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点亮课堂

2024-10-26

诵读点亮课堂(精选5篇)

诵读点亮课堂 篇1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诗在中国可谓源远流长。富有博大精神的诗是文学的源头, 是人类家园永不老去的童心梦幻。今天的中学生正处在激情澎湃、意气风发的诗一般的年华, 最需要的是富于时代气息和青春活力的诗歌的滋养, 而诵读则是解读诗歌的一把钥匙。沈德潜曾指出:“诗的微妙是在抑扬抗坠之间。”因此, 读者要“静心按节, 密咏恬吟”才能领略, 不全心投入反复吟咏, 是把握不了其微妙情绪的。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要反复诵读, 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 读出感情, 读出气势, 如出自己之口, 如出自己之心。”由此可见诵读在诗歌鉴赏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巧用教学手段使学生乐读

(一) 教学语言的生动性

一首好的诗歌可以海纳百川, 不仅内容丰富, 而且诗情画意令人回味无穷。诗为我们展示了广阔的天地。这里有“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的无限亲情;也有“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咽”的凄美爱情;也有“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的浓浓乡情;也有“忽闻岸上踏歌声, 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拳拳友情。这里有“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的宁静;也有“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清丽;也有“大江东去浪淘尽”的奔放;也有“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的雄壮;也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等等, 所以教师的教学语言至关重要。或是将诗歌的内容, 结合时代背景, 编成通俗易懂的故事讲给学生听, 或是以诗化的语言描述诗歌的意境。教师用生动的语言绘声绘色地渲染, 不仅填补了诗文跳跃中情与景的空白, 更造成一种特有的氛围。使学生如临其境, 真切地感受到深藏在字里行间的深邃隽永的思想和委婉复杂的感情。

(二) 现代传媒的形象性

中国自古有“看景不如听景”一说。“听”可以引发学生无限遐想, 加强学生的形象思维, 强化学生的感悟力。所以恰当的、适合情景的音乐是诗歌教学中理想的教学手段。它可以营造一种特定的课堂氛围,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诗歌美妙的境界。在一曲《秋日的私语》中感悟《再别康桥》那淡淡别离的忧伤;在一曲班德瑞的《蓝色天际》中感受《纸船》那厚重博大的母爱。每篇诗歌都是一幅含而不露的中国画。诗中一组组优美的意象构成一幅幅色彩鲜艳、生机勃勃的美丽图画。《再别康桥》中的金柳、青荇、彩虹、长篙、星辉让学生浮想联翩。多媒体课件图画的展示可以帮助学生尽快走进诗歌, 将抽象的文字变成具体的画面, 可观可触可感, 也能够使课堂趣味横生。此外, 学生听声情并茂的朗诵能使他们在优美的乐曲中想象着、体味着、感受着诗的艺术魅力。如在《祖国呵, 我亲爱的祖国》中, 我在屏幕上先后放了几张切合诗境的图画, 有喷薄的日出、蔚蓝的大海、茂密的森林, 再加上富有激情的朗诵, 整首诗不用讲, 感情一泻千里, 学生听完之后感情把握得很到位, 并且受到一种爱国热情的艺术熏陶。

(三) 模仿练读, 读出韵味

欣赏诗歌一定要让学生朗朗的读书声在课堂响起来。学生一遍一遍地读, 教师加以指导。朱熹先生曾说:“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 不可误一字, 不可少一字, 不可多一字, 不可倒一字, 不可牵强暗记。”朗读应注意重音、语调、节奏、感情。重音处理的好, 才能准确地表达情意。高音显得响亮, 表示兴奋、喜悦的感情;低音显得幽深, 表示肃穆、悲哀的感情。语调指由于思想感情、语言环境的不同, 或为某种表达效果在声音上表现出来的升降、高低的变化。诵读时根据内容处理好语调的平淡、升降, 就能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感情。如读《再别康桥》“轻轻的”应平淡、柔和, 能够走进那种轻柔、淡淡的离别氛围中。读《纸船》中“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累叠的”这句应深沉, 充满激情。许多学生读到这儿, 眼中噙满泪花, 母爱的伟大让人潸然泪下。诵读的节奏应着眼于全篇。感情轻快的用快节奏, 感情忧郁的用慢节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感情的血液在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流动的时候, 知识才会融及人的精神世界。”诗歌是作者内心感情的宣泄, 情绪的抒发。读者要欣赏理解它, 只能用“心”去聆听, 去感受。总之, 读诗应做到“两多两少”。多一些诵读, 少一些分析;多一些情感投入, 少一些冷眼旁观。这样读诗多了, 就会逐渐积累对诗歌的感性认识, 从而获得审美愉悦。

二、运用各种形式使学生乐学

(一) 开展活动, 寓教于乐

学习诗歌往往使学生感觉枯燥乏味, 提不起兴趣。教师应开展一些活动,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诗歌单元结束后开展诗歌朗诵赛。许多学生赛前精心准备, 赛时或激昂, 或哀怨, 或惆怅, 感情把握很到位。整个过程学生表现出来的高涨的热情和创新精神, 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二) 鼓励学生创作诗歌

诗歌教学应培养学生创作诗歌的能力, 让学生用笔写出自己真实的心灵。当学生用或稚嫩或成熟的笔触去表达自己内心感受, 对问题的见解时, 当内心的诗篇写成之后, 学生就会有一种成就感、满足感。而这种成就感、满足感自然会进一步激励学生产生朗读诗歌、学习诗歌的愿望。

三、运用多种方法使学生乐背

(一) 持之以恒, 使学生想背

背诵诗歌对学生而言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 要使学生有兴趣坚持下去, 就必须从实际出发, 为他们创造诗歌诵读的时间、空间。每次早读学生读并赏析一首诗, 教师加以指导。学生久而久之形成争先竞背的好习惯。

(二) 变换形式, 使学生易背

教师采用多种方法, 如限时背、接龙背、据意背、据画背、抄写背、问答背等多种形式, 灵活而富有变化。只要运用得当, 一定能给学生带来更多背诵的乐趣。有些诗文, 学生虽然当时背下来, 但并不懂, 然而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 以及知识的丰富, 学生慢慢也就懂了, 诗歌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诗歌乃中华文化之瑰宝, 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载体, 是千百年来人类智慧的源泉。在教学中,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为了提高学生欣赏诗歌的水平, 一定要让朗朗的读书声重回课堂。

参考文献

[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2]赵仲才.诗歌写作概论[M].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3.

[3]周唯高.诗歌朗读教学的技巧[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00.

诵读点亮课堂 篇2

辉县市文昌中学 刘玉香 183978

周五晚上本该是孩子们回家和家长享受快乐时光的日子,但是今天是12月28号,元旦要调休,所以晚上得上课。孩子们没有兴趣,我也有点倦怠。如何让今晚的课堂有效?我想了一个办法,白天讲的是《圆的对称性》,练习题比较简单,我有意把课堂的速度放慢一点,让大家在轻松愉悦的气氛里学习。首先做课本里最基本的习题,我挑了成绩有点弱的郭孟豪和李哲坤上讲台讲了两道数学题。郭孟豪别看平时不大说话,讲起题来有板有眼,特别的自信,有的同学在下面还等着看他的笑话,结果他讲的非常精彩,引来了阵阵掌声。我还特意让两位班长给他点评。郭然说:“他讲课非常的自信,不管别人怎么说,他都按照自己的思路走,说明这道题理解的很好。”任芳冉给他的点评:“虽然题讲的有点难了,但是思路非常的清晰”。他那自信的小眼笑成了一条缝。李哲坤有点紧张,手在不停地颤抖,但是还是不忘组织教学秩序,他的讲解也很精彩,也迎来了阵阵掌声。

好的开端就是课堂成功的一半。接下来做练习册,我要学生先把练习册做完,然后大家谁喜欢那道题,都可以上台来讲自己选的题,教室里安静极了,大家都在认真地做题,成绩弱的同学都主动坐到组长旁边,虚心地请组长教自己做题,希望自己有机会来黑板上露一手。组长也非常的配合,把讲题的机会让给自己组里程度差的同学,并且主动推荐他们上台学习讲题。马金稼说自己讲14题,王绍森也挑了最难的15题,剩下的13道数学题也被大家抢占完了。

组长们都在力荐自己组的学生,因为一道题,哪个组没有抢到都会惋惜好大一会。大家愉快地听着讲题,不停地发表着评论,我也把他们上台讲题的照片及时分享到家长的微信群里,和家长互动,同时把家长在群里的点赞声及时回馈给同学们,班级里气氛特别热烈,孩子们的欢笑声、点评声、互相赏识的鼓掌声在寒冬的校园上空回荡… …我问大家,这么高兴的场景有没有过年的样子,大家笑着说,孩子们齐声说,老师今天就是过年。

学习的热情高涨,就像我们见到的春晚现场一样,抢到题目的异常高兴,没有抢到的刘志豪竟然急哭了。谁说孩子没有学习的热情?是我们没有把他们热爱学习的激情点燃。因为一件事是否可持续,就看它的力量是来源于自身还是来源于外部。如果来源于自身,那么即使现在的力量再小,最终也会变得无坚不摧;若来源于外部,那么即使现在的力量再怎么强大,一旦环境改变,你也将一无所有。

下课了,张慧聪递给我一张纸条,老师,给你提提意见,以后上课你要多挑我回答问题,今天我在刘鹏立的鼓舞下举起了手。之前看过班里其他同学讲题,从他们那里我学到了很多经验,正是如此,我想做到一鸣惊人。讲题时我内心特别的慌乱,不知道您有没有看到我讲题时颤抖的双手,感受到我内心的焦灼?这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方式,真正激发了我的学习斗志。今天讲完题也倍感轻松,我以后也要鼓励自己,把您“赶下”讲台。这是哪个上课爱睡觉、做小动作的张慧聪吗?课堂上学生没有认真听讲,学生学习倦怠,我们应该从自己课堂上多找毛病,我们应该对不同的课采用适当的教法和学习方式。

两节课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再见我的2018年最后一个晚自习!我觉得我应该为即将过去的2018年写点什么,还有三天日历将被翻开,新网师把我变成了一个忙碌匆匆的教师,通过引领我阅读,让我学会了反思和写作,让我享受了健康幸福的教育生活,感恩新网师,因为有您,我不再孤单。

2018年12月28日晚自习虽然过去几天了,那天晚上发生的事情还一直一幕幕在我的眼前回演,因为基础差的郭梦豪讲了一道数学题,全班同学给他热烈的掌声后,激发了全班学生上讲台讲题的欲望。我在第三节让同学们给我写信的时候很多同学都提到了这节他们平生难忘的课。

郭梦豪说:

从现在说吧,今晚如同我的人生巅峰,从小学到初中,这是我第一次上黑板讲题,并且今晚同学们给我鼓得掌声最响亮,那时我仿佛看到了明日的太阳,这是我有了面对明日的勇气。感谢亲爱的同学们,感谢亲爱的老师。您是我此生遇到的最优秀的教师,不管如何,我都会努力学习,我不在乎结局,因为我曾经努力过。

任芳冉说:

我爱这个九二班,大家互相学习,良性竞争,互相帮助,这都是您的功劳。尤其是刚才前两节课-----2018年的晚自习。每个同学都争着讲题,听着他们略显笨拙的讲课,作为班长我真的感到很幸福。

郭吉超说:为了能上黑板展示,刘子豪学了半节课,终于把第六题学会了,想和我们大家分享。当他知道那道题已经有人讲的时候,他的泪水控制不住了,我竭力安抚但是无济于事。其实第四题我会讲,我怕我紧张会忘记,所以我给老马讲了,他说你讲的这么好为什么不去讲?我就激励他去讲,当他讲一半不会的时候,我知道我给他讲的不详细,所以我想,等他下讲台我一定给他再讲一遍。当他下讲台时同学们不准备鼓掌,我的手没有经过大脑思考已经拍了起来,随后班里同学相继鼓起掌来。他笑了,他虽然讲的不完美,但是通过讲题他很有成就感和自豪感。当我看到刘子豪因为没有抢到题而落泪,老马有点失落的表情来看,我有什么资格不努力呢?

孙欣:

老师您曾经说过,分享是一种快乐,我以前不太懂,直到今天晚上郭佳仪让我给他讲一道题,他想上黑板讲题,我费了好大的劲把他教会,看着黑板上他并不流利地展示的时候,我有一种很大的成就感,我体会到分享幸福感了,虽然是他讲的,因为是我教的,所以我真的很快乐。

克雅洁:

老师您夸我讲题讲得好,这让我发现了全新的自己,从前我都不知道我有如此的厉害,我很感激你让我回到了从前那个乐观、自信又有点害羞的我,很感谢遇到您。

王蕾:

今天这个晚自习,你问我们有没有过年的感觉?我的第一反应是:有,并且是很深很深的,我真的在这个时刻,感到了家的温暖,70多个兄弟姐妹,还有一个好妈妈,这种感觉非常幸福!

我们总说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学习不够积极热烈,我认为热烈的学习愿望、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最重要的动因。培养这种愿望的工作,是跟学校全部教学和教育工作的安排紧密联系的,并且首先是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的。

培养学习愿望,有助于巩固学生集体,加强集体主义情感,促进互相帮助的志趣。每一个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千方百计地培养这种情感,并把它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去。

苏霍姆林斯基说:思想好比火星儿,一颗火星儿会点燃另一颗火星儿。学习的愿望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形象地说,它是一枝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朵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给它提供滋养。我们看不见这些根须,但是我们悉心地保护它们,因为我们知道,没有它们,生命和美就会凋谢。希望我们能够好好地研究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的动力。

诵读成为习惯,经典点亮双眼 篇3

一、精选内容,开展有效经典诵读活动的基础

教育部出台的小学语文课内外经典诵读篇目中,有教材中的古诗文,还有现代美文、国学经典等。为达到良好的诵读效果,我们要根据学生不同学段的情感特点、认知规律,精心挑选诵读内容,为开展有效的经典诵读活动奠定基础。

1.循序渐进。低段儿童的记忆以无意记忆为主,强调诵读内容的趣味性与情境性,我们需组织学生诵读绘本经典,内容以短小、形象、直观的童诗童谣为主,《三字经》《弟子规》等就是不错的选择;中学段的学生学习动机日益加强,有意记忆逐步占据主导地位,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诵读记叙性强,蕴含一定哲理、文化、典故的经典读本,如《晨读对韵》《百家姓》等;高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更强,我们推荐的诵读篇目可以提升到千字文,或者篇幅较长,意蕴深邃的唐诗、宋词、元曲,深化他们的思维能力。

2.结合教学。现行的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所编选的文章无一不是经典篇目,结合教学诵读经典,不仅有益于提升学生的诵读兴趣效果,深化学生的理解能力,更有益于培养学生终生诵读的良好习惯,为他们的成长留下深刻的烙印。在教学三年级下册《长城和运河》一文的时候,笔者就组织学生们诵读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雪》、陆游的《古意》、王昌龄的《从军行》、顾炎武的《居庸关二首》,收到了理想的诵读效果。

二、营造气氛,开展有效经典诵读活动的条件

由于生活环境、人生阅历的不同,经典读本中的许多内容小学生并不理解,我们唯有营造浓郁的经典气氛,让他们终日沉浸其中,在潜移默化中悄然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人文品行,这是开展有效经典诵读活动的基本条件。

1.躬亲示范。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在学生一生中的重大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延伸到经典诵读活动当中,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学素养,在课堂上旁征博引、引经据典、信手拈来,让孩子们感受到教师身上散发的浓郁的经典气息。在教学《绝句》的时候,笔者不仅列举了杜甫许多的名篇佳句,还运用“翠绿的柳林,嫩黄的小鸟,蔚蓝的天空”等诗情画意的语言,将这首诗以现代文的形式呈现出来,营造了深厚的文学气氛。我还把改编的作品发布在网中,引来了诸多网友的点赞,更让不少学生啧啧称叹。

2.妙用空间。黑板报、文化阵地是营造浓郁经典氛围的教室空间,我们可以组织学生针对经典诵读一日开设一个主题,如“我是一个小诗人”“走近古人、触摸经典”“经典伴我行”等。另外,校园里的橱窗、长廊、景观各处都是有效营造经典气息的地方,或一两句经典诗词,一两幅哲人画像,一两尊贤者雕塑,对提升整个校园的人文品味都很有好处。在教学《望庐山瀑布》的时候,笔者就在教室里开辟了一块“我了解的李白”文化阵地,组织学生以书法、绘画、作文的形式来诠释经典诵读推荐篇目中的李白的作品,琳琅满目中,在班里创设了良好的诵读氛围。

三、多彩评价,开展有效经典诵读活动的保证

组织经典诵读的过程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们一开始都兴致盎然,一会儿就能熟练地背诵一到两首古诗词,但时间一长,他们就兴味索然,读了很长时间都背不会一两句。这时,就需要我们就是采取多元化、多样式的评价手段来维持小学生的诵读兴趣,保证他们养成长期坚持、终生诵读的良好习惯。

1.开展活动。很多学校常要求小学生在诵读的时候站好队形,保持统一的诵读姿势。笔者并不赞同这种做法,诵读不但用眼、用口,更用脑。经典诵读不是搞形式工程,它更需要我们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来评价孩子们的诵读效果,保证他们长期浓郁的诵读兴致。譬如,中秋节的时候,我们可以开展以“月”为主题的诵读活动,于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等经典名句便会翩然而来,且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另外,活动过程中,我们还可以设置评委,组织颁奖,这些都会给孩子们的诵读活动带来莫大的触动。

2.结合网络。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不但走进了千家万户,更以“班班通”的形式走进了每间教室、每个校园。结合网络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不仅大大丰富了诵读的形式、平台,更给予孩子们全方位的评价,能促进他们诵读能力的提升。在诵读《望天门山》的时候,我把孩子们的朗读情景制作成了视频,上传到网上,引得不少网民驻足,有的指出朗读语气之不足的,有的不吝赞扬之情的,点点滴滴都给了孩子们莫大的鼓舞和信心,点燃了他们的诵读经典的生命激情。

总之,“读经典一部,胜杂书万卷”,多读经典能助孩子早日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瞭望更为广阔、璀璨的人生。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如东县掘港小学)

诵读, 点亮学生学习诗歌的火把 篇4

笔者通过初中语文诗歌教学实践探索, 总结出“以读为本, 反复朗读, 培养语感, 发展素养”的诗歌诵读教学法, 可以打破传统语文诗歌教学的弊端, 有效地提高诗歌的教学质量, 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与传统的诗歌教学相比, 诵读教学法有着非常明显的优点:学生在诵读过程中, 可以更好地熟悉和理解诗歌内容, 体会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 并能逐渐地培养学生的语感, 发展学生的素养。下面笔者就对如何开展诗歌诵读教学, 提出几点建议。

一、教师示范诵读, 帮助学生体验

在诗歌教学中, 教师的范读是教学的重要基础和前提。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示范朗读, 充满真挚情感的优美语言, 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准确地掌握诗歌的读音和诵读节奏, 更好地感悟诗歌的感情, 而且能极大地感染学生, 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调动起学生自己朗读诗歌的兴趣。因此, 教师要注重诗歌教学的示范诵读, 教师要想在课堂上发挥好范读的作用, 必须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对诗歌进行认真的朗读和研究, 准确地掌握读音和诵读节奏, 准确理解诗歌的情感。此外, 教师在范读过程中, 还要有意识地突出诵读的要点, 适度地对学生进行指导, 这样, 既有利于学生去模仿、去诵读, 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分析诗歌的内容和体会作者的情感。

例如, 在学习《冰心诗四首》中的《成功的花》时, 教师在范读的过程中, 在突出朗读的节奏和重音的基础上, 重点引导学生品味语言, 找出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并说明好在哪里?重点体会“明艳”、“浸透”、“洒遍”等词语的作用 (明艳形象突出了花的成功, 浸透写出了眼泪之多, 洒遍指明了血雨洒的范围之广) , 进而引导学生感悟人生哲理:人不应该只看到别人的荣誉, 而应该知道这成功背后蕴含的艰辛, 不经过奋斗和牺牲, 哪来成功的荣耀?

二、各种感官参与, 体验诵读快乐

语文教学, 是多种思维和感官共同参与的活动。所以, 在诗歌教学中, 教师必须要让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动口, 让学生自己去逐步地理解和掌握诗歌的内容, 锻炼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能体验到诵读诗歌的快乐。在以往的诗歌教学中, 很多教师由于教学思路的束缚, 往往是一个人在前面讲, 整节课下来就是满堂灌, 严重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在诗歌教学中开展诵读学习时, 教师可以通过实践、参与、体验和交流合作等学习方式,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体验诵读诗歌的快乐。

例如在学习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时, 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每小组派出一名代表, 朗读诗歌。在朗读完之后, 让学生们动脑思考, 说说自己对诗歌的理解。最后, 教师朗读诗歌, 让学生自己根据头脑中所想到的内容, 把诗歌中所描绘的场景, 自己画出来。这样, 学生在画完之后, 再让学生对照着自己所画的景物, 朗读诗歌, 学生对诗歌所描写的诗人乘舟来到北固山下, 展现在眼前的是山青水碧的壮丽景色就能有了更好的理解, 从而体验到诵读带来的快乐。

三、引导课外诵读, 发展学生素养

诗歌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 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诗歌鉴赏能力的提高, 是以大量的诗歌积累为前提。如果学生在平时有着大量的诵读诗歌的积累, 在遇到很多相似的题材时, 就能很好地进行知识的迁移, 实现举一反三。让学生多诵读课外诗歌, 可以丰富学生的积累, 开阔学生的视野, 发展学生的素养。因此,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熟练地掌握课本诗歌的基础上, 扩大课外诵读, 通过大量地诵读课外诗歌, 来巩固课堂学习内容, 通过增加学生诗歌的阅读数量, 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例如, 教师可以让学生平时拿出时间来诵读《唐诗三百首》、《宋词》, 也可让学生自己去搜寻一些好的诗歌, 体味诗歌的遣词, 诗歌的情感, 并拿出专门的时间在课堂上带领学生一起诵读具有代表性的诗歌, 并进行适当的点拨, 把诗歌吃透。这样, 当学生在日后进行诗歌学习时, 很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诗歌教学也变得轻松简单了。

风趣幽默点亮生物课堂 篇5

问题的提出

风趣幽默的课堂讲解,往往给学生带来新异亲切的感受,不仅能使学生的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迅速由抑制转为兴奋,而且还会让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自我需要,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情境,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问题解决过程

我在给学生讲解遗传图解:一对性状在亲子代之间的遗传图解

亲代母亲AAX 父亲

生殖细胞Aa精子

子代Aa

学生比较容易X 忘记,我说X就是你爸爸明媒正娶你妈妈,有了X就是合法婚姻,你们忘记了你就是非法的产物,将被罚款处理。学生哄堂大笑,很自然的就记住了。箭头①代表的是产生生殖细胞;箭头②代表的是精子和卵子结合成受精卵,结果是产生了一个基因为Aa的你,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气氛中把遗传图解问题学习完了,学习效果比较好,记忆效果很好。

在课堂上把枯燥生硬的知识用风趣幽默的话语讲解出来,学生记忆效果会很好。如我在讲解化石的定义时,有点学生把化石背成了埋藏在地层中的生物的遗体、遗迹、遗物。我说如果我在今晚上在地里埋上一只死猫,明天早上被你从地里挖掘出来,那么那只死猫是不是化石。学生异口同声的说不是,我问为什么?有点同学回答说那只死猫不是古代的生物。到此学生对化石的定义有比较深的印象。

取得的效果

上一篇:汉英翻译中的转换法下一篇:银行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