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音乐的神奇魅力

2024-07-06

轻音乐的神奇魅力(精选12篇)

轻音乐的神奇魅力 篇1

感受陶艺的神奇魅力

4月22日,学校组织高一年级去顺义的神笛陶艺村,我得以再次身临其境感受陶艺的神奇魅力。

20xx年我初一时曾去过那里参加蓝天博览课的课外活动,留下了难忘的印象。那次我写了一篇作文,作文的最后写道“神笛陶艺村真好玩儿,假如我以后有时间的话,一定还要再去”,4年过去了,我的愿望实现了,除了故地重游的开心,还有很大的收获。

神笛陶艺村紧邻奥运会水上运动场,其两侧分别是赛马场和高尔夫球场,这里不光风景很美,更是一座袖珍景德镇,也是一座充满神奇色彩的村落,值得大家前往观赏。

这里除了房子是新的、房间里有课桌之类的东西,其它的东西很像农村,显得与众不同。陶艺村内设拉坯间、利坯间、泥塑间、彩绘间、烧炼间、烤花间等,,在电视里看到的制作泥塑的那些工具,现在就摆在我们的眼前。

一批来自景德镇的能工巧匠,向我们展示了景德镇的陶瓷文化和精湛的手工技艺,真是应了那句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他们勤奋钻研的精神、一丝不苟的作风、精湛高超的技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好好借鉴学习。

这里展出的精美陶艺作品数不胜数,有造型各异的瓷瓶,也有神采奕奕的陶制人物,还有栩栩如生的动物,令人流连忘返,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中国陶瓷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们在这里了解到了陶瓷的历史,知道了陶瓷的制作流程,了解了关于陶艺的很多知识,我们还动手实践,亲手拉坯、亲手彩绘,学着正宗的景德镇陶艺,制作自己的陶瓷作品,虽然做的不怎么样,但我们感受到了无穷的乐趣,圆了亲手制作陶瓷的梦,培养了劳动观念,提高了审美和动手能力。

轻音乐的神奇魅力 篇2

关键词:高中音乐,鉴赏,教学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 音乐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其独特的学科特点, 决定了它在训练学生审美心理、完善人格和激发创造力等方面具有特殊的功能。而音乐鉴赏课是高中音乐教育中必不可少的课程之一, 也是促进高中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为社会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跨世纪合格人才的有效方式。

一、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需要一定的音乐知识与技能。马克思说:“对那些没有音乐感的耳朵, 再美的音乐也是无意义的。”有音乐感的耳朵, 有的是先天的赐予, 但更主要是后天的铸成。如果不是在教育中掌握了最基本的音乐知识与技能, 那么人所听到的就可能仅仅是音响而不是音乐, 更难以进行较高层次的音乐欣赏活动。例如:在鉴赏《梁祝》时, 由于学生对于经典乐曲的旋律过于熟悉, 注意力并不集中, 回答问题时也不够兴奋。怎样激发学生兴趣, 提高对《梁祝》的鉴赏水平呢?哪个乐器吹出了鸟鸣般的引子开头旋律?引子部分展示一座城市的春景, 请大家猜猜看是哪个城市?这样在欣赏分析中以问题衔接, 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创作时作者有多大年纪?学生说40、50、60, 而我的答案让学生十分意外:20多, 上海音乐学院的大学生。同学们听后十分惊讶。于是我趁机与学生进行观念上的沟通:你们别把经典想成单纯是技巧高超, 它们更蕴涵着青春的气息与真挚的情感。这样的互动教学, 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二、巧妙地运用音乐教学艺术

音乐鉴赏课内容复杂, 由于阅历和知识的制约, 中学生不可能对所有的内容都感兴趣。他们仅凭个人的兴趣, 对不同的乐曲采取不同的态度。喜欢听的就抱着积极的态度去欣赏;不喜欢的则表现出厌烦的情绪, 以消极的态度去应付。鉴于这种情形, 教师应该从导入语开始激发学生的鉴赏兴趣。例如:在学习民歌时, 很多同学说民歌没意思, 土气味十足, 不喜欢听, 更没兴趣欣赏。于是我就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在上课时出示了两句乐谱:一句是《沂蒙山》的民歌, 另一句是《十五的月亮》。先让学生唱并分析, 比较它们的异同点, 然后说明《十五的月亮》是以山东民歌为基础, 进行演变加工而成的。民歌是音乐创作的基础与源泉, 在音乐创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在就要和大家一起欣赏民歌, 所以, 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

三、采用学生自主参与的教学

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中, 自主性参与学习是课堂组织教学的核心。音乐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人。教师的任务是指导学生当好主人, 每个学生都有权利以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 表达个人的情感, 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因材施教地有机结合起来。教学的过程既有教, 也有学, 学习新的理念、新的知识, 向课堂学习, 向学生学习。知识不仅要通过学习来获得, 还需要通过沟通、交流来更新。一个人不仅要善于学习, 还要善于向他人请教, 借用别人的智慧。教师不是绝对的权威, 教师也有向学生学习的地方, 如在流行音乐这方面, 学生知道的比教师多, 包括歌手成长的经历、风格、演唱的经典曲目等。这时我们应虚心向学生学习,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体现学生的自主参与性, 让课堂活起来。有句话叫音乐无国界, 音乐不但不分国界、不分地域, 更无长幼之分。所以, 我们把开启音乐大门的钥匙交给学生。例如:在教学《流行风》时, 让学生共同参与备课、学生选代表讲课, 教师予以补充引导, 把握大方向, 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在鉴赏中获得审美的情感体验

虽然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具有众多的功能性, 但其最根本的还是审美特性。所以说, 高中的音乐鉴赏应将审美体验放在首位。在此过程中, 教师应该树立一种观念:音乐鉴赏课不是文化课的讲解课, 在鉴赏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如果一味地讲解, 这些都无法取代学生内心深处的感受。所以, 成功的音乐课不在于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多少, 而是在于学生自我感受的程度。教师的职责在于引导学生自我感受, 提高自身审美能力, 培养音乐情感, 不能过多地加入自身的理解, 而应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与见解。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 它通过艺术给人一种美感, 使人们在情感方面得到满足, 所以, 鉴赏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音乐鉴赏是以听、赏为主的教学过程, 例如:在教学西洋管弦乐《1812年序曲》鉴赏时, 为大家讲一下创作背景之后, 应让学生自己去感受、理解作品所表现的场景, 哪些音乐片段表现法军主题, 哪些音乐片段表现交战主题, 这些都应该让学生自己用耳朵去听, 用大脑去理解, 从而身临其境地享受音乐, 培养学生审美情感, 体验音乐所带来的独特魅力, 达到音乐鉴赏课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揭颖珺.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的创新思路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 2011 (12) .

[2]蒲杭艳.关于提升高中音乐教学水平的策略探究[J].新课程, 2012 (1) .

让音乐的神奇魅力充溢课堂 篇3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音樂课堂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但长期以来,初中音乐教学一直存在着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手段落后等诸多现象,导致音乐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兴趣不高,难以发挥其美育功能。在对《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后,从音乐学科自身的价值出发,对提高初中音乐教学有效性做了一些探讨。

一、从情感融入,让学生乐学

教学是师生之间知识交替与情感交流的过程,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学生对教师的知识与情感的认同程度。不妨运用师生的“共情”来促使学生乐于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音乐过程中出现的情感体验,倾听他们的心声,深化学生的审美理解。例如,在教学“春之声”时,师生共同吟诵唐朝诗人孟浩然的《春晓》,来感知其诗意。在初听无伴奏混声合唱《春晓》时,大多数学生纷纷表示那充满整首音乐作品中的切切察察声,觉得又疑惑又难听,并表现出不想继续听赏的情绪。在教学中首先从心理上认同学生的观点,并进行引导,通过引导学生从唐诗《春晓》的“闻啼鸟”“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等诗句中感知到诗人对大自然声响的描绘,然后聆听并探讨无伴奏合唱《春晓》中运用人声模拟的各种声响与表现大自然场景的关联,消除了学生的疑惑。最后探讨了音乐的要素在表达诗歌意境中的作用,学生感受到了速度的渐慢,象声词“耶”的反复咏唱,表达出诗人对落花的声声叹息之情。通过分段的赏析与师生的探讨交流,在实践与创造环节中,创编“图形谱”来表现音乐,借助“图形谱”中的线条与色彩来表达对音乐的理解,有舞蹈特长的学生用肢体语言来表现音乐的意境。

二、感悟音乐,激活开放式的创新方式

音乐课堂教学有两种模式:一是教师带着音乐课本走向学生,另一种是教师带着学生走向音乐课本。在这两种模式中,后者更容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从而积极地参与音乐活动,为培养创新能力打下基础。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例如,在欣赏《春江花月夜》时,就拿几幅国画山水图让学生思考:假如用音乐来表现山水画,应该用什么乐队?是民族乐队还是西洋乐队?用民族调式还是西洋调式?它的意境怎样?学生在讨论后认为是民族乐队和民族调式,意境是安静的。于是又给学生听第一次《春江花月夜》,他们都觉得乐曲与画的意境很相似,在此基础上,就打出曲目的字幕,在启发下,学生对乐曲有了感性的认识。这时候再用一些言简意赅的语言来表达,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在听第二遍时要求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来联想,通过“音、画、诗”三位一体欣赏方式,使学生进一步感悟音乐,把自己作为“参与者”,把自己作为作曲家、书画家,根据自己的联想对音乐进行理解。总结的时候要运用鼓励性的语言,提倡学生运用不同形式去创新,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不断培养创新意识。

三、采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创新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教育的目的就是创新,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所做过的事,这样的人才能有所发明与发现。新课改初中音乐教学理念不断推进,音乐教学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几首歌、几段乐曲或简单的乐理知识,而应该交给学生一把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使学生用跳动的思维去创造更自由的“音乐王国”。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其思维敏捷、反应灵敏、活泼好动的特点,所以,我们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音乐活动。例如,选择某乐曲的片段让学生自己视唱、视奏,或者要求学生给乐曲命名,或是随音乐律动、表演等,这样生动活泼的练习,大大拓展了学生的音乐知识。通过旋律接龙、节奏模仿、旋律填空、加花等活动,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作能力。还可以结合课本内容来引导学生欣赏音乐作品,如,课前让学生从网络、刊物等收集一些资料,教学中师生通过故事、表演、创造性的活动导入,围绕某个作品大家一起共享、共析,从而激活学生对音乐的创新思维。

四、利用欣赏课,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往往根据各自的经历,在产生情感体验之余展开丰富的联想,这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在进行音乐欣赏教学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心情下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例如,在学习中国古典音乐《梁祝》时,我们不妨让学生在闭目聆听这首乐曲的同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去感知大脑中联想到了什么,很多学生在聆听完这首乐曲会联想到春天,大自然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色,这就是一次很好的想象、联想练习。教师还可加以适当引导,在乐曲中让学生感受梁山伯与祝英台在春光明媚的自然美景中如何互相倾吐爱慕之情。又如,在欣赏“大峡谷”的第一乐章“日出”时,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通过聆听大鼓、短笛等乐器演奏的不同旋律去感受大峡谷中冉冉升起的太阳以及山间清晨鸟鸣的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杨拉洁.钢琴伴奏在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中的作用[J].教学月刊,2010(07).

[2]宋新艳.初中音乐教育现状与对策探微[J].学生之友:初中版,2010(09).

[3]王瑛.初中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J].学生之友:初中版,2010(08).

神奇的音乐树 篇4

贝西的理想是当一名音乐家。他特别喜欢小提琴,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学琴。他梦想有一天,能成为帕格尼尼那样世界著名的小提琴家。

清晨,他迎着朝霞练琴,直到上学;晚上,他做完功课,伴着月光拉琴,直到深夜。他的手指被琴弦磨破了,鲜血滴在泥地里,汗水像泉水般淌在脚下。他一天天地拉着,一年年地拉着,在提琴声的陪伴下,从儿童变成了少年。可是,他的梦想还没有实现。他的提琴只能发出单调、乏味的声音,就像一杯白开水那么平淡。

麻雀们常常站在树枝上嘲笑他:“嘻嘻,贝西,你的琴简直像公鸡叫,真难听呀!你快学学我们唱歌吧,叽叽啾啾,多么好听!”

虫儿们也在草丛里笑话贝西:“唧唧唧唧,瞧那个傻小子,脖子上夹个怪东西,样子难看,声音难听,哪比得上我们,用翅膀当琴,既方便又好听!”

他们的嘲笑,像火一样烫伤了贝西的心,他生气地把小提琴摔在地上,伤心地说:“我再也不拉了!“幸好,小提琴并没摔坏,只从琴颈上掉下一小块指甲般大小的碎片,琴的声音没受到影响。那块小小的碎片钻进了泥地。

第二天,贝西惊奇地发现,在他拉琴和摔琴的地方,钻出了一棵小竹笋。他弯下身来仔细瞧瞧,咦,这哪是什么竹笋,这是一棵古怪的小树苗!它的树干又细又光滑,就像一根小银笛,上面长着几片金色的小树叶。

贝西心里一阵高兴,不由得又拉起了小提琴。奇怪!那琴声一响,小树苗就呼呼直往上窜,比雨后春笋长得还快,等贝西一停下手,小树苗就静静不动,一点儿也不肯长了。

“这是什么怪树呀?”麻雀和虫儿们都呆住了,傻愣愣地望着这棵树。

一只见多识广的老燕子飞过,说:“我知道,我知道,这种树叫音乐树,我在遥远的丘拉巴岛上见过。这树是那块小提琴的碎片长成的,贝西的血汗浇灌了这块土地,他的音乐给了它生命,使它变成一棵奇特非凡的树。贝西,你快拉吧!音乐是音乐树的养分,你快用琴声来浇灌它!”

贝西又拉了起来。只见这棵奇树抖动着枝干越长越快,越长越高,越长越大,不久便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

这棵大树非常奇特:粗大的树干光芒四射,就像一根闪亮的银柱子;金色的树叶重叠着,就像一串金锁片;那树枝也是银色,形状就像一把把琴弓。风儿吹过,枝叶摇动,发出了叮叮当当的声音。

更令人奇怪的是,不久,在音乐树的树顶上,结出了一个火柴盒那么大的白色果子,果子的形状就像一把小提琴。果子上还有四根发亮的银线,它们粗细不同,就像四根小提琴的琴弦。

老燕子告诉贝西:“这是提琴果。等它成熟,你把它采下来,再摘下一根树枝做琴弓,它就成为一把新的小提琴,你可以用它来拉琴呢。”

提琴果越长越大,长得跟普通小提琴一般大;它的颜色渐渐地从白色变成了金黄色。它终于成熟了!贝西把它摘了下来。

贝西又摘下一根琴弓一样的树枝,用这“琴弓”在提琴果上拉了起来。啊,它的声音真是美极了!最粗的那根G弦发出的琴声,就像大海那么深沉;那D弦的声音,像是和煦的春风在山谷里吹动;那A弦的声音,如同山泉流淌;那最细的E弦,像是云雀在高空鸣唱……

从此以后,他迷上了这神奇的提琴果,一直用它来演奏,把自己的小提琴扔到了一边。

这天夜晚,月亮特别圆,特别亮,像银盘似的挂在天上。那月光如同流水,把园子里的一切冲洗得格外明净。静静的,静静的,树叶不动,青草不动,没有风声,没有虫鸣,只有贝西的提琴果拉出的声音,在这纯洁、安静的月光河里流动着。

这小提琴发出的声音竟是那么美,美得如同天上的仙乐!

忽然,那音乐树猛烈地抖动了一下,发出了悦耳的和声,一会儿像有无数把小提琴在演奏,伴和着贝西那把小提琴;一会儿,它又发出钢琴的声音,叮叮咚咚,像配合贝西,演奏着小提琴和钢琴合奏曲;一会儿,它又发出各种乐器的声音,有大提琴、圆号、长笛、双簧管、竖琴、大鼓等等,就像一个大型乐队在演奏交响乐……

一曲又一曲,贝西拉着,不停地拉着,让他的小提琴和音乐树一起发出美妙的音乐。他沉醉在他的音乐世界里。

忽然,贝西惊奇地发现,月光下,在他的身边,有无数的蝴蝶在飞舞,无数的蜜蜂在飞舞。在音乐树的树枝上,停歇着无数的鸟儿。那些会唱歌的鸟,黄莺、画眉、百灵、云雀、夜莺……全都配合着乐曲,唱起了婉转动听的歌儿,而那些麻雀们,都羞愧地闭上嘴巴。还有那些会唱歌的虫儿,螽斯、蝉儿、蟋蟀、纺织娘、金钟儿……也都“唧唧,铃铃”地唱了起来,在草丛里跳跳蹦蹦。园子里所有的花儿竞相绽放。桂花、茉莉花、月季花、栀子花、白兰花,全都发出沁人的芳香;虞美人、石竹花、杜鹃花、美人蕉、萱草花更加艳丽。杨柳和青草们,全都摇摆着婀娜的腰肢,陶醉在音乐声中……

打这以后,只要贝西拉起提琴果做的小提琴,这音乐树就会遥相呼应,共同发出美妙的音乐。

贝西的梦想终于实现了!他成了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有一天,贝西正在拉琴,那些麻雀又嘁嘁喳喳叫了起来:“快看呀,那边大路上来了好多人!”

老燕子飞过去看了看,一会儿飞回来报告说:“我认识他们,是一群记者。”

这些记者围着贝西和音乐树,又是拍照,又是录音、录像,忙了大半天。

第二天,在全国最大的一家报纸上,人们看见了这么一行特大标题:《神奇的`音乐树,伟大的音乐家》。在大标题下,是一整版赞扬贝西和音乐树的文章,其中有这么一段话:“……帕格尼尼算什么!我们的贝西,早就把这位19世纪世界著名的意大利小提琴家,远远地甩到后面去了!贝西才是我们当代最伟大的音乐天才!他所培植的音乐树,可以称之为“神仙树”,世界上上任何著名的乐队都无法与之比拟。这是继金字塔、狮身人面像之后出现的又一世界奇观……”

其他的报纸、杂志、广播电台、电视台也不甘示弱,每天都在报道贝西和音乐树的最新消息。每一期杂志的封面,人们都可以看到贝西在音乐树下拉琴的照片;广播电台每天清晨的第一首曲子,总是贝西的小提琴曲;电视台每天的黄金时间,也总有贝西演奏的专题节目。贝西成为全国所有男孩子和女孩子们崇拜的偶像,而教师和家长们更加热心,他们或在教室,或在家里,总是没完没了地教育孩子们要向贝西学习。贝西的事迹还被作家们写成报告文学、小说、诗歌、戏剧;被艺术家们画成各种画,塑成各种像,谱成各种歌……

那棵音乐树也同样享受着荣耀和优待,人们用金、银、宝石打扮它的树身,用大理石铺在它周围的地上,用白玉做成栏杆保护它,还用绸缎搭成棚子为它遮挡风雨和烈日……它已成为一个美丽的“景点”,专供人们参观。其门票的票价,已超过全国所有公园的门票。

有一天,来了一个外国贵宾―一位大国的总统。他要听听贝西和音乐树所演奏的音乐。

人们赶紧为这位贵宾播放贝西演奏的录音带和录像片,可他连看都不看一眼。他说:“这些录音带和录像片都不是真实的表演,没有什么价值。我要贝西亲自为我演奏。”

贝西拿起他的小提琴开始演奏。出乎人们的意料,那小提琴发出的竟是嘶哑难听的声音,就像人们牙疼时发出的呻吟声;那棵音乐树也沉默着,没有了一点动静。

人们赶紧从音乐树上摘下一束树枝细看,一看,全都惊呆了―尽管它们表面上欣欣向荣,可只要轻轻一碰,就会变成粉末。人们爬到树上仔细瞧瞧,只见那树干的中间也全都朽空了。

音乐树已经失去了生命!

小班音乐教案《神奇的种子》 篇5

活动目的:1.加深了解种子生长的过程,用肢体动作模仿小 种子生长。

2.喜欢唱歌,体验唱歌的乐趣。活动准备:歌曲《神奇种子》(歌曲及音乐欣赏)活动重难点:学习练唱歌曲《神奇的种子》,并随音乐用肢体动作模仿小种子生长。活动过程:

1.出示电子书,和幼儿一起重温故事内容。2.播放歌曲《神奇种子》,与幼儿一起唱歌曲。3.向幼儿提出问题:种子需要什么生长条件。4.教师讲述小种子生长的情况,幼儿根据教师的话,模仿小种子的每一次生长。例如:-雨了,小种子被雨水滋润。-小种子慢慢从泥土中钻出来。

-小种子渐渐长大,还长出叶子,变成了小苗。-下大雨,刮大风,小苗也不怕。

-小苗在阳光的照耀和雨水的滋润下越长越高,叶子越来越多。

音乐的魅力 篇6

---2014113462 李云龙

马克思说过:“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这说明,如果一个人缺乏必要的音乐欣赏能力,那么,音乐的美感就不能为之所感受,音乐本身也会黯然失色。

每天我们都会听到各种各样的音乐,或喜或悲,或激扬或低沉,我们感受着音乐的种种,然而很多人都把音乐仅仅当做歌来听,而并不懂得音乐的内涵、魅力、作用。音乐不仅是简单的几首歌,几个曲子,它有着深刻的意蕴,它包含了很多知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普普通通的音乐但却能起着巨大的作用,让我们变得更加睿智,更加敏锐。

首先,音乐能开发一个人的思维,启迪一个人智慧。法国大文豪雨果有一句至理名言: “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文字,一把是音符。”可见音乐对一个人的智力的开发有着重大的作用,很多人胎教选择的就是用音乐,就因为音乐可以激发一个人的心理感应,从而开发一个人的思维。记得美国有一所中学每年都会培养一大批优秀学生,而且他他们的学生最后很多都成就斐然,有个记者去调查采访,当问及校长为何他可以培养出这么多的人才时?校长笑道,“因为我们注意开发学生的思维。”原来在他的学校读书,如果想要毕业的话,不仅需要各门成绩都达标,还有一点额外的要求就是每个学生必须学会一门乐器,这就是他们的秘诀,很简单,但是很科学,因为他们懂得开发学生的思维,也就是智力啊!音乐能让人变得敏锐,思维更加活跃,这对一个人的开拓创新的能力的培养

是很重要的。

其次,音乐能提高一个人的道德修养。雅正和谐的音声,对教化人心有莫大的功效。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的最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它们就会拿美来浸润心灵,使它也就因而美化”。音乐就像是千年积雪融化的雪水,干净无暇,纯洁无比,聆听音乐就仿佛沐浴在这纯净的冰水之中一样,它可以让你的心灵得到净化,精神得到升华陶冶。当你忘我的融入到音乐中时,就仿佛身处仙境一样,使自己变得完美,自己的境界在不知不觉中提升。我国最早的一部比较完整的、珍贵的先秦时期儒家音乐思想和音乐理论著作《乐记》,就很重视音乐的教化育人作用和道德影响力。曰:“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又说,学习“乐”可以陶冶内心,那末平易、正直、慈爱、体谅的心情,就蓬蓬勃勃地产生了„„即曰:“致乐以治心,则易直子谅之心油然生矣。”《乐记》中对音乐能深刻感化人心,自然移风易俗也有论述,“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风移俗易,故先王著其教焉。”可见古人已经深深地体会到了音乐在育人方面的重要作用,它可以提高人的思想道德修养。“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平好恶,而返人道之正。”强调以美好和顺的音乐教育人民弃恶扬善,回归纯朴之道。我国古代思想家荀子也指出:“声乐之入人也深,化人也速”肯定了音乐在人的品行、性格形成中的作用。佛教理论中特别强调听觉对人的影响,有“六根之中耳根最利”之说。近代学者梁启超也谈到:“盖欲改造国民之品质,则诗歌音乐为精神

教育之一要件”。一代代的伟人都在用自己的领悟向大家阐述着音乐的魅力,音乐就像流了五千年的河,净化了一代一代人的心灵。一首好歌,一曲好乐,可以从政治态度、伦理道德、思想品格和情操上等对人的素质产生影响。《义勇军进行曲》使人产生激昂斗志;《命运》使人面对困难不屈不挠;《我的祖国》,使人热爱祖国之心油然而生;《走向新时代》,敦促人们快马加鞭追赶新时代的步伐„„音乐欣赏的作用在于可以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并使人从中汲取激情和前进的动力。

最后音乐能很好的放松一个人的身心。生活在现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每天最大的感受就是身心俱疲,于是休闲成为了很多人所追求的东西。音乐就像舒缓剂,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聆听一下,就仿佛清晨置身于广阔的森林里一样,全身从外到内渗透着新鲜的气息,人的神经即刻得到舒缓,身心得到放松。最现实的就是现实,每天的长时间的学习,就会发现思维僵化,人也变得迟钝,这是停下手头的工作学习,来一段轻音乐,顿时会发现紧绷的神经,慢慢的放松了下来,人也变得更加睿智了。很多人面对巨大的压力时会失眠。有人就会提建议,睡前听点音乐,无疑这是很有效果的,屡试不爽。究其原因,就是在压力面前人回变得紧张,神经就是紧的,音乐就像一双轻抚的手,给你按摩,把你的紧绷的思维慢慢的揉开,把你的血管软化,让新鲜的氧气运转在整个身体里,这样自然人就会安然入睡。

好的音乐,慢慢沉浸其中,你会发现,那样的音符,不是可以用耳朵就能接收,用嘴巴就能吟唱的。它是那样自然顺畅的流淌在你

生命的脉动中,而且,听舒伯特的小夜曲,不论他的乐曲多么自然清新。最后都会由心底淡淡地散出一种美丽的悲哀。无论在何种心情之下,这具有魔力的魅音都会渐渐将你拉入忘却世间喧嚣的缥缈之境。犹如这手中茶杯上袅袅升起的清烟。视线和身体的重量都会逐渐变得迷离,却只有思想,仿佛卸下了包负。可以恣意翱翔。万物合一独我,亦是我为万物的轻盈。在这醒醒醉醉下,美丽的哀伤在心底沉淀、酝酿。好像是游走在梦幻与真实间的彷徨。渴求的是,能够永远停留在这音符止歇之前的缥缈中。哀伤的是,摘下耳机后,我还是要回去到,回去到那个喧嚣的真实的世界中去。做一个被世事所累最终湮灭于世事的红尘过客。如果平淡如风,倒宁愿平淡地吹拂在舒伯特恬静的音乐中,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地不断奏鸣于人们的心中。即使历史风化在了虚空中,虚空上空却还可以飘荡着这跨越时空的永恒天籁。音乐仿佛酷夏的一阵微风,一阵细雨,给人以心灵的慰藉,让人变得舒畅,清爽,使人身心放松!

神奇“三原色”调配音乐课堂 篇7

关键词:音乐课,三原色,流行音乐,西方古典乐,民族民间音乐

红、黄、蓝是美术中的三原色, 通过它们可以调配出绝大多数色彩, 而其他颜色不能调配出三原色。听起来这似乎与音乐没有什么关系, 然而我们的音乐中也存在着大家看不见的三原色, 是其他东西替代和弥补不了的, 只有用心去欣赏和品位。在音乐课堂中, 我加入了这三种色彩后, 课内课外顿时鲜活起来, 我更有信心去上音乐课, 学生也是趣味十足。

一、红色流行元素———让课堂精彩活泼

红色是火爆的、可以被燃烧的元素。任何时候都不会被淘汰, 因为它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幻莫测, 这是对流行乐最好的诠释。中学生狂热于流行音乐, 这是因为流行音乐本身具备优美抒情的旋律、强劲有力且非传统强弱规律的节奏、动感的歌词和现场音乐会对于感官的冲击力等如此多的魅力, 且与中学生这一特殊时期的心理、生理期待不谋而合。致使越来越多的孩子成为“追星族”。这一令学校、家长担忧的问题其实并不是问题。作为一个音乐教师, 我反对一棒子打死所有流行音乐的做法。健康的音乐不分国界, 不把好的流行音乐阻挡在课堂之外, 也是一个音乐教师应该具备的音乐素养。缺少了当代流行音乐的课堂, 是片面的、缺乏生机的, 对学生缺乏一定的吸引力, 也不公平。在教学过程中, 只要恰逢时机, 便可以把一些健康的流行歌曲适时地引入课堂, 而不是谈虎色变。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音乐带到课堂中来和同学们一起欣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除了分析大家喜欢的原因之外, 还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些“追星族”的利弊, 同时提醒大家, 好的音乐一定具备某种音乐特质, 这就是音乐的灵魂, 也是需要大家在音乐课中先学好音乐基础知识才能追求到的。在2008北京奥运会举办期间, 我搜集了大量的奥运主题的流行音乐让孩子们欣赏和学唱, 使课堂达到从未有过的热烈气氛, 在潜移默化中既学到了知识, 又受到了美的熏陶。教师这样用心的疏导比任何一种残暴的堵截都更为有效。让我们更多地去倾听孩子的心声, 从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让他们接近自己喜欢的音乐, 同时学会欣赏音乐、评析音乐, 也因此更加爱音乐。

二、黄色民族元素———让生活博学多姿

黄色是所有色相中最能发光的色, 给人轻快、透明、辉煌、充满希望的色彩印象。用黄色来比喻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再贴切不过了。一个民族的音乐, 不光是简单的唱和听, 它所蕴含的情感、精神往往就是这个民族文化的灵魂和思想。我国五十六个民族所拥有的民歌、民族器乐、曲艺及戏曲等种类繁多的艺术作品, 是一个让国人骄傲的艺术宝库。它们都具有鲜明的音乐风格, 是民族历史文化中沉淀的精髓, 凝聚了民族艺术的精华, 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意志、力量和追求。学校的音乐课堂责无旁贷地成了弘扬民族民间音乐的主要阵地。好在传统的音乐课堂也为传统音乐的教育提供了有限的阵地, 不管学生本身愿不愿听, 有没有兴趣, 这块阵地无疑是存在的, 教师要好好地利用和把握这有限的空间。当宋祖英的歌声飘响在最富西方古典音乐气质的金色大厅时, 同学们的掌声持久不息, 这是件让我们既愉悦又荣耀的事。很多同学对她唱的歌曲感兴趣, 就会主动去深入了解。触及到民族民间音乐, 教师授课时就不能让学生去自由发挥想象了, 因为这类作品是与创作的背景以及所表现的地域文化息息相关的, 要综合感受, 才会更深程度地理解, 再而接受和喜欢。很多孩子不喜欢民族民间音乐, 是因为他们听得太少, 对音乐产生的环境不够了解, 民乐有其存在的独特魅力, 它直接地反映了每个时代生活中的旺盛生命。例如在欣赏民歌号子时, 我就带领大家学唱我们江苏扬州本地的打夯号子, 大家有一定的了解, 学得很积极, 动作也做得像模像样的。现代的音乐离不开对音乐传统的继承, 而我们的民族音乐在推广和传承上有一定的局限性,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 更是责任重大。

三、蓝色古典元素———让课余轻松烂漫

蓝色是永恒和经典的象征, 它着力于表现一种美丽、冷静、安详与广阔。由于蓝色具有理智、沉稳的特性, 所以蓝色也成为西方古典音乐的代表。让学生欣赏和学习古典音乐, 不仅是为了丰富知识、提高修养, 更重要的是要把音乐当作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来考虑。音乐的语言不同于文字语言和其他的艺术语言。特别是古典音乐, 摆脱了歌词的拘泥, 更强调音乐本身的表现力, 学生可以在放松的状态中展开自己的想象, 任由思想翱翔。特别是初中阶段的学生, 处于学习、增长知识和全面发展的最好时期, 多听、多了解古典音乐对他们性格和心智的培养是极为有益的。我希望我的学生们喜欢古典音乐, 行之有效的方法是让他们多听, 但不刻意地去听, 许多著名的古典音乐常常会从校广播室优雅地传出来, 这样的做法往往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大部分学生会对某段时间经常放的乐曲有印象, 甚至熟悉到能哼唱着来问我乐曲名称。根据层次有效地铺展, 我会利用即将下课的几分钟, 给学生简单分析我们所听到的古典乐曲的名称、作者、作品写作环境等, 鼓励学生课后搜集资料, 共同分享。另外我还建议其他任课老师在学生做作业的时候放一些古典音乐, 当然应该是没有歌词的, 轻松舒缓的弦乐、钢琴独奏作品最为适宜。这样做并不会削弱孩子的注意力, 相反还能使孩子更加专注, 同时也锻炼了孩子的无意注意, 一举多得。

让数学课堂充满神奇的魅力 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思维;联系生活

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数学人才被社会大量需求,数学是未来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工具。小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需要学好数学,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剥夺了小学生的童年欢乐,因此教师在教学方式方面应当不断探索,大胆创新,使学生不但学到了数学知识,而且获得了快乐。

1.设置疑问,激发兴趣

调查研究表明,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有意识、有针对的设置疑问,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当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教师因势利导,利用启发点让学生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有技巧的设置疑问,启发学生的思维,因为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很多新知识都是以旧知识为基础的。课前的复习和新课的导入都要设计启发点,启发点的设置要符合小学生接受能力,必须具有渐进性和分化性,注意新旧知识的连接,将新知识分化为旧知识,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难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到关键性的问题,就像医生在看病的时候要找到主要病症一样,攻克主要困难。犹如学习倍数知识时,解题的关键是要确定一个数为标准,然后在根据题目找到其他数和标准数的倍数关系,这样就很容易得出标准数了。例如:张强用270元买了一件外衣,一顶帽子和一双鞋子。外衣比鞋贵140元,买外衣和鞋比帽子多花210元,张强买这双鞋花多少钱?解:我们先把外衣和鞋看成一件东西,它与帽子的价格和是270元,差是210元。外衣和鞋价之和=(270+210)÷2=240(元)。外衣价与鞋价之差是140,因此鞋价=(240-140)÷2=50(元)。答:买这双鞋花50元。

2.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2.1鼓励学生多感受生活

知识源于生活,又必将回归到生活中,鼓励学生感受生活,其实也是数学学习的必经阶段,我们的生活无时无刻不充满着数学,从生活中感受数学的魅力,这要比仅仅从课本上学习效果要好的多,积极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生活中家长带领孩子去商场购物时,应当注意培养孩子的数学知识的应用,例如:在打折后的价钱是多少、几种不同商品加起来多少钱,把原本抽象的数学题转化为生活中的问题,这样学习使人印象深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感受生活,让学生自己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这不仅是复习巩固旧知识,更是对新知识的预习和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真正学会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2结合教学中插入实际问题

课改以前的课堂教学太过于僵硬和模式化,因此同学们在听课时难免觉得枯燥难懂,打击了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扼杀了同学和老师的思维,使老师和学生的思维“模式化”,降低了课堂效率。老师讲课时应当创设生活情境,让同学们感觉生活和数学是息息相关的,赋予数学生命力,让同学们感受到数学的亲和力,促使同学们乐于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题,例如在讲百分数的问题时,可以举例:“妈妈买一件毛衣原价50元,现在打8折进行促销,问现在这件毛衣多少钱?”这就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个问题,运用数学知识能够很快的算出结果。学习中联系实际生活,不但可以提高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而且增长了社会经验,取得双赢的效果。

3.全面思考,创新思维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成功的方法不止一个,解题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不同思路去思考问题,寻找时间最短、计算最少、方法最简单的解题方法。每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尽可能多的为学生创造思考的平台,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才能。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为了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多组织探究、交流活动,最终达到让学生爱学、乐学、能学、会学的目的。例如:有若干只鸡与兔,共有14头,48足。求鸡与兔各多少?(1)假设法:假设全是鸡:2×14=28(只)鸡脚比总脚数少:48-28=20(只)兔:20÷(4-2)=10(只)鸡:14-10=4(只)(2)一元一次方程:解:设兔有x只,则鸡有(48-x)只。4x+2(14-x)=48 4x+28-2x=48 2x=48-28 2x=20 x=10则有鸡:14-10=4(只)。

音乐的魅力 篇9

花丛,不是一朵花,而是千朵万朵争芳斗艳,桃李妖娆的花,有的蝴蝶在花丛中自由自在的飞舞,跳着欢快的舞蹈,那五彩斑斓的”臂膀“,那婀娜多姿的”身姿“,仿佛是画中美丽的仙女姐姐在尽显自己的舞姿是多么妖娆,多么美妙;有的蝴蝶在花丛中躲猫猫,尽情地玩耍,嬉闹;有的……蜜蜂们也闻讯赶来了,它们在花丛中勤劳地采蜜,一点儿也不马虎。当然,也不是只有这些动物的,还有很多呢!音乐家蟋蟀们在演奏着动人的歌曲,渺小的蚂蚁在寻找着粮食……

离开了树林,也离开了花丛,我们随着音乐声进入了喧哗的大城市。大城市里人山人海。连一个超市都得挤进去呢,哇,看,展现商品可真精致啊!一瞧价格,也很便宜呢,可真是”物美价廉“。超市里,只要你想得出来的东西都有,想不出来的东西也有很多,真可谓是应有尽有,一应俱全。人们贪婪地挑选着,兴奋极了。

音乐的魅力作文 篇10

记得在我小学二年级的暑假,我报名参加了一个歌唱比赛。对于从小爱好唱歌及具有音乐天赋的我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但我仍坚持每天练习。随着七月的清凉夏风,不知不觉,比赛如期将至。站在赛场后台的我虽然有十足的信心与把握,但心里还是紧张至极。“下一位,18号选手请上场!”终于,主持人洪亮的声音在赛场上响起——轮到我了。我缓缓走上灯光斑斓的舞台,心里好像揣着一只兔子,砰砰直跳。望着台下数百名观众,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几分笑容。《隐形的翅膀》的音乐奏起来了,五光十色的灯光追随着我,照在我身上五颜六色的丝绣和头饰上,激起一片金碧辉煌的彩霞。悦耳动听的音乐好像牵动着我的思绪,丢掉烦恼,随着音符的起伏,带着我在音乐的海洋里遨游着,又像一只只玲珑娇小的蝴蝶音符在空中翩翩起舞,谱成了美丽的乐章。正如歌曲所唱,所有梦想都开花,动听优美的音乐环绕在我身旁,宛如一些活泼轻盈的精灵,在为我的心灵进行一次洗礼。拥有阳光般温暖的旋律仿佛令我真的拥有一双洁白神圣的翅膀,插在了我的双肩,把我带到了一个奇幻的世界里,一个只有我和音乐的世界。我只管用清脆动听的歌喉放声歌唱,如同没有人聆听一般,心里的紧张感也好像随着音乐之溪缓缓流去,莫名消失。台下的观众也正陶醉在优美的音乐旋律里而“沉醉不知归路”。

慢慢地,音乐结束了。我向台下向的观众和评委谢幕,台下顿时响起了一阵贯耳如雷的掌声,这一片掌声犹如航船有了风帆,给予我前进的动力。

读中想象画面,散发神奇魅力 篇11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新的神话故事,名字叫《哪吒闹海》。

板书课题(故意将“闹”字写得特别大)

师:看了这个课题,你发现了什么?

生:你写的“闹”字太大了。

师:你知道老师为什么要把闹字写得特别大吗?

生:通过课文的预习,我知道,课文就是围绕“闹”字来写的,所以你把“闹”写得特别大。

师:说得非常正确,你预习得很认真。

(学生鼓掌)

师:谁想来读一读这个课题。(指名读、齐读,指导读好“闹”)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哪吒吗?

生:哪吒有两件法宝——混天绫和乾坤圈。

生:哪吒的法宝是女娲娘娘送给他的。

……

【教学反思:课前,设计了一个想象画面的游戏,通过此次游戏,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也为下文提出的目标做铺垫。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畅谈自己知道的关于“哪吒”的知识。这一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交流中初步认识哪吒,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二、整体感知

师:看来小哪吒的确是个很了不起的人物,那么他到底会怎么闹海呢?想知道的话,那就得先过词语这一关。

【出示词语:胡作非为 称霸一方 兴风作浪 嗷嗷直叫 两件法宝 滔天巨浪 举枪便刺】

(指名读,齐读,直到读出词语的味道)

师:读得不错,还等什么,赶快去读读课文吧,记住哦,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两遍。

(生自读课文)

师: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现在你能用上这些词语来大概地讲一讲这个故事吗?

【出示:东海龙王父子_________________,经常_________________,哪吒便用_________________打败了他们父子俩,从此,他们再也不敢_________________,人们又过上了太平日子。】

(指名说,用上“称霸一方、兴风作浪、两件法宝、胡作非为”)

师:现在请同学们同桌互相说说,看看说得是否正确。

(同桌互相说)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不仅把词语读好了,而且还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今天这节课,老师想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教给同学们一种很神奇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读中想象画面(板书)。也就是说,我在边读书的时候能想象各种各样的画面,能把语言文字读成像动画片那么精彩。同学们,你想不想来试一试?

【教学反思: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让他们一下子说出课文主要内容,还是较难的,于是就采用了填空式,让学生补充完整,既能“收”又能“放”,虽然比较简单,但是为了能让每位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所以最后选择同桌互说,也提高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精读品味

(一)围绕“闹”字品读文章,自主阅读

(1)为什么“闹”

师:现在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要把字音读正确哦。

(自读,指名读)

师:哪吒为什么要闹海?你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说看吗?

生:因为东海龙王父子称霸一方,经常兴风作浪,害得人们不敢下海捕鱼。所以哪吒决心治一治他们,为老百姓出一口气。

【出示句子:东海龙王父子称霸一方,经常兴风作浪,害得人们不敢下海捕鱼。】

(指名读)

师评价:他读得好吗?好在哪?

生:他把称霸一方和兴风作浪的意思给读出来了。(板书:兴风作浪称霸一方)

师:你能像他这样来读读吗?其他同学闭上眼睛,边听边用上我们神奇的方法,想象一下,龙王父子会怎么兴风作浪?

生:渔民在捕鱼的时候,龙王突然刮起大风,把船掀翻了。

生:龙王还经常下倾盆大雨,庄稼、村庄都淹没了,老百姓们都没有食物了。

生:龙王父子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

……

师:正是由于龙王经常“兴风作浪”,所以我们说龙王父子“称霸一方”。看着老百姓受苦,再看看那嚣张的龙王父子,同学们,你们气愤吗?

(指导读好这句话)

师:看来龙王父子已经在同学们的心目中留下了非常不好的形象,此时此刻,看着这么嚣张的龙王,你最想干什么?

生:杀死龙王父子……

生:真想剥了他的皮,抽了他的筋。

生:真想痛揍他一顿,为人们解恨。

……

师:还有一个人和你们的想法是一样的,他就是哪吒。(板书:哪吒)

师引读:哪吒决心治一治他们,为老百姓出一口气。

师:谁能把第一自然段完整地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哪吒为什么要闹海了吧!(课题中的“闹”字画圈)

(2)一闹

师:那么哪吒是怎么治龙王的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第二小节,找出文中描写哪吒闹海的句子。

(生自读,指名读,评价是否读正确了)

师:哪吒一开始是怎么闹海的呢?

生回答。

师:你们同意吗?也是划这一句的请举手。(大多数都举手了)

【出示句子:他跳进大海里,取下混天绫在水里一摆,便掀起滔天巨浪,连东海龙王的水晶宫也摇晃起来。】

(指名多人读)

师:听着你们读啊,老师也想来读读了。我有一个要求:老师读,请你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我在读的时候,你的脑海中会出现哪些画面,你想到了什么?(师范读)

生交流。

生:哪吒用混天绫在水里摆来摆去,一下掀起滔天巨浪。

生:我看见哪吒掀起的浪很大很高,都快连着天了。

生:龙王的水晶宫摇晃得很厉害,桌上的水果都滚到地上了。

……

师:你能再来想象一下水晶宫里的虾兵蟹将会怎么样呢?他们的表情、语言、动作又都是怎样的呢?

生:那些虾兵蟹将东倒西歪,神情慌张。

生:他们边跑边喊:“不好了……快跑啊……地震啦……”

生:那些虾兵蟹将吓得脸都绿了,紧紧抱着水晶宫里的水晶柱子不放。

……

师:除了看到的,你还能听到些什么?

(巨浪轰隆隆的声音)

师:能带着你的感受来读好这句话吗?(指名读,齐读)

师:看到这些,听到这些,龙王感到怎么样?

生:吓了一跳,他连忙派巡海夜叉上去查看。

师:同学们,学到这儿,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个哪吒?为什么这么认为?

【出示:我觉得这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的哪吒,因为_________________】

生:我觉得这是一个为民着想的哪吒,因为他想替人们去治一治龙王。

生:我觉得这是一个厉害的哪吒,因为他用混天绫把龙宫都弄得摇晃起来。

生:我觉得这是一个一身是胆的哪吒,因为他这么小就去闹龙宫。

……

(教师随即板书:为民着想、厉害、一身是胆、善良……)

总结:小哪吒可真胆大呀!就连龙王都不在他的眼里。那么龙王会善罢甘休吗?这个问题我们流到下节课一起讨论。

【教学反思:学习课文除理解内容、领悟情感外,还应根据教材特点,充分挖掘教材的语言因素,使之成为学生积累语言、丰富语言的材料。文章常常有文眼,段落常常有词眼,找准这些训练的切入点,往往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本文中“闹”就是文眼,抓住它,文章的理解就会脉络分明,同样,“兴风作浪”“滔天巨浪、摇晃”可以理解为一、二两段的词眼,以他们为切入点,同时,再加上丰富的想象,辅以美感阅读,一二两段的品读也就

水到渠成了。】

四、巩固升华

师:同学们,刚才上课的时候我们说了很多,要想本领大呀,不光要会说,还要会写。现在你能用上神奇的方法,用自己的语言来完成这个练习吗?(出示句式训练)

想象写话:

哪吒看到_________________,决心要治一治龙王父子。于是,他来到海边,_________________,龙王的水晶宫_________________。小小的哪吒真_________________啊!

【教学反思:学习语文是为了运用语言,在感悟原文语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累语言,而写作训练是积累语言的有效方法。学完两段,指导学生按课上所说的来完成一个想象写话的作业。更好地将文本转化为自己所拥有的知识。这不仅是对文本的解读,更是对文章内容的巩固和积累。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有意识地积累,全面内化课文中规范语言,从而达到“读得进,记得住,用得出”的要求。】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洛社镇花渡小学)

语文教学中的音乐魅力 篇12

一、用音乐导入语文课,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用音乐导入语文课, 能创设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不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感, 激活学生的想象力, 能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为整堂课打下了一个情感学习基调。比如在教学《草原》一课时, 我让孩子们闭上眼睛, 欣赏一曲《蒙古人》, 那乐曲旋律在教室里舒缓地流淌, 轻轻地流进学生的心田, 使他们在享受音乐带给他们奇妙的听觉效果的同时, 一幅幅富有草原风光的画面随之展现在学生眼前:蓝天、白云, 一碧千里的草原, 奔驰的骏马、成群的牛羊……如诗如画的意境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心, 他们一下子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教师抓住这一契机, “今天就带大家到腾格尔的家乡《草原》去看看。”正是恰当的借助音乐这一媒介物, 让学生得到生动形象的感受和真切的情感体验, 很快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课文, 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学习《赤壁之战》时, 先以一曲铿锵雄壮的《十面埋伏》开场, 一下把学生的情绪带入金戈铁马的古战场, 再让学生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然后顺势引入课题。在音乐的引导下, 学生学习兴趣高涨, 对整堂课的教学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二、配乐朗读, 体会语言意境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名人佳作, 小学生年龄较小, 教学中光靠品析语言是不够的, 我们要通过朗读, 将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有声的语言, 去体会作者的情感。如果选择合适的音乐作为朗读背景, 把音乐语言与文学语言沟通起来, 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 更能将学生的情感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如在教学《中华少年》时, 我特意精选了《我的中国心》的旋律, 作为课文朗读的背景音乐。乐曲情绪饱满, 时而舒缓, 时而激昂, 与课文优美的文字相结合, 让学生不仅领略了祖国山川的壮丽, 东方文化的美丽, 还感受到民族历史的苦难, 更唤起孩子们作为中华少年立志报孝祖国的决心, 让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愉悦的学习中得到提升。又如, 在教学《凡卡》时, 为了充分表现出凡卡的悲惨命运, 我特地播放了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在乐曲哀婉悲凉的旋律烘托下, 当学生读了描写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及其他哀求爷爷带他离开鞋店的相关片段, 为学生渲染出一个强烈的伤感氛围。听着听着, 许多学生不由潸然泪下, 对凡卡悲惨的命运寄予深深的同情。

当然, 在进行配乐朗读时, 要与课文内容相协调, 欢快的乐曲应与喜剧性的内容相配, 低沉的乐曲应与悲剧性的内容相配。运用配乐朗读时, 最好选用学生不太熟悉的乐曲, 否则会对学生的注意力产生负面迁移, 而冲淡主题。

三、聆听音乐, 寻找写作灵感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发现, 写作文是学生最头痛的事情, 老师一布置作文, 许多学生不是照书抄就是找同学抄。的确, 作文是综合知识的运用, 平时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 写出的文章不是词藻堆砌, 就是空洞乏味。作文来自生活, 来自大自然, 可是学生的空间实在太窄了。这时, 不妨借助音乐, 利用音乐开阔学生的视野, 激发他们的写作灵感, 为他们创造写作材料。如一次作文是写春天里的一处景色, 当时正是秋天, 哪有春天的景色呢?于是, 我连续播放了《春天来了》这首歌曲, 在旁作适当的点拨, 学生边听边理解歌曲所表达的内容, 发挥想象力进行作文, 当时, 教室里只看见学生在悠扬婉转的音乐声中, 尽情的写作, 其效果很好。又一次, 我给学生反复播放一首音乐童话故事《龟兔赛跑》要求学生根据对音乐的理解写一篇《龟兔赛跑》的想象作文, 学生在欣赏音乐时, 我适当给他们作出一些必要的提示, 如小白兔的音乐形象是活泼、顽皮、敏捷、灵活、神气活现, 乌龟的音乐形象是憨厚、勤恳、踏实、速度缓慢。根据音乐的表现, 指导学生辨听不同的音乐形象, 学生边听音乐, 边作文。结果, 每个孩子都能根据龟、兔各自不同性格特点, 利用对话形式, 按要求, 完整的写好一篇童话似的作文, 并且效果很好。

确立十种新的教学观中明确指出:“当学生有兴趣时, 学生能够学得好。当学生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 学生能够学得好。当教学内容能够通过多种方式呈现时, 学生能够学得好。”是的, 语文教师要彻底转变旧的教育观念, 要改变语文课就是识字、写字、读书、作业等单一的传统的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 教学内容要丰富多彩。音乐的旋律是一种激情声音, 音乐中的歌词是一种激情的语言。在语文教学中, 选取合适的音乐导入语文课, 能集中学生注意力, 激起学习兴趣, 引发学习动机。选取合适的乐曲而配乐朗读课文, 更能读出文章的语言背景, 更能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选取合适的音乐播放在写作训练中, 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灵感。让音乐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它独特的魅力, 当个好帮手。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 将音乐艺术运用于课堂, 通过歌曲欣赏、配乐朗读、听音乐写作文等形式, 把语文和音乐融合在一起, 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还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关键词:语文,音乐,教学

参考文献

[1]吴效锋主编:《新课程怎样教》, 沈阳出版社, 2004-04。

[2]张文全、阎桂芬主编:《小学教师教学技能训练》,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1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语文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06。

[4]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教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04。

上一篇:我不想长大六年级作文350字下一篇:操作题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