师提供事业发展的平台和空间。基层教学管理者对学校教育教学理念内涵的理解程度和贯彻情况, 直接关系到这一理念能否深入人心, 使广大师生真正受益。
2. 教学管理事务的承担者
高校基层教学管理工作内容多, 任务重, 责任大。其主要内容和职责包括:教学计划管理、日常教学管理、课程管理、考试管理、学籍管理、教学档案管理、教学质量监控等几大项。每一大项中包括若干环节, 如课程管理就包括课程设置、课程实施、课程建设等环节, 其中课程建设分合格课、优质课、精品课、双语课等, 还包括多媒体课程资源的建设利用等, 内容、要求、目标都不同, 但是却联系紧密。教学管理人员要非常熟悉教学管理的各项事务, 才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
3. 教学管理改革的推行者
基层教学管理工作主要是事务性工作, 较多为重复性工作, 容易墨守成规。教学管理人员要积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勇于探索, 大胆创新, 善于在管理工作中提出有价值的新设想、新思路、新目标。这种有价值的新设想、新思路主要来自于日常工作经验的积累。所以, 基层教学管理人员在开展工作中, 不要惧怕出现新情况、新困难, 这正是改革创新的良好时机, 要勇于面对, 勤于思考, 这样才能使教学管理工作有活力、有成就。
二、高校基层教学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以往有的高校并不重视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基层教学管理人员往往由专业教师兼职。这样的教学管理队伍已不适合高等教育的发展, 近几年各高校都认识到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对基层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综合起来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 树立爱岗敬业精神
爱岗敬业精神对基层教学管理人员是至关重要的。基层教学管理任务繁重, 如果不热爱这个岗位, 没有足够的工作热情, 就会被淹没于琐碎之中, 感到无比的枯燥乏味, 不利于工作开展, 也不利于个人发展。而敬业则最重要是体现在有高度的责任心。比如在学籍管理过程中, 学生一门课的成绩处理失误, 就可能影响学生正常毕业, 更何况现在是信息化管理, 统计管理任务在多数情况下是批处理完成, 操作失误有可能会引起极为严重的后果。另外, 教学管理工作涉及考试, 任何一点疏忽都会造成泄密的可能, 从而引发严重的教学事故。因此基层的教学管理人员一定要有饱满的热情、高度的责任心和规范的职业行为才能胜任这份工作。
2. 加强政治思想道德修养
一要加强政治素质修养。基层教学管理人员要自觉学习基本政治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 严格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法规, 把握教学管理的政策、方向,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基层教学管理人员和学生接触机会多, 其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因此一定要谨慎言行, 在学生心中树立良好形象。
二是要具有优秀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基层的教学管理工作平凡、琐碎、繁重, 不容易做出成绩, 终日忙碌有时还得不到师生的理解。教学管理人员只有有不计名利、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优秀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有冷静的态度和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 时常保持宽松平和的心态, 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和事业理想。
3. 丰富教学管理理论知识
一是教学管理专业知识。基层教学管理人员是教学活动的具体策划者、组织者、执行者, 只有掌握全面扎实的教学管理专业知识才能有效地运用于教学管理实践, 因此要加强高校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学习, 还要掌握专业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的知识和规章制度。教学管理知识不仅要从书本上学, 更要从实践中学, 包括自身的工作实践和其他院校先进的管理组织实践。
二是学科专业知识。基层教学管理工作内容与院系的专业密切相关。只有具备一定的学科专业知识, 才能保证在制定专业教学计划、安排课程教学等具体工作中符合专业人才培养规律。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操作系统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 在学习该门课程前必须修完C语言程序设计、微机原理、数据结构等先行课程。再如, 学科专业的发展要突出特色, 基层教学管理工作要体现这种特色。工科、理科、文科的管理角度和思路大不相同, 特别是在实践教学中, 实验、实习、毕业设计的安排与组织都与学科专业特色息息相关。如果缺乏相关学科专业知识则与专业培养方案、课程等关键教学环节相关的工作根本无法开展。
三是信息处理知识。随着现代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校园网络的建设, 教务管理工作全部实现信息化, 利用综合教务管理系统可以对学籍、课程、考试、成绩等进行综合管理, 极大地提高了教务管理的效率, 同时也对教务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 要求具备一定的信息处理知识, 能熟练操作计算机, 对相关管理软件做到运用自如。在一般情况下都是全校共用一种教务管理系统, 这样有利于信息的共享, 但是对学科专业的特殊需求却兼顾不到。基层的教学管理人员要能够针对院系的特定教学管理任务构建自身适用的管理系统。再如信息处理能力对教学档案建设也十分重要。教学档案的内容构成非常繁杂, 包括教学计划、大纲、规章制度、课程表、学生成绩、实践教学、科研成果、师资及学生管理等各种材料。基层教学档案重在材料的原始性、累积性, 要求从档案中能展现教学管理的全过程。只有纸质档案, 查询检索就非常复杂, 不利于材料的提炼和归纳。因此教学档案建设要实现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的并行管理。基层教学管理人员要构建科学合理的日常教学档案管理系统, 这样不仅能更加全面真实地记录教学管理过程, 体现教学成果, 而且会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4. 强化教学管理能力
一是统筹能力。教学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 涉及人、事、物等多种因素。如毕业论文工作, 从开题到答辩要历时近一年, 分选题、任务下达、开题、撰写、评阅、答辩等程序。要确保论文的质量, 就要从选题开始进行规范系统的管理。选题的深度、广度和难度要适当, 要结合教师的研究方向, 更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真正实现双向选择, 否则就会出现中途甚至答辩前不得不换题目的窘境;撰写过程中要合理配备教学资源, 为学生提供写作环境、实验平台、图书资料等, 并要进行中期质量监督, 以免教学资源配备不到位影响论文的实验结果和论文结论的检验, 影响论文进度;答辩时要规范论文格式、答辩流程、评分标准、成绩评定等, 并要进行反复的修改完善, 每个环节都要涉及大量的学生和老师, 而且一个环节安排不当, 就会延误整项工作, 论文质量就难以保障。如果没有较强的统筹安排能力和科学的方法, 就会处于极度被动的状况。
二是协调能力。我国高校现行的教学管理模式大都是以学校为本位的行政型教学管理模式, 强调按照权威性的行政法规和既定的规范程序实行教学管理。这种管理模式民主参与程度不高, 缺乏与广大师生间的沟通和协调, 往往得不到理解与认同, 基层教学管理人员在执行政策和规范的过程中会面临各种阻力与不满。这就要求教学管理人员不仅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更要有较强的协调能力, 因为他们的服务对象是学生和教师, 是高知识分子群体, 他们的思维活跃, 自主意识强, 个性化程度高。因此, 基层教学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协调工作, 对政策规范的理解要准确, 解释要清楚, 同时也要耐心细致地倾听师生的心声, 尊重他们的意见, 强化引导, 争取理解, 营造良好的互助合作氛围。
三是学习研究能力。管理是一切组织正常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组织系统越庞大, 管理问题就越复杂, 对管理水平要求也就越高。高水平的管理, 来自于实践经验, 也来自于学习研究。高等教育的发展不断面临新机遇、新挑战, 要正确把握高等教育的规律和特点, 提高管理水平, 就要不断加强学习和提高研究能力。研究能力的培养首先要结合研究方向形成自己合理的知识结构, 另外要扎根于教育实践, 要有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治学作风, 还要选择科学的研究方法。
高校基层教学管理人员是高校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工作中一定要切实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 坚持教育育人, 管理育人, 服务育人, 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和服务本领, 将自身素质的提高同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紧密联系起来, 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服务于教学工作一线, 为教学工作高效有序开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摘要:高校基层教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影响高校教学质量、教学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基层教学管理人员是高校教学管理理念的践行者、教学管理事物的承担者和教学管理改革的推行者。本文结合基层教学管理的特点和内容, 提出了基层教学管理人员必备的素质、能力及提升途径。
关键词:高校基层教学管理人员,角色定位,素质
参考文献
[1]黄美华.试论高校教学管理改革与创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7.
[2]汪筱兰.浅议教务员的素质与高校教学管理水平的关系[J].教育探索, 2007.
厂车安全管理人员培训教学大纲 篇5
关键词:安全工作;安全技术培训;现场教学
安全工作是煤矿生产永恒的保障。安全技术培训则是保障安全生产的基石,安全技术培训也是全面提高职工素质、改善煤矿安全生产局面,实现煤炭企业长治久安的关键。培训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煤矿安全形势,直接关系到煤炭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必须狠抓培训质量,使学员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学有所新。加强现场教学,提高安全技术培训质量,越来越受到重视,集团公司对培训实操基地的建设,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
然而,由于近年来培训工种的不断增加,培训内容不断扩展,培训体系的不完善造成培训效率不高。培训效率不高、质量滑坡的原因有:多年来的传统教学模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文化水平参差不齐的学员;不断拓展的教学内容对教师自主学习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有些教师缺乏应有锻炼;培训与生产严重脱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安全技术培训质量。
1.传统模式及其缺陷
每个工种培训的教学计划都按部分教学大纲制定,其教学内容、学时都程序化。教师重复讲授某一门或几门课,虽然教师授课业务娴熟,但流于形式。难以吸收新内容,难以激发其创新意识,导致教学对生产指导性差,学员学习积极性不足。学员对感觉课堂讲授知识抽象、与生产联系不紧密,缺乏直观性和可操作性,激发不了学员的学习兴趣。
对学员的考核是每期培训结束后,安排两个学时,用一份试卷对学员进行一次性测验。这样不能全面考核对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的程度。表现为:部分文化高的学员,即使业务水平低也能得高分;而部分年龄偏大,业务强的学员,虽然学习认真努力,但由于文化程度低,以至于考试成绩不理想甚至不及格。因此,考核制度必须改进,引进并加强现场教学、现场考核。
2.改革教学模式,增加现场教学
由于煤矿生产条件的复杂性、多边性,职工生活的多样性、多工种之间密切协作性,职工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性等,迫使我们必须开展现场教学,满足上述特点的需要,才能切实提高培训质量。就开展现场教学谈以下几点:
2.1 正确对待现场教学和理论教学的关系
现场教学不是对以往教学模式的否定,尤其是理论教学,而是对教学模式的改革,根据各工种现场需要的不同和现场条件,应占到总学时的20-40%左右。这样,既可以弥补课堂无法讲授的内容,又可以使学员手脑并用,增强学员的学习兴趣。在现场学习中,理解、掌握、巩固理论知识,做到“知其所以然,更应知其然”。反之,理论教学课时的减少绝不是理论知识的减少和浓缩,而是在认真研究现场安全要点及安全操作技术所需或必备的理论知识基础上,使之系统化,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既保证理论教学的需要,又能给现场教学以正确导向,为现场教学保驾护航。以正确的、了系统的、完整的理论知识和生动的现场感知,使学员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并掌握安全知识。
2.2 建立教學实操基地及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
要实现现场教学必须建立现场教学基地,今年以来集团公司准备在安培中建立实操基地就是现场教学的很好例证。实操基地的建立和完善,能把安培中心办成一个集生产、教学、科研、实践为一体的单位。这就对老师素质有进一步的要求。既要能完成理论教学任务,还要能胜任现场教学,解决煤矿现场问题。这样才能使教师不断发现问题,不断创新,刻苦钻研业务,搞好煤炭科研,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从而促进煤矿的安全生产,促进现场教学的平稳推进,促进煤炭事业的健康发展。
2.3 现场基地教学应建立相适应的考核制度
以往的一份试卷考核制度,不能全面地反映出学员的学习质量,成绩的真实性差,掩盖了培训质量的不足之处,严重挫伤了业务水平强、文化程度低这部分学员的积极性。
改变一份试卷考核制度,为理论考核和现场考核两部分,并采用多学科积分制度。要完成这样的考核,对学员来讲,不论文化程度高低,个人经历如何,业务水平怎样,都必须认真学习是自己“真才实学”。对教师来说,必须深入现场,严把现场考核质量关,使考核反映出学员的真实水平。这样才能找出差距,弥补不足,重复培训时学有重点。是安全技术培训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
3.现场教学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1现场教学是学员最喜闻乐见的方式之一。
它直观,简洁地接触实际,做到简易易懂。虽然教学过程简单,但知识含量高,且课堂无法讲清楚的内容,在现场教学中能通俗易懂的体现出来,对学员讲是一种“时间短,知识含量高,易理解,便操作”的极佳方式。例如:在综采放顶煤技术中,主要需要讲清楚的问题是煤矸垮落的时空关系,合理的放煤步距和放顶煤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煤矸垮落的时空关系,既要保证顶煤上方和后方的矸石同时到达放煤口,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有合理的放煤步距和熟练的移架技术。上述内容,它是一个动态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只能靠挂教学图,做动画来反映出煤矸垮落的时空关系,而用这种时空关系去确定合理的放煤步距和在移架过程应注意哪些问题才能将顶煤最大限度地放出,在课堂讲解中则无章可循。而现场教学它是一个“动态”过程,能够反映出最佳放顶煤的位置和在移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而顺理成章地确定出合理的放顶煤布局,解释各个移架过程中注意的问题,使放顶煤的回采率达到理想效果。
3.2现场教学科增强各工种学习安全技术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理论教学内容按照现场教学内容“按需选择”,对职工的应知应会及安全问题进行现场讲解,做到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
3.3现场教学科解决老工人文化程度低,课堂效果差,笔试不合格的缺陷。新工文化水平高,人动手能力差缺点
3.4现场教学可极大地巩固理论知识。
3.5实行现场基地教学,可极大地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直接桥梁,能够很好地锻炼教师队伍。
3.6现场教学基地同时也是煤矿建设的科研基地,可促进煤矿安全技术的发展。
4.结语
增加现场教学和现场考核制度已经在全国煤炭行业开展,这种教学模式已经得到了有关专家的认可,就是因为它同单一的理论教学模式相比有明显的优势。既能充分调动和发挥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又能为提高安全技术培训质量提供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1]袁振国.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煤矿安全技术培训教学方法的探索 篇6
【关键词】安全技术培训;安全管理;仿真模拟系统演示
煤矿安全管理必须坚持“管理、装备、培训三并重“的原则。煤矿生产经常受到水、火、瓦斯、煤尘、顶板等自然灾害的特殊行业,这就决定了煤矿的安全生产比其它行业更为迫切和重要。而再先进的管理方法、生产设备、都要依赖于我们人类去体现他们的价值。要搞好煤矿的安全生产,就必须搞好煤矿安全技术培训。搞好安全技术培训就要着手于人的素质的提高,强化职工素质和安全技术。
随着对职工培训工作的深入,企业更加体会到培训对安全生产的作用,进一步明确强调职工培训的作用,从物力财力方面给予培训部门更多的优惠政策,对培训效果检查督查力度明显加强,这就对从事培训工作的教师提出了一个更严格的问题。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深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教育教学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如何使广大煤矿职工真正了解我国安全生产方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了解煤矿作业的危险、职业危害因素;熟悉本岗位安全生产的权利和义务;掌握本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以及个人防护、避灾、自救与互救基本方法;了解安全设施、常见事故防范、应急措施基本知识;掌握个人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简单维护,以及职业病预防知识等,具备与其从事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相应的知识和能力;达到全员持证上岗。是每一位从事煤矿安全培训教学人员应当去积极思考和探求的课题。在培训中学员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临时思想、雇佣观念严重,流动性大、难以管理等因素给培训工作带来很大影响。如何培训,怎样才能在教学中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培养学员爱岗敬业良好的职业道德,增进学员学习的主动性,使学员积极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配合教师共同完成教学目标,达到良好的培训质量和教学效果。要想达到这种教学效果,我们必须做到:
一、课堂教学要有针对性
煤矿安全培训应做到全员培训,对象应包括企业各类人员。要搞好职工培训工作,一是管理者要从思想上和行动上重视培训,要坚持“管理、装备、培训”三并重的原则,把安全培训当成一件大事、要事来抓;二是专业技术人员和一般管理人员。主要是实施安全技术措施中应承担的技术责任方面教育。三是一般员工。对于一般员工来说安全培训范围就比较广泛:上岗前培训,在岗期间培训,转岗培训等。
在培训过程中为满足学员解决工作中的需要。教师不仅要熟悉教材,还要根据学员的专业情况对教学内容做到有的放矢。一个针对性的需求调查,能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启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在同一个培训班级中根据不同的文化程度、接受程度开展教学工作,使他们对企业经营理念、价值观以及各种制度、规范有清楚的熟悉,树立公正的、客观的评价事物的态度。使学员在接受教育过程中,感受到他们在生产过程中他们占据着主人公的地位,认识到他们既是安全生产的执行者,又是安全生产的责任者;使他们在生产中旗帜鲜明地维护企业“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原则。如在电气作业培训中,还要发挥教师的“双师型”人才的作用,既能在课堂中仔细认真的讲解,又能在实践操作中给予耐心指导,反复演示,手把手的教,指导学员真正的理解明白并熟练操作。针对大多数学员看不懂线路图,培训教师可以讲练结合,安排学员到车间知道他们动手接线,通过培训使他们不仅了解开关结构、学会识图的能力,还能熟练掌握仪表的使用、防爆电器设备的故障处理、失爆现象及接线等操作技能。又如监测监控培训,学员计算机基础较差,教师除在授课时认真仔细讲授外,还要一遍又一遍耐心辅导,重复演示,手把手地教,知道明白为止。瓦检工操作课上,辅导老师知道他们如何使用瓦斯检查仪,如何进行下井前的准备工作和下井后的瓦斯监测。
二、仿真模拟系统演示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用教学仿真系统演示并配合讲解,是在平时看来较为抽象的概念,问题看得见,摸得着、直观、形象生动,这样能够帮助学员加深印象并掌握。如在提升机司机仿真模拟操作演示课中,理论培训主要是靠口授、板书、ppt、平面动画等,脱离井下环境,内容较为抽象,更缺乏临场感受,培训效果较差。而通过虚拟的现实、三维动画、计算机控制等技术,按照同等比例制作的操作台,能够真实的显现出井下的操作环境,对设备工作原理动作进行仿真,这样就将井下的设备搬进实验室,也可以多人协同操作,从根本上改变煤矿设备的培训模式。可以实现提升及司机的模拟演练,只管性强,培训效果得到很好的成效。在矿井通风与安全模拟演示中,可以让学员直观的观察到整个矿井的采掘机运通五大系统,以及掘进巷道的布置形式、瓦斯电闭锁的演示,使矿井掘进工作面的空间形态和整个工艺流程一目了然。又如现代化矿井通风系统演示,可以是学员了解全矿井的通风系统,模拟现场制造一些火灾、瓦斯爆炸等事故现场,使学员逼真的看到井下自然灾害的威力和通风系统、通风方式和避灾路线采用正确的避灾措施,确保广大职工的生命安全和企业财产不受到损失。瓦斯煤尘爆炸综合演示装置能真实地看到并感受到井下瓦斯煤尘爆炸的危险性,给学员一个感性的认识,让学员切实理解生产离不开安全,安全促进生产,不安全不生产。
三、案例教学
培训教学中,结合相关理论采用案例教学法,。在法律法规、安全管理等理论基础课教学中,不仅要求学员掌握煤矿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并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针对性地讲一些案例穿插在条款只能够进行讲解。如《中华人名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三条规定: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针对这一方针展开讲解,深入浅出,带动整个课堂效果,使学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更使他们从内心深处意识到只有真正掌握法律法规的重要性,才能增强法制观念,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之间的关系,达到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并且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真正的杜绝“三违”现象的发生。
使学员明白事故隐患就在身边,案例就列举近几年在煤矿生产中所发生的事故,瓦斯突出事故、透水事故、顶板事故及其他的事故等等。案例的选择方面呢,要选择正反两面的。比如在讲瓦斯突出事故时,讲述在身边发生的实际案例,来发动学员参与事故的分析和讨论,并提出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场灾难性事故,使他们在这起重大瓦斯突出事故中得到什么教训,在今后的生产过程中怎样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来减少悲劇的发生。
四、多媒体教学
厂车安全管理人员培训教学大纲 篇7
每年9月的第二周, 教育局教研室就要召开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和教导主任会议, 主要内容为教学工作部署。紧接着, 会议就会不断:教科所召开教科室主任会议, 教育科组织学籍工作会议, 学科教研员组织教研组长工作会议……于是, 很多教导处和教科室合为一体的学校的教师, 昨天开会, 今天也开会, 明天还开会。
丽水市莲都区共有中小学校47所, 教学线上的干部近200人。据笔者的观察, 他们在开学后的近一月内, 几乎都劳累在这无休止的会上!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 莲都区教育局教研室特意组织了基于行为改进与深化的教学管理干部研修班培训活动, 构建教学、管理、研修一体化、自主化、常态化的模式, 以期通过这样的活动来提高全区中小学教学管理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管理水平和能力, 使他们更新管理理念、改进和优化工作方式。这样, 教学管理干部就不用开那么多的会, 从而达到减轻工作负担, 也使自己更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
二、“六步走”模式及实施案例
当前, 单纯的“注入式”的培训对受训学员而言无异于“隔靴搔痒”, 只有触动他们内心深处的“自尊自重”之弦方能引发他们的思考。经过长期的思索和多次研讨, 我们确定了“听中悟, 悟后行, 行时思, 思后改, 改则通”的“六步走”培训模式。
一是“听中悟”。“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我们组织学员听外地专家的理论讲座, 听区域校本教研的精华推荐以及各校的校本经验介绍。“业精于勤, 行成于思”, 听后, 要求学员用心去悟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的原因, 悟名校之所以成为名校的原因, 悟出本校校本教研存在的弊端, 悟出学校今后的发展之路。
二是“悟后行”。“悟后行”要求学员在日常工作中积极行动, 如建章立制、策划活动等。
三是“行时思”。思的关键是“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我们鼓励学校整理自己的成功案例, 然后聚集亮点, 在培训时进行互动评价。
四是“思后改”。“先知三日, 富贵十年”, 我们要求学员根据评价所得改进行动, 并进一步创新实践, 提升经验。
五是“改则通”。“精诚所致, 金石为开”, “改”是“通”的前提。理念也好, 行动也好, 需要学校在纵向上各部门上下贯通, 同时通过拓宽交流在横向上各科室融会贯通。所以, “通”既是手段, 也是最终要达到的目标。
基于这样的理念和操作方式, 丽水市莲都区外国语学校、莲都区处州中学成为了教研室组织全区各中小学校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以及教导主任、教科室主任、部分教研组长进行培训的“黄埔军校”。2011年9月23~24日和2012年2月23~24日, 莲都区教育局教研室就在这两所学校分别进行了为期两天的中小学教学管理干部研修班培训, 共196名学员聆听了7位来自仙居、广州、深圳、上海等地专家学者的专题讲座。在活动中, 聆听、讨论、反思、作业、论坛, 是学员学习成长的“绿色通道”。这些中小学教学管理干部身份可谓“变化多端”, 学员, 研究者, 论坛发言人, 主任, 组长……这样多层面的丰富多彩的培训, 使学员们普遍感到增长了专业知识, 开阔了视野, 同时感受到了培训带来的快乐。
三、实践效果及思考
培训活动结束后, 针对“你们喜欢这样的培训吗”“这样培训有什么效果”等问题, 很多学员谈了自己的感受。有的说:“这次培训不仅学到了与日常教学管理密切相关的理论知识, 更重要的是对教学管理工作有了新的思考, 对学校发展有了新的思路。”有的说:“我觉得徐红武老师讲得很实在, 很有指导意义, 而且语言也很生动, 听着入耳……也就觉得心动了, 我们学校今后的校本教研也有思路了!”有的说:“我觉得这样很好啊, 在组织上化繁为简, 化多为少———将教学工作部署、教科室主任培训、教导主任培训、教研组长培训等工作结合在一起, 省力省心多了!”还有的说:“我觉得培训模式也不错, 就像刘主任所说的, 知与行, 相交错———让学员以研究者的姿态参加学习, 在主动参与研修的过程中学会研修。在培训中强调‘听中学、做中学、听懂的东西做出来、做好的东西说出来’, 这是一次给力的培训!”
厂车安全管理人员培训教学大纲 篇8
关键词:洛桑师资培训,教学技能培训,特点分析
一、 前言
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 (简称洛桑) 院师资培训 (Training of Qualif ied Learning Facilitator) 是该学院对其全球合作认证学院提供的封闭式师资培训, 由洛桑酒店管理学院高级顾问及师资培训讲师授课, 为期15天左右, 学期结束并通过考试的学员将获得由该学院颁发的“合格教师”认证证书。培训涉及教学基本技能、教师行为规范、商务礼仪等方面, 其中教学技能培训为核心内容。本文将就洛桑培训的核心内容——教学技能培训进行研究, 对该项培训的特色进行分析, 提炼突出优势并指出缺陷不足, 从而达到促进国内英语教学技能培训的运用和发展的目的。
二、洛桑教学技能培训 (简称洛桑培训) 的优势
1.精细化。
(1) 组织形式。所谓培训组织的精细化, 是指洛桑培训要达成培训目的, 整个组织工作都必须符合洛桑培训的“细微”特点, 不能有所逾越。具体来说, 就是培训时间、人数、空间和设备等都要控制在“精细”的范围之内。前文指出洛桑师资培训为期两周, 其中, 三分之二的时间用来进行教学技能培训, 每项教学技能的培训时间只有一天。除时间精确外, 洛桑会将每期培训的学员人数严格控制在15人左右, 要求培训始终在教室进行, 每位学院必须携带笔记本电脑。
教学实践环节也体现出组织的精细化和微型化。为检验学员的学习效果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在技能学习后, 学员将参加专门的教学实践活动——角色扮演。学员将以小组为单位模拟真实课堂, 每组3-4人, 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它引入了现代哲学与科学的“实证分析”方法, 认为教学技能不仅是一个有机整体, 而且可以分解、控制, 并进行强化训练和操作。
为体现精细化特点, 达到学员易于掌握教学技能的目的, 培训分为教学技能介绍→技能示范与观摩→确定目标、内容→教学实践 (角色扮演) →评价与反馈 (培训师评价、小组评价、自我评价) →综合技能训练6个步骤。
(2) 目标内容。洛桑培训方法从简单的单项教学技能入手, 使技能受训的目的性更明确。每次教学训练都针对学员个人集中讲解或训练单项教学技能, 训练目的明确, 在整个培训过程中, 学员是中心, 发展是建立在学员个人现有基础上的。
培训目的十分明确, 即培训单项教学技能。对照每类教学活动所适于实现的目标, 将课堂教学技能分解为:讲解技能、提问技能、导入技能、结束技能、强化技能、板书技能、组织技能、应变技能、电教技能, 并分别予以强化训练。每项教学技能虽然在行为方式上有某种共性, 但在功能上是针对某项分解目标的, 从而使纷繁复杂的教学过程分解成许多容易掌握的、具体而单一的技能, 并对每一项技能提出训练目标, 在短时间内对学员进行训练, 以提高学员的教学技能。
(3) 评价反馈。这是洛桑培训模式最成功、最关键的环节, 它能直观、迅速地反映出讲课者在教学行为中的长处与不足, 从中吸取教益, 增长教学经验。在技能示范与观摩后, 学员会扮演教师角色参加真实教学场景模拟的试验, 接受培训师和其他学员的评价。反馈评价有两个作用, 一个是使学员能正确估量自己的教学效果。另一个是使参与的全体学员通过点评学会课堂教学的评价方法。
2.互动性强。洛桑培训中, 每个学员都有登台展示自己的机会。所谓参与化主要是指“教学实践”环节, 通过对真实教学场景的模拟, 学员对真实课堂情况的实战体验, 使学员去感知、分析自身的行为, 促进学员间的相互学习, 达到强化正确的操作行为并使不正确的行为得到抑制消退, 从而加快了知识转化为技能的过程。在互动性强的评价反馈阶段, 学员不但能主动学习他人的优秀示范, 还能清晰地意识到自身的优缺点, 并根据自己的优势创造性地提出新的教学方案。因此, 学员能积极、热情地参与到教学技能的培训活动中, 教学效果明显。
其次, 参与性还表现在它是一种“以学员为主体, 以实践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洛桑采用的是“微型教学” (Micro—teaching) 模式, 始终把学员作为能力发展的主体, 始终把实践置于教学各环节的中心地位;通过“技能学习”到“技能实践”到“技能评价”再到“技能改进”的教学过程, 实现了“知识”到“能力”的转化。
3.实践化。洛桑培训注重学生的能力训练, 教学技能理论学习后, 进入教学实践环节, 学员以组为单位自主选择一项简单的生活技能进行课堂模拟演示。组内分别有人扮演“老师”和“学生”。其中, 一对一授课的模拟课堂称为“One-On-One”, 一对多授课称为“One-On-Many”。经过一天的准备, 学员将在实践方式领略做老师的滋味, 也检验一下自己所学的教学技能是否应用起来得心应手, 何处有待改善;同时可以听取同组扮演“学生”的学员对自己所授课优缺点的评议;整个教学模拟过程都是在为学员提供良好的课堂体验和实践的机会, 这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了学员对培训课程学习的兴趣。
4.及时化。及时化特点贯穿于技能培训的各个阶段。技能介绍和示范阶段, 学员要在每天课程结束后花大量的时间对当天所学内容及时巩固和消化;培训师每天上课前要花半小时进行测验, 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教学实践和评价反馈阶段, 学员被分为若干小组进行角色扮演, 讲课人为受观察小组, 听讲人由指导教师和其他学员组成。还原真实教学场景, 实现实时教学过程, 近距离现场操作, 学员全方位观察。角色扮演结束后, 要求听讲人和讲课人及时给予反馈和自我评价, 最后由培训师做总结评价。通过对教学实践的评议, 学员对教学技能有更深刻的了解, 使自己对其中一些问题变得更加敏感, 从而可以有效地改进。教学实践课上, 学员有着相同的目的, 在别人上课时, 他们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讲课人教学行为的优劣, 教学技巧和方法的成败, 为自己的教学提供样板。及时有效地反馈教学信息, 有利于形成直观的调整空间。此种及时性的教育技术手段, 不仅给学员提供了愉快的学习环境, 有利于培养学员的创新思维, 促进其对教学实践的反思,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主动探求新知识的欲望。
三、 洛桑教学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
洛桑培训的突出优点对提高学员的教学技能和激发学员的自主学习有切实的帮助, 但笔者在切身的培训体验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宏观性、系统性差。
(1) 忽视单独技能训练与整体教学的关系。洛桑培训把教学技能分割成若干个部分进行训练, 随着教学培训的深入, 发现这种技能的分解大大降低了教学本身的功能, 这种技能的分解使教学技能之间的连贯性被人为肢解, 技能训练和认知结构、感情因素的发展缺乏同步, 但宏观的综合教学活动又不便于此种微型教学模式的开展和实施。当人们致力于分项教学技能的训练时, 往往会容易简化教学活动的影响因素, 但单项技能的习得并不等于综合技能的掌握;因此, 开展单项技能训练的同时, 根据学员的掌握情况, 必须将相关的单项教学技能综合, 进行交叉综合训练, 这样有利于加强学员对教学行为的整体把握。
(2) 教学实践与教案设计脱节。洛桑培训中, 将教案的设计放在教学实践之后, 显然违背了正常的教学规律, 不利于整体教学实践的开展。将这两项技能培训的顺序颠倒, 势必会影响之后的培训环节。教学是一项有计划有目的地活动, 教案是教师教课的预设方案及程序, 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 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洛桑在教案设计单项技能培训中, 只是简单的讲解教案格式方面的细节注意事项, 并没有对教案内容和设计等核心内容给予指导, 大大忽视了教案在教学活动中的领导地位。
2.标准性和真实性差。教学技能评价的复杂性较高, 尚无固定的标准。学员在模拟课堂中的评价多流于形式。培训师和其他学员由于受面子、分数和其他因素的干扰很可能出现评价不真实的现象, 导致评价的主观性较大。由于学员没有机会观看到自己的表现, 不能直观地了解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 也就不能对自己的模拟教学进行系统的反思, 最终影响了技能的训练效果。提高培训效果的重要途径即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 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 能更加全面客观地发挥教学评价体系的作用。在评价的操作上, 运用定量计算和定性方法做出判断, 这种评价的执行性、操作性才会更强, 不仅能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 使他们明确自己打到的目的的具体情况, 另一方面在没有压力、激发学生热情的前提下纠正问题, 学生易于接受。定量分析与指导教师的定性分析相结合, 改变评价的单一性, 体现教学的整体性和艺术性。
3.时效性差。培训内容集中、时间短, 技能实践过程短暂, 教学实践机会少, 不能做到每个学员都有角色扮演和被点评的机会;缺乏反复练习, 容易忘记, 应对技能实践环节进行影音记录, 方便实践者自我观察和评价;学时短, 许多技能未进行示范, 只是简单的举例, 一带而过, 加之要训练的教学技能繁杂, 有的学员还没有完全掌握, 该项技巧的讲解已经结束了, 没有很好地起到培训技能的作用, 也会加重学员的紧张焦虑和心理压力。建议在增加培训时间和技能实践机会的同时, 可将教学实践留作作业学生课下完成, 全程录像, 可作为资料保留, 每组都有机会展示并接受点评。此外, 在观看声像记录时或点评时, 还可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必要的提示、指导, 需要强调的内容可以用暂停、重放等进一步说明。
4.理论性差。教学技能培训缺乏理论指导, 缺乏相关的技能理论学习。洛桑培训第一阶段是“技能介绍”, 此阶段只涉及技能基本概念和使用技巧的简单介绍, 并没有对教学技能进行理论讲解和分析, 学员只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教学理论的形成通常与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密切相关, 并以知识的掌握为基础, 因此, 在技能训练前, 都应学习相关的理论原理与方法原理, 如有关教学设计思想, 教学目标分类, 教学技能分类, 教学评估等, 通过学习理论, 不仅解决怎样做的问题, 还要解决为什么这样做的问题, 以防止简单的模仿。还应重视指导学员备课和相关的技能训练理论学习, 以提高教学效率。
四、 总结
实践证明, 洛桑培训是一个简化了的, 细分的教学, 是一个设定的、有控制的实践系统, 它使学员在有控制的条件下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它着眼于“细微”, 立足于“反馈”, 起始于“分解”, 结束于“综合”。它的目标明确、过程细致、参与性强、运作规范、反馈及时, 可使学员的教学技能在短时间内有明显的提高, 对教师专业化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要重视现行培训中的问题, 深化教学改革, 推进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光磊.谈双教双学法在师范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 2005, (15) .
[2]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3]洪岗.微型教学——师范生教学技能培训方法[J].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3, (3) .
厂车安全管理人员培训教学大纲 篇9
关键词:教学管理;教学质量;人员;素质
素质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它要求现代教育必须由以传授知识为中心转向以提高素质为中心。教学管理就是应用一种原理和方法,按一定规定引导学校管理人员去行动,发挥大家的积极性,使国家投入的一定人力、物力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运用,达到预期教育目标的行为。因此,加强对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素质
1.教学管理人员要具有较高的知识素质
教学管理人员的服务对象是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教学人员,没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就会缺乏共同语言,无法开展工作,也就无法认识教学规律,无法使教学工作过程中的各种因素达到最优组合。因此,高校教学管理工作者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各自管理范围内的专业知识,了解和掌握所在工作部门的性质。除了要掌握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外,还要掌握与工作业务相关的专门知识,如高等教育史、学生心理学、高等教育学和计算机应用知识等。
2.教学管理人员要具有良好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
教学管理人员担负着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重任,教学管理人员的思想和行为会自觉不自觉地影响教师和学生。因此,教学管理人员优良的思想品德及政治修养对搞好教育工作,形成良好的校风有着直接的影响。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马列主义理论修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献身党的教育事业是良好的政治素质的基本内涵。
3.教学管理人员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优秀的职业道德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对教学管理人员的才能发挥起积极作用,同时又是善解人意的心理保障。由于教学管理具有多岗性以及层次不同、涉及范围广等特点,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矛盾。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使教学管理者不断提高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教学管理的对象主要是人,它要求管理者能以稳定的情绪、良好的心态,与各教学单位的管理人员相互配合、团结协作,密切与教师、学生的联系,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营造一个良好的人际氛围,以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效。教学管理人员协助领导决策、保障管理秩序正常运转,工作千头万绪,而工作繁忙极易造成心情焦躁、情绪消极的不良心态,因而管理人员必须正视现实,适应现有的工作环境,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学管理人员不断提高自身修养,顾大局、识大体。职业道德素质是高校教学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中不可忽视的素质之一。教学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集中表现在敬业爱岗、工作责任心、处事公平和实事求是原则等方面。
4.教学管理人员要具备教学管理专业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和掌握科学教育理念
高校中的教学管理包括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以及学科、专业、课程、教材、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学风、教学队伍、教学管理制度等教学基本建设的管理。教学管理人员必须了解其基本涵义,熟悉其基本内容,明确各方面管理的目的和意义,把握各方面管理的现代理论、信息及方法;在此基础之上,逐步探索教学管理的规律,提高教学管理的绩效。具备一定的学科专业知识对于专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人才培养规格等的审订才能具有专业化的视角,同时因为对学科的现状、发展方向清楚明了,因此制订出的教学管理制度、计划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也更富有指导性意义。科学的教育理念指的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理念、素质教育理念、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教育理念等;科学的教育理念对于教学管理中教学计划的管理、指导教育教学实践的管理及进行教育教学评估等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因为这涉及到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专业教育教学质量等。
二、加强教学管理人员素质培养的方法
1.加强教学管理人员的学习和培训
提升教学管理人员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对教学管理人实施继续学习,一是有针对性地派他们出去进修,开拓视野,更新、补充和拓宽原有知识;二是鼓励他们在职学习,参加在职研究生学习、网络学习等,来提高理论知识和管技能;三是通过短训班学习提高,加强教育科学的学习,了解掌握教育科学的发展趋势;四是采用其他形式,如组织教学管理方面的研讨会,规定教学管理人员定期撰写工作总结给他们压担子等。
2.对教学管理人员实行双向流动、双向选择
目前高职院校缺乏专职的教学管理人员,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稳定的专职教学管理队伍是十分必要的。在高校实行公开招聘,把高素质的人才吸收到教学管理队伍中来。对愿意从事教学管理工作的本校或其他院校的相关专业毕业生,通过组织考核,择优录用,或者向社会公开招聘,引进社会上的优秀人才,实现教学管理队伍的高素质结构。这样一方面可调动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其责任心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激发管理队伍内部的活力,提高其竞争的紧迫感。从而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充分的保证。
三、结语
厂车安全管理人员培训教学大纲 篇10
一、教学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的现状
全面推进继续教育事业是终身教育体系建立的重要保障。继续教育的观念不断深化, 继续教育的内容不断丰富, 继续教育的形式日益多元, 继续教育的成效日益凸显, 继续教育的参与面日益宽广, 继续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尤其是高校, 现已成为实施继续教育的重要阵地。而作为高校中一支重要的队伍教学管理者, 对其开展继续教育, 尤其要“优先发展、适度超前”。
近几年, 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急剧扩大, 数量猛增, 综合化趋势日益明显, 国际合作与交流日益密切和频繁。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和程度的深入, 出现了许多新的教育现象、教育困惑和教育问题, 对教学管理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挑战。一所高校发展的速度、办学的质量和成效离不开教学管理工作的紧密配合, 教学管理的地位不可替代。因此, 必须转变管理思维, 树立服务意识, 更新和优化管理者的专业知识体系, 通过开展继续教育提高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 这是新时代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目前, 教务管理工作进一步呈现出精细、琐碎、繁杂的特征, 部分教务管理人员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学、管理学学习或培训, 业务素质水平不高, 思想比较保守, 信息比较闭塞, 在很大程度上是处于维持性管理, 缺少创新的思维和魄力。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背景和能力素质在一定程度上不完全适应新时代教学管理工作的需要, 急需通过建立完善的继续教育体系和途径来为管理人员提供更多更广的学习和提高的机会, 从而提升管理质量。
基于黑龙江科技大学 (以下简称“我校”) 教学管理人员队伍 (教务处和各二级学院的教务科人员) , 共计54人的整体情况进行分析:
从职称分布来看:教授14人, 副教授10人, 中级职称及以下的30人。中级以下职称占到了50%, 其中绝大多数科级及以下成员均为中级职称;从年龄结构来看:40岁以下的有25人, 达到了52%。中青年教师比例偏高;从专业背景来看:只有9人是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 达到了17.5%。其余均以理工科专业背景为主, 缺乏教育学、管理学等知识背景的支撑 (理工科27人, 经管10人, 其他8人) ;大多数教学院长也都是某专业或某课程的负责人, 肩负着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繁重的教学一线任务, 有部分教务科人员是教师编制, 还承担着课程讲授的任务, 很难将全部精力放在教学管理上。
我校教学管理人员队伍成分复杂、专业背景迥异、能力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 这些都亟须解决和加以改善。
二、高校管理人员开展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一) 大学建设与发展的需要
教学管理人员身处教学管理的第一线, 教学管理工作的质量高低与否直接关系着学校整体的发展水平。
我校以省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为建设契机, 以更名科技大学建设为出发点, 教学改革及管理的创新要结合它的建设内容, 教学管理人员对其建设内容的熟悉和理解、对当前社会形势的分析、对就业市场的评估和预测、对新的管理理念的认同等, 这些对于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因而, 在新的形势下教学管理人员需要加强教育理论、教育管理、教育政策及教育法规的学习, 不断提高理论水平、专业知识和管理技能, 建立进修和培训制度。
(二) 提升管理队伍层次, 提高管理效能的需要
高校管理队伍不同于师资队伍, 它是教育教学顺利进行、教学秩序稳定发展的可靠保障, 它更多要求具备的是管理能力、协调能力、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等。就目前来看仍然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首先, 管理人员的基础素质参差不齐。由于当年学校两地办学、异地搬迁等现实原因, 除了一部分人员是通过公开招聘择优选留, 还有不少人员是学校为稳定人员队伍、解决职工两地分居而照顾性安排的, 这部分人员普遍学历偏低、专业背景迥异, 尤其是缺乏高校教学工作的经历, 属于管理专业科班出身的人才更少。其次, 管理人员的教育管理知识匮乏。大部分人员仍然是墨守成规, 照章办事, 整日劳累在繁杂的日常工作中, 没有真正理解“管理”二字的含义, 缺乏利用现代教育管理知识进行主动思考和改革创新。随着高等教育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 管理手段的不断更新、管理资源的整合和优化, 都对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 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在岗继续教育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三) 履行职责的现实需要
近几年, 我校教学管理队伍的总体状况是比较好的, 特别是近年来一批高学历、高职称、懂管理、懂教学的年轻干部走上了教学管理岗位, 给管理队伍注入了新的活力。但由于人员来源复杂, 学术背景多元, 能力素质参差不齐。这也是导致学校教学管理工作质量始终无法大跃进的重要原因。尤其是我校现在已经实现了更名科技大学的梦想, 下一步大学建设的重要内容就是全面提升学校的整体工作状态和水平, 真正迈入同类大学发展的前列。这就急切需要在不影响正常工作开展和人员调配的情况下, 开辟更多的途径在最有效的时间内提高管理水平和质量, 而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建立完善的在岗继续教育体系。
三、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开展继续教育的策略
我校2013年党政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要高度重视和加快推进管理队伍建设。进一步科学定位, 科学制订管理队伍培养培训计划。采取刚性措施, 加大人财物投入, 坚持专门培训、岗位实践、科学研究“三位一体”, 加快管理队伍的培养。
(一) 转变观念
一流的大学离不开一流的管理, 一流的管理又离不开一流的管理人员。高校领导必须要转变观念, 充分认识到对教学管理人员开展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学校的政策和具体工作中要大力支持, 在学校年度工作重点上将其列为必要工作之一, 在经费预算上将其纳入学校事业总体规划。同时, 我校可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 尤其要结合大学建设内涵的需求, 利用省内高校资源, 开展合作办学等方式, 利用假期周末等业余时间, 分期分批地进行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 从而提高我校管理人员自身的管理知识、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
(二) 营造继续教育的文化氛围
我校要将以人为本和柔性管理的理念深入人心, 创建教育理论知识学习、专题讲座、短期进修、顶岗锻炼、集中讨论、考察调研等多元化的继续教育形式, 为教学管理人员的能力提升开创良好的外部环境。例如, 建立继续教育管理机构, 为管理人员提供最新的资料、信息, 组织多种形式的讲座和短期培训, 搭建与各高校对口单位的交流平台。同时聘请有丰富教学管理经验的人员通过各种方式传授管理经验, 为管理人员搭建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支持平台, 实现网络共享和远程教育, 使教学管理人员能够不出家门就接受到最新的管理知识学习。
(三) 建立不同形式的短期培训班
定期举办形式各异的短期培训班, 是教学管理人员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最简捷、最有效的途径。一是举办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理论知识培训班, 讲授教育前沿理论和管理技巧, 通过高等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学、教学研究方法的学习, 弥补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缺陷, 使他们在理论上更加熟悉高校教学工作的基本规律和教学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从而能够更加科学地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二是举办教育管理专题培训班。邀请校内外的教育学专家和各校有丰富管理经验的教务处领导分专题对教学管理工作进行理论剖析和实践讲解, 尤其针对大学管理的模式和方法对教学文件和有关规定进行实例讲解。通过理论与实例的讲解和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能引起他们的共鸣, 为他们提高工作效率, 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夯实了基础。
(四) 提高管理人员的学历层次
继续教育取得显著效果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管理人员学历层次和实际工作能力的明显提高。为了促使管理人员在新的科技大学建设转折期迈向新的台阶, 呈现出新的气象, 发挥出更多的能量和热情, 我校积极鼓励教学管理人员攻读教育管理专业的学位, 并为管理人员学习计算机、外语等知识提供条件。
总之, 高校应采取多层次、多渠道的继续教育方式, 重视加强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 不断激发管理人员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努力造就一支适应学校新时期大学建设和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高素质的高校管理队伍。
参考文献
[1]刘明伟, 张蕙, 颜金玲.当前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 2009, (5) :7-8.
[2]李岱峰.高校管理人员继续教育模式探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1, (6) :153-155.
【厂车安全管理人员培训教学大纲】推荐阅读:
厂车管理制度05-22
中层管理人员安全培训06-20
4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培训证明06-25
安全管理人员设置10-20
信息安全管理培训11-16
锅炉安全管理人员09-28
煤矿安全薄弱人员管理09-22
企业人员信息安全管理11-14
安全管理人员自我介绍05-28
智慧工地人员安全管理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