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学有机化学

2024-06-09

中职教学有机化学(共12篇)

中职教学有机化学 篇1

有机化学是化学、化工、食品专业的基础性课程,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的质量,切实培养出适用于社会的应用性人才,研究中职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机化学创新教学法有重要的实践性意义[1]。

一、中职有机化学创新教学法的意义

近年来,中专学校生源比较差,学生本身的基础不牢,再加上学校有机化学课的学时数有限,使教与学两方面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传统的有机化学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在中职学校有机化学教学中如何创新教学模式,适应不断发展的教学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我们应深化课程改革,努力形成就业导向的课程体系。推动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导向,调整课程结构,合理确定各类课程的学时比例,规范教学。积极推进多种模式的课程改革,促进课程内容综合化、模块化,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水平。

二、中职有机化学创新教学法

1. 有机化学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把发展学生的兴趣、求知欲创新精神放在重要的地位,在教学中设疑置惑。学生在教学中有疑惑就有求知欲,才能产生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自主地参与学习有机化学知识[2]。教师应引导学生用新旧知识推理思维并进行创新性判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多数学生更易接受互动式教学环境。

比如在讲烯烃的化学性质时,发现л键易加成,那么在讲到炔烃、醛酮时可以让学生思考:这几个物质均有л键,应该会有什么性质。比如有机化学命名的内容较多,在讲课时可以把命名的基本规律和官能团次序讲好后,启发学生自己根据命名规律来进行命名。有许多有机物的结构难以记忆,但其化学性质较为明确,可启发新的思路,改变由结构推导性质的习惯模式。学习杂环化合物中呋喃、吡咯、噻吩、吡啶的结构时关键是杂原子的杂化结构不易讲清且难记忆。已知四者均为芳香性五、六元杂环化合物,可由符合芳香性的两条休克尔规则,启发学生反推结构。启发思维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法改革探讨

有机化学实验是有机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将基本操作与物质的性质、实验技术融为一体的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性课程[3],有机化学的发展离不开实践,而要学好有机化学也离不开实验。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要重视有机化学实验课,将有机化学实验单独作为一门功课列为考试科目。

(1)启发学生研究性预习。

每次实验之前,教师都应要求学生认真预习实验内容,通过各种媒体查找实验中化合物的物理参数,在预习中应启发学生用发散性的思维方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思考实验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鼓励学生在弄清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步骤的情况下,对实验操作的方法、实验装置大胆质疑,提出自己创造性的方案。

(2)在讲解过程中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教师在讲授中,可运用提问题的形式启发学生对实验原理、实验步骤进行质疑,以挖掘问题,引发思路,达到对实验内容的透彻理解。如在《乙烯的制备与性质》中启发学生思考如下问题:实验室使用或蒸馏乙烯要注意哪些问题?在制备乙烯时的装置及如何检查气密性?乙烯制备时加入浓硫酸的作用是什么?在制备时温度控制在多少?为什么?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和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3)加强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动手能力。

基本操作训练是有机化学实验的基础,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使学生掌握有机合成与分离的方法起到重要的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例如掌握实验和安全知识注意事项,了解仪器设备的性能、使用、维护等;其次对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提纯方法进行规范化的训练,让学生熟练掌握该装置的特点及注意事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能鉴别官能团的试剂与仪器,我组织学生一起配置、准备,让学生掌握一些特殊试剂的配制方法及要领,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对各类官能团的性质、鉴别方法和现象进行总结,从而加深其实验印象,提高其动手能力。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将实验现象完整记录下来,分析实验现象,对合成的产物进行现场检测,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最后还要进行实验考试。通过有机化学实验课的教学,学生不但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而且培养了动手能力。

摘要:在中职有机化学中, 传统教学方式已越来越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我们应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从而培养高素质的中等技术人才。本文从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两个方面对有机化学教学法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中职,有机化学,创新教学法

参考文献

[1]阮明颖.高职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机化学教学法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策略, 2010, 12.

[2]俞善辉.有机化学的启发式教学法[J].化工高等教育, 2008, 3:38.

[3]曾昭琼, 曹和平.有机化学实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中职教学有机化学 篇2

一、中职化学教学中现状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实施,不仅为中职化学教学提出了崭新的要求,带领中职化学教学走上了更高的一个层次,同时也暴露了不少教学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在中职学校中存在的生源问题

虽然目前中职学校中的生源量不断增加,但是质量却没能跟上步伐,一直在走下坡路,中职学校的学生,无论是学习的能力,知识基础,还是综合素质,道德修养等诸多方面都与普通中学生存在一些差距。此外,中职生由于学不得法,不仅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学不会、学不好的现象。越是不会学,越是不想学,越是学不好,这样的恶性循环是影响中职教学质量的.根本因素。

2.中职化学教学中教材使用状况

教材是中职化学教学的根本载体,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材的使用是否充分、是否合理,对教学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当下中职化学教学中,在教材使用和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脱离生活实际。中职化学教材中,所选的很多内容与生活实际脱节,缺乏使用价值和知识价值的内容,再加上教师在教学中缺乏有效联系生活实际的意识,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在实际生活中,不能学以致用,影响学习积极性。

(2)缺乏专业针对性。中职教材的版本很多,也不乏能够贴近学生实际,社会实际以及岗位信息的内容,虽然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但是却通用于不同专业的教学,缺乏针对性,不能满足不同专业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具体需要。

二、中职化学教学中应对策略

针对以上中职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教学应对策略如下:

1.对学生进行相应的鼓舞

中职学校中,学生整体素质偏低的现状是客观存在的,针对中职学生与普通中学生的较大差距,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自身情况并对其进行鼓舞。鼓舞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人情,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关心学生,对于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上的问题和困惑;尊重学生,对于学生的错误加以指导,而非无端地指责和取笑。尤其是中职生处在青春期,个性和特点都非常的明显,需要特别关心和指引。

2.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教材

首先,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潜在因素,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需要;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化学意识,能够用化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其次,在中职化学教材的选择方面,应该选择专业针对性较强的教材,让处在不同专业上的学生都能接触到和自己本专业联系比较紧密、具有较强实用价值的知识。教师还应深入钻研和学习教材,以不同形式展现教材,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如除了传统“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的教材呈现模式之外,还应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教学视频,光盘,动画等等。总之,中职化学的教学存在很多的特殊特点和情况,不仅教学内容特殊,而且教学对象特殊,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多方位、多角度地考虑和入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顺利开展中职化学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徐文丽.浅谈中职学生化学学习能力的培养办法[J].中国集体经济,.

中职教学有机化学 篇3

【关键词】药物制剂专业 有机化学 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160-02

有机化学是药物制剂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之一,该课程不仅为学习药物制剂专业课程提供了很好化学基础,药物是指用于诊断、治愈、缓解、预防疾病的有机分子,药物制剂专业研究的范围涉及这些分子的分离、合成、理化性质,这些领域内容要么直接属于有机化学的研究范畴要么是有机化学与生物医学的交叉领域。因此学好有机化学为学生在今后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扎实的前期知识铺垫,是学生能否真正理解和掌握各门专业课的关键。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机化学抽象枯燥,知识点分散,内容繁杂,因此多数学生是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部分学生在学习有机化学时有厌学情绪,影响了教学效果。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有机化学课程主要是基础性知识内容,基础性内容往往涉及原子或分子轨道理论,基本有机化学反应和规律,这些内容本身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较为困难,尤其是部分女生看到要记忆化学反应式就头疼,感到力不从心,缺乏足够的学习兴趣和耐心。

虽然在有机化学教学中存在着这些问题,但是对于教师来讲并不是无法解决的难题。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好课件,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总结。

二、课堂内增强教学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内讲课时做到口齿清晰使学生能听清老师所讲的话,同时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做到所讲知识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

三、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在教学中,我既注意了概念的科学性,又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在教学中尽可能通俗易懂,通过对实验现象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使学生形成要领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应用学过的概念的理解和提高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四、温故而知新。由于大部分学生都缺乏一定的自觉性,课后不会自觉地去复习所学知识,为了防止学生前学后忘,每次课前我都先复习上堂课的内容,然后让学生拿出课堂练习本进行10分钟习题练习,这是一个信息反馈的机会,从中可看出学生掌握知识情况,以便老师调整上课节奏及合理安排上课内容。

五、认真批改作业。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每次课前及时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为了防止学生课后抄袭他人作业,我每次在课堂上留10分钟时间安排课后作业,让学生当堂做作业,杜绝抄袭现象,不懂的问题让学生及时提出并给与讲解。

六、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浓厚的学习氛围是达到教学效果有效途径。每次讲课时都将理论联系实际,食用了用吊白块漂白过的白糖、单晶冰糖、粉丝、米线(粉)、面粉、腐竹等可能对机体的某些酶系统有损害,从而造成中毒者肺、肝、肾系统的损害。在讲授醇的氧化反应时就跟学生讲生活中警察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车的呼吸分析仪就是利用乙醇与重铬酸钠的氧化反应。学生听完课后都很有感触。

七、实验联系实际,增加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实验的机会。例如:上完醛酮这一章内容后,带学生到实验室进行醛酮性质实验,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观察到了银镜反应和铜镜反应的现象。工业上,常用葡萄糖代替乙醛进行银镜反应,在玻璃制品上镀银,如镜子和热水瓶胆,通过实验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有机化学的乐趣,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实际上,就有机化学课程来说,它所涉及的内容远远不只限于讲授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和众多知识点,药物制剂专业的特点就决定了该课程必须与医药学知识紧密联系,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效果。医药学的发展离不开有机化学的贡献,在医药学中依靠有机化学原理规律解决诸多难题的例子比比皆是。最有代表性的当属在现代医学中广泛应用的磺胺类药物。在当时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之一,有一位染料化学家的女儿受伤后不幸感染发炎,面对死亡的威胁这位化学家决定使用一种红色的染料“百浪多息”来试一试。事实证明这种药物拯救了他的女儿的生命,而这位化学家也因此获得诺贝尔奖。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对有机化学与医药学的联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枯燥的有机化学课成为了丰富有趣的科学故事会,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职化学教学反思 篇4

关键词:中职焊工,化学学习,实验教学

1 第一节课重要性

由于中职学校的招生对学生的中考成绩没有限制, 导致现在大多数中职生的化学课基础较差, 甚至有的学生已经辍学多年, 虽然以前学习过化学, 但已经忘记的差不多了, 有的学生甚至连起码的化学符号都不认识, 必然造成对化学厌学, 甚至不学。这样对化学的日常教学带来了很多的困难, 让化学教师头痛不已。为了解决这一难题, 首先应改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中职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化学》这一门课, 对化学也有一定的了解。如果还是按照原来的方式上课, 那么不会起到什么好的效果。应该让学生从心里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我的第一节课是从一起起焊工由于不懂化学的基本知识而引起的事故开始的, 从而给学生以心灵的“震撼”。事先从互联网上收集几组事故实例, 以课件形式的展示给学生。如:实例一:焊工在舱内及有限空间内作业时中毒;实例二:错用氧气替代压缩空气, 引起爆炸;实例三:焊补装酸罐爆炸;实例四:焊补渗漏的酒精桶爆炸;实例五:焊补空汽油桶爆炸;实例六:离子弧焊健康危害事故。并对每一个事故原因详细的分析, 介绍如果我们学好化学就不会发生上述悲惨的事故。让学生从心里接受化学, 并安下决心学好化学。只要学生对化学有了一个重新认识, 接下来的教学难度就降低了很多。

2 结合专业课教学

由于中职化学的课时安排较少, 如果按照教材的顺序授课一般能讲到第五章, 最多能讲到第六章。化学教学如果结合专业课, 那么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要求化学教师要学习和专研相关专业知识, 我主要学习的是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通用教材《焊工工艺学》 (第三版) , 把其中的与化学相关的知识一一列出, 结合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通用教材《化学》 (第四版) 适当调节教学安排。具体调节如下:第七章烃, 增加酸性氧化物与碱性化合物, 第五章重要的的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六章重要的金属及其化合, 常见有毒气体与易爆气体的爆炸临界点。

在第七章中教学的重点是烯烃、炔烃。特别要对烯烃、炔烃与氧气的燃烧反应, 对于氧气不足、氧气适量、氧气过量对火焰温度的影响。第五章的教学重点是焊接中常用气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及相关的化学反应。第六章的教学重点是铝、铁、铜的物理及化学性质, 特别是铝、铁、铜的氧化物, 钛、铬、锰的实际应用。常见有毒气体与易爆气体的爆炸临界点, 主要是把各种有毒气体的中毒反应及急救方法, 详细讲解各种易爆气体的爆炸威力及爆炸临界点, 如何将易爆气体的的浓度降低到临界点一下。

3 注重实验教学

中职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 他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易引起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而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 它又是以实验为基础并在实验中发展的学科, 通过化学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知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从而更好地理解、巩固所学化学知识。但是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过程死板, 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手段滞后, 教学模式都是以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 以落实双基为目的, 单纯强调知识的传授与巩固, 重知识、轻能力, 这样教育的结果不仅导致学生的能力差, 而且缺乏探索创新精神, 这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用人单位的标准, 必须加以改革。

3.1 从实际出发, 合理选择实验素材

教科书中实验的设计, 力求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 在内容的选择上, 首先根据内容来安排实验, 如教材烯烃中只有乙烯的制取实验而没有乙炔的燃烧实验, 根据焊接中气焊对乙炔的燃烧有很大要求, 所以可以模拟气焊来设计实验, 让学生直观的观察实验现象;铁的氧化物与酸的反应;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等。

3.2 根据学生和学校的实际, 确定实验的难度、数量和用品

考虑学生和学校的实际。从学生的实际看, 中职生已经接触过化学, 但是对于化学知识仍然很陌生, 而实验会令他们感到新奇有趣。所以, 在教材中针对不同的内容, 安排了较多切实可行的实验。同时, 考虑到中职生的化学知识有限, 对实验内容和操作的难度都有所限制, 选择内容基础、操作简便的实验, 以保证实验的顺利完成。从学校的实际看, 由于经济等因素的影响, 各学校的实验条件存在着差异。考虑多数学校的实际情况, 实验的内容和操作都不宜过难, 特别是实验用品, 应选择简单、便宜、易得的仪器和药品。教材中的仪器, 仍以试管为主, 并使用了一些生活中的代用品。

3.3 增加“错误实验”

由于一般的化学实验都按照教材中要求“中规中矩”的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 而学生却不知道“为什么”, 甚至有些好奇心强的学生会故意做出一些“出格”的实验, 而有些实验后果会很危险。为了让学生掌握实验要求与不规范操作的严重后果, 可以演示一些“错误实验”, 如:氢气燃烧实验可以故意将氢气与氧气的混合浓度控制在爆炸极限范围内, 然后点燃。这样可以提醒学生必须提前检验氢气的纯度。

3.4 发挥现代教学技术的作用

现在大多数中职院校的教学条件都很优越, 对于一些“昂贵实验”“危险实验”“剧毒实验”可以利用视频、课件等形式教学, 这样既降低了实验成本有避免了一些有害物质的侵害。虽然效果比不上实际实验, 但效果还是大于“粉笔实验”

4 做一个幽默的化学教师

没有哪位学生会拒绝老师的诙谐幽默, 正如没有哪个沙漠行者会拒绝水一样。当然诙谐幽默并是想来就来的。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多积累。于是坚持每个月看一本书如幽默大师、歇后语、读者等, 书看得多了, 和学生交流起来就不会觉得语言苍白。在课堂上也能让情境刻在学生心中。

在教学中要不断地总结, 不断改进、不断的学习,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积极开展化学活动课, 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使学生享受学习知识的乐趣, 从内心体会到学习的愉快。变“强制性”教学活动为“主动性参与”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减轻学生负担, 提高学生的素质及能力。

参考文献

[1]石风明.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教研交流, 2007, 3.

[2]吴艳芳.中职化学实验教学改革[J].职业技术, 2008, 2.

[3]王芝灵.谈技校焊工专业的《化学》课教学[J]职业教育研究, 2004, 4.

中职化学教学方法改进策略论文 篇5

化学是中职学校一门重要的课程,在中职学校的许多专业都用到了化学知识,如美容、医药卫生等专业,但是中职化学在学生看来是非常枯燥无趣的,而且相对其他学科来说难度也比较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注意力不集中,学习积极性也不高,但是自 x年中职教育课程改革以来,中职化学和以往相比已经削减了许多重点、难点,并且为了适应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在化学中增添了许多和专业相关的实用知识,因此为了调高中职化学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不能像从前一样照本宣科,而是必须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

1 中职化学学习现状以及原因

当今中职化学教学的主要现状就是学生和老师针对化学课堂的态度泾渭分明,一般往往是老师在讲台上热情洋溢的进行教学,而学生则在课堂上发呆、睡觉、玩手机,对老师的教学提不起兴趣,结果往往是老师自己唱独角戏,针对这种情况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高校持续进行扩招,许多条件好的一点的学生都选择去普通高中去上学,中职学校招生变得困难,而且招来的学生整体素质也处于低水平;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维比较保守、单一,中职学生和其他普高的学生相比,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上存在差距,因此教师如果按照教授普高学生的教学标准和教学方法来教授他们的话,就会脱离了学生的实际,往往因为这种不合适的教学方法,导致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使中职化学课堂上的低效。同时学生学习不分智力高低的,“因为笨,学习不好”的说法是错的,学习智力只有侧重一说,没有高低一说,因此只要有正确的教学方法,一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中职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中职化学教学效果 篇6

关键词:提高;中职化学;教学效果

要想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从各个方面来调动学生对化学的兴趣,这些都是老师首先要进行分析的,其次才是课堂内容的丰富度,试想如果学生连最起码对化学兴趣都没有,那么即使内容再丰富也是毫无意义的。根据实际来分析中职学生各个方面,包括:心理、兴趣及其他。对于教学的方法来讲,只要在不影响学生的心理的情况下,让学生掌握知识才是最重要的,这样也就间接的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一、因材施教——改进教法

1.结合中职学生的實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随着生活质量的改善,学生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并且没有心理压力,正所谓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致使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越来越低。如果这样放任学生心理素质不规范的话,心理久而久之会有一种自卑,这不但对学生的心理有极其消极的影响,而且如果这种消极的心理一直没有得到改善的话,那么会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学生。所以我们根据当今社会所需要人才的素质为起点,着重培养其专业能力,使学生不但能够实现自我创新,并且能将其灵活的运用变通。当然,在学生彻底掌握基本知识和能力外,还要引导他们进行自我反省,不断的改进和创新。现代科技发展的程度大家可想而知,尤其是在教学方面,追求的就是不断的创新和超越,由于学科之间的相互穿插,使得知识的复杂性变得更难理解。这样就需要老师的创新,在知识中添加多种元素,首当其冲的就是要迎合学生的兴趣,将有些重点难点细分化,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消化,逐步递进的的格局,这样老师的教学目的达到了学生掌握了绝大多数的知识。

二、重视实验,强化实验技能

现在很多资历较老的教师觉得自己的课堂虽然来说较为单调,但知识的量却比年轻老师的丰富,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这可以视作是一种纸上谈兵,有些时候,学生是听懂了,可是课后根本没有机会实践,久而久之在脑海中的记忆就淡化了,这也是提起学生兴趣的一大重要的方法。化学本就是以实验为主,其动手能力与其上课听讲的重要性一样都显得尤为重要。这样就需要与现代科技多媒体相结合,首先教师要先进行实验的演示,让学生的印象深刻些,再放手让学生去自己动手,课后写出实验总结,对于那些动手能力弱的学生教师应进行手把手的教学,慢慢培养兴趣,使其也能跟上老师的教学制度。同时教师的实验演示也要新颖不能千篇一律,让学生在不断的进行创新。

1.培养良好的习惯

学习习惯是良好学习的前提,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若能在学习时掌握良好的习惯,那么学习时就能变得事半功倍,从主观上提高了学习效率。

2.教学生会预习

有些学生总是客观的认为课前预习并不会起到太大的效果,这在于教师眼里是幼稚的,课前预习的重要性不亚于课堂上认真听讲。首先课前预习能让学生在上课之前就对知识熟悉,当知识是重难点时这就起到了尤为关键的作用,不但能使学生在听讲时更好的吸收,而且记忆深刻,短期内不会造成遗忘现象。同时在课前进行预习,也会给老师减轻负担,课堂上不会有十分笨拙的问题,可以提高老师的效率。

3.问题的有效提问

当老师在课堂上提问时也要做好提前准备难度要适中,如果是复习的话提问就要循序渐进,先易后难。老师提问时总是忽略了学生的思考时间,因为从主观上老师是知道答案的,这样难免会忽略学生的大脑反应时间。这样的弊端就需要进行不断的改进,将课堂的重心后移,就如同电视剧的结局一样。同时老师在听学生回答问题之后首先因进行反思,反省自己的问题是否被学生完全理解,是否需要一种换法。若没有考虑到这些的话,课堂提问这个环节等于是荒废了。

4.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

现代教学的一大弊端就是学生素质两极化,好学生的成绩十分好,成绩差的学生极其差,而成绩处于中游的同学变得越来越少,教师们其实也都明白这些问题,但是主观就是不想去面对,好学生的素质高,老师一点就透,而成绩差的学生本身素质就不高,本身就需要老师引导,这时候就需要老师的悉心引导,老师的耐心本身就是对教学是否负责的一个标杆。再有就是老师提问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首先要把学生的优秀程度考虑进去,在课堂提问时要做到全面,成绩好的同学在回答问题时就可以适当的拔高,成绩差的在某些问题上就可以换一种问法降低其难度。这样不但可以减少两极化情况的出现,而且还能令成绩差的同学找回自信,重新开始关注学习。

三、激发兴趣,是化学有效课堂的教学前提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化学学科中,由于其性质较为特殊需要动手能力也就使其更具有吸引力,换句话说,化学学科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定一定的课堂小游戏,来吸引学生的眼球,学生毕竟也是孩子,在心底的童心会在课堂的小游戏下被完全开掘出来,从而就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四、结语

在当今社会科学如此发达的情况下,枯燥的学习早已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要将现实与当今社会的科学发展以及国策相结合,不断的创新进取,无论是从教学方面还是在学生心理方面都要有新的突破,这样才能在古板的课堂的教学脱颖而出,为教育界注射新的血液。最后要说的就是,能领导课堂不一定是好老师,但能让学生领导课堂一定会是一个称职的老师。

参考文献:

[1]高业萍.浅谈如何提高中职化学教学效果[J].科技信息.2008.29.476.

[2]杨林梅.提高中职化学教学效果的探索与体会[J].教育与职业.2006.05.040.

中职教学有机化学 篇7

1 我校药剂专业有机化学学习现状

随着高考扩招, 中职学生生源素质下降, 化学知识基础普遍薄弱, 我校中职药剂专业第一学期开设无机与分析化学基础, 第二学期开设有机化学。对药剂专业新生已具备化学知识的调查发现, 他们能正确书写的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只占11%, 学生普遍无法正确区分酸、碱、盐和正确写出它们的化学式, 所以学生学习无机与分析化学基础时都感觉困难。而第二学期开设的有机化学内容多而杂、系统性强、规律性差, 特别是有机化合物数量庞大, 并涉及大量的分子结构式, 许多学生都认为有机化学很难学, 反映记忆分子结构式比记英语单词还难。学习完“烃”后, 部分学生只认识甲烷, 却不会书写乙烷, 期中考试时, 不会书写乙醇结构式的学生占1/3。

中职药剂专业有机化学课程各章内容基本是按结构—命名—分类—性质这条主线进行安排。所以教师要在结构式教学这个节点上发挥主导作用,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从而轻松愉快地学好有机化学。学生普遍认为有机物结构式过于抽象, 原子之间结合方式很难理解, 空间想像能力弱。针对这种情况, 笔者尝试进行以下几个环节的教学,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 教学方法尝试

2.1 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启发式教学

有机化学的教学内容通常枯燥无味, 特别是有机化学反应的结构式多且复杂, 立体结构的空间表达困难。传统教学法一般以教师讲授为核心, 通过口授、讨论、练习、实验、参观等教学手段, 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 缺乏直观的辅助教学手段, 且“灌输式”教学易使学生感到疲倦, 造成其注意力分散、学习效率下降。而借助多媒体技术这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结合chemdraw等化学软件、flash动画技术建立模型, 可以将复杂的有机分子结构宏观地、动态地、立体地展示出来, 使抽象的理论变得直观形象, 加强了学生的理解力和记忆力[2]。同时,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适时提问以启发学生思维, 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 可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比较深刻和系统的知识体系。

例如将甲烷的正四面体、乙烯的平面型、乙炔的直线型等分子结构制作成3D动画模型, 让学生从各个方向观察这些分子的构型、构象, 使他们对有机分子的空间结构有了非常形象的直观认识。我们可以通过网络, 将需要的各种多媒体资料下载并使用。在播放多媒体课件前, 笔者提出两个启发问题:问题一:烷烃分子是直线型的吗?学生通过学习甲烷的空间结构, 知道了碳原子是sp3杂化, 键角是109°28', 决定了烷烃的碳链不可能是直线型;问题二:乙烯分子为什么共面?丙烯分子如何写?通过启发, 学生能很好地掌握分子构型方面的知识, 从而区分烷烃、烯烃、炔烃。多媒体课件的播放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化抽象为形象, 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2 重视模型教学, 让学生动手组装分子模型

有机化学教材中的模型和图形很多, 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高度重视。模型和图形的直观性很强, 要通过对模型不同角度的观察, 获取直接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同时, 模型还能加深学生对有机物结构、性质、用途的认识。以往在应用教学模型时, 笔者只是强调一些常见的模型, 比如只展示甲烷、乙烯、乙炔等重点模型, 让学生记住这3个分子结构, 但因为学生思维转换能力弱, 导致了学生不认识乙烷、丙烯、丙炔这些基本的烃。

针对这种情况, 笔者尝试让学生自己动手组装分子模型。首先, 将学生分为3个大组, 分别为烷烃组、烯烃组、炔烃组。每组领取相应个数的碳原子和氢原子, 要求学生组装出相应的甲烷、乙烷、丙烷、丁烷、戊烷及相应的烯烃和炔烃, 并且要求他们自己去思考需要多少根棒 (共价键) 、多少个黑球 (碳原子) 、多少个白球 (氢原子) , 还要求学生根据组装出的模型写出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 限时10分钟。通过分组竞赛的模式, 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有的学生写出结构式, 然后根据通式计算碳原子和氢原子个数;有的学生动手组装。之后, 再换组比赛10分钟, 第二次比赛比第一次效果好, 各组学生都能按时完成。让学生复习各烃的组成通式, 通过亲自动手去完成分子模型的组装, 再书写结构式, 最后写出结构简式,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以上教学方法能使学生有效记忆常见烃的结构简式, 在后面进行同分异构教学中同样可以采用。在同分异构的教学课堂上, 要求学生根据分子式领取模型组件, 让学生尝试组装不同的分子结构式, 并设疑引导:丙烷有没有同分异构呢?丁烷呢?丁烷和丁烯在同分异构上有什么不同?

通过模型教学, 再结合模型组装竞赛, 能更好地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学生的主体性。教师除了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外, 还要激发学生积极去思考,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创造能力。

2.3 巧用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实验教学是中职药学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有机化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 实验对其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3]。在有机化学实验中, 我们通常只开设一般的性质实验, 且只在讲授有机物的性质时才演示实验, 其实在认识某有机物的结构时, 通过实验引导学生去探究结构, 可以取到很好的效果。

在传统的教学中, 教师习惯对学生强调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及结构式如何, 这种被动式学习常令学生“望而生厌”, 还使一些学生产生误解:有机化学和文科一样, 记忆力好就可以学好。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 运用实验手段去探究结论。如乙醇的教学, 首先根据乙醇的分子式及元素的化合价分析乙醇可能的结构式, 然后发动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并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优选, 最后用实验探究。在此过程中, 师生共同探究过程、探究结论、分析评价。再比如苯的结构教学, 苯是不是由单双键交替组成的?它具不具有烯烃及炔烃的性质?我们要证明烯烃及炔烃的性质应如何设计实验?通过问题的提出, 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究。提出问题后, 也可以进行分组实验探究, 苯与溴水能否反应?现象如何?苯与高锰酸钾能否反应?现象如何?让学生分组比赛, 书写苯的结构式。通过实验现象和比赛的氛围, 学生能轻松愉快地获取知识, 并能加深学生对结构的认识。

关键词:中职药剂专业,有机化学,结构式教学

参考文献

[1]方方, 吴培云, 朱业宝, 等.药用有机化学本科教学实践与教学体会[J].广州化工, 2010, 38 (4) :230-232.

[2]赵进.医学检验专业民族生有机化学教学改革与思考[J].右江医学, 2007, 35 (3) :339.

中职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篇8

中等职业教育与高中教育是同一层次的教育,但它不等同于普通高中教育。普通高中教育是以学习文化科学知识为主的基础教育。而职业教育是以职业技能为本位,它不仅教给学生必要的高中文化基础知识,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同时还应具备人才市场需求的职业技能和良好的综合素质。

化学作为中职学校的重要基础课程,应响应时代的要求,加快教学改革,以适应人才培养的要求。反观中等职业学校化学教学的现实,最根本的情况是学校、师生对化学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长期以来,由于片面强调化学教学为专业服务的思想,以至于中职教学实践中没有给予化学自身应有的重视,而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教学内容偏难、偏深,学生听课犹如听天书,传统的考试模式更使学生的弱点暴露无遗,丧失信心。这种教学方式违背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没有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没有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没有为学生的学习创造应有的条件,因此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创新实践能力缺乏锻炼,也就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根据学生认知现状制定有效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的建构与运用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确定有效的教学策略,必须根据学生的学习行为的性质来确定。学生的学习就是通过教学内容的接收、内化为自己的经验,并影响行为的过程。因此,教师应该经常考虑怎样使得教学内容被学生接受,使得学生真正学到知识。一般说来,教师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教学。第一,对知识进行加工。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水平来对知识进行加工,减少学生接受知识的客观障碍。第二,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知识接受过程的意义,降低知识接受与内化的主观障碍。其中,后者是有效教学的主要方面。第三,符合学生的培养目标。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定位于就业预备教育方向的,化学课堂教学应与专业课相互联系,注重对学生基本的化学素养、技能、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以实现“文化高移、基础宽厚、技能复合、素质全面”的中等职业教育目标。

3. 中职学校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建构

有效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生“学习”,是指导、帮助和促进学生学习,是为学生创造和提供适宜的外部条件。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学策略的选择必须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所授学科的特点。中职化学课程一般都属于非专业课程,旧的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没有吸引力,学生对化学课程的关注程度不高,课余投入化学学习的时间也不多。因此,教师必须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喜欢化学、重视化学,在学习中体会到成功,为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体会到化学是一门有用的科学。

3.1培养学生好奇心

人类的好奇心是天生的,同时也是生理需求得到基本满足后的产物。实践证明,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是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主观前提,是探究和学习的原动力、内驱力。好奇心能激发大脑产生想象力,它源自对事物理解的渴望,但又限于这种需求得不到立刻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表现在疑问上,表现在他们的探索和想象中,并最终引导他们产生更强烈的兴趣。

好奇心是一种情感的本能,它是稍纵即逝的,如果好奇心没有上升成为更高一级的兴趣,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就不会得以进一步生长,他的好奇心就开始麻木和倒退。而兴趣则不同,兴趣是持久的好奇心,它伴随着专一的更高级情感,这种情感所产生的巨大的推动力使兴趣的真正实现成为可能。所以,好奇心是迈向兴趣的第一步,中职化学课应该开始于学生的好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创设让学生好奇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的好奇心,把学生对事物一时的好奇变为持久稳定的兴趣、情趣,激起学生的学习的欲望。

中职化学课堂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有多种途径,如通过化学实验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设置一些难度适中的问题,促使学生原有的知识与新知识发生激烈冲突,使矛盾激化,从而产生问题情境,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3.2感受学习的快乐

心理学中有一种观点,认为人在心情舒畅气氛宽松的情况下学东西最快,因而在学习中尽量营造一种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氛围,有利于学生尽快掌握所学内容。而中职生由于经历中考的失败,自感是应试教育的被淘汰者,在学习中首先受到影响的就是情绪,而且是消极的情绪体验,逐渐把学习当成了沉重的精神负担。对于相当一部分同学来说,长期失败的心理体验,又使得其自尊心受到严重的伤害,自信心下降,学习无动力,甚至自暴自弃。最终会泛化到其他方面,人格得不到尊重,对别人的态度非常敏感,情绪变化大,心理承受力差。

现在,传统的师道尊严和严师出高徒的教育观念依然在一些教师的心中根深蒂固。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在学生面前保持一定的威严,为了压住课堂,对犯错误的和学习不好的学生动辄进行当众指责和训斥,结果严重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从而导致这些学生对老师反感,厌恶学习。

因此,在树立新的教学观念时,应该提倡快乐课堂,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教师应该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相处,帮助学生建立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作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应充分信任学生能够发展自己的潜能,重视他们的感情和意见,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共同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如果教师能把握好学生的情感,就一定会受到学生的爱戴。师生一心,共同努力,学生成绩自然会提高。

3.3体验成功的喜悦

现在的中职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在父母的表扬和赞美声中长大,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对学习本来有着极大的兴趣。但是,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一次又一次地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王清国

(东平县斑鸠店镇中学,山东东平

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难免有些乏味和枯燥,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任何一种主动学习都源于兴趣的驱动,结合这些年的教学经验,我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精心设计整堂课的程序

首先给大家变个魔术,只见他手持一杯澄清的石灰水,故意告知学生是一杯“清水”,然后用玻璃管向杯中吹气。不一会儿,杯中的水变成一杯乳白色的“牛奶”。学生欢欣不已,继而表示惊讶,提出疑问:“是真的牛奶吗?”接着再做一个茶水变墨水的“魔术”。这样就把学生的情绪给调动起来了,学生认为学习化学也挺有意思挺好玩的。要想知道其中的奥妙就要学习化学知识。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总结出化学的研究对象。这样精心设计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学习情绪,为他们学习兴趣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生动鲜明的实验演示

化学是一门是实用的学科,对我们认识和利用物质具有失败,教师很少为他们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很少有来自老师和同伴的肯定,他们的学习生涯是不断体会、品尝失败的过程。不少学生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他们在职业学校只想混张文凭,就是因为他们很少体验过成功的滋味,一再的失败,使得他们患上了“学习恐惧症”。因此,他们自然就失去了学好化学的自信心,当然也就不会喜欢化学,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也就十分低下。

要改变这种课堂效率低下的现象,就要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成功教育,让中职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中尝试,在尝试中成功。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应该要这样认为,成功就是成功之母,成功是对学生最好的激励。

化学课堂有很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不少简单易行、现象明显的实验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来演示,让他们体会实验成功的喜悦;在课堂提问的时候考虑到学生知识能力的差异,尽可能使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至少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回答问题;在课堂检测环节,所涉及的内容要以回顾当堂课的学习内容为主,让学生意识到“我也会做这些题”,体会到成功。

3.4学习有用的化学

化学课程既是文化课,又是基础课,其教学内容的确定要根据不同层次的教育目标要求来确定。中职化学的教学内容要体现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有用性,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化学问题或社会关注的热门问题为主,不能拘泥于深奥的化学原理和反应机理。让课堂教学因内容“有用”而有效,只有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所学的知识能为他们创造丰富多彩、活泼快乐的现实生活,他们才能真正理解学习化学的意义,从而主动投入到化学学习中。

化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科学,它来自于生产实践,也来源于生活,有着创设学习情境的丰富材料。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注意联系实际创设情境,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在教学

重要的作用。中学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实验主要分为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两部分。每次实验前都做好充分准备,努力做到操作规范,速度适中,便于观察。为避免学生只是看实验,觉得好奇而忽视学习。对课本中的演示实验,有的现象不明显,这就需要老师动脑筋不断改进实验方法,使实验现象鲜明生动。在学校实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把一些观察性较差而方法较简单的实验改为演示实验。有些化学概念不易懂的可以设计成实验来观察分析得出。例如氧化反应的概念就可以设计成实验来完成:在空气中用酒精灯烧铜丝,红色铜丝被氧化变黑,然后用氢气还原,又变为原来的红色。通过这个实验理解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记忆起来也比较深刻。这样的例子还是很多的,都可以用这样的方法。

对于学生实验首先要明确实验目标,其次是做好实验准备工作,最后还要对实验做出总结,通过实验找出问题。在实验过程中让同学们体会到化学反应的趣味性,更深刻地理解化学知识。

中可用以下两种方法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一是以生活中的现象为例证,加深对物质性质、用途等知识的认识了解。二是引导学生用已学过的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应用中使用,使有关的知识得以巩固和深化。

学生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将化学理论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并能应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日常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很多,比如,墨水滴在衣服上怎样除掉?热水瓶里的水垢怎样除掉?怎样解释烧鱼时既放醋又放酒会产生香味?人工降雨中打到天空中的火箭含有什么物质?等等。再如:烟花中含有哪些成分?变色眼镜为什么会变色?食盐中加碘对人体有什么影响?市场上出售食品中添加的防腐剂有哪些种类?煤气中毒该怎样救治?等等。学生对这些贴近生活实际的问题很感兴趣,翻阅资料,查找原因,亲自实践。这样使学生感到五彩缤纷的生活中,处处离不开化学,使学生认识到化学有趣、有用,从而激发其学习的兴趣,自觉求知。

4. 结语

做好有效教学的教学设计并在课堂上付诸实施,需要教师具有很高的业务素质。首先,教师要掌握最新最先进的有效教学理论,并能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其次,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方式,对情境创设的设计,都会直接影响到有效教学策略探索的效果。再次,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与学生的沟通能力,也对教学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最后,教师的个性魅力,对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态度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提高教师的理论和实践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是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的一个重要因素。

摘要:有效教学作为一种指导教学的理念,具有一定的普适性,本文面向特定的层次和对象,提出了中职化学有效教学的策略,旨在推进中职化学课堂教学的繁荣与更新,在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的同时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

关键词:中职化学教学,有效教学,策略建构

参考文献

[1]徐金寿.职业学校学生厌学的成因研究与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06(2).

[2]陈理宣.有效教学策略探索[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2(6).

加强中职化学的实验教学 篇9

一、培养新生实验兴趣

我校绝大多数新生实验基础较差,对实验课开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据分析有以下一些原因:第一,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上至学校领导,下至学生,从思想上都轻视实验教学,不把实验课置于合理的地位,使实验课不能真正开展起来;第二,一般学校普遍缺乏专业的实验管理教学人员,实验教师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影响了实验课的教学质量。

新生入学后教师可利用两周左右的时间组织、安排到实验室进行参观,向他们介绍化学化工实验室的建设发展过程与现有规模、其间所取得的成绩。在学生参观仪器的同时,不失时机地插入介绍与之相关的应用,一些新方法、新科技,让学生了解该领域的最新动态,增强学生对实验的感性认识,拓宽视野,初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其间还可为学生准备少数典型新颖的演示实验,以此来激发学生对实验课的热情。

二、改进实验教学方法

实验教师首先应从教学观念上明确实验教学的重点是技能和能力的培养。实验课不应只是单纯学习知识和验证理论,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训练实践能力。故实验课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将会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产生重要影响。

1. 教师精讲,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传统的实验教学,采取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操作的三步骤方法,这就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生的积极性不能够得到充分调动,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难以得到开发,实践能力难以得到培养。实验课课时较少,教师应利用较短的时间,简明扼要地讲授关键实验原理知识、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放手让学生大胆操作,鼓励人人参与、多动手、勤动脑,培养独立工作的能力。对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和实验问题,教师不包办解决,而是组织学生分析唾弃障产生的原因,指出问题所在,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去排除故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重视对实验结果的讨论。

实验报告是科学研究和教学相结合的产物,是今后学生在科研和生产中经常用到的基本功。特别是实验报告最后一部分即对该实验的分析讨论,尤其重要,可谓是整个报告的点睛之笔。实验报告应作以下要求:第一,对测定的数据记录、测试条件、结果的计算,都应列入相应表格中,这样能一目了然地较清楚地反映整个实验过程、操作情况与操作水平。第二,学生要对实验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误差,以及产生的原因,要理清思路、化繁为简、提炼要点,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只有真正达到了上述要求,才能使在实验中得到的感性知识转化为理性知识,实现从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回到理论这一飞跃。

三、加强实验教学管理

由于实验课考试较少,化工专业班学生只要通过中级工考核,学习过程中压力较小,很易造成精神松懈和精力分散,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影响实验教学效果,也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加强管理,对学生实验成绩进行合理评定。学生实验综合成绩由平时成绩(占70%)和考试成绩(占30%)两块组成,而平时成绩由预习成绩(占10%),实验操作及违纪情况(占15%)、实验报告(占45%)组成,考试成绩由笔试(占10%)及操作(占20%)构成。具体做法如下。

1. 加大预习力度。

课前预习,对要实验的目的、原理、使用仪器及操作步骤有所了解,要求学生在课前认真做好预习报告,在理解的基础上书写,对全部抄袭者给予扣分处理。操作前,教师采取提问方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视学生回答情况给分。

2. 实验操作及违纪情况。

学生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的有关纪律规定,对迟到、早退和无故缺席者及在实验室内嘻闹者酌情扣分。要求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爱护仪器设备,操作认真规范,课后及时整理实验仪器,打扫实验室卫生。

3. 实验报告。

要求有实验目的、原理、数据(要真实,有较规范的表格,相关条件),并有分析讨论。对有互相抄袭的双方或任意涂改数据者给予零分,并计入成绩。

4. 考试成绩。

由笔试和操作两项组成。笔试重点考查误差理论知识与一些重要实验原理。操作以本学期所做一系列实验为主,将其排列成序,让学生进行抽号操作,操作成绩视操作规范度与结果评定。

以上要求,旨在加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客观地反映学生学习情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部分学生旁观式和参观式的学习态度,体现人人参与动手、动脑的要求。

四、开展第二实验课堂

实验课是按教学大纲的规定完成实验教学内容的活动。它只能解决一些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问题。学生的能力也仅表现于一般仪器设备的基本原理,以及测试技术和技巧方面,对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方面作用甚微。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潜能,帮助他们巩固课堂知识,扩大知识面,提高设计、创作能力,化工专业可以充分发挥实验室的优势,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学。可以开放实验室,为学生提供课外实践和学习的基地,安排有经验的实验指导老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独立性和创造性,适当增加自拟设计实验,让学生动手、动脑,积极开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欲望。我校化工专业学生毕业后多到化工厂一线工作,只有在这一方面对他们多加以培养,增强动手实践的能力,才能使他们将来在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

以上所言,归结为一点:以实验室为依托,在教学中坚持“一主一辅”的作用。“一主”即坚持以实验课教学为主体,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兴趣、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要加强教学管理。“一辅”即坚持第二课堂的教学为辅助,开发学生思维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仅是教育界培养人才的一个要求,而且是一个时代的要求,它是一个很值得重视和讨论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周夕良.改革实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创新能力[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23) , 3:16-17.

[2]苏文平, 薛永毅.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6, (23) , 11:121-124.

[3]钱大益, 刘云, 弓爱军, 吴平.对自然科学基础实验中心建设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6, (23) , 9:11-14.

中职化学教学改革的探究 篇10

化学教学内容是化学教师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 是实现化学教学的认知、发展和教育功能, 完成传授知识、发展思维、培养态度和发展技能等任务的重要保证。化学作为一门基础课, 它的基础性应定位在:一是为专业课服务;二是为学生的职业继续教育打基础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三是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服务。其中本课程的基础模块部分主要就是为学生的职业继续教育打基础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并且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这一部分是各个专业的学生都应该认识和了解的内容。而职业模块部分主要是为专业服务的, 这就要求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对教学内容应该有所选择。例如:就我校目前的专业设置来说, 对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而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材料科学突飞猛进, 人们使用的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越来越广泛, 建筑和装饰材料的种类、数量和质量也在不断地发展。同时, 这些材料在生产和使用的过程中也会造成自然环境和家庭环境的污染。所以这些专业的学生应当对“有机化学”、“高分子材料”部分的知识进行学习, 还要学习有关“化学与材料”、“化学与环境”等相关知识, 从而掌握材料科学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 以适应社会和学科发展的需要。对于采矿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 不仅要掌握采矿工程和技术相关的专业知识, 还应该了解煤炭作为非再生能源, 按现在的开采速度估计, 煤只能用几百年, 煤炭直接燃烧只利用了煤炭应有价值的一半, 对环境污染也比较严重。所以对于这些专业的学生应该学习一些有关“煤化学”方面的知识, 以便了解煤的形成和综合利用。对于机电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 将来的工作主要与机械设备打交道, 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设备的老化、腐蚀等问题, 所以应当对“金属”、“工程材料”和“电化学腐蚀与金属防护”等部分知识进行学习。

二、恰当选择教学策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目前高校扩招、普高热持续升温的情况下, 各类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越来越难、生源质量也越来越差。针对学生化学知识基础差, 对化学有恐惧心理和厌学情绪等情况,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 结合具体的教学条件和学生的认知基础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 恰当选择教学策略,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提高学习效果。

1. 创设问题情境, 稳定学生学习兴趣。

“学起于思, 思起于疑。”心理学研究表明, 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人的智慧就是在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的。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 引起学生定向探究反射, 进入高度思维之中。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应包括教师的设疑和学生的质疑两个方面。

(1) 设疑。

指教师提出一些与课堂教学密切相关的问题, 以诱发学生兴趣, 促使学生积极思考, 从而将思路引向深入的一种方式。要提高设疑的效果, 达到设疑的目的, 在教学中教师应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 教师应选准设疑的最佳点。其具体方式有三种:①利用课题的引言、过渡语和结束语设疑。利用引言、过渡语和结束语设疑, 往往能承上启下, 激发学生进一步探求新知识的愿望, 从而促进学生思维, 并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例如, 在盐类的水解这一节中, 可在引言处这样设疑:“人们平时吃的馒头、油条都很疏松, 大家想了解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盐类水解知识就能帮助大家解决这个问题。”寥寥数语, 就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②在课题的重点、难点处设疑。在重点、难点处设疑, 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例如在盐类水解这一节中, 当学生看到用p H试纸测定CH3COONa溶液酸碱性时, 可设置三个连续的问题:一是“CH3COONa溶液呈碱性说明了C (H+) 、C (OH-) 是什么关系?”二是“通常情况下水电离后C (H+) =C (OH-) , 但为什么CH3COONa加入后C (H+)

其次,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疑。教师的设疑只有选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 才能在教学要求与学生学习的现状之间找到切入点, 过于简单和过于复杂的问题均不可取。另外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 设疑应有梯度, 要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若学生思考问题时出现障碍, 教师还应巧妙点拨, 铺设“跳板”, 使学生领悟到解决问题的关键之所在。

(2) 质疑。

教师在教学中要多让学生质疑, 那么, 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生疑问难呢?

首先, 要鼓励学生多质疑。学贵有疑, 疑是探究的源头。因此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应予以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强化学生的质疑意识, 并设法激起学生更深层次的质疑。

其次, 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善于思考是产生问题的源泉, 只有善于思考的学生, 才能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教师既要让学生把握知识的结果, 又要引导学生思考知识的学习过程, 从掌握知识的途径中找问题;既要弄清某一知识点, 也要思考知识的前后联系, 从知识的网络中找问题;既要掌握物质的性质, 也要思考物质的用途, 从知识的应用中找问题;既要细心观察实验的现象, 也要思考产生现象的原因, 从本质上找问题。

2. 加强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的丰富多彩、生动有趣以及实验现象的鲜明直观, 极易诱发学生的好奇心, 这是许多学生对化学感兴趣的直接原因。教师应充分利用化学学科的这种优势, 通过实验教学来有效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进行, 专业课实践环节的教学比重不断加大, 使得化学课程的教学时数一减再减, 如果仍然沿用老的教学思路, 难以达到教学要求。所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和学习资源, 为学生自主学习、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资源支持,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当学生有问题时, 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与同学讨论, 从而多渠道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当学生对某个化学现象有自己的观点时, 也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研讨和交流, 这样, 学生在双向交流中使思维更加活跃, 有利于培养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现代教学思想。

运用多媒体技术模拟试验, 缓解了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验经费不足、实验条件欠缺和环境污染等矛盾。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 它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在传统教学中, 我们只有直接做实验, 学生才能得到对一个化学反应的感性认知。对操作过程比较复杂的、有毒的、有危险性的实验, 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化学模拟实验, 让学生很直观地观察整个实验过程的动态变化, 加深学生对化学变化过程的理解, 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把握, 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一方面可以弥补我们实际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实验经费不足和实验条件欠缺以及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另一方面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情趣, 增强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创新能力。

三、根据中职教育教学的需要加强教材改革和建设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 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 也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保证。教材改革和建设要与教学改革同步, 使教材更好地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服务。选用教材要充分体现教育观念和知识体系的新颖, 能反映本学科前沿的最新发展水平。化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程, 教材的编写要以教学大纲为基本依据, 内容的选择应符合教学大纲的规定, 体现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 并与教学时数安排和相关专业相匹配。要体现以应用为目的, 以“必需、够用”为度, 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因此, 中职化学教材改革的基本思路应该是:面向社会需要, 适应学生状况, 做到教材体系与教学内容深广度的融合统一, 理论性教材和实用性教材的合理搭配。

总之, 中等职业学校的化学教学有它一定的特殊性,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彻“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以提高质量为重点”的教学目标, 为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奠定基础, 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 实现学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家祥.职业技术教育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潘鸿章.中学化学实验研究与创新[M].海口:南方出版社, 2001 (11) .

中职教学有机化学 篇11

[关键词]中职化学;实验教学;信息技术;有效整合

引言

信息技术的发展是社会的进步同时也是社会变革的一个重要产物,目前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国民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中去,并进一步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且信息技术还会在更多的领域内发挥进一步的功能效应。鉴于信息技术的各种优势,目前教育领域也逐渐引用了相关的技术,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发展带动了教育界的改革。而化学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它不仅要进行理论学习,更要在不断的实验中获取感官上的认识,并保证化学实验的严谨性。因此,将信息技术与化学实验教学进行有效的结合,是当前中职化学教学中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解决好了二者的优化结合,能够更好的提高课堂效率,更有益于学生们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一、信息技术在中职化学实验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信息技术是一种新兴的计算机操作技术,它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呈现出动态的演示图,并配置相应的音频文件,将声音、影像等进行有机的结合,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比于传统的化学实验课堂,学生们更乐于接受,将被动的知识传授,转为主动的知识学习。其次,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进一步优化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在进行演示实验的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将实验现象进一步放大,能够让每一位同学对实验现象都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同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实验过程进行反复的回放,以此来让学生更好地观察实验的现象;最后,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对一些实验室比较难做或者是有危险隐患的实验来进行模拟,既能够保证安全,节省时间,同时又能够让学生真正理解整个实验的过程,从而增强实验教学的质量。

二、信息技术与中职实验教学在整合过程中的不合理现象

1.信息技术利用不合理

在进行信息技术与中职化学实验教学的整合时,要进一步明确实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利用信息技术只能是作为实验教学的一种辅助的工具,不能够完全替代实验教学。因此,在进行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要依据实验的实际特点以及学校的实验室条件等多方面的因素来选择教学的方法,而当前一些教师为了片面地追求信息技术的利用,在进行一些操作简单;无安全隐患且学校的实验条件能够满足实验要求的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依旧利用信息技术来模拟实验,对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实验操作能力没有太多的好处。

2.过分依赖于信息技术

一些中职化学教师在运用了信息技术之后,为了简化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常会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化学实验的模拟,并以视频的形式进行播放,这样,学生原本的动手实践操作环境就本取代了,长此以往下去,化学实验就逐渐淡化模糊了,这样严重制约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也不便于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积极性。

3.信息技术应用不科学

信息技术在中职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主要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将一些难以操作的化学实验,以动画或者视频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们。但是目前的中职教师团队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普遍较低,难以运用好信息技术,制作出符合教学内容的高质量课件,这样信息技术对于化学教学实验的帮助就弱化了。同时,一些中职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理解较为肤浅,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过于追求课件形式的花哨,而忽略了真实的教学内容,因此,一些中职教师在应用了信息技术后,不仅不能够提高教学效率,相反,还制约了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

三、信息技术与化学实验教学相互整合需要注意的问题

虽然信息技术与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未来中职化学教学发展的一个方向,同时也是提高中职化学教学水平和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但是在二者进行有效整合时,仍需要注意一些相关的问题,避免出现教学失误,影响教育质量。

1.要保证化学实验的主体地位

中职化学教学工作中,一直是以化学实验为主体的,这是受化学这一学科本身的特点所制约和限制的,是不能够进行更改的。因此,当信息技术与化学实验教学相互整合时,这种化学实验的主体地位依然不能够动摇,信息技术只能是一种辅助的手段和方法,并不能够也不应该取代化学实验。我们承认,利用了信息技术之后,一些难以模拟的化学实验得到了简化,学生们能够得到更加直观的化学认识,是一种教学方式的进步,便于学生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但是,化学教学还是一门以动手操作为主的教学工作,学生的动手能力不能够被剥夺,中职化学教学的核心问题不能够动摇。

2.信息技术与化学实验的整合要适当

中职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是必不可少的,而有些化学实验操作简单,观察清晰,学生只要通过简单的动手操作即能够理解实验的目的,这类教学环节中,没有必要利用信息技术。而有些化学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而且化学反应不明显,观察不方便,此时应用好信息技术能够提高教学的安全性,还能够便于观察,信息技术的利用是促进中职化学教学的一个手段。因此,并不是所有的中职化学教学都适用于信息技术的整合,在整合中,教师应该提高甄别和判断能力,避免全部依赖信息技术,将原本简单的教学工作复杂化。

3.全面提高中职化学教师的信息技术操作水平

信息技术在中职化学教学工作中的应用,不仅仅是一项简单的课件制作,有时候,为了更好的显示一个化学实验,需要结合多种计算机操作技术,例如宏和模块的建设等,而目前教师队伍中的信息技术水平普遍较低,这就需要定期的对教师进行必要的信息技术培训,并定期进行业务能力考核,以全面提高中职化学教师的信息技术操作水平。

四、结论

综上所述,将信息技术与化学实验教学进行有机的整合,是未来中职化学教学的一个必然发展趋势。二者的整合能够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领悟和理解,是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为了避免在整合的过程中出现过当现象,广大的中职化学教师还要在具体的教育工作中,提高自身的教育实践能力,进行有效的判断和甄别,合理采用信息技术,并坚决保持化学实验的主导地位,以化学实验为主体,进行适当的信息技术融合。随着信息技术与化学实验教学整合的深入化发展,未来的中职化学教学工作将会更加高效科学,更好为中职课堂服务。

参考文献

[1]高姗姗.信息技术与高中理科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整合[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03:59.

[2]李娟.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性——信息技术与化学实验教学整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28:43-44.

[3]文蕊,张世勇,肖红.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有效整合[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8,05:30-32.

中职教学有机化学 篇12

一、探究教学的内涵

探究教学是指在教师引导下, 学生主动参与到发现问题, 寻找答案的过程中, 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活动。探究教学的实质就是按提出科学结论和检验科学结论的结构方式去揭示科学结论。

在中职化学教学中, 采用探究教学, 就是要打破传统结论式教学的禁锢, 在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诸方面都要作一些改革创新。传统的结论式教学, 形成了化学教师在课堂上灌输化学理论, 做演示实验验证结论, 学生做笔记记忆化学概念和理论、化学式、方程式及化学现象, 课后用题海战术来巩固所学化学知识, 掌握解题技巧的教学模式。在中职化学中采用探究教学, 在教学思想上, 我们要树立化学概念和化学原理是发展的、可变的思想。在教学目标上, 不是以学生记忆多少化学知识为主要目标, 而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自然所需要的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化学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方法上, 即讲教学, 又讲学法。在师生关系上, 强调以学生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教师起诱导、点拨、提供材料, 帮助完善实验的作用。在教学内容上, 不过分强调中职化学课程的系统性, 而是联系专业和生活实际, 精选典型的范例性化学探究实验, 代替结论性解释。

二、中职化学如何进行探究教学

从探究教学的内涵, 我们可以知道:探究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 而不是一种机械化、公式化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我们要突破传统结论式教学中只重视理论灌输的方法, 在整个化学教学中巧用探究。那么, 在中职化学教学中, 如何进行探究教学呢?

1. 重视探究教学, 巧设情境促进探究

有一句话说得好:思想有多远, 我们就能走多远。在思想观念上, 我们要打破传统结论式教学的禁锢, 重视探究教学。在教学过程中, 积极设置情境, 积极促进探究。如讲解到卤素氟、氯、溴、碘的化学性质关系, 金属钠和钾的金属活泼性时, 都要积极引导学生去思考:为什么他们的化合价都是-1和+1?他们的化学性质为什么如此相似, 却又活泼性不同?从而为以后的元素周期律的讲解提供了很好的探究素材。

2. 紧扣教学目标, 引导好探究教学

在探究教学中, 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 紧扣教学目标, 积极引导好探究教学。毕竟, 学生的知识及技能都有限, 虽然在探究过程中, 学生的主体作用一定要发挥, 但如果教师不积极引导, 适时加强指导, 学生就会为了探究而盲目的探究, 就可能让探究偏离教学目标, 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3. 联系学生实际, 因地制宜地搞好探究

在探究教学中, 千万不要脱离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 进行过高过难的探究, 从而挫伤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同时, 应联系学校现有条件, 因地制宜, 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搞好探究教学。如有一些能联系到生活实际, 学生也较熟悉的问题, 我们可以用提问法进行探究。如有些可用演示实验解决的探究, 我们先从理论上分析, 再用演示实验来探究。如有一些专业上要解决的问题, 要作进一步的探究, 我们可以让学生课后自主的做化学实验完成。

4. 联系生活和专业实际, 生动活泼地搞好探究

中职化学课程, 与生活实际和专业实际都联系比较紧密。教师一定要善用这些丰富的素材, 生动活泼地搞好探究, 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把学到的化学知识去解决生活和专业中遇到的问题。如酯的碱性水解, 联系到磷酸类农药遇碱后毒性为什么会降低?讲解到硫化氢的毒性及物理化学性质, 联系到重庆开县发生井喷事件, 事故现场怎么紧急避险, 事故后如何去除残余的毒气。

三、中职化学运用探究教学的优点

采用探究教学, 可以克服传统结论式教学的呆板性, 加强教学的生动性, 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 具有鲜明个性的, 富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合格人才。

1. 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整个探究教学中, 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让学生自己去思考, 去探究, 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 很容易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探究教学的过程来看, 就是一个不断引导学生去发现化学中的问题, 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化学问题, 解决化学问题的过程。这对于中职学生来说, 就为以后职场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中职学生, 在以后的工作中, 更多的是要强调学会一门技能, 强调自己动手完成实际工作。而在中职化学教学中, 探究性教学不但强调学生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还引导学生课后自己动手, 设计方案, 做化学实验来探究生活中和专业上的化学问题。无形中, 就培养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为以后的职场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4. 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中职人才

当前, 我国缺乏的是有实际动手能力的高级技工人才, 更缺乏的是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技工人才。在中职化学教学中, 运用探究性教学, 创设一定条件和氛围, 引导、启发学生去模拟、探究科学家的实践活动过程, 发现“新”现象;通过联想、判断、推理和综合分析, 归纳出物质呈现如此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在探究过程中, 学生的思维是开放的, 是发散型的, 这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潜能,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中职化学探究教学案例

1. 铝的酸碱两性的探究

在讲授氢氧化铝的两性知识时, 教师可以先演示Al (OH) 3分别和HCl、NaOH反应的实验, 然后设疑:为什么Al (OH) 3既能和盐酸反应又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盐和水呢?氢氧化铝究竟是酸还是碱呢?这样, 学生的兴趣能较好地得到激发, 接下来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钻研教材, 然后由教师去讲解。最后完成课堂练习 (一定量的AlCl3和NaOH反应的计算问题) , 练完后教师讲解并指出同学们思维的缺陷性。

2. 卤素非金属活泼性的探究

通过讲解比较卤素的化学性质, 总结出卤素单质的非金属活泼性顺序为F2>Cl2>Br2>I2, 然后设问:既然活泼性不同的金属间能发生置换反应 (如Fe+CuSO4=FeSO4+Cu) , 那么活泼性不同的非金属卤素之间也能发生类似的置换反应吗 (如Cl2+2KI=2KCl+I2) ?然后用三组探究性演示实验 (Cl2+2KI=2KCl+I2, Cl2+2KBr=2Cl2+Br2, Br2+2KI=2KBr+I2) 来探究反应的可能性、正确性, 从而总结出, 较活泼的卤素单质能把较不活泼的卤素从其卤化物中置换出来。最后接着让学生练习思考:淀粉溶液加KI会变蓝吗?再通入Cl2后会变蓝吗?然后用所学的知识分析, 又做演示实验来探究之。最后联系林学专业实际, 讲解在林业专业中用碘单质来测试种子发芽率的原理。这样就能把枯燥的理论灌输, 化为生动有趣的探究过程, 同时又联系专业实际, 做了深入的分析。

3. 盐的酸碱性及土壤酸碱性探究

在盐类水解教学中, 先用PH试纸检验盐酸溶液, p H值小于7, 呈酸性;氢氧化钠溶液的pH值大于7, 呈碱性。然后提出问题, 象NaCl、NH4Cl、CH3COONa等盐在水溶液中既不能电离出H+又不能电离出OH-, 溶液一定呈中性吗?这个问题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然后通过演示实验, 学生感到诧异, 为什么这些盐溶液会呈现不同的酸碱性呢?通过探究性教学情境的创设, 使学生的思维进入一种“愤”“悱”的状态, 学习动机油然而生。后讲解盐水解知识, 总结盐溶液酸碱性规律:谁强显谁性。再做练习, 判断常见盐的酸碱性。

有条件的地方, 也可以由教师辅导, 让学生自主地完成探究性实验。在课后让学生自主地完成探究性实验。在本探究案例中, 就可以布置课后作业, 让学生用所学知识, 来分析各种盐溶液的酸碱性, 来分析林业上常用肥料及化学添加剂的酸碱性, 然后由学生自主地设计探究性实验来验证自己分析的结果。如果有条件, 最好能给学生提供酸度计, 甚至是严密的数显PH测定仪。这样, 让学生主动地去解决生活和专业上的实际问题, 可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科学精神、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著名教育学家达维多夫说:“要解决现代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 归根结底要通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设计而改变思维类型。”面对新的形势, 中职化学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在教学实践中大胆探索和改革教育教学方法, 扎扎实实地推进素质教育。巧用好探究教学, 综合利于好其他各种教学方法 (如演示实验法、实验法、电子课件教学等) , 中职化学一定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

参考文献

[1]国家教委师范司编发.教育学.

[2]国家教委师范司编发.心理学.

[3]刘尧主编.中职《化学》教材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上一篇:项目管理房屋建筑工程下一篇:为学生点亮阅读的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