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

2024-08-08

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精选8篇)

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 篇1

立足细节抓常规 规范管理求实效

长春市九台区胡家回族中心学校

胡家回族中心学校,是2008年11月由原九台市回族中学和胡家乡中心校及其下辖的10所村小合并而成,是长春地区唯一一所九年一贯制农村寄宿制学校,也是九台区3所少数民族学校之一。学校占地面积44595平米,建筑面积16442平米,现有36个教学班,学生1731人,在职教师207人。几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国家级汉字书写规范先进校、吉林省教育科研先进校、长春市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吉林省优秀留守儿童家长学校、吉林省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学校、吉林省示范学校宿舍、长春市平安校园建设示范校等荣誉称号。教学质量、育人环境、办学水平均跻身于全区农村中小学先进行列。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引领学校教育思想、教学管理、教育方法发生变革的灵魂,无时无刻不发挥着其育人的功能。建设一流的校园文化也就是建设一流的学校,形成一流的教育资源。因此,我们以物质文化建设为依托,以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以制度文化为保障,以活动文化为载体,推动形成了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使校园呈现出优质物质文化和高尚精神文化相得益彰的局面。下面我从四个方面做简要汇报。

一、打造清新优美的物质环境

几年来,学校抓住省标准化学校建设有利契机,投入专项资金约286万元,用于校园文化建设。在统筹的基础上,下大力气改善学校硬件设施设备,促进学校办学水平与档次整体提升,为校园文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一)抓校园大环境建设。

校园建设布局合理。宿舍、食堂等生活区功能齐全,操场、教师车位、绿地、硬化地等活动区分布合理。校园绿地、幼儿园活动场所做到错落有致,美观大方,即富有层次感、又具艺术性和观赏性;学校的各种校牌制作规范精致;教师办公室做到布臵优雅大方、整洁卫生、富有文化气息。校园各功能区、功能室干净整洁,无卫生死角,使校园成为师生工作、学习、休息的理想场所。

(二)抓楼内公共区域文化建设。

在走廊墙壁上,分别饰以与环境相协调的名人画像、名人名言。将师生的书画美工作品经精心包装后,悬挂在教学楼走廊、过道及宣传窗上,既展示师生的艺术技艺,又营造和衬托了深厚的校园文化气氛。美化校园墙壁,真正做到让墙壁说话,发挥它们的育人功能。

(三)抓班级文化建设。

学校统一制订了学习园地,按统一要求布臵,同时又提倡各班级在兼顾规范的同时,可适当创新。并组织全校性评 比和参观示范教室等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各班级美化档次,为全校同学营造了一个优美的学习环境。

(四)抓寝室文化建设。

寝室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寄宿制学校的一个重要细胞。良好的寝室文化是学生健康成才的必要条件。我校在寝室文化建设中立足“整洁、文明、健康、和谐”四大重点。在德育线老师及生活指导老师的精心规划下,学校寝室文化氛围大为改观。走进生活区,便有一种回家的感觉。除了学校统一布臵的室牌、考核评比表、就寝制度等,通过寝室文化的改善,初步达到了影响学生意识、规范学生行为的目的。

(五)抓饮食文化创设。

我校有回族、汉族两个食堂,首先在文化环境创设上,按照回族、满族和汉族饮食文化特点,进行了科学的,有针对性的装潢,既有饮食文化的介绍,又有科学、营养配餐的要求,遵循温馨、卫生、科学、节约的规范化管理要求,我们开展了文明就餐班级评比活动,针对是否排队就餐,是否浪费、是否节水节电,是否大声喧哗等,进行检查评比活动,一周一总结,规范师生的就餐行为,形成文明有序的就餐行为,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

二、塑造特色鲜明的精神文化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 园文化的高级层次。我们从“三风一训”建设、“书香校园”建设、书道教育、民族文化融合切入,根据本校实际广泛开展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和凝聚学校力量的活动,形成了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校园精神文化氛围。

(一)“三风一训”建设引领学校发展。几年来,我们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旋律,以培养爱国爱校的家园感情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立足点,以树立远大理想、强化成才意识、共建文明校风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着力点,积极塑造正确的、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精神。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以人为本,让每个学生成人、成才”的办学理念,“团结、自强、求实、创新”的校风,“立德、博学、爱生、修业”的教风和“自主、乐学、好问、善思”的学风、“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的校训;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凝练,“教师儒雅,学生文雅,校园优雅”已经成为学校对外宣传的一张金名片。

(二)“读书工程”浸润书香校园。

开展了“读书工程”。学校每年拔出专用经费,添购新的图书资料和报刊杂志。要求教师读好四类书:读经典名著,增文化底蕴;读理论专著,强教学实践;读儿童文学,悟童心童真;读报纸杂志,解世事风情。在班级开辟阅书角、阅报宣传栏,还利用中午、傍晚和双休日时间向学生开放阅览 室,提高图书资料的利用率。通过经典阅读和开展优秀读书笔记评选活动,一大批师生习作经常见诸报端,一大批师生受到文学的熏陶,学校书香氛围浓郁。

(三)“书道教育”启迪智慧人生。

中小学生进行书写基本技能的培养和书法艺术欣赏,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在某种意义上说,我校是在墨香中发展起来的,这是我校的一大亮点,也是一大特色。在“传承翰墨文化,启迪智慧人生”的理念的引领下,从2009年开始在三至八年级学生中开设了硬笔书法课。由书法教师创编书法校本教材,每班每周一节课,兼职教师每日指导学生晨写10分钟,每学期举行一次书法比赛,每学年评选一次“小小书法家”和“书写能手”活动,对书写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优胜作品在学校进行展览并收入书法集。就在横竖撇捺点折钩的书写中,学生佯装逐步养成了认真观察仔细分析的习惯和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也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目前,我校师生有48人次在国家、省、市书法大赛中分获特等奖和一二三等奖。有2名教师成为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四)传承回汉融合的民族文化。

我校是回族学校,也有满族、汉族学生,在全区也算是 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因为,我们确立学校主色调为蓝色,辅助色调为红色、黄色、绿色。蓝色既是中国蓝,也是回族——伊斯兰文化象征色调;红色既是中国红,也是汉族文化的象征;黄色既是中国黄,也是满族人民的传统色;绿色是象征和平,是民族团结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基础。为此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大力融合民族元素,体现和雅育人,例如,学校建筑的主题色以“蓝色”为主色调,民族舞蹈队服饰、阿语书法、校徽、校旗,回族食堂文化,以回族主色调设计。在传承汉族文化的同时,在回族文化进校园的工作层面,我们编写了《回族之窗》校本教材,将教材引入课堂,聘请阿訇做兼职教师,教授民族文化、民族礼仪,同时将阿语书法植入课堂,将民族舞蹈引入学校。让学校成为民族团结教育的基地,以此达到和谐共存,和雅育人的目的。

三、培植规范严格的制度文化。

学校十分重视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多次就校园文化建设问题进行研讨,并在此基础上,合理规划,制订和完善了《胡家回族中心学校章程》、《胡家中心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班级量化管理及考核细则》、《学生一日常规》、《文明班级评选方案》、《文明处室评选方案》、《学生公寓管理条例》、《学生公寓住宿规定》、《学生公寓内务管理规定》、《文明寝室评比办法》《文明就餐评比办法》等多项制度,并坚持把管理与服务、民主、制度紧密结合起来,做到人人 职责明确,处处权责分明,事事有章可循,为促进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提供了方向和制度保证。

四、搭建传播文化的活动平台。

(一)举行主题教育。

以各种节庆日、纪念日为契机,对学生进行主题教育。如迎新春元旦文艺会演,三月学雷锋活动,五一劳动节的拔河、跳绳、乒乓球比赛,“六一”校园文化艺术(科普)节,中秋节住校师生赏月晚会等。在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力求注重思想性、知识性、娱乐性和实践性的统一,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了学生的活动技能、规范了学生的思想行为、陶冶了学生的道德情操,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同时,我们把礼仪知识和礼仪实践教育也纳入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让学生沐浴在礼仪的文化氛围中,以行为举止优雅、学识涵养丰富、精神富足高贵为追求。目前,校园内文明礼貌蔚 然成风,“老师好”“谢谢”“请”“对不起”等礼貌用语被普遍使用,体现出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和礼仪修养。

(二)开展体艺“2+1”活动。

按照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结合的原则,开展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活动、体艺大课间活动、灵活多样的艺术小课间活动。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兴趣,先后组建书画小组、校舞蹈队、乒乓球小组等多个兴趣小组,每周利用校本课时开设一课时的兴趣小组活动,以声乐、器乐、舞蹈、形体艺术、书 法、绘画、演讲、语言表演为常规活动项目,以学生兴趣爱好和发展层次为依据,学生自由选组参加活动。同时,开展课前一首歌、一演讲、一律动的小课间活动,形成了“班班有特点、人人都参与”的良好局面,使学生的个性才华得以张扬,生命活力得以展现。

(三)举办专题讲座。

我校是寄宿制学校,住宿生近600人。针对不同学段学生倾向性问题和时代热点文化,举办专题讲座,如“心理健康知识”、“法律知识”“文学作品赏析”、“校园礼仪知识”、“青少年道德修养”等,及时地向学生开展了有关知识的教育,引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

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是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最终目的是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建设和谐校园,让每个学生成人、成才。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很多不足,我们的文化建设内涵上不够丰富,特色上不够明显,下一步,我们将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紧紧抓住“素质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这个工作重点,围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和谐发展”这个目标,围绕“和雅育人 共同发展”这个文化主题,励精图治,求实创新,从高从严,从真从美,全方位提升学校品位,从而推进我校各项工作的全面和更快发展。

长春市九台区胡家回族中心学校

2016-11 9

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 篇2

关键词:省级示范高中,校园体育文化,环境建设

199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在加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建设与管理的同时,应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着力加强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使诸方面的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和健康成长。”

1 省级示范高中校园体育文化环境的重要性

省级示范高中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其教育的重点是要把追求知识、崇尚科学作为其宗旨,把培养全面发展符合高等学校要求的人才作为建设方向。而校园体育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对学校教育、积极引导学生向着科学、健康、文明、快乐、向上的目标发展过程中起着积极的直接的作用。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具有校园文化的特征,其价值核心与价值取向与校园文化所依托的价值体系相通。学生既是文化的受益者,又是文化的创造者,他们因受一定的文化所形成的精神氛围和物质环境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同化为群体的一分子,又再通过自己的言行参与文化的创造与传递。学生们对自己的校园文化的认同也表现在他们参与学校各项体育活动上,在校期间的学生运动会上,对学校的归属感转化为体育比赛中争夺名次的责任感和荣誉感,而产生巨大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2 省级示范高中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与结构

2.1 校园体育文化的定义与内涵

校园体育文化是在校园特定环境下的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分支。对校园体育文化概念的界定,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观点(1)认为校园体育文化是指在学校这一特定的范围和环境中,人们在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体育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观点(2)认为校园体育文化是指在既定的现实社会的文化背景下,在校园这一特定的人文环境中,为校园体育群体公认、共有、共享的所有体育精神产品与物质产品的总和。它属于一种十分复杂而又特殊的亚文化形态。它既是学校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又是广义体育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更是实施素质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2.2 省级示范高中校园体育文化的构成

体育文化是由体育物质文化、体育行为文化、体育制度文化和体育精神文化四种形态构成,它决定了省级示范高中校园体育文化分:表层、中层、深层三个层次,表层以物质或物化的形态表现;中层是以人的行为活动或行为的方式表现;深层是以人的意识形态表现。

3 省级示范高中校园体育文化的人文价值

3.1 省级示范高中校园体育文化的教育价值

校园体育文化在培养社会需用人才的总目标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任,主要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教学、训练、竞赛以及课外活动等形成一种有意义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形成一支稳定的校园体育文化主体,使“传道、授业、解惑”和“训练、健体、获知”向着健康有序的发展方向发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树立崇高理想和锻炼坚韧不拔的意志。

3.2 省级示范高中校园体育文化的凝聚价值

由学校体育精神所凝聚结成的极大的集体合力、奋发向上的群体意识和学校成员的主观能动性构成的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使人感到充满青春活力、令人振奋、催人上进。

3.3 省级示范高中校园体育文化的健身价值

人们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能使自身血液循环加快,心脏功能提高,呼吸功能增强,对骨骼、肌肉的生长发育起到促进作用,能防治疾病,延缓衰老。

4 省级示范高中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发展对策

4.1 广泛进行调查研究,使省级示范高中体育文化建设具有超前性和预见性

一方面,省级示范高中校园体育文化的正确概括和设计,应立足现实,尽管现状有诸多不能令人满意之处,但它毕竟是我们借以提高的出发点和基础。另一方面,学校体育工作总是从过去走向现在,从现在走向未来。因此,仅仅回顾过去、确认现在是不够的,还必须展望未来。只有源于现实,才能取得全校师生的认同;只有高于现实,具有预见性和超前性,才具有指导作用和长久的生命力。

4.2 加强省级示范高中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诸多要素间的协调配合

4.2.1 课堂教育与非课堂教育相协调

目前高中存在着两种体育,一个是体育课,其主要任务是“授业”,一个是校园生活的体育,有课间操、体育代表队、体育比赛、运动会和班集体体育活动等。校园生活的体育应以“娱乐”、“锻炼”和“陶冶”为主。课堂理论教育与非课堂的实践教育结合起来,两者能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4.2.2“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相协调

体育场地、设施、器材、体育师资等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硬件”,而体育精神、体育制度、体育观念等则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软件”。“硬件”建设是“软件”建设的基础,“软件”建设是“硬件”建设的条件。因此,省级示范高中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一定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抓硬”的方针,不能偏废任何一方。

4.2.3 学生主体与教师引导相协调

学生是体育运动的主体,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和创造者,但是,校园体育文化决不等于“校园学生体育文化”。教师在校园体育文化活动中,既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更重要的是在体育文化活动中起引导作用。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是为了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保证校园体育文化的正确方向。

4.3 确立明确的省级示范高中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具体目标

中学体育教学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增进学生健康,因此,要使广大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和运动的过程中真正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充分认识到体育对社会及个人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和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4.4 深化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突破以竞技运动为主的教学思想和模式,以健康第一和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并将这些思想贯穿教学的全过程,把增进学生的健康,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深化现行体育课程体系改革,将有力推动校园体育文化向健康化方向发展。首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组织体育教师在职培训,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加强体育科学研究,努力培养一支数量足、层次高、素质好、后劲大、复合型的教师队伍,其次,教学内容应为学生确立终身体育意识打基础。

4.5 建立新型的体育文化管理模式

4.5.1 充分发挥课外体育竞赛的优势

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发挥竞技体育优势,建立有层次的梯队后备队伍,加强竞技体育的科学训练,培养高运动水平,不仅可以从对外体育交流中提高学校影响。而且可以刺激师生的进取精神和奋发向上的热情,激发师生的爱校意识和自豪感,从而引导师生主动加入校园体育文化活动中,促进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健康发展。

4.5.2 充分利用社会体育资源

在开展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坚持走出去、请进来,主动引进那些在当地备受师生喜欢,而本校师资缺乏的项目,利用社会体育场地、器材进一步充实和丰富校园体育文化内涵。

4.5.3 加强省级示范高中校园体育物质文化的建设

校园里的建筑物、体育雕塑、运动设施、场地、器材等,作为一种校园物质文化形态是人的智慧的结晶,对人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陶冶作用;作为一种依托又承受着广大师生体育锻炼的实践,其地位至关重要,因此,努力创造条件,加强体育物质文化建设,并保护好现有场地设施和用品,为学校体育文化的建设提供必要的物质准备。

5 结论

在省级示范高中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要以校园体育精神为核心,营造高品位的校园体育文化,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精心组织文化活动,丰富文化的主体生活,使其在参与中完善自我,同时还需要重视校园体育文化物资环境和制度建设,为开展多种多样的体育文化,形成多种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提供必要的条件。省级示范高中应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普及体育文化的重任,为我国学校体育腾飞和民族的兴旺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革, 张引, 卓莉.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与构建[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 4 (4) :134-138

[2]刘一民等.略论体育运动团体文化[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 3 (1) :27-29

浅谈示范校数字化校园建设 篇3

关键词:数字校园;建设;体会

中图分类号:TP309

1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意义

数字化校园是指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 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系统为依托,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到活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高速、高稳定、高起点的数字化校园网络环境,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业务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

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师生员工对信息化要求的不断提高,原有网络环境和设备在很多方面已经无法满足学校教学、办公、管理的需求,建设高速、高效、高起点的数字化校园网络环境,灵活、便捷、规范、安全的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现实需要,也是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2 数字化校园建设

2.1 建设思路

数字化校园建设以学校实际需求和今后发展为出发点,既要实现服务专业建设、服务教学、服务学生的“三服务”目标,又要统筹规划信息化的发展方向,量力而行、分步实施,做到网络基础环境十年不落伍。突出应用、数据共享、经济实用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指导思想,通过构筑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平台,创建开放的教学资源环境,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网上共享,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通过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使学校的办学模式、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不断深化,使学校管理效率与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并在疆内学校中起到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2.2 建设内容

根据对疆内、外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情况的调研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了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方案,主要包含以下四方面内容:信息基础建设、应用系统建设、安全系统建设、技术培训与管理制度建设,这四个方面的建设也为数字化校园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方向,它们之间紧密联系、相互依存。

2.2.1 信息基础建设

校园网络采用三层(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结构,形成以万兆到核心,千兆到汇聚,百兆到桌面的网络体系。其中,核心层由万兆核心交换机承担高速交换任务;汇聚层由千兆汇聚交换机实现策略实施、工作组接入和虚拟局域网(VLAN)间的路由、源地址或目的地址过滤等功能;接入层由弱三层接入交换机实现PC的快速接入。三层交换机全部采用单模SFP模块互联,结合无线AP技术,全校网络有线与无线通过合理分布、有机结合整个覆盖了学校多媒体机房、教室、办公和学习场所等各学习角落,为师生信息化学习提供了基础保障;各级交换机均为可网管交换机,通过采用虚拟局域网技术对内部合理划分了Vlan,以达到控制广播范围、抑制广播风暴的目的,从而提高学校网络的整体传输效率和安全性能,整个网络系统的设计也为学校信息化网络平台的高速、稳定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2.2.2 应用系统建设

数字化综合管理平台是以J2EE多层次结构作为底层架构,采用面向服务的思想、使用Web Service和XML等技术进行开发的应用系统,主要包括: OA系统、教务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招生就业管理系统、教材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和网络教学资源系统。J2EE技术构架为搭建可伸缩性、灵活性、易维护性的各应用系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使数据处理和交换及时、准确、高效。在此架构上建立的CA(认证中心)和LDAP(轻量级目录协议)实现了各应用系统用户的一次性身份认证(single sign On),使整个平台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可扩展性,使学校管理和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明显提升,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极大提高。

2.2.3 安全系统建设

网络的信息安全是整个校园数字化管理、教育、教学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也是校园网络健康、稳定、有序运行的重要保障。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把安全系统建设单独作为一个建设项目进行建设。安全系统建设采用“多管齐下”的方式:(1)通过网络中心机房的防静电处理、温度管理、供电保护和安防系统等基础环境的建设为安全系统提供基础保障;(2)通过内、外网络平台的独立运行,使内、外网络在建设架构上进行了安全有效隔离;(3)通过防火墙技术对内外网络再次构筑起安全屏障;(4)利用流控技术识别并阻断黑客的端口扫描以及DOS攻击行为,通过Session数控制、带宽控制来提高网络可用性和安全性;(5)通过购置专业的网络版防病毒软件,完成对各服务器的病毒防范、入侵检测等任务;(6)通过上网实名身份认证和网络安全管理系统来实现网络身份和信息的过滤以及上网日志的管理。通过以上6项措施的实施,较好的为数字化校园网络的安全、稳定、健康运行提供了有力的安全保障。

3 数字化校园建设体会

在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 我们通过一年多的实际建设,对数字化校园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如何真正发挥数字化校园的作用有如下体会。

3.1 “经济实用”、重点建设

数字化校园建设一直本着“花小钱,办大事”的原则,坚持以“经济实用”为主的建设思路,在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过程中,我们摒弃“一步到位”的思想。由于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资金有限,在方案撰写时我们放弃了一些不是最重要、最需要的建设,比如校园一卡通的建设,而是在考虑未来发展兼容性和可扩展性的同时,把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作为先期建设目标,把网络基础环境的建设和应用系统的建设作为建设的重点。

3.2 “逆向建设”、注重应用

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我们始终清楚建设的落脚点是在应用,而软件系统的应用产生的实际效果不是一朝一夕的,作为国家示范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周期只有2年,如果先建设硬件环境再完成软件建设,软件的实际测试和应用周期将远远不够,由于数字化校园起步早(1998年开始),网络基础环境比较好,因此数字化校园大胆的采用了“逆向建设”即:先启动软件系统建设后完善硬件基础环境建设,先建设各应用系统,建成一个、应用一个,后完成整个网络基础环境的升级改造,这种建设方式打破了常规的建设思路,也是自我创新的体现。通过“逆向建设”使应用系统的应用周期大大增长(一年半多的时间),对于应用系统中出现的问题也能做到早发现、早处理,使各应用系统更加稳定、高效;师生员工也能更早的适应和掌握各项应用。

3.3 全面规划、“五个统一”

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我们对应用系统建设提出了“五个统一”建设理念:统一的标准、统一的门户、统一的应用、统一的认证和统一的数据库平台。通过“五个统一”的建设理念,我们解决了有些院校各部门、科室的应用系统各自为战,由于得不到统一的规划而形成的应用系统不一致、数据标准不统一、门户不一致、数据无法相互共享和流转的“信息孤岛”问题;杜绝了未来各系统数据存在整合而形成巨额资金的浪费问题。

数字化校园,“建设”仅仅是第一步,核心在于应用、在于沉淀,如何将建设充分“用”起来,最终改变教育、教学思想,这将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以上为数字化校园建设一年多来的建设阐述,仅供参考,欢迎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新疆铁路高级技术学校网络信息中心,新疆铁路高级技术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R].哈密:新疆铁路高级技术学校,2013.

“快乐校园建设示范校”申报材料 篇4

六坝寄宿制小学“快乐校园示范校”申报材料

一、指导思想

以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群众路线为导向,以服务全校师生为宗旨,以素质拓展为目的,立足实际,突出特色,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快乐校园文化体系,形成厚重的快乐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在快乐中健康成长。

我校领导对甘肃省教育厅、甘肃财政局提出的创建快乐校园工作高度重视,及时召开领导班子及相关人员会议。成立了“快乐校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挂帅任组长,主管副校长任副组长,相关人员任组员。领导小组成员及时地学习相关的文件精神,实行校长负责制,制定了学校快乐校园项目工程实施方案快乐校园项目实施计划。实施计划包括:学生兴趣小组的选定,大课间活动、艺术活动的安排组织,场地安排,人员配备,器械的使用,活动检查评比,学生体艺活动的展示,学生技能标准的测试等内容。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甘肃省“快乐校园示范学校”创建工作》的精神,进一步优化学生的成长环境。经过不懈的努力,快乐校园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已具备申报“甘肃省快乐校园示范校”的条件。

二、学校概况

甘肃省六坝寄宿制小学是在2010年甘肃省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中新创建的一所寄宿制小学。学校位于六坝镇六坝村,占地总面积29675平方米,建筑面积9758平方米。学校现有学生566人,教学班14个,教师45人,其中专任教师39人,学历达标率100%。其中音体美专职教师各1名,近几年我校相继建成音乐教室、美术教室、科学仪器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图书室及少先队活动室等多个功能教室。学校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很大程 度上缩小了我校与城镇学校之间的差距,为实现教育公平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按照标准,完善设施。

我校现有250米半圆式田径场(中设足球场)一块,篮球场3块,排球场1块,羽毛球场2块,乒乓球场地450平方米,乒乓球台架10副,体育器材室3间。学校在紧张的用房情况下,抽出专门教室供音乐、美术上课和社团使用,每学期都添置相应的设备器材,将旧的器材予以报废。这些场地设施的配备,为快乐校园创建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必备条件。

四、按照课标,开齐开足音体美课程。

本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艺术修养的原则,我们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制定出相关的教学计划,开齐、开足音体美课程,做到教师到位,课时落实到位,任何时候都不得随意删减挤占音体美课程,坚决执行音体美课程设置规定,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音体美素质。

五、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展现校园快乐风采。1.丰富多彩的“三操一活动”

我校每天安排早操、课间操、和眼保健操和40分钟的课外活动,三操由跟班老师指导学生活动,并有值周小组监督检查活动开展的情况,课外活动将班级划分活动区域,进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包括跳绳、踢毽、跳远、羽毛球、乒乓球、篮球、跑步、韵律操、做游戏等。学校为各班配备了一定数量的体育运动器材,同时根据各项内容的特征,将学校活动场地进行了专门划分,做到定区域、定项目的开展活动。活动过程中,各班主任全程做好学生的运动辅导及安全监护,确保锻炼安全、有序、高效。

2.独具特色的快乐大课间

我校每天在上午安排30-40分钟的体育大课间活动,根据我校场地的特 点,为达到锻炼的效果,大课间活动以阳光体育活动为主,侧重我县传统的体育项目,如:踢毽子、跳绳、滚铁环、掷沙包、呼啦圈、篮球、排球、乒乓球等。另外,为突出我校特色,我校大力普及太极拳和青年长拳,利用太极拳的“柔”与长拳的“刚”对对学生身体进行锻炼,使学生养成刚柔相济的学习和生活作风。

3.学生喜爱的第二课堂

为营造校园快乐氛围,培育学生兴趣爱好和审美情趣,我校按照教体局三个指导意见精神,积极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内容包括:读书阅览、经典诵读、文学写作、演讲、书画等、爱国影片观看、手工制作、电脑操作、舞蹈、合唱、声乐、器乐、摄影、科技、棋牌等。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丰富了师生校园生活。

六、加强常规工作管理,促音体美质量,提高快乐校园气氛

1.强调即使是音体美课,仍旧需要备课的原则,增强备课的实效性,引导教师在钻研教材、优化设计和提高备课效能上下工夫。

2.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促进学生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同时,也重视特长生的培养。

3.平时注重加强音体美教师的业务培训,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的教研活动和在职进修,提高业务能力,接受教学的前沿信息,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

4.注重兴趣小组的训练,认真做好特长学生的摸底工作,做好特长学生的档案整理,并针对学生的特点做出培训计划,扎实抓好平时各兴趣小组的训练工作。音乐方面的有声乐等培训;体育方面有乒乓球训练等,鼓励学生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强学生的竞技水平;美术通过书画展等形式展示学生的美术天赋。5.加强检查监督,定期和不定期地检查计划、教案,促使教师精心备课,设计教案,“不打无准备之仗”,并加强看课的力度,促使教师认真上课,不随意调课,保证音体美功课不被易用、占用。

6.加大学校快乐校园创建工作的宣传力度,营造有利于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开展快乐校园活动的氛围。制订了详细的宣传计划,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宣传栏、黑板报等各种宣传工具和手段,开设专题栏目,大力宣传体育运动,广泛传播“健康第一”的思想和健康理念,使“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深入人心,唤起全校师生对健康的关注,大张旗鼓地宣传“快乐校园”,引导广大学生自觉走向操场、走到阳光下、走到大自然中,积极参加体育运动。

七、以体艺项目为载体,掀起快乐校园活动高潮

我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艺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以赛促练,推动发展学校每学年开展各种比赛活动,要求各班全体参与。如乒乓球比赛、跳绳比赛、拔河比赛、太极拳比赛、广播操比赛及每年一次的田径运动会等.学校还成立了学生男女篮球队、乒乓球队、排球队、羽毛球队等,不定期地举行比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运动的兴趣和习惯,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政教处认真计划、组织好一学期内学生体艺活动和每天的早操活动,并把开展课外体艺活动制度化、规范化和多样化。本学年主要开展了庆六

一、演讲赛、文艺展演、大合唱、书画比赛,美术老师把学生的作品张贴到宣传橱窗上,装裱挂到走廊上,同时,这些活动也提高了学生、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陶冶了学生的情趣,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广大师生锻炼了身体,增强了体质。同学间及师生间增进了相互的信任和了解,班级体的荣誉感在活动期间得到集中体现。从而促进了学校的素质教育发 展,并进一步推动了我校体艺发展的进程。在县球类运会上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县羽毛球比赛中男女混双荣获第一名、单打也荣获二、三、四名的好成绩,男子篮球也获得小学组第二名。在甘肃省 “思温杯”书法大赛中我校也获了傲人成绩。

八、今后工作打算

1.学校要进一步健全相关奖励考核制度,积极争取、配备音体美教师和相关器材、场地,建设一支数量充足,责任心强,业务过硬的专职音体美教师队伍。打造好快乐校园的规模,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教师在快乐中职教。

2.政教处要积极探索,勇于创新,重视和加强音体美课程教学,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音体美工作的规范要求,定期召开音体美学科教师会议,按时开展教研活动,主管领导要经常深入课堂听课,深入教研活动,了解教学情况,帮助提高音体美学科的课堂教学质量。

(1)进一步提高认识。

学校要认真组织广大教师深入学习有关文件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实施“快乐校园项目”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学校要按照“大思路、小切入、求长效、出精品”的工作思路,从本校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力求把“快乐校园项目”实施工作做实、做精、做出特色。

(2)强化组织领导。

学校要成立“快乐校园项目”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学校“快乐校园项目”推行工作。要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快乐校园项目”实施方案,加强对“快乐校园项目”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大“2+1项快乐校园项目”实施工作督查力度,确保取得成效。

(3)狠抓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要把提高体育、艺术教育师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作为“快乐校园项目”的先导条件,通过转变教育观念、内引外联等多种渠道储备“快乐校 园项目”所需教师,积极开展各种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体育、艺术教师的教学能力,以满足“快乐校园项目”对教师教学技能和教师数量的要求,确保高质量地实施“快乐校园项目”。

(4)加大基础设施投入。

学校要根据“快乐校园项目”实施工作的需要,大力改善体育锻炼和艺术教育活动的条件,加大体育、艺术场馆建设和器材配备的力度,合理配置体育、艺术教育资源,努力挖掘社会资源,设法拓展学生体育、艺术活动空间,不断满足“快乐校园项目”实施工作对体育运动和艺术活动条件的要求,以保证“快乐校园项目”实施工作落到实处。

(5)完善评价机制。

学校要改进教师和学生的评价工作,科学反映教师的工作成绩和学生的成长历程。

(6)建立长效机制。

学校要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和省课程计划,开足开齐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严禁挤占音、体、美课时。要科学安排教学计划,使“快乐校园项目”实施有充分的时间保障。开展好“体育大课间”和“第二课堂”活动,举办好运动会(体育节)、艺术节等大型活动,开展多样的学生才艺展示、文体比赛活动。鼓励支持各类有助于学生提高体育、艺术技能的社团,如“经典诵读社团”、“顶碗舞社团”、“合唱团”、绘画、电子琴等,组织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活动内容。

对照甘肃省快乐校园示范校评估标准,我校各项工作均已达到要求。我们希望在上级文化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能顺利通过考评验收。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如既往,不断创新,把我校建设成为快乐教育强校,成为播撒艺术和知识的摇篮。

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 篇5

根据关于组织实施“百所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项目”的通知(辽电教馆字[2012]11号)和《辽宁省电化教育馆“百所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为了切实加快我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力度,实现教学、管理过程和模式的全面信息化,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我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根据上级要求及时代发展的需要,紧紧围绕辽宁省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总体部署,以“信息化、数字化”建设促进学校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集教育教学、科研、办公、管理、后勤服务等为一体的数字化教育环境,通过硬件建设和应用培训与研究工作,提升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和能力,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教育教学与研究的一体化,为广大的师生员工提供健康便捷的生活服务,打造农村学校一流“数字校园”。

二、实施原则

1、统筹规划、分类要求、分步实施、注重实效、适度超前;

2、坚持为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办公、管理、后勤服务的原则。

三、实施目标

我校数字化校园发展的总体实施目标是:用3年左右的时间,建设一流的数字化网络环境、数字化的教学资源环境、数字化的教学与学习环境以及办公、管理、后勤服务等工作环境,实现数字化学习、数字化教学、数字化科研、数字化办公、数字化管理和数字化生活,创建数字化虚拟空间,实现学校的信息化和现代化。2013建成本地区农村高中数字校园领先学校,并在2014年底前达到辽宁省电化教育馆“百所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项目”标准,真正建成辽宁省数字校园示范校。

四、建设和应用的具体内容

数字化校园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将学校的各类资源数字化,构建一个集教学、科研、办公、管理、后勤服务等为一体的数字化教育环境,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包括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数字化,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数字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科研和管理水平。

数字化环境:数字化校园的硬件基础。包括:覆盖全校的技术先进、功能齐全的高速校园网络;数字化广播系统和监控系统;数字化多媒体制作、演示系统;建立建全满足教学需要的计算机机房、数字化阅览室和多媒体教学系统等。

数字化管理:指校务管理系统,包括办公、人事、教务、学籍、校产等管理子系统。

数字化学习:指数字化校园软件平台和资源两方面。建立先进实用的应用平台和应用系统。包括:校园信息发布系统、校务管理系统、教育教学系统、学生自学平台、家校联系平台、实验图书管理系统和生活服务系统等。

加强现有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工作,不断开发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重视现有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工作,把具有优势和特色的传统媒介的信息资源尽快数字化。加强各类教育信息资源库的建设,包括教育教学资源库、科研资源库、管理资源库、学生信息库、数字化图书馆等涉及教学、科研、管理等各个方面信息资源库。积极开发基于WEB技术的各类网络信息资源,充分利用这些信息为学校、社会和家庭提供优质服务。

数字化科研:主要是规划科研项目管理、科技图书情报查询等。加强教科研信息的收集、处理、存储、分析。加强科研课题的申报立项、研究过程的管理、著作成果的管理等。

五、建设与应用的特色与创新 未来三年,我校将加强数字化校园软硬件系统建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突破:

(一)人员培训

教师信息化的专业准备不足,是当前制约基础教育信息化进一步发展最突出的瓶颈,因此数字化学校建设成败的关键是人的因素。只有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业务水平高、技术较强的骨干教师队伍和管理人员队伍,全面提高学生信息技能和信息素养,才能使数字化学校的建设顺利进行。

我校拥有大量兢兢业业踏实肯干的教师,学校的校本培训为学校和教师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校本培训方面今后将加强新课程与信息技术应用相结合的培训,使教师从制作演示型课件的阶段转向以改变传统教和学的方式转变为重点的课程整合阶段,探索基于多媒体环境以及网络资源环境下学与教的问题研究,同时也要加强对师生网络化的人文教育,最终全方位营造学校教育的数字化环境,把基于网络的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新方式全面引入各学科教学,建成数字化学校。

(二)基础建设

学校信息化软硬件环境的建设是数字化校园的基础,全面优化学校信息化软硬件环境主要表现在:

1.校园网络系统

校园网络是数字校园的最基础的设施,没有相应的网络基础设施,数字不能流动,就不可能形成数字的空间。所以首先要优化学校公共网络设施,建设校园网络系统,采用多网合一的多媒体综合校园网解决方案,实现计算机局域网、智能广播网和数字监控网的数字化多网合一。不断完善网上办公系统、数字图书馆、教学资源库、管理信息系统和网络教学系统等数字校园的核心支持系统。逐步建设通用技术、生物等学科的数字化实验室。

2.其它方面

加强学校教学场所多媒体设备建设与使用,实现教室全面多媒体化,以满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目前我校每个教师都配备了笔记本电脑,要进一步加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实践,积极营造良好数字化环境。

(三)应用规划 1.学校管理工作

依托学校现有的软硬件环境以及教育教学管理平台,在不断优化完善的过程中,通过学校各处室部门的配合,加强培训与指导,全面实现学校各类管理的网络化、数字化:

(1)行政办公系统

由以往的人工模式转变到网上办公、无纸化办公的智能模式。包括各类文件、通知、通告、校历、周历的发布,教育教学信息的网上传输,公文流转等全部通过学校信息管理平台来实现;教师之间的联系,也可以通过发送邮件等来进行,从而提高了办公效率,节约了办公成本。

(2)教学支持系统

包括学生成绩网上管理、网上作业、网上备课、网上论坛、网上教案课件管理、网上论文管理、网上试卷管理、网上课表管理、网上教学档案管理等等。

(3)德育管理系统

包括网上学籍管理、宿舍管理与生活指导;网上心理健康教育、网上心理咨询;网上学生信息调研、学生素质综合评价等。

(4)科研管理系统 依托宽带网络,促进学校教科研资源和设备的共享,完善学校教科研信息数字化建设,开展各类网上课题研究,大力开展各学科和信息技术的整合,实现各类课题研究成果在网上的共享,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促进教科研成果与教育教学领域的相互转化,使科研成果真正落到实处。

建立课题研究专题网站,利用专题网站促进教科研成果引入教学,使课题研究成果在教学中得到反映。另外,通过专题网站建设,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学校知名度。教育科研及课题管理的网络化、数字化有利于学生了解新课改、新课标的前沿信息,吸引学生参与教师教科研工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5)档案管理系统

逐步建立完善的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实现档案数字化,提高档案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改善档案的保存条件,使学校的校务、教学、德育、人事档案等方面建设成规范化、标准化、系列化的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可以通过局域网服务学校各部门,而且可以借助教育局系统的校校通网络直接为教育局有关部门提供服务。

(6)图书管理系统

图书馆一方面将自己原有的资源数字化,同时引进更多的电子图书、电子期刊以及网络数据库,并建立网络化的图书管理系统,为全校师生乃至校园外的学生提供全天候服务(包括检索、预约、传递、浏览、信息服务等)。

(7)后勤管理系统

及时对学校的固定资产及办公设备等进行登记和评估。2.课堂教学工作

依托宽带教育网络(校园网)完成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应用将带来教学模式深层变革。基于宽带网络的教育应用工程是数字化校园的主要核心,主体对象不仅是本校学生,还包括其他学校的学生。

(1)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库体系

这是数字化教学应用建设的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在学校数字化校园的统一规划下,重点收集、整合与教学活动密切相关的各类教学资源数据库,如教学资料信息库、高考信息库、教育教学视频资料库、教育教学图片资料库、教育教学音频资料库、教学反馈与评价信息库以及图文资料丰富的校园数字图书馆建设等等。

(2)网络教学系统

这是数字化教学应用建设的互动式基础教学平台。包括:网上课件制作、网上授课、网上作业、虚拟实验室、网上教学讨论以及网上教学测试等等。

(3)网络课堂系统

在校师生利用校园网开展的各种教学活动,例如通过校园网进行课程点播或同步实时地网上课程(学术报告)直播,基于校园网的答疑系统和小组讨论(实时),通过校园网的作业提交以及多种形式的师生交流等。

依托宽带教育网络(校园网),通过网络公开课的功能开设远程课堂教学直播。利用计算机的数据通讯功能把电子教案(课件)与教学实况传送到各教学点,各教学点还可以通过网络向老师提问或与远程教学点之间进行讨论。通过宽带网络,运用相关的视频教学平台,可以实现多点教学。几个老师可以一起协同对众多学生讲课。对于教师来说,将获得学习交流的机会,对于学生来说,将获得更多的机会接受优秀教师的教学,从而真正实现“名师共享”工程。

(4)网上学习系统

着重解决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问题,为全校师生创造更好的网上学习环境。在数字化学习环境的营建过程中,资源库的开发是关键。我们认为: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把以自我开发为主的各类教学软件运用于日常教育,并建立大量的个人教学资源,从而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以科学性、适用性、先进性为基本原则,引进具有新课改特色的专业教学资源库;把建设、充实和完善学校资源库当作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头等大事来抓,各年级各学科要按课程教材整理好教案和课件,使资源库的建设为我校的新一轮课改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5)网上课程资源的整合 整合各学科教育教学资源,特别是新课标体系的资源,开发学科专题学习模块,包括学校各类研究性学习专题、校本课程开发专题、新课改专题等等。

3.拓展育人时空

(1)多元化学习环境 众所周知,网络教育的优势在于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可以有效地发挥现有各种教育资源的优势,为社会每一个成员进行学习提供了机会和可能。学校教学支持网和网络课堂的建立,使得学生在家能够很方便的学习,一方面为学校的教学活动提供了时间和空间的拓展,成为课堂教学的有利补充,另一方面为社会提供了资源共享和服务,使更多的人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2)网上家校互动

建设“远程家庭教育平台”,以创建学习型家庭为切入点,充分利用现代通讯手段和校园网络资源,构建起来的远程家庭教育工作平台,该方案实现了学校办学宗旨和育人目标的统一。

六、预期效果 “数字化校园”是一个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有机结合的新型教育、学习、交流和研究的学校信息平台。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是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化技术,将校园的主要教育资源数字化,并实现数字化的信息管理方式、教学方式、生活方式和沟通传播方式,从而形成高度信息化的人才培养环境,促进高水平的师生互动,促进协作式、研究性的学习,促进科学、高效的管理,扩大校园教育承载能力和教育覆盖地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基于以上的理解,我校建设“数字化校园”将以电脑网络为基础,以教学支持网站、信息资源库、数字图书馆为信息源,以数字化为模式,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以面向教学应用为首选,以循序渐进和逐步完善为主要建设模式,创设面向21世纪的现代化教学环境,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七、保障措施和进度安排 1.经费保障 我们将认真、主动地做好上级部门布置的各项工作,进一步加强与上级部门的联系和交流,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政策扶持和财力支持;密切沟通社会各界,拓宽资金融汇渠道;进一步挖掘自身潜力,切实加强对校园数字技术中硬件的投入力度,共同为数字化校园的实现提供优秀的资金平台。

2.组织保障

由校长牵头成立信息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包括各部门领导和信息技术组长,统一协调学科研究组、德育工作组、教务工作组、信息发布组等各工作小组的工作,由信息技术组统一提供技术支持,并不定期对全校教职工开展相关培训,提高整体的信息素养。

学科研究组由教务处、教研组长、各学科的优秀教师组成,学科研究组的任务是建立网上的学科教学支持系统,不断丰富完善其内容,深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拓展教育教学时空。

德育工作组由政教处、团委、各班班主任组成,德育工作组的任务是通过心理测评、论坛等多种渠道了解学生;以班级网页制作评比、论坛交流等为主要形式,抓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策划设计网络版的德育(班主任)工作平台,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测评。

教务工作组由教务工作人员和信息技术组网络开发人员组成,任务是策划设计网络版的管理平台,方便校务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等工作的开展。

信息发布组由学校信息技术组和各部门工作人员组成,任务是及时发布学校对内对外信息。

3.进度安排

具体的建设思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2年5月——2013年4月)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举行启动仪式,筹备相关资料等。

学校已完成班级装配大屏幕投影,并尽快完成教学白板的配备,优化现有教学资源,建立更完善的教育教学资源库,促使所有中青年教师学会使用多媒体技术上课。在现有的软硬件的基础上,建立起教师的备课系统,充分发挥团队备课的优势,采用网上备课的方式,进一步减轻教师的压力,提升教师备课的质量,促进我校师生对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学习,提高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增强本校师生创作、整合信息的技能,倡导全校师生健康文明上网,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加强对自己知识结构的完善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展示自己的理想、信念。建立起学校的资源库,让全校师生更方便快捷地享受到数字化的好处,为了更好地进行新课改、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供保障。

第二阶段(2013年5月——2014年4月),建立起完善的学校数字化管理中心,教师的人事档案管理将纳入学校数字化管理中心,同上级档案管理部门一起,组成档案信息数字化、将教师成绩管理系统功能扩大,扩大教师教学业务评价评估功能,其中包括教师的备课检查、作业的批改、试卷的讲评、学生的反馈、教科研方面的发表文章数目等等,都将纳入教师业绩管理。

绿色校园示范学校建设标准 篇6

(一)有专职分管校领导负责绿色校园建设工作。

(二)有专职机构、专人负责绿化校园建设工作。

(三)绿色校园建设目标明确,规章制度规范、落实。

二、建设经费

(一)经费落实。绿色校园每平方米绿化面积经费总投入:小学不低于200元,中学(含中职)不低于250元,高校(含高职)不低于300元。

(二)经费管理:专款专用,建立专账,管理规范。

三、校园规划

(一)编制有分区合理的校园建设总体规划。

(二)编制有符合标准的绿色校园建设规划。

四、校舍建设

(一)经济、适用、坚固、安全、环保。

(二)基本满足“绿色建筑”指标要求。

(三)功能、规模满足教学生活基本需要。

(四)外观、用材与校园绿化景观基本协调。

五、绿化景观

(一)生态自然。坚持生态理念,景观和谐自然。绿树绿地多,绿色体量大,乔木、灌木、草坪搭配恰当,具备生物多样性、植物多样性生存条件。建设水系的,水体适中,水深安全,水岸亲和。

(二)生均绿地面积大:小学大于6平方米,中学(含中职)大于7平方米,高校大于8平方米。

(三)绿地率大:小学大于35%,中学(含中职)大于38%,高校(含高职)大于40%。

(四)绿化覆盖率大:小学大于45%,中学(含中职)大于50%,高校(含高职)大于55%。

(五)大树多、绿量大。绿体率:小学大于350%,中学(含中职)大于400%,大学大于450%。

(六)“一无三少”。校园无裸露泥土;大草坪、大铺装、大水体少;硬堡坎、硬水岸、硬树池少;人工景观、人工水体、人工喷泉少。

(七)绿树成荫、房在树下、校在林中。

六、其他要求

(一)获得“绿化先进单位”、“园林式单位”等证书。

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 篇7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足球进校园”的部署,落实《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有关校园足球的具体要求,人教社在大量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组织课程教学专家、足球教育专家、一线体育教师共同编写完成了《中小学校园足球》丛书。该书共分为七册:学生用书四册,分别为三至四年级、五至六年级、七至九年级、高中全一册;教师用书三册,分别为一至六年级、七至九年级、高中全一册。目前,人教社还在陆续制作该套丛书的教师用书、电子音像产品和数字化产品,力争提供全方位的教学配套资源。在此次活动中,冯云生主席、殷忠民社长、韦志榕总编辑、李胜利副厅长为《中小学校园足球》丛书揭幕。

为做好校园足球教材的开发工作,人民教育出版社充分发挥自身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和教材开发方面的优势,对于把校园足球纳入学校体育课程教学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该套丛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关注足球运动文化,传播足球运动价值,创新教材呈现体例,拓展足球学习内容,吸引学生学习兴趣,注重科学性、系统性,确保校园足球能够规范、长期和深入地开展。丛书结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介绍足球运动文化和技战术学练方法,采用了实景技术图解、二维码技术动作视频和三维战术图示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能够更加真实、有效地帮助青少年学生学习和掌握足球的基本技术和战术。

为了更好地在一线教学中检验和完善这套校园足球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了山东省淄博市、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山西省太原市、湖北省荆州市等12个足球强市(区)作为示范区,选择了新疆乌鲁木齐第五小学、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小学、辽宁省大连市第八中学等20所传统足球特色校作为示范校。探索并实验该套教材在实际教学中的效用,收纳意见,为后期修改、完善教材做好充分准备。殷忠民社长、韦志榕总编辑、魏运华副总编、谭钢副社长、曾超敏处长、李久军董事长、金志扬教授向示范区、示范校代表授牌。

金志扬作为本套教材的编写顾问为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新建路小学、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代表赠送了亲笔签名的足球,并在活动中阐述了自己的一些体会,他表示:“在体育改革上,拿足球作为先锋口,是因为足球改革最需要变革,足球的改革可促进其他项目的改革。足球改革有一定难度,足球改革好了,其项目的改革就可以迎刃而解。足球是一个技术工程,又有周期性,其改革任重而道远,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校园足球是足球改革的第一关,它不单是要培养孩子们的足球血性,更重要的是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关系着民族的未来;足球可以让孩子们身体强壮,心理阳光,面对挫折勇敢而上,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爱国精神。因此,足球运动要抓青少年、抓校园,这是根本和基础”,目前中国足球的改革已纳入中国体育改革的一个突破口,而教材对校园足球的推动和普及可起到一个实质性的作用,“形势在发展,我们应在教、授中吸取意见、不断修改、不断提高”。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教体局副局长邱云作为中小学校园足球示范区的代表分享了金水区在推进校园足球工作进程中的主要做法和经验。金水区采取“校本实施,行政推动,文化引领”,开启了金水区校园足球“9531工程”发展的新篇章。金水区校园足球“9531”工程具有区域特色,体现了该区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现状。“9531”中的“9”表示有9所选择足球项目为一校一品的学校,精教足球技能;“5”表示选择啦啦操、体操、武术等操类化体育项目作为一校一品的学校,把足球、篮球、排球等球类项目中的一种作为第二大特色项目,选择足球的占50%,简教足球技能;“3”表示选择田径、跳绳等技巧类、竞技类体育项目作为一校一品的学校,30%的学校选择足球作为一校一品的第二大特色项目;“1”表示依托金水区幼儿园的足球特色,研发幼儿足球游戏,总结幼儿足球对幼儿感受足球、了解足球、享受足球的经验做法并培养幼儿对足球的兴趣,打造足球品牌。金水区还采取了“校本实施课程化推进,确保足球教学有质有量;立足于教学与训练实践,科学系统地推进;注重评价,科学地追求质量,面向全体学生”3个主要做法,大力普及和推动校园足球工作的开展,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五小学作为中小学校园足球首批示范学校之一,校长吉利力·吾甫尔分享了第五小学近年来在学校体育尤其是在校园足球上所获得的荣誉和成绩,吉利力·吾甫尔校长坦言:“今天所获得的成绩与中央自治区对少数民族地区校园足球管辖政策是分不开的”,政策上的支持,促进了我国校园足球工作的有效开展,然而科学系统的校园足球教材也将起到助力作用并产生良好的影响。

据了解,人民教育出版社在选择示范区和示范校以检验此套用书的同时,还将组织教材编写专家、足球专业人士、一线优秀教师等对各地教师进行广泛培训,从而帮助教师们尽快地熟练运用本书进行教学,不仅能让学生掌握足球的基本技战术,还能使他们从中体会足球精神,享受足球所带来的快乐,从而促进青少年学生强身健体与全面发展。

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 篇8

关键词: 国家示范校建设 信息化 教学资源建设 中等职业教育 教学改革

【分类号】G434

一、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和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信息化建设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手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到“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自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启动以来,一大批职业院校已经在教学资源、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社会服务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果。为有效带动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升教师课程改革和教学资源开发能力,丰富学生和社会学习者学习资源,实现培养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1];并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将教学资源进行规划、整合,建立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信息化教学资源系统,已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

二、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的意义

1、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推广示范校建设成果

2010年6月,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共同印发《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0]9号),深化中等职业学校改革,大幅度提高这些学校办学的规范化、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为全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发挥引领示范作用。自项目启动以来,一大批示范院校在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我院是第三批示范校建设立项学校之一,我院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具有整合、推广示范校建设成果价值的義务,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信息技术改造传统职业教育方式和技术技能学习方式,促进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全面深度融合,带动相关院校专业建设,从而根本上发挥示范性院校作用。

2、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升教师课程及资源开发能力

示范校建设以来,多所院校在重点专业建设、教学资源库、自主学习平台等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教学资源的完善为专业教师提供教学资源,提升其课程及资源开发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建立信息资源中心,搜集有用的教育资源,整理和加工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实现网上教学资源的共享。通过信息化教学、网络化教学,改变以教师传递、灌输知识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创造出高水平、个性化、高效率的崭新学习与教学模式。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实践表明,有效地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对于学生学习能力、问题意识的培养乃至怀疑精神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学生通过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真正利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与发现的兴趣,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业能力极佳的路径。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及时地引导学生开发和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发现、思考、分析及判断能力。

4、为在校学生和社会学习者自主学习提供教学资源

目前,全国现有一万多所职业院校,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分别占到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面对经济转型升级、社会管理创新的需求,人才培养应结合市场需求。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不仅可以满足他们在校期间对大量权威、完善、有效课程资源学习需要,同时可以满足社会学习者的需求,有利于行动导向教学的实施,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

5、满足企业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需求,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能力

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和职业院校均需要分享发展成果。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一个根本就是为企业输送大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而企业需要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能切实满足企业岗位需求,与企业共同成长、发展。所以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中,联合一批行业内著名或特色企业从实训课程开发、实训项目确立和实施、实习管理模式等共同建设,实现职业院校培养人才与企业无缝对接。

三、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内容

目前、由于政府资金投入、学校领导重视程度和办学理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教学资源库建设在各级各类学校的发展出现了不平衡现象,中小学、本科院校的教学资源搭建已蓬勃发展,而职业教育的教学资源库建设总体还处于起步阶段,在资源建设原则、分类标准、系统管理平台、模块设置等方面还很欠缺。

根据地区特点,依据我院教学资源库平台的定位,我院资源库具有为本校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环境,为教师提供教学教研管理功能,为访问者提供资源服务的功能。主要包括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专业教学资源建设两部分。

1.专业教学资源库应用平台建设计划逐步实现的功能、包含的内容有:

(1)专业教学资源:包括专业介绍;专业调研报告;专业课程标准(大纲和教学计划)、专业标准、人才培养方案等。

(2)网络课程:各专业的网络课程,包括网络课程的图片简介、文字介绍、适用对象、课程网站链接、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录像、演示录像等信息,使用者通过点击相关链接可以进入相应网络课程。

(3)专业课件库:展示各专业课的课件,支持查看,并提供查询功能。

(4)企业信息库:展示当地著名或特色企业的信息,查询关键词包括地区、企业名称等。

依据教学资源库平台的定位,该资源库具有为本系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环境,为教师提供教学教研管理功能,并逐步实现为其他院校的访问者提供资源服务的功能。endprint

2.教学资源管理平台建设

(1)教学资源的组织与呈现

教学可以按照媒体类型、分类信息,显示教学资源库的列表内容,显示内容包括缩略图、资源名称、资源类型、资源大小、下载次数。

(2)教学资源的预览

可以查看教学资源的详细信息并预览教学资源,可对资源进行评论。

(3)资源的下载

用户可以IP限制范围内下载教学资源。

(4)资源统计

统计信息包括资源数量统计(按照媒体类型统计)、点击统计、下载统计、用户上传统计。

(5)资源上传

用户可以上传自己的资源。

(6)视频处理系统

对上传的视频资源进行自动加工处理,生成可在线观看的流媒体资源。

(7)文本处理系统

对上传的文本进行自动加工处理,生成可在线观看的swf文件。

(8)图片处理系统

对上传的图片资源进行自动加工处理,对于预览的资源加学校logo。

(9)动画处理系统

对上传的动画资源进行自动加工处理,加学校logo文件。

(10)音频处理系统

对上传的音频资源进行自动加工处理,生成可在线听的流媒体资源。

四、讨论和建议

在信息化教学资源具体建设过程中着力解决资源标准化、资源门户与搜索、资源提供源、资源共享等方面的问题。一要重視开发网络化教育资源,二是重视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三是致力于建设内容丰富、功能完备、面向服务的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1.转变教育资源库建设的观念

教育资源建设的观念应该及时改变,以适应思想的进步。资源建设最终是为教学服务的,优质的教育资源必定是为了促进教学。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教学目标的转变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网上学习、网上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应用,极大地变革着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2.规范教育资源库建设标准

目前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通用性,因而只规定了各类资源的最低技术要求和核心标准,但在实施资源建设、开发具体的资源时,需要根据这一规范制定更加具体的资源建设标准及细节要求。使不同的资源建设者在进行资源建设的过程中采取统一的标准与办法,并逐渐形成一定的模式。在统一的模式下,资源能够更好地兼容、复制、扩展、交流和移植,从而实现真正意义的共享[2]。

3.加强资源建设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资源建设只有依靠集体的力量,互通有无,才能建成比较系统和全面的资源库。我校资源建设应该利用各自的优势,使教育机构和一些教育资源开发厂商联合起来,在平行机构间建立合作关系,开发出符合教学需求的、以应用为目的的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

4.加强软件和硬件资源的共享

网络环境下的教育资源的建设,其目的之一是为了资源的共享。不仅要注重软件资源的共享,更要注重硬件资源的共享和再次利用。避免造成设备的闲置、浪费,解决教育资源建设过程中的资金问题,促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硬件设施建设。

总之,教育资源库的建设与规划应该以应用为导向,要从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出发,要服务于广大教师与学生的实际应用。因此,应充分重视使用者的需求分析,根据使用者的需求开发和规划相应的教学资源,同时必须把它应用于教学,反复实践,不断完善,才能精益求精,才能建设出优质的教育资源库,以适应我校教师现代教学的需要,更好地服务于教育事业。

参考文献:

[1]应燕:《中职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共享》[J];《科技风》,2008年第19期,第1671页.

[2]罗丽萍:《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11年第17期第32卷,第37页.

上一篇:金融企业呆账核销管理办法下一篇:工作总结和计划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