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薄弱校改造总结

2024-06-17

小学薄弱校改造总结(共10篇)

小学薄弱校改造总结 篇1

梁桥小学改造工作总结

一、学校基本情况

我校受多方面条件限制,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地方财政比较困难,办学条件简陋,小学校属于薄弱学校,在各级党委、政府及教育部门的重视下,积极争取该校列入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对小学校舍进行全面建设加固,有教师办公室、教师休息室,学生运动场、活动场所等附属设施比较完善,符合条件的农村完全小学。为了加强对学校教学设备管理工作,将各功能室管理教育纳入学校常规管理,要建立和完善管理与使用的各项规章制度,使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开齐开足课程、信息技术课程,各功能室要全天候开放,服务教学及培训。逐步建立、健全学生劳技(劳动)和计算机操作考查、考核制度,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投资效益。从而切实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制定以下制度:

学校首先成立领导小组,设立专任负责教师。负责教师完成教学仪器、音乐、体育、美术、卫生器材的到校分类造册等相关工作。校长要精心组织、加强领导,确定一名校级干部主抓,落实相关人员亲自负责该项工作,负责整个项目实施中的收货、登记造册、现场监督、安装、调试、验收等工作。

二、科学管理,合理安排

1、完善基础设施。按有关规定对校舍进行改造,建成符合教学要求的教室及各类特种室;学校运动场地要达到有关标准;教学仪器、音体美器材、图书等基本上能满足教学需要。

2、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使各种教学仪器、图书和电脑教学设备,在学校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及各种活动场所的管理和使用都有制度保证且管理规范。

3、改善校园环境。实现道路硬化、校园绿化、环境净化;校园内各种活动场所均呈现出较浓厚的文化氛围。

4、提高教师素养,对教师进行培训,并建立长效机制。

三、采取措施,加强管理

1、按照学校固定资产管理规定做好设备的管理。

2、根据学校教学实际需求做好教学设备的调配的管理使用,确保教学装备能够满足学校音体美活动正常开展。

3、完善实验队伍建设。按照国家课程规定,确保开足开齐。

4、规范各种设备日常管理及制度建设工作。

四、存在问题

由于我校仍处于欠发展地区,地方经济基础薄弱,对教育投入仍然有限,教育教学经济仍紧。老师年龄偏大;教学设备和教程设置与城区学校仍有较大差距,电脑未普及;课程设置方面,由于师资力量问题,音体美老师紧缺,音美需开设。我们要进一步树立崇文重教意识,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改善其教育环境,激发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梁桥小学

2012年11月

小学薄弱学校改造计划方案 篇2

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规划方案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甘肃省教育厅、甘肃省发展改革委、甘肃省财政厅《关于编制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规划》的通知和《关于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经校务会议研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田家河乡韦家河小学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规划方案》。

一、现状分析

我校位于田家河乡韦家河村漆家庄社,距离乡镇6公里。生源来自田家河乡韦家河村、高石崖村、上湾乡周家窑村。

学校现有教师8名,学生86名。2009年,学校实施了“国家校舍安全工程”项目,新修框架结构学生教室4间180平方米,砖混结构学生教室2间105平方米,教师宿舍13间207平方米。学校保留了早期修建的土木结构学生教室一栋120平方米,图书室一间70平方米,厕所98平方米。校舍面积总共为780平方米,生均9.07平方米。

学校现有图书4730册,生均55册。教学仪器设备和音体美器材缺乏,只有5万元的设备。

学校现无食堂,学生营养改造计划只停留在单纯的企业共餐层面,无法适应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结合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变化趋势和城镇化进程等因

素分析,我校在未来5年内还将继续服务于韦家河、高石崖、周家窑村的义务教育任务。生源会继续保持在86-88人之间。

二、规划目标及主要任务

(一)规划目标

我校2018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总体目标为:

到2018年,把我校建设成为可以容纳88名儿童学习和生活的硬件一流、软件一流的现代化学校。

2013年至2018年,我校学生人数约为86-88人,生均校舍面积为9.07㎡—8.86㎡,符合生均7.85平方米的要求。人均图书在55册—54册之间,以后每年图书还会适量增加,可以达到有关要求。

学校体育场地约为2400平方米,远远达不到有关要求,在这6年间需要进一步改进。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和办公设备严重缺乏,需要进一步补充。学生写字桌椅很破旧,需进一步更换。待一切工作就绪后,可使韦家河村80多名学生受益。

(二)规划任务

待项目实施完成后,我校硬件设施将迈向一流。具体来说:

1、我校所有校舍将达到国家抗震相关要求,校舍面积达到780平方米,生均达到8.86平方米,符合生均7.85平方米的要求。

2、我校拥有150㎡的学生食堂一座,购置100套师生用餐桌椅和价值1.9万元的厨房设备,可以服务全校90多名师生的饮食问题,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将大幅提升水平。

3、建成1010㎡的学生塑胶活动场地,从根本上彻底解决

全校师生无活动场地问题。

4、购置计算机10台,学生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和教师的现代化办公将迈上新的台阶。

5、新购置100套学生桌椅和价值7.5万元的教学仪器设备,价值4.9万元的音体美器材,从根本上摆脱学生桌椅破旧,教学工作无法正常开展的被动局面,使演示实验开出率达到100%,学生分组实验开出率达到80%以上,数学学科教学达到直观化、具体化。

三、资金和进度安排

(一)资金安排

经详细核算,我校实施本项目共需资金162.9万元。

其中新建学生食堂面积为150平方米,按照每平方米2500元计算,需资金37.5万元;在食堂配备厨房设备为1.9万元;学生就餐桌椅100套,每套80元,需资金0.8万元;采购教学仪器及实验设备,共需资金7.5万元;采购音体美器材,共计需要资金4.9万元;为学生配备100套新桌椅,每套按照150元计算,共需资金1.5万元;采购办公用教师计算机10台,一台按照5000元计算,需资金5万元;新修1010㎡塑胶学生体育场地,按照1平方米300元计算,需资金30.3万元。

(二)进度安排

经区务会议研究决定,我校定于2016年实施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改造计划。

四、保障措施

为保障本项工作落到实处,特成立田家河乡韦家河小学薄弱

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规划领导小组:

组长:***(韦家河小学校长)

副组长:***(韦家河小学总务主任)

组 员:***

领导小组要进一步制定细化本项目实施监督检查的措施,及时制定规划执行、资金使用、项目管理、评估验收等相关制度,保证这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五、项目方案

(一)、校舍建设项目方案

经学校会议研究决定:

学校拟拆除早期建设多的土木结构学生教室120平方米、土木结构图书室70、土木结构厕所98平方米,在学校东北角原址新修学生食堂一座。

1、项目名称:田家河乡韦家河小学薄弱学校改造计划食堂建设项目

2、面积及结构:长30米,宽5米,面积为150平方米,框架结构一层。

3、工程预算:每平方米按2500元计算,工程造价为37.5万元。

(二)、学校设施设备购置方案

为了进一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促进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拟新购置教育教学设备、音体美器材、生活设备等设施设备51.9万元,具体说明如下。

1、教育教学设备购置:

其中课桌椅100套,每套150元,价值1.5万元;数学教学仪器2套,价值3万元;科学教学仪器2套,价值4.5万元;计算机10台,价值5万元。以上计14万元。

2、新建学生活动场地:

新修30m*17m的篮球场一座,面积为510㎡;1m*5d的长100m的直跑道1个,面积为500㎡。地面全部为塑胶,按每平方米300元估价,需资金30.3万元。

3、食堂设备购置:

拟购置学生餐桌椅100套,每位80元,共计0.8万元;餐具、消毒柜、保鲜柜等价值1.9万元。以上计2.7万元。

4、音体美器材购置:

拟购置音乐器材1.5万元,体育器材2.4万元,美术器材1万元。以上计4.9万元。

小学薄弱校改造总结 篇3

——“薄弱学校改造”之西山中心小学汇报材料

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近年来我校的教学硬件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经过老师们的共同努力,教学仪器和教学设备得到了充分的有效的使用,为提升教学质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现就我校在这方面的管理和使用汇报如下:

一、管理制度健全

1、成立了领导小组

组长:李庆鹤

副组长:金名登

各室负责人:

仪器保管室:王启华

实验室:毛志明

音体美器材室:胡强

信息室:朱保金

音乐室:吴珍华

美术室:郑勤勤

图书室:胡强

卫生室:陈琴

2、制订了《仪器借还管理制度》、《音体美器材借还管理制度》、《音乐室使用管理制度》、《美术室使用管理制度》、《信息室使用管理制度》、《图书借阅管理制度》等。各项制度有专人管理,并在平时的教学中加以贯彻执行。

三、领借手续齐全、使用记录具体

所有仪器和教学设备在专人管理下,得到了充分合理有效的利用,加强了对仪器和教学设备的护理及日常保养,确保它们对教学发挥极大的功效。科任老师领借前,必须先到管理员处申请,管理员对器材的使用做到了详细的登记,有领借时间,归还日期。

各室的日常使用有详细的使用记录。

四、存在的问题

1、缺少音、体、美专业老师。

2、器材室和功能室的建设有待加强。

3、部分老师对多媒体的使用和管理有待加强,对仪器的护理意识有待提高。

薄弱学校改造思路 篇4

对薄弱学校的改造计划

薄弱学校建设要在充分自我诊断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进行软硬件建设,尤其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在学校管理、师资建设、学生教育、办学条件、教育环境等方面加强建设力度深度,使学校走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特色之路。基础教育的发展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近几年,虽经各级行政部门几番努力及治理,但群众还是呼声不断,这从一个层面上反映了公众对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的不满,及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而“实施教育公平,构建和谐教育”又是现阶段上上下下各方面构建和谐社会的共识。加快推进薄弱学校的建设,是政府立足基础教育的现状,创建和谐教育的重大举措;是为实现教育公平,满足公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等以人为本的体现;并将从一定程度上解决制约基础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从学校来看:加强薄弱学校建设、提升办学水平,又是对市场经济下学校整体利益的提升及维护和发展教师个人利益的需要,是对弱势群体——学生关注关怀的需要。所以,实现薄弱学校的“脱贫”,是全社会的渴求,是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建和谐社会的必然之路。

生源素质差,学生教不会,管不住。校风不正,教师无成就感,工作消极,人心涣散。从而进一步使教师素质降低,管理难度大,改革步履维艰;社会形象差,声誉差,口碑不好,学生不愿来,家长不愿送。教师的努力在学生面前化为乌有,学校的努力在公众的主观认同、学生生源、教师的人心涣散面前化为乌有。通过多年的积累,“马太效应”的作用,薄弱学校的品牌已然形成并根深蒂固。政府通过让薄弱学校享受特殊政策,均衡师资力量,通过更换校长,以期望薄弱学校能杀出一条血路,化腐朽为神奇,从而实现薄弱“脱贫”,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均衡。

扭转当前薄弱学校的局面,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需要对薄弱学校进行深层次的诊断,找出学校薄弱的根源。公众主观认识上的薄弱校还是薄弱校,公众只看到了学校的硬件建设,并没有看到你在软件建设上的努力。即使你能达到信息上的平衡,公众还是会观望,谁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去做实验品?这是外界的主

观因素。

从学校内部主观因素来说,问题更多。大致分为:一是生源素质与教育理念的偏差,二是管理理念错误因素,三是师资队伍建设不务实,四是人际关系不和谐。

在后进生集中的薄弱学校,教育不遵循、不了解后进生成长的特殊规律,是管理理念与教育理念走上歧途的标志。我们要办什么样的教育?薄弱学校是要解决后进生相对高度集中的教育,要办以德育立校的国民教育,而非精英教育。谈改变薄弱学校的出路,不谈解决薄弱学校的生源素质问题,是不可能找到出路的。追求公众的认可、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升学率;是扩大生源、并提高生源质量。我们如何做的?“拿后进生与优秀生比,不拿后进生的现在与过去比,越比越没有信心;看后进生的缺点多,看后进生的优点少,越看越没有耐心;批评后进生的话多,表扬后进生的话少,越批评越没有爱心;只盼后进生快点进步,不愿后进生出现反复,越盼越没有恒心;只知训斥后进生,不知与后进生交心,越训越没有诚心;对后进生的缺点只知烦心,不作调查研究,越烦越没有匠心”凡此种种。我们不改变这样的教育理念是不可能在薄弱学校建设上有所成效的。

管理机制对人的行为具有导向性作用,从学校内部来看,薄弱学校的根源首先是教师管理机问题,是管理理念不把“以人为本”放到首要位置的问题,是把统治、管理、压制、限制、束缚等放到了学校管理的重要位置的问题。为什么抓表象建设在薄弱学校放在了重要位置?因为它的形象不佳、因为它追求升学率、追求政府与公众的认可与荣誉。这样功利化带来的结果也就可想而知,必然是积极性难以调动,最终使学校整体利益下降。

其次,薄弱学校的生源素质决定了薄弱学校学生管理难度的加大。学生心理品质和道德品质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针对这些个性差异较大的学生,我们不能从因材施教角度出发,而是寄希望于严格统一的学生管理与教师管理去实现大面积后进生的转化,这就造成了我们知识教育与做人教育的分离,当然也就走向了教育的歧途。当我们忙于处理学生这样那样的问题时,有没有想过,到处救火的方式或统一化的管理方式能不能真正的实现大面积的转化,能不能经受住学生出现问题的考验,并扭转社会评价不良的影响。

师资薄弱可以说是薄弱学校共性。要实施科研兴校策略,教师是根本。薄弱

学校需要更新教育理念,占领教育改革前沿,改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式行为,不然与名校的师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而薄弱学校面临的困难比一般学校大的多,如资金问题,使激励竞争机制缺乏必要的支持,积极性难以调动。教师精神上愿望缺乏鼓励,难以实现自我价值,缺乏尊重,最大的苦恼还在于精神上的创伤,能力上的受压抑。得不到发展进修的机会,成绩得不到承认,晋级受挫等。这些会造成教师缺乏进取心,教育科研能力也就无从谈起。在教师待遇上与名校有差距,难留住教学骨干人材。对于师资进修、培训、科研,我们薄弱校的校长会认为资金少,与薄弱校无关,是重点校的事,更是大错特错,错过了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可以说,薄弱学校依然试图期待重新配置教育资源,平衡师资是不现实的,关键是自己培养。渴求优质师资与实际做为的矛盾,教师希望发展实现自我价值与缺乏进取心的矛盾是薄弱学校增强师资力量的主要矛盾。

人际关系不和谐也是薄弱学校遇到的一大问题。由于薄弱学校积累了较多的问题与矛盾,教师之间,领导之间,教师与领导之间人际关系不和谐,致使学校工作又受到人为的影响。有教师受到打击也有领导工作受到人为抵触,学校工作陷于处理人与人的矛盾,解决思想问题,势必影响教育教学的开展,影响到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致使学校改革、学校管理阻力重重。另一角度看,由于学校管理软弱,往往是校长独断专行,不公平不公正现象势必出现,而这一现象的出现又势必会引起新的矛盾。当然,这些矛盾可能没有激化,只是隐而不发,但隐而不发不见得就不出现阻力,由此出现的阻力要克服反而困难更多,因为你不知道阻力来至何方。究其根源,有领导作风问题,有教师素质问题,有情感交流问题,有用人不当问题,有工作方法问题。由此,人际关系不和谐成了束缚学校的情感因素。中国是人情社会,西方式的管理对中国并不适用,由人际关系而引发问题在薄弱学校也并不奇怪,甚至“天高皇帝远”而表现得更为严重。

客观因素,总的来看大致有:一是地域地理位置的影响。受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强校”辐射半径逐渐扩大,生源来源渠道差,生源素质较低。二是由于前几年的学校分级制,及集中力量办优质教育资源所形成的品牌:“重点校”与“非重点校”。这是政府为满足当时公众对优质教育需求所无可奈何之所为,而现在需求增大,政府对教育建设力度不适应发展的需要,反应滞后。三是资金投入少,学校硬件设施不能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五、基于以上诊断,薄弱学校要“脱贫”,就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一]是要有不等不靠、自奋自强的精神,利用市场的力量来解决薄弱学校的问题!要主动抓住人民群众对教育需求不断提高的机遇,办满足群众渴求的教育,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给予什么,市场在任何领域下都有决定性的作用,薄弱校在某些方面不能与重点校、示范校相比,但我们可以建自己的特色,用优质特色教育来赢取消费者的认可。

[二]是高起点硬件及辅助建设。明智的选择就是,加强软件建 设的同时重视硬件建设。要加强硬件建设,改变学校落后的办学设备设施,必须积极争取政府与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加大投入,形成良好的办校氛围。薄弱学校抓硬件建设,一是要充分利用原有教学设备;二是新投入的教学设备要坚持高起点。一般情况下,应尽可能选择先进的新设备,特别是现代教育技术设备。

[三]是要联合多方面的力量、建设良好的教育环境。要取得外部支持,争取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扶持力度,在硬件设施,师资力量与建设,学生来源,升学等方面给予关照,建立网站,提高学校无形资产实力。努力树立育人形象,如通过家长开放日、通过短信、电话与家长建立教育反馈平台,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管理,让家长感到自己及孩子得到了学校的重视。建设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长看到学校的优点与长处。如通过建立学校短信息发布平台,让家长及公众及时了解信息,达到信息上平衡,使之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四]是做好师资队伍建设工作

要与教育主管部门协调好关系,努力争取充实师资,将教学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经验丰富,富有责任心的教师调配给自己,这也是联合多方力量的要求。要占领教育改革前沿,转变教育观念,适应现代化教育的要求。“培训是最大的福利”,要为教师进修、培训提供生活、工作的便利,在物力财力精神上给予保障与鼓励。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的形式,使教师增长见识,开阔视野,为教师的成长提供各种条件与便利。鼓励教师在教育教学上的科研,使教师的进修、学习、科研等充实自己的理念深入人心。

[五]是做好教育理念的转变建设。

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薄弱学校的后进生相对比较集中,要研究学生,尊重学生,热爱学生,把转化后进生放到比培养优秀生更加重要的位

置,使学生受到尊重与人性化的关怀,并把这种理念落实到教育教学中去,就能从一定程度上解决学风、校风的问题。要薄弱学校改变现状,就要我们先从育人角度出发多做工作,把做人教育放在首位,强调学生的做人、明理、自立,改变学生的人生状态。要从学校的方方面面:课堂、教师、备课、环境等等转向育人理念。

[六]是管理理念的转变与团队建设。

调动人的积极性最大的力量是精神不是物质,要充分利用人善的力量与人性的弱点与人性的优点。薄弱学校的建设要充分依靠教师,学校不是一个人的学校,它是教师的学校,是学生的学校,是人民大众的学校,学校管理脱离群众它一定是失败的管理,所以做起来就需要尊重教师,把教师当成学校的主人来看待。要充分集中全体教师的智慧,进行科学决策,实行民主管理。管理是教师的自己管理,教师是管理的主人又是被管理者、监督者,具有权利、义务、监督三位一体的复合性。

构建和谐管理局面。要“以待遇留人、情感留人、事业留人”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让教师有成就感,让薄弱校的待遇不薄。关心教师的物质生活,为教师解决实际问题,以此来发挥人性的优点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薄弱学校普遍存在人心涣散,人心难以凝聚问题,这是改薄建设最大的阻力,必须认真去对待。要建立激励竞争机制和符合校情的规划,洞察校情师情生情公众政府等各方面,认真听取教职工建议并力求调动教职工积极性,赢取他们的理解与支持。事实证明,民主管理,教代会,校务公开,民主评议等是发挥教职工建校热情,凝聚人心的制度保障。人要尽其才,充分发挥每一位教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用人方面,不能只用猪八戒,图其听从领导,顺应领导。更应重用孙悟空,让一些有远见卓识的进入学校建设中来。要关心教师的物质与精神生活,创造条件,激励教师教学教研,为教师提供追求成就显露才华的机会与舞台。学校要坚持维护和发展学校利益的同时维护和发展教师的利益,在维护教师利益的同时也要维护学校的发展和利益。两者只能统一,不能分离。改革要注意讲究方法和策略,要有意识地扩大教师对学校管理工作的参与面,把教师参与学校管理渗变成教师自我管理的意识。教师的发展以人为本,是学校与教师的和谐发展,不是管理与被管理者的关系,不能把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师的发展对立起来。

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是要建立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团队。团队的合力是团队有共同的追求、共同的目标,要达到这些,团队成员之间的联系纽带更重要的是情感。利用和谐的人际关系来建设一支积极向上的团队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必由之路。

六、对待薄弱的态度

农村薄弱学校改造计划项目 篇5

申请报告

雁江区教育局:

一、学校基本情况

兹有资阳市雁江区清水乡中心小学地处清水乡场镇,始建于1936年,历经了七十一年的不断发展。学校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有教学楼3栋,其中有一幢教学楼因变成危房,改危后成为教师宿舍。因教室严重不足,六年级只有到中学去读,是全区唯一所小学不完全的中心校,现有学生(1-5年级)575人,现在只有20间教室:1-5年级教室10间,中心幼儿园3间,学生微机室1间,学生科学实验室1间,会议室1间,内设图书室,阅览室、多媒体教室,留守学生之家、会议室等,学生厨房1间,储藏室1间,教师办公室2间,音、体、美、卫生保管室、保安室、团队器材保管室等,只有把梯步间进行改造利用,很窄,拥挤无法规范摆放,更难符合国检要求。

今年下学期开学情况:上期有学生(1-5年级)575人,六年级到中学就读115人,新招一年级新生180人,增加一年级新生65人,全校有学生640人,按上级要求:每班45人,须教室14间,中心幼儿园有幼儿205人,要教室3间,图书室、阅览室、多媒体教、留守学生之家4间,音、体、美、卫生保管室等4间,共计25间,按国检要求尚差4间

教室。学校缺阅览室1间,图书室1间,计6间教室,音、体、美、卫生保管室。共须3间功能室和保管室,须建筑面积420平方米。国检在即,下期一年级的学生急需教室,迎检急需各类保管室。特申请薄弱学校改造计划项目34万。解决我校实际困难。

二、现有功能室设备室管理使用规范科学,成效显著。学校的现有设备室,管理规范,使用科学,各功能室有各种制度,并上墙,各种考核与绩效工资挂钩。图书分类编号,规范登记;每期生均借图书50册,学生微机使用,按课表有序上机;教仪和科学仪器保管使用规范,多次受上级表扬;体育器材,摆放有序,使用率高;音、美、劳、器材保管好,使用效率高;特别是电子白板的互动教学使用,教师们积极踊跃带学生按序排号去上课,于莉萍主任在电子白板互动教学比赛中获资阳市一等奖的第二名。

三、学校高度重视,责任到人

我校成立了现代装备领导小组,文德旭校长任组长,朱德树副校长和于莉萍教导副主任任副组长,由于莉萍教导副主任具体负责。组员有周俊、陈刚、李杨秋、李春明。学生微机室和远程教育室由张胜老师负责管理记录维修,学生科学实验室、数学教仪和科学仪器药品由张贤元老师负责管理记录。学生图书室管理和学生借阅图书由蒋世才老师管理和登记。体育保管室的体育器材由曾潮老师负责器材的登记发

放。音乐器材由罗梅负责保管收发登记。美美术和劳技的器材由王琴老师负责保管收发登记。卫生室由谢萍老师负责。在教育局历次督促检查中受到表扬,没有不良记录。

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学校汇报材料 篇6

实施情况汇报

——河津市东光德学校

2013年,借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的东风,在河津市教育局和东光德村党委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的教学硬件设施上了一个新台阶,有效的提升了学校的办学条件,大大缩小了与城市学校的差距。现将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东光德学校是河津市首家农村公立寄宿制学校,山西省先进学校,山西省艺术教育课题研究实验校。学校占地面积10800平方米,建筑面积4320平方米。现有12个教学班,400名学生,其中寄宿学生264名,教职工总数50人,专任教师32名。学校设有专门的计算机室、多媒体室、音乐室、美术室、舞蹈室、文体器材室、图书阅览室、仪器室、自然科学实验室。这次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为我们配备了:体育器材26类,231件,计19317;音乐器材14类,92件,计12247元;美术器材22类,401件,计10914元;科学仪器125类,1619件,计11980元;数学仪器52类,333件;电子白板12套;卫生器材3件,1780元。总计243类,2691件,总价值达17万元。

二、成立机构,加强领导。学校首先成立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全权负责本项目的规划、协调和落实,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副校长负责图书室和自然科学实验室;政治主任负责音乐室、体育室和美术室;教导主任负责多媒体、计算机和电子白板。各室下设专任负责教师,负责教师完成教学仪器、音乐、体育、美术、卫生器材的到校移交、建卡、分类造册等相关工作;负责完成实验室和室外体育器材的安装、调试等工作。

学校建立健全教学设备管理使用制度、多媒体使用制度、图书借阅管理制度、教学应用长效机制、教师培训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不断修订,不断完善,分类整理,归类存档,规章制度全部上墙。

二、具体工作情况

1、准备工作充分。自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实施以来,我校从上至下高度重视,早下手、早安排,校委会专门召开多次会议,明确分工、责任到人。从仪器的领取、登记、上账、摆放及各室的卫生等工作做了详细的安排,确保了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2、积极筹措资金,在即将投入使用的教室里改造了电路,连接网线,安装防盗门窗,对原来的音体美器材室进行了重新的布置和安装,清理了陈旧的坏损的仪器,确保了新配的教学设备防盗、防潮、防火的要求,仪器室做到了规范、干净、整洁。

3、教学应用

教学仪器的配备,使教学条件极大改观,仪器设备、图书、专用教室等均设有具体的负责人,确保对仪器的日常管理。学校将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充分利用教学设备资源进行有效教学。首先,课堂应用: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课程,按照课表,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课间阅读:学校结合读书写字活动,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每周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图书借阅活动,开设阅读课,开拓学生视野,增加学生课外阅读量。

4、培训工作

为加强教学设备的管理,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电子白板安装到位后,我们对管理人员和任课教师进行了三次培训,要求管理人员熟悉业务,对教学设备统一管理,仪器摆放科学合理方便教学,要求做到帐、卡、物一致,并维护使用;市局安排专业人员对全体教师进行了一次系统的培训。

四、工作中的问题与困惑

1、器材室、功能教室的建设有待改善。

2、由于音、体、美等专任教师严重短缺,几乎影响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3、教师在电子白板运用上还不能达到非常熟练,今后要加大培训力度;

4、由于资金问题,仪器柜还没有购置到位,大部分仪器还没有入柜;

五、下步打算

我校将加大器材室、功能教室及体育场地的建设力度,管好用好这些图书和器材,尽快投入使用,使农村学生也能像城市学生一样,有课外阅读的图书,有体育锻炼的器材;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尽快掌握电子白板应用技巧,鼓励全体教师积极应用电子白板,并把应用情况纳入学期考核中;加强各功能室的开放管理,确保学生能真正使用到各类器材;开展“爱校”活动,培养全体师生爱护校产、校舍意识。

总之,学校改造是一项长期而且艰巨的任务,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我们一定会齐心协力,不断完善,将学校打造成一所高质量、高品味的一流标准化学校。

小学薄弱校改造总结 篇7

情况汇报

我校创建于2007年,目前校园占地26亩,建筑面积1万2千多平方米。现有58个教学班,3647名学生。教师132名,95%的教师具有专科学历。其中有省学科带头人1人,省骨干教师10人。学校曾获得 “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先进集体”、“江西省安全文明校园”、“家庭教育工作和省家长学校办学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连续几年被评为县教育系统先进单位,获得“中小学办学业绩综合考核先进单位”等集体荣誉和奖项。

现将我校薄弱学校改造项目情况汇报如下:

(一)实验室建设

1.因校园建设升级改造工程正在施工,现只有规范化实验室一间,面积60平方米。仪器室1间,面积60m2。

2.所有装备用房的墙壁用仿瓷涂料,地面铺设地板砖,门窗牢固,玻璃齐全。实验室有电源插座,插座有总开关控制,水电安装规范。有遮光窗帘。

3.实验室配备成套演示实验台1张,学生实验桌30套(1桌配2凳),实验桌固定。成套仪器柜30顶,所有仪器、模型入柜陈列。

4.每间实验室有4具双管40W日光灯照明,灯具悬挂高度合理,安装有排气扇。悬挂黑板和电子钟以及实验室规则,张贴科学家画像和名人名言,不断鼓励学生学习科学家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二)仪器配备

按省教育厅2007年3月颁布的《江西省小学数学科学教学仪器配备标准》中第二种配备方案配备教学仪器2套。

分组实验达到24组。实验时能做到人人动手,满足了学生做实验的要求.(三)实验室管理

有专职实验教师或实验技术人员1人。

学校每年支出38293.5元用于补充、更新教学仪器、药品及实验材料,平均每生每年10.5元。

实验室制度完善,分类进室上墙.有总帐,分类帐,低值易耗品帐.记帐及时,帐物相符,帐、卡、物相符率达100%.仪器存放整齐、规范。防火、防盗、防潮、防腐、防尘、防震等措施完善;仪器完好率达到95%以上。实验室和仪器室建校以来无重大事故,已建立健全仪器管理有关资料,领用、外借、赔偿、盘点等制度齐全;仪器说明书装订成册。

我校着力营造实验室科学氛围,在强化其功能上下了一番功夫,正如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那样,使此间教室既是科学实验室,也是学生“动手做”的活动场所,又是工具库,材料库,以及成果展览室,真正成为孩子科学活动的天地.(四)实验教学

1、每学期初学校都制定实验教学总计划总课表,要求任课教师制定实验教学计划,并对计划执行情况全程督查,实现了实验开设率100%。

2、任课教师上实验课前能按要求填写实验申请单,仪器借用、归还交接手续齐全。

3、做到了每学期演示实验开出率达到100%,学生实验开出率达到95%以上。

(五)音乐、美术、体育、卫生

为了进一步搞好本校的艺术教育工作,我校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完善各功能室的硬件配置,现有标准化音乐专用教室一个、美术教室一个。并按《教育部关于印发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音乐、美术教学器材配备目录的通知》(教体艺[2002]17号)的第二种配备方案配备了音乐、美术器材各1套。

为了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爱好学生的需要,我校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了“绘画、手工、舞蹈、合唱”等特长团队,并做到制度化,定期进行成果展示。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学校经常以校园艺术节、演讲比赛、书画摄影展等形式,让学生尽情展示才华,展示者忘我表演,欣赏者陶醉其中,给学生营造一个健康、向上、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

学校现有体育器材室一间、卫生保健室一间。并按《教育部 卫生部 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的通知》(教体艺[2008]5号)的文件要求配齐配足了器材,做到规范化、制度化管理。

学校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认真落实大课间活动,实施阳光大课间操计划,学生活动以羽毛球、跳绳、乒乓球等为主,学校每学年一次运动会。让每个学生既得到美的熏陶,又增强了体质。

卫生工作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着力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加强2 学校卫生防疫,对学生开展有计划有组织的健康教育活动。通过黑板报、讲座、宣传挂图等宣传手段,以及开展卫生知识进课堂系列活动,如:主题班会、观看卫生知识教育片等有效手段普及健康卫生知识,坚持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全面落实各项预防、控制措施,做好各种传染病的预防宣传工作,发放控制传染性疾病防治材料,宣传健康教育知识及一般自救常识。深入开展卫生习惯养成教育,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基。

(六)信息技术、图书 因校园建设升级改造工程正在施工,计算机房只有一间,学生用计算机48台,教师用计算机(服务器)和交换机1套与计算机网络教室配套,办公用计算机40台,校园网1套,多媒体教学设备2套,电子白板1套,“班班通” 48套。电子备课室9间(以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配置)。摄像机1台,数码相机2台,录音笔1支。扫描仪1台(各学科共用),打印机8台,复印机1台,速印一体机1台,校园广播系统1套,校园视频监控系统1套。

我校有图书室和阅览室各一间,面积共120平方米。馆藏图书56973册,生均藏书15.6册。馆藏图书分类结构、报刊种类、工具书(教学参考书)种类等达到二类标准的要求。2010年被评为 “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先进集体”。

(七)其它

近年来,我校非常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地位,硬件建设逐步完善,我校建立了计算机网络教室、远程教育卫星接收系统等,“班班通”工程正在建设中。每个年级组办公室都配备两台电脑以满足教师的日常教学需要,并且全部连接网络以便于搜索、分享教育资源。2010年,我校建立了学校网站,及时发布信息,密切家校联系,得到社会好评。

实验室配备了计算机并可连接上网,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配置了电子白板,投入使用相应的教育技术装备管理软件和仿真实验软件,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改进传统实验教学方法,实现了实验教学、实验结果信息化管理。

我校坚持以教育教学科研为先导,深入研究,不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促进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我校国家级“《有效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与技能的实证研究》”课题,正在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教师们围绕课堂教学,在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作用等方面做了深入研究,并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李华山老师创办的“中国作文网”获得全国多媒体软件大赛二等奖,3 周地兰老师荣获江西省“赣教杯”小学科学课件竞赛一等奖,钟平等十多位教师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竞赛课获市一、二等奖。在江西省自制课件竞赛中,我校获得科学类省三等奖1个,数学类市一等奖3个、市二等奖1个、市三等奖1个,信息技术类市二等奖1个的好成绩。学生的素质也得到积极培养,并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在历届的电脑作品制作比赛中,我校学生曾获得省一等奖1个以及市县级奖项若干,机器人竞赛也获得省三等奖。

理念的更新,实践的摸索,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不仅提高了我们师生的信息素养,而且也提升了我们的办学品位,几年下来,我校的教学质量和社会声誉显著提高。

三、存在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

学校实验、体育、卫生、艺术、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帮助。由于我校校史短,起步晚,经验少,通过自查我们发现工作中也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如:

1、学校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改善,根据学校现状,各音乐、美术等专用教室还较为缺乏。

2、作为一所年轻的学校,学生数多,需添置的设备多,但教育经费相对有限,活动场地相对不足,个别活动还不能正常开展,一些已经能够开展的活动还不能保证每一名学生都能正常参加。

敬请领导、专家批评、指导,我们不胜感激!我们将认真研究,进一步整改,争取工作再上新台阶。

赣县城关第三小学

小学薄弱校改造总结 篇8

六十一团中学现有45个教学班,小学30个教学班,共有880人,初中5个教学班,共有520人。小学一到六年级在一幢2009年建成的新教学楼内,生均面积和配套设施基本符合国家要求。

初中七年级和八年级350多名学生挤在上世纪80年代末修建的只有8间室内面积不到40平米的教室里,没有其他的教学功能室;九年级178名学生在学校的行政楼内,教学和行政相互干扰。

学校有一幢综合楼,里面有实验室、图书室、音乐室、舞蹈室、美术室等,和初中教学楼相隔130多米远,和小学楼相隔240多米远,学生上课来回跑极不方便,雨雪天气学生来回的途中都会被雨雪淋湿,对学生的身体健康不利。

学校现有220多名住校生,男女住在一幢学生宿舍楼内,不便于学生生活和学校管理。

学校的基础建设布局没有把教学区、运动区、试验区、生活区分离,学生的文化课学习、体育运动、住校生活等活动相互干扰。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150多人,近半数教师在45岁以上,50岁上下的教师占30%左右,教师队伍老化,今后一段时期内,要招进更多的大学生,充实教师队伍;但是学校没有教师公寓楼,没有教师食堂,招进的新老师生活条件不改变,留不住人才,不利于学校好和团场的发展。

学校现有教学设施和条件已不能满足正常的教学需要。

六十一团中学

小学薄弱校改造总结 篇9

根据白皮书,2012—,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资金831亿元改造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投入约140亿元建设边远艰苦地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24.4万套,可入住教师30万人。连续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由的62.3%提高到20的75%,中西部地区在园幼儿数由20的2153万增加到2015年的2789万,增长了30%。

白皮书介绍说,2013—2015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资金约44亿元,支持连片特困地区对乡村教师发放生活补助,惠及约600个县的100多万名乡村教师。

小学薄弱校改造总结 篇10

摘要:基于SWOT模型对甘肃农村薄弱学校改造进行个案分析,通过对G小学目前发展所面临的优势与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展现G小学发展现状,并通过SWOT矩阵分析甘肃省农村薄弱学校改造策略。

关键字:薄弱学校;SWOT模型;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7-0019-02

一、甘肃省薄弱学校改造的背景

2014年1月24日,甘肃省教育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实施意见》,要求从2014年开始,5年内使全省义务教育学校教室、桌椅、运动场等设施满足基本教学需要和生活需要;留守儿童学习和寄宿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城镇超大班额现象基本消除;教师配置趋于合理。

甘肃省自2010年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以来,投入资金合计45.07亿元。共安排项目学校5713所,新增校舍面积267.2万平方米。购置图书1706.43万册。配备理、化、生教学实验仪器设备、教学挂图,采购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等。切实改善了甘肃省农村中小学校的办学条件,推进了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

二、基于SWOT模型分析甘肃农村薄弱学校改造个案分析

自实施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以来,甘肃省农村学校硬件建设得到了明显改善,薄弱学校改造工作在不断实践不断验收不断修正的道路上稳步前进。硬件条件改善的同时,由于每所学校地理位置不同、历史发展背景不同、学校发展现状不同等,有针对地进行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必然要对不同学校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本文借助SWOT分析模型对甘肃农村薄弱学校改造进行个案分析。

SWOT战略分析模型由旧金山大学管理学教授韦克里提出,通过对被分析对象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等各方面内容的分析,综合评价得出结论。

G小学地处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B镇,是一所六年制村校,所在村人口2058人,少数民族人口1858人,其中女性854人。适龄儿童223人,少数民族适龄儿童190人,适龄女童105人。G小学共开设6个教学班,包括一到六年级。采用SWOT分析模型分析G小学的情况如下:

(一)优势(S)

1.硬件设施的不断改善。近几年来我国逐步推进对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的改造工作。2011年县教育局投资35万元对G学校整体进行硬化,2014年修建学生营养灶及校门,学校硬件设施逐步改善。目前学校共有六间教室,分别满足一到六年级的教学工作;一间多媒体教室,供有需要的班级使用;六间教师办公室;学生营养灶一个,满足学生营养餐的需求。学校基本硬件设施齐备,能够满足正常的教学工作需要。

2.现有教师结构优势。目前学校有教师13人:其中女教师7名,少数民族教师6人,包括高级教师2名和3名一级教师,平均年龄27岁。学校教师队伍的补充主要通过“特岗教师”政策,这些教师在报考之初是自愿报考,多毕业于甘肃各师范学校,有教师资格证,2011年以后的“特岗教师”全部是本科学历,在入职时参加过岗前培训,有一部分教师是当地生源,教师队伍相对稳定,不会出现大面积的“教师流失”现象。

(二)劣势(W)

1.学生学习动机不强。受当地文化环境的影响,很多家庭不太重视学生的教育,由于家长受教育程度较低,家庭教育几乎空白,教育观念落后,家长对学生学习的态度放任,导致学生学习动机不强,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校学习气氛不浓,甚至课堂上会出现学生影响课堂秩序的状况,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不理想等,均给教师的正常授课带来阻碍。

2.教师的职业满意度较低。在问卷调查中发现,被调查教师中仅有16.7%的老师“比较满意”现在的生活,33.4%的教师不满意现在的生活,其中16.7%的教师“非常不满意”现在的生活,一半的教师认为目前生活“一般”。不满意的原因主要包括:编制问题无法解决、教学负担较重、工资待遇不能满足正常生活以及因路途遥远无法每天回家等。教师存在很严重的职业倦怠,缺少自我成就,职业满意度较低。

3.教师专业能力有待加强。目前G小学75%的教师未评职称,教师专业发展能力不高,不仅仅是G校,整个学区学校的情况很相似,未评职称教师占大多数。此外,G校仅有2位教师参加过在职培训,教师培训方面几乎空白。对于已有的在线培训,多数教师“不规定就不会去看”,自我发展意识欠缺。

(三)机会(O)

1.有利的政策环境。近几年来,国家不断加大投入,改善义务教育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相继开展标准化办学、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等活动,有利的政策环境有效改善了农村义务教育发展不利的情况。标准化办学、薄弱学校改造等在各学校硬件设施的改善方面成绩斐然,而“国培计划”、“特岗教师”等,在教师的补充、教师培训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来自外界的帮扶。除了政府的政策性导向,大学、基金会等也对学校进行了帮扶,帮扶项目包括教室的修缮以及课堂教学的指导等。已有捐助包括学校教室的修缮、职工宿舍的增加、学校文体设备的购置等;“中英项目”以及“美德基金”也先后对G校进行扶持,帮扶项目包括对学生个人的资助、参与式课堂的开展、学校图书的购置等。

(四)威胁(T)

1.家庭教育的缺失。当地留守儿童比例较大。多数家庭中长辈负责照看孩子,家长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G小学在读学生的父母95%是文盲,家庭教育匮乏。不仅如此,多数家长对学校教育持“无所谓”的态度,对于学校的基本要求,如课外书的购买,学习用品的添置,监督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等,通常不予理会。

2.文化环境。G小学位于少数民族杂居地区,信仰伊斯兰教。当地女性成婚年龄较小,平均14岁左右,一般成家前两年便会辍学在家终止学业,男生则完成初中学业后停止上学,开始经商、外出打工等,均造成了文化教育氛围的严重缺失。

三、对当地薄弱学校改造的思考

针对以上分析,本文针对G小学的实际情况,试图从战略管理中的SWOT矩阵入手加以分析甘肃省农村薄弱学校改造策略。如下图所示:

(一)增长型战略(SO)

当内部优势与外部机会相一致时,组织应利用内部优势去抓住和利用外部机会。SO战略即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具体来说,充分利用国家和地方政府给予农村薄弱学校的各种资源和政策支撑,积极促进农村薄弱学校的发展。同时,学校要充分利用包括师资力量、办学条件等方面的优势,培养一支优良的稳定的师资队伍。

(二)扭转型战略(WO)

当外部机会与内部资源优势不相适应时,组织应利用外部机会来弥补内部弱点。WO战略即利用机遇,改善劣势。抓住国家及地方政府的政策机遇,着力提升整体教师的专业水平。具体而言,切实贯彻国家相关政策,如“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等,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与专业能力,用充满“生命”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教师职业成就感。提高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省级教师培训向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师、校长倾斜。同时,结合实际制定农村教师职称评审条件、程序和办法,让职称评定工作真正起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三)多种经营战略(ST)

当组织的内部优势遇到外部环境的威胁时,应利用优势屏蔽或减少外部威胁的影响。ST战略即彰显优势,规避威胁。对于目前而言,可以通过学校硬件、软件方面的改善,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发展,利用已有优势,规避或者化解可能带来的挑战。如,通过学校良好的社会形象和口碑,让当地家长信赖学校教育,转变“无所谓”的教育观念,重视教育,促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配合。

(四)防御型战略(WT)

当组织内部的劣势与外部威胁相遇时,应采取减少内部弱点同时回避外部环境威胁。WT战略即改善劣势,化解威胁。要想有效改善目前学校遇到的教育教学的困境,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配合是必不可少的,即使由于家长的文化水平所限不能提供实质性的家庭教育,但是可以转变教育观念,配合学校完成各项教学工作,起到督促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结语

随着硬件设施的不断改善,如何更有针对性地分析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成为下一步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的发展方向。各级政府、教育局应当认真贯彻国家的各项政策,让“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特岗教师”、“国培计划”等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各学校要利用政策优势,改善硬件设施,建立一支优良的教师队伍;教师要利用发展机遇,积极提高专业能力;当地政府要积极配合学校,通过舆论宣传等,改变家长教育观念。多管齐下,共同促进薄弱学校改造工作的顺利完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上一篇:历史学家下一篇:烟草专卖执法人员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