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县148法律服务所工作总结(通用3篇)
陕县148法律服务所工作总结 篇1
2011年陕县148法律服务所工作总结
2011年,陕县自“148”法律服务专线开通以来,在市司法局的关心和指导下,外树形象,内强素质,充分发挥服务于群众、服务于基层、服务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职能作用,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任,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148”法律服务工作开展情况
1、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根据上级的指示精神和要求,高度重视,我们建立健全了“148”组织网络。县司法局设立了“148”法律服务专线电话,所属的 个司法所也设立了法律服务电话,对外进行了公布。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法律服务工作者为成员的“专线”值班队伍,进行每日轮流值班。
2、加强制度建设,不断提高“148”规范化建设水平
今年,我们狠抓制度建设,规范化管理。一是建立内部配套联动制度,将解答法律咨询、进行法制宣传和提供法律服务融为一体,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及时处理受理事项;二是实行服务承诺制度、服务质量跟踪反馈制度,确保文明服务、有询必答,让群众满意;三是建立疑难咨询、热点咨询报告制度;四是设立了执业纪律监督机制,对违法执业、违纪执业的严格查处;五是实行值班登记制度,解答当事人来电、来访咨询后,应在“148”法律咨询服务登记簿中登记,详细记录当事人基本情况、咨询内容和解答情况。
3、加强教育整顿,优化“148”法律服务质量
县局加强对全体司法工作人员集中教育,强化三大意识:强化文明服务意识,对来电来访的群众要礼貌相待、用语文明,有问必答、百问不厌,耐心细致地解答法律咨询,以文明服务树立良好的窗口形象;强化热情服务意识,设身处地为当事人着想,千方百计为当事人排忧解难,化解矛盾纠纷;强化依法服务意识,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为当事人解答法律咨询,不得不负责任地乱解答,不得帮助当事人规避法律,严格依法提供高质高效服务。
4、业务实力增强,社会效益显著
我们始终坚持以以“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为宗旨,依法开展法律服务工作。通过“148”这一专线向广大人民群众及时、正确地依法解答、解释了各类法律、法规和党的政策问题,不仅让来电(访)群众有了满意的答复,还有效地提升了依法维权的意识。全年共接受当事人来人来电咨询67余次,收案800余件,其中诉讼代理253余件,非诉讼调解662余件,代写法律文书2100 余份,法律援助案件20件,办理见证287件,解答法律咨询累计30000余人,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10.6余万元。涉及内容有:婚姻家庭、相邻关系、房屋宅基地、伤害赔偿、债权债务、劳动争议等纠纷。同时,还把法制宣传、法律援助、人民调解、法律服务和依法治理融为一体,有力地促进了全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二、存在问题
1、我县“148”工作没有专人承担。司法所工作人员甚少,且多兼职,也没有专人承担此项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县“148”工作开展。
2、“148”工作没有专项经费,导致有些工作无法开展。
三、工作思路
“148”法律服务是一项业务范围广,涉及面宽,覆盖面大的社会公益事业,在今后工作中,我们要继续积极探索“148”工作长效机制和便民利民的有效途径,主动扩大服务领域,积极做好与有关部门之间的联系、协调工作,立足全县实际,全面推进“148”法律服务专用电话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
1、进一步建立健全组织机构,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争取专项编制,配备专业法律人员,充实“148”法律服务队伍,优化服务。
2、进一步加强“148”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报纸、电台、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148”的职能作用,提高“148”的知名度,扩大在群众中的影响。
3、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加强全县司法人员政治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提高法律咨询的质量。
4、进一步落实各项专项制度,建立对重点来访事项分流协调工作的监督、检查、和反馈信息的登记制度、督办制度和反馈制度,使分流协调的事项落实到实处。
2011年,我县“148”法律服务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与上级部门要求还有差距,工作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抓规范、抓推进,不断落实各项工作制度,更新服务观念,开拓服务领域,提高服务层次,创新工作方法,进一步推进我县法律服务工作的全面发展,努力为全县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2012年3月28日
陕县148法律服务所工作总结 篇2
聚焦依法治区 强化法治津南建设
津南区司法局作为普法依法治理主管部门, 坚持贴近基层, 融入法治, 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打好“法治”这张牌。
加快推进法治津南建设。深入贯彻《深化法治津南建设实施意见》, 制定《法治津南建设工作制度》, 组建法治津南联络员和志愿者队伍, 举办“深化‘法律六进’推进法治津南建设”和“法治津南宣传周”专项宣传活动以及法治津南建设征文活动, 建立双港鑫港园社区、八里台小黄庄法制宣传街、咸水沽普法宣传栏等普法宣传阵地, 完成了“一镇一阵地”、“一镇一特色”的工作目标, 推动在全社会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
创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采取“四多、三性”普法工作方法, 形成具有津南特色的“三横六纵”普法网络格局, 不断提高普法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狠抓领导干部学法用法。以津南区“新风尚大学堂”领导干部法制讲座为载体, 每年集中全区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学法不少于2次。实行普法考试无纸化。积极拓宽学法渠道, 把法制教育纳入公务员初任培训、妇女、青年干部、新任科级干部等培训中, 增强各级干部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不断深化具有津南特色的青少年“七个一”法制教育模式。把法律知识作为“开学第一课”和“开学首日礼”的必学内容, 编印普法书籍挂图, 强化青少年学法用法。
深入推进依法治理工作。扎实推进“法治政府”、“法治街镇”、“法治机关”、“民主法治示范村 (社区) ”、“诚信守法企业”等法治创建活动, 全面提高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 打造依法治区典范。津南区被评为全国法治区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津南治区办被评为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普法办。4个村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45个村 (社区) 被评为市级“民主法治村 (社区) ”。
聚焦和谐稳定 强化平安津南建设
津南司法局始终坚持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为司法行政工作的核心, 改进工作作风, 创新工作方法,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 筑牢“稳定”这座堤。
扎实推进人民调解工作。制定了《津南区人民法院、公安分局、司法局联动调处矛盾纠纷实施细则》 (试行) , 使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职能得到有效整合和充分发挥。探索建立津南区交通事故联合调解工作中心, 形成交通事故纠纷多元化联合调处工作机制。截止2014年10月, 该中心共接待案件781件, 受理调解申请212件, 联合调解达成协议186件, 调解结案案件赔偿金额达2400余万元。积极构建由法院、工会、人力社保局、司法局组成的“津南区劳动人事争议纠纷四方联动调解机制”, 实现诉、裁、调对接功能。截止2014年10月, 津南区各级调解组织共调解各类纠纷353件, 调解成功347件, 成功率达98.3%, 排查矛盾纠纷54次, 预防纠纷51件, 防止群体性上访24件, 切实发挥了人民调解工作的“第一道防线”作用。
创新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按照“以人为本、分类管理、分阶段教育”的管理措施要求, 社区矫正工作开创了“7541”工作模式, 对重点人员进行重点管理、重点监控、重点教育, 运用感化手段提高社区服刑人员改造的自觉性, 形成了良好的社区矫正工作局面, 有效防止社区服刑人员脱管、漏管和重新违法犯罪。同时, 大胆创新实践, 形成了“队伍建设专业化、衔接解矫程序化、日常管理制度化、思想教育经常化、档案管理规范化、帮困扶助人性化”的具有津南特色的“六化矫正法”, 为全市社区矫正工作积累了经验。
不断深化安置帮教工作。积极做好帮教安置基础性工作, 采取“面向全区, 镇镇督查, 村村排查、户户走访”的工作方式, 深入到村、落实到户逐一进行调查摸底。打造务实帮教“安心工程”。在全区建立21个过渡性安置基地, 开展就业技能培训60场次, 推荐就业1144人, 为9人发放救济金, 申请低保5人, 安置率达100%。建立专业心理咨询师队伍, 定期针对特殊人群开展心理辅导, 为其迅速融入社会扫除心理障碍。
聚焦法律服务 强化职能作用发挥
津南区司法局坚持围绕中心和服务大局, 充分发挥职能优势, 明确服务对象, 改变服务方法, 创新服务机制, 写好“服务”这篇文章。
积极推进法律顾问制度。建立律师参加区领导接访日工作制度, 积极推荐优秀法律服务工作者担任政府和企业法律顾问, 为党委政府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提供法律咨询, 为企业依法经营管理提供法律服务。
积极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在全区各社区、未整合村, 建立95个司法工作室, 有效承担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法律服务、社矫安置、普法宣传、法律援助、综合治理等工作, 形成零距离司法为民服务体系, 达到小事不出社区 (村) 、大事不出镇的效果。
大力加强法律援助工作。开辟特殊人群法律援助绿色通道, 降低法律援助的门槛, 扩大法律援助受理范围。积极打造“15分钟法律援助服务圈”, 使群众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援助服务。2014年初以来, 共代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130件, 代写各类法律文书560份, 提供法律咨询1990次, 为群众挽回各项经济损失2100余万元。津南法律援助中心荣获全国法律援助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法律援助“便民服务示范窗口”。
做强做大法律服务超市。在全区基层司法所内建立集法律咨询、法制宣传、法律援助、技能知识普及等功能于一体的法律服务超市, 就地化解矛盾纠纷、降低诉讼成本、方便人民群众。法律服务超市创立以来, 已有4000人次的居民走进“超市”享受服务, 共进行普法活动190场次, 发放宣传资料4万余份, 社区居民的法制观念、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得到显著提升。该创新做法已在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内推广。司法部部长吴爱英在视察津南区法律服务超市时, 对该局立足基层、创新品牌、延伸服务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聚焦素质提升 强化干部综合能力
宁陕县低产核桃林改造技术 篇3
1 低产核桃林形成的原因
1.1 重栽植, 轻管理
核桃结果年限长, 投产慢, 需要较精细的管理。但多年来, 宁陕县林农在核桃园管理上, 存在重种植、轻管理现象。特别是扶贫攻坚项目及退耕还林工程营造的核桃林, 由于建设经费不足, 抚育管护费低, 种植后缺乏有效的管理, 导致栽植多、成活少、保存率低、生长差、结果迟、产量低、品质差、经济效益低等状况。
1.2 品种混杂及外调苗品质差
宁陕县核桃生产起始于20世纪50~60年代, 由于长期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人员素质和人们传统实生繁殖的影响, 核桃品种比较混杂。少数乡、镇农户由于使用品质差的核桃种子繁殖, 劣多优少;加之90年代末为了大力发展宁陕县核桃产业, 从外省及外县调运了一些不适宜在宁陕县生长的核桃苗, 甚至出现了实生苗冒充嫁接苗现象, 这样以来造成不少低产核桃林。
1.3 种植地选择不合理
核桃生长发育需要深厚肥沃的土壤和良好的水肥条件, 但是大部分核桃种植在瘠薄、干旱地或陡坡地上, 立地条件差;加之不按技术规程栽植, 也无相应的改土措施, 均易形成核桃低产林。
1.4 病虫危害严重
危害核桃树的病虫种类较多, 宁陕县林农缺乏防病、防虫意识, 没有有效的防治措施, 病虫害严重, 造成核桃大面积减产。
2 低产核桃林改造的主要措施
2.1 建立核桃采穗圃
改造低产核桃林必须建立良种接穗圃。核桃良种采穗一般可分2种类型, 即临时性和永久性采穗圃。临时性采穗圃是利用五至十五年生的低产实生核桃幼树, 高接换良后, 第1~3年大量采集接穗, 第4年后不采或少采接穗, 让其结果。永久性采穗圃是采用良种嫁接苗定植, 专供采穗的园地。
2.2 高接换优
对低产核桃林中的劣株以及混杂的实生核桃, 可选用西扶、香玲或其他优良核桃品种接穗, 进行高接换优。采集时间为树体休眠期, 一般于2月份树液未流动时采集。要求接穗健壮、直径1.5cm左右、充实 (髓心小) 、通直光滑、芽饱满、无病虫害一年生发育枝。接穗采集于接前20~25d进行, 采后要及时打捆沙藏或蜡封, 贮藏于屋后阴凉处1.0~1.5m深坑内, 上覆盖30~40cm厚湿沙, 接穗保存一段时间, 嫁接时随接随取。春季温度最适产生愈伤组织, 一般日平均温度达15~20℃, 白昼温度在25℃左右, 根据植株的生长情况, 选出中心干及其他需要的嫁接枝, 视砧木粗细, 可接1~4个接穗。嫁接方法采用插皮接或劈接。接后用长20~25cm、宽5~10cm的塑料袋套在接穗外面。塑料袋外面再用旧报纸遮荫, 在树干基部用手锯斜拉至木质部“放水”。接穗萌芽后先将塑料袋扎1~2个小孔通风, 待新芽长10cm左右时解袋。在嫁接未成活的枝上选留1个强壮新梢, 于5~6月间, 新梢半木质化时, 进行方块芽接。嫁接成活后要及时抹除砧木萌芽, 待新梢长20~30cm时绑设支柱扶干。具体做法:用1根粗壮长枝, 一头绑在砧木接口的枝条上, 另一头绑在接穗萌发的枝条上, 防止风折。在接穗绑扎处出现勒痕时 (嫁接当年6~8月) , 可用刀在绑扎部位接口对面将塑料绑条切断, 以利枝条增粗生长。
2.3 土肥水管理
幼龄核桃园, 幼树定植2~3年后, 逐年向外深翻扩大栽植穴, 直至株间全部翻遍为止。成林园每年冬季应在核桃树周围进行深翻扩穴, 深度50~60cm。先将表土、树叶、杂草等翻入土中, 幼树以施氮肥为主, 成龄树则应在施氮肥的同时, 注意增施磷、钾肥。幼树的具体施肥, 结果前按树冠的投影面年施氮肥50g/m2, 磷、钾肥各10g/m2;进入结果期后, 年施氮肥50g/m2, 磷、钾肥各20g/m2, 并施入农家肥5kg/m2。成年树的施肥量可根据具体情况, 注意适当增加磷、钾肥的用量。并及时灌溉, 以保蓄土壤水分。
2.4 整形修剪
对树体衰弱、树龄偏老、病虫危害严重的核桃树, 要进行大枝回缩、更新复壮修剪, 以促发新枝, 形成新的树冠。高接换种的核桃林, 接后1~3年要培养好各级骨干枝。原则上不疏剪, 对骨干枝进行轻剪, 其他枝短剪, 促发新枝, 快速恢复树冠。第3年以后, 修剪的主要目的是调节各级骨干枝, 维持树体平衡, 适度疏剪, 培养结果枝组, 继续对骨干枝进行中度短剪, 对下垂枝在健壮分叉枝处回缩。对辅养枝、徒长枝采用缓放处理, 待其上发枝后进行回缩, 培养结果枝组。及时剪除交叉枝、重叠枝、密生枝、病虫枝。修剪下的枝条要及时清理。
2.5 病虫害防治
宁陕县核桃主要病害有炭疽病、黑斑病、枯枝病等, 主要害虫有银杏大蚕蛾、金龟子等食叶害虫以及天牛等蛀干害虫。应采取综合防治法, 抓住关键时期, 控制病虫危害。冬季剪除病虫枝、弱枝、枯枝及清除病虫越冬茧、僵果, 刮除病斑、老树皮、粗皮, 并集中带出园外销毁。此外, 冬季应树干涂白, 早春树体萌芽前喷5°Bé石硫合剂。
摘要:分析了陕西省宁陕县低产核桃形成的原因, 提出了核桃林改造的一系列措施, 主要包括建立核桃采穗圃、高接换优、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内容, 以期指导宁陕县的核桃林改造工作。
关键词:核桃,低产林,形成原因,改造技术,陕西宁陕
参考文献
[1]原双进, 刘朝兵.安全优质高效果树栽培新技术丛书[M].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5.
[2]高绍棠, 高书宝.核桃苗砧嫁接方法[J].林业科技开发, 1989 (2) :41-42.
[3]刘文升, 张震年, 王永贵.新疆核桃低产林改造技术[J].林业实用技术, 2008 (4) :13-15.
[4]邵则夏.核桃低产林改造技术[J].致富天地, 2007 (9) :26.
[5]潘庆收.核桃低产林改造技术[J].四川林业科技, 2005 (2) :97-98.
【陕县148法律服务所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宁陕县人口计生工作管理规范11-23
宁陕县沙沟小学2012年健康教育总结05-31
陕县水利局申报双拥先进单位汇报材料11-07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总结09-30
法律服务工作报告08-30
法律服务工作计划11-23
法律服务协会工作计划08-11
法律服务中心工作职责10-11
社区法律服务工作制度11-15
社区法律服务工作者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