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庙中心学校学前教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通用6篇)
冯庙中心学校学前教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篇1
冯庙中心学校学前教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2011—2014年)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召开全国学前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的指示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精神;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总体目标
努力实现镇政府为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形成以冯庙中心幼儿园为骨干、村级公办园为主体、民办园为补充的学前教育发展格局。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建立完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基本形成办园模式多样、结构布局合理、管理体制完善、保教质量优良的学前教育体系。创建一批优质园所,提高幼教师资水平及待遇。力争到2014年全镇幼儿园服务区域覆盖面达100%;学前一年幼儿入学率达95%以上,学前两年幼儿入学率达90%以上。建立一支师德高尚、业务能力强、热爱幼教事业的教师队伍。
三、具体任务
(1)重视0-3周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提高学前3年幼儿入园率。到2014年,冯庙中心幼儿园设立婴幼儿早期教育中心,对0-3周岁
婴幼儿家长(监护人员)普遍接受每年2次以上有质量的活动辅导与科学育儿指导。学区学前3年幼儿入园率达到90%以上。
(2)园所建设和质量:加大中心幼儿园的建设,进一步提高公益性办园覆盖面。至2013年,在现有的三所公办幼儿园、三所民办幼儿园的基础上,在张集、冯东两村各新建一所幼儿园。扩大中心幼儿园规模,软硬件设施和公办教师并逐年增加。中心幼儿园保持市级示范园标准,村级幼儿园也能达到相应的标准
(3)积极提倡并鼓励社会力量采取多种形式举办幼儿园。争取让社会力量举办的幼儿园,在审批注册、分类定级、教师培训、表彰奖励等方面与公办幼儿园享受同等待遇。
(4)提高整体办园水平。到2014年,村级公办幼儿园达到县二类以上幼儿园水平以上。对园舍条件差、规模不足的幼儿园,有计划、有步骤地予以撤并。
(5)加强幼师队伍建设。各类幼儿园园长和教师达到国家规定的学历水平,专任教师专业合格率达到80%以上。到2013年,园长须持有《园长证》,教师采用准入制,必须持有《学前教育任职资格证》。
四、具体措施
(1)科学规划,建设标准化幼儿园。幼儿园布局调整按照“就近入园、方便接送、适度规模”的原则,坚持布局调整与镇村规划建设相结合,与新建、扩建园所相结合。
加强中心幼儿园建设。到2012年,根据市级示范幼儿园的标准,建
设规模在12个班。服务于冯庙居委会,及周边村等。扩建共约需资金300万元(装修、玩具、活动用具、办公用具、食堂用具不在其列)。改建大王幼儿园和沟涯幼儿园。这两所村级幼儿园现有的教育资源不足,中心学校将已上报县教育局和镇党委政府,协调必备教育资源,扩大办学规模,到2013年,将这两所幼儿园办成设3至5个班级,能容纳二百名幼儿的新型园。
(2)鼓励社会力量和个人投资办园,引导民办园所走规范发展之路。按照“保大放小、保好放差、分层管理”的原则,加强疏通引导,促使未注册的个体办幼儿园积极申报,依法登记注册,取得合法办园资质。对于达不到办园条件,无法注册的个体办幼儿园,依法予以取缔。
(3)注重幼儿园内涵建设,加快素质教育实施进程。中心幼儿园要为全镇所有幼儿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建成冯庙学前教育活动中心,开展师资培训、教学研究、科学育儿指导等活动。按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建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幼儿教育课程体系和评价制度,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寓教于乐,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着力推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
(4)实施年度检验制度和动态管理。加强幼儿园年检工作,中心学校严格按照上级的相关要求对辖区内批办的民办幼儿园,实行年检制度。对于园所简陋、办园条件降低、管理水平不高、年检不合格幼儿园,取消办园资格,并向社会公示。
(5)加强安全、卫生教育。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和安全责任制度,做到安全防护体系全覆盖。各幼儿园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实际接受能力,通过游戏、演练等活动形式,让幼儿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安全和卫生等知识,培养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
(6)中心学校组织幼儿教师每年按进修学校安排组织一轮全员性培训,园长及骨干教师参加一次市级以上培训。建立幼儿教师专业考核和综合考评制度,制定具体考核方案和考评办法。对考核优秀、合格的幼儿教师按等次进行绩效奖励,并作为评优晋级的依据;对于考核不合格、素质较低的幼儿教师将上报主管部门按有关规定处理。
(7)加强对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宣传。充分利用网络、讯息、电视、广播、公示栏等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发展学前教育的重要意义,深入宣传学前教育政策法规、基本要求和科学规律,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学前教育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我镇学前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冯庙中心学校
二〇一一年九月四日
冯庙中心学校学前教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篇2
一、加大学前教育规划建设力度
杭州市政府制定的《杭州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要求根据杭州儿童(包括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享受3年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加快幼儿园园舍建设,通过三年努力,基本解决幼儿园园舍不足问题。目前,各县(市、区)已根据本地居民子女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以及逐步推进“托幼一体化”的需要,结合所在地区住宅布局情况,基本完成学前教育布点专项规划。2011年初,市委市政府将“2011年底前新建改建100所幼儿园”列入为民办实事十件大事之一,分管副市长与分管县(市、区)长签定了2011年幼儿园建设任务书,将100所幼儿园建设任务分解到县(市、区)。各地幼儿园建设的规划和建设力度空前。如江干区提出三年内实现“三个三”的目标,即投入建设资金3个亿,新建、改扩建幼儿园30所以上,新增班级300个。富阳市政府2011年投资学前教育项目共18个(列入市政府建设任务书的有7个),计划总投资13421万元,总建筑面积达84134平方米。余杭区确定2011~2015年全区幼儿园新建、扩建项目共74个(其中2011~2013年完成36个),预计将新增建筑面积29.6万平方米,新增班级796个,总计投入建设资金约10.76亿元。
温州市“十二五”教育整体发展规划中将学前教育发展规划纳入同步规划。对学前教育优质资源的布局和总量进行了进一步规划,要求各县(市、区)根据温州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新农村建设任务,按照“1650”(指1个主中心,6个副中心,50个中心镇)城镇体系框架和村级组织“转并联”后农村新社区建设的发展要求,并结合中小学校网布局调整科学规划空间布局。2011年3月制定并印发《等级幼儿园建设工程实施方案》,该项工程已经列入“十二五”温州教育重点发展工程,市、县两级同步实施。等级幼儿园建设工程主要以扩大等级幼儿园覆盖面为载体,加快学前教育上等级上水平。2011年全市共新建、改扩建公办等级幼儿园19所,创建等级幼儿园123所,新增优质资源惠及2.5万名幼儿。同时,抓住全市乡镇区划调整的契机,加强乡镇等级中心幼儿园建设,构建农村学前教育管理指导网络体系,乡镇(街道)等级中心幼儿园建成率达到了90.71%。
台州市以县、乡镇为单位,分级制定《近、中期幼儿园布局规划》,城市根据“园随社区走,万人一园”原则,农村根据“一镇一中心,一村一园”原则,确定幼儿园的数量和布局。加大对民办幼儿园的扶持力度,鼓励民办幼儿园实行联合办园,举办上规模上档次的幼儿园。全市新建376所幼儿园,在2012年前确保每一个乡镇都拥有1所以上的公办幼儿园。
二、加大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力度
宁波市政府制定的《宁波市学前教育三年提升行动计划(2011~2013)》中明确要求,到2013年各县(市、区)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力争达到8%以上,不举办高中段教育的县(市、区)达到12%以上。这一指标已纳入对各县(市、区)学前教育发展的考核,并分解到三年逐步实现。目前,各县(市、区)均大幅增加了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性投入,如鄞州区2011年学前教育财政性投入达1.1亿以上,较2008年增加了9000多万。宁波市市级学前教育专项经费也从2008年的1000万增至2011年的3000万,2012年将增至5000万,主要用于全市新建和改扩建标准化幼儿园、培养培训幼儿园教师和引导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
湖州市全面落实学前教育专项经费和生均公用经费。2011年湖州市财政落实500万元专项经费,主要用于奖励市级幼儿园升等级、教玩具配备补助、省等级幼儿园保教质量考核奖励、幼儿园教师素质提升等。长兴县2011年财政性学前教育事业费总投入3396万元,约占全县教育事业费总额的4.8%。德清县2011年学前教育专项资金1000万元,重点用于提高非在编教师待遇、幼儿园教师业务进修、幼儿园升等级奖励、学前教育先进乡镇奖励、民办幼儿园扶持等。安吉县每年按1%递增水平逐步提高学前教育经费在总教育经费中的比例,2013年将达到8%以上。
绍兴市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全市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中“学前教育专项经费、幼儿园教师专项补助经费、幼儿园升等级创标准奖励机制、学前教育困难资助机制、幼儿园生均经费标准设立”实现五个全覆盖。如,越城区从2011年起,增设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补助,对公办幼儿园和参照同等级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收费的民办等级幼儿园,经考核合格后,给予每年每生200元的补助。2011年对符合条件的幼儿园在职非公办教师每人补助13500元,2013年将达到15000元;对初始学历为大专及以上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范类毕业生考核为优良等级的,每人每年再增加5000元的补助。
三、加强学前教育规范管理
宁波市通过政府督政、政府督园、社会督园三个层面加强学前教育监督和规范。(1)政府督政。全市把学前教育工作纳入对当地政府教育事业考核的重要内容。2012年还将进一步完善各级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当地学前教育工作,启动宁波市学前教育示范乡镇(街道)创建工作。(2)政府督园。各县(市、区)采取积极措施,整治无证园,规范民办小园,加强对幼儿园的监督和规范。如宁海县通过说服教育、签订承诺书、现场督查、勒令停办等多种形式,在引导和治理无证幼儿园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北仑区采取重点扶持、限期整顿等办法提高个体幼儿园的办园质量。(3)社会督园。通过建立与广大家长沟通交流的渠道,形成全社会共同监督的良好氛围。例如,海曙区创新幼儿园管理方式,成立由家长、社区工作人员、专业人员组成的“教育议事会”,对幼儿园办园重大事务进行咨询、审议和协调,强化民主决策和社会监督。
金华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金华市教育局下发了《关于开展金华市学前教育先进和达标乡镇(街道)评估工作的通知》,决定从2011年开始,在全市开展学前教育先进乡镇(街道)和达标乡镇(街道)评估工作,力争到2015年全市学前教育先进和达标的乡镇(街道)数分别达到乡镇总数的40%和85%以上;至2020年,先进和达标的乡镇(街道)数分别达到85%和100%。义乌市加强幼儿园规范管理和动态监管,严格执行幼儿园准入制度。市教育局新设行政审批科和学前教育科,对新设置的幼儿园进行严格的察看、审批,加强对已办幼儿园的日常监督。认真开展年检工作,对一些办园条件差、行为不规范的幼儿园通过年检手段促使其改进提高。对已评的等级幼儿园,严格按要求开展定期复查和日常监督,对有问题的幼儿园给予发放整改通知书、通报批评、暂时摘牌等处理,促使幼儿园始终保持相应等级标准要求。磐安县加强学前教育管理,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严格准入制度,严格学前教育机构的登记注册、审批、年度检查和评估制度,达不到办园标准的不予审批。二是鼓励幼儿园上等级,积极鼓励全县幼儿园以争创省等级幼儿园为目标,加大投入,提升品位。三是规范幼儿园保教行为,要求各级各类幼儿园认真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为幼儿提供安全、健康、丰富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四是规范幼儿园收费和财务管理,同一性质、同一等级的公办幼儿园实行统一的收费标准,报物价部门审批后执行。民办幼儿园可根据办园成本合理确定收费标准,报物价部门备案后执行,并向社会公示。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杭州市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依法保障教师合法权益,要求加快公办幼儿园教师编制核定和配备工作进度,提高事业编制幼儿园教师数量和比例;逐步提高非事业编制幼儿园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保障非事业编制教师合法权益;拓展幼儿园教师培养渠道,加强教师培养培训。2011年,全市共招聘幼儿园事业编制教师1271名,其中定向招聘在岗非事业编制幼儿园教师800名,主城区还定向招聘民办幼儿园教师69名。各县(市、区)还根据提高非事业编制教师待遇的年度目标,按照差额部分政府补助为主的原则,先后制定了提高幼儿园非事业编制教师年收入的补助方案,2011年全市幼儿园非事业编制教师(含民办幼儿园教师)人均年收入已经达到幼儿园事业编制教师人均年收入的60%以上。其中,上城区民办幼儿园教师平均年收入已达到公办幼儿园教师的90%,部门企事业办幼儿园非事业编制教师平均年收入已达到公办事业编制教师的73.5%;下城区非事业编制教师平均年收入已经达到事业编制教师的64%;江干区根据职称分别给予非事业编制教师每人每月300~1500元不等的经费补助;拱墅区按年人均70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富阳市对公办幼儿园非事业编制教师和教辅人员分别给予年人均1万元和5000元的补助。市教育局还下发了《杭州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实施办法(试行)》,将幼儿园教师培训纳入中小学教师培训系列,完善了有关幼儿园教师培训的课时要求、培训机构、培训经费保障等政策。
绍兴市增强保障,提高待遇,教师队伍素质进一步提升。一是增数量。2011年全市专任幼儿园教师比上年增加217名,其中公办教师数比上年增加89名,师幼比达到1∶17;全市农村幼儿园公办教师配备达到3﹢X(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公办教师配备标准为中心幼儿园3名及以上、每个中心村幼儿园1名及以上)的乡镇达69个,占全市乡镇总数的70.4%。二是增待遇。幼儿园教师专项补助制度实现全覆盖。其中越城区、绍兴县2011年教师平均收入达到4万元。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全市非在编幼儿园教师的年平均收入为2.87万元,比上年增加4000元左右。三是增培训。各县(市、区)将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全部纳入中小学继续教育培训,2011年全市用于幼儿园教师培训及学历奖励经费达263万元。
舟山市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工程,逐年增加事业编制教师比例,确保公办幼儿园教师配备到位,乡镇中心幼儿园事业编制教师达到每班不少于1名。保障幼儿园教师的基本待遇,确保各类幼儿园聘用的符合资格的教师工资水平不低于舟山市最低工资标准的两倍,并依法落实教职工的社会保险。把幼儿园教师在职继续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建立研训基地,有计划、分层次地实施幼儿园教师培训计划。
衢州江山市优化配置、加强培训,不断提高队伍素质。通过政策倾斜加强对农村幼儿园教师的调配。一是对上等级的农村民办幼儿园公派教师。二是采取倾斜政策,对到农村幼儿园任教的在编教师给予一级浮动工资及农村任教津贴(约230元/月)。三是部分乡镇幼儿园和市职业学校签订协议,招收一定量的定向培养生,毕业后回到原乡镇幼儿园工作。这些举措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村幼儿园教师的素质。龙游县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建设骨干教师队伍。“一下”:根据下属园区内部建设的需要,总园下派业务负责人到每个园区进行支教和对口支援;“二上”:各联盟园选派园长、教师到总园定期轮训或挂职锻炼;“三互动”:建立交流机制,双方互换教师交流。每月开展“四个一”活动,即总园每月选派骨干教师到联盟园开展一节示范课、一堂教学点评、一次家长开放活动、一场讲座等活动。
五、提升学前教育质量
温州市开展学前教育保教质量提升行动。深入贯彻实施《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积极探索以游戏为主要形式的幼儿保教内容,加强对幼儿园教材、教师指导用书、幼儿图书和玩教具的配备与选用指导,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建立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监管体系,根据《浙江省幼儿园等级管理评定办法(试行)》和《浙江省幼儿园等级评定标准(试行)》,努力做好幼儿园等级评定工作。为进一步落实学前教育质量提升行动,研制了《温州市幼儿园保教工作规范》,从保教管理和一日活动常规两个方面全面规范各级各类幼儿园的办园行为。探索幼儿园全程化保教质量评价运作模式,建立行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的学前教育质量监控体系。
冯庙中心学校学前教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篇3
1月10日和17日,教育部分别在天津市和南京市召开学前教育工作座谈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会议认真交流了各地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下简称《若干意见》)和全国学前教育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编制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有关进展情况,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出席会议并做了讲话。
刘利民指出:以县为单位制定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是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各地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有效缓解“入园难”的重要举措。做好行动计划的编制工作,开好局,起好步,不仅关系到落实扩大学前教育资源的具体“行动”和措施,还关系到今后十年学前教育能否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目标能否如期实现。各地要抓住机遇,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把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编制工作摆上重要位置。
市学校体育三年行动计划 篇4
为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 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 发〔2012〕53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深化体教结合的意见》〔皖政办〔2013〕5号:),进一 步推动合肥市学校体育科学发展,全面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结合 我市实际,特制定《合肥市学校体育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 的理念,围绕“提升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目标,以中小学校为重点,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抓手,以基本条件达标为切入点,以重普及、促提高为原则,着眼培养青少年体育兴趣、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促进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有机融合,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综合素质。
二、基本情况
合肥市现辖肥东、肥西、长丰、庐江4个县,县级巢湖市,瑶海、庐阳、蜀山、包河4个行政区,拥有3个国家级开发区和一2一
14个省级开发区,全市总面积1.14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52 万人。截止2012年底,全市有各级各类学校2118所,其中中等 职业学校86所,普通高中113所,普通初中250所,小学964 所,幼儿园698所,特殊教育学校6所,国防教育学校1所;中等及以下学校在校生114.8704万人,教职工1.67万人。
全市中小学基本能按照部颁标准开设体育课,基本开足体育课时。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组织开展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及数据上报工作。积极开展“体育、艺术2 + 1项目”试点工作和“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制定下发了《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规定的通知》,督 促全市中小学推进阳光体育运动和课外校外体育活动,积极开展大 课间体育活动,丰富学校大课间活动内容,把体育课、早操、大课间活动、课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积极营造“人人踊跃参 加、班班积极组织、校校形成特色”的良好氛围。
2010年,市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由市教育局、发改委、财政 局、人社局、卫生局、体育局、团市委、妇联等8部门联合制定的《合肥市加强青少年体育卫生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健全 了政府、职能部门统领学校体育工作的机制。坚持组织开展初中 毕业升学体育考试,不断调整优化测试项目和方式,将体育考试成绩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运动与健康”维度的实证材料,并计入升学录取总分。学校体育工作已作为对各县(市:)、区教育主管部门重点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内容之一。
我市学校体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体上看,仍有很多工作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学校体育仍是教育工作中的薄 弱环节。突出表现在体育工作整体发展水平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 要求不相适应,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还没有完全落实,农村中小学校体育师资、场地、设施和器材等教学资源与《国家学校 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要求仍有差距,一定程度制约了青 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三、发展目标
力争到2015年,学校体育工作更加规范,城乡发展更加均衡;学生体质明显增强,体能下降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学生体 质健康监测制度更加完善,学校体育评价机制更加完善,体教结 合机制更加健全;青少年体育竟赛活动日趋活跃,优秀体育后备人才不断涌现。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器材总体达到国家标准,逐步配齐体育教师,基本形成学校体育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机 制。全面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到2015年,普遍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基本要求,达到优秀标准的人数不低 于 20、四、主要任务
(一)规范体育课程,丰富课外体育活动
1、开足开齐体育课程。创新体育教学方式、优化体育教学过程、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体育课时小学1-2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大课间活动 因校制宜,自主多样,全员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列入学校日常教学计划,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必须安排课外体育活动;严禁挤占体 育课和体育活动时间。积极探索创新体育课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内 容、方式和载体。
2、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落实学生作息制度,保证小学、初中、高中学生每天在校集中学习时间分别不超过6小时、7小时、8 小时,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更充沛的精力参加体育锻炼。
3、精心组织开展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扎实开展“体育与艺术2+1”活动,致力于培养每个学生学会至少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项目。
4、开展中小学生体育竟赛活动。市教育局、市体育局共同组织实施中小学生竟赛计划。各级各类学校每年至少举办一 次以田径为主的学校综合性运动会,因校制宜组织开展体育节(周〕、专项体育竟赛,增设竟技体育项目外的健身、娱乐类运动项目,广泛吸引学生积极参与阳光体育运动。
5、贯彻落实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通知》(体群字【2009】54号)精神,打造我市校园足球特色品牌,创建合肥市高中校园足球定点学校,建立完善小学、初中和高中足球联赛三级联赛体系,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 展健康成长。
(二)完善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1、中小学生体育学业水平纳入中小学生毕业综合素质评估体系中。将学生日常参加体育活动情况、体育运动能力以及体质 健康状况等记入学生档案,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指标及 毕业、升学的重要依据。
2、实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逐步增加初中毕业体育考试成绩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中考成绩中的权重,探索将学生曰 常体育活动的情况纳入体育考试总分之中。
3、将高中学生健康素质纳入教育教学综合评价体系,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价制度,发挥增强青少年体质的积极导向 作用,促进和保证体育课教学,以及早操、课间操和课外活动的 开展,有效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发挥学校体育评价的重要作用,丰富高中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内容,实现857。以上的学生能 达到《标准》及格等级以上目标。
(三)推进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
1、科学合理规划传统项目学校、体育特色学校布局,做好我市体育运动项目小学、初中、高中训练衔接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学校申办校办运动队,体育部门对承担参赛省级比赛和省运会的校办运动队队员,给予市级训练单位队员的同等待遇。
2、完善体育特长生招生政策。按照《关于规范中小学体育特长生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合教【2012】171号)要求,组织 体育特长生的招生工作。建立体育特长生“绿色通道”入学保障 机制;优化全市学校体育项目络布局,创建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2所以上;国家及省级青少年体育倶乐部10所以上;省 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8所以上、体育专项特色学校2所以上;市 级单项训练基地10所以上。
(四)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1、落实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合政办【2013】11号)要求,多 渠道配齐配强专职体育教师,建立健全体育教师培养体系,到 2015年要对中小学和职业学校体育教师进行一轮培训。2015年,配齐中小学专职体育教师。
2、完善体育教师保障政策,切实提高体育教师待遇。按照同工同酬、按劳分配原则,科学核定体育教师工作量;将《国家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与数据上报工作、课外体育活动、体育 竟赛、外出学习培训、运动队训练和管理等纳入体育教师工作量和绩效考核范畴。保障体育教师在职务评聘、福利待遇、评优表 彰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待遇。
(五)加快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加大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力度,在基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中统筹规划学校体育设施,加大对体育设施建设和器材配备的 支持力度,逐步改善中小学校体育设施条件。将农民体育健身工 程、全民健身路径等公共体育设施安排在中小学校或周边。2015年,全市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初步达到国家标准;新建学校体育 场地、设施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
(六)大力推动公共体育场馆和运动设施开放工作
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在课佘和节假日坚持向学生开放,体育部门管理的体育场地设施和科研设备为学校课外活动、课佘体育 训练提供便利。全市〔区、县)公办中小学校符合开放条件的室 内外体育场所及其配套设施,在确保校园安全、维护正常教学秩序及满足体育教学和学生课佘锻炼需要的前提下,力争到2013 年底前全部向社会公众开放。各县(市〕、区政府将学校体育设 施向社会开放纳入当地公共服务体系,将学校体育设施的建设、维修、管理资金列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参照市级学校体育设施 向社会开放经费保障办法,县(市〕、区政府设立专项经费,保 障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工作有序运行。体育部门每年从体育彩票公益金中划拨专项资金资助开放学校添置和更新体育器材。
(七)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制度、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制度 和报告制度
1、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完善中小学校测试及数据上报工作,公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分析、评估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从2013年起,组织开展中小学体 育工作评估,各区、县级教育部门组织学校开展自评,市级教育 主管部门对评估结果进行复核检查与认定,评估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布。
2、实行学校体育工作报告和公示制度。重点报告和公示学校体育开课率、阳光体育运动情况、学校体育经费投入、教学条 件改善、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监督电话等。各县、区教育主管部门逐级上报本行政区域学校体育工作情况,市教育主管部门对所报情况进行公示,定期通报学校体育工作情况。
(八)加强学校安全教育,健全学校体育风险管理体系 加强对学校体育安全的指导和监督,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学校体育风险管理机制与校园体育意外伤害事件的应 急机制,形成包括安全教育培训、活动过程管理、保险赔付等学 校体育风险管理制度,依法妥善处理学校体育意外伤害事故。各学校要制定体育安全管理工作方案,明确管理责任人,落实安全 责任制。加强对体育场馆、设施的维护使用管理,切实保证使用 安全。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与分工
认真履行职责,将学校体育工作纳入本级政府工作,建立健全政府主导、教育部门牵头、体育部门参与,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和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教育部门完善相关政策,加强指导 和监管,将体育工作纳入各类教育规划;发展改革部门把提高青 少年身心健康水平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支持学校体育和体教结合工作;财政部门完善支持投入政策,并给予必要倾斜; 体育部门在技术、人才、场地和体育组织建设等方面加大支持力 度。充分发挥市学校体育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完善各项工作机制,布置、协调、检查学校体育工作落实与推进。
校长为学校体育工作第一责任人,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具体落实。
(二)完善体质健康监测,建立学生体质公告制度
各学校每年分别对所有学生开展一次健康检查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并以检查及测试结果为基础,给每名学生建 立健康档案。到2015年,学校普遍建有学生体质监测室。建立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公告制度,按学生年级、班级、性别等不同类别在学校公布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总体结果,并 向学生家长通报有关情况。加强管理,创造条件,保证学生体质 健康测试工作顺利开展。
(三)强化督导检查,健全学校体育工作奖恁机制
教育督导机构研究制定和实施学校体育工作和体教结合督
导检查办法,坚持督政与督学相结合,健全目标考核机制,定期联合有关部门开展专项督导。
健全学校体育保障机制和工作奖惩机制,加强学校体育工作 绩效评估和行政问责。把学校体育、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体教结合纳入工作考核指标体系,作为教育、体育等有关部门和学校领 导干部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工作绩效评估和行政问责。对 体育工作成绩突出的县区、学校、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3年下降的地区和学校,在教育工作评估、评优 评先、学校主要领导的业绩考核中实行“一票否决”。
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篇5
(2011-05-22 08:52:57)
稿件来源:安徽日报
日期,省政府第76次常务会议通过安徽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着力破解我省城乡幼儿“入园难”、“入园贵”难题。
近年来,我省学前教育稳步发展,学前三年毛入园率逐年提高,但全省学前教育资源总量不足,经费投入缺乏保障机制,师资队伍力量不足,教育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入园难”问题仍然较为突出。“行动计划”确定,到2013年,全省幼儿园总数由现在的6520所增加到8770所,其中,公办幼儿园增加1928所,达到3617所,民办幼儿园增加322所,达到5153所,学前三年毛入园率由现在的50%提高到60%,基本达到办园条件的幼儿园覆盖率达到60%,普惠性幼儿园及在园幼儿始终保持占全省幼儿园及在园幼儿总数的65%以上,逐步满足“有园上、上得起、有质量”的需求。
启动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落实学前教育公益性、普惠性。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加快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保障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多措并举,努力扩大城乡学前教育资源,城市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要与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新建、改建、扩建一批乡镇中心幼儿园,达到每个乡镇至少有一所独立建制的公办中心幼儿园,利用中小学富余资源,大村独立办园,小村联合办园,多渠道发展村级学前教育。强化保障,着力增强学前教育的普惠性,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扩大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通过政策支持,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落实责任,加大经费投入保障,各级政府要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且不断提高比例,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创新机制,加强教职工队伍建设,依法落实幼儿园教师地位和待遇,规范办园,进一步提高办园质量,促进城乡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根据国家教育部部署,在实施农村公办幼儿园建设和公办幼儿园人事制度改革项目的同时,实施学前教育示范区建设项目。据悉,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已确定提供9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我省学前教育试点项目建设。(曹显钰、陈婉婉)隆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隆安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的通知
发布: | 时间:2011-12-30 | 字体:【大 中 小】 | 打印
鼠标滑过这里,就显示信息标签 主索引号
007743210/2011-30928 发布机构
隆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副索引号
LA112011-027
信息名称
隆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隆安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的通知
文号
隆政办发〔2011〕149号 生成日期
2011-12-30 内容概述
各乡镇人民政府,隆安华侨管理区管委会,县直各有关单位:
经县人民政府同意,现将《隆安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一年十月十二日
隆安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2011-2013年)
为加快我县学前教育发展步伐,提高幼儿入园率和保教质量,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自治区教育厅等部门关于编制我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指导意见的通知》(桂政办发〔2011〕3号)和《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宁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的通知》(南府办〔2011〕161号)精神及全国、全区学前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结合我县学前教育发展实际,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为指导,以幼儿发展为本,以中小学布局调整为契机,以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工作为重点,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坚持公益性、普惠性和科学性原则,着力解决学前教育“入园难”问题,逐步建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基本建立起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学前教育办园体制,提高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促进学前教育规模和内涵同步发展,为全县基础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全县学前教育发展预测
未来三年我县学前适龄儿童人数预测如下表:
年龄段
3周岁
4周岁
5周岁
6周岁
合计
2011年
4870 4984 5278 4449 19581
2012年
4671 4870 4984 5278 19803 2013年
4752 4671 4870 4984 19277
未来三年我县学前教育发展趋势与预测:一是县城幼儿更多、更集中。随着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进城购房或务工,导致县城幼儿人数逐年递增,县城现有幼儿园远远不能满足幼儿入园需求。二是家长对优质幼儿教育期待更迫切。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希望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期待更迫切,势必要求幼儿园办园条件更好,保教质量更高。三是农民让子女接受早期教育意识更强。现代青年农民教育观念不断更新,对早期教育的认识不断加强,加上我国推行计划生育,孩子少,生活水平提高,希望孩子能从早期开始接受教育,奠定良好基础。因此幼儿园势必要增加,以满足农村幼儿入园和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四是社会对幼儿园覆盖率要求更广、对优质幼儿园需求更多。未来三年需要在县城建设2所以上公办幼儿园,需要在乡镇建设12所公办中心幼儿园,每个村小学要有设备齐全的附设幼儿园。五是配齐配足幼儿教职工是发展学前教育的客观要求。目前全县在编幼儿教职工仅38人,需按《全日制、寄宿制幼儿园编制标准(试行)的通知》(劳人编〔1987〕32号)文件精神,逐步配足配齐公办幼儿园教职工。六是幼儿教师接受培训是形势发展的必然。随着全国学前教育发展改革浪潮的掀起,幼儿教师需要系统的深层的接受培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以适应当前学前教育形势发展需要。
三、具体目标
未来三年我县将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实施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工程。积极扶持社会力量举办高标准、上规模的幼儿园。落实以县为主的幼儿园管理体制,加大政府投入,完善成本合理分担机制,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给予补助。加强学前教育管理,规范办园行为,制定学前教育办园标准,严格幼儿园准入制度。完善幼儿园收费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标准,切实加强幼儿教师培训,提高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待遇,提高幼儿教师地位。
按照“统筹规划、因地制宜;优化配置、增加供给;科学保教,提高质量;充实师资、提升素质;拓宽渠道,加大投入;加强监管,规范办园”的要求,结合城镇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全县教育布局结构调整,做到统筹规划,合理布点,分阶段实施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工程,建立以公办幼儿园为主体,鼓励社会力量办园的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机制。积极创办乡镇、村级公办幼儿园,逐步建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到2013年,我县学前教育发展具体目标如下:
(一)在县城城东区新建1所县直幼儿园,规模为800人;在华侨管理区利用管理区卫生院旧址迁(新)建浪侨幼儿园,规模为1000人;改扩建县幼儿园,规模为1200人;在各乡镇建设1所以上独立的公办中心幼儿园;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闲置校舍大力发展村级幼儿园,改扩建76所小学附设幼儿园。
(二)以公办幼儿园为主体,公办民办幼儿教育协调发展。
(三)学前一年入园率达95%,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70%。发展残疾儿童学前康复教育。
(四)按照国家标准配足幼儿教师,提高专科以上学历层次教师比例;幼儿教师、保育员、保健员任职资格合格率达到90%以上,达到自治区的标准;培养1—2名教师成为自治区级学科带头人,3-6名教师成为市级学科带头人。
(五)办好1所自治区级示范性幼儿园,5所市级示范性幼儿园,15所县级示范性幼儿园。各幼儿园确定具有地方特点和园本特色的发展定位,落实发展措施,建立保障机制。逐年提高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
四、主要任务
(一)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满足幼儿入园需求。
多渠道扩大公办学前教育资源。通过改建、扩建、新建方式,扩大现有公办幼儿园办学规模。通过补助办园经费等方式,支持行政事业单位、街道、农村集体资产举办公办性质幼儿园。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富余资源和其他富余公共资源,优先举办公办幼儿园。县城、城镇幼儿园建设充分考虑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
积极扶持民办学前教育发展。制定民办幼儿园扶持政策,鼓励民间资本兴办幼儿园。积极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对非营利性民办幼儿园给予生均补贴,由当地财政提供财政票据,免征企业所得税。对民办幼儿园经报备并公示收取的保教费免征营业税。民办幼儿园的用水、用电实行居民水电价格。完善民办幼儿园分类定级标准,定期实行分类定级评估。建立升级激励制度,鼓励创建具有特色与品牌的民办幼儿园。建立向民办幼儿园派驻公办教师制度和公办幼儿园与民办幼儿园对口帮扶、共同发展机制,实行公办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到民办幼儿园支教制度,促进公办民办幼儿园协调发展。
以政府为主,多形式办好农村幼儿园。以乡镇中心小学、村小学为依托,充分利用中小学富余资源举办幼儿园。
(二)建立健全学前教育组织管理机构,加强对学前教育的领导和管理。
建立健全县、乡镇两级学前教育组织管理机构,明确职责。各级政府将农村学前教育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政府工作目标;采取有效措施,多渠道筹措学前教育经费,以政府投入为主,确保建设资金到位;完成县幼儿园改扩建、县城新幼儿园新建、华侨管理区浪侨幼儿园迁(新)建、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和村级幼儿园的各项建设任务;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妥善解决学前教师缺编问题,提高农村学前教师的待遇。
(三)重视示范性幼儿园创建工作,进一步提升保教质量和办园水平。
县城新建1所幼儿园,华侨管理区迁(新)1所幼儿园,建设12所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改扩建县第一小学、县第二小学、县第三小学、县浪侨小学和72所村级小学附设幼儿园。
创建21所区、市、县三级示范性幼儿园,重点建设县幼儿园,对其进行改、扩建,打造成自治区示范性幼儿园;在城东区新建1所公办幼儿园;将县城新建设幼儿园、浪侨幼儿园和3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成为市级示范幼儿园,将9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和6所民办幼儿园建设成为县级示范性幼儿园;进一步规范村级幼儿园办园行为,提高保教质量;加强师资培训力度,提高幼儿教师保教水平。
五、项目建设规划
在县城城东区新建1所幼儿园,规模为800人,建设面积7200平方米;在华侨管理区迁(新)1所幼儿园,规模1000人,建设面积9000平方米;建设12所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详见附件2);改扩建县幼儿园,在现有园区的基础上,利用县公安局办公区旧址3亩土地扩建,使其办园规模扩大到1200人;改扩建县第一小学等4所县直小学附属幼儿园和72所村级小学附设幼儿园(详见附件3)。
六、经费估算
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建设总面积126800平方米,总投资18120万元(其中含征地费320万元)。
七、保障措施
(一)因地制宜,做好县城幼儿园新建、乡镇中心幼儿园和村级幼儿园建设规划,合理调整农村幼儿园布局。将各乡镇幼儿园布局调整与中小学布局调整相结合,根据人口、地理、交通等条件,以乡镇为单位统一规划。
(二)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部门职责。地方政府是发展学前教育、解决“入园难”问题的责任主体。教育行政部门要完善各项政策,制定相关标准和准入要求,完善对幼儿园实行分类定级管理工作,加强对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的指导。财政、人社、编制等部门要根据学前教育发展需要,按照有关要求,做好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核对及工资预算工作,落实幼儿教师的编制问题。一是核定幼教公办教师编制,将人员工资和公用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利用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后富余的中小学教师通过转岗培训为幼儿教师,逐年为乡镇中心幼儿园配备一定比例的公办教师。二是根据岗位需要,逐年面向社会公开考试选聘符合条件的幼儿教师。发改部门要把学前教育纳入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支持幼儿园建设发展。财政部门要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制定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财税优惠政策。住建、国土资源部门要落实幼儿园的规划用地。人社部门要制定幼儿园教职工的人事(劳动)、工资待遇、社会保障和技术职称(职务)评聘政策。物价、财政、教育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加强幼儿园收费管理。综治、公安部门要加强幼儿园安全保卫工作,加大执法工作力度,整治、净化周边环境。卫生部门要监督指导幼儿园膳食营养与饮用水卫生、生长发育监测、疾病预防,落实国家免疫规划等方面的卫生保健工作。民政、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要根据职能分工,加强对学前教育机构登记、设施设备、餐饮和食品安全等方面的指导和管理。妇联、残联等单位要积极开展家庭教育、残疾儿童早期教育的宣传。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和农村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建立村(社区)和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和监督的机制。
建立健全学前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隆安县学前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教育、发改、编制、财政、人社、国土资源、住建、民政、文化、卫生、共青团、妇联、残联等部门组成。学前教育工作联席会议设组长、副组长和成员。组长由县人民政府分管副县长担任。学前教育工作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地点设在县教育局,负责日常工作。通过建立实行学前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各部门在资源调度和政策制定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明确部门责任,落实任务分工,加强统筹协调,形成推动学前教育发展的合力。
(三)开展教师素质提升工程。
1、学历提升。依托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学院、广西幼儿高等师范学院、县教师进修学校等院校,通过联合办学,全面、系统地培养合格的幼儿教师。
2、强化岗位业务培训,组织开展幼儿教师全员培训及继续教育,并形成长效机制。
3、加强对园长、专业教师、保育员、保健员的岗位培训力度,到2013年实现教师培训率达100%,各岗位合格率达90%。
4、抓好幼儿教师的资格认定和职称评定工作,改善教师待遇,稳定教师队伍。
(四)加强幼儿园监督管理,规范办园行为,提高办园质量。
1、严格执行幼儿园准入制度,根据国家基本标准和社会对幼儿保教的有关要求,制定各种类型幼儿园的办园标准,分类管理、分类指导,实行动态监管。
2、完善和落实幼儿园年检制度,分类治理、妥善解决无证办园问题,未取得办园许可证和未办理登记注册手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举办幼儿园。
3、加强幼儿园安全监管,相关部门按职能分工,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和安全责任制度,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全覆盖的幼儿园安全防护体系。
4、加强城乡交流,建立帮扶制度。把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构建县城“名园”与各乡镇“农园”结对帮扶网络,定期组织“手拉手”互助活动,年末总结表彰先进个人和集体,提升农村幼儿园整体办园水平。
(五)园舍建设经费筹措。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多方筹集资金,保证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一是用好中央、自治区安排的各种专项资金;二是争取国家、自治区、南宁市财政资金支持;三是多渠道、多形式吸纳社会资金。
(六)完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加大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各级政府要把学前教育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及时拨付到位。新增教育经费向学前教育倾斜。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在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中应占合理比例,未来三年要有明显提高。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按每年递增。制订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办园和捐资助园。建立学前教育资助体系。要不断加大投入,重点支持农村学前教育和学前双语教育。加强学前教育经费管理,规范经费使用行为,提高经费使用效率。
(七)建立激励机制,调动各方工作积极性。财政部门要确保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投入学前教育,奖励每年新上等级、新上示范幼儿园和“学前教育先进乡镇”、“优秀幼教专干”、“十佳园长”、“先进幼教教研组”等。
(八)强化监督指导,营造良好办园环境。县教育督导部门要把学前教育作为督导重点,纳入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考核的主要内容,加强对政府责任落实、教师队伍建设、经费投入、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督导检查,并将结果向社会公示。教育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对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进展情况进行专项督查;要组织宣传和推广先进经验,对发展学前教育成绩突出的单位予以表彰,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学前教育的良好氛围。
八、具体实施步骤及措施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1年1月—3月)
一是召开启动会、动员会,对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各项工作全面部署,统一思想,统一认识,把学前教育工作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政府工作目标。二是成立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各级、各部门按照职能分工制定工作方案。三是建立工作目标责任制,把学前教育工作纳入领导任期目标考核内容,层层签订责任状。四是通过各种媒体加强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对学前教育高度重视的良好氛围。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1年4月—2013年8月)
1.第一阶段(2011年4月— 2012年12月)
(1)规划
2011年3月底前,完成县城城东区幼儿园新建和各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建设的总体规划以及改扩建项目的单体初步设计工作。2011年4月底前,完成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建设的前期工作,如立项、可行性研究、地质勘探、施工图纸设计、“三通一平”等(以后每年有建设项目的学校均要提前3个月完成项目建设前期工作)。
(2)基建项目
①改扩建项目
2011年改扩建县幼儿园、雁江镇中心幼儿园和丁当镇中心幼儿园共3所,规划建设面积23400平方米,建设资金投入3672万元。2012年8月底前,完成扩建任务。(详见附件2)
②新建项目
2011年新建那桐镇中心幼儿园、乔建镇中心幼儿园2所,规划建设面积16200平方米,规划投资2466万元;在华侨管理区迁(新)建浪侨幼儿园,园址在华侨管理区原卫生院旧址,建设面积9000平方米,投资1470万元。计划2012年8月底前完成。
2012年新建城厢镇敏阳中心幼儿园、杨湾中心幼儿园、古潭乡中心幼儿园、都结乡中心幼儿园4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面积19800平方米,建设资金3120万元;县直城东区幼儿园1所,建设面积7200平方米,建设资金1336万元。计划2013年8月完成。(详见附件2)。
③小学附设幼儿园改扩建项目。
2011年开展县第二小学附属幼儿园及24所村级小学附属幼儿园改扩建工作,建设校舍面积9900平方米,规划投入资金792万元,计划2012年8月底前完成。
2012年实施县第一小学、县浪侨小学附属幼儿园及24所村级小学附属幼儿园改扩建工作,建设面积8200平方米,投入资金656万元,计划2013年初完成。(详见附件3)
(3)师资队伍
逐步完成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新建幼儿园教职工的编制工作和配足县幼儿园、浪侨幼儿园教职工。做好幼儿教师培训转岗工作,幼儿教师培训率达100%。幼儿教师、保育员、保健人员任职资格合格率达到80%,园长合格率100%。
(4)主要指标
到2012年,学前一年适龄幼儿入园率达到93%,学前三年适龄幼儿入园率达到66%。
2.第二阶段(2013年1月—2013年8月)
(1)基建项目
新建城厢镇中心幼儿园等4所公办中心幼儿园,规划建设面积25200平方米,规划投资3976万元(详见附件5《隆安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扩建项目一览表》)。改扩建隆安县第三小学及24所村小学附属幼儿园,建设面积7900平方米,建设资金632万。2013年8月底前,完成基建项目。(详见附件3)。
继续加大投入建设,完善乡镇中心幼儿园和小学附设幼儿园的规范化建设目标。
(2)师资队伍
积极培育县级幼教骨干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幼儿教师培训率达100%。幼儿教师、保育员、保健人员任职资格合格率达到90%,园长合格率100%。
(3)主要指标
至2013年,全县学前一年适龄幼儿入园率达到95%,学前三年适龄幼儿入园率达到70%。创建1所自治区级示范园,5所市级示范园,15所县级示范幼儿园。
(三)整改提高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2月)。
各部门严格按照《隆安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要求,对照部门职责任务,认真组织开展自查自评工作,加强整改,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完成。
附件:1.隆安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任务表
2.隆安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扩建项目一览表
3.隆安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改扩建小学附设幼儿园情况一览表
宁夏学前三年行动计划 篇6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教育厅等部门宁夏回族自治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的通知(宁政办发〔2011〕86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
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自治区教育厅、财政厅、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编办、住房城乡建设厅、国土资源厅《宁夏回族自治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一年五月十七日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学前教育,对促进儿童身心和谐发展,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为贯彻落实全国、全区教育工作会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和《宁夏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扩大学前教育规模,提高保教质量,逐步满足适龄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特制定本计划。
一、发展现状
截至2010年底,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幼儿园373所,其中公办幼儿园90所,占24%;民办及部门办幼儿园283所,占76%;农村幼儿园共计73所,占19.6%。全区在园(班)幼儿共13.78万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50.9%,比“十五”末增长12.5个百分点,全区共有幼儿园教职工7029人,其中专任教师4613人,占65.6%。大专及以上学历教师3978人,占56.6%。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需求空前提高,学前教育的发展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目前我区学前教育资源短缺、尤其是农村学前教育薄弱、教师数量不足等问题亟待解决。
二、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努力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合理布局学前教育资源,构建覆盖城乡的学前教育服务网络,进一步扩大学前教育规模,壮大教师队伍,提高保教质量。利用3年时间,全区共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19所(其中每县建1所县级幼儿园,共22所,乡镇中心幼儿园97所),乡镇中心幼儿园覆盖率达到50.8%。各县(区)通过富余校舍改造、举办校中园等形式建设村级幼儿园或幼教点210个,全区新增民办幼儿园50所,增加学前教师4500名。到2013年,全区在园幼儿达到18万人,比“十一五”末增长20%,学前一年毛入园率达到94%以上,基本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学前两年毛入园率达到70%以上,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59%以上。
(二)年度目标。
--2011年,启动实施“ 十二五幼儿园建设工程”。全区共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49所(其中新建县级幼儿园9所,改扩建乡镇中心幼儿园40所),计划内建设资金由自治区和市(县、区)按比例分担。各县(区)利用富余校舍改造村级幼儿园或幼教点70个,新增民办幼儿园20所。全区增加学前教育学位15000个,新增学前教师1500名,区、市、县三级培训在职教师1500名。全区学前一年毛入园率达到92%,学前两年毛入园率达到67%,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54%。
--2012年,新建公办幼儿园22所(其中县级幼儿园13所,乡镇中心幼儿园9所)。各县(区)改造村级幼儿园或幼教点70个,新增民办幼儿园15所。全区增加学前教育学位10000个,新增学前教师1000名,区、市、县三级培训在职教师1500名。全区学前一年毛入园率达到93%,学前两年毛入园率达到68%,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57%。
--2013年,新建乡镇中心幼儿园48所。各县(区)改造村级幼儿园或幼教点70个,新增民办幼儿园15所。全区增加学前教育学位20000个。新增学前教师2000名,区、市、县三级培训在职教师2000名。全区学前一年毛入园率达到94%以上,学前两年毛入园率达到70%以上,提前两年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59%以上,城市基本满足适龄幼儿入园需求,农村学前教育基础进一步增强。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促进学前教育快速发展。
1.加强领导,建立保障机制。各地政府要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发展,科学谋划,大力推进,落实“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要将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列为当地民生工程,不断加大学前教育投入,扩大学前教育规模,采取多种措施解决教师数量不足问题,切实推进学前教育快速发展。
2.明确职责,形成工作合力。自治区各相关部门要根据国家要求,认真履行职责。教育部门要切实履行好主管责任,制定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机构编制部门要根据中央要求和有关标准研究制定我区公办幼儿园机构编制标准。发展改革部门要把学前教育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支持幼儿园建设。财政部门要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城乡建设和国土资源部门要落实城镇小区和新农村配套幼儿园的规划、用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幼儿园教职工的人事(劳动)管理、工资待遇、社会保险和专业技术职称(职务)评聘政策。民政、物价、综治、公安、卫生等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加强对幼儿园的指导和管理。
3.强化督导,建立督导评估制度。自治区政府教育督导室要把学前教育作为督导重点,加强对政府责任落实、教师队伍建设、经费投入、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督导检查。市、县级政府教育督导部门也要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确保各项任务的落实。
(二)加快建设,多渠道扩大学前教育规模。
4.发挥政府职能,大力兴办公办幼儿园。突出政府主导作用,建立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实施好“十二五幼儿园建设工程”,3年内完成每个县(区)建设1所规模500人以上的县级幼儿园和97个规模300人左右的乡镇中心幼儿园的任务,5年内实现乡镇中心幼儿园全覆盖。
5.落实国家要求,做好城市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城镇小区没有配套幼儿园的,应根据居住区规划和居住人口规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套建设幼儿园。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要与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建设用地按国家有关规定予以保障。未按规定安排配套幼儿园建设的小区规划不予审批。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作为公共教育资源由当地政府统筹安排,举办公办幼儿园或委托办成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城镇幼儿园建设要充分考虑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
6.突出工作重点,努力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各地要在实施好“十二五幼儿园建设工程”的基础上,不等不靠,多渠道筹措经费,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后富余校舍等资源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保证每个乡(镇)至少建设1所公办幼儿园,人口较多的村举办相对独立的幼儿园,不具备独立办园条件的村可与相邻村联办幼儿园或举办幼教点,逐步形成覆盖乡镇、村的学前教育网络。
7.创新政策,大力扶持民办学前教育发展。各地要鼓励社
会力量举办幼儿园,通过创新政策,采取国有民办、民办公助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发展学前教育。加大对民办幼儿园的支持力度,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减免租金、以奖代补、派驻公办教师等方式,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开展民办示范幼儿园评估,对通过验收的民办幼儿园给予资金奖励。
(三)建立保障机制,确保学前教育健康发展。
8.确定财政补助标准。各地根据实际研究制定公办幼儿园财政补助标准。各地政府要设立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新增教育经费要向学前教育倾斜,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在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中要占合理比例,未来3年要有明显提高。自治区每年从教育专项经费中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学前教师培训和优质民办幼儿园奖励。各地也要安排相应的经费,保证学前教育事业发展。
9.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幼儿资助制度。各地要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的资助力度,保证他们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学前教师整体素质。
10.严格执行资格准入制度,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各地在幼儿园审批、年检和等级评估中要严把教师资格关,公(民)办幼儿园聘任的教师必须具备幼儿园教师资格。对新聘任的幼儿教师要加强岗前培训,切实做到先培训后上岗,保证幼儿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引进竞争和激励机制,实行园长竞争上岗、教师聘任制,提高办园效益和活力,努力建设一支热爱学前教育、业务素质高、年龄结构合理的学前教育师资队伍。
11.核定编制,保障公办学前教育师资需求。按照幼儿园编制标准核定公办幼儿园教师编制,通过公开招聘等方式逐步配齐幼儿园教职工。要为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地区配备专职巡回指导老师,保证居住分散地区的幼儿接受一定程度的学前教育。
12.加大培养力度,拓宽学前教育师资来源渠道。进一步扩大宁夏大学、宁夏师范学院等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规模,办好宁夏幼儿师范学校,实施初中毕业起点五年制学前教育专科学历教师培养模式,加大面向农村的学前教师培养力度。
13.建立培训网络,全面提高学前教师能力。建立区、市、县(区)三级学前教师培训网络,加强全员培训,开展有针对性的继续教育培训,3年内共培养自治区级学前骨干教师50名,市级骨干教师100名,县(区)级骨干教师200名。分区、市、县三级对5000名在职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学前教师的保教能力。
14.保障教师合法权益,提高教师待遇。依法保障学前教职工工资、专业技术职称(职务)评聘及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的落实。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公办学前教师,在职称评聘、岗位设置及工资福利待遇上给予倾斜。对优秀幼儿园园长、教师进行表彰。
(五)深化改革,全面提升保教质量。
15.坚持科学保教,规范办园行为。认真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加强幼儿园办园行为管理,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保育与教育相结合原则,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注重对幼儿进行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智力能力的培养,为幼儿提供安全、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避免和防止片面追求超前教育和学前教育“小学化”。
16.加强民办幼儿园管理,提高民办学前教育质量。进一步规范民办幼儿园的审批、登记、年检,做到责权统一。加大对无证办园的整治力度,保障民办幼儿园健康有序发展。
17.建立联合发展机制,促进学前教育协调发展。建立公办幼儿园与民办幼儿园、城市幼儿园与农村幼儿园联合发展机制,有计划地组织农村幼儿园、民办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到城市幼儿园、公办幼儿园挂职培训或轮训,并定期开展教育教学观摩活动,以提高民办幼儿园和农村幼儿园的保育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
宁夏将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缓解入园难
新华社银川5月18日电(记者 任玮)17日召开的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第9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自治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计划用3年时间,在全区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19所,使全区在园幼儿达到18万人,实现学前3年毛入园率达到59%以上。
据自治区教育厅介绍,截至2010年底,宁夏共有各级各类幼儿园373所,其中公办幼儿园90所,占总数的24%;民办及部门办幼儿园283所,占76%;农村幼儿园共73所,占19.6%。全区在园(班)幼儿共13.78万人,学前3年毛入园率达到50.9%,比全国平均水平低6个百分点。
宁夏计划用3年时间,新建22所规模500人以上的县级幼儿园;97所规模300人左右的乡镇中心幼儿园,使乡镇中心幼儿园覆盖率达到50.8%;各县(区)通过富余校舍改造、举办校中园等形式建设村级幼儿园或幼教点210个;新增民办幼儿园50所;全区增加学前教师4500名。
到2013年,宁夏全区在园幼儿将比“十一五”末增长20%,学前1年、2年、3年毛入学率分别达到94%、70%、59%以上。
自治区主席王正伟说,宁夏要努力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并逐步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
吴忠市利通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2011—2013年)
为了加快吴忠市利通区学前教育发展,着力解决学前教育发展不平衡、不规范、规模小等问题,满足适龄儿童入园需求,促进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全国学前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学前教育发展规划精神,特制定吴忠市利通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大力发展普惠性、公益性幼儿园;坚持从实际出发,拓展整合学前教育资源,因地制宜,积极创办城乡学前教育;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幼儿成长和学前教育发展规律,创新学前教育管理机制,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
二、发展现状及发展目标
(一)发展现状。
利通区现有各类幼儿园28所,其中城镇18所,农村10所;公办园(包括乡镇)5所,集体办园1所,民办园22所;自治区级示范园1所,三类园以上19所,未定级8所。2010年,3—6岁适龄儿童18040人,入园(班)幼儿14180人,其中幼儿园8890人,农村学前班5290人;共有教职工917人,其中幼儿园教职工779人,学前班138人;公办教师117人,大专199人,中专210人。目前,幼儿教师学历合格率达90%以上,专业合格率达75%以上,市级骨干教师22名;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78.6%,其中城镇87%,农村65.2%;学前一年入园率达到96.8%,其中城镇99%,农村92.3%。
在市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近年来,利通区学前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走在了全区前列,尤其是一些规模大、效益好的民办幼儿园已发展成为幼教事业的龙头,有力补充了幼教资源的不足,为幼教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利通区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当前学前教育资源仍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其主要问题是:城乡学前教育发展不平衡,农村学前教育资源、管理水平、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等均不能适应学前教育的发展需求;学前教育投入严重不足,财政没有单列学前教育专项经费;资源严重紧缺,尤其部分民办园存在规模小、条件差、班额大等现象,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和教育教学工作;幼儿教师严重短缺,按幼儿园师幼比1:
7、学前班师幼比1:15的标准计算,现至少还需要补充幼儿教师930名;临聘幼儿教师待遇低,缺乏保障机制,流动性大,严重制约学前教育的发展。
(二)发展目标。
---到2013年,利通区幼儿园总数达到53个,在园幼儿16950人,其中城区幼儿园22个,在园幼儿7410人(其中公办5个,在园幼儿2430人;集体1个,270人;民办16个,在园幼儿4710人);农村乡镇和村办幼儿园达到31个,在园幼儿9540人。公办园达到33个,在园幼儿11070人,民办和集体办园20个,在园幼儿5880人。
---到2013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使学前一年入园(班)率达到98%,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85%。
---到2013年,所有幼儿园都达到三类以上标准,其中达到自治区级示范性幼儿园标准的3所,一类园达到25所。
---争取到2013年,每个乡镇新建和改建一所乡镇中心幼儿园,人口集中的中心村基本达到一所幼儿园,乡镇标准化幼儿园达到80%以上,逐步取消学前班,加快推进农村学前一年免费教育。
---争取到2013年公办幼儿教师增加到700人;幼儿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95%,专业合格率达到85%;完善园长、教师持证上岗培训制度,使100%的园长、90%的教师接受专业培训。
---积极开展儿童早期教育实验研究,发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使70%的家长接受科学育儿指导,提高家长育儿水平。
三、工作任务
(一)稳步发展城区幼儿教育。到2013年,使城区幼儿园数量达到22所(新增11所,淘汰民办园4所),其中公办5所,民办16所,集体1所。新建、改建4所公办幼儿园,建筑面积16690m2,项目投资2367万元,其中:将利通区第二幼儿园迁至现朝阳小学,并进行改建,办园规模为18个班540名幼儿;将原五星小学改建为第三幼儿园,办园规模为15个班450名幼儿;将原秦桥小学改建为第四幼儿园,办园规模为15个班450名幼儿;在教育园区新建公办第五幼儿园,办园规模为15个班450名幼儿。在新民小区配套建设1所村办幼儿园,规模为9个班270名幼儿。城区规划新建民办园6所,建筑面积14867m2,其中:在新西区建设3所民办幼儿园(在和府小区建设1所,规模为9个班270名幼儿;在龙河金帝小区建设1所,规模为3个班100名幼儿;在8#地块建设1所,规模为9个班270名幼儿);在老城区建设3所(在阳光骄子小区建设1所,规模为9个班270名幼儿;在润泽华府小区建设1所,规模为12个班360名幼儿;在明珠花园三期新建一所,规模为12个班360名幼儿),使城区幼儿园布局基本合理,满足群众入园需求。
(二)加快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随着学校布局调整,充分利用调整后闲置的教育资源,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重点办好乡镇中心幼儿园。到2013年,乡镇中心幼儿园和村集体办园达到31所,在园幼儿达到9540人,使所有乡镇都建成一所标准化中心幼儿园,人口集中的中心村基本达到一所幼儿园,普及和延伸农村学前教育。三年内新建、改建乡镇中心幼儿园28所,建筑面积77900m2,项目投资12346万元。其中:在金积镇新建1所、改建3所(包括原金积幼儿园、东门幼儿园、油粮桥幼儿园、郝桥幼儿园);在古城镇新华桥村建1所;在上桥中心小学改建1所、在新建的中华中心村建1所、罗渠村建1所、牛家坊村建1所;在板桥乡梁湾村建1所、罗家湖中心村建1所、板桥村建1所;在高闸镇新建1所、韩桥村新建1所;在马莲渠乡中心学校附近建1所、改建巴浪湖小学1所;在东塔寺乡李园中心村建1所、洼路沟中心村建1所;在金银滩镇建1所、跃进桥村建1所;在金银滩农场新建中心幼儿园1所;在孙家滩开发区中心学校建1所、石家窑村建1所、种畜场建1所;改建郭桥中心幼儿园、刘湾幼儿园;在扁担沟镇新建1所、改建黄沙窝中心幼儿园。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充分认识发展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作为贯彻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突破口,作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任务,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民生工程,切实抓紧抓好。尽快建立“政府主导、教育部门管理、社会参与、城乡统筹、整体推进”的学前教育工作机制, 切实把发展学前教育摆上各级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当作改善民生和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加以落实。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新建和改建公办幼儿园,正确引导、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民办幼教事业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
(二)统一规划,和谐发展。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统筹协调,健全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形成推动学前教育发展的合力。在城市居民区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时,要统筹规划幼儿园建设,城区要根据建设部《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修订版)》的要求,规划建设好与居住人口相适应的配套幼儿园,做到与其他建筑设施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采取管理主体自办、租赁、承包、合作办园等多种方式,管好、用好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对那些具有办园实力和经验、在社会上享有良好声誉的民办教育集团,优先满足他们的办学愿望,以成本价划拨土地,在水暖电等方面予以照顾,教育部门优先办理办学许可证,优先予以定级(具体办法另行制定),充分发挥品牌示范引领效应,做大做强民办学前教育,全力推进公办、民办幼教事业和谐发展。
(三)加大投入,加快发展。各级政府要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新增教育经费要向学前教育倾斜。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在同级财政教育经费中要占合理比例,未来三年要有明显提高。市财政要按照自治区生均200元的标准核拨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并列出专项资金用于幼儿园园长和师资的培训、优质民办园的奖励等。积极争取项目,实施自治区“县、乡(镇)幼儿园建设工程”。
(四)建设队伍,提升素质。编制、人事部门要积极支持幼儿教育事业发展,通过加大对小学富余教师向幼儿教师转岗培训、招聘等方式解决幼儿师资不足问题。创新机制,努力将公办优秀师资逐步向民办幼儿园流动,不断促进民办幼儿园师资水平的提高。实行幼儿教师及园长持证上岗和资格准入制度,加强园长和骨干教师培训,2011年所有园长接受培训,每年培训幼儿教师200人;核定编制,根据国家规定逐步配齐教职工,多渠道补充合格教师。落实待遇,切实解决好幼儿教师的工资福利、职称和社会保障等问题,逐步建设高素质的幼师队伍。
(五)规范办园,提高质量。根据自治区教育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的有关要求,强化对各类幼儿园保教质量的监督和指导,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和质量观。健全完善学前教育管理制度,坚持公办民办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的原则,加大对民办幼儿园的监管力度和人员培训及教学管理指导,提高民办园质量。实施小班化教育,幼儿园每班人数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标准以内(小班25人、中班30人、大班35人)。
【冯庙中心学校学前教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推荐阅读:
高城镇中心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行动方案06-15
陶庄镇社区教育中心三年发展规划06-11
瓦渡乡中心学校教育发展汇报材料05-19
精勤中心小学三年发展规划05-21
孟家中心小学三年发展规划06-07
石花镇中心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自查报告07-19
庙滩镇中心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11-20
靖安乡中心学校管理行动改进方案06-28
坪上乡中心学校法制教育讲座活动计划06-06
黄流镇中心学校教育教研工作计划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