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损害赔偿起诉状

2025-01-15

人身损害赔偿起诉状(精选8篇)

人身损害赔偿起诉状 篇1

原告:张三丰,男,19XX年X月X日出生,汉族,住XX县XX镇XX村。电话:12345678。

被告:渊明,男,19XX年7月XX日出生,汉族,住XX县XX镇XX街48号,XX县XX机械厂个体工商户主。电话:12345678 诉讼请求:

1、判令被告赔偿残疾赔偿金等共计264143.6元。

2、判令被告承担本案的诉讼费用。 事实和理由:

原告为有十几年工作经验的电工、焊工,被告系XX县XX机械厂个体工商户主, 原告于3月起即进入被告工厂务工。2012年3月23日,被告安排原告去XX市XX乡XX村家巷组XX家进行混泥土机安装调试,酿成右上肢被运转的机器绞伤的安全事故。事故发生后,原告被送往XX市红十字医院救治,后转往XX县人民医院,共住院54天,期间共花费医药费近6万元(已由被告垫付,且被告已向农村合作医疗申请报销)。2012年10月24日经长沙市XX司法鉴定所鉴定:原告右前臂碾压伤,右尺、桡骨多段粉碎性开放性骨折,右桡神经损伤,右前臂皮肤撕脱伤,构成两个玖级伤残,一个柒级伤残,综合评定为柒级伤残。后续治疗费捌仟元。伤后休息期壹年,伤后护理依赖肆个月,其中一个月两人护理。

原告认为,被告及其XX县XX机械厂并无机械设备制造安装资质,而进行水泥混泥土机的制造及安装,在对机器进行调试过程中也从未采取任何安全保护措施,更从未及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从而直接导致了此次事故的发生,被告应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

事发后,原告家属多次与被告协商要求其支付后续的部分医药费

及赔偿损失,但被告均以种种借口推诿。鉴于此,原告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特向贵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依法判决。 此致

XX县人民法院XX派出法庭

具状人:

附: 赔偿明细

赔偿明细

1、残疾赔偿金:7440××(40%+3%+3%)=68448元。 被扶养人生活费:5870×20年×(40%+3%+3%)=54004元。 2、残疾精神损害赔偿金:40000元。 3、医药费:2979元。

4、住院伙食费:30元/天* 54天= 1620元。

5、营养费:(住院54天+1年×365天)*30元/天= 8380元。 6、护理费 :31488(湖南统计信息网公布的其他服务业年平均工资)÷12个月÷21.75×122天+9693÷21.75×30天=28088元。

7、交通费:1500元。

8、误工费:35914(湖南统计信息网公布的年制造业平均工资标准)÷12 ÷21.75×365天(计算至3月22日)=50224.6元。

9、后续治疗费8000元。 10、鉴定费900元。 合计:264143.6元。

人身损害赔偿起诉状 篇2

1 触电人身损害赔偿的法律法规

1.1 触电人身损害赔偿的立法现状

处理触电人身损害赔偿案件所适用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

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以下简称《民法通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 (以下简称《电力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以下简称《侵权责任法》) 。

行政法规:《电力设施保护条例》。

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 (以下简称《精神损害赔偿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以下简称《人身损害赔偿解释》) 。

部门规章:《供电营业规则》《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实施细则》等。

以上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由于出台时间跨度长, 缺少统一、完整体系, 导致多部法律法规之间在审理触电人身损害案件时存在适用困难等问题。

1.2 触电人身损害赔偿案审理中存在的法律分歧

(1) 确定触电人身损害的责任主体困难。《侵权责任法》第七十三条规定高度危险作业责任主体是“经营者”;《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三条规定高度危险作业人承担造成他人损害的民事责任;《电力法》第六十条规定电力运行事故责任主体为电力企业、用户及第三人。以上法律中的“经营者”“作业人”“电力设施产权人”等概念不可能在任何情况下都完全重合, 在适用法律时, 极易让人误解。

(2) 确定触电人身损害的归责原则困难。依据《侵权责任法》第七十三条和《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三条规定, 高度危险作业造成高压触电人身损害的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 而《电力法》第六十条规定电力企业的电力运行事故责任包括了高压触电人身损害赔偿, 适用过错责任。上述不同法律中规定的不同归责原则, 在确定归责原则时出现较大争议。

(3) 确定触电人身损害的免责事由困难。依据《侵权责任法》第二十七条、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条规定, 免责事由主要有三种常见情形: (一) 受害人的故意; (二) 第三人的过错; (三) 不可抗力。《电力法》的规定与《侵权责任法》相似。而《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三条则只规定了受害人故意是高度危险作业的免责事由。由于上述法律中的免责事由的出发点不同, 往往导致法院对免责事由的认定存在较大非议。

2 我国现行触电人身损害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体系

2.1 高压触电人身损害事故的归责原则

高电压作业是被《侵权责任法》和《民法通则》列举的高度危险作业之一, 由于这些作业现场周围环境具有高度危险性, 法律规定由其引起的民事责任应适用无过错归责原则, 追究作业主体的特殊侵权责任。实际上, 当发生高压触电人身损害事故时, 只要不存在法定的免责事由, 高压作业主体就不得以无过错主张免责, 而是应当承担特殊民事侵权责任。《电力法》第六十条规定:“因电力运行事故给用户或者第三人造成损害的, 电力企业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将电力运行事故引起的损害统一适用过错推定原则, 明显与《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三条的规定相冲突。笔者认为, 高压触电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无过错归责原则, 一方面可以促使作业人等责任主体增强责任心, 加强安全措施;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对社会公民的保护。

2.2 低压触电人身损害事故的归责原则

《侵权责任法》及《民法通则》没有特别规定适用无过错责任或过错推定责任的, 适用过错责任原则。《电力法》第六十条规定电力运行事故致他人损害时应适用过错推定原则, 由于该条文没有区分电力运行事故的电压等级, 应包括低压电力运行事故。正因为《电力法》第六十条没有细化相关规定, 导致法院在审理低压触电人身损害赔偿案件时, 更多的是适用《民法通则》及《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的规定。

3 触电人身损害赔偿免责事由的分析

3.1 不可抗力

依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五十三条规定, 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但是, 《民法通则》一百二十三条并没有规定不可抗力是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的免责事由, 如果行为人因不可抗力造成的损害而承担责任, 有违公平。后来颁布的《电力法》明确了不可抗力可作为触电人身损害行为的免责事由。

3.2 受害人故意

受害人的故意行为必然构成免责条件, 《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三条有明确规定。在实际发生的案件中, 受害人多因盗窃、破坏电力设施等犯罪行为而导致其自身受到触电伤害, 这些行为完全是出于受害人的主观故意, 受害人应对此承担全部责任。

3.3 受害人的过错

受害人在电力设施保护区内钓鱼、搭建房屋等行为造成触电人身损害事故, 受害人的行为是否属于“在电力设施保护区从事法律、行政法规所禁止的行为”、是否作为责任人的免责条件, 法官的理解将会直接影响案件的审判结果。

4 触电人身损害赔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分配

4.1 受害人的举证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 必须由受害人承担以下举证责任。第一, 加害人从事高压电作业行为的事实。第二, 受害人因高压电作业而受到的损害事实。第三, 受害人受到的损害事实与加害人的高压作业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第四, 加害人在高压电作业过程中是否存在过错。受害人是因低压触电造成的人身损害, 则必须由受害人承担举证加害人存在过错的责任。高压触电人身损害的事故依据无过错责任原则, 受害人无须承担举证责任。

4.2 加害人的举证责任

在高压触电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 加害人对独立的抗辩负举证责任。依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三条、《侵权责任法》第七十三条、《电力法》第六十条等规定, 加害人如果能够证明触电事故是由“受害人故意”“不可抗力”等事实所造成的, 可免除加害人的侵权责任。损害结果是由“第三人过错”“监护人监护不周”等事实造成的, 可免除或者减轻加害人的侵权责任。

人身损害赔偿填补法律空白 篇3

解释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黄松有表示,让无辜的受害人能够得到司法救济、让无视他人人身权利和人格尊严的侵权人承担责任和风险,是制定此司法解释的司法理念。

一、学校、幼儿园要对校园伤害事故承担过错责任

解释规定:对未成年人依法负有教育、管理、保护义务的学校、幼儿园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职责范围内的相关义务致使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损害,或者未成年人致他人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与其过错相应的赔偿责任。第三人侵权致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学校、幼儿园等教育机构有过错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

黄松有表示,我国民法通则规定的监护制度以一定的亲属关系或者身份关系为前提,法律对担任监护人的范围有明确规定。监护职责不因未成年人到学校接受教育而当然发生转移。司法解释明确教育机构对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在性质上是违反法定义务的过错责任,而不是民法通则规定的监护人的责任。

二、雇员致人损害雇主要赔偿

司法解释规定,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致人损害的,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雇员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人损害的,应当与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近年来,随着我国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在劳动关系领域已实行全面的劳动合同制。在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领域以外,也存在各种形式的劳动用工。不论是劳动合同形式的用工关系,还是劳务合同形式的用工关系,都属于通过使用他人劳动获得利益。黄松有说,根据利益和风险一致,风险和责任一致的民法理论,使用他人劳动获得利益的人,当然要为被使用人在劳动过程中的致害行为承担责任。

解释同时规定:雇员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人损害的,也要为自己的侵权行为负责,与雇主一起对受害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三、见义勇为者可向受益人请求补偿

为避免“英雄流血又流泪”的情形,解释规定,为维护国家、集体或者他人的合法权益而使自己受到人身损害,因没有侵权人、不能确定侵权人或者侵权人没有赔偿能力,赔偿权利人请求受益人在受益范围内予以适当补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司法解释从公平原则出发,对见义勇为的合法人的合法权益保护作出具体规定:第一,没有侵权人,例如为抢救落水儿童而献身;第二,不能确定侵权人,例如为制止犯罪遭受伤害,案件未能侦破的;第三,犯罪分子或者侵权人没有赔偿能力的;以上三种情形,人民法院可以根据赔偿权利人的请求,判令受益人在受益范围内对受害人的损害予以适当补偿。

黄松有解释说,从侵权损害赔偿的角度看,因见义勇为遭受人身损害的受害人,与受益人应当是利益共同体。他们共同面对危险、面对侵害,而见义勇为者以自己慷慨赴险的壮举,使受益人转危为安,可向受益人请求补偿。

四、公共场所受伤不再自认倒霉

解释规定,道路、桥梁、隧道等人工建造的构筑物因维护、管理瑕疵致人损害的;堆放物品滚落、滑落或者堆放物倒塌致人损害的;树木倾倒、折断或者果实坠落致人损害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如果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将承担赔偿责任。

这个规定将使群众在公共场所受伤不再自认倒霉,体现了让无辜的受害人能够得到司法救济的现代司法理念。此外,道路、桥梁、隧道等人工建造的构筑物因维护、管理瑕疵致人损害的,如果系因设计、施工缺陷造成损害的,由所有人、管理人与设计、施工者承担连带责任。

五、住宾馆受损害可向店方索赔

司法解释规定,从事住宿、餐饮、娱乐等经营活动或者其他社会活动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未尽合理限度范围内的安全保障义务致使他人遭受人身损害,赔偿权利人请求其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近年来,审判实践中遇到了一些在宾馆、酒店、银行、寄宿学校等处所杀人越货的案件。从这些案件发生的原因看,经营者在安全保障上存在问题,正是这些单位未尽安全保障义务给了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有的赔偿权利人向经营者索赔时,经营者往往以没有实施侵害行为,不应承担民事责任为由进行抗辩。

按照司法解释的规定,从事经营活动或者其他社会活动的人,负有对相关公众在合理限度范围内的安全保障义务。未尽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六、死亡赔偿金增加一倍多

此前,人身损害赔偿的范围和标准一直“无法可依”,法院只能参照损害赔偿计算标准规定得较为详尽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对非道路交通事故的侵权案件,其赔偿标准的确定和计算事实上“无法可依”,甚至导致出现类似“强奸按照车祸赔”的荒谬案例,对交通肇事受害人不积极抢救反而故意拖延致其死亡等种种现象,这成为民事司法领域里的一个重大缺陷。

新的司法解释为人身损害赔偿的范围和标准提供了规范性依据,具有可操作性。该司法解释把死亡赔偿金的赔偿标准改为按照“人均可支配收入来计算”。较之过去的赔偿标准,在赔偿参数上有了明显的提高。以北京为例,2001年统计年度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577.8元,而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约为8922.7元。后者就是过去死亡赔偿所依据的“平均生活费”标准。

雇工人身损害赔偿民事起诉状 篇4

原告:周维放男63岁 汉族 出生:1949年10月04日住:简阳市新市镇永和村2组58号,身份证号:联系电话:*** 委托代理人:江西省芦溪县148法律服务所法律服务工作者陈日新联系电话:***

被告:丁家云

被告:吴斯林

被告:彭接友

诉讼请求:

1、判令三被告赔偿原告医药费、误工费、护理费、营养费、交通费、住院伙食补助费、残疾赔偿金、后续治疗费、被扶养人生活费、精神损害抚慰金以及司法鉴定费等共计144837.48元。(详见赔偿清单)

2、本案诉讼费用由三被告承担。

事实与理由:

2011年9月2日下午4点三十分左右,原告在为被告丁家云、吴文娇夫妇家建房做外墙粉刷时,因二层二架的一根架栓料从中折断,从高达六米多的架桥上摔落下来,造成腰椎体压缩性骨折并截瘫、胸口椎体前脱位。原告摔落下来之后由被告吴斯林及被告丁家云之妻吴文娇送往芦溪县人民医院进行抢救治疗,原告的伤势很重,但是住院治疗仅仅28天,因为三被告仅仅只彭接友支付15000元急诊费和前面几天的住院费后,便再也不管了,原告被迫只得于2011年9月30日好转住院。2011年12月16日由芦溪县司法局新泉司法所委托,经萍乡市芦溪法医学司法鉴定所鉴定,原告被评定为伤残七级,误工日评定为240日,后续治疗费8000元。原告出院后,就作为雇工的人身损害赔偿相关问题,虽经芦溪县司法局新泉乡司法所多次耐心调解做工作,但是,三被告就是不承担责任,互相推诿,让原告的生活雪上加霜,原告受伤后,原本就困难重重的家庭更陷困境(因为家中还有壹级残疾的妻子需要照料)。因三被告皆不愿承担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用和国民事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原告为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特诉请贵院,恳请贵院在依法查清事实的基础上,判如所请。

此致

芦溪县人民法院

人身损害民事起诉状 篇5

被告:xxxx,男,xxxx年10月1日出生,户籍xx市市中区xxxx楼1单元201,现住xx市市中区xxxx,身份证号:xxxx,电话:xxx

诉讼请求

1、依法判令被告向原告支付医疗费7741.11元,住院伙食补助费1600元,治疗期间误工费3960元。(具体的赔偿项目及数额待司法鉴定后,再做变更)。

2、依法判令被告承担本案全部诉讼费用。

事实和理由

xxxx年9月1日,原告到被告工作的xxxx处理工程上的事情,在公司一楼办公区等待期间,被告说原告不将其放在眼里,并声称原告要拿工程款需要被告同意,被告不同意原告别想拿到工程款,两人因此发生争执,期间被告用塑料管、拳头和烟灰缸殴打原告,导致原告左眼、左额角和头部多处受伤,原告先后在xx市第四人民医院和xx市中医医院进行治疗。该治安案件已由xx市公安局天桥分局xxx派出所处理,并对被告作出了行政处罚。被告的侵害行为给原告经济和精神上造成了巨大的损害,为维护原告合法权益,现诉至贵院,请贵院判如所请。

此致

xx市市xxx人民法院

具状人:

人身损害赔偿协议 篇6

甲方:

地址:

法定代表人:

乙方:

身份证号:

联系方式:

住址:

乙方家属代表:

事实+结果+双方态度

现乙方多次向甲方提出,希望甲方能够一次性给予乙方经济赔偿,其家属代表也一再要求进行一次性了断。甲方虽然从法律上已向乙方及家属代表作了解释,乙方受伤是其在承揽施工中受伤,但为了化解矛盾,以人为本,甲方同意按乙方及家属代表的请求,一次性给予乙方经济赔偿。现甲乙双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合同法》等相关法律规定,达成如下协议,由双方共同遵守:

一、甲乙双方及乙方家属代表对上述事实均无异议。

二、乙方在住院期间产生的医疗费用 元、生活费 元,共计元,甲方已代乙方支付,甲方不再要求乙方返还。

三、本协议签订生效并经公证后,甲方在乙方出院时再一次性赔偿乙方 元,该经济赔偿比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相关规定,包括住院伙食补助费、护理费、伤残赔偿金、被扶养人生活费、后续医疗费、误工费、交通费等相关费用,其中伤残赔偿金按乙方已作的一级伤残鉴定标准为计算标准。

四、乙方及乙方家属代表承诺:

1、在接受甲方的一次性经济赔偿后,无论伤情或伤残等级如何,乙方及乙方家属代表都不再以任何理由或借口向甲方或甲方负责人及 水利维修中心提出任何经济赔偿或经济补偿等要求;

2、在接受甲方一次性经济赔偿后,无论甲方一次性赔偿的费用是否足够支付乙方医疗、伤残、后续治疗等相关费用,乙方及乙方家属代表都不会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或向劳动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工伤认定、或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争议仲裁;

3、乙方接受甲方一次性经济赔偿后,乙方需保管使用好一次性经济赔偿费用,乙方家属代表及其他人不得占有或占用该笔费用,如果因乙方或乙方家属代表的原因导致一次性经济赔偿费用丢失或被侵占等,与甲方无关;

4、乙方家属代表需认真照顾好乙方,尽量让乙方安心养伤。乙方接受甲方的一次性经济赔偿后,不论出现任何异常情况,包括伤情、健康状况等恶化甚至死亡,乙方或乙方家属代表均不得再以任何理由向甲方及甲方负责人及 水利维修中心提出承担任何责任的要求。

五、本协议经甲方签字盖章,乙方签字按手印后生效,乙方家属代表作为承诺人兼见证人在本协议书上签字按手印,家属代表不签字按手印不影响本协议书的生效和具有的法律效力。

六、违约责任:

甲方与乙方及乙方家属代表任何一方不遵守上述条款的约定,需向对方承担违约责任:

1、甲方违约责任:甲方若不按约定将经济赔偿一次性支付乙方,甲方对此需向乙方承担违约金10万元。

2、乙方在本协议生效后又拒不接受该协议,需向甲方承担违约金10万元;在接受乙方一次性经济赔偿后,又违反其“乙方承诺”任何一项或任何一项中的某一种情况,需向甲方承担违约金10万元。

七、乙方接受甲方一次性经济赔偿金后,甲方对乙方及乙方抚养人即不再承担任何责任和义务。

八、甲乙双方同意对本协议进行公证。

九、本协议一式四份,甲方两份,乙方一份,交公证部门一份。

甲方:乙方:

负责人:乙方家属代表:

协议签订地点:

人身损害赔偿起诉状 篇7

一、工伤保险赔偿与人身损害赔偿的差异性分析

相较于人身损害赔偿而言, 工伤保险赔偿体现了国家公权力的干预性, 工伤保险赔偿超越了私法的范畴, 二者之间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性。

( 一) 法律关系方面的差异性

工伤保险赔偿体现了行政法律关系的色彩, 其适用于劳动法、工伤保险法等法律法规, 其中包含了工伤保险法律关系和劳动法律关系。而人身损害赔偿则体现的是一种侵权的法律关系, 其适用于民事侵权法, 体现出了民事法律关系中的平等性[1]。

( 二) 构成要件的差异性

对于人身损害赔偿而言, 其主要针对的是对于职工存在的违法行为, 必须要有违法行为对职工权益损害的事实, 对于工伤保险赔偿而言, 其不强调违法行为是否存在, 用人单位只要正常缴纳工伤保险, 不管用人单位是否出现违法行为都会对工伤职工进行赔偿。

( 三) 功能的差异性

工伤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其主要关注的是对工商损害的救济, 其并不注重对用人单位的追责, 在工伤损害出现之后, 用人单位不需要承担赔偿责任或只需要承担部分赔偿责任, 而工伤保险的经办机构则支付全部或大部分的工伤保险待遇, 这样就实现了用人单位工伤损害赔偿风险的转移。人身损害赔偿是一种私法范畴内的赔偿, 当权利人的权益遭到第三人侵害时, 其能够对不法行为进行追责, 让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 并将这种赔偿转移给权利人, 从而平衡双方利益, 其主要功能在于对不法行为的制裁, 同时能够提醒第三人要注重对职工权力的保护。

( 四) 赔偿范围与标准差异性

工伤保险赔偿的初衷是对工伤职工基本生存的保障, 其赔偿范围主要是针对物质损失的, 而不包括精神损失, 人身损害赔偿则针对的是违法行为对职工权益侵害的赔偿, 其中既包括物质损失又包括经济损失, 因此人身损害赔偿的范围更加宽泛, 赔偿标准更高, 且赔偿的金额也更大, 两相对比而言, 人身损害赔偿的数额要远远多于工伤保险赔偿[2]。

二、合理构建工伤保险赔偿与人身损害赔偿的适用关系

工伤保险赔偿与人身损害赔偿有着一定的差异性, 这种差异性是导致工伤救济出现混乱以及困境的重要原因, 这就需要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工伤保险赔偿与人身损害赔偿的适用关系。

( 一) 在用人单位无过错时采用取代模式

对于由于职工自身的原因或意外情况发生导致的工伤事故来说, 可以采用取代模式, 用人单位无过错, 则不能够对用人单位进行责任的追究, 因此不能要求人身损害赔偿, 只能要求工伤保险赔偿。

从工伤救济的角度来讲, 用人单位无过错则工伤救济的主要目的是填补损害, 而不对用人单位进行侵权责任的追究。在职工受到工商损害之后应当直接向工伤保险经办机构申请领取工伤保险赔偿, 以此来保证受害人经济救助的及时性, 对于用人单位来说, 由于其本身对于工伤事故无过错, 且正常缴纳工伤保险费用, 则可以实现责任转移, 将赔偿责任转移到社会, 这就大大降低了用人单位的经营风险。

( 二) 在用人单位存在过错时采用补充模式

由于用人单位的过错导致的工伤事故可以采取补充模式, 工伤职工在依法获得工伤保险的应有赔偿后有权利向用人单位所要工伤保险赔偿与人身损害赔偿之间的差额部分金额以及精神损害赔偿。

用人单位过错导致的工伤事故指在现实相对普遍, 例如用人单位监管落实不到位、指导失策、强迫劳动等引起的工伤事故均属于用人单位过错, 从本质上来讲指的是用人单位主观上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而不注重职工安全的情况, 针对这种情况, 可以采用补充模式。此外, 针对用人单位忽视劳动安全的行为, 应当发挥制裁作用。

( 三) 在第三人侵权时采用兼得模式

在存在第三人侵权而导致工伤发生的时候可以采用兼得模式, 职工既可以获得工伤保险赔偿, 同时能够向第三人索要人身损害赔偿, 这两种赔偿是相互独立的, 也就是说工伤职工有权获得双重赔偿, 但需要注意的是, 此种情况下工伤职工所遭受第三人的人身损害必须要获得相关工伤认定, 且工伤保险赔偿与人身损害赔偿之间不产生竞合关系。

三、结论

综上所述, 对于工伤职工的赔偿是对职工生存权利的维护, 就目前来看, 我国关于工伤保险赔偿和人身损害赔偿的关系上还缺乏统一的、科学的处理方式, 本文简要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差异, 并针对用人单位有无过错、第三人侵害以及用人单位没有参加工伤保险等四种条件提出了针对性的工伤保险赔偿与人身损害赔偿的关系构建思路, 旨在为完善我国的工伤赔偿提供参考。

摘要:工伤保险赔偿与人身损害赔偿是工伤救济制度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两种救济方式, 二者之间的使用关系一直是法学界研究的焦点。本文简要分析了工伤保险赔偿与人身损害赔偿之间的差异性, 提出了构建我国工伤保险赔偿与人身损害赔偿适用关系的主要思路, 旨在为完善我国工伤救济制度提供参考。

关键词:工伤保险,人身损害,赔偿,适用关系

参考文献

[1]张新宝.工伤保险赔偿请求权与普通人身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关系[J].中国法学, 2007, 02:52-66.

横向初探人身损害赔偿制度之完善 篇8

精神损害就其本质而言,不属于财产上的损害,而是由于侵权人的行为致使受害者不仅在人身权利、人格权利等方面受到侵害,而且进一步导致其心理上的损害,而这种损害更是无法用金钱可以加以衡量的。[1]本文所称的人身伤害,是指侵权行为所造成的人的身体伤害以及死亡结果,即侵害身体权、健康权和生命权的结果。所谓的“人身伤害精神损害”,是指自然人因他人的不法行为侵害其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所感受到的生理与心理痛苦,它与财产之减少或增加无关。[2]而对于人身伤害精神损害赔偿,在理论上一般认为人身伤害的抚慰金赔偿就是精神损害赔偿,没有必要再对一般的精神损害赔偿和抚慰金赔偿作进一步的区分。

二、域外制度

纵观世界各国立法,最早以法律形式确立人身伤害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十九世纪末期的《德国民法典》。该法典第253条规定:“损害为非财产上的损害时,仅以法律规定的情形为限,得请求赔偿相当金额。”即受害人所提出的精神损害赔偿被严格限定在法律规定的范围之内。而该范围仅限定为第847条的规定,即“不法侵害他人的身体或健康”,“被害人所受侵害虽非财产上的损失,亦得因受损害而请求赔偿相当之金额。”[3]因此,德国的人身伤害精神损害赔偿只限于法律所规定的直接损害,而法定情形以外及间接损害则不在赔偿范围之内。

其后,《日本民法》在人身伤害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上作出了延伸性的规定,即不仅受到人身伤害的受害方,而且因受到人身伤害死亡的受害方的近亲属均有权提出非财产损害的赔偿请求。该法在《德国民法典》的基础上将人身伤害精神损害赔偿的权利主体由受害人扩大至受害人及其近亲属,是对德国民法相关规定的延伸和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制也在不断进步,各个国家纷纷制定了人身伤害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且在该项赔偿制度中都遵循了同一个原则,即适当限制的原则。在瑞士的民法典中,第49 条规定:“人格关系受侵害时, 以其侵害情节及加害人过失重大者为限, 得请求抚慰金。”就各国立法而言, 人身伤害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中的赔偿标准的设定,各有不同的规定。如1986年美国佛罗里达州的法律规定,精神损害赔偿金的上限为45万元,即“最高限额法”;日本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以受害人是否为一个家庭的经济支柱来认定赔偿金额,即按照受害人在其家庭中的情况将其分为家庭经济支柱、家庭准经济支柱、其他情况等三种,而这三种情况的精神损害赔偿数额分别在2100-2700万日元之间、1900-2300万日元之间、1700-2100万日元之间,此即为“限幅赔偿法”;秘鲁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规定,赔偿金的额度在其必须医疗费用的50%至200%之间,即“医疗费比例法”;丹麦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规定,精神损害赔偿以是否需卧床养病为标准,在病床上养病的受害人每天的精神损害赔偿为25丹马克,除此以外为10丹马克,即“日标准法”。如此等等, 不一而足。

另外,域外法对于人身伤害精神损害赔偿金的支付方式的规定亦存不尽相同。意大利等国家采用多次支付的方式,即如果侵权人的侵权行为对受害人的伤害并非一时的,而是具有持续性或终身性,那么,法官在判决时将以终生年金的形式计算精神损害赔偿金。其实,在世界其他国家的立法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并非均采用多次支付的方式,同样亦可适用一次性支付原则,只不过以此为例外性原则。例如,在德国,若受害人有相关的重大原因,必须请求侵权人一次性支付赔偿总额的,法官同样会予以支持。

三、对我国的借鉴

首先,在人身伤害精神损害赔偿的数额上,我国也应采用适当限制原则。首先,对于精神损害程度较轻的,应当先对受害人进行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非财产性救济;只有当精神损害具有严重情节的,方可进行金钱赔偿。其次是对人身伤害精神抚慰金进行适当限制,其原因在于我国具体国情的限制,对于过高的精神损害赔偿金,法官一般不予支持。

其次,在支付方式上,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应采取以多次支付为主,一次性支付为辅的原则。这有利于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赔偿义务人的经济状况,在适当的限度内支付精神损害赔偿金额,以免赔偿义务人在较大的经济压力之下拒绝支付,造成受害人得不到赔偿。而一次性支付适用于受害人所受到的精神损害事实基本予以认定、侵权行为人具有相应的经济赔偿能力、受害人与侵权行为人就一次性支付的请求达成共识的,其优点在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诉讼当事人双方的讼累。

在借鉴域外法的基础上,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该项制度:

1.明确受害人可同时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和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

《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生效后,在司法实践中,由于《民事侵权解释》关于残疾赔偿金和死亡赔偿金的规定与其不同,导致造成在个案审判中,法官所引用的法律法规不同,所作出的裁判结果亦不相同。在立法上,已经明确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并非精神损害赔偿,二者是不同的赔偿项目,因此受害人及其近亲属可依据不同的法律规定同时请求人身伤害精神损害赔偿和残疾赔偿金和死亡赔偿金,这样更有利于保护受害人。

2.确定我国人身伤害精神损害赔偿金的具体标准

对于精神损害赔偿金的计算方式及赔偿金额,《民法通则》一直未有具体的规定。但从最高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第10条以及最高院《精神损害赔偿解释》第10条等司法解释中,不难看出在人身伤害精神损害赔偿方面,我国法律关于确定赔偿金的规定较为笼统,并无直接规定具体的赔偿数额,而是需要审理的法官根据案件事实的相关因素进行考量,继而综合认定。[4]这就给法院对于该类案件的审理带来困难,由于没有一个明确具体的赔偿标准,对于同一个案件,不同的法官会做出不同的裁决。因此,对人身伤害精神损害赔偿应当有较明确的标准或限度,但如何确定这一标准或限度是司法实践中的难点。在我国现行的相关制度中,人身伤害的伤残划分为十个等级,那么可以依据此十个伤残等级, 每一级的伤残等级对应确定一个限幅幅度较小的精神损害赔偿额,以此确定受害人可能获得的精神损害赔偿额。至于未达到伤残等级标准或者受害人死亡的,则只能依据《精神损害赔偿解释》第10条的规定,综合考虑六个因素来确定赔偿数额,但是也应当确定一个标准以限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权。

参考文献:

[1]黄旭标.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探讨[J].学术论坛, 2000,(2):69 -72.

[2]李云飞.人身伤害的精神损害赔偿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法学院,2005.

[3]高建伟.论人身损害案件中的精神赔偿[J].上海市政治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法治论丛),2000,(4):33-38.

[4]刘颖,陶江.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5):77-78.

上一篇:大学生个人自我鉴定短文下一篇:跳高运动员加油稿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