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人员设置

2024-09-16

安全管理人员设置(共11篇)

安全管理人员设置 篇1

安全机构设置及安全管理人员设置管理制度 目的

为确保有专门的机构或人员负责安全生产管理,保障安全生产工作正常有序开展,实现安全生产目标,根据《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云南省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安全机构设置及安全管理人员配置管理制度》。2 工作职责

2.1 企业主要负责人是本过程的主管领导。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设置或人员任命,均应经企业主要负责人批准。

2.2 人力资源部负责安全管理机构设置、安全管理人员任命工作。3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 3.1 安全生产委员会

安全生产委员会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议事机构,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担任安全生产委员会(以下简称安委会)主任,分管领导和各部门负责人任安委会委员。

为便于工作,安委会下设安委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安委办),安委办设于安全环保科,由安全环保科负责人兼任安委办主任。

安委会的设置及人员组成应以正式文件发布。3.2安全环保科

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的专业管理和日常管理工作,设置安全环保科作为企业安全管理与环保管理的职能部门,并为之配备能力与数量相适应的安全、环保、职业健康管理人员。

安全环保科的设置及负责人任命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批准,人力资源部以正式文件发布。

安全员配置人数必须满足国家有关规定。4 安委会工作要求

严格贯彻执行国家的安全生产工作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标准和上级有关安全生产工作的规定、决定等。

对重大人身、设备、交通、火灾、爆炸、中毒事故、职业危害或重大事件,组织进行调查、分析和处理。

督促各责任单位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并协调各单位、专业部门之间的安全工作,确保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健康发展。

审定企业安全环保工作总结、安全环保工作计划和重大安全环保措施及计划,审定企业安全环保奖励办法和重大事故隐患整改方案,并督促各单位和部门认真落实。

安全生产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应牵头组织开展安委会的工作,安委办是安委会的办事机构,负责处理安委会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

安委会会议由安委会主任主持,每季度召开一次安委会会议,特殊情况可临时增加,审查安全工作进展和确定方案,协调解决存在的重大安全问题。因特殊原因安委会主任不能参加会议的,应授权安委会副主任主持会议。安委会主任每半年应至少主持一次安委会会议。

安委会会议由安委办筹备,准备相应资料,做好会议记录。安委会会议必须形成会议纪要,纪要内容应包括跟踪上次会议工作要求的落实情况、制定新的工作要求、形成工作任务清单,未完成项目必须有整改措施。会议纪要由安委会主任签发。安全环保科工作要求

安全环保科是企业安全、环保、职业健康工作的主管部门,在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委会的领导下,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宣传、贯彻国家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和方针、政策,执行上级部门相关规定。组织制(修)订企业安全、环保、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贯彻、落实安全标准化管理,规范安全管理行为,持续改进安全管理绩效。

负责企业安全教育培训管理,配合相关单位开展安全教育培训。配合上级部门开展特种作业、特种设备操作与管理、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考核和资格证取(换)证工作。配合相关部门对外来施工队伍进行安全教育。组织召开安全例会。组织厂级各项安全检查,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并进行跟踪、落实;配合相关单位对压力容器、起重机械等特种设备及安全设施、装置等按规定检查和校验工作。

5.1组织编制应急救援预案,并组织演练、评审和完善。

5.2负责工伤事故的管理工作,配合相关部门进行工伤认定工作;组织重伤事故、轻伤事故、一般污染事故的调查处理,配合主管部门进行各类重、特大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

5.3按国家和行业有关规定制定劳动防护用品发放标准,监督劳动防护用品采购管理,监督、指导员工正确使用。

5.4对下列情形之一者,有权责令其停工、停产整改。1)明显处于危险运行状态的设备、设施。

2)高危作业(含进入容器、登高、动火、煤气区域作业等)未履行安全审批手续,或未采取安全防范措施。5.5对相关方负有安全监督管理责任。6 安全管理人员任职条件

6.1经依法培训合格,取得安全任职资格证书。

6.2 3年以上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相关经历,中专及以上学历。

6.3具有一定的风险评价能力、事故调查分析技能、应急处理能力、安全检测能力、系统安全评价能力、写作能力、较强的组织和对内对外沟通、协调能力。6.4了解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知识、系统掌握安全技术和管理基本知识,熟悉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国家、行业相关安全标准,熟悉企业生产工艺原理和各生产环节、过程。7 变更管理 7.1 安委会成员变更

安委会成员发生变更时,应及时对安委会组成进行变更并下发新的安委会组成成员文件。

7.2 安全管理机构变更

企业组织机构发生变更时,应及时对安全管理机构进行变更。7.3 安全管理人员变更

发生以下情况时,对被任命的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变更: ——出现安全事故被撤职的;

——参加上级组织的安全生产知识培训考试不合格的; ——被任命的人员岗位发生变化; ——根据相关规定需进行变更的。

安全管理人员设置 篇2

1 工勤技能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背景

试行人员聘用制为高校开展岗位设置工作奠定了基础。近年来, 全国高校根据国家有关政策, 相继改革干部、人事和分配制度, 强化竞争机制, 破除干部职务和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 逐步建立以聘用制为基础的用人制度, 实行教师聘任制和全员聘用制。

2 国家对高校工勤技能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高校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有关的文件包括:《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2002]35号) , 人事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 (国人部发[2006]70号) , 人事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 (国人部发[2006]87号) , 人事部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 (国人部发[2007]59号) 、和教育部有关文件。

工勤技能岗位包括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 其中技术工岗位分为5个等级, 即一至五级。普通工岗位不分等级。国人部发[2006]87号文件提出:“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 都要纳入岗位设置管理”、“鼓励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 逐步扩大社会化服务的覆盖面。已经实现社会化服务的一般性劳务工作, 不再设置相应的工勤技能岗位”;国人部发[2007]59号文提出:“按照后勤社会化的改革方向, 要逐步减少工勤技能岗位的比例”、“高等学校工勤技能岗位结构比例全国总体控制目标:一级、二级、三级岗位的总量占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比例为25%左右, 一级、二级岗位总量占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比例为5%左右。”

3 工勤技能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一是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确定问题。高校工作人员岗位分为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国家对于高校三类岗位的设置比例规定了控制目标, 其中要求专业技术岗位数占总岗位数的比例不得低于70%, 管理岗位数占总岗位数的比例不得超过20%, 工勤技能岗位的比例要按照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方向逐步减少。按照这一规定, 工勤技能岗位数占总岗位数的比例最多是10%。

二是根据国家有关岗位设置的规定, 工勤技能一级、二级、三级岗位的总量占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比例全国总体控制目标为25%左右。高校实施后勤社会化改革有近二十年时间, 期间很少在编制内招收、调入工勤人员。高校现有编制内的工勤人员很多是以前招收、调入学校的, 工龄较长, 有一定的工作积累, 许多聘了高级工。

三是各级工勤技能岗位的晋升比例问题。目前高校的工勤人员比例偏高, 工勤技能岗位中高级工的比例也偏高。在这种情况下, 各级工勤技能岗位是否还要设定晋升的空间, 晋升的比例应如何控制。这类问题成为高校工勤技能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难点之一。

4 做好工勤技能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思路和对策

4.1 做好基础工作

吃透上级有关文件、摸清学校校情, 使学校工勤技能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既符合国家规定, 又符合学校的实际。上级有关岗位设置管理的文件是指导高校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是高校进行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它不仅具有指导性, 还具有约束性、强制性, 必须认真学习, 吃透精神, 准确领会, 贯彻落实。

4.2 科学、合理地设计工勤技能岗位设置方案

首先, 要结合实际工作的需要, 在做好岗位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岗位设置。对已经实行社会化管理的劳务工作, 不再设置工勤技能岗位, 对未实行社会化管理的后勤服务、保障工作和技能操作、维护工作才需要按规定设置相应的工勤技能岗位。而且, 岗位的设置必须与单位的实际工作需要紧密结合。

其次, 在设计各级岗位聘用条件时, 要充分体现工勤技能岗位的特色。高校工勤技能岗位指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后勤保障、服务等职责的工作岗位。工勤技能岗位的设置要适应提高操作维护技能, 提升服务水平的要求, 并满足高等学校教学科研和日常运作的实际需要。

再次, 在工勤技能人员的岗位等级晋升问题上, 既要考虑学校工勤技能岗位的设置比例, 又要考虑到工勤人员的切身利益, 并给工勤人员必要的激励。为此, 在设计岗位设置方案时, 要搭建适当的晋升平台, 让具备任职资格和任职条件, 但尚未聘到相应等级的人员有晋升高一级岗位的机会, 调动大家工作积极性。但在当前高校工勤人员比例偏高的情况下, 要从严控制岗位晋升数。

4.3 加强、规范工勤技能岗位管理, 避免“重设置, 轻管理”

岗位设置是工勤技能岗位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但不是唯一内容。工勤技能岗位管理还包括岗位聘用、合同管理、建立具体的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设置”是“管理”, 但“管理”不仅仅是“设置”。要避免“重设置, 轻管理”的现象, 通过合同契约方式, 加强规范工勤技能岗位管理。高校应该与受聘人员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聘用合同, 明确受聘岗位职责、工作条件、工资福利待遇、岗位纪律、聘任合同变更、解除和终止的条件以及聘任合同期限等方面的内容。

4.4 采取多种措施, 拓宽工勤人员分流渠道

国家对高校工勤技能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鼓励高等学校后勤服务社会化, 已经实现社会化服务的一般性劳务工作, 不再设置相应的工勤技能岗位”, 并且“按照后勤社会化的改革方向, 要逐步减少工勤技能岗位的比例。”要贯彻落实好国家的文件精神, 必须积极寻找多种人员分流的渠道, 达到逐步减少工勤技能岗位比例的目标。

总之, 要做好高校工勤技能岗位设置管理工作, 必须吃透上级有关文件、摸清学校校情, 使学校工勤技能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既符合国家规定, 又符合学校的实际。使学校工勤管理工作能够持续, 又好又快的发展。

摘要:本文首先对高校实施工勤人员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背景、有关的上级指导意见进行了梳理、归纳, 并在此基础上, 对高校实施工勤技能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中的难点和问题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做好高校工勤技能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思路和对策, 对高校如何实施工勤技能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做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高校,工勤人员岗位,岗位设置

参考文献

[1]陈莉.规范短期用工人员管理推进和谐校园建设[J].高教研究, 2007 (2) :113-115.[1]陈莉.规范短期用工人员管理推进和谐校园建设[J].高教研究, 2007 (2) :113-115.

[2]郑丽梅.人力资源岗位管理的岗位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 2011 (6) :93-94.[2]郑丽梅.人力资源岗位管理的岗位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 2011 (6) :93-94.

安全管理人员设置 篇3

关键词:自助餐 人员安排 前言

中图分类号:TU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3)20-0068-02

自助餐(buffet),这种就餐形式起源于公元8-11世纪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式餐前冷食”和“亨联早餐(Hunt breakfast)”。本文就结合目前的市场需求与实际情况,设计了几款自助餐菜谱,并结合菜谱菜肴作出后厨的人员安排方案。加以介绍自助餐的由来与特点。

最早,最常见的自助餐形式是冷餐酒会,旧时都是在舞会、演出及夜生活之后举行,发展到今天已包括了从汤、热菜到甜品等一系列菜肴,在一天的任何时间里都可以举行,而冷餐酒会在夏天更流行。现在,自助餐发展到今天又有了新的形式:色拉吧salad bar这种自助餐给每一位就餐的客人这样一个机会:从拼摆着各式各样蔬菜水果的餐台上,自己选取并调制自己喜欢的色拉(Tossed Green salad),同时选取色拉的伴食:咸饼干(Cracker)、芝士条(Cheese sticks)、炸面包丁(Crouton)、色拉汁(dressing)等,每位客人一般只能选择一次。色拉吧一般都设置在快餐厅里,客人落座后先点酒水热菜,然后服务员告诉客人什么时候和如何在色拉吧调制自己喜欢的色拉,客人一边品尝自己动手制作的色拉一边等候热菜。海鲜吧Oyster bar顾名思义这种自助餐以海鲜为主,牡蛎(Oyster)一般以半壳的形式供应客人,以海鲜酱和芥末相伴,同时也供应煮虾和各种海鲜、开胃菜,都以碎冰、坚果和切成各种形状的鲜柠檬来装饰,这是为了保证各种海鲜供应时的低温度。收费贵些的会增加各种名贵鱼的熏制品,如熏三文鱼(Smoked salmon)。甜品台Dessert bar自助餐中的甜品都有单独的台面布置,包括果塔、馅饼、蛋糕、新鲜水果和芝士等,所有甜品和水果在供应前要先切份或块。特式自助餐Special Buffet包括的类型很多,往往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并且也最能吸引客人,一般都是为庆祝某个活动或重大节日而举办。如池畔自助餐(Pool party buffet)、圣诞自助餐(Christmas buffet)、感恩节自助餐(Thanksgiving buffet)、还有各种以某个国家的菜肴为主而举办的美食节自助餐等等。无论哪一种自助餐都要注意一点,要适应各种场合和各阶层人士的喜爱。要保证自助餐自始至终能够吸引客人,最重要的一条是菜肴要保持新鲜、丰盛,厨师要随时整理随时添加菜肴,从而不至于使后来的客人有这样的感觉,我吃的是别人挑选剩的菜肴。自助餐所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尽管一个服务员可以同时照顾几桌客人,但比起点选式服务(Table service)就少了许多细节服务(Personal Attention),这在实际工作中要多加注意,要尽量满足客人的特殊要求。二.自助餐菜肴设计与人员安排早餐自助餐Breakfast Buffer人员安排:冷菜类、汁酱类、水果类、饮料类中的西瓜汁和哈密瓜汁、早餐麦片类和小菜类都由西厨房早班冻厨员工制作,人员一人,上班时间早上五点。另外冷菜类中式冷拼由中式冷菜间在开餐前一天晚上制作好,放在西厨房,第二天开餐是由早班冻厨人员出餐。明档的捞面档由中厨房的中点房早班员工看档,人员一人,上班时间六点。煎蛋档由西厨房早班员工看档,人员一人,上班时间六点。广式蒸笼、粥档和甜汤档由中点房早班员工负责制作和出餐,另外热菜类中煎饺、小馒头和肉包也由中点房早班员工制作,人员两人,上班时间五点。热菜类由西厨房热厨早班员工制作,扒炉厨师和灶台厨师各一名,上班时间早上五点。其中培根、香肠、白煮蛋、玉米棒、炒面、法多士由扒炉厨师制作,其中黑椒小牛排、菠萝炒饭、炒土豆、蔬菜、豆腐由灶台厨师制作。甜品和面包类产品由西厨房西点房早班员工制作和出餐,人员一人,上班时间早上六点。除以上人员以外,每个厨房将会有两人帮忙打下手或是听从调配,如果有人临时缺席,可以随时顶岗。晚餐自助餐Dinner Buffer(开餐时间下午五点,收餐时间下午八点。)人员安排:冷菜类中冰鲜,水果,寿司和西式冻肉镜台、沙拉吧(各色蔬菜)、水果沙律、大虾咯哆鸡尾酒杯、金枪鱼沙律、土豆沙律由西厨房冻厨中班人员制作,人员一人,上班时间一点。其他菜肴都由中厨房的冷菜间中班人员制作,人员一人,上班时间一点。明档中的生煎档由西厨房中班人员看档,人员一人,上班时间一点。捞面档和广式蒸笼由中厨房的中点房中班人员看档和制作。人员三人,上班时间一点。热菜类中海鲜双拼(花螺、扇贝)、日本烤河鳗、柠檬焗鳕鱼、香蒜牛仔骨、苹果猪扒、京都炸鸡翅、香橙烤肥鸭、海鲜炒意粉由西厨房中班人员制作,人员三人,上班时间一点。其他热菜和煲仔、汤类都由中厨房人员制作,人员四人,上班时间四点。点心类中水果布甸、天鹅泡芙、拿破仑饼、香橙毛士派、树头蛋糕、法式杂饼、香蒜法包、小软包、曲奇饼干、水果蛋挞、黑白森林蛋糕由西厨房的西点房中班人员制作,人员两人,上班时间一点。其他点心都由中厨房的中点房人员制作,人员两人,上班时间一点。除以上人员以外,每个厨房将会有三人帮忙打下手或是听从调配,如果有人临时缺席,可以随时顶岗。同时,如有零点菜肴或是外送服务时,可以听从安排,不会出现忍受紧缺的状况。

安全管理人员设置 篇4

为进一步规范公司安全管理,确保管理机构得到合理设置,安全管理人员得到合理配备,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依据《安全生产法》、《山东省生产经营班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适用范围

2.1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安全管理机构及人员配备的管理。

2.2本制度所称安全管理人员是指公司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专职(兼职)人员。职责

3.1总经理应根据有关法规要求设置安全管理部门并按要求配备安全管理人员。

3.2公司明确安全管理部门的职责与权限、工作要求等内容。3.3安全技术部在副总经理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

3.4相关部门认真完成安全技术部提出的各项安全工作要求,并做好各项配合工作。工作要求 4.1法规要求

4.1.1《安全生产法》相关要求

《安全生产法》第21条规定: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道路运输班组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班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班组,从业人员超过一百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一百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4.1.2《山东省生产经营班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相关要求

《山东省生产经营班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对非高危行业安全管理机构及人员要求:(一)从业人员不足100人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二)从业人员在100人以上不足300人的,应当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三)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上不足1000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配备2名以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其中至少应当有1名注册安全工程师;

(四)从业人员在1000人以上的,应当设置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按不低于从业人员3‰的比例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其中至少应当有2名注册安全工程师。

4.2安全管理机构及人员职责

4.2.1生产经营班组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对本班组安全生产实施综合管理,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协助决策机构和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组织制定本班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协助决策机构和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组织制定本班组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并进行考核;

(三)参与制定安全生产资金投入计划和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并具体实施或者监督相关部门落实;

(四)组织制订或修订安全生产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五)组织参加现场安全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负责组织或者督促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应当立即向本班组负责人汇报;

(六)配合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的审查验收工作,负责审查承包、承租班组相关资质、证照和资料;

(七)组织有关部门研究职业中毒的预防工作和职业病的防治措施;

(八)组织实施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总结和推广安全生产的先进经验;

(九)按规定监督或者及时发放劳动防护用品,并指导有关部门教育从业人员正确佩带和使用;

(十)配合安全生产事故的调查和处理,进行事故的统计、分析和报告,协助有关部门制定事故预防措施并监督执行;

(十一)本班组确定的其他安全生产管理职责。4.2.2公司安全管理机构及人员设置

安全管理人员设置 篇5

管理人员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进一步规范公司安全管理人员配备,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只适用本公司。

三、术语与定义

3.1 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是企业安全生产的领导机构,协调解决安全管理部门因权限无法解决的事项。

3.2 安全管理人员是指负责安全管理的人员。

3.3 安全管理机构是指企业内部设立的专门负责安全管理事务的独立机构。

四、机构职责与管理内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对不同行业和规模的企业的相关规定,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并建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协调组织其安全生产工作。

4.1 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为了提高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增强预防事故和应对事故的能力,根据安全生产法规的要求,设置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作为公司安全生产领导机构。

4.1.1 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是公司安全生产管理的最高权力机构,全权负责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

4.1.2 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设组长1名,由企业一把手担任; 4.1.3 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设副组长1名或多名; 4.1.4 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成员由各部门经理和主管组成;

4.1.5 安全生产领导机构每季度第一个月底前至少召开一次安全专题会,协调解决上季度存在的安全生产问题,并计划本季度了安全生产工作;

4.1.6 安全专题会由主要负责人主持召开,由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组织协调;

4.1.7 安全专题会上提出的工作要求,若会议决定需要采取纠正/预防措施,则由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组织相关责任部门制定执行纠正/预防措施,并将落实结果,落实情况在下一次安全专题会报告;

4.1.8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组织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编制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组织演练,保证安全生产费用的有效使用,定期组织召开安全生产例会,开展安全教育培训,组织实施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并监督整改,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档案。

4.2 安全管理机构主要职责

4.2.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劳动保护的政策、法令、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

4.2.2计划、布置、检查、总结安全生产工作,监督完成安全生产指标。

4.2.3组织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并监督安全措施经费的落实,认真组织力量,保证按指定计划实施。

4.2.4编制各项安全生产劳动保护规章制度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4.2.5有计划地组织员工学习劳动防护措施和安全技术,定期向工人进行安全教育。

4.2.6推广安全生产先进经验,组织公司经常性开展安全活动。

4.2.7发生事故应按“四不放过”的原则及时组织调查,分析发生事故的原因,对事故责任者,要严肃处理,同时要认真吸取教训,制订改进措施,预防事故重复发生。

4.2.8负责公司安全员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

4.3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主要职责

4.3.1 负责安全生产日常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 4.3.2 对作业人员违规违章行为有权予以纠正或查处; 4.3.3 对生产作业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有权责令立即整改;

4.3.4 对于发现的重大安全隐患,应向总经理或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报告; 4.3.5 对于不能解决的安全隐患或问题,应立即向总经理或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报告;

安全管理人员设置 篇6

管理机构设置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配备办法》和《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 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的通知建质[2004]213号

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江苏省、山东省建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现将《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办法》和《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二○○四年十二月一日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设置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建筑施工企业和民建设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设置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配置工作,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线路管道和设备安装工程及装修工程的新建、改建、扩建和拆除等活动。

第三条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是指建筑施工企业及其在建设工程项目中设置的负责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独立职能部门。

建筑施工企业所属的分公司、区域公司等较大的分支机构应当各自独立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负责本企业(分支机构)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建筑施工企业及其所属分公司、区域公司等较大的分支机构必须在建设工程项目中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职责主要包括:落实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编制并适时更新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组织开展全员安全教育培训及安全检查等活动。

第四条 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是指经建设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安全生产考核合格,并取得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在企业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专职人员,包括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负责人及其工作人员和施工现场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负责人依据企业安全生产实际,适时修订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调配各级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监督、指导并评价企业各部门或分支机构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配合有关部门进行事故的调查处理等。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工作人员负责安全生产相关数据统计、安全防护和劳动保护用品配备及检查、施工现场安全督查等。

施工现场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负责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巡视督查,并做好记录。发现现

场存在安全隐患时,应及时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工程项目经理报告;对违章指挥、违章操作的,应立即制止。

第五条 建筑施工总承包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内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按企业资质类别和等级足额配备,根据企业生产能力或施工规模,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人数至少为:

(一)集团公司——1人/百万平方米·年(生产能力)或每十亿施工总产值·年,且不少于4人。

(二)工程公司(分公司、区域公司)——1人/十万平方米·年(生产能力)或每一亿施工总产值·年,且不少于3人。

(三)专业公司——1人/十万平方米·年(生产能力)或每一亿施工总产值·年,且不少于3人。

(四)劳务公司——1人/五十名施工人员,且不少于2人。

第六条 建设工程项目应当成立由项目经理负责的安全生产管理小组,小组成员应包括企业派驻到项目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配置为:

(一)建筑工程、装修工程按照建筑面积:

1、1万平方米及以下的工程至少1人;

2、1万~5万平方米的工程至少2人;

3、5万平方米以上的工程至少3人,应当设置安全主管,按土建、机电设备等专业设置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二)土木工程、线路管道、设备按照安装总造价:

1、5000万元以下的工程至少1人;

2、5000万-1亿元的工程至少2人;

3、1亿以上的工程至少3人,应当设置安全主管,按土建、机电设备等专业设置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第七条 工程项目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或致害因素多、施工作业难度大的工程项目,施工现场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数量应当根据施工实际情况,在第六条规定的配置标准上增配。

第八条 劳务分包企业建设工程项目施工人员50人以下的,应当设置1名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50人-200人的,应设2名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200人以上的,应根据所承担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危险实际情况增配,并不少于企业总人数的5‰。

第九条 施工作业班组应设置兼职安全巡查员,对本班组的作业场所进行安全监督检查。

第十条 国务院铁路、交通、水利等有关部门和各地可

依照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有关部门已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一条 本办法由建设部负责解释。

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

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建设工程项目的安全技术管理,防止建筑施工安全事故,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依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线路管道和设备安装工程及装修工程的新建、改建、扩建和拆除等活动。

第三条 危险性较大工程是指依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所指的七项分部分项工程,并应当在施工前单独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一)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

基坑支护工程是指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的基坑(槽)并采用支护结构施工的工程;或基坑虽未超过5m,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复杂、地下水位在坑底以上等工程。

(二)土方开挖工程

土方开挖工程是指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

(三)模板工程

各类工具式模板工程,包括滑模、爬模、大模板等;水平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系统及特殊结构模板工程。

(四)起重吊装工程

(五)脚手架工程

1、高度超过24m的落地式钢管脚手架;

2、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包括整体提升与分片式提升;

3、悬挑式脚手架;

4、门型脚手架;

5、挂脚手架;

6、吊篮脚手架;

7、卸料平台。

(六)拆除、爆破工程

采用人工、机械拆除或爆破拆除的工程。

(七)其他危险性较大的工程

1、建筑幕墙的安装施工;

2、预应力结构张拉施工;

3、隧道工程施工;

4、桥梁工程施工(含架桥);

5、特种设备施工;

6、网架和索膜结构施工;

7、6m以上的边坡施工;

8、大江、大河的导流、截流施工;

9、港口工程、航道工程;

10、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可能影响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已经行政许可,尚无技术标准的施工。

第四条 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审核

建筑施工企业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编制的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由施工企业技术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及监理单位专业监理工程师进行审核,审核合格,由施工企业技术负责人、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签字。

第五条 建筑施工企业应当组织专家组进行论证审查的工程

(一)深基坑工程

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或地下室三层以上(含三层),或深度虽未超过5m(含5m),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极其复杂的工程。

(二)地下暗挖工程

地下暗挖及遇有溶洞、暗河、瓦斯、岩爆、涌泥、断层等地质复杂的隧道工程。

(三)高大模板工程

水平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系统高度超过8m,或跨度超过18m,施工总荷载大于10kN/m2,或集中线荷载大于15kN/m的模板支撑系统。

(四)30m及以上高空作业的工程

(五)大江、大河中深水作业的工程

(六)城市房屋拆除爆破和其他土石大爆破工程

第六条 专家论证审查

(一)建筑施工企业应当组织不少于5人的专家组,对已编制的安全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审查。

(二)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专家组必须提出书面论证审查报告,施工企业应根据论证审查报告进行完善,施工企业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方可实施。

(三)专家组书面论证审查报告应作为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附件,在实施过程中,施工企业应严格按照安全专项方案组织施工。

第七条 国务院铁路、交通、水利等有关部门和各地可依照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安全管理人员设置 篇7

现实生活中,设置在居民住宅建筑底部的小型人员密集场所大多由商业服务网点改造而成,导致其所在住宅建筑的使用性质改变。由此产生一些消防安全违法行为,如擅自变更建筑使用用途,公众聚集场所无法办理营业前消防安全检查手续等。如何避免此类违法行为的发生,笔者将在文中进行探讨。

1 住宅建筑底部小型人员密集场所的使用类别界定

如何确定住宅建筑底部改建的小型人员密集场所消防设计时所依据的标准,首先要明确人员密集场所、商业服务网点的基本概念。

1.1 人员密集场所概念

在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将人员密集场所定义为:公众聚集场所,医院的门诊楼、病房楼,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和集体宿舍,养老院,福利院,托儿所,幼儿园,公共图书馆的阅览室,公共展览馆、博物馆的展示厅,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加工车间和员工集体宿舍,旅游、宗教活动场所等。将公众聚集场所定义为:宾馆、饭店、商场、集贸市场、客运车站候车厅、客运码头候船厅、民用机场航站楼、体育场馆、会堂及公共娱乐场所等。

1.2 商业服务网点概念

现行GB 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5.1.1条将民用建筑分为2类: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其中住宅建筑包括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商业服务网点定义为:设置在住宅建筑的首层或首层及2层,每个分隔单元建筑面积不大于300 m2的商店、邮政所、储蓄所、理发店等小型营业性用房。

1.3 小型人员密集场所概念

为和《建筑消防设计规范》中商业服务网点概念保持统一,本文中笔者将住宅建筑底部设置的小型人员密集场所定义为设置在住宅建筑内的首层或首层及2层,总建筑面积不大于300 m2的人员密集场所。

1.4 设置小型人员密集场所的住宅建筑定性

进一步分析小型人员密集场所的概念,小型人员密集场所范围比人员密集场所范围进一步缩小,较为常见的有:小旅馆、小饭店、小网吧、小歌厅、小游戏厅、小台球厅、小超市、小养老院、小托儿所和幼儿园等。对比住宅建筑和商业服务网点等概念,可以看出住宅建筑内设置小型人员密集场所后,在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应定性为公共建筑。

2 商业服务网点改建小型人员密集场所产生的问题

2.1 使用性质改变,合法工程变违法工程

商业服务网点改建人员密集场所,导致了使用性质从住宅建筑转变为了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合用,从而需重新申报消防设计审核。原依法通过消防验收或竣工消防验收备案的场所,局部变成了违法使用工程。

2.2 一些多层建筑转变为高层建筑

住宅建筑中高层与单、多层的临界点为27 m,而公共建筑中高层与单、多层的临界点为24 m,导致了建筑高度介于24 m和27 m之间的多层住宅建筑跃变成了高层建筑。

2.3 安全疏散距离相应减少,安全出口数量不足

按照商业服务网点进行消防设计时,袋形疏散距离单多层建筑为22 m;若改变使用性质为:托儿所、幼儿园、老年人建筑、医疗建筑时,疏散距离减少到了20 m;若商业服务网点改建为歌厅、游戏厅、网吧等场所,疏散距离减少到了9 m。且上述场所需要设置2个安全出口,改建时往往需要改变建筑结构,增设室内楼梯或室外楼梯来解决。

2.4 是否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依据标准不统一

高度大于21 m的住宅建筑应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若商业服务网点改建人员密集场所,则需根据建筑体积确定,体积大于5 000 m3的商店建筑、旅馆建筑、医疗建筑等单、多层建筑应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

3 住宅建筑底部小型人员密集场所的火灾危险性分析

1)用火用电较多。小网吧、小游戏厅等场所用电量大,小饭店厨房内使用明火或液体燃料。

2)人员相对密集。营业期间的小型人员密集场所,人员较多,小饭店高峰期可达100人以上。网吧、游戏厅等场所几乎24 h均有人停留。

3)安全出口数量少。每层建筑面积不大于200 m2时,大多只有1个安全出口。设置幼儿园、老年人建筑、歌厅、网吧等场所时,无法满足安全疏散要求。

4)违规增加层数。一些开发商为了经济利益,将底层商业服务网点的层高设计成4 m甚至4.5 m以上。底部的2层建筑经过改造,变成了3层,导致人员疏散距离不断增加,人员逃生困难。

4 改善住宅建筑底部小型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条件

商业服务网点改建的小型人员密集场所可以通过在建筑消防设施、消防安全疏散、自动消防设施方面严格控制,增强其消防安全性能。

1)增强防火分隔条件。住宅部分与非住宅部分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 h的且无门、窗、洞口的防火隔墙和1.5 h的不燃烧体楼板完全分隔。安全出口或疏散楼梯必须独立设置。相邻分隔单元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 h的防火隔墙。保证发生火灾时,将火势控制在300 m2的区域内,避免火势蔓延扩大。

2)增加安全疏散条件。住宅底部的商业服务网点或小型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出口至少每层2个,当每层建筑面积不大于50 m2时可设置一个安全出口或一部疏散楼梯。设置逃生带和逃生软梯。目的是避免此类场所使用用途为公共娱乐场所、幼儿园、老年人建筑时产生的安全出口数量不足、疏散距离超长等问题。

3)增加室内消火栓数量。场所内每层应设置2个消火栓,且保证2股充实水柱同时到达任何部位的要求。当每层建筑面积不大于50 m2可设置1个双阀双口消火栓。

4)增设自动消防设施要求。建筑面积超过200 m2时,设置简易喷淋系统,建筑面积超过100 m2设置独立式感烟火灾探测报警装置。

5)加强火源电源管理要求。场所内敷设的电气线路应暗敷,明敷时必须穿阻燃管保护。除建筑的厨房外,其他场所严禁使用明火。

6)增加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要求。安全出口上方应设置灯光式疏散指示标志,场所内应设置消防应急照明,并使地面照度不低于3.0 lx。

7)严格控制建筑层高。增加对层高的限制,每层的层高不应高于3.5 m。有效防止个别业主违规增加建筑层数。

5 如何使住宅建筑底部小型人员密集场所由非法变合法

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仅将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建筑定性为住宅建筑有所疏漏。笔者认为,可将设置在住宅建筑的首层或首层及2层的小型人员密集场所的建筑也列为一种特殊的住宅建筑,使小型人员密集场所在消防设计中有章可循。小型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条件通过增加和修改一些消防技术条文来实现。进而使住宅建筑底部设置的小型人员密集场所实现由非法向合法的一个良性转变。

6 结语

住宅底部的商业服务网点改建小型人员密集场所这一社会现象,在今后还将继续存在,违法场所存量将继续增多。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适当扩展住宅建筑的概念范畴,并修改完善相关条文,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摘要:介绍了人员密集场所、商业服务网点、小型人员密集场所的概念,分析了商业服务网点改建为小型人员密集场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并探讨了增强住宅建筑底部小型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性能的措施,提出了避免此类违法改建行为产生的建议。

关键词:住宅建筑,人员密集场所,商业服务网点,消防安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08年修订版)[S].

[2]GB 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岗位人员设置、职责计划申请书 篇8

为保证09年服务站工作顺利进行,确保售后服务良好运转,更好的执行“以满意度为标准”的服务理念,塑造企业良好形象,进一步提高09年售后服务水平,提高客户满意度,明确公司关键岗位人员的职责和权限,保证工作有效、有序的进行,特制定服务站服务人员的职责权限。

关键岗位设置与职责如下:

职员:

岗位:站长

(一)职责与权限

负责全面售后服务工作,对服务收益和服务质量负责。设定本公司的客户满意度、收益及生产性相关的目标值,根据所定管理目标的达成情况,执行相应的改善措施,并对结果负责;

1、执行落实主机厂相关通知文件,依据各季度综合指标权重辅导、监督各部门工作;

2、统筹售后服务经营计划及经营目标的达成3、负责售后服务管理计划及管理目标的达成4、制定服务站发展规划及所需资源配置

5、策划并实施提高服务运营质量的活动

6、组织和督促开展售后服务营销及相关活动

7、处理并关闭重大客户抱怨

8、评价售后各部门及员工的表现

9、车辆交接、库管和交车PDI监控和管理

10、构筑并创建与其它部门之间协作关系

职员:

岗位:服务经理

(一)职责与权限

1、执行落实主机厂相关通知文件,针对月度重点工作任务和关键指标落实目标及计划;

2、负责前台开展服务营销和实现经营目标;

3、领导或参与服务顾问进行日常的维修接待工作;

4、执行和督促标准化服务流程的实施及培训;

5、协调前台与维修车间、备件部门的沟通和联系;

6、负责解决服务过程中与用户发生的纠纷;

7、负责服务预约、用户抱怨、走访用户的工作的管理;

8、参与重大维修项目的评审;

9、监督客户档案的建立和管理;

10、负责与各品牌厂家的零星沟通;

10、接待区域的6S管理;

职员:

岗位:技术总监兼副站长

(一)职责与权限

1、负责协助站长处理服务站全面业务工作;

2、执行落实主机厂相关通知文件,针对月度重点工作任务和关

键指标落实目标及计划;

3、按要求提交月度、季度技术报告,对当前的维修技能层次进行总结和制订改进计划;

4、定期收集技术疑难问题及批量的质量信息并向奇瑞公司反馈

5、参加外部技术培训并开展内部技术培训

6、负责人员认证及技术方面的培训及提升

7、消化和吸收新信息、新技术、新工艺、新资料并指导维修技师

8、组织人员对疑难杂症进行处理及新工艺、新技术的研究

9、指导维修技师诊断和排除疑难故障

10、指导监督维修技师正确使用维修工具、维修工艺和检测方法

11、对维修技师的维修、保养操作进行巡视检查

12、负责质量意识的教育。

职员:

岗位:维修经理

(一)职责与权限

维修经理对维修车间的整体作业的生产性、效率性及作业质量负有责任,监督和管理技师,并对维修设备、工具和器具的保养和维护负有责任;

1、执行落实主机厂相关通知文件,针对月度重点工作任务和关

键指标落实目标及计划;

2、组织任务委托书的派工调度,合理安排工时、工位、人员

与设备;

3、控制现场维修进度,保证竣工时间;

4、车间设备管理与维护,将设备安全操作规程维护的责任落

实到人;

5、保证维修资料的完整和更新,组织员工参加技术培训;

6、负责车间的“6S”及人员管理;

7、向管理层反馈维修现场信息;

8、负责与服务顾问进行接口;

9、负责维修车辆的合理安排;

10、负责车辆按时、按质交验;

11、负责车辆在维修期间的安全;

12、负责人员、备件的统一调度。

职员:

岗位:备件主管

(一)职责与权限

1、执行落实主机厂相关通知文件,针对月度重点工作任务和关键指标落实目标及计划;

2、正常订货计划,紧急订货计划,正规渠道进货,储备合理,保证维修所需的备件供应;

3、制定备件管理、领用、仓储的规章制度以及备件储备定额,建立和保证与备件业务相适应的工作流程,快速准确地供给备件,有效的支持维修车间;

4、执行奇瑞公司备件价格规定;

5、备件市场调研,经济分析,收集和反馈备件的有关信息,按时向奇瑞公司传递《备件业务月报表》;

6、内部备件业务培训;

7、备件到货的验收;

8、备件库区域6S管理;

职员:

岗位:索赔员

(一)职责与权限

1、负责服务站保修鉴定、旧件管理和结算工作

2、最终判定车辆故障是否可以办理保修

3、配合财务向奇瑞进行保修结算工作

4、外出救援服务费用结算

5、按奇瑞公司要求提交合格的保修相关单据

6、受理客户《使用说明书》的补发申请并向奇瑞公司申请

7、协助处理客户保修相关抱怨

8、保修旧件库管理

职员:

岗位:会计/结算员

(一)职责与权限

1、负责服务站财务管理工作;

2、负责服务站物品管理工作;

3、负责备件采购审核工作;

4、负责服务站维修结算收银工作;

5、负责维修发票管理、开票工作;

公路安全设施设置若干问题的探讨 篇9

交通安全设施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直接影响着公路“快速、安全、舒适”功效的发挥以及经济效益的好坏, 主要包括交通管理设施和防护设施2个部分。

目前, 国内外交通安全问题日益严重, 要有效改善交通安全问题, 则必须落实交通安全设施的引导、警告、管制和防护四大功能。同时, 智能运输系统是未来交通运输发展的趋势, 如何开发和运用智能交通安全设施, 以增进交通效率和改善交通安全是各界努力的两大目标。智能交通安全设施, 主要是利用有效能源, 例如太阳能或先进技术, 并运用自动侦测和控制等, 用即时动态道路诱导和警示标志、标线等交通设施或管理策略, 取代过去静态保守的方式。

山区高速公路避险车道安全设施可为道路使用者提供各种警告、禁令、指示、指路信息以及视线诱导和路侧保护, 而且对排除各种纵、横向干扰, 减轻潜在事故的严重程度, 提高道路服务水平, 增强道路景观等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使避险车道真正发挥作用必须有其它的安全配套设施, 否则就不是真正的避险车道。

2 问题及解决方法。

交通安全设置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2.1监控系统:紧急避险车道监控系统主要是对高速公路设置的紧急避险车道及其影响范围进行监视, 掌握高速公路紧急避险车道的使用状况, 及时发现因刹车失灵或其它原因冲入车道的车辆, 以便能及时将其拖出以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 保证高速公路紧急避险车道的安全使用。长下坡避险车道的监控设施主要由避险车道事故自动检测设施、监视设施、信息发布设施、避险车道控制设施、报警装置等组成。

2.2减速带减速带是为保障行人安全设置的一种交通设施, 其基本原理是在公路特殊路段 (道路出入口或连续长大坡等交通事故多发路段) 的行车道上设置某种突起设施, 当汽车以较高车速通过其上时会产生激烈的机械振动, 使驾驶员产生很不舒服的感觉, 另外, 车辆驾驶员根据常识预计到车辆通过减速带时会带来车辆剧烈振动, 并由此产生可能会造成车辆机件损坏的疑虑。目前常用的减速带主要有道钉减速带、驼峰式减速带、水泥台减速带、热塑振动减速带、路面凹形槽减速带、减速丘减速带等。

2.3服务区和冷却站

服务区设置在坡顶, 为驾驶员提供休息服务和让车辆得到一定程度的冷却, 检查刹车系统和其他机件, 让驾驶员了解道路情况, 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冷却站通常设置在路段下坡方向的入口处, 站内设有降温水槽让已经发热的刹车片冷却、迅速降温。

2.4交通标志标线

交通标志交通标志是通过一定的结构支撑方式、用图形符号和文字向道路使用者传递特定信息、用以管理交通的安全设施。交通标志是现代公路上最基本的安全设施之一。它给予道路使用者以确切的道路交通信息, 使道路交通达到畅通、安全的目的。

2.5防眩和照明设施

防眩设施有防眩板、防眩网和生物防眩等三种。在山区高速公路上, 防眩设施一般设置于中央分隔带上, 主要作用是防止夜间相向而行的车辆灯光造成的眩光作用, 以防止发生交通事故。照明设施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的信息主要来自视觉, 在夜间行驶时照明和标志系统的优劣就尤为重要, 尤其在危险路段。危险路段一般会有一系列的警示标志, 这些标志在白天时清晰可见, 夜间识认性有所降低。长大下坡路段的一些防护措施在夜间没有被驾驶员发现就会发生很多本来可以避免的事故。

2.6护栏

护栏的设置是为了防止驾驶员由于控制不好车辆方向或车辆出现失稳的情况下, 从紧急避险车道的路侧冲出紧急避险车道, 从而造成大的交通事故。护栏的高度从路面到护栏项部的高度宜为70~100cm。需要的护栏高度超过100cm时, 护栏结构应避免失控车辆的驾驶员头部直接撞击护栏。应根据地形、路侧情况合理有效设置护栏, 确保护栏有足够的防护强度。

2.7救援设备

紧急避险车道是在较长的连续下坡路段, 为供制动器失灵的车辆在紧急情况下安全减速而设置的专用车道。由于一个紧急避险车道在同一时间只允许有限的车辆进入, 同时因车辆速度失控事故发生的随机性和不可预见性, 因此, 必须做到以下两点:a.避险车道附近必须设置紧急报警电话, 及时通知救险人员;b.紧急避险车道都应有设置服务车道, 这样就更方便车辆的拖救, 而且不影响正常的交通, 救险锚栓是配合拖车拖救而设置的, 其设置的一些基本原则在紧急避险车道的服务车道设计中已说明。这样才能及时将进入紧急避险车道的车辆移出, 保证紧急避险车道的正常使用。

3 结论

主动预防方是解决高速公路连续下坡路段根本。避险车道是一种被动的对失控车辆的防护设施,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连续长大下坡路段的行车安全问题, 必须在深入调查长下坡对高速运行车辆影响特征的基础上, 采取主动预防的措施。主要有如下方法:

3.1监控系统可以为驾驶员提供准确的避险车道设置状况和使用情况, 能有效避免二次事故的发生。

3.2设置服务区能很好地缓解驾驶员因长时间驾驶疲劳, 并能对车辆进行检查, 提高车辆的制动性能, 从而降低事故发生率。

3.3设置交通标志对山区高速公路尤其重要, 使驾驶员提供道路线形状况, 提前做好准备。

3.4对于夜间驾驶, 防眩设施和照明设施缺一不可, 驾驶员可以看到交通标志等路况信息。

3.5救援设备是避险车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及时将避险车道内的车辆移出, 可减少二次事故的发生, 并能更好地发挥避险车道的功能。

本文希望能给研究交通安全设施的工程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摘要:目前, 国内外交通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对交通安全设施设置技术进行了一些归纳和探讨, 为公路安全设施设置提供一些经验, 对设计和施工有一定参考意义。

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情况汇报材料 篇10

根据县教育体育局通知精神,现将我镇小学人员编制情况综合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学校布局设臵情况

我镇现在共有中心小学、铜钱坝小学小学、土车坝小学、漩水坪小学四所小学,一所中心幼儿园。全镇小学在校学生1029人。其中中心小学472人,铜钱坝小学234人、土车坝小学167人、漩水坪小学88人。幼儿园在园学生356人。全镇学校附设学前班3个,共有学生68人,其中铜钱坝小学、土车坝小学、漩水坪小学各1个,学生数分别是:20、20、28),全镇小学共有留守儿童231人(父母外出务工、单亲家庭等),其中中心小学63人,铜钱坝小学68人,土车坝小学74人,漩水坪小学26人。全镇各学校寄宿生443人,有寄宿生宿舍31间。其中中心小学166人,宿舍10间;铜钱坝小学107人,有宿舍7间;土车坝小学135人,有宿舍11间;漩水坪小学35人,有宿舍3间。学校布局合理,基本满足全镇学龄儿童接受六年义务教育。

(二)人员编制配备情况

全镇小学共定编设岗81个,其中管理岗位1个,副高级岗位1个,中级岗位28个(中心小学6个),初级岗位51个(中心小学12个)。现在共有在编教职工65人,在岗61人,外借3人(公安局1人,到其它学校2人),因病无法工作1人(重症 精神分裂症),近三年将要退休14人(民教转正的教师居多)。在编在岗教师中,从职称方面看,中级岗位25个,初级31个;从年龄结构看,全镇小学教师平均年龄46岁,其中50岁以上30人(男57岁以上10人,女52岁以上4人),40岁至50岁10人,40岁以下21人,在年龄结构上存在“超编缺人”的虚超现象,50岁以上年龄教师中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心脑血管有问题等症状现象严重,少数教师无法承担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从学历层次上看,专科以上学历34人,中专学历21人,中专以下学历6人。

二、在人员编制方面有如下特点

1、与2007年相比,优化了年龄结构。

2、优化了文化结构。

3、优化了部分学科结构。

4、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人员编制欠合理

学校人员编制只按师生比设制,未考虑农村学校班额小、学生数骤减的实际,按师生比编制岗位导致中心小学个别学科及完小无法正常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另一方面,管理岗位和相应的工勤岗位,尤其是农村寄宿制学校,承担寄宿生食宿管理和学生营养餐管理,因而无相关编制致使学校无法正常运作。

2、规模大的学校应该增设计算机、英语、音乐、美术、体育、科学等课程的专业教师岗位。

3、寄宿制学校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炊勤人员和生活指导教 2 师。

4、实行镇中心学校负责制后,中心小学应该增设一定数量的全镇教育教学管理岗位。

5、农村小学附设学前班的学校应该增设相应的幼儿教师岗位。

6、应该按学生数量设臵门卫和保安人员岗位。

7、教师老龄化。

安全管理人员设置 篇11

1、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所称的岗位是什么?

答:岗位是指事业单位根据其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和工作需要设置的工作岗位,应具有明确的岗位名称、职责任务、工作标准和任职条件。

岗位是事业单位为实现组织目标而进行组织分工的结果,具体到每个单位而言,岗位是千差万别的,每个岗位都有具体的职责任务、工作标准,相对而言都会有一定任职条件。国家从整个事业单位管理的需要出发,从适应各个层次事业单位,适应各个层次的岗位出发,提出通用的岗位等级;事业单位则按照规定,将本单位的具体工作岗位对应到相应的岗位等级,以便规范管理、确定相应的工资待遇。

2、事业单位为什么要进行岗位设置?

答:《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中发〔2003〕16号)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国办发〔2002〕35号),对事业单位推行岗位管理制度提出了明确要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践也迫切要求制定岗位管理的政策规定,使岗位管理制度改革有据可依、有章可循。特别是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对制定岗位设置管理规定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具体来说有四个方面:(1)推行聘用制度的需要。科学设岗是推行聘用制度的前提和基础,推行聘用制度需要岗位管理方面的政策配套;(2)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的需要。岗位设置是岗位管理的重要环节,是顺利实施岗位管理,实现事业单位人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的前提和基础;(3)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迫切需要。收入分配改革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将岗位作为确定工资的主要因素,这就迫切需要制定岗位设置管理规定,为实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供依据和基础。(4)激发事业单位活力的需要。通过建立岗位管理制度,有利于激励和引导事业单位人员积极投身经济社会事业建设,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有利于吸引和凝聚优秀人才到事业单位工作,优化人才配置,增强群体活力。

当前,规范岗位设置已具备了基本条件。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逐步深入,以聘用制和岗位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新型用人机制逐渐形成,岗位管理已被很多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所接受。在实践中,很多地方和事业单位对岗位管理进行了探索,取得了较好的经验和效果,为制定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相关规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3、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原则是什么?

答:事业单位要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的原则进行岗位设置,坚持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

从管理学的角度上讲,一般组织机构的岗位能级,从高到低可分为四个层次:决策层岗位、管理层岗位、执行层岗位、操作层岗位。在任何组织中,其岗位的能级结构都是呈梯形结构的,合理的能级结构是发挥组织整体功能的重要因素,能级既体现在职务上,也体现在业务水平上,当确定具体岗位时,必须兼顾到这两个方面。

事业单位设置岗位,从事业单位在设定岗位时就毋庸置疑地与本单位的职能、任务、目标直接挂钩,即所谓因事设岗。在设置岗位时,不能孤立地、局部地重视某一类别或子系统的岗位设置,而应该从各类别或子系统之间,从各岗位之间的相互联系上统筹设置。因此,在考虑设置岗位时,不仅要强调向主业岗位倾斜,还要考虑到辅助或支持系统的岗位设置。岗位设置的关键在于高、中、初能级结构比例的合理,只有这样才能使岗位作用发挥出经济、协调、科学、高效。事业单位工作岗位的设置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分清主次,又要注意协调配合。在事业单位设岗时,要根据单位的性质与特点,使各类能级岗位层次,高、中、初级岗位结构体现出层次的合理与适当。

岗位管理要坚持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这是在制度层面确保岗位设置管理工作顺利实施,保证各个岗位的人员协同配合工作的基础。聘用制度为岗位管理提供了平台和制度基础,所以岗位管理必须与聘用制度相结合,坚持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

4、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工作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答:我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工作的总体目标是:以建立岗位管理制度和人员聘用制度为主要内容,以转换用人机制和搞活用人制度为重点,着力建立起有别于机关和企业,权责清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符合事业单位运行规律和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科学化、法制化。围绕这一目标,着力健全“七大机制”,即岗位管理机制、合同用人机制、公平竞争机制、绩效评价机制、分配激励机制、人员退出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

5、开展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工作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答:应遵循以下六条基本原则:一是坚持重在确立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基本制度;二是坚持与现行政策规定相衔接;三是坚持因事设岗与尊重人才成长规律相结合;四是坚持政府宏观管理与落实事业单位用人自主权相结合;五是坚持统筹协调发展;六是坚持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相配套。

6、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政策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可以概括为:国家确定事业单位通用的岗位类别和等级,根据事业单位的功能、规格、规模以及隶属关系等情况,对岗位实行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控制。事业单位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的原则,根据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实行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

7、事业单位人员聘用政策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一是公开招聘。事业单位补充人员,除特殊情形外,均应实行公开招聘;二是竞聘上岗。事业单位新聘人员,应当在岗位有空缺的条件下,按照国家有关公开招聘、竞聘上岗的规定择优聘用;三是聘后管理。包括考核、评价、奖惩、激励、解聘、辞聘等内容;四是工资待遇,逐步建立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相适应的分配激励机制,确定受聘人员的工资待遇,与其岗位职责、工作绩效紧密结合,岗变薪变。

8、哪些事业单位进行岗位设置管理?

答: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并列入事业机构编制管理范围的事业单位,包括经费来源主要由财政拨款、部分由财政支持以及经费自理的事业单位,都要实施岗位设置管理。

9、哪些单位及人员参照进行岗位设置管理?

答:使用事业编制的各类学会、协会、基金会等社会团体及其工作人员,参照国家和省有关政策文件,纳入岗位设置管理。

10、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拟参公管理的事业单位是否实施岗位设置管理?

答:企业化管理且已参加2006年工改的事业单位,纳入岗位设置管理范围。拟参公管理但尚未获准的事业单位,原则上先进行岗位设置,待获批后再实行参公管理。

11、首次进行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时,岗位设置管理人员实施范围如何确定?

答:首次进行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时,岗位设置管理人员实施范围为:使用事业单位编制的在编在册人员,经过政府人事部门批准进入事业单位、并与事业单位建立正式人事关系的人员。

12、事业单位岗位分哪几类?

答:事业单位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

13、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通用的岗位等级是如何划分的?

答:根据岗位性质、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对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分别划分通用的岗位等级。

14、什么是管理岗位?管理岗位包括多少个等级?

答:管理岗位指担负领导职责或管理任务的工作岗位。管理岗位分为10各等级,即管理岗位一至十级。

15、管理岗位设置的原则是什么?

答:管理岗位的设置要立足于增强单位运转效能、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

16、现行的管理职务如何对应管理岗位的不同等级岗位?

答:事业单位现行的部级正职、部级副职、厅级正职、厅级副职、处级正职、处级副职、科级正职、科级副职、科员、办事员依次分别对应管理岗位一到十级职员岗位。

17、什么是专业技术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包括多少个等级?

答:专业技术岗位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具有相应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要求的工作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分为13个等级。

18、专业技术岗位设置的原则是什么?

答: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要立足于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与专业要求,符合专业技术工作的规律和特点。

19、专业技术岗位分为哪三个层级?各层级岗位包括哪些等级?

答:专业技术岗位分为13个等级,包括高级岗位、中级岗位和初级岗位三个层级。其中:高级岗位分7个等级,即一至七级;中级岗位分3个等级,即八至十级;初级岗位分3个等级,即十一至十三级。

20、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区分正副高的高级岗位分别包括哪些等级的岗位?

答: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正高级的岗位包括一至四级,副高级的岗位包括五至七级。不区分正副高的,按现行专业技术职务有关规定执行。

21、什么是工勤技能岗位?工勤技能岗位分为哪两种岗位?各包括多少个等级的岗位?

答:工勤技能岗位指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后勤保障、服务等职责的工作岗位,包括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其中技术工岗位分为5个等级,即技术工一至五级。普通工岗位不分等级。

22、工勤技能岗位设置的原则是什么?

答:工勤技能岗位的设置要立足于提高操作维护技能,提升服务水平,满足单位业务工作的实际需要。

23、现行的工人技术等级考核如何对应工勤技能岗位的不同等级岗位?

答:事业单位中的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依次分别对应技术工一至五级岗位。

24、事业单位是否可不设工勤技能岗位?

答:事业单位开展岗位设置时,应根据其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工作性质和人员结构特点等因素,综合确定其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的结构比例。岗位设置应当坚持“按需设岗”,反对“因人设岗”。

事业单位后勤服务工作要逐步扩大社会化服务的覆盖面,已实现社会化服务的一般性劳务工作,不再设置相应的工勤技能岗位。已实现后勤社会化服务的事业单位,可不设工勤技能岗位。

25、什么是特设岗位?

答:根据事业发展和工作需要,经批准事业单位可设置特设岗位,主要用于聘用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等特殊需要。

26、特设岗位与其他岗位的区别是什么?

答:特设岗位是事业单位根据事业发展聘用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等特殊需要,经批准设置的工作岗位,是事业单位中的非常设岗位,不受事业单位岗位总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限制,在完成工作任务后,按照管理权限予以核销。特设岗位实质是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中的一种,不是单独的一类岗位。

27、事业单位在哪些情形下可申请设置特设岗位?

答:事业单位在下列情形下可申请设置特设岗位:

(1)承担国家或省部重大研究项目或课题,本单位工作人员无法满足工作需要,急需引进高层次人才的;

(2)引进获“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和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急需的高层次人才,本单位相应等级岗位暂无空缺的;

(3)其他确需设置的。

28、什么是岗位结构比例?岗位结构比例分哪两类?

答:岗位结构比例是岗位之间的比例关系,也是不同岗位占岗位总量比例的一种表示方法。岗位结构比例有两类,一是岗位类别的结构比例,二是岗位等级的结构比例。

29、为什么要对事业单位岗位进行结构比例控制?

答:首先事业单位要完成本身所承担的社会功能、职责任务,需要有合理的岗位结构比例。同时,对事业单位岗位进行结构比例控制,有利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成长,构建合理的发展阶梯。另外,合理的结构比例也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对工资总额控制的要求。

30、确定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的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间岗位结构比例的原则是什么?

答:根据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工作性质和人员结构特点等因素,综合确定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结构比例。

31、对主要以专业技术提供社会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三类岗位的结构比例控制标准是什么?

答:主要以专业技术提供社会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应保证专业技术岗位占主体,一般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70%。其他两类岗位应保持相对合理的结构比例。

32、对主要承担社会事务管理职责的事业单位,三类岗位的结构比例控制标准是什么?

答:主要承担社会事务管理职责的事业单位,应保证管理岗位占主体,一般应占单位岗位总量的50%以上。其他两类岗位应保持相对合理的结构比例。

33、对主要承担技能操作维护、服务保障等职责的事业单位,三类岗位的结构比例控制标准是什么?

答:主要承担技能操作维护、服务保障等职责的事业单位,应保证工勤技能岗位占主体,一般应占单位岗位总量的50%以上。其他两类岗位应保持相对合理的结构比例。

34、性质、类别不易界定的事业单位三类岗位总量的结构比例如何确定?

答:对于性质、类别不易界定的事业单位,由政府人事部门商机构编制部门确定。

35、什么是岗位最高等级控制?

答:事业单位的岗位最高等级控制是指政府人事部门和事业单位主管部门依据有关政策,对事业单位可设立的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的最高等级进行限制性的规定。

36、为什么要对事业单位进行岗位最高等级控制?

答:不同类型、层级的事业单位,在职责任务、工作性质和人员结构特点等方面具有很大差异。进行岗位最高等级控制,一方面体现了不同类型、不同层级事业单位的特点,另一方面也是政府加强对事业单位的人事监管、提高公共支出社会效益的客观需要。

37、管理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控制的原则是什么?

答:管理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根据单位的规格、规模、隶属关系,按照岗位管理有关规定和权限确定。

38、事业单位领导岗位和内设机构领导岗位如何设置?

答:事业单位领导岗位和内设机构领导岗位,根据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单位领导职数和内设机构领导职数,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和有关规定设置。其他管理岗位的设置,应保持合理的结构比例。

39、未定机构规格、编制数、领导职数事业单位岗位如何设置?

答:未定机构规格、编制数、领导职数(含内设机构领导职数)的事业单位,由政府人事部门商同级机构编制部门确定。

40、专业技术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控制的原则是什么?

答:专业技术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包括高级、中级、初级之间的结构比例以及高级、中级、初级内部各等级之间的比例)按照单位的功能、规格、隶属关系和专业技术水平等因素综合确定。

41、专业技术不同层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总体控制目标是多少?

答: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全省总体控制目标为1∶3∶6。我区按杭州市规定为:区属事业单位1∶4∶5;镇街事业单位0.7∶4∶5.3。

42、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岗位的结构比例总体控制目标是多少?

答:专业技术岗位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全省总体控制目标:二级、三级、四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1∶3∶6,五级、六级、七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2∶4∶4,八级、九级、十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3∶4∶3,十一级、十二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5∶5。

43、工勤技能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控制的原则是什么?

答:工勤技能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按照岗位等级规范、技能水平和工作需要确定。

44、我区工勤技能岗位结构比例是多少?

答:按照杭州市规定,区属事业单位技术工一级、二级、三级岗位总量不超过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20%;其中,一级不超过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1%、二级不超过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4%。

45、技术工一级、二级岗位的总量控制原则和设置领域是什么?

答:技术工一级、二级岗位主要应在专业技术辅助岗位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职责等对技能水平要求较高的领域设置。严格控制技术工一级、二级岗位的总量。

46、特设岗位的等级如何确定?是否包含在事业单位的岗位结构比例内?

答:特设岗位的等级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特设岗位不受事业单位岗位总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限制,在完成工作任务后,按照管理权限予以核销。

47、首次开展岗位设置工作时,能否设置特设岗位?

答:事业单位首次开展岗位设置工作时,原则上暂不设置特设岗位。待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入轨后,再根据事业发展需要,按照规定程序和权限申请设置。在此期间,如单位急需引进高层次人才,则按特殊情况进行处理。

48、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通用的任职基本条件是什么?

答:事业单位三类岗位任职基本条件是:

(1)遵守宪法和法律;

(2)具有良好的品行;

(3)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或技能条件;

(4)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49、管理岗位任职学历条件是什么?

答:管理岗位一般应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其中六级以上管理岗位,一般应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四级以上管理岗位一般应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

50、管理岗位任职工作资历条件是什么?

答:管理岗位任职工作资历条件是:

(1)五级管理岗位,须在六级管理岗位上工作两年以上。

(2)六级、七级、八级管理岗位,须分别在七级、八级、九级管理岗位上工作三年以上。

51、专业技术岗位任职基本条件是什么?

答:专业技术岗位任职基本条件按照现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有关规定执行。

52、专业技术岗位实行执业资格准入控制的,聘用条件有何要求?

答:实行执业资格准入控制的专业技术岗位的基本条件,应包括执业资格的要求。

53、专业技术岗位任职工作资历条件是什么?

答:专业技术二至四级岗位,须分别在下一级岗位上任职满三年以上;五至十二级岗位,须分别在下一级岗位上任职满两年以上。

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和初级岗位及其内部不同等级岗位的其他任职条件,由主管部门或事业单位按照本意见及行业结构比例控制标准,根据岗位的职责、专业技术水平、任职年限要求等因素综合确定,报同级党委组织部门或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备案后执行。

54、工勤技能岗位任职基本条件是什么?

答:工勤技能岗位任职基本条件是:

(1)技术工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岗位,须在本工种下一级岗位工作满5年,并分别通过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技术等级考核;

(2)学徒(培训生)学习期满和工人见习、试用期满,经考核合格后,可确定为五级技术工岗位。

55、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基本程序是什么?

答:事业单位设置岗位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制定岗位设置方案,填写岗位设置审核表;

(二)按程序报主管部门审核、政府人事部门核准;

(三)在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限额内,制定岗位设置实施方案;

(四)广泛听取职工对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的意见;

(五)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由单位负责人员集体讨论通过;

(六)组织实施。

56、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方案应哪些遵循原则?

答:事业单位制定岗位设置方案应遵循按需设岗原则,科学合理、精简效能原则,现实需要与未来发展相结合原则。

57、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方案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岗位设置方案主要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政策依据,单位基本情况,拟设岗位情况,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等内容。

58、岗位设置方案的作用是什么?

答:经核准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方案作为聘用人员、确定岗位等级、调整岗位以及核定工资的依据。

59、事业单位如何报送岗位设置审核表等材料?

答: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审核表等材料,报经主管部门审核并加具意见后,由主管部门统一报政府人社部门核准。

60、规模小、人员少、较分散的事业单位,如何制订岗位设置方案?

答:规模小、人员少、较分散的基层事业单位,可由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制订岗位设置方案,按照省岗位设置管理文件规定的程序和权限,报政府人社部门核准后,在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最高等级限额内集中调控、集中管理

61、事业单位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为什么应保持相对稳定?

答:政府是根据事业单位的功能、规格、规模以及隶属关系等情况,对事业单位的岗位实行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控制。一方面,事业单位的功能、规格、规模以及隶属关系等情况是相对稳定的,另一方面,相对稳定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有利于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62、什么情况下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方案可以申请变更?

答:事业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岗位设置方案可根据审核权限申请变更:

(一)事业单位分立、合并,须重新设置岗位的;

(二)根据上级或同级机构编制部门的正式文件,增减机构编制或变动机构规格的;

(三)按照业务发展和实际情况,为完成工作任务确需变更岗位设置的。

63、制定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的原则要求是什么?

答:制定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的原则要求:(1)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方案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政策,以及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制定;(2)岗位设置实施方案应体现以人为本原则;(3)坚持走群众路线。

64、为什么要制定岗位说明书?

答:编制岗位说明书是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和人员聘用的重要环节和基础性工作,是竞争上岗、人员聘用、考核奖惩、聘后管理的重要依据。

65、事业单位岗位说明书包括哪些内容?

答:事业单位岗位说明书包括岗位名称、类别、等级、职责任务、工作标准、任职条件等内容。其中,岗位职责任务指岗位应承担的工作内容和范围,工作标准指岗位工作内容应达到的质量、数量基本标准,任职条件指从事岗位所需要的基本素质、学历资历、专业知识、工作能力和其它要求。

66、编制岗位说明书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编制岗位说明书的基本原则是:

一是依法性原则。应严格遵循国家、省市岗位设置管理和人员聘用的有关政策规定,同时,结合行业、单位特点,确保科学合理、切实可行。

二是系统性原则。不同类别、等级岗位的职责任务、工作标准和任职条件应既有联系又有差异,体现本单位各类别、等级岗位之间的明确分工和协调衔接。

三是客观性原则。应体现“因事设岗”原则,坚持以“事”为中心,客观、真实地反映岗位职责任务、工作标准和任职条件等内容,避免“因人设岗、因人定事”。

四是规范性原则。应统一使用省人社厅制定的参考样本格式;同时文字表述力求具体规范、简练准确、措辞一致。

67、事业单位如何组织实施人员聘用?

答:事业单位按照以下程序组织实施人员聘用:

(1)公布岗位设置实施方案;

(2)报名与资格审查;

(3)竞聘;

(4)确定拟聘人员;

(5)公示;

(6)报批与审核;

(7)签订聘用合同。

68、有行业指导意见的事业单位应该如何进行岗位设置?

答:有行业岗位设置指导意见的事业单位,要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文件的规定,做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

69、能够参照行业指导意见进行岗位设置的事业单位如何开展工作?

答:能够参照行业指导意见进行岗位设置的事业单位,其岗位设置经政府人事部门同意,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文件的规定,参照相近行业指导意见执行。

70、不能参照行业指导意见进行岗位设置的事业单位如何开展工作?

答:不能参照行业指导意见进行岗位设置的事业单位,其岗位设置由政府人事部门会同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文件的精神执行。

71、事业单位岗位聘用的前提是什么?

答:事业单位聘用人员,应在岗位有空缺的前提下,按照《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和竞聘上岗的有关规定择优聘用。

72、事业单位岗位聘用的原则是什么?

答:事业单位按照政府有关规定以及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根据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的原则,确定具体岗位,明确岗位等级,聘用工作人员,签订聘用合同。

73、事业单位确定聘用人员工资待遇的依据是什么?

答:事业单位根据人员所聘岗位确定岗位工资待遇。

74、事业单位人员是否可以同时在不同类型的岗位上兼任?对确需兼任的,应如何审批?

答:事业单位人员原则上不得同时在两类岗位上任职,因行业特点确需兼任的,须按人事管理权限审批。审批时要同时把握四个原则条件:一是该管理岗位是否确需专业技术背景;二是该管理岗位是否从符合国家规定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条件的人员中选聘;三是该管理人员是否实际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四是该管理人员是否确实按要求完成了专业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的职责任务。

75、哪些人员参加首次岗位设置后的聘用?

答:实施岗位设置管理的事业单位在册的正式工作人员。

76、现聘人员结构比例超过核准结构比例的单位如何调控?

答:事业单位现聘人员的结构比例已经超过核准的结构比例的,应通过自然减员、低聘、辞聘或解聘的办法,逐步达到规定的结构比例。期间,根据单位人员的具体情况,采取多退少聘(退三进二)的办法,逐步消化。

77、现聘人员结构比例未达到核准结构比例的单位如何调控?

答:事业单位现聘人员的结构比例尚未达到核准的结构比例的,要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和人员队伍结构等情况逐步到位。

78、首次岗位设置聘用合同签订有哪些要求?

答:事业单位必须与其工作人员签订聘用合同,实行人员聘用制度。聘用合同的管理要严格按照国办发〔2002〕35号和国人部发〔2003〕61号、〔2004〕63号等文件执行。

79、现聘职务或岗位为工人身份人员如何进行岗位聘用?

答:事业单位现聘职务或岗位为工人身份人员的,只要符合相应职务(岗位)任职资格条件及任职(聘用)程序,且考核在称职以上等级的,可直接按现聘职务或岗位进入相应等级的岗位。

80、政工、社工专业职务人员如何进行岗位聘用?

答:有政工、社工专业任职资格,且已聘在政工、社工专业岗位上的人员,纳入专业技术岗位序列进行管理。

81、事业单位首次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是否实行破格聘用?

答:事业单位首次开展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工作时,暂不实行破格聘用。待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工作入轨后,再按照规定程序和权限申请、报批。

82、规模小、人员少、较分散的基层事业单位岗位如何组织人员聘用?

答:规模小、人员少、较分散的事业单位,可由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制订岗位设置方案,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权限,报政府人事部门核准后,在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最高等级限额内集中调控、集中管理、集中聘用。无主管部门的事业单位,由政府人事部门会同相关单位集中调控、集中管理、集中聘用。

83、首次岗位设置过程中要避免哪些问题?

答:各部门和事业单位必须严格把握政策,不得违反规定突破现有的职务数额,不得突击聘用人员,不得突击聘用职务。要采取措施严格限制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中高等级岗位的设置。

84、事业单位新聘用人员明确岗位后如何执行岗位工资标准?

答:新聘用人员在试用期满明确岗位后,按所聘岗位执行相应的岗位工资标准。

85、违反岗位设置管理政策规定的如何处理?

上一篇:心脑血管疾病下一篇:葫芦丝学习技巧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