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是我们的必修课(共12篇)
孤独是我们的必修课 篇1
孤独是我们的必修课
——《百年孤独》之读后感
“若干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加西亚·马尔克斯在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百年孤独》的开篇这样写道。布恩地亚上校的记忆犹如一滴墨水坠落在宣纸上,无法停止地渲染开来。
恰如《百年孤独》这个题目给人的感觉一样,开篇这段话,马尔克斯将时间和空间拉长延展,给读者以脱离现实时间的魔幻般的感受。
一直深刻赞同王菲的《我也不想这样》中的反正最后每个人都孤独,在每段感情中,不管是暗恋还是相爱,到最后会发现不管是需求还是被需求,心灵永远都要有自己的空间。所以仍然你是你,我是我,难免孤独。你我都是一条直线,有人与我永远很近但永远不能相交;而相交后的两条线必然愈行愈远。
对我而言,单从读《百年孤独》的直观感觉来说,是非常的微妙且有意思的。与以往容易入书入戏的我不同,百年孤独里的悲欢离合、跌宕起伏、生离死别似乎和我之间隔了一层下雨中的玻璃墙。每当我似乎身临其境的时候,总有一层新雨将玻璃重新淋得模糊。也许是因为作者总以戏谑的口吻描述类似神话的种种场景,也许是因为书中人物狂野的孤独离世俗的自己太过遥远。
整本书中,每个人都是一个孤独的个体。从家族第一个霍赛阿卡迪奥,到最后一个具有家族明显特征的奥雷良诺。从高傲果敢轰轰烈
烈的奥雷良诺上将到精力充沛平凡而伟大的乌苏拉老妈妈,从纯洁如天使的俏姑娘雷梅苔丝到喜欢热闹以至于娶了两个老婆的双胞胎之一。
这些人,从出生开始就是孤独,逐渐的,有人在孤独中失去自我,比如第一个霍赛阿卡迪奥、梅梅;有人在对抗孤独中失去自我,比如雷贝卡;有人清醒的知道自己的孤独,可却无能为力,比如阿兰玛塔;有人孤独一生却不自知,比如乌苏拉,比如俏姑娘雷梅苔丝;还有人在生命的最后幡然悔悟,可惜为时已晚,比如我的上将奥雷良诺。一部繁杂庞大的百年家族史,一部脉络清晰的地方兴衰史。在时间的洪流中,个人在大背景的起伏中显得那样无力。羸弱娇小的被夺去生命,孤独执着着的留下悲伤的痕迹。无端去世的雷梅苔丝的萝莉像被作为祖母的形象保存,到最后仍然在咬手指的雷贝卡执着的不肯死去。经历夺走3000人生命骚乱的阿卡迪奥得不到任何人的相信。他们都是人群的异子,孤独的极端。
对于我,则早已习惯了与孤独为伴,未必开心,但也未必悲哀。孤独是一个陪伴人一生的伙伴是一个既定事实,与其否认,与其抗争,与其无谓的逃避,不如接受它,拥挤的人群里让它保护你回家,周六的上午让它陪你吃早餐,整理阳光,周日的下午让它陪你晒晒太阳,晒晒俱疲的身体与心灵。
如果你和我、和大多数人一样,周期性的抑郁,不妨看看这本书,让书中孤独人的鲁莽激起你无畏抗争的勇气。也许,我们可以活得更加骄傲自信,至少在别人眼中。奥雷良诺上将死去的时候,我心中一
阵痛楚,就是这么想的。
对梦想与光荣的向往,对独立与自由的憧憬,在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中,现实中的追求和希望超越于形式的虚幻,找到了最终完美无缺的结合点。
我相信,这本书能给我的,远远不止于此。
精英训练营三班
钟柯
孤独是一生必修的课程 篇2
大学城夜晚的星星很美丽,我从图书馆回来,拉着好友站在星空下。我抬头仰望,心头有无数感动,张口想说,却发觉她正低头看着手机。
那一刻,我倍感孤独。
认真说,虽然我在大学跟她关系最要好,但平时我们讨论的无非是淘宝哪家店铺实惠,哪里的东西好吃,最近在看什么韩剧,从来没有进行过关于理想、情感的深层次交流。
想到这我才惊觉:自从上大学以来,我一直处于孤独的状态。以前我的朋友是你,但是大学里的成长让我更批判地看到你的不足,与你交流的欲望一点点淡去。何况我渴望独立,试图剪断母子间的脐带。但我也没有一个交心的朋友,我尝试与周围的人友好交往,却始终不能更进一步,只是停留在能聊些家常的“普通朋友”阶段。而与我玩得最好的朋友,也不过是固定与我聊家常罢了。
我才明白自己为何常常莫名失落 :我实在太孤独了,当一本书使我深受启发,我环顾四周却无人可说,只能用笔尖倾诉;看到一部制作精良、夺人眼球的电视剧,我没办法就其中的台词设计、匠心情节来向朋友大赞它,张口只是“男主超帅,衣品巨好”。
我不知道向谁说自己心里的种种,我太渴望站到一群人中,被他们接受和认可。这不是来自被夸赞衣品好、皮肤白的那种开心,而是作为有思想的独立个体,被知道与理解的快乐。
女儿
女儿:
看完这封信,我好心疼你,心疼你的孤独。
但同时,我想起鲸鱼Alice,因为它发出52赫兹的叫声,而其他鲸鱼发出的叫声是15~25赫兹的。所以,它高兴时歌唱无同类懂得,悲伤时哭泣也没同类懂得。
我还想起了外婆村里与你同岁的智障儿阿晋,你还记得吧,因为我们会与她聊天,当我们在那里的时间,她几乎每天一早便来寻我们为伴。
还有这个时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霍金。他在轮椅上,靠着肌肉感应器来帮助他写作,表达。
还有我自己,当我与你爸散步时,月亮皎洁如新,我忍不住驻足仰望,你爸不耐烦地:“有啥好看的,天天看也看不厌?”
哲学家说:“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所有的事物与人都是孤独的,世上没有两个人有相同的基因与指纹。但是,Alice独个儿从太平洋游到大西洋,一路寻找,却也一路歌唱。
阿晋,不停地走向更远的地方,她走出镇子,走出县城,她想找一个可以一直陪伴她,不嫌弃她的人。目前,她已经嫁人了。
霍金,他写出了《时间简史》,还在美剧《生活大爆炸》中客串演出。
他们都不曾在孤独中沉入绝望深渊,而是一直朝着目标前行。
这才是世界最令人着迷的地方不是吗?
老妈
老妈:
你的一番话使我醍醐灌顶。或许现阶段对我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找到自己的目标,有目标前行,不管身在何处、与谁相伴都不会太过孤独吧。
可是向着目标前进,达到了目标以后呢?
嫁了人的阿晋,丰富了自己人生的霍金,都还是一样的寂寞吧。
我会思考我到底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过什么样的生活,但我也会害怕,就算我知道我一生的目标,还是没办法摆脱孤独。
你呢?当你意识到你会终身孤独的时候,是什么支撑你走下去的呢?
我知道我想要成为一个不断进步、超越自己的人,但是在我不断超越的时候,没有人能看到我的努力,因为不了解,所有的喝彩安慰都会是没有重量的轻浮之谈。你对我说过,人活到最后,还是感情才能填补内心的空虚。我就算找到了目标,为之努力,没有一个真正了解我的人,内心却依旧会空虚,我该将这空虚安放于何处?
女儿
女儿:
嫁了人的阿晋,据说每天都很开心的。而霍金,很喜欢与物理学家打各种如黑洞是否真的存在之类的赌,是另一种形式的心灵对话。
至于我,偶尔会觉得孤独,但很多时候,我从你爸那里感受到彼此陪伴的温暖。
你看,孤独的存在与感情的圆满并不冲突。
你是将孤独这种感觉看得太大了,但实际上,它只是你生命的一个面,甚至是一个点。你越是将自己投入多样化的生活,你的孤独时刻越少。
比如我心中常会有些细微的触动,没有办法与任何人诉说,这时候我会感觉孤独,但我有看书的习惯,在书中,我往往能看到作者与我有一样的触动,那时候一种被了解的喜悦便油然而生。
与知己的倾谈,也能让我忘记孤独。我们交流得不多,一般只在最需要聊天时通个电话,那种时刻的相谈甚欢让我非常满足。
当我认真倾听一个普通人,并真正放下自己去理解对方的同时,我内心也会有一种奇异的被理解被认可的满足感。
但这所说的一切,都只是暂时忘却孤独,它没多久又会回来的,与我们的心灵相伴相依。
总有某些时刻,会有一些无法表达的东西,无法成形的失落与疼痛,让我觉得孤独。
孤独是人这一生的必修课程。
我一直接受孤独是生命的一部分,所以它没有成为我的困扰。支撑着我一路走下去的,是亲情,爱情,友情,与要有所成就的渴望。
叔本华说:“要么孤独,要么庸俗。”孤独时刻,正好是我们积蓄能量,修炼自己的好时机。
每个人的个体感受不一样,你如果不能忍受孤独,那么,努力向上走,主动与人交流,表达,总会有人了解你。就如霍金,他写出了《时间简史》后,得到了全世界的尊敬。成就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发光体,是排遣孤独的好方法。
不过,真的到了那个时候,你又会有了不一样的孤独。
老妈
孤独是我们的必修课 篇3
周次 8 课次 6 课时 一课时 班级
高一(3)班 课题
《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 教学
目的
1、感受作品中无私的母爱;
2、体会作品诙谐幽默的语言表现力;
3、学会认识珍惜亲情。教学
要求 知识点 重点 难点
1、简要复述故事情节
2、梳理“我们”一家过母亲节的细节
3、分析人物形象
4、把握语言风格
教学方法设计 讲授、提问 作业
1、请回家用心地为母亲做一件事。
2、阅读小说《疯娘》,写一篇读后感。教学 后记
执教人:袁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语:曾几何时,中国的传统节日在人们心中占据着相当的份量,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多的西方节日被人们所接受,比如说:情人节,圣诞节,感恩节„„等,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什么节日?(2)简单介绍母亲节的由来
关键词:古希腊、古罗马。迷信与对母亲的尊敬,美国安娜.贾维斯,为纪念其母亲,完成其母亲的心愿,石竹花等。
(3)抽问学生以往是如何过母亲节的?
三、整体感知课文。问题设计:
1、文章是怎样的顺序展开故事情节的?请简要复述故事情节。明确:决定过节→制定计划→修改计划→游逛钓鱼→晚归盛宴
2、“我们”一家的“出发点”是为了给母亲过节,但是,最后,母亲却独自留在家里操持家务,等待一家人郊游归来,事实上又回到了起点。为什么会是这样一个结果?请梳理“我们”一家过母亲节的细节:
a、我们全家为报答母亲成年累月的操劳,是怎样准备过母亲节的? b、带母亲游逛的计划为什么发生了变化?是为母亲着想吗? c、当车上只能坐5人时,我们都找了什么理由说自己留下不合适?你觉得这些理由成立吗? d、母亲为什么说今天是她有生以来最快活的一天,眼里含泪说明什么?
四、分析人物形象。a、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全家人的美好愿望是让母亲在这一天多一点休息和快乐,但事实是母亲为了全家人过好这一节日反而更加辛苦地为家人操劳,文中我们看不见母亲的外貌,形象,却能够看到母亲身上的精神,请结合文中的语句,谈谈你对这位母亲的认识。明确:勤劳节俭、不辞劳苦、以家人的快乐为最大的快乐。
b、在家人周密的安排背后,却是不停改变计划的结果,最终母亲在母亲节这天依旧忙碌、辛苦,我们看看事与愿违的背后,家人的选择说明了什么? 明确:自找借口,以求心安;自私、伪善。c、既然是最终是这样的结局,我为何还要把自己和家人的这种不断找寻借口的心理暴露在读者面前呢?
明确:愧怍,内疚,同时也与母爱的无私形成鲜明的对比。
五、把握语言风格。
读完文章之后,你觉得本文在语言上风格怎样?
让我们学会孤独阅读 篇4
所谓孤独阅读,就是在阅读过程中要求能够排除干扰深入文字以忘我忘情忘怀的态度全心投注沉醉其中的一种阅读方法。阅读时要将自己设置于一种孤独的的状态中, 这样你才有可能准确解读深刻理解文本。也许环境很嘈杂,但在阅读中你此时心中只有孤独的环境、孤独的时间、孤独的空间、孤独的文章、孤独的读者、孤独的思维……这种孤独不仅仅是一种表象的,更重要的是指一种沉醉阅读的境界。
当你坐在案头,展开文章时,你要端正阅读态度,进入到阅读的状态中去。你的准备工作应当包括:有待读的文章、有足够的光线、有充分的时间,还可以有一杯热茶、一段轻音乐……阅读过程中要做到孤独:
首先,阅读时要坐得住。在读书的时间里你要有所牺牲,不做其他的事,你本来可以和同学去游戏、去打球、去谈天,到处走一走,或去玩玩具,但你为了阅读,在这个时间里你必须完全孤独起来。不能一边阅读一边这里摸摸那里动动,眼睛在左顾右盼,耳朵在注意听别人讲话或别的什么声音等,要能真正的静下来,学会排除这些容易让你分心的干扰。而坐在教室里阅读的学生,更要有能克制自己的排除周围一切干扰的能力。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拒绝同学的讲话、借东西、互相嬉闹等。要一心一意的阅读,阅读时的时间、空间等是属于阅读的。你要能静静的坐下来,孤独的阅读。
其次,阅读时要沉得下来。心要静,要能专心致志。不能一边阅读一边在想与文本内容完全无关的东西,心要完全沉下来。只有心沉下来了,一切外部嘈杂的干扰你都能排除,一切浮躁肤浅的杂念你也可暂时抛在一边。尽管有时你的心静不下来,你就借此来磨练自己的意志,孤独阅读的习惯是要靠长期的磨炼才能养成的。如果在阅读过程中,心没有沉下来,身旁的一切声音都是干扰,同学矛盾、老师的批评、考试的分数、家长的唠叨都会成为你阅读的障碍,孤独阅读拒绝这些。
孤独让我们成长优秀作文 篇5
学术的开始与最精神的哲思,无不需要一颗淡泊之心,一种坚守之志,一份沉浸之状态,宁静方能致远,这早已成为我们公认的学术基本素养。然而除却这份惯于孤身、舍弃呼朋引伴狂欢之外,孤独更意味着精神的独行,望其四野无一人同道,甚至见其八方仅质疑相随,如是之下仍能坚守自我,甘于不被理解的痛苦,做一个时代的反抗者、逃离者,才是孤独最珍贵之处。
这种精神的孤独使人时刻保持清醒,也即保存了人最重要的自我意识。托尔斯泰的出走得不到任何人的理解,然而正是他在孤独中坚持成就了他作为一个渴望变革者的光芒,让世人看见人的思想与胸怀可以这般无私、这般具有洞见。而当代,俄国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继任者,女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以纪实散文的笔调,将人类关怀与人性呼求的目光投向战争的受害者,投向社会最底层的妇女儿童。作家承受着来自男性世界与和平世界的质疑,承受着常人难以接受的黑暗事实,却在孤独的前行中将人性的洞察展现得淋漓尽致。在时代的洪流中,保存自我,保持理性最为困难,但正是这些敢于勇敢坚守的孤独者,继承并发扬了文明的精粹,成为时代的灯塔。
而我们也应当意识到,清醒的自我思考正是创新的关键。每一个专业领域的小小突破都可能成为对过去人类整体认识的颠覆,构成对权威、对主流价值观的撼动。哥白尼与第谷的故事已是耳熟能详,爱因斯坦不为人懂得相对论历程也已深入人心,再至马克思在经济、哲学多领域的革命性创造,康德提出“人为自然立法”的震撼观点,他们的孤独无不是一种痛苦,也无不是科学精神、创造精神的伟大体现。这似乎已成人类文明进步道路上的准则。——正如《米开朗琪罗传》中所说,痛苦是一种必要,而孤独是一笔财富。
当历史演进到今日,我们更需要一份对孤独的觉悟与执着。当媒体日益娱乐化、浅薄化,当学术流于浮躁与急功利近,当大众养成碎片化信息时代“被投食”的心态,我们更需要回望孤独。众声喧哗的时代,我们最该做的是甘于怀静怀远以至怀天下,甘于与沉寂的优秀思想为伴,甘于在一片急行军中做一个缓行人,或许孤独,却绝不匮乏。唯有如此,才能于泥沙俱下中不至丢失自我,才能在这个呼唤创新的时代真正有所创造。
我们不是孤独的行走者 篇6
王炜:我认为,移动互联网只是一个传播介质。在内容领域,它和互联网并没有本质区别。移动互联网不过是提供了你在碎片化时间去更快获取信息的能力而已。
从目前来看,和讯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相对PC来说是滞后的。但是,我也不认为这种滞后会有什么严重的后果。目前,整个媒体的移动互联发展,除了传统的广告模式,还看不到新的盈利模式出现。而且现在移动互联的广告价格卖得比互联网还低,广告位置还有限。所以这个市场,就媒体模式而言,任何时候进来都不晚。如果只是单纯的新闻内容的展示,而没有服务,商业模式上就很难维持。
在移动互联网上,没有寻找到明确的与服务相结合的移动互联网方式以前,和讯还是采用小步快走、谨慎推进的模式。
网络导报:和讯作为一个财经资讯垂直网站,为什么要开设科技频道,有没有做综合网站的打算?
王炜:和讯网目前拥有科技、汽车、房产、奢侈品等内容,甚至未来我们还在考虑健康、旅游这类产业的布局。第一,我们还是确定和讯网不会去做成一个综合门户;第二,投资是多方面的:健康是对人生的投资;房产、汽车是资产的投资;奢侈品是成就感的投资。而科技,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与和讯网没有太大关系,但是我们关注的群体,除了一部分投资者,另外很大的人群是都市白领,或者泛指公司人。他们需要投资信息和职场周边信息。科技恰恰就是公司人关注的前沿话题,这部分信息中间蕴藏着一些创业机会和新锐的数码产品,都是他们愿意去阅读的。
我们在做科技领域的时候,还是会发挥和讯网在财经领域的优势。和讯对科技的理解和报道和大部分门户网站是不一样的,重点不在于报道产品,更多是对科技公司的财务状况和商业模式的解读。实际上,也可以将它视为财经类的科技公司报道。
网络导报:几大综合门户网站的网民基础大,它们近年来也都纷纷开设了财经频道,相比而言和讯网的优势是什么?
王炜:我们不是孤独的行走者,后面还有很多追赶者。就现在中国的整个网络媒体现状而言,如果服务发展不起来,就会更多地受制于广告主,媒体价值观的坚守将会受到冲击。
大的商业模式不会因为抄袭而受影响,成败还是要归结到媒体自身的运营。和讯网在金融领域是占有优势的,我们也不怕别人抄袭。我们愿意和同行一起把这个市场做大、做好。
服务的领域很大,尤其对于金融产业来说。虽然存在很多追赶者,但大家同样都是在黑暗中摸索。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和讯网是觉醒比较早的,明确了要往服务的方向发展。但有更多的网媒还是延续单纯的内容模式,而忽视了如何去改进产品和服务。
孤独是我们的必修课 篇7
本书作者是张德芬,张德芬是我喜欢的作家,之前看过她写的《遇见未知的自己》、《活出精彩的自己》等书,这次又看了她的新书,《我们终将遇见爱与孤独》。本书是作者经历了第二次婚姻失败、子女出国留学等感情经历后所著,作者从自己的心理路历程和情感变化入手,告知大家幸福的秘密。
一、向内看,对自己生命中发生的所有问题负起责任
本书和《零极限》所讲的理论一致,我们身上所发生的一切问题,都是我们自己导致的,所以我们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一切问题,付起100%的责任。我们可以不为别人的行为负责,但必须为自己因为他们的行为而造成的感受负责。比如我们觉得自己的父母不够好,孩子也不顺眼,其实就是因为对他们有期望、有要求,希望他们改变,一旦这个期望没有被满足,我们心中就产生了不满。事实上,如果我们仔细去看会发现,这些期待是出于我们自己的需求,其实是我们没有彻底的无条件的接纳他们不够好的事实,是我们为了自己的需求而产生出来的对对方的期待。我们口口声声的说要幸福,可是始终把自己的幸福的权利放在别人的手中,一旦别人的所作所为,不能如我们所愿,我们就生出了嗔怒,就感觉不快乐,这就是痛苦的根源,这也是一种思维模式或者是一种情绪习惯。要想获得幸福,就一定要打破这个模式,走出这个思维的怪圈。真正的内心安宁,来自对自己的全盘接纳对自己的想法情绪都能有所觉察,而且接纳。太过看重自己的感觉,无法和自己的感觉拉开距离,因而不能承受接纳各式各样不同情绪的造访,正是我们当下最需要休习的重要功课。想要成长想要拥有一个自由的灵魂,自在的人生为自己的情绪负起责任是最重要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二、摆脱潜意识的操控
黄金投射。我们看到别人身上的优秀品质,其实都是我们身上就有的,这种投射就叫黄金投射。
阴影投射。我们看到别人身上那些不喜欢的行为或特点,其实也是我们身上所有的,这种投射就是阴影投射。
了解别人容易,了解自己却很困难,因为我们的很多东西都是在潜意识里面,只是不愿意看到他,才把他压到潜意识里面去,所以说通过潜意识来了解自己是最好的途径,所谓的灵性成长就是不断把潜意识的东西慢慢带出来,因为潜意识就像一座冰山,他每天都在操控我们的生活,我们一点一点的把自己潜意识的东西带出来,慢慢地就会更加了解自己的起心动念以及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个事,为什么不快乐。
唤醒潜意识的方法就是要保持觉知。当一个情绪来临时,我们要察觉到这个情绪,并不要按潜意识的运作模式急着做出反应。我们可以有意识的去观察自己:此刻的我,内在有什么样的感受和情绪?向内探索自我,并和自己的情绪良好相处,而不是急于寻找情绪的发泄口。发泄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是我们为了满足小我的需求,推卸责任的一种表现。因为我们自己内在控制不了自己的感受,就会找个替死鬼来承接,所以怪罪别人比承担责任要轻松容易得多。按潜意识的模式运作自动反应,长期以往只能让我们生活在痛苦的.模式当中不能自拔,离幸福越来越远。所有的正能量发出去,同样的正能量会回到我们身上,所有的负能量发出去也会加倍的回到我们身上,其实这个世界就是一面镜子,你展示了什么面貌给他,他就会用什么样的面貌来还给你。所以停止批判、停止评价,向内观,我是一切的根源。荣格说,在潜意识里头,你没有觉知到的东西都会成为你的命运。就是说,如果你随着自己的性子,随着自己的习惯模式去做事,没有觉知更好的做法的话,就没办法改变自己的命运。
三、爱得刚刚好
1、别把存在感和安全感都刷在你爱的人身上
真正的爱是永远都把自己放在第一位,我自己先舒服了,我才有资格说我爱你,我们美其名曰爱别人,其实是一种掌控,以及缺乏安全感的抓取。很多时候,因为我们自己不会找奶吃,所以需要别人喂,而喂那个人就很倒霉,我们却美其名曰爱,因为我爱他,所以我无论如何不能失去她,所以他要怎样怎样,而且我为他付出了那么多,所以他应该怎样怎样,其实这都不是爱。真正的爱是永远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否则我自己都不快乐却说我爱你,凡是有期望的爱都不是真爱,这样的爱是索取。你爱的人就是一面镜子,阴影投射在爱人身上,并且扩大了好几倍,难怪很多人的婚姻会出现问题。作者建议我们要真真切切地认识到所有的问题在于我们自己的内在我之所以对他有这样的期望,是因为我内在还缺乏一份稳定的爱,小时候父母没有给我,现在只有我自己才是唯一可以给自己这份爱的人。但我们能够找到自己内在的那份爱,就不会不断地通过亲密关系来疗愈内在的伤痛。那对双方来讲都是一种折磨。
2、尊重彼此的边界、停止控制
生活中经常会发现,伴侣之间太亲密了就会忍不住跨越界限去控制对方。用控制对方的行为来取悦自己的做法是对亲密关系的杀手锏。干涉别人,越界太多,也是婚姻的杀手锏最好的,就是做法就是,对方原来是什么样子,就让他是什么样子,除非她自己愿意改变,而跟你在一起的时候,你俩重叠的这个时间段彼此都是开心的就好了。这种尊重对方原有生活方式的相处才是长长久久的保证。
3、女人,请放下拯救情节
爱的太多的女人有一些共有特点:在亲密关系里,老觉得自己可以拯救对方,觉得对方这一生的潜能没有发挥出来,没有好好的被爱过,也没有好好的被对待过,所以会倾注全部心力,去为他付出,去爱他、拯救他,为他带来更好的生活,激发他所有的潜能。这种女人一般比较有资源和能力,所以往往自以为是,觉得可以成为对方生命中一个很大的加分项。有拯救情节认知模式的女人,通常会碰到一个比较会吸取他能量的男人,这样的男人有一个共同特征,他可能会在某方面有隐,如有酒瘾或毒瘾之类的,又容易沉浸在负面的情绪里。总的来说,他一定有一些无法自拔的不良习惯,等待着被拯救。这样的男人习惯付向思考,又比较自卑,内耗非常厉害,并且还喜欢自己跟自己过不去,这样的男人一旦碰上一个愿意当拯救者的女人,他肯定还会进一步纵容自己变成一个更无力的受害者,然后两个人就会形成一种共依存关系。在亲密关系,爱得太多的女人,往往都会陷入一种行为模式:不断地去付出,想要拯救对方,觉得自己可以为对方的生命带来不一样的转变,到最后把自己弄得精疲力竭,才发现对方竟然还是不能改变,然后就想打退堂鼓了。拯救者情节会让女人一次又一次地抱有希望,重新投入,最终成为一个恶性循环。爱得太多,付出太多,实际上就是藉由付出爱来换取自己的存在感。有木有太可怕?
有拯救者情结的人容易被那些需要关爱的人,吸引对他们的痛苦感同身受,并且热衷于寻求缓解他们的痛苦的方法,以此来使自己的痛苦减轻,这其实也是一种上瘾症。如果我们能够带着觉知,知道自己是这种具有拯救者情结的人,清楚又小心地走入一段关系,在关系中当你的拯救者情结发作的时候,一定要能够适时地阻止自己,提醒自己“爱到极致是放手”,随他去吧!
4、如何爱自己
爱自己有三个层面。1、和自己的思想相处。2、和自己的情绪相处。3、和自己的身体有所连接,爱自己的身体。跟自己的身体连接,真正爱自己的一个方式就是每时每刻能够去感受一下你的身体是什么样的状态,这很重要。如果你能够随时随地的感受自己的身体,感受身体的振动频率那就说明你和自己的身体是有所连接的。我们常说的活在当下,其实和自己的身体连接就是活在当下。我们经常说爱别人之前要先爱自己,可是如果你不能回到自己的内心,不能跟自己的身体连接,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把眼光投向外,去要、去索取,你就得看别人的脸色过日子,无法归于自己的中心。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情绪会来,他也会走,所有的东西都是来来去去的,越是抗拒和排斥某一种能量,那种能量就会因为你施加的力量变得更加强大和顽固。面对这些情绪时,我们要学会能够和他安然相处,那就是接纳他,允许他燃烧我们。我们真的不能太忽视自己的情绪,我们要去包容我们的情绪,就像包容我们爱的人一样。如果我们不包容她,就有可能会被情绪影响从而做出一些不理性的事情。爱自己不是拒绝别人的所有要求,不是不去感受任何情绪,爱自己是为自己划好界限,不让别人侵犯。与此同时我愿意和自己内在不舒服的感觉在一起,把这种情绪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去接纳和包容,当你学会和自己的不喜欢的情绪相处之后,你的人生会更加自在,更容易做一个快乐自信的人,这才是真正的爱自己。
很多时候我们的思维模式会给自己找麻烦。什么时候你可以清楚地看出自己的思维模式的谬误时,才有能力去改变。我们的情绪就像调频电台,为什么有时候怎么调都调不过来呢?其实是受制于我们的想法,当你陷入负面情绪时,你就知道你的脑袋里面一定有一些负面,而且错误的思想在影响着你,让你不快乐。所以很多事情,只要我们能够扭转自己的想法,去做一个正面的思考,那朵云就会镶上金边,事情自然会往好的方向发展。
5、不要过度付出
宇宙有一本公平的账,得到多少付出多少是公平的。如果你的付出后面是带着钩子的,那么对方可能不会真正感谢,这笔帐也无法给你加分。如果你是付出的一方,记得不要把自己的付出挂在嘴上,动不动用来绑架对方,让自己成为一个受害者。你不要认为自己为别人付出了很多,他们就会因为你的付出得到的好处而改变自己的习性,或是为了你做出什么改变。他们遵循自己那机械性的习性,该生气就生气,该背叛就背叛,不会因为你的付出会有所改变。要知道没有人逼你付出,是你自己心甘情愿的,对方没有回应、不知好歹、恩将仇报都是对方应该有的正常权益,我们必须看到自己付出背后的真相,并且愿意去承担。
孤独是我们的必修课 篇8
直到马文·马西的回归,他对罗锅嘲笑、辱骂、动手,也未阻挡罗锅心甘情愿追随他的脚步。罗锅放弃了衣来张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不仅如此,还协助马文·马西对爱密利亚小姐进行报复。最后两人将爱密利亚小姐的生活搅得天翻地覆,卷款离开。
这是一个稍显夸张的“三角恋”故事,每个人都穷尽气力的投入到一段单方面的爱情中,最终TA们都是爱情的失败者。这个故事从一开始就弥漫着一股凄凉。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灵魂,三位主人公不得爱,而镇上的人把爱密利亚小姐开的咖啡馆作为精神寄托,生活中TA们是最底层的劳动者,踏入咖啡馆的那一刻,感受到的是一种无以名状的“尊贵”。低位的上升让Ta们恪守举止、比此谦恭礼让。
孤独是我们的必修课 篇9
谈到演员的身体健康,他说:“演员这个工作生活极度不规律,比如熬夜多,像拍戏一般夜戏多。很多场景只能在晚上给你用,还有剧组抢时间,抢周期,大家风餐露宿,吃盒饭,实在熬不住也得熬,没办法,只能抽烟喝红牛,只能扛着。”
张晞临认为很多演员心脏都有问题,“为什么,因为一下子一个大激情戏,一下子又要你平复,心脏忽悠忽悠的,挺神经质的。长年累月,心脏肯定受不了。”
他感叹说:“这个职业看着风光,实际上是很孤独的工作,也许你挣了不少的钱,买了很大的房子,但是你很难踏踏实实在房子中住着。你在剧组的时间,你跟助理待在一起的时间都比你跟家人在一起的时间长。所以,你当演员时间越长,你的孤独感就越强。所以,我现在到剧组会带很多东西,投影仪,书籍,茶具,咖啡机等,你最重要的生命是在片场度过,你一定得抽时间放松一下自己。”
“有什么比一个健康的身体更重要的东西呢?干我们这行得有一个好身体,一个好的心智,平稳的心态最重要。平稳的心态能让你的前景更好。原本我一直在说,不着急,任何事情是急不来的,认真干,慢慢来,可能有一天,你一抬头,是一片蓝天。”
孤独是生命的礼物作文 篇10
人终究是孤独的。也许一生中,人们找过许多依附与寄托,故乡、亲人、爱人,可总是聚了又散了。如若把自己完全交付与谁,寄托与谁,那若是散了又该怎么办呢?留下的必定是伤痛。
缘聚缘散,唯敢于与自己相处的人才会获得永久的安宁。如平凹先生在《自在独行》书中提过的,人既然如蚂蚁一样来到这世上,忽生忽死,忽聚忽散,短短数十年里,该自在就自在吧,该潇洒就潇洒吧,各自完成自己的一段生命,这就是生存的全部意义了。
“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一切追随自然,听从内心。就像上山云游,遇到了佛就拜一拜,拜完了就继续游。你还是你,佛还是佛,世界未曾因你与佛的一瞬对视而发生任何改变。在这之后,佛依然端庄地坐落在那里,你依然宁静地享受孤独,一个人,没有惧怕,或许有一丝丝对世界的牵挂,但那仅仅处于对这个世界的善意。像切斯瓦夫·米沃什在诗歌《礼物》中写道:“这是幸福的一天,我漫步在花园里,对这个世界我已一无所求。”
孤独本身便是一个礼物,它让你获得安宁,教你谦虚与从容,让你懂得宽释与敬畏。而你之所以孤独,不是因为无人陪伴,不是因为缘浅缘散,而是因为你我都是独立的个体,所以,我们本应该孤独,也注定孤独。
孤独本是上天对每个人的眷顾,却只被少数人所享有。大多数人害怕与自己相处,他们可能永远无法知道:无知己和不被理解是一种常态,而不是一种悲哀。独处须要勇气,它更是能力,独处须要去面对自己真实面。独处的能力便是让自己充实与幸福的能力。因为一个强大的人不会依靠他人带给自己快乐,更不会让自己的情感被他人操控。而那些总是试图逃避孤独的人终究还是要面对孤独,可是那必定是一番凄凉的滋味。
孤独也绝不是与世隔绝,仅仅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而是做一个独立有思想的人。那些人当然有自己的追求,但一定不是去征服任何人,因为他们深谙自然的法则。
著名评论家王元化说:“一个人太热闹,这个人就完了。”是了,一个人违背了他应有的样子,怎么会好呢?现在的人们一直在追求和谐,但和谐从来都不是一百个人发出同样的声音,也不是彼此为了依赖而变得相似,而是当一百个人都发出不同的声音却还能彼此尊重。就这样人们彼此相爱,却又以各自独立的姿态生活。
网络:热闹的背后是孤独 篇11
“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到底是谁”。青少年网民在网上的“身份丧失”,使他们倍感网络的随意、自由,网上的相互攻击、谩骂,不受约束的“网恋”、“网婚”,大量的色情刺激等都容易使青少年对情绪的认识产生错位,严重的还会造成情绪障碍。
乍一看,这是很不合理的一种现象。尤其是对于刚接触网络的人来说,更是不可思议。他们会觉得,虽然上网久了,会有些冷落现实生活中的亲人和朋友,但是网络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巨大的空间,让我们可以接触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又怎么会孤独呢?
科学分析
Katz等心理学家在就通过研究证实,网络使用者和非使用者在交往的数量上没有差异,
他们认为”与其说,网络创造了一个陌生人的世界,不如说网络创造了一个交往和友谊更加丰富的国度“。既然这样,孤独又从何而言呢?
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其中非常关键的问题:交往重在质量,而非数量。
《生命是孤独的旅程》有感 篇12
最近读了两位文学大家晚年的作品,余秋雨先生的《借我一生》和贾平凹先生的这本《生命是孤独的旅程》,可能晚年的人都爱回忆往事,作家将回忆编撰成书自然是信手拈来的事吧。
两本书我看到了同样的情感:一代名家,退去浮华后晚年的落寞与孤独。两本书都大段回忆了曾经作品的创作历程,每每著书大都选择远离尘嚣,找一个艰苦的偏远小山村闭关修炼。创作环境很重要呀!
两本书也窥见了同时期两位作家风格的截然不同,余秋雨先生的作品文字华丽、见解深刻宏大,大都写的艺术文化历史。贾平凹先生作品以陕西农村题材为主,现实主义的自然派。
【孤独是我们的必修课】推荐阅读:
让我们学会孤独阅读12-02
心是孤独的猎手08-29
本是孤独的鱼诗歌05-11
陶渊明是孤独的诗人10-07
孤独,不过是成长的一味调料散文07-13
孤独一直都是自己的伤感散文05-09
孤独是一种姿态作文07-08
阅读是一种孤独阅读题答案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