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污染日

2024-09-07

重污染日(精选5篇)

重污染日 篇1

近年来, 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长时间、大范围、高强度的雾霾天气, 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2013年9月, 国务院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之后, 全国各地纷纷出台了大气重污染应急制度, 大部分地区编制了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 (以下简称“应急预案”) , 旨在及时、有效、科学的应对重污染天气, 降低重污染程度, 保障群众身体健康和环境安全。

1 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编修的政策背景

2013年4月, 环保部出台了《城市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编制指南》, 明确了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编制的依据、工作原则、编制程序和主要内容[1]。2013年9月, 国务院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第九条第三款明确规定:“将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纳入地方人民政府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体系”。2013年11月, 环保部印发《关于加强重污染天气应急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要求“各省 (区) 人民政府根据本辖区重污染天气实际情况制定本级应急预案, 重点区域内各省 (区、市) 人民政府于2013年底前将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抄送环保部备案。”2014年9月, 环保部召开保定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修编试点工作现场会暨华北环保督查片会。翟青副部长指出, “重污染天气应急管理还存在一些不足, 突出表现为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文本质量不高、备案不及时、应急效果不明等方面”。2014年12月,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编修工作的函》, 要求“各地全面开展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的编修工作, 制定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

2 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的实践现状

2014年, 全国20个省 (区、市) 、近2/3的地级市编制了应急预案, 共发布200余次重污染天气预警并采取响应措施, 在重污染天气应对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但仍有部分空气质量不达标的城市没有编制应急预案, 很多城市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出台走在了所在省的前列, 这样迅速的行动力切合了公众期待, 但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城市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都体现了短、平、快的特点, 只考虑了当前采取措施缓解重污染天气程度以及民众焦虑的情绪, 而没有从城市发展的角度中, 把重污染天气应急所需的各方面因素有机地整合起来, 致使编制的应急预案科学性和实效性普遍较低。

3 实践中凸显的问题和不足

1) 预案衔接性不够, 预警分级不合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四十二条明确规定[2], 确定合理的预警分级尤其是红色预警分级标准, 并统一采用“蓝色、黄色、橙色、红色”颜色表述。而全国大部分地区编制的应急预案预警分级为二级或三级, 预警条件各个地区均不一致, 以致出现“滞后预警”或“不预警”。

2) 应急响应措施的操作性不强, 组织机构不健全。全国大部分地区编制的应急预案, 缺乏对大气污染防治目标任务、经济社会承受能力、污染源管控状况, 大气污染物产生和排放特点及可能的减排空间等方面的前期科学论证。未将应急预案应急响应措施和减排任务分解到各部门、各实施单位, 未明确各部门、各实施单位在重污染天气应对过程中的职责, 尤其是应急响应程序和措施中各部门所承担的具体工作, 致使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和时效性普遍较低。

3) 预警会商制度不健全。《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第九条明确规定:“环保、气象部门要加强合作, 建立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体系”。而大部分地区环保部门与气象部门重污染天气预测预报会商机制不健全, 未按照环保部门负责空气污染物的监测预警及其动态趋势分析, 气象部门负责空气污染气象条件等级预报和雾霾天气监测预警的方式, 做好预警信息会商工作。

4) 预案后评估制度不足[3]。应急预案生效之前, 应当对其在重污染天气应对过程中的科学性和时效性进行评估。在应急预案出台后, 根据每次应急响应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总结。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应急预案的应对效能, 但目前缺乏相关制度依托, 每次预案实施后各部门提交的报告都以工作总结形式为主, 没有固定的评估体系评价应急响应的实施成效, 还缺乏独立的第三方评价体系对其进行评估。

5) 专家会商制度建设不完善。由于重污染天气的成因复杂多样, 如气候大环境变化与区域小环境的影响、季节性大气污染比例构成分析、经济产业布局变化等;只有在相应领域内的专家和学者才能处理此类信息。尽管有些政府单位已经组建了重污染天气应急管理专家库, 但是专家库中的专家主要以咨询为主, 并没有从应急预案的制定、出台、响应、评估等方面进行全程参与。

4 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编修的相关意见与建议

1) 整合力量, 全面做好应急预案编修的前期准备工作。应急预案是各级政府应对重污染天气的主要抓手, 根据国家相关要求, 各地政府应牵头组织、整合力量、理顺关系、畅通渠道, 指定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应急预案的编修和组织实施, 调动各部门、各单位和广大公众共同参与编修工作。并结合本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状况、城市大气污染源情况和大气污染源清单, 汇总近几年气象和大气污染数据, 分析污染发生的时段、频率、持续时间、污染来源和特征污染物, 掌握工业源、面源、移动源等动态数据, 全面做好应急预案编修的前期准备工作。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要开展应急演练, 组织政府相关部门和专家对预案的科学性和实效性进行评估, 应急预案出台后, 要在每次应急响应结束后继续对应急预案进行总结评估。

2) 梳理职责, 强化应急预案体系衔接。各地应该将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中的应急减排任务分解到各部门、各实施单位, 并明确各部门、各实施单位在重污染天气应对过程中的职责, 尤其是应急响应程序和措施中各部门所承担的具体工作。环保和各有关部门及企事业单位要根据各自在应急预案中的职责, 以减少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 降低污染物排放浓度, 改善空气环境质量为目的, 充分论证工业、机动车、燃煤、扬尘等污染控制措施与主要污染物浓度下降的关系, 科学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实施细则、实施方案或应急预案作为行动指南, 考虑到各种任务情形, 要将应急响应措施细化为具体动作, 将责任落实到具体岗位、具体人员, 全面提升应急预案的实效性。

3) 深入分析, 做好预警分级和预警信息发布工作。各地应系统分析辖区近两年来的重污染天气形成过程, 根据国家相关要求, 确定合理的预警分级, 并统一采用“蓝色 (Ⅳ级) 、黄色 (Ⅲ级) 、橙色 (Ⅱ级) 、红色 (Ⅰ级) ”颜色表述。针对各种可能的预警情形, 环保和气象部门要建立预警会商制度, 结合预测预警能力确定预警条件, 明确预警信息发布、解除工作流程, 规范每个环节的任务分工、时限要求和工作方式, 实施“预警即响应”, 以及没有提前预警时的补救措施, 避免出现人为因素导致“滞后预警”或“不预警”。预警级别要根据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和气象条件变化进行调整, 预警发布对象应为需要采取措施的政府部门、下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公众。要建立健全专家会商制度, 充分发挥专家在重污染天气监测、会商、预警、响应及总结评估等工作方面的技术支撑作用, 开展重污染天气应对研究工作, 针对重污染天气应急管理涉及的有关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为更好的应对重污染天气提供技术指导和科技支撑。

4) 科学论证, 完善应急预案应急响应措施。应急预案的响应分级应该统一采用“Ⅳ级、Ⅲ级、Ⅱ级、Ⅰ级”的表述方式。并结合本地实际, 科学制定污染减排措施。一是工业污染源方面, 应将工艺水平落后、环境污染治理和管理水平低、群众反复投诉举报、环境违法行为屡查屡犯的企业首先列入应急停产、限产名单;鼓励涉及民生的企业采取清洁生产、督促相关企业做好环保设施检修工作, 确保除尘脱硫脱硝等环保设施正常运行;二是燃煤污染源方面, 应严格控制劣质煤的销售和使用, 提前做好优质煤炭的储备, 加快各类燃煤小锅炉的取缔、改造、替代工作;三是机动车污染源方面, 应加强机动车尾气检测, 加快黄标车等老旧车辆淘汰, 要结合黄标车、老旧车淘汰、城市排放控制区划定、燃油提标升级等工作, 应急期间首先限制大气排放污染物不达标的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和船舶使用, 扩大限行区域、延长限行时间, 强化运输渣土、砂石等货车的限行力度;对节能环保型机动车和新能源机动车不采取或少采取应急限行措施, 要保障整车运输“肉、菜、蛋、奶”等绿色通道车辆的通行;四是扬尘污染源方面, 应结合城乡环境整治工作, 将扬尘污染防治不到位的施工工地、未按规定实施密闭贮存的物料堆场首先列入应急停工名单;五是强化生物质露天焚烧应急管控。应在大气严重污染期停办大型户外运动, 要求中小学和幼儿园停课, 实行企事业单位弹性工作制;在污染防控重点时期, 可以规定更为严格的应急减排措施, 一些必须采取措施而又难以在短期实施到位的企业单位要考虑长期限产减排的要求。条件允许时, 要进行气象干预, 最大程度的控制和减缓重污染天气造成的危害。

5) 严格执法, 督导落实应急预案应急响应措施。严格执法是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的现实要求, 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规定对因工作不力、履职缺位等导致未能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的, 严格实行责任追究[4]。重污染天气期间, 各地政府应加大执法力度, 组织环保、建设、公安、监察等部门对应急预案涉及的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应急响应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并按照环境保护法和两高最新司法解释, 对履职不力的依法追究责任, 确保应急预案中的各项应对措施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朱云.重污染天气环境应急体系构建路径[J].环境经济, 2014 (123) :14-15.

[2]全面做好应急管理, 推动重污染天气改善———《关于加强重污染天气应急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解读[J].环境保护, 2014, 42 (5) :13-15.

[3]高桂林, 罗晨煜.大气重污染应急管理制度建设与展望[J].环境保护, 2014, 42 (22) :54-56.

[4]刘长根, 陈列子, 曹跃霆.开展重污染天气应急督查工作的思考, 2013, 41 (22) :18-20.

重污染日 篇2

1.1编制目的

为贯彻落实《焦作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要求,积极应对持续重污染天气,建立主动预防、指挥有序、反应迅速、协调联动、防范有力的大气重污染应急保障体系,保障广大师生身体健康,科学指导教育教学,结合我镇中小学校、幼儿园实际,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3)《河南省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

(4)《焦作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

(5)《温县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

1.3适用范围和定义

1.3.1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发生在温县境内的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不适用于因沙尘暴、农作物秸秆焚烧、燃放烟花爆竹等事项造成的重污染天气。

1.3.2定义。本预案适用于全镇中小学校、幼儿园。本预案所指的重污染天气,是指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HJ633—20xx)》,AQI日均值大于200,即环境空气质量达到5级(重度污染)及以上污染程度的大气污染。AQI日均值按连续24小时(可以跨自然日)均值计算。

1.4预案体系

本预案为我中心校所辖中小学校、幼儿园综合性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其下级预案包括各学校应对重污染天气专项实施方案,各学校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或专项实施方案。本预案与其下级预案共同组成杨垒中心校中小学校、幼儿园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体系。

1.5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预防为主

把师生健康放在首位,最大程度地减少重污染天气的影响,积极做好应对重污染天气的思想准备、技术准备、物资准备等日常准备工作,强化预防、预警工作。

(2)属地管理,统一领导

中心校统一领导,各学校、幼儿园充分发挥学校优势,强化协同合作,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3)加强预警,提前响应

加强重污染天气预警,关注重污染天气预报工作并及时相互通报,提前做好各项响应准备。

1.6应急预案关系说明

本预案为杨垒中心校中小学校、幼儿园重污染天气专项应急预案,在《温县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的框架下编制和实施。可作为中小学校、幼儿园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中的专项应急预案。

当国家区域性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或温县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启动时,本预案要服从国家区域性或温县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的要求。

二、机构与职责

2.1组织机构

2.1.1领导机构。为保障预案的实施,成立杨垒中小学校、幼儿园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指挥长由中心校校长担任,副指挥长由中心校安全专干担任。

2.1.2办事机构。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中心校,办公室主任由中心校安全专干担任。

2.1.3成员单位。成员单位由各中小学校、幼儿园组成。

2.2职责分工

2.2.1指挥部主要职责。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协调所辖中小学校、幼儿园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

2.2.2指挥部办公室职责。主要负责贯彻指挥部的指令和部署;相关信息发布和上报;督导相关单位落实应急响应措施;组织成员单位对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进行分析、总结;承担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2.2.3成员单位职责。

(1)中心校负责制定并督导落实各中小学校、幼儿园重污染天气减少户外活动及停课实施方案。

(2)中心校负责成立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制定并实施本辖区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或减少户外活动及停课实施方案,统一领导、指挥、协调本辖区中小学校、幼儿园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要将预案或方案的执行情况及时上报县教育局应急指挥部。

(3)各中小学校、幼儿园要按照预案所规定的职责和程序,充分利用广播、板面、黑板报、班会等多种平台,广泛开展重污染天气应对知识的宣传教育。同时,每年至少组织一次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方案)的演练,增强实战能力,检验应急预案(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分析存在问题,提出修订意见。

三、监测与预警

3.1监测

各学校要明确专人密切关注重污染天气的预报及监测,要互通信息。

3.2预警

3.2.1预警分级。重污染天气预警分级标准统一采用空气质量指数(AQI)指标,AQI日均值按连续24小时(可以跨自然日)均值计算,全镇重污染天气预警级别统一按照由低到高分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预警四级。

(1)蓝色预警:AQI日均值(24小时均值,可以跨自然日,下同)>200,且未达到高级别预警条件时;

(2)黄色预警:预测AQI日均值>200将持续2天(48小时)及以上,且未达到高级别预警条件时;

(3)橙色预警:预测AQI日均值>200将持续3天(72小时)及以上,且预测AQI日均值>300,且未达到高级别预警条件时;

(4)红色预警:预测AQI日均值>200将持续4天(96小时)及以上,且预测AQI日均值>300将持续2天(48小时)及以上,或预测AQI日均值达到500。

3.2.2预警信息发布程序。指挥部办公室在收到县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发布的预警信息后,于1小时内完成预警信息发布审批工作,由中心校校长签发。

各中小学、幼儿园接到中心校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的预警通知后,立即启动本辖区的预警程序及应急预案。

3.2.3预警信息解除程序。

预警的调整与解除。当预测或监测空气质量改善到轻度污染及以下级别,且预测将持续36小时以上时,可以解除预警,并提前发布解除预警信息。

预警的解除和预警信息发布的主体及程序相同。

四、应急响应

预警信息发布后,应立即启动应急响应。各中小学校、幼儿园按照各自应急预案或方案采取应急措施。加强纵向和横向联动,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并控制重污染天气对师生的影响。

4.1响应分级

当发布Ⅳ级(蓝色)预警时,启动Ⅳ级响应;

当发布Ⅲ级(黄色)预警时,启动Ⅲ级响应;

当发布Ⅱ级(橙色)预警时,启动Ⅱ级响应;

当发布Ⅰ级(红色)预警时,启动Ⅰ级响应。

4.2响应措施

根据重污染天气预警等级,分级采取相应的污染应急措施积极应对。

(1)Ⅳ级响应。各成员单位执行各自的工作实施方案,督导中小学校、幼儿园广大师生做好空气污染防治、应急保护和环境保护知识宣传普及工作,减少户外运动,停办各类户外竞技比赛,外出采取防护措施。

(2)Ⅲ级响应。各成员单位每日汇总响应措施落实情况,及时跟踪督导,同时督导中小学校、幼儿园等教育机构在Ⅳ级响应的基础上,教育引导师生上下学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减少能源消耗;减少学生户外活动,如停止课间跑操、体育社团活动等,特别敏感人群应停止户外活动;外出人员要戴口罩进行防护;学校应增加对校园裸露地面洒水抑制扬尘频次。

(3)Ⅱ级响应。各成员单位启动本部门实施方案或预案中相应级别响应,实行24小时值守,在Ⅲ级响应的`基础上,提醒学校要停止体育课、课间操、运动会等户外活动,体育课或活动可改在室内进行,室内无法进行的体育课可采取调课方式,以保证课程计划落实;学校应每日做好学生入校(园)晨检并做好跟踪记录,对出现异常状况的学生采取适当措施,通知家长并及时上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

(4)Ⅰ级响应。各成员单位对每日督导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并上报指挥部办公室。并负责督导中小学校、幼儿园等教育机构要在采取Ⅱ级预警措施的基础上,当预测AQI日均值达到500时,安排幼儿园、中小学停课,并合理安排好停课期间学生的学习生活,做到停课不停学。各学校要指导学生科学安排自学计划,适当布置自学内容,可以安排网上学习或辅导;有留校学生的学校,应当全天开放图书馆、运动馆等室内活动场所,组织好在校住宿学生室内活动,要派专人负责安排好学生日常活动。

4.3响应终止

预警解除即响应终止。各学校在收到预警解除指令后,根据本学校情况做好终止响应的有关工作。

五、监督管理

5.1总结评估

在每一轮次应急响应终止后的2个工作日内,各成员单位要将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落实情况书面报送至中心校,中心校进行总结分析后,及时报县教育局安全办。每年4月25日前将上一年度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总结报告书面报至县教育局安全办。

5.2严格奖惩

加强对各单位应急预警、响应、处置工作的监督检查,对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按照规定予以表彰奖励;对不认真履行职责、玩忽职守且造成严重损失的,依法对有关单位或者责任人给予处罚或处分。

六、应急保障

各学校及幼儿园要高度重视,建立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处置工作机构,健全运行机制和规范标准。要依据本预案制定并及时启动相应的专项预案或方案,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明确职责分工,同时要做好重污染天气期间的应急值班工作。

七、附则

7.1相关术语

空气质量指数:(AirQualityIndex,简称AQI)是定量描述空气质量状况的无量纲指数,描述了空气清洁或者污染的程度,及对健康的影响。主要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PM2.5、一氧化碳以及臭氧指标。

7.2其他

重污染天气红色预警的思考 篇3

关键词:重污染天气;环境应急体系;可吸入颗粒物

中图分类号: P4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0-68-2

0  引言

大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环境要素之一,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HJ 633-2012),大气重污染指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大于或等于201,即空气质量达到5 级及以上污染程度的大气污染。重污染天气主要是指我国大气污染形势严峻,以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为特征污染物的区域性大气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损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影响社会和谐稳定,也就是俗称的雾霾。为了响应《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37号),气象部门组织开展重污染天气预警工作,中国气象局于2013年9月1日起正式开展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和重污染天气预警工作,为政府和环境保护部门应对重污染天气提供决策支撑。目前国内各城市的重污染天气预警标准不统一,但是重污染天气的红色预警无疑都为Ⅰ级预警,即最高级别的预警,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是影响最大的。

1  重污染天气的成因

分析重污染天气形成的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污染物排放量大,燃煤、工业、机动车、建筑和道路扬尘是主要的排放源,是造成重污染天气的根本原因。二是不利于扩散的气象条件,这是重污染天气形成的直接原因。大气空气气压低,空气不流动,使空气中的微小颗粒聚集,飘浮在空气中。地面灰尘大,空气湿度低,地面的人和车流使灰尘搅动起来。三是区域污染和本地污染的叠加是重要的因素。由于空气的扩散十分广泛,大气污染范围比较大,同时还要受到气候和风向的影响,大气污染具有区域性的特点。四是生态环境的破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工业的发展伴随着森林与植被覆盖率的减少,使得大自然环境调节与容纳能力的减弱,也是重污染天气形成一个重要因素。

2  重污染天气的危害

2.1 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重污染天气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对交通运输如公路、铁路、航空、航运等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对于公路、铁路的影响主要表现对驾驶人的影响,重污染天气对道路状况产生较大程度的影响,尤其对于能见度来说,很容易导致驾驶人的视觉效果受到影响,造成一些恶性交通事故。重污染天气对于航空的影响主要导致航班无法及时有效的运行,较严重时会导致航班的取消,造成旅客的滞留,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2.2 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重污染天气对电力系统的主要影响表现在电力设施方面,例如:对输变电设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空气湿度及污秽物造成污闪,而大面积污染事故对电力系统的破坏是灾难性的。

2.3 对农作物的影响

重污染天气对农作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两个方面。重污染天气时阳光寡照,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弱,农作物生长需要的养分和能量得不到充分满足,不利于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植物虽然具有吸附尘埃的作用,若是空气流动性差,粉尘颗粒浓度过大,会使植株不堪重负,从而影响植株的呼吸作用。

2.4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重污染天气造成空气质量下降,而空气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元素,人类无时无刻不再呼吸着,颗粒物PM2.5和PM10为影响空气质量最显著的主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着人体的健康,还会影响人们的心情。粒径小于2.5微米的粉尘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等疾病。除此之外,这种颗粒还会通过支气管和肺泡进入血液,其中的有害气体、重金属等溶解在血液中,威胁人体健康。

3  重污染天气的控制措施

3.1 从源头控制

对于怎样控制一种污染现场,我们一般从污染源、污染途径、受体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研究,无疑从源头进行控制是最有效的。源头控制首先要明确污染源及污染物。重污染天气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雾霾天气,这是一种与大气污染密切相关的天气现象,主要污染物是气溶胶。其次,优化产业结构与布局,推行清洁生产。严格把控新建项目准入条件,大力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减少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项目。清洁生产体现的是对生产过程与产品采取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先污染,后治理,是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路;清洁生产要求改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以减少其对人类及环境可能的危害。第三,增加企业污染排放透明度,强化社会监督。只有在政府监管和公众监督的双重推动下,大气污染才能消除调查盲点,得到有效根除。第四,要完善排污许可证制度,实现先浓度控制为主向总量控制过渡。

3.2 构建重污染天气环境应急体系

自2013年,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发布了《城市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编制指南》,各城市及地区陆续编制了大气重污染的应急预案,明确了预警和响应措施,我国对于重污染天气的应急工作越来越重视。当前大气污染防治形势严峻,解决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项的工作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必须强化风险防控,构架重污染天气环境应急体系,加强应急预案管理及强化责任追究,达到减少或避免重污染天气持续发生的目的,在不可避免遇到空气重污染的情况时,实现提前预警、及时响应,引导公众做好卫生防护,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3.3 区域联防联动

大气污染具有区域性特征,并同时受到气候气象的影响,单靠一个城市采取污染防治的措施达不到想要的效果,需要区域的联防联控,才能更好地规避或减少重污染天气的影响。以京、津、冀为例,山西地区的大气污染物很容易在偏西南气流的输送下,沿着太行山系中的洋河河谷和桑干河河谷向京、津、冀地区输送,导致大范围、区域性污染。目前,按照“2+4”的协作模式,北京、天津分别与廊坊、保定、唐山、沧州建立了联防联控合作机制,这将会对区域空气质量共同改善发挥重要作用,并加快削减区域污染物排放量,降低区域传输影响。

重污染天气的应急工作涉及不止一个部门,需要多部门及时启动联动联防才能防治大气污染。气象部门联合环保部门负责监测预警,为应急联动提供可靠信息;此外,气象部门还可以与交通运输、教育、卫生、安监、电力等多个部门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和应急联动机制,第一时间向各部门发布预警信息,提供应对防范建议。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通过人工干预的措施,冲刷、稀释污染物,减少重污染天气的危害。

4  有关重污染天气的思考

随着工业的发展,重污染天气的频繁到来,更多的人开始思考它形成的原因?怎样可以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同时它也告诉我们,无休止向大自然索取,必将付出代价。我要想持续的发展,不能一味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是要提倡使用和发展清洁能源。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人无时无刻不在呼吸着空气。氧气来源于各类植物的光合作用,如果地球上没有了植物,我们人类和其他生命将不复存在.。大自然提供给人类生存发展的环境资源,同时也需要人类的关心和爱护,只有当自然环境处与一种生态平衡的和谐状况时,人类的明天才会美好。

参 考 文 献

[1] 朱云.重污染天气环境应急体系构建路径[J].环境经济,2014(123):14-15.

[2] 王守强.雾霾的成因危害及防护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2,32(10):163-164.

[3] 陈晨,赵紫英.雾霾天气对交通运输影响的分析[J].科技视界,2015,(01):206-263.

重污染日 篇4

建设项目环境监测包括施工期环境监测和运营期环境监测, 通常指依据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制度, 以环评及批复文件中规定的环境监测计划为指导, 建设单位委托有资质的环境监测单位对项目是否符合有关环境标准进行监测, 科学、定量的评价施工过程的环境达标情况。

环境监测计划的制定是环境保护中最重要的环节和技术支持, 开展环境监测的目的主要包括: (1) 检查项目施工期存在的对裸露施工面的保护以及施工扬尘、施工废水等环境问题, 以便及时处理; (2) 了解项目环境工程设施的运行状况, 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 (3) 了解项目有关的环境质量监控实施情况;为改善项目周围区域环境质量提供技术支持。

2 施工期环境监测计划制订

2.1 施工期环境污染分析

施工期产生的废水主要包括陆域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和场地施工废水、冲洗水等。生活污水包括厕所粪便污水、食堂排水等, 地面施工废水及初期雨水包括施工机械冲洗废水以及建筑材料堆放时产生的初期雨水。

施工期产生的废气污染主要包括项目施工项目建设期间大型施工车辆产生的汽车尾气、施工场地扬尘及散装物料运输车辆遗洒造成道路二次扬尘。

施工期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设备产生的机械性噪声源, 车辆产生的噪声。

施工期产生的固废包括废弃土石方、施工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等。

2.2 施工期环境监测点位及因子识别

本文结合石化、危废填埋、垃圾焚烧等重点项目施工期产生的污染物特点, 归纳出施工期环境监测计划见表1。

3 运营期环境监测计划制订

3.1 运营期环境监测点位识别及频次

3.1.1 污染源监测

废气:对本项目废气进行监测, 每季监测一次, 并定期对厂界设置无组织废气监测点, 每年一次。

废水:项目废水进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网口前设置一个水样监测点, 废水水质每月监测一次, 在一类污染物排口单独设置监测采样点, 每月监测一次。

噪声:对噪声源实行每半年监测一次, 监测项目为设备声压级。

3.1.2 环境质量监测

大气:每季度监测一次, 建议在厂界周围设4~5个监测点。噪声:对厂界噪声每季度监测一次, 每次分昼间、夜间进行。土壤:对厂区周边的土壤进行监测, 半年一次, 建议在厂区周边设2个监测点。

底泥:对区域内纳污河道进行监测, 半年一次。

3.2 运营期环境监测因子识别

本文结合石化、危废填埋、垃圾焚烧等重点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特点, 归纳出运营期环境监测计划见表2。

4 保障措施探讨

4.1 强化环境监理工作监督实施

我国的建设项目环境监理从20世纪90年代起步, 迄今为止发展了20多年, 环境监理可以对环保报批手续履行情况, 环境管理制度制订与落实情况, 环境管理机构建设情况, 环境监测计划落实情况, 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制订与落实情况进行监理, 监督环境监测计划的制定与落实。

4.2 加强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才体系建设

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中, 增强我国的环境监测能力, 实现检测事业的发展, 就离不开信息、科技、知识等方面的条件和要素, 更加离不开先进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科学知识[4]。所以要从战略的角度看待监测技术专业人才工作, 努力组建一支高水平的监测队伍, 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要求。

摘要:以石化、填埋等几个典型行业为例, 对项目建设产生的环境污染进行分析, 对施工期环境监测计划和运营期环境监测计划的制定进行归纳研究, 为环保部门技术人员提供很大的工作便利, 为环保管理部门提供更直接更客观的监督管理依据。

关键词:施工期,运营期,环境监测计划,石化,填埋

参考文献

[1]邹星星.化工类建设项目环境监理要点初探[J].江西化工, 2013 (2) :198-199.

[2]卓俊玲.石化项目防渗工程环境监理要点研究[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13:70-71.

[3]赵凤琴.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项目的环境监理探究[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13 (3) :66-67.

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 篇5

为有效预防和治理大气重污染,及时果断地采取超常措施,最大程度减轻重污染天气给师生带来的身心损伤,切实保障师生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根据《Xx县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及《Xx县教育系统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有关规定和要求,制定本预案。

二、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强化监控。把保障师生生命安全放在防御工作首位,密切空气污染指数变化,认真做好各项防范工作。

2.落实责任,加强监督。县教育局负责直属单位重污染天气应急处置工作的组织实施,并对各学校重污染天气应急处置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在当地政府统一领导下负责辖区内学校重污染天气应急处置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指导;学校在教育局领导下,负责本学校应急处置工作的具体实施,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

3.快速反应,果断处置。县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污染预警发出后,教育局根据不同污染预警等级,迅速响应,及时启动本单位应急预案,学校密切配合,积极落实相应处置措施。

三、应急救援指挥组织及职责

(一)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全体教师

工作小组职责

负责各项应急措施的组织协调;整理应急措施落实情况,并及时向指挥部领导汇报。

在县教育局领导下,按要求编制本学校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并向县教育局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综合组备案。根据县教育局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要求,启动并实施好各项应急处置措施。

学校负责组织实施县局各项实施方案

上一篇:知识型服务下一篇:农业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