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企业呆账核销管理办法

2024-08-08

金融企业呆账核销管理办法(精选5篇)

金融企业呆账核销管理办法 篇1

金融企业呆账核销管理办法(2008年修

订版)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防范经营风险,增强金融企业抵御风险能力,及时处臵资产损失,提高资产质量,有效保全资产,促进金融企业稳健经营和健康发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除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外的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城乡信用社等经营金融业务的企业(以下简称金融企业)适用本办法。证券公司参照执行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呆账是指金融企业承担风险和损失,符合认定的条件,按规定程序核销的债权和股权资产。

第二章 呆账的认定

第四条 金融企业经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和实施必要的程序之后,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债权或者股权可认定为呆账:

(一)借款人和担保人依法宣告破产、关闭、解散或撤销,并终止法人资格,金融企业对借熟人和担保人进行追偿后,未能收回的债权;

(二)借款人死亡,或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臵告失踪或者死一亡,金融企业依法对。其财产或者琦产近行清偿,并对担保人进行追偿后,未能收回的债权;

(三)借款人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或者意外事故,损失巨大且不能获得保险补偿,或者以保险赔偿后,确实无力偿还部分或者全部债务,金融企业对其财产进行清偿和对担保人进行追偿后,未能收回的债权;

(四)借款人和担保人虽未依法宣告破产、关闭、解散、撤销,但已完全停止经营活动,被县级及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注销、吊销营业执照,金融企业对借款人和担保人进行追偿后,未能收回的债权;

(五)借款人和担保人虽未依法宣告破产、关闭、解散、撤销,但已完全停止经营活动或下落不明,未进行工商登记或连续两年以上未参加工商年检,金融企业对借款人和担保人进行追偿后,未能收回的债权;

(六)借款人触犯刑律,依法受到制裁,其财产不足归还所借债务,又无其他债务承担者,金融企业经追偿后确实无法收回的债权;

(七)由于借款人和担保人不能偿还到期债务,金融企业诉诸法律,借款人和担保人虽有财产,经法院对借款人和担保人强制执行超过2年以上仍未收回的债权;或借款人和担保人无财产可执行,法院裁定执行程序终结或终止(中止)的债权;

(八)金融企业对债务作诉诸法律后,经法院调解或经债权人会议通过,并与债务人达成和解协议或重整协议,在债务人履行完还款义务后,金融企业无法追偿的剩余债权;

(九)对借款人和担保人诉诸法律后,因借款人和担保人主体资格不符或消亡等原因,被法院驳回起诉或裁定免除(或部分免除)债务人责任;或因借款合同、担保合同等权利凭证遗失或丧失诉讼时效,法院不予受理或不予支持,金融企业经追偿后仍无法收回的债权;

(十)由于上述

(一)至

(九)项原因借款人不能偿还到期债务,金融企业依法取得抵债资产,抵债金颧小于贷款本息的差额,经追偿后仍无法收回的债权;

(十一)开立信用证、办理承兑汇票、开具保函等发生垫款时,凡开证申请人和保证人由于上述

(一)至

(十)项原因,无法偿还垫款,金融企业经鳄后仍无法收回的垫款;

(十二)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具有投资权的金融企业的对外投资,由于被投资企业依法宣告破产、关闭、解散或撤销,并终止法人资格的,金融企业经清算和追偿后仍无法收回的股权;

被投资企业虽未依法宣告破产、关闭、解散或撤销,但已完全停止经营活动,被县级及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注销、吊销营业执照,金融企业经清算和追偿后仍无法收回的股权;

(十三)金融企业经批准采取打包出售、公开拍卖、转让等市场手段处臵债权或股权后,其出。售转让价格与账面价值的差领;

(十四)对于余领在50万元(含50万元)以下(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为5万元(含5万元)以下)的对公贷款,经追索2年以上,仍无法收回的债权;

(十五)对于余额在10万元(含10万元)以下(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为1万元(含1万元)以下)的个人无抵押(质押)贷款或抵押(质押)无效贷款,经追索2年以上,仍无法收回的债权;

(十六)金融企业因案件导致的资产损失,经公安机关立案2年以上,仍无法收回的债权;

(十七)经国务院专案批准核销的债权。

第五条 经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和实施必要的程序之后,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银行卡透支款项可认定为呆账;

(一)持卡人和担保人经依法宣告破产,财产经法定清偿后,未能还清的透支款项;

(二)持卡人和担保人死亡或经依法宣告失踪、死亡,以其财产或遗产清偿后,未能还清的款项;

(三)经诉讼或仲裁并经强制执行程序后,仍无法收回的透支款项;

(四)持卡人和担保人因经营管理不善、。资不抵债,经有关部门批准关闭,被县级及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注锐吊销营业执照,金融企业对持卡人和担保人进行追偿后,未能还清的透支款项;

(五)涉嫌信用卡诈骗(不包括商户诈编),经公安机关正式立案侦察1年以上,仍无法收回的透支款项;

(六)余额在2万元(含2万元)以下,经追索2年以上,仍无法收回的透支款项;

第六条 经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和实施必要的程序之后,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助学贷款(含无担保国家助学贷款)可认定为呆账:

(一)借款人死亡,或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宣告失踪或宣告死亡,或丧失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或劳动能力,无继承人或受遗赠人,在依法处臵其助学贷款抵押物(质押物)及借款人的私有财产,并向担保人追索连带责任后,仍未能归还的贷款;

(二)借款人经诉讼并经强制执行程序后,在依法处臵其助学贷款抵押物(质押物),并向担保人追索连带贵任后,仍无法收回的贷款;

(三)贷款途期后,在金融企业确定的有效追索期限内,对于有抵押物(质押物)以及担保人的贷款,金融企业依法处臵助学贷款抵押物(质押物)和向担保人追索连带责任后,仍无法收回的贷款;对于无抵押物(质押物)以及担保人的贷款,金融企业依法追索后,仍无法收回的贷款。金融企业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自主确定有效追索期限,并报主管财政部门备案。

第三章 呆账的核销

第七条 呆账核销必须遵循严格认定条件,提供确凿证据,严肃追究责任,逐户、逐级上报、审核和审批,对外保密,账销案存的原则。

第八条 金融企业申报核销呆账,必须提供以下材料:

(一)借款人或者被投资企业资料,包括呆账核销申报表(金融企业制作填报)及审核审批资料,债权、股权发生明细材料,借款 人(持卡人)、担保人和担保方式、被投资企业的基本情况和现状,财产清算情况等;

(二)经办行(公司)的调查报告,包括呆账形成的原因,采取的补救措施及其结果,对借款人(持卡人)和担保人具体追收过程及其证明,抵押物(质押物)处臵情况,核销的理由,债权和股权经办人、部门负责人和单位负责人情况,对责任人进行处理的有关文件等;

(三)第九至十一条要求的其他相关材料。

不能提供确凿证据证明的呆账,不得核销。

第九条 金融企业核销一般债权和股权呆账,必须提供以下材料:

(一)符合第四条第(一)项的,提交破产、关闭、解散证明、撤销决定文件、县级及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销证明和财产清偿证明;

(二)符合第四条第(二)项的,提交死亡或者失踪证明、财产或者遗产清偿证明;

(三)符合第四条第(三工项。的,提交重大自然灾害或者意外事故证明、保险赔偿证明和财产清偿证明;

(四)符合第四条第(四)项的,提交县级及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销、吊销证明和财产清偿证明;

(五)符合第四条第(五少项的,提交县级及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询证明和财产清偿证明;

(六)符合第四条第(六)项的、提交法院裁定证明和财产清偿证明;

(七)符合第四条第(七)项的,提交强制执行证明或法院裁定证明;

(八)符合第四条第(八)项的,提交法院裁定证明、金融企业和债务人签订的和解协议以及债务人还款凭证;

(九)符合第四条第(九)项的,提交法院驳回起诉的证明,或裁定免除债务人责任的判决书、裁定书或民事调解书;因权利凭证遗失无法诉诸法律的,提交台账、贷款审批单等旁证材料、追索记录、情况说明以及金融企业法律事务部门出具的法律意见书;因丧失诉讼时效无法诉诸法律的,提交金融企业法律事务部门出具的法律意见书;

(十)符合第四条第(十)项的,提交抵债资产接收、抵债金额确定证明和上述

(一)至

(九)项的相关证明;

(十一)符合第四条第(十一)项,提交垫款证明和上述

(一)至

(十)项的相关证明;

(十二)符合第四条第(十二)项的,提交被投资企业破产、关闭、解散证明、撤销决定文件、县级及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销、吊销证明和财产清偿证明;

(十三)符合第四条第(十三)项的,提交资产处臵方案、监管部门批复同意处臵方案的文件、出售转让合同(或协议)、成交及入账证明和资产账面价值清单;

(十四)符合第四条第(七四、十五)项的,‘提交追索记录,包括电话追索、信函追索和上门追索等原始记录,并由经办人和负责人共同签章确认;

(十五)符合第四条第(十六)劝的,提交公一检法部门出具的法律证明材料;

(十六)符合第四条第(十七)项的,提交国务院批准文件;

第十条 金融企业核销银行卡透支款项呆账,必须提供以下材料:

(一)符合第五条第(一)项的,提交法院破产证明和财产清偿证明;

(二)符合第五条第(二)项的,提交死亡或失踪证明和财产或遗产清偿证明;

(三)符合第五条第(三)项的,提交诉讼判决书或仲裁书和强制执行书证明;

(四)符合第五条第(四)项的,提交有关管理部门批准持卡人关闭的文件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销持卡人营业执照的证明;

(五)符合第五条第(五)项的,提交公检法部门出具的法律证明材料;

(六)符合第五条第(六)项的,提供追索记录,包括电话追索、信件追索和上门追索等原始记录,并由经办人和负责人共同签章确认。

第十一条 金融企业核销助学贷款呆账,必须提供以下材料:

(一)符合第六条第(一)项的,提供法院关于借款人死亡或失踪的宣告;或公安部门、医院出具的借款人死亡证明;或司法部门出具的借款人丧失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证明;或县级以上医院出具的借款人丧失劳动能力的证明;对助学贷款抵押物(质押物)处臵和对担保人追索的情况;

(二)符合第六条第(二)项的,提供法院判决书或法院在案件无法继续执行时作出的法院终结裁定书;对助学贷款抵押物(质押物)处臵和对担保人追索的情况;

(三)符合第六条第(三)项的,提供金融企业确定有效追索期限报主管财政部门备案的文件;对抵押物(质押物)处臵情况和对担保人追索记录。申报核销无担保国家助学贷款的,应提供对债务人的追索记录,无需提供对助学贷款抵押物(质押物)的处臵和对担保人追索情况的材料。

第十二条 金融企业孩销呆账,应按本办法规定提供财产清偿证明等外部法律证据。但因职工安臵等特殊原因,法院不能出具财产清偿证明等相关文件的,金融企业可凭相关政府部门出具的证明、以及内部清收报告、法律意见书进行核销。清收报告和法律意见书必须经相关人员签章确认。内部清收报告应包括债务人和担保人的基本情况、形成呆账的原因、采取的补救措施、债务追收过程、对责任人的处理情况等。金融企业法律意见书应由金融企业内部法律部门出具,就被核销债权进行的法律诉讼情况进行说明,包括诉讼过程、结果等;未涉及法律诉讼的,应说明未诉讼理由。

第十三条 债务人在同一金融企业的多笔贷款,若担保人和担保条件完全相同,只要其中一笔贷款经过该金融企业诉讼并取得了法院无财产执行的终结或终止(中止)裁定,该债务人的其余各笔贷款可以依据法院的裁定和内部清收报告及法律意见书核销。

第十四条 债务人在不同金融企业的多笔贷款,若担保人和担保条件完全相同,只要其中一个金融企业经过诉讼并取得了法院无财产执行的终结或终止(中止)裁定,其他金融企业可以依据法院的裁定和内部清收报告及法律意见书核销该债务人的有关债权。

第十五条 金融企业发生的呆账,提供确凿证据,经审查符合规定条件的,应随时上报,随时审核审批,及时从计提的呆账准备中核销。金融企业不得隐瞒不报、长期挂账和掩盖不良资产。

第十六条 金融企业发生的呆账,经逐户、逐级上报,由金融企业总行(总公司)审批核销。对于小额呆账,可授权一级分行(分公司)、审批,并上报总行(总公司)备案。总行(总公司)对一级分行(分公司)的具体授权领度根据内部管理水平确定,对报主管财政机关备案。一级分行不得再向分支机构转授权。

第十七条 金融企业核销呆账,必须严格履行审核、审批手续,并填报呆账核俏申报表。上级行(公司)接到下级行(公司)的申报表,应当组织有关部门进行严格审查和签署意见。

第十八条 除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外,其他任何机构和个人包括债务人不得干预、参与金融企业呆账核销运作;

第十九条 下列债权或者股权不得作为呆账核销:

(一)借款人或者担保人有经济偿还能力,未按期偿还的金融企业债权;

(二)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各种形式逃废或者悬空的金融企业债权;

(三)行政干预逃废或者悬空的金融企业债权;

(四)金融企业未向借款人和担保人追偿的债权;

(五)其他不应当核销的金融企业债权或者股权。

第四章 呆账核销的管理

第二十条 金融企业必须建立呆账责任认定和追究制度。每核销一笔呆账,必须查明呆账形成的原因,对确系主观原因形成损失的,应明确相应的责任人,包括经办人、部门负责人和单位负责人。特别要注意查办因决策失误、内控机制不健全等形成损失的案件。对呆账负有责任的人员,视金额大小和性质轻重进行处理。涉嫌违法犯罪行为的移交司法机关。金融企业要完善呆胀核销授权机制,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经营管理层职责,要按照有关会计制度和核销的有关要求,健全呆账核销制度,规范呆账核销程序,及时核销已认定呆账,并防范虚假核销。金融企业总行(总公司)必须按照呆账发生和呆账核销审批的有关情况建立呆账责任人名单汇总数据库,以加强呆账核销的管理。

第二十一条 金融企业必须建立呆账核销责任追究制度。对呆账没有确凿证据证明,或着弄虚作假向审核或审批单位申报核销的,应当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视金韧大小和性质轻重进行处理。虚假核销造成损失的,对责任人给予撤职或降级(含)以上级别的处分,并严肃处理有责任的经办人员。涉嫌违法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处臵。呆账责任人不落实而予核销的,应当追究批准核销呆账的负责人的责任。对应当核销的呆账,由于有关经办人、部门负责人和单位负责人的责任原因而不核销、隐瞒不报、长期挂账的,应对有关责任人进行处理或者处罚。

第二十二条 金融企业应及时向各监管部门报告责任追究工作,对违规违纪行为,必须在认定责任人后2周内进行处理,处理结果在1周内书面向各监管部门报告。

第二十三条 对已被金融企业处理的责任人,金融企业应视情节轻重,限制内部任用;对责任人继续任职或录用的金融机构,监管部门将予以重点检查,以防范风险。

第二十四条 金融企业对呆账认定和核销过程中发现的各类违规违纪行为,不追查、不处理、或隐瞒不报的,一经发现,监管部门将依照有关法规给予处罚。

第二十五条 金融企业必须建立呆账核销保密制度。金融企业按照规定核销呆账,应当在内部进行运作,做好保密工作。除法律法规规定债权与债务或投资与被投资关系已完全终结的情况(包括列 入国家兼并破产计划核销的贷款、法院判决终结执行的债权、法院裁定免除责任的债权和经国务院专案批准核销的债权、法院主持下调解并与债务人达成和解协议后因债务人已履行。完还款义务而核销的债权)外,已核销的呆账作“账销案存”处理,应当建立呆账核销台账和进行表外登记,‘单独设立账户管理和核算,并按国家档案管理的规定加强呆账核销的档案管理,有关情况不得对借款人和担保人披露。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国务院批准,一律不得对外披露金融企业内部呆账核销安排和实际核销情况。金融企业实际呆账核销金额按国家规定对外披露。监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保守金融企业的商业秘密。

第二十六条 金融企业必须建立呆账核销后的资产保全和追收制度。除法律法规规定债权与债务或投资与被投资关系已完全终结的情况外,金融企业对已核销的呆账继续保留追索的权利,并对已核销的呆账、贷款表外应收利息以及核销后应计利息等继续催收。

第二十七条 审批核销呆账的总行(总公司)应当对核销后的呆账以及应当核销而未核销的呆账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和处罚;通过检查,审查规章制度执行情况,从中汲取经验徽训,提出改进措施,提高呆账核销工作质量,并有效保全资产,切实提高资产质量。

第二十八条 财政部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负责对当地中央直属国有金融机构分支机构呆账核销的监督管理。每年累计检查覆盖面原则上应不低于金融企业每年核销呆帐金额的20%。财政部门和银行监督管理部门对不符合规定条件、没有确凿证据证明和弄虚作假核销呆账,以及应当核销呆账而不核销、隐瞒不报、长期挂账等不符合本办法沈定的,应当及时进行制止和纠正,除按照有关规定对金融企业进行处理和处罚外,要责成金融企业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并将有关情况在金融企业范围内进行通报。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金融企业可以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办法,报主管财政部门备案。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以前有关规定与本办法有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

金融企业呆账核销管理办法 篇2

关键词:金融企业,呆账核销,税前扣除,政策差异

财政部于2013年底新印发了《金融企业呆账核销管理办法(2013年修订版)》(以下简称“新版《核销办法》”),在原标准基础上进一步放宽了金融企业呆账核销认定和核销条件;同时,由于新版《核销办法》与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政策存在较大差异,从而给金融企业实际操作带来较大影响。

一、新版呆账核销办法主要修订内容

为鼓励金融企业及时核销呆账,有效降低金融企业不良资产余额和不良资产率,新版《核销办法》进一步放宽了金融企业呆账核销条件,主要体现在呆账认定条件、呆账核销程序和免责条款等方面。

(一)呆账认定标准放宽。新版《核销办法》进一步放宽了呆账认定标准,主要体现为:一是缩短催收等时限要求,如原规定单户余额50万元及以下的对公贷款经追索2年以上无法收回的可以认定为呆账,现调整为追索1年以上即可认定为呆账;二是上调自主核销金额标准,如原规定对单户余额500万元及以下、经追索1年以上无法收回的中小企业贷款和涉农贷款可以自主核销,现调整为1000万元及以下;三是新增个人经营贷款自主核销条款,对单户余额在500万元及以下、经追索1年以上无法收回的个人经营贷款,可以进行自主核销。

(二)审批程序规定简化。新版《核销办法》对呆账审批程序的规定进行了简化,一是原规定核销审批可以授权但需向总行备案,同时一级分行不得再向分支机构转授权,新版《核销办法》对授权未再作明确规定;二是原规定要求先进行责任认定后核销,现调整为呆账核销后一年内完成责任认定和责任追究。

(三)增加部分免管条款。新版《核销办法》新增两种情况可以不进行“账销案存”管理,一是对打包出售、公开拍卖、转让、债务减免等市场手段处置债权或者股权收回资金与债权或股权余额的差额;二是被法院驳回起诉或者裁定免除(或部分免除债务人责任,或者丧失诉讼时效,并经2年以上补救未果的债权。

二、新版呆账核销办法与税前扣除政策主要差异

金融企业主要依据呆账核销办法进行呆账核销,对已核销呆账,金融企业主要依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57号,以下简称《税前扣除通知》)和《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2011年第25号公告,以下简称《税前扣除办法》)进行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由于《税前扣除通知》和《税前扣除办法》分别于2009年和2011年发布,与2013年新版《核销办法》存在较大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贷款类债权认定标准差异。1.新版《核销办法》第四条规定“(五)借款人虽未依法宣告破产、关闭、解散、撤销,但已完全停止经营活动或下落不明,未进行工商登记或连续2年以上未参加工商年检,金融企业对借款人和担保人进行追偿后,仍无法收回的债权”可以认定为呆账,但《财税通知》中损失认定标准未包含该内容。

2.新版《核销办法》第四条规定“(七)由于借款人和担保人不能偿还到期债务,金融企业诉诸法律,借款人和担保人虽有财产,对借款人和担保人强制执行超过1年以上仍未收回的债权;或者借款人和担保人虽有财产,但进入强制执行程序后,由于执行困难等原因,经法院裁定终结或终止(中止)执行程序的债权;或者借款人和担保人无财产可执行,法院裁定执行程序终结或终止(中止)的债权”可以认定为呆账;但《财税通知》中规定“由于借款人和担保人不能偿还到期债务,企业诉诸法律,经法院对借款人和担保人强制执行,借款人和担保人均无财产可执行,法院裁定执行程序终结或终止(中止)后,仍无法收回的债权”可以认定为损失进行税前扣除,仅规定了无财产可执行情形,未包含虽有财产但是未能执行收回的情形。

3.新版《核销办法》第四条规定“(九)对借款人和担保人诉诸法律后,因借款人和担保人主体资格不符或消亡等原因,被法院驳回起诉或者裁定免除(或部分免除)借款人和担保人责任;或因借款合同、担保合同等权利凭证遗失或丧失诉讼时效,金融企业经追偿后,仍无法收回的债权”可以认定为呆账,但《财税通知》中损失认定标准未包含该内容。

4.《核销办法》第四条规定“(十四)对于单户贷款余额在50万元及以下(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为5万元及以下)的对公贷款经追索1年以上,仍无法收回的债权”、“(十五)对于单户贷款余额在10万元及以下(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为1万元及以下)的个人无抵押(质押)贷款、抵押(质押)无效贷款或抵押(质押)物已处置完毕的贷款,经追索2年以上,仍无法收回的债权”可以认定为呆账,但《财税通知》中损失认定标准未包含该内容。

同时,《税前扣除办法》中第二十四条规定“企业逾期一年以上,单笔数额不超过五万或者不超过企业年度收入总额万分之一的应收款项,会计上已经作为损失处理的,可以作为坏账损失但应说明情况,并出具专项报告”,尽管《税前扣除办法》对关于该类型损失认定标准进行了补充,但与《核销办法》规定标准仍然存在较大差异,《税前扣除办法》只是针对单笔数额不超过五万或者不超过企业年度收入总额万分之一的应收款项。

5.《核销办法》第四条5中规定“(十六)因借款人、担保人或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涉嫌违法犯罪,或因金融企业内部案件,经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正式立案2年以上,仍无法收回的债权”可以认定为呆账,但《财税通知》中损失认定标准未包含该内容。

6.《核销办法》第四中规定“(十七)金融企业对单户贷款余额在1000万元及以下的,经追索1年以上,仍无法收回的中小企业贷款和涉农贷款,可按照账销案存的原则自主核销”、“(十八金融企业对单户贷款余额在500万元及以下的,经追索1年以上,仍无法收回的个人经营贷款,可按照账销案存的原则自主核销”,但《财税通知》中损失认定标准未包含该内容。

7.《核销办法》第五条规定“金融企业经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和实施必要的程序之后,符合《银行卡透支款项呆账认定标准及核销所需相关材料》(附2)所列认定标准之一的银行卡透支款项以及透支利息、手续费、超限费、滞纳金可认定为呆账”;但《财税通知》规定“银行卡持卡人和担保人由于上述(一)至(七项原因,未能还清透支款项,金融企业经追偿后仍无法收回的透支款项”可以认定为损失进行税前扣除;《核销办法》认定范围包括银行卡透支款项、透支利息、手续费、超限费和滞纳金,《财税通知》仅包括透支款项。

同时,《核销办法》和《财税通知》关于银行卡损失认定标准存在差异,如《核销办法》附件2中规定“(八)涉嫌信用卡诈骗(不包括商户诈骗),经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正式立案侦察1年以上,仍无法收回的剩余款项”、“(九)单户贷款余额在2万元及以下的,逾期后经追索1年以上,并且不少于6次追索,仍无法收回的剩余款项”、“(十)单户贷款余额在2000元及以下的,逾期后经追索180天以上,并且不少于6次追索,仍无法收回的剩余款项”可以认定为呆账,但《财税通知》中损失认定标准未包含该内容。

(二)除贷款类债权外其他应收款认定标准差异。新版《核销办法》中对除贷款外其他应收款的核销认定标准未进行单独列明,而《财税通知》第四条对除贷款类债权外的应收和预付账款损失认定标准进行了明确规定。

(三)核销办法与税前扣除政策要求证明材料存在差异。新版《呆账核销》办法中对核销所需相关资料逐条进行了明确规定《税前扣除办法》中分别在第二十五条对企业应收及预付款项坏账损失证据材料进行了规定,在第六章中对投资损失证据资料进行了规定;但《税前扣除办法》中仅仅是笼统的提了一些规定,未进行明确细化。

(四)关于禁止性条款规定的差异。新版《核销办法》第十六条规定“下列债权、股权不得作为呆账核销:(一)除符合本办法第四条、第五条、第六条规定的内容外,借款人或者担保人有经济偿还能力,金融企业未按规定履行所有可能的措施和实施必要的程序追偿的债权”;同时《税前扣除办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下列股权和债权不得作为损失在税前扣除:(一)债务人或者担保人有经济偿还能力,未按期偿还的企业债权”;《税前扣除办法》规定的禁止情形未考虑新版《核销办法》中规定的虽有财产但申请执行多年未能收回债权可以进行核销等情况。实际上,在新版《核销办法》之前,也是规定“借款人或者担保人有经济偿还能力,金融企业未按规定履行所有可能的措施和实施必要的程序追偿的债权”不能进行核销,因为理解上与呆账认定和呆账认定及核销条款有冲突,所以本次进行了修订。

三、新版呆账核销办法与税前扣除政策差异对金融企业影响

(一)金融企业面临大量应核销呆账。新版《核销办法》对呆账核销标准、程序等方面进一步放宽了条件,如原执行2年以上调整为执行1年以上、原催收2年以上调整为1年以上、以及两条自主核销条款,将会导致大量贷款符合呆账核销条件,须要或可以进行呆账核销。呆账核销条件的放宽,为金融企业降低表内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提供了便利的渠道。

同时,根据新版《核销办法》第十二条规定“金融企业不得隐瞒不报、长期挂账或掩盖不良资产”,第十八条规定“对应核销的呆账,由于有关经办人、部门负责人和单位负责人原因而不核销、隐瞒不报、长期挂账的,应对有关责任人严肃进行处理、处罚”;金融企业必须按照新版《核销办法》,对除自主核销条款以外的呆账,必须做到“随时上报、随时审核审批”,没有按规定开展呆账核销工作的,将面临责任追究。

(二)大量应核销呆账不能进行税前扣除。由于新版《核销办法》与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政策《税前扣除通知》和《税前扣除办法》存在较大差异,大量条款不能在当前年度进行税前扣除。由于在《税前扣除办法》出台以前,呆账核销税前扣除通常采取向税务部门报批制,即审批通过后进行税前扣除;在《税前扣除办法》出台后,实行申报制;即根据《税前扣除办法》第五条规定“企业发生的资产损失,应按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向主管机关申报后方能在税前扣除。未经申报的损失,不得在税前扣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是金融企业申报并扣除后,税务部门会在后续工作中进行审核或抽查,如发现不符合税前扣除条件的,会要求补缴所得税,并缴纳滞纳金。因此,金融企业在申报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时,需要严格把关,以免多缴纳滞纳金。

(三)已核销呆账需要进一步监控是否符合税前扣除条件。根据《税前扣除办法》第六条规定“企业以前年度发生的资产损失未能在当年税前扣除的,可以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向税务机关说明并进行专项申报扣除”,金融企业核销呆账如果当年不满足税前扣除条件,在以后年度如果符合税前扣除条件,可以在申报年度进行扣除。

四、政策建议及应对策略

(一)建议税前扣除政策尽量与核销政策保持一致。由于目前新版《核销办法》与税前扣除政策存在较大差异,导致金融企业大量已核销呆账不能在当前年度进行税前扣除,给金融企业税务上带来较大负担。从理论上来说,金融企业当年核销呆账,如果核销年度不符合税前扣除条件,往往会面临两个结果,一是成功收回,另一个是未能收回或部分收回后,剩余部分通过诉讼等保全方式,最终达到税前扣除条件;如果在呆账核销时已经进行税前扣除,那么收回部分在收回年度也应进行相应纳税调整,从而在呆账核销年度进行税前扣除和在以后年度达到条件进行税前扣除实际上效果是一样的,为便于管理,建议税前扣除政策尽量与核销政策保持一致。

(二)金融企业应根据新版《核销办法》组织开展好呆账核销工作。新版《核销办法》对核销标准和流程等条件进行了调整金融企业应及时根据新版《核销办法》调整内部呆账核销管理流程,及时按照新版《核销办法》组织开展呆账核销工作。同时,金融企业应特别重视呆账核销责任追究工作,不能因为“先问责、再核销”政策调整而弱化呆账核销责任追究工作。

(三)对已核销呆账应继续做好催收等管理工作。金融企业核销呆账,只是金融企业内部账务处理,并不意味着债权债务终结。金融企业应根据新版《核销办法》规定,继续做好已核销呆账的保全和催收工作,最大限度减少资产损失。同时,金融企业应建立配套考核机制,有效激励已核销呆账清收处置工作;金融企业还应建立已核销呆账税前扣除跟踪机制,对尚未税前扣除已核销呆账进行定期审核,达到税前扣除条件的应及时申报税前扣除。

参考文献

[1]《金融企业呆账核销管理办法(2013年修订版)》(财金[2013]146号

[2]《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57号)

[3]《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2011年第25号公告)

关于呆账核销办法实施中的调研 篇3

销政策进一步放宽,有助于金融机构做实利润,提高资产质量,但金融机构在新《办法》具体实施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改进。

五大“偏差”

核销理念的偏差。

长期以来,金融机构呆账认定与核销存在着财政部与税务总局两个政策口径。税务总局的税前列支呆账口径非常严格,但其认定的呆账可以在核销时作为税前列支项目享受税收抵扣,因此实践中,金融机构在呆账认定要件和核销资料准备上主要遵循税务口径,财政部政策的约束性相对较弱。近年来随着银行改制上市、引进战略投资者等改革措施的推进,上市或拟上市银行呆账“应核尽核”的要求更加强烈,这是因为“高拨备、高不良”资产结构可能扭曲银行的财务指标(如不良资产率、不良贷款率等),不符合国际会计准则的公允价值理念,也不利于资本交易中的合理估值。但对非上市银行,尤其是一些规模较小的区域性法人机构,由于对银行估值公允性的要求不高,更看重核销时的税收抵扣,对于新《办法》“应核尽核”要求可能增加的税收负担表现出一定抵触情绪。如在税务总局核销政策未放宽前不会就按新《办法》增加认定的不良贷款安排核销。

核销管理制度的偏差。

一方面,运用新政策核销带来难度。金融机构(股改上市银行除外)的不良贷款很多是陈年旧账,账龄甚至长达十余年。由于历史上贷后管理制度和核销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一些重要的追索证据丢失(例如法院强制执行裁定、工商吊注销证明、内部催收记录等),给运用新政策核销带来一定困难。此外,新《办法》为克服银行核销自主权扩大后可能带来的道德风险而对核销贷款管理程序作了更严格而明确的规定,并强调“呆账责任人不落实而予核销的,应当追究批准核销呆账的负责人的责任”,但对于一些账龄过长的不良贷款已经很难追溯呆账责任人,也增加了核销难度。

另一方面,取证难现象依然存在。新《办法》虽然允许金融机构“对因职工安置等特殊原因,法院不能出具财产清偿证明等相关文件的”,可根据内部清收报告、法律意见书等核销呆账贷款,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金融机构外部证据获取难的压力,但在实际执行中对“特殊原因”较难把握,有关审批部门对此理解不同,金融机构取证时依然面临涉及部门多、手续繁琐、取证费用高等问题。

此外,呆账核销条件的放宽使外部监管难度加大。新《办法》对核销政策的放宽,增强了银行核销的主动权,这对财政、银行监管等外部监管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防范道德风险和进行有效审核与监督的难度相应加大。

内部管理制度的偏差。

新《办法》考虑到核销成本,对“穷尽追索手段”的证据要求有所降低(主要体现在第四条第七款),金融机构在新《办法》“可以认定为呆账”和“不得作为呆账核销”两类规定之间的自由裁量空间大大拓宽。也正因为如此,呆账责任认定和追究、核销后呆账管理、呆账核销保密等制度对于金融机构资产的保全和防范道德风险至关重要。尤其是一些不良贷款可以在借款人和担保人仍有财产时认定为呆账,核销后回收的可能性也提高,相关的核销后管理制度、责任认定必须作适应性修正,才能使新办法“降低核销成本”和“防范道德风险”的理念在实践中得到有效的平衡与落实。

部分条款可操作性的偏差。

新《办法》虽然对呆账的认定更加宽泛,但金融机构在实际操作中部分条款规定范围较窄。如新《办法》第二章第四条第十四款、第十五款中规定“农村信用社5万元以下对公贷款、1万元以下个人无抵押贷款等,经追索2年以上,仍无法收回的债权”可以核销,而事实上农信社发放此类额度以内的对公贷款、个人贷款极少,大量需核销的此类贷款的金额都在规定额度之上;第三章第十四条“债务人在不同金融企业的多笔贷款,若担保条件完全相同,只要其中一个金融企业经过诉讼并取得了法院的财产执行裁定,其余机构可据此核销”,但实际工作中其它金融企业如何得知或获得法院的执行裁定存在较大的难度;第二章第四条中“所有可能的措施和实施必要的程序”很难把握;第三章第十二条“清收报告和法律意见书必须经相关人员签章确认”中对“相关人员”的界定也不明确。

配套措施的偏差。

新《办法》的实施需要一些外部的配套措施加以支持。

邵西市农村信用社呆账核销流程 篇4

先在信贷系统逐笔转“损失类”处理。由客户经理到信贷系统中选→贷后管理→五级分类→分类申请-网点相关审批权限(付主任→主任→风险管理委员会成员)人员进行“五级分类审批” →再到总行相关部门、人员审批,走完所有流程。

对未注册贷款转“损失类”处理:由客户经理到→客户管理→未注册客户管理→五级分类申请。其余操作与已注册客户流程一致。

再在信贷系统做批量减值发送

次月做呆账核销:由信贷管理系统逐笔进行呆账核销申请、审批→到核心业务系统逐笔进行核销

附1:2012年6月30日贷款减值处理如下:

1、从信贷管理系统发起,具体流程为:贷后管理→贷款综合减值计提→贷款综合减值计提启动→启动流程→1笔未启动的流程(贷款计提比例流程)→填写减值比例信息(系统默认比例为0,不得填写其他比例,直接确认提交)(根据财务能力预算填报)→进入审批流程(审批流程具体为:信用社副主任→信用社主任→联社财务部门负责人→联社风险管理部门负责人→联社副主任→联社主任→理事长)

→返回启动流程操作员,该操作员进入 贷后管理→减值信息发送管理→减值信息发送→点击发送→打印减值通知书

2、在综合业务系统进行登记确认:1721菜单,输入减值通知书号,在“确认标志”下拉菜单选择“确认”后提交。

二0一二年六月三十日

附2: 减值计提操作流程

一、减值计提操作流程---打开信贷系统----贷后管理---贷款综合减值计提----贷款综合减值计提审批---按可疑类贷款的 10 %计提(其他类型的贷款暂不计提)(根据财务能力预算填报)。

二、网点信贷员(以网点负责人名义发起,则只需点击一次)发起---财务部经理点批---资产保全部经理点批----行长点批----董事长点批---发起信贷员进行确认。

三、发送—贷后管理---信息发送管理—减值信息发送---打印减值计提通知书—综合系统入帐。

四、以上操作会计必须始终在场参与计提。

上海工会呆账处理办法 篇5

为加强工会经费的管理,规范工会组织的经济行为,准确反映工会资产实际状况,妥善解决工会的呆账问题,根据财政部《财政周转金呆账处理规定》、《企业会计制度》以及全国总工会《工会经费呆账处理办法》及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本市实际,特制定如下办法:

一、呆账的确认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各级工会组织以工会名义进行经济往来所形 成的呆账。凡下列情况之一,可确认为呆账:

(一)投资款:指由以工会名义对外投资的资金或资产,由于 接受投资方已撤销或破产经履行清算后确认不能收回的投资;有证据证明遭受事故导致经济活动停止,投资资本金不能收回的部分。

(二)借出款、暂付款、应收账款:以各类资金借出的款项,借 款合同期满后逾期三年以上且受款方已经不存在或经积极催讨,债务人确无支付能力的账款。

(三)其他:指不包括在上述范围但确用工会的资产、名义对外 进行的经济往来,由于债务人的原因尚未收回并按管理权限确认无法收回债权。

二、呆账的处理原则

(一)根据全国总工会制定“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 体制,各级工会的呆账处理,根据市总工会审批权限并按照金额的大小分级处理。具体规定如下: 基层工会:金额在20万元及以下由本级工会决定,报区县局(产业)工会财务主管部门备案;金额在20万元以上的由各区县局(产业)工会审核、批准。

区县局(产业)工会:金额在50万元及以下由本级工会决定,报市总工会财务部备案;金额在50万元以上的由市总工会财务部审核、批准。

(二)处理呆账应由本级工会委员会(常委会)和经费审查委员会集体讨论决定,严禁由当事人暗箱操作,要查明这些投资是否经过集体讨论,分析这些投资是否与当事人的个人利益有关,区分情况,对造成投资失误的责任者要追究责任,数额大且情节严重者,工会组织应主动向同级党纪政纪部门汇报。

(三)处理呆账要本着“分清责任,账销债留”的原则办理,在账户核销的同时要保留备查账簿,继续做好相关债权的催收工作,在财务人员更替时,要做好保留备查账簿的移交工作。

三、呆账处理的审批程序

(一)各级工会财务部门对本级工会及附属机构的各类投资、借款、暂付款及其它往来账款等形成的呆账进行清理,列出呆账事项。

(二)呆账事项的责任人应将呆账形成过程、原因以及鉴定意见、法律文书、证明、说明、函证等各类有关材料以书面形式提交给工会主管财务部门审核。

(三)由工会财务部门将呆账事项汇总后提出处理意见,报本级工会主席办公会议研究确定。

(四)本级工会委员会(常委会)作出处理决定前,应征求同级经费审查委员会同意,必要时可由经审会(经审办)安排审计。

(五)各级工会财务部门依照工会委员会(常委会)作出的处理决定,进行账务处理或书面报上级工会财务部。

(六)上级工会财务部收到报告后应提出处理意见书面答复下级工会组织,下级工会组织凭书面处理意见进行账务处理。

四、核销呆账的账务处理

(一)工会投资或借款核销的账务处理: 投资类

借:投资基金

贷:投资 借款或暂付款类

借:其他支出

贷:借出款或暂付款

(二)工会核销的呆账,以后又重新收回,货币资金必须全额入账;固定资产和未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实物,应按照相类似产品的市场价或重估入账。账务处理为:

收回货币资金

借:银行存款或现金

贷:其他收入 收回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

贷:固定基金 收回未达到固定核算标准的实物

借:库存材料

贷:其他收入

(三)2010年呆坏账处理,按照财政部颁发的《工会会计制度》执行。

五、其他

(一)本办法同时适用于本市各级工会所属的职工技术协会、工会三产管理委员会和退休职工管理委员会等社团组织。

(二)市总工会机关及直管单位的处理办法按照全总的《工会经费呆账处理办法》执行。

(三)工会所属的企事业单位、经济组织核销呆账的账务处理按有关财税部门规定执行。

(四)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执行,以前与本办法有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

上海市总工会办公室

上一篇:我想摘下颗星星送给你爱情诗歌下一篇: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