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中心幼儿园三年发展规划

2024-10-11

乡镇中心幼儿园三年发展规划(精选8篇)

乡镇中心幼儿园三年发展规划 篇1

乡镇中心幼儿园三年发展规划

乡镇中心幼儿园三年发展规划

乡镇中心幼儿园三年发展规划

一、基础分析

新埭镇中心幼儿园是新埭镇政府于投资500多万元新建的农村标准化中心幼儿园。新园舍占地亩,建筑总面积3468平方米,户外活动场地2010平方米,绿化面积1100平方米。建园规模12班,可容纳400多名幼儿入园学习。目前是“嘉兴市一级幼儿园”“嘉兴市达标乡镇中心幼儿园”。

幼儿园内部设施设备已经达到乡镇幼儿园一流水平。园内有大型玩具、玩水、玩沙、攀岩、投篮、塑胶场地和塑胶跑道等较齐全的幼儿体育活动设施;有多

功能厅、校园广播音响、电子琴、节奏乐器等音乐教学设备;还有较完备的语言特色教学教材以及初步形成的具有本土化特色的园本课程。

目前,幼儿园有教职工35名,其中专任教师21人,专任教师中中专学历100%,大专学历%。保育员5人,行政管理、及食堂后勤人员9人,均持证上岗。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提出了“会锻炼、会交往、求知兴趣浓、艺术表现大胆”的培养目标,倡导“细致、踏实、和谐、创新”的工作作风,有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和健全的党政工青妇领导班子,实施层级管理、目标管理。12月,幼儿园代表平湖市在嘉兴市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学研讨工作会上进行了交流。5月,代表平湖市在嘉兴市幼儿园园本培训研讨会上进行了交流。,幼儿园被评为平湖市文明单位、平湖市卫生先进单位、平湖市先进学校、平湖市首批师德创优先进学校、平湖市绿色学校、平湖市学校卫生工作先进单位

等荣誉称号。

有小班、中班、大班三个教研组,每组两名教研组长。有教科室主任及两名教研组长三人组成的教科研究领导小组。有课题研究组若干。幼儿园管理研究总课题“创设良好的管理氛围,提高教师主动工作的积极性”,教育研究的总课题“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

二、指导思想

以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为依据,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为指导,遵循学前教育的基本规律,深化学前教育改革,探索农村幼教科学管理模式,积极实施素质启蒙教育,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三、总体目标

通过三年的努力使幼儿园成为“管理科学,师资优化,环境富有教育意义,保教质量好,社会信誉高,颇具特色的嘉兴市特级a类幼儿园。”

“管理科学”指:管理机制高效,管理手

段先进,管理信息畅通,管理决策民主,开放式、动态式的管理模式,实现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法制化、民主化。“师资优化”指:专任教师中大专学历达80%,全部取得教师资格证书、普通话二级乙等以上等级证书和计算机证书。能独立进行课题研究,撰写较高质量的教育论文。具有较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较高的教学技能水平。富有爱心、具有信心

四、实施框架 行政管理 目标

1、在“依法治园、和谐兴园”规范管理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开放式、生态式的管理模式;

2、完善在党支部监督保证、教职工民主参与下的园长负责制,加强内部管理,实现管理的人本化、科学化、现代化、法制化、民主化;

3、创建良好的园风、教风、学风,建设积极向上、健康和谐、富有活力与创

新意识的校园文化。策略

有效组织 畅通信息 协调高效 运作有序 机制完善 管理科学 措施、坚持“以法治园、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通过计划、执行、监督、总结等过程,协调组织内的人力资源,积极形成“全员管理,全面管理,有效管理”的管理理念和“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超我管理”的机制。

2、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适应幼儿园办园体制改革的开放式、生态式的管理模式,使幼儿园的管理能积极反映社会变化,主动适应社会要求,及时调整与家庭的关系,开发家庭教育、社区教育资源,发展新的家园结合模式。

3、认真学习国家、本市有关学前教育政策法规,坚持依法治园,修正现行的规章制度,完善《新埭镇幼儿园内部管理规章制度》,把教职工的岗位职责、师德教风、工作制度、教育常规、奖励

制度等以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保证幼儿园的管理工作层次清楚、责任明确、管理严谨,充分发挥幼儿园的主体性,维护幼儿园发展的权益。

4、进一步强化园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政治核心和保证监督作用,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与教代会民主管理作用,健全民主监督机制,建立“决策--执行--•评价--监督--反馈”的良性循环机制。行政管理上实行全员聘用合同制、岗位优化竞争制,积极实施中层干部竞聘制与骨干教师奖励制等。

5、幼儿园成立由有关领导、专家、家长代表、园长组成的教育顾问委员会,健全教代会、家委会制度,对幼儿园发展、管理、教育改革、队伍建设等提供决策和建议,使幼儿园管理充满活力。

6、加强班子人员的自身建设,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以班子人员的人格魅力来影响教职员工,进行情感管理。实行园长及中层领导述职报告制,园长

及中层领导每年向全园教职工陈述工作报告,进行民主评议,园务公开。

7、加强园风、教风、学风“三风”建设,树立“细致、踏实、和谐、创新”的园风,“爱、实、活、新”的教风及“好问、好学”的学风,注重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

保教工作 目标

1、更新教育观念。深入学习、领会《幼儿园工作规程》以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树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遵循幼儿发展规律,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促进每位幼儿在原有水平上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以现代化的教育观念指导幼儿园保教工作实践,全面提高保教质量。••••、加强保教研究。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强调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全面落实育人目标。••••、深化课程改革。树立现代化的课

程观,全面落实新课程精神,构建具有本园特色,有较强针对性、可操作性、科学合理的园本课程。提高幼儿一日活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开展特色教育。以幼儿园整体、全面、和谐的发展为前提,进行幼儿语言、艺术等方面教育的探索与研究,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形成本园教育特色。

策略

••••更新观念深化改革全面发展形成特色提高质量争创一流 •••措施

••••、开展多种活动,转变教育观念。•••••结合幼儿园保育与教育改革实际,定时、有序、科学、系统地学习有关保教理论文选及经验文章,积极开展自学、讨论、辨析、心得交流等活动,要求每位教师一学期学习1—2本保教理论书籍,撰写4篇教育实践随笔,以现代化教育理论武装教师,树立现代化教育思想和正确的教育观念。、加强保教管理,全面提高质量。、严格执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修订、完善《幼儿园保教工作常规管理制度》,使幼儿园的保教管理规范化、科学化。

•••、落实教师一日活动操作规范,注重教育活动过程,实现一日活动皆教育的理念。

•••、重视对幼儿园保教常规工作的多元性评价,加强幼儿园保教工作的考核,严格执行“计划--落实--检查--反馈”的四环运行方法,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重视家长评价。•••

•• 加强幼儿园教研组的建设,根据幼儿园保教工作实际,以年级教研组为单位开展工作评比活动。、挑选乐于奉献、善于管理、精于研究的教育骨干担任教研组长,领导教研活动,开展专题研究,提高教研质量。

3、加强保教研究,促进幼儿发展。

开展“本土化内容主题活动”生成研究及环境创设,形成本园特色,努力实

现环境富有教育意义的目标。

进行2—3岁早期幼儿教育的研究,研究2—3岁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与教养规律,建立科学合理的小小班作息制度,探索家庭化、生活化、情景化、游戏化的教养环境的创设与利用;研制适宜于小小班的教养内容、教养形式、教养方法,使2—3岁前幼儿教养工作走向科学、有序的轨道,提升2—3岁幼儿教养工作质量。

深化、完善幼儿园区角活动的理论与实践。对幼儿园活动区的目标定位、内容的确立,环境与材料的配备,教师的指导与评价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系统研究,完善幼儿园活动区课程。努力探索区角活动与主题活动相结合,与领域活动活动相结合;探索学习性区角、运动性区角与社会性区角三大区角从空间上、时间上的合理设置和有效指导。

开展语言、艺术等方面的技能兴趣教育活动。努力使教师在幼儿参与活动时发现幼儿潜在的多元智能特长,让幼

儿在参与兴趣活动中培养兴趣爱好,陶冶情操。

加强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探索和实践。积极创设条件,加强幼儿园现代化教育师资力量的自培和管理,鼓励教师进行现代教学技术的开发与运用,学习开展多种媒体的教学研讨与实践活动,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资源作用,逐步走向教育手段的现代化。

着手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积极研究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内在关系以及幼儿身心健康教育的内容,探索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4、深化课程改革,构建园本课程。、坚持“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幼儿在真实、自然的生活环境中主体性的体验,并使之贯通于幼儿园的课程结构与实施中。、建立共同性课程与园本性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实施多维度的课程结构,努力体现幼儿园课程在“规范基础上 的搞活,宏观指导下的多元”的课程管理政策。

a、课程设置以“生活”、“运动”、“游戏”、“学习”为幼儿园一日生活最基本的活动形态,强调幼儿自身的兴趣、经验和需要,使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

b、正确处理好课程的“预设性”和“生成性”的关系:“预设”和“生成”对幼儿发展具有同等重要的价值。“预设”和“生成”是两个不可截然分割的结合体。“预设”和“生成”可共同指向四种活动形态,并比例不尽相同。、以开发利用本土化教育资源生成课程为特色的园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本土化课程的开发和利用。通过挖掘研究设计生成“服装”“西瓜”“箱包”“桑园鸡”“土布的经历”等主题系列。

把握好共同性课程与园本课程的关系,园本课程的实施依据幼儿年龄特点与班级实际,占总课程的10%——20%。

教育科研 ••••目标

•••、发挥教育科研的先导作用。以科研指导改革、造就师资、提高质量、增加信誉,营造良好的教科研氛围。••••、完善科研网络。园长加强对园教科室的指导,1 2 3 下一页

乡镇中心幼儿园三年发展规划 篇2

各地在轰轰烈烈新建、扩建、改建乡镇中心幼儿园之前, 我们就不得不思考, 什么样的乡镇中心幼儿园才能满足当地居民的需要?什么样的乡镇中心幼儿园才能促进当地学前儿童的健康发展?在新建乡镇中心幼儿园的过程中, 我们应该考虑并解决哪些核心问题?“幼儿园教育是教师以设施和课程为媒介作用于儿童的过程。因此在幼儿园评估指标中, 从教育的角度来说主要包括四个要素:教师、设施、课程、儿童。”[3]同样, 新建乡镇中心幼儿园, 就必须考虑这四个核心要素:办园条件、幼教师资、学前儿童和课程教材。

一、办园条件

办园条件是开办幼儿园的基础性条件, 这里主要是指物质条件, 包括幼儿园的财政投入、建筑面积、办园地点、物质设备等。办园条件是一所幼儿园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办园条件越丰裕, 幼儿园的发展就越不受阻。新建乡镇中心幼儿园在办园条件这方面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有两个。

1. 省级政府应制定和颁布省域内中心幼儿园基本办园标准

全国各地都纷纷新建乡镇中心幼儿园, 但是到目前为止, 只有山东、浙江、山西、吉林、辽宁等地的教育厅颁布了乡镇中心幼儿园的标准或认定条件, 其余大部分省市政府并没有启动对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审查和认定工作。[4]颁布了乡镇中心幼儿园标准的省市可以参照这些标准进行新建、扩建、改建中心幼儿园, 使中心幼儿园的建设有据可依, 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适宜性, 而没有颁布中心幼儿园建设标准的省市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走一步算一步, 缺乏相应的计划性、组织性, 不利于乡镇中心幼儿园后面的发展、管理与评估。

因此, 在新建、改建、扩建乡镇中心幼儿园之前, 省级政府与乡镇政府应统筹规划、整合各方资源力量尽快制定办园认定标准。这有利于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其进行管理与评估, 有利于中心幼儿园的长远发展。省级乡镇中心幼儿园办园标准应包括中心幼儿园的设置、规模、建筑用地、园舍场地要求、教玩具、图书等硬件设施设备等。在省级标准制定之后, 各乡镇政府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配置各种教学设备、设施, 创办高标准的乡镇中心幼儿园。

2. 既重视前期的投入, 又不忽视对中心幼儿园后期运作的资助

通过调查发现, 大部分省市在新建中心幼儿园时, 都注重前期的投入, 如贵州省某县出资50万元新建一所中心幼儿园, 有些地方投入的额度更大。我们知道, 前期的投入固然重要, 因为它对于中心幼儿园进行合理地建筑规划、购买高质量的物质设备等无疑是最好的支撑力量, 但是中心幼儿园后期运作的投入更为重要。新建中心幼儿园不是目的, 中心幼儿园的良性运作才是目的。现在大部分乡镇中心幼儿园基本属于差额拨款型幼儿园, 即财政只解决在编人员工资, 其余运作资金自筹。研究和实践经验告诉我们, 差额拨款型的中心幼儿园虽然有财政拨款, 但是仍然入不敷出, 无法保证良性运作。在现实压力下, 为了维持生存, 中心幼儿园在实际运作中不得不扩大班额, 举办兴趣班。

因此, 在新建中心幼儿园时, 各乡镇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以及相关部门必须考虑对乡镇中心幼儿园后期良性运作的投入, 让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发展不因投入不足而步入恶性运作, 以至影响教育质量。

二、幼教师资

新建乡镇中心幼儿园, 不仅要考虑它的硬件, 更要考虑它的软件。很多省市的做法是先把中心幼儿园的各项硬件设施配备好, 然后等中心幼儿园竣工之后, 再考虑中心幼儿园幼教师资的筛选、评聘, 最后开始运行该中心幼儿园。这种新建模式让中心幼儿园的硬件与软件的准备工作脱节, 新建时没有园长、教师的参与和指导, 不利于中心幼儿园日后的利用和使用。

1. 中心幼儿园园长应参与中心幼儿园的建设

园长是幼儿园的行政负责人和领导者, 对幼儿园的整体工作起统摄的作用。对于幼儿园的管理而言, 园长不仅要对幼儿园的各项园务工作进行管理, 还需要对幼儿园的各项硬件设施进行管理。而这些管理等幼儿园建成之后再来进行, 必定是事倍功半起不到良好的效果。如果在幼儿园建设的同时, 让园长参与建设的过程, 让中心幼儿园的建设既根据建筑的原理又符合教育的需求进行, 这样就可以避免很多不足, 从而使幼儿园的建设更符合教育的需要, 更能体现幼儿的需要。各乡镇政府在新建中心幼儿园的前后应考虑选用一位优秀的园长, 让其参与中心幼儿园的建设, 以专业的视角为中心幼儿园的建设提供各种意见, 以促使中心幼儿园的建设更合理、更适用、更科学。

2. 幼儿教师的筛选、评聘应与中心幼儿园建设同步

幼儿教师的筛选、聘用需要各乡镇政府花更长的时间来精选、细选, 最好是能与中心幼儿园的建设同步。具体来说, 各乡镇政府在新建中心幼儿园的同时, 可以发布幼儿教师的招聘要求, 以让幼儿教师提前准备、举办入职前的各项培训等方式, 为招聘到业务水平、思想素质、工作态度均良好的幼儿教师做好前期工作。这样, 既保证了选聘幼儿教师的时间, 又能让这些未来的教师加深对中心幼儿园的认识, 从而能更好地投入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 现在农村的幼教师资极为匮乏, 从事幼教事业的人并不多。为了能让幼儿园正常运行, 乡镇政府不得不想各种办法鼓励各类人士加入到幼儿教师队伍中来, 如允许小学教师转岗, 参加短期培训速成班, “先进门后买票”等方式, 这些方式确实在短时间内解决了幼儿教师的短缺问题, 但是它所带来的各项隐患却时时刻刻影响着幼儿园的质量。通过调查发现, 大部分小学转岗教师没有参加任何幼儿教育培训, 而是直接上岗。由于他们长期从事小学教育工作, 因此在幼儿园工作时常常带有小学的思维, 促使了幼儿园“小学化”。各乡镇政府在采取这些方式引进幼儿教师时, 一定要综合考虑并做相应的部署。

三、学前儿童

《山东省乡镇中心幼儿园基本办园条件标准》规定:“幼儿园选址结合周边人口密度、人口及生源发展趋势, 地形地貌、交通、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幼儿园应符合幼儿就近入园、方便家长接送的规定”“幼儿园规模以6-12个班为宜, 乡镇驻地人口较少的可适当减少。每班幼儿人数一般为:小班 (3-4岁) 25人;中班 (4-5岁) 30人;大班 (5-6岁) 35人。”[5]从这些规定中我们不难发现, 学前儿童的数量是新建乡镇中心幼儿园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

1. 新建乡镇中心幼儿园必须考虑当地学前儿童的数量

早期干预能够降低社会不平等。幼儿保育和教育可以使儿童有更多机会脱离贫困, 为处境不利的儿童创造相对公平的成长环境。[6]《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 实现“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机会”的改革发展目标。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大量新建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举措。新建乡镇中心幼儿园必须考虑怎样才能让当地学前儿童都能进入幼儿园学习这个问题, 即新建乡镇中心幼儿园建在哪、建多大才能满足当地的需要。这就涉及当地学前儿童的数量问题。因此, 各乡镇政府在新建中心幼儿园之前, 必须对当地学前儿童的数量、分布做前期调研。需要提醒的是, 各乡镇政府不但要了解当前当地学前儿童的数量, 而且要预测几年之后甚至十年以后学前儿童数量的变化趋势, 以利于乡镇中心幼儿园的整体规划和布局。

2. 新建乡镇中心幼儿园必须考虑学前儿童的质量

除了要了解当地学前儿童的数量之外, 各乡镇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还必须考虑当地学前儿童的质量, 即当地学前儿童已有的知识水平如何, 他们需要什么?通过接受学前教育, 他们又能获得什么样的发展, 如何获得这些发展?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梳理, 能更好地了解当地学前儿童的各项发展需求, 也能根据他们的这些需求, 规划和设计更符合当地学前儿童需要的中心幼儿园, 为他们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硬件设施, 为提升乡镇中心幼儿园的保教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课程教材

通过调查发现, 大部分乡镇中心幼儿园使用的是《五大领域课程》《整合课程》, 这些课程和教材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的基本要求。但在调查中, 仍发现有不少中心幼儿园在开设拼音、算术等课程, 像小学生那样给幼儿布置写字、算术等家庭作业, 有些中心幼儿园甚至把此作为幼儿园招生和创收的筹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究其原因, 不外乎二个方面:第一, 幼儿园与家长的教育观念不一致, 家长认为幼儿在园就应该学习所谓的有用的知识, 为了迎合家长的需要, 幼儿园被迫开设这些课程;第二, 园长和教师在课程设置和实施中缺乏应用的主动性和主体性, 从而导致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得不听从家长的“使唤”。由此可见, 幼儿教育“小学化”一方面来自园长、教师对学前教育主观认识的缺乏, 另一方面来自家长对幼儿价值观正确认识的缺乏。

新建乡镇中心幼儿园, 不仅要为当地居民建设一所幼儿能入园学习的地方, 更要为当地居民建设一所能满足学前儿童需要, 促进学前儿童科学发展的幼儿园。如果新建的中心幼儿园只是小学的“复制品”, 那么它将失去存在的意义。因此, 乡镇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在新建中心幼儿园时应做到:第一, 大力宣传新建中心幼儿园的意义, 中心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新建中心幼儿园能促进学前儿童哪些方面的发展。通过宣传让当地居民清楚地了解到科学的幼儿园教育是什么样的, 让科学的学前教育理念在中心幼儿园运行之前就深入当地居民心中。第二, 因地制宜地添置幼儿园的设备, 为幼儿园的课程设置和实施奠定基础。如贵州赤水市享有“竹子之乡”的美誉, 浓厚的竹文化深刻地影响着赤水人民, 在赤水新建中心幼儿园时就可以把竹文化融入其中。一方面, 可将竹子直接运用于中心幼儿园的建设, 如中心幼儿园的玩具、桌子、椅子等均可以用竹子制作而成, 墙壁也可用竹子来修饰;另一方面, 通过多种方式向幼儿介绍竹文化, 如竹子的生长过程、竹笋可以加工成哪些食品、竹子为何在赤水能长这么多这么好等。通过这样的设计规划, 为赤水中心幼儿园形成独特的幼儿园课程体系打好基础, 从而真正实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园本课程有机地整合, 有利于当地学前儿童对本地区的了解和认识, 加深他们对家乡的热爱。这样, 新建中心幼儿园才能为学前儿童提供既有量又有质的保育和教育。

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它不是简单地为当地居民建设一所只具“物质外壳”的幼儿园而已, 在为其配备各项设施的同时, 必须综合考虑新建中心幼儿园的办园条件、幼教师资、学前儿童和课程教材四个核心要素, 让新建乡镇中心幼儿园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园教育教学的需要, 最大限度地促进当地学前儿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占兰.农村学前教育是未来十年发展的重点——《规划纲要》确定普及学前教育的重点与难点[J].学前教育研究, 2010 (12) .

[2]王红霞.当前乡镇中心幼儿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 2007 (9) .

[3]康建琴, 刘焱.制定幼儿园评估标准需要澄清的几个问题[J].学前教育研究, 2011 (1) .

[4]彭俊英, 鄢超云.关于发展乡镇中心幼儿园的一些思考——基于对四川省30所乡镇中心幼儿园的调查[J].幼儿教育, 2011 (7) .

[5]山东省乡镇中心幼儿园基本办园条件标准[EB/OL].http://www.docin.com/p-121107487.html, 2011-07-25.

乡镇中心幼儿园三年发展规划 篇3

一、怎样的幼儿园称得上是乡镇中心幼儿园

在我们调查的45个乡镇中,有15个乡镇没有中心园,然而这些乡镇并不是没有幼儿园,只是没有名称中含“中心”字样的幼儿园。我们不禁要问:怎样的幼儿园称得上是乡镇中心幼儿园?在调查中我们看到一所幼儿园名为“××乡中心幼儿园”,它是该乡唯一的一所幼儿园,却是一所典型的私人作坊式幼儿园,整所幼儿园只有1名不具有教师资格证的教师。那么,像这样的一所幼儿园,能不能称作乡镇中心园呢?此外,很多乡镇中心小学附属的幼儿园(班)也往往自称是乡镇中心幼儿园。就因为小学的名称上有“中心”二字,在它管辖下的幼儿园便是乡镇中心幼儿园了吗?“中心”二字究竟具有什么特殊意义?什么样的幼儿园才能够成为“中心幼儿园”呢?

“乡镇中心幼儿园”这一提法最早出现于上世纪80年代。1983年出台的《教育部关于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的几点意见》中曾经提到:“为了提高广大农村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各县要从实际出发。采取措施办好一所示范性幼儿园,并分期分批地办好公社(乡)中心幼儿园,使之成为农村幼儿园的骨干和教学研究基地,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这是较早提出“乡镇中心幼儿园”概念的中央级文件,对中心园的地位和作用作出了规定。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国家强调通过逐步加强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建设来带动农村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1997年颁布的《全国幼儿教育事业“九五”发展目标实施意见》明确指出,到2000年“农村绝大多数的乡(镇)应建立一所中心幼儿园,其中1/2达到省或地(市)规定的乡(镇)中心幼儿园的标准”“乡(镇)应努力办好中心幼儿园并充分发挥中心园的示范、辐射以及对村办园(班)的指导和管理作用”。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单位)的《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指出:“县级以上教育部门要加强幼儿教育管理。要办好乡(镇)中心幼儿园,发挥其对乡(镇)幼儿教育的指导作用,乡(镇)幼儿保育、教育的业务指导由乡(镇)中心幼儿园园长负责。”显然,从这些文件来看,中心园的特殊性就在于它在当地学前教育中的模范带头作用以及具有管理所在乡镇幼儿保教工作的责任。

当前全国很多地方都开展了示范性幼儿园的评定工作,目的是扶持一批办学方向端正、管理严格、教育质量好并具有良好社会信誉的幼儿园作为当地其他幼儿园的表率。可见,乡镇中心幼儿园的作用与示范性幼儿园接近。然而,我国目前对乡镇中心幼儿园的认定和审查制度并不健全。除了山东、浙江、山西、吉林、辽宁等地的教育厅颁布了乡镇中心幼儿园的标准或认定条件外,其余大部分省市政府并没有启动对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审查和认定工作。于是,中心园失却了“中心”的意义:有的幼儿园达到了相应的水准,却无法获得承认;有的幼儿园办园条件和办园水平令人担忧,却挂上了中心幼儿园的牌子。在我们所调查的30所中心园中有很多并没有发挥“中心”作用:有14所幼儿园在近三年来从未开展过一次对外观摩示范活动。有10所幼儿园最近三年都没有开展过教研活动,有20所幼儿园从未开展过课题研究。显然,这些所谓的“中心幼儿园”是名不符实的。

总之,乡镇中心幼儿园应符合两个基本要求,其一是幼儿园的硬件和软件要达到一定的水准,其二是幼儿园要发挥其“中心”职能。因此,地方政府除了尽快制定乡镇中心幼儿园的认定标准、开展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的认定工作外,还必须督促中心园在不断提高自身办园水平的基础上,承担起对农村其他幼教机构及家庭、社区的幼儿教育指导工作,使之真正成为农村幼儿教育的教育科研中心、教师培训中心、信息资源中心和家庭教育指导中心。

二、乡镇中心幼儿园应独立建制还是依附于小学

在我们所调查的30所乡镇中心幼儿园中有23所附属于中心小学,比率高达76.7%。虽然从管理的角度来说,幼儿园成为小学的一部分,可以减轻行政工作负荷,但从幼儿园的业务发展来说,弊端很多。

第一,难以科学地开展一日活动。小学作息时间与幼儿园一日活动时间并不同步,幼儿户外锻炼、早操的时间正是小学生安静上课的时间。而小学课间操时间却正好是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时间。为避免相互影响,幼儿园只好作出让步。因此,有的幼儿园舍弃户外展间锻炼活动;有的幼儿园虽然坚持保证幼儿充分的户外活动时间,但幼儿的活动范围和自由度大受限制;有的幼儿园甚至将作息时间调整到与小学同步。

第二,教师素质不高。小学附属幼儿园的教师往往由两大类人员构成:一类是从小学转岗到幼儿园的教师,他们或是因为无法胜任小学的教学任务而转岗,或是因为年龄过大,学校出于照顾的角度把他们调到幼儿园工作。另一类是从社会上低薪聘请的人员,由于幼儿园待遇差,受聘人员的学历和资质通常都不高。很多中心小学校长轻视幼儿园工作,往往会任由低素质的人员充斥幼儿园教师队伍,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乡镇中心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提高。

第三,办园经费受到牵制。隶属于小学的幼儿园无独立法人资格,不具财权和人事权,小学校长是幼儿园管理工作的主要决策者。幼儿园保教费全部上交小学,由其实行统筹管理。一旦园内需要添置设备设施,则需递交申请。在小学校长批准之后才能购买。随着小学“一费制”的推行,农村小学除了下拨的办公经费外,就只有依靠其管辖下的学前班或幼儿园来创收。在这样的背景下。幼儿园所收取的费用常常会成为小学校长为学校教职工谋取奖金的来源。在经费使用上的极度不自由以及小学对幼儿园经费的抽取,使得这些中心小学附属幼儿园没有能力维修园舍、更新设备设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在“教育基本制度”章节中规定:“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学前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制度的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教育方式,它不应该成为其他教育阶段的附属品。尊重和重视农村学前

教育,意味着要让幼儿园和小学、中学一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有独立的财权和人事权,让幼儿园园长和中小学校长具有平等的地位。只有这样,幼儿园才能够更好地从有利于幼儿发展的角度开展工作。

三、乡镇中心幼儿园需要哪些方面的帮助

我们向30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工作人员调查的问题是“在举办幼儿园的过程中最需要的帮助是什么”,被调查的工作人员认为幼儿园最需要的帮助主要表现在师资、设备设施、资金以及家长工作四个方面。此外,幼儿园安全工作、幼儿园之间的不公平竞争等问题也给中心园的举办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从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师资来看,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第一,师生比过低。劳动人事部、国家教委1987年颁发的《全日制、寄宿制幼儿园编制标准(试行)》规定,全日制幼儿园的师生比为1:6到1:7,而我们所调查的30所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师生比平均为1:24,比例严重不达标。第二,幼教专业人员匮乏。在专任教师中,接受过幼儿教育专业培训的只占57.9%,有教师资格证的(包括有小学教师资格证)只占66.8%,乡镇中心园的教师专业水平令人堪忧。第三,非在编教师收入偏低。在专任教师中,非在编教师约占37.4%,他们和在编教师做着同样的工作,但每月的收入少则600元,多则1000元。如此低的待遇自然很难聘请和留住高水平的教师。第四,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太少。30所乡镇中心园中有7所幼儿园近三年来没有一名教师外出学习过;有13所幼儿园表示近三年全园所有教师每年总共只有1-2次外出学习的机会,也就是说,平均每位教师大约4-5年才有一次接受职后教育的机会。近20年来,幼教领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如此低频率的继续教育机会无疑会阻碍中心园教师在专业能力上的成长。

设备设施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场地不足、玩教具匮乏、缺乏大型户外设施、无图书。场地不足的问题在小学附属的幼儿园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中心小学一般除了能够给附属幼儿园提供活动室外就没有其他用房了,大多数小学附属幼儿园无独立的厕所、盥洗室,甚至没有午休室,幼儿午餐后只能趴在桌子上睡觉,或看看动画片。这显然对幼儿的健康有害无益。再看这些幼儿园拥有的图书数量,有13所幼儿园全园没有一本图书,显然,仅就图书这一项来看,这些乡镇中心园在教育教学活动设备方面距合格幼儿园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乡镇中心幼儿园在资金方面的困难主要表现为资金不足、经费支配不自由等。由于大多数乡镇财力有限,无法拿出充裕的资金发展幼儿教育,目前大多数乡镇中心幼儿园除了能够拿到政府拨付的在编教师的工资之外,就基本拿不到其他经费了。虽说中心园可依据当地物价局规定的收费标准向幼儿收取一定的费用,但所收经费要交由乡镇中心小学统管,自留部分在开支代课教师工资后往往所剩无几。因此,用于教师继续教育、幼儿园环境改善等方面的经费根本无法得到保障。

农村幼儿园的工作难点还表现在幼儿园与家长的教育观念不一致,近1/3的中心园反映在家长工作方面存在困难。从调查的情况来看,乡镇中心园存在的“小学化”教学倾向并不完全是由教师的主观认识所导致的,幼儿园之所以要教小学的内容以及采用小学化的方式来组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制于家长。

顶呱呱(中心)幼儿园三年规划 篇4

赤田镇中心幼儿园是奉新县政府教育部门于2009年评定的农村标准化中心幼儿园。新园舍占地3亩,建筑总面积1238平方米,户外活动场地1000平方米,绿化面积1100平方米。建园规模6个班,投资100多万元,可容纳200多名幼儿入园学习。目前是“奉新县一级幼儿园”“宜春市达标乡镇中心幼儿园”。

幼儿园内部设施设备已经达到乡镇幼儿园一流水平。园内有大型玩具、玩水、玩沙、攀岩、投篮、塑胶场地和塑胶跑道等较齐全的幼儿体育活动设施;有多功能厅、校园广播音响、电子琴、节奏乐器等音乐教学设备;还有较完备的语言特色教学教材以及初步形成的具有本土化特色的园本课程。

目前,幼儿园有教职工23名,其中专任教师12人,专任教师中中专学历5人,大专学历7人。保育员6人,行政管理、及食堂后勤人员5人,均持证上岗。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幼儿园提出了“会锻炼、会交往、求知兴趣浓、艺术表现大胆”的培养目标,倡导“细致、踏实、和谐、创新”的工作作风,有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和健全的党政工青妇领导班子,实施层级管理、目标管理。2003,幼儿园被评为平湖市文明单位、平湖市卫生先进单位、平湖市先进学校、平湖市首批师德创优先进学校、平湖市绿色学校、平湖市学校卫生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有小班、中班、大班三个教研组,每组两名教研组长。有教科室主任及两名教研组长三人组成的教科研究领导小组。有课题研究组若干。幼儿园管理研究总课题“创设良好的管理氛围,提高教师主动工作的积极性”,教育研究的总课题“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

二、指导思想

以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为依据,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为指导,遵循学前教育的基本规律,深化学前教育改革,探索农村幼教科学管理模式,积极实施素质启蒙教育,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三、总体目标

通过三年的努力使幼儿园成为“管理科学,师资优化,环境富有教育意义,保教质量好,社会信誉高,颇具特色的嘉兴市特级A类幼儿园。”

“管理科学”指:管理机制高效,管理手段先进,管理信息畅通,管理决策民主,开放式、动态式的管理模式,实现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法制化、民主化。

“师资优化”指:专任教师中大专学历达80,全部取得教师资格证书、普通话二级乙等以上等级证书和计算机证书。能独立进行课题研究,撰写较高质量的教育论文。具有较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较高的教学技能水平。富有爱心、具有信心

四、实施框架

(一)行政管理

目标

1、在“依法治园、和谐兴园”规范管理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开放式、生态式的管理模式;

2、完善在党支部监督保证、教职工民主参与下的园长负责制,加强内部管理,实现管理的人本化、科学化、现代化、法制化、民主化;

3、创建良好的园风、教风、学风,建设积极向上、健康和谐、富有活力与创新意识的校园文化。

策略

有效组织畅通信息协调高效运作有序机制完善管理科学

措施 1、坚持“以法治园、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通过计划、执行、监督、总结等过程,协调组织内的人力资源,积极形成“全员管理,全面管理,有效管理”的管理理念和“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超我管理”的机制。

2、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适应幼儿园办园体制改革的开放式、生态式的管理模式,使幼儿园的管理能积极反映社会变化,主动适应社会要求,及时调整与家庭的关系,开发家庭教育、社区教育资源,发展新的家园结合模式。

3、认真学习国家、本市有关学前教育政策法规,坚持依法治园,修正现行的规章制度,完善《新埭镇幼儿园内部管理规章制度》,把教职工的岗位职责、师德教风、工作制度、教育常规、奖励制度等以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保证幼儿园的管理工作层次清楚、责任明确、管理严谨,充分发挥幼儿园的主体性,维护幼儿园发展的权益。

4、进一步强化园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政治核心和保证监督作用,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与教代会民主管理作用,健全民主监督机制,建立“决策--执行--•评价--监督--反馈”的良性循环机制。行政管理上实行全员聘用合同制、岗位优化竞争制,积极实施中层干部竞聘制与骨干教师奖励制等。

5、幼儿园成立由有关领导、专家、家长代表、园长组成的教育顾问委员会,健全教代会、家委会制度,对幼儿园发展、管理、教育改革、队伍建设等提供决策和建议,使幼儿园管理充满活力。

6、加强班子人员的自身建设,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以班子人员的人格魅力来影响教职员工,进行情感管理。实行园长及中层领导述职报告制,园长及中层领导每年向全园教职工陈述工作报告,进行民主评议,园务公开。

7、加强园风、教风、学风“三风”建设,树立“细致、踏实、和谐、创新”的园风,“爱、实、活、新”的教风及“好问、好学”的学风,注重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

(二)保教工作

目标

1、更新教育观念。深入学习、领会《幼儿园工作规程》以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树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遵循幼儿发展规律,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促进每位幼儿在原有水平上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以现代化的教育观念指导幼儿园保教工作实践,全面提高保教质量。

2、加强保教研究。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强调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全面落实育人目标。

3、深化课程改革。树立现代化的课程观,全面落实新课程精神,构建具有本园特色,有较强针对性、可操作性、科学合理的园本课程。提高幼儿一日活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4、开展特色教育。以幼儿园整体、全面、和谐的发展为前提,进行幼儿语言、艺术等方面教育的探索与研究,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形成本园教育特色。

策略

更新观念深化改革全面发展形成特色提高质量争创一流措施

1、开展多种活动,转变教育观念。

结合幼儿园保育与教育改革实际,定时、有序、科学、系统地学习有关保教理论文选及经验文章,积极开展自学、讨论、辨析、心得交流等活动,要求每位教师一学期学习1—2本保教理论书籍,撰写4篇教育实践随笔,以现代化教育理论武装教师,树立现代化教育思想和正确的教育观念。

2、加强保教管理,全面提高质量。

(1)、严格执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修订、完善《幼儿园保教工作常规管理制度》,使幼儿园的保教管理规范化、科学化。(2)、落实教师一日活动操作规范,注重教育活动过程,实现一日活动皆教育的理念。

(3)、重视对幼儿园保教常规工作的多元性评价,加强幼儿园保教工作的考核,严格执行“计划--落实--检查--反馈”的四环运行方法,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重视家长评价。•••

(4)加强幼儿园教研组的建设,根据幼儿园保教工作实际,以年级教研组为单位开展工作评比活动。

(5)、挑选乐于奉献、善于管理、精于研究的教育骨干担任教研组长,领导教研活动,开展专题研究,提高教研质量。

3、加强保教研究,促进幼儿发展。

(1)开展“本土化内容主题活动”生成研究及环境创设,形成本园特色,努力实现环境富有教育意义的目标。

(2)进行2—3岁早期幼儿教育的研究,研究2—3岁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与教养规律,建立科学合理的小小班作息制度,探索家庭化、生活化、情景化、游戏化的教养环境的创设与利用;研制适宜于小小班的教养内容、教养形式、教养方法,使2—3岁前幼儿教养工作走向科学、有序的轨道,提升2—3岁幼儿教养工作质量。

(3)深化、完善幼儿园区角活动的理论与实践。对幼儿园活动区的目标定位、内容的确立,环境与材料的配备,教师的指导与评价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系统研究,完善幼儿园活动区课程。努力探索区角活动与主题活动相结合,与领域活动活动相结合;探索学习性区角、运动性区角与社会性区角三大区角从空间上、时间上的合理设置和有效指导。

(4)开展语言、艺术等方面的技能兴趣教育活动。努力使教师在幼儿参与活动时发现幼儿潜在的多元智能特长,让幼儿在参与兴趣活动中培养兴趣爱好,陶冶情操。

(5)加强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探索和实践。积极创设条件,加强幼儿园现代化教育师资力量的自培和管理,鼓励教师进行现代教学技术的开发与运用,学习开展多种媒体的教学研讨与实践活动,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资源作用,逐步走向教育手段的现代化。

(6)着手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积极研究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内在关系以及幼儿身心健康教育的内容,探索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4、深化课程改革,构建园本课程。

(1)、坚持“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幼儿在真实、自然的生活环境中主体性的体验,并使之贯通于幼儿园的课程结构与实施中。

(2)、建立共同性课程与园本性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实施多维度的课程结构,努力体现幼儿园课程在“规范基础上的搞活,宏观指导下的多元”的课程管理政策。

A、课程设置以“生活”、“运动”、“游戏”、“学习”为幼儿园一日生活最基本的活动形态,强调幼儿自身的兴趣、经验和需要,使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

B、正确处理好课程的“预设性”和“生成性”的关系:“预设”和“生成”对幼儿发展具有同等重要的价值。“预设”和“生成”是两个不可截然分割的结合体。“预设”和“生成”可共同指向四种活动形态,并比例不尽相同。

(3)、以开发利用本土化教育资源生成课程为特色的园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本土化课程的开发和利用。通过挖掘研究设计生成“服装”“西瓜”“箱包”“桑园鸡”“土布的经历”等主题系列。

把握好共同性课程与园本课程的关系,园本课程的实施依据幼儿年龄特点与班级实际,占总课程的10——20。

(三)教育科研

目标 1、发挥教育科研的先导作用。以科研指导改革、造就师资、提高质量、增加信誉,营造良好的教科研氛围。

2、完善科研网络。园长加强对园教科室的指导,注重过程管理。

3、加强课题管理。形成园内有关教科研管理制度。

策略

措施

1、调整、完善幼儿园教科室——教研组——教师个体三级科研网络,教科室有研究总课题,各教研组有研究子课题,每位教师有结合自己实践的小课题。园长亲自抓幼儿园科研工作,教科室发挥应有的作用,全园教职工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分项落实,并与上级教育科研部门紧密联系,取得支持和指导。

2、强化幼儿园教育科研管理的职能,制订《新埭镇幼儿园教科研管理办法》,明确科研的选题申请、立题、过程管理、成果验收、奖励等环节的管理目标和方法。制订幼儿园教科研总体规划,定期发布切合本园实际的教科研“课题指南”。并对全园的各类课题研究进行调控和指导,特别是加强对青年骨干教师课题的指导,对全园的教科研工作加强管理和考核评价。对有突出贡献的教师作出奖励。

3、深化幼儿园课改的实践与研究,每年有实验计划和阶段性总结。

4、幼儿园牢牢抓住教育科研,把教育科研和师资队伍建设紧密结合起来,鼓励教师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与小课题的研究,每学期撰写1—2篇教科研论文与专题总结,以科研促进教师的成长,以科研推动保教质量的提高。

5、加强各级课题的研究,注重研究过程,力争通过三年的研究,体现幼儿园大教育的理念,全面提高幼儿各方面的素质与能力。••

(四)队伍建设

目标

1、建立一支师德高尚、观念先进、素质精良、结构合理,具有一定教育特色、创新意识与示范能力,能适应现代化学前教育需要的一流师资队伍。

2、形成一支人员精干、敬业、高效的保育、后勤队伍。

策略

弘扬师德优化队伍立足自培练好内功形成机制合理组合措施

建立完善的师资培养机制,走自培之路。切实抓好师资队伍的四项建设。

1、以塑造师德风范为中心的思想建设,弘扬崇高师德、优化教职工队伍。

(1)、充分发挥幼儿园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抓好三大组的政治理论学习(党政班子小组、党团员党章学习小组、教职工集体学习小组),做到学前有计划,学中抓落实,学后观实效,完善学习制度。

(2)、深化以“培育敬业精神、塑造师德风范、提高育人水平”为主旋律的师德教育活动,认真落实《新埭镇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立完善的师德考评制度,宏扬高尚的师德风范。

(3)、开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树立整体意识和团队精神”的“三树立”教育以及“我与埭幼共命运”的专题讨论活动,使全体教职工在思想上形成共识,提高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

2、以提高保教能力为中心的业务建设,立足自培、提高教职工的业务素质。

(1)、构建目标。加强自培基地建设,积极构建幼儿园中青年教师三年自培目标框架:三年内力争培养市级骨干教师2名,园级骨干教师5名,使教师们明确自己在幼儿园里的地位和今后发展方向。

(2)、学习提高。完善学习制度,组织各种形式的学习,把学习和读书成为教师的第一需要。对不同层次的人员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骨干教师要作到“五”精:精读一、二本专业书籍;精写一、二篇有质量的教育论文;精上一次示范活动课;精心带教2名以上园内青年教师;精研一个园级以上科研课题。一般教师要做到“四要”:要有本人学习计划;要有一本学习记录本;要有一本观察记录分析本;要有结合实践的研究小课题。形成努力学习、善于思考、勇于钻研的良好氛围,把握教育观念的制高点,使教师的素质得到最大极限的提高。

(3)、加强自培。调整园师干训自培建设领导小组,积极实施园内全员培训工程。

A、全员职业道德教育。

B、幼儿园教育改革与发展系列讲座。

C、课程建设与“课改理论”的学习与培训,通过理论学习、实践探讨、经验积累等提高保教人员的能力。

D、教育科研培训,在参与全员培训的基础上,开展以课题研究促进全园教职工教育思想的转变,教育能力的提高。

E、教师及后勤人员的培训。加强三大员、后勤组建设,定期开展教研组活动(隔周一次),进行专业理论的学习、业务技能的培训;鼓励各层次的教职员工参加高一层次的职级培训,开展多种形式的岗位技能与操作规范的竞赛、评比活动,规范岗位行为。

3、开展以优化师资结构为中心的名师建设,形成合理的师资结构。

(1)、骨干教师培养。成立由园长领衔的园骨干教师工作小组,制订培养计划、措施、奖励方法,使在实践中有成效的教师脱颖而出。

A、聘请名师带教骨干教师,送部分骨干教师外出培训学习。

B、鼓励骨干教师园内带教青年教师(带教期一般为一年)。

C、争取各类公开活动和竞赛的机会,为骨干教师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

D、鼓励骨干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实践研究,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使全园形成一批在全市获奖的教师。

E、建立激励机制,加大对骨干教师的奖励制度,以贡献发放骨干教师奖励费,使骨干教师发挥更大的作用。

(2)、青年教师培训。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通过分层带教、分层培训,强化训练等形成,促进青年教师成熟发展。

(3)、提高学历层次。幼儿园鼓励中青年教师参加高一层次的学历进修,3年内专任教师大专学历达100%。

(4)、合理师资结构。幼儿园实施全员聘用合同制,实行教职工竞争上岗制,保持师资队伍在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等方面合理比例。

4、以完善自培机制为中心的基地建设,建设标准化的自培基地,积极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1)、制定规划,构建目标。积极制定适应本园实际和市教育局规定幼儿教师培训要求的“十五”师训自培规划。

(2)、多方位展示,带教辐射。向各村级幼儿园进行全方位展示,带动开展保教研究工作。

(3)、落实措施,加强管理。在制订规划,完善网络的同时,将进一步健全幼儿园自培管理制度,注重过程管理,定期开展带教活动。

(五)开放教育

目标

1、积极探索与家长共同教育、共同办园的方法、途径,科学指导家庭教育,开拓新型、多元、多层的家教指导模式。

2、以开展课题研究为切入口,努力探索形成社会、家庭、幼儿园大教育体系。

策略

加强指导提高素质改进方法共同教育建设基地资源共享

措施

1、发挥自培功能,加强家教指导者队伍的建设。

(1)、以教研组为阵地,通过定期、定时开展家教指导研讨和形式多样的自培活动,提高家教指导队伍的理论素养。

(2)、继续选送家教指导骨干参与市教科所等举办的理论学习班,并及时介绍、交流,以点带面的拓展研究和实践的思路,提高指导工作效率。

(3)、利用《家园联系栏》、《星星园地》等阵地,不断推广家教新理念、指导新技能。

(4)、聘请市家教指导专家来园讲座,及时掌握家教新动向。

2、灵活运用多种形式,发挥家长主体作用。

(1)、探索家长学校的新形式、新内容,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家长的需求,开展分层分类指导,如家长学校辨析式活动、咨询活动、亲子活动、开放日活动等等,形成幼儿园、家庭共育观。

(2)、健全园、班家委会管理制度,确立园家委会工作日,以“当好一天园长”、“组织幼儿活动”等更好地发挥家委会成员的能动性,使其定期参与幼儿园工作,监督幼儿园管理。

(3)、进一步完善园、班二级服务制度,园级服务措施满足家长的共性要求,班级服务措施满足不同家庭的个别要求,两项服务互补互辅,提高家长满意率。

3、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提高家教指导质量。

(1)、加强《以幼儿园为主导,创建学习型家庭》的家教课题研究,修订学习型家庭等级量表,落实创建目标计划,拓展学习内容、方法、途径等,逐渐形成亲子共读、共学、共成长的家教理念。

(2)、以“创建学习型试点家庭”的展示、交流活动为契机,及时抓住成功案例,开展总结工作,从特殊性中找出带有普遍性的原则、方法,以“手拉手”、“结对子”等形式向更多的家庭推广。

4、发挥家教基地的辐射和示范作用,实行开放教育。

(1)、定期开放幼儿园,欢迎社区内家长、孩子来园活动。如开展亲子活动、牵手活动、母亲学校等。

(2)、尝试建立社区家教委员会,共同营造家庭、幼儿园、社区三位一体的大教育环境。

(3)、配合建立社区教育基地,定期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参观学习活动、联谊活动等,实现一体化教育。文秘114版权所有

(六)保障条件

目标

1、多方筹措资金,加强投资的力度,基本成为办园标准化、设施现代化的幼儿园。

2、积极创设与现代化学前教育相适应、有利于幼儿素质教育的物质、心理环境,使幼儿园成为儿童成长的乐园,促进每位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策略

整体规划合理布局争取达标优势互补优化环境创建乐园

措施

1、多渠道筹措资金,积极改善办园条件。

(1)、增加幼儿社会角色游戏活动室、幼儿电脑房、电子琴室等。(2)、按幼儿体育锻炼需要定期配足幼儿体锻小器具(以自制为主,每学期制作小器具近二十多套)。

(3)、根据现代化管理、教育的需要,安装多媒体教育系统及各班联网电视等,使幼儿获得直接形象,生动活泼的知识经验。

(4)、增添部分开放式玩具柜。

(5)、根据保教工作需要,添置具有科学意义的现代化教具、学具、玩具。

(6)、加强幼儿园环境建设,根据幼儿年龄需要,努力使小小班教室环境家庭化、小班教室生活化、中大班教室学习化,使幼儿园真正成为幼儿健康发展的家园、花园、乐园。

(7)、创设集教工学习、娱乐、休息于一体的教工活动中心。

2、开源节流理好财,健全幼儿园财务监督制度,做到专款专用,把幼儿园管理费的60以上用于设施、设备的添置,使幼儿园资产总值的逐步增长,严格园产管理制度,提高设施、设备的使用效率。

3、通过教研组的学习与研讨,加强对教育环境创设与利用的指导,重视幼儿在环境中的参与作用,发展幼儿的动手、动脑、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注重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研讨。

(1)、开展“活动材料和教学具的提供对幼儿行为与发展的重要作用”的研究。

(2)、开展“如何处理好预设环境和生成环境之间的关系”的研究。

(3)、立足农村,继续发扬“废旧立新”、“勤俭节约”的传统,自制具有农村特色的教学具和活动材料,真正体现因地制宜。

(4)、开展“如何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促进每一位幼儿健康、和谐的发展”的专题研究。保护与发展幼儿的创造萌芽,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

(5)、注重幼儿活动环境的布置,进行环境布置更体现“主体化”、“平衡化”、“动态化”的“三化”研究。

乡镇中心幼儿园三年发展规划 篇5

乡(镇)人民武装部(以下简称基层武装部)是我国国防体制和基层政权的组成部分,是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和实施战争动员的组成基础。自2001年以来,各级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发〔1999〕24号、成都军区〔1999〕司动字31号和川委发〔2001〕35号文件精神,全县基层武装部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从新形式新要求来衡量,基层武装部整体建设水平不高、发展不平衡、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还比较突出。为进一步巩固基层政权,充分发挥基层武装部的职能作用,根据《民兵工作条例》、中办发〔1999〕24号、川委发〔2001〕35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经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和**县人民武装部研究决定,实施**县乡(镇)人民武装部三年(2010年~2012年)建设规划。

一、指导原则

基层武装部建设要坚持以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新时期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方针、原则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质量建设为核心,以适应“战场”、“市场”需要为目的,坚持双重领导,坚持从严治武,努力把基层武装部建设成为“政治合格、思想过硬、。

帮困等活动。

(三)资料建设(所有类别基层武装部)。基层武装部资料室应有“一图”、“二案”、“三册”、“四表”及“三薄”。即:有兵员动员图;民兵应急动员预案、抢险救灾预案;民兵干部、预征对象、基干民兵花名册;民兵组织实力统计表、兵役预备役登记统计表、退伍军人服预备役统计表、地方与军事专业对口技术人员统计表;好人好事登记簿、民兵活动登记薄、参建参治登记薄。各种表册、本薄登记统计准确无误,有专用资料柜保管。

(四)库室建设。

1、一类基层武装部。要有单独的办公室,办公室内配置办公桌、办公椅、沙发、茶几、电话机和计算机、打印机、传真机,各类资料、预案、档案实行微机化管理。单独建立资料室,资料室内配置铁皮柜,安装铁门、铁窗、铁锁。建立单独的民兵营连部,营连部要有标牌、队旗,各类规章职责要齐全。建立单独的物资器材库,配备必须的训练、防暴和抢险救灾等器材。建立单独的民兵活动中心,配置必须的文体娱乐器材。

2、二类基层武装部。要有单独的办公室,办公室内配置办公桌、办公椅、沙发、茶几、电话机和计算机,各类资料、预案、档案实行微机化管理。单独建立资料室,资料室内配置铁皮柜、安装铁门、铁窗、铁锁。单独建立民兵营连部,营连部要有标牌、队旗,各类规章职责要齐全。

3、三类基层武装部。要有单独的办公室,办公室内配置办公桌、办公椅、沙发、茶几、电话机。单独建立资料室,资料室内配置文件柜等。武装部办公室可与民兵营连部合用。

四、工作任务

(一)抓好民兵组织建设。结合年度民兵组织整顿工作,加强民兵组织建设。民兵整组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重点抓好宣传教育、出入转队、调整编组、调配干部、清点装备、健全制度、集结点验等工作。通过整组,达到民兵队伍组织健全、干部齐备、编组合理,年龄结构形成梯次,退伍军人和专业技术兵比例达到规定要求,无漏建、漏编和一兵多职现象。原则上,民兵整组工作要在每年一季度完成。点验时,基干民兵到点率达到90%以上。

(二)抓好民兵政治教育。按照总政治部《参训民兵政治教育纲目》规定的内容,搞好参训民兵政治教育,大力加强“青年民兵之家”等教育阵地建设,进一步推广刊授教育。每年基干民兵受教育面不低于80%。

(三)落实民兵参训人员。按照《民兵军事训练大纲》和上级的训练指示,选送好参训民兵,保证参训人员按时训练。参训民兵训练综合成绩均在良好以上,专武干部军事技能强,熟悉本职业务,经上级考核合格。按有关规定落实参训人员误工补贴。

(四)搞好民兵武器装备管理。认真落实装备管理责任制,对战备训练和执行应急任务时配发的武器装备、战备物资要妥善保管,做到无丢失、无损坏、无锈蚀、无霉烂变质,始终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确保安全。

(五)抓好民兵预备役登记统计。认真抓好民兵、预备役登记统计工作,会同有关部门搞好国防动员潜力调查,建立和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切实掌握民兵预备役人员的数质量和分布情况。

(六)抓好征兵工作。做好平时征兵准备工作,坚持依法征兵,廉洁征兵,质量征兵,圆满完成征兵工作任务。

(七)组织民兵完成战备执勤任务。抓好经常性战备教育,建立和完善兵员动员、警民联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预案。专武干部和民兵干部要熟悉和掌握兵员动员程序、方法、时限和开进路线,民兵要熟悉集结地域和信、记号规定,保证一旦有事,能联得上、收得拢、拉得出、起作用。

(八)发动和组织民兵积极参建参治。积极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学科学、用科学,带头发展生产,走勤劳致富的道路。组织民兵参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发挥作用。

(九)做好动员准备工作。根据上级军事机关的指示要求,落实参训人员,做好兵员管理、动员集结等工作;协助军队做好本区域的军事设施保护工作;战时组织带领民兵参军参战,支援前线。

中心学校三年发展规划(试行) 篇6

毛安中心学校三年发展规划(试行)

望江县毛安中心学校

(二00八—二0一一)

二零零八年四月

目录

一、学校发展背景分析

(一)基本情况

(二)存在优势

(三)面临困难

二、学校三年发展的目标构想

(一)总体目标

(二)办学理念

(三)培养目标

(四)阶段目标

三、具体目标与主要举措

(一)学校管理

(二)德育工作

(三)队伍建设

(四)教学工作

(五)教育科研

(六)办学条件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二)制度保障

谋求发展之路

创建和谐校园

——毛安中心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2008年—2011年)

为长期保持毛安小学教育教学事业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立足现实,抓住机遇,创造条件,适度超前规划。当前,在教育强县的旗帜下,新一轮的教育大发展又拉开了序幕,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走学校内涵发展之路,着力打造学校文化,创建和谐校园,以实现毛安小学更优质的教育品牌,特制订毛安中心学校未来三年教育发展规划,具体内容如下:

一、学校发展背景分析(一)基本情况

毛安中心学校位于高士镇境内,南濒武昌湖,地处半丘陵地带,是一所典型的农村薄弱学校,所辖四个行政村,覆盖面积达37平方千米。目前学校有完小两所,初小两所,教学点九个,有教学班48个,学生1245人,教职工85人,其中专任教师73人。

(二)存在的优势 1.义务教育基本实现普及。

辖区学生入学率、年巩固率均达100%,学校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作用,对六年级学生实行了寄宿制管理,使广大留守儿童得到了家庭般的温暖,他们生活舒心,学习安心。2.师资队伍素质明显提高。

学校积极开展“师德师风”创建活动和“人民满意学校”评选活动,取得明显成效。近四年,学校的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到了98%以上,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学校积极培育名优教师,现已拥有县级以上表彰教师37人次,其中“骨干教师”2人,“教学能手”8人,“优秀教师”8人,“优秀班主任”4人,“师德标兵”3人, “优秀辅导员”12人;“镇级优秀教师”22人。已取得大专学历的有43人,占专任教师数的60%。教师潜心研究教育教学,每年有近10篇左右的论文在县级以上获奖或发表。3.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学校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突出“弘扬人文精神,让孩子快乐成长”这一主题,扬长避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积极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要效益,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在近几年的县级学科质量检测中,各科成绩均达到全县小学前列,尤其是英语、体艺科成绩喜人,引人注目。4.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学校先后获得了望江县“先进团支部”、“青年文明号”等多项荣誉;学校连续三年综合考核得分名列全县前茅,获得“优秀”考核等次,这一切为学校新一轮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搭建起了良好的平台。

(三)面临的困难

1、教师专业发展不均衡。

尽管教师队伍在不断成长,但横向与县内同级学校相比,学校的师资力量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学校师资年龄结构偏大,缺乏具有影响力的教学名师,缺乏综合素质强的骨干教师,尤其是英语、体艺科教师。部分教师缺乏自我加压意识,进取心不强,缺少学习,导致教师整体发展不平衡。

2、学校资源处于弱势。

我校位于后山地区,基础设施薄弱,教育教学资源匮乏;而且辖区内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监护人素质相对不高,家庭教育意识淡薄,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脱节,以致学生学习习惯培养不好,难以形成教育合力,严重制约了学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3、学校布点分散规模小。

由于我地区属半丘陵地带,经济欠发达,住户分散,交通不便,学生上学路途遥远,尤其是低龄学生、留守儿童上学读书,存在的安全隐患大,严重制约了我学区布局调整工作的推进,以致学区内学校布点分散,学校规模小。到目前为止,学区内仍有教学点九个(一、二年级);初小两个(一至五年级),其中花元小学有一幢教学楼是D类危房,虽然经过维修后暂时消除了安全隐患,但制约了花元村教学点的撤并,而黄河小学教学用房紧缺,难以容纳黄河片1—5年级学生就近入学,急需建造一幢教学楼;完小两所(一至六年级),其中七岭小学学校占地面积小,部分教学楼老旧(八十年代建造),存在安全隐患,新校址的搬迁工作目前正在筹划之中,短期内难以实现效益,另外本部学校校园面积小,学生无活动场所,教师无办公场所,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校规模化发展。

4、办学特色尚未形成

创建特色是一项大工程,需要统筹规划,分步进行。经过近年的努力,我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步入正轨。正因为刚起步、底子薄,学校特色建设还处于“挖掘”阶段。如何结合学校和本土的实际情况,选定一至二个鲜明的特色项目,开发出相应的校本课程,以特色提升教学质量,打造学校品牌,是学校面临的一个困难。

通过现状分析,不难看出:尽管学校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但学校的外部环境和内在优势,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谋求发展之路,创建和谐校园,实现学校跨越式的发展,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二、学校三年发展的目标构想

(一)总体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望江县教育“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贯彻 “着重基础、着力发展、着眼未来”的办学宗旨,以“尚德立校、规范治校、质量强校、科研兴校、特色亮校”为策略,外树形象,内练真功,经过3年努力,力争把毛安中心学校办成观念超前、科研先导、特色鲜明、质量一流的县内外知名学校。(二)办学理念: 以人为本,崇尚科学,全面发展,张扬个性。校风:团结、严谨、勤奋、创新。教风:乐教、精教、善教,教人求真。学风:乐学、勤学、会学,学做真人。

基本思路:抓德育工作,创“文明校园”;抓教学工作,创“人文校园”;抓学校管理,创“和谐校园”;抓信息技术,创“数字校园”;抓安全教育,创“平安校园”。

(三)培养目标:

深入探索和学习,培养学生具有良好行为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把他们培养成“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的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学会生存——即适应于社会的发展,具有良好的生存能力,对社会有责任感。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爱惜生命,能够宽容与珍惜,享受生活每一天。

学会学习——即能养成主动学习和探究的习惯,善于独立思考,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有特长,有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基础。学会合作——即从小意识到自己与他人的依存关系,在尊重与维护自己的同时尊重他人,有团队合作精神,达到共同发展。

学会创新——即不唯书,在求同基础上善于求异,善于思考,能发表与他人不同的见解,有标新立异的精神。(四)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初具规模(2008.7——2009.6)

加大布局调整力度,拆并北云、大闸、松山、祠岭、焦巷、望胜、张冲、苏龙、沿湖这九个教学点,抓紧时间建设黄河小学希望工程项目, 积极筹建七岭小学整体搬迁兴建工作,积极争取危改资金,改造花元小学的D类危房,实现一村一校的总体规划,与此同时加强校园基础设施的硬件维修和建设;进一步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努力促进学校向民主、科学管理方向发展;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大力实施新课改,更新理念,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育质量稳步提高;校园充满活力,学生行为习惯良好,校园环境优美,富有文化气息。申报县现代化建设达标学校。第二阶段:初显特色(2009.7——2010.6)

面对全体学生,学校“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的理念能较鲜明地体现在教育教学行为中;加强师德教育,强化校本教研,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推进教科研工作,培养一批优秀的中青年教师,促使他们向“专家型”教师方向发展;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提高课程的实效性,学校的办学特色建设初步形成。创建县示范学校。

第三阶段:争创优秀(2010.7——2011.6)

实现学校精细化管理,焕发学校的生机和活力,打造一个文化气息浓厚、人际氛围和谐、管理民主科学、教育质量领先的、可持续发展的市级优秀学校、文明学校。总结经验,辐射周边,引领区域教育的发展。

三、具体目标与主要举措

(一)学校管理

1、三年目标:

在“以人为本,以德治校、依法治校”的管理模式下,调动教职工积极性、创造性,增强学校凝聚力,形成“自主---发展”管理文化。进一步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工会组织建设,坚持规范的教代会制度,建立“竞争上岗、双向选择”的培养和用人机制,完善“教职工全员聘用(任)制、岗位责任制方案”和“校内结构工资考核发放办法”等一系列改革配套方案,增强“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意识,形成你追我赶、争创一流的和谐的良好氛围。

2、目标及措施: 2008学年:

(1)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严格执行教育法规和有关的方针政策,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形成全程管理的管理体系。管理体系以完整的学校制度作保障,贯彻自主教育精神。制订《毛安中心学校学生学习、生活规则》、《毛安中心学校常规管理办法》、《毛安中心学校教师评价细则》等各项规章制度,规定学校管理、教师教育、学生学习、家长指导等方面的操作内容和规程。改革传统的教学制度、纪律制度、生活制度、班级管理制度、奖惩制度以及管理评价制度,刚性化地用制度作保证,优质化地推进自我约束、自主教育、自我发展的特色。

(2)建立公平、公正、科学的竞争机制,使能者上庸者下,多劳多得,不劳不得,奖勤罚懒,形成一种良性竞争的环境,促进学校管理。要修订完善全员聘用(任)制方案、校内结构工资分配方案、考勤考绩管理制度,制订管理岗位竞争上岗实施办法;实行目标管理考核,订立目标责任状,明确职责,分工合作,分步实施。

(3)健全学校教育管理保障系统,要推行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制度,加强党、团、工会的组织建设,形成教职工参与管理,参与决策,实施监督的民主化管理体系。加强学校廉政建设,依法办校,做到校务公开。

(4)建立安全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职责,层层签订安全责任状,同时建立安全应急预案,打造“平安校园”。要坚持“每个人都是学校安全的教育者”原则,充分发挥学校“安全卫生监督小组”的核心作用,设置“少先队监督岗”,狠抓卫生安全工作,在校师生无违法犯罪现象。(5)加强学校人文建设,创设现代育人环境,全体教职员工能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争创县现代化建设达标学校。2009学年:

(1)完善《学生学习、生活规则》,探索有学校特色的自主发展特点的管理运行模式, 创建县农村示范小学。强化建档立案工作,使学校各项工作开展有章可循,实现操作过程规范化。

(2)实施民主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党、团、工会、少先队等群众性组织建设,打造一支更具有科学性、人文性、创新性和效益型的学校领导队伍。每学期召开一次教职工代表大会,推行重大事项由学校职代会集体讨论通过执行的形式,强化学校管理的民主化进程。引领教师参与学校透明管理,增强对职称评聘、考核、评优评先、重大决策和重要资金投入工作的透明度。

(3)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要想家长之所想,急家长之所急,站在家长的角度思考学生的教育问题。从多方面为家长提供便利,搭建家校联系平台,通过“家长学校”、“家访”、“家长开放日”等活动,让家长代表参与、监督学校的各项工作,形成多维教育体系,争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4)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建设,进一步完善考核、用人等管理制度,落实教育改革措施。

(5)安全优先,责任措施落实到位,学校能得到可持续发展,逐步显现特色。财务管理规范, 加大网络管理的力度。2010学年:

(1)领导真情服务于教师,尊重、信赖、帮助每一位教师。尽全力帮助教师排忧解难,全心全意为每一位教师服务,为学校中心工作服务,逐步形成具有自主发展特色的系统管理运行模式,深化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育人机制,形成和谐、向上的工作氛围。

(2)建立学校自评制度,定期组织督查组对教育资源、学校管理、学生发展三方面进行评价,确保教师、学生、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并对学校各方面工作的改进进行有效的监督,促进学校办学整体水平的提高。

(3)塑造学校文化特色,在“发展内涵,提升层次,办出特色”上形成自身的办学思路和特色,起好示范和辐射作用。

(二)德育工作

1、三年目标:

围绕“以学习为本搞德育,以学校为主创特色”的德育目标,确立“以德治校,全员育德”的理念,通过强化德育环境、德育队伍、德育制度,切实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的学生。

2、目标及措施: 2008学年:

(1)加强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党建促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使党、政、工、团工作跃上新台阶。

(2)建立和健全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其核心作用;聘请派出所干警为法制教师,开展专题讲座,加强对学生法制教育;培养兼职心理辅导员,加强对留守儿童、问题学生的心理辅导;加强师德建设,在学科教学中强化“教书育人”的教育理念。

(3)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完善以“学会参与、自主发展”为指导的学生行为规范养成体系,针对性地组织少先队开展德育实践活动,不断丰富和拓展学生行为规范和明礼要求,争当“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儿童”的新三好学生。(4)坚持德育为先,以优秀班集体建设为抓手,依托活动平台,建设有特色的班级文化。每学年各班制定具有自我约束效果的班级公约,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教室布置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且个性鲜明;坚持开好每周五的班会课,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努力形成班级文化建设特色。(5)发挥少先队组织的德育功能。办好队校,加强队知识教育,努力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小干部。积极发挥队报、宣传窗、红领巾广播站等宣传媒体的作用。增强队组织自主管理力度,切实规范“少先队监督岗”,积极开展“雏鹰争章”活动,抓好学生行为规范的竞赛、检查和评比工作,广泛开展各种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6)关爱留守儿童,完善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校内外德育网络,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校内兼职心理辅导员、校外辅导员的作用,积极探索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完善家访、告家长书、家校联系卡等学校家庭联系制度,每学期召开1-2次家长会,每学年办好一期家长学校,积极争取家长的协助和配合,努力形成合力,不断找到“三结合”教育新的增长点。2009学年:

(1)增强学生自主教育的能力,引导学生确立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把理想的实现与学习紧密结合起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要以行为规范教育为切入点,全面贯彻重新修订的《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落实《毛安中心学校学生学习、生活规则》,深入开展创“行为规范优秀学校”和“创文明班级、做文明学生”活动;开展校园“五个好”活动,签订校园文明公约,坚持从小事抓起,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卫生等习惯;通过校园之星、五好学生的评选,从不同层面树立学生行为规范的典型,让学生从身边学起,从小事做起,逐步形成富有校本特色的常规教育。

(2)重视德育队伍建设,坚持德育为首,人人育德,各学科渗透德育意识。进一步加强班主任工作的研究,提高班主任工作能力和水平,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通过班主任师徒结对、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对班主任工作的考核、表彰优秀班主任等形式促进班主任的成长。(3)继续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切实增强师生的净化、绿化、美化意识,进一步规范师生的语言、仪表和人际关系,着力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以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为主线,以传统节日为契机,扎实开展“八荣八耻”教育、礼仪教育、诚信教育、责任教育、孝心教育、法制教育。打造精品系列活动,开展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等,做到月月有主题,次次有新意,年年有成果。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设计开展系列德育实践活动,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使校园时时处处凸现教育性。

(4)发挥学科教学的德育主渠道作用,积极开展德育课题研究,形成育人理论体系,并得到推广,以形成一个学校的德育品牌。2010学年:(1)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尊重他人,热爱集体,学生操行评定优良率达98﹪以上,违法犯罪率为零;具有良好的合作能力和团队习惯,热爱生活,富有责任感。

(2)加强德育研究,形成浓厚的德育文化,编写德育校本教材。

(3)完善全方位的德育教育体系: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导向,以道德教育为基础,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背景,强化教学主渠道,建立分层次、系统化的全方位的德育教育体系,即组织系统化、目标层次化、内容系列化、渠道网络化、活动制度化、考评科学化,逐步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德育工作体系,开创德育工作新格局,提高学校文化品位。

(责任人:分管副校长、总辅导员、各大队辅导员)

(三)队伍建设

1、三年目标:

以“内涵求发展,机制求创新,师资求提高”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以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教师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的完善为动力,以校本培训为基本途径,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努力建设一支“结构优化、师德优良、业务精湛、敢于争先、不断发展”的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的优秀队伍,争取成为县、市级骨干教师。

2、目标及措施: 2008学年:

(1)制订《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活动实施方案》,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由“单一型”教师逐步转变为“复合型”教师。

(2)要加大力度抓好骨干教师培训。本着选好对象、培养骨干、分层培训、讲究实效的原则,采用集中培训,外出交流,名师带徒等多种形式,提高其全面素质。要求35岁以下的教师必须掌握一门外语和电脑操作技能。

(3)鼓励教师继续培训和学习,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大专以上学历达65%,全体教师业务素质有整体的提升。(4)指导教师结合自身实际与学校发展目标,制订个人自我发展三年规划。要加强全体教师的基本功训练,不仅从备课、上课、作业批改、个案分析、命题等基本功抓起,还要落实新基本功的培训(三笔字、普通话、信息化),并组织各种教学比赛,激发教师参与培训的兴趣,以夯实教学基本功,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5)以“师德提高年”为契机,进一步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重温《教师行为十不准》,树立依法治教、文明施教、精心执教、廉政从教的良好师德形象,努力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涌现一批工作认真、师德高尚的“师德标兵”。2009学年:

(1)加强学校领导队伍建设。牢固树立“一个团结奋进的学校领导班子就能带出一所好学校”的信念,要选拔优秀青年教师进入学校领导队伍,加大中层领导培训力度,形成一支团结协作、各负其责、各尽其能的领导队伍。(2)建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考核机制,引导教师通过业务学习、岗位培训、在岗进修、校本研修等途径,使教师结构趋于合理,中青年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0%,大专以上学历达70%,小学高级教师及以上职称的占60%以上。(3)完善《青年教师培养实施方案》,推进教坛新星、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培养。

(4)完善教师专业成长机制,以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和各项指标为依据,把教师个人发展、目标制订与教育成果合并为一,根据目标达成、成果记载情况,对教师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考评。2010学年:

(1)学校领导队伍德才兼备,走向成熟,学校政令畅通,争创县级师德创优先进单位。

(2)教师队伍结构更趋合理、教学水平有较大提高,并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凸现学校文化特色。

(3)推出“青蓝工程”、“名师工程”,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进一步完善《毛安中心学校教师管理条例》,使教坛新星、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发挥强有力引领、辐射作用,形成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4)进一步完善教职工考核评价实施方案,健全教职工岗位聘任、考核奖励办法,强调评价内容的多元性、评价方式的可操作性,评价结果的实效性,采用优胜劣汰,促使广大教职工改变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以主人翁意识全心全意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开创全新的工作局面。

(责任人:校长、分管副校长、教导处、教科室、各村小校长)

(四)教学工作

1、三年目标:

以建立健全、竞争、激励、约束机制为基础,以开展教学检查为手段,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充分调动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积极性,加强教学督导,完善监督机制,确保教学质量。

(1)教学管理上台阶——逐步修改学校教学工作制度,完善教学常规管理实施方案,坚持开展“月检”活动。以人为本,民主科学,在具体管理中有新措施,出新成效,管理水平上新台阶。

(2)课改实验显成效——以课改为核心,营造浓郁的教改教研氛围,人人能上好规范优质的研讨课,师生同进步共发展,课改工作有反思出成效。

(3)教学质量有提高——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为教学工作主体目标,各学科质量监测成绩稳中有升,争取向县优秀学校看齐。

(4)专业成长求发展——依托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努力建设一支素质过硬、富于战斗力的教师队伍。(5)体艺卫工作有突破——规范体艺教学工作,学生热爱劳动,并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积极参加上级举办的相关活动与竞赛,争取获得好成绩。

2、目标及措施: 2008学年:

规范教学管理,提升教师素质。

(1)落实课程计划,深化课程改革,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开齐开足每一门课程;实施新课程标准,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坚持以教学改革为中心,推进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评价的现代化进程;向科学的管理要质量,要效益,要特色,要品牌。(2)加强教学的过程管理,强化“教学质量是第一生命”的意识,把提高教学质量的立足点放在过程性的常规管理之中。建立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质量的管理系统,探索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手段的变革,推进“五定”备课,共同发展,以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3)完善学校的信息技术建设。加强多媒体教室、电脑室、电教室等各种专用教室的建设,根据学校实际逐步实现教学现代化;坚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升运用的层次和范围,提高学生和教师的信息素养,并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会课件制作,实现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的整合,推进学校教育现代化,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达到先进教育资源共享,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

(4)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以课堂为主阵地,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向课堂四十分钟要效率。根据学科特点、课程标准、内容、学生实际、教师个性等,灵活运用教法,灵活设计有利于加强基础、培养能力、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5)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进一步完善<<毛安中心学校教学质量评估实施方案>>,加强语、数、英语、常识学科及体艺学科的质量考核工作。

(6)加强辅导,整体提高在课内,抓差培优在课外。加强毕业班的系统复习工作,使之更为有效,达到时间和效率的最佳组合。2009学年:

深化教学管理,提高整体质量。

(1)逐步形成一个完整成熟的教学流程管理机制,加大教学常规管理力度。要健全集体备课制度、例会制度、月检制度、研讨制度的建立,完善实施新课程的监控机制。每周举行一次集体备课活动,实现资源共享,优化课堂教学;每两周以分析会、座谈会、交流会等形式举行一次学科组课改例会,认真研究探讨课改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及解决问题的策略等;每月底各教研组、备课组将课改动态、课改研究中得失、典型案例等信息报教导处、教科室。

(2)开展教学展示活动,从过去单纯的上课向上教研课、精品课转化,青年教师每学期必须上一节这样的课。每次课后,执教教师要对自己的课做好反思,听课教师要参与研讨活动,以共同提高执教能力。

(3)加强理念提升。通过理论学习、业务研讨、课改研讨等途径学习课标理念,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实现课程优化。在抓好学科课程的同时,落实地方课程、综合实践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用好《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等教材,并加以完善,同时开发新的校本教材。(4)认真贯彻落实《体育工作管理条例》,充分发挥我校优势体育项目,开展各类小型体育活动和比赛,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提高各项运动技能。

(5)大力开展各种文娱活动,组建各类艺术兴趣学习小组,不断提高学生的艺术综合素质,培养一些优秀特长生,争取在省、市、县级比赛中争创佳绩。2010学年:

优化教学管理,提升学校形象。(1)加强学校教学、家庭和社会教育的有机整合,从不同层面提升学校形象,充分利用各类资源促进学生和教师的自身修养。

(2)逐步形成学校特色,实施有效教学,结合特色教育,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3)构建有特色的校本教研体系,并有一定的辐射作用。(4)校园文化建设初步呈现。学生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并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学生初步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责任人:分管副校长、教导处、教科室、学科教研组)

(五)教育科研

1、三年目标:

立足于学校发展,坚持“科研兴校”战略。以“规范课题管理,推进课题研究”为目的,走“教、学、研、训一体化”的道路,提高教师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使一批教师脱颖而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同时为学校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2、目标: 2008学年:

(1)加大和改进学校教科研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强组织、制度建设:一是成立集体备课领导小组和备课指导组,制订集体备课制度,坚持“五定”备课活动正常有序开展;二是健全“教科室—中心教研组—学科教研组—教师”四级教科研管理网络体系,积极引导教师上好研讨课、汇报课、示范课,带领教师参加听课、评课、反思等研讨活动,培养出一批骨干教师,争取在各级优质课评比中取得好成绩;三是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和业务指导组,结合学校实际,选准课题,积极做好县级、市级、省级课题的申报工作。同时把教师参与教科研工作纳入教师考核:45周岁以下的教师每学年都要有自己的研究课题(含校级),全学区有1—2项课题在市级以上立项,并争取课题研究成果在市级以上获奖。

(2)加强科研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培训,组织各类教科研活动,坚持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相结合,提高与普及相结合,引导教师不断总结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造就一支研究型的教师队伍,发挥科研骨干在学校科研中的重要作用。

(3)加强教科研与校本培训的结合,努力构建以“小课题”为突破口的主题式教研、专题性研讨活动模式。

(4)组织教师积极参与各级论文案例评比,争取本有20%以上的教师有论文发表或获奖,汇编毛安中心学校论文集。2009学年:

(1)创新校本教研模式,积极引领教师参与教研活动,并纳入教师个人考核。校本教研实行“五个一”要求:每学期一份优秀教学设计、一堂公开课、一篇论文或经验总结、一本反思、一次论坛交流,从教师实际出发,依据教师的教龄、职称、学历、教学能力等参数,把受训教师分成适应、合格、骨干三类,采用通识培训和分类培训相结合,并相应采用“师徒结队制”、“案例法”、“课题法”开展针对性的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个体专业成长。

(2)建立《毛安中心学校课题管理办法》、《学校教育科研奖励办法》、《经费管理办法》及相应的激励机制,注重科研制度与教学制度、教师考核制度的联系,实现人人参与的良好态势。

(3)优化课题管理。做好学校各级课题的申请立项及管理工作,努力实现课题研究有重大突破,特别应加强立项课题的过程管理工作,确保课题研究与教育教学实践紧密联系。同时要围绕学校总课题,开展带动和影响学校全局的《教、学、研、训一体化》的实验研究。

(4)加快学校各级学科骨干教师的培养,鼓励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为青年教师引路子、搭台子,提供机遇。聘请县级教育专家指导,定期组织教师开展教改教研活动,促进优秀青年教师提高教育教学理论和业务水平;按学科分类,开展系列技能比赛,评选教育教学各级人才,为骨干教师脱颖而出提供舞台。聘请县教育教学专家为顾问,为骨干教师确立试验课题,安排实验计划,监督实验过程,考核评估实验结果。骨干教师所担任的课要无条件的向校内外开放,同时要随时承担研讨课、观摩课的任务;为骨干教师提供成长机遇:优先选派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到教育先进地区学习、考察,参加各个层次的教育研讨会、经验交流会、学术报告会等,开阔视野,拓展思路。

(5)组织教师积极参与各级论文案例评比,争取本有30%以上的教师有论文发表或获奖,汇编毛安中心学校第二期论文集。2010学年:

(1)健全和完善学校教科研管理体系,加强和改进科研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用制度规范科研,用制度引导科研,用制度管理科研。

(2)加强与县级教研室的沟通、合作,努力形成多层次课题格局,依托“重点课题”和“小课题”的研究,加快学校走科研引领、内涵发展之路。(3)建立学校科研基金。保证各项研究以及成果推广所需的经费,把课题的立项、成果的获奖、发表等列为教师评价的内容。

(4)组织教师积极参与各级论文案例评比,争取本有40%以上的教师有论文发表或获奖,汇编毛安中心学校第三期论文集。

(5)努力打造科研精品,重视科研成果的推广和运用,建立成果推广机制,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6)争取评上县级教育科研先进学校。

(六)办学条件

1、三年目标:

牢固树立起“一切为教学服务”的意识,加大布局调整力度,合理布点(一村一校),整合教育资源,创建优美的校园环境,凸现规模;合理使用教育经费,进一步规范物品的采购、登记、使用、保管等一系列制度,充分发挥教育资源的作用,为学校落实各项工作提供扎实的后勤保障。

2、目标及措施: 2008学年:

(1)完成布局调整的总体规划,努力实现一村一校的合理格局。一要深入调研,形成布局规划的调研报告,上报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批准;二要制订《毛安中心学校布局调整规划实施方案》,依靠政府力度,大力推进布局调整工作,撤并北云、大闸、松山、祠岭、焦巷、望胜、张冲、苏龙、沿湖这九个教学点,建成两所初小:黄河小学和花元小学,两所完小:中心学校本部和七岭小学。撤并学校学生按自愿原则就近入学。

(2)改善办学条件,积极筹建七岭小学搬迁兴建工作,抓紧建设黄河小学希望工程项目,争取危改资金,早日改造花元小学的D类危房。

(3)校产管理做到责任到人、管理规范,清点各分校校产并建立校产登记台帐。

(4)加强校园基础设施的硬件建设,重点建设中心学校多媒体教室。

(5)加强食堂管理。严格遵守《学校食堂管理制度》,不断完善食堂动态管理。严格按食品卫生程序操作,确保食品保鲜采购,确保师生饮食平安。

(6)加强财务管理。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相关政策,依法收费。本着“精打细算、节约开支、统一管理、量入为出”的原则管理日常财务,做到账目清楚,手续齐备,操作规范。2009学年:

(1)争取危改资金,扩建中心学校教师办公楼,以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

(2)全面完成七岭小学整体搬迁配套工程的建设:厨房、厕所、运动场、学生宿舍、围墙等。(3)建设学校校园网,努力办出特色。(4)加大投入,不断改善各分校的办学条件,继续改造、扩建校舍,绿化、美化、优化校园,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更新、增添、完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争创县示范性学校。2010学年:(1)进一步增添音体美教学器材,努力达标。

(2)进一步抓好食堂的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提升食堂等级。(3)初步完成各分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创建和谐校园。(责任人:分管副校长、总务处、各村小校长、财务管理人员)

四、措施保障:

(一)组织保障:

实践证明:强而有力的组织领导班子,是一切工作成效的关键。为组织领导好学校的发展规划,并确保这项工作的顺利实施,学校及时成立规划实施领导小组,由学校校长任组长,具体负责宏观决策和实施。其组成如下: 组

长:彭良志 副组长:吴金龙

成员:龙贵才 吴正鹏

吴旭

吴桂然

曹小平

焦犬根

蔡团结 吴文发

吴腊午 吴嘉庆

吴结犬 聂祝高 聂小华

王六贵

聂金彪

吴功民

胡方培 金新娥

(二)制度保障:

建立、完善并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是保证工作有序推进的助力器。为适应新形势下学校发展规划的需要,我校出台了严格的考核、督查制度,以保障此项工作能按期、按质、按量完成。

1、定期开展学习活动。每学期学校将组织管理层面、教师层面对规划进行学习,引领大家学习新理念,更新教育观念,让规划深入人心。

2、落实责任。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要求学校各部门要做到职责明确,各司其责,责任到人。其工作成效将作为领导干部考核、任用的重要依据。

3、开展自查活动。领导小组每年要自查一次,反思得失,作出专题总结,向职代会报告,接受审议、监督。

乡镇中心幼儿园三年发展规划 篇7

一、理念转型为先,产生新的教育行为

正如哲学上所说:存在决定思维,思维反过来促进存在的发生、发展。在开展乡镇成人教育中心向社区教育中心转型工作过程中,首先要进行教育理念的转型。教育理念是确定教学内容、采用教学方法的重要理论支撑,只有从理念层面解决转型工作发展的困惑,才能促使乡镇成人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在转型工作初期,尤其需要重视通过多种渠道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使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人员转变落后的教育观念,为教育行为的发生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乡镇成人教育学校和社区教育委员会可组织面向社区教育干部、村居委会、企事业单位合作伙伴的转型工作会议,从领导阶层进行教育理念的转型。在统一教育管理人员工作思想的前提下开展形式多样的转型工作座谈会、教育工作理念交流会,鼓励全社区、全乡镇成员学习社区教育中心建设的积极影响、重要意义和政策保障等内容,提高全体群众对乡镇成人教育中心转型与发展工作的认知。

观察近三十年来的乡镇成人教育工作我们可以看到,立足社区实际、满足社区服务需要的实用性职业技能教育一直是成人教育工作得以迅速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对先进教育理念的研究与传播之中,我们应当重视构建能满足乡镇居民和社区人员多方面学习需求的特色教育课程体系。除文化课程设置外,教育转型工作要面向市场,面向居民,根据市场劳动力需求状况设置一些技能教育课程和日常生活教育课程,例如舞蹈与音乐、食品与营养、烹饪与饮食等,以求为社区培养各级各类综合实用型人才。

二、丰富教育功能,承担更多教育职能

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想实现向社区教育中心转型发展,需要在履行主体办学职能的基础上丰富教育功能,承担起扫盲教育、学历补偿教育、职工培训、乡镇实用技术培训和社区综合管理教育等职能。一所成熟的成人教育中心,不仅要明确原办学功能,更要将教育目标转向协调本区域内行政职能工作上。

从本质上来说,乡镇成人教育中心向社区教育中心转型就意味着教育功能的多元化、教育内容的丰富化,因此,办学应当在满足农民向工人转化、外出民工及留守儿童教育需求的基础上扩大教育面,进一步满足和实现高新技术人才教育需求、下岗工作人员再就业教育需求和老年人闲暇教育需求。当我们将成人教育目光由乡镇转向社区时,教育主体也随之进一步扩大,如何满足多元教育主体不尽相同的学习需求,应当成为当前阶段的重点研究课题之一。

以前的乡镇成人教育面临着教育内容单一、教育功能匮乏等问题,很难满足不同阶段、不同年龄、不同学习者的受教育需求。计算机网络技术迅速发展背景下,如何对幼儿和老人开展现代技术教育;在人们的法制观念越来越强的背景下,如何实现专业执法人员的再学习教育,对社区民众进行学法、懂法和用法教育;精神需求逐渐丰富的现实背景下,如何满足人们提高生活质量教育需求等问题,都是当前成人教学丰富办学功能可以借鉴和发展的方向。

三、完善教育体制,有效组织教育活动

在乡镇成人教育中心向社区教育中心转型工作推进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当前的转型发展工作出现了“剃头担子一头热”的尴尬局面。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缺少完善的运行机制,存在推动不到位、发展散漫的问题。

为避免成人教育转型与发展工作出现“要管的管不了,管得了的不管”的局面,我们应建立县市、乡镇社区、村居委会三级管理机制,县市成人教育管理协调委员会负责统筹规划,乡镇社区负责监督落实,村居委会负责执行。三级管理部门互相配合,实现承上启下、权责明确的管理模式。为使管理工作日益规范、教育普及范围日益扩大,乡镇社区还应在获得县市管理协调委员会许可的基础之上制定《社区成人教育工作章程》《成人教育中心岗位职责制度规范》《社区教育中心领导例会制度》等工作办法。

乡镇成人教育中心向社区教育中心转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当前的乡镇成人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与冲击,想推动乡镇成人教育向社区教育中心的转型不是能一蹴而就的事情。改革工作者要付出更多的耐心与细心,循序渐进,使乡镇成人教育转型发展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摘要: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背景下的乡镇成人教育中心必须尽快实现向社区教育中心的转型和发展,要在先进理念指导下开展丰富成人教育功能、完善教育机制的转型工作,以求使成人教育健康蓬勃发展。

关键词:乡镇成人教育,社区教育,转型发展,理念转型,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郝美英,桂雪梅.国外社区教育理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继续教育研究,2010(10).

乡镇中心幼儿园三年发展规划 篇8

关键词:合作发展;教育资源;共享机制;专业发展;缩小差距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农村教育资源的整合及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乡镇中心小学的教育示范、教育科研中心、教师进修培训基地的职能在促进农村教育发展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升办学特色,提升教育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我们开展了乡镇中心小学合作发展,教育资源共享,缩小教育质量差距的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我县是一个农业县,地处丘陵,现辖16个乡镇。16所中心小学有15所属农村,只有1所在县城,地理位置有的在乡镇驻地,人口相对集中,学校规模较大,有的远离乡镇驻地,地处偏僻,学校规模较小,管理机构健全,信息比较畅通,集中了一批有丰富经验的教育管理人才、教学骨干和学科教学教研的带头人。已成为乡镇中心学校、县教育行政、业务部门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的基地。中心小学承办县、乡镇范围内的公开示范课、经验交流会、教学研讨会、教学竞赛活动等,为村办小学教师传播教研信息,提供课改经验,指导和带动全乡镇小学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充分发挥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益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心小学是乡镇区域内承上启下的“窗口”学校,全乡镇、全县小学教育的发展,靠中心小学的示范作用来带动。因此,要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小学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基础,而小学教育的均衡发展关键在乡镇中心小学的均衡发展,由于乡镇中心小学的管理归属于所在地的乡镇中心学校,学校管理者、师资的配置只能由乡镇中心学校负责。县教育科学研究室为突破区域的制约因素,充分发挥县域内优质中心小学的辐射功能,以优促薄,于2008年开始开展乡镇中心小学合作发展,缩小教育质量差距的课题研究,取得了研究成果,并于2011年成功申报为湖南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把教育资源共享,缩小教育质量差距作为一个子课题进行研究。

二、教育资源共享的内涵

专家认为:“教育资源是人类社会资源之一。教育资源包括自有教育活动和教育历史以来,在长期的文明进化和教育实践中所创造积累的教育知识、教育经验、教育技能、教育资产、教育费用、教育制度、教育品牌、教育人格、教育理念、教育设施以及教育领域内外人际关系的总和。”根据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结合我县乡镇中心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现状,主要是学校的办学理念与管理、教师的专业素养的实际与义务教育的目标要求,我们将教育资源界定在乡镇中心小学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所创造积累的学校文化、教育经验、教育技能、教育理念、教育成果等主要教育资源。具体来说就是指乡镇中心小学的课程资源、学校管理与教育教学经验、学校校本教研及课题研究成果的共享,达到取长补短,管理相鉴、文化共建、师资共享、研讨联动的目的。

三、教育资源的共享机制

如何实现乡镇中心小学合作发展,教育资源共享?几年来的研究与实践,把“共享机制”的建立作为课题组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从而实现了全县中心小学“资源共享、经验共享、成果共享”。

1.建立中心小学校长交流平台,提升校长的管理素质,促进学校共同发展

校长是学校办学的灵魂,一个高素质的校长就能办好一所学校,带领全校师生落实好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落实好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培养优质的人才。因此,我县从2008年开始建立了中心小学合作发展校长交流平台,每个学期定期开展两次校长交流活动,课题组在每个学期开学时确定交流研讨的主题及时间与地点,至今我们组织中心小学校长开展了“新课程背景下的校长素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学校管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学校校本教研与课题研究”、“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综合实践与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等主题的交流与研讨活动。通过到优秀中心小学的观摩学习、经验交流、问题研讨、专家讲座,使校长们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得到不断的更新,借鉴成功的经验结合学校实际予以推动,促进学校各项工作沿着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整体推进,缩小校际间的差距。

2.建立全县中心小学学科中心教研组与学科教学QQ群,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师资是学校最大的资源,组建了语文、数学、思品、英语、科学、音乐、美术、体育、综合实践活动学科中心教研组,把各中心小学的学科名优教师都确定为学科中心教研组成员,名优师资从“一枝独秀”变为“花香万家”,充分发挥名优教师在学科教学研究中的示范带头作用。学科中心教研组每个学期开学前集中开展1至2天的教学研究活动,研究学科教材的重点难点,研究学习方法的指导与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研究教学案的编写,研究单元测试题的编写,形成学科教学教研方案。期中、期末中心教研组成员集中到一个中心小学交流学科教学的实践经验,对各校实践中学校研究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进行名优教师会诊,发挥各自的教育智慧,研究突破难点问题的方法,确保学科教学的教育教学质量。学科中心教研组成员的送教成为中心小学合作发展的一种常态,优质中心小学的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每个学期都要到相对薄弱的中心小学上示范课,与同学科教师交流研讨;而薄弱中心小学的教师到优质学校听课观摩学习,参加他们举行的学科教学研究活动,每个学期不少于4次。同时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建立学科教师QQ群,开展网络教研,把各中心小学的所有学科教师聚合到学科教师QQ群中,通过QQ群交流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提出教学中的问题,然后在网上研讨。从而发挥了每个教师的教育智慧,把自己的优秀资源呈现给他人,同时又分享到别人的优质资源,发展了自己的专业素养,在共建共享中成长。

3.建立教育教学经验成果交流平台,实现学校之间的经验成果共享

课题组每个学期开展一次全体中心学校教师参加的“一个优秀教案、一堂优质课、一个优秀案例、一篇优秀论文”的四优联评评选活动,把获得一等奖的教案、案例、论文发布到学科教学QQ群上分享。课题组还将各中心小学的学校办学特色经验、建构高效课堂的经验与成果、校本教研与草根课题研究的成果、承担本课题研究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及时上传到《双峰教研网》和《双峰教育》刊物上。通过经验的分享激发了教师的教研意识,校本教研活动和草根式课题研究集中了更多的老师来参加,促成了一大批教学研究成果,成果比以前更加凸现。将原来以教研室为中心的校本教研活动下放到了乡镇中心小学合作发展的共同体内,各种优质课、展示课、闪光课、学科研论与合作等活动,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优质中心小学的品牌与特色通过合作交流平台辐射到了全县小学。

四、成效

几年来,课题组与参与研究的16所中心小学的积极创新实践,切实推进,探索了乡镇中心小学合作发展,教育资源共享的有效机制,缩小了学校之间教学质量的差距,有力地推进了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1.中心小学的教师专业素养得到了发展

中心小学的教师通过教育资源共享、校本教研、同伴交流、骨干引领,专业素养得到了充分的发展。通过参与课题研究,教育科研意识增强,能用教育科研的方法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运用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论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经验,对教学中发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寻找问题的症结,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实践研究,不断地完善和丰富自己的教育智慧。

2.加强了中心小学的标准化建设,改造了薄弱中心小学

学科中心教研组的建立,把名优教师的优质资源辐射到了全县,通过中心教研组开展教学研究活动,首先提高了中心教研组成员的专业素养,为学校的各科培养了学科带头人,从而整体推进了中心小学的学科教研组建设,确保了各学校能按课程改革方案开齐开足规定的课程;通过中心小学交流平台,校长之间的相互观摩学习、经验交流,促进了学校管理的规范化。薄弱学校通过学习吸收了名校成功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结合学校的薄弱之处进行整改,加强学校管理制度建设;加强校本教研、校际交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教育质量。通过几年的努力全县16所乡镇中心小学经省市教育督查验收有12所成为省市合格学校,6所为市素质教育示范学校。

3.提升了中心小学的教育质量,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享受有质的义务教育

优质的教育质量是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乡镇中心小学合作发展,教育资源共享是为了提升教育质量,缩小校际间的质量差距,使每一个学生享受有质的义务教育。通过教育资源的交流共享,使学校领导、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兄弟学校成功的课堂教学改革经验,借鉴他人经验推进自身的课堂教学改革,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在全县期未统一命制试卷学校组织测试教学质量监控中,16所中心小学的教学质量100%的合格,优秀率达72%。梓门、蛇形、永丰中心小学是香港梁伟铭先生的“阅读梦飞翔”项目学校,通过严格的阅读训练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其成果得到了梁伟铭先生的充分肯定。课题组将梓门、蛇形、永丰中心小学的经验向其他中心小学推广,组织中心小学校长、教导主任、班主任到这三所学校参观学习,按照梁先生的要求组建学生阅览室,在学生中开展“阅读”为主题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思考问题的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上一篇:延安整风时期如何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下一篇:5月退伍军人入党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