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演练的组织与实施

2024-11-18

应急演练的组织与实施(通用8篇)

应急演练的组织与实施 篇1

应急演练的组织与实施

一次完整的应急演练活动要包括计划、准备、实施、评估总结和改进等五个阶段。

计划阶段的主要任务:明确演练需求,提出演练的基本构想和初步安排。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完成演练策划,编制演练总体方案及其附件,进行必要的培训和预演,做好各项保障工作安排。

实施阶段的主要任务:按照演练总体方案完成各项演练活动,为演练评估总结收集信息。

评估总结阶段的主要任务:评估总结演练参与单位在应急准备方面的问题和不足,明确改进的重点,提出改进计划。

改进阶段的主要任务:按照改进计划,由相关单位实施落实,并对改进效果进行监督检验。

(一)计划

演练组织单位在开展演练准备工作前应先制定演练计划。演练计划是有关演练的基本构想和对演练准备活动的初步安排,一般包括演练的目的、方式、时间、地点、日程安排、演练策划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构成、经费预算和保瘴措施等。

在制定演练计划过程中需要确定演练目的、分析演练需求、确定演练内容和范围、安排演练准备日程、编制演练经费预算等。

l梳理需求

演练组织单位根据自身应急演练年度规划和实际情况需要,提出初步演练目标、类型、范围,确定可能的演练参与单位,并与这些单位的相关人员充分沟通,进一步明确演练需求、目标、类型和范围。

(1)确定演练目的,归纳提炼举办应急演练活动的原因、演练要解决的问题和期望达到的效果等。

(2)分析演练需求,首先是在对所面临的风险及应急预案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确定需加强演练的人员、需锻炼提高的技能、需测试的设施装备、需完善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流程和需进一步明确的职责等。

然后仔细了解过去的演练情况:哪些人参与了演练、演练目标实现的程度、有什么经验与教训、有什么改进、是否进行了验证。

(3)确定演练范围,是根据演练需求及经费、资源和时间等条件的限制,确定演练事件类型、等级、地域、参与演练机构及人数和适合的演练方式。

事件类型、等级:根据需求分析结果确定需要演练的事件。地域:选择一个现实可行的地点,并考虑交通和安全等因索。

演练方式:考虑法律法规的规定、实际的需要、人员具有的经验、需要的压力水平等因素,确定最适合的演练形式。

参与演练的机构及人数:根据需要演练的事件和演练方式,列出需要参与演练的机构和人员,以及确定是否涉及到社会公众。

2明确任务

演练组织单位根据演练需求、目标、类型、范围和其他相关需要,明确细化演练各阶段的主要任务,安排日程计划,包括各种演练文件编写与审定的期限、物资器材准备的期限、演练实施的日期等。

3编制计划

演练组织单位负责起草演练计划文本,计划内容应包括:演练目的需求、目标、类型、时间、地点、演练准备实施进程安排、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构成、预算等。

4,计划审批

演练计划编制完成后,应按相关管理要求,呈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演练计划获准后,按计划开展具体演练准备工作。

(二)准备

演练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演练计划成立演练组织机构,设计演练总体方案,并根据需要针对演练方案进行培训和预演,为演练实施奠定基础。

演练准备的核心工作是设计演练总体方案。演练总体方案是对演练活动的详细安排。

演练总体方案的设计一般包括确定演练目标、设计演练情景与演练流程、设计技术保障方案、设计评估标准与方法、编写演练方案文件等内容。

1成立演练组织机构

演练应在相关预案确定的应急领导机构或指挥机构领导下组织开展。演练组织单位要成立由相关单位领导组成的演练领导小组,通常下设策划部、保障部和评估组:

对于不同类型和规模的演练活动,其组织机构和职能可以适当调整。演练组织机构的成立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在演练准备过程中,演练组织机构的部门设置和人员配备及分工可能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在演练方案审批通过之后,最终的演练组织机构才得以确立。

(1)演练领导小组

演练领导小组负责应急演练插动全过程的组织领导,审批决定演练的重大事项。演练领导小组组长一般由演练组织单位或其上级单位的负责人担任;副组长一般由演练组织单位或主要协办单位负责人担任;小组其他成员一般由各演练参与单位相关负责人担任。

(2)策划部

策划部负责应急演练策划、演练方案设计、演练实施的组织协调、演练评估总结等工作。策划部设总策划、副总策划,下设文案组、协调组、控制组、宣传组等。

(3)保障部

保障部负责调集演练所需物资装备,购置和制作演练模型、道具、场景,准备演练场地,维持演练现场秩序,保障运输车辆,保障人员生活和安全保卫等。其成员一般是演练组织单位及参与单位后勤、财务、办公等部门人员,常称为后勤保障人员。

(4)评估组

评估组负责设计演练评估方案和编写演练评估报告,对演练准备、组织、实施及其安全事项等进行全过程、全方位评估,及时向演练领导小组、策划部和保障部提出意见、建议。其成员一般是应急管理专家、具有一定演练评估经验和突 4 发事件应急处置经验专业人员,常称为演练评估人员。评估组可由上级部门组织,也可由演练组织单位自行组织,或由受邀承担评估工作的第三方机构组织。

(5)参演队伍和人员

参演队伍包括应急预案规定的有关应急管理部门(单位)工作人员、各类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以及志愿者队伍等。参演人员承担具体演练任务,针对模拟事件场景做出应急响应行动。有时也可使用模拟人员替代未参加现场演练的单位人员,或模拟事故的发生过程,如释放烟雾、模拟泄漏等。

演练组织机构的部门设置和人员配备及分工可能根据实际需要随时调整,在演练方案审批通过之后,最终的演练组织机构才得以确立。确定演练目标

演练目标是为实现演练目的而需完成的主要演练任务及其效果。演练目标一般需说明“由谁在什么条件下完成什么任务,依据什么标准或取得什么效果”。

演练组织机构召集有关方面和人员,商讨确认范围、演练目的需求、演练目标以及各参与机构的目标,并进一步商讨,为确保演练目标实现而在演练场景、评估标准和方法、技术保障及对演练场地等方面应满足的要求。

演练目标应简单、具体、可量化、可实现。一次演练一般有若干项演练目标,每项演练目标都要在演练方案中有相应的事件和演练活动予以实现,并在演练评估中有相应的评估项目判断该目标的实现情况。

3演练情景事件设计

演练情景事件是为演练而假设的一系列突发事件,为演练活动提供了初始条件并通过一系列的情景事件,引导演练活动继续直至演练完成。

其设计过程包括:确定原生突发事件类型、请专家研讨、收集相关素材、结合演练目标,设计备选情景事件、研讨修改确认可用的情景事件、各情景事件细节确定。

演练情景事件设计必须做到真实合理,在演练组织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修改完善。演练情景可通过《演练情景说明书》和《演练情景事件清单》加以描述。

4演练流程设计

演练流程设计是按照事件发展的科学规律,将所有情景事件及相应应急处置行动按时间顺序有机衔接的过程。其设计过程包括:确定事件之间的演化衔接关系;确定各事件发生与持续时间;确定各参与单位和角色在各场景中的期望行动以及期望行动之阿的衔接关系;确定所需注入的信息及注入形式。

5技术保障方案设计

为保障演练活动顺利实施,演练组织机构应安排专人根据演练目标、演练情景事件和演练流程的要求,预先进行技术保障方案设计。当技术保障因客观原因确难实现时,可及时向演练组织机构相关负责人反映,提出对演练情景事件和演练流程的相应修改建议。当演练情景事件和演练流程发生变化时,技术保障方案必须根据需要进行适当调整。

6评估标准和方法选择

演练评估组召集有关方面和人员,根据演练总体目标和各参与机构的目标以及演练的具体情景事件、演练流程和技术保障方案,商讨确定演练评估标准和方法。

演练评估应以演练目标为基础。每项演练目标都要设计合理的评估项目方法、标准。根据演练目标的不同,可以用选择项(如:是/否判断,多项选择)、主观评分(如:1一差、3一合格、5一优秀)、定量测量(如:响应时间、被困人数、获救人数)等方法进行评估。

为便于演练评估操作,通常事先设计好评估表格,包括演练目标、评估方法、评价标准和相关记录项等。有条件时还可以采用专业评估软件等工具。

7编写演练方案文件

文案组负责起草演练方案相关文件。演练方案文件主要包括演练总体方案及其相关附件。根据演练类别和规模的不同,演练总体方案的附件一般有演练人员手册、演练控制指南、技术保障方案和脚本、演练评估指南、演练脚本和解说词等。

8,方案审批

演练方案文件编制完成后,应按相关管理要求,报有关部门审批。对综合性较强或风险较大的应急演练,在方案报批之前,要由评估组组织相关专家对应急演练方案进行评审,确保方案科学可行。

演练总体方案获准后,演练组织机构应根据领导出席情况,细化演练日程,拟定领导出席演练活动安排。

9,落实各项保障工作

为了按照演练方案顺利安全实施演练活动,应切实做好人员、经费、场地、物资器材、技术和安全方面的保障工作。

(1)人员保障

演练参与人员一般包括演练领导小组、演练总指挥、总策划、文案人员、控制人员、评估人员、保障人员、参演人员、模拟人员等,有时还会有观摩人员等其他人员。在演练的准备过程中,演练组织单位和参与单位应合理安排工作,保证相关人员参与演练活动的时间;通过组织观摩学习和培训,提高演练人员素质和技能。

(2)经费保障

演练组织单位每年要根据具体应急演练方案规划编制应急演练经费预算,纳入该单位的年度财政(财务)预算,并按照演练需要及时拨付经费。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演练经费专款专用、节约高效。

(3)场地保障

根据演练方式和内容,经现场勘察后选择合适的演练场地。桌面演练一般可选择会议室或应急指挥中心等;实战演练应选择与实际情况相似的地点,并根据需要设置指挥部,集结点、接待站、供应站、救护站、停车场等设施。演练场地应有足够的空间,良好的交通、生活、卫生和安全条件,尽量避免干扰公众生产生活。

(4)物资和器材保障

根据需要,准备必要的演练材料、物资和器材,制作必要的模型设施等,主要包括:信息材料、物资设备、通信器材和演练情景模型等。

(5)技术保障

根据技术保障方案的具体需要,保障应急演练所涉及的有线通信、无线调度、异地会商、移动指挥、社会面监控、应急信息管理系统等技术支撑系统的正常运转。

8(6)安全保障

应急演练组织单位要高度重视应急演练组织与实施全过程的安全保障工作。在应急演练方案编制中,应充分考虑应急演练实施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制定必要的应急演练安全保障措施或方案。大型或高风险应急演练活动要按规定制定专门应急预案,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

10培训

为了使演练相关策划人员及参演人员熟悉演练方案和相关应急预案,明确其在演练过程中的角色和职责,在演练准备过程中,可根据需要对其进行适当培训。

在演练方案或准后至演练开始前,所有演练参与人员都要经过应急基本知识、演练基本概念、演练现场规则、应急预案、应急技能及个体防护装备使用等方面的培训。对控制人员要进行岗位职责、演练过程控制和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对评估人员耍进行岗位职责、演练评估方法、工具使用等方面的培训;对参演人员要进行应急预案、应急技能及个体防护装备使用等方面的培训。

11预演

对大型综合性演练,为保证演练活动顺利实施,可在前期培训的基础上,在演练正式实施前,进行一次或多次预演。预演遵循先易后难、先分解后合练、循序渐进的原则。预演可以采取与正式演练不同的形式,演练正式演练的某些或全部环节。大型或高风险演练活动,要结合预先制定的专门应急预案。对关键部位和环节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进行针对性演练。

(三)实施

演练实施是对演练方案付诸行动的过程,是整个演练程序中核心环节。l演练前检查

演练实施当天,演练组织机构的相关人员应在演练开始前提前到达现场,对演练所用的设备设施等的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其正常工作。

按照演练安全保障工作安排,对进入演练场所的人员进行登记和身份核查,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2演练前情况说明和动员

导演组完成事故应急演练准备,以及对演练方案、演练场地、演练设施、演练保障措施的最后调整后,应在演练前夕分别召开控制人员、评估人员、演练人员的情况介绍会,确保所有演练参与人员了解演练现场规则、以及演练情景和演练计划中与各自工作相关的内容。演练模拟人员和观摩人员一般参加控制人员情况介绍会。

导演组可向演练人员分发演练人员手册,说明演练适用范围、演练大致日期(不说明具体时间)、参与演练的应急组织、演练目标的大致情况、演练现场规则、采取模拟方式进行演练的行动等信息。演练过程中,如果某些应急组织的应急行为由控制人员或模拟人员以模拟方式进行演示,则演练人员应了解这些情况,并掌握相关控制人员或模拟人员的通讯联系方式,以免演练时与实际应急组织发生联系。

3演练启动

演练目的和作用不同。演练启动形式也有所差异。

示范性演练一般由演练总指挥或演练组织机构相关成员宣布演练开始并启动演练活动。检验性和研究性演练,一般在到达演练时间节点,演练场景出现后,自行启动。

4演练执行

演练组织形式不同,其演练执行程序也有差异。(1)实战演练

应急演练活动一般始于报警消息,在此过程中,参演应急组织和人员应尽可能按实际紧急事件发生时的响应要求进行演示,即“自由演示”,由参演应急组织和人员根据自己关于最佳解决办法的理解,对情景事件作出响应行动。

演练过程中参演应急组织和人员应遵守当地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演练现场规则,确保演练安全进行,如果演练偏离正确方向,控制人员可以采取“刺激行动”以纠正错误。“刺激行动”包括终止演练过程,使用“刺激行动”时应尽可能平缓,以诱导方法纠编,只有对背离演练目标的“自由演示”才使用强刺激的方法使其中断反应。

(2)桌面演练

桌面演练的执行通常是五个环节的循环往复:

演练信息注入、问题提出、决策分析、决策结果表达和点评。(3)演练解说

在演练实施过程中,演练组织单位可吼安排专人对演练过程进行解说。解说内容一般包括演练背景描述、进程讲解、案例介绍、环境渲染等。对于有演练脚本的大型综合性示范演练,可按照脚本中的解说词进行讲解。

(4)演练记录

演练实施过程中,一般要安排专门人员,采用文字、照片和音像等手段记录演练过程。文字记录一般可由评估人员完成,主要包括演练实际开始与结束时间、演练过程控制情况、各项演练活动中参演人员的表现、意外情况及其处置等内容,11 尤其要详细记录可能出现的人员“伤亡”(如进入“危险”场所而无安全防护,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疏散等)及财产“损失”等情况。

照片和音像记录可安排专业人员和宣传人员在不周现场、不同角度进行拍摄,尽可能全方位反映演练实施过程。

(5)演练宣传报道

演练宣传组按照演练宣传方案作好演练宣传报道工作。认真做好信息采集、媒体组织、广播电视节目现场采编和播报等工作,扩大演练的宣传教育效果。对涉密应急演练要做好相关保密工作。

5演练结束与意外终止

演练完毕,由总策划发出结束信号,演练总指挥或总策划宣布演练结束。演练结束后所有人员停止演练活动,按预定方案集合进行现场总结讲评或者组织疏散。保障部负责组织人员对演练场地进行清理和恢复。

演练实施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经演练领导小组决定,由演练总指挥或总策划按照事先规定的程序和指令终止演练:(1)出现真实突发事件,需要参演人员参与应急处置时,要终止演练,使参演人员迅速回归其工作岗位,履行应急处置职责;(2)出现特殊或意外情况,短时间内不能妥善处理或解决时,可提前终止演练。

6现场点评会

演练组织单位在演练活动结束后,应组织针对本次演练现场点评会。其中包括专家点评、领导点评、演练参与人员的现场信息反馈等。

(四)评估总结 1 评估

演练评估是指观察和记录演练活动、比较演练人员表现与演练目标要求并提出演练发现问题的过程。演练评估目的是确定演练是否已经达到演练目标的要求,检验各应急组织指挥人员及应急响应人员完成任务的能力。要全面、正确的评估演练效果,必须在演练地域的关键地点和各参演应急组织的关键岗位上,派驻公正的评估人员。评估人员的作用主要是观察演练的进程,记录演练人员采取的每一项关键行动及其实施时间,访谈演练人员,要求参演应急组织提供文字材料,评估参演应急组织和演练人员表现并反馈演练发现。

应急演练评估方法是指演练评估过程中的程序和策略,包括评估组组成方式、评估目标与评估标准。评估人员较少时可仅成立一个评估小组并任命一名负责人。评估人员较多时,则应按演练目标、演练地点和演练组织进行适当的分组,除任命一名总负责人,还应分别任命小组负责人。评估目标是指在演练过程中要求演练人员展示的活动和功能。评估标准是指供评估人员对演练人员各个主要行动及关键技巧的评判指标,这些指标应具有可测量性,或力求定量化,但是根据演练的特点,评判指标中可能出现相当数量的定性指标。

情景设计时,策划人员应编制评估计划,应列出必须进行评估的演练目标及相应的评估准则,并按演练目标进行分组,分别提供给相应的评估人员,同时给评估人员提供评价指标。

2总结报告

(1)召开演练评估总结会议

在演练结束后一个月内,由演练组织单位召集评估组和所有演练参与单位,讨论本欢演练的评估报告,并从各自的角度总结本次演练的经验教训,讨论确认评估报告内容,并讨论提出总结报告内容,拟定改进计划,落实改进责任和时限。

13(2)编写演练总结报告

在演练评估总结会议结束后,由文案组根据演练记录、演练评估报告、应急预案、现场总结等材科,对演练进行系统和全面的总结,并形成演练总结报告。演练参与单位也可对本单位的演练情况进行总结。

演练总结报告的内容包括:演练目的.时间和地点,参演单位和人员。演练方案概要,发现的问题与原因,经验和教训,以及改进有关工作的建议、改进计划、落实改进责任和时限等。

3文件归档与备案

演练组织单位在演练结束后应将演练计划、演练方案、各种演练记录(包括各种音像资料)、演练评估报告、演练总结报告等资料归档保存。

对于由上级有关部门布置或参与组织的演练,或者法律、法规、规章要求备案的演练,演练组织单位应当将相关资料报有关部门备案。

(五)改进 1.改进行动

对演练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演练组织单位和参与单位应按照改进计划中规定的责任和时限要求,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改进,包括修改完善应急预案、有针对性地加强应急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对应急物资装备有计划地更新等。

2.跟踪检查与反馈

演练总结与讲评过程结束之后,演练组织单位和参与单位应指派专人,按规定时间对改进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本单位对自身暴露出的问题做出改进。

应急演练的组织与实施 篇2

关键词:应急演习,盐酸泄漏,电镀企业

0前言

电镀企业大量使用盐酸、硫酸和硝酸,这些强酸具有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1]。一旦大量泄漏将会对员工产生显著危害,同时也会对环境产生明显的危害,造成水体和土壤污染。需要针对酸液泄漏制定专门的应急预案来提高员工在突发事故情况下的应对能力。然而要使得应急预案能够真正有效实施,必须对应急预案进行多次演练:一方面,提高人员的应急响应熟练程度;另一方面,可以找出现有预案的不足并加以改进[2]。本文以某电镀企业的盐酸储罐大量泄漏为例,探讨电镀企业的突发盐酸泄漏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演练的组织及实施过程。

1 应急演练的过程概述

本次应急演练设定的事故场景为某电镀企业盐酸储罐底部法兰破坏泄漏。

应急救援演练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企业内部应急救援,2012年11月20日10时10分,某电镀企业盐酸储罐区发生盐酸泄漏,立即启动《电镀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调集力量实施应急救援,控制泄漏源。

第二阶段,为险情扩大后,电镀企业请求所在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支援,园区立即启动《化工园区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实施救援。

2 应急救援的组织的设立

根据应急预案,本次应急救援演练涉及到的功能组织包括应急救援指挥部、现场总指挥、检修组、义务消防队、警戒疏散组、后勤保障组、通讯联络组和环境检测组、应急处置组等。

企业内部应急救援组织中,应急救援人员均来自于企业,其中应急救援总指挥由厂长担任,现场总指挥由安全科长担任。当险情扩大,企业无法控制正在进一步扩大的危险源时,请求所在工业园区的援助,此时的应急救援属于化工园区级别的应急救援。此时应急救援人员除了该企业的相关应急人员之外,更多的救援人员来自于化工园区和相关政府的专业职能部门。扩大应急救援组织中,总指挥为化工园区主任,现场总指挥为化工园区主任助理,相关的应急救援处置人员均为专业技术人员。

3 应急演练参与人员及其职责

3.1 演习人员

演习人员主要的职责是根据模拟场景和紧急情况做出反应,执行具体应急任务,如抢救伤员、实施堵漏、应急维修、稀释废液、环境监测等。本次演习中应急救援行动组、现场指挥部、义务消防队、环境监测组等人员均属于演习人员。

3.2 控制人员

控制人员是指根据演习情景,控制应急演习进展的人员。控制人员是本次演习过程的总导演。

3.3 模拟人员

模拟人员的职责是模拟事故的发生过程,如本次演练中释放烟雾模拟盐酸泄漏的人员。

3.4 评价人员

评价人员的职责是观察重点演习要素并观察行动人员的表现并记录,根据观察总结演习结果并出具演习报告。如本次演习中请来为应急救援演习把关的专家。

3.5 观摩人员

观摩人员是指来自有关部门、外部机构及旁观演练过程的观众。如观摩演练过程的安全专业学生、其他电镀企业的员工、化工园区的有关人员等。

4 盐酸泄漏的应急演练过程

在化工园区应急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电镀企业、消防大队、环境监测等应急专业小组分工负责实施应急演练。演练开始前,各单位参与演练人员按指定位置就位,现场召开应急预案演练预备工作会议。预备会议的内容主要是通报此次演练的意义,明确演练过程中各职能小组的职责等。

4.1 企业内部应急救援

4.1.1 盐酸储罐发生泄漏,巡检人员检查并报告险情

上午10时10分,某电镀企业盐酸储罐发生泄漏,储酸岗位当班人员甲发现有酸雾冒出,并及时向车间主任进行汇报,车间主任立即落实人员进行检查。车间主任要求当班人员甲和另外一名检查人员乙穿戴好防酸服和防毒面具后进入现场进行检查,同时立即向安全科长(企业预案现场总指挥)汇报泄漏事故情况,并将检修人员进入现场情况进行汇报,接收安全科长的指示。巡检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后,发现2#盐酸储罐底部法兰泄漏,因现场盐酸气体浓度大而吸入,乙因现场气体浓度大被吸入,出现身体不适,被甲搀离泄漏现场。甲立即将现场情况(盐酸2#储罐有泄漏,泄漏点浓度高,乙吸入气体,现被扶出)告知车间主任,并接受车间主任的下一步工作指示。

4.1.2 车间主任上报险情

车间主任立即将现场情况报告安全科长,安全科长立即做出指示(拨打120,抢救伤员)。安全科长立即向厂长进行汇报事故情况及已经采取的措施,接受厂长的指示,同时命令抢救伤员。

4.1.3 现场堵漏作业(失败)

安全科长立即命令企业检修组工作人员穿戴好防酸服和空气呼吸器进入泄漏现场进行堵漏。检修人员进入事故现场后找到泄漏点,发现2#储罐泄漏主要是由于储罐下方出口法兰短节处垫子烂穿引起,泄漏的气体开始在储罐区内弥漫,堵漏作业未能实施完成,2名检修人员退出现场,同时将泄漏情况进行报告给安全科长。安全科长立即向厂长报告堵漏未能完成,建议立即启动公司应急救援预案,并马上报告园区请求外部应急支援。

4.1.4 企业向119报警

险情发展后,厂长立即向119指挥中心报警,119指挥中心接到报警电话后,立即通知××消防大队,立即出动2辆消防车,赶赴事故现场进行救援。与此同时,厂长也赶到现场,查看现场情况,并向园区管委会报告事故。

4.1.5 启动企业内部应急救援预案,开展相关救援工作

安全科长立即联络企业义务消防队到泄漏现场,开启消防水进行喷雾封锁,减缓气体蔓延,同时关闭下水道应急阀门,防止污水外流。企业员工引导化工园区消防大队消防车停在指定位置,并立即组织救援工作。

4.1.6 现场警戒与人员疏散

安全科长要求马上通知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到会议室集中,同时要求企业义务消防队通知所有车间、部门立即停车、向上风向疏散人员,在现场四周设置警戒线。厂长要求安全科长安排人员与化工园区消防队进行接洽共同制定处置方案,要求警戒组对事故现场进行警戒并实行交通管制,要求车间主任对撤离人员进行引导和清点,要求后勤保障组准备好应急救援物资,要求通讯联络组保持与化工园区的联系,并随时汇报通信状况。

4.1.7 求援化工园区

车间主任向安全科长汇报2#贮罐底部泄漏突然增大,现场无法控制。安全科长向厂长汇报情况并建议请求外部支援,厂长同意请求化工园区应急救援协助。

4.2 园区应急救援

4.2.1 启动园区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企业厂长立即向化工园区主任助理(园区预案现场总指挥)请求应急救援支援,园区主任助理立即向园区主任(园区预案应急救援总指挥)报告。园区主任立即成立某电镀企业盐酸泄漏应急救援指挥部。

按照园区的应急预案,园区各部门根据预案分工,迅速开展应急救援的各项工作,安全生产处联系消防、安监、环保等部门,同时参与事故救援的警戒和处置,引导岗位人员撤离,组织监护人员进入事故现场;社会发展处联系公安、街道、医院等部门,设置事故区域及警戒线,交通组织和受伤人员的护送入院工作;园区办公室及时发布信息,并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安监分局、环保分局、消防、医院等部门接到通知后,迅速赶往事故现场实施救援。

4.2.2 应急处置

该电镀企业与化工园区消防队根据确定的处置方案,化工园区消防队员迅速启动消防水雾对泄漏的盐酸气体实施稀释和封锁。

4.2.3 险情进一步扩大,园区消防大队向119指挥中心请求增援

由于2#储罐泄漏量突然大增,险情进一步扩大,泄漏的盐酸气体有向周围区域扩散的危险,119指挥中心接化工园区消防大队增援请求后,立刻组织市消防支队和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赶赴现场增援。

该市和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先后出动二辆消防车进入事故现场,在公司人员引导下分别停在指定位置,该市消防特勤中队和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出动的消防车先后到达事故现场实施救援。

园区主任助理要求特勤中队立即开展堵漏准备工作。园区主任要求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按应急预案进行救援。

4.2.4 应急救援现场指挥部部署各项救援工作

该电镀企业厂长向园区主任助理汇报应急救援现状,该厂目前正在全力开展事故救援处置,目前全厂已安全停车,并已经通知下风向生产企业和周边村庄做好应急工作。园区主任助理要求企业协助消防队做好应急救援工作。

4.2.5 部署救援,进一步研究救援处置方案

现场指挥部成员研究堵漏方案,同时各救援车辆陆续到达现场。指挥部根据事故实际情况,成立各应急救援专业组,按照预案的分工,分头组织人员急救,实施堵漏等各项抢险救援工作,此时,各救援车辆陆续到达现场。根据专家拟定的带压堵漏方案,2名负责实施堵漏工作的救援人员佩戴专业的堵漏工具整装待命。

4.2.6 进行环境应急救援检测

环境应急救援队到后,一方面,了解企业事故污水的收集情况;一方面,进行应急监测的各项准备工作,并及时向指挥部报告。

园区主任助理要求检测队按照预案的要求,做好环境监测工作。环境监测人员对事故现场扩散区域进行大气监测和风向、风速监测,及时向指挥中心总指挥汇报监测结果。到达指定地点后,经检查,目前事故应急阀门已关闭,消防水已引入污水应急池,周围大气监测工作已经开展,环境应急监测车驶离现场,对周边地区进行监测。

4.2.7 特勤中队实施堵漏工作

指挥部成员研究制定了堵漏实施方案,专业抢险人员穿戴防护用品,准备专业工具堵漏作业。这次事故堵漏的难度和特殊性在于泄漏源具有腐蚀性、刺激性,要求处置人员必须穿戴好全封闭式防化服,佩戴安全呼吸器进入事故现场处置。

此时,指挥成员正在紧张的制定堵漏方案,专业堵漏人员穿戴好防护用品,准备专用工具实施堵漏作业。现场指挥部下达实施堵漏方案命令后,4名身穿防护服的应急救援人员进入事故现场实施堵漏作业,消防车加大水量对贮罐区周围进行水幕封锁。应急救援人员采用带压堵漏对泄漏部位进行堵漏,带压堵漏技术是在槽罐内尚有物料的情况下而进行堵漏的一项技术,它不需要动火即可消除泄漏,带压堵漏技术是以流体介质在动态下建立密封结构。随着堵漏作业的进程,现场的烟雾逐渐减少,堵漏作业成功完成。

4.2.8 堵漏成功后,实施倒罐作业

特勤中队向园区主任助理汇报堵漏作业成功。该电镀企业厂长要求安全科长组织人员实施倒罐作业,消防污水必须进入环保装置,处理合格后送往污水处理厂,以切实消除危险源。

4.2.9 环境检测结果符合国家标准

在特勤中队倒罐作业完成后,环境检测组向园区主任助理汇报经检测周边水质符合环境标准,大气敏感点监测情况符合国家环保卫生标准。

4.2.1 0 现场指挥部报告现场处置情况

园区主任助理将应急救援处置清理报告园区主任,并建议结束应急救援行动。

4.2.1 1 演练总结发言,宣布演练结束

园区主任宣布演练结束,关闭应急预案,并总结发言。指挥部对应急救援过程进行点评,并对演练过程中发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总结,得到具体的改进方案。总指挥要求各部门根据改进方案对应急预案进行跟踪整改[3]。

5 总结

文章针对电镀企业的盐酸储罐泄漏的事故场景,分企业内部应急救援和外部应急救援两个层次对事故应急演练的关键岗位和具体流程进行了设计。可以作为电镀企业应急演练脚本具体设计的基础,也可以为其他类型企业的应急演练提供实践指导。S

参考文献

[1]王卉,黄德寅,陈会祥,等.某电镀添加剂企业职业健康风险因素的调查[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11,37(02):96-99.

[2]姜传胜,邓云峰,贾海江,等.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的理论思辨与实践探索[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1,21(06):153-159.

应急演练的组织与实施 篇3

【关键词】多科室;应急演练 综合能力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618-01

为科学规范、有序开展食源性疾病应急处置工作,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原则,提高专业队伍的业务技能,提升我市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对食源性疾病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在发生食源性疾病事件时,能够做到及时、快速、高效、有序地处理,迅速控制。2013年12月26日,在平頂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七楼会议室开展了个人防护操作技能现场演练和食源性疾病应急桌面推演工作,演练情况如下。

1 演练对象与方法

1.1 演练对象

按照平疾控【2013】97号文件平顶山市疾控中心突发食源性疾病桌面推演方案的要求,演练由中心信息科、传控科、公共卫生科、检验室、消毒与病媒生物控制科、健康教育所6个科室全体人员共24人。

1.2 演练内容

演练科室应急人员防护服穿戴、脱摘、六部洗手法掌握情况;食源性疾病霍乱、沙门氏菌感染各相关科室的应急处置。

1.3 演练方法

信息科、传控科、公共卫生监测科、消控科、检验科各选1人,在规定时间内进行个人防护操作流程及解除个人防护操作流程的动作完成。桌面推演共选定6个背景,主持人以字幕和解说的形式简单介绍演练的目的、过程及参加科室及人员,然后根据脚本设置的每一个情景事件提出问题,分别请参演科室思考问题后,填写受练人员记录表,然后各科室选举1位代言人汇总回答问题。每科的科长作为评估人员对科室人员问题回答情况进行点评并填写评估人员记录表。

2 结果

2.1现场演练防护服穿脱、个人洗消及废弃物处理 5个科室选派的代表都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时完成了每一步的防护服穿脱;解除个人防护流程操作后个人一次性防护用品、洗消物品、防护镜归放位置正确。双手消毒按照掌心对掌心搓擦、手指交错掌心对手背搓擦、手指交错掌心对掌心搓擦、两手互握互搓指背、拇指在长中转动搓擦、指尖在掌心中搓擦的六步洗手法进行洗手,并且动作规范。

2.2 桌面推演 6个背景紧紧围绕着1例O139型霍乱实验室诊断病例的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的报告、流行病学调查、公共卫生科调查、实验室采样、检验、疫点的消毒、健康教育所的健康知识宣传,一步一步地从事件的起因、调查到最后采取综合措施后事件终止。每一个场景出现后各科都根据自己的工作职责分别就事件的性质、报告程序、分级、如何响应、防控措施、实验室检测、健康教育措施、事件终止、报告撰写等问题逐一讨论和回答。回答的都比较到位,只是在回答的过程中,个别问题【背景三、2013年9月15日18时,市疾病预防中心和某县疾控中心接到霍乱疫情预警信息,经登陆,“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核查后得知郑大一附院报告1例O139型霍乱实验室诊断病例(经核实,该病例是由某县人民医院转至省级医院救治的患者郭某某,现住址为某县某镇张庄村3组), 经河南省疾控中心细菌培养后确诊,郭某某已于当日晚被转至郑大六附院(河南省传染病防治医院)救治。问题1如何应对,2如何采取措施。回答时没等信息科、流病科进行信息核实,流病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确定疫点、疫源地,健康教育所就先回答,如何进行健康宣传、消控科就进行消毒】科室与科室之间顺序颠倒,没有按照事件的发生、发展回答。

3 讨论

3.1 多科室联动配合:此次桌面推演因为没有一个总指挥有序地把各科室的人员组织起来,而是各科室阐述各科如何开展具体的工作,缺乏有序组织协调配合,科室与科室之间配合不够密切。所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过程中强调团队协助精神;加强各应急队伍之间的协调配合,建议在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该打破科室的界限,挑选各科室的人员组成组织协调组、技术指导组、疫情处理组各司其职这样调查才能急而不乱,有序开展。

3.2 学历职称对应急能力水平的影响:学历职称与应急能力水平呈正向的相关关系,可以间接地衡量人员素质和基本能力[1],因为高学历、晋级过程本身就是能力再提高和实践经验再积累的过程,此次演练也在回答问题时表现出学历职称结构高的人员,其言语措词及推理能力水平相应较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是构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系统的主要组织机构之一,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力军,其应急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的应对效率和处置结果[2-3]。因此,改善和优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结构性要素,促进人力资源的应急基本能力素质的提升。加大对疾病预防控制专业人才的引进,是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急能力水平的有效途径;注重不同年龄段人员的能力差异,针对不同学习和职业发展阶段的特点,有重点地提高人员应急能力;继续发挥职称晋级的正向激励作用,促进良性竞争,不仅有利于提高人员的应急能力水平,更有利于保持预防控制系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有效应对。

3.3 应急演练对应急能力水平的影响:应急演练是检验应急管理体系适应性、有效性和完备性,提高应急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4]。通过情景模拟中营造的紧张气氛,锻炼疾控人员急而不乱的心理素质,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急情况时,学会快速判断、处置能力并采取正确有效的控制措施。

总之,此次应急演练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一次演练,通过演练进一步提高了平顶山市疾控专业人员对食源性疾患突发事件的综合处置能力。展示了我中心卫生应急人员的专业理论实际水平,为促进我市卫生应急工作的科学发展做出了积极的探索。

参考文献:

[1] 徐缓.关于我国公共卫生人才核心能力的思考[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6,22(2):95—97.

[2] 陈军华,吴群红,郝艳华,等.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急能力建设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6,22(10):1253—1254.

[3] 张议丹,郝艳华,吴群红,等.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直急能力测评方法及应用现状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4):220—228.

应急预案演练实施计划, 篇4

针对本计划的预防重点,由矿总工程师赵海军组织一次火灾演练,具体演练措施,人员安排、记录等由技术科负责安排。一、演练领导小组:

组长:赵海军副组长:武迎喜高志林

成员:关海升白宇刘雄王小荣郭丰胜倪兆国二、演练资料:

拟定11622工作面回风顺槽发生火情,采取措施处理。二、演练方法和步骤:

由总工程师赵海军组织人员成立演练小组,安全副矿长武迎喜担任本队的队长,负责主持、组织本队人员对要求演练的“应急预案”项目的要求进行模拟演练;赵海军担任演练活动现场总指挥,负责向参练人员讲解演练活动的具体规则和要求,演练活动结束后,对演练活动进行讲评和分析。三、演练总结

演练结束后,由总工程师对本队所参加的“应急预案”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必要时对“应急预案”的要求进行调整或更新。演练、评价和更新的记录应予以持续,并填写事故模拟书面报告书(附:事故模拟书面报告书)。四、演练评价

全部演练活动结束后,由应急演练活动领导小组针对井下各个部位各个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并将结果填写应急预案演练评价表(附:应急预案演练评价表)。五、演练活动时间:

此次演练活动时间拟定与20xx年8月30日,请矿总工程师参照以上资料,尽快组织本组人员对演练资料进行熟悉和掌握。

事故应急救援演练计划

为了加强建筑工程的安全生产管理,保障项目部施工人员职业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保证项目部在出现生产安全事故时,能够及时进行应急救援,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损失,结合本工程进度及现场实际状况,特制定本应急预案演练计划。

一、应急预案演练资料

本工程占地面积较大,高处垂直交叉作业多,预留洞口多,设备投入较多,模板均为木模,为此项目部把物体打击、高空坠落、触电、火灾等作为该工程的应急预案演练资料。

二、时间安排

1、20xx年月日上午进行高空坠落演练;

2、20xx年月日上午进行物体打击演练;

3、20xx年月日上午进行触电演练;

4、20xx年月日上午进行火灾演练。

三、演练组织

1、施工现场生产安全应急救援小组

2、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程序:如发生产安全事故立即上报,具体上报程序如下:现场第一发现人——现场值班人员——现场应急救援小组组长——公司值班人员——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小组——向上级部门报告。

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应急救援组织立即启动如下应急救援程序:

现场发现人:向现场值班人员报告。

现场值班人员:控制事态保护现场组织抢救,疏导人员。现场应急救援小组组长:组织组员进行现场急救,组织车辆保证道路畅通,送往最近医院。

公司值班人员:了解事故及伤亡人员状况。

公司生产安全应急救援小组:了解事故及伤亡人员简况

及采取的措施,成立生产安全事故临时指挥小组,进行善后处理,开展事故调查,预防事故发生措施的落实,并上报上级部门。1、电话拨打

了解气候状况拨打电话121,掌握近期和中长期气候,

以便采取

针对性措施组织施工,既有利于生产又有利于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工伤事故现场重病人抢救应拨打120救护电话,请医疗单位急救。

火警、火灾事故应拨打119火警电话,请消防部门急救。发生抢劫、偷盗、斗殴等状况应拨打报警电话110,向公安部门报警。

2、物资准备

为确保演练计划的正常进行,务必在月日前贮备好如下物资:

急救箱、必要药物、、可充电工作灯、电筒设备。用于危险区域隔离的警戒带、各类安全禁止、警告、指令、提示标志牌。安全带、安全绳、担架等专用应急设备和设施工具。

五、作好演练总结

在演练结束后,现场安全负责人务必根据演练的实际情

况在演练结束15天内写出演练报告备案。报告应有如下资料:

1、演练组织落实

2、演练状况

3、演练应急中的存在问题及整改要求

应急演练的组织与实施 篇5

----龙矿学校组织学生开展应急疏散演练活动

为了让师生了解各种应急避险知识,掌握最有效的逃生方法,提高师生在密集场所紧急避险和自救自护等能力,5月14日下午,龙矿学校组织全校师生开展了应急疏散演练活动。

为确保演练活动安全有效,龙矿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各班班主任为组员的领导小组,并就相关工作进行了详细而周密地安排与部署。为了确保演练活动按方案顺利进行,进一步明确疏散集合地点、疏散顺序和注意事项。陈强副校长要求全校师生必须服从指挥、听从命令,必须保证安全、快速地进行疏散,不得拥挤、推搡、抢先下楼,疏散过程中更不得喧哗、开玩笑,如发现有人摔倒,应将其扶起,帮助其一起逃离危险地。同时要求所有班主任及参演老师各司其职,及时到达规定位置。在用时不到3分钟的应急疏散演练过程中,近1700名学生和全体老师个个都沉着镇定地从教室撤离到规定场所。整个演练过程既紧张、激烈,又有条不紊。

防汛应急演练方案(实施方案) 篇6

一、指导思想: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全力抢险”的防汛方针,落实安全发展的理念和安全第一的原则,进一步强化措施,落实责任,消除隐患,夯实基础,着力增强师生安全责任意识,提高师生安全防范能力,确保抢险队伍跟得上,防汛物资准备齐全,把洪水灾害的影响和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为学校的教育事业健康、和谐发展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特制定本演练方案。

二、成立防汛演练指导小组

组长:王明堃

职责:在上级的领导下,贯彻执行教育局防洪、防汛指挥部门指示精神,全面指挥学校防洪、防汛工作。

副组长:刘海

陆显四

职责:根据出现的险情,为组长提出排险、抢险方案。及时分析汇总汛期中水情和灾情,为组长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根据组长的指令,参与救援抢险。组织足够的防汛物资送达抢险学校现场。联系医疗部门,调动医务人员、医疗设备,组成医疗队参加学校抢险救灾工作。维护学校交通秩序负责学校稳定。协调和组织学校迅速恢复教学活动。

成 员:周运春 龙家坛 秦远政 朱莹 周艳 杨立富 杨鑫鹏 秦勇 职责:在组长的统一指挥下,负责检查、监督学校防汛措施的落实情况,负责检查、监督学校的防汛安全;负责检查、监督学校抢险物资的到位,保障供给受灾学校师生的生活必需品;做好学校防灾、抗灾和灾后恢复教学活动的指导工作。确保师生安全,杜绝人员伤亡。

三、应急小组:

1、班级疏散小组:如果是在课堂时间内,谁上课谁负责。如果是在课余时间班主任负责。

职责:(1)防汛演练时带领学生逃生,谁是责任人谁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快速有效的组织学生撤离到安全场地;(2)到达安全场地后迅速清点学生人数及伤亡情况;(3)班主任及时向统计小组报告学生撤离情况。

2、其他疏散小组: 教学楼楼梯:周艳 大门口疏散引导:秦勇

秩序维护:秦远政

职责:警报响起,迅速到各楼梯口和校门口、疏散接应学生,确保学生快速、有序撤离,严禁出现拥挤、跌倒、踩伤事故的发生。

3、宣传小组:周运春

龙家坛(摄影)

职责:具体负责应急人员撒离现场后的宣传教育、摄影、照相、报道等。

4、救护小组:刘海

陆显四

杨立富 杨鑫鹏

职责:具体负责演练疏散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事故的应急救护等。

5、统计小组:朱莹

职责:具体负责安全疏散后的人员(全校)统计工作。

四、演练对象

化垮小学全体师生

五、演练时间

2012年6月 7日

六、演练内容

情景模拟:全校师生在教室里上课,突然听到广播里发出防汛抗洪报警信号,教师立即把学生从教学楼内疏散到安全地区。

七、演练步骤:

防汛演练的阶段划分:

1、进行学习动员。在全校进行一次汛期安全大教育活动,组织师生学习,提高师生的汛期安全意识。在班主任的组织指导下,认真学习和模拟演练我校制订的应急预案,熟悉在突发事件中各自的职责和任务,基本的自救和逃生方法,保障学生和公共财产的安全。

2、成立演练领导组织机构,明确责任,严格组织实施演练活动,确保演练活动顺利完成,达到预期效果。

3、组织演练。讲解防汛知识及演练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在组长的指导下进行演练。全体师生都要参加,把演练当成实战,认真对待.八、学生演练

A、演练前,由各班班主任安排时间对学生进行一次防汛知识教育。

B、演练时,听到信号,任课教师安排学生有序进行疏散,带领学生有次序疏散。组长发出撤离口令:“各班注意,现在把学生撤离到校门口外的安全地带,各班迅速撤离,不要惊慌和大声喧哗”。现场的教师听到口令后马上组织学生准备撤离并发出口令,“起立,准备撤离!打开前后门”学生听到口令后,前三排学生面向前站,后三排学生面向后站,最前面的同学迅速把课桌凳移开,打开疏散通道,便于撤离。

九、要求:

1、教师要冷静、果断下达口令。学生不要惊慌,更不要大声喧哗。

2、学生要听从老师的口令,动作要做到快静齐。

C、根据具体情况,教师要果断的发出口令:“开始撤离!”学生听到撤离口令后,前三排学生从前门出,后三排学生从后门出,出门后再合并成两路纵队迅速下楼,到达安全地点。(一、二、三年级集合地点为校门外停车坪旁;

五、六年级集合地点为校门外公路。)

4、总结汇报。演练结束后,组长对演练进行总结,针对演练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指出来并进行整改,总结情况整理后存档。

十、演练要求:

1、加强领导,确保演练工作达到预期目的。在组长的统一部署下,全校师生要高度重视,提高认识,积极参加,确保演练效果。

2、各班级调整好工作,确保全员参加。这次演练是全面性的、较大规模的防汛演练,各班级要组织好学生积极参加这次演练学习,增强自己躲避灾难危险的能力等消防技能。

3、完善规章制度,强化责任制的落实。演练结束后,要对这次演练活动进行认真的总结,针对演练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整改。

应急演练的组织与实施 篇7

事实证明[1], 通过针对各类事故进行应急救援预案演练, 可以在事故发生时提高各级救援人员的熟练程度和反应能力、促进各部门之间的磨合, 从而有效的减少事故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但目前的应急演练主要是以照本宣科的方式为主, 这种方式花费较大, 因此不可能进行多次重复演练, 不能对比多种救援方案的后果。同时, 由于大型灾害多数为复合性灾害, 具有发生机率低、单次灾害损失严重等特点, 依赖实际灾害应急经验积累灾害管理和应急能力, 风险过高, 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 也不符合实际需要。

如果能把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在计算机上进行演练, 将解决以上问题。这是一种类似军事仿真演练的过程, 它使多个用户在同一个虚拟环境中进行各类交互式仿真, 从而能够广泛用于复杂操作训练、过程排演等领域[2]。

美国已将这种思想应用到灾害管理系统和事故管理系统中, 美国应急管理署在前几年就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日本政府也将应急仿真演练作为灾害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一部分。在国内, 台湾科学家参照美国应急体系建设, 把应急仿真应用在台风灾害中;上海大学的覃朝勇等人对航空火灾应急处理仿真系统进行了设计并对关键技术进行描述[3];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的李建臣实现了基于HLA的海上搜救模拟系统[4]。而在化工行业中, 目前大部分的研究以决策支持和信息管理为主, 但这无法提供应急流程的模拟以及决策方案的讨论, 不能有效地应用于应急演练。因此, 需要建立化工园区的事故应急救援仿真演练系统, 应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以及辅助决策支持技术, 使应急演练科学化、智能化、虚拟化。从而训练各级决策与指挥人员、事故处置人员, 发现应急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检验和评估应急预案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提高应急能力。

1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系统的设计需求, 是在同一虚拟的事故环境中, 不同的应急救援部门或人员在各自的计算机上, 履行相应的职能, 协同作战, 完成所设定的救援任务。利用相关数据, 模拟事故场景, 设计相应的事件驱动程序, 将演练的过程在计算机中实现, 其开发过程模型如图1所示。

首先根据工厂实际生产环境及周围的地形、天气等自然环境, 利用Creator、Vega等三维建模和转换工具, 为所有对象建立虚拟模型;然后结合三维图像模型库、数据库, 构造事故场景;根据虚拟事故场景、场景中各种对象的交互关系设计驱动程序, 使对象按照实际情况在虚拟场景中显示;完成虚拟场景的构造和显示后, 基于GIS系统、重大危险源数据库、危险化学品的燃爆与毒性数据库、应急救援资源与预案数据库、泄漏扩散与疏散模型等[5], 进行化工事故分布式交互仿真设计, 保证通过广域网、局域网的各个救援部门和相关人员共享一个统一的虚拟仿真环境;最后, 模拟发生事故后的处理操作, 对事故应急救援过程仿真演练。

2 基于HLA的仿真系统

参考国际发展的趋势, 分布交互仿真设计采用更为完善的高层体系结构 (HLA) [6], 它是用于计算机仿真系统的通用技术框架, 可以接受现有各类仿真过程的共同加入, 在HLA中, 为实现某种特定的仿真目的而进行交互作用的集合称为联邦成员, 各联邦成员通过RTI (运行时间支撑框架) 构成一个开放性的分布式仿真系统, 形成一个大规模的分布交互系统, 整个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充性和重用性。在联邦的运行阶段, 这些成员之间的数据交换必须通过RTI。根据事故应急救援仿真的需求, 设计基于HLA的仿真结构如图2所示。各联邦成员的功能和开发要点如下:

(1) 管理联邦成员:这是一个特殊联邦成员, 它是整个仿真系统的控制中枢, 提供联邦的创建、结束以及管理多个不同的联邦成员运行状态的人机交互接口, 确定仿真的对象及仿真初始条件, 负责联邦声明管理、对象管理、所有权管理、数据分发和时间的推进。

(2) 场景联邦成员:这是虚拟现实场景仿真系统, 运用虚拟现实技术, 通过大型三维地形建模, 构造出事故应急预案演练需要的三维场景, 实时模拟事故发展过程。场景的实现包含以下主要的类库和算法[7]:

①场景节点类库。主要是包括一些地形、道路、人物以及工厂的生产设备。

②数学模型计算类库。包括显示场景细节度的LOD算法类库、几何图形构建算法类库、工艺仿真算法类库和一些数学运算类库。

③3D图形和声音特效类库。例如:特殊的天气情况和事故发生后爆炸、火焰、烟雾等特效的显示。

④场景管理和交互类库。碰撞检测、对象捕捉和交互类、检测类。

(3) 事故联邦成员:结合化工过程工艺仿真模型, 为事故应急预案演练系统提供实时的大型灾难事故, 控制和管理火灾、爆炸、有毒气体泄漏等的发展过程。选取典型的化工事故火灾、爆炸和泄漏模型, 对事故进行实时模拟。

(4) 救援联邦成员:模拟各部门在事故发生时的救援过程, 包括各应急救援部门的名称、救援力量、装备等各种影响救援的信息, 对人员的疏散, 救援现场的指挥决策等。

(5) 预案联邦成员:它是一个运行程序, 管理联邦成员的加入和退出, 负责收集、分析联邦运行过程中的数据, 并提交运行报告, 并对预案演练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在预案联邦成员中, 还加入了预案逻辑和预案评估系统, 通过人工智能方法, 使人机交互更加智能化, 事故应急救援演练的仿真程序可参考HLA仿真应用程序的通用流程图[8]。最后, 可以在设计专家库的基础上, 利用层次分析法等数学方法对整个预案的演练结果进行评分。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仿真是一个复杂的仿真系统, 它不仅涉及到连续、离散和混合仿真, 还涉及到定性和定量仿真, 原来的DIS (分布式交互仿真) 对有不同时间管理策略、不同精度和不同粒度的仿真还不能提供互操作联合仿真的能力。此外, DIS在对象模型、数据表示和通信协议上缺乏灵活性、有效性, 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新技术。

相对于DIS而言, HLA是为了主动地建立一种更适于各种类型的模型和仿真系统以及C4I (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 系统之间实现互操作的体系结构而产生, 解决了DIS存在的仿真资源可重用性等问题。

3 系统的开发环境和开发工具

参考软件开发经验和目前流行趋势以及各软件之间的兼容性, 系统拟采用的部分开发环境和开发用具如下:

操作系统:windows XP操作系统;

集成开发语言:Visual C#.NET;

数据库系统:SQL Server或Oracle;

Web服务器:IIS6.0;

地理信息系统:ArcGIS系列产品;

3D建模工具:ProE;

视景仿真平台:Vega和OpenGL;

HLA接口:pRTIv2.0;

数学计算工具:Matlab;

客户端:P4以上处理器, 256M以上内存。

4 结束语

本文从整个系统的开发流程设计, 对开发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 给出了开发要点并建议采取的开发工具, 给整个系统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思路和前提。

这种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桌面推演的软件系统的开发,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各级政府应急机构、化工园区应急机构、企业应急机构都可以应用;无破坏性、可多次重复;安全、经济、可控;不受气候条件和场地空间的限制。实现了利用计算机进行救灾模拟演练, 让各应急机构和应急救援人员通过模拟演练, 不仅对各种灾害事故有感性上的认识, 还能够培养其对事故进行分析、判断和如何采取应对措施的能力;使救护技术和业务知识形象化、系统化, 弥补现实训练具有间断性的缺点, 提高救护队员的救护技能。

参考文献

[1]吴宗之, 刘茂.重大事故应急救援系统及预案导论[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3WUZong-zhi, LIUMao.Discussion on emergency rescuesystem and contingency plan of Heavy accidents[M].Beijing:Metallurgical Industry Press, 2003

[2]Wouter Favoreel, Bart De Moo, Peter Van Overschee.Subspace state-space system identification for industrialprocesses.Journal of Process Contro1, 2000, 10:149~155

[3]覃朝勇, 袁世忠, 王兴红.基于DIS的航空火灾应急处理仿真系统[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06, 23 (3) :69~70QIN Chao-yong, YUAN Shi-zhong, WANG Xing-hong.Air fire fighting simulation system based on DIS[J].Computer Applications and Software, 2006, 23 (3) :69~70

[4]李建臣.基于HLA的防救模拟训练方法研究与实现[D].沈阳: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2004LI Jian-chen.Research and realization of rescue simula-tion training methods based on HLA[D].Shenyang Auto-mation Research Institution, 2004

[5]贾连兴.仿真技术与软件[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6JIA Lian-xing.Simulation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M].Beijing:National Defense and Industry Press, 2006

[6]周家铭, 邢培育, 汪丽莉等.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桌面推演的设计与实施探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7, 17 (9) :39~44ZHOU Jia-ming, XING Pei-yu, WANG Li-li, etc.Dis-cussion on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desktop ma-neuver of emergence plan for work safety[J].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 2007, 17 (9) :39~44

[7]康凤举.现代仿真技术与应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1KANG Feng-ju.Modern simulation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M].Beijing:National Defense and IndustryPress, 2001

[8]王灏.虚拟化工厂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 2006WANG Hao.Design and implement of virtual chemicalworks system[D].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2006

[9]易涛, 周永平, 李颖.基于HLA架构下的化工安全虚拟现实仿真演练系统[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2007, 24 (4) :519~523YI Tao, ZHOU Yong-ping, LI Ying.The VR system ofsimulation for security of chemical industry based on HLA[J].Computers and Applied Chemistry, 2007, 24 (4) :519~523

应急演练的组织与实施 篇8

【关键字】地铁车站;应急演练;四级体系

随着南京地铁步入网络化运营的新时代,运营里程由原有的一条线路,21.72公里,16座车站,增加到三条线路,85公里,57座车站。到2014年,更将达到7条线路、200多公里的规模。与此同时,站务中心员工队伍急速扩充,已由300多人增加到1000余人。面对这些情况,做为站务工作者,如何有效应对车站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保证事件发生时车站一线快速、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确保车站各个岗位、各位员工对各种突发情况下的处理流程都能了然于心,成为站务管理者需要思考的问题。面对各种各样随时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处乱不惊,沉稳应对,就需要通过平时针对各种突发情况的应急处置演练来锻炼员工队伍,不断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与水平。

长期以来,地铁的演练模式基本上是有公司统一组织,各相关部门及中心参与。这种演练虽然统一性强,规模大,协调性高,但形式较为单一,考验的更多的是各部门中心之间的协作水平。且时间跨度大,覆盖面小,平均一个月才能轮到一次与车站相关的演练,如此一来,大多数车站员工参与不到其中去,得不到有效的锻炼。随着网络化运营时代的到来,站务中心线更长、站更多,员工队伍更加庞大,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要求更高,仅仅依赖原有的这种演练模式已经不能适应车站安全工作的需要。

因此,需要形成以公司级演练为指导,中心、站区及车站分别组织,全员参与,持续提高。确保中心级演练覆盖所有站区,站区级演练覆盖所有车站,车站级演练覆盖所有员工,建立公司级、中心级、站区级、车站级四级演练体系,将演练的覆盖面扩展到每一条线路,每一个车站,每一名员工,每一项预案。通过高频次、大覆盖面的演练切实提高一线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与水平,具体组织实施方式如下:

一、公司级演练

组织形式:运营公司统一组织,各相关部门中心参与,在车站范围内开展的应急演练。由公司领导担任演练小组组长,各部门中心领导担任组员,负责现场指挥和评定。

演练重点:主要侧重一些对地铁运营影响较大的突发事件,需要多个部门中心共同参与完成的演练。如道床伤亡、列车火灾、车站火灾、SICAS信号联锁系统故障、车站大面积停电等突发事件。

演练周期:每月1次。

演练形式:实做演练。

参与人员:各相关部门、中心人员、车站当班人员。

演练效果评估:公司及中心领导现场考察、评估员工表现。

二、中心级演练

组织形式:站务中心制定月度演练计划,包括演练时间、演练地点、演练项目等。由中心领导担任演练小组组长,中心工程师及各站区站长担任组员。负责现场指挥和评定。

演练重点:主要侧重对地铁运营有一定影响的突发事件,站务中心可协调完成的演练。如突发性大客流、道岔设备故障、AFC设备故障等突发事件。

演练周期:每月2次

演练形式:实做演练

参与人员:站务中心工程师、站区站长、车站当班人员,各站区员工代表

演练效果考查:中心工程师及站区站长现场评估,总结问题。

三、站区级演练

组织形式:各站区制定月度演练计划。包括演练时间、演练地点、演练项目等。由各站区站长担任演练小组组长,各站工长担任组员,负责现场指挥和评定。

演练重点:主要侧重对地铁运营影响不大、但对乘客服务有一定影响的突发事件。如车站客伤、车站可疑物品、乘客纠纷、电梯困人等突发事件。

演练周期:每月3次

演练形式:桌面演练或实做演练,以实做演练为主

参与人员:本站区所有工长,站区所辖车站员工代表

演练效果考查:站区站长及工长现场考查评定,中心工程师不定期抽查。

四、车站级演练

组织形式:各站于每月底,制定本站下月的演练计划。包括演练时间、演练项目等。由车站工长担任演练小组组长,当班值班站长担任组员。

演练重点:涵盖车站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可采取桌面演练、口述流程的方式进行。

演练周期:每日1次

演练形式:桌面演练或实做演练

参与人员:本站所有当班员工

演练效果考查:工长现场考查评定,站区站长、中心工程师不定期抽查。

五、演练的记录及监督

在各车站建立《站务中心应急演练记录台帐》,用专用文件夹进行归档管理。台帐的填写责任人为各班组值班站长,负责对本班组每次开展的各类演练进行详细记录。站长和工长负责对台帐定期进行检查。并对每名员工参与演练的情况进行跟踪,对员工应急处置能力掌握情况进行抽问和检查,确保演练不流于形式。

六、考核与激励机制

站务中心工程师负责对车站各级应急演练的开展情况进行全面的监督及检查。从三个方面对各站应急演练工作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应急演练开展情况、应急能力掌握情况、台帐填记情况。每月对检查情况进行一次总结和评比,并根据《绩效考核办法》对表现突出的车站及个人进行奖励,对应急演练工作未达标车站落实考核。

七、结语

上一篇:技术副总述职报告下一篇:党员回头看活动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