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点亮万家灯火

2024-06-26

真情点亮万家灯火(通用3篇)

真情点亮万家灯火 篇1

2015年习近平主席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 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 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 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 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 促进家庭和睦, 促进亲人相亲相爱, 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 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 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家是中华民族教育的文化圣地, 文化是教育的极致, 家庭教育所有的外在形式, 都是家庭文化的表现。家庭教育的实质其实是家庭文化的传承, 家庭文化是家庭教育的魂, 是根, 决定了家庭教育的模式, 家长的教育意识、观念以及教育孩子的方法和内容。所以家庭文化的建构是家庭教育的根本所在, 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精华, 提升和建构家庭文化是家庭教育工作的重点和基础, 也是家长所要坚守的成长方向。

家庭文化的建构, 最重要的是家长对家风的调整和坚守。家风来自家庭文化, 是家庭文化最柔和的传承形式, 也是家庭教育最强大的影响力量。家长的存在和身心状态, 表达着自己内心坚守的家庭文化的“道”和 “理”, “德”和“礼”, 是一个家庭家风最明显的表达, 也强有力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和学习状态。

我们可以从传统的“喘”“风”“气”来理解家长的自身状态和家庭风气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如果家长眼光短浅, 急功近利, 情绪无法自控, 在面对孩子的学习、成长, 尤其是遇到教育难题时, 便会处在一种“喘”的身心状态中。这样的身心状态, 会营造一种浮躁、焦虑的家风, 不仅影响家庭的和谐, 也会干扰孩子的身心状态, 阻碍孩子健康成长。

如果家长能够把眼光放长远, 遵循生命成长的规律和教育的规律, 以平常心面对孩子成长的困难, 内心没有太多冲突和挣扎, 就会处于“风”的身心状态中。这样的心平气和的状态, 会创造出和谐的家庭氛围, 孩子的身心状态和成长状态也会比较和谐平稳。

如果家长能够放下现实的功利, 坚守天地大道, 生命大德, 自己的身心会在这样的坚守中, 呈现出温暖和美好的状态, 不仅能随时调整自己的生命状态, 调节整个家庭的氛围, 也会滋养家人和孩子的生命。教育的大美也会在这样的坚守中, 滋养所有生命内在的美善。

正如习总书记所倡导, “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 家庭教育最富饶的文化土壤、最温暖的风气熏染, 都来自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 滋养了从整个民族到生命个体几千年的优秀传承, 比如天地的“道”、做人的“德”、生命的“美”和“善”。

真正的教育, 不止于智力的开发、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而这也是当下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的一个大的方向错误。真正的教育是直面独特的生命个体, 回归心灵深处的生命感动和灵魂唤醒。而最能感动生命, 最能唤醒灵魂的, 也正是来自于传统文化中最感动人心的那些闪烁着几千年人性光辉的做人准则和精神追求。

虽然在当下社会大环境影响下, 教育的现实空间不免有功利和浮躁, 然而我们也很欣喜地看到, 家庭教育正走在回归教育大道的正确方向上。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注重家庭文化的建构和家庭风气的调整;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意识到, 自己作为家庭文化的承载和家庭风气的表达, 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责任, 开始回归文化, 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滋养家庭和生命的营养, 用文化的灯火, 点亮自己和孩子生命的智慧。

我们也欣喜地看到, 当教育的心态从现实的浮躁走到文化的宁静;当教育的方向从单纯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上升到教育的道术合一, 人们内心的焦虑和不安, 也在文化的大道大德大美中慢慢消融。

于是, 越来越多的家庭、家长和孩子, 开始从现实的功利走向久远的从容;从对教育的恐惧和担忧, 走向教育过程的幸福, 享受教育本来的纯净、朴素和美好。

真正的教育力量和教育智慧, 不是来自教育者的学识和思想, 而是来自对生命最真诚的慈悲和关照。因为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 不是因为他的学识和思想, 而是因为他内心的仁慈和宽厚。

愿所有生命, 都因教育对生命这份大德和美善的坚守, 而更加美好幸福。

真情点亮万家灯火 篇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站在这个舞台上,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电力改革与发展历程的见证,分享一下作为一名电力人,对“中国梦”的点滴感悟。我演讲的题目是“点亮万家灯火照耀中国梦”。

铁塔屹然耸立,银线穿梭纵横,夏日凉风习习,寒冬春意融融,社会繁荣昌盛,万家灯火齐明!

这壮美的画面是我们电力人的梦想,是我们电力人的责任,更是我们电力改革成就的见证!作为一名电力人我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因为我们生活在这个充满梦想的时代,投身于电力改革的征程用电力梦照亮中国梦。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遥想当年煤油灯还是我们文明的火种,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延续千年许久,电离我们是那么的陌生和遥远。而今改革春雨润万物,万家灯火共齐明。在也没有什么会比电更全面的渗入到我们这个社会方方面面,角角落落,会比电更深刻的影响着这个时代的文明与进步。

中国人乘着改革的列车飞速向前,建设现代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奔向小康生活的号角不断奏响,现有电力资源已满足不了工农业生产,人们的衣食住行的迫切需求。于是核电风电站,三峡工程,西电东送谱写了改革的千秋伟业。

电力圣火照亮了中国人的梦,然而我们永远不会忘记那些点燃圣火的人们——一批批勇于创新,默默奉献,锐意进取的电力战士。

在农网改造工程中我们的电力工人风餐露宿,披星戴月,不畏凛冽的寒风,骄阳的炙烤,冒着生命危险奋斗在施工一线,铁塔上他们挥舞双臂,身影高大伟岸,他们厚厚的手茧与钢筋融为一体,皮肤黝黑眼神依然坚毅,嘴唇干裂笑容依旧灿烂,滑轮转,机械鸣,号子喊,各种声音响彻云天,仿佛在奏响一首宏大的交响乐。累不累?累!苦不苦?苦!腰椎钻心疼,腿脚灌了铅,但是为了按时完成任务,保障人民群众用电他们毅然咬紧牙关“不抛弃,不放弃!”。

电工役役,奔波肩挑日月。傲骨铮铮,挺起铁塔入云。柔情无限,织就银线烁空,光明递送,情昭风雨彩虹。在1878平方公里的莱州大地上,村庄、河流、山川留下了莱电人辛勤的汗水见证了莱电人电力改革征程的足迹。

总有一个声音,让你终生难忘,总有一个场景,让你记忆犹新,总有一种精神,让你泪流满面。2008年的春天很冷。然而齐鲁三湘儿女紧握双手,跨越千山万水将真情传递。素未谋面的兄弟,一起用铁打的脊梁,挑起根根银线,扛起座座铁塔。真情汇集的电流,撕破南中国的黑夜,留下光明与温暖的篇章„„

“嗨哟!嗨哟„„”一阵阵高亢的号子响彻天空,参与抢险的山东抢险队员正在往山上搬运塔材。一位山东汉子的右膝盖内侧患有滑膜炎,疼痛难忍,额头上渗出了豆大的汗珠。他却忍着巨痛,大声鼓励大家:“兄弟们抓紧啊!乡亲们正等着送电呢!”这位汉子就是抢险任务的突击队队长董建志。抗冰抢险保电网,满腔热血铸忠诚。他们发扬“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精神,感动了当地群众。董建志说:有一天天气很冷。一个满头白发的弯曲的身影,弓着腰,颤巍巍的爬上山来。走近一看是当地的一位已八十多岁的老大娘提着一壶热姜汤来看望抢险队员。看着大娘送来的这壶姜汤,所有在场的人都感动的流下了眼泪。“这一幕让我想起了家乡的老妈妈。为了天下的母亲,我们一定要打好这场与天灾的决斗!”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抗冰抢险战斗中,2000多名山东电力战士战冰雪,斗严寒,连续41天日夜奋战在三湘大地。一座座旧塔安全拆除,一座座新塔重新组立,一条条银线重新飞架。抗冰抢险将士们放弃春节与家人的团聚,以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翻阅无路可寻的崇山峻岭,跋涉在白雪皑皑的山路,用赤诚与热血,责任与奉献,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光明之歌。

中国梦要在改革的征途中实现,一批批电力人,正通过平凡的岗位、在改革的征途上步伐坚定、锐意前行。

中国梦,看似遥远,实则在我们身边。在电力的每一个岗位上,都寄托着广大群众的诉求、寄托着一代代电力人的殷切企盼、寄托着实现中国梦的宏伟蓝图。

30余年改革路,30余年发展史。在这30年的征程中,我们电力人谱写了改革发展的壮丽史诗,波澜壮阔的电力改革,为整个国家的改革、发展、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作出了重大贡献。

朋友们时代召唤着我们,梦想等待着我们。让我们投身电力改革征程,点亮万家灯火照耀中国梦!

伦敦:圣诞灯火已经点亮 篇3

圣诞节就是“一个中心和三个基本点”

虽然距离圣诞节还有一段时间,但詹姆斯已经在准备圣诞节的大采购了。他说自己从小就听妈妈的老生常谈,告诉他该怎么样过一个英式圣诞节,才算说得过去。“简单的说,就是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所谓“一个中心”指的自然是以“庆祝耶稣基督的诞生日”为中心;而“三个基本点”,说的就是圣诞树、火鸡和礼品,也就是圣诞节传统、民俗的一面。

无论是家庭团聚还是朋友聚会都少不了酒水饮料和自助食品。以英国连锁百货商店马莎百货为例,圣诞布丁销量将达到1500万个;蛋糕以及甜馅饼的销量将分别达到100万和2800万个。马莎百货的发言人塔尼亚说,许多人在准备圣诞聚餐时,开始以鸭、鹅取代传统火鸡。因此,今年鸭鹅销量也高于往年。

而跟中国很多人也开始讲究欢度圣诞一样,在英国,信教不信教的人都跟大家一起欢庆,早就把它从一个宗教节日变成了文化节日。祖上来自印度的锡克人电影导演古林达·查就是个过圣诞的热衷派。她说,她们一家人在圣诞前夜通宵忙着包礼物,包好了放在圣诞树下,有时候也去教堂兴致勃勃地和大家一起高唱圣诞颂歌。过节当天她们开过礼物之后,肯定吃传统圣诞大餐,只是因为觉得火鸡的肉太干,不好吃,所以改用普通的肉鸡,鸡膛里塞的馅也忍不住要放一点儿辣椒提味道。

常换常新的圣诞礼物

走俏的圣诞礼品每年都有新花样。高科技电子产品普遍受到青少年欢迎,各种游戏机都很畅销。另一类销量超过往年的商品是女性内衣。各大百货商店均设有专门的内衣部。分析人士指出,这种趋势反映出如今的英国人,特别是中青年一代更浪漫也更为大胆。再有就是追星产品,比如印有英国球星贝克汉姆形象的系列服装及体育用品就是赠送小男孩的热门礼品,以电影007詹姆斯·邦德命名的遥控玩具汽车等类似商品也很时髦。

英国人一年之中其实有不少节假,但圣诞节始终是最重要的节日,忙碌了一年的英国人吃了火鸡、酒足饭饱之后,一家人围坐在壁炉前或是圣诞树下分拆礼物,共享圣诞节带来的高潮。壁炉的温暖、彩灯的缤纷,无论进门前有多少烦恼事,这时的英国人只愿意感慨生活的美好、亲情的温馨。

伦敦的很多居家小院、房前屋后也都在圣诞节前开始披挂各式彩灯。虽然电费在上涨,但越来越多的人都要“照亮一把”。不少民居的彩灯别出心裁,很多做成圣诞老人和驯鹿、有的则像是圣诞节收到的礼品包,总有和邻家彩灯一比高下、争奇斗艳的意思。红绿黄蓝青粉紫,火树银花,给寒风中的伦敦带来了温暖。

虽然英国是一个福利国家,但因为种种原因,各地还有很多无家可归、露宿街头或是在收容所里过圣诞节的人。由于很多孤寡老人的门前屋后都没有灯光,于是圣诞节也成为一个重要的慈善活动季节。节假日期间,在伦敦繁华闹市的彩灯下,常常可以看到打扮成圣诞老人的募捐者,手拿小红桶,唱着圣诞歌,为各类扶贫救困活动募捐。圣诞灯饰成了慈善活动的方式之一。去年,一位英国人家的豪华圣诞彩灯吸引到7000英镑(1英镑约合10元人民币)的捐款,捐给了癌症防治机构。

彩灯一点气氛就来

在上世纪50年代,英国《每日电讯报》曾经刊登文童批评说,圣诞节日中的伦敦总是“死气沉沉”的,让人一出家门就感到很郁闷。不少在伦敦摄政街上经营的商家们都看到了这篇文童,于是决定联合起来,出人出力“亮化”街道。于是伦敦最热闹的两条商业街道牛津街和摄政街分别从1953年和1959年起,每到圣诞节来临之际,都会举行亮灯仪式,庆祝圣诞节的到来。

在今年的11月14日,拥挤在摄政街上,数以万计的人们大声地倒数计时,20多盏巨型彩灯同时被点亮,标志着201 1年圣诞购物季的来临。不要小看伦敦商业街道的亮灯活动,因为它的确为人们的购物气氛加分不少。在购物街两旁,五颜六色的圣诞节灯饰已令整条购物街变得耀眼辉煌,而各商店的橱窗上都贴着不同价位的圣诞大甩卖字样,吸引顾客进店。圣诞老人也开始出现在商店中。

在摄政街上,欧洲最大的玩具店哈姆勒斯玩具店,职员们都在为圣诞销售季节的到来认真地准备着。玩具店经理哈米尔顿如今每天都要在坐镇指挥着圣诞节前的销售准备工作。他说:“对我们来说,圣诞节通常是11月底就到来了,从商店的人流上就可以看出来。”他说:“有人说,人们的圣诞购物时间已越来越迟了。但在我看来,整个12月份都会很忙。”

在这个时候前往伦敦市中心任何一个主要商业街购物,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商店的一楼通常是人满为患,商店的工作人员也站在电梯旁,不停地提醒顾客不要忘记挪动身躯,往前走。

紧缩时代过节不容易

但是,在经济低潮之下,英国今年的圣诞节市场销售已经成为从政府到民间最头疼的问题。眼下走在伦敦最著名的商业街之一邦德街上,几乎每一家商店都张贴着三折或是五折的减价广告。商家季节性降价促销原本并不稀奇,但英国这一轮的减价潮是从今年五六月份的初夏时节就开始,并且一直没有停止过。伦敦《标准晚报》早前的评论说,持续半年的商家减价促销行为在英国近20年来都很少见,或许只有梅杰政府时代,英国人遭遇的经济萧条期可以能够与之相比较,不过这一次的程度显然要严重得多。

在伦敦西区的一家百货公司,记者看到一位拿着一个晶莹剔透的天鹅水晶雕饰的顾客,反反复复地将物品从货架上取下又放回。在和记者攀谈时,这位32岁的英国主妇乔安娜不好意思地说,她很想买下这件30英镑的装饰品放在自己的书房,但是想一想30英镑足够丈夫一个星期的汽油钱,也够两口子一周的吃饭开销了,眼下还是要务实为主。乔安娜还说,为了能够节约开支,她和几个相熟的主妇朋友每周都相约一起乘车去伦敦郊区的大型购物商场买蔬果和日常消费品,并且共同用一张会员卡消费,这样大家不仅可以买到价格便宜的商品,还能平摊商家回馈的代金券。

英国零售业协会的戴维·奇尔德对笔者说,英国今年圣诞节的消费市场除非出现什么极为深入民心的消费品,否则大型的百货商店会看到“逛的人多,买的人少”,感到就连销售50英镑以上的化妆品或是成衣都非常吃力。而那些为圣诞节专门准备的圣诞装饰,高级礼品棉质包装袋更是会遭到冷遇,因为人们会不约而同地拿出去年留下的存货来满足孩子们的热情。

上一篇:黄陵地区下一篇:事故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