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污染天气宣传总结

2024-09-16

重污染天气宣传总结(共11篇)

重污染天气宣传总结 篇1

XXXXXX医院

重污染天气应急演练总结

根据市卫生局《关于制定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的通知,我院领导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议,制定了《XXXXXX医院重污染天气应急诊疗方案》。11月3日,XXX副院长与医务科、护理部、公共卫生科、设备科、药剂科、总务科及各相关临床科室等人员,明确责任,查找漏洞,圆满完成应急演练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组织领导

重污染天气发生后,我院在县卫生局的统一领导下,成立重污染天气卫生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我院重污染天气卫生应急指挥和协调工作。

(一)领导小组职责

负责指挥、组织和协调全院重污染天气卫生应急准备、处置等工作;加强与县卫生局、气象、环保和教育等部门的协调与配合,建立部门之间信息沟通,形成多部门共同参与应急准备与处置机制。

(二)公共卫生科职责

公共卫生科负责参与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工作;针对重污染天气,组织专家进行健康指导,有效开展健康宣教工作。

(三)各临床科室职责 各临床科室负责加强急诊医疗工作,配备足够人力物力,应对可能出现增多的呼吸道、心脑血管等疾患;积极做好呼吸系统和慢性病患者的接诊服务工作;充分利用宣传板、电子屏等阵地,对重点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和健康指导。

二、应急响应

在门诊部(XXXXXXX)、急诊科(XXXXXXX)设立咨询电话,安排专人负责咨询、解答。120调度室安排一辆重污染天气救治应急救护车待命,配齐急救所需药品、设备,用于接收因重度污染造成的呼吸道、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准备应急救治所需药品、呼吸机等设备,安排呼吸、心脑血管疾病治疗的相关科室准备床位,必要时腾出其他病区进行收治,对接诊、救治情况及时向县卫生局上报。

针对重污染天气条件,提供诊疗服务信息。接到重度污染预警后,我院重污染天气应急诊疗领导小组办公室启动预案,呼吸内科、感染性疾病科、重症医学科、急诊科、眼科、耳鼻喉科、放射科作为救治科室,做好接收批量呼吸道、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各项准备。

根据《山东省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空气污染事件的应急响应分为Ⅲ级响应(空气重度污染)、Ⅱ级响应(空气严重污染)Ⅰ级响应(空气极重污染),我院将启动相应的响应措施:

Ⅲ级响应:我院采取增设相关疾病门诊,增加医务人员,延长工作时间等措施,来收治相关病人。积极有效开展健康宣教工作。

Ⅱ级响应:在Ⅲ级响应措施基础上,呼吸内科、感染性疾病科、重症医学科、急诊科、眼科、耳鼻喉科作为定点救治科室,负责收治危重症患者救治工作。

Ⅰ级响应:Ⅱ级响应措施基础上,呼吸内科、感染性疾病科、重症医学科、急诊科、眼科、耳鼻喉科作为医疗救治科室,负责收治危重症患者救治工作。

三、医疗救治与疾病控制应急措施

(一)医疗救治

成立医疗救治专家组,由呼吸内科、感染性疾病科、重症医学科、急诊科、放射科等方面的专家组成,负责医疗救治技术指导、会诊和重症患者的抢救工作。做到24小时值班人员在岗在位,确保信息畅通,密切监测重污染天气引起的疾病动态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趋势。设备科、药剂科、总务科做好医疗救治设备、药品、防护物资等各种储备,能够及时、有效应重污染天气救治工作。

(二)疾病监测

公共卫生科加强做好发热、皮疹、腹泻、结膜红肿等疾病监测工作,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对重污染天气可能引发的疾病健康危害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并提出防治措施。

(三)救治情况报告

针对重污染天气出现的健康危害事件和其他突发公共事件,我院及时将发病情况和医疗救治情况上报县卫生局。

(四)健康宣教 开展重污染天气卫生防病知识宣传。充分利用广播、报纸、电视等媒体及我院LED宣传屏,有效开展健康教育和疾病防控知识的宣传,及时发布健康提示,为市民提出健康建议,提高群众自我防护和自我保健的能力。

本次应急演练提高了我院职工对重污染天气的认识,加强了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对我院重污染天气下卫生防治救护工作起到了促进。

XXXXXX医院 2014年11月3日

附件:

1、重污染天气卫生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

2、重污染天气医疗救治专家组 组长:XXX 成员:XXX

重污染天气宣传总结 篇2

1 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编修的政策背景

2013年4月, 环保部出台了《城市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编制指南》, 明确了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编制的依据、工作原则、编制程序和主要内容[1]。2013年9月, 国务院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第九条第三款明确规定:“将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纳入地方人民政府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体系”。2013年11月, 环保部印发《关于加强重污染天气应急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要求“各省 (区) 人民政府根据本辖区重污染天气实际情况制定本级应急预案, 重点区域内各省 (区、市) 人民政府于2013年底前将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抄送环保部备案。”2014年9月, 环保部召开保定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修编试点工作现场会暨华北环保督查片会。翟青副部长指出, “重污染天气应急管理还存在一些不足, 突出表现为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文本质量不高、备案不及时、应急效果不明等方面”。2014年12月,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编修工作的函》, 要求“各地全面开展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的编修工作, 制定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

2 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的实践现状

2014年, 全国20个省 (区、市) 、近2/3的地级市编制了应急预案, 共发布200余次重污染天气预警并采取响应措施, 在重污染天气应对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但仍有部分空气质量不达标的城市没有编制应急预案, 很多城市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出台走在了所在省的前列, 这样迅速的行动力切合了公众期待, 但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城市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都体现了短、平、快的特点, 只考虑了当前采取措施缓解重污染天气程度以及民众焦虑的情绪, 而没有从城市发展的角度中, 把重污染天气应急所需的各方面因素有机地整合起来, 致使编制的应急预案科学性和实效性普遍较低。

3 实践中凸显的问题和不足

1) 预案衔接性不够, 预警分级不合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四十二条明确规定[2], 确定合理的预警分级尤其是红色预警分级标准, 并统一采用“蓝色、黄色、橙色、红色”颜色表述。而全国大部分地区编制的应急预案预警分级为二级或三级, 预警条件各个地区均不一致, 以致出现“滞后预警”或“不预警”。

2) 应急响应措施的操作性不强, 组织机构不健全。全国大部分地区编制的应急预案, 缺乏对大气污染防治目标任务、经济社会承受能力、污染源管控状况, 大气污染物产生和排放特点及可能的减排空间等方面的前期科学论证。未将应急预案应急响应措施和减排任务分解到各部门、各实施单位, 未明确各部门、各实施单位在重污染天气应对过程中的职责, 尤其是应急响应程序和措施中各部门所承担的具体工作, 致使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和时效性普遍较低。

3) 预警会商制度不健全。《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第九条明确规定:“环保、气象部门要加强合作, 建立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体系”。而大部分地区环保部门与气象部门重污染天气预测预报会商机制不健全, 未按照环保部门负责空气污染物的监测预警及其动态趋势分析, 气象部门负责空气污染气象条件等级预报和雾霾天气监测预警的方式, 做好预警信息会商工作。

4) 预案后评估制度不足[3]。应急预案生效之前, 应当对其在重污染天气应对过程中的科学性和时效性进行评估。在应急预案出台后, 根据每次应急响应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总结。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应急预案的应对效能, 但目前缺乏相关制度依托, 每次预案实施后各部门提交的报告都以工作总结形式为主, 没有固定的评估体系评价应急响应的实施成效, 还缺乏独立的第三方评价体系对其进行评估。

5) 专家会商制度建设不完善。由于重污染天气的成因复杂多样, 如气候大环境变化与区域小环境的影响、季节性大气污染比例构成分析、经济产业布局变化等;只有在相应领域内的专家和学者才能处理此类信息。尽管有些政府单位已经组建了重污染天气应急管理专家库, 但是专家库中的专家主要以咨询为主, 并没有从应急预案的制定、出台、响应、评估等方面进行全程参与。

4 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编修的相关意见与建议

1) 整合力量, 全面做好应急预案编修的前期准备工作。应急预案是各级政府应对重污染天气的主要抓手, 根据国家相关要求, 各地政府应牵头组织、整合力量、理顺关系、畅通渠道, 指定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应急预案的编修和组织实施, 调动各部门、各单位和广大公众共同参与编修工作。并结合本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状况、城市大气污染源情况和大气污染源清单, 汇总近几年气象和大气污染数据, 分析污染发生的时段、频率、持续时间、污染来源和特征污染物, 掌握工业源、面源、移动源等动态数据, 全面做好应急预案编修的前期准备工作。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要开展应急演练, 组织政府相关部门和专家对预案的科学性和实效性进行评估, 应急预案出台后, 要在每次应急响应结束后继续对应急预案进行总结评估。

2) 梳理职责, 强化应急预案体系衔接。各地应该将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中的应急减排任务分解到各部门、各实施单位, 并明确各部门、各实施单位在重污染天气应对过程中的职责, 尤其是应急响应程序和措施中各部门所承担的具体工作。环保和各有关部门及企事业单位要根据各自在应急预案中的职责, 以减少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 降低污染物排放浓度, 改善空气环境质量为目的, 充分论证工业、机动车、燃煤、扬尘等污染控制措施与主要污染物浓度下降的关系, 科学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实施细则、实施方案或应急预案作为行动指南, 考虑到各种任务情形, 要将应急响应措施细化为具体动作, 将责任落实到具体岗位、具体人员, 全面提升应急预案的实效性。

3) 深入分析, 做好预警分级和预警信息发布工作。各地应系统分析辖区近两年来的重污染天气形成过程, 根据国家相关要求, 确定合理的预警分级, 并统一采用“蓝色 (Ⅳ级) 、黄色 (Ⅲ级) 、橙色 (Ⅱ级) 、红色 (Ⅰ级) ”颜色表述。针对各种可能的预警情形, 环保和气象部门要建立预警会商制度, 结合预测预警能力确定预警条件, 明确预警信息发布、解除工作流程, 规范每个环节的任务分工、时限要求和工作方式, 实施“预警即响应”, 以及没有提前预警时的补救措施, 避免出现人为因素导致“滞后预警”或“不预警”。预警级别要根据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和气象条件变化进行调整, 预警发布对象应为需要采取措施的政府部门、下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公众。要建立健全专家会商制度, 充分发挥专家在重污染天气监测、会商、预警、响应及总结评估等工作方面的技术支撑作用, 开展重污染天气应对研究工作, 针对重污染天气应急管理涉及的有关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为更好的应对重污染天气提供技术指导和科技支撑。

4) 科学论证, 完善应急预案应急响应措施。应急预案的响应分级应该统一采用“Ⅳ级、Ⅲ级、Ⅱ级、Ⅰ级”的表述方式。并结合本地实际, 科学制定污染减排措施。一是工业污染源方面, 应将工艺水平落后、环境污染治理和管理水平低、群众反复投诉举报、环境违法行为屡查屡犯的企业首先列入应急停产、限产名单;鼓励涉及民生的企业采取清洁生产、督促相关企业做好环保设施检修工作, 确保除尘脱硫脱硝等环保设施正常运行;二是燃煤污染源方面, 应严格控制劣质煤的销售和使用, 提前做好优质煤炭的储备, 加快各类燃煤小锅炉的取缔、改造、替代工作;三是机动车污染源方面, 应加强机动车尾气检测, 加快黄标车等老旧车辆淘汰, 要结合黄标车、老旧车淘汰、城市排放控制区划定、燃油提标升级等工作, 应急期间首先限制大气排放污染物不达标的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和船舶使用, 扩大限行区域、延长限行时间, 强化运输渣土、砂石等货车的限行力度;对节能环保型机动车和新能源机动车不采取或少采取应急限行措施, 要保障整车运输“肉、菜、蛋、奶”等绿色通道车辆的通行;四是扬尘污染源方面, 应结合城乡环境整治工作, 将扬尘污染防治不到位的施工工地、未按规定实施密闭贮存的物料堆场首先列入应急停工名单;五是强化生物质露天焚烧应急管控。应在大气严重污染期停办大型户外运动, 要求中小学和幼儿园停课, 实行企事业单位弹性工作制;在污染防控重点时期, 可以规定更为严格的应急减排措施, 一些必须采取措施而又难以在短期实施到位的企业单位要考虑长期限产减排的要求。条件允许时, 要进行气象干预, 最大程度的控制和减缓重污染天气造成的危害。

5) 严格执法, 督导落实应急预案应急响应措施。严格执法是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的现实要求, 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规定对因工作不力、履职缺位等导致未能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的, 严格实行责任追究[4]。重污染天气期间, 各地政府应加大执法力度, 组织环保、建设、公安、监察等部门对应急预案涉及的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应急响应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并按照环境保护法和两高最新司法解释, 对履职不力的依法追究责任, 确保应急预案中的各项应对措施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朱云.重污染天气环境应急体系构建路径[J].环境经济, 2014 (123) :14-15.

[2]全面做好应急管理, 推动重污染天气改善———《关于加强重污染天气应急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解读[J].环境保护, 2014, 42 (5) :13-15.

[3]高桂林, 罗晨煜.大气重污染应急管理制度建设与展望[J].环境保护, 2014, 42 (22) :54-56.

重污染天气红色预警的思考 篇3

关键词:重污染天气;环境应急体系;可吸入颗粒物

中图分类号: P4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0-68-2

0  引言

大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环境要素之一,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HJ 633-2012),大气重污染指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大于或等于201,即空气质量达到5 级及以上污染程度的大气污染。重污染天气主要是指我国大气污染形势严峻,以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为特征污染物的区域性大气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损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影响社会和谐稳定,也就是俗称的雾霾。为了响应《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37号),气象部门组织开展重污染天气预警工作,中国气象局于2013年9月1日起正式开展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和重污染天气预警工作,为政府和环境保护部门应对重污染天气提供决策支撑。目前国内各城市的重污染天气预警标准不统一,但是重污染天气的红色预警无疑都为Ⅰ级预警,即最高级别的预警,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是影响最大的。

1  重污染天气的成因

分析重污染天气形成的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污染物排放量大,燃煤、工业、机动车、建筑和道路扬尘是主要的排放源,是造成重污染天气的根本原因。二是不利于扩散的气象条件,这是重污染天气形成的直接原因。大气空气气压低,空气不流动,使空气中的微小颗粒聚集,飘浮在空气中。地面灰尘大,空气湿度低,地面的人和车流使灰尘搅动起来。三是区域污染和本地污染的叠加是重要的因素。由于空气的扩散十分广泛,大气污染范围比较大,同时还要受到气候和风向的影响,大气污染具有区域性的特点。四是生态环境的破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工业的发展伴随着森林与植被覆盖率的减少,使得大自然环境调节与容纳能力的减弱,也是重污染天气形成一个重要因素。

2  重污染天气的危害

2.1 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重污染天气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对交通运输如公路、铁路、航空、航运等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对于公路、铁路的影响主要表现对驾驶人的影响,重污染天气对道路状况产生较大程度的影响,尤其对于能见度来说,很容易导致驾驶人的视觉效果受到影响,造成一些恶性交通事故。重污染天气对于航空的影响主要导致航班无法及时有效的运行,较严重时会导致航班的取消,造成旅客的滞留,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2.2 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重污染天气对电力系统的主要影响表现在电力设施方面,例如:对输变电设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空气湿度及污秽物造成污闪,而大面积污染事故对电力系统的破坏是灾难性的。

2.3 对农作物的影响

重污染天气对农作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两个方面。重污染天气时阳光寡照,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弱,农作物生长需要的养分和能量得不到充分满足,不利于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植物虽然具有吸附尘埃的作用,若是空气流动性差,粉尘颗粒浓度过大,会使植株不堪重负,从而影响植株的呼吸作用。

2.4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重污染天气造成空气质量下降,而空气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元素,人类无时无刻不再呼吸着,颗粒物PM2.5和PM10为影响空气质量最显著的主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着人体的健康,还会影响人们的心情。粒径小于2.5微米的粉尘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等疾病。除此之外,这种颗粒还会通过支气管和肺泡进入血液,其中的有害气体、重金属等溶解在血液中,威胁人体健康。

3  重污染天气的控制措施

3.1 从源头控制

对于怎样控制一种污染现场,我们一般从污染源、污染途径、受体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研究,无疑从源头进行控制是最有效的。源头控制首先要明确污染源及污染物。重污染天气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雾霾天气,这是一种与大气污染密切相关的天气现象,主要污染物是气溶胶。其次,优化产业结构与布局,推行清洁生产。严格把控新建项目准入条件,大力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减少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项目。清洁生产体现的是对生产过程与产品采取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先污染,后治理,是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路;清洁生产要求改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以减少其对人类及环境可能的危害。第三,增加企业污染排放透明度,强化社会监督。只有在政府监管和公众监督的双重推动下,大气污染才能消除调查盲点,得到有效根除。第四,要完善排污许可证制度,实现先浓度控制为主向总量控制过渡。

3.2 构建重污染天气环境应急体系

自2013年,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发布了《城市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编制指南》,各城市及地区陆续编制了大气重污染的应急预案,明确了预警和响应措施,我国对于重污染天气的应急工作越来越重视。当前大气污染防治形势严峻,解决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项的工作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必须强化风险防控,构架重污染天气环境应急体系,加强应急预案管理及强化责任追究,达到减少或避免重污染天气持续发生的目的,在不可避免遇到空气重污染的情况时,实现提前预警、及时响应,引导公众做好卫生防护,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3.3 区域联防联动

大气污染具有区域性特征,并同时受到气候气象的影响,单靠一个城市采取污染防治的措施达不到想要的效果,需要区域的联防联控,才能更好地规避或减少重污染天气的影响。以京、津、冀为例,山西地区的大气污染物很容易在偏西南气流的输送下,沿着太行山系中的洋河河谷和桑干河河谷向京、津、冀地区输送,导致大范围、区域性污染。目前,按照“2+4”的协作模式,北京、天津分别与廊坊、保定、唐山、沧州建立了联防联控合作机制,这将会对区域空气质量共同改善发挥重要作用,并加快削减区域污染物排放量,降低区域传输影响。

重污染天气的应急工作涉及不止一个部门,需要多部门及时启动联动联防才能防治大气污染。气象部门联合环保部门负责监测预警,为应急联动提供可靠信息;此外,气象部门还可以与交通运输、教育、卫生、安监、电力等多个部门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和应急联动机制,第一时间向各部门发布预警信息,提供应对防范建议。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通过人工干预的措施,冲刷、稀释污染物,减少重污染天气的危害。

4  有关重污染天气的思考

随着工业的发展,重污染天气的频繁到来,更多的人开始思考它形成的原因?怎样可以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同时它也告诉我们,无休止向大自然索取,必将付出代价。我要想持续的发展,不能一味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是要提倡使用和发展清洁能源。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人无时无刻不在呼吸着空气。氧气来源于各类植物的光合作用,如果地球上没有了植物,我们人类和其他生命将不复存在.。大自然提供给人类生存发展的环境资源,同时也需要人类的关心和爱护,只有当自然环境处与一种生态平衡的和谐状况时,人类的明天才会美好。

参 考 文 献

[1] 朱云.重污染天气环境应急体系构建路径[J].环境经济,2014(123):14-15.

[2] 王守强.雾霾的成因危害及防护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2,32(10):163-164.

[3] 陈晨,赵紫英.雾霾天气对交通运输影响的分析[J].科技视界,2015,(01):206-263.

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 篇4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为建立健全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机制,统筹各级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工作,提高预防、预警、应对能力,及时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最大限度降低重污染天气造成的危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HJ633-2012)、《城市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编制指南》、《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3〕37号)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文件。

(三)适用范围

辖区范围内出现重污染天气,并达到预案启动条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四)工作原则

统一领导,属地管理;预防为主,准备在先;分级预警,及时响应;部门联动,社会参与。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

(一)组织机构 设立质监站大气污染应急领导小组(简称领导小组),主要工作是负责辖区内施工区域内大气污染应急响应的指挥、布置、协调、实施和监督。

组长:质监站站长

副组长:质监站站长

成员:质监站其他全体工作人员

(二)主要职责

1.组织机构设置

主要负责本辖区内施工区域重污染天气的应急领导工作,制定和修订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负责预警的发布与解除,应急处置重大事件的决策,将各项污染减排措施实施和监管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人员。根据空气污染情况,适时调整预警等级。对本施工区域重污染应急工作进行督导,对超出本站应对能力的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向上级部门报告。

2.指挥部主要职责

①负责牵头协调新闻宣传、舆情处置工作,会同应急指挥部办公室适时召开信息发布,正面引导舆论。

②参与落实和督促应采取停产限产的企业采取相应措施,监督检查施工企业露天堆场扬尘污染防治情况。

③指导和督促各级各教育机构做好健康防护工作。

④监督检查建筑工地等易起尘作业施工情况,查处各方主体不规范操作行为。

三、应急准备

1.废气排放浓度日均值超标的企业,实施限产治理,且限产期间不得超标;限产后仍然超标的企业,环保部门责令其停产治理。

2.按照职责,开展针对施工企业废气排放、建筑扬尘、等工作的专项行动,坚决遏制污染大气环境的各类违规违法行为。

3.根据各施工企业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和社会敏感度,列出限产、停产、停工的应急响应优先次序,组织各污染源单位签订应急责任承诺书。

4.组织辖区内施工区域重污染天气应急演练。

四、预报预警

(一)预警分级

将重污染天气预警分为4个级别,由轻到重依次为蓝色预警(Ⅳ级)、黄色预警(Ⅲ级)、橙色预警(Ⅱ级)和红色预警(Ⅰ级)。

蓝色预警(Ⅳ级):预测未来1-2天发生重度或严重污染天气(200

黄色预警(Ⅲ级):预测未来连续三天及以上发生重度污染天气(200

橙色预警(Ⅱ级):预测未来连续三天及以上发生严重污染天气(300

红色预警(Ⅰ级):预测未来一天及以上发生严重污染天气(AQI≥500)。

(二)监测预报

建立重污染天气信息发布平台。向环保部门采集空气污染物的监测及其动态趋势分析;与环保部门所属环境监测机构和市气象部门建立专线网络连接,充分共享监测信息资源,联合组织开展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工作。

建立重污染天气联合会商机制,环保所与市气象部门联合组建专家咨询组,构建交流平台,开展重污染天气预警会商,联合发布环境空气质量预报。达到预警等级时,将重污染天气预警信息上报应急指挥部,为预警发布提供决策依据。重污染天气发生时,适当增加联合预报频率。

(三)预警发布与解除

1.预警发布

达到相应预警启动条件时,由指挥部发布预警通知。应急通知发出后,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开展工作。

2.预警调整与解除

经市监测,预警区域空气质量指数(AQI)低于预警条件,且预测未来48小时不会反弹时,解除相应等级预警。一旦再次出现本预案规定的Ⅳ级、Ⅲ级、Ⅱ级、Ⅰ级预警重污染天气时,重新发布预警信息。预警的调整解除和预警发布的主体及程序保持一致。蓝色预警不设解除审批程序,空气质量好转时自动解除。

五、应急响应

(一)响应分级

对应急预警等级,实行4级响应。

当发布蓝色预警(Ⅳ级)时,启动Ⅳ级响应。

当发布黄色预警(Ⅲ级)时,启动Ⅲ级响应。

当发布橙色预警(Ⅱ级)时,启动Ⅱ级响应。

当发布红色预警(Ⅰ级)时,启动Ⅰ级响应。

(二)响应程序

重污染天气预警信息发布后,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落实本职工作,采取与预警级别对应的应急响应措施。

(三)响应措施

1.Ⅳ级响应措施。Ⅳ级响应时,各成员单位应至少采取以下措施:强制性减排措施。强化施工工地、裸露地面和物料堆场扬尘控制措施。建议性减排措施。倡导大气污染物排放单位控制污染工序生产,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要根据大气污染情况适当调整施工规模。

2.Ⅲ级响应措施。Ⅲ级响应时,各成员单位应至少采取以下措施:强制性污染减排措施。严格施工工地、道路扬尘和堆场扬尘监督管理,停止易产生大量扬尘的土石方作业等施工环节。建议性污染减排措施。倡导公众减少能源消耗,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3.Ⅱ级响应措施。Ⅱ级响应时,各成员单位在Ⅲ级响应措施基础上,至少增加以下措施:停止所有道路、拆迁工地的施工作业。

4.Ⅰ级响应措施。Ⅰ级响应时,各成员单位应在Ⅱ级响应措施基础上,至少增加以下措施:强制性减排措施。除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和确保生产安全之外,涉及大气污染物排放企业应当停止生产。在现有基础上,道路保洁洒水降尘作业频次至少增加一倍。

(四)响应终止

指挥部根据空气质量监测预报情况,及时调整预警级别、响应级别和响应措施。预警解除后,自然终止应急响应。

(五)后期评估

指挥部要组织对每次重污染天气应急情况进行总结、评估,除Ⅳ级响应外,其他应急响应终止3个工作日内,将应急响应情况报送街道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评估报告应包括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效、发现的问题以及改进建议等。

指挥部要根据重污染天气应急情况和有关要求,及时组织对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建立重污染天气应急启动台账管理和备案督查制度,对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启动情况进行督查,确保各项应急措施落实到位。

六、信息公开

(一)信息公开的内容

信息公开的内容包括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重污染天气可能持续时间、潜在的危害及防范建议、应急工作进展情况等。

(二)信息公开的形式

通过广播、移动通讯等媒体以信息发布、科普宣传、情况通报、专家访谈等形式向社会公布。

(三)信息公开的组织

指挥部负责重污染天气应急信息公开的指导协调,负责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信息公开,宣传办负责新闻宣传和舆情引导处置。

七、监督问责

对因工作不力、履职缺位等导致未能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的,依法依纪追究责任。对应急响应期间偷排偷放、屡查屡犯的企业依法责令其停止生产,除予以经济处罚外,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八、附则

(一)名词术语定义

1.应急预案:面对突发事件及人为破坏的应急管理、指挥、救援计划等。

2.重污染天气: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HJ633-2012)规定,AQI大于200,即空气环境质量达到5级(重度污染)及以上污染程度的大气污染。AQI(AirQualityIndex,空气质量指数):描述了空气清洁或者污染的程度,以及对健康的影响。数据由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PM2.5、一氧化碳和臭氧六项监测指标计算得出,每小时更新一次。

(二)管理与更新

根据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山东省、潍坊市及安丘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的调整和本预案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等情况,街道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对本预案适时进行修订和完善,并经街道办事处批准后执行。

(三)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应对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 篇5

应 对 重 污 染 天 气 应 急 预 案

为了改善我县大气环境,减少污染伤害,提高应对重污染天气的应对能力和效率,结合公司实际,制定应对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

1、根据重污染天气预警级别,公司分别制定蓝色、黄色、橙色、红色预警限产停产措施:

、蓝色预警限产20% 、黄色预警限产30% 、橙色预警限产50% 、红色预警停产

2、成立应对重污染天气应急组织机构,组长由总经理担任,直接指挥协调应急工作。

3、公司接到我县重污染天气预警后,应在2小时内根据预警等级采取相应限产停产措施。

4、坚决执行上级部门发出的应急指令,积极配合应急协调工作,未按要求启动应急预案,相关人员承担责任。

应对重污染天气工作报告 篇6

为贯彻落实市、县关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安排部署,依据《县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等有关文件要求,结合重污染天气四级预警响应措施,坚决打好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战,切实解决空气污染的突出问题,使我乡环境质量大幅改善、明显改观。结合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乡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并做出了相应措施。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市、县治理大气污染一系列文件要求XX县领导有关讲话精神为指导,以大气污染综合整治为主线,对我乡道路扬尘、渣土运输、垃圾焚烧、烟花爆竹等方面的污染进行了严厉查处,进而完善了大气污染防治长效管理机制,实现了环境空气质量明显好转的总目标,对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保障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乡成立了以书记任组长,乡长为副组长,班子成员为组员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指挥全乡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进行统一协调、调度各相关村安排部署大气污染防治的具体工作安排。各包村干部把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作为了当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强化措施,加强调度,狠抓落实,取得了实效。

2、明确责任,细化任务。为确实抓好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建立了责任制度,实行严格的目标管理,逐级签订了责任状。明确了工作任务、完成时限和验收标准,将承担的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将每一项工作落实到人头,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3、强化督导,严格问责。按照任务分工对各片开展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行了全程跟踪督查,定期通报治理情况,对发现的问题拉出清单,对相关村下达整改责任书,能整改的现场整改,不能整改的限期整改,对工作开展不力的村,对包村干部实行问责。

三、重点工作成果

1、控制道路扬尘。在日常保洁的基础上,加大了工作量,增加了道路清扫保洁频次,减少了道路扬尘污染。严厉查处违规渣土运输行为,实行执法“零容忍”。共制止了渣土运输行为3起。重污染天气应急状态下,建筑垃圾、渣土、砂石一律不准运输。

2、严禁了焚烧垃圾落叶等废物现象。各村庄卫生清扫中严禁了就地焚烧垃圾、杂草和树叶等废物,加大巡查力度,共制止了1起焚烧垃圾、秸秆现象,并对焚烧者进行了教育。杜绝了此类现象的再次发生。

3、整治了干散煤堆、粮食收购点。对管辖范围内村落的各种煤堆和粮点进行了查处,煤堆采取了覆盖、粮食收购点暂时停业的整顿措施。

4、对烟花爆竹燃放进行了控制管理。每个村都进行了宣传,杜绝烟花爆竹的燃放现象的发生。

重污染天气的应急工作方案 篇7

一、实施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区域管理,项目负责;应急响应,强化落实;信息公开,积极参与的原则。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为加强对我县建筑工地扬尘治理工作的领导,经研究,决定成立由组长,副组长,建筑工地扬尘治理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相关科室为成员的县住建局建筑工地扬尘治理行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住建局安监站,主要职责是:制定重污染天气建筑施工扬尘控制应急保障预案;响应县应急指挥部下达的重污染天气预警指令;启动应急保障预案,指导、协调、监督、检查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施工现场扬尘监管的.落实情况;向县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报告工作情况。

三、实施程序

局建筑工地扬尘治理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联络员制度,要求联络员24小时信息畅通,在接到应急指令后,应立即汇报、传达应急指令,迅速落实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施工现场扬尘污染等应急控制措施。

四、实施措施

(一)响应程序和响应分级

建筑工地扬尘治理行动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根据县应急指挥部统一发布的重污染天气预警等级及时督导各相关科室采取相应对应级别,实行四级响应。

1、当发布Ⅳ级预警时,启动Ⅳ级响应;

2、当发布Ⅲ级预警时,启动Ⅲ级响应;

3、当发布Ⅱ级预警时,启动Ⅱ级响应;

4、当发布Ⅰ级预警时,启动Ⅰ级响应;

(二)响应指挥与组织实施

建筑工地扬尘治理行动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在收到县应急指挥部发布的应急预警信息后,立即启动应急保障预案,按照职责分工,由局建筑工地扬尘治理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名义通知并督导各相关科室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

1、利用电话、短信、通知等各种方式,在1小时内通知各相关科室负责人。

2、各相关科室在3小时内落实应急相应措施,并将响应及措施落实情况汇报。

(三)应急响应措施

Ⅳ级。各相关科室应做好应急响应的准备工作,增加施工工地洒水降尘频次,加强施工扬尘管理,确保建筑工地整洁不起尘。

Ⅲ级。在采取Ⅳ级响应措施的基础上,督导建筑施工单位严格落实工地围挡措施,停止土石方施工;各类施工现场堆放的易产生扬尘的物料、土堆,以及工地内闲置、裸露三个月以上的空地100%覆盖;裸露场地洒水降尘频次至少2次/日,确保建筑工地整洁不起尘。

Ⅱ级。在采取Ⅲ级响应措施的基础上,加强对建筑施工工地的督查,除重大民生抢险工程外,全县所有在建施工工地一律停止施工;裸露场地洒水降尘频次至少4次/日,确保建筑工地整洁不起尘。

Ⅰ级。在采取Ⅲ级、Ⅱ级响应措施的基础上,采取以下措施,督导建筑施工工地增加洒水降尘频次,至少5次/日,确保建筑工地整洁不起尘。

五、实施要求

1、做好人员保障。局建筑工地扬尘治理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将明确应急人员,保证通信通畅,确保各项指示及时传达落实。

2、做好应急准备。各相关科室要注意做好重污染天气防范工作。

3、加强责追究。按照“区域管理、项目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对未按要求采取积极措施的相关科室及负责人,予以通报、曝光并追究责。

★ 污染天气应急预案

★ 北京新版重污染应急预案出台啦!

★ 市环境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

★ 防触电应急响应方案

★ 新城区教育秩序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

★ 奉化市实验小学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

★ 冰雪天气应急预案

★ 雨雪天气应急预案

★ 街道暴雪天气应急预案

督查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简报 篇8

2月19日,国务院水泥玻璃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督查组,对河津市应对重污染天气工作进行督查。副市长卫再学等陪同督查。

从去年11月起,河津市及时启动重污染天气预警,认真按照运城市《应对重污染天气调度令》要求,采取各项措施应对重污染天气。该市水泥、焦化、钢铁、氧化铝、电力等大气排放企业采取限产或停产措施;采石场、高钙灰企业抓紧时间完成提标改造任务;建城区建筑工地,土工作业停工,混凝土搅拌站全部停产,渣土运输车全部停运,各类渣堆、土堆、料堆全部覆盖,燃煤锅炉已完成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改造,加油站使用油气回收系统;在市区范围内安排部署警力,严查黄标车、渣土车等。

督查组一行先后到河津市龙门五色石水泥有限公司等地,通过现场查看中控室、生产场所,查阅相关资料、停产记录等方式,对河津市水泥行业应对重污染天气落实情况进行详细了解。督查组要求,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按照相关要求,继续做好应对重污染天气工作,为保护大气环境作贡献。

环保局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简报 篇9

文登区环保局加强对重点大气污染源的监控力度,全面提高重污染天气的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

连日来,区环保局工作人员对文登多家燃煤发电企业、燃煤锅炉、工业企业进行重污染天气应急保障专项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要求企业立即进行整改。

为全面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入冬以来,除组织执法人员对重点区域和重点大气污染源进行专项检查外,区环保局还加强重点废气污染源在线监控,对排污状况进行实时监测、监察,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切实加强对大气污染源的监管力度。同时,加强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工作,及时发布污染天气预警,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对企业实施减产、限产或停产措施,有效削减大气污染物排放。下一步,区环保局将继续加强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工作,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打好重污染天气攻坚战,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重污染天气宣传总结 篇10

为了进一步预防和减少重污染天气的发生,制定了湖北省环境空气质量预警和重污染天气应急管理办法,下面是办法的详细内容。

湖北省环境空气质量预警和重污染天气应急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切实改善我省环境空气质量,进一步预防和减少重污染天气的发生,有效控制、减轻和消除重污染天气造成的影响,规范和强化环境空气质量预警、重污染天气应急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等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全省环境空气质量预警和重污染天气应急处置工作。

造成相邻省域环境影响的重污染天气的应急响应和处置工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环境空气质量预警工作坚持预防为主、实事求是、分级调控的原则。重污染天气应急管理工作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属地管理、统一领导,加强预警、提前响应,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原则。

第四条各市(州)人民政府应成立环境空气质量预警和重污染天气应急管理指挥部,建立健全联动机制,加强环境空气质量预警和重污染天气应急管理。

相邻区域应当开展跨行政区域的重污染天气应急合作,互通信息,共同防范,协力应对。

第五条各有关部门在其职责范围内履行相关责任。

宣传部门:负责制定重污染天气新闻信息发布应急保障预案,并组织落实;协调本地广播电台、电视台、报刊等媒体及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做好宣传、信息发布和新闻报道等工作。

发改部门:负责制定重污染天气电力行业重点排污企业应急保障预案,并组织落实;协调预警或应急状态下的能源保障工作;负责对电力行业重点排污企业落实重污染天气企业应急预案限产限排等措施情况开展督查和检查。

经信部门:负责制定重污染天气非电力行业重点排污企业应急保障预案,并组织落实;负责对重点排污企业落实重污染天气企业应急预案限产限排等措施情况开展督查和检查。

教育部门:负责制定教育系统重污染天气应急保障预案,并组织落实;组织指导托幼机构及学校开展学生防护大气重污染应急知识宣传教育和应急演练。

公安部门:负责制定重污染天气机动车限行应急保障预案,并组织落实;配合检查高污染排放车辆。

财政部门:负责保障区域环境空气质量预警、大气重污染应急工作所需资金,监督、检查资金的使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组织指导技工学校开展学生防护大气重污染应急知识宣传教育和应急演练。

环保部门:负责区域空气环境质量监测、重污染天气预警,并完善监测预警体系;加大农作物秸秆露天禁烧工作力度;加大对重点排污企业大气污染源监管,督促落实重污染天气企业应急预案。

住建、城管部门:依据职责制定重污染天气建筑施工工地、城市道路施工及清扫保洁、城市道路养护维修(含掘路)、渣土运输扬尘和城市露天焚烧、烧烤严控应急保障预案,并组织落实。

交通运输部门:负责制定重污染天气高速公路、普通公路施工和养护扬尘污染控制,营运船舶大气污染控制及加大公共交通运力应急保障预案,并组织落实。

农业部门:负责制定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秸秆综合利用等与环境整治相关的大气污染控制应急保障预案,并组织落实。积极配合环保部门开展农作物秸秆露天禁烧工作。

卫生计生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卫生防护和医疗救治,开展涉及大气重污染防病知识宣传。

气象部门:负责制定重污染天气气象保障预案,并组织落实;及时提供重污染天气气象预报信息,与环保等部门联合开展空气质量预报、预警会商与发布,适时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第二章环境空气质量预警

第六条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实时跟踪全省环境空气质量变化情况,及时评估各地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成效,视情况发布预警通知。

环境空气质量预警工作包括排查问题、预警通知、预警响应、预警解除四个程序。

第七条对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问题突出和环境空气质量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优良天数比例等相关指标低于考核进度要求的地方人民政府,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根据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进行预警定级。环境空气质量预警分为两个等级:一级预警(严重)和二级预警(比较严重)。

第八条对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考核城市人民政府,给予一级预警:

(一)当年1-4月PM10累计浓度均值超过年度考核值30%以上或1-8月累计浓度均值超过年度考核值的;

(二)当年1-4月PM2.5累计浓度均值超过年度考核值30%以上或1-8月累计浓度均值超过年度考核值的;

(三)当年1-4月优良天数比例低于年度考核值25%以上或当年1-8月优良天数比例低于年度考核值的;

(四)日常工作调度和检查中发现大气污染防治重点领域工作推进不力、进度严重滞后的,在环境保护综合督查或其他专项执法检查期间发现大气污染问题严重突出的;

(五)因大气污染问题被国家有关部门通报的。

第九条对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考核城市所在地方人民政府,给予二级预警:

(一)当年1-4月PM10累计浓度均值超过年度考核值20%以上或1-8月累计浓度均值超过国家下达省级年度考核值的;

(二)当年1-4月PM2.5累计浓度均值超过年度考核值20%以上或1-8月累计浓度均值超过国家下达省级年度考核值的;

(三)当年1-4月优良天数比例低于年度考核值20%以上或当年1-8月优良天数比例低于国家下达省级年度考核值的;

(四)日常工作调度和检查中发现大气污染防治相关领域工作推进不力、进展滞后的,或存在虚报瞒报行为的;

(五)因大气污染问题被省级有关部门通报的。

第十条预警期为4个月。被预警地方人民政府接到预警通知后,应在15个工作日内将预警响应整改方案报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并按月报送整改落实进度。

第十一条环境空气质量预警监督工作由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省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依责做好相关工作。

(一)给予一级预警的地方,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视情组织相关成员单位安排工作专班实施驻点督办。

(二)接到一级预警通知后一个月内未采取有效措施或整改不到位,空气质量没有明显改善的地方,由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提请省政府约谈其政府负责人。

(三)对于一级预警响应不力、未能完成年度考核目标或空气质量继续恶化、严重影响全省空气质量考核目标的地方,依据有关规定严肃追责问责。

(四)对于二级预警响应整改不力的地方,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视情提高预警级别。

第三章重污染天气应急管理

第十二条各地方人民政府应将重污染天气应对纳入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制定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并向社会公布。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制定省级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报省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十三条省、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气象主管部门建立本行政区域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机制,开展大气环境质量预报,可能发生重污染天气时,应当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地方人民政府依据重污染天气预报信息,进行综合研判,确定重污染天气预警等级并及时发出预警。

第十四条各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在总结分析历年来重污染天气环境监测、预警、处置及气象资料和环境空气颗粒物源解析工作成果的基础上,认真开展重污染天气应对措施效果评估,健全大气污染物源排放清单,确定重点管控单位名单及治理措施,明确各级别预警减排力度,差异化分解细化至具体行业、具体大气污染源。

第十五条各地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应组织相关部门、企业事业单位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撰写演练评估报告,分析存在问题,并根据演练情况及时修改完善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报本级人民政府备案。

第十六条重污染天气发生可能影响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时,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建议本级人民政府依法及时公布环境污染公共监测预警信息,启动应急措施。

第十七条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根据环境应急值守制度,确定重污染天气应急值守负责人和应急联络员,并报上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第十八条各地应设立重污染天气应急专家库,定期对从事重污染天气应急管理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加强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配备应急监测仪器设备装备,提高预警和应对能力。

第十九条各地根据本行政区域实际情况,建立重污染天气应急物资储备信息库,有条件的地区可设立重污染天气应急物资储备库。

第二十条各地在预测可能出现重污染天气时,要及时发布预警。当预测可能出现3天及以上重污染天气时,应按空气质量预报结果上限确定重污染天气预警级别;可能出现长时间、大范围重污染天气时,应根据上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重污染天气预警提示,结合本地实际确定预警级别。

重污染天气来临时应及时提醒公众采取健康防护措施,预警启动后,当实际天气情况与预测不符时应第一时间发布预计预警解除时间,指导公众合理安排生产生活。

第二十一条重污染天气预警等级分为四级,分别为Ⅳ级(蓝色)、Ⅲ级(黄色)、Ⅱ级(橙色)、Ⅰ级(红色),Ⅰ级(红色)为最高级别。红色预警一般应提前24小时向社会公开发布。

空气质量指数(AQI)日均值大于200或预测未来2天AQI日均值大于200,并且未达到高级别预警条件时,启动Ⅳ级预警。

AQI日均值连续2天大于200且未达到高级别预警条件时,启动Ⅲ级预警。

AQI日均值大于300或连续3天大于200,并且未达到高级别预警条件时,启动Ⅱ级预警。

AQI日均值大于500或连续2天大于300,且气象预报未来2天仍将维持不利气象条件时,启动Ⅰ级预警。

第二十二条重污染天气发生时,当地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应立即启动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根据预警响应级别分级落实机动车限行、扬尘控制、工业企业限产停产和燃煤压减或替代、气象干预等强制性措施,并采取停办大型户外活动、中小学和幼儿园停课等健康防护紧急措施。

第二十三条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启动后,当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

第二十四条重污染天气已经或者可能影响相邻行政区域的,当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及时向上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由上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通报相关地方人民政府。

第二十五条重污染天气发生后,当地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应实时收集、研判相关信息,根据事态发展,针对污染主要原因,强化相关措施;适时组织对各项应急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增加空气质量信息和预警信息发布频次,方便公众了解污染现状和采取应急措施。

同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气象部门要做好信息报送工作,实时跟踪开展空气质量预测预报工作,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和省级主管部门报告预报结果。

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接到可能发生跨省域影响的重污染天气预警信息报告后,应及时向环境保护部报告有关信息,积极争取和开展区域协同应对。

第二十六条重污染天气消除后,当地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应当根据本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停止应急处置措施,并及时发布预警解除时间。

第二十七条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当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及时开展总结评估,并向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评估内容重点包括重污染天气出现的原因、污染程度、污染范围、已采取的措施、应对效果等。

第二十八条各地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有关规定,采取便于公众知晓和查询的方式公开辖区内重污染天气风险防范工作开展情况、应急预案修订及演练情况、重污染天气发生及处置情况,以及落实整改要求情况等环境信息。

第二十九条各地应根据实际及时修订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在修订工作过程中,要公开征求公众意见,反馈意见建议采纳情况。

第三十条各地人民政府要加强舆论引导工作。组织专家解读预警信息和采取的应急措施效果,宣传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和公众健康防护知识,引导公众建立合理的心理预期,客观评价并积极参与到应对工作中。

第三十一条各地人民政府应将重污染天气应急管理工作纳入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和考核问责体系,要组织相关部门对重污染天气应急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对辖区地方人民政府、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等未按照有关规定落实应急措施的,依法严肃追究相关责任。

第三十二条发生重污染天气时,未按有关规定启动应急预警,或未及时按照应急预案采取措施,对重污染天气应对不力的,按照《湖北省实施〈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细则》规定,对当地党委、政府相关领导成员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实施追责问责。

第三十三条企业事业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违法排放大气污染物,导致未能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实施处罚。

第三十四条对于未按照规定停止工地土石方作业或者建筑物拆除施工等重污染天气应对措施的单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规定,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确定的监督管理部门予以处罚。

第四章附则

第三十五条本办法所称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是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相关定义,所称空气质量指数、优良天气、重污染天气是指《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HJ633-2012)相关定义。

第三十六条各地人民政府应根据本办法制定并落实本行政区环境空气质量预警实施规范性文件。

第三十七条各地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修订中,重污染天气预警响应级别、响应条件等内容应根据本办法相关规定进行统一,预警响应条件应严于或等同于本办法设置要求。

污染天气应急预案 篇11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校全体师生。

二、组织机构

成立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各负其责。

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隋书生

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李百军、曹金花、李志杰

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张秀芬、刘庆川、盖学义、尹士兴、张伟军、黄增强、左家勇、李美丽、宋霞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学生发展部,张伟军兼任办公室主任。

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预警信息接收和发布:左家勇、李美丽、宋霞。

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应急处置保障:盖学义、尹士幸、全体班主任。

三、宣传教育

1、我校自接到市教育局1月3日通知后,学校领导立即安排工作实施,带领相关人员学习通知精神,迅速成立了我校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2、召开全体教师会,传达通知精神,对广大老师进行宣传发动,要求老师们深刻理解通知精神内容,为下一步工作做好准备。

3、各班及时召开以重污染天气应急处置问题和相关的环保知识为主题的主题班会,班主任负责对本班学生进行相关知识普及。

4、我校充分利用黑板报、班队会、国旗下讲话等形式,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宣传环境污染对人类生活造成的恶劣影响,倡导学生保持良好的环保习惯,提高环保素质,同时将环保理念延伸至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

四、应急响应与措施

1、制定应急预案方案,制定应急预案活动记录。

2、学校接到预警公告后,立即根据各自职责启动相应的预警措施,并在重污染天气发生后,迅速组织开展应急处置工作,根据空气污染级别变化情况,组织学生采取不同的健康防护措施。

(一)黄色预警(Ⅲ级,重度污染)下,我校全体师生减少户外活动;

(二)橙色预警(Ⅱ级,严重污染)下,我校全体师生停止户外活动;

(三)红色预警(Ⅰ级,极重度污染),及时组织全校师生采取停课措施。

上一篇:关于老虎的说明文作文下一篇:关于一个动物和植物的脑筋急转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