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岁寒三友

2024-09-13

第八单元 岁寒三友(精选8篇)

第八单元 岁寒三友 篇1

第八单元

教学目标

墨梅图题诗 教学设计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欣赏图画理解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法增强学生的朗读感悟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的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教学重点:理解本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梅是傲骨的象征,更是高洁操守的象征,“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历代有志之士,讴歌梅礼赞梅,王冕的《墨梅图题诗》正是咏梅,赞梅的上乘之作,今天我们一起来体味那绝美的诗篇。

二、自主学习

(一)检查预习

1.字:冕(miǎn)乾坤(qián kūn)妥协(tuǒ xié)卓(zhuó)尔不群花蕊(ruǐ)厌恶(wù)

2.词:卓而不群:形容超出寻常、与众不同。

(二)交流材料

1.作者:王冕(1300-1359),字元章,号煮石山农,诸暨人。幼为农家子,自力苦学,后从学者韩性受教。应进士举不中,遂下东吴,入淮楚。至正七年左右,北游大都,见天下将乱,遂归。晚年,南方起义兵兴,移家浙东九里避难。据说他死前不久曾作朱元璋议参军。他的画和篆刻在当时很负盛名。

2.引导学生回忆《王冕学画》的内容;

3、朗诵诗歌,熟读成诵。

三、合作学习

1.赏画:组织学生观察王冕笔下的梅花的特点,并结合“诗画赏析”回答以下问题

(1)王冕作诗的原因;

(2)王冕作诗的目的;

(3)图中梅花的特点。

2.品诗:请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试作说明,(例:“只留清气满乾坤”一句表达诗人不愿向统治者妥协,厌恶当时社会上的腐败风气和甘愿过着隐居生活的志向,也表现了诗人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四、合作探究:主题:诗人以梅花自喻,表现自己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五、拓展训练:组织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梅花的诗句,绘画作品

六、回顾反思

1.“岁寒三友”的象征了怎样的精神:

(明确:“竹”是有气节,象征诗人“任而东南西北风”的气概;松:不畏风霜,生机勃勃,象征诗人的铮铮铁骨;梅:超凡脱俗,象征了诗人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2.请学生写出“岁寒三友”对自己的启示。

1.背景资料: 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的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曾下东吴,入淮楚。至正七年自由,北游大都,后见天下将乱,遂归。

2.知识练习:生字注音

冕()乾坤()妥协()卓()尔不群 花蕊()厌恶()

探究点一 理解诗意

1.《墨梅图题诗》墨梅指_____________________。2.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淡墨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洗砚池: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的意思。由这两句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清气:_________________。乾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抓住了梅花的哪些特点进行了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点二 体会感情(重点、难点)1.你从“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我们现实生活中看到的梅花要么是白色,要么红色,为什么王冕却要将梅花用淡墨表现并描写出来?作者这样描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诗人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梅花的特点,表现了诗人的情怀? 探究点三——赏画悟情(重点)

1.赏画:请大家王冕笔下的梅花,说一说图中大梅花有什么特点?

预习资料

知识综合应用训练

1.《墨梅图题诗》是元代诗人()的作品,诗人借()抒发了他高尚的情操。诗中“满乾坤”的意思是()。

2.“只留清气满乾坤”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品质?

墨竹图题诗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欣赏图画理解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法增强学生的朗读感悟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的胸怀和气概。

教学重点:理解本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百姓的关爱之情。

教法: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深受文人墨客的推崇,有古诗云“诗堪入画方称妙,画可融诗乃为奇”。纵观历代文坛,诗书画三绝的名家,层出不穷。而图题诗则是诗坛画苑中一朵绚丽的花朵。今天,就让我们一道去感受——郑板桥在《墨竹图题诗》中要表达的诗情画意。

二、自主学习

1.字:衙(yá)斋(zhāi)燮(xiè)号(háo)寒放赈(zhèn)救济(jì)遂(suì)

2.解词:劳顿:劳累。

思绪:思想的头绪;思路。

救济:用金钱或物资帮助灾区或生活上有困难的人。

赈灾:赈济灾民。

岿然不动:高大独立的样子。

3.交流材料:

①介绍作者: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做官前后,以书画营生。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而画竹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体貌疏朗,风格劲峭。

②图题诗(找擅长绘画的学生介绍)

③墨竹:单用墨画的竹子。

3.朗读诗歌,熟读成诵。

三、合作学习

1.引导学生阅读“诗画赏析”第二段。

(明确:郑板桥这首诗的背景、原因和被罢官的结局,说明他是一个关心百姓疾苦的好官。)

2.感知诗意:这首诗以“竹”为依托之物运用象征手法,表达了诗画家淡薄名利,以解除百姓之苦为己任的胸襟,以及“任风雨来袭,我自岿然不动”的气概。)

四、合作探究

1.请学生说出自己最喜爱的诗句,并说明理由。

2.本诗作者是怎样展开想象的?(第1句是实写、第2句是虚写,第1句是第2句发挥联想的基础。)

3.如何理解“一枝一叶总关情”一句?(明确:似是写竹,实则写人。写诗人对百姓的仁爱之心,体恤之情,令人叹为观止。文中作者以竹喻人,比喻新颖奇物,把一个铮铮铁骨的文人写得极入情理,表现了他的高标挺立、特立独行、充满爱民之气节。)

五、回顾反思:竹的象征了“有气节,象征诗人“任而东南西北风”的气概。

六、拓展训练

1.组织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竹的诗句,绘画作品。

2.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赞美竹。

预习

我预习我收获

(一)看拼音写词语

yá men zhèng xiè nú háo Jiù jì jiǎo zhèng jiǒng rán

(二)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凌()健()颂()郁()

棱()键()项()随()

二、我合作我提高

1.请学生说自己感受最深的诗句,并说明理由。

2.作者是怎样展开想象的?

3.读题解,理解“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深刻含义。

三、我总结我延伸

1.本诗中作者由听到冷雨敲窗、风吹疏竹之声而产生的联想的诗句是:_________

2.本诗中哪一句更能说明对民情的体察入微?

3.竹子象征了_________,也表现出作者_________的品质。

阅读链接:

扬州八怪:“扬州八怪”包括郑燮、罗聘、李方膺、高翔、金农、李鲩、汪士慎八位画家。从康熙末年崛起,到嘉庆四年“八怪”中最年轻的画家罗聘去世,前后近百年。他们绘画作品为数之多,流传之广,无可计量。“扬州八怪”生前即声名远播。李鲩、李方膺等先后分别为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召先试画,后授职。乾隆八年,弘历见到郑燮所作《樱笋图》,即印了“乾隆御览之宝”朱文椭圆玺。乾隆十三年,弘历东巡时,封联燮为“书画史”。

“扬州八怪”大胆创新之风,不断为后世画家所传承。徐悲鸿曾在郑燮的一幅《兰竹》画上题云:“板桥先生为中国近三百年最卓越的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奇,书画成奇。观其诗文及书画,不但想见高致,而其寓悲奇妙,成为古今天才之难得者。“扬州八怪”大胆创新之风,不断为后世画家所传承。

苍松怪石图题诗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欣赏图画理解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法增强学生的朗读感悟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不屈权贵,不阿谀奉承,耿直廉洁的英雄气概。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不屈权贵,不阿谀奉承,耿直廉洁的英雄气概。

教学重点:理解本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教学方法:研体式

教学准备:小黑板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松是风骨的象征,它苍劲挺拔,傲斗冰雪,顶天立地,枝干高耸,正直坚韧,是勇士。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歌唱松,赞美松,风雪洗礼松更翠,大雪压枝更挺拔。今天我们一同来学习《苍松怪石图题诗》。

二、自主学习

1.简介作者:李方膺,字晴江,又号秋池、衣白山主人、为官期间曾因得罪上司被捕入狱,为官时,“有惠政,人德之。”去后寓南京借园,常往来扬州卖画。善画松、竹、菊、梅、杂花及鱼虫,作品纵横豪放,墨气淋漓,所画之梅以瘦硬见称。

2.读标准音:矫(jiǎo)阙(què)迥(jiǒng)膺(yīng)阿谀(ē yú)铮(zh

ēng)

3.解词:①阿谀奉承:迎合别人的意思,说好听的话(含贬义)。

②耿直:(性格)正直;直爽。

③铮铮:形容金属撞击所发出的响亮声音。

4.朗读诗歌,熟读成诵。

三、合作学习

1.品诗:引导学生课堂交流,大胆质疑,解决疑难。找自己最喜爱的诗句,说明理由(明确:“君不见,岁之寒,何处求芳草。又不见,松之乔,青青复矫矫”写出了松在寒冬之际为大地增添了绿意和娇姿。“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直干壮山岳。秀色无等伦。饱历与冰霜,千年方未已”这一层写出了苍松的品格,其中“直干壮山岳,秀色无等伦。饱历冰与霜,千年方未已”是对其品格高度赞美。而“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是隐语,隐含作者的褒扬之意。最后一层“拥护天阙高且直,迥于春风碧云里”,作者从松的外形入手,为本诗更添了悠远、清丽的意境,尤其最后一句,“春风碧云”带给读者无限的希望与憧憬,颇有“冬天已经过去,春天还会远吗?”之意。)

2.赏画

(1)整体欣赏画面。

(明确:一枝梅花横贯画面,构图新奇;花朵只用淡墨轻染“淡墨痕”,仅花蕊加墨重点,清新俏丽;长长的枝干舒展挺秀。)

(2)图中的怪石、苍松各有什么样的特点,相互关系,各有什么寓意?

怪石:耸立(不屈不挠)象征诗人的铮铮铁骨;

苍松:挺劲(饱经风霜)象征诗人刚正不阿的气概。

(二者关系:怪石耸立,不屈不挠,为苍松设置了一个极好的生存背景,两者互为映衬更显其“苍、怪”。)

四、探究学习:作者的创作意图是什么?

借所画的怪石、苍松表现自己不屈权贵,不阿谀奉承,耿直廉洁的英雄气概。

五、拓展训练

组织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松的诗句,绘画作品。

六、回顾反思

请学生谈本课的收获

预习

1.给下列加横线字注音

雷霆()九霄()夹袭()扭弯()

裸露()闪烁()迸出()劲枝()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词语

wèi()惧 zhé()断 yōng()抱 不屈不náo()天què()jiǒng()干

竹 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反复诵读课文,认识竹的情操和美德。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法增强学生的朗读、感悟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对于竹的赞美之情。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竹的情操和美德,体会作者对于竹的赞美之情。

教学方法:研体式

教学准备:小黑板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贵有志,竹贵有节”。挺拔的翠竹,有着宽容大度的胸怀,有着令人臣服的谦逊气度,它立身千岩万壑,笑对风雨雷电,为人间输爽送绿,这是多么无私的品质!今天我们学习《竹颂》,更深入的感受竹的精神内涵。

二、自主学习

1.读标注音:劲(jìng)竹僵(jiāng)石坚贞(zhēn)攀附(pān)不朽(xiǔ)摇曳(yè)吞没(mò)郁郁(yù)葱葱(cōng)尘埃(āi)潜藏(qián)千仞(rèn)

2.解词:

a 凌云:在空中,升高,登上。

b 攀附:跟地位高的人拉关系。

c积习:经过长时间积累而形成的。

d郁郁葱葱:(草木)繁盛。

三、合作学习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第1、2段,写作者对劲竹的热爱。

第3 段,写劲竹的奉献精神。

第4 段,写劲竹给人带来的精神慰藉。

2.感知文章主题:本文描绘竹子外形、生长、气节等方面,突出他的坚毅顽强、纯洁朴素、虚心有节、无私奉献的精神。

3.重点分析竹的精神:如板书

四、探究学习

1.文中写桃花,紫罗兰,牡丹等花的作用是什么?(明确:与竹对比,突出了劲竹如同苍松一般抗击风雪,并在酷热的夏天里,给人送去绿色和凉意,写出了劲竹的奉献精神。)

2.找出表现竹子抗击恶劣环境的顽强精神的句子:(明确:在命运的风暴中,你轰响着翻卷碧波,击打着汹涌的云海。你全身闪耀着电光,你的吼声吞没了雷声。为了给人间以春天的绿色,寒霜冰雪里你更加郁郁葱葱。)

3.本文中用“你”称呼劲竹,读一读,体会作者需要表达怎样的情感?(明确:“你”

是拟人化的称呼。作者表面赞“竹”,实际赞美具有高风亮节的人)

五、回顾反思

1.请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2.通过对《墨竹图题诗》和《竹颂》的学习,谈谈对你的启示?

黄山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黄山松的形象及品格。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法增强学生的朗读、感悟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昂扬的革命豪情,乐观自己的生活态度。

教学难点:认识黄山松的形象及品格。

教学重点:认识黄山松的形象及品格。

教学方法:研体式

教学准备:小黑板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黄山是享有盛名的旅游胜地,那里的松树更是一道绝世的风景,黄山“七十二峰”高耸入云,在浮动的云海中,一棵棵黄山松昂首挺立,像一面面“昂首的战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黄山松》。

二、自主学习

1.读标准音:

峰峰皆(jiē)到 寒彻(chè)骨 闪烁(shuò)劲(jìng)枝 迸(bèng)

2.写规范字:雷tíng()夹xí()luǒ()露 不屈不náo()

3.作者简介:张万舒是我国当代诗坛一位著名的诗人,《黄山松》一诗是他的代表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合作学习

1.用高度凝练的语言描绘黄山的形象(明确:“挺的硬,扎的稳,站的高,劈不歪,砍不动,轰不倒”。)

2.诗中写“谷里的阴风,高山雪冷,紫色的岩”等形象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用烘托的方法显示出黄山松英雄般的气节。)、四、合作探究

黄山松具有怎样的品格?

(明确:顶风傲雪的自强精神,坚毅不拔的拼搏精神;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

五、回顾与反思

1.你从黄山松身上感受到什么?

感受到了黄山松“挺的硬,扎的硬,扎的稳,站的高,劈不歪,砍不动,轰不倒”的战士般的精神。

2.这首现代诗与《苍松怪石图题诗》各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板书设计:

预习

知识连接:黄山,在安徽省。黄山松分布于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顽强的扎根于巨岩裂隙。黄山松职业粗短,苍翠浓密,干曲枝虬,千姿百态。

自主学习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黄山奇景和奇松的词句,体会作者是怎样把黄山松的特点写出来的。

⑴请找出作者在写迎客松时,的比喻和拟人句 ⑵找出描写树杆粗壮、枝条繁茂的句子。2.作者详写了哪些松、略写了哪些松? 合作探究

1.课文讲了黄山松的有什么特点?

2.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黄山奇景和奇松的词句,体会作者是怎样把黄山松的特点写出来的。

3.作者详写了哪些松、略写了哪些松? 4.同学们,黄山松具有怎样的品格?

5.谁来谈谈自己对“黄山归来不看松”的理解? 当堂检测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美妙()裸露()闪烁()骄傲()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艰难()动摇()贫穷()裸露()3.修改病句。⑴《黄山松》的作者是张万舒写的。

⑵身体健康,工作认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昨天下了一夜的大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黄山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_”。

5.黄山的“四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黄山的三大名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听别人描摹(mó mú),总不得要领。

(2)所谓“黄山松”,一向在我脑际留下一个模(mó mú)糊的概念而已。(3)用散(sàn sǎn)文地说,该是石罅生,或石缝(fèng féng)生。(4)这样看来,黄山的松树不一定要餐石髓,似(sì shì)乎呼吸空气,呼吸雨露(lù lòu)和阳光,也会长大的。

8.按要求改写句子。这是一种生命力顽强的生物。

(1)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设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疑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下列语病你能修改吗?

(1)黄山松的枝条具有异常强壮的团结力。(2)遵守诺言的人是一种良好的品德。

(3)它树顶开放的硕大的白花,仰望着整个丛林。9.下列人名各取自什么成语。杜鹏程()王任重()刘海粟()丁慧中()甘如饴()孔若愚()

梅香正浓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反复诵读课文,了解史可法的感人事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法增强学生的朗读、感悟能力。感受“梅香”的具体含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英烈们的气概。教学重点:了解史可法的感人事迹。

教学难点:感受“梅香”的具体含义。

教学方法:研体式。

教学准备:小黑板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历史的星空多么璀璨,是英雄俊杰之士的肝胆,像日月一样照彻了历史的乾坤。天地因有正气而万劫不衰,一个民族也因为有英雄而万代不朽,他们是照耀星空的日月!他们

是贯穿古今的永不枯竭的江河!他们是民族的脊梁!这些英雄的品质比松挺,比梅香,比翠竹更挺拔!今天,让我们借助《梅香正浓》这篇课文回到那民族危亡的时刻,感受他们的气概。

二、自主学习

(一)读标准音:

寡廉鲜(xiǎn)耻纵情逸(yì)乐 高官厚禄(lù)

拜谒(yè)崇(chóng)敬 虬(qiú)枝 峥嵘(zhēng róng)捐(juān)躯 昏庸(yōng)

殉(xùn)自刎(wěn)尸骸(hái)

飨(xiǎng)楹(yíng)酷(kù)爱 召(zhào)集

瞻(zhān)仰 体恤(xù)戕(qiāng)害 伫(zhù)立 怂恿(sǒngyǒng)

(二)解词:

1.酷爱:十分喜爱。2.拜谒:拜访、拜见。

3.高官厚禄:官大,待遇高。4.尸骸:尸骨。

5.楹联:挂或贴在堂屋柱子上的对联。6.寡廉鲜耻:形容人没有操守不知羞耻。

7.戕害:杀害、残害。

(三)自由阅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主题:作者借傲雪的梅花,在风雨中依然清香如故的不屈不挠的品格,重点介绍了明朝的遗臣的史可法的感人事迹,歌颂了民族危亡之时英雄们的崇高气概。)

三、合作学习(深入阅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

1.文章第2-6自然段,详细写了史可法的英雄事迹,共写了哪几件事?

第一件:写在民族危亡之时几次起草奏章,提出救亡方略,规劝皇帝,为国家民族的前途担忧。

第二件:写史可法在明朝大势已去之时,发誓与扬州城共存亡。

第三件:扬州陷落,史可法宁死不降,最后“大骂气绝身亡”。

2.感情线索:崇高——感动——伤感而肃然——感慨万分

四、探究学习

文章的结尾“梅香”的含义?(指梅花的品格,及具有“梅花”品格的英雄身上所体现的凛然正气)

五、回顾反思

1.请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2.请学生结合历史讲,具有“梅香”品格的英雄的事迹

预习

【自主学习】

1.给加点字注音

拜谒()虬枝()峥嵘()()楹联()唾骂()瞻仰()自刎()尸骸()怂恿()()飨堂()戕害()酷爱()高官厚禄()寡廉鲜耻()纵情逸乐()2.词语解释

拜谒: 峥嵘: 浩然正气: 高官厚禄: 怂恿: 戕害: 寡廉鲜耻: 寡廉鲜耻 3.我能熟读课文。(同伴互查)

4.给本文划分层次,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5.全文结构清晰,感情线索贯穿始终,请你找出标志性的词语。

6.本文主体部分详细写了史可法的英雄事迹,一共写了几件?都是什么? 7.除了民族英雄史可法的感人故事,你还知道哪些民族英雄?他们有什么事迹?

8.查一查:文中 “壮怀激烈”,这也出自一位民族英雄所写的诗句,你知道吗? 【当堂检测】 1.抄写下列词语。

敬畏 体恤 壮怀激烈 视死如归 寡廉鲜耻 戕害同胞 卖身求荣 感慨 浩然正气 有邦国而无自身 2.抄写飨堂前的对联。

综合活动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单元诗文,感悟“岁寒三友”的品格。

2.通过举办书画展,训练诗、书、画的能力。

3.学习“岁寒三友”具有的不屈不挠的熬然正气。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学习本单元诗文,感悟“岁寒三友”的品格。

难点:学习“岁寒三友”具有的不屈不挠的熬然正气。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准备作品

准备好笔、墨、纸、砚,选择内容,可以抄录名家名作,也可以自己创作。

作品可以是诗配画,也可以是画配诗,还可以只写事或画画儿,但不能只有画没有字。画可以用照片,也可以剪贴。作品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

二、展示作品

请同学评议出优秀地方作品并展示出来。组织同学分小组看书画展,观看时可以交流,注重欣赏作品的字体、布局、颜色……同类作品可以比较着欣赏。

三、评选佳作

组织参观者讨论、填表、评出最佳作品。

第八单元 岁寒三友 篇2

神话就是古代人类一种美丽的想象,是对世界的美好向往。人教版三下第八单元学习目标的第一条中要求“通过朗读、讨论和复述课文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在习作要求中也“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打开思路”。所以,在学习第八单元时,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大胆想象成了我在教学时的总目标。要提高学生的想象习作能力,落实在每一篇课文中进行读写结合训练就是一条最佳的途径。我主要通过以下几种形式渗透读写结合。

一、与感悟结合,烘托情感

《女娲补天》的其中一条学习目标是“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有很多教师都是抓住“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一句中的“终于”一词让学生进行想象。学生想象的都是“田野”“高山”“悬崖”,一则因为有石头的地方就这么几个,二则由于女娲生活在远古,学生很难想象当时的环境。如果教师能设立一定的句式,学生就比较容易进行想象练习。如:

女娲又来到了______的______,她找了______,一不小心,______,她忍着剧痛找啊找啊,但还是一无所获。

通过抓住女娲去的地点、寻找的时间以及遇到的困难来感受寻找过程的艰难。

《夸父追日》学习目标的第一条是“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夸父追日》一文与《女娲补天》一样,也充满了夸张的想象。课文最后一段中有这样一句:“第二天早晨,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金光普照大地的时候,昨天倒在原野的夸父,已经变成了一座大山。”我结合这一句设计了这样的想象造句:

山上______的______,那是夸父的______变成的,给______,使他们______。

让学生想象夸父身体的各个部位变成了什么,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感受夸父对美好世界的不懈追求。

二、与习作结合,渗透方法

在《女娲补天》一课的读写练习中,我又抓住了课文第一自然段中的“天哪,太可怕了!”让学生进行大胆想象。这样的句式在想象的情境描写中可以运用,而且这是一个总分结构的小段落,所以让学生模仿这样的结构抓住总起句进行仿写:

天哪,太______了!______,______,……

有学生写道:“天哪,太高兴了!我语文考试得了全优!张老师表扬我有进步;妈妈为了奖励我,带我去吃肯德基,还给我买了新书;爸爸也答应下周带我去游乐园。我心里简直乐开了花。”有学生写道:“天哪,太可怕了!舟曲发生了泥石流!山倒塌了,房屋、道路被冲毁了,很多人都被压在了房屋底下,大声呼救。”还有学生写了“天哪,太饱了!……”“天哪,太堵了!……”“天哪,太累了!……”通过这样的仿写,既锻炼了学生抓住生活中的某一感受来写具体、写生动,同时也渗透了想象习作中的一些写作方法。

必修二第八单元训练 篇3

1. 下图为康德拉捷夫世界经济增长与衰退的波动周期表,图中周期⑤凸显了“美国世纪”的到来,其标志是( )

[康德拉捷夫周期表][① ② ③ ④⑤][1710年][20 30 40 50 60 70 80 90][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10 20 30 40 50][1800][1900]

A. “美元帝国”形成 B. 马歇尔计划出台

C. 联合国成立 D. “冷战”开始

2. 法国总统萨科奇称:“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布雷顿森林协议,我们不能一边是多极世界,另一方面却全球只有单一储备货币。”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 法国企图建立一个全新的世界货币体系

B. 美元仍然是最主要的国际货币

C. 法国希望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进行改革

D. 布雷顿森林体系仍对当今世界经济影响重大

3. 美国独立后,经过两百多年的扩展,形成了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广阔版图。在扩展有形边疆的同时,美国还在全世界进行着政治、经济、军事等无形边疆的扩展。从二战结束到50年代美国进行“无形边疆扩展”的经济行为包括( )

A. 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B. 以世贸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

C. 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

D. 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4. 面对2009年金融危机,德国前外长费舍尔曾说:“在这场全球危机结束时,欧洲只会变得更加无足轻重,……欧洲不是在寻求更紧密的团结,而是正在这场危机中重新国家化,让自己回到过去。”这表明( )

A. 欧洲一体化进程受挫

B. 欧盟将失去世界一极的地位

C. 欧洲联盟正走向解体

D. 金融危机促使欧洲更加团结

5.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一次演说中说:“西欧……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从尼克松的这段话中不能看出( )

A. 欧洲的联合增强了各国的经济实力

B. 欧洲的联合增强了各国的政治实力

C. 欧洲的联合提高了各国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

D. 欧洲的联合动摇了美国的霸主地位

6. 右图所示国际机构成立的初衷是( )

A. 实现“凯恩斯计划”

B. 致力于战后的欧洲经济复兴

C. 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

D. 为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和技术援助

7. 《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里程碑》“如果没有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后,……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事件是( )

A. 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B. 亚太经合组织首脑非正式会议在上海召开

C. 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D. 中国在朝鲜核问题六方会谈中发挥重要作用

8.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大幅度开放了市场,农产品年均进口增幅达26.94%。开放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也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过快的开放市场使压低农产品价格的趋势出现,对中国小规模生存型农业造成了很大的竞争压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影响还将进一步显现。这一现象说明( )

A. 加入世贸组织不利于中国农业的发展

B.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有害无利

C. 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不断提高竞争力以应对挑战

D. 发展中国家应避开经济全球化以确保经济安全

9.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进一步加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与北美自由贸易区相继问世。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 )

A. 在政治经济领域合作

B. 成员国具有相同的社会政治制度

C. 是论坛性经济组织

D. 在欧洲经济一体化加快的背景下建立

10. 下表是《全世界区域性经济合作和一体化组织地区分布统计表》(1996年),从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欧洲\&南、北美洲\&亚洲\&非洲\&大洋洲\&跨地区\&39个\&40个\&6个\&8个\&1个\&7个\&]

A. 区域集团化是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唯一趋势

B. 欧盟是当今世界跨区域最大的区域经济集团

C. 区域集团化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D. 发达国家是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最大受益者

二、非选择题

11. 货币的兴衰,彰显了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在很大程度上印证了“国家兴,货币兴;国家亡,货币亡”这句话。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18世纪中外金与银的比价表

——钱江《十六至十八世纪国际间白银流动及其输入中国之考察》

材料二 (西班牙所属)美洲年均金银出口额,1500~1545年为300万皮亚斯特(计量单位), 1600~1700年为1600万皮亚斯特……300年间增长了11倍。整个殖民地时期西班牙从美洲殖民地榨取了250万公斤黄金和1亿公斤白银。

——樊亢、宋则行《外国经济史》

材料三 在人类的经济画卷上,没有哪个细节能够与货币脱离瓜葛。黄金、白银、英镑、马克、美元、欧元、日元、人民币……在世界货币的舞台上,有无数个角色上演着沉与浮的故事。在“现代经济学之父”凯恩斯眼中,随着野蛮的痕迹、超主权货币——黄金的演出落下帷幕,英镑打着“日不落”的旗号称雄世界,人类历史上诞生了第一个主权性质的国际储备货币。然而,盛宴总会结束,经过两次世界大战与一次经济大萧条,英镑黯淡退场了,美元以势不可当之势崛起。直到今天,我们的世界还是美元时代。

材料四 当然,对于货币领袖这样的地位,任何国家都会觊觎。美元是否能够打破英镑盛极而衰的宿命,形成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长久主导权?美元如日中天,甚至出现“美元荒”时,有人说,美元可以基 业长青;而2008年金融危机肆虐,美元态势减弱时,有人说,美元的好日子到头了。

——以上材料均选自宋泓均、高强《货币变局:下一秒,谁将改变世界》

(1)材料一反映了16世纪晚期到17世纪中期中国金银比价发生什么变化?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导致上述变化的原因。

(2)19世纪上半期,英镑确立了霸主地位,世界货币进入了英镑世纪。简要说明英镑确立霸主地位的原因。

(3)20世纪40年代,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是怎样确立的?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美元成为“世界货币”的有利条件。

(4)材料四中说“美元可以基业长青”和“美元的好日子到头了”这两种观点,你赞同哪一种观点?简要说明理由。

语文第八册第八单元备课教案 篇4

一、本单元内容:

精课课文《神奇的光》、《在古观象台上》、《捅马蜂窝》

略读课文《雅鲁藏布大峡谷》

语文实践活动8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能够结合课文内容懂得激光是最亮的光、最快的刀、最准得尺,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积累词语。感受“照射、发射、反射”的区别,在“新星”、“暂时”、“困难”三个词语种选择两个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激光的神奇和巨大的作用,产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愿望和情感。

5、读课文,了解内容,初步了解联想及其作用,产生对我国古代天文和天文学家的敬仰和为中华民族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做出的杰出贡献而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的情感。

6、了解内容,理解“我”思想情感的变化,产生不伤害旁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情感。

三、重点分析:

读课文,了解内容,产生不伤害旁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情感。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奇异在哪些地方,产生热爱雅鲁藏布大峡谷并为之骄傲自豪的感情。解内容,初步了解联想及其作用,产生对我国古代天文和天文学家的敬仰和为中华民族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做出的杰出贡献而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的情感。

四、难点分析:

能够结合课文内容感受“照射、发射、反射”的区别,并能够选词填空。了解内容,产生对我国古代天文和天文学家的敬仰和为中华民族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做出的杰出贡献而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的情感。初步了解联想及其作用。

五、知识点地位及系统性分析:

这一单元需要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激光的神奇和巨大的作用,产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愿望和情感。初步了解联想及其作用,产生对我国古代天文和天文学家的敬仰和为中华民族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做出的杰出贡献而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的情感。理解“我”思想情感的变化,产生不伤害旁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情感。

六、学生已具备的知识水平及能力分析:

通过三年的学习,学生已能用普通话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但是要求有感情、声情并茂,还需进一步指导。另外,要注意结合课文,指导综合实践活动的写作,做到读写结合。进一步加强书写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七、课时分配:

《神奇的光》2课时 《在古观象台上》2课时

《捅马蜂窝》2课时 《雅鲁藏布大峡谷》1课时

第八单元教案 篇5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四篇课文:《古诗二首》、《春日晨景》、《女娲和人》、《九龙壁》,一个综合学习和一个口语交际《我们都进步了》。这个单元通过古诗、对仗工整的长短句组成的小诗,女娲和人经典神话传说故事,闻名中外的艺术珍品九龙壁的介绍,用中国传统文化独特的表达方法,充分的发挥了语文学科在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作用,注重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增进学生的传统文化底蕴。每一课都运用不同的方式,让学生潜移默化的在学习中受到熏陶,受到感染,品味心得,身浸古典„„时时让学生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以,本单元担负的是传承祖国文明的重任。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43个生字,认读一个多音字“更”。

2、会写29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书写工整漂亮。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够背诵《古诗二首》和《春日晨景》。

过程与方法:

用学生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独立识字,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词语和句子,通过想象、绘画等形式深入理解课文,在 小组合作学习中,互帮互助,共同进步。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民主开放和宽松的学习氛围中,感悟文章内容,愿意与他人合作。

2、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让学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浸染,提升血色和文化内涵。

课时设置:

27《古诗二首》„„„„„„„„„„2课时 28《春日晨景》„„„„„„„„„„„2课时 29《女娲和人》„„„„„„„„„„„2课时 30《九龙壁》„„„„„„„„„„„2课时

综合学习八 „„„„„„„„„„„„ „„„5课时 口语交际 我们都进步了„„„„„„1课时 综合测评„„„„„„„„„„„„ „„„1课时

27、古诗二首

教材分析:

《村居》是清朝诗人高鼎的一首诗。这首诗描写了早春二月,绿草茂盛,黄莺飞舞的江南春天的特点,加上乡间孩子愉快地放风筝的场面。全诗展现了春天生机盎然,儿童活泼可爱的特点,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小儿垂钓》是后唐诗人胡令能所写。这首诗描画一个小孩儿初学钓鱼时的情景,孩子专注、天真的神态跃然纸上。前两句侧重行为,写小儿垂钓别有情趣,突出小孩儿的幼稚顽皮,天真可爱。后两句侧重写小儿的神态。全诗从形、神两方面刻画了垂钓小儿栩栩如生的形象,具有快乐、烂漫的生活情趣。设计理念:

古诗语言凝练,意境悠远,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怎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激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进入古诗那优美的意境呢?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思路:“淡化诗意,品析诗句,反复诵读,领悟诗情。”着力体现三个方面;

一、淡化诗意,品析诵读,领悟诗情教学中,诗意的理解只要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理解即可,教师不应当把教参或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学生,应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但是诗人寥寥数语要表达的情怀却在字里行间,要让他们通过体会这些词语,并且有感情地诵读才会和作者产生共鸣。达到诗与情、情与境的交融,才能使学生领略古诗词独特的魅力。

二、渲染意境,入情入境诗中有画,画中有情。诗歌是艺术创作的结晶,它追求情景交融的意境美。要让学生体会这妙不可言的意境是个难点。教师深情并茂的范读、生动的课件、诵读时的古乐,都是为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进入古诗意境所作的努力。

三、拓展学习,培养诗趣古诗教学,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诗学素养,通过古诗拓展,为他们的课外阅读打开新的视窗。让学生了解我们今天所学的诗仅是古诗沧海中的一粟,作为炎黄子孙应当更广泛地从民族文化中汲取养料,从而开阔视野,体会我们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的古诗已有不少,课前先让学生背背自己学过的古诗,古诗的朗读与背诵是学习古诗的重点,所以课堂上以诵读为主,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都能做到,但吟诵古诗还缺乏意境,所以在教学引导学生感悟到古诗所描绘的画面,通过让学生想象画面再现诗中景物,将朗读与想象结合,达到诵读古诗的意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两首古诗。

2、了解古诗的大概内容,理解一些字的含义,体会诗中的韵律美。

3、正确认读本课的10个生字,会写6个。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朗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来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其中的意境美、韵律美。

2、展开小组讨论,对古诗描绘的美丽场景进行描述。

3、引导学生学习课外古诗,进行相关类别古诗的整理,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重难点分析:

1.学会生字、朗读并背诵课文是重点。

2.理解诗句意思及感受诗中儿童的快乐、烂漫的生活情趣以及诗中所蕴涵的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是难点。课前准备: 多媒体创设的动画。教学设计:

一、背诵古诗,激趣导入

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家都学了不少的古诗,谁能给大家美美的背一首?

每一首古诗都那么朗朗上口,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的感情,也可以通过古诗,想象出一幅美丽的画卷。学生背古诗

设计意图:依据学生对已有古诗的掌握,让他们从自己拿手处入手,容易使孩子开课就感到有兴趣。

二、自主合作,认读古诗

1、同学们,我们都是生活在农村的孩子,在放学之后,你们都喜欢玩点什么?

从孩子熟悉的生活入手,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2、同学们谈了自己放学之后的游戏,我们来看一看课文中的小朋友放学后去做什么了。

请同学们认真拼一拼,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动动脑筋,在和小组同学合作来解决困难。

3、比一比看哪个小组能一起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4、认读去掉拼音的古诗

刚才,老师发现很多小组合作的特别好,哪一组勇敢的给大家读一读?

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帮助弱势学生识字,让学生学会互相帮助,通力合作。

5、有几个生字想要大家认识他们,谁来试试?

首先认读单个生字,说一说是怎样认识他的。再拿生字卡片做生字游戏,给生字组词、说一个句子。

给学生更多的展现自我,实现自我,体验成功的机会。

三、诵读感悟意境

1、古诗中小朋友的游戏和我们的一样吗?

啊,放风筝,古诗中描绘的放风筝和我们放风筝的时候看到的景色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的?

2、咱们来说一说这首古诗,讲给大家听一听。

给学生一个问题,让学生自主去探讨,让孩子自由的交流,通过合作交流感悟古诗描绘的场景。

3、在引导学生交流过程中,抓住“拂堤杨柳醉春烟”中的“醉”体会春天里农村景色的美丽。

“忙趁东风放纸鸢”中的“忙”、“体会儿童放学归来之后马上就去放风筝的急切心情。

4、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读出古诗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采用范读、仿读、赛读的形式读出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指导背诵。

(二)品悟第二首。

1、结合生活实际再读课文,领会诗意。

大家钓鱼吗?做这项活动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学生自由说)大家想法可真多,那么这首诗中的小朋友是怎样钓鱼的呢?请你找出来,学生边读边画。

2、互相交流,说说这首诗描写了一位什么样子的小朋友,他怎样钓鱼的?课件展示

3、在引导学生交流过程中,抓住“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中的“蓬头、侧坐”等词语刻画了孩子的样子和钓鱼的姿势。

抓住“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中的“遥、不应人”展现出小孩钓鱼时的专心致志。

主要引导学生理解小孩垂钓时的神态和行为,来感受小孩的幼稚顽皮,天真可爱的形象。

4、想象诗中描述的场景,小组内试着演一演,表现出当时“怕得鱼惊不应人”的表情和动作。

通过想象画面的方法,让孩子自己去感受诗中的意境美,从而发自内心的读出自己的感受,同时锻炼了孩子想象能力。

6、美读古诗,看着书中的画面,想象这是中的意境,伴着音乐,动情的,美美的读一读,试着背一背。

把朗读变成孩子抒发自己独特的感情的方式。

三、拓展延伸,激发兴趣。

(一)请大家拿出“我的小本本”来,在本上把今天学习所得画一画、写一写。

(二)课下搜集描写春天的诗歌并把他们整理在“采蜜集”上。

四、写字1、2、圈划出本科要求会写的生字。

自主选择注音、分析字形、找出形近字、组词或者说个句子

3、说说怎样把字写好看。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主的分析字,能够使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更牢固,在汉字的比较过程中体会传统的汉字形体美。我的采蜜集:

同学们已经学习了很多古诗了,你的采蜜集里,收集了哪些古诗,同学们互相交流一下,把自己喜欢的古诗,读个自己的小伙伴听一听,还可以讲一讲古诗的意思,还可以把从别的同学那里听来的古诗记入自己的采蜜集里。习题精选:习题精选

(一)1.看拼音,写词语。

ãr tïng guī lái cūn zhuāng yáo yuǎn()()()()2.联系诗文填空。

《村居》、《小儿垂钓》都生动地描绘了乡村孩子天真淳朴的形象。《村居》一诗中孩子们非常快乐,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儿垂钓》中孩子的天真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你还学过哪些反映儿童生活的古诗?想一想,背一背,把诗题和相对应的诗句用直线连起来。

《村居》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宿新市徐公店》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所见》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村晚》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习题精选

(二)一、我会背。

《村居》

草长莺飞(),拂堤杨柳()。儿童散学(),忙趁东风()。

《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侧坐莓苔()。路人借问(),怕得鱼惊()。

二、写一写,画一画。

春天的农村还有哪些景象?请同学们利用星期天到农村去走一走、看一看、画一画、写一写,办一份手抄小报。

28、春日晨景

教材分析:

《春日晨景》这首诗歌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春季热闹、和谐的彩色图景,红绿交映,动静相宜,每一句都带给人不同的美感。这篇韵文格调轻快,语言清晰,从远到近,描写了一幅静谧、和暖、自然的春景图,洋溢着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已经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读课文,能用简单的语言描绘画面,但是就文字和表象之间的联系还有一段思维的断层,所以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在教学时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朗读课文,以达到让学生喜欢阅读的目的。设计理念

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基本训练。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有助于增强语感,发展语感。教学本课,我们力图通过让学生充分朗读使学生感受诗歌的语言美,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让学生通过想象去直接感受语言,想象语言所表现的画面,把想象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使他们走进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中,产生美的感受,并通过朗读抒发自己的感情、积累语言。

在整个阅读过程中,要使学生始终保持主动参与的角色意识,从而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正确认读课的3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1、2、3、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与内在美。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探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引导学生收集美妙词句,通过不同的方法表达对试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1、2、3、培养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他人合作学习习惯,并能充分发挥独立的想象表达对诗歌的理解。重难点分析:

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与内在美。通过感悟、朗读体会诗歌的意境美,想象课文所描绘的美好情景,激发学生对春天、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教学设计:

一、背诵古诗,激趣导入

同学们,老师想给大家背诵一首古诗《春晓》谁愿意和老师一起背一背?

今天我们在雪一首诗歌,描写的也是春天早晨的景色,想看看吗?那就快打开书126页,读一读吧!

设计意图:学生初读古诗,在前一课古文化的熏陶中,让孩子回忆以前学的相关内容,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又符合孩子认知的特点,激发了孩子学习的欲望。

二、自主识字,读通诗歌。

1、请同学们认真拼一拼,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动动脑筋,再和小组同学合作来解决困难。

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帮助弱势学生识字,让学生学会互相帮助,通力合作。

2、把诗歌读给自己的同桌听一听。

3、认读去掉拼音的诗歌。谁有勇气给大家读一读?

4、我们来做识字游戏,谁来试试?

出示“更好”“五更”读一读,你们发现了什么? “更”是个多音字,你还知道哪些字像它一样? 例如:“好”、“场”„„

猜谜语:十八口,猜一个字“杏” 口十八呢?“呆”你能区别记住吗?

设计意图:给学生更多的展现自我,实现自我,体验成功的机会。游戏的形式有深深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三、诵读诗歌,感悟意境

1、咱们来读一读这首诗歌,说说它都描写了哪些景物啊? 给学生一个问题,让学生自主去探讨,让孩子自由的交流,通过合作交流感悟古诗描绘的场景。

2、在引导学生交流过程中,抓住“五更天欲晓,”还记得《春晓》中的“晓”是什么意思吗?你猜在这里呢?抓住“欲”“渐”春天可以说“浓”吗?你想象是什么浓了? “绿”“红”、哦!是春天的颜色浓了,教师出示课件,韩愈《晚春》,让学生再一次感受春天的变化: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读下面的四句诗,“堂前„„片片青”描绘了哪些景色?体会“住、飞、浮、漫”四个动词。

通过想象画面的方法,让孩子自己去感受诗中的意境美,从而发自内心的读出自己的感受,同时锻炼了孩子想象能力。

3、说一说始终都描写了春天早晨里的那些景色?

4、美读古诗,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一读,可以摘抄在自己的小本本上。想象这是诗中的意境,伴着音乐,动情的,美美的读一读,试着背一背。

可以用自己手中的画笔画出诗中描写的景色。

设计意图:把朗读变成孩子抒发自己独特的感情的方式。诗与画的结合,让学生充分感受是个描绘的美丽景色。

四、与综合学习相结合

这一首,是描写春日早晨的景色的诗歌,我这里还有一首描写“夜”景的诗歌呢!谁来试着读一读?《夜,在瓜园》。

《春日晨景》描写的是春天的早晨里的景色,我们一下子就看出了它的季节,那《夜,在瓜园》呢?你知道它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吗? 它描写了哪些景色?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配乐朗诵,美美的读一读。

设计意图:将综合学习中的相关内容同课文的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感受诗歌的韵律美的时候能够顺势迁移,同时将学生的学习方法在同一课中进行运用,提高了学生触类旁通的能力。

五、课外阅读:

阅读描写春天的古诗或文章,如朱自清的《春》、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叶子妹妹》、《春天的发现》、《大地的头发绿油油》等。

六、写字

1、圈划出本科要求会写的生字。

2、自主选择注音、分析字形、找出形近字、组词或者说个句子

3、说说怎样把字写好看。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主的分析字,能够使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更牢固,在汉字的比较过程中体会传统的汉字形体美。

我的采蜜集: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歌中,有很多同学都采撷了自己喜欢的句子写在了自己的采蜜集里,经过这一学期的学习,同学们一定搜集了很多好词、好句、好图片吧,让我们来个大展示,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采蜜集。人人都做一只快乐的小蜜蜂,采撷更多的美文吧!设计意图:同学互相交流采蜜集,同时请集子比较好的同学,介绍采蜜经验!评选优秀采蜜员!习题精选:

一、读拼音,写汉字,写对了,会有美丽的小蝴蝶飞出来噢!太阳jiànjiàn()升起来了,照的湖àn()亮tāngtāng()的,bì()绿的湖水闪着金光,粉红色的xìng()花格外鲜艳,一群天真烂màn()的孩子在山坡上快乐的玩耍。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

《春日晨景》这首诗采用由()到()的顺序描写了柳树、()、燕子、()、新荷,()这些春天的景物,你最喜欢的一句诗()说说你的理由()。

三、春天的田野真美啊!柳树发芽了。桃树开了花。青青的小草悄悄地从泥土里钻出来,地上像插遍了密密的松针。金黄的油菜花,引得蜜蜂来回地飞舞。

1.这段话主要写了()的景色。2.这段话中表示颜色的词有()。3.把这段话中比喻的句子画出来。

四、请你试一试用自己的话描绘《春日晨景》中景色。

()()

习题精选

(二)1.我是小小书法家,瞧,我写得又对又漂亮!bì bō pō dù màcháng kâ tïng jiànjiàn xìngshù()()()()()()2.用组词的方法分清下面的字。

党()渐()泥()杏()堂()建()湿()呆()3.完成下面的练习。

堂前住燕子,篱下飞鸣虫。

新荷浮水层层碧,小草漫坡片片青。(1)这几句描写了哪些景物?

(2)你能用一幅优美的图画出诗歌中的景物吗?

29、女娲和人

教材分析:

民间神话传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中国有名的神话故事-----女娲造人。学习这篇课文要激发学生对神话故事的兴趣。课文用符合小学生的语言,简单易懂地把这个神话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感受自然、朴素、平实、简练的语言所创设出的美好情境。学情分析:

学生上学期已经接触过神话故事传说,非常有兴趣听这些传说故事,所以在教学中应该主要放在让学生整体感知故事的内容,并激发起学生对神话故事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投入到更广阔的阅读中去。在课上可拓展几篇神话故事,并推荐几篇故事或书让学生课下阅读。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4、读懂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女娲和人的神话。

5、正确认读本课的1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过程与方法

5、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理解文章的大意。在读与复述的过程中了解这个神话。

6、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探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7、通过实践活动,领略中华文化的不朽魅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5、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的思想感情。

6、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他人合作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重难点分析:

感受神话传说中所营造出的美好情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想给大家讲一个神话故事,想听吗?(教师复述课文的内容)看着大家,意由未尽的样子,就让我们自己去看一看这个神话吧!快快打开29课,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教师通过自己语言的叙述,激发了孩子学习的欲望。引领孩子走向一个神话的世界。

二、自主识字,读通课文。

1、请同学们快快拼一拼,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动动脑筋,再和小组同学合作来解决困难。

本课的认读任务比较重,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帮助弱势学生识字,让学生学会互相帮助,通力合作。

2、在小组内,认一认字,互相考一考,看谁是识字大王?

3、教师出示要求认的字词,谁有勇气给大家读一读?

7、我们来做识字游戏,谁来试试? 开火车读词语。也可以自己组词。

找到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还可以把词语的意思讲给同学听。

4、今天的这些字,好难记哦!你有什么办法记住他们,和他们成为好朋友?和同学们交流一下吧!

设计意图:给学生更多的展现自我,实现自我,体验成功的机会。游戏的形式有深深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三、诵读课文,感悟大意

1、同学们真了不起,这么多生字都认识了,课文也读熟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这个神话讲了一件什么事?

给学生一个问题,让学生自主去探讨,让孩子自由的交流,通过合作交流了解课文。

2、根据学生的回答追问,那么人是怎么来的呢?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你能用上“先„„然后„„最后”说一说吗?

3、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这个小东西一落到地上,就活了起来,高兴地叫着,欢喜地跳着。女娲心里充满了惊讶和喜爱。”

请同学们想一想,小东西为什么“高兴地叫着,欢喜地跳着”,他们是怎样想的?“惊讶和喜爱”表现出女娲什么感情?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4、从哪里可以知道女娲娘娘造了很多人?“她捏呀,捏呀„„许多„„许许多多的人,世界就生动活泼起来了。”

5、同学们以讲故事的口吻,再读这篇课文。

6、把自己喜欢的词语多读一读,可以摘抄在自己的小本本上。设计意图:把朗读变成孩子抒发自己独特的感情的方式。尝试表述,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时时注意语言的积累。

四、与综合学习相结合

除了这个神话,你还会讲哪些神话?是从那本书中读到的?把这本书介绍个大家吧!

设计意图:将综合学习中的相关内容同课文的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感受神话故事的时候,能够激发起学生读课外书的欲望。

四、写字

7、圈划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

8、自主选择注音、分析字形、找出形近字、组词或者说个句子

9、说说怎样把字写好看。

4、重点辅导“世”“亡”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主的分析字,能够使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更牢固,在汉字的比较过程中体会传统的汉字形体美。

我读过的课外书:

同学们,经过这一学期的学习,同学们一定有读了很多课外书吧,让我们来把这些书介绍给自己的小伙伴,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读书体验。制作一期“我读的课外书”的漂亮卡,卡片要写上所读的书的名字,简单的关于这本书的介绍。比一比,谁读的课外书多,谁读的仔细好吗?评选优秀读书能手!课外扩展:

女娲补天的传说

传说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用黄泥造人,日月星辰各司其职,子民安居乐业,四海歌舞升平。后来共工与颛顼争帝位,不胜而头触不周之山,导致天柱折,地维绝,四极废,九州裂,天倾西北,地陷东南,洪水泛滥,大火蔓延,人民流离失所。

女娲看到她的子民们陷入巨大灾难之中,十分关切,决心炼石以补苍天。于是她周游四海,遍涉群山,最后选择了东海之外的海上仙山—天台山。天台山是东海上五座仙山之一,五座仙山分别由神鳌用背驼着,以防沉入海底。女娲为何选择天台山呢,因为只有天台山才出产练石用的五色土,是炼补天石的绝佳之地。

于是,女娲在天台山顶堆巨石为炉,取五色土为料,又借来太阳神火,历时九天九夜,炼就了五色巨石36501块。然后又历时九天九夜,用36500块五彩石将天补好。剩下的一块遗留在天台山中汤谷的山顶上。

天是补好了,可是却找不到支撑四极的柱子。要是没有柱子支撑,天就会塌下来。情急之下,女娲只好将背负天台山之神鳌的四只足砍下来支撑四极。可是天台山要是没有神鳌的负载,就会沉入海底,于是女娲将天台山移到东海之滨的琅琊,就是今天日照市涛雒镇一带。至今天台山上仍然留有女娲补天台、补天台下有被斩了足的神鳌和补天剩下的五彩石,后人称之为太阳神石。女娲补天台

女娲补天之后,天地定位,洪水归道,烈火熄灭,四海宁静。人们在天台山载歌载舞,欢庆补天成功,同时在山下建立女娲庙,世代供奉,朝拜者络绎不绝,香火不断。习题精选:

女娲和人习题精选

(一)1.我能给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开()辟()()()勃勃()儿()女 2.我能给多音字找两个朋友

hã()()和 hú()()huï()()

3.学了《女娲和人》这篇课文,我非常喜欢神话故事,我还知道一个神话故事,它的名字是《 》。

习题精选

(二)(一)找朋友。(同音字组词)

世()仿()类()市()放()累()

(二)捉迷藏。(按课文内容填空)

1.盘古()以后,大地上有了(世界有了些生气。

2.她来到一个水池旁,()了些黄土,(子()了一个小东西。

习题精选

(三)一、比一比,组词。

勺()提()观(勾()题()现(蜜()迷()场(密()谜()扬(二、把词语补充完整。

金碧()()()株()兔 光彩()()揠()助()灯光()()自()自()玉()育())、(),轻()经()读()续()焕然()()恍然()()银光()())了水,仿照自己的样))))

三、巧填反义词。

例:诚实的孩子应当说(真话),不说(假话)。1.明天的天气是(晴)转()。2.糖是(甜的),而药是()。例:爸爸已经把(开关)修理好了。3.比赛非常激烈,现在还难分()。4.商家一定要做到()公平。

例:电梯坏了好几天了,住户们(上上下下)很不方便。5.鸡场里()约有一百多只鸡。6.洗衣机质量不好,()修了七八次。教学反思:

30、九龙壁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向人们介绍了九龙壁美轮美奂的造型和精湛工艺,再现了影壁两面的精美画面,反映了我国高度的建筑艺术成就和古代工匠们的心灵手巧。它是一座不朽的艺术珍品。学情分析:

学生去过北京的不少,可游览过九龙壁的不多,所以教学中搜集了好多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每条龙的样子,并激发学生想象其他几条龙的样子,让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和朗读再现龙的样子。同时为工匠们雕刻出这么精美的艺术品而感到骄傲。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正确认读本课的20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理解文章的大意。

2、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探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3、通过实践活动,领略中华文化的不朽魅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他人合作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重难点分析:

感受精美的九龙壁,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而感到骄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九龙壁的图片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出示九龙壁的图片

同学们,我们看到的这幅图片,上面有不同姿态飞舞着的九条龙,这就是我国北京北海公园著名的九龙壁,它用琉璃瓦砌成,精美的造型,吸引了无数参观的人,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图片,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发了孩子学习的欲望。引领孩子走向一个文本。

二、自主识字,读通课文。

1、请同学们快快拼一拼,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动动脑筋,再和小组同学合作来解决困难。

本课的认读任务比较重,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帮助弱势学生识字,让学生学会互相帮助,通力合作。

2、、教师出示要求认的字词,谁有勇气把自己认识的生字朋友介绍给大家? 在小组内,认一认字,互相考一考,看谁是识字大王?

4、我们来做识字游戏,谁来试试? 开火车读词语。也可以自己组词。

找到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还可以把词语的意思讲给同学听。设计意图:给学生更多的展现自我,实现自我,体验成功的机会。游戏的形式有深深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三、诵读课文,感悟大意

1、同学们真了不起,这么多生字都认识了,个个都是识字大王了。课文读熟了吗?我们请同学来读读课文,看谁能读流利?

2、读课文,深入理解:

“闻名中外”是什么意思?“赞叹不已”呢?为什么参观的人们对九龙壁赞叹不已?

“形态各异”是什么意思?你从哪里可以看到就条巨龙是形态各异的?

让学生自主去探讨,让孩子自由的交流,通过合作交流了解课文。自己一边读第三自然段,一边想想一下九龙壁的的样子。同桌一人读,一人想象。

老师也想给大家读一读,同学们可以边听边想象。

3、你想面对这九龙壁说点什么?想想一下,人们是怎样“赞叹不已”的?

设计意图:通过重点词语的理解,来理解全文,抓住“赞叹不已”为什么会赞叹不已这个问题展开对文章的理解,形成学生心中队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课文中没有说出来的,说出来。边读边想象,提高孩子的想象能力

四、与综合学习相结合

这篇课文中的第三段,把九龙壁上的龙写得多美啊,喜欢的话,就把它收集在我的采蜜集里面吧!把你搜集的图片也放在里面,同学之间互相看看,看谁找的名胜古迹的图片有多,又漂亮。

设计意图:将综合学习中的相关内容同课文的教学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时时积累的好习惯。

四、写字

1、我们是龙的传人,这个“龙”字你能写漂亮吗?看看老是这里的几个“龙”字,那一个最漂亮,为什么?

2、自主选择注音、分析字形、找出形近字、组词或者说个句子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主的分析字,能够使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更牢固,在汉字的比较过程中体会传统的汉字形体美。拓展资料:

北海九龙壁-简介

北海九龙壁

北海九龙壁面阔25.86米,高6.65米,厚1.42米;体魄巨大精美,壁上嵌有山石、海水、流云、日出和明月图案,底座为青白玉石台基,上有绿琉璃须弥座,座上的壁面,前后各有9条形态各异、奔腾在云雾波涛中的蚊龙浮雕。体态矫健,龙爪雄劲,形象生动,柯栩如生。壁东面为江崖海水、旭日东升流云纹饰,西面为江崖海水、明月当空流云图像。壁顶为琉璃筒瓦大脊庞殿顶,大脊上饰黄琉璃流云飞龙纹。影壁用424块预制的七色琉璃砖砌筑而成,色彩绚丽,古朴大方,是清代琉璃结构建筑中的杰作。北海九龙壁除了壁前壁后各有9条醒目的戏珠蟠龙外,壁的正脊、垂脊和其他一些建筑构件等地方都有龙的踪迹。九龙壁顶呈“庑殿式”,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正脊前后各有9条龙,垂脊左右各有一条龙,正脊两侧有两只吞脊兽,它的身上前后也各有一条龙,这样五条脊上就有30条龙。往下每块瓦当下面镶嵌的琉璃砖上,也各有一条龙,壁四周共有筒瓦252块,陇垂251块,龙砖82块,加上跃于云雾之中的18条蛟龙,就有633条龙了。在正脊两侧“吞兽脊”下,东、西还各有一块“烧饼形”的瓦当,上面也各有一条龙。这样算来,北海九龙壁上总共有635条龙。

北海九龙壁由三部分组成,下层为基座,也称须弥座,为束腰形,高2.09米,由75块琉璃砖组成,雕有浮雕两层琉璃兽,一层是麒麟、狮子、鹿、马、羊、狗、兔等动物,另一层是小型行龙。兽、龙形象生动,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中部为九龙壁的壁身主体,高3.72米,用426块琉璃构件分六层拼砌而成九条飞龙。上部为斗拱装饰,琉璃瓦兽顶歇山式。北海九龙壁东西两端分别是“旭日东升”、“明月当空”的图案。九龙壁中央对正着代王府,姿态端正,龙头向上,龙身向上弯曲,九龙壁的主龙为正黄色,正视王府大门。主龙左右的两条龙为浅黄色,龙头朝东,龙尾回甩向中心龙,呈对称状。依次对称的两条龙龙头向西,呈淡黄色。再其后是对称状的两条宝蓝色巨龙,最外边(东西两边)的两条龙呈黄绿色。九龙壁九龙张牙舞爪,气势磅礴,好似从天而降,腾云驾雾,翻江倒海。九龙之间的背景是水草山石图案,映衬烘托九龙成为一个主体亦是个体,灵活多变,姿态优美动人。习题精选:

(一)读拼音,写汉字。

huáng lïng jīngchãng hîuzhîng yïu xì xíngtài gâ yì()()()()()

(二)巧手填词语:

赞叹()闻名()形态()()澎湃()勃勃()遥望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这九条龙真是各有各的特色:有的雄姿勃勃,气势();有的回首(),像在呼唤同伴„„一条条巨龙腾云驾雾,好像要()影壁,飞向太空。

(四)用“有的„„有的„„”的句式写写生活中的事物。

(五)阅读理解

九龙壁

在北京的北海公园,有一座全国闻名的九龙壁,它建于明朝,距今已经有两百年的历史了。

九龙壁,高5米,长27米,厚1.2米,在影壁的正反两面,用七色琉璃砖瓦镶嵌成九条巨龙。它们色泽鲜艳,形态逼真,好似腾云驾雾,要伸出影壁,飞向天空。

你看()一条黄龙和一条紫龙正在争夺一个火球()它们瞪圆双眼,怒目而视。黄龙叉开四爪,伸出了锋利的尖钩;那条紫龙也不示弱,傲慢地摆动着尾巴,轻蔑地瞟着对方,仿佛说:“你有什么了不起()敢和我较量吗()”

这对巨龙正在挑战,那对巨龙已经开战了。只见蓝、白两条龙,翻滚在汹涌澎湃的碧涛之上,穿梭于险峻的山峰之间,这一场恶斗,真是惊心动魄啊!再看其他几条龙,也是形态各异。有的气势汹汹,杀气腾腾;有的耀武扬威,得意洋洋,有的回首遥望,呼唤同伴„„真是妙不可言,美不胜收。

面对这精致的九龙壁,我不禁感慨万千,我们的祖先心灵手巧,是多么聪明啊!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标点符号。2.用横线画出你最喜欢的一句话。

3.用“有的„„有的„„有的„„”写一段话。

4短文通过(),赞扬了()。

综合学习八

教学目标:对本学期学习的内容作一个整体的回顾,继续渗透给学生有关积累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教学设计:

一、翻翻我的作业本,我写的最漂亮的一幅字:

教师在班级教室内,展示所有学生的作业本,并让每一位同学站到自己的作业本前。

同学们,这是我们本学期使用的作业本,让我们翻翻看,找一找哪一篇是自己写的最好的?把自己写的最好的一幅字展示给大家。同学在教室内流动参观,看一看同学写的最漂亮的一幅字。看了自己的作业本,你们一定回忆起很多平日里学习的情形吧,你最相对同学们说点什么?

可以谈谈自己这一学期的收获,也可以谈谈自己的进步„„ 师生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对作业本的回顾,让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生活,总结自己的学习,促使学生在同学间的比较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向她人学习,看到自己的进步,继续努力。

二、我读过的课外书、我的采蜜集、我的小笔头

作业本,让我们看到了这一学期的进步,学习这一单元的时候,我们展示了自己读的课外书,自己的采蜜集,从那里我们也能看到自己平日的努力,我们这一学期的收获啊!在来看看我的小笔头。请同学自己读一读小笔头中的文章。

这么多文章,这么多心灵的话语,来做个个人专辑,比比谁的收获大好不好?

我们可以给自己的小笔头,画一幅美丽的封面,编好目录,就像我们漂亮的语文书一样,做成个人专集,来参加“个人专集”展览,在制作过程中可以请小组同学,或自己喜欢的朋友帮忙设计。

设计意图:举办“个人专集”展览会。由专集的主人进行产品介绍。引导学生像小作者一样,平时多观察事物,并及时把看到的想到的写在自己的小笔头上。尊重学生个人的意见,不求全班一致,鼓励个性化的编排,教师在鼓励的同时要给以指导。

口语交际 我们都进步了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讲普通话的习惯,激发学生的交际欲望。

2、继续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3、借用口语交际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和同学的进步,促使学生学会关心他人,与小伙伴一起共同努力,共同进步。教学设计

一、我们都进步了

1、学期的时间过的真快啊,我们在整理自己的学习成果的时候,看到了自己的进步,又通过展示,看到了小伙伴们的进步,让我们一起来说一说自己在哪些方面进步了?

2、每一位同学都有进步,你发现你的小伙伴中,谁进步了?你想说说谁?师生间交流。

3、好吧,把你的话,对着小伙伴去说一说吧!

4、同学们都很喜欢用贺卡的形式谈谈心,写上一点祝福的话,再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那,我们就写张贺卡送给自己的小伙伴,你想给谁写张贺卡呢?

你想在贺卡上面写点什么?想要画点什么? 当你收到贺卡的时候,你想说点什么?

5、制作贺卡.6、将自己的贺卡送给想送的人,并对他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设计意图:让学生敢于表达,乐于表达,善于表达,使学生学会交流。营造一种平等融洽的气氛,使学生在关心自己的同时,关心同学的进步。

小学语文第四册第八单元质量检测试卷

一、开心练功。(62分)(老师的话:认真点,相信你能行。)

1、我能看拼音写汉字,并且能把字写好看。

cūn zhuāng hã dī sàn bù liǎng àn

shì jiâ

xīn líng xíng tài yáo yuǎn

2、我能给多音字找两个朋友。

ɡâng()()hǎo()()更 好

ɡēng()()hào()()

3、我能用下列字组成词语。

童()

杏()

漫()

灵()

里()

呆()

慢()

灭()

4、我可喜欢背诵了,能积累好多词句。下面就按原课文内容把句子补充完整。

①草长莺飞二月天,拂 杨柳醉春烟。

②五更天,三月春 浓。

③ 新荷浮水,小草 片片青。

二、采蜜园。(老师的话:细心些,你会做得更好。)

1、我能给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开()辟()()()勃勃()()中外 赞叹()()形()各()()灵()巧

2、我能接着背。

(1)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2)两岸青烟杨柳绿,()。

3、我读过很多课外书,有《 》、《 》。

4、学了《女娲和人》这篇课文,我非常喜欢神话故事,我给同学讲了一个神话故事,名叫《 》。

5、“九龙壁”可真漂亮,我还知道我国的一处名胜古迹,叫(“ ”)。

三、轻松阅读。(24分)(老师的话:展示自己,相信你最棒。)长江——祖国第一大江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许多大江、大河。它们像祖国妈妈身上的血管,给祖国带来了生命的力量。

小朋友,你知道吗?在祖国的千万条江河中,哪一条最长呀?祖国最长的江河就是长江。它从祖国西北的青海省唐古拉山开始,流经11个省、市、自治区,一直流入东海。长江一共有6300多公里长。万里长江是祖国的第一大江,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大江。

1、()向祖国妈妈身上的血管。

2、祖国最长的江河是(),共有()公里长,从()开始一直流入()。

3、“血管”中的“管”这个字,我不认识,小朋友,我应该用哪种查字法来查找这个字呢?(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先查(),再查(),找到对应的页码,就查到“管”这个字了。

四、展示台:

第八单元备课教案 篇6

生字词教学

教学目标:

我会读、认文中有读音的字词,学会读、写生字格里的字词。教学重点、难点:

我会读、写生字格里的字词,积累运用相关词语。前置作业:

1、从文中画出带有读音的字词,读三遍(第一遍读准拼音,第二遍读准词语,第三遍读词语所在的句子)。

2、从文中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抄写下来,并读三遍((第一遍读准拼音,第二遍读准词语,第三遍读词语所在的句子)。

3、我会读的字有:

4、我认为容易写错的字有:

5、我理解的词语有: 教学预设:

1、课前三分钟。

2、学生独立完成前置作业。

3、小组交流前置作业。

4、展示汇报:

展示1:拼读有读音的字词,交流不会读的字词。展示2:读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交流易写错的字。

5、课堂作业

给生字格里的生字找形近字并组词。

6、课后作业

抄写生字词。

教学反思:

第29课

寓言两则

纪昌学射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百发百中“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和道理。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学习重难点:

1、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

2、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

一、预习前置

1、课文读()遍,我能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为心中的疑问找到答案。

3、思考:你有什么问题想跟大家探讨?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二、交流讨论。

1、汇报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飞卫为什么先教纪昌练眼力,而不先教他开弓放箭?

3、纪昌这样练过之后,结果如何呢?

4、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纪昌的什么呢,你受到什么启示呢?

三、拓展延伸

1.有人说,寓言就像魔袋,虽然很小,但是可以从中取出很多东西。读了故事,我还有一些自己的感受,并且记录了下来:

2.作业:

《纪昌学射》选自《列子》一书,篇篇都闪烁着智慧和哲理,还有我们熟悉的“呆若木鸡、杞人忧天、朝三暮

四、愚公移山”等故事也出自这本书,请大家找来读一读。

练习把这个故事绘声绘色地讲出来。四

课堂小结

师小结,无论学习什么技艺,都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当然还要有恒心,毅力,还要有好老师的正确指导。

扁鹊治病

学习目标:

1.我能够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能够正确读写“理睬、肠胃、汤药、医治、浑身、扁鹊治病、无能为力”等词语。重难点:

我能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并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你读过哪些寓言故事,明白了些什么道理。

2、了解扁鹊并质疑课题。

(1)扁鹊治病,扁鹊是谁呀?(师生共同简介)

(2)根据“治病”质疑:扁鹊给谁治病?怎么治病的?治好了吗?……

5、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同走进这个寓言故事吧!

二、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边读边思考:扁鹊几次见蔡桓公?都说了什么?结果怎么样?练习简要讲述课文内容。

3、把自己的疑问或自己受到的启示写下来,准备与大家交流。

三、交流讨论,品读课文

1、说扁鹊是名医,从哪儿可以看出来?请同学们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勾画出你认为能说明扁鹊是名医的有关语句。

2、学生交流汇报

(学生可能会找到“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说”这里的他只站着看了一会,就可以知道他皮肤上有病,说明他医术高明;几次拜见都只是通过看就知道他的病情,说明他确实是名医。老师相机介绍:相传扁鹊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创造了:望,闻,问,切四大诊法,中医沿用至今,他尤其擅长望诊和切诊。)

3、扁鹊既然是名医,可蔡桓公为什么却死了呢?关于这一点扁鹊是怎么解释的?出示课文第五自然段扁鹊所说的那段话。(采取多种形式的读)

4、想一想蔡桓公的病共经历了几个阶段?(四个阶段)哪四个阶段?

5、在扁鹊看来,蔡桓公最初只是病在(皮肤——板书),皮肤上的这点小病可以怎样医治?也就是说蔡桓公此时的病只用最简单的方法——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为了使板书简洁清楚,我写成“能治”,(板书“能治”。)

6、能够用最简单的方法就能治好的病,蔡桓公却是怎么对待的呢?

7、蔡桓公不但不相信自己有病,还不相信扁鹊说的话。所以他拒绝医治。可扁鹊说了,要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通过我们前边的学习,已经知道蔡桓公的病正如扁鹊的推断,在不断地向体内发展,那到底发展到过身体哪些部位?是否能够医治?蔡桓公分别是怎么对待的?请同学们根据以下几个句子结合三、四自然段仔细读一读,想一想,勾一勾有关词句。

8、蔡桓公的病发展到过身体的哪些部位?(请学生板书——皮肉、肠胃、脊髓)他们分别处于什么阶段?(生板书——可治、还能治、等死)当病在皮肉间时,蔡桓公怎么对待的?生板书——假装没听见,你猜他这时在想什么?当扁鹊告诉蔡桓公病在肠胃而且仍可治时,蔡桓公却——生板书:满脸不高兴,9、扁鹊最后一次见到蔡桓公时,蔡桓公的病已经发展到脊髓,只能等死,课文哪里讲了这部分内容?齐读五自然段的前两句话,有什么疑问吗?

10、生质疑解难:扁鹊为什么看到蔡桓公就跑?蔡桓公为什么觉得奇怪?

四、感悟寓意,拓展延伸

1、蔡桓公本来患的只是皮肤上的小病,为什么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抱病死了呢?(使学生体会到要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不能讳疾忌医道理。)

2、同学们把这个故事与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想想,你还会明白什么?(要防微杜渐)

四、结束语:

一个短短的寓言故事,让我们明白了这么多的道理,我想这就是寓言故事能经久不衰,深受大家喜爱的真正原因吧!同学们课后有时间一定多读读寓言故事,其中的深刻道理会助我们健康成长的。教学反思:

30* 文成公主进藏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两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沼泽地、技艺”等词语。

2、有感情地的读课文。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学习重难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简要讲述故事,激发学生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一、导入新课。

1、关于文成公主,你都知道些什么?

2、文成公主知书达礼,不畏艰险,远嫁吐蕃,为促进唐、蕃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增进汉藏两族人民亲密友好合作的关系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藏族人民热爱美丽的文成公主,把她当成神一样崇拜,因此,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今天,我们要读的,是其中的一个故事。

3、板书课题。请人交流搜集的文成公主的资料。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师提出自学要求,学生自学。

2、、检查学生朗读课文情况。

3、交流: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

1、根据自学要求自由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或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2)用多种方式认读词语: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技艺、沼泽地。

(3)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

2、汇报词语的认读情况。

3、选择喜欢的段落汇报初读情况。

4、交流: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

三、学习课文。

一、了解原因

1、文成公主为什么会进西藏呢?自学第 — 4自然段,思考:文成公主为什么会进西藏?

2、谁能用上“因为(),又因为()所以()”回答文成公主为什么会进藏这个问题?

二、走进西藏

1、文成公主是怎么进藏的? 第 自然段” 指名读;齐读。

文成公主带了哪些东西?(能工巧匠、农作物的种子、生产工具……)

2、文成公主在进藏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阅读第6—13自然段 完成表格 遇到哪些困难 怎样克服

文成公主克服了这么多艰难险阻,她心中的信念是什么? 为了藏汉两族人民能永远团结

三、感知

1、第 自然段指名读、齐读

2、如今,成千上百的游客来到拉萨大昭寺,看到文成公主,会怎么想?

第 — 4自然段,思考:文成公主为什么会进西藏 假如你是游客来到拉萨大昭寺,看到文成公主,会怎么想?

2、交流展示写话。

四、讲述故事。

1、这个故事充满了神奇色彩,很受人们的欢迎。请你把故事简单讲给父母听,你想怎么讲?

2、自己练习讲述。

3、指名讲述,进行评价。(评价中指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答应求婚──进藏途中──贡献。要重点讲进藏途中发生的几件小事。)

4、拓展延伸:搜集有关文成公主的其他民间故事,阅读其他民间故事。学生试讲故事。展示交流。

五、板书 30 文成公主进藏 委派使臣求婚 测试使臣智慧 文成公主进藏 往来更加密切

教学反思:

普罗米修斯 导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火种、敬佩、违抗、驱赶”等词语,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气急败坏、驱寒取暖”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普罗米修斯的高贵品质。(重点)

3、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难点)

4、学习复述课文。学习课时:2学时

第一学时

一、前置自学

1、(观察画面,简介普罗米修斯。板书课题 读课题

2、学习生字词。(焰、佩、狠、膝)

3、交流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用最简洁的语言(小标题)来概括?第一部分写:冒险取火;第二部分写:忍受惩罚;第三部分写:获得解救。

4、初读了课文,你还读出了什么?

5、文中写了几个神,他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结合课文有关的词句谈一谈。(抓住重点语句,揣摩人物内心)

根据诸神特点,连线。

有正义感,但很软弱。

宙斯

冷酷无情,心狠手辣。

赫拉克勒斯 有力气,有正义感,敢作敢为。

普罗米修斯 有正义感,坚定、无畏。

火神 合作学习

小组交流:普洛米修斯到底是一位怎样的神?再次用心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语句,边读边在旁边做上标注。

第二学时

合作讨论

①普罗米修斯为什么要盗火呢?

②普罗米修斯是一个怎样的神?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③人类有了火以后会做些什么啊? ④普罗米修斯盗取了天火,受到了怎样的惩罚呢?(研读课文,体会“锁”、“啄”之痛苦)

⑤普罗米修斯为什么始终不屈服? ⑥最后,结果又是怎样的呢? ⑦读了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品读句子

①普罗米修斯的双手和双脚戴着铁环, 被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他既不能动弹,也不能睡觉,日夜遭受着风吹雨淋的痛苦。

从“死死地锁”你仿佛看见——

从“高高的悬崖”你仿佛看见——

从“风吹雨淋”。你仿佛看见——

同学们,你知道有哪些可怕的天气?

用既不能……也不能……说话。

师:除了遭受风吹雨淋的痛苦之外,因为这“死死地锁”普罗米修斯还有可能遭受哪些痛苦?

预设:

既不能喝水也不能吃饭,日夜遭受着饥渴的痛苦。

既不能回家和亲人团聚也不能访问朋友,日夜遭受着思念的痛苦。

孤独、寂寞……

指导朗读

②这锁,可怕的宙斯仅仅是想用锁锁住他的四肢吗?

预设:想要锁住他的自由,想要锁住他的灵魂,想让他遭受无比的痛苦,然后屈服于自己,可是……

出示:尽管如此,普罗米修斯就是不向宙斯屈服。

③看到普罗米修斯还不屈服,狠心的宙斯又派了一只凶恶的鹫鹰——出示:狠心的宙斯又派了一只凶恶的鹫鹰,每天站在普罗米修斯的双膝上,用它尖利的嘴巴,啄食他的肝脏。白天,他的肝脏被吃光了,可是一到晚上,肝脏又重新长了起来。这样,普罗米修斯所承受的痛苦,永远没有尽头了。

A、你从课文的哪个词语,感受到啄的可怕?(尖利)这尖利的嘴巴一啄下去,可能会?……这尖利的嘴巴一口,一口的啄食,会让人感觉到……

可怕的宙斯是想啄死他吗?

不是的,他知道,普罗米修斯不会就这样死去。他是想——让他生不如死,永远受折磨,想让他屈服!也许每次要啄食普罗米修斯的时候,鹫鹰都会恶狠狠地问他一些话…… B、请拿起笔来写一写他们之间的对话。

鹫鹰:

普罗米修斯:

鹫鹰:

普罗米修斯:

……

师:于是,凶恶的鹫鹰又用它尖利的嘴巴,剥开普罗米修斯的肚皮,一口一口地啄食他的肝脏!

出示:尽管如此,普罗米修斯就是不向宙斯屈服。

C、有感情朗读

④探究不屈之原因;“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激情引读:

当火神劝他向宙斯承认错误,归还火种的时候他摇了摇头,坚定地回答—— 当他被死死的锁在高加索山上,日夜遭受风吹雨淋的时候,他一直没有动摇——

当凶狠的鹫鹰日复一日,一口一口啄食他的肝脏,当他承受着撕心裂肺的痛苦的时候,他依然坚定着自己的信念—— ⑤ 感受痛苦的漫长

出示:许多年来,普罗米修斯一直被锁在那个可怕的悬崖上。

现在你知道那个悬崖是如此的“可怕”?

预设答案:

决不仅仅是因为它的高耸入云,更因为这一次次残酷的惩罚,让人望而生畏!

读:

“普罗米修斯一直被锁在那个可怕的悬崖上。”

然而,三年过去了——

师:三十年过去了——

三百年,三千年过去了——

三万年过去了——

再次出示指导朗读:“尽管如此,普罗米修斯就是不向宙斯屈服。”

“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读了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我们应该学习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不畏强暴、勇敢盗火的精神。

我们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普罗为修斯的火种一直燃到了今天,我们要让这勇敢之火、希望之火、自由之火永远的传递下去!(你知道为什么人们点燃奥运圣火的时候会想起普罗米修斯了吗?说说你的理解。)教学反思:

32*渔夫的故事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能正确读“规矩、胆瓶、笑逐颜开、金币、自言自语、披头散发、堡垒、铁叉、违背、解救、无恶不作、荣华富贵、倒霉、恩将仇报、起誓、简短、口吻、下流无耻”等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渔夫是怎样用智慧战胜魔鬼的。

3.理清文章脉络,简要地复述课文内容。学习课时:2学时 学习过程:

第一学时

课前阅读

关于感恩的谚语: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

忘恩的人落在困难之中,是不能得救的。检出前置

①小组内分段朗读课文。(小组长分工)②同桌互相认读二类生字。

③齐读本课词语。理解词语意思。④近义词:

反义词:

⑤多音字:

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说说你对魔鬼和渔夫有怎样的印象? 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读了课文,我的疑问:。

第二学时

自主学习

探究学习、合作交流:朗读、讲述、想象

①边读边想:渔夫救了魔鬼,魔鬼为什么要杀害渔夫呢?你对渔夫有什么看法? ②渔夫救了魔鬼,魔鬼为什么要杀害渔夫呢?你对渔夫有什么看法?

③渔夫战胜魔鬼,凭的是什么?你是从哪看出来的?魔鬼如此狡猾,它怎么会上当呢? ④看来,渔夫说的没有错。人的智慧是能压制妖气的。人的智慧,也是能战胜邪恶的。从渔夫的身上,你能学到什么? 探究交流

(提示:抓住人物的外貌及对话描写,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并进行分角色朗读或表演读等形式,读出人物的特点。)

A、了解魔鬼:

(1)渔夫求了魔鬼,魔鬼为什么却要杀了渔夫呢?杀就杀吧,为什么还要编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呢?

(2)对比读第5、7自然段,揣摩一下魔鬼的语言,看看你有什么体会。

B、了解渔夫:

(1)当渔夫得知魔鬼要杀他时,他有怎样的表现?

(3)最后渔夫想了一个什么计策? 品读句子

①隔一会儿,瓶里冒出一股青烟,飘飘荡荡地升到空中,继而弥漫在大地上,逐渐凝成一团,最后变成个巨大的魔鬼,披头散发,高高地耸立在渔夫面前。

②魔鬼头像堡垒,手像铁叉,腿像桅杆,口像山洞,牙齿像白石块,鼻孔像喇叭,眼睛像灯笼,样子非常凶恶。

③“好心对待你,你却要杀我!老话确实讲得不错,这真是‘恩将仇报’了!” ④“别再唆了,”魔鬼说道,“反正你是非死不可的。”

⑤这时候渔夫想道:“他是个魔鬼,我是个堂堂的人。我的智慧一定能压制他的妖气。”于是对魔鬼说:“你决心要杀我吗?”(心理描写)

⑥“你不是住在这个胆瓶里吗?可是照道理说,这个胆瓶既容不下你一只手,更容不下你一条腿,怎么容得下你这样庞大的整个身体呀?” ⑦ “我没有亲眼看见,绝对不能相信。”

⑧然后学着魔鬼的口吻大声说:“告诉我吧,魔鬼,你希望怎样死?现在我决心把你投到海里去。”

这节课我的收获有: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八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好书,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读书意识。

2、向学生讲述怎样把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得清楚,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让学生认识积累一些歇后语,激发学生积累歇后语的兴趣。

4、让学生体会我国对联语言的奇妙和人物敏捷的才思,感悟祖国语言的无穷魅力。

5、给学生自由的习作空间和更宽泛的习作内容,并进行习作兴趣的激发和习作方法的指导。

教学时间 四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1、让学生先交流一下互相都读过什么书,再介绍自己喜欢的书。(与本年级要求阅读的课外书结合起来,《爱的教育》《格林童话》等)

2、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介绍书的主要内容、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和读书后的感想;欣赏书中有趣的插图、精彩的片段;讲述与书有关的趣话、故事。(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介绍整本书介绍书的部分,不拘一格)

3、多向交流,听的人提出问题,介绍者回答补充。教师相机评价,关注语言的流畅性条理性,即评即改,真正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第二课时

一、我的发现

1、以《普罗米修斯》一文为例,让学生弄懂抓课文主要内容最常用的方法──弄清课文写了几部分内容,把每部分内容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2、初步训练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用学过的课文或片段在抓准上下功夫,语言要求不一定简练,精练。

3、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有多种方法,允许学生用行之有效的、适合自己需要的方法,并给予鼓励推广。

二、日积月累

1、熟读歇后语,让学生体会歇后语在语言环境中的形象传神的作用。

2、请学生说说在什么地方遇到过歇后语,教师出示几句歇后语,鼓励学生积累歇后语,尽力背诵歇后语。

3、书上前三句比较容易理解,后三句都包含着典故。教师相机讲述《关羽失荆州》《王羲之写字入木三分的由来》《周瑜打黄盖》的典故。

三、趣味语文

1、放手让学生自己熟读感悟,在熟读的基础上体会对仗的工整,“趣”在哪里,“巧”在何处。(第一个故事中对联巧妙之处在于运用顶真的修辞手法,第二个故事中对联巧妙地将“一百四十一”这个数字隐含在一些典故和非数字的文字中,因此称这副对联是绝妙的“数字对联”)

2、“扇”是个多音字,注意区别。注音、组词、练读。

第三、四课时习作

1、充分交流,开拓思路,激发兴趣:

2、指导习作,不拘一格,强调清楚:习作时确定自己最想写的内容后,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把内容写清楚。

3、全班交流,欣赏评价,讨论修改:

第八单元 岁寒三友 篇7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安排了《寓言两则》《争论的故事》《剪枝的学问》三篇课文, 还有一次习作和一道练习。本组课文形式多样, 有寓言故事, 也有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故事, 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用具体的事情来说明一个道理, 所说明的道理, 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丰富学生的思想方法, 在哲理思辨中启迪学生的智慧。这类课文的教学, 有利于为学生打下母语的基础, 接受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的熏陶, 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教学本组课文时, 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 把握课文蕴含的哲理, 引领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一要明确本单元教材编排的意图和作用。本单元可以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就这一组教材的内容和文体来说, 既是对低年级《狐假虎威》《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说理文章的进一步拓展, 又为高年级说理文的学习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为学生积累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经验和方法。

二要把握本单元教材编排的训练体系。统筹安排, 因课设练, 多次重复, 螺旋上升, 这是苏教版小语教材的训练体系。本单元除朗读、默读、积累词语和预习课文等常规项目外, 主要安排了四个重点: (1) 查字典解释词义; (2)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句子; (3) 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4) 领会课文蕴含的哲理。教师要充分把握教材的特点, 因课设练, 充分发挥教材作为“例子”的作用。比如, 《寓言两则》《争论的故事》《剪枝的学问》几篇课文对话多、故事情节强, 教材都安排了朗读课文、讲述故事的训练。《寓言两则》选自中国古代传统寓言故事, 教材安排了“再找几则其他寓言故事, 读一读, 讲一讲”的练习。《争论的故事》兄弟俩的语言非常精彩, 教材安排了“把人物争论时的不同语气读出来”的练习。《剪枝的学问》笔调轻松活泼, 娓娓道来, “我”的感悟写得很含蓄, 虽未一语道破, 但读者心中自明, 教材安排了“读了课文, 你有什么感受”的练习, 诸如此类。

三要挖掘本单元教材蕴含的哲理因素。本单元四篇课文以事喻理, 蕴藏着丰富的哲理。这些哲理都蕴含在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课文内容里。教学时, 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语言文字揣摩,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明白哲理。

单元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和本单元教材的特点, 确立单元教学具体目标 (略) 。

学习本单元教材,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生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在朗读中想象相应的画面, 理解叙述顺序, 能理解重点词句及摘抄佳句, 能复述故事等, 让学生在听说读写过程中得到良好的语文素养的培养。教师在备课时, 要很好地把握每一篇课文的教学元素, 以学定教, 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重点

查字典解释词义;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句子;学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课文蕴含的哲理。

单元教学难点

领会课文蕴含的哲理;联系生活实际运用“事中之理”。

单元教学建议

一、分析研究, 把握本单元教学的基本方法。

本单元教学的基本步骤为:“初读, 了解故事→悟读, 研读重点→研读, 探明事理→拓展, 联系生活。”教学时, 关键是要讲清“事”, 使学生通过“事”悟出“理”, 然后再联系实际, 有针对性地延伸拓展。学生在阅读中面临的困难往往是难以弄明“事中之理”, 突破难点的方法是在学生真切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品读关键段落及关键词句, 启发思考, 从而使学生悟出“事中之理”。

二、以读代讲, 引导学生绘声绘色地朗读课文。

“大抵观书, 先须熟读, 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 继以精思, 使其意皆如出于吾之心, 然后可以有得尔。”本单元课文层次清晰, 语言流畅, 学生一读能懂。教学时, 要放手让学生去读、去品、去悟。要做到初读, 读准字音, 读通课文;再读, 理清顺序, 概括文意;精读, 抓住重点, 训练语言;品读, 品味词句, 领悟哲理;研读, 延伸拓展。朗读作为融理解和表达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 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

《寓言两则》要抓住人物的心理描写和对话描写, 让学生在朗读中见其形, 入其境;《争论的故事》可从文中的反问句入手, 并抓住“争论不休”的声音变化, 演绎当时情境;《剪枝的学问》要注意读好“怎么、干吗、啦、呢”等词语, 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神情, 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只有深入思考的朗读, 才能让学生品出语言文字的味道。

三、理清文章脉络, 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课文各部分的要点及其联系, 在此基础上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一般可采用段意合并、中心句摘录、题目拓展等方法, 建议本单元采用段意合并法。比如《鹬蚌相争》, 第一节写鹬蚌为什么相争, 第二、三节写鹬蚌如何相争, 第四节写相争的结果怎样。因而,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就可概括为:本文通过鹬蚌相争的经过的叙述, 告诉人们为人处事要宽容。要求学生概括时尽量用简洁的语言, 把课文从厚读薄, 在语言实践中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剪枝的学问》是一篇既蕴含了科技性知识、又揭示了一定哲理的小短文。教学《剪枝的学问》, 为了让学生整体感知, 可抓住题眼设计问题:1.什么叫剪枝?2.王大伯剪掉了什么样的树枝?3.剪掉了一些枝条后桃子长得怎么样?这样三问, 学生粗读课文, 便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并概括出课文内容:文章记叙了“我”在桃园看剪枝并了解剪枝的原因, 启示我们“减少”是为了“增加”, 生活处处有学问, 我们要做有心人。

四、抓住关键词句, 引导学生深入细致地理解文本。

《语文课标》在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目标中, 特别提出了“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这一教学目标。文中常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 它们或揭示中心, 或蕴涵情感, 或概括内容, 或暗示思路。备课时, 找准这些关键词, 就能教活整篇课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 能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 重锤敲打。一是要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二是阅读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深入思考, 对阅读的内容加以分析和归纳, 进一步理清课文的条理和思路。三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 入情入境地读课文, 把自己的感情纳入到课文的人物和情节中去。

《揠苗助长》讲农夫急于求成时, 用了许多生动、贴切的词语, 先说“他巴望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 说明他心情的急切;“天天到田边去看”, 反映了他时刻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又为他下面采取的行动作了铺垫;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 这些词语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他当时急切的心情和焦急的样子。《争论的故事》可以联系上下文让学生理解“不以为然”, 教“争论不休”, 先分角色练习朗读兄弟俩的对话, 再让学生比赛查字典, “休”有哪几种意思, 在“争论不休”中应该取哪种解释, 学生自然会作出正确的判断。《剪枝的学问》要求学生反复咀嚼“减少是为了增加”这句话, 从中悟出“只有去除闲枝废叶, 才能留住精华;只有卸去沉重的负担, 才能快捷行走”的道理。

五、积累好词佳句, 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主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理解。继续重视引导学生掌握理解词句的方法, 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 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 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 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 体会其表达效果。二是积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 通过朗读、背诵、摘抄等形式,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同时培养对好词佳句的敏感, 养成积累词句的习惯。三是运用。要引导学生学习和体会作者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方法, 引导学生在习作中运用。

从训练角度看, 可以体会用词的准确, 体会词语表情达意的效果, 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等。比如, 《剪枝的学问》中有关桃园春景的描写的积累, “我又惊又喜, 不禁想起王大伯去年剪枝时说的那番话。噢, ‘减少’是为了‘增加’, 还真是这么个道理”!它就像一句名言, 学生积累下来, 终生受用。再如, 练习中有关语言成语的积累, 不仅可以丰富他们的语言, 而且可以陶冶他们的情操, 使他们从中受到启迪, 得到教益。

六、增强生活意识, 提高习作教学的实效。

“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 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 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本单元习作教学继续倡导生活作文的指导思想, 引导学生走进生活, 观察生活, 体验生活。教师要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 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习作八让学生编一个童话故事, 使学生知道“养成良好习惯的好处”。这篇习作, 强化了作文的实用功能。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编写童话的兴趣,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 引导学生大胆想象, 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 编写童话故事, 把故事内容叙述清楚, 初步学习编写童话的方法。本单元《鹬蚌相争》一文心理和语言的描写, 《争论的故事》一文的对话描写, 《剪枝的学问》一文哲理的揭示, 可以迁移到编写童话故事的过程中。

1.从生活入手, 激发习作兴趣。先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图画, 并提出要求:看看是谁, 在干什么?想一想这几个小动物这样做好不好?然后分别说说这几幅图所写的故事。2.鼓励想象, 拓宽思路。围绕“讲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这个中心, 鼓励学生想象, 思考如何帮助小动物们改掉坏习惯。3.分析范文, 引导学生掌握方法。范文条理清楚, 详略得当, 想象丰富, 语言具有儿童特点, 非常适合学生仿写。教师要让学生的习作流淌出个性化的思想和语言, 不断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我的岁寒三友 篇8

按照中医关于人体性质的划分,我属阳虚畏寒型,按照“虚则实之,实则虚之”的原理,生命力极其旺盛的葱姜蒜自然成为我的良朋益友,关键时刻频频为我排忧解难。曾几何时,我甚惧三九严寒,稍不留神就“病来如山倒”,每每饱受冬病折磨,卧床半月不起,最后导致“气管炎”“鼻炎”等并发症。某日我又不慎受凉染疾,因不愿多吃价高效低的药丸,且担心抗生素有副作用,便突发奇想另辟蹊径,尝试耳闻已久的民间土偏方:将姜蒜细斩碎末,文火煎熬一碗汤趁热服下,孰料竟立竿见影“汤”到病除。无意中找到如此物美价廉的“灵丹妙药”,令我喜出望外,此后屡试不爽百战百捷。自从拥有这件操作简便的“秘密武器”,我从此不再惧怕隆冬腊月,一旦寒症偷袭欲“卷土重来”,赶紧请出“岁寒三友”冲锋陷阵,几番短兵相接后,“宿敌”被消灭于萌芽状态。

我那睡觉爱乱蹬被子的儿子也是这一绿色疗法的受益者,只要他一有鼻塞头痛咳嗽的“蛛丝马迹”,我立刻请出这“三寒友”对症下“药”:或葱末炒鸡蛋,或熟碎蒜拌米饭,或煮糖姜茶,吃喝谈笑问“感冒”灰飞烟灭,孩子基本不再受吃药、打针、输液的折腾,迅速康复,何其快哉!

前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卸任后欲致力于中医研究,我不禁击掌称好!中医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的“岁寒三友”其实也是三味中药材,当然亦算中医范畴。如今我不仅冬日里与“三友”亲密接触,而且扩大至全家人一年四季运用自如,这三君子还具有活血化淤、增强抵抗力,延缓人体衰老等功效呢。为了我和家人身体“岁岁平安”,我誓与此“岁寒三友”和谐共处,永不言弃。

上一篇:“感动校园”人物评选活动获奖人颁奖词下一篇:0基础怎么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