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七年级第七单元

2024-10-19

政治七年级第七单元(共9篇)

政治七年级第七单元 篇1

第七单元《学会依法保护自己》复习学案

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增强法律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自觉抵制“黄、赌、毒”和“法轮功”邪教等不良诱惑。

⑵树立法律保护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2、能力

⑴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⑵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以及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以及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技巧与方法。

3、知识

⑴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⑵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学习重点:“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

学习难点:“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学习过程:

一、知识梳理不良诱惑的危害

面对生活中的不良诱惑

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抵制不良诱惑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

预防违法犯罪预防违法犯罪从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学会依法杜绝不良行为做起遵纪守法,防微杜渐

我们需要特殊保护

保护自己我们受法律特殊保护

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

撑起法律保护伞

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

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

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

二、典例分析

例1(2008泰安中考)中学生王某平时无心学习,迷恋网吧,曾因小偷小摸受到学校的处分。

但他不思悔改,后来竟发展到持刀抢劫、致人重伤,结果受到刑法处罚。这则案例警示我们

()

①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②只有防微杜渐,才能防患于未然 ③预防违

法犯罪,要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④不良行为如果不及时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犯罪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一般违法若不及时改正就

可能走向犯罪,因此,要预防违法犯罪就应该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答案】B.

2、(2008中考试题)

据调查,部分在校学生有过被不法分子敲诈、勒索的经历。假如遇到类似的情况,你的正确

做法是:()

A 以牙还牙,以暴制暴B 忍气吞声,自认倒霉

C 想办法凑钱给他们,花钱买平安D 告诉老师、家长或拨打“110”报警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如何通过正确途径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当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既不能忍气吞声,更不能采取非法手段进行报复,而应敢于和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因此,A、B、C三项中的做法都是错误的,是不可取的。只有D项中的做法是正确的,是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表现。

答案:D

3、(2006中考试题)

古语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犯罪总是从一般违法开始的。一个人一旦走上违法道路,就有可能越陷越深,以致不能自拔。

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有何共同特征?

(2)以上材料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解析:本题以古语说明道理,着重考查学生对一般违法与犯罪关系的理解。第(1)问根据教材知识不难回答;第(2)问,犯罪总是从一般违法开始的,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我们要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做好这一类题目的关键是正确理解题意,准确找到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

答案:

(1)一般违法与犯罪都是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启示:一般违法与犯罪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我们要预防违法犯罪,就必须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只有防微杜渐,才能防患于未然。我们一定要从小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以使自己健康成长。

三、巩固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某校中学生王某,经常上网吧玩游戏,欠了网吧老板很多钱,为还钱,他在路上用刀逼 迫小同学拿钱,并把小同学刺伤,之后仓皇出逃,数天后被捉拿归案。这说明不良诱惑()①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根本原因②使人不思进取,放弃美好追求 ③会损害他人和社会④容易使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一般违法和犯罪都具有对社会的危害性。以下行为中属于犯罪行为的有()①小张的父母迫使儿子辍学,到个体企业去打工赚钱②小李不但自己吸毒、注射毒品,还参与贩卖毒品的活动③小陈在社会上结伙滋事,还参与了敲诈、拦路抢劫的行为④王某参与拐卖妇女和儿童的行为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

3、关于未成年人,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有()

A、他们缺乏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B、他们求知欲和好奇心强

C、他们生活经验不足D、他们不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

4、我国专门保护来成年人的法律有()①《婚姻法》②《未成年人保护法》③《预未成年人犯罪法》④《义务教育法》

A、①②③④B、②④C、②③D、①④

5、十三岁的少女小兰失去了母亲,与父亲相依为命。但自从父亲再婚后,情况发生了变化:继母与父亲以各种借口辱骂、殴打小兰,还以家庭经济困难为借口不准小兰继续上学。小兰应该()

A、服从于父母,在家好好劳动B、告诉其他的亲戚,让他们痛打父母一顿为自己“报仇”

C、离家出走,不再受父母的气D、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材料分析题

6、材料一:2009年2月10日中国法院网讯:阳阳(化名)系马鞍山某中学初二学生,今年刚满十四周岁,父母双双外出打工平时对其疏于管教,阳阳沉迷网络无心读书。为上网,竟模仿电视镜头独自一人深夜尾随单身女性实施抢劫。2009年2月9日,安徽省马鞍山市花山区人民法院以抢劫罪判处阳阳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宣告缓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4000元。

材料二:预防青少年犯罪一直是我国法制工作的重中之重。一份来自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黄色、暴力文化的腐蚀,家庭不当教育,学校责任感缺失等多方面原因,加上青少年自身法制意识薄弱、善恶观念模糊,不少青少年铤而走险,不幸走上犯罪道路。

(1)材料一中阳阳是怎样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

(2)结合材料二谈谈如何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共筑安全防护网?

四、课堂小结

收获:。不足:。

五、达标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2009年6月26日是第23个“国际禁毒日”,主题是:“珍惜生命,远离毒品,预防艾滋病”。据统计,青少年吸毒者中许多人起初是出于无知和好奇,认为吸毒是一种时髦和享受,结果陷入其中,不能自拔。以上材料告诉我们:

① 吸毒一两次不要紧,千万不能多吸

② 吸毒害人害己,祸国殃民

③ 要珍惜生命,自觉远离毒品

④ 要充分认识毒品的危害,坚决抵制毒品的诱惑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

2、下列几种行为中,不属于一般违法行为的是:

A 为了寻开心,一中学生多次拨打“119”电话,谎报险情

B 外出旅游,在文化古迹上乱刻乱划

C 王某参与打架斗殴,致人重伤,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D 几位年轻人在广场草地上胡打乱闹,对“勿踏草坪”的牌子视而不见

3、以下做法中,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家庭保护规定的是:

① 网吧经营者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网吧

② 某家长强迫自己的女儿辍学打工

③ 某家长为自己的未成年子女订立婚约

④ 中学生赵某吸烟,其家长视而不见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③④D ②④

4、星期天,小明家来了客人。吃晚饭后他们要打麻将,刚好缺一个人,爸爸叫小明“凑个数”,赢了归自己,输了爸爸给。对此,小明不正确的做法是:

A 不去凑数,要学会拒绝不良诱惑

B 要坚持原则,婉言谢绝

C 告诉他们赌博的危害,说服他们多参加有意义的活动

D 可以去凑数,星期天要好好放松一下

5、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但是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缺乏社会经验,各方面还不成熟,容易被一些不良诱惑所侵蚀,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要战胜身边的不良诱惑,必须要有:

① 科学的态度② 正确的方法

③ 坚强的意志④ 清醒的头脑

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①③④D ①②③

6、近年来,全国文化、文物系统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都对未成年人集体免费开放。对学生个人参观实行半票,对家长带未成年子女参观的,对未成年子女免费。这一举措: ① 是为了创造一个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② 表明国家对青少年的成长给予特殊关注

③ 符合家庭保护的相关规定

④ 符合社会保护的相关规定

A ①②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③④

7、郑明是某校七年级的学生。下列选项中,他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是:

A 郑明不认真完成课堂作业,受到老师的批评

B 郑明正在网吧打游戏,爸爸找到他并把他带回家

C 郑明的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遭到了爸爸的暴打

D 星期天,妈妈吩咐郑明做完作业后打扫家里的卫生

8、从2007年6月开始,广东省茂名市300多名初中学生经当地一家名为“华南机电工程学校”介绍后组织前往东莞、深圳等地做暑期工。他们每天工作时间长达11小时,从不休息,每小时工资3元。由于高强度劳动,很多同学出现感冒、发烧、哮喘等症状。面对工厂的做法,这些初中学生应该:

A 纠集在一起,游行示威

B 任由工厂的摆布,不作反抗

C 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D 不要工资,悄悄离开这里,再到别的地方打工

9、正在读初中的魏某曾被评为“三好学生”,但是自从结识了社会上游手好闲的“朋友”后,他开始小偷小摸,继而发展到偷盗同学家的财物,并在行窃时被当场抓获。这说明: ① 青少年要依法律己

② 一个人如果法制观念淡薄,就很容易从一般违法发展到犯罪

③ 一般违法与犯罪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

④ 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

10、初一学生小虎是个小科技发明家,他发明的银行自助取款机自动监控装置在北京市获发明一等奖。最近他又迷上了网络,希望成为一名网络高手,但他同时还听说网上交友要慎重。你认为网上交友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 与网友交谈时语言要文明

B 可以真诚地与网友互通所有个人的真实信息

C 遇到低级趣味的网友要马上离开

D 与网友会面要非常慎重,做好防范准备

(二)材料分析题:

11、近日,聊城市某县人民法院对一起未成年人抢劫团伙作出一审判决,被告人徐某、吴某、王某、闫某等8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至八年不等。其中,吴某、王某、闫某作案时竟不满16周岁。经审理查明,被告人徐某等人在校期间不安心学习,迟到、旷课,经常违反纪律,还经常与游手好闲的社会青年来往,扰乱学校和社会秩序。2008年6月12日、13日两天,他们单独或结伙,在聊城市某学校附近以殴打、搜身等手段,抢劫学生的财物,作

案11起,共计金额530多元。类似现象在不少学校也时有发生,危害学生的人身安全,校园安全问题越来越为社会所关注。

根据所学知识和自己的理解回答:

(1)徐某等人走向违法犯罪的事实给我们什么启示?

(2)遇到类似的情况,你认为中学生应该怎么办?

12、2009年3月,某中学向全校学生发出了一份倡议书,其主题是“中小学生应该见义智为”。这份倡议书在肯定了见义勇为这一高尚传统的同时,也提出了“勇为”的前提是要自护自救,并且传授了一些具体的方法。

(1)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青少年在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同时,为什么要“智为”?

(2)该校传授的“见义智为”的具体方法可能有哪些?

(3)对中小学生提倡“见义智为”,给了我们哪些有益的启示?

参考答案

巩固训练

1、D

2、C

3、D

4、C

5、D6(1)父母对他缺乏管理和教育,没尽到家庭保护的职责;自身判断是非能力和自控能力较差,不能抵制不良诱惑,道德观念、法制观念淡薄,不能防微杜渐。等(2)①国家贯彻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②社会创造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③学校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的身心健康,及时教育和矫正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④家庭要依法履行对子女的抚养、监护的职责,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⑤未成年人个人要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杜绝自己的不良行为,从小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法律意识,自觉遵纪守法。

课堂达标

(一)单项选择题:

1、B2、C3、B4、D5、A6、A7、C8、C9、C10、B

(二)材料分析题:

11、(1)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关系:二者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一般违法行为,如果不及时改正,就可能走向犯罪道路。要预防犯罪必须从杜绝不良诱惑,预防一般违法开始,防患于

未然。因此,青少年要养成遵纪守法,刻苦学习的好习惯,做到防微杜渐;要从小加强道德修养,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要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2)一要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二要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特别是在双方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不能硬拼蛮干,要讲究智斗,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伤亡。

12、(1)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各方面都不成熟,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违法犯罪分子往往是凶恶的、狠毒的,与其作斗争,要讲究智斗。力求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巧妙地或借助社会力量将不法分子抓获。

(2)面对歹徒行凶,设法稳住歹徒,记住歹徒的相貌、去向,及时拨打“110”报警等。

(3)强调对生命健康的尊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反映了社会的进步。既传承了民族精神,又丰富了民族精神的内涵。青少年既要国家给予特殊保护,又要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政治七年级第七单元 篇2

突然, 从远处传来一声尖锐的口哨声, 西尔维娅知道这不是友好的鸟鸣声。“你好, 小女孩。”一个年轻的小伙子高兴地叫道, “这儿离大路多远? ”西尔维娅发抖着低语道:“两里。”她面对的是一个带枪的高个小伙子。

陌生人开始和西尔维娅赶着奶牛在森林里穿行。“我一直在打鸟, ”他抱怨道, “但我迷路了, 你认为我可以在你家过夜吗? ”

西尔维娅 没有回答 , 她很高兴就要到家了。她看见祖母正站在农舍门口。陌生人放下枪, 把他遇到的问题告诉微笑着的西尔维娅的祖母。“当然, 你可以和我们待在一起, ”她说, “我们不怎么富裕, 但欢迎你和我们分享我们拥有的东西。”吃完饭, 他们三人坐在屋外, 年轻人说他是个 研究鸟类 的科学家。

“你把它 们装在一 个袋袋里? ”西尔维娅问道。“不, ”他慢慢回答道, “我用枪把它们打下来, 然后用专门的化学药品把它们制成标本保存起来。在我家的实验室中, 我收集了100多种全美 国不同种类的鸟的标本。”“西尔维娅对鸟也知道一些, ”她祖母自豪地说 , “她十分 熟悉森林, 鸟就在她手边吃食。”

“那么 , 西尔维娅也许能帮助我。”年轻人说, “前些天我在不远 处看见一 只白苍鹭, 这几天一直在找它。白苍鹭是一种十分稀有的 鸟 , 你见到过吗? ”他问西尔维娅, 但她沉默不语。“它是一种高大、奇特的鸟, 有柔软的白毛和又细又长的腿, 它可能在大树的顶上有自己的巢穴。”西尔维娅的心开始狂 跳 , 她在森林的另一边见过它! 年轻人正盯着西尔维娅, “我将付给告诉我白苍鹭在哪儿的人10美元。”那天晚上, 她的梦里全是她和她的祖母用10美元能买的好东西……

第二天, 西尔维娅和年轻人一起待在森林里。如果年轻人把枪留在家里 的话 , 西尔维娅会过得更快乐 些 , 她无法理解他为什么要杀死他似乎很喜欢的鸟。

但西尔维娅看着年轻人, 眼中流露出爱慕的神情, 她从未见过这样英俊漂亮的人。

第三天, 当太阳快要升起的时候, 她静静地离开家匆匆地赶往森林。最后她找到一棵大松树, 从那儿可以看见整个森林。她确信她可以看见白苍鹭把巢藏在哪儿。

突然, 西尔维娅又黑又灰的眼睛看见一道白光一闪而过, 一只有着宽阔白翅膀和又长又细脖子的鸟飞了过来, 停在她面前的一根树枝上。白苍鹭松开羽毛并呼唤坐在旁边另一根树枝上的配偶, 然后它们张开翅膀飞走了。西尔维娅长叹了一口气, 现在她知道这只野鸟的秘密了。

大约一小时后, 西尔维娅回来了。当她跑进厨房时, 她的祖母和年轻人全站了起来。现在是她说出秘密的最佳时刻, 但西尔维娅却沉默不语。年轻人友好的目光深入到她的眼里, 他可以给西尔维娅和她的祖母10美元 , 他答应过, 她们也需要钱。除此之外, 西尔维娅想让他开心。

但西尔维 娅沉默不 语 , 她想起白苍鹭在金色阳光中飞行的情景和它们一起在世界顶端观望日出的情景。她不能说出白苍鹭的秘密而出卖它们的生命。年轻人那天晚些时候失望地离开了。西尔维娅很伤心, 她想成为他的朋友。他再也没回来过, 但许多个夜晚, 当她赶着祖母的奶牛回家时, 她仿佛听见了他的口哨声。

政治七年级第七单元 篇3

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__

刘克东

一、看拼音,写词语。(10分)

二、用“√”画出带点字的正确读音。(4分)

押解(jièjiě) 归还(háihuán)

装载(zàizǎi)翁(wōngwēng)媪

三、按要求写词语。(18分)

1.填字成词,并解释所填的字。(8分)

()手不及永世不()

脍()人口劫富()贫

2.按要求写词语。(6分)

(1)含有“看”的意思的词语:

(2)含有“说”的意思的词语:

3.填合适的形容词。(4分)

()的心情()的犯人()的长江()的王冕

四、将下列朝代与相对应的名人用线连接起来。(8分)

汉李白战国王羲之

三国李时珍晋陆游

唐司马迁隋屈原

明曹操南宋隋文帝

五、根据要求,选择正确的答案。(10分)

1.下面四组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1)茂蜜依旧安祥半途而废

(2)经历辩别介绍按奈不住

(3)漆黑欧洲判断身临其境

(4)慈善控制坎坷誊满天下

2.在说法正确的句子后面的括号中打“√”,反之打“× ”。(8分)

(1)林冲是《水浒传》中塑造的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汉之一。

()

(2)“查”在姓氏中读“zhā”,在“检查”这个词语中读“chá”。

()

(3)孔子姓孔,《三国演义》中的孔明也姓孔。()

(4)“最喜小儿无赖”中的“无赖”与“地痞无赖”中的“无赖”意思相同。 ()

(5)《百家姓》把“赵”放在第一位,是表示对宋朝皇帝的尊重。 ()

(6)“傅”当姓用时,不可以简化成“付”。()

(7)《清平乐·村居》中“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这首词的题目。 ()

(8)王冕说:“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王冕说这句话的意思是他真的不想读书了。 ()

六、按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理解,完成练习。(15分)

1.“林冲遭受高太尉的陷害,被开封府发配沧州。”“发配”的意思是。这句话选自课文《》,故事是根据写的古典小说《水浒传》改写的,文中的林冲乃是(官职)。

2.山上青一块,;山下树木葱茏,。

3.王冕是一个的人。

4.《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送给孟浩然的诗,表达了。诗中最能表达这种情感的诗句是,。请再写出一句送别诗中的名句:。

5.隋唐五代又十国,。

6.“醉里吴音相媚好,。”这是《清平乐·村居》中的句子,“相媚好”的意思是。

七、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5分)

奶牛和猫

奶牛的美德在动物中间传(颂诵)着:吃的是草,挤出的却是奶……大伙都非常尊重她。

一天,一只猫敲响了奶牛的家门。

“我尊敬的奶牛大婶,让我来照顾你的生活,学习你的品德吧!”

从此,猫就在奶牛的家中住下了,他每天都认真(按安)照奶牛的吩咐,把牛奶分发给老弱病残。

一连几个月,奶牛挺满意猫的工作,渐渐地放心让猫去(按安)排牛奶的分配和使用。

“真是个好小子!”奶牛满意地嘟哝(dū nong)着,从此便只顾产奶了。

狡猾的猫得到奶牛的信任后,马上就用牛奶贿赂(huì lù)了动物中的权贵们。当然,受贿最多的是狮子大王。

“猫真是好样的!”狮子呷(xiā)了一口鲜奶。

“猫真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猴大臣快速地眨着眼睛。

“这样的人要重用!”狼大臣有些激动。

“对,要破格提拔!”狗大臣拼命地点着头。

奶牛知道了猫的行为后,气愤地要轰他走。猫冷笑着:“什么,轰我走?哼!从今天起,我就是你的上司了,你要给我好好地产奶,完不成指标的话……哼哼!”奶牛看着猫手中的委任(壮状),上面赫(hè)然写着“兹(zī)任命猫为畜牧大臣”。她一阵眩晕……

小人虽然可恶,轻信才是祸害的根源。

1.用斜线画出短文中括号里用得不恰当的字。(2分)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分)

吩咐() 照顾()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2分)

快速() 信任()

4.联系猫对奶牛说的话,想一想,猫的态度前后为什么会有所不同。(3分)

5.读这则寓言,你觉得奶牛怎么样?猫怎么样?从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6分)

八、作文。(20分)

题目:一次有趣的实验

政治七年级第七单元 篇4

目标浏览 迎接挑战

知识目标:知道违法行为类别,犯罪的基本特征及刑罚的各类

能力目标:1.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2.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2.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人。3.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自主、合作学习

阅读教材第91页要“强的小勤为什么会违法”

1.一个要强的学生为什么会丢面子?

2.我们能避免这样事情发生在我们身上吗?

阅读教材第92-93页违法行为的几个类别完成93页表格

3.什么是违法行为及种类。

4.什么是一般违法行为?什么是犯罪行为?(课本第94页)

阅读课本第94-95页

5.刑法的含义?

6.犯罪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阅读课本第95页

7.刑罚的含义及种类?

温馨提示:犯罪有三个基本特征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它们共同构成罪与非罪的标准。

2.3.4.5.用心爱心专心

1当堂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初中学生丁某沉迷于网络游戏,为了筹措上网费用,偷盗了别人的财物,结果被公安机关处以行政拘留。丁某的行为

A.属于犯B.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C.触犯了刑法D.是一般违法行为

2.()据报道,著名歌手满文军因涉嫌吸毒,日前被北京警方治安拘留,其妻则因涉嫌提供毒品被刑事拘留

A.民事违法行为B.行政违法行为C.刑事违法行为D.不道德的行为

3.()如果说道德是人们追求的较高境界,那么人们行为的底线是

A.不违纪B.守纪律C.不违法D.不违宪

4.()在下列刑罚中,既可以独立使用,又可以附加使用的是

A.管制B.有期徒刑C.罚金D.死刑

二、不定项选择题:

1.()犯罪的基本特征有

A.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B.具有社会危害性C.触犯刑法D.应受到刑罚处罚

2.()2007年11月18日,年仅15岁的小陈因考试成绩不理想,被父亲严厉训斥后,只因口角之争就邻家6岁小孩用石头打晕后沉入粪坑淹死。小陈投案自首后,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2年。

A.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B.违反了《中小学生守则》

C.违反了我国宪法D.触犯刑法,应依法受到刑罚处罚

3.()重庆市原司法局局长文强因犯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强奸罪、被判处死刑。这充分表明

A.刑罚当罚性是犯罪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后果

B.任何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C.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D.犯罪分子终究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六年级第七单元习作 篇5

温哥华大街上的小鸭子

秋天的天空瓦蓝瓦蓝的,漂亮得好像刚洗过的蓝宝石,使人感到天高气爽。在温哥华的街头,一群憨态可掬的小鸭子在鸭妈妈的带领下悠闲地散步。

温哥华的秋天,晴空万里,蔚蓝的天空中飘浮着几朵白云,就像碧波中的几朵浪花。当小鸭子们一边走一边欣赏温哥华的风景时,几只小鸭子失足跌入了路旁的下水道里。它们在里面大声地喊叫“嘎——嘎——嘎——,”希望妈妈能救它们。鸭妈妈听到了小鸭子们呼救的声音,往后一看,发现少了几只小鸭子,就随着声音找到了小鸭子,发现它们跌进下水道里。鸭妈妈像一只热锅上的蚂蚁,不知道如何是好,“嘎——”的叫了起来,它向四周环视,希望找到可以帮助自己的人,它发现了巡警。

鸭妈妈发现巡警后,像一只箭一样飞奔到巡警的身旁。“嘎嘎嘎——”地叫着,巡警看了看鸭妈妈,以为它想和自己玩,就拍了它一下,立刻把头扭回去继续工作了,鸭妈妈着急了,用自己那长长的嘴巴咬住巡警的裤腿不放。巡警这时好像看出了点儿什么,他认为鸭妈妈一定有事求助于自己,就紧跟着鸭妈妈。

鸭妈妈把巡警带到了“事发地点”,巡警一看恍然大悟,原来是鸭妈妈的小鸭子们落水了,鸭妈妈是想让他把小鸭子给救上来。巡警便立刻想办法救小鸭子,他找来了渔网,俯下身子,把网给撒进下水道里,小鸭子们一个一个小心翼翼地跳了进去,然后被巡警给打捞了上来。

夕阳西下,鸭妈妈带着小鸭子要回家了,小鸭子们按顺序一个一个的排好队,在鸭妈妈的带领下摇摇摆摆地一起走过了马路。巡警和它们告别,汽车为他们让路„„

小鸭掉入下水道后„„

一群憨态可掬的小鸭子在鸭妈妈的带领下摇摇摆摆地漫步在温哥华的街头。有的昂起头望着一望无际的天空“嘎、嘎”地叫着,像在唱着一首欢乐的歌;有的在快乐地奔跑着,发出“啪嗒、啪嗒”的声音,像在跳一段欢快的踢踏舞;有的在整理自己的羽毛,说:“看,我多美丽!”像一位即将登台演出的演员。

鸭妈妈不时地回过头来,自豪地看着自己的孩子们,一、二、三„„数数共有几只,有没有掉队了。

正当鸭妈妈再一次转过身来数着她这些漫不经心过马路的孩子们时,却发现少了两只,原来,有两只小鸭子失足跌落在路旁的下水道里。鸭宝宝毛毛失声喊着:“妈妈,快救救我们啊。”咪咪吓得脸色发白尖叫着: “这里又脏又臭又呛人,我们快受不了啦。”鸭妈妈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就在这个危急的时刻,鸭妈妈沉着冷静,突然想起了舍己救人、有难必帮的巡警叔叔。它急速奔向巡警值班的岗亭,冲进岗亭“嘎嘎„嘎嘎„”直叫,向巡警求助。巡警们把鸭妈妈赶到岗亭外,可鸭妈妈急了,它扑打起那羽翼丰满的翅膀向巡警们发出了哀求的声音。巡警们瞪大眼睛似乎听懂了鸭妈妈要说的话,他们知道了鸭妈妈有急事需要求救,于是便紧跟着鸭妈妈向“出事地点”飞奔而来。

掉入下水道的两只鸭宝宝正在挣扎着,咪咪和毛毛一会儿沉入水底,一会儿浮出水面,一个劲儿地吐着泡泡,很显然,它们已经体力不济了。其他的鸭宝宝们围成一圈正在不停地鼓励、安慰着它们: “别着急,妈妈一定会有办法的。”“妈妈去找巡警叔叔帮忙,马上就会来救你们的,一定要坚持住。” 巡警们及时赶到了出事地点,只见已经有许多人围在下水道旁,他们不嫌脏不嫌臭试着用各种方法来救小鸭子。这时,刚好一位渔夫挑着鱼篓从路边走过,一位巡警看了看鱼篓,灵机一动,叫住渔夫。他将鱼篓借来,并找来一根绳子,系在鱼篓上,慢慢地放进了下水道。鸭妈妈仿佛看懂了什么,对着鸭宝宝喊道:“快游进鱼篓里,快,快。”于是两只鸭宝宝纷纷游了进去,巡警们将鱼篓轻轻地提起,两只鸭宝宝乖乖地坐在篓里,被救了出来。一位巡警端来一盆清澈的温水,小心翼翼地将鸭宝宝一只一只地放进水里,轻轻地为它们洗去身上的污渍。两只鸭宝宝在脸盆里洗了个澡后,加入了兄弟们的行列。

鸭妈妈亲吻着巡警们的裤腿,并感激地向巡警们点头致谢。

鸭妈妈救子记

在人来人往的大街上,一只母鸭子昂首阔步地走着,只见它一边走一边扭动着肥胖的身子,不时还发出嘎嘎的叫声,在鸭妈妈的后边,跟着几只小鸭子,它们也学着鸭妈妈的样子,显出一副精神饱满的样子,一边走,一边欣赏着道路两边的美丽风景。

也许你看到这样的情景感到非常吃惊,鸭子怎么大摇大摆地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呢?可是在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温哥华,人们已经习以为常了,几只健步如飞的鸭子成了温哥华街头一道亮丽的风景。

突然,几只小鸭子发出“嘎嘎”的叫声,并停下了前进的脚步,一边闪动着翅膀,一边向鸭妈妈求救,好像再喊:“妈妈——妈妈,停一停,不好了!小鸭子出事了!”鸭妈妈听到孩子们的呼喊,马上停下了前进的脚步,扭过头来,走到小鸭子们中间,着急地问:“怎么了?孩子们!” “妈妈——妈妈,不好了,刚才走路的时候,由于有一辆汽车突然鸣笛,有两只小鸭子被吓得掉进了下水道里,怎么也上不来了!你快去看一看吧!”一只黑色的小鸭子着急地说。“孩子们,不要慌,让我看一看。”鸭妈妈沉着地说。鸭妈妈走到下水道边,看见了两只小鸭子漂浮在下水道的水面上,不时扑闪着翅膀,还嘎嘎地叫着,好像在说:“妈妈救我!妈妈救我!” “孩子们,不要慌,让我来想办法。”鸭妈妈一面安慰着自己的孩子,一边急速地转动着脑筋。忽然,鸭妈妈眼前一亮,它看见了路边正在巡视治安的巡警,我何不请求巡警叔叔帮一下忙呢?

说干就干,鸭妈妈快速地走到路边的巡警旁边,一边“嘎嘎”地急速地叫着,叫声里显出鸭妈妈的着急和紧张,一边用自己扁扁的嘴巴拉着巡警叔叔的裤脚。刚开始的时候,巡警叔叔还不当回事,认为鸭妈妈是在跟自己闹着玩。可是,听着鸭妈妈着急的叫声,看着几只小鸭子煽动翅膀的着急样子,巡警叔叔一下子明白了,这群小鸭子一定是遇到了什么困难的事,需要我来帮助了?我还是尽自己所能,帮一下这群可爱的小鸭子吧!

巡警叔叔跟着鸭妈妈来到了下水道边,看见了下水道里的两只小鸭子,由于长时间呆在下水道里,呼吸不到外边的新鲜空气,这两只小鸭子已经奄奄一息了。巡警叔叔赶紧从附近的商店里找到了一张渔网,然后再把渔网拴在自己的警棍上,把两只奄奄一息的小鸭子捞了上来。在众人的帮助下,过了一会儿,这两只不小心落水的小鸭子渐渐地苏醒过来,鸭妈妈和小鸭子赶紧跑过去呼喊拥抱,在它们热情的鼓励下,两只落入下水道的小鸭子又一次慢慢地站了起来。周围的群众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既是为小鸭子的重新苏醒而响起,也是为这位可爱的巡警叔叔而响起,更是为温哥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而响起。

“一二一,齐步走!”在鸭妈妈的带领下,这几只小鸭子又迈着整齐的步伐重新上路了。它们昂首挺胸地在温哥华的大街上走着,走向它们温暖的小家,更走向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未来。

小鸭子得救了

有一天,鸭妈妈说带孩子们去逛街,鸭宝宝高兴地不得了,兴奋地扑着翅膀。在温哥华街头,鸭妈妈正带着小鸭子们悠闲地散步。

忽然,有两三只小鸭子为了躲避车辆,“扑通”一声掉进了下水道里鸭妈妈见了,沉着的叫小鸭子在下水道围成一个圆圈,并“嘎——嘎——”的大叫。

在附近巡逻的警察听见了这异样的声音,闻声赶来。看见了鸭妈妈。鸭妈妈看了看巡警,又指了指下水道。这下巡警明白了,他往下面一瞧,居然有两只将要被冲走的小鸭子!

巡警立刻向当地警察局寻求帮助。警车立即赶来。他们向巡警简单了解了一下情况,就二话不说,寻岁展开救援。他们先把一个铺有棉花的小篮子递给巡警,又用一根安全绳绑好,就把它一点一点放了下去。

巡警迅速的把小鸭子一个一个捞了上去,递给了鸭妈妈。

鸭妈妈向巡警“嘎嘎”的叫着。其实,人们不看也知道,她是在说“谢谢,谢谢。”

六年级第七单元作文 篇6

这时,鸭妈妈正在带领小鸭子从路旁排水沟的盖沟板上走过,有几只小鸭子由于兴奋过度,没有注意到盖沟板中间的空隙,不慎失足落入下水道中。鸭妈妈听到小鸭子的惨叫声,并没有惊慌失措,而是沉着冷静的向四周望了望。突然,鸭妈妈的视线定格在一个位置上――那里站着正在巡逻的巡警,没错,鸭妈妈就是要找巡警求助。

鸭妈妈摇摇摆摆地走到巡警身旁,“嘎嘎”叫了两声,巡警低头一看,发现是只鸭子,便不再理会,鸭妈妈并没有放弃,它用嘴拉了拉巡警的裤管,巡警低下头看了看鸭妈妈,只见鸭妈妈一边叫着,一边又用嘴指了指下水道,巡警发觉大事不妙,便让鸭妈妈带他到“出事地点”看看。巡警发现了在下水道里挣扎的小鸭子,便趴下来用手捞,可是,空隙太小,下水道又太深,够不到,这可怎么办呢?。

巡警朝公园里望了望,想找人帮忙,这时,巡警眼前一亮,看见有人正在拿着渔网在公园的池塘里网鱼,巡警急中生智,借了一个渔网,准备用渔网把小鸭子捞上来。还是够不到,巡警在路旁捡了几根树枝,接到渔网上继续捞。够到了!一只,两只,三只……掉在下水道里的小鸭子全部获救,好险,刚才它们差一点儿就要被水冲走了。

政治七年级第七单元 篇7

全国翻译专业资格 (水平) 考试 (China Accreditation Test for Translators and Interpreters—CATTI) , 是在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指导下, 由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组织实施与管理的一项翻译水平考试。

全国翻译专业资格 (水平) 考试英语笔译3级考试 (以下简称为CATTI英语笔译3级) , 是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一般的双语互译能力, 能完成一般翻译工作的考生参加笔译考试的选择。

翻译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的重新表达出来的活动。 (张培基等, 1980) 译者是从事翻译活动的主体, 而译者本身的主观性及差异性很容易使翻译出现不妥之处, 这是不可避免的。在笔者根据外文出版社发行的全国翻译专业资格 (水平) 考试指定教材《英语笔译实务3级》备考过程中, 发现参考译文存在值得推敲和商榷的地方。笔者以指定教材《英语笔译实务3级》 (2009年版) 第七单元英译汉Impacts of Climatic Changes on Livestock:A Canadian Perspective为例, 对参考译文的语言质量进行评析, 对其中翻译不妥的地方进行阐述, 笔者概括为错译, 漏译, 前后不对应, 翻译不恰当等。

2《英语笔译实务3级》参考译文语言质量分析

传统人工翻译质量的保障几乎全靠译者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翻译素养, 翻译易出错, 而互联网四通八达, 内容包罗万象, 现代翻译过程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辅助翻译, 降低出错率。“利用电子手段确定普通词语的翻译, 因特网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方便、高效地解决专业词汇问题, 还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普通词语的翻译方法, 弥补我们的英语不足。” (李长栓, 2004) 互联网上可以进行辅助的翻译工具种类繁多, “利用电子百科全书查词和平行文本, 电子百科全书 (包括光盘和在线百科全书) 是很方便地查询手段。” (李长栓, 2004) “由于统计机器翻译是在词汇、习语乃至篇章层面针对海量双语平行语料的挖掘, 因而比基于规则的传统机器翻译质量更高, 译文更地道建, 设效率也更高。” (岑秀文, 2013) 本文利用互联网电子手段, 部分内容通过电子百科全书查词以及双语平行语料检索和对比, 对参考译文进行语言质量评析, 并进行示例分析并改译。

2.1 错译

1) 原文:Furthermore, the lack of electricity made it difficult to provide adequate barn ventilation and heating, thereby making the animals more susceptible to illness. (第5段, 本文下划线均为笔者便于讨论所加)

参译:此外, 缺电还容易导致谷仓通风不畅, 供暖不足, 使奶牛易于患病。

分析:此处“barn”被翻译为“谷仓”, 结合上下文, 可知本段是在说明电力供应中断对畜牧业的不利影响。“谷仓”的翻译生硬, 与上下文联系脱节, 根据柯林斯英汉双解大词典的释义, barn:N-COUNT A barn is a building on a farm in which animals, animals food, or corps can be kept.字典释义很清楚, 所以, 笔者建议翻译为“牛棚”或“畜棚”。

改译:此外, 缺电还容易导致牛棚通风不畅, 供暖不足, 使奶牛易于患病。

2) 原文:For the 2002 season, it was predicted that many pastures would be unable to support any grazing, while others would be reduced to 20-30%of normal herd capacity. (第4段)

参译:2002年曾有人预言, 许多草原将不能再放牧, 而其他草原的正常放牧能力也将下降20-30%。

分析:笔者认为本句的翻译存在不妥之处, “for the 2002season”不应像指定教材参考译文说的是预言发生的时间, 而应是草原不能放牧的时间, 而且参考译文中“season”也没有翻译出来, 所以, 笔者认为应将此句进行修改。

改译:曾有人预言, 在2002年的放牧季, 许多草原将不能再放牧, 而其他草原的正常放牧能力也将下降20-30%。

2.2 漏译

3) 原文:It is estimated that a doubling of atmospheric CO2would increase grassland productivity by an average of 17%, with greater increases projected for colder regions and moisture-limited grassland system. (第3段)

参译:据估计,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翻一番, 草场产量就会平均增长17%, 在较冷的地区和湿度较低的草场上增长率更高。

分析:参译中“projected”一词没有被译出, 属于翻译中的漏译情况, 而且本句中推测的语气多多少少会被弱化掉, 建议加上, 使译文与原文意思与语气更加贴近。

改译:据估计,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翻一番, 草场产量就会平均增长17%, 在较冷的地区和湿度较低的草场上增长率预计会更高。

2.3 前后译法不对应

4) 原文1:Temperature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to be the most important bio climatic factor for livestock. (第2段)

参译1:对家畜而言, 气温通常是最为重要的生物气候因素。

原文2:Warmer temperatures are expected to present both benefits and challenges to livestock operations. (第2段)

参译2:温度较高对家畜业既有益处, 也有风险。

分析:“temperature”一词, 参译中, 既有“气温”的译法, 也有“温度”的译法, 两种译法并存, 略显译文混乱, 笔者建议规范和统一说法, 避免同一词汇前后翻译不对应的情况, 以便读者理解。

5) 原文:Temperature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to be the most important bio climatic factor for livestock. (第2段)

参译:对家畜而言, 气温通常是最为重要的生物气候因素。

分析:原文是关于气候变化对家畜养殖的影响, 参译中既有“家畜”的说法, 也有“牲畜”的用法, 如, “然而在夏季, 温度上升的风险就会凸现, 热浪可能置牲畜于死地。” (第2段) “除了对牲畜的直接影响外, 暴风雨会导致电力供应中断。” (第2段) 在译文中, “家畜”和“牲畜”说法混乱, 不易于读者理解, 笔者建议, 在翻译时应统一说法为“家畜”或“牲畜”。

2.4 翻译用词不恰当

6) 原文:Challenges would increase during the summer, however, when heat waves can kill animals. (第2段)

参译:然而在夏季, 温度上升的风险就会凸现, 热浪可能置牲畜于死地。

分析:根据新华字典解释, “凸现”有清楚地显现的意思。而“increase”在柯林斯英汉双解大词典中释义为, V-T/V-I If something increases or you increase it, it becomes greater in number, level, or amount.“凸现”与原文“increase”意思上有出入, 不是非常切合, 所以, 笔者建议采用“增加”的意思, 更具体, 更明白直接, 更有利于理解。

改译:然而在夏季, 温度上升的风险就会增加, 热浪可能置牲畜于死地。

7) 原文:For example, a study conducted in Appalachia found that a 5 increase in mean summer temperature caused a 10%decrease in cow, calf and dairy operations. (第2段)

参译:如阿巴拉契亚地区的一项研究表明, 夏季平均气温上升5摄氏度, 会导致奶牛、肉牛和奶制品产业产值减少10%。

分析:此处“calf”翻译为“肉牛”笔者认为翻译不太妥当。维基百科对“calf”的释义为, Calves are the young of domestic cattle.Calves are reared to become adult cattle, or are slaughtered for their meat, called veal, and for their calfskin.而百度百科中, 肉牛即肉用牛, 是一类以生产牛肉为主的牛。肉牛的特点是:体躯丰满、增重快、饲料利用率高、产肉性能好, 肉质口感好。通过对比“calf”和“肉牛”的释义, 笔者发现两者之间存在意思上的不对等情况, 如果翻译成“肉牛”, 中国读者的理解易跟原文产生歧义, 鉴于此, 笔者建议此处“calf”应翻译为“牛幼崽”。

改译:如阿巴拉契亚地区的一项研究表明, 夏季平均气温上升5摄氏度, 会导致奶牛、牛幼崽和奶制品产业产值减少10%。

8) 原文:Provided there is adequate moisture, warmer temperatures and elevated CO2 concentrations are generally expected to increase growth rates in grasslands and pastures. (第3段)

参译:假设湿度适宜, 较高的气温和二氧化碳的浓度通常会提高草场和草原的生长率。

分析:“Adequate”一词在柯林斯英汉双解大词典中的释义为, Adequate, ADJ If something is adequate, there is enough of it to meet a purpose.新华字典中, 适宜含有“合适, 相宜”的意思。在大部分对话中表达的意思是“恰当的, 不超过心理预期度的, 与某事不冲突的, 相吻合的”, 常用搭配为气候适宜。“适宜”与“adequate”意思上仍然有差距, 笔者建议“adequate”此句中直接翻译为“充足”即可, 便于读者理解, 更符合习惯用法。

改译:假设湿度充足, 较高的气温和二氧化碳的浓度通常会提高草场和草原的生长率。

3 结语

全国翻译专业资格 (水平) 考试作为评定翻译水平的一项重要考试, 在全国影响颇深, 其指定教材的语言质量也同样会对未来翻译人才的知识和思维产生影响。

笔者以《英语笔译实务3级》第七单元参考译文为例, 多次对比揣摩原文与参考译文, 把其中语言质量问题归纳概括为, 错译, 漏译, 前后不对应, 翻译不恰当等问题, 并通过互联网翻译工具, 百科全书查词和双语平行语料检索为辅助尝试进行分析和改译, 以帮助提高参考译文的语言质量, 使指定教材更规范化。

译者是翻译活动的主体, 译者的思维和知识储备等主观性因素也在翻译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错译和翻译不妥之处在所难免。翻译学习过程, 不仅是一个单向输入的过程, 也应该发现问题, 修改错误, 实现翻译学习过程的双向互动。

参考文献

[1]卢敏.全国翻译专业资格 (水平) 考试指定教材英语笔译实务3级[M].北京:外文出版社, 2009.

[2]李长栓.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4.

政治七年级第七单元 篇8

二、 比一比,再组词。(5分)

三、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字。(4分)

1. 星星之火,可以()原。

2. 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眼花()乱。

3. 他的作业一向字迹()草。

4. ()亮的歌声随着水柱飞扬。

四、 按要求写词语或句子。(11分)

1. 写出描写春夏秋冬的成语各一个。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2. 写出四个与“节约用水”有关的成语。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3. 设计一条“爱护鸟类”的公益用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修改病句。(8分)

1. 这堂课由同学担任小老师,后果很不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学习语文可以丰富知识和写作水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我们要尽量节约不必要的开支和浪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有没有动脑筋是考出好成绩的重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按要求写比喻句。(4分)

1. 月亮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彩虹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森林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6分)

1. 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________________,又像在_______________;后到的鸟与林中的鸟互相应和,边飞边鸣,很快找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中描写荷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22分)

(一)

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shǎ sǎ)着它的清辉。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萤)闪烁的光斑在跳动。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1. 划掉括号中错误的读音和汉字。(1分)

2. 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分)

安静( ) 闪耀( )

3. 比一比,再组词。(2分)

班()辉()

斑()晖()

4. 用“______”画出短文中的拟人句。(1分)

(二) 给予的故事

① 这是一个使人(回忆 品味)再三的故事。

② 从前有个人,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饥渴难忍,濒临死亡。他拖着脚步,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终于找到了一间废弃的小屋。这间屋子已久无人住,风吹日晒,摇摇欲坠。在屋前,他发现了一个吸水器,于是便用力抽水,可滴水全无。他气恼至极。忽又发现旁边有一个水壶,壶口被木塞塞住,壶上粘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_____________。”他小心翼翼地打开水壶,里面果然有一壶水。

③ 这个人面临艰难的抉择,是不是该按纸条上所说,把这壶水倒进吸水器里?如果倒进之后吸水器不出水,岂不白白浪费了这救命之水?相反,要是把这壶水喝下去就会保住自己的性命。一种奇妙的灵感给了他力量,他下决心照纸条上说的做。果然,吸水器中涌出了泉水。他痛痛快快地喝了个够!休息了一会儿,他把水壶装上水,塞上木塞,在纸条上加了几句话:“请相信我,纸条上的话是真的。你只有把生死(置之度外毫不在意满不在乎),才能尝到甘美的泉水。”

④ 看了这个故事,我仿佛变得聪明起来,变得豁达起来。故事中所蕴含的哲理,可使我终身受用。

1. 从文中的括号内选择一个恰当的词,用“____”标出。(2分)

2. 给下面加点字注音。(3分)

(1) 壶口被木塞( )塞( )住。

(2) 由于北京西路在拓宽,因此常发生交通堵塞( )现象。

3. 按下列成语形式再写几个成语。(4分)

(1) 小心翼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摇摇欲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第③段有两个问句,其中一个是疑问句,一个是________句,请把后一个问句改成一般叙述的语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5. 联系上下文,合理推断纸条上的内容,把答案写在文中的横线上。(2分)

6. 在文中找出两句话,证明“纸条上的话是真的”,并用横线画出来。(2分)

九、 习作。(30分)

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有喜,有忧,有笑,有泪……请你选择一件印象深刻的事写成一篇作文。题目自己定,要表达出真情实感。

《五年级(下)第七单元学习能力自测》部分参考答案

一、 思索 凝望 熟悉 栖息 地毯 期盼 勺子 安详 封锁 毕竟

二、 略

三、 1. 燎 2. 缭 3. 潦 4. 嘹

四、 略

五、 1. 把“后果”改为“效果” 2. 把“和写作水平”改为“,提高写作水平” 3. 把“和浪费”去掉 4. 在“考出”前加上“能否”

六、七、 略

八、 (一) 1. shǎ 萤 2. 安详 闪烁 3. 略 4. 略 (二) 1. 品味 置之度外 2. sāi sāi sè 3. 4. 略 5. 把壶里的水倒进吸水器,就能有喝不尽的水。 6. 略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 篇9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风和日丽、疑惑不解、衣衫褴褛、铿锵有力”等词语的意思并且能够在实践中运用。

2、通过反复朗读,找出周恩来为什么会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4、了解伟人的成长过程,用讲故事、写文章、编短剧、办手抄报等方式,展示学习的收获。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初步谈话,理解课题。

同学们,你们现在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回头看看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小时候为什么读书?

(二)同学介绍搜集周总理的资料

(三)观看录像,感受情景。

看有关周总理小时候的录像资料,特别是讲他在修身课上回答校长的情景。

(四)检查预习,反馈交流。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强调要求:

(1)读通课文,遇到不懂的字或者词语,借助工具书或者联系上下文解释。(2)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并在书上作上记号,待会在全班交流。

(3)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几件事?周总理小时候为什么会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生字中“嚷、惩、铿、锵”是后鼻韵,“范、巡”是前鼻韵。“范、惩”是上下结构,不能写成左右结构。

3.反馈交流,词语方面重点检查“焦点、耀武扬威、得意扬扬、铿锵有力、诸生“等词语的意思。

4.学生提出文章中不懂的地方,师生共同解决。

5.课文写了三件事。第一件事讲12岁的周恩来刚到沈阳,就听伯父叹着气说“中华不振“,这使他疑惑不解;第二件事讲周恩来在租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围观的中国人敢怒不敢言,这使他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话的含义;第三件事讲周恩来在修身课上,表明自己的心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五)学生反复读课文,做到有感情地读课文。试着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六)课堂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的第一部分。思考:你从这部分中体会到了什么?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2.指名学生朗读这一部分。尤其要指导学生在朗读伯父与周恩来的对话时,“为什么”?“那又是为什么呢?”要读出不解和追问的语气。“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要读出疑惑不解的语气。

3.尊重学生自身的体会,不要强求学生所有的体会都一样。教师相机的作出指导。如: 1 从“为什么”?“那又是为什么呢?”体会到周恩来对这些事情的关注。“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体会到周恩来是一个善于观察周边的事情。

4.全班朗读这部分,注意要有感情地朗读。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自由读第二部分,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景?

2.学生读完课文后,想象当时的情景,四人小组演习当时情景。给学生提供当时的情景:当时那位妇女是怎样哭诉的,那个警察又是怎样训斥她的,站在一旁的洋人会说些什么?

3.学生演完后,谈一谈作为中国人看到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到这样欺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当时的社会现实:贫穷落后,受到列强的欺凌。深刻理解“中华不振”的具体含义。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思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什么意思? 2.让学生联系全文,体会周恩来从疑惑到静思到立志的心理变化过程。

3.学生想一想当时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他沉思什么呢?写一写当时他沉思什么? 4.全班交流写的内容。

5.读这部分,你从周恩来小时候身上体会到了什么?

(四)课外延伸。

阅读关于写周恩来总理故事的书,从而进一步了解伟人。

练习设计:

1、补充成语。

()()不解()和()丽 灯()酒()

热闹()()()武()威 左顾()()

2、写近文词:

繁华——()驱使——()踊跃——()

清晰——()欺凌——()惩处——()

得意洋洋——()左顾右盼——()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①、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②、从叶圣陶先生对《一幅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④、学习结合上文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⑤、理解文章记叙事情的思路,学习简单的记叙、描写、议论的方法。

2、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从叶圣陶先生修改文章的事件中受到启发,培养一丝不苟地认真修改自己习惯。②、感受和理解叶圣陶先生平易近人、真诚宽厚的人格魅力。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修改作文的具体方法。

2、学习叶老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真诚的待人态度。

3、理解夹叙夹议的表述方法。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意思,概括解释词语的常用几种方法。

3、理清课文思路,划分段落。

4、朗读课文。

二、教学程序:

1、联系旧课,启发谈话,导入新课。①、回忆课文《爬山虎的脚》。简介课文作者及主要内容。②、板书课题,齐读,简介作者。

③、说明本文与叶圣陶先生的关系及写作背景。

2、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自己读课文。①、读后谈收获。

②、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板书:修改文章,请我做客,给我印象)③、理清课文写作思路,指导划分段落。

3、默读课文,要求: ① 划出生字新新。

② 在不明白的地方旁边做上标记。

4、学习生字新词。

①、出示生字词,自由拼读。②、学生说出记忆生字的方法。③、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④、教师总结理解词语的几种常用方法。⑤、集体朗读生字新词。

⑥、课堂练习:抄写生字新词,次数学生自己确定。

5、学习小组交流:读课文后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6、各学习小组汇报,教师概括共性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1、研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意思。

2、从叶圣陶先生给作者修改文章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从叶圣陶先生修改文章的事件中受到启发,培养一丝不苟地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

二、教学程序:

1、简单复习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2、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研读感悟课文。

①、简介文章写作特点:记叙为主,夹叙夹议。

②、轻声读课文,划出写作者议论、感受的语句,标上记号。③、汇报归纳出五处写作者感受的地方。④、小组研读课文中写作者感受的语句,理解这是作者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感受?你是怎样理解其中意思的?

3、学生围绕感受产生的原因、感受的意思,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进行汇报。

4、在学生汇报的同时,出示多媒体课件,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和对话,进行朗读和说话的训练。

5、朗读课文有关描写爬山虎的句子,体会其作用,理解课文题目的含义。

6、人物评价:

①、本文给你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谁?

②、说话练习:叶圣陶先生是一个_______________的人。(结合课文说出所填词语的原因)

7、语文活动:

肖复兴同学作文北京市少年儿童征文比赛中获奖,后来文章又由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假如你是少年广播电台的记者,你去采访肖复兴同学,会问他一些什么问题呢?(可以从获奖前后经过及原因等方面来设计提问。)

①、学生自主设计问题,然后分学习小组交流。②、小组模拟采访活动。

③、让学生到讲台前进行模拟采访活动。

8、教学总结。

9、作业布置:

①、仿照课文肖复兴说的“不下苦功夫,不一丝不苟,是难成大气候的。”这句话定一句励志的话,署名为:未来**家。②、以肖复兴同学的名义给叶圣陶先生写一封信,感谢他帮助自己修改作文并邀请自己到他家作客。

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板书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叶圣陶)

修改文章 一丝不苟(改、断、删、增)作品 请我做客平易近人 人品 给我印象 堪称楷模

27、乌塔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生字、新词,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3、德育目标:学习乌塔为了自己的目标勤奋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独立自主的好品质。思考作为我们应该有怎样的自主能力?

4、创新目标:引导学生自学,自己提出问题,学会独立思考。

学习重点: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感悟较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的见解。学习难点: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感悟较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的见解。教学过程

一、导引目标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乌塔》这篇文章,这篇文章大概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回忆。(激发兴趣)

2、学生回顾自己的读书,叙述故事,展示自学。

二、创设条件

1、质疑:一个14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个游欧洲,这个小姑娘引起你的思考了吗?你说说自己是如何看待乌塔的?

2、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组织研究

1、根据同学们的看法不同,现在我们自愿结组,喜欢乌塔,特别赞同她的做法的在一组,其余的在一组,大家分别商讨、学习,用书中的语言说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2、展开辩论。

分组,交流想法。两组之间展开辩论。

3、得出结论,达成共识。板书:长出独立的翅膀。

四、引导创新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需要独立自主的人,只要是符合一定的条件。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准备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发表自己的演讲:谈谈我们如何锻炼自己的能力。

五、反思小结

1、本篇课文学完了,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2、请同学们朗读课文。

六、巩固提高

1、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谈出自己的体会。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研究性作业:

同学们你们都去哪里游玩过,哪些地方最喜欢,请选取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写诗,或写文,或画画,把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写下来。然后展示给同学们看。

练习设计: 修改病句。

1、我们全校同学和少先队员都参加了这次活动。

2、我喜欢吃西红柿、黄瓜、茄子、苹果等蔬菜。

3、故乡的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4、乌塔是聪明勇敢的一个女孩。

2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读懂信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2.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1.放大的书信(便于讲解格式)。2.了解柯岩其人。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一个信封)提问:你写过信或是收到过信吗?

谈话:书信是交流思想、传递快乐、倾诉烦恼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一位名叫张国强的小学生遇到了一件麻烦事,就给著名的作家柯岩老师写了一封信,希望得到帮助。想听听是怎样的一封信吗?

2、读张国强给柯岩的信,想想:张国强同学遇到什么麻烦了?

3、讨论:如果你收到了这封信,会想些什么?(鼓励学生自由发言,畅谈个人见解)过渡:柯岩老师又是怎样看待这些问题的呢?我们来读读柯岩老师的回信。

二、指导阅读

1、自读回信,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你从两封信中悟出了什么? 引导学生边读边勾画圈点作批注,学习一些读书方法。

2、交流:

柯岩老师建议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你从中悟出了什么?(根据回答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含义)

3、启发讨论:张国强的问题还有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结合自身实际在小组内讨论。

三、学习书信格式

1、读了这两封书信,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从两方面谈:

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后学会了与人交往的道理;了解了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2、重点学习书信格式。

结合文后的提示,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出示放大的书信进行指导)称呼:第一行,顶格,后面加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说。正文:信的主要部分。开头空两格,先写问候的话。结尾:写上致敬或祝福的话。“此致”、“祝你”等话,应紧接正文之后,或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健康”之类的话另起一行顶格写。署名:信的右下方写上写信人的名字。日期:可写在署名后,也可另起一行写。

四、拓展练习

建议学生互通书信,可以交流彼此的看法,可以互相沟通、消除误会等。

练习设计:

择优录取,选字填空。·

1、[昧 妹] 表()愚()姐()拾金不()

2、[逾 愉]()期()快()悦 年()古稀

3、[舆 寞] 寂()()非 落()变化()测

4、[非 匪]()常 土()()议 获益()浅·

语文园地七

学习目标

1、围绕“成长的故事”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畅。

2、结合习作提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习作。

3、发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读书方法,注意总结。

4、熟读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

5、积极参与展示活动,精心准备采用最好的方式展示“成长的故事”综合性学习成果。课前准备

1、实物投影仪

2、展示活动前,师生共同设计布置展示区域,陈列展示物品。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1、在这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开展了“成长的故事”这个专题的综合性学习。相信大家在了解他人的成长故事及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中,有许多感想,今天就让我们在一起畅所欲言吧!

2、阅读习作的三个提示,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项进行口语交际练习。

3、根据相同选题,组成若干个小组合作交流,注意倾听,互相补充、完善。a、成长的故事可以采用编演短剧或配乐讲故事等形式交流。b.“从《乌塔》想起的”可把自己的经历与乌塔进行对比,着眼于乌塔的独立精神和自理能力,不要只一味批评家长的束缚。

c.围绕“如何与周围人交往”或“怎样才能过个有意义的生日”进行讨论,或举行一场小型辩论会,搜集一些资料,用事实来说服人。

4、按确定的方案进行演练。

5、全班交流。

6、共同评议。

a、引导学生发现小伙伴的长处和进步,善意地提出问题和改进方法、鼓励学生从多角度进行评价。

b.谈谈听了他人的成长故事后,自己有何打算。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同学们根据口语交际的内容自主选择习作内容,把最有感触,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一、认真审题,写出特点。

三项习作,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有各自的特点,习作时要注意把特点体现出来。

1、写自己或别人成长的故事。要求写得既有趣又能给人以启发。写时还要把事情交待楚,注意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方面的描写,对最能体现有趣和给人以启处要写具体。

2、“从《乌塔》想起的”中“想”的内容从何而来呢? a、“想”从认真阅读、深入思考中来。从《乌塔》中想到什么呢?关键是逐字、逐句、逐段读懂《乌塔》一课所反映的问题,并进行深入思考,只有读得精,才能想得深。b.“想”从联系生活实际中来。把《乌塔》所反映的成长中的问题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要事实说话,不能空发议论。

c.“想”从丰富的联想中来。《乌塔》揭示了成长中的一些问题,可以由这些问题生发去,谈一谈在成长中遇到的其它问题。

3、写回信应注意格式: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等五个部分。回信的特点主要表现写正文时先要回答来信中的问题,再写自己想要告诉对方的事情。回答问题时要悄意切,要用事实说话,少谈或不谈大道理。

二、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三、放声朗读,进行修改。

引导学生运用从《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课中学到的修改方法。

四、学生交流,互相评议。尊重同学,虚心听取意见。

五、誊写作文。

教师交代格式和书写要求。

第三课时

作文讲评

朗读展示优秀习作

1、教师在批改中挑选优秀习作,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优秀习作,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

2、全班同学听后逐一评议,交流哪些方面值得学习。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议: a、内容充实具体。

b.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c、运用了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语句通顺。d.正确使用标点,不写错别字。小组交流互相评议

前后四人互相朗读、交流自己的习作,互评互议。修改誊写,张贴展览、发表

1、各自修改自己的习作。

2、将修改后的习作在学习园地里张贴展览。

3、鼓励学生投稿。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1、各自轻声朗读小林、小东的对话,想想自己从中有何发现。

2、指名朗读。说说自己的发现。

3、交流各自的发现。

a、读书时,深入地想一想,不浮在表面,常常问个“为什么”,往往能发现问题。b.解决问题时可采用:查找资料、了解时代背景、联系作者的实际情况等方法。

4、扩展练习。

a、谈自己怎样读书的实例。

b.从自己的读书实例中总结读书方法。c.鼓励在今后的读书中不断总结读书方法。日积月累

1、采取多种方式反复朗读名言。

2、小组交流各自对名言的理解。

3、全班交流,互相补充。

有志者事竟成:有志气的人只要坚持不懈,事情终归会成功。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人要不断学习才能明白事理,完善自我成为国家的栋梁。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学业上的精深造诣,出于勤奋,做事情成功在于多动脑筋、想办法。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时间一去不复返,应抓紧时间做有意义的事情。

4、背诵名言。

5、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其他名言,鼓励平时积累。板报上专辟一角,每周写一句名言。

1、把自己最喜欢的名言写在自己可随时看到的地方,激励自己。

展示台

1、课前观察展示台中的图片,阅读学习伙伴的话,归纳展示内容。

2、小组讨论展示内容、展示形式,提出建议,确定本组展示形式。

3、班长了解各组的展示准备,协调展示情况。

4、举行“成长的故事”展示会。各组轮流介绍,然后参观学习。

练习设计:

照样子,加上恰当的比喻。

例:白 自得像雪一样

绿 快

7、按要求改写句子。

(1)小从那以后,巨人的花园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缩句:(2)伐木工人用斧子把树砍倒了。

改为“被”字句:(3)笑是很重要的。

改为反问句:

(4)小鸟在枝头上叫着。

上一篇:进出口三部工作总结下一篇:2020年村支部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