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学生写作之灯

2024-09-23

点亮学生写作之灯(通用12篇)

点亮学生写作之灯 篇1

如何点亮学生的心灵之灯

“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它总是谦逊地低垂着它的绿荫。”这是戈尔在诗中所写道的。带着对绿叶精神的追求,带着对教师的崇拜,带着对教育事业的憧憬与热爱,我19年前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从踏上三尺讲台的第一天,我便有一个执着的信念:我要做一个播撒阳光的人!

一、在创新中播撒阳光

“如果你心头一片黑暗,那么什么样的蜡烛也无法将其照亮。只有照亮了心灯一盏,天地自然一片光明”。如果能让每一位学生都明白“人皆可以为尧舜”的道理,让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则一定能让他们更多地发掘自己的潜能,获取更多的成功。在学校接受教育的学生群体中,后进生在每个年级、每个班级都有,他们人数虽不多,但影响不小。该如何对待后进生所犯的错误呢?如果教师习惯于斥责学生,让学生写检查,甚至叫家长到校处理,采用这些简单的方法有时会起到一定作用,但责骂和羞辱多了的话就会压制学生精神上可贵的自尊,扼杀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的心灵变得自卑,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所以,我认为,对待后进生,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爱宽容,不要让他们对自己失去信心,以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内心动力。宽容,撑开学生心中的绿荫教师应该对学生宽容一些。芸芸众生,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可能他们经常无法克制自己的言行,无法出色完成学习任务,不一定有辉煌的未来,可是谁说一个平凡的人就比谁低人一等呢?宽容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虽然书本知识的灌输是很重要的,但是给学生营造一个宽容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个性张扬地发展是有利于他们成长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二、为孩子们的心中点亮一盏智慧的明灯

“让每一个人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是李镇西老师的新教育理念,我把它作为我们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也是我在孩子们心中点亮的那盏灯。我把它做成大条幅挂在黑板的上方。我每天都让孩子们学会体味身边的幸福,并学会把幸福带给别人。当他们之间闹矛盾了,我一指条幅“你们闹矛盾时,对方会不会因你的存在而感到幸福?”他们会自觉的握手言和。当有人做了一件好事,我就会对孩子们说“他今天把卫生打扫得这么干净,你们会不会因她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呢?”这时,孩子们会把感谢的掌声送给做好事的孩子。慢慢地孩子们矛盾少了,争执少了,更团结了,更和谐了,班内多了份融洽,多了份温暖。我还告诉他们,这句话要牢记心底,让每一个人因你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这个人会是你的父母、老师、同学,朋友,也可能是你不曾相识的路人甚至是路边的乞讨者。只要你能做到这些,你就会变成一个真善美的人,一个大写的人。假如每一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我们的社会就会实现真正的和谐,我们的世界就不会再有硝烟和战争。我很信奉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那句话“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是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作为文明的传承者、灵魂的工程师,不仅可以影响一个学校的孩子,还可以影响整个社会。苏霍姆林斯基还曾说过:“你今天如何对待学生,明天的学生就会如何去对待他人。”所以,要在孩子心中点亮一颗智慧的明灯,让他们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懂得爱别人的人。

三、点亮心灯,师生共同成长

也许大家都有与我类似的经历和感受,当我们挑灯苦熬,精心备课,辛辛苦苦传授学生知识,有时却发现他们的热情不高,眼神不够渴望;当我们认真投入对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却发现这些调皮个性的孩子依然我行我素;曾经,我的心一点点冷却下去,甚至有说不出的恼火、伤心。但几乎与此同时,这些孩子又能表现出让人欲罢不能的欣慰和感动,又一次次地温暖我的心田。一次,我嗓子嘶哑,我的办公桌上有人悄悄送上金嗓子喉宝。经知情同事介绍,这金嗓子喉宝是我班最调皮、我找他谈心次数最多的艾洲同学送的。一时间,1

一股暖融融的东西在我心中流淌,是欣慰,更是感动!身为新时代的青年教师,与这些少男少女相处,我发现:也许他们的言语和表现少不了几许执拗、鲁莽;也许他们的思维和行动欠缺几分理性和沉稳,但只要用心发现,他们其实很想与你接近,他们以独特的方式渴望着你的关注,企盼着你的关爱,在意你的关怀。如若身为教师的你忽略了这一点,纵然你有高深的学识,耀眼的才华,你在他心中也被打了一个大大的折扣。

教书育人是爱的事业,教师的爱与众不同,它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母爱容易出现溺宠,友爱重在礼尚往来,情爱少了几多严谨。而师爱是严与爱的巧妙结合,是理智的科学的爱,是主动积极的爱。精诚所致,金石为开。我们的爱不会付之东流,我们平淡的生活并不平凡:三尺讲台是我们思绪纵横的绚丽舞台,它面对的是将来的桃李满天下;明净课堂有我们灯火阑珊的彻悟境界,那里写满了学生点点滴滴的成长、充实。

当我在课堂上倾心投入和孩子们教学相长的时候,当我和孩子们在办公室敞开心扉促膝谈心的时候,当我在节日里收到学生温馨的祝福和问候的时候,当我看到学生的成绩明显进步的时候,我和许多老师一样,体会到了付出后的欢乐,这是教师所特有的快乐。拥有这些,我并不艳羡万贯钱财,面对这些孩子,听他们背“人之初,性本善”时,我更听懂了“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最后,我要说我很幸运,和这群天使般的孩子生活、学习在一起让我的心志更加清澈、纯净。

真心希望我心灵微弱的阳光能撒播到孩子心中,给他们冬日的温暖;也用他照亮我前行的方向。

点亮学生写作之灯 篇2

在现实生活中, 每个人都有喜、怒、哀、乐多种丰富的情感, 学生的情感更丰富, 很容易感情用事。语文教师必须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建立一种稳定的和谐的“情感场”师生互融、互动。古人云:“亲其师, 信其道。”语文教师如果跟学生距离近, 感情融洽, 就会受到学生的尊敬、爱戴与钦佩, 学生将确信其教导的真实性和正确性。对于所传授的知识、认真领会;对于其谆谆教导, 言听计从, 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产生共鸣。此时, 教师教得得心应手, 学生学得愉悦满足。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试想: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 燃起学生的生机, 要让学生不仅关注自己, 而且关心他人, 更关注生活、关注国家、关注社会、关注自然, 使学生热爱生活, 用善良和友爱的心看生活和自然世界, 一切便会美丽, 一切就会变得有意义, 学生的情感也就被调动起来。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 是学习语文的重要因素, 教师的一举一动无不影响学生的情绪、情感。面带微笑的教师在站上讲台的那一瞬间, 这种和蔼可亲的教态便可将部分精力尚未完全集中学生拉回到课堂中。这样的课堂未成曲调先有情, 师生已经有了心灵沟通, 复习旧课, 导入新课便顺理成章。比如:语文教师一进课堂, 就应观察学生的神态、举止, 做一个简单的幽默的描述, 让学生活跃起来, 进入角色, 对这堂课感兴趣。由此可知, 情感 (非智力因素) 对教学有多大作用。

调动学生情感的方法多种多样, 教师应运用各种教学手段, 充分发挥教学艺术, 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课堂教学教学中, 教师的情感必须有感染力。要具有感染力, 教师就必须对学生有真挚无私的神圣之爱。正如有一位学者所说的: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 从泉眼里流出来的是水, 从一位充满爱心的教师的教学里, 涌出来的是一股股极大的感染力。此外, 教师还要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生对知识的兴趣的第一源泉、第一颗火星, 就在于教师上课时所讲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实所抱的态度。”最后, 教师只有对教育事业有执著追求, 才会全身心地投入, 而不是仅仅当做职业。学生感觉到学习不是外部强加的, 而是自己选择的结果, 他就会乐意多参与课堂教学。

如果说文字标点是文章的外衣的话, 那么情感就是文章的灵魂。学生有了情感, 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情感, 只有燃起感情之灯, 才能与文章故事产生共鸣, 深入领会文章表达的意思。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 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教师宜创设情感交流的文化活动, 营造情感交流的氛围, 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使得双方互相走进对方精神、情感和整个心灵世界, 并以此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情之互融的基础上, 使教学听之顺耳, 理之达心, 知之入脑, 达到理想的教学境地。

传统的语文教学, 语文课成了报告课, 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天花乱坠, 学生在底下昏昏欲睡。如何激发学生学语文的情感呢? 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各抒己见, 畅所欲言, 教师幽默风趣。也就是说, 只有爱上语文课, 点亮情感之灯, 学生才能兴致盎然地参与语文课堂教学。

学习语文, 实际上就是文字积累、思想交流的过程, 学生充满激情地饱含深情地上语文课, 学习语文就容易了。课堂上, 把文章当故事讲, 把精彩的句段当做美味佳肴品一品、尝一尝, 是很有乐趣的。如教学《月迹》一课时, 在学生初读完课文后, 我问学生喜不喜欢这篇课文, 学生都说喜欢。我问:“为什么喜欢? ”有的学生说:“很好玩。”有的学生说:“很美。”有的学生说:“跟别的文章不一样。”我说:“这篇文章的确很好玩, 也很美, 好玩在哪里, 什么很美呢? ”我让学生分小组探讨。十多分钟后, 学生给了我答案。有的学生说:“寻找月亮, 这件事很好玩, 很有趣, 把月亮慢慢的移动写活了, 好像月亮有生命, 像童话。”有的学生说:“描写月亮的语句很美, 把看得见, 摸不着的月亮写得有形有色, 有胳膊有腿, 词语用得好。”有的学生说:“人物的对话很有趣, 充满了童真童趣。”在短短时间里, 学生找到了文章的关键。接下来, 我让学生美美地读课文, 读美丽的月光景致, 读活泼有趣的人物对话, 学生读得津津有味。最后, 我问:“皎洁可爱的月亮人人喜爱, 人人追寻, 她象征什么呢? ”思考了片刻, 一个女生说:“象征美好的东西。”我笑了。接下来, 我继续引导, 提问:“生活中什么是美好的东西呢? ”有的学生说金钱, 有的学生说花草, 有的学生说帮助别人, 关心他人。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我说:“大家都说得有理, 生活中美好的东西很多, 和好朋友一起玩乐很美好, 得到别人的关心关怀或给予别人关爱也很美好, 接受亲人或老师的谆谆教导很美好, 自己战胜困难挫折变得勇敢坚强很美好, 树立一个人生目标, 然后努力实现它很美好。大家努力去寻找或享受美好的东西吧。”

语文课是思想情感交流课, 如果让每个学生在情感的灯光下, 在爱的阳光中成长, 学生的潜能就会被开发, 奇迹就会出现。用情感架起学生学习语文的桥梁, 用情感架起老师和学生沟通交流的桥梁, 学生一定会到达目的地。

摘要:教学是一门艺术, 语文教学艺术不在于教师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师生必须建立一种稳定的和谐的“情感关系”, 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情感场”的作用。时代在前进, 教学的观念方法都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 将学生的感情之灯点亮, 让学生在明亮的快乐的语文课堂中学习和进步。

点亮学生心灵之灯 篇3

“如果你心头一片黑暗,那么什么样的蜡烛也无法将其照亮。只有照亮了心灯一盏,天地自然一片光明”。如果能让每一位学生都明白“人皆可以为尧舜”的道理,让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则一定能让他们更多地发掘自己的潜能,获取更多的成功。

在学校接受教育的学生群体中,后进生在每个年级、每个班级都有,他们人数虽不多,但影响不小。该如何对待后进生所犯的错误呢?如果教师习惯于斥责学生,让学生写检查,甚至叫家长到校处理,采用这些简单的方法有时会起到一定作用,但责骂和羞辱多了的话就会压制学生精神上可贵的自尊,扼杀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的心灵变得自卑,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所以,笔者认为,对待后进生,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爱宽容,不要让他们对自己失去信心,以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内心动力。

一、宽容,撑开学生心中的绿荫

教师应该对学生宽容一些。芸芸众生,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可能他们经常无法克制自己的言行,无法出色完成学习任务,不一定有辉煌的未来,可是谁说一个平凡的人就比谁低人一等呢?宽容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虽然书本知识的灌输是很重要的,但是给学生营造一个宽容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个性张扬地发展是有利于他们成长的。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沐浴在爱的阳光下,学生才会有安全感,才能迅速适应新环境。我曾有过这样一名学生,学习成绩差,不断捅娄子,前两天上网的事情没完,又被查出抽烟。我当时非常恼火,狠狠地批评了他一顿,没想到第二天他交给我一封信,信中写道:“老师,我昨天一晚上都没有睡觉,想了许多,我也恨自己不争气,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做这么多错事,丢了班上的脸。我已经让你彻底失望了。以后请老师不要再过问我的事,只当我从地球村消失了……”看到学生这样的信,我意识到自己生硬的批评丝毫没有取得好的效果,如果该生从此没有自信,不求上进,那么任何教育措施都是枉然的。冷静下来后,我又把他找来,态度很诚恳地向他道歉,并与他坦诚相谈,使该学生感到老师对他并未失去信心,从而有了悔改的动力。后来,虽然出现了反复,但我都克制住自己的情绪,宽容、耐心地跟他谈,让他确实认识到自己的不妥及错误,坚定他改正错误的决心。在他读大学后的第一个教师节来临时,我收到了他寄给我的贺卡:“老师,假如有来生,我还做你的学生!”

在思想教育工作中,教师要注重情理结合,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寓情于理、相得益彰。要调查、研究,真正掌握学生在想什么、急什么、要什么,摸准他们的思想脉搏,掌握他们的心理,用宽广的胸怀、细致入微的关怀去包容和滋润他们的心田。

二、尊重,拨开学生心中的迷雾

人民教师霍懋征老前辈说道:“从事小学教师工作60年,我从没有对学生发过一次火,从没有惩罚过一个学生,从没有向一个学生家长告过状,从没有让一个学生掉队。”的确,只有发自肺腑热爱自己的教学事业,只有发自内心地热爱自己的学生,才能让自己的心灵破茧而出!不少教师感叹世态炎凉,自我解嘲不要太多情。然而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班主任要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就需要善于把握情感、善于用情感来激励。用情之道,就是班主任以深厚的感情去爱护、同情、关怀、体贴、帮助和指导学生,使他们消除对立情绪与不信任感,真心实意和班主任交往,并接受班主任的管理和指导,心情舒畅地学习与生活。

尊重、理解、爱护、指导学生,让教育的过程充满平等公正的人文主义光辉,让学生愉快地度过青春期。可以这么说,作为一名教师即使没有能力去点燃火种,也绝对不能熄灭火种!面对眼前充满好奇和天真的孩子们要珍惜、更要努力让每一个孩子的心中充满阳光,让每一个孩子在爱的抚慰下快乐成长。每一位为人师者,放弃一个学生,可能会减少你的工作压力,可能会提高你的教育质量,可能会给你赢得荣誉,但你放弃的却是一个孩子的美好前途,放弃的是一个家庭的希望,留给自己的也将是一个永远的遗憾!

三、信念,点燃学生心中的明灯

“我们的生活就像旅行,理想是导游者;没有导游者,一切都会停止,目标会丧失,力量也会化为乌有。” 这是德国诗人歌德的名言。“让每一位学生的脸上充满微笑,让每一位学生心里洒满阳光”是我作为班主任的最大心得。人生关键就是几步,一失足可能会影响乃至毁掉人的一生。因此,班主任在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更要做到“爱心、细心、耐心”三心并举,才能帮他们架起一道道跨越误区的桥梁。

20多年的教学与班主任工作,使我深深体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真谛,没有“爱心、细心、耐心”教育,就很难点亮学生的心灵之灯,让我们继续努力,让学生们在成长、成才的道路上始终充满阳光。◆(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

点亮友善之灯(推荐) 篇4

郭胜峰 临泽县倪家营镇中心小学 六(2)班

友善是冬日的一片阳光,它使饥寒交迫的人重新感到人世间的温暖;友善是一泓沙漠中的清泉,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友善是一首飘荡夜空的歌谣,使孤独无靠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友善是一场洒落在土地上久旱的甘霖,使心灵枯萎的人得到情感的滋润。

有一次,我在镇上推自行车时,没有注意到路边的行人,一不小心,把一位老太太的裤子给扯了个大口子。我一时不知所措,只能一个劲地道歉。我该怎么办呢?我本以为这次我将难以脱身了。

我摸着口袋里的钱,希望那仅剩的30元能解决问题。我抬起头,刚想说出“赔钱给你”,不料老太太淡淡地对我一笑:“看看,我都老糊涂了,走路也不小心,小伙子,别在意,别在意啊。”我顿时愣在那儿,眼看着老太太转过身,渐渐走远了……从那以后,我养成了推自行车时先看看旁边是否有人的习惯,因为那淡淡的一笑已深深印在了我的心中。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友善无处不在。还有一次,爸爸带我去镇上买东西,也许是过于匆忙,连手机落在商店柜台了都不知道,等爸爸发现时,已经到了下午了,爸爸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了商店,希望可以找回手机,没想到,手机还真在,而且毫无损坏,妈妈非常激动,连声道谢,还特意请人写了封感谢信送给了那位叔叔。这件事给我的感触很深,它让我知道了,这个世界是和平的,一个人的力量是薄弱的,但把所有薄弱的力量凝聚在一起,就是强大的,是势不可挡的。

啊!友善,你就是和平,你让人与人之间相处得更加亲密,让尴尬的场面化为乌有。你如快乐的源泉,使人愉悦,你如晶莹的露珠,滋润花朵。啊!友善,离开你,生活充满矛盾,离开你,社会将永远停留在黑暗之中。友善!生命的源泉!

点亮文明之灯作文 篇5

文明是涓涓细流,是和煦春风,是灿烂阳光,更是我们生活中的一盏明灯。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场景:一位打扮入时的年轻妈妈领着一个小男孩在逛街,小男孩口渴了,叫他妈妈为他买一瓶可乐。不一会儿,那瓶可乐就被喝得见了底,那位年轻妈妈从小男孩手中接过空瓶子,向附近的那个垃圾箱大张的“嘴巴”进行远距离投射,在“砰”的一声撞击垃圾箱之后,骨碌碌到了一边。对于这“小小”的失误,妈妈压根儿没想要纠正,自顾自地继续往前走。然后意外的一幕发生了,小男孩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朝瓶子的方向跑过去,将瓶子捡起,轻轻地放进可回收的垃圾箱中。面对众人对小男孩的交口称赞,那位母亲的`脸从脖子红到了耳根。

小男孩帮妈妈捡瓶子的动作也许不足为外人道,但是这一个细微的动作深深地感染了我。其实人生就是一次旅行,小男孩用实际行动为他的生命之旅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碰到诸如此类的问题:一口痰、一滴水、一片纸屑、一句话、一个手势……文明与不文明有时全在乎一念之间,往往一不注意就会犯下“小”错误,发生“小”问题。扪心自问,小男孩的“乖巧”,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具备的吗?当我们遭遇这样,那样的选择时,是否都能如那个小男孩一样自觉维护文明新风呢?平时,老师、妈妈经常灌输给我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理念。往往到了紧要关头,却压根儿地被抛到了九霄云外。所以我觉得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单单是一句口号而是应该要切实落实的行动。这一点一滴的举手之劳将浇灌出盛开的文明之花。

点亮关爱之灯、共享一片蓝天 篇6

----宣传部长:许晓云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上午好!我今天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点亮关爱之灯、共享一片蓝天”。

如果我是一盏灯,我愿给你带来光明,照亮你前进的路;如果我是一盏灯,我愿给你送去温暖,点燃你心中的希望。

曾读过一个小故事,更坚定了我的信念。有一个身患绝症的小女孩得到了病危通知书——她最多只能再活一个月。女孩的母亲悲痛不已,想在女儿最后的时间里,完成女儿所有的心愿,带她去她梦寐以求的地方,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女儿幸福„„可女孩却只淡淡地说:“我的生命只剩下一个月了,可我想去看,去做的事情还太多太多。我来不及全部实现了,就让我去敬老院陪陪那些孤寡老人吧!”于是,女孩到了敬老院,天天陪着老人们说笑、聊天,俨然成了他们的开心果。她把欢乐送给了老人,可有一天她还是静静地走了。但她一定带着满足,因为在她的生命里,曾为他人点亮一盏明灯,让他人感到温暖与快乐。

生活中,一声简单的问候,一句真诚的赞美,一次善意的指引,甚至是一个关怀的眼神,都会成为别人的一盏明灯。关爱他人,举手之劳也许就成就了别人。有一个小男孩,他总会将沙滩上的小鱼一条一条放回海里。有人不解地问:“海洋里鱼这么多,缺几条谁在乎啊?”男孩点点头,说:“可是这条鱼在乎,这条鱼也在乎„„?”说着,将一条条小鱼投入大海,我们一个善意的举动,有时也会举足轻重。所以,不要对那些“小事”不屑一顾,不做“小事”,如何成就“大事”?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行动起来没有常人那么轻巧,或许还异常艰难。他们的举手投足是那样的与众不同,但他们仍然在艰难地跋涉着„„这些人,就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残疾人。理所当然,我们应当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帮助。这种帮助,不仅仅表现在慈善捐助上,还应当更多地渗透到他们的生活中,对他们的尊重上。在5月20日国际助残日到来之际,我相信有更多的人会积极行动起来,关爱他人,共建美好的生活。

也许一个人的力量是微弱的,但只要有能量,就会发光,让我们一同点燃心中的关爱之灯,让许多许多的爱焕发出耀眼的光芒。相信我,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点亮我们的关爱之灯,我们的明天会更美好!

用生活美术点亮幼儿的童年之灯 篇7

关键词:幼儿美术,快乐活动,生活情境,巧妙选材

幼儿美术教育应回归美术教学的本真,用生活去引领幼儿走进美术的世界,打开他们的心窗,不仅会使幼儿的天性在教学中得到释放,而且还会使幼儿在美术教学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自然的美妙,这无疑对幼儿的身心成长大有裨益。这也正是为素质教育的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一、快乐活动,美必相随

比如,教师在让孩子们描绘各种动物的时候,便可以带着孩子们去动物园中,即便是没有条件的农村幼儿园也可以就近带领孩子们去农家看看那些可爱的小白兔、水里游泳的大白鹅、温顺的狗狗等。这些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在创作的时候他们会融入自己的情感。孩子们的童心是最纯真的,他们会发现动物眼中的喜怒哀乐。我记得在一次户外散步活动中,一个孩子跟我说:“老师,您看,狗狗在朝着我笑。它笑的多开心啊,我要把这个表情画下来。”“是啊,老师也相信它是真的笑了,因为看到你们这么多的小朋友,它不再感到孤单了啊。”回教室,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进行着自己的创作,有的孩子画了动物,而有的孩子却画了大家在一起的热闹的场景,还有的小朋友将狗狗也想象成为了一个小朋友,只是在他的头顶有两个长长的耳朵。只有自然给予我们的是真正的美术,只有将孩子们的创作灵感激发出来,才能创作出真实的作品。教师在其中不能只做一个陪伴者,更多的时候应该用自己的艺术化的语言去帮助孩子们学会观察动物们的各种主要特征,在绘画的时候指导孩子们合理地去构图,突出颜色和动物的主要特征。和谐的师生关系加上活动内容的延伸会使美术课变得更具生活内涵,更符合幼儿的心理趋向,也更具有美术的味道。在户外活动的时候,教师也要注意引导孩子们不要偏离了美术创作的方向,不要将美术课上成游览课,在孩子们进行创作的时候要特别指导孩子们对于动物的典型特征要进行细致的刻画。唯有这样的作品才是真正的美术作品。

二、生活情境,美由心生

美术活动环境的优劣对于幼儿的美术学习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幼儿美术教育如果要成为真正属于儿童自己的美术,就必须要使生活化的环境出现在美术活动中,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儿童的观察力才能逐渐增强,绘画能力也会在面对着这些熟悉的环境中得以提升。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让幼儿自己动手创作一些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图画或者是一些孩子们的具有新意的艺术创作挂在教室中,也可以在班级中适当添加一些活泼的装饰材料,为幼儿构建良好的创作环境。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来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绘画的能力。

三、巧妙选材,绽放童真

美术材料的选择对于美术创作的风格有着一定的影响,回归美术教学本真的创作就需要采用生活化的美术材料。孩子们的生活空间本来就很狭窄,在家庭和幼儿园中很难打开幼儿的艺术视野,而灵活地运用日常生活中的小物品进行绘画创作,不仅可以丰富美术作品的类型,使幼儿尝试不同的创作技巧带来的成就感,而且还可以拓宽孩子们的艺术视野。这样的生活化的教学是对幼儿天性发展的一种尊重,更是对孩子们生活情趣培养的一个途径,如自然界中的树叶、石头和生活中一些废弃的材料都是不错的选择。

为了培养孩子们的节俭意识,教师可以在美术活动中安排变废为宝这样的课程,可以在活动中展示一些变废为宝的美术作品,如用旧杂志做成的小座位,让幼儿去观察它的制作材料,孩子们都会很吃惊地发现这些材料都是生活中的废弃物品,但是做出来的作品却非常漂亮,小小的创作欲望就在无形中激发出来了。教师进而引导幼儿去自己想象如何将这些废旧的物品变为实用性很强的漂亮的生活物品。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凝聚着孩子们的主观思想,也是他们在生活的基础上逐渐产生的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的过程。因此,教师应积极鼓励孩子们去动手实践,创作出具有真实情感的作品,并在赏识的基础上告诉他们美术不是在画纸上画出天价的作品,以此来鼓励他们创作的自信心,引导孩子们去了解美来源于生活中,美术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激发起幼儿的创作热情。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在这个前提下去引导幼儿对这些废弃的物品进行分类,如纸质类的、铁制类的、塑料材质的等,使其掌握每一类材料的制作方法。这样的创作才是美术的真正回归的创作,才是融合着幼儿个体智慧的创作。

合理利用有益的废弃材料,满足了幼儿好动爱玩的天性,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自由制作、大胆表现,不仅对于孩子们的发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是一个很好的锻炼,还可以培养幼儿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美好品质。

点亮爱心之灯 篇8

人回来了,心似乎还在那里。从四川甘孜的惠远寺小学临走前的那天晚上,又溜达到他们的教室里看了一眼,几个孩子在屋里玩耍,雍中看见我小声说:“老师你别走……”我笑笑说:“我现在不走啊……”从她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一个小孩子纯真的渴望,似乎我眼睛有些湿润,我迅速转身走出了那个门,因为我知道,我一定不能把一丝的脆弱留在他们的记忆里。

第二天太阳升起的时候,接我们的车来了。一群孩子围在我们的门口,没有说话,只是默默看着,我狠心说:“你们怎么还不去上课?”哗的一下子,孩子们跑开了。 会儿我们出屋子的时候,发现他们又聚集在了门口。“快去上课!”我呵斥道,这次他们又跑开了,其中那个一直坐在后排的男孩子跑到墙角后喊道:“老师,雍中哭了。”

我当然知道雍中为什么会哭,拿起行李头也不回地上了车。车开启时两个孩子跑到车前的大门,一人一扇把大门打开,然后敬礼,直到我们离去……

藏区高原,可能是我们每一个人心中的圣地 那里的雪山草地是那么美丽 那里的蓝天让人很想用指尖触摸,那蓝天下也同样生活着一群善良热情的人们。走过很多地方,脚步在川西停下,那里有美丽的康定情歌,那里有蜀山之王——贡嘎神山那里也有一群可爱的孩子,让我们的脚步停留,让我们感受活着的意义。

是偶然也是必然

回来后不久的一天,电话响起,一看,是还在那里的苍狼打来的,接起来却是个嫩嫩的声音:“老师你在哪里?”原来是雍中,我说我在家里。

“老师你在做什么?”

“我在写作业啊,你的作业写完了吗?”

紧接着,我听到了另一个男生的声音“老师,你在哪里?”是落桑。

接着又一个孩子的声音:“老师你什么时候可以再来?”——这个问题是从电话传来的最后一个问题。可是对于我来讲,真正的问题是如何给予他们所需的援助。面对这些孩子,如果你问他们想要什么,他们肯定什么也不要,因为他们很容易满足和快乐。很多朋友听说我的经历,想出份力,想到了捐助,但是捐助什么您知道吗,是他们需要的?还是您想丢弃的?在那里的一个月,我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

年初本来是想到川西旅行拍些片子,种种原因未能成行。后来朋友苍狼回来后,说那儿有个学校是由活佛用自己的一些退休金在支撑着的,因此而深受感动,所以和苍狼商量好时间就上路了。我去之前,信誓旦旦地想把自己快速突破英语的方法向学生们传授一下,但我面对这些学生的时候却有些茫然了。因为学校一共有四个班:学前班,一年级,二年级和三年级,在我接手的三年级的班里,有一半的学生连汉语还说不清楚,就更别说以下的年级了,所以只能从汉语开始教。当然,用的是全国统一的教材。然而,就是这个全国统一的教材真是让我费劲,因为教材的编辑都是城市里人,编辑的内容自然也是城市题材,对于这个偏远地区的孩子来讲这些都是天书。比如插页里的一幅城市的图片,孩子们几乎问了我里面所有的东西是什么,因为他们从来没有见过高楼、天线,滑板车,轻轨……即使我把这些东西的名字告诉他们,他们也是一知半解。后来我问他们,谁去过12公里外的八美镇上,举手的有两三个;谁去过成都,回答是没有,谁去过康定县,回答依然是没有!我忽然感觉这些孩子很可能辈子都走不出去了,颇有些为他们伤感。

但他们一个个的确很快乐!而他们的幸福,也许就在于不知道外边的世界而对现实的那种简单的满足。真正能改变他们命运的不是我们这些支教的老师,更不是援助来的物资,而应该是社会,是政府对这里基础建设的完善,对教学条件的改善以及对当地老师的培养。

简单快乐希望

尽管我说惠远寺小学的情况有些复杂,但也并非没有希望。看到仁青老师的时候,我觉得我就看见了现在面前这些孩子的希望——仁音也是从惠远寺小学毕业,后来上了中专、大学,现在在附近的乡里做了老师,时常回到这里来给孩子们上课。用他自己的话说,他也是十几岁了才来到活佛的学校上学,要不是活佛给他这个机会,他现在还在山沟里放牛。而现在,他又回到了他的母校,和我们一起为这里服务!

在我的短期训练后,现在早晨孩子们见到我都是大喊:Morning Sir!更让我得意的是,三年级和二年级的孩子现在已经会唱“No Matter What”了,有不少的孩子已经开始随口就能哼唱这首英文歌曲。

为了让孩子们的生活更加丰富有趣,我挑起了三年级和二年级的孩子比赛唱歌,这些孩子一个个的谁也不服谁,都扯着脖子大声唱,那气氛非常热烈。一组唱罢后,他们涌上来问我谁唱得好,我顺势把这个问题抛给了旁边的苍狼——“大家去问桑吉老师。”随后在这个尘土飞扬的操场上孩子们像潮水一样将苍狼团团围住……

点亮学生写作之灯 篇9

一年一度的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总能让一大批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走向荧屏,走进公众,引发全社会对当前社会道德纲常、传统美德、社会和谐、人际关系、信仰导向等问题的思考。在这些自发深入的思考中,人们启迪智慧,接受教育。

这些道德模范,或展示了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道德情怀;或弘扬了见义勇为、勇于担当的无畏精神;或延续了以诚待人、守信践诺的传统品格;或诠释了敬业奉献、勤勉做事的职业操守;或践行了孝老爱亲、血脉相依的至美真情。人们在欣赏他们的同时,也会思考:到底是什么力量,让他们摆脱理欲纠缠、打破利义冲突,而义无反顾地选择坚守和孤独?纯粹的道德是完全抛去外在利益算计,出于康德说的“道德律令”的自觉自愿行为,以利益诱导或强迫的方式推行道德,哪怕是出于公心公利,也会违反道德要求,走向道德的反面。道德的真正作用不在行为引领,而在心灵启示,这些道德模范,就是用自己的道德行为,点亮了每个人心灵之灯,让我们明白,世界上有一种穿透时空的壮丽,有一种流传千载的温暖。

在社会发展的转型期,道德、规则约束力下降,浮躁、功利传播力增强,以市场交换为原则,更多的人把目光盯在自身利益上,更多的人在用言行践踏道德的崇高圣洁,当我们打开了利欲之门时,也就关闭了欣赏阳光彩虹的窗户。人是精神的存在,在物欲的满足中,最终得到的只能是内心的空虚和怯懦。社会需要道德点缀,人生需要道德引领,心灵需要道德浇灌,道德是社会的彩虹,是人生的雨露,是心灵的花朵。只有在道德的国度,社会才是和谐稳定的,人们才是幸福美好的,人类的未来和希望,只能以道德为载体。这些道德模范彰显了人间大爱,展现了人性大美,感动了全社会,温暖了全中国,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行为的昭示和引领,更重要的是精神的拯救和希望。

用实践之火点亮感恩之灯 篇10

一、在自主探究中认知感恩

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认知感恩是感恩教育的第一步,但如果要让学生更为直接深刻地认知感恩的概念,教师解释一百遍,还不如让学生实践一遍。在认知感恩阶段的实践,我比较提倡自主探究实践。教师通过导学案、任务单的方式,引导学生的探究行为,让学生自主完成多个探究任务,这些任务中包含感恩的行为和不懂感恩的行为,让学生在这些探究实践中直接接触和感知感恩行为,最后由教师引导点拨,对感恩形成初步认知。

我在小学四年级的德育课上,开展了“说说这些行为”感恩教育活动。我将学生以同桌为单位,两人分为一组,每组发放一份任务单,任务单中有A、B两个任务,这两个任务是相互对应的,如:A任务单中要求“把课外书借给同桌”,B任务单中的对应行为就是“同桌借书后,要向他道谢”;A任务单中要求“帮同桌打扫教室”,B任务单中的对应行为就是“同桌帮忙打扫完教室后,你一声不吭自己回家”等。一份任务单中有两组感恩的行为和两组不懂感恩的行为。亲身体验这些行为后让他们谈谈哪些行为让他们感觉舒服,哪些行为令他们感觉不开心。学生均表态懂得感恩的行为令他们身心愉悦,最后我告诉他们这种行为就是感恩的行为。通过利用任务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认知感恩,效果更好。

二、在生活情境中体验感恩

在学生对感恩形成初步认知后,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深入体悟感恩,指导学生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这阶段的教学,要将感恩教育与生活情境结合起来,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逻辑还是以具体运算为主,教师反复跟学生强调抽象的感恩概念学生不但难以理解,还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因此我们最好将感恩教育转化成具体的生活行为,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去体验感恩,逐渐懂得如何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在小学四年级的感恩教育中,我以“感恩日记”的方式引导学生在生活实境中体验感恩,学会感恩。我要求学生每个星期天晚上都拿出一点时间,回想一下过去的一周有什么事情是值得他感恩的,把这些事情记下来写成“感恩日记”。我告诉学生可以感谢任何事情,比如可以感谢清洁工阿姨把马路打扫得很干净;可以感谢妈妈在哪天做的一桌好菜;甚至可以感谢一周里那几个阳光明媚、令人愉悦的日子。我也告诉学生,所有的好都不是理所应当的,那些让我们感觉开心的事情都值得去感谢。我要求学生在感恩日记中至少写10件值得感谢的事情,并在周一的课上请同学上来分享。通过这样与生活实境紧密结合的感恩教育,极大丰富了学生的感恩体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恩教育,成为懂得感恩的人。

三、在实际行为中践行感恩

感恩并不只是口头的宣言,更应该体现在具体的行动上。开展小学感恩教育,最后还要落实到行动上。小学阶段要学生践行感恩,离不开教师搭建有效的实践平台。教师感恩实践平台搭建中,我认为要注意两点:一是教师搭建的感恩实践内容应该符合学生实践能力,不要过于追求形式内容的精彩,而创设一些超过学生年龄的感恩活动;二是在感恩实践平台搭建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明白感恩的方式不仅有物质,还有其他很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形成多元、健康的感恩观。

例如,我的一次班会课刚好临近母亲节,于是我以“妈妈辛苦啦”为主题,开展送妈妈一份母亲节礼物的感恩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开始前我引导学生:这份礼物可以是自己画的一幅画、写的一张感谢卡;也可以是帮妈妈洗碗、替妈妈捶背。无论是有形的礼物,还是无形的礼物,只要你的情感是真挚的,这份礼物就是最棒的。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各显其能:有的给妈妈唱了一首歌,有的包揽了母亲节那一周全部的洗碗任务,还有的学生画了感谢券,妈妈可以凭感谢券让她完成一项工作等。在实践结束之后的交流会上,学生纷纷表示比起他们给予的,从感恩活动中收获的更多。

用想象挖掘文本,点亮生命之灯 篇11

为此,我从文本入手,让学生展开想象,勾勒出在绝望中奋进的谈迁的人物形象,释放蕴蓄在生命深处的能量,演绎打不垮的人生。

一、活用关键成语,勾勒人生场景

语文教学要抓好工具性的落实,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为此,新课伊始,在导入环节,我便从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抓起,一方面检查学生对词语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串联起文本,帮助学生有效梳理课文的内容。

师:文中有不少四字成语,请大家找出来,看谁找得全。

生:“家境贫寒、化为乌有、奋笔疾书、茶饭不思”。

学生通过仔细搜索,找到了更多的成语,如“鸿篇巨制、夜难安寝、博览群书、年老体弱”等。我将这些成语重新排列,让学生一边听着我的朗读一边想故事。学生们很快将成语串联起来,并能够用自己的话来说:谈迁自幼家境贫寒,但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终于在50多岁时编纂了明史。可是没有想到,这部书被小偷偷走了。所有的努力都化为乌有了,这对他来说,是个致命的打击,他夜难安寝,茶饭不思,但还是咬牙坚持,决定从头再来。他年老体弱,一袭破衫,重新收集资料,四处寻访,奋笔疾书,最终完成了《国榷》。

通过词语的活用串联,学生对文本有了认识,构建了故事框架,为接下来的入境悟情奠定了基础。

二、抓住抽象数字,从逆境奋起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魅力所在,也是关键所在。如何读才能读得入心,让学生读懂谈迁,读懂谈迁的精神?这是文本的难点。课文没有过多的细节描写,但简单的白描式叙述恰恰给学生提供了想象和品读的空间,可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进行个性解读和体会。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课文中有很多的数字?请画出来,读一读句子。你们读出了什么?

生1:谈迁太艰难了。

生2:谈迁太伟大了。

学生从数学入手,理解了谈迁的努力和行动:他50多岁,修改了60多次,写了500多万字,而到了60多岁,还要从头再来。但单纯地用这些数字来解读谈迁,并不足以打动学生的心,只有进入特定的情境,学生才有深刻的体验。为此,我让学生展开想象:500多万字的书有多厚?相当于多少本作文书?他为了查阅史料,带着干粮走100多公里,100多公里有多远?他会遭遇什么样的天气?会承受什么样的艰辛?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眼前出现了风吹雨淋的谈迁,长途跋涉的谈迁,佝偻着身子的谈迁,满头白发、一脸沧桑的谈迁。20多年,寒来暑往;60多次,手不停笔;500多万字,字字如金。谈迁的人生变成一幅幅画,变成一串串数字,在学生的脑海中盘旋。

透过抽象的数字,学生如身临其境,切实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丰富内涵。

师:谈迁的稿子被偷了,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了他的悲痛欲绝。

文本只用了几个成语来表现谈迁的绝望,让学生深入文本,还需要通过想象来构建谈迁奋起的心路历程。我让学生深入挖掘谈迁的内心:他奋斗了20年,一直到50多岁,而今已经风烛残年,此刻,他不但恨,而且痛,痛到心底流血,痛到泪水流干。纵然如此,他还是没有倒下,只要还活着就可以从头再来。

学生在想象中,经历了这段从绝望到期望的历程,仿佛看见谈迁脸上的坚毅,还有那执著的眼神。借此,我带领学生朗读,用想象弥补文本的空白,发展学生的感受力。

三、再读文本题眼,领悟生命真谛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重在叙事,体现了很强的人文性。在文本中渗透人文性,必须要让学生走进语境,从故事中自主领悟,升华情感。我引导学生探究:请读读课文题目,想一想谈迁是靠什么完成《国榷》的。如果要你给谈迁贴一个标签,你会说些什么?

学生从故事中领悟到,信念点燃了谈迁的梦想,让他在致命的打击下,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顽强而又执著地走到终点。

师:读《国榷》这部史书时,你想到了什么?

生:想到谈迁,想到他的信念和意志。

我让学生对课题进行拓展和延伸:在谈迁眼中,信念是什么?信念成就了什么?学生由此对谈迁的理解更深了一层,并且形成了一个生命概念:信念是一盏灯,是能量,是谈迁永不放弃的梦。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一课,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只有打开学生感悟文本的心门,点亮学生探寻新知,感悟情感的信念,学生才会积极投身其中,将信念化为内在的动力,激励自己积极乐观地奔向未来,而这也正是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所在。

启蒙灯,点亮学生写作之路 篇12

关键词:文本训练点;激励机制;写话兴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第一学段学生要“对写话有兴趣”。低年级写话教学,首先是对学生兴趣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多观察、多积累,引导学生多阅读、多实践。教师要点亮启蒙灯,照明学生写作之路。让写话成为孩子生活中快乐的一件事,为中高年级写作打基础,为提高终身习作水平作铺垫。以下,谈谈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一点做法。

一、善用文本训练点,激发写话兴趣

语文的各种教学活动离不开文本的开发和利用。文本是教师教学活动中最便捷的资源,要充分利用文本资源。

1.问题拓展

文本都会设计相应的问题,给学生留下了一个想象与思考的空间。这也给教师引导学生说话、写话训练提供了良好的机会,既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说话、写话能力。

以二年级下册为例,《我为你骄傲》一文中“在便条上向老奶奶说明了事情的经过,并真诚地向她道歉”。这就成了本课教学活动设计的写话训练点。设计教学环节:假如你是文中的“我”,你打算怎么写便条?通过分组讨论—汇报交流—教师总结。最后要求按书信的格式去写:正文根据课文的提示,可采取“先写事情的经过,再写自己的心情,然后写如何赔偿,最后写怎么道歉”的顺序,签名时自己给“我”取一个美国小朋友的名字,日期自定。这一环节抓住“我”的便条做文章,让学生活学活用,将自己转换成角色“我”,根据自己的朗读感悟和体验写便条。如此,不仅检查了学生“读”课文的效果,还锻炼了学生“查”资料、“写”便条的能力,一举而多得。

再如,教学《“红领巾”真好》时,我让学生写出:“红领巾”好在哪里?说说你的感想。学生都能深刻地领悟到“红领巾”好在哪里,该向红领巾学习什么?有学生这样写:“‘红领巾’爱护小鸟。可是,我已经戴上了红领巾,却不能做到。前几天,我看见朱××捉了一只小壁虎,却不敢说什么。可是,小小的李×却敢批评她。想想我真对不起胸前的红领巾。以后,我要像林老师说的那样,保护好小

动物。”

能够充分利用类似课文的篇目相当多,只要我们好好开发,便能让学生走进文本世界,为写话开展各种有趣的训练活动。

2.词句铺垫训练

低年级学生由于积累的词句还不够多,往往难以把自己所看到的、想到的表达出来,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积累的词句入手,做好写话的准备。

比如写春天时,我先让学生说说有关描写春天的词语,如:春风送暖、大地复苏、风和日丽、春光明媚、百花盛开、鸟语花香、芬芳扑鼻、绿油油……我还引导学生说说写春天的句子,如:“万紫千红的花开了,燕子飞回来了,麦苗醒过来了,油菜花开了……”“那些野花呀!像小星星一样一闪一闪眨着眼睛呢!油菜花开得黄灿灿的,像一大堆金子一样,发出万道金光。”“柳树在小河边听着春之歌,微风一吹,它摇动起来,像小辫子一样的枝条,好像在说:‘春天真美!春天真美!’”……有了上面的铺垫练习,学生写起来就容易多了。又如,学了课文《我不是最弱小的》和《雷雨》后,我让学生利用学过的词语“雷声大作、倾盆大雨、阳光灿烂、随风舞动、乌云漫天、黑沉沉、树枝乱摆、迎面扑来……”等词语描写天气变化或写一篇观察日记。

3.句式模仿

“模仿”就是让学生对着课文学模仿样。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写话模仿练习,可以提高写话的训练效果。我喜欢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模仿写话,而句式仿写是写话训练的一项最基本的训练内容,对低年级学生更适用。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能帮助学生掌握技巧、熟练技巧。

如:在《画家和牧童》中“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训练时,先指导学生认真读原文,“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读后让学生体会这种句式的构成特点,口述自己在一段时间内做两件事,然后让学生自由地进行仿说仿写。经过三步进行,由扶到放,层层深入使学生牢牢掌握该句式,达到运用自如的目的。

4.续编故事

故事是孩子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学生爱听故事并产生编故事的强烈欲望。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故事情节的发展继续编故事,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故事的结局可以多种多样,可以通过续编故事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能力。例如,教学《两只小狮子》时,可在课文的结尾处让孩子充分发挥想象,说一说懒狮子后来的生活情况,孩子们驰骋在自己的想象中,续编了一个个内容不同,但很精彩的小故事。

二、善用激励机制,激发写话兴趣

激发低年级学生的说、写话兴趣,还应在评价上求激励。对学生写话的评价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现有的写话水平,更重要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写话的热情。只要有兴趣,孩子们的说话写话能力就会不断提高,这样才有可能为第二学段的自由表达奠定很好的基础。

孩子的每次写话练习,老师要及时批阅,从欣赏的角度去看孩子的写话练习,用百分、超百分、小红花、小奖品及时鼓励,始终让孩子对说话、写话保持浓厚的兴趣。如:分数激励:传统的习作评价中,一个普遍问题是评分尺寸太紧。长期的分数低水平状态,挫伤了学生写话的积极性。一次家访中,我向伟业(化名)家长反映其小练笔应付了事,他母亲说:“对啊,想让他写,他也没什么興趣。只说分数总是很低,不想写。”一听,我知道小家伙被低分数打败了。于是,我采用了超百分制,实行高分制,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快乐。如评奖激励:根椐学生好强的心理,采用多种类型的评奖话动,设“写话兴趣奖”“优美句子奖”“进步奖”等多形式。评奖时注意人人参与、人人都可以获奖。使学生在老师、同学、家长及自我的肯定中激发习作动机。再如成果激励:经常性全班交流写话小练笔,让全班同学去欣赏评价,让学生在更宽的空间里获得满足。制班级小作文集册,让每个学生的写话成果在全班同学和家长间交流。开辟班级作文园地,学生想写就写、想贴就贴,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展示自我。

当然我们也不能一味地表扬,充满爱心的适当的惩罚也同样能撼动学生的心。班上总会出现几个“小懒虫”,他们只要出现不交作业了,我便“罚”他们表演——唱歌、讲笑话、模仿各种声音、动作(如:老爷爷走路,喝醉酒,小草发芽……)。当然,他们的表演又变成了很有趣的写话素材。

总之,只要我们能像布鲁诺说过,“使一个学生对一个学科感兴趣的最好办法,是使这个学科值得学习。”让我们点亮启蒙灯,激活学生的兴趣,照明学生写作之路。我们的写话教学就将如我们的生活般丰富多彩、鲜艳多姿,学生的作文就不再是苦思冥想地编造,而是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是他们心泉的自然流淌。

参考文献:

[1]陆云,朱小锦.例说新课标:小学语文卷[Z].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

[2]埃玛·佩卡德,尼克·佩卡德,萨利·布朗.给小学教师的500条建议[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06.

上一篇:运营管理考试复习内容下一篇:《补光捉影》中班科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