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点亮阅读的明灯

2024-06-09

为学生点亮阅读的明灯(精选5篇)

为学生点亮阅读的明灯 篇1

有位作家说过这样一句话:“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我很喜欢。

有人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可这“最小的主任”管的事却特别多、特别细。班主任对班级学生暴露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如何处理,将影响到学生的发展和班风的形成。作为班主任,处理学生问题是日常的工作。对于“学困生”的教育,更是班主任工作中永远的重点和难点。真正让一个“学困生”,在我们的关爱下,身心健康地成长绝非易事。

“教育是要有温度的,它来自心脏和血液的温暖,只要心是跳的,血是热的,教育就该有温度。教育是生命影响生命的事业。”这是全国优秀班主任李志伟在班主任培训会上说的,我感触很深。作为班主任,要用自己满腔的爱去关心,去尊重每一个学生,耐心细致地去指导每个学生,才能做到对学生的关心,体现出班主任的责任心,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良好的教育,才能健康成才。“育人先育心”,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把培养学生当成自己的事业,教师要爱自己的职业,首先要有一颗爱心,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下面我把自己在担任班主任期间的体会与大家分享。

班级有一位叫F的女孩,她父母离异,母亲外出打工把她安置在年迈的姥爷家。在我的印象中她的妈妈只来看过她一次,她只能独自照顾自己。她性格孤僻,总是独来独往,同学都不太喜欢她。她的落寞寡欢,让我很快就注意到了她。一种责任感油然而生。于是,在班级我总是主动和她说话,询问她的学习,希望以此拉近我们的距离,然而效果并不大。两个学期的教辅教材钱也都是我给她交的,但我并没有看到她对我有丝毫的亲近感。

初三第一学期开学两个月左右,她情绪总好激动,和同学吵架,甚至自残(在胳膊上刺字)。我了解情况后得知:因为她父母亲快一年没来看过她,她内心孤独,缺失关爱。她认为自己已被父母抛弃,开始与邻班某男生早恋,手机上网聊天。我自责平日工作不够细心,就找到他的舅舅要了她妈妈的电话号,从电话沟通中得知,因为家庭的原因,妈妈一直在外住集体宿舍,也没有时间回来照顾她,导致她和妈妈的关系并不那么亲近,她的妈妈对她无能为力。在电话中她妈妈用恳求的口吻说:“她是我唯一的希望和精神寄托,希望她能好好学习,快乐成长,就拜托老师把她当成自己的孩子那样对待好吗?”我被家长的一席话触动了,在内心深处我感到了对她的责任。我找她深谈了一次,她否认早恋的事实,我告诉她,我也不信,我希望她用成绩来证明这一切。我为她制订了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每天晚间我都在九点到十点左右的时间打个电话讯问她困不困,是否还在坚持学习, 鼓励她坚持做最好的自己。她数学成绩不好,我为她买学习材料,督促检查。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过着,我渐渐地发现每次电话响起一两声那边就传来急促的呼吸声:“老师,我不困,你放心!”每晚给她打电话成了我的习惯,她也习惯了这样每天期盼我的电话。姥爷来电话说她像变了个人似的,不再像以前,家里总有陌生孩子的电话。放学回家再也没有瞅过一眼电视。她还告诉姥爷:我的第一个月工资会全部为老师买东西。有一次,马上要上课间操了,她提着裤子不好意思地来找我,腰带不小心断了,问我有没有别针,情急之下,我解下脖子上最喜欢的丝巾为她做了腰带,当时我看到了她表情的一些变化,她红着眼说:“能行吗,老师?”“别啰唆了。”我随手帮她系上了,她的眉间舒展开了,像只快乐的小鸟,跑去出操了。在每次月考结束后我都找她谈心,后退了就鼓励她,进步了就表扬她,并且跟着高兴,鼓励她再接再厉。元旦的时候,她送给我一张精美的立体贺卡,打开时, 一段很用心写下的话让我的眼睛也湿润了:感谢老师一直以来对我的关心,我一定会加倍努力,考上我向往的六中!老师,在你左边的抽屉里有一部手机你帮我保存着,我不会再碰它……师爱的温情早已融化了她心中的坚冰。我心里默默地说“老师一定会牵你的手陪你走到最后的。在大家的关心帮助下,她的情绪稳定了,学习的积极性也高了,我欣喜地发现她和同学的关系也融洽了。她主动帮助其他学生值日,课前总把讲桌擦得干干净净, 过去她对我是尊重、是敬畏,现在我看到她亲切的望着我的眼神,如同我的女儿。在最后的中考中她以565分的成绩顺利地考上了高中,在高中第一个假期,她回来给我带来一条红色的丝巾,告诉我看到它就像看到了她自己……

教育的秘诀是真爱,真爱胜过任何美丽的语言。它似熊熊火焰点燃学生梦想;它是指路的明灯照亮学生前进的路程。内心缺少爱的班主任,只能说工作是苍白无力的。我始终牢记陶行知先生的话:“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爱,才能达到心灵的深处。”的确爱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在我与学生的故事中,我更想告诉大家:爱也要讲究方法。我们教育或帮助学生,首先要考虑到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要让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在老师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我们对孩子的帮扶除了物质金钱外,精神的慰藉才会使他们走出心灵的阴霾,使他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让他们的内心洒满阳光。学困生往往有着比其他学生更强烈的自尊心,而这种自尊心又特别脆弱,稍微磕碰,就很容易转为自卑,甚至消沉。当与学困生交流不够谨慎、处理的方式过于简单,就会造成对学生自尊心的伤害。所以真正的关爱,应是润物无声的关怀,不留痕迹的真爱。关心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不带任何功利之心,尊重学生,不把自己的爱看做是居高临下的恩赐,“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才是教育的真谛,教师无法选择学生,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教育方式。把平凡的事务转化为精彩,把烦恼的事情转化为快乐。

有人说:“不变的老师,流水的学生。”走过了多年的教学生涯,我要说:“老师也要变,老师和学生一起成长才是真正的教学相长。”让我们用心思考,用心感悟,让教育智慧升华。炼就一双慧眼,发现学生那一点点光,总会有那一瞬间的绽放。一颗流星、一点流萤,在广袤的夜空,都是亮丽的风景,让我们用爱为学生点亮成才路上的明灯,照着他们前行。

为后进生点亮心灵的明灯 篇2

下面,我讲一下我当班主任的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

一、心灵的苦旅

2002年我担任初一(6)班的班主任,那是我调来区中所任的第一届班主任,当时的初一(6)班可真是个乱班,用“群魔乱舞”形容一点也不过分,班上有一个大个子男生叫王明飞(化名),人送外号“砸不烂”,他在班上拉帮结派,很快就和班上的一群坏男生打成一片,号称“八大金刚”,王明飞自称为“金刚王”,他们今天在外面打群架,明天在教室里欺负人,没有老师能要得下他们的作业,就连我这个班主任也没少受他们的欺负。给我印象很深刻的有三件事:第一件是开学第一天,我兴冲冲地给新班上第一节课,可刚一上课就找不到黑板擦,问前面的同学,“不知道”;问后面的同学,“没看见”。课前刚放的黑板擦转眼间不翼而飞,我有点窘迫,又有些着急,“老师,老师,它在那儿。”忽然,一个孩子大喊,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我看见黑板擦竟躺在黑板的边沿上,我试着去取它,够不着,踮起脚尖还是够不着,跳了几次都没用,我急得脸红脖子粗,底下的学生竟笑倒了一大片,刺耳的笑声中还夹杂着什么“海拔不够”的损语,从他们幸灾乐祸的表情来看,他们把我这个新班主任当猴耍,想给我一个下马威。下面一走访,罪魁祸首就是“金刚王”王明飞。

有一次,期中考试过后,接到学校通知:“第十三周星期日晚上7:00召开家长会。”作为班主任,我首先要把这件事通知给学生。于是我在小黑板上写道:“接学校通知,本周星期日晚上7:00召开家长会,希望各位同学告知家长准时开会,勿误。”写完后,我把小黑板放在讲台前最显眼的地方。星期日早上我把闹钟关掉,想美美地睡个懒觉,以便晚上有更充沛的精力来开家长会。但早上6:50电话铃声响了,一接是一个家长打来的,“任老师,孩子说今天早上7:00开家长会,我已经赶到学校了,但学校里一个人也没有,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告诉家长:“你弄错了,我们是今天晚上7:00开家长会,不是早上开,你现在还是先回吧。”放下电话,我想再睡一会儿,刚躺下,电话铃又响了,问的也是同样的问题:来开家长会,学校里没有人,教室门还锁着。我又把刚才的话重复了一遍,劝他先回去。这时我已睡意全无。我想:到底是我把通知写错了,还是孩子们给家长转述错了。正想着,电话铃又响了,一接又是来开家长会的。看来我得赶紧去学校一躺。我一路小跑着赶到学校,很抱歉地劝走了早来的家长,那种尴尬和窘迫就不用说了。后来走进教室一看,傻眼了,小黑板上清楚地写着:本周星期日早上7:00召开家长会……我先是一愣,等走近仔细一看,发现黑板上有明显修改过的痕迹。“晚上”的“晚”字右边“免”字被擦去,左边的“日”字底下加了大写的“十”字。这又是谁搞的恶作剧,我真是肺都快气炸了。经过一段时间明察暗访,发现又是以王明飞为首的“八大金刚”干的“好事”。

这还不上算,他们更狠的是招还在后头。自习课上,我习惯“蹲班”,也就是一边在讲桌前批改作业,一边看管班上的学生。有一天,我像往常一样抱了作业本准备蹲班,一走近讲桌,我就发现课桌前的长凳被人做了手脚,长凳的两条腿被人御下,轻轻地支着板凳面,坐的人只要稍微一用力,就会“人仰马翻”。我立刻明白,又是谁在搞鬼,想把班主任放翻了来看好戏。我走过去,装作若无其事地坐下去,其实我是尽量靠长凳的两条好腿的一边坐着,当然是非常的小心,我的两只脚心很用力地扣着地面,尽量保持身体与板凳的平衡,虽然处境困难,但我却不动声色,一边批改作业,一边扫视下面的学生,这时我发现第四大组北边墙根的几个学生脸上的表情很丰富:有的左顾右盼,有的脸上有些慌张,有的两腮鼓起来似笑非笑,但他们总是拿眼睛的余光盯一个人——王明飞。王明飞呢,摇头晃脑,一脸的得意。不用猜也知道,又是“八大金刚”搞的鬼。

二、静观其变 细心观察

后来我以静制动,静观其变,一方面尽量稳住局面,一方面细心地观察、了解和探索,我发现我们班的“八大金刚”虽然对学习毫无兴趣,但他们有个共同的爱好,就是喜欢球类运动。小操场的篮球架下经常有他们跳跃的身影,乒乓球桌边也少不了他们的晃动。据学生介绍,“金刚王”王明飞在小学运动会上还获得过短跑的冠军。我想试着从他们的爱好切入,寻找突破口。

常言道:“打蛇打七寸,擒贼先擒王”,王明飞就是我們班上的一个魔头,我决定从他入手,锁定目标,一抓到底,进而扭转全班的混乱局面。

三、锁定目标 有的放矢

后来正值我校一年一度的秋季运动会就要开始了,我把王明飞叫到办公室,委任他当班级体育委员,并交给他一个大权,就是为我们班选拔运动员,并组建班级代表队参加运动开幕式,我告诉他,他可以自己选人、组队、训练,可以不受班主任约束。但条件只有一个——在运动会上拿奖,为班级争光。没想到,他竟然答应了。受他领导的“八大金刚”成员全都派上了用场。这一脱缰的野马对这么一个既威风又能出风头的事还挺上心的,他经常把自己精心挑选的运动员叫到外面去训练,俨然一个大司令的架式,不要说学生管学生效果还真不一样。运动会开幕式上,伴随着强劲的哨音节奏,王明飞举着初一(6)班的班牌走在队伍的前面,他后面16人组成的代表队青一色的运动装、白手套,抬头挺胸步伐整齐,口号响亮,尤其是走过主席台时齐刷刷地摆头动作,真是令人难以置信。结果可想而知,王明飞训练的代表队为我们班赢得了出场式的优秀队列奖,这一殊荣一时在我们班上传为美谈。王明飞及他的“八大金刚”成员在运动会上还屡屡获奖,王明飞的百米短跑还刷新了我们学校的新纪录,我们班以团体总分第一的成绩又获得了一项奖励。这时,我让王明飞代表初一(6)班上台领奖,在阵阵热烈的掌声中,让他充分感受荣誉带来的满足与快乐。领奖回来我及时上前向他祝贺,并自掏腰包给孩子们请客,为获奖的运动员每人买了一个小小的纪念品以示鼓励。运动会以后,王明飞已由过去的“混世魔头”变成了很多学生崇拜的明星。不知不觉中,他们与我的关系也融洽起来。

四、悉心引导 培养习惯

后来,我有意让王明飞他们参与班级管理,教室里张贴标语时叫“八大金刚”的成员来帮忙;办黑板报时,让王明飞来给打线,并把每天早读前全班拉齐桌凳的指挥权交给王明飞来管。后来我发现,王明飞他们挥舞拳头的时候少了,为班级服务的热情高了,“八大金刚”的行为已比过去规范多了。我还发现王明飞每天指挥全班同学把桌凳摆放整齐以后,还指挥他的“八大金刚”成员用抹布把讲桌擦得干干净净。我表扬了他们并让全班学生向他们学习,他们在学生中的威信也越来越高,已不再是过去的“害群之马”。

五、适时鼓励 培养兴趣

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之后,我又寻找新的突破口,想方设法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大家知道,语文是一门特殊的课程,背诵积累显得尤为重要。每天早读我先规定好背诵的任务,让学生两人一组前30分钟竞赛背诵,后10分钟抽签检查背诵结果。有一次抽签抽到了王明飞,他虽然背诵得不很熟练,但口齿流利,发音准确,我发现他的语文天赋还不错,就及时委任他一个新的职务,就是让他当语文领诵员,把语文课中背诵的篇目排成课表,每节语文课前的三分钟,由王明飞起头,全班齐声背诵。不知道是当了“官”的缘故,还是受美文佳篇的熏陶,王明飞等人学习语文的兴趣有所增强,交作业也自觉了不少。

六、点亮心灯 重塑人格

作为语文老师,我对学生写字的要求是很高的。初一第一学期是规范写字的重要时期。我每次把语文作业按整齐程度分好、中、差三类,好者表扬,中等者鼓励,差者撕掉重写,并把经常写字脏乱的学生名单列出来,他们的作业另行收阅。王明飞虽能按时交上作业了,但他的字却出奇的乱,我再怎么引导也难以改变。好不容易一段时间写得好些了,但作业一多又乱了。

一天作文课上,我宣布:“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做个游戏。”全班同学兴致很高。我把全班学生的作文本放成一摞,把王明飞的本子挑了出来,叫王明飞上台来,告诉他,他可以从全班学生的作业本中任意抽取一本,如果抽出的作业比他写的还乱,我将给他100元钱,并告诉他,他可以有10次机会,也就是说,他可以抽10回,这10回中有任何一本比他写得还乱,我都会给他100元钱。但如果这10本作业都比他写的整齐,他将给我10元钱。当时王明飞说什么也不抽,我鼓励他,他还是不抽。后来,我说:“如果那10本都比你写的整齐了,我不要你的钱了。”他也不抽。这时全班同学就像炸开了锅,个个鼓动王明飞:“抽,快点抽!”他们可能觉得赚班主任的钱最有意思,但任凭别人怎么喊,王明飞到底都没有抽。我问他是不是怕赔了钱,他说他是怕丢了人。我问他:“当真放弃机会了?”他说:“当真!”“确实放弃机会了?”他说:“确实。”我顺手从全班的本子中取出最上面的一本,告诉他:“其实这本作业比你写的难看多了,你的作业只是乱,但不脏,而这本作业是又乱又脏。”全班同学哄堂大笑,大家都笑他失去了一次赚钱的机会。我告诉他:他不敢抽签的根本原因是:对自己没有信心,在他的心目中肯定认为自己是全班写字最烂的一个。我问他,有没有勇气改变自己,他说:“有!”我拍了拍他的肩膀,又给他委任了一个新的职务——写字督查员。我把经常写字脏乱的学生名单交给他,对他说:“以后这些同学的语文作业就由你来收,由你把关,当然你得先把好自己这一关。”后来,我从王明飞的家长那里了解到,王明飞给自己买了庞中华的钢笔字帖在家里练。字写整齐了,态度也就认真起来,成绩也在不断提高。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他的带动下,“八大金刚”也由过去的哥们义气变成了同学之间的纯真友谊。我们班的学习风气越来越好。期末考试,我们班两率一平的总名次赶超了前面的两个班级,被年级同志誉为“杀出来的一匹黑马”。王明飞等人的家长到现在还说:是我救了他的孩子,我是他孩子一辈子的恩人。

反思回顾

为学生点亮阅读的明灯 篇3

如何在教学中践行并彰显数学的文化本性,让文化成为数学课堂的一种自然本色,让我们的课堂显得更美丽、更深邃、更人文?笔者在教学省级公开课《圆的认识》这一课时,从“体验”“亲历”“解决”三个方面引导孩子步入了数学文化的殿堂,用数学文化点亮他们心中那盏发展的明灯。

一、“心灵体验”,感受圆蕴涵的数学之美

圆是数学中一种非常特殊的图形,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试图通过一些充满哲理的话来引领整个课堂,使学生在领略古人智慧文明的同时,充分体验到圆所具有的独特魅力,深入理解圆的本质特征。

师:(出示圆形纸片)认识它吗?(生答:认识,是圆形)在哪见到过圆形物体?

生:瓶盖、钟面、碗……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见过平静的水面吗?(生答:见过)如果从上往下扔一颗石子下去会发生什么情况?

生:圆形的水波。(师出示图片)

师:像这样的现象在自然界中随处可见,我们来欣赏一下。(出示各种图片:向日葵、月球环形山、星球轨道、星系云团)找到圆了吗?感觉怎么样?

生:太美了!

师:是啊,真美!正是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神奇,所以在2000多年前,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就发出这样的感叹!(课件出示“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最美”)

师:你们有这样的感觉吗?(有)那它美在哪儿呢?和其他图形比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生:没有角,线是弯曲的。

师:我们把这样由曲线组成的图形称为曲线图形,而另一些由直线组成的图形称为直线图形。(出示各种图形)那这两个图形也是曲线图形(师手指图形),与它们比,又有什么特别?

生:没有凹凸不平,各个地方都很平整、光滑、饱满。

师:是啊,正是因为如此特别,才显得美丽无比!

我选择了从最常见的自然现象引入,引发学生感受圆无处不在的神奇魅力,又通过毕达哥拉斯的名言,使他们认识到原来圆如此神奇,以此来激发学生对圆强烈的探究兴趣。学生对数学的奇妙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能受到深刻的感染。数学文化在这里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数学课堂的文化教育,必须突出学生内心情感体验,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数学本身的内在美。而教师在设计数学教学时,要调适好自己的数学观、数学文化观、数学价值观,廓清自己对数学的文化的理解,涉猎一些关于数学历史典故、趣闻轶事等,必要时,还可以了解一些高等数学方面的内容、思想、方法,以打开自己的数学视野,用文化润泽数学课堂。

二、“亲历动手”,实践圆蕴涵的现实之美

要真正领悟与体验圆所蕴涵的文化内涵,必须要经历实践探索,要让学生亲自动手,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画一画、比一比,甚至滚动、碰撞等动作,感受圆在现实情境中的不同表现,从而进一步加深对圆的认识。

师:古人对圆的了解可远不止这些,关于圆我国古代思想家墨子还有一句很经典的话,想不想知道?(生答:想)

师:(课件出示“圆,一中同长也”)知道是什么意思吗?一中是什么?

生:就是指一个中心点。

师:一中指的是一个中心点,圆的中心点称为圆心,通常用字母O表示。

师:同长呢?

生:就是一样长。

师:那什么一样长呢?

生:半径。

生:直径。

师:有人说半径,也有人说直径,这两个都是新词语。那半径指哪条线段?会画吗?(请学生到黑板上画)

师:所以半径指怎样的一条线段?

生:圆心到圆上一个点的线段。

师:是的,我们把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称为半径,通常用字母r表示。(学生在自己画的圆上画一条半径,标上字母)

……

师:那我们能把这完美的圆画下来吗?用什么画?(圆规)老师为每位同学准备了一个圆规和一个硬币,当然你也可以用自己准备的材料画出一个圆,会吗?(学生独自画圆,交流方法)

师: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生:用圆规画好,因为画的圆更标准,而且可以画大小不同的圆。

师:谁能来介绍一下怎样用圆规画圆?

生:先把针尖固定,然后转动把手轻轻一转,注意画的时候针尖和笔尖的距离不能变。(教师示范画,然后学生画)

师:其实用圆规画圆这个方法我国古人早就知道了,从一句俗话中就能看出来。(课件出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里的规就是指圆规,而矩指的是一种带直角的尺,意思是只有用规矩来画方圆,才能画得最好。

师:比一比你们画的圆,看看它们的大小、形状等各有什么相同或不同。

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认识圆的一般特征并积极主动地去画圆。在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之后教师出示俗语“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正是水到渠成之事,数学文化中也体现了人文哲理。而在比较后,教师还让学生列举与观察了很多现实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并引导学生分析圆形物体的特点,这对于加深学生对圆的本质属性的认识起到了强化作用。

以上案例反映出,数学文化教育必须让学生感受与亲历实践过程,学生只有在动手、动脑与不断摸索的过程中,对数学本体的认识才会趋于理性与深入。而教师要充分创造条件,引领学生参与互动、创新发现。

三、“问题解决”,探究圆蕴涵的现实应用

数学文化教育最后的归宿,是引导学生走向数学应用,即从理论概括与艺术化走向现实情境,从而去解决现实中的数学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究,不断创新,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构建科学的数学问题解决思维模式。学生只有经历了数学问题的应用解决,才能在更高层次上对数学学习提出新的挑战,构成螺旋式发展。

师:墨子说的同长既指同一圆内的半径相等,也指直径相等,同意他说的话吗?(生答:同意)是啊,我们刚才都验证过了,所以圆是一中同长的图形,但难道只有它是吗?比如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就不是吗?

生:不是,因为中心点到角上的距离和到边上的距离是不相等的。

师:所以只有圆是一中同长的图形。你还有什么发现吗?

生: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就越接近于圆。

师:难怪有人说圆是一个正无数边形,现在你又有什么感觉?

生:圆太奇妙了!

生:越深入了解,越觉得圆美!

师:是啊,圆真的是太奇妙了,而我们的古人也真是了不起,短短6个字竟蕴藏了这么多圆的知识,而且我国的这一发现比西方国家早了1000多年呢!

师:现在让我们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好吗?(出示图片)为什么石子扔下去会形成圆形的水波?

生:石子投下去的地方就是圆心,力量均匀向四周散开的波纹就是圆。

师:篮球比赛开始时,两队队员要争球,球在哪?队员在哪?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生: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相等,这样就非常公平。

生:就是一中同长嘛!

师:举行篝火晚会时,人们自然地围着火坐成了圆形,为什么?

生:每个人到火的距离相等,可以感受到同样的温暖。

师:中国人吃饭喜欢用圆桌,为什么?

生:坐的人多。

生:每个人都能夹到每一样菜,公平。

生:大圆桌和小圆桌的圆心应该在同一位置上。

师:这个图认识吗?(出示阴阳太极图)知道是怎样构成的吗?

生:一个大圆和两个小圆。

师:如果告诉你小圆半径是3厘米,你还能知道什么?

生:小圆直径6厘米。

生:大圆半径等于小圆直径。

随着研究的深入,学生已验证了古人的话,但这时学生对圆的认识还不够深入,教师又提出疑问:难道只有圆是一中同长,其他正多边形就不是吗?得出圆是正无数边形。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才使他们真正认识到圆的本质特征,同时又渗透了极限思想。教师再让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圆、画太极图等活动,对知识进行巩固应用和提升,激发学生用心去关注生活中的圆。

以上案例表明,数学教学必须引导学生从低层次的知识学习到高层次的问题解决,要通过不同层次的发展与目标要求,不断引导学生更新知识结构,构建完善的数学思想体系,丰富数学体验与数学情感,让数学文化特性浸润于学生的心间,成为学生数学成长的不竭动力源泉。

为学生点亮阅读的明灯 篇4

【关键词】学困生;微课;革新;实践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云平台下未来教室的建设,信息技术的地位不断凸现。学校信息技术被定义为学科学习工具,注重将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到各门学科的学习活动中去。如果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不好,必然严重影响其它学科的学习,所以,信息技术学困生的脱困问题,首当其冲。

一、信息学困生以往突破难

1.根源在于大班授课制。按照目前的教育形势,城市里,学额一直偏紧,中小学一班五十人等仍是常态,短期内无法改变。信息课课时少,每课可利用时间少,学困生在基于个性化学习展开的分层教学、个别教学等直接方式中难于取得决定性效果;由于前期基本技能的缺失,在主题学习、合作学习中也找不到合理的定位。

2.放大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例如,信息教师,一个教师教十几个班,如每班四个学困生,总量就是六十多,以往信息教师教法再好,激情再高也无法全面实现个别辅导,课后跟踪教学。信息教师的精力不仅是学困生,还有优等生,中等生。教师在学校还有网络维护、软硬件维修、新媒体新技术实践等多种工作,花在学困生身上的时间有限。

二、用技术革命解决历史顽疾

回顾人类社会,每一发展遇到屏颈时,都是通过技术革命化解矛盾,然后再次实现腾飞。以微课为主的现代技术为学困生开启了一扇全新窗,为教师实现教育理想增加了想像空间。

(一)剖解学困原因

信息学困生有很多种类:(A)基础薄弱,主要是出现知识断层。(B)智力不均衡。(C)动力不足,没有兴趣爱好。(D)学习品形不良,学习态度不端正。

(二)微课给信息学困生教学带来什么

1.微课实现一对一反复教学。信息学科的知识多数前后是有联系,互为关系,层层递进。对于(A)基础薄弱的学生,首要的是恢复他们的学习能力,填补前面的空白或当天的学习漏洞,才能继续学习。(b)智力不均衡的学生每节课学习都比别人慢半拍,如果碰上程序设计等抽象知识,他就越学越困。

以住一节课的时间是固定的,由于信息教师没有足够时间和精力,而学生有严格的在校时间规定,难于实现有效的个别辅导。微课可以让他们提前预习,课后还能复习,在家就能一对一学习,一遍不会,学几遍,只到学会为止。

2.微课可以促进学习动力。(c)动力不足、(D)学习品形不良的学生,我们首先要提升其学习兴趣。制作精良,界面亲切的微课,其表现形式宽泛,容易吸引学生眼球;通过微课提供的操作步骤分解,可以降低学习难度,减少入门障碍;也可以提前演示精美的作品或相应的功能,引诱其深入学习。

学困生原因各异,发达地区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要求高,个别家长不满足学校教育现状,觉得孩子学习没有个性。这种言论对孩子影响很大,也是造成其孩子学困的原因。微课作为一种新的学习途径也许就适合这类家长的需求,也适应他们的孩子。

我校XX班有两个(D)学习品形不良的学生,学习logo语言不认真,几节课下来就脱节,上课玩游戏或捣乱,但他们的网络技能好。我通过“从正多边形”到“定义过程”,连续地发布具有精美案例的微课。他们竟然每次都回家学习,作品在家就上传了。

3.微课全面兼容信息技术学科。信息学科在微课的使用上有更广泛的适应性,想当初我刚工作时,学校电脑刚进门,我是凭借中央教育电视台王电教授的电视教程,进行学习的。中小学信息画图、文字编辑、图像处理、程序、动画等所有学习内容均可制作微课,微课教学在信息技术无盲区。所以从理论上一对一辅导的微课,完全有能力改变信息学困生。

4.微课改变师生直面式的教学方式。学困生总会有些心理负担,当直面教师时,难免紧张。如教师不能体会到他们的心理,学生就更难正常发挥,甚至讨厌教师。微课以虚似的时空完成学习任务,解放了学困生的心理负担,学习放轻松。

5.微课提升教师的效能。以往教学改革成效不明显,也有一个重要原因,重点全在学生,而忽视教师承受能力。但微课不会,微课制作成本低,会录屏就可以开始。微课本身也是教师近期研究的方向,只要教学与科研一致,有利于教师的成长。加上区域同学科微课共享,效能更优,教学合力更强。

(三)使用微课对学困生还存在什么局限,如何克服

微课仅是提供一个平台供教师使用,用好、用到位,持之以恒,才会收到好的效果。

1.疏通学生学习微课的途径。首先要让学困生会查看微课,有便捷的访问途径。其次家庭电脑的操作系统环境、应用软件板本也要适合其正常对接。

2.微课资源应成体系。信息课的内容并不多,一周一次课,一两个微课就够了,系列化的微课使学习途径长期畅通,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习惯性,提高学习的效能。

3.配备强大的社区网络平台支撑。学生学了吗,学得怎么样?这两个问题你弄不清楚,其模式必然是没有生命的。俗话说,没有金钢钻,不揽瓷器活,例如我校就自主开发了“方洲乐园”在线学习平台(http://stu.sipfz.cn)。学生分配账号,微课发布在平台上,平台能够记录学生学习时间,也能上传作业到个人的空间,教师可以在线辅导或评价,形成成长记录等功能。

4.必要的家校常规沟通渠道。仅管各方面考虑到了,但学困生真得能在家好好学习吗?还是一个问号。教师还得多多家访,或电话短信与家长定期沟通,反馈学习的情况、效果及新的问题,取得家长支持。多方的合力才能真正转化我们的学困生。

微课的教学在针对学困生的同时,也可以全班进行多重利用,其它学科相似的情形也可复制。当夜幕降临,学习无助之时,微课恰似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指引他们前进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金陵.大数据与信息化教学变革[J].中国电化教育.2013(10)

[2]胡铁生,詹春青.中小学优质“微课”资源开发的区域实践与启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22)

为学生点亮阅读的明灯 篇5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课外阅读, 用形象的话来说, 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 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修订稿) 》明确规定了课外阅读量, 并增加了阅读推荐篇目。课外阅读, 能够巩固和发展课堂教学的成果, 更快完成教学任务, 更好地达到语文教育目标;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阔视野, 丰富知识, 从而使之受到思想教育与熏陶。同时, 阅读还能促进阅读技能和写作水平的提高, 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毋庸置疑, 课外阅读是非常重要的, 而且是很有必要的。然而,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 不少学生将大部分课余时间花在看电视、玩电子游戏上, 放弃了课外阅读。

为了真实地掌握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 考虑到初二年级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 学生已经养成一定的阅读习惯, 且有充裕的阅读时间, 具有代表性, 所以特以他们为对象, 展开一次本校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

参加此次调查的学生总人数为220人, 调查结果显示:

共有145位学生 (65%) 喜欢阅读, 而75人 (35%) 阅读兴趣缺乏。虽然爱好阅读的人较多, 但只有22人 (10%) 会专门进行课外阅读, 而有198人 (90%) 课外时间主要用于玩乐。相应的, 每天花在课外阅读上的时间少于半小时的学生的有154人 (70%) , 仅有11人 (5%) 的学生每天坚持阅读1.5小时以上。学生获取书籍的来源也不尽相同, 50% (110人) 左右的学生是从图书馆借阅, 20% (44人) 左右的人选择向他人借阅, 还有10% (22人) 的学生会上网浏览, 仅有20% (44人) 的人会自行购买所需书籍。言情武侠类和穿越玄幻类书籍的拥护者约各占35% (77人) , 20% (44人) 的学生会选择经典作品来读, 10% (22人) 的学生没有特别的爱好。

总体来说: (1) 大多数学生心理上并不排斥阅读, 但缺乏长期阅读的行为; (2) 仅有少数学生有自己的书籍, 大多数人只能过借或者网络来读书; (3) 多数学生经常阅读颓废、消极的书籍; (4) 绝大多数学生对于阅读目的的认识不清晰, 缺乏主动阅读的动机; (5) 多数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造成以上种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 家庭经济困难, 无力购书。本校学生构成主要以外来民工子弟为主, 家庭经济负担较重, 无力为孩子购买课外书籍。

2. 家长素质不高, 无法给孩子有力的精神支持。

本校学生家长大多属于外来民工, 文化程度和个人素养都不高。平时没有读书的习惯, 也没有给孩子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甚至急功近利, 认为多读书并没有用处, 所以并不鼓励孩子读书甚至会阻碍孩子读书习惯的养成。

3. 网络、电视、游戏的冲击。

这一代孩子是在快餐文化的熏陶中成长起来的, 热衷图像式的内容, 对文字的兴趣大大降低。

4. 学生缺乏有效的读书指导, 长时间阅读的兴趣不浓。

针对我校学生的特殊情况, 下面从三方面具体谈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1. 选择适当读物, 提高阅读质量。

由于家庭没有充裕的资金为学生购买书籍, 于是班级成立了“读书角”。“读书角”的书由三部分组成:老师自己的适合学生阅读的部分书籍;用班费为班级添置的书籍;发动学生自愿从家中挑选来与同学共享的书籍。书籍的选择是很重要的, 不健康的书籍只会使涉世未深的中学生误入歧途。为此班级举行了“最佳图书”的评选, 从书籍的洁净度, 内容适合中学生阅读和读后发人深省等几方面为图书打分, 从而评选出10本图书给予奖励。通过这一系列活动, 不仅书有了着落, 学生也知道了该读怎样的书, 比如应该读贴近生活的, 内容健康向上的或者是名家的经典名篇等。这是提高学生阅读质量的基础。

2. 指导阅读方法, 力求读有所得。

可以发现, 盲目的阅读是收效甚微的。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 要注重对学生方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 使学生阅读走向有序和高效。从目前的教学实践看来, 使学生阅读效果更佳的常用方法有:

(1) 圈点法:圈点, 指阅读时利用一套自己能够理解的能代表某方面意义的符号在文章的字、词、句段上圈点勾画。这是最常用也是最基础的一种读书方法。

(2) 批注法:批注, 即批语注释, 是对文章的品评、鉴赏, 是多角度、高层次的阅读过程, 同时也是读者的消化、吸收、转化和运用的过程。

(3) 笔记法:读书笔记, 指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常见的形式有:摘要式读书笔记, 即将书中的重要观点、精彩语句摘抄下来;心得式读书笔记是读书后写出的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或启发。

(4) 背诵法:顾名思义, 背诵法就是将文章的内容通过背诵的形式记忆下来。如唐诗宋词可以通过背诵来阅读。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背诵的过程既是记忆的过程, 又是理解、感悟、“收获”的过程。

(5) 合作法:阅读主要是个人的行为, 但有时也可以通过与他人合作的方式来完成。

3. 实施多元评价, 提高阅读兴趣。

学生的能力是多方面的, 他们表现出来的能力不能是单一维度的反映, 而是综合能力的体现, 因此对学生的评价应是多角度的。在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对学生实施多元评价, 能激发学生的潜能, 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比如开展专题分享会。七下课文中有《狼》专题阅读, 课外就开展了“动物专题”阅读分享会, 学生将阅读的有关动物专题的图书一起分享, 加深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提高了阅读的兴趣, 开阔了眼界, 也能促使更多的人开展相关的阅读。

(1) 好书推荐。利用每次晨会, 由学生推荐一篇或一本读有所获的文字, 结合理由一起推荐给其他人。这样既增强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2) 制作读书小报。将每月的读书历程和感悟制作成一张读书小报, 可以单独完成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这种结合阅读和美术的方式对学生的吸引力会更大。

(3) 评选读书之星。每月从读书的数量、推荐书的质量、制作的小报水平等方面评选出一位综合能力最佳的“读书之星”给予奖励。借由榜样的力量鼓舞更多的学生热爱读书, 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评价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目的都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热爱读书, 将读书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保持下去, 成为使自己受益终身的财富。

巴金曾说:“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 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它们教育我们, 鼓励我们, 要我们变得更好, 更纯洁, 更善良, 对别人更有用。文学的目的就是要人变得更好。”如果通过阅读能让每个学生都变得更好, 更纯洁, 更善良的话, 阅读就实现了其终极价值。

摘要:课外阅读对初中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本校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状况并不理想:无书可读, 阅读比较盲目, 书籍没有选择, 缺乏有效的指导, 长时间阅读的兴趣不高等因素都阻碍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开展。本文从选择适当读物, 提高阅读质量;指导阅读方法, 力求读有所得;实施多元评价, 提高阅读兴趣等三个方面简要叙述了关于课外阅读的思考和实践。

关键词:初中生,课外阅读,阅读指导

参考文献

[1]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与思考.学科网.

[2]浅谈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教育第三方网.

上一篇:中职教学有机化学下一篇:指导优化策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