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工务项目管理办法

2024-07-27

铁路工务项目管理办法(共8篇)

铁路工务项目管理办法 篇1

铁路工务管理学习心得

铁路是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是交通运输系统的骨干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它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国防建设与发展都起到重要作用。铁路运输与水路、公路、航空和管道等运输方式相比较,具有速度快、运量大、成本低、适应性强等优点。目前,我国内地的大宗货物和长途货物的运输,主要依靠铁路来承担。据统计,铁路每年完成的旅客和货物周转量,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在国民经济中,铁路有力地发挥着大动脉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铁路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铁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把我国首都和边疆、沿海和内地连接成为一个整体,将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工农业产品以及人民生活必需品源源不断地送至目的地。

2.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先行企业。大型企业的新建,都要先修铁路,以便运进材料和设备;企业扩大生产,也要扩大运输能力,才能扩大原材料的输入和产品输入。否则,必然会产生待料、停工和待运情况。因此,工农业生产的发展,首先要有铁路运输的发展。

3.铁路是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满足人民旅行需要,加强国防建设的主要交通工具。

因此,铁路运输是十分重要的,保障铁路运输的顺利运营是十分关键的,但安全是铁路运输的生命线,是运输生产永恒的主题,铁路运输安全不仅影响着是在我们享受铁路运输为我们带来的巨大好处的同时,安全问题我们不可以忽略。企业本身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也对社会和经济造成重大影响。铁路运输安全是运输生产系统运行秩序正常,运输设备完好无损的综合表现。铁路运输生产的根本任务就是安全运输高效发展。而铁路运输生产的作用、性质和特点,决定了铁路运输必须遵守铁路安全制度因此,作为铁路企业,只有遵守铁路安全制度才能保证铁运的发展。线路轨道是铁路运输的基础,如何搞好工务线路设备的维修养护工作,为铁路运输安全畅通夯实基础是很重要的,也对确保铁路运输的安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铁路实施第六次提速与前五次提速有着明显区别,尤其是动车组开行后,对设备的要求更高,标准更严。只有不断探索提速新形势下的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建立起一套与铁路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管理办法,才能更好适应提速新形势。

铁路工务工作的对象主要是线路和桥隧设 备。线路和桥梁隧道是铁路运输的基础。线桥 隧设备的质量(技术性能和使用寿命等)直接 关系到铁路运输的运能和效率。因此,只有把线桥隧设备的质量搞好,才能最大限度地为运输生产服务。

为了把工务设备搞好以满足不断增长的运输需要,伴随着铁路货运重载、客运提速的不断发展及铁路局站段体制的改革,对铁路工务系统的安全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新形势,需要对工务路桥设备养护维修作业、线路的封闭状况、沿线和站区安全管理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对各项技术标准和规章制度的落实,尤其对工务部门的管理技术人员、生产一线职工的知识结构、专业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进行综合评判,确保工务系统安全生产有序可控,防患于未然。

综上所述,遵守铁路安全制度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不同的管理产生不同的安全质量。如果作为铁路企业里的干部职工不能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只靠被动地、外在各方面的压力来推动安全的进程,早晚有一天会因为不重视安全而自食其果。只有不断改进和完善对职工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建立全新的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安全管理方法,才能确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在铁路发展中的地位。确保运输生产安全,防止事故发生。

铁路线路设备是铁路运输业的基础设备,它常年裸露在大自然中,经受着风雨冻融和列车荷载的作用,轨道几何尺寸不断变化,路基及道床不断产生变形,钢轨、联结零件及轨枕不断磨损,因而使线路设备的技术状态不断地发生变化。线路维修养护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修养并重”的原则,经常保持线路设备完整和质量均衡,是列车能以规定速度安全、平稳和不间断地运行,并尽量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因此,合理养护线路,确保线路质量是保证工务部门安全生产的前提,也是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的基础,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人民生命财产的保障和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铁路工务项目管理办法 篇2

1 系统组成

系统由管理分析业务子系统和基础支撑平台组成 (见图1) , 业务子系统支持工务日常维修生产组织管理;基础支撑平台是系统各业务模块运行的基础。

1.1 管理分析业务功能

1.1.1 线路质量分析

线路质量分析子系统采用既有的轨道状态检测数据, 包括轨道几何数据、车辆动态响应数据、车载式和便携式线路检查仪数据、综合巡检数据、人工检查数据、添乘数据等, 通过轨道检测指标的统计分析、关联分析和综合分析, 评估轨道动态质量, 查找病害成因, 评价设备状态, 生成图表和报告, 为检修计划制定提供数据支撑。

(1) 设备状态变化趋势分析。在设备指标的统计汇总基础上, 进行设备变化趋势分析, 跟踪设备情况;利用重复性或集中度分析发现设备薄弱区段, 进行重点关注。

(2) 数据关联多源分析。当设备出现某种病害时, 为查找病害原因, 对同一时间、同一区段的各类检测数据、维修记录和设备台账进行关联分析。

(3) 设备单元质量评价。通过建立不同设备类型单元 (曲线、道岔、直线、桥、隧、过渡段等) 、区段单元或重点关注单元 (沉降、冻胀、特殊结构等) , 采用数据综合评价方法 (包括层析分析、神经网络等方法) , 建立单元评价模型, 对同类型单元采用相同的分析方法和评价指标, 根据评价结果筛选出作业单元 (见图2) 。另外对于同一单元可跟踪变化情况。

1.1.2 钢轨伤损管理

钢轨伤损管理对探伤车和探伤仪数据、钢轨外观巡检数据进行了管理与分析。可对钢轨伤损进行履历管理, 跟踪钢轨伤损变化;监控伤损处理情况及周期性探伤工作完成情况 (见图3) 。

1.1.3 病害和问题管理

病害和问题管理用于为作业计划制定、安全生产监控提供数据。系统对问题采用分类分级定义, 并定义问题处理流程, 按处理流程监控每类问题处理情况 (见图4) 。

“设备质量问题库”包括了各种检测手段发现的可能影响安全的需要及时处理的重点病害, 基于病害问题类型的标准化分类和代码, 在数据分析过程中自动将重点问题和薄弱区段纳入, 实现作业计划的决策支持。“安全管理问题库”纳入了营业线外部侵害、施工作业等生产过程中的管理类问题。通过对病害和问题处理过程、数量及分布、变化趋势概况的监控和分析, 实现安全生产监控。

1.1.4 日常调度管理

日常调度管理包括动态检测计划管理、检修作业计划填报与审批的流程化管理、作业派工单生成、计划完成情况管理等功能。采用工作流技术为用户提供了分级审批的流程控制。业务规则与工务字典相结合进行检修作业计划的逻辑性校验。规范了人员资质、作业项目等, 在计划和方案制定时可进行自动过滤和卡控。

1.1.5 移动终端应用

移动终端 (Track Pad) 应用包括系统信息查阅与现场数据采集的一系列功能, 如设备图表查阅、检测计划和数据查阅、检修数据记录和技术规章资料检索等。

1.1.6 其他功能

(1) 信息即时推送。在系统首页通过可视化图表显示用户持续关注的设备状态和重要病害问题处理情况。

(2) 待办事项提醒。用户登录后弹出当前需要处理的工作。

(3) 文件管理。提供了各类数据文件、报告文件、技术资料等的分类管理。

(4) 应急指挥支持。快速提供故障位置的线路基础信息、应急指挥信息。包括故障点的设备特征和图片、所属轨道电路区段, 离故障点最近的车站、作业门、视频监控点、可添乘车次、指挥联系方式、上跨立交桥、外单位施工与侵害、防灾设备、应急备品放置情况, 应急处理文件, 以及近期安全故障及检修作业信息等。

1.2 基础支撑平台

1.2.1 设备基础台账库管理

设备基础台账库包含了系统管理的设备对象集, 包括设备对象的基础信息、组成及特征信息。其中线路码表定义了线路、行别、单位、管界、速度区段等级等信息, 设备组成包含了曲线、坡度、道岔、股道、桥梁、路基、车站等。完备的电子台账为设备病害分析、设备单元质量综合分析提供了基础。系统提供了设备台账的维护管理和自动动态更新功能。

1.2.2 检测数据管理

依照“动态检查为主, 动、静态检查相结合, 结构检查与几何尺寸并重”的基本原则, 系统对检测数据、监测数据和检查数据进行管理。检测数据包括了既有的轨道几何、动力学、车载式和便携式线路检查仪数据等, 检查数据包括轨道几何检查仪数据及钢轨伤损、轨道结构、综合巡检、无缝线路、桥隧涵、路基沉降和冻胀、周边环境等。

系统采用统一的接口方式和可扩展模式, 解决了随着检测手段增加的数据管理问题。采用文件定义表解决了人工检查的数据输入多样性, 同时通过字典表匹配等大大减少了需要交互输入的内容。采用Excel表导入、Track Pad同步等便利了数据输入。

1.2.3 业务参数配置

与系统功能应用相关的参数采用业务参数配置模块进行配置, 该模块为个性化管理的功能定制提供了条件, 也为管理规则的调整提供了手段。可支持检修业务参数 (工务字典) 、设备检查周期、检测标准管理、病害等级配置、单元分析配置、人员信息管理、机具材料管理、公告信息发布等功能的参数配置。

1.2.4 公共支撑平台

公共支撑平台支持功能菜单组合管理、用户角色和权限管理、操作日志管理和系统运行参数配置等。

2 系统架构

综合考虑工务设备管理和生产组织的业务特点、数据分布情况、信息实时性要求、数据安全性保证、用户访问情况、系统可扩展性等因素, 系统采用“功能分级、数据分布分级管理”的模式, 结构上采用节点分布应用、数据分布存储的“分布-集中式”结构。

2.1 系统应用和数据分布架构

系统在应用架构上根据工务设备管理特点进行了总体功能设计 (见图5) , 配置实施根据不同职能部门业务需求, 形成了中国铁路总公司 (简称总公司) 、铁路局、工务段的业务逻辑结构的系统主体。每个系统主体管理自身的数据, 系统间的数据交互通过数据接口实现。

2.2 系统数据接口方式

在考虑网络带宽与效率最佳平衡的基础上, 以“段级”系统为接入点, 以Oracle数据库、文件服务器等为基础, 采用数据提取、数据推送、数据访问接口服务3种方式进行系统间数据接口操作, 采用中间件技术等实现系统各项功能 (见图6) 。

2.3 系统网络结构

系统通过铁路专网进行访问, 形成总公司、铁路局、工务段的网络节点。系统部署的IT设备支持包括服务器和存储等, 根据需要可在总公司、铁路局、工务段形成物理节点, 也可以铁路局为核心集中管理。

3 结论

(1) 系统实现了设备质量状态评估在工务维修管理中的运用及数据驱动和业务驱动混合的生产管理组织模式, 提高了管理效率。

(2) 系统实现了作业的流程化管理, 同时将“等级修”、“天窗修”等养修理念, 以及风险管理及标准化管理的具体要求纳入, 有利于实现工务管理的规范化。

(3) 系统通过多职责角色交互操作, 实现对问题处理过程的闭环监控。并通过强化现场作业过程控制, 提升安全风险管理能力。

(4) 采用“分布-集中式”系统结构, 实现了纵向系统间的业务交互和数据交互, 满足数据迅速增长和数据传输汇聚的需求, 同时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和容灾能力, 为工务设备检修大数据分析应用奠定了基础。

(5) 系统通过业务参数配置, 满足高速铁路和普速铁路不同等级线路的管理特点和需求。采用业务参数配置文件定制化各个节点的功能, 也使得系统具备快速部署和本地化调整能力。

摘要:铁路工务安全生产管理分析系统面向不同等级线路的养修管理需求, 实现了围绕设备状态的工务生产组织管理闭环系统, 即“设备检测检查—状态分析和决策—检修方案制定—计划实施—验收和跟踪”, 建立了维修生产业务的全过程信息化工作平台。通过各类检测监测、维修数据及设备基础数据的整合管理和挖掘分析, 诊断设备病害成因、评估线路质量状态、监控设备状态变化, 为养护维修提供决策支持, 提升维护管理水平。

关键词:铁路工务,安全生产管理分析,线路质量分析,单元评价,设备质量问题库,安全生产监控

参考文献

[1]TG/CW115—2012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线路维修规则 (试行) [S].

[2]TG/CW114—2011高速铁路桥隧涵维修规则 (试行) [S].

[3]铁运[2010]164号高速铁路工务管理指导意见[S].

[4]TG/CW106—2012铁路营业线路施工安全管理办法[S].

[5]康高亮.高速铁路工务运营维护与管理[J].中国铁路, 2010 (12) :47-51.

[6]许玉德, 李浩然, 李海峰.铁路轨道养护维修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中几个技术问题的研究[J].上海铁道大学学报, 2000, 21 (10) :26-31.

铁路工务施工及安全管理 篇3

关键词:铁路;运输;工务施工;安全;管理;质量

0 引言

在铁路运输中,铁道线路是一个基础工程,线路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铁路的运输,铁路工务施工的主要目的就是维护和提高线路的质量,铁路线路施工的安全、质量直接关系着铁路运输工作的安全,因此保证铁路工务施工的安全与质量才能保障铁路运输的畅通,才能为铁路运输打好坚实的基础。

1 铁路工务施工的特点

在铁路工务施工作业涉及面较广,工作量大,并且具有很强的重复性,由于铁路线路是运输的关键因素,所以施工时段、施工时间受到限制,这就对施工组织管理有了更高的要求,这种情况下施工及施工安全管理就尤其重要,一旦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可能引发很大的事故或危及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所以在铁路工务施工中有几项原则是必须遵守的,其一,要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所谓的安全包括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行车运输的安全,施工应尽量减少对运输的影响;其二,是兼顾对车站各项基本工作做到维持,大致包括车站列车调度、编组以及各专线的使用等;其三,是在施工进度方面要尽量缩短施工期限,减少封锁,避免对行车运输造成严重的影响;其四,同一段线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下尽量使用并行作业的方式,减少对行车的影响,减少封锁线路的次数;其五,对不影响行车的如新增道岔及股道部分提前铺设到位,不能铺设到位的道岔在合理位置进行预铺。具体的施工方案要根据具体的施工内容和现场情况进行科学的制定。

2 铁路工务施工安全管理工作

2.1 预防为主 对于一个施工作业项目来说,安全的保障最主要的措施就是预防,及时消除安全风险从而保障施工作业过程的安全,在铁路工务施工作业中,安全风险项点很多,这就需要对安全风险点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判,真正的看到安全风险项点,从而有效的消除隐患。针对这些风险项点,制定一系列安全管控措施,并且要做好监督实施工作,保证这些安全管理的管控措施都有效的实施到施工过程当中,从而从根本上预防安全事故问题的发生。

2.2 完善管理体系 安全管理工作中体制的建立健全是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这就需要安全管理体系随着工务施工的不断发展持续进行完善,在工务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施工,尤其是一些细节工作,必须制定出详细合理的安全管理方案,按照相关要求逐级负责、逐级监管,形成健全的安全监督管理保障体系,为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一个保障。

2.3 增强责任感 安全管理工作的第一步是要对安全管理工作充分重视,将安全渗入到每一项工作当中,各级施工人员、管理人员都要时刻保持对安全的警惕性;第二步是要将安全管理工作分级落实,做到每一层面施工都有安全管理的负责人,负责人要对自己所辖范围进行监督和检查,一旦出现问题要责任到人,促进各级施工人员的责任感和积极性,做好各级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各级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和应对风险的敏感性,提高事故的防范能力,从而保障整个施工过程的安全进行。

2.4 夯实安全管理基础 根据多次的铁路工务施工现场事故分析和研究可以得出,施工现场的多数工作都与安全管理不可分割,其中现场一线工作与安全管理工作联系更加密切,如何做好安全管理基础工作,必要的就是抓好施工现场各项工作的工作特点和容易出现的风险点,其一,是做好实际工作,不能搞形式主义,要根据不同的施工制定不同的施工组织、管理方案,作为领导者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必须重视现场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其二,对各级施工人员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制定奖罚制度,做到奖罚分明,提高各级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营造一个良好的施工安全氛围,从而对施工现场各个环节做到有效把控;其三,在施工人员的招聘筛选工作中要进行合理的筛选和前期的培训,对于一些一線施工作业人员,总体来说专业技术素质较低,这就需要做好培训工作,在施工前进行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基本培训工作,从而从人员上保障施工的安全性;另外,在施工过程中要对施工人员随时检查指导,这样才能从人员这个能动因素上保证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有效进行。最后,安全管理不是一个口号,是需要真正去实施的,然而真正的实施就需要一定的投入,这就需要作为施工单位领导,要重视安全管理工作,重视对安全管理工作的投入,避免因其他原因忽视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对安全管理的投入包括对设备的投入和对人员的投入,不断的改善施工人员工作条件,不断改善、引进先进设备,从而更好的消除安全隐患,做到安全管理工作的有序实施,最终保障铁路工务施工安全、顺利的实施。

2.5 施工过程中的定期检查和全程监测 在铁路工务施工过程中,现场的定期检查和全程监测是不可忽视的工作内容,对于安全保障工作来说尤为关键,第一,是设备上的检查,要定期对相关设备进行检查,保障设备运行的安全,在施工现场中设备要及时维修和做好日常养护工作;第二,要对事故高发阶段或者地段进行监测,例如隧道等地区,合理制定监测方案,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从而保障整个工程的安全进行。

2.6 采用新型生产技术 科技的快速发展对于安全管理提供了新的手段和途径,施工单位要适当引进新型管理方法和生产技术,从而不断的促进安全管理的信息化和变化,保障安全管理的有效性,消除工务施工过程中的隐患因素,从而从施工技术上预防事故的发生,确保施工的效率和安全。

3 结语

综上所述,铁路在我国的运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铁路运输的发展,铁路工务施工也在不断的扩大,安全管理对于铁路工务施工的事故预防就尤显重要,这就需要对铁路工务施工进行分析和研究,完善工务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从而保障铁路工务施工的质量和安全,从而保障铁路运输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翟文艳,安红建,缑志勇,等.《铁路工务施工作业安全分析预测系统》的研发及应用[C].//2008年全国轨道交通建设与运营安全研讨会论文集,2008:174-178.

[2]郭红卫.铁路集中修车务安全管理探析[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0,32(8):51-53.

铁路工务项目管理办法 篇4

一、制定政工班长管理制度

根据《武汉桥工段政工班长管理考核办法》武桥工党„2011‟16号文件要求,黄石重点维修车间党总支及时制定《黄石重点维修车间政工班长考核办法》,对政工班长基本职责、权利和义务进行明确,对政工班长检查考核进行细化,实现开展工作有法可依,检查工作执法必严。

二、调整政工班长人选

根据《武汉桥工段政工班长管理考核办法》武桥工党„2011‟16号文件对政工班长应具备的条件要求,要求政工班长贴近生产一线,在工区参政议政,全面参入工区管理,车间对现有政工班长进行了梳理,结合监护道口较多的情况,增设了一名监护道口政工班长,加强了政工班长力量。

三、召开政工班长为主要成员的“5S”整治现场会,推动“5S”管理。针对以“5S”整治活动为载体的自控型班组建设活动,行动缓慢,成效不显著,经调查关键是工长不重视,日常重线路维修,轻生产生活环境建设,因部分生产生活设施损坏,影响职工生产积极性,职工逐渐失去以工区为家的观念,失去组织凝聚力。部分职工认为工区是公共场所,公共场所公共设施管不好,搞“5S”整治没有必要,个别职工甚至认为“5S”管理与自己无关,日常操作起来不习惯,增加麻烦。

铁路工务段线桥质量评定考核办法 篇5

为使日常工作由突击整治型向日常保持型转变,适应正线高速行车舒适、站场安全的需要,使设备管理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轨道,保证线桥设备质量经常处于均衡的发展状态,进一步规范线、桥维修验收标准,确保下达的生产任务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特制定本办法。

(一)月度验收

一、验收组织

段成立线、桥设备维修验收评定小组 组长:主管副段长

组员:质检科、线路科、桥梁科、安全科、劳人科、材料科、教育科负责人。

主管副段长牵头,质检科、线路科、桥梁科、安全科、劳人科、材料科、教育科的有关人员组成4个验收组,其中线路验收组3个、桥梁验收组1个,对全段各个车间逐个进行验收。验收人员组成:质检科4人、安全科2人、线路科2人、桥梁科3人、劳人科2人、教育科2人、材料科2人、检控中心3人。各科室参加验收人员必须相应固定,以保证熟悉验收程序,验收标准、确保验收质量。必须保证数量及质量。如有其他情况不能参加验收,必须向主管段长请假说明原因。

二、验收安排

每月21日-30日为验收时间,验收组对各线路车间、重维车间、桥隧车间当月生产任务、车间、班组管理台帐、设备检查记录、维修保养评定、料具管理、技术台帐管理、问题库消号情况、晃车台帐等进行全面检查验收。(大桥车间线路部分逢双月检查)

三、验收方式

每月验收、检查、评定严格实行“记名检”制度,实行定地点、定项目、定数量、定人员实名检查评定,落实对检查者的再考核,每月20日验收前,必须以通知的形式,下达详细的验收项目,具体时间,具体工区,具体地点和数量,每个项目、地点必须明确检查人,对验收任务较大的,由质检科协调增派人员,确保验收保质保量完成(各项目验收扣分表附后)

四、验收程序

验收严格执行“三级验收制”原则,即工区自验、车间互验、段复验。工区自验:工区每月16日前,工长组织工区验收小组负责本工区当月生产任务情况自验和整改,并做好自验和整改记录,18日前报车间组织互验。车间互验:车间接到工区申请后,于20日前由车间主任牵头组织车间干部、工长进行互验,做好互验记录,并下达初验问题通知单,指出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意见和整改结果,工区整改完毕后,车间在21日前向质检科提交验收申请,申请分工区把地点及项目、完成情况写清楚。

段验收:段每月21日左右由主管副段长召开验前工作会议,安排、布置本月验收工作,并在30日前完成复验工作。

段验收组首先应检查工区自验、车间互验记录。无记录、给予经济考核。验收组每验收完一个车间,必须就验收成绩对车间主任进行交底,会签各类验收表,一式三份,工区、车间、质检科各存1份。(4)工区室内揭挂。综合机修车间:

(1)维修任务验收记录。

(2)设备病害问题库登记、分析、消号。(3)车间综合台账。(4)工区室内揭挂。重点维修车间:

(1)维修任务验收记录。

(2)设备病害问题库登记、分析、消号。(3)车间综合台账。(4)工区室内揭挂。道口车间:

(1)设备病害问题库登记、分析、消号。(2)车间综合台账。(3)工区室内揭挂。

轮渡车间、轨道车、检控车间 以专业科室考核为准

线路工区:

(1)工长静态设备检查完成及病害分析、消灭、签认情况。

(2)动态质量登记、分析处理(轨检车一、二、三级超限登记、分析、处理;

车载一、二、三级超限登记、分析、处理;便携添乘仪三级超限登记、分析、处理; 轨检小车推检报告)

(3)线路设备静态评定检查及维修任务验收记录。

(4)伤损钢轨登记及处理情况。

(5)设备病害问题库登记、分析、消号。

(6)工区综合台帐。

(7)故障抢修细化预案。(8)工区室内揭挂。

(9)库房料具管理。

(10)车间管辖内钢轨、岔心、尖轨伤损登记、分析。

(11)环境卫生。

机械化维修工区:

(1)工长钢轨病害检查记录。

(2)每日作业日志,作业回检记录。

(3)工区综合台帐。

(4)工区室内揭挂。

(5)机械管理台帐,油料消耗台帐。

(6)库房料具管理。

(7)环境卫生。

桥隧工区:

(1)设备病害问题库登记、分析、消号。

(2)工区综合台帐。

(3)故障抢修细化预案。

(4)工区室内揭挂。

(5)库房料具管理。

(6)工区管辖内桥隧伤损登记、分析。

(7)环境卫生。

道口工区:

(1)工区综合台帐。

(2)故障抢修细化预案。

(3)工区室内揭挂。

(4)库房料具管理。

(5)环境卫生。

六、验收标准

按附表一的标准执行。桥隧车间按桥梁科制定的管理办法执行。

每失格 1 条扣 300 元;道岔每失格 1 组,按正线 300 元,到发线 200 元。

B.正线曲线失格 1 条,曲线长在 300 米及以下的扣款 300 元,长度在 300-500 米间(包括 500 米)的扣款 500 元,长度在 500 米以上的扣款 800 元;、设备状态分组

根据各车间的设备状态及行车速度的规定,将全段各车间分为二大组:

正线车间组:阳新车间、鄂州车间、花园车间、孝感车间、咸宁车间、土地堂 车间

站场车间组:汉西车间、江岸西车间、武南车间、武东车间

综合考核:每季度第三个月对各车间进行评定检查,评定考核分取各工区评定 的平均分,要求车间平均分在 85 分以上的车间,段依据各车间的得分情况进行分 组考核:

正线车间组:第一名奖 2000 元、第二名奖 1000 元、第三、四名不奖不罚,第 五扣 1000 元、第六名扣 2000 元。

站场车间组:第一名奖 2000 元、最后一名扣 1000 元。、评定失格股道、曲线、道岔下发病害整改通知单,各车间要纳入问题库,制定整改措施并限期整改,质检科对病害整治落实情况(任意抽查),整改期内未

完成且不能说明理由的每张单扣罚 500 元。

整改期内未完成的每件问题按 100 ~ 300 元考核。每月评定小组必须向所在车间拿出评定结果,并书面报主管段长审批,送 劳人科纳入月度考核。质检科每月应对静态保养评定进行小结,并以《评定通报》 的形式通报全段。

(三)站场、专用线管理及考核办法

一、日常设备检查发现下列情况之一,给予经济处罚 500 ~ 5000 元,质检科必须组织相关车间、工区召开质量分析会,下发质检通报、责令整 改。特别严重的(设备失查、失修),对车间主任、主管设备副主任及相关 人员进行行政处罚。

1.钢轨横移达 15MM 及以上。

2.轨距 1456MM 及以上。

3.木枕连续 3 根失效及以上。曲线地段轨距杆拉断。

5.扣件连续失效、上坑、落坑 6 块及以上。站场小半径曲线大于等于 250 米、正矢差超 10mm、连续差超 18mm、最大 最小差超 26mm 及以上。、三角坑超 12mm 及以上(含动态情况)。、尖轨工作面伤损,继续发展,轮缘有爬上尖轨的可能。、道岔(组)道钉浮离达 2/3 或股道(条)扣件缺少、松动达 60 %

及以上。、一侧严重大水平或成段严重高低;、钢轨锈蚀,经除锈后,容许速度大于 120km/h 的线路,轨底边缘 处(轨腰)厚度不足 8(14)mm,其他线路不足 5(8)mm。

二、每季度经质检科检查,按设备静态检查评分标准,结合日常检查 通知单整改情况进行综合考核,以分值为计算单位,扣分最少的为第一名,依次排名,第一名奖励 3000 元、第二名奖励 2000 元、第三名奖励 1000 元,倒数第一名扣 2000 元、倒数第二扣 1000 元。

(四)日常设备检查考核办法

为了严格执行作业标准、技术标准,提高日常养护工作质量标准,整 体提升设备质量。质检科要加强设备日常检查工作,对违反作业标准、技 术标准或管理失控情况,纳入月度考核。、排水沟积水未及时清理疏通每米扣 10 元、垃圾堵沟口每处扣 50 元。、外观杂草每米扣 10 元。、卸道碴 3 天后,未及时清道整理,使石碴压埋扣件及枕木头每米扣 10 元。、路肩有散乱石碴每米扣 10 元。、道床翻浆每孔正线扣 20 元、站线扣 10 元。、正线、到发线轨距、水平、轨向、高低达临时补修标准的容许偏差 值每处扣 20 元。、查照间隔、护背距离、尖趾距离超过容许限度每处扣 100 元。、站、专线轨距达 1450mm 每处扣 100 元。、站、专线水平、方向、高低达 15mm 每处扣 100 元。、钢轨作用边、尖轨作用边及非作用边、岔心、普通接头轨端肥边 达到 2mm 时,应立即安排打磨; 飞边达到 1mm 时,应及时安排预防性打磨。未做到每处扣罚责任车间 100 元。、重伤钢轨未处理每根扣 300 元。、所有接头螺孔冻结前必须倒棱。未做到每处扣罚责任车间 50 元。、冻结或胶结绝缘接头轨缝不得大于 7mm,普通接头冻结后,轨缝 不得大于 1.5mm。超过标准的每处扣罚责任车间 10 元。、无缝线路地段因更换伤损钢轨、放散等插入的短轨接头,必须二 周内使用铝热焊接恢复;车间未上报线路技术科焊接的扣罚责任车间 50 元,线路技术科接到上报未安排的扣罚线路技术科 50 元。、尖轨尖端与基本轨、可动心轨尖端与翼轨不密贴每处扣 50 元。、接头夹板有裂纹未处理每块扣 50。全断扣 500 元。、接头高低、左右错牙大于 2MM 每处扣 20 ~ 50 元。、轨缝大于 18MM 或连续三个瞎缝每处扣 50 元。

接头假轨缝达 10MM 每处 扣 50 ~ 100 元。、正线钢轨严禁使用手工电弧焊焊补轨面擦伤及手砂轮打磨接头、焊缝轨面和工作边,必须使用平磨机、精磨机打磨处理钢轨接头、焊缝病 害。焊缝低塌修理以打磨为主,变形、伤损严重的切除更换。发现未用平磨机进行打磨的每次扣罚责任车间 10 元。、接头螺栓缺少每个扣 10 元.松动每个扣 5 元。、道岔立螺栓缺少、失效每个扣 50、松动每个扣 30 元。、铁垫板缺少每个扣 10 元.扣板式扣件缺每套扣 10 元、松动每套扣 5 元。、铁垫板与木枕联结道钉必须钉齐、钉到底,螺纹道钉必须拧到底,否则视为浮离道钉。未对浮离道钉进行整治,每个扣罚责任车间 5 元。、轨枕连二失效及接头轨枕失效每根扣 20 元。、站线小半径曲线(R ≤ 500m)钢轨横移压槽每处扣 100 元。26、轨端掉块未及时申请焊补每处扣 20 元。、木枕线路钢轨不落槽每处扣 50 元。、轨距挡板连续锈蚀,压舌厚度小于 4mm,轨距挡板连三折断每处 扣 50 元。、大胶垫串片、压溃或抽空每块 10 元.超垫 10MM 每块 5 块。、施工旧轨料必须于施工当日同步将旧轨料拨到路肩上摆放,并于 3 日内回收完毕,未回收给予经济考核 100 元。

31、标志不清晰每个扣 5 元,歪斜每个扣 10 元,缺少每个扣 20 元。

32、对日常设备检查中发现的病害问题及时下发整改通知书要求整改,设备管理单位必须按照要求及期限对照整改。对整改通知书所提出的病害,在规定的整改期限内未完成或整改后未达到标准的,同时在整改期限到达 之日又未提出原因说明的,质检科任意抽查,发现未落实予以 200 元考核。

33、日常设备检查所有考核金额在月度考核中由质检科根据日常检查 结果进行二次分配。

(考核金额全部用于奖励做得好的工区)

34、每月月度验收和质量评定过程中,必须将上月存在的问题整改情 况进行抽验,未落实的对当月考核分直接扣减 50 %并入月度考核。

35、其它设备问题、酌情考核。

附则

本办法由质检科起草并负责解释。

铁路工务段职工防暑降温管理标准 篇6

一、组织领导

组 长: 段长、党委书记

副组长:安全副段长、工会主席、后勤副段长

组 员:安调科、计财科、材料科、办公室、党群工作办公室负责人

桥工段成立防暑降温办公室,安调科长任办公室主任,负责督促防暑降温各项工作落实。

各车间成立防暑管理小组,具体负责检查督促各工区防暑降温各项措施落实。

二、管理职责

1.加强防暑降温工作的统一领导,协调好全段防暑降温的具体工作和信息反馈,检查、落实防暑降温措施执行情况。

2.认真贯彻上级有关防暑降温工作的指示精神,深入现场解决实际问题,严格掌握防暑、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关心职民工的暑期身体健康。

3.注意信息反馈,由安调科向局指定的劳保用品供应站提报

—1—

计划后统一采购,办公室和材料科负责发放工作,保证防暑降温工作用品及时到位。

三、管理标准

(一)防暑降温时间:7、8、9三个月。

(二)费用标准:以局当年下达的标准执行。

1.一类工种:指线路工、桥梁工、探伤工、巡道工、巡网工、修配车间锻工和焊复职工、轨道车司机和搬运工、汽车司机,段机关领导、线路科、安调科、桥梁科、质检科、“两办”主任、车间干部和炊事员。

2.二类工种:指机关其它管理人员及工作人员、业务指导、巡守工、道口工、材料工、修配车间等其它工种人员。

3.三类工种:桥工段长学人员。

(三)使用安排

1.防暑降温费用必须严格掌控,各类人员防暑降温费用统购不得少于三分之二。并按照专款专用的原则,由段在局劳保用品供应站集中采购防暑降温物资(清凉饮料、茶叶、解暑用品等)发放到位,严禁购买非降温物资或以现金形式发给职工个人。

2.计财科根据全段在册人员,对各车间按人均30元预支周转金,确保生产一线防暑降温用品能够及时发放。

四、管理措施

(一)在高温季度,各车间、工区要在确保行车安全和生产任务的前提下,合理安排职工作息时间,露天作业应安排在早晚— 2—

气温较低的时段进行。

(二)高温期作业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四带”制度(带饮用水、草帽、毛巾和防暑药品)。

(三)各车间要建立费用支出台帐,帐目要进行厂务公开。

(四)各车间、工区要加强对职(民)工的暑期安全教育,切实抓好防止中暑工作,严禁职(民)工在工作时间擅自到江、河、湖、塘游泳,防止溺水事故发生。

(五)各车间、工区要关心职(民)工生活,切实加强食堂、澡堂的卫生管理,防止发生食物中毒事件,保证职工吃好和休息好。

(六)办公室在暑期应对各车间、工区的空调(电扇)进行一次全面清理,损坏的应及时修理,缺少的应及时补充到位。

(七)段将不定期对各车间、工区的防暑降温工作进行检查,对防暑降温工作落实不力的纳入月度考核,发生问题的将严肃处理,同时追究车间主管干部的责任。

(八)集经的防暑降温资金自筹,并按照本《标准》予以办理。

铁路工务项目管理办法 篇7

随着我国铁路技术的不断发展, 铁路工务工程面临的工作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铁路工务工程是保证铁路安全运输、延长铁路相关设备寿命的基础。我国铁路运输速度的加快, 铁路运行密度的增加导致铁路故障的发生率增加, 而这些故障往往具有隐蔽性和复杂性, 依靠传统的工务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铁路工务工程的需要, 同时传统的铁路工务工程管理常常会因为巨大的维修工作量而导致一些潜在的故障被忽视, 结果影响铁路运输的安全, 因此加强铁路工务工程的信息化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铁路工务工程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基于铁路工务工程对铁路运输、铁路设备以及铁路管理的重要性, 研究铁路工务工程信息化管理是铁路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 也是促进我国铁路工务科学管理、现代化管理的内在本质。

1.1 必要性

随着我国铁路系统改制的完成, 我国铁路技术的发展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尤其是高铁技术的发展有了明显的提高, 我国铁路运输速度有了更进一步的提升, 而且铁路运行周期更加紧密, 这样一来就会给铁路工务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 因为铁路运输速度的提升、运行周期的缩短, 导致工务人员的检修、维修工作量会增加, 工作难度也会提升。基于国内外工务管理的经验教训可知:传统的铁路工务管理制度与管理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铁路技术发展的需要。为此铁路工务工程管理机构以及人员必须要改变传统的管理方法与手段, 借助先进的管理设备以及工具, 实现工务信息的统一管理, 工务信息的科学分析与传递。而所有的信息统一管理与分析就需要借助现代计算机技术, 因此在铁路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 研究铁路工务工程的信息化管理对实现铁路工务信息共享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1.2 现实意义

铁路工务工程是铁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铁路工务工作包含的内容比较多, 其既要负责铁路沿线设备的安全、铁路基础设施的检测, 还要负责铁路安全隐含的维修与上报。铁路工务直接影响铁路的安全运输, 如果在铁路工务中出现了检修不及时的现象, 就会导致铁路在运行的时候发生安全事故。同时铁路工务所消耗的费用要占到整个铁路运行成本的很大一部分, 而铁路维修则几乎占到整个铁路工务成本的二分之一, 因此为提高铁路运输安全, 延长铁路设备使用寿命, 需要对铁路工务工程管理模式进行优化, 借助先进的管理技术, 实现铁路工务的信息化管理。铁路信息化管理可以对铁路工务设备的性能进行科学的分析与判断, 以及对铁路的维修与保养等进行科学的预测与规划, 保证铁路工务工作的科学化、系统化, 避免出现资源浪费, 降低铁路建设与运营成本, 实现铁路的安全运输、提高其经济效益。

2 铁路工务工程信息化管理的应用现状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 铁路工务工程应用计算机管理的研究的不断深入, 我国铁路工务工程信息化管理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其主要表现在:原铁道部电子中心开发的铁路工务管理信息系统, 其包含了铁道工务部门的主要业务, 其主要采用Mapstreme作为GIS作为平台, 其已经在我国很多铁路线路中得到应用;北京铁路局采用的“北京铁路局工务地理信息查询系统”其主要由工务设备地理信息发布、工务防洪地理信息查询以及工务综合信息查询系统构成。其主要利用Geo Graphics Gis软件和DB2大型数据库对铁路的地形、切面、配线图等病害进行查询、分析、管理等;上海铁路局利用的“沪宁铁路工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搜索铁路地形以及图像的功能, 实现对铁路分段信息的查询, 以及播放相关铁路活动图像的功能。

但是我国铁路工务工程信息化管理还是存在一定的缺陷:

(1) 工务人员缺乏信息化管理意识。铁路工务信息化建设的前提必须要求铁路管理人员要具备一定的信息化管理意识, 但是目前我国铁路工务工程的信息化管理意识还不高, 虽然铁路工务工程实现了信息的自动化处理, 计算机技术在工务工程中应用的范围在不断地扩大, 但是管理者还是缺乏信息共享意识, 他们对工务工程的信息系统建设主要集中在独立的信息处理系统, 而没有将这些单独的信息系统进行统一的信息整合, 实现工务工程信息的共享。

(2) 目前我国铁路工务工程信息化管理系统主要以GIS为基础, 其对工务设备的技术状态能够准确的反映出来, 但是其只能反映静态的技术, 而不能提供具有动态化、主观性的数据情况, 比如在发生山体滑坡或者地震等地质灾害时, 不能将直观的相关数据反馈出来, 不利于铁路便利快捷的维修。

(3) 对于大型机械设备的作业质量没有办法进行有效辨别。由于铁路技术的不断发展, 铁路建设的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 大型机械设备的应用率也越来越普遍, 但是目前的工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对大型机械设备作业的质量不能进行有效地辨别, 结果导致大型机械设备做出的结果不能对其质量进行评价, 结果导致因为大型设备而进行质量检测所造成的隐患遗漏, 信息系统不能辨别。

3 铁路工务工程信息化系统关键技术

铁路工务工程信息化管理必须要建立在铁路部门对各种数据的收集、积累以及共享的基础上, 因此铁路工务信息化管理贯穿于铁路建设的整个过程, 从铁路勘测设计—建设施工—运营维护的全过程, 因此构建铁路工务工程数字数据库是信息化管理的具体体现。

3.1 铁路工务工程数据库系统结构设计

为统一管理与分析铁路工务工程信息, 需要将铁路工务各部门之间的信息进行汇总与分析, 以此实现相关数据的自动处理, 铁路工务工程数据库系统是将铁路工务设备的各种数据进行录入、管理以及打印等功能为一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具体的数据库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3.2 系统模块功能和处理过程设计

3.2.1 线路地理信息模块

该模块主要功能是存储和管理线路地理信息数据资料, 可以为线路检测维修人员提供该方面的数据资料, 为工务设备、病害等的定位提供依据。该模块可以进行相关的数据维护 (包括数据增加、数据修改、数据浏览、数据删除) 和输入输出操作。

3.2.2 工务设备信息模块

该模块主要包括了工务设备的各种属性信息, 如桥梁、隧道、钢轨、路基等设备信息以及曲线、坡度等的信息。该模块主要功能是为线路检测维修人员提供设备的基础信息和统计信息, 是工务部门技改、维修等工作的重要参考资料, 除了可以进行相关的数据维护 (包括数据增加、数据修改、数据浏览、数据删除) 等操作外, 也可以进行上述的输入和输出操作, 如把数据输出到或者输出到打印机。

3.2.3 线路秋检资料模块

主要功能是为养护维修人员提供线路秋检信息, 包括正线、站线、道盆等的秋检资料, 使养护维修人员能更好更方便的了解线路情况, 线路病害等问题, 并据此制定线路养护维修计划。除了可以进行相关的数据维护 (包括数据增加、数据修改、数据浏览、数据删除) 等操作外, 也可以进行上述的输入和输出操作, 如把数据报表功能。

3.2.4 铁路动检资料模块

该模块的功能是保存线路的各级超限资料和动检数据, 为养护维修人员提供超限类型、超限等级等指标, 从而制定应对措施和维修计划。该模块可以进行相关的数据维护 (包括数据增加、数据修改、数据浏览、数据删除) 等操作, 也可以进行上述的输入和输出操作, 如把数据报表功能。

3.2.5 轨道质量状态信息模块

该模块主要功能是保存轨道质量指数 (TQI) 资料、TQI综合统计信息和钢轨磨耗信息。为各级工务管理部门对轨道质量状态的宏观管理和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支持养护维修人员编制维修计划, 指导轨道养护维修作业。该模块可以进行相关的数据维护 (包括数据增加、数据修改、数据浏览、数据删除) 等操作, 也可以进行上述的输入和输出操作。

3.2.6 轨道质量状态汇总信息模块

该模块主要用于保存轨道不平顺公里小结数据、TGM综合统计数据、钢轨检测区段汇总数据, 提供综合反映轨道质量好坏的指标, 工务管理部门可以据此提出针对性的维修方案, 指导相关养护维修作业。该模块可以进行相关的数据维护 (包括数据增加、数据修改、数据浏览、数据删除) 等操作, 也可以进行上述的输入和输出操作。

3.2.7 设备养护维修资料模块

设备养护维修资料模块主要功能是保存高速铁路工务设备各种维修规则、维修计划、工务设备维修情况等数据, 该模块可以进行相关的数据维护 (包括数据增加、数据修改、数据浏览、数据删除) 等操作, 也可以进行相关的输入和输出操作。

3.2.8 线路养护维修机械信息

该模块的功能是保存各种养路机械作业情况、机械的定期检查情况、制定的机械维修计划等。该模块可以进行相关的数据维护 (包括数据增加、数据修改、数据浏览、数据删除) 等操作, 也可以进行上述的输入和输出操作。

4 铁路工务工程应用信息化系统管理的具体措施

4.1 加快铁路工务工程信息化管理, 实现标准化管理

一是稳扎稳打, 做好信息拓展优化。要求宏观布局, 思维意识超前, 做好信息资源的规划工作。信息资源的规划是整个信息系统建立的核心。信息资源的规划是指对于铁路工务工程建设各个阶段所需要的信息, 从采集到使用 (包含信息处理和信息传输) 的全面规划。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 无时无刻不充满着信息的产生、流动和使用。要使工程建设的每个部门内部、部门与部门之间、部门与外部单位之间的频繁和复杂的信息交流畅通, 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作用不进行统一、全面的规划是不可能实现的;二是铁路工务工程建设信息化应认真贯彻中国铁路总公司对建设工程信息化的要求, 把铁路工程建设信息化作为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支撑手段, 纳入标准化管理体系, 统筹加快推进。以市场化为手段, 以建设项目为载体, 坚持植根现场, 自下而上, 广泛发掘, 开放推广, 鼓励参建单位自主创新, 广泛开展工程实践。

4.2 规范管理工作, 加快信息管理建设和应用

一是在信息系统建设及应用过程中, 要配套工作, 分步进行, 坚决执行实施—培训—应用推进这一工作程序, 发挥建设单位的领导作用, 合理调控考察施工、监理等部门单位的工作, 增强其主观能动性;二是建设单位核心地位的应用发挥, 推行“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积极有序地开展工作, 把握工作的进程, 保证工程的质量。同时, 在内部建设施工中总结经验, 带头实现系统的全覆盖。建设单位是整个铁路工程工作的核心, 保证建设单位工作的有序进行, 可以加快整个工程进度。

4.3 铁路工务工程建设信息化应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

当今世界, 信息化技术日新月异, 大数据中心、云技术、物联网等正在逐步得到应用和发展同时以BIM技术为代表的工程建设信息化技术也在飞速发展, 正在改变一些传统的思维模式。铁路工程建设信息化一定不能受传统思维的禁锢, 应充分地把社会先进的信息化处理手段运用到铁路建设工程上来, 不断学习和借鉴世界上先进的铁路信息化管理技术, 提高自身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4.4 对系统运营进行专业的维护, 确保系统正常有效的工作

对系统的运营进行长期不间断的维护, 才能保证系统准确高效地工作, 尤其是在施工前线的信息系统, 系统运行的环境比较复杂, 更需要专业的系统维护队伍来确保系统的正常工作。要建立维护工作的框架, 通过设立严格的规章制度, 建立权威的维护机构, 加强维护队伍的建设, 规范信息化系统运营的维护管理系统。对系统的维护类似于产品的售后, 但又有所不同, 对系统的维护需要长期不间断地进行,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系统的持续有效工作。

摘要:铁路工务工程建设是铁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铁路工务工作的复杂性、高强度性以及分散性等使得传统的单一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铁路技术的发展, 因此发展铁路工务工程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铁路工务,信息化,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王永刚.铁路工务管理与现状分析[J].科技创新导刊, 2013 (04) .

[2]赵杰.以信息化管理提升铁路工程建设管理水平[J].理论学习与探索, 2011 (03) .

[3]何海霞.谈铁路工务信息共享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及构想[J].山西建筑, 2008 (11) .

[4]牛少杰.关于铁路工务线路工作中的管理要点探究[J].科技资讯, 2013 (22) .

浅谈山区铁路工务人才队伍建设 篇8

关键词:山区;铁路;工务;队伍建设

目前,全国铁路共有18个铁路局(集团公司),下辖有车务段(车站)、客运段、机务段、工务段、电务段等基层单位,其中工务段118个。工务段作为铁路系统重要的基层单位,主要任务是担负着铁路线路及其相关附属设备的建设、升级和维护工作,包括桥梁、隧道、涵洞、路基、钢轨、道岔、轨枕与道砟等设备的检查养护工作,是保障列车安全、平稳、不间断运行的基础。工务段一般下设重点维修车间、线路车间及桥路车间等生产车间、生产工区(班组),车间设置通常设在较大车站附近,工区(班组)设在较小车站的附近。

六盘水工务段成立于1966年7月,坐落在贵州省西部、乌蒙山中部,区段跨越贵州省的安顺市、六枝特区、水城县、钟山区、威宁县和云南省的宣威市、昭通市,地质状况相对复杂,溶洞和暗河密布,断层与软土纵横,线路蜿蜒曲折于高山峡谷和悬崖峭壁之中,桥隧相连,特别是地处高海拔地区,有气候多变、冬季凝冻时间较长的特点,其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六盘水工务段管辖着沪昆线、六沾线、内六线、六盘水枢纽、水大线及水柏铁路引入线、黄织线等铁路线桥设备,承担着正线816.268公里、站线281.289公里、道岔1020组,桥梁392座/64991米,隧道267座/207432米,涵渠1229座/36772米的日常维修和养护工作。我段属于典型的山区铁路,“点多线长”,设备技术条件复杂、维修养护难度较大,尤其受地理地质环境的影响,各工种的机械化程度、人员素质还不高,设备养护质量不能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建设一支技术水平过硬的专业人才队伍是做好铁路工务工作的基础。

一、铁路运输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在我国,长期来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所在,对促进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国防建设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同时,铁路也是国家交通运输系统的骨干企业,在基础设施中承担着重要角色,与公路、航空、水路和管道等运输方式相比,铁路系统具有诸如较大运载量、较快运载速度、较低运载成本以及较强适应性等优点。我国的各个发展时期,各级政府都十分重视铁路系统的重要性,铁路系统作为国民经济的先行企业,通常走在各新建大型企业的前面,只有先将铁路线路铺设完毕,投入使用,才能便利的将大型企业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设备和材料运进并将所生产的产品运出;同时,企业扩大生产就要求其运输能力也相应扩大,如此才能适应输入较大批量原材料并输出大批量产品的要求,若只是一味增大企业生产量而不重视运输能力的增强,必然会导致企业的产生待料、停工以及待运等问题的发生。由此可见,重视并加强铁路运输系统的发展是加强工农业生产发展的先决所在。

铁路运输系统不仅担负着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则,其重要作用还在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满足人民旅行需要并加强国防建设任务中得以体现与发挥,它以主要交通工具的形式存在于整个社会活动中。由此可知,铁路运输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保障铁路运输安全顺利运营对国民经济发展来讲是十分关键的,安全问题是整个铁路运输系统的生命线,也是运输生产永恒的主题,这个主题不仅影响着企业本身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也产生着重大影响。铁路系统运输安全是运输生产系统运行秩序正常,运输设备完好无损的综合表现。

当前,我国的铁路交通系统四通八达、纵横交错,将我国的首都和边疆、沿海和内地有机的连接成为一个整体,从而将各地企业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工农业产品以及人民生活必需品安全快速地送至目的地,真正将各类原材料和产品以最低成本去实现最高价值,实现物尽其用的同时也大大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步伐。据统计,当前我国内地在运输长途货物及大批量货物时依然优先选择铁路系统,也就是说,每年铁路系统在承载旅客和货物周转量中占据所有交通运输方式的较大比重。

线路轨道是铁路运输的基础,因此怎样搞好工务线路设备的维修养护工作,为铁路运输安全畅通夯实基础尤为重要,同时也对确保铁路运输的安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铁路所实施的第六次提速明显区别于前五次,尤其是在动车组开行后,对设备的要求标准更高更严。铁路工务工作的对象主要是线路和桥隧设备,线路和桥梁隧道又是铁路运输系统的基础所在,线桥隧设备的技术性能与使用寿命等直接关系到铁路运输的运能和效率。因此,只有把线桥隧设备的质量搞好,才能最大限度地为运输生产服务。

二、提高铁路工务部门职工队伍素质的必要性

(一)提高铁路工务部门职工队伍的整体专业素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企业的需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待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性会和人的全面发展。铁路企业在实践中怎样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从而建设一个人文和谐企业是一个新的课题,只有通过坚持以实现职工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人尽其用原则,将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作为治本之策,才能实现铁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工务部门应将职工的教育和培养摆在首要位置,重视职工的智慧与精力,将促进加强其专业技术培训作为对职工的重要福利,通过思想道德素质与专业技能并重的培训手段来促使职工不仅能够适应其所在岗位,还要具备多种才能,适应工务部门其他岗位的要求,真正实现“一专多能”。此外,工务部门领导还应知人善用,将职工的个人发展与企业的进步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而使其能够在在实际工作中具有更大的开拓发展空间。

建立合理的职务竞升机制,为工务段职工提供通畅的竞升渠道,使职工在企业发展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并通过职工切实的被尊重、被重视和理解的感受中增强其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进而增强其职业责任感与使命感,最终促进实现企业与职工的统一和谐,培养职工与企业的同舟共济精神,并为企业奉献最大的智慧和和责任,以此推动铁路系统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二)提高铁路工务部门职工队伍素质是实现铁路跨越式发展的需要。随着当今铁路系统开始全面推进体制创新和管理现代化步伐,开始广泛应用新技术与新设备,与之相适应的新规章也得以全面实施,新科技知识含量的不断加大,知识的更新换代速度加快,职工素质与岗位不适应的矛盾日益尖锐突出,致使工务部门职工的整体素质面临一些挑战:首先是减员增效对职工素质的挑战,其次是生产对象、生产手段的更新对职工整体素质的挑战以及铁路运输重载快速的发展方向对职工整体素质的挑战。

在现阶段铁路运输重载快速发展中,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已被大量应用在铁路运输生产的各个方面,只有通过提高整体工务职工队伍的专业素质水平,才能有效地掌握并运用这些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方法,从而保证重载快速下的行车安全。由此可知,提高工务部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已成为铁路系统实现跨越式发展目标的重要影响因素。

(三)提高铁路工务部门职工队伍素质是确保铁路系统安全生产的需要。各发展时期,安全是铁路运输生产的永恒主题,而职工的专业素养在之中又起着决定作用。铁路工务部门在安全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当今最为首要的任务就是强化职工的专业素质,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才能为铁路运输安全提供良好保证。

三、六盘水工务段目前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尽管六盘水工务段的职工队伍专业素质经过较长时期的锻炼与培训,整体有了提高,但较之快速的生产结构调整和铁路跨越式发展来说,依然呈现人才储备不足,具备现代管理及专业技术知识、高技能及现场经验丰富的人才短缺的状况,出现人才不足的情况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在岗职工队伍的整体专业文化素质较低,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首先,由于我段处于长期缺员状态,使得现有管理人才和技术专业人才对本行业及行业外的发展反应不够敏感,缺乏必要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并且受到现阶段社会经济体制的影响,存在严重的“短期行为”心态,只重眼前,轻视发展并缺乏长远的发展观念。其次,我段职工缺乏岗位竞争意识。整个队伍中多数职工依然保持着以前的等待与观望习惯,无法正确认识并接受新制度与事物,常常对用工准入制持怀疑态度,即使在新施行的规定竞争中惨遭淘汰,也只是哀叹自己命运不好而非正确认识到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重要性。再是,我段职工的学习意识较差。由于职工的岗位竞争意识较弱,导致职工在钻研业务、学习管理技术等方面缺乏积极主动性,职工整体还处于被动接受专业轮训,处于 “以会代学”方式的灌输学习气氛当中,由于多数职工错误的岗位认知,认为工务工作只要有力气,专业技术水平无需很高,“要我学”而不是“我要学”现象普遍存在,使得在面对段管内普速与高速并存的养护状况时,很多干部职工在思想以及工作方法上出现无法完全适应的现象。

(二)由于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使得我段在人才培养、队伍建设方面困难较大、周期较长。由于六盘水工务段地处山区,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地理、地质环境影响,为我段在设备维修与养护工作设置了较大的难度。在此环境中进行工务工作则要求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除了具备理论修养外,还必须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现场处置能力,这就导致我段对技能人才的培养周期要长于其它地区的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周期。

(三)我段在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困难。由于地处山区,自然环境所导致的问题使得我段的工务沿线工作强度较大、且生活环境相对其它工务段来说较为艰苦,导致在引进人才方面处于劣势,一些优秀的大学毕业生、高职生以及一些专业技术人员通常选择条件更为优越的部门,即使选择来我段工作,也多是为了实践学习,而不能够长久服务于我段。另外,加之特殊的环境导致的较复杂工作内容和较长的人才培养周期,对于尚未做好自己职业规划和对专业技术学习热情不够的年轻人来说,往往在未能培养成熟之前就选择跳槽或者选择其他行业,这都使得我段的技能人才流失严重。

(四)我段在对职工的学习培训模式方面缺乏科学性。目前铁路系统企业在对职工的培训与管理方面,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对人力资源开发依然仅停留在对人员使用与控制上,对开发并培养职工的潜能方面较为忽视。具体到六盘水工务段来说,表现为突出的“工学矛盾”问题,由于较为繁重的生产任务,加之主要业务科室、车间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数量较大,这就很难保证各项培训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另外在培训方式和课程安排上也较为落后,且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不强,重点不突出等问题导致培训与使用脱节,无法真正实现培训目的。较低水准的培训场地作为一个方面,也对培训效果有着重要影响,由于培训中心的建设规划不周,使得整个工务系统的现代化职工培训中心的功能较弱,且缺乏专业人员去开发相对应的课件,加之自我封闭等问题,为职业培训增添了更大的难度。另外,由于许多干部、老职工的观念更新与理念提升相较于铁路高速发展要求来说,还具有较大差距,更为培训设置了难度。

四、提高职工队伍素质的对策及主要途径

要认真按照科学发展观与人才观的要求,围绕铁路跨越式发展需求,树立大教育意识,并通过积极创建学习型企业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进而实现工务人才队伍素质的全面达标目标,全面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工务人才队伍。

(一)创建学习型企业,强化人才基础培养教育。创建终身学习的企业学习氛围。在整个工务部门营造这种活到老学到老的氛围,以此来改变职工的学习理念和心智模式,促进形成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团队学习和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机制,并为职工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成才机会,在提高职工专业技能的同时提升其学习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并对各类技术人才进行优化配置,这是一项比较系统的工程,它不仅与工作分析、绩效考核有关,还与薪酬制度有着密切联系。目前工务段专业人才队伍分布较为广泛,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知识不能通过有效的途径进行推广,只有通过“干部上讲台、培训到现场,开会就培训,培训必考试”来加强专业人才的培训,通过提倡各级干部到现场进行传帮带传授专业经验,并对各级人才所学知识进行考核以促进其加强记忆,真正做到专业人才将所学专业技术牢记于心,同时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进行灵活运用。

(二)通过强化现场实作培训来增强职工的实际操作能力,做好人才的全面培养与使用。克服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培训模式,通过采取现场操作演练方式来加大职工现场实作培训力度,能够有效提高职工的实作技能。工务部门应为各类技能人才提供有效的展现平台,使其能够施展自己才华的同时还得到快速成长。各部门可以通过多层次地开展各项技能大赛来发掘并筛选人才,并发挥其专业技能与管理优势。通过以师带徒形势来促进人才队伍综合能力的提升,并为工务段培养各种储备人才,创造机会将这些人才融入与企业有关的重大项目中和相关设备的改进工作中去,使其能够直接参与课题研究,能够快速成长为企业的骨干力量。

(三)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坚持以市场人才价值为导向,对高技能人才的薪资待遇进行合理设置,通过良好的薪酬激励制度来更好的吸引优秀专业人才加入。同时应在工务段内部建立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开辟通畅的人才成长渠道,以此来促使职工自发的提升自我专业水平,积极参与职位竞升。克服传统选拔体制的弊端,以唯才是用来替代任人唯亲模式,并通过严谨的制度与措施来保证各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能够有效运行。

上一篇:PS合成一张完美的太极海报下一篇:重庆公办专科学校